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统筹学

统筹学

时间:2022-05-27 02:14:40

统筹学

第1篇

1.统筹兼顾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

统筹兼顾是我们党在长期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的重要历史经验,是我们处理各方面矛盾和问题必须坚持的重大战略方针,也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同志说过:"我们的方针是统筹兼顾、适当安排。""我们作计划、办事、想问题,都要从我国有六亿人口这一点出发,千万不要忘记这一点。"邓小平同志指出:"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各个方面需要综合平衡,不能单打一。""我们必须按照统筹兼顾的原则来调节各种利益的相互关系。"同志强调:"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各种关系,特别是若干带有全局性的重大关系。""我们所有的政策措施和工作,都应该正确反映并有利于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都应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我们党关于统筹兼顾的丰富思想,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在规律,具有十分重大的指导意义。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发展了统筹兼顾的战略思想。强调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使各个方面的发展相适应相协调。党的十七大把统筹兼顾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进一步提出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形成了科学发展观关于统筹兼顾的丰富内容。

统筹兼顾是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中重大关系的方针原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坚持的根本方法。同志指出: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我们要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必须更加自觉地运用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的利益"。只有坚持统筹兼顾,我们才能真正处理好我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的改革发展稳定问题,真正处理好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各方面的具体利益问题,从而把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更好地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

2.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关系

从党和国家全局出发,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关系,是坚持统筹兼顾的必然要求。要坚持统筹全局、兼顾各方,把现代化建设各领域各环节统筹好、协调好,把社会各阶层各群体的利益关系统筹好、协调好,在大力推进经济建设的同时促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共同发展。

必须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关系,实现经济社会各构成要素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要统筹城乡发展,按照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正确处理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城镇居民和农民的关系,加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力度,使稳妥推进城镇化和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双轮驱动,逐步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努力实现城乡共同繁荣。统筹区域发展,继续推进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继续发挥各个地区的优势和积极性,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和产业合理布局,加强国土规划,推动形成主体功能区,完善区域政策,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国家对欠发达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大力扶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逐步形成东中西部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发挥政府在促进就业、调节分配、完善社会保障、实现社会公平等方面的作用,加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会保障、社会管理等社会事业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有机统一。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统筹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统筹把握好国内产业发展和国际产业分工,统筹处理好不断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参与制定国际经济贸易规则,善于运用我国综合优势,为我国现代化拓展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提供持久可靠的资源保障。

必须认真考虑和对待各方面的发展需要,正确反映和兼顾各阶层各群体的利益要求,充分调动全社会全民族的发展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形成广泛共识、集聚强大力量。要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善于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既坚持全国一盘棋,保证中央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又支持地方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正确处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的共同利益和不同群体的特殊利益的关系,善于兼顾和统筹不同方面的利益要求。要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基础上,逐步增加国防投入,不断提高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水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始终不渝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为推动建设和谐世界作出新的贡献。

3.掌握统筹兼顾的科学思想方法

统筹兼顾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深刻反映了科学发展观所集中体现的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具体运用,是我们深刻领会和正确运用科学发展观必须把握的精髓和关键。要牢牢掌握统筹兼顾的科学思想方法,努力提高辩证思维能力,不断增强统筹兼顾的本领,更好地推进科学发展。

一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为一个整体,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按照四位一体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把促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与加强党的建设有机统一起来,使之相互促进、相互支撑,实现良性互动。坚持以宽广的胸怀把握全局,审时度势、与时俱进;以辩证的思维分析全局,顺势而为、因势利导;以系统的方法谋划全局,瞻前顾后、统筹安排。

二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联系起来,既考虑现在发展需要,又考虑未来发展需要;既遵循经济规律,又遵循自然规律;既讲究经济社会效益,又讲究资源和生态环境效益。坚持实现阶段性目标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统一,满足人民物质文化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机统一。坚决防止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努力实现经济与社会、物质与精神、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保证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永续发展。

第2篇

随着抗震救灾工作的进程,受灾地区的学校重建也进入了实质性阶段,规划和方案也将陆续出台。但如何更科学、更有效、更节约、更长远地谋划灾后重建工作,恐怕不是一般意义上拿出个把重建方案那么简单,需要做大量的调研论证和可行性研究工作,需要面向未来,统筹规划,整体推进,适当超前,使灾区的学校重建工作建立在更新的理念和更高的层次水平上,并与今后较长时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相一致,以防止重建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归结起来,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加以关注。

首先,必须强化安全保障,把好选址、工程质量和重建资金使用几个关口。吸取此次地震灾害中学校垮塌的教训,在选址时,要避开容易发生山体滑波和泥石流等灾害的地方,必要时可选择异地重建,防止此类情况再次发生。在汶川地震中,有不少建筑就是被滑落的山体掩埋的。要制定明确的质量标准,并严格按标准来设计和施工,切忌因陋就简,由于资金不足等问题而随意降低工程质量标准,从而造成新的安全隐患。要加强对工程质量和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和审计,以对师生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把好工程质量关,坚决杜绝形象工程和豆腐渣工程出现在学校重建中,防止违规使用和挪用重建资金。此类问题一经发现,必须依法予以严惩。

其次,重建工作一定要和学校布局调整结合起来。在学校开始重建之前,要和当地经济发展、人口变化和生源情况、小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和目标结合起来,合理布局,精心设计,实现投入效益的最大化,布局结构的最优化。要根据学校布局调整的需要来规划重建工作,该整合的整合,该调整的调整,该撤销的撤消,绝不能让过去存在的老问题在学校重建后再次显现,使灾区重建学校在质量、规模、效益和结构布局上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第三,要通过学校的灾后重建,促进受灾地区教育的均衡发展。经过重建后,学校校舍及相关配套设施将会有一个较大程度的改观,它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以往受灾县区之间和学校之间在硬件设施方面的差距。必须以此为契机,加强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的软件配套建设,在相应的范围内和可能的情况下,重新配置教育资源,特别是统筹考虑优质教育资源的配置,以促进区域内教育的均衡发展,提高整体办学质量和水平。

第四,在灾后重建中,不光要注重校舍建设,也要把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贯穿到学校重建的全过程,在每个环节、每个细节的设计和建设中,都要体现以人为本,创设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新的育人环境。要在设计上体现地域特色和学校特点,避免重建中出现雷同和模式化现象。对一些有较长历史的名校,在重建中也要体现学校的历史文化积淀,体现办学历史的延续性,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人文特色。对过去的一些标志性东西,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可作适当保留,让它成为一种历史的记忆。

第五,在灾后重建中,要把集中的大规模重建工作,与比较长远的建设规划结合起来,综合考虑和实施。受灾之后,许多学校校舍垮塌或严重受损,学生无法正常上课,只能在搭建的临时教室内过渡,在一段时间内,可能要抓紧时间集中重建一批校舍,以满足灾后学校尽管恢复正常教学工作的需要。但要注意的是,这种相对比较集中的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次性地完成学校所有的建设任务。因此,灾后集中重建要和学校今后一个时期的整体发展规划结合起来,统筹安排,留有余地,分步实施,先完成主要教学设施的建设任务,尽快投入使用,再按发展规划,逐步扩展和完善。

总之,学校灾后重建工作,绝不是简单地把被震垮的校舍重新盖起来,给学生提供一个新的相对安全的学习环境,而是需要认真谋划、全面论证、统筹实施的一项综合性、系统化的工程,要点面结合,历史与现实结合,近期与长远结合,恢复与发展结合,硬件与软件结合,不仅要实现一般意义上的重建和恢复,更要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促进灾区教育事业整体发展水平的全面提升。唯其如此,才能使大灾之后的巨大投入,产生最好的效益,为灾区教育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3篇

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现代化建设始终要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用科学发展观统筹军队建设,体现了先进的战略思想和科学的管理理念,对于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更好地解决军队建设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推进我军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统筹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和军事斗争准备

新世纪新阶段,我军的建设与发展进入了一个重要的历史关头。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世界新军事变革出现加速发展的趋势,这对于我军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的和平发展,世界政治生态必将发生深刻的变化,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国家间的利益调整,进而导致新矛盾、新问题的出现。与此相关联的是影响国家安全的不确定因素较以往会更多。正因为此,党中央、中央军委把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和做好军事斗争准备,作为迎接国际军事竞争、筹划和指导军队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同时确定为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建设的两大战略任务。军事变革与军事斗争准备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统筹二者协调发展,就是既要坚持以军事斗争准备来促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又要坚持以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来带动军事斗争准备,使军队建设与发展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

军事斗争准备是军事变革的龙头和牵引。推进军事变革必须紧紧围绕军事斗争准备这个最重要、最现实、最紧迫的战略任务来展开,科学规划军队建设的战略布局,下大力提高我军在信息化条件下的威慑能力与实战能力。应当以解决军事斗争准备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为契机,优化战略资源配置,集中抓好军事理论创新、武器装备建设、编制体制调整、人才队伍建设等一系列重大问题,通过局部的跃升促进整体的协调发展,不断加快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步伐。

推进军事变革是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内容和条件。在新的战争形态、作战样式和国际环境面前,我军军事斗争准备必须打破常规,在推进军事变革中提高军事斗争准备的质量。要充分认清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大势和我国安全面临的复杂态势,认清现代信息化战争的本质特征,着力提高筹划和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质量和水平,切实按照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统筹抓好军事训练、政治工作、后勤保障、装备建设、国防科研等,真正把军事斗争的各项准备工作做得扎实有效。

统筹机械化建设与信息化建设

机械化与信息化是军队现代化建设的两个重要阶段。我军机械化建设的任务尚未完成,又面临着信息化建设的新的历史使命,这是当代国际军事竞争给我军的重大挑战,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拥有经济和科技优势的发达国家给我们构成的压力。这必然要求我们,决不能坐等机械化建设的任务完成后,再来搞信息化建设。而必须把两者结合起来,统筹考虑,努力走出一条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的道路。总体上讲,就是要把机械化建设与信息化建设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坚持以机械化为基础,以信息化为主导,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以机械化促进信息化,努力实现我军现代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我军机械化、半机械化的实际状况,决定了信息化建设不可能完全离开机械化。人类军事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机械化阶段的某些环节是可以跨越的,但机械化作为军队现代化的基础阶段,在整体上是不可能完全跨越的。我们所说的机械化,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机械化,而是与信息化紧密结合的机械化。它既是机械化战争时代的主体技术标志,也是信息化战争中的重要技术因素和物质基础。在信息时代,机械化与信息化并不是两个相互分离的独立系统。因此,应充分吸收发达国家搞军队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教训,着力瞄准信息化抓好机械化建设,用信息技术发展和改造机械化装备,进一步加强我军的火力、突击力、机动能力和防护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机械化的质量和水准,为信息化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提供优良的平台。

