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05 02:20:5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现代林业,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随着生态危机的凸现,人们对传统林业经营思想和经营模式进行了反思,提出了生态林业概念,后又逐渐演化为可持续林业、现代林业。然而,到目前为止,现代林业这个概念,还未被人们真正认识和正确理解,业外人士往往错误将“现代林业”当作“现代化”林业。业内人士也有不少人将“现代林业”抽象化,使“现代林业”远离社会,脱离实际,严重影响了中国现代林业的建设。
1.世界各国林业建设观念的转变
现代世界各国林业经营思想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具体的经营目标和重点上,虽然千差万别,但总体思路和发展方向基本一致,都在不断重视生态环境作用,兼顾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其中比较有代表意义的有奥地利的“森林经营新模式”,其目的是实现不破坏生态平衡的环境保护与经营;瑞典的“立地特点林业”,认为“合理林业可与小规模自然保护和景观并存”;德国的“正确林业”,采取“与健全的科学知识和经验证明的实践准则一致的经营方法,同时,保证林地的经济与生态生产率,从而实现物质与非物质机能的永续”;加拿大的“模式森林计划”,以森林生态经营思想为基本原则,大力倡导公众参与,积极引入科学技术和生态技术,持证经营,充分实现森林多种价值;修正的热带“近自然森林经营”,要求从整体出发,经营森林生态系统,以保证生态系统的生产率与稳定性;日本的“森林•林业流域管理系统”,则从日本国情出发,把森林作为“绿色和水”的源泉,按照流域来进行经营管理[1][2]。
林业不再只是一个经济部门,而是环境建设的主体,是人类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的基础产业——这已是大家的共识[3][4]。
2.“现代林业”的定义
国内较早的现代林业定义是:现代林业即在现代科学认识基础上,用现代技术装备武装和现代工艺方法生产以及用现代科学方法管理的,并可持续发展的林业[8]。后来,进一步发展,定义为:现代林业是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全社会广泛参与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高效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生态、经济和社会需求的林业[1]。
第一个概念一连使用了四个“现代”,关于“林业”之前,就其观点的实质而言,不过是“现代化”“林业”的定义。后一个概念,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其实,这个定义的实质并未超越可持续林业的范围。
林学自创立以来,各国对于林学、森林、林业的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许多新的发展。林学经历了传统林学的各个阶段(从“大木头”林业到“永续利用”林业),向现代林学转变。“现代林学”成了以森林生态系统的营建、经理为研究对象,以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功能为核心,全面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多种效益和多种功能为目的的学科。对森林的认识也由单株树木、树木群体到森林生态系统的转变。由于人们对森林和林学认识的变化,是人们对林业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从“木头”林业向“生态”林业转变,从“伐木”行业转变为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中心,全面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作为林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从而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上述转变,以及当前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的日益突出,使人们又认识到,“社会”与“生态”是一个复杂的复合大系统,人类活动必须遵守其竞争、共生、自生三大原则,实行“资源共享、适时协同、按需生产、和谐共荣”[3],实现“人地共荣”,社会——生态系统的竞争、共生和自生机制的完善结合,环境合理、经济高效、社会文明、系统健康地发展[3][4]。
因此,现代林业可以归纳表述为“和谐林业”: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研究并协调社会——生态系统中的社会关系和生态关系,实现社会高度文明,生物圈永久稳定和繁荣,人类共同幸福与进步[5]。
只有通过科学高效的手段,协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使这些关系和谐协调,才能迅速克服日益突出的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显然,这种定义克服了传统的割裂“社会”与“生态”的观点的弊端,强调了“关系”的重要性,突出了“关系协调与和谐”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6][7]。
3.“现代林业”的内涵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现代林业:①以森林生态系统为经营对象;②和谐地协调人与人(包括组织与组织、人与组织)、人与环境的关系(即:竞争、共生、自生)[3][6];③“人地共荣”为最高目标。
因此,现代林业的内涵可以理解为:以和谐发展理论为指导,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全社会协调参与社会——生态系统的研究与管理,协调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荣[5]。
显然,现代林业产业体系具有复杂系统所具有的网络性、多区域性、开放性、动态性、耗散性、作用过程多样性、多维数、非线性等特性,我们应该运用整体复杂性研究方法、3d方法(全社会共同参与系统诊断、参与方案设计、参与推广与实施),对以现代林业进行研究,对人地系统进行模拟分析,寻求系统和谐发展的新途径[3][5]。
3.1经营对象
现代林业的经营对象是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最大生态系统,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所具有的结构特征。当把森林生态系统作为经营对象时,必须尊重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人类的经营活动不应超出其调节能力的阈值,以免造成生态失衡。就现代林业而言,就是要按照森林生态系统的演替规律,开展森林经营活动,通过各种措施,减少对于林地的养分耗损,增加林地养分补充,增加对系统的投入,建立新的高效的生态链,形成高级有序循环,促进林业系统向高级有序态进化[2]。
3.2经营目标
现代林业的经营目标是森林利用达到“零废弃物”,实现“清洁生产”[3]。实现林业“清洁生产”,就是通过改进森林资源经营利用手段,达到削减和控制co2排放,加强废弃物循环利用,少或不产生生产性垃圾和生活垃圾。通过对有限森林资源的节约、节制和循环使用,创造健康有序的森林资源使用机制,实现和谐发展的循环性社会:①开发可再生能源利用新技术,如生物发电、低公害车、自然能源等。②建立废弃物回收、再生、利用循环系统,确保环境卫生安全。③加大木质系列材料开发利用力度,提高木质系列产品生产效益。④培育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森林文化和生活文化氛围。
3.3经营原则
在目前矿物燃料日渐枯竭、人口压力加大和环境不断恶化的情况下,现代林业的经营原则应该坚持:①开发短轮伐期速生丰产林;②营造高产能源林,解决农村燃料短缺状况,加快“绿色能源”替代矿物能源的步伐;③促进区域社会能源自给化、多元化,最终达到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④有效利用荒山荒漠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9]。
3.4经营之路
除了坚强生态建设之外,就目前而言,我国的林业发展有必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①行业建设:加强林业能力建设,逐步把我国的林业建设成大生态产业,实现林业的和谐发展。
②加强林业意识建设:加强生态安全和生态关系知识宣传教育,强化领导林业意识,提高全民林业观念,倡导清洁生活方式和勤俭生活方式,合理分配资源,按需生产,实行清洁生产和节约生产[3]。
③加强林业行政能力建设:加强林业组织建设,提高林业行政能力;加强林业质量建设,提高林业工程质量;加强林业制度建设,完善林业法律法规体系和林业行政体制;加强林业工程同其他工程建设的联系,使它们有机结合,实现整体与局部同步健康发展[5][10]。
4.结束语
以上,只是笔者对“现代林业”思想内涵浅陋的思考。实际上,“现代林业”的思想内涵远比上述内容还要深、广。总之,就我国而言,我国的林业底子薄,又走了许多弯路,林业经营水平还很低,林业行政能力还比较差,还停留在计划经济的运转模式和思维模式上,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林业的发展。因此,有必要通过对“现代林业”内涵的讨论和思考,促进我国林业观念的转变,提高全民林业意识,尤其是领导林业意识,转变林业行政运转模式,促进我国的林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江泽慧,现代林业[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2]张国庆,从林业系统的自组织探讨生态林业设计[j],华东森林经理,1990(3)。
