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巡防汇报材料

巡防汇报材料

时间:2022-06-22 22:08:5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巡防汇报材料,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巡防汇报材料

第1篇

一、工作目标

以确保火灾形势稳定为目标,以全面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为核心,以推行“网格化”管理为手段,坚持“重心下移、关口前移”,按照“有组织、有队址、有车辆、有执勤、有训练”的工作要求,充分整合辖区消防监管力量,不断拓展消防监管层面,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消防安全管理机制,形成机构健全、责任清晰、措施落实、管理到位的基层消防工作格局,全面提升基层火灾防控能力,坚决预防和遏制重特大火灾事故的发生。

二、组织机构

经研究决定成立镇消防“网格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三、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2年月至2012年月)各村(居、场)、各部门要对本辖区2012年的“网格化”消防管理工作进行深入的动员部署,迅速将“网格化”消防管理工作模式传达学习到位。2012年月底前,各相关单位要健全相应的组织机构,完善相关的工作制度,依据下发的“网格化”消防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目标任务和措施要求,并填写《区镇“网格化”消防管理工作组织人员统计表》上报镇“网格化”消防管理工作办公室。

(二)全面开展阶段(2012年月至2012年8月)各村(居、场)、各部门要认真按照《镇消防网格化管理责任书》的要求,切实将“网格化”消防管理制度落实到位。镇“网格化”消防管理工作办公室年底将根据《镇消防网格化管理责任书》对各村(居)、场开展“网格化”消防管理工作的进度进行考评并公布排名。6月底前,所有村(居)、场须建立专(兼)职消防队或建设治安、消防合一的联防队或志愿消防队。

(三)自查自纠阶段(2012年9月)各村(居)、场在2012年8月底前应完成“网格化”消防管理工作的建设任务。镇“网格化”消防管理工作办公室将于9月份根据各村(居)、场开展“网格化”消防管理工作的进度及情况,选取两个工作组织严密,制度落实到位,成绩亮点突出的单位为标准,组织全镇各村(居)、场到现场进行交流学习,促进全镇“网格化”消防管理工作水平整体提高。

(四)考评验收阶段(2012年10月)镇“网格化”消防管理工作办公室将于2012年10月对各村(居)、场开展“网格化”消防管理工作的情况进行年度考评验收。各村(居)、场在迎接年度考评验收前应全面归纳全年工作内容,认真提炼总结工作亮点,并形成汇报材料。镇政府将把考评结果作为村(居)、场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并对工作成效明显的单位给予通报表彰。

四、工作措施

“网格化”管理是将镇按辖区划分为14个网格,明确每个网格消防管理的人员、职责和任务,组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和消防宣传教育,及时发现督促整改火灾隐患、掌握辖区单位消防安全管理信息情况,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明确、监管到位的全面覆盖和动态监管消防管理网络。

实施“网格化”消防管理的基本模式为:一是构建镇级“大网格”。以镇为主要单元,各成员单位在消防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明确并依法履行消防职责,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和解决消防安全工作中的重要事项和问题。二是构建村(居)、场级“中网格”。以各村(居)、场为基本单元,建立主要负责人分包的消防责任体系,定期开展消防隐患排查和宣传工作。三是构建责任片区“小网格”。在每个村(居)、场中,以辖区主要道路、居民楼、村民组为单元,划分为若干责任片区,形成“小网格”,明确专人负责,定期开展隐患排查和落实督促整改工作。

五、职责分工

(一)镇政府(大网格):

1、健全消防工作组织领导。消防“网格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依托安监站等机构,设置专(兼)用的消防工作室,配备专职消防安全管理员,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并接受辖区公安消防大队的业务指导,建立健全镇“网格化”消防管理的各项工作制度,实行消防安全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与各村(居)、场签订消防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对本辖区消防工作进行组织、督促、协调和管理。

2、推动社会消防力量发展。镇消防“网格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采取单独建设或政府、企业联建的方式,按照“有组织、有队址、有车辆、有执勤、有训练”的标准建成专(兼)职消防队。配备至少1台手抬泵、400米消防水带、2支水枪、10只4公斤ABC干粉灭火器,并根据实际对专(兼)职消防队员适当给予训练和灭火补贴。

3、加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实际编制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消防技术标准的消防规划并组织实施。结合城乡道路建设,逐步打通消防通道;结合村民住宅建设,逐步落实建筑防火间距;结合饮水工程建设,逐步落实消防水源等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在有自来水管网的村居的供水干线上建设消火栓。在自来水管网无法到达的村居,修建消防水池或者利用池塘等天然水源,设置消防取水口。在10月份之前,力争全镇80%的村(居)、场拥有消火栓或消防水池。

4、严格火灾隐患网格化管理。镇安监站、综治办要对辖区消防工作情况进行督促指导和安全检查。安监员和消防监督员每月应到分包联系点进行安全检查和现场指导工作不少于1次。公安派出所民警、巡防队员和多种形式消防队员每天结合各自岗位对辖区单位或场所开展消防巡查检查。各相关单位发现重大火灾隐患应及时上报镇政府和相关部门。镇消防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应在各行业主管部门在开展行业或系统管理的同时,督促有关单位和人员做好消防工作。

5、开展社会消防宣传教育。积极协助消防大队开展消防宣传“五进”工作,实施消防宣传标语、标牌、橱窗工程,在街区主干道(外立面、外墙)设置不少于1处的固定消防宣传橱窗,定期更换宣传内容,在重大民俗活动、春节、元宵节、清明、安全生产活动月和“11.9”消防活动期间集中组织开展消防宣传教育活动。

(二)村(居)委会、农场(中网格):

1、建立消防工作组织。村(居)、场应成立由村(居)委会主任、农场场长负总责、其他村(居)委会、农场成员和辖区警务人员参加的消防安全小组,根据实际,制定消防工作组织领导结构图、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责任图(消防“小网格”分布图),将辖区划分为若干个消防“小网格”,明确消防安全专(兼)职管理人员及管理对象(小网格),制定切合实际的消防工作计划,负责开展日常消防安全工作。

2、整合治安巡防消防力量。镇治安巡防队要将消防工作纳入治安巡防内容,认真履行查纠火灾隐患、扑救初起火灾、宣传教育群众、报告消防动态的职责。工业聚集区、车站周边地区等消防安全管理薄弱区域、火灾高危区域的街道、社区巡防队伍应配备小型多功能消防车或消防电动巡逻车、摩托车等;其他巡防队伍应在现有的治安巡逻车上配置灭火器材。没有治安巡防队的村(居)、场应单独建立志愿消防队。

3、设置公共消防器材配置点。每个村(居)、场应建设不少于1处的公共消防器材配置点,每点必须配置:4公斤ABC干粉灭火器4具、消防水带100米、水枪1把、消防斧1把、救生绳50米、强光应急照明手电1把、消火栓板手1把。同时各村(居)、场应加强对公共消防设施的维护保养,按照镇购置的消防器材,合理布置公共消防器材配置点,明确专人负责管理,定期检查消防设施完好情况、统计需增配、维护的消防设施,及时向上级汇报

4、强化火灾隐患网格化管理。各村(居)、场应定期组织消防管理人员、宣传员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及时向镇政府和相关部门汇报检查情况。辖区警务室应认真履行消防检查、宣传教育、服务群众等职能,对“九小场所”实行标牌化管理,标志场所火灾危险性,明示消防管理人员,提示消防注意事项,警示业主和消费人员。