同时,必须坚持把信息化作为部队建设的现实目标和发展方向,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信息化对于我军是一个全新的事物。我们必须突破传统的思路来抓信息化建设,牢牢把握信息化建设的本质要求,加强科学规划,着眼优化结构,调整布局,集约使用力量,合理利用资源,防止和克服条块分割、自成体系、重复建设等问题,努力形成全军协调发展的整体格局。要坚持平战一体的原则,高度重视信息化战争需求对军队建设的拉动作用,在平战一体、建用一致上下功夫,努力提高部队在未来信息化战场上的防卫作战能力。要坚持硬件和软件一起抓,通过侦察、情报、通信、指挥、控制等环节的系统整合和数据集成,构建一个快捷高效的作战体系,以达到信息互通互联,快速流动,功能相互支持的实际效果。

统筹诸军兵种作战力量建设

建设一支强大的作战力量,不仅是国家强大的象征,是维护国家安全、捍卫国家利益、保持国家稳定与发展的重要保证,同时还是我们国家担负起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物质基础。如何建设和建设一支什么样的作战力量,是用科学发展观统筹军队建设必须解决的重要内容。

目前,我军作战力量的编成、军兵种及其装备的结构等,总体上属于陆战型、近战型和本土纵深防御型。这样的力量结构所形成的作战功能与现代一体化联合作战是不相适应的。必须把诸军兵种作战力量统筹整合起来,即把全军作为一个大系统,以诸军兵种为系统要素,按照结构决定功能的原理,对各要素进行优化编组,实现系统功能大于要素之和,在整体上形成作战能力的跃升。结合我军建设和发展实际,要进一步充实作战力量,突出海军、空军和二炮部队建设,加强信息作战和航天力量建设,特别是加强应急机动部队建设。海军作为现代高技术战争中的主要作战力量,在现代海上军事斗争和其他斗争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把海军建设摆在重要地位,切实加快海军现代化建设步伐,不断提高海军的现代综合作战能力。当今时代,空中战场已成为联合作战的决定性战场。作为我军的组成部分,空军担负着保卫祖国神圣领空不受侵犯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历史重任。适应现代战争发展要求,应当充分认识我空军在现代化水平上的差距,大力加强质量建设,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作战能力,逐步实现由国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备型的战略转变。第二炮兵在现代战争中是重要的威慑和突击力量,与其他军兵种密切配合,可以有效遏制和反击敌人对我可能发动的战争特别是核战争。应按照远中配套、精干有效的原则,形成较强的威慑和打击能力。按照联合作战的要求,对陆军进一步实施精干化、合成化编组,重点加强应急机动部队建设,以形成应付突发事件或局部战争的拳头力量。要把编制体制改革作为统筹诸军兵种作战力量的突破口,根据武器装备的情况和担负的作战任务,调整各军兵种内部结构,增加高新技术装备部队的比重,努力使我军的组织结构在几个大的比例关系上进一步优化,在整体上构建起立体化、一体化、远中近相互衔接的攻防兼备的作战力量体系。统筹当前建设与长远发展军队建设是一个动态发展的长期过程,必然存在着一个正确处理当前建设与长远建设的关系问题。近年来,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对我军的长远发展作出了一系列战略规划和部署。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以及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等,都是我军长远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我军建设也正是依照这些战略构想一步步向前推进。与此同时,着眼当前我军面临的现实任务,也特别重视抓了以军事斗争准备为龙头的各项工作。这既能保证我军随时履行现实的使命任务,同时也为军队全面和长期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践证明,当前建设和长远发展是有机统一的,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方向。二者的辩证关系说明,既不能无视当前部队建设的现状和基础而好高骛远,也不能一头扎进眼前的工作而一叶障目,忘却更为宏大的目标,甚至迷失前进的方向。

统筹当前建设和长远发展,就是要站在时代的高度来谋划军队建设,认真审视每个阶段的任务,每一项建设的目标,实现二者的真正统一。一方面,要以特定历史阶段和具体任务为中心,坚持把当前的建设搞好,以此来奠定长远发展的坚实基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和探索军队建设的阶段性特点,真正把部队建设的现状和基础搞清楚,把影响和制约本单位建设的重点难点问题吃准摸透,密切联系部队的长远发展和主要任务,不断深化对部队建设规律的认识,努力解决部队建设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切实把军队建设纳入科学化的轨道。另一方面,还要始终立足和着眼部队建设的长远发展,登高望远、总揽全局,保持部队建设和改革的正确方向。要把发扬改革创新的精神和坚持求真务实的作风紧密结合起来,把远大的理想和踏实的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把制定宏伟的战略目标和扎实地抓基层打基础紧密结合起来,把满足现代战争的要求与部队建设的现状紧密结合起来,切实增强部队建设发展的科学性、可行性,努力为把我军建设成一支同我国地位相称、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军事力量创造持续发展的条件。

第4篇

【关键词】 大学生创业 众筹融资 众筹平台

一、众筹应用模式的概述

(一)众筹定义及发展

众筹源于另一个新词:众包(Crowdfunding)。杰夫・豪(2006)在《连线》杂志首次提出了“众包”概念,将其定义为“由非专业人士提供专业内容,消费者兼为内容创造者”。张媛(2011)在《大众参与众包的行为影响因素研究》中将众包划分为大众智慧、大众创造、大众投票和大众集资四种类型。Ordanini(2009)最早给出了众筹的定义:众筹是通过网络将大众及他们的钱聚集的集体力量来投资和支持由他人或组织发起的项目;Lambert 和 Schwienbacher(2010)在《小型创业企业的众筹》一文中给出了众筹的定义:众筹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众筹投资者大都通过网络,为特定目标去支持创意,以捐赠或以获得某种回报的方式为他人提供资金支持;Andrea Ordanini(2011)等人给出了众筹的定义:众筹是指消费者作为投资者,为他人的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并期望从中获得回报(金钱回报或非金钱回报)。百度百科也对众筹进行了定义,众筹来自 Crowdfunding 一词,即大众筹资,是指用团购+预购的形式,向网友募集项目资金的模式。众筹利用互联网和SNS 传播的特性,让小企业、艺术家或个人向公众展示他们的创意,争取大家的关注和支持,进而获得所需要的资金援助。Belleflamme & Lambert 等人(2011)总结了众筹的三个特征:第一,项目发起人依靠预付的现金进行产品生产,在资金募集阶段,其仅提供对最终产品的描述并承诺产品会上市;第二,众筹投资者比一般消费者花费更多的金钱去购买产品;第三,众筹投资者处于一个享有特权的消费者群体中,不仅可以投资,还享有表决权。

根据概念,众筹的基本模式为:创业者把项目的创意设计和具体实行方案通过众筹平台进行展示,投资人发现并选择性的给予特定项目资金、实物等支持。融资成功后项目发起人必须根据预设的情况给予回报。众筹平台作为独立第三方,在回报环节以及项目进展过程中进行线上线下双重维度的监督,根据项目实施情况定期支付或者一次性拨款给项目发起人。

2006年德国Sellaband音乐网站的创办是众筹模式的第一次实践,随后,2007年美国众筹网站Kickstarter的创建使众筹得到更大范围的推广。国内众筹的概念始于2011年点名时间众创平台的建立,随后逐步在各大网络平台发展起来。随着众筹概念的逐渐火热,不仅得到了学术界肯定,也得到了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总理在2015年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表示支持“众创空间”的政策措施,为创新创业搭建了新平台。

(二)大学生创业众筹实践现状

创业专项调查研究表明,我国众筹机制的启用多集中在80、90后群体。随着众筹成功案例的增多,众筹模式成为年轻人创业融资过程中最期待、最青睐的融资方式之一。2015年仅上半年度我国就有1.2万个商品项目众筹成功,共计完成了8.0亿元的融资,约为2014年全年的3倍。其中绝大部分融资流向中小微企业,而这些中小微企业的创办人又以青年创业者为主力军,约占其中的80%以上。在众筹网站上大学生创业者可以利用更多的资金、信息、人力、智力等Y源,使产品成功上市,在使消费者获得了满意的产品的同时,极大地避免了创业失败。目前,全球共有将近 500 家众筹网站,注册会员超过一亿人,交易金额超过百亿美元。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创业者开始尝试众筹模式的实践。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50名大学生以众筹的方式打造“达岸”咖啡,力求实现中国咖啡连锁;长沙理工大学3名毕业生通过众筹创立了“无树时光”餐厅,实现了第一次创业实践;华南理工大学学生通过调查发现70%以上的学生具有参与众筹的意愿。随后历经6个月的校园众筹,最终创立“比逗BEPOTATO”咖啡馆;上海建桥学院本科毕业生开发的手游游戏《三国虎将录》,在10天时间内筹集了100840元资金,为手游的研发上市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更有打响“粒子咖啡”的华东政法大学学生等创业案例,不一而足・・・・・・

二、大学生创业众筹融资的必要性分析

王晓洁(2013)指出,众筹模式的最大意义在于三点:低门槛创业、预知市场需求以及廉价市场推广。麦可思研究院在北京的《就业蓝皮书:201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显示,大学生自主创业比例逐年提升。2015年约有20多万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报告中的最新统计数据也揭示出经济条件有限是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一大劣势,75%以上的大学生资金来源于父母支持和民间借贷,融资无门成为制约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的瓶颈问题。可见,众筹融资与大学生创业皆是当前社会的重点难点问题,若能构建大学生创业的众筹应用模式,必将推动教育和社会的发展变革。

(一)满足创业需求,提供融资新模式

在传统的融资方式中,受限于资本市场的高信息披露要求、高融资成本等门槛,大学生创业初期很难进入公开的资本市场进行融资。“互联网 +”时代所带来的商业融资的移动化、个性化和差异化使得投资者由服务和产品的被动接受者变成了主动的参与者。众筹不需要创业者提供资产担保仅需提供创业策划书即可,为高校毕业生创业提供了新型的融资渠道。同时,也可以利用众筹平台进行广泛宣传,提高项目的知名度。具有普惠金融性质的众筹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当代大学生创业者资金、人力资源匮乏的相对劣势,为现代融资方式的创新提供了新的可能。据世界银行预测,2025年全球众筹市场规模将达到3000亿美元,中国将在2025年成为世界最大的众筹投资方。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众筹平台将日益向人性化个性化方面完善,不仅能够给大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更能够为大学生创业融资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二)反馈市场热度,检测项目可行性

创业众筹不仅能够提供资金、资源等需求,更能够通过融资过程体现市场导向以及消费者需求,根据众筹的效果可以预见产品未来的市场前景与发展状况。创业者在众筹平台上详细的项目信息,然后通过观察众筹平台反馈的项目热度、成交速度以及投资者集中意向的信息,辨别产品或者服务的市场发展空间,检测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并及时调整方向。通过项目信息的展示,加深创业者对项目以及市场客观认识的同时也能直接与客户建立联系,这种联系为今后产品推向市场、并获得客户忠诚度产品依赖奠定了基础。众筹模式的隐形价值在于:先营销创意理念,而后生产实质产品。如果的项目能够在短期内完成融资,说明项目符合市场需求的,为大学生提供资金的同时能增强大学生的信心。若融资情况不理想,表明现在市场上不需要这样的产品,也避免了创业者投入大量资金从事一项必定会失败的项目所带来的浪费。克里斯・安德鲁在《长尾理论》中讲到:参与生产的人就是最关心生产的人,他们最了解自己的需求。

