时间:2022-02-15 01:01:2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电商专业调研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近年来,电子商务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越发凸显,甚至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电子商务对地方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不可估量的影响,经济学家预言:“在21世纪,要么电子商务,要么无商可务”。
为进一步优化我县电子商务发展环境,壮大电子商务产业,着力打造电子商务综合示范县,中江县顺应经济新常态,推动“全民触网、全企入网”,在电子商务行业发展上成绩突出。而随着我县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人才需求也将急剧增长,当今社会电子商务人才严重缺乏,人才总量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县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因此,掌握县域电商人才实际状况,从而完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改进从业人员的学习方式、观念,培养出更多既懂理论又有实际能力的电子商务专业复合型人才,乃是当务之急。
一、中江县电商状况与人才主要特征
迄今,中江县已建成乡镇电商服务中心10个,会员包括种植大户120余户、农户1000余户;建成各类农村电商服务站165个,实现网上交易额1221万元;建成标准化电子商务服务站167个,实现网上交易额1286万元。中江县80%的重点企业建有企业网站,45%的企业利用网站开展市场营销,在淘宝、阿里巴巴等知名电子商务平台开设网店,电商创业群体也呈现爆发式增长趋势。而根据调查显示,中江网商数量已有近千家,同比增长超过200%,从事电子商务活动的人越来越多。而我县电商人才特征状况总结起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
(一) 行业仍在急速扩张,人才缺口巨大。
在所有调查的企业中,我县80%的企业存在较大招聘压力。20%的企业招聘压力源自企业快速成长,尽管在2017年很多电商企业进入调整期,但电商行业总体仍处在快速发展阶段。而作为新型产业的电商,人才存量不足的问题也日趋明显,电商行业的急速发展和人才供应不足是当前我县电商发展最主要的矛盾。此一矛盾形成电子商务领域巨大的人才真空。
(二)、综合性高级人才稀缺。
经过对中江万凤粮油,双和祥以及来金燕等公司的调查发现,我县电商人才的稀缺,最主要的表现是企业和社会各单位第一线需要的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高素质全面发展的电子商务技术应用型及管理型专门人才的急需,另外,大批传统企业进军电子商务,也是电商项目专业人才急需的重要因素。
(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难度增大。
就现在的状况看,电子商务企业的干流以90后青年人为主,而90后新的职业观、价值观给企业管理带来挑战;许多企业的电商事业正处于创业期或者起步阶段,因而在公司制度和鼓励系统等方面还不健全;另一方面,电商岗位节奏快、压力大、加班频繁,同时又充满新的机会,也造成了企业员工流失率高于其他行业的尴尬局面,加剧了管理难度。
(四)电商行业快速更新的知识结构对人才培训模式的挑战
电商产业每一天都发生着变化,这样的特征使其知识的有效期变得非常短,我们传统的教育培训模式在电商人才培养中碰到很大问题。传统人才培训在电商行业中往往存在着以下问题:理论体系、教材和教学案例的生成具有滞后性;高校教师的知识结构无法跟上行业的变迁;传统教育体制电商教学,与企业实践脱节严重。这就要求我县在电商人才的孵化与培训上要打破常规,创新完善培训模式,力争培育出具有创新思维的,实战能力强的电商人才。
二、传统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问题
要发展我县的电子商务,人才至关重要,“引进”和“培养”是唯一路子。然而引进电商人才也具有成本高,流动性大,治标不治本的特性,这就要求我们现目前阶段要把工作重点放在“培养”上。加大力度对我县进行电商专业化人才培训,尽快弥补短板,是当务之急,也是必然选择。而面对新兴的电子商务,传统的人才培训模式却暴露出了许多问题。企业和用人单位找不到合适的人才,众多学校毕业的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却处于失业状态。
(一)、电子商务专业定位不清
电子商务是一个既宽又广的专业,如果没有明确的方向,清晰的定位,这个专业的建设肯定是有问题的。一些传统、成熟的专业,如金融、会计等,都有着很明确的方向和定位。学生在学这个专业之前,就明白为什么要学这个专业,这个专业学什么,以后会从事什么工作。电子商务专业却不一样,目前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处于探索阶段。为什么要学?学什么?以后要做什么工作?这些问题学生都是模糊的。