5、开展消防宣传教育。村(居)、场至少设立1块固定居民防火公约牌;每月定期组织开展1次消防宣传活动;每块区域明确1名专(兼)消防宣传员,合理布置辖区消防宣传阵地。

(三)责任片区(小网格)。

由辖区工作人员、小组组长、社会单位保卫人员、巡防队员3—4人组成“小网格”。坚持日常巡查、每月定期组织火灾隐患排查,协助处置火灾险情。

五、工作要求

(一)精心组织、重点保障“网格化”消防管理是防止全镇消防工作失控漏管的创新之举,也是强化全镇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的长效之策。各村(居)、场要切实提高认识,将“网格化”消防管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确保“网格化”消防管理工作的开展,对参与“网格化”消防管理的工作人员给予适当的工作补贴,确保此项工作扎实开展取得实效。

第2篇

“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枫桥派出所高度重视,自觉把这项活动作为打造过硬队伍,推动基层公安工作的重要载体,坚持抓教育、强队伍、促工作、保平安,以实际行动传承弘扬“枫桥经验”的优良传统,坚持执法为民,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

一、统一思想,形成共识

活动一开始,该所就组织民警进行“为什么要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大讨论。引导广大民警从思想深处解决为什么入党,为什么从警,为什么奋斗和为谁掌权、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问题。通过思想大讨论,统一了三方面的认识:一是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是增强党性的必然要求,以纪念建党90周年为契机,紧密联系党的光辉历程,广泛深入地开展党性党纪党史教育,继承优良的革命传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二是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是加强公安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目前,基层科所队需要的就是一种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实事求是的精神,教育的目的就是要针对当前队伍建设的薄弱环节和内部管理漏洞,着力解决存在的理想信念缺失、宗旨意识淡薄等问题;三是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是传承和弘扬枫桥经验的有效手段,枫桥经验的内涵与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目标和内容从本质上讲是一致的,“枫桥经验”作为一面旗帜,多年来熠熠生辉,受到各级领导的肯定,就是因为其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生命力,枫桥派出所要以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抓手,切实转变思想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坚持公正廉洁执法,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大力弘扬“枫桥经验”的基本精神,把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作为探寻和创新发展“枫桥经验”的新途径、新方法,不断充实丰富“枫桥经验”的内涵,赋予其鲜明的时代特征。

二、加强学习,浓厚氛围

该所结合实际,认真制定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计划,精心谋划活动载体,丰富拓宽学习内容,突出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针对性、趣味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教育活动的参与力、吸引力和影响力,通过加强学习交流,打造学习平台,提高活动效果。

1、设立学习教育园地。通过成立专门的学习活动中心、设立电子阅览室、开设学习交流园地、创建派出所文化走廊等形式,打造一流的学习环境,并配发专门学习笔记本,进行读书笔记评比活动,引导民警形成认真学习的浓厚氛围。

2、建立民警互学讲坛。开展设立互学讲坛,围绕平时工作的经验、教训和方法,每周确定一名民警作为主讲,其他民警一同参与讨论。今年以来,该所领导带头已开展六次主题讲座。同时该所结合警营文化大讲堂内容,实行所内大讨论,用传统文化、国学文化、现代管理等理论更新民警的理念,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

3、精心设计主题活动。该所结合工作和队伍建设的实际,每月每阶段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一系列有特色、有新意、有趣味,民警喜闻乐见、活泼生动的主题活动,增加活动的参与性,激发民警的激情。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该所先后开展了“社区民警之星、执法为民之星、学习创新之星”评选活动、征文比赛、读书比赛、红歌比赛、青年民警座谈、民主生活会、“大走访”开门评警、警民肯谈等活动,全力营造民警学习交流的氛围,受到较好的效果。

三、联系实际,注重效果

针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治安形势复杂、矛盾日益增多等不和谐因素,该所紧紧围绕大局、服务中心,把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依靠群众和提升社会治安管理效率作为贯穿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始终,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1、全面建立联系群众制度。建立全警联系、经常性联系制度。要求每名民警联系10名村干部代表、贫困户、户,每月走访1次,并做好记载、反馈工作。目前,该所已联系干部群众240名,今年还梳理出对派出所存在意见或不满的重点联系对象10名,通过近3个月的重点走访联系,沟通解释,10名同志全部转变为该所开展工作的重要依靠人员。另外,还建立基层治保干部例会制度,实现每季一次与基层干部的工作例会;建立驻村小分队制度,每季排查出一个治安重点村,今年已整治重点村2个。

2、建立社会矛盾预防化解体系。今年以来,该所共调解矛盾纠纷960起,其中化解940起,移送法院18起,群众对派出所调解工作满意率达100%,没有一起形成积案,移送法庭判决的案件同比下降35%。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该所开展的社会矛盾三级预防化解体系。一是组建乡村110,源头化解矛盾。该所每天组织4名群众参与派出所接处警工作,以村民的身份,依靠群众对其的信任,通过心理疏导,耐心调解,扮好“和事佬”的角色。20xx年,共配合该所接处警260起,现场化解矛盾98起。二是社区警务,化解一般矛盾。在全镇28个行政村派驻12名社区民警,并分别兼任村党委副书记,利用“村官”身 份,发动组织村级力量,做到每个警务室都有一支调解队伍,有一支义务巡防队伍,有一套有效的管理制度。该所辖区各类矛盾纠纷调处率达到95%以上,其中有70.6%的民间纠纷在村一级得到解决。三是驻所联调中心,攻克疑难矛盾。在该所建立以全国优秀民警杨光照同志命名的“老杨调解中心”,聘请3名责任心强、善于调解又乐于做调解工作的专职调解员,汇集司法、检察、法庭、镇村干部、人大代表和威望人员,对重点矛盾纠纷展开化解工作。5月份“老杨调解中心”成立以来,先后成功调处各类疑难纠纷87起,调解成功率达98%,群众满意率达100%,多次得到了省内外群众的认同和表扬。

第3篇

热点1:关心当代青少年健康成长。

2013年5月29日,在北京市少年宫参加“快乐童年放飞希望”主题队日活动时指出,实现我们的梦想,靠我们这一代,更靠下一代。少年儿童从小就要立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长大后做对祖国建设有用的人才。的讲话着眼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永续发展、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大业,为当代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指明了方向。

热点2:最高人民法院向公众传递重拳治理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决心。

2013年5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鲍某某、猥亵儿童案,李艳勤故意伤害案和邓家文组织未成年人进行违反治安管理活动案。其中鲍某某已于近日被依法执行死刑。三起侵犯未成年人权益犯罪典型案例的公布,向公众传递了重拳治理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决心。

热点3:湖北老河口“小学踩踏事故”三名责任人被。

新华网武汉2013年6月19日电,今年2月27日,湖北省老河口市薛集镇秦集小学发生踩踏事故,造成4人死亡7人受伤。近日,在该事故中负有责任的原校长杜贵强、原政教主任张继辉、教师杜贵体三名责任人被提起公诉,检方指控三名被告涉嫌国有事业单位人员失职罪,建议量刑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热点4:青少年频频溺亡暴露中国学生安全教育“短板”。

新华网济南2013年7月4日电,最近一个月以来,中国广东、上海、内蒙古、湖北、河南等多个省区市接连发生了青少年溺亡的意外事件,共造成数十名学生死亡。教育专家说,这充分暴露了中国学生安全教育还是一块“短板”。

【知识链接】

1.为什么要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1)未成年人是党和国家的希望,是中华民族的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着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

(2)未成年人正处在生理、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生活经验不足,各方面都还不够成熟,辨别是非能力较差,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法侵害。

(3)只有采取切实措施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对其给予特殊保护,为其营造健康成长的环境,才能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永续发展,才能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大业后继有人。

2.为保障青少年人身安全,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青少年应如何做?