三、以高校为主体构建大学生创业众筹支持系统

大学生作为特殊群体,经验积累比一般社会创业者欠缺,因此,以高校为主体构建独立于社会众筹的大学生创业众筹支持系统,是增进大学生创业激情,提高创业成功率的关键所在。高校作为“类社会”系统,可以充分利用其资源指导大学生筹资者提升项目品质,吸引校内外多方投资者,构建高校众筹平台,从投资者,筹资者,众筹平台三个主体维度构建创业众筹支持系统,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一)打造专业团队,着力提升项目品质

众筹的成功与否取决于项目本身的创意和可行性,高质量项目更容易吸引支持者,引导和帮助项目发起人完善创意和创业实施方案,是实现大学生众筹的着力点之一。因此,高校需要充分利用资源打造专业的团队,下设项目筛选、审核、修整、推广等部门。团队审核部门对项目进行筛选把控,定期对众筹项目进行调查、分析与评估。挑选出具有可行性、持续性、创新性、合法性的商业项目;项目调整部门对已挑选的项目进行指导和修改,完善项目实施方案,提升项目品质;此外,还需构建企划、设计、技术等部门做好创业项目的支持和推广工作,摄影、推广等团队对优质项目进行专业化包装,加强对优质项目的平台宣传力度。线下团队加强项目落地的实力,做好项目跟踪、项目支持工作,从而达到孵化优质项目与培养人才的目的。

(二)吸引多方投资,全面扩大资金团队

创业众筹除了要为大学生提供展示平台,还要积极主动与相关行业及企业建立直接的合作关系,寻求社会风险投资的参与,提供更为快速优质的资金来源渠道。目前除了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国家教育创业基金等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强度相当的资金支持,各大高校校友组织和创业扶持机构也在以院校创业大赛等形式给予大学生支持。因此,学校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渠道,积极寻求教育机构、校友组织及公益机构的支持、扩大众筹融资团队,为大学生创业争取更为优质丰富的资源。其次,完善投资方式,吸引多方投资,努力构建个人直投与专家领投的投资模式。投资人可以通过浏览众筹平台,分析项目背景、行业状态、发展前景等因素,选择自己认为最具发展潜力的项目进行投资。此外,高校也可联合律师事务所、政府机构、权威企业等第三方机构提供相应的辅助服务,为投资人提供更多的参考,以更好的保障投资人的权益。

(三)搭建融资平台,努力拓展融资渠道

众筹平台是创新创业的孵化器,它通过引导闲置资本与创新技术、创意思维进行对接,实现了项目l起人与投资人之间的信息共享。我国众筹网站的发展还不成熟,尤其没有针对大学生创业的众筹平台。大学生具有社会经验有限、风险识别能力较低能等特点,如果任其通过社会创业众筹平台进行融资会具有较高的难度。因此,建议高校建立专门的大学生创业众筹网络平台,并设置相应的指导模块供大学生进行选择,以帮助大学生更好的规避风险,快速有效的实现融资。最重要的是以学校或者社会权威机构作为官方中介构建两者的交互平台,既承担着对项目进行审核和的责任,又能为大学生提供创业指导和创业服务。能更有效的维护大学生和投资人双方的利益,通过事先的真实性审核以避免产生诈骗等法律纠纷,切实提高大学生创业融资的有效性。

四、结语

经过研究发现,大学生通过众筹的方式进行创业融资,使得大学生创业能更好的从高校走向社会,并可以较快的在社会上得到检验和指正,让创业更好的适应市场,面向大众。一方面,众筹融资成本小、见效快的优势正好迎合大学生群体的需求;另一方面,大学生五花八门的创意思路也不断丰富着众筹平台,两者的结合能够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然而这种融资模式在实施上还不够成熟,希望以高校为主体构建大学生创业众筹支持系统,实现大学生创业与众筹融资的对接,开辟大学生创业融资新道路。

【参考文献】

[1] 林鸿:《基于互联网平台的众筹融资模式研究》,昆明理工大学专业学位硕士学位论文,2015年。

[2] 邢缤心:《境外股权众筹的发展与监管简述》,《清华金融评论》,2015年第3期。

[3] 来艺博:《论众筹网站在中国的起步与发展― 以“ 点名时间”网为例》,《今传媒》,2013年第11期。

[4] 黄建青,辛乔利:《众筹:新型网络融资模式的概念、特点及启示》,《国际金融》,2013年第9期。

[5] 马建:《基于众筹融资模式对大学生创业的研究》,《商业经济》,2015年第10期。

第5篇

关键词:系统目标;硬件;软件;风险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22-0073-04

前期,小学新课程管理系统建设在市、县一级进行了积极探索。单机系统的业务、数据处理能力低,无法实现多用户实时请求;统筹层次低导致各地政策不一致,业务操作流程不统一,数据信息交换不顺畅;同时,也带来了重复投资建设,学生学籍异动、转移办理手续繁琐等问题。以大集中、大统一、大整合为主要特征的省级统筹建设管理与运行维护信息系统近几年正在兴起和实施,全面推广、使用省级统筹建设的小学新课程管理系统,实现全省小学学籍的电子化联网管理,促进了中小学新课程管理系统的一体化,对加强和规范小学学籍管理,准确了解各地小学教育事业发展状况,落实国家义务教育惠民政策都有重要现实意义。现以福建省为例,探讨基于省级统筹的小学新课程管理系统软硬件平台建设,以及系统风险、数据安全等技术问题。

一、 省级统筹建设小学新课程管理系统目标

省级统筹建设小学新课程管理系统实现业务处理、公共服务、监管预警、统计分析等主要功能;实现数据中心一体化、数据信息一体化、应用软件一体化、安全体系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监管预警一体化,信息交换标准规范统一,系统集中运行维护;实现小学学生学籍同省同库,学籍关系省内无障碍电子化转移,全省小学生学籍一体化管理;为升学考试,高一级别教育学籍信息化管理,省际间数据交换,全国数据互联互通和交换共享提供技术支撑。

二、 硬件部署

市县统筹过渡到省级统筹,任务艰巨,阻力大,全省统筹模式一个数据中心,一套系统软件,一支运行维护队伍。我国金融系统多采用全国数据大集中模式,税务系统也进行了省级数据集中,国内众多信息系统建设实践经验表明,在技术上,业务处理上,安全保障上,全省统筹模式是可行的。

1.网络拓扑结构(见图1)

2.硬件平台构建和特点

(1)系统服务器硬件采用刀片服务器集群,由Dell PowerEdge M1000E机箱和6个Dell PowerEdge M610刀片服务器单元组成,承载学籍管理业务系统和导入服务中心、报表服务中心、缓存服务中心及负载均衡服务系统。刀片服务器在标准高度的机架式机箱内最多可插装12个卡式的服务器单元,实现高可用、高密度、低成本。极大减少所需外部线缆的数量,降低由于线缆连接故障带来的隐患,提高系统可靠性。同时,刀片中心包含了交换机模块和独立的管理模块,减少所需外部交换机,降低运行管理费用,节省空间和降低能耗。刀片服务器单元配置一张远程管理卡,可以通过远程管理卡实现主机远程管理,包括:远程开/关机、远程BIOS刷新、远程启动界面接管、远程虚拟光驱。

(2)数据库服务器采用两台机架式服务器集群,采用双机热备心跳模式连接,互相备份,共同执行同一服务。两台Dell PowerEdge R910两台服务器之间基于TCP/IP的方式直连网线,热备及集群软件在集群节点间保持着间歇的通信心跳信号,是错误检测的一个机制,依靠心跳诊断来判断另一服务器的运行状况,通过每一个通信路径,周期性地检测两个节点的状态 (包括系统的状态和应用的状态),如果连续没有收到的心跳信号到了一定的数目,双机热备及集群软件就将认为相应的系统已经出现故障。当一台Dell PowerEdge R910小学新课程管理系统数据库服务器出现故障时,可以由另一台数据库服务器承担服务任务,在不需要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自动保证系统能持续提供服务。

3.光纤存储交换中心

由DELL 博科BRC300 汇聚数据到IBM DS4700存储阵列,可提供8个高性能G级光纤通道连接,存储系统整合到集中管理、共享的存储区域网络环境中,提高存储速度和空间利用率;DS4700模块化的体系结构,支持根据需求增加存储,实现随需应变的业务环境。此外,DS4700在线固件升级和远程支持管理等自助功能提高系统的可用性。

三、软件平台

1.总体功能模块划分

福建省小学新课程管理系统,以学籍系统和教务成绩为核心,将系统划分为系统登录、系统管理、办公中心、学籍系统和教务成绩等五个主功能模块,涵盖基本信息收集、整理、统计、分析、与其他系统交互等过程。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有各自不同的业务侧重点,通过不同角色的不同权限来进行操作。学籍管理系统流程如图2。

教务成绩管理业务流程如图3。

2.特点

以学籍管理和教务管理为核心,实现了对学生的学籍信息和成绩进行全方位的管理,涵盖基本信息收集、整理、审核、统计、上报、分析等过程,对教育局及所属学校的教务及考务进行管理。

(1)清晰的层次化管理

根据管理层次的不同,系统提供了省教育厅、地市教育局、县区教育局、中心校行政管理以及学校的五级管理机制,实现了上下级单位间的层次化管理(如图4所示)。

(2)便捷的权限管理

无论是教育行政机构还是学校,其单位内必定有着担任各种不同职务的教职工(如:教育局局长、校长、学籍老师、年段长、班主任等),由于各个教职工职务不同,以致他们所拥有的日常管理权限均各不相同。小学新课程管理系统提供了极为灵活的权限(角色)管理机制,其中包括校长角色、学籍老师角色、年段长角色、班主任角色等各类角色,各个单位的系统管理员只要针对不同的教职工所担任的职务应具备的管理权限,为这些教职工授予不同的角色权限,便可轻松地实现教职工管理权限的划分和管理。

(3)流程化的学籍管理和丰富的报表查询

学籍管理实现了从新生入学建档、学生信息维护、日常学籍变动,直至毕结业的流程化的信息管理,同时为学籍老师、年段长、班主任等担任不同职务的教师提供了学生花名册、学生人数统计、学生增减情况表、毕业生花名册、辍学生名册、异动统计查询、综合查询、毕结业信息查询、学生基本信息查询等可供查询的统计报表。

(4)便捷的教务管理和考试成绩管理

教务管理提供了包括课程开设、课程表维护和课程表查询等教务管理功能;考试成绩管理实现了便捷的学生考试成绩的录入、成绩分析与统计、不合格学生重考处理等考务管理功能。丰富的教务管理功能,既可以减少了教职工们处理繁琐的课程安排、成绩分析统计的时间,也大大地减少了教职工日常工作中易犯的错误(课程冲突、成绩统计错误),使得教职工能够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质量的提升上来。

