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07 18:54:4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药学毕业实习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药学教育;实习;流程;药房
随着药学服务理念的提出,负责药品使用的药学工作模式,即医院和社会药房的药师工作内容发生了重大变革。药师们不再只是发挥简单的调剂职能,实际上药师在监测药物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多的作用,尤其在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监测和报告上发挥作用。这一变革对药学专业教学内容和模式产生了新的需求。特别是毕业前实习阶段的教学关系到药学教育改革的成效。
药学本科毕业生面向药品的政府管理、生产、流通、使用环节,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它非公有制医疗机构及药学相关行业如健康、保健、康复、咨询、保险业等岗位也成为药学毕业生就业的领域。据不完全统计[2],1994年-1998年全国药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只有10%的留校或者继续深造,8%的在科研院所和药品检验所,有高达36%的毕业生到医院药房工作,19%的在制药企业,10%在医药流通企业。1999年和2000年到医院药房工作的毕业生比例有所下降,为24%左右,制药企业上升至28%,医药流通企业14%,留校或者继续深造仍占11%。可见本科毕业生在医院药房工作的比例较大。如何规范新形势下药学本科生在医院药房的实习流程,培养出能胜任药品使用岗位工作的合格人才成为当务之急。
一、全面了解工作流程
在我国现行的职称评审体系中,本科生毕业后工作1年即可参加考试,考试通过后可获药师资格。因此,本科生在实习阶段应该对医院药材科有全面的了解并且熟悉工作流程。在工作1年后才能达到药师的要求和能力。按医疗机构的药师应具备的能力的要求[3],实习期间应该达到的目的有以下几点:熟悉门诊、急诊病区药房、药学信息与药品咨询服务等部门的职责、工作内容、工作程序和各岗位职责。初步掌握药品采购、供应管理等程序和技术要求;品、、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药学信息与药品咨询服务等。了解肠道外营养液和危害药物静脉用药调配室岗位职责;常用药品的通用名称、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常用有效期药品的管理;药品分类管理的原理与相关政策规定;医院一般常用制剂的配制,主要设备;合理用药原理和安全性监测方法,初步懂得用药失误的预防;初步了解临床药物治疗方案设计与评价的能力;个体化给药方案;临床药动学与生物利用度研究;具有对药物进行调研与分析,提出改进意见的知识。
二、合理安排实习时间
我校药学院实习时间从1月份开始,5月份结束,除去春节放假,论文答辩等,共计15周实习时间。还有一些学校从11月份开始到第二年的3月结束,除去春节放假,共计14周,余下的时间用于找工作。在80~90年代药学本科生实习时间一般为1年,现在各个学校的安排不尽相同。作者在实际带教中发现,本科生实习时间应为1年,实际上最后1年的下学期大多数学生要找工作,找到工作后某些用人单位要求到本单位实习,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需要转实习点,要留一部份时间给学生自由支配。因此,有效实习时间大约24周,学生才能了解药房所有工作。
三、建立规范的实习流程
3.1渗透职业道德教育。
第1天进行职业、职业道德教育,这方面的内容在课堂上接触较少,没有专门的讲解。在带教实习中发现,学生对于今后的工作去向,工作涵盖的内容没有一个总体的概念,对于自己的爱好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非常模糊,没有真正地理解药房的工作性质,看不起药房工作等。因此,我们安排4个学时进行工作方向的讲解。
职业道德在实习阶段应该涉及,这些东西不学习,学生一般没有警戒线,在日后的工作中在人事关系以及医患关系的处理上会出现偏差。我院的药学部规模较大,药学专业的大部分内容都有涉及。我们编制了包括药学科研,药品生产、供应,药房工作四个部分的职业道德规范文件,给学生进行集中讲解4个学时。