(1)国家:要建立健全校园安全方面法律法规;要加大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力度,严厉打击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要定期对安全设施进行检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等。

(2)社会:要采取切实措施,保障校园安全;要确保学校设施质量;要整治校园周边环境等。

(3)学校:要加强安全教育;要消除安全隐患;要完善安全设施等。

(4)家庭:要对未成年子女尽到保护义务,用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未成年子女,同时对其进行安全教育等。

(5)青少年: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依法自律;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掌握安全自救的知识和方法等。

3.在创建平安校园过程中,中学生应该怎么做?

(1)自觉接受学校的安全教育,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认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不在教学区、宿舍、餐厅等处拥挤打闹。

(3)发现危害校园安全的因素,要及时向学校领导或老师汇报。

(4)掌握防灾自救知识等。

4.当遇到不法分子行凶时,中学生应该怎么办?

在与不法分子斗争时,既要勇敢,又要机智。具体来说,可采取“呼救法”、“周旋法”、恐吓法”等及时脱身,也可拨打“110”报警电话。

5.当你遇到落水、火灾险情,你会怎样保护自己?

(1)落水时:大声呼救;注意寻找身边可以抓住的东西;避免呛水等。

(2)发生火灾时:及时拨打“119”火警电话;用湿毛巾捂住鼻子,匍匐前行;关掉电源等。

【习题演练】

一、单项选择题

1.目前,教师体罚学生的事件不时发生。这种行为侵犯了未成年人的( )

A.隐私权 B.名誉权 C.荣誉权 D.生命健康权

2.校长、教师体罚学生等事件,引发了公众对教师素质问题的广泛关注。针对此情况,教育部相关负责人透露,2013年将出台教师师德考核评价规定,为师德划出“红线”,越线教师将受到严惩。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

A.家庭保护 B.社会保护 C.司法保护 D.学校保护

3.新华网济南2013年7月4日电,最近一个月以来,中国广东、上海、内蒙古、湖北、河南等多个省区市接连发生了青少年溺亡的意外事件,共造成数十名学生死亡。教育专家说,这充分暴露了中国学生安全教育还是一块“短板”。要补上安全教育这块“短板”( )

①学校应进一步加强安全教育,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②家长应切实承担起法定监护人的职责,如果外出打工时不能将孩子带在身边,一定要把孩子托付给有监护能力的亲属看管 ③在重点水域和危险路段,有关部门可安排人力巡防警戒,或动员周边群众进行看护,做到有人巡、有人管、有人防 ④学校必须加强校园管理,满足孩子们的一切需求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4.2013年暑假期间,八年级学生小倩在QQ上新结识了一个网友“冰雪王子”,“冰雪王子”多次要求小倩将她家的详细地址、电话号码等告诉他,还多次约她见面、外出游玩。对此,小倩的正确做法是

( )

①加强自我防范,学会自我保护 ②明辨是非,谨慎交友 ③远离网络,躲避干扰 ④多与老师、家长交流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二、简答题

5.材料:新华网武汉2013年6月19日电,今年2月27日,湖北省老河口市薛集镇秦集小学发生踩踏事故,造成4人死亡7人受伤。近日,在该事故中负有责任的原校长杜贵强、原政教主任张继辉、教师杜贵体三名责任人被提起公诉,检方指控三名被告涉嫌国有事业单位人员失职罪,建议量刑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1)材料中未成年人的哪项权利受到了侵害?

(2)我国法律为什么要对未成年人的这一权利给予特殊保护?

(3)为防止校园踩踏悲剧发生,请你向自己所在学校提两条建议。

参考答案:

第4篇

根据会议安排,受乡党委、政府委托,下面,我对6月份以来学校安全工作做简要回顾,对学校冬季安全工作进行安排和部署。以加快推进xx的事业健康稳定发展。

一、学校安全工作初显成效

自6月份全县召开学校安全工作会议以后,我乡立即行动,迅速组织开展了全乡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隐患集中排查整治行动。近5个月来,中心校在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和乡有关部门的配合下,认真开展非法办学机构清理整顿、接送学生幼儿车辆治理、校舍安全、食品卫生安全、校园安全隐患大排查、学校周边环境治理等6项重点工作,出台了一系列的管理办法和工作措施,专项整治行动取得了明显成效。通过整治,学生及家长交通安全意识明显增强,一些长期困扰学校稳定和影响师生安全的问题和隐患得到彻底的解决和整改,有力地保障了师生安全和学生幼儿健康成长。在此,我把近期做的一些工作向大家做以下汇报:

(一)6月6日中心校成立两个检查组对全乡2所民办小学和6所幼儿园校车使用情况进行了突击检查,严防了交通事故发生,有效遏制了违规接送学生幼儿行为的发生。

(二)6月13日由乡党委政府牵头,朱乡长多次集合有关部门开会安排,肖瑞艳主席亲自带队,由综治办、派出所、供电站、巡防队和管区等部门联合对全乡民办幼儿园和非法办学机构进行了拉网式检查, 共依法取缔非法民办学校6所,清理整顿非法办学机构工作开展的扎实有效,多次受到上级表扬。

(三)6月20日县教育局与县卫生局组成联合检查组对全乡学校的食品卫生工作进行了督导,排查了食品卫生安全隐患,规范了学校食堂管理。

(四)7月16日中心校组织全乡教师开展警示教育活动,有力的增强了依法治校意识。

(五)、8月30日、31日乡中心校利用两天时间开展安全隐患大检查活动,对全乡12所中小学全面排查安全隐患,有效杜绝了安全事故发生。

(六)11月27日,我们根据整体工作安排,组织中心校全体成员与中小学校长开展联合大检查, 促进了校与校之间相互学习,也使各校看到了一些问题与不足,为下一步工作开展明确了方向。

各学校对安全工作也是非常重视,均扎实有效地开展了“安全校园”创建活动,目前,全乡学校均安装了视频监控,配备了专兼职保卫人员,“人防、物防、技防”建设得到较大发展。特别是乡一中实行班主任参与、领导24小时带班,任课教师包课堂的管理体系,确保了责任落实。乡二中在校园内实行领导带班、夜间值班巡逻制,保证了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和校园稳定,为学校安全稳定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工作也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充分认可,截止12月份,乡一中成功创建了“平安建设”模范学校;乡二中、明德中心小学、马寨中心小学均获得了“安全校园”荣誉称号;乡中心校被市教育局评为“依法治校”先进单位。

二、学校安全工作形势依然严峻

在看到整治行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正视存在的问题,校内有一些安全隐患还没有得到彻底整改,在接送学生车辆管理上还有欠缺,仍存在不同程度违法接送学生幼儿现象,这些问题值得我们高度警惕。