3.技术路线

系统采用基于J2EE多层体系结构,界面和业务逻辑分离,各项应用均在Web上展开,通过Web方式完成用户和系统的交互。浏览器层为用户提供可视化图形界面,Web服务层响应客户请求,为客户提供所请求的数据,应用服务层进行应用逻辑计算,完成浏览器请求的相应计算和业务数据操作;数据层存储、管理数据。采用多层结构的方式使得系统将拥有较强的伸缩性、通用性、兼容性和可操作性,每一层能专注于特定的角色和功能。对用户、角色、角色组等资源进行统一分配和多级监管,采用身份认证等手段,使权限管理更加安全,各地市县区操作员的操作情况、系统异常信息、登录信息等都可以通过日志管理进行稽核和监管。

数据库系统采用SQL SERVER2000 ,SQL Server 作为大型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准确高效数据查询、安全数据访问、数据存储、数据备份,满足多层结构要求。

四、省级统筹系统建设风险评估

全省数据大集中风险也随之高度聚集。

规划设计风险:省级统筹信息系统建设涉及省级数据中心机房建设管理、运行维护,包括供配电、综合布线、散热通风,气体消防、环境监测、防雷接地、故障预警子系统在内的规划设计不周或失误,实践经验的不足,都会带来潜在的系统风险。

意外风险:雷击、暴雨等自然灾害所带来的机房设备损毁、停电、网络中断等风险。以福建为例,要高度重视暴雨特别是沿海地区强风暴带来信息系统物理环境的危险。要警惕火灾;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导致机房墙体开裂带来的风险等。

故障类风险:系统的硬件设备、网络线路、机房设施故障等物理设备故障导致业务运行中断。总结多年的教育信息系统运行情况,硬件设备故障不多,主要是网络线路、机房设施故障。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工具软件故障等也会时有,所有软件都不尽完美,软件版本不断升级也带来新漏洞。

人为风险:软件开发人员、数据库管理员、系统维护人员非规范化操作造成严重事件。以福建为例,全省近7000所小学管理员在同一系统平台上运行,用户口令管理和操作权限控制事关系统安全和数据安全。口令泄密会带来操作异常、区域数据被修改、删除、增加,以及资料泄密等问题。破坏数据库系统、软硬件运行平台等。业务数据库为数据分析与挖掘提供有利条件,从制度管理上、技术上如何防止数据被盗,也是省级统筹系统重要的课题。

结束语

第6篇

内容摘要:统筹城乡发展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热点问题。目前,国内对城乡的研究主要围绕城乡二元结构、城市化滞后、“三农”问题、结构发展失衡等问题展开统筹城乡发展研究。本文从区域经济学经营城市、总部经济、产业转移、空间模式等创新的视角探讨了统筹城乡的路径和模式选择等问题。

关键词:统筹城乡 路径 空间模式 选择

在区域经济学中,城乡是一个极化和计划区域,城市是区域核心,与一定数量的中小城镇和广大的农村腹地形成经济区域,城乡应是一个发展的系统。城市作为区域经济活动与社会活动的中心,城乡之间存在着扩散效应与极化效应,城市以其辐射范围内的广大农村地区作为其依托,二者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物质、人员、技术的交流,城乡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由于我国长期实施工业优先城市偏向的重工业发展模式,致使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基础设施薄弱,即使农村乡镇企业有一定的发展,但没有和城市工业形成合理的分工,表现为产业结构严重趋同。同时由于长期的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和用工制度,使得城乡要素不能流动,资金、劳动力等资源得不到合理配置,农村剩余劳动力不能转移,农村资源得不到开发。由于城乡之间极化效应大于扩散效应,农村经济发展与城市的差距不断拉大,形成了严重分割对立、非良性互动的城乡关系。当前,我国进入了工业化中期,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我国到了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阶段(白津夫,2009)。本文从区域经济学经营城市、总部经济、产业转移、空间模式等创新的视角,探讨了统筹城乡的路径和模式选择等问题。

从区域经济视角分析统筹城乡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从城市经济视角的分析

经营城市的视角。“腾笼换鸟”是经营城市的一种重要模式,通过“腾笼换鸟”的方式,使一些污染大、效益差的城市工业整体搬迁或部分搬迁到郊区或农村乡镇,企业降低土地和劳动力等成本进而提高效益。腾出来的土地则发展一些附加值较大的商贸、房地产业,同时可以改变城市老区过于拥挤,环境恶化的问题,而农村工业也可以与城市迁出的企业进行分工合作,实现工业效益提高和城乡经济发展的双赢。

总部经济的视角。一个企业如何进行部分搬迁到郊区或农村乡镇,从总部经济来讲,一个企业可采用“总部+基地”的模式,即将组装加工这种利润空间小的生产车间以基地的形式建立在农村乡镇地区,而把营销、研发、决策等利润空间大的机构以总部的形式建立在城市(高洪深,2006)。农村地区如果充分利用中心城市结构升级的机遇,承接其制造基地转移,形成比较优势的产业集群,增强加工配套能力,是区域经济从欠发达走向发达成熟的重要路径。总部经济这种企业空间组织形式可以实现企业、城市和农村的共同发展。

(二)从区域产业发展视角的分析

从产业转移来讲,城市区域在产业发展方面除了对传统产业要进行技术改造和制度创新以外,另外还要“吐故纳新”,即有的产业要淘汰,有的产业要转移到下一级区域包括农村地区,接受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和发展新的产业,以达到产业结构优化的目的。农村区域应依托县城规划区、中心城镇和原有产业基础,利用接受城市产业转移的机会,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做大做强优势产业,规划建设产业集聚区。既避免了农村工业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又促进了城市工商业向集聚区转移,城市资本向农村流动,形成产业集群。

重视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三产业是朝阳产业,就业量和GDP增加的空间较大。由于受城市以非农产业为主、农村以农业为主的传统思想的束缚,农村第三产业发展比较滞后,同时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同国外相比具有比较优势,因此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应大大加强。现阶段应优先发展农产品等大中型批发市场,发育和完善资本、技术、劳动等以及企业产权交易等生产要素市场,把交通运输、邮电通讯、金融保险、信息服务、技术服务作为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重点。现代农业赋予了农业的多种功能,有条件的农村地区可以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以休闲、观光、度假为内容,大力发展旅游业,以带动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餐饮、住宿等行业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和促进就业。

(三)从区域经济合作视角的分析

从区域合作的角度看统筹城乡发展要重视城乡经济合作,城乡经济合作是一种互惠互利的自愿行为,比较单纯的城市支持农村而言,前者是一种长效机制,更具有可持续性。从合作形式来讲,可引导部分乡镇企业与城市大中型企业专业分工、劳务合作、零部件加工配套,推动城市企业与乡镇企业的合作、联合和重组,组建新的跨城乡的企业。组织形式上可采用虚拟企业、外包制、企业集团、战略联盟、产业集群等企业间网络形式,制度方面淡化城市企业与农村企业的界限和区别,实现城乡产业一体化(张平军,2004)。

鼓励城乡要素对流,实现要素在城乡的优化组合。城乡要素具有互补性,农村有土地、劳动力等廉价资源,但缺乏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而城市情况则相反。事实证明,城乡要素对流和重新组合,如农民工进城务工,城里人到农村投资搞现代农业,都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相应的配套制度如户籍制度、税收制度、投资准入等都要进行改革,以促进城乡要素对流。

统筹城乡发展空间模式的选择

(一)统筹城乡发展空间载体的选择

1.中小城镇是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空间载体。就我国国情来讲,我国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也落后于其他很多国家,大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过于拥挤、基础设施不足、失业问题严重、治安问题突出,而中小城镇数量少、基础设施落后、乡镇企业不发达、缺乏促进就业和居住的吸引力,难以接受城市产业转移和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当前小城镇建设应按照“科学规划、节约用地、合理布局”的原则,多方筹资完善基础设施和城镇服务功能,营造招商引资的良好环境,建设工业主导型、商贸主导型、交通枢纽型、风景旅游型等功能明确、特色鲜明的小城镇体系,增强在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和就业等方面的能力(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1998)。

2.城乡边缘区(Desakota)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城市边缘区承担着消除城乡对立、缩小城乡差别的职能。这一区域不仅要承担城市一部分转移下来的功能,如居住、接受城市第二产业转移、教育等功能。还要依靠毗邻城市接受先进技术辐射的优势,带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与此同时城市边缘区还常常会完成自身一部分地区的城市化过程。边缘区的发展要综合考虑土地利用、功能分区、城市建设、产业布局等因素,合理控制资源承载力,使空间扩张与资源集约利用相统一。注意土地利用规划要与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相适应,协调好农用地与非农建设用地、城市用地与农村用地之间的关系。建立提高边缘区失地农民的保障水平的长效机制。

3.农户集中居住区是统筹城乡发展创新的空间载体。农村农户居住比较分散,土地开发空间很大,借集中居住区建设的机会,搞好村庄的规划建设,土地节约效益尚为可观。实行集中居住,可改善农民的居住条件,集中居住区条件优越,配套完善,卫生、幼教、安保、超市等社区服务资源丰富,生活方便,让农民享受到和城里人一样的住房条件和社区服务。通过集中居住区建设,可以实现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加快城乡空间布局融合、基础设施对接和重要资源的共享。对于进一步加快农村住房改革、村庄规模调整以及迁村并点、合村并点等工作,必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二)统筹城乡发展空间结构模式的选择

1.增长极模式。该模式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运用上,主要适用于经济欠发达的区域。该区域在资金技术等实力较为落后的情况下,可重点选择能够培育带动该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的城镇,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相应的经济体制,创造有利于增长极发育成长的软环境,产生较高的投资效果。在把城市培育成经济增长极的基础上,通过增长极的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影响和带动周边农村腹地发展。

2.点轴(线)开发模式。在一些经济中等发达的地区,一般已经具备一定的物质技术基础和较为丰富的资源,其工业和小城镇往往围绕某一中心城市及交通路线交汇处形成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区域,这类地区在统筹城乡发展空间结构模式的选择方面,关键是选好重点开发轴线,如交通线、动力供应线、水源供应线等各种线状基础设施,其中以交通线为主。再在重点开发轴线上,有选择性地培育增长极,以扩大增长极对农村地区发展带动的广度和深度。点轴发展模式对统筹城乡发展的推动作用,要大于单纯的增长极模式,它不仅能带动城市周围的乡村腹地的发展,还能带动交通干线周围的农村腹地的发展(许鲜苗、宋福忠,2010)。

3.网络开发模式。点轴经过长期的渐进扩散,结果形成点轴纵横交错,形成人口、经济和基础设施的复合集聚,在空间上形成经济网络。网络开发模式较适合于经济发达地区,此时通过增长极和轴线的影响,在较大的城乡区域内已经基本形成商品、资金、技术、信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流动网及交通、通讯网,选择该模式有利于城乡之间产业密切联系、要素顺畅流动,城乡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形成众多面积宽广的城乡融合区,通过城乡融合区的不断演进发展,带动广大农村地区逐步实现城市化,是一种比较高级的发展模式。