3.2全面了解实习内容。
第1~5周,5周时间主要是了解整个药材科的工作情况。分别到门诊、病房药房,药库,药检,制剂室各个部门进行轮转,每个部门约1周。在各个部门熟悉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各个部门的规章制度等。了解日常工作情况,流程。在带教老师的安排下进行一些杂务工作,以帮助熟悉部门的工作内容。
3.3加强深度实习。
第6~13周,经过上一阶段的实习,学生对药物制剂、检验、供应以及药品使用的过程有了了解。我们根据学生的爱好结合今后的工作方向,学生自己选择本阶段的实习部门。门诊、病房药房实习进度:第6周,了解处方、医嘱管理程序,继续熟悉药品名称及阅读药品说明书。第7、8周,跟随带教老师调配处方、摆药。第9周,跟随急诊窗口带教老师学习处理日常事务以及毒麻的管理第10周,跟随药师进行处方分析,学习审核处方。第11周,跟随药师窗口发药,学习对患者的用药指导。第12、13周,收集药房日常工作以及对出现问题的记录和相关数据,为下阶段的总结做准备。药房相关的选题包括很多内容,比如:药品不良反应如何收集、分析;药品库存管理;退药分析及对策;处方常见错误分析等。
制剂室实习进度:第6周,熟悉药品GMP管理程序及要求。第7、8周,跟随带教老师配制外用制剂。第9、10周,跟随带教老师配制口服制剂。第11、12周,跟随带教老师制备中药制剂。第13周,熟悉常用技术操作规程、岗位职责,填写各种登记表格,了解医院制剂主要设备的工作原理、操作与养护。药检室实习进度:第6周,熟悉药典中各种制剂通则要求。第7周,跟随带教老师按制剂通则检测制剂、原料。
第8、9周,跟随带教老师学习中药材薄层鉴别方法。第10周,跟随带教老师学习药品含量紫外测定方法。第11周,跟随带教老师学习药品含量高效液相测定方法。第12、13周,跟随带教老师学习药品含量高效液相测定方法的建立。
实验室实习进度:在实验室是从事科学研究的部门,一般是有科研课题的带教老师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的部分研究。带教老师应该选择课题中的基础部分,带学生一起从实验设计开始,实验材料的准备,开始实验,实验记录的书写,数据的整理,数据统计,总结,撰写论文。实验内容应尽量简单,在规定时间内能够完成,以便学生对整个科学研究的过程有系统了解。
3.4实结。
第14~15周,总结实习内容,写出相应的论文。
四、小结
4.1实习中灌输本科生从事基础工作的思想。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本科教育的逐渐普及,本科毕业生也越来越多,80、90年代一些本应由本科毕业生从事的基础工作由于没有足够的人员而不能满足需求。虽然未经过学历教育的人员培训后也能上岗从事这部分工作,但是在基础工作中发现问题,具有研究问题的思路和采取行动上有所欠缺,而且在遵守规范上,如果不能理解规范的意义,依从性相对会差一些,这些能力只能在实习中培养,从基层工作中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渐自我发展。
4.2带教的方法应多样化。
实习的带教必须有一定的形式,否则实习生变成了打杂工,学习阶段的基础知识没有在实习中使用,实习中又没有学到新的知识。实习的学习形式可以多样,如:基于问题导向教学法,设计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引导学生寻找解决办法。小组情景讨论方式,模拟进行病例的药物治疗,设计病例,选择使用的药品。
按照上述流程我科培养了3届毕业生,在培养过程中对流程进行了不断的修订。由于社会的发展,行业的规范,消费者需求的转变,对从业人员工作能力的需求不断改变,本科教育也要随之转变,特别是实习阶段是对所从事行业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应给予足够的重视,要规范化。
参考文献:
[1]黄佳,赵志刚,王孝荣。2003年美国医院药师协会医院药学监护全国调查:监测和患者教育[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7;27(9):1298.
[2]胡晋红,石力夫,蔡溱,全山丛,孙华君。适应药学模式的发展,探索本科生实习改革[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3;3(1):16-19.