特别冬季一些校园安全问题更是值得我们注意。主要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消防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学校灭火器干粉过期、宿舍楼内的楼道、楼梯口没有应急灯。还有的学校住宿拥挤,存有通铺现象,宿舍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学生很难迅速疏散。

二是食堂卫生存在安全隐患。食堂内物品摆放混乱,不按规定上架,堆的满地都是,油壶比垃圾桶还脏;餐厅卫生差,餐桌板凳擦洗不及时,到处都是油污;台账没有按要求建立,使用流于形式,没有做到饭菜48小时留样;消毒柜太小,不能满足使用,学生餐具不消毒;食堂从业人员着装不规范,非食堂从业人员随意出入;还有些学校食堂无证仍在经营,存在极大安全隐患,学校食堂卫生安全亟需改善。

第5篇

论文关键词 建筑工地 刑事案件 原因 对策

近年来,随着花都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建设工程项目推进较快,建筑工地遍布“七镇一街”,拆迁工地、新建工地随处可见,以城市建设发展较快的新华街、华东镇、狮岭镇为主。建筑工地及其周边地区呈现出流动人员聚集、安全隐患多见、治安案件多发等特点,逐渐成为影响社会治安稳定的一大隐患。为及时、有效地打击此类犯罪,为工程建设提供安全优质的环境,本文对近年来发生在花都区建设工地的刑事案件进行了分析,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有效遏制此类犯罪的对策。

一、花都区建筑工地刑事案件的基本情况

自2010年至2012年7月,花都区检察院共受理发生在建筑工地及周边地区的刑事案件共计40件89人。其中,以施工材料、设备为目标的盗窃、抢劫等案件达19件45人,分别占47.5%和50.6%,以抢夺工程为目标的寻衅滋事、故意毁坏财物等案件5件20人,分别占12.5%和22.5%,因建筑工人内部矛盾纠纷引发的故意伤害、聚众斗殴等案件3件18人,分别占7.5%和20.2%。

二、建筑工地刑事案件的主要特点

1.以侵财型违法犯罪居多。从违法犯罪类型看,传统型侵财犯罪占主流,以盗窃、抢劫、抢夺、破坏电力设备、诈骗等为代表的侵财类违法犯罪案件为主,其它违法犯罪主要集中在故意伤害、殴打他人、聚众斗殴、妨害公务、寻衅滋事等。

2.以共同违法犯罪为主。在梳理施工人员违法犯罪案件中,不难发现,多数是来自同一地区的老乡或同学结伴作案,呈现团伙性。其形成的团伙规模多在3—5人,作案目标明确,分工细致。

3.作案地点多数集中在建筑工地、宿舍等场所。这些地点人员流动性大、环境相对复杂、报案漏洞较多,为其犯罪相对创造了环境条件。

4.盗窃犯罪“盗、销一条龙”情况突出。盗窃、销赃两个环节的紧密衔接使盗窃犯罪分子与收购赃物者狼狈为奸,进一步刺激了盗窃工地犯罪的滋长。从办理的案件来看,由于被盗物品来路不正,犯罪分子以极低的价格出手,不法废品收购者也往往利用这一点,压低价格牟取暴利,并且来者不拒。部分废品回收者与盗窃工地的犯罪分子形成了固定的交易关系,甚至勾结一起,由废品收购者主动提供机动车辆或者作案工具帮助行窃。总之,赃物能得以顺畅快速的变现,使得工地盗窃犯罪愈发猖獗。

三、建筑工地及其周边地区刑事案件频发的主要原因

1.务工人员自身因素。一是心理因素。在查处多起农民工犯罪案件中,通过与他们交流发现,大多数农民工的自卑心理比较严重,对自身行为的认知和控制能力普遍不高,城乡生活落差造成他们巨大的心理压力,在诸多不良因素,如追求物质享受、好胜逞强、贪慕虚荣等因素刺激下,容易诱发犯罪。二是素质因素。建筑工地农民工大多数来自发展相对比较落后地区,文化素质较低,他们过早地离开学校和家庭,缺少教育,法律素质偏低。

2.施工单位人员管理机制存在漏洞。由于用工紧张的缘故,施工单位不能做到严把进人关,对新入施工人员不登记造册,没有查验施工人员的身份证或暂住证,也不到公安机关申报,导致建筑工地人员鱼龙混杂,有的施工单位甚至招入了在逃的违法犯罪人员还蒙在鼓里。

3.建筑工地自身治安防控不到位。建筑工地周边环境复杂,销赃渠道比较畅通,通常有一些以收购废品为生的外来流动人员和一些废品收购站,不法人员所盗赃物能够快速转移,给犯罪分子销赃创造了便利条件。并且建筑工地内存在建筑材料、设备存放和管理存在混乱无序现象,内部技防设施不足,警力、保安力量配备薄弱、巡逻密度不够,加之工地内的人员流动性强,不乏“打短工”或以日计算工资的务工人员。因此,建筑工地内部的一些财物极容易成为犯罪分子的作案目标,导致以施工材料和设备为目标的盗窃、抢劫类犯罪多发。

4.建筑行业监管和自律不完善。当前工程建设领域利润丰厚,诱惑力大,但建筑行业尚未发展成熟、缺乏行业自律,一些建筑公司将工程项目任意拆解转包,为追求利益最大化,导致了建筑公司之间的无序竞争,以抢夺工程为目标的寻衅滋事、故意毁坏财物等案件频发,也为黑恶势力的渗入提供了可乘之机。而黑恶势力控制下的施工队大多不具备施工资质,往往利用建筑市场目前的不完善、不规范,借助暴力、恫吓、贿赂等不法手段实施欺行霸市、强迫交易、抢占工程等犯罪行为。

5.建筑单位忽视对施工人员及时的教育疏导。部分工程建设主管部门和劳动主管部门对施工单位的管理主要集中在工程安全事故的防范、经济效益及工程进度状况等方面,较少对施工人员进行法制教育。而建筑工地的施工人员主体多为农民工,法制意识普遍较为淡薄,对于农民工的管理主要依赖于包工头,而包工头对农民工管理方法简单,当施工人员之间出现矛盾纠纷时不能及时发现、疏导,易导致施工人员之间产生故意伤害、聚众斗殴事件。另外,多数施工单位不能为施工人员提供业余文化活动,加之施工人员经济水平普遍较低,精神世界比较空虚,容易与同乡相互勾结,监守自盗。

四、防治建筑工地违法犯罪现象的对策建议

1.加强人员管理,转变和优化人员管理模式。施工单位应加强对外来流动人口的管理,及时对包工头及其手下农民工的个人身份、联系方式等进行登记造册。公安机关应定期对施工单位人员的身份进行核查,确保无脱罪在逃的违法犯罪人员。同时,施工单位内部应把来自同一地区的外来务工人员安排在不同的工作组,防止同乡“抱团”,防止防止出现群殴、械斗事件,一发现务工人员之间的小矛盾纠纷,应及时进行调解平息。