区域统筹城乡发展路径和模式选择

在统筹城乡发展路径和模式选择方面,由于不同区域在资源禀赋、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都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应根据本区域的区情灵活选择具有本地区特色的发展路径和模式,可能是上述模式中的一种,也可能是上述模式兼而有之。如成都是西部中心城市和省会城市,位于有“天府之国”之称的川西平原,区位优势明显,城乡经济较为发达。但具有大城市带大郊区、城乡发展不协调这一突出矛盾。成都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根据建设“世界田园城市”的设想和区域发展特点,通过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转移和集中居住、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带动城镇建设和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新农村建设,农村定位在发展现代农业和休闲、旅游产业方面,积极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现代农业,大力发展旅游观光农业的模式被实践证明是一种很好的模式。

重庆市和成都市都是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但重庆是典型的大城市带动大农村,而且大多数农村都处于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偏远地区,这与大城市小农村的成都市有着诸多不同。在城乡统筹方面,重庆作为一个中央直辖市和西部中心城市,也是一个工业比较发达的城市,承担着重要的经济发展功能。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在区域分工的需要,城市主要从事教育、金融、旅游、会展等现代服务业和一些高技术产业,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城乡边缘区和农村地区需要承担一部分重庆市区转移出来的功能,如发展机械、化工等加工工业和发展占地面积比较大的旅游、娱乐等产业。农村经济发展方面,主要是根据重庆农村山区较多的特点,发展重视特色产业,大力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工业,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

而四川自贡作为一个有待改造的老工业城市,存在着城市老区过于拥挤、环境恶化、传统工业效益欠佳的问题。在统筹城乡产业发展模式的选择方面,应注重城乡和工业协调发展,城市可采用经营城市思想,对传统的经济效益差、占地面积宽、污染大的产业转移或部分转移到城市郊区和乡镇,通过调整城市的工业结构和大力发展房地产、商贸等新兴产业,城市经济得到大力发展,城市形象得到大力提升。四川自贡作为一个丘陵地区,在统筹城乡发展的空间载体方面,除了重视小城镇的建设外,应主要采用农民集中区建设的模式,引导农民由“散居”变“集居”,该市在推动农民集中区建设中探索出的小城镇扩展型、产业支撑型、项目带动型、基础设施带动型、征地安置型等模式都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白津夫.保增长要城乡产业发展[J].北方论丛,2009.3

2.高洪深.区域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张平军.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第7篇

1、和平、发展和合作是当今世界时代的主流

然而我国面临发展的安全制约因素高于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因素交织,有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的西化与分化的政治战略,还有“”势力不断制造摩擦,国家安全问题的多变性、复杂性、综合性不断地增强。军队肩负着国家的安全与统一和发展利益的任务,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对国防与部队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经费供给不足与现代化国防与军队的建设需求存在长期的矛盾,如何科学统筹安排建设国防经济是对建设国防经济的新时代要求。

2、当今世界处于大变动变革的非常时期

各种势力力量在不断地重新分化与组合。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发展,而综合实力往往决定着国家的作用和地位,综合国力的竞争将成为未来国际间的主要竞争。综合国力是由经济力和国防力构成,经济力是基础,而国防力也是不可短缺的必要组成部分。一个具有比较强的综合国力的国家不可缺少的两翼是“富国”与“强兵”。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每个国人的梦想。但是随着我国新军事改革进入新阶段时,我军建设即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又凸现出各种问题和矛盾。这些问题和矛盾严重影响与制约着军队科学建设的发展。如何科学发展观统筹安排建设国防经济是对建设国防经济的新时代要求。

二、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国防经济建设是新世纪新阶段的国防经济建设需要

国防经济建设上要体现出“以人为本”,即要结合新军事改革和军事斗争实际准备,且勇于改革思想观念,又要牢固树立“人才第一”的新观念。人才竞争是当今世界以尖端武器为主要特征的新军事改革且强调人才重要性的竞争。

国防经济建设上要体现出“全面发展”,即要统筹安排国防经济建设的全方位的发展。国防经济建设是个复杂庞大的制度体制,科研、分配、流通、生产等各个层面构成的一个复杂的系统结构。假如仅仅着眼单一方面的发展,而忽视其他的发展,必然会阻碍整个系统的发展。

国防经济建设上体现出“协调发展”,即要正确认识与处理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之间的关系,又要寻求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同步协调发展。国防建设的依托是经济建设,如果经济建设始终搞不上去,那么国防建设根本就无从谈起。综合国力的象征是国防实力,如果国防建设始终搞不上去,那么经济建设就连最基本的安全保障的得不到。国防经济建设上要体现出“协调发展”,就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寻求两者的协调、同步发展。指出,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一个带全局性的重大问题。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基本依托,经济建设搞不上去,国防建设就无从谈起。国防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防建设搞不上去,经济建设的安全环境就难以保障。因此要一手抓国防建设,一手抓经济建设,坚持两者的协调发展。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国防经济建设的思想要求将国防经济建设纳入国家经济建设的总体规划中,使两者步调一致,形成二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机制。

国防经济建设上要体现出“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保持和增强发展的后劲,坚持走国防经济建设与环境资源相协调的发展之路。因此,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国防经济建设的思想要求在国防经济建设中注意资源与环境的制约,不竭泽而渔牺牲子孙的环境来搞今天的建设。另外要抓好军事训练、军事人才培养、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的预研等工作,保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三、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国防经济建设要把握几个重要问题

1、以“对立统一”为国防经济建设选择

发展战略和制定政策措施的出发点传统逻辑把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看作是完全对立的,以其矛盾的对立面来作为选择发展战略、制定政策和实施措施的基本出发点,导致了国防和经济建设之间的不协调发展。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国防经济建设告诉我们,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二者是相互渗透、相互推动的,具有长期的、动态的“统一性”。因此,我们必须更新观念改变思路,以“对立统一”的科学视角去认识国防经济建设道路,创新发展模式。

2、以“全面发展”科学统筹国防投入的适度规模与结构

科学发展观的“全面发展”观念把国防经济看成由若干要素组成的有机体,要求统筹好国防投入的规模与结构。一方面要“规模适度”,根据经济能力和国家安全需求来确定最适何的国防投入规模,并保持动态平衡和合理。另一方面要“结构合理”,要在现有的经费投入力下形成最具战斗力的结构。要结合从我国国防经济实际,解决如人员、装备、研发费用的比例不合理,国防科研投入比重较低,军兵种费用结构不合理等制约我国国防经济效益提高的问题。

第8篇

然而,与大多数革命老区及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县域一样,以农业为主的××县一度难以摆脱工业滞后、城乡失衡的困局。20xx年,××县被列入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名单。

20xx年,××县三次产业结构仍为39.6:29.3:31.1,按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来看,仍处于前工业社会阶段。

工业发展的滞后,兼之城乡二元体制的束缚,使得××县难于跨城乡经济鸿沟,乡村人口一度占县域人口80%以上,城乡统筹之路尤显艰难。

但××县坚信,统筹城乡发展,一定要走在全国贫困县前列。正如××县县长所说:“作为革命老区和全国贫困县,不能坐等国家支援,自力更生让自身具有造血功能,统筹城乡发展才有更多的主动权。”近年来,××县积极探索统筹城乡发展之路:从解决“三农”入手,缩小城乡“二元”经济鸿沟,推动城乡“一体化”。

数字的变化体现了××县统筹城乡发展的可喜成绩:

20xx年,××县的工业产值首次超过农业;20xx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7.7:43.3:29;20xx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5.2:47.5:27.3。今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956.05元,增长8.19%。

荣誉的获得见证了××县统筹城乡发展的丰硕果实:

近年来,××县获得全国文明县、全省统筹城乡发展先进县、全省经济发展综合先进县、全省七项考评综合先进县、全省工业园区先进奖、全省工业崛起贡献奖、全省农业发展先进县、全省耕地保护先进县、全省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先进县等荣誉。

在当前城乡大流动、大开放、大融合的发展趋势下,统筹城乡发展,不仅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抓手,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县坚持“以工哺农、以城带乡、以特兴农”,在统筹城乡发展之路上迈开了坚实的步伐。

以工哺农——建设两个工业园区,做强四大工业支柱产业,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工业的壮大,既增强了县域经济实力,又为农业和农村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一直以来,城乡之间的二元体制,阻碍和制约了经济的发展。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从统筹城乡发展做起。

统筹城乡发展要找准突破口,这个突破口在哪里?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经验证明,突破口在工业。县长杨丹认为,只有工业发展了,经济壮大了,才能真正有实力统筹城乡发展。

工业要发展,前提是要搭建和完善园区平台。

自20xx年8月正式挂牌成立以来,经过8年的开发建设和发展,园区已由原来不足1平方公里的乡镇工业小区发展成近8平方公里的省级开发区。

20xx年底,××县及时开辟了12平方公里的凤凰园区。近三年每年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超过4.5亿元,目前,凤凰园区一期5800亩用地的水、电、路、通讯等设施全部到位,二期5000亩征地即将完成;县城工业园区公交、保洁等配套服务设施日臻完善。

一个中部内地县打造两家高规格、高起点的工业园区,堪称中部雄心!于是人们欣喜地看到:协讯电子、忆声电子、浩汉电子、华忆科技、先歌国际音响等一大批大型企业争先落户。食品加工业燕京啤酒、娃哈哈集团两个全国食品行业“巨头”也被吸引过来。这些商界“航母”纷纷瞄准××、率先抢滩。

20xx年的4月3日,尤其值得载入××县乃至全市工业发展史册。

这一天,由世界500强企业台湾华硕投资30亿元的博硕科技(江西)有限公司,在××县工业园举行奠基仪式,这也是全市引进的首家世界500强企业。

世界500强缘何“花落××县”?可以说,××县优越的经济发展环境成就了世界500强的落户。

××县地理交通区位优越,业已形成了一个机场,一条水道,两条铁路,三条高速,构架为辐射珠三角、长三角、海峡两岸经济区的8小时经济圈,是连接北京、西南、华中、福建、广东、长三角、港澳地区的天然纽带,区位优势凸显。

××县创业服务环境良好,为承接沿海地区电子产业转移的企业落户提供良好平台。劳动力成本、水电成本均是沿海地区的2/3。贴心服务客商的阳光政府,诚信务实、高效可靠的办事效率,让客商感受到家一样的温馨。这些是吸引客商落户的“法宝”。