关键词:中药学;毕业实习;过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7-0125-03
中药学类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毕业实习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关键,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具有很重要地位。学生通过毕业实习,将所学到的各门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程知识全面地、综合地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各种基本实验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此阶段得到加强和提高。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对中药学类专业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发挥着重要作用。[1]因此,科学规范中药学类专业毕业实习过程管理,对培养合格的中药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要强化毕业实习的过程管理,需分别做好毕业生实习前期准备工作、毕业实习阶段和实习考核的管理。并通过工作反馈总结与过程评价,监控管理中药学类专业毕业实习的每一环节。
一、毕业生实习前期准备工作
1.实习前开设综合性实验
在毕业实习之前,通过多学科通力合作,使学生系统地完成某一研究或生产的全过程或主要过程片断,[2]将各门基本知识、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有机地结合,将孤立的各学科操作技能融为一体。以培养学生初步科研能力、生产实践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整体观。为毕业实习和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2.实行毕业实习准入制
实习前加强实验技能培训及考核,完善毕业实习准入制。根据中药学类专业特点,实习中要进行大量的实验研究,涉及到大量的基本实验操作。综合性的训练较少,实验操作规范
细节部分学生不够熟悉,有必要在实习前进行实验技能集中强化培训,包括实验基本技能、大型仪器设备的各种基本实验操作,并进行考核,成绩合格者允许进入毕业实习,经再次培训仍不合格者,取消毕业实习资格。
3.讲座
(1)科研讲座。本科应届毕业生已经学习了大量基础课程,但对于如何着手撰写毕业论文仍感到茫然。为此,实习前聘请各学科专家开展相关专题讲座,从而保证取得良好的毕业实习效果。讲座内容须包括开题报告的结构、内容和写作方法;论文写作的重要性;如何从文献阅读中发现论文写作的创新点;论文写作应达到的目的、注意事项、基本结构、写作方法、写作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以及论文修改的思路方法。
(2)学校就业管理部门的就业指导讲座。学生由于就业压力的影响,常常在找工作期间处于迷茫状态,不了解有哪些就业方向,也不知该如何着手。[3]因此聘请学校就业管理部门进行就业指导讲座就显得很有必要了。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为清晰地认识自己的特性、职业的特性以及社会环境;了解就业形势与政策法规;掌握基本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相关的职业分类知识以及创业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各种通用技能,比如沟通技能、问题解决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和人际交往技能,等等。为学生今后理性择业、顺利就业和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对相关企业人力资源经理举办就业指导讲座。就业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必须架起毕业实习与就业的桥梁,以实习促就业,建立良性就业平台。学生接触社会之初,不了解工作单位的部门设置、岗位职责,面对求职介绍上的岗位需求,却不知工作内容性质,面试中无法有针对性地回答问题。可聘请实习单位大型医药企业人力资源经理,开展就业指导讲座,让毕业生了解公司待遇、招聘具体要求、招聘流程、职位发展空间等问题。
(4)精心挑选实习单位。实习单位的管理质量对中药学类专业学生掌握专业技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稳定的实习基地,[4]具有丰富的实习管理经验,完善的实习管理制度,带教经验丰富并具有一定资质的教师,能提供高水平讲授的实习讲座,等等,可为实现实习效果提供坚实的保障。因此,在前期准备阶段,学校应狠抓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精心选择操作规范,以带教能力强的药厂、研究单位、医院作为校外实习基地,确保学生圆满完成毕业实习要求的各项内容。并且可以为他们的就业提供意向单位。
(5)做好毕业实习动员。这是搞好中药学类专业学生毕业实习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实习动员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第七学期初,召开实习准备会。同时下发实习计划任务书,要求学生提前查阅资料。通过动员,使学生充分认识毕业实习教学的重要性和意义,学习相关的管理办法和考核制度,明确各自的任务,做到心中有数。第二阶段:第七学期末,召开实习工作会。聘请相关实习单位实习负责人,并要求相关实习指导教师和全体学生参加。发放毕业实习手册,让学生了解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设计)中应该完成的各个步骤。实习管理教师介绍实习计划、时间安排、实习单位、实习内容、实习要求、实习岗位等方面的情况。[5]特别要强调实习期间安全、纪律方面的注意事项,要求学生务必以安全为第一要务,做到实习安全两不误。