2.发挥协作机制作用,形成管理合力。农民工稳定工作也是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公安部门要积极主动向政府部门汇报农民工工作,通过政府的力量,发挥街道、卫生、工商、民政、劳动等各部门作用,形成管理合力。特别是涉及农民工的工资问题,这类涉及劳务、劳资纠纷的案事件,极易引发打击斗殴、故意伤害等群体性不稳定因素,各部门应成立快速反应机制,切实履行职责,共同把涉及农民工安全稳定的工作做好、做实。

3.加强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要突出对重点区域和重点时期的管控,合理安排勤务,强化对现行违法犯罪行为打击力度,特别是在节假日等敏感时期,要加大巡逻密度,延长执勤时间,加强夜间巡逻,形成对社会治安的严管态势。要加强警力提升巡防力度,强化对建筑工地安全防范工作的指导。同时,还要针对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在职责范围内尽可能地提供服务,从而提高公安机关的公信力和群众的满意度。

4.加强对废品回收行业的管理。对于建筑工地盗窃犯罪而言,销赃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因此,堵住销赃渠道是预防建筑工地盗窃犯罪的一个重要途径,这就要求公安、工商等多家部门联手,加强对废品回收行业的规范和监督,对未经登记备案的以及明知是赃物而进行收购的违规、违法经营者,要坚决予以取缔并追究相关责任。可以发动群众积极举报,尽可能地使不法回收者没有立足之地,还可以尝试建立二手物品登记机制,对废品收购站回收的物品进行把关,从根源上堵住销赃渠道。

第6篇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会展12(1)班团支部是39位同学组成的大家庭,是一个先进的学生组织,是和谐友爱、充满活力的团体。团支部自成立以来,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目标,不断开拓创新,努力打造作风硬、学风好、实战型和创新型的团支部。在刚刚过去的一年,团支部在以往成绩的基础上,在作风建设、学风建设、实践锻炼、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工作均有所突破,现把14年度班级团支部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1、团支部重视作风建设,是一个具有战斗力的集体

(1)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团支部带领下,团员们思想上积极上进,以自身的实际行动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团员们一致认为,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应该只局限在理论上,更应该将其应用于实践,真正成为我们的行为准则,在实践中进一步理解其深刻内涵。

(2)全体团员的思想觉悟建设。团支部十分重视鼓励班级团员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增长才干,重视自己团员的政治身份,提高团员的思想觉悟和综合素质。形成了争先创优的良好风气,培养了团员队伍"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综合能力,充分发挥了团员队伍强有力的战斗堡垒作用。

(3)团委班委干部的带头作用。历届团委班委都十分重视班级的团结工作。整个班级有强烈的集体观念,也有浓厚的班级情感,团干班干起了很好的表率作用,他们互相配合,班级事务管理得井井有条。主题班会、团活动、体育活动或者文艺活动,无论是否擅长,班级在团委干部的带领下都会尽力一搏,发挥出最高水平,争取得到最佳成绩。

(5)全体团员努力从身边小事做起。作为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的一份子,团员在日常生活中从小事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例如在寒假实践活动中,同学们积极响应学校征集有利于学院发展的"金点子"活动,其中曾庆同学所想的构建校园微信平台更是获得了学院的肯定。

(6)团支部是一个充满凝聚力的集体。团支部经常组织一些富有特色的活动,使班级凝聚力更强;同时加强宿舍文化的交流,使班级男女生之间关系更和谐融洽。在这个温馨暖意的团支部大家庭中,每一位团员都能在其中得到快乐和关怀。

(7)全体团员时刻做好打硬仗的准备。作为会展专业的学生,平时策划、组织、参与的活动和项目特别多,经常出现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这就要求普通团员在团组织的带领下,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随时准备迎接各种困难和挑战。

2、团支部重视学风建设,是一个学习型的集体

(1)学风建设始终是团支部的中心工作。作为学生,我们的天职就是学习,作为一个先进的班集体,全体团员更应该在学习上毫不放松,以优秀的学习成绩回报父母,回报老师,回报祖国。全体团员也始终以热情饱满的心态来迎接每天的学习。自从班级成立之初,整个班级在团支部的带领下就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班级积极向上的学风始终给同学们提供源源不断的正能量。

(2)以课堂学习为中心的全天候学习。课堂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中心环节,因为有着一贯的优良学风,班级的课堂纪律、学生课堂参与度、出勤率、课堂师生互动程度以及学生听课的认真度,在任课教师中都是有口皆碑的。同学们在课堂上,各抒己见、激烈辩论;课堂外同学们又互帮互助、互相学习;遇到难题,同学们又共同研讨、共同面对。除了第一课堂,同学们已经把主动学习和学风延伸到了第二课堂、第三课堂并且融入到社会实践环节中。

(3)利用众多社会实践进行学习。会展专业的学生参与会展策划、会展项目、会展活动的机会很多,这些会展项目和活动,同时也是班级团支部带领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和学习的好机会。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同学们通过各种实践锻炼的机会,懂得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道理,而且还会从实践中举一反三,领悟更多,反思更多,同时也学到更多更透。同学们在工作实践中建立起来的项目团队的合作精神、吃苦耐劳的劳动品质、互相支援的优秀品格、对人对事的负责态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更为重要和可贵。

(7)班级同学全部获得会展策划师(三级)证书。班团学风建设的效果也是明显的,2014年度是班级考证的关键期,无论是专业鼓励性质的外贸单证员、外贸业务员考试,还是作为专业核心技能的会展策划师(三级)证书的考试,班级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特别是作为核心技能的会展策划师(三级)的考试,班级39名同学全部参加考试,100%通过。

(8)面对史上最难的毕业季,同学们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良好学风的沐浴下,班级同学不断努力学习、不断锐意进取、不断成长成才,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班级同学认清形势,发挥自身特长优势,沉着应对。从目前来看,大概每位同学平均得到2至3家专业对口的用人单位的聘用意向,这主要是因为同学们的素质获得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无论是来自海外的台湾鸿顺会展服务有限公司,还是来自杭州的会展龙头企业杭州西湖国际博览有限公司,对同学们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都交口称赞。特别是在2014年11月份刚刚结束的,由杭州市会展办、杭州会议展览业协会主办的首届杭州会展人才交流大会上,班级派出了张世龙和叶黎浩两位同学与来自杭师大、浙大城院、浙江传媒等本科高校在内的众多好手PK,两位同学最终获得最多会展企业老总的举牌力邀加盟,成为全场的焦点。

3、团支部重视实训实践,是一个实战型的集体

这是一个重视实训实践的团队,同时也是充满创造力的集体,是一个实战型的集体,这也是会展专业的职业和行业属性所决定的。

班团同学已经有先后有22位同学参与的会展工作室项目执行活动,主要参与的项目:

l 士力架市场推广(杭州地区)

l 21金维他大型路演(配合线上)

l 蒙牛酸酸乳-中国最强音校园海选比赛(杭州赛区)

l 嘉士伯-乐堡啤酒宁波大区及周边城市产品推广,品牌宣传

l "乐堡-拉开快乐"音乐节(宁波印象城)

l Marlboro营销活动(策划并执行)

l 2014年中国食品博览会-重庆啤酒宁波大梁山有限公司(前期策划,展台搭建,活动执行,客户汇报总结)

l 新东林新品上市推广(杭州地区)

l 2014脆香米新装上市-脆香米乐园

l 2014薇婷POME推广活动(杭州赛区)

l 2014年4月炫迈校园派发活动(杭州下沙)

l 2014年9月炫迈校园派发活动(杭州下沙、小和山,临安)

l 2014年锐滋大巴9月路演杭州站(全国首站)