正是在这样的环境吸引下,如今××县形成了以电子信息、食品饮料、林化医药、冶金建材为主的“四大工业支柱产业”。

实践证明:××县以工业园区为载体推进工业化,以工业的振兴实现富民强县的发展战略,取得了明显成效。20xx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50.02亿元,连续6年保持15%以 上增幅,三年翻了近一番;财政总收入完成6.01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59亿元,两年翻了近一番。园区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今年1-8月,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419818万元,同比增长89.2%;主营业务收入412366万元,同比增长87.5%;工业上缴税金20247万元,同比增长78.9%;工业增加值124960万元,同比增长76.0%;新增就业1493人,同比增长215%。20xx年4月,园区被评为江西省“民营科技园”。

××县工业的壮大,既增强了县域经济实力,又为“以工哺农”提供了可能。

工业的发展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创造了机会。

××县是劳务输出大县,外出务工人员占到全县人口的1/3。××县工业园区从业人员近3万人。其中,电子项目解决用工近2万人,如协讯电子从20xx年3月26日正式落户投产,20xx年用工达到1400人;20xx年达到3500人;20xx年达到近6000人。

工业的发展给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资金扶持。

××县逐年加大对农业特色产业的奖补扶持力度,20xx年,县财政列支100万元,对横江葡萄、肉牛、肉鸡、生猪四大农业产业进行奖补;20xx年,县财政列支的农业产业化资金达200万元,20xx年达400万元,20xx年达500万元。

以城带乡——把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加以规划,在改善城镇面貌同时不忘农村建设。经营城市与建设农村两轮驱动,让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工业化和城市化相互推动,两者并行不悖。

在初步实现由农业向工业的跨越同时,××县不忘提升城市化水平。

××县紧紧围绕把县城建设成“井冈山旅游的前沿地、××市休闲的后花园”的目标,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20xx年至20xx年,县城建成区面积由20xx年的5.5平方公里扩展到近10平方公里,共新建和改造城市道路98万平方米,新增园林绿地30.6万平方米,××大道、君山大道、建设大道、赣江大道、富川路、庐陵文化广场、龙湖等一批重点工程相继竣工,城市框架全面拉开;20xx年,××县将军公园于8月1日隆重开园,影剧院竣工使用;20xx年,庐陵体育中心、庐陵生态公园、城市展示馆等工程全面完工;……如今,走进××县县城,设计新颖、文化韵味浓郁的广场,集秀水、幽径、凉亭、垂柳等美景于一体的公园,给人置身山水园林的感觉。

××县的城市建设,春华必然秋实:先后被评为省级园林城市、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县城。

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县将商贸流通和服务业作为发展的重点,县城启动了汽车城、城关市场扩改、白云路休闲娱乐一条街建设;大力培育了五金、建材、灯具等各类专业市场。

从城乡一体发展的格局来看,经济腾飞的“龙头”在城市、在集镇。

县长杨丹认为,要立足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推动规划向农村延伸,才可能实现真正意 义上的城乡统筹发展。

20xx年,××县不惜重金委托上海同济大学规划研究院、江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所、杭州园林设计院等一批全国、全省知名设计单位,做了××县城乡统筹规划。

规划对××县的19个乡镇集镇的功能进行了详细布局:敦厚镇,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医药、食品、电子、商贸服务业为主的××市二、三产业转移和人口扩散基地;凤凰镇,以城郊休闲度假和电子、食品为主的××县东部工业型城镇,是××县的第二产业基地;永和镇,省级历史文化名镇,以旅游业为特色的××县东部旅游型城镇;横江镇,农贸型城镇;永阳镇,商贸城;油田镇,矿产工业镇……。

按此规划,××县逐步形成环绕县城、依托市区、多点对接、众星拱月的小城镇建设格局。

把农村建设成为“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绿化美化、生活便利”的新社区,是××县统筹城乡发展,让农民充分享受发展实惠的着力点。

20xx年,全县共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5200万元,新农村建设点自来水入户率达80%,卫生厕、沼气、有线电视普及率分别达60%、60%和72%;20xx年,全县实施了125个新农村建设点和3个新农村综合示范点建设,建成9个新农村电气化乡镇、100个电气化村,农村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

……

如今的××县农村,村民们走的是水泥路、用的是自来水、上的是卫生厕、烧的是清洁气,农闲时可以在村休闲广场听听音乐,到村文化书屋看看书,生活变得越来越“城市化”。

××县新农村建设的经验,被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等中央部委誉为新农村建设的“××模式”。

以特兴农——致力现代农业发展,推进“一村一品”建设,形成农业五大特色产业,扶持相关龙头企业、合作社的发展,带动农民进入市场,促进农业和谐发展

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势必对农业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发展现代农业势在必行。

而××县人多田少,人均耕地面积大多不到一亩。

在有限的条件下,如何发展现代农业?近年来,××县以发展经济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主抓手,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实施“一村一品”工程,积极培植壮大农业特色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20xx年,××县共投入资金7000多万元,推进“一村一品”的建设,各乡镇培植壮大了一批区域特色强、产值高、增效显的产业。

如今,该县“一村一品”发展格局形势喜人,共形成373个“一村一品”特色产业专业村。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全县在重点扶持做大横江葡萄、肉鸡、生猪、肉牛、松脂五大农业特色产业的基 础上,培植发展了40个适合当地发展的区域特色产业。

20xx年,横江葡萄种植面积达1.7万余亩,横江葡萄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确定为“绿色食品a级标准”,全年肉鸡出笼量突破1500万羽,肉牛饲养量达20万头;

20xx年,横江葡萄种植面积1.8万余亩,肉鸡出笼量累计达到20xx万羽,新培植5个杂交母牛示范村,肉牛累计出栏8.9万余头;

今年上半年,横江葡萄种植面积达2万余亩,出笼肉鸡1344万羽,出栏生猪30.9万头,出栏肉牛4.96万头;

……

如今,永和、敦厚两镇的无公害蔬菜,横江镇的葡萄,凤凰镇的肉鸡,固江镇、登龙乡的肉牛等一大批农产品走上产业化道路,有力地促进了××县农业经济的发展。

××县五大特色农业产业,覆盖了该县所有扶贫乡镇和70%的在册贫困户,成为农民增收的新支柱。

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小农市场和大市场的矛盾。传统农业的“小舢板”组织形式无法适应大市场的风浪,需要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等各种现代的生产流通组织形式。

围绕特色产业的发展,××县培育了农业龙头企业,组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

××县做大××温氏、××正邦、锅丰米业等龙头企业,积极培育完善横江葡萄、敦厚养猪等专业合作社,全县农业呈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

实践证明,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作用日益明显。

今年上半年,××县合作社累计发展社员6000余人,带动农户3万余户,建立基地近6万亩。

这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但在“公司+农户”的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而且在农民增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温氏禽畜有限公司,通过“公司+农户”形式,快速发展肉鸡产业,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县横江葡萄专业合作社在××县百姓中,可谓耳熟能详:1999年,横江葡萄试种成功;20xx年,横江葡萄协会成立;20xx年,横江葡萄专业合作社成立。

横江葡萄专业合作社在政府的扶持下,开展包括服务体系、市场体系和品牌体系在内的一系列标准化体系建设,从而把横江葡萄的品牌打造成国家绿色食品a级产品。

如今,农户种1亩葡萄纯收入达7000余元,真正实现“一亩葡萄十亩稻”。

第9篇

一、教学资源统筹――城乡科学教育跨越发展的杠杆

1、硬软件资源统筹

硬件方面----缺乏必要的实验设备,是农村学校科学教育的普遍问题。但农村学校却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结合科学课教学,指导学生制作动植物标本、岩石标本等,提供给城市学校;城市学校又以酒精灯、铁架台等富余的实验器材回赠农村学校,这何尝不是一种城乡交流的有效方式呢?科学教师自制的教具,学生制作的学具,不能仅仅作为参加科技创新比赛的作品,而应该有选择地将它们推广到平时的科学教学中去,让作品发挥最大的作用,为科学教育服务。

软件方面----九龙坡区教委和进修校合力打造的“九龙教育信息网”,为我们城乡教师提供了跨时空交流的平台,网络教研的便捷、隐蔽、形象、共享等特点已经让教师们乐此不疲。热烈的探讨,思维的碰撞,对科学教育的促进是不言而喻的。笔者认为,如果我们农村学校把实地拍摄的教学资源,学生的野外实地调查、探究活动等资料放到网上(如:陶家小学开展的“地沟油会死灰复燃吗”等实践活动),定能给本就活跃的网络教研增光添彩,让城乡教师学生共享、互换优质资源。

2、课内外资源统筹

在城乡统筹的新形势下,我认为城乡科学教学都应坚持课内外资源的有效整合,挖掘各自的资源优势,注重相互的交流,共同提高科学教育的质量。

(1)挖掘各自的资源优势,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学课程最基本的特点是从儿童身边的自然事物开始学习活动,以形成对自然进行探究的态度、技能和获取关于自然的知识。”“科学课程要让学生接触生动活泼的生命世界,去田野树林、山川湖泊,看花草树木、虫鱼鸟兽,感受生命的丰富多彩、引人入胜。他们会发现每一片树叶都不同,每一朵花儿都绚丽,从而激发热爱生命的情感和探索生命世界的意趣。”这样,学生就能逐步养成用科学的眼光去看待身边的事物,从小养成学科学、用科学的好习惯。

身居城市的学校,有着便捷的网络资源,林立的工厂,气派的博物馆,齐备的实验器材,这些都是城市学校科学课教学的资源优势,为科学探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优美的山水环境、多样性的动物和植物、肥沃的土壤、天然的岩石、自然的地质等,这些,都是农村学校实施新课程的重要财富。农村、城市找准各自优势的结合点,突破教材中的时空限制,开创性地使用教材,根据教学内容、当地条件、学生思维多维度去思考课,用最理想的课堂结构呈现教学内容,促使学生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做科学”。

(2)家庭、学校和社会互动,形成科学教育的合力。

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我国曾提出了“2049行动计划”(建国100周年),制定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就需要创新型人才,科技创新需要人才,有赖于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而这一切则依靠我们的科学教育。学校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最重要的阵地之一。如何争取更多的外援力量,更好地开展科学教育,是每个科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笔者认为,家庭教育对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科学素养有相当重要的作用,试想如果一个个充满智慧的“牛顿”的奇异想法经常被家长否决,而家长只关心语数成绩;一个个爱动手实验的爱迪生,家长不给予物质、道义上的支持,而只关心东西不能被损害;那么,中国没有科学诺贝尔奖获得者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对整个国家来说,是多大的损失。科学教师可通过家长会、电话联系、家访、“告家长书”等形式,向广大家长阐明科学教育的重要意义,争取他们的认可和支持,为孩子提供必要的实验器材,并乐于协助孩子开展课外探究活动。有了家长的介入,学生课外探究的安全也得到了保障,这样一举两得的策略,何乐而不为呢?家长这支“外援主力军队伍”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同时,还可发挥科普宣传中孩子对家长的独特影响作用,近而提高成年人的科学素养。