[3]张国庆,论和谐发展与生态建设[j],安徽农业,2003(学术刊)。
[4]张国庆,试论复合生态系统与按需育林[j],安徽林业科技,2001(2)。
[5]张国庆,试论和谐林业[j],安徽农业,2003(学术刊)。
[6]张国庆,行政管理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7]张国庆,现代公共政策导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8]张建国,现代林业论[m],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
关键词:现代林业生产;林业保护 ;关系探讨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230175
随着时代的不断演变,林业资源保护方面的问题日益突显。人们逐渐意识到实现林业生产、林业保护平衡的重要性,林业资源受到破坏,经济效益、生态效益都会不断降低,破坏林业开发、生态保护之间的平衡,使彼此间的矛盾日益激化。换句话说,林业生产、林业保护之间属于相辅相成、相互依规的关系,需要处理好两者间的关系,不断促进我国经济建设、生态保护的和谐发展。
1 现代林业生产和林业保护的关系
就林业资源而言,森林资源、林地资源是其核心组成部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保护大气、土壤等资源具有的生态多样性,充分发挥具有的自然屏障作用。但在现代林业生产过程中,林业资源保护至关重要,主要是因为人类的生存、发展和保护林业资源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森林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环境资源,也是人类获取基础性物质保障。但在新时代下,各种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还处于未知阶段,需要充分考虑各方面影响因素,站在长远、可持续的角度来考虑森林资源的发展,要认识到砍伐森林资源的严重后果,破坏生态平衡,也极可能会损坏不同物种的基因材料。为此,在现代林业生产过程中,一定要坚持保护、开发相互协调的原则,在获取最大化经济效益时,也具有一定的生态效益。还要与时俱进,转变错误的传统理念,保护森林资源,要意识到保护才是发展经济的必经之路。
2 林业生产中林业保护策略
2.1 需要加大林业保护法律知识宣传力度
在保护林业资源的过程中,林业部门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渠道,比如,媒体、网络,宣传林业法律知识,转变人们已有的理念,能够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林业法律知识,增强自身保护林业资源的意识,特别是各级领导者,更需要具备一定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更好地认识林业保护,引起高度的重视。相关部门需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从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可行的实施方案,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林地使用策略,充分发挥林地使用权在林地保护、开发中的作用。还要以地区特点为媒介,对那些非法占用林地的行为予以必要的惩罚,使相关人员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能够正确使用林地资源。
2.2 健全林业法律机制、评价机制
在森林法、相关法律法规中,林业生产的法律建设充分展现了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但当下我国已有的林业法律法规并不完善,不具有一定的完整性,也没有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可以应用到林业生产可持续发展中。林业生态保护程度不够,在具体条例中,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对应的法律责任、履行程序不够严谨,存在很多漏洞,履行条例模糊化。面对这种情况下,需要采取可行的对策,不断优化完善已有的法律制度、评价制度,要站在客观的角度,正确衡量林业生产、生态环境两者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解决两者间存在的矛盾,使林业生产可持续发展更具其合法性、长久性、可行性,使林业资源得到更好地保护,更好地发挥自身具有的作用。
2.3 优化利用科技,促进林业发展
在新时代下,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科技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林业生产过程中,需要以林业生态为基点,优化利用各种先进的技术,为我国林业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提供有力的支撑力量。在林业生产过程中,要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观,保护森林资源,使林业生产发展更具可持续性、科技性。还需要开展一系列的科技理论研究工作,邀请一些资深专家、教授,对林业管理人员进行系统化的培训,专业的指导,不断提高不同类型林业产品的科技含量。进而培育出更多、更具经济价值的林业科技产品,使现代林业生产能够走上更高端层次发展的道路,林业生产、林业保护能够协调发展,走上良性健康的发展道路。
3 结 语
现代林业生产和林业保护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在保护林业资源的过程中,需要树立正确的经济价值观,从宏观、微观的角度,合理调整两者的关系,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不断提高林业资源的利用率,避免遭到人为的破坏,实现林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不断提升林业产品国内外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1林业技术促进林业产业体系的建设
在我国日常的生产和生活之中,森林资源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的林业发展始终采用的是较粗放型的经济发展形势。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这种传统的发展模式已经满足不了新时代对林业发展的要求,这就要求在林业发展过程中要重视对发展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以及对林业产业的管理模式进一步的健全,这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经过对林业技术的应用,不但能够对传统的林业生产结构进行革新,使林业产业的布局得到优化,还能够在传统林业产业改革的基础之上发现新的领域,形成新的林业发展体系,从而为未来的林业发展奠定基础。
1.2林业技术支撑林业产业的发展
就我国当前的林业情况而言,我国的林业整体产业急需要进一步深化和改革,需要对历史林业发展模式进行创新,对林业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在林业发展过程中应用林业技术能够有效的对林业发展模式进行创新,通过对林业技术进行改革能够大大增加林业技术含量,不断地将各种科学技术应用到林业的发展领域之中。除此之外,通过对林业技术进行创新和应用还能够真正发挥林业技术的真正作用,为林业产业的发展做好基础性的工作。因此,在林业发展过程中,林业工作人员应该始终坚持创新和改革,在此过程中要确保林业技术的地位,要将林业技术作为林业产业的基础性的位置,能够利用林业技术来对林业发展进行支撑,提高林业技术的地位。同时,还应该加大对林业的资金投入,重视科学研究的重要性,从而巩固林业技术在林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使林业发展在林业技术的支撑中不断超越、革新。
1.3林业技术的创新促进林业生态环境建设
生态环境与技术创新两者之间是互补、相辅相成的关系,两者联系密切,不可分割。通过对生态环境进行建设能够带来长远性的经济效益,这样有利于林业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为林业方面的技术研发提供充足的费用,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在林业技术的发展过程中还能够对生态环境建设进行深化建设,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提供条件。所以,在生态环境的建设过程中,通过积极开展林业创新技术不但可以为林业长远的发展奠定基础,还能够有效的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激发科学研究人员的工作士气,从而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创新的效率和质量。
2提升现代林业发展的有效措施
2.1提升技术创新意识
目前,虽然我国的林业技术与世界各国相比已处于比较领先的位置,但是在实际的林业建设过程中技术的应用性并不高,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林业的工作人员对于林业技术的创新意识比较缺乏,甚至有些员工还没有创新的意识,这使得工作人员在平时的工作过程中仍然采用比较僵化的传统固定性模式。这样的林业生产现状不但会影响工作人员自身思维的创新发展,还会影响到一个企业的经济发展,使林业发展受到阻碍。因此,想要使林业的发展更加健康和快速,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对林业技术进行宣传,并对林业技术进行普及,从而不断强化林业工作人员的创新意识,提高自身的林业技术能力。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企业应该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职业培训,在培训过程中不但应该加强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还能够重视对工作人员创新意识的培养。在培训完成之后,企业应该对工作人员进行考核,对于表现好的员工可以进行物质上的奖励,对于表现差,不认真的员工要进行一定的惩罚,也可以将这些表现与以后的升职挂钩。这样不但能够让员工更加认真的对待工作培训,还能够激发人员的工作热情,增强员工的工作士气,从而提高林业工作的创新性。