因此,会展工作室作为班团的一个重要实训实践基地,学生受益面较广,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锻炼价值比较大。

(4)校内会展技能大赛

班级全体同学均参与的六项会展技能实践项目分别是:

l "高沙社区"2014社区邻里节—冯利杰组

l 2014年9月Stride炫迈校园派发路演—张世龙组

l 2014浙金苑淘"金"生活展—叶黎浩组

l 2014浙金院体育&户外用品展—白慧文组

l 2014浙金院天使爱美丽化妆品展销会—聂娟组

l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2014安全教育活动月—林峰组

(5)各项志愿者工作

此外,团支部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会同国际会展时尚协会,积极联系相关单位,努力创造条件让本班同学多参与一些质量高好、水平高的展会,特别是参加大型的国际性会议和展览,使他们通过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锻炼会展专业技能,拓宽个人视野,提高个人职业素养和能力。积极指导学生参加服博会、文博会、金博会等一系列全真实践项目实践活动。

自2011年起,金院会展专业就形成了其独特的的学生志愿者服务团队培养特色。注重打造"菱形"结构的志愿者服务团队。金院会展专业的志愿者团队向来以二年级学生为主,一、三年级学生为辅,这就形成了两头小、中间大的菱形服务体系。该体系突出培养二年级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适当发挥三年级学生的监督能力,同时为一年级学生提供专业实践机会,以提升其专业学习兴趣。从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开始,金院的"菱形"志愿者服务团队已得到多个主办单位的认可。

4、团支部重视融入社会,是一个服务型的集体

在团支部开展的各项会展实训实践项目活动中,我们还有目的的把学生的实践环节与服务于当地、服务于社会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既能真正体验展会的真实性、实战性,同时也服务于当地相关学校、师生、社区以及相关部门,另外,也提高了我们学校和专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活动名称】会展技能竞赛之"高沙社区"2014社区邻里节

【活动时间】 2014年11月11日

【活动地点】 高沙社区都尚超市门前广场

【活动组织】

1、主办单位:

杭州市江干区下沙街道高沙社区居民委员会

2、承办单位: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国际时尚会展协会

"U-Think"优胜会展工作室之"小蚂蚁"团队

3、协办单位:

下沙巡防大队第一中队(高沙社区警务室)

【团队成员】

冯利杰,顾金晶,沈凯飞,陈晓玲,王辉,陈婷婷,韦丽丽

【活动内容】

活动是由下沙街道高沙社区居委会主办,浙金院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会展12(1)班冯利杰项目组(即"小蚂蚁"团队)一手策划、组织的节事活动,并自行进行招商、宣传、现场组织、管理、节后评估及节后总结,活动主要包括四项亲子趣味游戏活动——真人飞行棋、指尖上的瓶盖、足球踢踢踢及水瓶保龄球。

此次活动受到社区惠民爱民政策的牵引,我们所有游戏参与即送礼品,只愿让更多同志们通过参与各种小游戏来增进邻里之间的友谊,升华社区融洽与和谐的氛围。

(2)典型案例二:浙江金融职业学院2014安全教育活动月

【活动介绍】浙江金融职业学院2014年安全教育月暨"119"消防宣传月

【活动主题】关注安全关爱生命关心成长

【活动目的】普及高校学生消防安全知识、治安安全知识、交通安全知识和反传销知识,提升学生消防安全意识、治安安全意识和交通安全意识,培训学生消防基本技能和防身技能,进一步完善学生安全教育机制和校园稳定工作长效机制,丰富校园安全文化,努力为师生营造安全、幸福的校园环境。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学院综治委、保卫处、学生处

承办单位:国际商务系

协办单位:国际时尚会展协会、军事爱好者协会

支持单位:金苑电视台

【总体日程及活动安排】

【开幕式情况】

附:2014年度班级获得的主要荣誉:

1、再次荣获学风示范班

第7篇

一、1644年—1735年,清顺治至雍正末年,清政府厉行海禁政策,闽人迁台受阻。

为隔绝郑成功军事集团与大陆的联系,顺治十八年开始实行沿海五省边民内迁政策,“片板不许下海,粒米不许越疆”;康熙三年清政府再次严申迁界禁海之策,五省沿海30里内夷为平地,人民流离失所。以莆田为例:“将边海居人尽移内地,夷其坛宇,荒其土地,弃数百里膏腴之地,荡为瓯脱,刻期十月内不迁,差兵荡剿”[1]。强硬的禁海政策也未能根本禁绝闽人迁台。

对于清初朝廷严禁闽人入台的种种政策法规,一些地方官员纷纷上书表示反对。如曾任台湾知府的沈起元力主福建大量移民台湾,既可解闽省人多地少之虞,又可化台湾人少地多之忧,他认为闽人入台是大势所趋,无法阻挡。他作如下分析:“漳泉内地无籍之民,无田可耕,无土可佣,无食可觅;一到台地,上之可以致富,下之可以温饱。一切农工商贾以及百艺之末,计工授直,比内地率皆倍蓰。而必曰尔其坚坐饿死,无往求生为也,既非为民父母之道,且或亲戚兄弟,在台成业,此则需人助理,彼可相依为活,合之则两全,离之则两伤”;“民之渡台,如水之趋下,群流奔注。而欲以轻法业之,是以只手而障崩堤,必不可能矣”[2]。官府应当“许良民之渡”,既可制止偷渡之风,又可繁荣台湾经济。沈起元“开台”的慷慨陈词得到一些官员的支持,禁令有所松弛。

二、1736年—1894年清乾隆至光绪年间,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随着清政府政策的松动,对闽人迁台禁令的时紧时松,闽人从男性青壮年单身入台发展到举家合迁入台,出现了迁台的新。其主要形式是官渡与私渡相结合。

雍正末年沈起元力陈弛台湾之禁后,遂有清廷有关闽人入台的首次弛禁,之后反复多次,于乾隆五年(1740年)再禁,十一年(1746年)再弛,十三年(1743年)三禁,二十五年(1760年)三弛。

(一)乾隆初年允许闽、广籍妇女随男性入台。

当时弛禁首先表现在法律规定允许单身男性青壮劳力从官渡入台耕作,但不得携带女眷。此举造成台湾人口性别比例严重失调,“男多于女,在村庄数百人而无一眷口者”,“乡间之人,至四五十岁而未有室者,比比皆是”[3]。蓝鼎元《东征集》卷6提供了他亲身调查的材料,如大埔庄“今居民七十九家,计二百五十七人,其中有女眷者一人,年六十以上者六人,十六以下无一人,皆丁壮力农,无妻室,无老耆幼稚”。他在《鹿州奏书》中痛陈此举之弊:统计台湾一府,仅中路台邑所属,“有夫妻子母之人民”;北路“通共妇女不及数百人”;南路“妇女亦不及数百人”。因此大学士鄂尔泰于雍正十年(1732年)十月建言:“台地开垦承佃,雇工贸易均系闽、粤民人,不啻数十万之众,其中淳顽不等;若终岁群居,皆无家室,则其心不靖,难以久安”,拟“有田产生业,平日守分循良之人,情愿携眷来台入籍者,地方官申详管道府查实给照令其渡海回籍;一面移明原籍地方官,查明本人眷口,填给路引,准其搬携入台”[4]。清廷允许闽、广二省迁台男性可以回原籍携女眷全家移台定居,使岛上出现了“至者日多,皆有辟田庐,长子孙之志”(5)的移民新,也促进了岛上人口增殖和生产的发展。自雍正十二年至乾隆五年的七年间,经官府批准,给照经官渡入台的闽、粤人共计二万余口。但由于政府的对台政策尚游移不定,所以民间仍然以官私渡相结合的形式迁徙入台。