目前,无论城市还是农村,社区建设都逐步朝着“文化型”方向发展。社区开展的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为我们科学教育提供了生动的舞台。另外,各级图书馆、展览馆、博物馆、科普中心等场所,都是城乡孩子学习科学、体验科学的好地方。这些场所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们科学素养的养成。突出强调要推进校内外未成年人科学教育的整合,通过整合,使作为主渠道的中小学科学教育与社会化科普活动、大众传媒科技传播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使校内外科学教育资源实现共享,发挥更好的效益。

因此,作为科学教师,有义务促进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的和谐统一,形成科学教育的合力,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3)精选探究活动,让课堂学习向课外探究延伸。

切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仅仅依托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无论城乡学校,科学教师都应结合当地环境和学生情况,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调查、研究,引领学生把课堂学习向课外探究无限延伸。孩子们在活动中增长了见识,培养了多种能力,潜移默化地提高了科学素养。这正如《科学课程标准》所指出的,亲历探究过程、获取第一手经验是极为重要的,不能用高新技术代替一切。亲手饲养小动物的感觉与玩电子宠物的感觉毕竟是不同的。

二、科技成果统筹――城乡科学教育和谐发展的平台

形式多样的科技成果展示,给城乡的老师和学生提供了交流学习的平台,产生了思维的碰撞,对科学教育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笔者发现,现在的科技成果展示方式,一般都是极个别的管理者或老师能亲历现场,连指导老师和作者本人都没有机会了解其他作品,就不用说更多的师生了,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为此,对于科技成果展示,特提出几点建议:

1、发挥网络的便捷作用,将每次科技成果放到网络上,让更多的人轻松地走近科技成果,感受科学教育的魅力。

2、举行“科技作品巡回展”,为全区(特别是还没有条件上网的农村小学)学生提供亲历优秀科技成果的机会,让科学教育的春风吹遍每一个角落。让学生亲眼目睹作品,是纸上或网上间接了解作品所不能取代的。

第10篇

据了解,最近重庆合川区在区级各部门间兴起一种名叫“部门联动”的工作方式,有效的解决了多年来在部门或单位之间存在的有利的事“争着管”、无利的事“都不管”、麻烦的事“不愿管”等“老大难”问题。

其做法是由分管区级领导或区委指导检查组牵头,把工作职能相近、业务联系紧密的区级部门集中在一起,对工作中需要相互配合执行的政策、需要共同审批的事项、联合执法等方面进行联动学习讨论;对相互之间是否存在沟通机制不畅、配合不够、政策相互打架、办事相互推诿、重复审批、互为前置审批等突出问题,进行联动查找问题;对查找出的突出问题,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联动整改落实;对因管理体制机制不顺、单位之间职能职责不明、政策规定不到位等原因造成单位之间执行难、管理空白、工作效率低等问题,由相关单位进行联动建章立制,做好废、改、立工作。

从工作做法来看,把工作职能相近、业务联系紧密的区级部门集中在一起,从开展联动学习讨论,联动查找问题,到联动整改落实,最后联动建章立制,形成长效的工作机制,整个工作方式具有程序完备、逻辑严密、操作性强等特点,更重要的是这种做法还能促进不同单位、不同区域之间就共性问题以及需要相互配合解决问题的沟通和交流,是实现部门之间在工作中和谐共处,相互协作推进工作的具体做法与体现。

从现实必要性来看,在涉及行政审批、行政执法工作中,常有一些单位不能从全局利益出发,注重的是从本单位的利益出发,对自己有利的事争着管,造成重复管理、多头管理甚至互不理睬、互相掣肘搞内耗的现象与问题,这就是所谓的“有利争着管”的问题;有的单位之间因职能交叉或职责权限不明,造成没有利益的事情相互推诿的现象,这是“无利都不管”的问题;多个单位都可以管的某些棘手问题,由于考虑到怕麻烦、怕承担责任,结果是多个单位都不愿管或管理不到位的现象,也就是“棘手问题不愿管”的问题。

在行政管理工作中,只要有这些现象与问题的存在,实施以“部门联动”的方式开展工作,解决这些现象与问题,就是有现实意义和必要的,这也是统筹兼顾,妥善协调利益关系的具体做法与体现。

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唯物辩证法在发展问题上的科学运用,是以全面地、联系的、发展的和辩证的观点去分析、处理问题,把全面发展与可持续性结合起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达到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具体到一个地区、一个单位,一个部门来说,统筹兼顾就是强调发展的协调性,规划的全面性,工作的协作性,是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达到稳定协调持续性发展的目标。“部门联动”,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一种很好的工作方式,通过分管区级领导或区委指导检查组牵头,依据职责与权限,对相关部门、单位、人员和相关活动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整,使其最大限度地协调一致,互相密切配合,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能动地解决矛盾和问题。

统筹兼顾,是处理当前各种矛盾及利益关系的基本方法。在日常行政运行和各项管理工作中,有些事情从局部目标或部门利益看是适宜的,合情合理的,但从总体目标和整体利益考虑,却需要做出妥协和让步,甚至牺牲一定的局部利益。而在现实的行政执行过程中,由于相关方面的职责不同,理解问题和处理问题的层次和角度不同,很难处理好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矛盾,时常造成工作上的推诿、扯皮,直接影响着行政工作的效率和顺利进行。“部门联动”,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难题,通过分管区级领导或区委指导检查组牵头,坚持从党和人民的整体利益出发,不断帮助和启发被协调单位领导讲党性、顾大局,从党和人民的整体利益出发,自觉做到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各自目标服从总体目标,积极配合,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推动工作顺利开展,实现党和人民的最高利益,实现地方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第11篇

关键词:科学事业单位 资金统筹管理 创新思路

资金统筹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部分,也是科学事业单位管理水平与竞争能力的集中体现。根据本单位中长期发展战略和任务目标,设计目标发展的财务路线图,以资金统筹规划与使用方向为核心,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进行有效集成和配置,对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促进单位自主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意义重大。

本文试从财务管理的实践,探讨科学事业单位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资金统筹管理的创新思路。

一、目前资金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创新体系建设。随着科技投入的逐年增加,科学事业单位的资产总量、对外竞争项目及科研成果逐年攀升,科研能力及发展能力迅速提高。与此同时,科学事业单位的资金存款也在逐年增加,闲置资金、结转结余资金长期居高不下,资金统筹管理意识淡薄,大量资金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资金使用效益明显低下。

(一)“重分配、轻管理”现象严重

多年来,财政改革一直以“收入分配制度和财政管理体制”为中心,“重分配、轻管理”现象比较严重。在对科技创新项目经费的投入上,政出多门,条块分割,各地方以及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协调,科研活动难以统筹规划,科研项目重复设置,经费安排重复投入,以致科研人员多头申请,多处获得经费支持。

(二)科技投入效益不明显

由于预算编制计划不准确,不符合实际需要,使用结构不太合理,导致预算执行不力,资金使用缓慢,有的课题经费长期挂账,临近结题时突击花钱,随意调帐,造成大量的科研资金闲置浪费。

(三)资金管理相对分散

由于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建设不够科学,造成出现零余额账户与其他账户并存的问题。不少单位除正常的零余额账户以外,还设立其他各种专项存款账户,资金管理较为分散。同时这些账户资金游离于财政监管之外,也为滋生腐败现象埋下了种子。

(四)绩效评价体系不完善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财政体制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事业单位的预算和资金拨付改革也在不断深入,但是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体系尚不健全和完善,影响了对科技投入效果的正确评估,无法真正意义上对科技投入进行追踪问效。

二、资金统筹管理的内涵

(一)资金统筹管理的含义

资金统筹管理不是对单位资金的“统死”,也不是挪用和改变资金用途,违反国家财经法纪及经费管理办法,去挑战财务准则的极限,而是按照安全性、收益性的原则,开源节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统筹规划,有重点有方向地将资金有效投入到科技创新活动中。

(二)资金统筹管理的目标

短期目标是理财聚财,加大资金统筹调控能力,优化资源配置,用好用活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增强单位自主创新能力;长远来看是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确保科学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三、资金统筹管理的创新思路

(一)强化管理创新意识,确保高效服务科研发展

针对目前科学事业单位资金管理存在的普遍问题,为确保资金统筹能够科学高效地服务科学发展,资金统筹部门必须强化“五大”服务创新意识:

1、服务平台创新意识。要紧紧围绕服务科学事业公共服务平台和科研项目平台功能效益最大化的任务目标,以服务科研成果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为方向,将平台共建扶持资金、项目资金、成果转化与科研服务资金等,进行科学、合理、高效地统筹运行管理,以实现产、学、研、商等要素资源的有效整合。

2、服务项目创新意识。要紧紧围绕平台功能结构优化和培育核心竞争能力的任务目标,立足市场需求,兼顾统筹大局,突出重点项目,着力专项资金融入,切实发挥内外上下资金的集中统筹效用。

3、服务资源创新意识。要紧紧围绕政府政策资源、社会服务资源和产业市场资源的有效统筹为任务目标,为项目资源导入、成果资源转化、产业资源对接、市场资源推广等多元渠道的开拓,建立积极有效的资金激励统筹机制和操作规范,以最大范围内调度各方资源创新的积极性。

4、服务管理创新意识。要牢牢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创新思维,以服务人才创新为任务目标,把人才激励资金与项目成果、项目成果与市场效益“双挂钩”,充分发挥资金统筹的激励和沟通效用,促进科学事业进步。

5、服务产业创新意识。要牢牢树立市场与风险意识,以服务成果转化和产业转型为任务目标,从市场、产业、成果、项目、平台等科学统一的角度,充分发挥资金统筹在科学事业与研发市场中的调剂功能,促进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

(二)以创新意识为指导,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资金集中管理

资金是科学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血液,加强资金的集中管理是财务管理的核心,也是资金统筹管理的需要。

(1)建立实有资金单一账户管理体系。除国库单一账户外,将实有资金全部纳入一个户头管理,建立实有资金单一账户管理体系,减少多头开户。这种相对集中的资金管理模式,便于及时了解资金动态,实时监控资金,降低资金管理成本。

(2)建立国库单一账户管理体系。探索将实有资金账户纳入国库单一账户管理体系,构建收入一个“笼子”、支出一个“口子”的资金管理模式。这种高度集中的资金管理模式,便于严格执行国库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防止出现“以拔代付”、虚列支出、体外循环等违规支出资金的行为。

2、积极组织收入

(1)建立收入稳定增长机制。在收入组织上,要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不要把眼睛只盯在财政资金上。要鼓励产学研商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转化。牢牢抓住市场这根主线,依靠自身优势,积极创造条件,打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挖掘和拓展资金来源渠道,加大横向科研经费在收入结构中所占的比重,逐步改善收入结构,保持收入持续平稳较快的增长。

(2)完善收入分配机制。要适时出台相应的创收奖励政策,制定出绩效分配办法,正确处理利益分配关系,充分调动广大科研人员的创收积极性,同时要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完善考核办法,明确各方职责。