2.2提升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加强林业技术的推广
目前,我国的森林资源仍然比较困乏,但是我国对于资源的需求量还在不断增大,这使得两者的矛盾也越来越大。为了有效的缓解这一矛盾,就应该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使可持续发展做到最大化。所以,在林业发展的过程中,在林业资源进行开发的同时还应该对资源进行保护,这样能够在技术开发的同时实现创新,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在进行技术创新的同时,不要过于形式化,应该与当地的实际情况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够在原有成果的基础之上实现创新发展。同时,林业发展过程中还应该加强林业技术的推广。在当前市场机制之下加强林业技术的创新,通过林业技术与社会效益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统筹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3结语
关键词:现代林业;生态平衡;生态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932166
目前,加快我国林业发展的现代化建设脚步,既是实现祖国繁荣富强的重要手段,也为促进我国农林业经济进入崭新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因此,在全面了解“现代林业”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以可持续化发展为主要特征的现代林业经济新结构,能够为我国林业发展提供更多开放、绿色的新思路,有效的推动了我国现代特色林业的转型与升级,对提升现代林业管理与治理能力也有积极帮助。
1 “现代林业”的内涵
现代林业是建立在现代科技发展的基础上,调动社会各方资源积极投入到农林生产与运营当中,旨在实现林业产业的最大化效益,以真正满足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与进步。和谐发展成为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的主旋律,当生态关系与社会关系能够和谐相处时,现代林业就真正走向了文明时代,可以从3个层次来理解现代林业的内涵:以森林生态系统为经营对象,森林是世界上覆盖面最广的陆地生态系统,要搞好林业经济,就必须要充分调动林业从业者的植树造林的积极性,提升现代化森林质量,以宝贵的森林资源为契机提升他们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在现代林业建设中要不断协调各主体之间的关系,毫无疑问,现代林业是一个广阔的、开放的系统,包含了各种各样的关系,对于林业生产来说,主要存在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确保林农在提高自己经济效益的同时,避免出现一些功力化的负面问题;人林和谐,这也是现代林业建设追求的最高目标,尊重林业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确保生态平衡,通过打造现代生态林业,以确保子孙能共享现代林业盛果,这成为加速我国林业科学化发展的毕经之路。
2 “现代林业”的主要特征
2.1 现代林业的生态特征
林业发展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生态建设为现代林业发展提供了主动力,保护有限的森林资源,并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经营现代林业经济的根本原则,这需要根据各地森林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合理规划林业生产规模与种类,才能更好的适应现代林业发展节奏。
2.2 现代林业的经济特征
经济是林业生产的功能3大功能之一,现代林业应为人们生产与生活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这是林业生产的经济功能所决定的,只有林农能获取丰富的经济收益,才能更好的推动林业向更强更大目标前进,这也是现代林业最为显著的特点。
2.3 现代林业的文化特征
生态文明是现代社会的突出表现,也是构建现代林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特征是现代林业的显著标志。因此,客观认识林业发展规律,有效利用森林资源,是人类与社会文明进步的重大体现,以森林文化为出发点,减少各种冲突的发生,有助于人类走向更为和谐、健康的未来。
3 加速“现代林业”建设的主要措施
为了更好的迎接现代林业发展新局面,改变我国各个林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态,就需要从林业发展全局谋划入手,坚持经济收益与生态平衡相结合,开拓一条促进现代林业发展的高层次之路,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以科技创新为构建我国现代林业发展体系提供有力工具,推进我国林业生产的现代化、科技化水准,需要做好林业资源与产品的科技研发,让更多的林业科技发挥其自身强大作用,为现代林业管理与生产体系的树立更为广阔的科技远景,从而能够真正满足科技兴林的需求;促进现代林业的社会化发展进程。通过推动我国林业产业化与集约化的进程,鼓励更多的社会群体与个人参与到我国林业产业的规划与建设当中,对林业发展有更为清晰的定位,从而可以为我国林业发展提供更多的优质服务,这是做好现代林业的重要一步;实现现代林业的生态化发展。林业经济要实现绿色增长,就要兼顾林业经济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与经济效益,这才是现代林业的真正内涵意义,这就需要加快现代林业的生态化建设,以区域为中心着重保护森林资源,生态立林,真正发挥出生态林业的示范作用。
4 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变迁,林业生产在我国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走一条特色化的现代林业发展之路已经成为我国的立国之本。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林业生产在规模和质量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但只要能够坚定不移的推动林业产业化与生态化进程,赋予林业生产更多的科技感,就能够全面实现现代林业发展目标。
【关键词】:现代林业;育苗栽培;管理技术;探讨
【导言】:就目前我国林业育苗栽培领域的发展现状而言,较改革开放前的状态而言已经有了非常明显的提高,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这些问题是阻碍我国林业发展的重要原因,所以,想要提高我国林业的发展水平一定要从根本上改善这些问题。其中,不足之处主要暴露在林业发展过程中的育苗以及栽培两个方面。
1林业育苗栽培技术
1.1选择苗圃
一般来说,苗圃需要考虑地势平坦,并且容易灌溉的土地,同时,苗圃土壤应该具备良好的排水能力。在苗圃确定之后,就需要根据育苗的具体情况,做好土壤的盖梁,整理厚土层。另外,针对育苗的品种,还应该划分出生产小区,如移植区、播种区等,这样不但可以提升苗木的成活率,同时也能够满足育苗科学化管理的实际要求。
1.2种子处理
育苗技术的第一步是挑选种子,这也是不能忽视的一步。首先,做好种子的精选,然后再进行浸泡与风干等处理,等待将成活率偏低的种子剔除之后,就可以对状态良好的种子进行消毒处理。然后,利用红外线照射等方式,将种子内部残留的虫卵和病菌等消灭,确保种子的质量。之后,就应该进行种子的催熟。根据种子的分类,可以选择浸种法、层积催芽法、去蜡去油法三种主要的方式。其中,浸种法主要是针对柳树与杨树等,通过简单的温水浸泡之后,确保种子整体的湿润和均匀,然后放置于阴凉处做好风干。如果是松树、侧柏等种子,一般要保持45℃左右的水温。层积催芽法主要针对休眠期较长的书中,如红杉。去蜡去油法则是针对存在蜡质或者是油脂的种子。可以将草木灰添加在水中,或者是直接使用碱水,一般讲温度控制在70℃即可。等待水温自然回冷,再通过手工的方式将蜡质和油脂剔除。
1.3播种方法
一般来说,播种会选择散播、条播以及点播三种主要的方式。散播是针对颗粒较小的种子,在树苗阶段,就需要针对其做好移栽。条播是针对中等大小的书中,条播主要是利用机械进行播种处理,这样可以确保在一定单面面积之中,种植的数量能够储运一个均衡的状态,这样可以促进种子的发芽。点播则是针对颗粒较大的种子,但是需要注意一点,种子与种子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才不会影响彼此的生长及横向发育。
1.4土壤选择
第一,提前一年,就需要对苗圃进行第一次的开辟。在伏夏的季节,就应该做好深耕处理,等到了秋天,在翻耕。第二年,需要将其耙平,这样就可以进行育苗了。长久以来,在使用育苗圃地中,当苗木离开苗圃之后,也需要进行翻耕,做好杂物的清理工作;同时,根据土壤的肥力以及树种自身的特性,还需要考虑到绿肥播种或者是轮作。在种植绿肥植物或者是闲暇的时候,需要在伏雨季的时候进行一次翻耕处理;如果条件不允许,就需要将适当的有机肥料添加在土壤之中;第二,在进行土壤的改良之中,除开添加适当有机肥,还可以选择客土法。考虑到土壤性质的差异,则可以添加不同的拌合物。如果土壤本身的性质偏向于沙,那么久可以考虑泥炭土、土壤混沙等方式。针对碱性土壤,可以选择松林木、消毒草炭土等拌合,以便帮助土壤提升蓄水能力和蓄肥能力。
2现代林业育苗技术