二、毕业实习阶段
1.强化开题报告环节
强化开题报告环节,要求中药学类专业实习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必须完成开题报告,并组织开题报告会。学生制作多媒体课件,报告课题内容,由相关方向专家进行论证、把关。一方面,开始便对课题进行质量监控;另一方面,对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也有所裨益,为论文答辩作好准备。
1、学校和实习单位监管脱节
毕业实习的场所一般要求选择县级以上(包括县级)医院药剂科和具有一定规模和经营能力的药品批发及零售企业(社会药房)。实习内容要求较为全面,但是由于学员的工作岗位相对固定,实际完成实习任务的情况并不理想,医院和社会药房两方面实习很难兼顾,实习任务基本上只能完成本单位尤其是本岗位包含的内容,实习内容很不全面。
2、毕业作业选题
基本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及教学基本要求,但是实际应用价值不高。调查报告一般比较少,文献综述和专题论文比例大。笔者从2004年指导大庆电大药学专业2002春季学员毕业作业至2011春季学员共指导86人次,发现调查报告占比为12.7%,文献综述类40%、专题论文47.3%。调查报告太少以致没有,这从2011秋季和2012春季药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表中可以验证。以下是2011秋季和2012春季学生一些常见的药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浅谈药品的储存与运输;治疗糖尿病的常用药物介绍;浅谈普奈洛尔的药理作用和用法;中草药甘草解毒的作用机理浅析;中药调配中影响临床疗效的因素分析;浅谈中草药常见的不良反应等。主要原因是调查报告耗时长,工作量大,需要配合的调查者也多,这样的任务对于一个在职、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的学员来说,是很难保证质量完成的。
3、毕业作业结构
上不完备、格式上不规范,对于这样的作业,指导教师应当做合理的增补,使其达到教学要求,防止偏离培养目标。因此指导教师批改、完善的工作量加大。毕业作业的结构以及格式主要指: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规范的结构程序是“序论本论结论”。注释和参考文献。
二、几点建议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1、成人学生是具有生活经验和工作经验的人
学习的目的相当明确,学习的态度相当主动,是有能力主动学习的自学者,实习计划时,应该考虑到这一点,就安排在医院或者社会药房一方即可,学校在实习之前先与实习单位及相关科室联系,确定实习人数,共同制定实习计划和实习内容,在实习过程中应该保持联络渠道畅通,遇到问题随时协商沟通,督促管理好学员,切实保证实习质量。
2、毕业作业
选题的工作量和难易程度与所给学生的完成时间和学生的学习能力、专业素质要相一致。选题范围要窄,贴近生活,紧密结合实际。在毕业作业结构和格式要求方面,指导教师要把要求及时发给学生或直接把规范的范文发给学生,帮助学生自己学会做到论文结构完备,格式规范,一方面提高学生文本处理的能力,另一方面又减轻教师工作量。
3、因为大庆面积22161(其中市区5107)平方千米
中药学包括制剂、分析、鉴定、炮制、化学等方面,是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要求较强的专业。中药学专业本科生要达到具有初步的独立业务工作能力,除了学习较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必须经过比较长时间的实践才能打下基础。经过3年多的书本知识学习和一定的教学实验,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较多,但实际工作能力,如试验设计、仪器操作、高效液相色谱法含量测定、中药制剂制备、科研思维的能力还是相当欠缺的。因此,毕业专题实习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来说,是非常宝贵的阶段。
多年来,由于考研和就业的压力,对学生的毕业专题实习产生了很大影响。考研前,学生没有心思投入实习。如通过考研初试,还需要时间进行复习、复试。未通过初试或不考研的学生面临找工作的煎熬,经常请假面试,有的单位甚至面试通过就要求学生上班。实际上,按照中药学专业本科生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要求,实习时间是比较紧张的。如果不抓紧,或不重视,学生自己收获不大。一些实用的操作经验没有学到,或没有领会,很多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进入实际工作中发现自己对很多业务工作不能胜任,很多试验操作没有掌握,这时才体会到实际操作能力、实际经验和科研方法的重要性。
如何在有限的实习时间让学生学到较多的实践知识,写出质量较高的毕业论文,我们通过几年的实践探索,找到了提髙中药学专业本科生毕业专题实习效率的方法,即及时安排课题,认真带教;布置文献综述写作,定期检查,指导;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结合课题内容讲课,讨论;指导毕业论文写作。现论述如下。
1.及时安排课题和认真带教
及时安排课题,使学生能够尽早进入角色。课题的难度以学生经过努力,能在实习期间完成课题,并写出质量较髙的毕业论文为宜。课题太难,学生容易产生急躁情绪;课题太容易,学生会觉得收获不大,实际能力提髙不大。一般可以安排以下课题:某复方中药制剂中君药的含量测定研究,或正交试验优选某复方中药制剂的提取工艺条件研究,或中药有效部位的纯化研究等。使学生通过完成课题,学会课题试验设计,掌握一些基本的试验方法,如高效液相色谱仪的操作,中药含量测定的方法学研究,正交试验的设计、计算,以及具体的试验操作方法等,锻炼自己的科研思维能力。带有研究生的老师可以安排研究生具体带教,让学生参加研究生课题中的一部分工作,但指导老师要经常到场指导。指导老师经常到场,能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试验能力,领悟能力,适时回答学生的问题,并通过具体的试验指导、讲解,学生领会深刻,记忆清晰。