3、优化资源配置

(1)确定统筹调控资金总量。全面预测各种经费来源的收入总量与比例,重点研究各种存量资金分布、结转结余资金的形成,分析可控资金来源,通过测算各项经费运用的支出总量与比例,确定单位可用财力总量和资金统筹比例。

(2)合理统筹资金使用。对存量、沉淀资金的统筹使用,要依据资金的性质和用途,合理调剂,科学配置。在降低风险与获取效益之间寻求平衡点,确定最佳现金投入量,减少闲置现金,提高科研发展稳定支持水平,促进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3)坚持“资源配置与使用结构”、“择优支持与创新绩效”挂钩的原则。加强单位宏观调控能力,统筹各项资源,集中财力办大事、办急事。明确资金支持方向和重点,将资源配置与资金使用效率、创新绩效及发展态势挂钩,努力保增长、促发展,以获得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充分发挥资金统筹管理在科研活动中的保障、支撑和控制作用。

4、实施内部控制制度

(1)加强财务控制。树立关口前移意识,将事后结算转变为事前和事中控制,对预算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动态管理。实施由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财务监督和行政管理四大功能模块组成的财务内控制度。严格资金授权审批、单据审核、合同协议、成本核算、风险预警、制度执行、内部报告等方面的流程管理和控制。强化监督约束机制和资金管理意识,严格控制费用开支范围、开支标准,减少不必要开支,防止资金浪费,促进节约有效使用资金。

(2)强化监督审计。严格按照国家经费管理的有关规定,强化资金的使用监管,定期进行内部检查和外部审计。加强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推行资金使用效果问责制。具体设计出资金统筹管理方案与验收评审制度,用于衡量资金投入产出绩效,直接面向结果追踪问效。防止盲目和无效使用资金,杜绝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促进健康廉政及有效地利用资源。

5、实施资源集中管理

(1)向资产管理要效益。要加强应收预付款、固定资产、对外投资及无形资产的集中管理,不断完善管理责任制度,摸清家底,挖掘存量资产效益,盘活科研资产。要坚持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促进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2)实现资源共享共用。要建立公共技术支撑平台合理运行机制,统一管理,依法面向全社会开放服务,实行科技资源共享共用。充分发挥公共技术平台在基础研究、应用技术开发、产品科技攻关、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和产业聚集的过程中的支撑、服务和引领作用,更为重要的是让企事业单位依托平台开放产品和自主创新,逐渐实现成果转化与中试放大,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完善财政资金购置科研仪器设备的重查机制,防止重复购置和闲置浪费。

6、完善资金管理体系

(1)转变资金管理理念。财务创新需要转变观念,跳出现有框架思考问题。要树立资金的时间观念、成本观念和风险观念,提高财务“谋事”创新能力,主动参与投资决策和项目可行性分析。在资源整合、资产配置、投资运营、收支监控、防范风险等方面,处理好稳健和发展的关系。不穿“大鞋”也不穿“小鞋”。“大鞋”盲目求快求大,势必降低资金使用效率,造成资源浪费。“小鞋”难以满足需求,必将束缚动力,阻碍发展。要合理有效地统筹运作资金,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

(2)完善财务制度体系。事业发展,制度先行,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建立新型的资金管理机制,不断完善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财务管理制度体系。通过不断地创新财务制度体系、操作流程、管理模式、管理方案等,提高运行质量和运行效率,使单位科研活动有章可寻,有法可依,为科学事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3)完善资金信息系统。要不断完善资金信息系统的建设,建立资金监控机制与监控系统,防范资金支付风险,强化资金监督管理。科学的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帮助动态掌握分析资金流量、流向和存量,确保资金安全、完整及全过程监管。

(4)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要探索构建科学事业单位理事会领导下的法人治理结构的新型管理模式,形成产权明晰、科学管理的内部约束机制,通过组织构架的有效科学配置,使资金管理权得以均衡牵制。单位创新文化的建设,资金统筹管理水平的发挥,将有助于共赢机制、创新项目价值链以及分工协作良好关系的建立。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2012.09

第12篇

一、科学认识审计的地位和作用

审计是独立检查会计账目,监督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的行为,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很高的地位。一是法律地位高。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实行审计制度,“国务院设立审计机关,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对国家的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 审计机关在国务院总理领导下,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审计机关。地方各级审计机关依照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对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负责”。这项法律规定是国务院及各级地方人民政府组成部门所没有的。二是在党委、政府工作盘子上的地位高。各级党委、政府越来越重视审计工作,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审计工作,听取审计工作汇报,向审计机关交办审计事项,为审计机关解决实际困难,在重大工程建设、专项资金安排、企业改革、财政改革等方面征求和采纳审计意见,为审计机关依法审计、依法处理撑腰壮胆。审计机关成为党委、政府宏观管理的“眼睛”。三是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高。随着“审计风暴”的掀起,审计公开的力度不断加大,社会各界越来越了解审计、支持审计,对审计工作的期望值和评价都很高。不少群众在审计过程中积极向审计部门反映情况、提供线索;遇到经济政策执行上的疑难问题,积极向审计机关咨询;在自己的合法经济利益受到损害时,及时向审计机关举报,请求审计机关维权,审计成为群众的贴心人。

审计的地位决定着他在经济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当前,审计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工具。审计机关作为经济社会运行的一个“免疫系统”,能够在第一时间感受和抵御违法违规等“病害”侵蚀的风险,及早地揭示病害侵蚀带来的危害,及时地运用法定职能去抵御、查处、消除这些“病害”,及时建议政府或有权机关运用各种资源去消灭“病害”,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安全运行。二是民主法制建设的工具。 现代国家审计是民主法制的产物,更是民主法制建设的工具。审计通过经济监督来促进民主法制建设。让人民群众了解取之于民的财富是否用之于民,知道人民的公仆是不是真正地为人民履行了责任,了解纳税人的钱是否管得好、花得值。同时,把审计的结果公之于众,促进政府部门增强行政行为的透明度和公开性,用群众的民主监督来推动政府执政为民。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严格依据这些法律法规评价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督促被审计单位依法经营、依法行政。国家审计机关还可以通过审计,进一步规范政府的行政行为,促使其公开、公正、公平,促进建设法制政府、廉洁政府、服务政府。三是推动改革的工具。审计具有很强的建设性作用,通过审计,发现制度机制本身的缺陷,以及制度、机制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党委、政府和被审计对象加以改进、完善和落实,推动改革的不断深化。

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要通过对审计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增强从事审计工作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科学开展审计工作,促进审计工作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科学安排审计工作各项任务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也要看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期、资源环境改变期、社会矛盾凸现期和各项改革攻坚期,改革发展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这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认真履行审计职责,努力推动审计工作在新时期新阶段取得新成绩,是国家审计机关的重要任务。为此,刘家义审计长指出新的历史时期审计工作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灵魂和指南,牢固树立科学的审计理念,坚持“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审计工作方针,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全面监督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在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 和社会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审计机关要认真落实好审计长讲话精神和审计署五年工作规划,抓住五条主线,科学安排审计工作。

一是抓住预算执行审计这条主线。以规范预算管理、推动财政体制改革、促进建立公共财政体系、保障财政安全,提高财政绩效水平为目标,加强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树立大财政观念,在加强财政、税务部门等预算执行主体审计的同时,加强对一级预算单位的审计,解剖和解决影响财政运行质量的主要问题。力争五年对一级预算单位审计一遍。加强与一级预算单位关系密切的重点二三级单位的审计监控,注意从总体上把握和分析部门预算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促进加强和改进管理,使一级单位预算管理基本达到规范要求,二三级预算单位违法违规问题明显下降。同时,适应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加强乡镇财政决算审计,探索部门决算审签制度。

二是抓住经济责任审计这条主线。经济责任审计是国家审计促进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体现。当前,经济责任审计要以促进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切实履行经济责任,推动建立健全问题机制和绩效管理为目标,坚持“积极稳妥、量力而行、提高质量、防范风险”的原则,以决策权、用钱权、管理权为重点,有序开展审计。完善逢离必审、三五年一轮审的经济责任审计方式。拓展审计范围,对重点单位、部门内部管理领导干部和村级干部进行审计。配合组织、纪检部门,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运用水平。

三是抓住民生审计这条主线。加强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资金和项目的审计。统筹安排力量,有计划有步骤地搞好新农村建设资金审计,以及与农村建设有关的扶贫、投资、救灾等资金的审计,检查相关政策和资金的落实情况,查处损害农民群众利益的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强社会保障资金审计,保证社会保障资金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对养老、医疗、救灾等款物要每两年进行一次审计,严查其中的违法违规问题,确保人民群众的“养老钱”、“看病钱”、“救命钱”不被侵蚀。加强对住房、教育、就业、移民等资金的审计,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四是抓住绩效审计这条主线。以专项资金、国家投资建设项目、企业、政府行政职能部门为重点,开展效益审计。探索效益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等专业审计的结合问题,不断提高效益审计项目在整个审计工作中的比重。通过审计,揭露和遏制决策失误、管理不善和损失浪费问题,促使规范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五是抓住行业审计这个主线。今后,根据统筹审计工作发展的需要,上级审计机关将加大行业审计力度或授权审计力度。审计机关要克服“打工”思想,认真完成好上级任务,认真剖析和揭示被审计行业存在的问题,促进加强行业管理。特别是要认真做好授权审计,消除对中央、省级直管单位、企业的审计盲区。同时,还可根据本级实际,对本区域里内重点行业进行审计。

三、科学改进审计工作方法措施

统筹审计工作发展关键是方法措施的创新。新形势下,审计机关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一是整合审计资源。地方审计机关进人困难,人少事多和素质不适应并存。审计机关要在争取政策更新人员的同时,以科学的审计理念、现代审计技术与方法、信息化条件下的审计模式和法律、经济管理、工程技术知识为重点,加强教育培训。结合人员年龄、岗位特点和工作需要,因才施教,培养一批复合型人才。同时打破行业分工。做到审计项目统一安排,人员统一调度,分期分批落实。并积极探索对审计项目实行“招标”制和合同制管理。

二是提炼审计成果。不为审计而审计,加强审计综合分析,对审计中发现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将问题及其成因和建议向党委、政府汇报,让党委、政府掌握经济动向,为党委、政府经济决策当参谋,把审计结果转化为党政宏观决策。创新信息反馈形式,实行“审计信息直报”或“审计要情专报”制度,保证审计信息在第一时间,在党委、政府需要的时候,能够出现在领导决策视野。帮助被审计单位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加强管理,完善机制,提高财经法纪意识,提高理财水平。

三是创新审计方法。落实好审计项目限时办结制度,改进审计方法,坚持从审前调查入手、找准审计工作重点,从账户入手、把握资金规模和流向,从内控制度分析测试入手、找准被审计单位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从计算机审计入手、快速发现疑点,提高审计效能;推进审计结果公告,扩大公告的范围和领域,实现审计监督与社会监督的有机结合;大力推广全程跟踪审计模式,实行审计前置,对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高度关注的重点资金和投资工程项目做到资金边运行、审计边进行,确保资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