2.1育苗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我国的育苗技术水平的提高也非常明显,为了保持子代形状的优良,在很多情况下会选择通过无性生殖的方式来育苗。一般来说,在我国目前的林业育苗过程中主要有扦插育苗以及嫁接育苗两种育苗方式。想要通过无性繁殖方式来实现更加具有经济效益的育种结果需要对繁殖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技术进行深入掌握,否则不但不能通过这种方式降低成本,实现更好的育种效果,反而会造成材料以及人员的浪费。虽然无性繁殖的操作过程比较简单,但是如果对其中的关键技术掌握程度不到位会造成无性繁殖的结果不尽如人意,比如说营养器官对后期的繁殖条件有非常高的要求,如果生长环境中的某一项要素与该植株的习性不相适应就可能造成无性繁殖的失败,由此可见,林业育苗中无性繁殖技术对于育苗工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必须加以掌握和熟悉。
2.2扦插育苗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分析
扦插育苗是I养繁殖中十分常见的一种类型,影响这种育苗方式结果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两种,首先是树木自身的特性因素,比如说扦插的营养器官如果;来自于一个年龄较大的植株就可能导致扦插生根过程比较困难,如果来自比较强壮的植株且截取的营养器官本身生长情况较好就能够提高生根的成功率。扦插的土壤条件也会影响扦插的成功率,所以在土壤选择的过程中也应该进行科学合理的挑选。其次,在扦插育苗过程中为营养器官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也能够促进扦插育苗的成功,良好的生长环境能够提高营养器官中物质的转化,提高对外界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有利于育苗细胞的生长分裂。
2.3嫁接育苗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分析
嫁接育苗方式的主要原理如下:将具有优良性状的植株器官嫁接到性状不太优良的植株上,再施加一定的条件,是两者生长到一起。嫁接育苗方式的好处就是利用生长能力较强,但是果实及枝条不具有很大作用的植株进行利用,使其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嫁接育苗的成活率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了,首先是嫁接双方的亲和力,比如说同种植株比同属的植株更容易嫁接成功,因此,操作人员需要选取合适的两种植株进行嫁接育苗。其次,嫁接后的生长条件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最终嫁接的成功率,包括外界湿度、温度以及光照情况等等。最后,嫁接时机的选取也会影响嫁接育苗的成功与否,根据我国长期林业育苗的经验而言,在秋季进行嫁接育苗的成功率比较高。虽然嫁接育苗的形式对于我国林业育苗而言已经并不陌生,但是操作人员仍然要对嫁接育苗过程中的重要技术引起重视,这样才能促进我国林业育苗工程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
结语
想要真正提高我国林业育苗栽培推广工作的整体质量一定要从提高推广工作质量和林业技术水平两个方面出发,这样才能够在提高林农专业能力的同时提高我国林业技术掌握水平。有效的林业技术推广工作能够促进我国林业的经济收益,还能够提高林业的整体发展水平,提升我国林业发展创新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力,为我国社会长期稳定的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关键词:林业技术;发展;现状
一、林业技术创新的基本含义
所谓技术创新就是在一项系统工程下,将整个发展过程融入新的技术、新的产品开发,从而转为现代生产力,并能够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得以有效的实现。依据这样的理论改变,从而可以得出林业技术创新的概念,林业技术创新则是将与林业有关的科技成果,通过一定的形式将其商品化,从而转变为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不仅仅是实现其社会公益性,还能对整个生态环境建设给予很好地保护,推动其可持续发展。
二、林业技术创新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林业技术的意识较薄弱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我国的林业技术得打了较好的发展,但是与国外相比,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甚至在一些地区,人们对于林业技术的意识还相对比较淡薄,尤其是相对比较落后的地区,在林业发展经营模式上依旧采取原有的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不加强对新技术的研发与创新,甚至导致该区域的林业发展现状出现了滞后的现象。对于林业技术上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将导致整个林业发展建设技术实力和资金的严重匮乏,使得林业效益难以充分发挥其效用,甚至出现亏损等现象,长期恶性循环使得不得不放弃对该区域林业经济建设的技术创新活动。
(二)创新发展资金不充足
某一项技术的创新与发展,都离不开资金的大力支持。对于林业经济建设发展创新而言也是如此。从整体上来讲,我国林业创新技术严重滞后的又一主要因素就是资金不足,难以对信息新技术加以研究和开发,资金不充足导致林业经济效益难以发挥,这也是目前林业经济发展中比较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
(三)林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
从客观条件上来讲,我国林业技术发展创新并不具备雄厚的发展实力,且加强技术创新的能力也较弱,不仅如此,这方面的人才技术储备上也存在着较大的缺陷。通常情况下都是借助国外的先进技术而在此技术上进行的创新或是二次技术创新活动,整体活动意识上缺乏深刻的认识,而且有些新技术的研发并不是适合我国的林业经济建设发展现状,从而也不产生较好的经济效果,所以,我国林业技术要想获得长久的发展,就必须储备这方面的人才力量,加强技术创新的能力。依据发展现状,对国外新的创新技术加以选择利用,选择适合本国发展的林业技术创新活动,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国林业技术的创新能力。
三、促进林业技术创新发展的策略
(一)转变传统林业观念,加强技术创新意识
在加强林业技术创新发展的道路上,首先必须加强人们思想意识上的转变,要从根本上认识到林业创新意识的重要性并将其很好的指导在实践过程中,各地方政府及相关管理人员必须在工作中针对林业工程建设,进行相关的技术培训工作和思想意识的提高,可以通过建立林业示范园,让人们深切感受到新技术在林业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创新作用和所获得的经济效益,是传统林业发展模式所不能比拟的。在带动相关产品建设的同时,推广了新技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林业技术创新与林业素质教育
针对于我国目前没有完全摆脱传统林业经验模式,林业产品高科技含量低的现状,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首先形成林业产业技术的创新机制,从而为技术发展提供驱动力。遵循现代化市场经济的原则,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是完善技术创新机制的基础。同时,还要调整林业科技的布局,发挥市场机制对于科技资源的配置作用,加强国家对于林业队伍建设整体上的控制,并且可以在各地区设置相应的林业技术专业或者技术院校等,为林业技术的发展储备优秀人才。
(三)林业技术创新应瞄准市场
新产品的出现必须满足其一定的市场需求,才能在此基础上获得长久的发展。不仅仅如此,还要依托原有的生产加工原材料和机械设备加以辅助创新。对于一项新的产品技术而言,所涉及到的创新技术是相对比较复杂的,由于企业在研究新开发技术的同时要考虑到其所获得的经济效益,还要与投入资源所产生的消耗成正比,才能使得其保障基本的经济利益。所以对于林业技术创新而言,同样需要对市场进行细分,把握好市场需求,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可以对市场需求建立一个完善的监督审核机制,创新产品在很大程度上只有掌握了市场需求,才能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
(四)提高林业技术推广效率和效果
技术推广体系的建立是围绕着市场需求而建立的一套高效的林业技术推广体系。林业建设要想实现现代化林业发展机制就必须以林业社会化服务为导向,不断加强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有效开展,及林业与农业、林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机制,通过建立林业科技站,可以对其推广技术进行有效的监督,在出现问题时能够第一时间加以解决并予以纠正。
四、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的增长,科学技术不断地进步,林业技术也在不断的创新。林业技术创新的重点就是要建立技术创新体系和制定相应的技术创新法规,不断的深化企业改革,更为关键的就是要以林业的基础研究为根本以应用研究为中心。只有这样传统林业才能更加有效的转变为现代林业。
参考文献:
1林木组织培养育苗