(二)、课程设置欠佳
由于缺乏对电子商务在国际上领先应用以及在中国企业实际应用状况的理解,课程设置的随意性很大,多数学校电子商务专业设置了众多课程,虽然本意是为了培养“多面手”,但是中国企业特别是中江县的企业需要的是掌握传统手段与现代手段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而繁重的科目、割裂的教学导致学生复合上不系统、专业上不精通,因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既不符合专业娴熟的当前要求,也不符合综合驾控的未来要求。
(三)、缺乏技能训练和实践
传统人才教学的模式是:教师以说为主,学生以听为主。而电子商务是一门综合性的商务学科,无论是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商务策划、项目实施都需要大量的动手训练。作为一个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实践环节是教学环节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尽管这两年很多学校都意识到这个问题,并推出了电子商务实验室系统,供学生模拟练习,但是这些软件仍然脱离于实际的商业环境,甚至有不少软件已落后于现有的应用。另外,由于教师本身很少参与商务实际运作管理,课程的案例来源、案例讨论、创业指导、实习指导都受到了极大限制。
三、我县在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上的方法和思路
为深入推进中江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建设,切实提高中江县域电子商务的运用能力,中江县创新人才培训模式,通过政企合作的方式,借助社会力量,共建应用型的电子商务人才培训体系。县商务局于2016年7月面向社会公开招标优秀电商服务企业为中江提供系统的电商培训服务。成都百宝创意科技有限公司凭借良好的培训设计方案、专业的师资团队以及丰富的培训经验成功中标。
县商务局协同县经科局、县农业局、县团委、县妇联等有关部门以及电商培训公司百宝创意,以《四川省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方案》、《中江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实施方案》文件精神为指导,开展了一系列的针对全县有志于从事电商的企业、个人、专合社、个体户、大学生、返乡农民工、农村青年和相关电商管理人员的电商培训活动,利用优秀的教学资源结合企业优秀的实践经验,打造人才培训体系。截止目前,分别举行了企业电商人才培训、农村专业合作社电商培训、电商知识普及培训等各类培训30余期,已有3000余人参与了培训,新增网店百余家。现在,“电子商务进农村”培训工作仍在继续开展,计划培训电商人才5000人次,并且对全县2100个贫困户进行有针对性的电商扶贫,力争真正达到“全民触网”。
(一)、树立精准的培训对象群体
我县电子商务人才培育计划是一项规模庞大、工程复杂的长期项目。在计划实施初期,需首先搞清楚重点的培训对象,采取正确的开展方式来落实精准培训县域电子商务人才。以企业、专合社电商专业人才、返乡大学生、大学生村官、农民工、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及经济困难未就业青年等群体为重点电商人才培育对象,通过政府扶持、企业交流、专家指导等集中培训方式,来最终实现电商创业致富意愿。
(二)、扩大电商人才覆盖范围
自从2015年中江县被评定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以来,中江县域电商基础设施环境日渐完善,货件配送的相关物流公司也开始备受瞩目。无论政府或企业,都开始通过电商渠道来积极开展电子商务入门基础培训,专门针对网络意识薄弱、产品电商推广工作经验不足的民众、或正当职的企业电商工作人员,进行一系列的全面推进专项电子商务培训工作,并力争扩大县域电商人才覆盖范围。
(三)、做活电子商务实训。
增加实训课程所占比重。电子商务专业本身是对实训要求较高的专业,所以根据学员实践能力培养要求,可以合理安排与理论教学相配套的实验课,并采取多种实践方式,加大实践课程学时的比重,增强学员各知识层和多种技能的培训。增加学员的商务类课程设计实训环节,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技能。同时,结合企业与创业个人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增强课程内容的实际操作性。我们要采取正确的开展方式来落实精准培训我县电子商务人才,因材施教对培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所以进行电商培训时要根据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的培训内容。例如食萃、来金燕、万凤这些大型企业,就应设置电子商务管理型人才课程。而针对贫困户和电商爱好者,就应设置电商知识普及性更强的相关培训课程,再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产品因地制宜培训,以达到培训的最佳效果。