(二)官方设置官渡目的在于控制入台人员。

闽浙总督福康安如此解释官私渡并存的原因:“推其原故,盖因台湾地土膏腴,无业民人纷纷渡海觅食,若由官渡则必经官给照,海口查验放行,难免兵役留难勒索,而私渡则止须给予头船户说合,即便登舟载渡,其费较官渡为省,其行亦较官渡为速”[6]。此说可谓一语中的。朝廷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十二月闽浙总督伍拉纳,在福建沿海设立三个官渡口,即厦门、福州南台、泉州蚶江,并分别规定了收费标准:“官渡商船,由厦门至鹿耳门,每名许收番银三圆。由南台至八里坌,蚶江至鹿仔港,每名许收番银二圆,不准多索。”[7]官渡的正式设立从某种程度上说等于开禁,承认闽人迁台的合法化,因而加速了闽人向台湾流动。嘉庆十六年(1811年),有司汇报全台民户(其中主要是闽人)共计241217户,男女大小计2003861口。

至光绪十三年(1887年),台湾人口已达到320万人。这个时期,福建汉民入台出现了兄弟相率、夫妻同往或举家搬迁的现象。如安溪县参内黄姓,该姓从康熙末年以后移居台湾的族人中,父子同往者计29起,兄弟同往者17起,夫妻同往者44对,举家合迁者30家。[8]再如晋江东石附近的后湖村,其人口不过数百人,从雍正后期到道光初年去台定居者达126人,其中仅兄弟同行者就有17家。[9]

泉州官渡总口蚶江,至令仍留有嘉庆十一年(1806年)九月由泉州府蚶江海防通判郑鍷书写的《新建蚶江海防官署碑记》一方,文曰:“蚶江为泉州总口,与台湾之鹿仔港对渡。上襟崇武、獭窟,下带祥芝、永宁,以日湖为门户,以大小坠山为藩篱。则洛阳、浦内、法石诸港,直通双江。大小商渔,往来利涉,其视鹿仔港,直户庭耳。利之所在,群趋若鹜,于是揽载商越,弊窦滋焉。岁甲辰,当事者条其利弊上诸朝,议设正口,乃移福宁府通判于蚶莞,挂验巡防,督催台运暨近辖词讼,而以鹧鸪巡检改隶辖属。盖滨海分防通津,专寄职任,若斯之隆也”[10]。碑文向人们诉说了当年官渡正口的兴盛。

(三)私渡成为官渡的补充形式。

尽管有官方设立的渡口,但由于手续繁琐,收费昂贵,加之吏弁敲诈,许多福建沿海居民宁可冒险私渡。他们中的许多人在海上历经磨难,能够抵达台湾已是万幸,更有许多人被波涛吞没。乾隆后期曾任台湾凤山县教谕的建宁籍官员朱仕阶形象地记述了偷渡客的冒险旅程:“内地穷民在台营生者数十万,其父母妻子俯仰乏资,急欲赴台就养,格于例禁,群贿船户,顶冒水手姓名,用小渔船夜载出口,私上大船抵台。复有渔船乘夜接载,名曰‘灌水’。经汛口觉察,照奸艄问遣,固刑当其罪,杖逐回籍之民,室庐抛弃,器物一空。更有客船,串通习水积匪,用湿漏之船,收藏数百人,挤入舱中,封钉舱盖,不使上下,乘黑夜出洋,偶值风涛,尽入鱼腹.比及到岸,恐人知觉,遇有沙汕,辄绐出船,名曰‘放生’。沙汕断头,距岸尚远,行至深处,全身陷入泥淖中,名曰‘种芋’。或潮流近涨,随流漂溺,名曰‘饵鱼’”[11]。私渡台湾所历艰险可见一斑。

偷私渡的渡口,主要集中在泉州、厦门一带。如《赤嵌笔谈》所载:“偷渡来台,厦门是其总路,又有自小港偷渡上船者,如曾厝垵、白石头、大担、南山边、镇海岐尾;或由刘武店,至金门、料罗、金鱼尾、安海、东石,每乘小船,私上大船;曾厝垵、白石头、大担、南山边、刘武店系水师提标营汛,各汛亦有文员会同稽查”。[12]在《台湾使槎录》中黄叔璥还详细统计台湾西海岸54个港口均可通行小船、杉板。

(四)福建移民在台湾岛内的迁徙

1.闽人在岛内的迁徙

在台湾上岸之后,迁台人员大致以台南地区为中心,分别向北、向南流动,主要分布于台湾西海岸的平原地区及东部的宜兰平原地带。康熙二十二年后,闽人以各种方式大量迁移入台,人口流动渐次北向诸罗、南向凤山一带。由于台南以北地区土地肥沃,居民稀疏,可容纳较多劳动力,所以闽人移台人口流向以北向为主。诸罗县于康熙二十三年初设之时,还是萧条、冷清之地,至康熙四十四年(1704年)时,已初具规模,他们又移向斗六门(即今云林)以北。康熙四十九年(1709年)“流移开垦之众,又渐达半线、大肚溪以北矣”[13]。雍正元年(1723年)在半线设彰化县,与诸罗县分治。康熙末年,福建移民已北上至彰化、新竹、北投一带,又转而南下进入屏东平原。雍正时代,台湾西海岸平原已被闽、广移民开发殆尽,至乾隆时人口转向较为贫瘠或交通不便之地。嘉庆元年(1796年)北上的福建移民已越过东北角山地,进入了东部宜兰平原。嘉庆、道光年间台湾东部从宜兰到恒春已建立了众多由福建、广东籍移民组成的居民点,福建移民在台湾岛内的迁徙已基本完成。

2.福建移民在岛内的定居。

福建移民在台湾各地定居点的分布,原则上主要按照不同的籍贯划分不同的聚居地,即使同样是来自闽南,也要分漳、泉、厦等祖籍形成定居点。如噶玛兰(即宜兰)为漳州人聚居地。嘉庆十四年闽浙总督方维甸“检查户口,漳人四万二千五百余丁,泉人二百五十余丁,粤人一百四十余丁,又有生熟各番杂处其中。该处居民,大半漳人,以强凌弱,势所不免,必须有所钤制,方可相安无事。其未垦荒埔,查明地界,某处令某籍民人开垦,某处令社番开垦,尤须分划公平,以杜争端”。[14]可见朝廷和地方官员都十分注意根据赴台人员的原籍来划分定居点的地界,包括树木、水源等,以防引起冲突。曾任分巡台湾兵备道的姚莹指出“台湾之民不以族分,而以府为气类。漳人党漳、泉人党泉、粤人党粤,潮虽粤而亦党漳。”[15]有时同府各县间亦有械斗。大体上,福建漳泉移民占移民总数十之六七,广东移民占十之三四。