林木组培培养是采用林木的器官和组织作为外植体进行苗木快速繁殖的技术,目前可以通过组织培养繁殖的木本植物多达120余种,并且逐年在增加。美国1978年已经使用火炬松组培苗进行小范围造林,1983年其里格斯苗圃林木组培苗的生产规模就达到100万株,德国、法国、加拿大和巴西等国家对云杉、杨树、桉树等树种的组培方面也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投入了工厂化生产。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了林木组织培养研究。通过科研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先后分别有杨树、桉树、马尾松、泡桐、杉木、湿地松、马褂木、柚木和桑树等树种通过组织培养成功获得再生植株。目前,我国的林木组织培养育苗研究已从实验室研究进入工厂化生产阶段,分别华北和华南建立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组织培养育苗工厂,仅中国林业科学院在湛江的南方桉树中心,年产桉树组培苗就达到300万株。
2林木转基因育种
基因工程是生物技术五大工程之一,是生物技术的核心,基因工程育种的原理是将目的基因片段整合到到相应的受体植物细胞的染色体中,改变受体植物的DNA组成,进而改变林木自身的相关性状,产生新的有利性状,转基因为林木遗传改良提供了一条全新的途径。基因工程技术与常规杂交育种和纯合育种相结合,可以大大缩减育种周期,加快林木育种进程,可以有效打破远缘杂交不亲和的生殖隔离障碍,创造新物种和选育新品种,对优质人工林的营造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基因工程在林木育种工作中开始大量应用,其中主要技术有基因片段的分离与鉴定、植物细胞遗传转化和转基因植株的鉴别等。目前我国的林木基因工程育种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已经有几十种树木如杨树、火炬松、花旗松、白云杉、核桃、刺槐、麻栎、桉树、苹果、罗威云杉等先后进行了基因工程研究,已经获得转基因植物的有杨树、核桃、柳树、松树、苹果、李和葡萄等。研究领域主要有抗病虫害、抗除草剂、抗逆性、花色花期调控等基因,其中抗虫基因工程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培育的抗虫转基因杨树新品种已实现商品化生产。
3林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遗传标记是指能稳定遗传,容易识别的遗传学特征,包括形态特征、细胞学特征、生化特征和分子标记等。分子标记是在分子生物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由于DNA分子具有多态性,能体现生物的基因特征,常作为分子标记的遗传标记。目前,在林木育种工作中用的分子标记手段主要有4种,分别是限制性片段多性(PFLP)、随机扩增多态性(RAPD)、扩增性片段多态性(AFLP)和简单重复序(SSR)等。在林木遗传改良中,分子标记主要用于种质鉴定、遗传多样性分析、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重要经济性状基因定位等方面。目前,借助分子标记技术,杨树、桉树、松树等主要经济树种已经建立了遗传图谱,通过遗传图谱能识别遗传标记的具置,可以对树高、胸径、材积、干形等指标进行定位研究,遗传图谱对林木育种工作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有利于优良品种的定向选育与培养。随着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成本的不断降低,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遗传标记,在现代林木遗传育种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林木次生代谢物质生产
植物通过次级代谢途径产生的物质称为次生代谢产物,并非生命活动所必须。采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利用生物反应器将林木细胞排泄到液体培养基中的次生代谢物质,然后使用生物技术的方法将其分离和纯化,可以用于制药、生产化妆品和染料。目前使用细胞培养技术生产的次生代谢物质有药物成分、生物碱、活性肽、色素和香精等,在某些植物细胞培养物中次生代谢物质的含量接近和超过亲本,通过细胞培养提取次生代谢物质比传统的溶剂提取法、超声提取、微波萃取等物理和化学的方法,效率更高,且不受季节和地域的限制,一年四季都可以生产。如通过培养人参细胞提取人参皂苷、培养毛地黄细胞提取地黄酮,培养红豆杉细胞提取紫杉醇等技术已经投入工业化生产。
作者:祝剑峰 李芬 单位: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现代林业;营林优化方案;实施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进程,不利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而对营林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现代林业营林建设工作虽然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但实际建设方案中仍存在不足问题,不利于营林工作的深入开展。为此,林业部门人员有必要对现代林业营林方案进行优化,以提高营林方案质量和促进营林工作顺利开展,为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护生态平衡贡献力量。
一、现代林业中的营林建设
由于树木本身具有自愈能力,所以现代林业的营林工作中,要注重营林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对树木生长环境进行分析,进而为树木提供良好的自愈环境,确保林业资源的永续利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永续利用的思想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对林业部门营林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通过对现代林业营林工作实践的分析可知,我国现代林业管理能力相对较弱,其管理力度有待进一步提升,以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护生态平衡。所以,林业部门有必要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开展营林建设工作[1]。从宏观角度来看,国家或相关部门有必要制定保护森林资源和促进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制度等,既能为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奠定有利条件,又能对破坏森林资源行为给予严惩,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从微观角度来看,林业部门营林工作者必须在实际工作中,采取有效的经营管理策略,加强对森林资源自然恢复和天然更新等技术的研究,为林业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现阶段,国际关于现代林业的概念分析多种多样,其经营管理方法相对较多。所以,作者认为,我国林业部门应根据营林工作发展实际,建构有效的营林建设模块。采伐工作虽然依旧开展,但是工人要有选择性的采伐,确保林业资源树木的存活率,既为大型森林动物提供栖息之所,又实现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二、现代林业中的营林优化方案
(一)优化土地管理方案
优化土地管理方案,有利于林业部门实现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首先,针对不同区域的林业进行不同营林管理活动。如土壤杂物多的林区,工作人员应及时清除。如有需要,可以使用化学药剂进行辅助处理,确保土壤的有机性。但是,化学药剂不可以带有剧毒性,避免对林区造成污染和破坏植被。其次,工作人员需要针对土地进行多样化的管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采用全面性或局部性管理方式进行操作。最后,针对不同类型的土地,营林工作者应施以不同管理方法。例如:对于土地较为平整的区域,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犁沟处理方式进行管理即可;对于带状土地类型而言,工作人员可以采用反坡梯田、水平式和撩壕等方式进行管理。由此可见,营林工作者有必要针对土地实际状况而开展具体的管理工作[2]。
(二)优化种子处理方案
优化种子处理方案,能够确保种子质量,为营林工作者更好开展营林工作提供有利的基础条件,确保营林模式的高效运行。首先,合理把握种子培育时间。营林工作人员需要根据树种自身特性及播种区域的地理环境条件,确定种子培育时间,并对种子的生长萌芽时间和生长速度进行有效控制。其次,确保种子的成活率,通过营林优化育种模块而实现,使相关人员制定合理的播种方案,以确保树种成活率。再次,工作人员对树种进行有效筛选,确保树种质量的优质性,以及为树种培育提供有利的生长环境因素。最后,营林工作开展过程中,工作人员要积极关注天气变化情况,及时对树种采取有效措施,保证种子培育、生长环境不受破坏。
(三)优化穴播方案
现代林业的营林工作中,穴播作业是较为常见的方式之一,因而营林工作中应对穴播模块加强控制,科学设定播种距离,并实现均匀播种作业。林业部门营林工作者有必要积极优化穴播方案,科学合理设置播种方案,以提高营林质量。首先,根据实际情况而开展播种工作。通过对播种成功率的试验确定种子播种成功的几率,进而制定有效方案,提高播种效率。其次,在播种过程中,营林工作人员必须树立节约意识,既避免资源浪费,又减少环境污染。此外,提高播种效率的同时,促进穴播方案的优化[3]。
三、结论
现阶段,现代林业有效开展营林工作具有必要性。面对现代林业营林建设中存在的不足问题,工作人员有必要加强探讨和分析,以提出合理的优化方案,促进营林工作更好开展,实现现代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张黎黎 单位: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林业局
参考文献:
[1]邵莉.现代林业营林方案的优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08:271.