2.尽早安排学生撰写文献综述
撰写文献综述,对提高学生分析、综合别人的试验方法、经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有很好的效果,可以使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文献综述的内容应结合实习课题,通过文献查阅,使学生对自己毕业专题的研究状况有较深入了解;通过搜集文献资料的过程,可熟悉科学文献的查找和积累资料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布置任务前讲述《如何查阅文献写作文献综述》的讲座,内容包括文献综述的特点,原始资料的查阅方法,文献综述的格式、内容,原始文献的归纳、整理、分析等,规定完成文献综述的时间,让学生有一定的压力。学生的接受、领悟能力不同,其分析、综合、写作的能力也有较大的区别。指导老师不时地检查、指导过程是不可或缺的。通过检查、指导,了解学生的水平,并针对性地指导。经过反复几次的检查、指导、修改,学生能写出较好的文献综述,提高自己的分析、综合能力,为将来的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3.利用实验室条件、氛围,让学生互相学习、提高
在一个大实验室中,有较好的实验条件和较多的仪器设备;有带教经验丰富的老师;有良好的教学研究氛围。不同老师的专业不同,承担的课题不同,进行不同的试验,涉及中药提取、纯化,中药化学分离,中药含量测定等。每个学生跟着指导老师,一般只完成一个大课题中由一部分,不可能涉及到很多试验。
为了利用良好的实验室条件和氛围,我们让做不同课题内容的学生互相观看,互相学习、讨论,了解其他实验方法和知识,如做提取工艺研究的学生到做化学成分分离的学生处了解中药有效成分分离的方法;做化学成分分离的学生到仪器室学习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中药有效成分的含量;在进行C02超临界萃取中药挥发性成分、中药提取物喷雾干燥试验时,让学生去观看学习,这样,学生没有亲手参加某些具体实验,也可以通过学习、讨论了解熟悉不同的仪器,拓展自己的知识和思路。
4.毕业实习的中后期,结合实际安排讲座
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实习,对课题的设计、操作等有了一定实践经验后,及时安排部分讲座。讲座的目的是让学生经过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后,再从实践到理论,达到一个质的飞跃,对课堂上学过的理论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讲座的内容主要有:正交试验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中药含量测定方法学考察;髙效液相色谱仪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等。这些课程多是学生们在试验中参加的,也是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上用得较多的知识,同时也是学生们在课堂学习时因为缺少实践机会而较难深刻理解的部分。
讲座采用多媒体形式,理论结合实际,包括一些具体的实例、图谱、表格,简便易懂,使学生通过听课对课堂上曾经听过、但较难领会的知识点很快有了深刻的印象和理解。原课堂讲课时,学生没有实践基础,只能死记硬背,现在有了一定的实践基础,其讲课效果远远优于课堂上纯书本知识讲课。如在讲授《正交试验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课程中对如何选择正交试验表,如何结合课题实际情况设计因素水平,正交试验方法,注意事项,试验结果的计算分析,正交试验助手软件的操作等内容进行论述,学生容易明白并熟悉、掌握;在讲授《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中药含量方法的研究》中,对供试品的制备方法,阴性对照品的制备,方法专属性考察,流动相和流动相比例的选择,以及其他方法学考察内容,结合具体实例、图谱进行讲解,学生容易掌握含量测定方法学考察的内容;对高效液相色谱仪器的操作和常见问题的处理结合实例进行讲解,为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积累一定经验。讲座中针对学生在试验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回答,很受学生欢迎。
5.认真指导修改学生的毕业论文
毕业专题做完后,指导老师结合课题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进行认真指导、修改,让学生通过撰写毕业论文,初步掌握撰写学术论文的方法。
关键词:中药学专业;分层次递进式;实践技能;人才培养
实践教学在中药学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与科学素养培养中起着重大作用。实践技能培养是中药学专业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2]。李凯从大学生实践创新教育制度建设、构建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建立创新型实践教学模式、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等方面,改良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刘芙等按照基础、专业、综合、社会实践“四层次”设计教学内容,构建了“四阶段”实践教学模式。中药学本科专业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足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更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理论联系实际过程的训练和培养,以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从而培养实践技能和创造能力。