(五)光绪初年,清政府正式开禁,但闽人入台人数锐减。

同光之际,清政府打算开发台湾经济,但对取消禁令仍存疑虑。光绪元年(1875年),台湾钦差大臣沈葆桢极力建言开放人民渡台入山之禁,准许福建人民自由入台。他在奏折中说:“内地人民向来不准偷渡,近虽文法稍弛,而开禁未有明文,地方官设法招徕,每恐与例不合。今欲开山不先招垦,则路虽通而仍塞,欲招垦不先开禁,则民裹足不前”;要开山造路,则必须“将一切旧禁尽与开豁,以广招徕,俾无瞻顾”。光绪元年正月十日,沈葆桢的开禁建议获朝廷批准:“福建台湾全岛,自隶版图以来,因后山各番社习俗异宜,曾禁内地民人渡台及私入番境,以杜滋生事端。现经沈葆桢等将后山地设法开辟,旷土亟须招垦,一切规制自宜因时变通。所有从前不准内地民人渡台各例禁,著悉与开除。其贩买铁、竹两项,并著一律弛禁,以广招徕。”[16]200多年来封闭台湾的大门终于打开了。此后清政府在厦门等地设招垦局,正式招募福建人民赴台开垦,还采取十分优惠的政策,规定提供开垦者的口粮、土地、耕牛、种子、农具等必备物质,3年之后才开始征收赋税。因而吸引了大批福建汉民前往耕种。光绪十二年(1886年)台湾建省后,清政府在台湾设立招垦总局,全台分南、北、东三路招垦。但此时福建汉民转而大量流向南洋谋生,入台人数急剧下降。

三、1895年—1945年,日本殖民当局统治台湾时期,限制中国人进入台湾,闽人入台数量逐年减少,而台湾闽人返回大陆的数量则有所增加。

日本殖民当局先是严厉控制福建移民迁台人数,继而为缓解岛内技术工人的缺乏,又有限制地允许移民入台。

中方战败,台湾割让给日本。日本侵略者在付出惨重代价后在台建立了殖民统治。为防止大陆人民及物资潜入台湾援助当地人民的反抗行动,日军封锁台湾海峡,阻隔大陆人民入台。据后的《台湾省五十一年统计提要》可知,日据时期台湾的人口增长主要是岛内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作为移民的机械增长率,尤其是来自大陆的移民增长率很低。该《统计提要》显示人口统计数字,从1905年至1942年的38年间,台湾的人口由312.3万人增加为642.8万人,增长205.8%,即年增长率为5.42%。其中本地人口由305.5万人,增加为599.0万人,增长率为196.1%,年均增长率为5.16%;外地人口由0.8万人增加为5.0万人,增长率为625.0%,年均增长率为16.71%;日本人口由6.0万人增加为38.5万人,增长率为646.7%,年均增长率为17.0%。(17)就绝对数字而言,日本人口增长最快,外地人口居中,本地人口居末。

上述数字可以说明三个问题,第一是出于政治和经济上的目的,日本人加速了向台湾的移民。第二,虽然外地人口(其中主要是福建移民)增长率居中,但是其绝对数字很小,38年中才从0.8万人增至5万人,说明由于日本殖民当局的严厉封锁,造成大陆迁台人员数量急剧减少。日本人企图从血缘上和族缘上割断大陆与台湾的联系,进一步推行所谓“皇民化”运动,以将台湾彻底殖民地化。第三,本地人由于生活条件的低劣,死亡率上升,未成年人尤其突出。从上述数字可以看出,日据时期福建赴台谋生的人口数字下降了,但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一种新的移民倾向,即部分在台湾定居的福建人陆续返回福建。这主要基于二个原因,一是台湾人士不满日本当局的殖民统治,返回祖国大陆;二是台湾殖民当局出于政治或经济上目的向大陆输出人口。一般习惯上根据《》的规定,将日据时期移居福建的台湾人(实际上其中相当多是祖籍福建的汉人)称为“台湾籍民”,仅以厦门为例,据《台湾省通志》“政事志处事篇”说:“台湾之侨居厦门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初,据称仅五百余人,……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达10217人,其他未登记者,约有15000人。”台湾沦陷初期及中日战争爆发时期,经厦门返台或离台经厦门入境的人数增加许多,其中1895年分别为26183、17474人;1931年进出厦门口岸人数为17772、12083;1934年分别为21639、13634人;1935年分别为28193、22572人;1939年分别为14529、11920人。从历年厦门海关登记的上述进出港台民人数来看,割台初期,从厦门进出港的台民较多,每年在二万至四万左右。20世纪一二十年代,人数相对减少,每年保持在一万至二万人左右,但从30年代又恢复到二万至四万人。[18]由于台湾劳工的缺乏,台湾殖民当局不得已默许大陆熟练工人进台,20、30年代约有1万大陆劳工来台谋生,担任采茶、采矿及金银工、漆工、鞋工、人力车夫、理发师、厨师等工作。(19)可见即使在沦为殖民地的情况下,闽人仍然向台湾迁徙以图谋生。

这个时期岛内福建移民的籍贯府别比例,根据民国十七年(1928年)台湾总督府《台湾在籍汉民族乡贯别调查》,在375.2万的台湾汉人中,83%来自福建,16%来自广东,1%来自其余各省。占总额83%的福建人又可作以下区分:45%的人来自泉州府,35%的人来自漳州府,3%的人来自其他各府,因而“泉籍、漳籍、粤籍遂成台湾三个最主要的汉人移民群”[20]。注释:

(1)余飏《莆变纪事》“书界”,朱维干点校,福建师大图书馆藏莆田旧抄本。

(2)沈起元《条陈台湾事宜状》,《清经世文编》卷84。

(3)周钟瑄《诸罗县志》卷12,台湾文献丛刊第141种。

(4)吴士功《题准台民搬眷过台疏》,见余文仪《续修台湾府志》卷20。

(5)连横《台湾通史》卷3“经营记”,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6)《明清史料》戊编第二本,第140页。台湾中央研究院史语所1960年编印,中华书局1987年10月影印本。

(7)《清高宗实录》卷1345,第25册,第1237页。中华书局1986年4月影印本。

(8)庄为玑、王连茂《闽台关系族谱资料选编》,“安溪参内二房黄氏族谱”,第267—294页。

(9)参阅《晋江文史资料选辑》第8辑。

(10)转引自林水强、傅金星《蚶江志略》插图照片,香港华星出版社1993年5月版,第174页。

(11)朱士阶《小琉球漫志》卷7“海东赘语”,台湾文献丛刊第3种。

(12)黄叔璥《台湾使槎录》卷1“赤嵌笔谈·海防”

(13)参见庄为玑、王连茂《闽台关系族谱资料选编》,第330、354—362页。

(14)《道光福建通志台湾府》,第21页“嘉庆十四年五月上谕”,中国地方志丛书台湾地区第43号。

(15)姚莹《东溟文集》卷4,台湾文献丛刊本。

(16)《清德宗实录》卷3,第4~5页,中华书局1987年7月影印本。

(17)详见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统计室编印《台湾省五十一年来统计提要》有关年份,1946年台北版。

(18)详见林仁川《闽台文化交融史》,福建教育出版社1997年4月版,第5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