关键词:现代林业;育苗技术;造林措施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林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近年来,陕州区林业局坚持以科技为支撑,大力推广应用林业新技术、新品种,不断创新造林绿化体制机制,强力打造林业科技示范基地,健全技术服务体系,示范带动全区林业产业快速发展。地区严格选用种苗繁育材料,坚持“优先使用良种”的原则,对用于嫁接的穗条、穗条采集和调入要有详细记录,品种、种源、生产、调运、使用等环节记录要全面清楚,良种销售凭证、种苗质量检验证、植物检疫证、种苗标签要齐全。加强育苗技术指导和监管, 加强育苗技术指导,对松类苗木严格推广使用菌根土育苗技术进行育苗,油茶类使用轻基质育苗技术,加大育苗实用技术的应用推广。
1 现代林业育苗技术重点
1.1 科学选择育苗地
现代林业育苗技术主要采用容器育苗,这项技术可以在大棚内进行也可以在露天室外进行。温室大棚育苗能够人工手段控制苗木的生长,培育大苗和壮苗。但不管采用哪种育苗方式,科学选择育苗地都十分重要了。育苗地应该选择地势较高,地面平坦,有机质含量丰富的,排灌能力良好,光照充足的种植地为宜。土壤一般为壤土或者沙壤土。
1.2 科学选择育苗容器
育苗容器主要由穴盘、无纺布容器、硬质塑料容器、塑料薄膜容器和基质型容器。育苗容器在选择过程中主要取决于育苗树种、育苗期限、苗木规格要求、运输条件和造林地条件等。在保证造林效果的前提下,适合采用小规格育苗容器。干旱季节育苗,杂草繁茂地区育苗或者林下育苗,应该选择大规格容器。最近几年育苗过程中推荐使用无纺布容器育苗,该种容器不会对林木根系造成伤害,促进根系生长,移栽后成活率高,容易培养壮苗和大苗。
1.3 营养基质配置
育苗基质主要包含了泥炭、火烧土、黄心土、锯末、蛭石、珍珠岩、有机肥等几种。在营养基质配制过程中应该按照以下要求进行配制。首先,育苗基质配置要求。容器育苗基质必须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之后才能使用,要结合不同树种的生物学特性科学配制营养土基质。营养基质在制作过程中必须向其中添加适当基肥,按照树种、育苗周期、容器大小以及育苗地土壤肥力等确定。基肥主要以有机肥为主,以复合肥、过磷酸钙或者钙镁磷肥料为辅。推荐使用换控释肥,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一定要控制好施肥量,避免育苗过程中苗木土壤,不能完全木质化,影响到苗木安全越冬。松树类树种育苗过程中应该加入适量的菌种,促进树苗根系生长;其次,做好营养基质消毒和酸碱度调节工作。在育苗之前必须保证对营养基质进行全面消毒,避免引入病虫害。育苗基质PH值应该调整到中树苗根系适宜的范围内,一般情况下,针叶树种PH值为4.5~6.5之间,阔叶树种为6.0~8.0之间,PH值调节使用生石灰或者草木灰和硫酸亚铁或者硫酸铝调整。
2 造林措施
2.1 播种造林法
又称为直播造林法,主要是指将林木的种子直接播种到造林地的一种造林方法。这种造林方法适合在大面积造林地中应用,省去了中间育苗和管理环节,操作简单,方便。但是这种造林法有其自身缺陷,它对造林地的立地条件要求较高,出苗到定植需要投入较高的人力进行管理。播种造林法适合种子颗粒较大,种子来源广泛的树种,如橡胶树、柞树、砾树、榆树、春树等树种。播种又分为了条播、撒播等几种。
2.2 植苗造林法
植苗造林法又称为移栽造林法。是将完整的苗木移栽到种植地的一种造林方法。植苗造林法是目前指数造林过程中应用作为广泛的一种造林方法。该种造林方法对造林地的要求不高,选择完全木质化的壮苗,起苗后将其运输到造林地直接造林使用。该种造林方法方便、便捷、造林成活率高、造林效果好。但是这种造林方法需要提前育苗,前期需要投入较高的成本,造林苗运输过程中必须保证根系完整,并做好根系防护工作,避免苗木过多失水,影响到苗木的成活率。适合该种造林方式的树种很多,有杨树、松树、白桦树、国槐、桃树、杏树、梨树等树种。
2.3 分殖造林法
分殖造林法就是应用林木的营养器官如枝干、根茎等作为造林材料的一种造林方法,其特点方便,省去了中间育苗环节,减少人力和资金投入,操作简单。苗木成活之后迅速进入生长高峰期,当年就能完全木质化,在遗传性能上能够保持母本特有的优良遗传性能。这种造林方法对立地要求较高,造林后要密切观察苗木成活率,同时造林材料还受到母本来源的限制,适合那些分布广泛,容易成活的树种。如杨树、柳树、泡桐树、沙棘等树种。
参考文献:
[1]探析林业育苗技术及管理措施[J].方小强.福建农业. 2015(08)
[2]浅谈广西国有林场育苗技术及改进措施[J]. 张才泽,黄群珍,钟志兴.福建农业. 2015(08)
[3]黑龙江省落叶松播种育苗技术研究[J]. 徐英华.农民致富之友. 2016(03)
[4]容器大苗培育技术研究现状[J]. 邓华平,杨桂娟,王正超,耿赓.世界林业研究. 2011(02)
【关键词】现代林业;生态建设;发展趋势
党的十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不能再以牺牲生态代价,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其核心: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是对生态文明建设与其他建设相互关系的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是林业;建设生态文明的主阵地需要林业,林业必须担负起建设我国生态文明的历史重任。并充分发挥林业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先行作用。
1.生态林业发展内涵
同志曾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十后强调,建设生态文明要深刻领会,保护生态就是保民生福祉,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贾治邦说,生态文明突出强调人与自然的平等关系,全社会都应有履行维护生态安全的责任和义务,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应当肩负起生态建设的历史重任。且生态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存的根本保障。
1.1生态林业的意义
生态林业是指遵循生物自然生长过程,符合生态经济学和生态规律发展建设林业,是充分利用适当地自然资源和促进林业发展,并为人类生存和发展创造最佳状态环境的林业生产体系。它是多目标、多功能、多成份、多层次,也是组合合理、结构有序、开放循环、内外交流、能协调发展、具有动态平衡功能的巨大森林生态经济系统。国家先后投资实施了十大生态林业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和六大重点林业工程,上千亿的国家投资为林业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1.2生态林业作用
从生态方面看,林业拥有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作用。以生长50年的一棵普通的树估算。经过研究,每年可生产出价值31250美元的一吨氧气,若每年有3个季度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则:一棵普通的树,平均每天产生氧气为:100万/(365×3/4)=约3653克/天,平均吸收二氧化碳约为5023克/天。
从经济方面看,林业不仅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行业,也是农业部门的一个重要分支,对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着重要的作用。据专家调查测试,森林具有强大的蓄水作用:1公顷林地与裸地相比,至少可多储水3000立方米;1万亩的森林的蓄水能力相当于1个蓄水量100万立方米的水库。但森林被狂砍滥伐,使其蓄水固土的作用遭受严重的破坏,一部分的降水没法吸收留住。大量雨水挟带泥沙沿江而下,造成泥沙淤积,河床崩溃增加自然灾害。
2.现代生态林业产业发展
2.1要强化生态观
大力加强生态林业宣传教育,首先要树立师法自然、敬天为民的理念,通过各种形式提高全市人民生态意识。弘扬创新生态文化、弘扬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态价值。继续以“创森”为契机,制作生态林业科普画廊,宣传爱林护林知识,叙述“生态建设从山上走下来,产业发展从林中走出来,林业改革与发展让农民富起来”的基本道理;开辟网站专栏、制作电教宣传片、画册等多种方式,增强市民爱绿护绿意识,实现“因林而绿、因林而富、因林而美”的生态林业新愿景。阐明幸福生活应与自然和谐共存,经济发展应与生态文明建设同步,社会更新应与青山绿水同在,引导人民群众“生态就是文化,青山就是财富,绿水就是生存”,为社会发展注入绿色信念。
2.2实施生态工程建设
国家林业局长赵树丛说,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重要资源,是人内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生态保障,建设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一定阶段的产物。从历史看,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2012年12月13日,在生态文明高层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国航说,我们这块土地要养活13亿人,全世界要要养活70亿人,不改变原来的自然状况是不可能的,应支持以人为本的发展,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热、保护自然的前提下有所作为。我国的各个地方应该”围绕“创森”目标,大力推进“十大生态工程”,大力植树造林,扩大森林资源增量。建好“五个一”生态文明示范基地,着重培植或新增一个国家级湿地公园、森林植物园、林产化龙头企业,国家自然保护区和生态文明教育基地。为地区森林旅游铸造绿色活力。