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在长期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近年来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大胆改革创新,建立了一套以“实验技能培养集中实习实践科研创新训练专业综合实践”为基本构成模块,涵盖第一、第二和第三课堂,跨越大学一年级至四年级,具有“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夯实基础与创新提高三结合”教学特色,全方位,多手段,分层次递进式的中药学专业本科生实践技能培养模式,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奠定了基础。
1分层递进式实践技能培养模式主要内容
1.1开设设计性综合性实验
培养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大力推动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开展,从工作量认定、教改经费资助等方面予以扶持。每门实验课至少包含1~2个设计性实验,由学生设计具有一定创新性的实验方案。专门开设综合性实验,教师定出实验题目,由学生查资料,在综合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师生讨论方案的可行性并修改方案,最后由学生独立完成实验。从大学一年级的专业基础课直至专业实验课,均要求开设设计性或综合性实验项目,近年来每学年的开设比例占实验课程总数50%以上。
1.2组织实验技能大赛
以赛促教促学促练中药学是实验性科学,实验基本技能是学生核心竞争力的保证。从2009年起每年组织一次中药学实验技能大赛。旨在规范、熟练实验基本操作,提高学生基本实验技能;通过竞争发现实验教学工作中的优、缺点;培养广大学生的实验兴趣和创新意识,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让学生重视实验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良好的科研与学习氛围。此外,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实验技能大赛,多次组织团队参加北京市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并多次获奖。
1.3强化毕业论文环节
提高学生实验综合素质毕业论文是检验和增强学生自学能力、分析能力、设计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的重要一环。以往的毕业论文安排在第8学期,考虑到此学期学生还要参加考研复试,以及联系工作等实际情况,我们尝试将毕业论文工作提前到第7学期开始,保证有充足的时间完成。为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特长,毕业论文题目保证1人1题,不得重复。
1.4渲染学术氛围
引领学生实践为提高学生对于科研、科技开发的兴趣,渲染学术氛围,学院每年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前来讲学,包括中国医学科学院肖培根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黄璐琦院士、陈士林研究员、302医院肖小河研究员、香港浸会大学赵中振教授、美国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职业安全与健康研究所(NIOSH)病理生理研究部首席生理学家AnnaAShvedova教授、美国Daemen大学BrendaL.Young教授、AndrewKierWise博士等共20多人。此外,还鼓励教师带领对科研有浓厚兴趣的学生从大一下学期或大二开始进入实验室,通过学生自愿申请、科研导师审核,遴选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新药创制重大专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项目、横向科技开发项目等研究。自2007年以来,学生参与科研项目达40余项,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其中多篇被SCI、EI、SCIE等收录。
1.5建立学生科研创新平台
促进创新思维的形成搭建学生科研创新平台,提供全开放的自主学习实验教学环境。通过课外创新实践项目立项,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创新设计学习,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科学研究能力。①建设学生科研创新平台网站。完善网络宣传交流版块,包括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招标通知、报名、申报评审程序、项目管理运行机制、科研成果信息公布等信息;②实行导师准入制度。教师只有通过培养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课程的学习,通过测试,方可取得导师资格,再通过申请成为导师团队成员;③实行审批制。学生确定研究题目或研究方法后,以课题申请的方式提出申请,获得批准后将为其指派指导教师或学生自行联系指导教师,实验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实验完成后撰写并上交论文报告,接受答辩;④实行项目定期考核制度。学生定期上交研究进展,统一进行标书评优,在实施过程中,各小组定期召开组会进行本课题的讨论;⑤召开大学生科研创新例会。定期召开创新工作专题会,讨论工作计划及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针对各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由指导教师团队进行摸底、总结、提出解决方案;⑥建立奖励机制。每年拿出专项经费,对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参与教师科研活动以及各种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给予奖励,并通报表彰,激励拔尖学生脱颖而出。