关键词:电子资源建设;信息服务;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23-5631-03
1淮南师范学院及图书馆概况
1.1淮南师范学院概况
淮南师范学院前身为淮南师范专科学校,始建于1958年,1999年与淮南教育学院、淮南师范学校三校合并,2000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淮南师范学院,是一所省属全日制普通师范类本科高校。学校现有15个院系, 45个本科专业。学校现有普通高校全日制在校生1万7千人,在职教职工9百余人。
学校坚持“师范性、地方性、应用型”的定位,立足淮南,面向安徽,辐射全国,认真为基础教育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
1.2图书馆概况
淮南师范学院图书馆由泉山校区逸夫图书馆和东校区图书馆两个部分组成,馆舍总面积约36600O。现有(2012年底)在职正式职工45人,其中教授1人,研究馆员1人,副研究馆员8人;具有中级职称的14人;具有硕士学位的7人。
截止2011年底,馆藏图书150余万册,中文纸质期刊1300余种,报纸80余种;拥有各类学术与学习类数据库15个,电子图书约60万种;建设有读秀学术搜索平台、汇文文献信息服务系统和非书管理系统。开设的服务项目主要有:报纸、期刊阅览服务、图书借阅服务、电子文献检索阅览服务、读者培训服务、个性化知识服务、自修服务,还举办内容丰富的“大学生读书活动月”系列活动等。
2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及服务理念与目标
根据学校“十二五”规划纲要“做优师范性、做强应用型、做实地方性”的规划方针,图书馆围绕学校的办学定位,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提出着力建设具有“师范特色、学科特点、地域特征”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以及树立“资源满足显特色,服务满意显个性”的工作理念、营造“书馆、书房、书香”文化氛围这样一个总体目标。
具体来说,努力构建“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突出文、理科重点,满足工、商科需求,凸显地域文化”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的战略思想,以服务为导向,不断创新管理机制、优化服务模式,实现资源建设多元化、管理手段多样化,构建数字化、个性化知识服务体系;以资源整合为载体,着力加强数字文献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立足本校,为学科专业建设与教学科研服务,面向淮南,为淮南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为基础教育和学习型组织服务,辐射省内同类地方高校,提供具有特色的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服务。
3电子资源建设实践
围绕以建立文献资源保障、支撑、服务“三位一体”的服务体系为目标,图书馆近几年来不断丰富资源、优化结构,突出重点建设、同时满足一般性需求、逐渐形成了彰显特色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同时以文献资源共享平台为载体,以机构数字图书馆为抓手,建设一个资源全面整合的、融合纸本资源和数字资源,传统服务与网络数字化信息服务的复合型图书馆,构建淮南市“学习型组织数字图书馆”和“基础教育文献信息服务中心”。下面就我馆在电子资源建设中的的具体实例,展开探讨:
3.1经费投入
围绕为学科专业建设与教学科研服务,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服务的方针,我们馆对资源建设进行了结构调整,增大了数字资源建设的比重,纸本图书与电子资源的经费投入达到甚至超过1:1。在2007年之前,对电子资源的投入每年仅30万元左右;2008年以后,均超过100余万元(不包括相关硬件投入)。
3.2资源建设
在2007年之前,我馆仅有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中文科技期刊、超星电子图书等为数不多的电子资源。而2008年以后,有了相对充足的经费保障,对已有电子图书进行增补的同时,相续丰富了原来的数据库资源,并购置了一批新的数据库。
1)电子图书针对性、选择性增补