2.3深化林权制度改革
继续深化林权制度改革,推动山林资源向林业资本转化,生产要素向经营大户集中。坚持依法、自愿、有赏的原则,引导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等方式流转林地经营权,吸引资本、技术等要素向林业产业集聚,规范林权交易场所,搭建交流平台,落实林权抵押贷款政策,扩大财产担保,拓展林业资金投入渠道,创新林业生产方式,建立多元化的投入体系,积极探索政府扶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业主投资兴林的路子,逐步建立起国家、集体、农民及各种非公有制经济多渠道、多元化的投入体系。充分释放林改红利,惠及农民和经营企业,激发林业发展内生动力,壮大建设生态文明的力量。
2.4完善生态法制轨道
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需要有一个健全的生态系统。破坏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 ,我们也就丧失了提高生活水平和促进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机会。依法保证生态安全,从生态系统和生态文明的高度,对现行立法体系进行“生态化”的改造,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生态文明建设立法体系,又符合我市生态实际的科学评定。
2.5发展绿色产业,增添生态活力
发展民生林业,促进林农增收。2012年全市林业社会总产值达95.6亿元,初步实现了林业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的同步提升。一是基地建设,助推林业发展。
2.6挖掘绿色文化,绘就森林旅游蓝图
通过现代林业的特点以及社会的需求,我们可以发挥其特点,大力发展旅游业,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森林公园。
关键词: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现代林业 可持续发展 效益
林业有害生物,是指对林业植物及产品产生危害的病、虫、草、鼠及其他有害动物和植物。而现代林业是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研究并协调社会――生态系统中的社会关系和生态关系,实现社会高度文明,生物圈永久稳定和繁荣,人类共同幸福与进步。
一、我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严重的国家之一,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也经历了不断提升、不断提高的发展历程。20世纪70年代前,采用“积极消灭”的方针,以彻底消灭病虫为目的,大量使用剧毒化学农药,对环境造成了污染。70年代提出了“综合防治”的概念,并且采取了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措施。1990年我国正式确定了“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有害生物防治方针,营林措施和生物防治受到重视。进入21世纪,对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控观念也有所改变,实行“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我国林业开始大步实现“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转变”,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出现了新趋势。我们要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将各种防治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把病虫害造成的损失控制在经济危害允许水平以下。我国病虫害中常年造成暴发危害的主要病虫有十几种,它们的生物学特性、危害症状、生活习性等各不相同,因此与之对应的预防措施、防治方法也不尽相同,特别是每年的气候条件及植物种类的变化等,造成暴发性病虫害的种类不同。应准确地掌握害虫生活史实防治的关键,只有掌握害虫种群的消长规律,才能准确进行虫害的预防和治理。无论对常规性病虫害或暴发性病虫害都要以预测预报为主,它是病虫害防治的基础和依据,是捍卫绿化成果、提高绿化质量的有力保障。
二、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的重要性
1、林业有害生物传播、危害所造成的灾害,是我省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居高不下,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种类不断增多。多种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一旦环境条件适宜,这些危险性有害生物将会蔓延成灾,外来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传入我省的机会不断增加。
2、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是保护生态建设成果,推进林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林业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得到了重视,林业六大工程快速推进,全民义务植树和社会化林业蓬勃发展,造林面积迅速扩大。但有害生物的严重危害,严重的影响了森林质量和系统功能的发挥,已经成为制约生态建设和林业快速发展的一大障碍。举世瞩目的“三北”防护林,曾享有“绿色长城”的美誉,但由于天牛的危害,致使防护林网带断网破。如果一个地区的森林资源遭到有害生物的严重危害而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山川将失去绿色。减轻有害生物损失,促进林业建设发展,是整个林业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重要使命。森林生物灾害不仅直接制约森林资源的发展,而且影响到林业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对保护生态建设成果、促进人类文明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三、加快我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和现代林业的建设
1、加快我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行“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全面加强有害生物预防,严密防范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继续开展工程治理和无公害防治,坚决遏制林业有害生物高发势头, 大力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体系、检疫w系、防治减灾体系、应急反应体系和防治法规体系建设,实现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信息化,促进森林健康成长,逐步实现林业有害生物的可持续控制。
2、依靠科技发展林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林业,建设现代林业:现代林业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根本的策略是科技的发展。因此,在林业发展上,实施科技兴林,不断提高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提高良种苗培育水平;通过森林生态系统的研究,开展森林生态系统的监测,实现科技防治林业有害生物。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水平。要针对威胁森林资源、生态安全的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防治、测报、检疫工作中的技术难题,积极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组织生产、科研和高等院校专家开展联合攻关,开发高新和实用的防治技术。加大新技术推广应用力度,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大力推行无公害防治。林业有害生物工程治理项目要全面推广应用生物、仿生和植物药剂,加强有害生物天敌的繁育利用,普及推广信息素、灯光诱杀等物理防治技术。对局部化学防治,应选择高效、低残留的化学药剂,科学施药,避免环境污染。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随着生态危机的凸现,人们对传统林业经营思想和经营模式进行了反思,提出了生态林业概念,后又逐渐演化为可持续林业、现代林业。然而,到目前为止,现代林业这个概念,还未被人们真正认识和正确理解,业外人士往往错误将“现代林业”当作“现代化”林业。业内人士也有不少人将“现代林业”抽象化,使“现代林业”远离社会,脱离实际,严重影响了中国现代林业的建设。
1.世界各国林业建设观念的转变
现代世界各国林业经营思想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具体的经营目标和重点上,虽然千差万别,但总体思路和发展方向基本一致,都在不断重视生态环境作用,兼顾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其中比较有代表意义的有奥地利的“森林经营新模式”,其目的是实现不破坏生态平衡的环境保护与经营;瑞典的“立地特点林业”,认为“合理林业可与小规模自然保护和景观并存”;德国的“正确林业”,采取“与健全的科学知识和经验证明的实践准则一致的经营方法,同时,保证林地的经济与生态生产率,从而实现物质与非物质机能的永续”;加拿大的“模式森林计划”,以森林生态经营思想为基本原则,大力倡导公众参与,积极引入科学技术和生态技术,持证经营,充分实现森林多种价值;修正的热带“近自然森林经营”,要求从整体出发,经营森林生态系统,以保证生态系统的生产率与稳定性;日本的“森林?林业流域管理系统”,则从日本国情出发,把森林作为“绿色和水”的源泉,按照流域来进行经营管理[1][2]。
林业不再只是一个经济部门,而是环境建设的主体,是人类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的基础产业——这已是大家的共识[3][4]。
2.“现代林业”的定义
国内较早的现代林业定义是:现代林业即在现代科学认识基础上,用现代技术装备武装和现代工艺方法生产以及用现代科学方法管理的,并可持续发展的林业[8]。后来,进一步发展,定义为:现代林业是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全社会广泛参与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高效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生态、经济和社会需求的林业[1]。
第一个概念一连使用了四个“现代”,关于“林业”之前,就其观点的实质而言,不过是“现代化”“林业”的定义。后一个概念,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其实,这个定义的实质并未超越可持续林业的范围。
林学自创立以来,各国对于林学、森林、林业的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许多新的发展。林学经历了传统林学的各个阶段(从“大木头”林业到“永续利用”林业),向现代林学转变。“现代林学”成了以森林生态系统的营建、经理为研究对象,以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功能为核心,全面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多种效益和多种功能为目的的学科。对森林的认识也由单株树木、树木群体到森林生态系统的转变。由于人们对森林和林学认识的变化,是人们对林业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从“木头”林业向“生态”林业转变,从“伐木”行业转变为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中心,全面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作为林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从而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上述转变,以及当前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的日益突出,使人们又认识到,“社会”与“生态”是一个复杂的复合大系统,人类活动必须遵守其竞争、共生、自生三大原则,实行“资源共享、适时协同、按需生产、和谐共荣”[3],实现“人地共荣”,社会——生态系统的竞争、共生和自生机制的完善结合,环境合理、经济高效、社会文明、系统健康地发展[3][4]。
因此,现代林业可以归纳表述为“和谐林业”: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研究并协调社会——生态系统中的社会关系和生态关系,实现社会高度文明,生物圈永久稳定和繁荣,人类共同幸福与进步[5]。
只有通过科学高效的手段,协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使这些关系和谐协调,才能迅速克服日益突出的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显然,这种定义克服了传统的割裂“社会”与“生态”的观点的弊端,强调了“关系”的重要性,突出了“关系协调与和谐”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6][7]。
3.“现代林业”的内涵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现代林业:①以森林生态系统为经营对象;②和谐地协调人与人(包括组织与组织、人与组织)、人与环境的关系(即:竞争、共生、自生)[3][6];③“人地共荣”为最高目标。
因此,现代林业的内涵可以理解为:以和谐发展理论为指导,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全社会协调参与社会——生态系统的研究与管理,协调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荣[5]。
显然,现代林业产业体系具有复杂系统所具有的网络性、多区域性、开放性、动态性、耗散性、作用过程多样性、多维数、非线性等特性,我们应该运用整体复杂性研究方法、3d方法(全社会共同参与系统诊断、参与方案设计、参与推广与实施),对以现代林业进行研究,对人地系统进行模拟分析,寻求系统和谐发展的新途径[3][5]。
3.1经营对象
现代林业的经营对象是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最大生态系统,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所具有的结构特征。当把森林生态系统作为经营对象时,必须尊重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人类的经营活动不应超出其调节能力的阈值,以免造成生态失衡。就现代林业而言,就是要按照森林生态系统的演替规律,开展森林经营活动,通过各种措施,减少对于林地的养分耗损,增加林地养分补充,增加对系统的投入,建立新的高效的生态链,形成高级有序循环,促进林业系统向高级有序态进化[2]。
3.2经营目标
现代林业的经营目标是森林利用达到“零废弃物”,实现“清洁生产”[3]。实现林业“清洁生产”,就是通过改进森林资源经营利用手段,达到削减和控制co2排放,加强废弃物循环利用,少或不产生生产性垃圾和生活垃圾。通过对有限森林资源的节约、节制和循环使用,创造健康有序的森林资源使用机制,实现和谐发展的循环性社会:①开发可再生能源利用新技术,如生物发电、低公害车、自然能源等。②建立废弃物回收、再生、利用循环系统,确保环境卫生安全。③加大木质系列材料开发利用力度,提高木质系列产品生产效益。④培育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森林文化和生活文化氛围。
3.3经营原则
在目前矿物燃料日渐枯竭、人口压力加大和环境不断恶化的情况下,现代林业的经营原则应该坚持:①开发短轮伐期速生丰产林;②营造高产能源林,解决农村燃料短缺状况,加快“绿色能源”替代矿物能源的步伐;③促进区域社会能源自给化、多元化,最终达到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④有效利用荒山荒漠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9]。
3.4经营之路
除了坚强生态建设之外,就目前而言,我国的林业发展有必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①行业建设:加强林业能力建设,逐步把我国的林业建设成大生态产业,实现林业的和谐发展。
②加强林业意识建设:加强生态安全和生态关系知识宣传教育,强化领导林业意识,提高全民林业观念,倡导清洁生活方式和勤俭生活方式,合理分配资源,按需生产,实行清洁生产和节约生产[3]。
③加强林业行政能力建设:加强林业组织建设,提高林业行政能力;加强林业质量建设,提高林业工程质量;加强林业制度建设,完善林业法律法规体系和林业行政体制;加强林业工程同其他工程建设的联系,使它们有机结合,实现整体与局部同步健康发展[5][10]。
4.结束语
以上,只是笔者对“现代林业”思想内涵浅陋的思考。实际上,“现代林业”的思想内涵远比上述内容还要深、广。总之,就我国而言,我国的林业底子薄,又走了许多弯路,林业经营水平还很低,林业行政能力还比较差,还停留在计划经济的运转模式和思维模式上,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林业的发展。因此,有必要通过对“现代林业”内涵的讨论和思考,促进我国林业观念的转变,提高全民林业意识,尤其是领导林业意识,转变林业行政运转模式,促进我国的林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江泽慧,现代林业[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2]张国庆,从林业系统的自组织探讨生态林业设计[j],华东森林经理,1990(3)。
[3]张国庆,论和谐发展与生态建设[j],安徽农业,2003(学术刊)。
[4]张国庆,试论复合生态系统与按需育林[j],安徽林业科技,2001(2)。
[5]张国庆,试论和谐林业[j],安徽农业,2003(学术刊)。
[6]张国庆,行政管理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7]张国庆,现代公共政策导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8]张建国,现代林业论[m],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