近三年,我馆采取公开征选、邀请选购、专题购买等方式,增补超星电子图书、方正apabi教参书和中数图外文电子书等30余万种,总数达到60万种,学科专业匹配性逐年提高;形成了与纸本馆藏相互补充,校(馆)系两级建设的学科专业资料库模式。
2)数据库资源建设
重点构建满足学科专业、学术研究类中文数字文献资源,提供学科专业建设特别是重点学科专业建设的资源支撑。在这种思路下,我馆一方面对已购置数据库资源进行了补充,同时又购进一些应用型专业类数据库资源。CNKI资源系统回溯至创刊的数字化期刊、博硕论文、会议论文、中国统计年鉴、工具书、报纸,以及高等教育、党建、精品文艺等专辑数据库资源;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在学位论文数据库、数字化期刊的基础上新增了法律法规、西文会议论文、科技信息系统等数据库资源;维普中文科技期刊8专辑全套订购;续订Springer全文外文电子期刊等;同时新增了国研网、库客音乐数字图书馆等,初步实现了学术型中文数字文献资源系统品种齐全、相互补充,覆盖了我校所有学科专业;而龙源电子期刊、银符考试模拟题库、爱迪科森网上报告厅和超星名师讲坛的订购,则形成了一个兼具学术与学习的资源体系。
3)免费电子资源征集
针对一方面图书馆年度经费既定,购买数据库资源数量有限,另一方面网络免费电子资源十分丰富,却是质量难以保证的状况,图书馆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免费电子资源的征集及遴选活动,同时组织了部分馆员长期通过利用搜索引擎、利用各类信息门户、与相关学科的专家和研究人员定期交流等方式开展免费资源的收集。目前,已经收集整理了免费数据库61个,外语、考试、就业等相应关门户网站40余个,按学科和类型等整理挂载在图书馆主页上,同时定期以邮件方式向读者推送。免费电子资源的征集,增加了图书馆的虚拟馆藏,提升了图书馆服务质量。
4)整合资源
随着馆藏资源的逐渐丰富,用户越来越感觉查找时的无序甚至是跨库的繁琐,因此,图书馆在资源的统一揭示和易用性方面深入研究,采取了以下几种对策:第一、在省内率先建设“读秀”学术搜索平台,整合所有馆藏文献,读者可在平台上实现一站式检索;第二,对每个数据库编写了应用指南,挂载在每个链接地址后,方便用户使用;第三、对征集到的免费的电子资源,按内容、按学科进行类聚,方便查找;每四、对图书馆网页进行改版,尤其是电子部分,按学科性质及内容关联性等因素进行整理排序,以方便读者最终利用为第一角度进行资源的揭示。
5)特色资源建设
经过专升本后十余年的积累,我馆逐渐收集一批成套、系统,具有地方特色的文献资料,尤其是关于《淮南子》研究、花鼓灯文化、推剧等方面的文献,提供关于历史文化方面的资料研究,正在以此为素材,构建具有地方地域文化特色的专题数据库。
3.3配套硬件建设
图书馆在数字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同时,逐渐强化配套硬件设施建设。近几年来,先后入经费120余万元,购置了服务器8台,新增存储设备46T,以及相关ups等设备。
4服务措施
我馆在电子资源建设的同时,着力加强文献资源宣传与推广力度。以读者为根本,推行主动服务措施:继续开展多层次资源利用讲座与培训工作;改进校系两级文献资源建设与管理模式和服务机制;拓展馆际资源共享与文献传递服务;以产学研合作项目为平台,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工作等。
1)成立信息服务部
2008年,成立独立科室“信息服务部”,主要负责馆藏资源的宣传、推介;开展参考咨询、文献传递等服务;负责用户培训、新生入馆教育;指导“读者协会”,组织学生活动,以及开展全校性读书活动等。
2)开展多层次的资源培训、讲座及数据库推介活动
除了每周定期资源培训讲座外,我馆还开展预约讲座、毕业生专题讲座及学生就业信息搜集等方面的讲座,同时邀请部分数据库商走进校园,开展资源宣传推介。仅2011~2012学年上学期,除新生入馆教育外,我馆共开展定期、专题讲座15场,培训读者近1500人。邀请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重庆维普、超星、国研网、龙源电子期刊等多家数据商专业人员开展了资源宣传推介活动。
3)多形式、多途径加大资源宣传力度。除加强资源利用培训、讲座宣传外,充分利用网页、校报、宣传栏、板牌、主题海报等形式,宣传和介绍图书馆电子资源及利用途径。
4)创新服务项目,深化信息咨询服务
在2011年度,针对资源建设与创新服务模式等内容,主动深入15个院(系),调研座谈80余人,重点听取在电子资源建设与服务方面的建议与意见;全年又召开6场次读者座谈会。最终形成了调研报告,提出改进措施,新增文献传递、图书预约、逾期提醒、新书/数据库荐购、在线咨询等服务项目。
5)“大学生读书活动月”
“大学生读书活动月”在校领导的指导下,由图书馆联合校团委等部门共同主办的全校性读书活动,每年一届。电子资源的宣传、推广、利用与服务等是历届“读书活动月”的重点。每届均有经典视频展播、数字资源推广宣传、资源利用技能培训专题讲座、数字文献知识技能大赛、数字化时代阅读主题征文等活动。
6)依托“中国知网”的个人/机构数字图书馆平台,实现信息资源的整合、个性化需求的定制与推送、学术热点揣测、学术趋势搜索以及科研项目的跟踪服务等。目前已经建成个人数字图书馆注册使用近200个,院系二级机构馆5个。目前这项工作正在有序稳步推进。
7)电子阅览室免费检索专区
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现有电脑270台,划分出50台专门区域,免费提供给高年级同学检索下载电子资源以及开展小范围的电子资源利用讲座使用,反馈效果良好。
8)相关社会服务措施
除传统的向社会人员开放部分借阅服务、电子阅览室服务、与部分区县馆交流图书馆业务外,图书馆还积极开展其它社会服务措施。在馆领导的带领下,成功申报省教育厅重点项目“高校与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整合及信息服务机制研究---淮南市校地合作可行性实践”与淮南市科技局项目“构建淮南市基础教育文献信息服务中心的可行性实践研究”,目前正分别与淮南市图书馆及淮南市教育局合作,积极推进中。
5存在问题及思考
在电子资源建设与服务的过程中,通过深入院系走访、读者座谈以及日常工作思考中,笔者也发现存在一些问题,下面就这些问题简要探讨:
1)外文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外文文献信息资源因其学术水平较高,前沿性强等特别,一直是各高校提升科研水平和开发科研项目的重要保障。我馆也在积极探索外文数据库的建设问题,但面临着一方面部分教师,尤其是理工科教师对外文文献的强烈需要,另一方面,采购的外文资源利用率又十分低下,与高额的投入形成了巨大的效益比反差。虽然在采购时采取了由学科专业馆员与邀请院系教师代表共同参与的方式,但是在使用率的提升上仍然效果有限。在省高校数字图书馆及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开通的情况下,外文文献信息资源建设适当利用共享与传递的方法,也不失为一种经费相对节约的方式。
2)资源的重复建设问题。这里不仅有电子资源与纸本图书、纸质期刊的重复问题,还有采购的电子资源之间相互重复的问题。例如我馆采购了知网期刊(工程Ⅱ与医学专辑除外),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套,这里面除了补充了工程类与医学类外,存在着重复问题。再加上采购万方数据时开通了万方数字化期刊,重复现象更加严重。而电子图书是与馆藏纸本重复部分优先购买还是避免重复,纸质期刊与电子期刊重复购买还是适量删减,都是值得根据校情馆况认真思考的问题。但是重复建设,肯定会带来工作者重复劳动、图书馆资金浪费以及增加读者的利用负担。
3)特色库。特色库的建设虽然有助于提高馆藏质量,保证教学和科研需求,有助于通过资源共享发挥作用,满足社会与其它高校用户对特色馆藏的需要。但是特色库的建设一定要与本校的学科专业设置相适应,与地方文化特色和地方支柱性产业为基础,以馆藏资源和队伍状况为先决条件,一定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量力而行、突出特色。我馆目前正在建设的淮南地域文化特色库资源,但是笔者认为面临选题过宽,题目过大,支撑材料匮乏等问题,建成后实际效益有等考验。
4)本地镜像和远程包库访问模式的选择。图书馆在最近几年电子资源建设的过程中,始终面临着购买资源的越来越多,所占用存储空间越来越大与相关硬件设备相对有限的矛盾。虽然我馆去年新增存储35T,但把新增的数据库选择性安装后几乎用尽。一些托管的数据库我们只能选择性安装近几年的数据。在整体网络环境愈发畅通的情况下,转变观念,改藏为用,将一些带宽占用不高,访问量相对较小的数据库,改为包库使用方式。这样既能减少硬件采购与后期使用成本,也能降低使用管理成本。但是有时,这与学校的整体评估指标、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制度等又是有矛盾的。
6结束语
因笔者水平有限,所做总结与分析难免会出现差错和缺漏,但目的是以我馆为例为兄弟院校图书馆提供借鉴和参考以更好的把握电子资源建设与服务方向。
同时,淮南师范学院图书馆将继续秉承“书馆・书房・书香”发展理念和“资源满意显特色,服务满意显个性”的建设理念,本着“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宗旨,不断改革创新,提高资源建设质量和服务质量,扩大服务范围,努力开发馆藏,提高管理水平,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杨毅,邵敏.电子资源建设的思路与实践-清华大学图书馆案例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5(4):419-424.
[2]李树民,叶素萍,唐品.重点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分析[J].现代情报,2008(5):95-101.
[3]张敏霞,杨秋实.浅析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与服务研究[J].晋图学刊,2008(5):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