1.6加强与外界合作
拓展学生实习实践空间,积极加强与外界的合作,进一步拓展学生实习实践空间。①与校内科研实验室的合作。依托学科优势,大力加强实验室软硬件建设的同时,及时把科研优势转化为校内实习实践基地,将教育部“中药制药与新药开发工程研究中心”、“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市“中药基础与新药研究重点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信息工程”重点研究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经典名方有效物质发现”重点研究室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科研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发展为校内教学实习基地。②与校外实习基地的合作。充分利用学校在中药研究领域校友资源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建立与校外实习基地的合作,拓展学生的实习实践空间,与北京康仁堂药业等医药企业和广安门医院等三甲医院及安国药材种植基地、松山植物园共建校外实习基地。③组织专业科学考察。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走入生产实践一线,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中药资源调查等科学考察,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精神、创新精神,磨练学生意志,引导学生热爱实践、勇于实践、服务社会。
1.7加大投入
搭建坚实的实践教学硬件平台近年来一直积极申报各类国家财政专项以改善大学生实验室条件,同时本着勤俭持家的原则用好各项经费。学院历来注重实验内容和生产实际相结合,为满足专业教学需要,已建成能满足教学科研需要的研发基地近五千平米,其中包括符合GMP标准的中药制剂实训平台、中药材标本馆和小型药草园。中药制剂实训平台中既有制药生产中的常用设备,可供学生学习各种剂型的制备方法,也有万级、十万级的模拟车间、环境,使学生感受到工厂的氛围;中药材标本馆和小型药草园,使学生亲身接触到中药饮片和药用植物,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了“身临其境,乐在其中”教学境界。通过上述措施,将专业实验与生产实际融为一体,提升理论,注重实用,强化了学生解决中药生产与鉴别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1.8加强队伍建设
努力造就高素质的实践教学队伍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是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关键。因此,学院十分注重加强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建设。①加强在职人员的培训。对新留校工作、新调入人员必须进行实验技术岗前培训;支持、鼓励实践教学人员参加国内外各种教学研讨会;选派青年教师进修学习,以提高队伍的业务水平;②成立实验教学督导组。成立由知名专家教授组成的中药学实验教学督导组,对实验技术人员进行定期考核,同时对实践教学的改革方案进行专家论证、向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
2分层递进式实践技能培养模式特点与创新
2.1全方位
中药学专业本科生实践技能培养模式涵盖第一、第二和第三课堂。强化专业培养方案之内的第一课堂教学,即经典的验证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和毕业论文;坚持教学中心地位,开辟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即开办实验技能大赛,举办学术节,渲染学术氛围,引导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为学生提供训练和展示平台,通过比赛和科研活动,促教、促学、促练;应用所学专业实践技能,走出校门,进行科学考察,走进企业,调查中药行业发展现状,引导学生热爱实践、勇于实践、服务社会。分层次递进式培养模式涵盖了大学一年级至四年级。大一和大四学生分别主要以实验基本技能训练和毕业论文工作为主,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实验技能大赛、学术节、学生科研活动招标、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则贯穿大学一年级至四年级。
2.2多手段
采用多种实验教学手段,不断完善实验教学方法。在原有课堂教学和实物实验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现代化网络技术,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建立虚拟仿真实验数据库,建立实验仿真教学平台和人机互动实验教学平台,提高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兴趣。中药学虚拟仿真实验平台优势体现在以下方面:①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将图像、声音、动画引入到实验教学中,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习者呈现和传递大量信息,充分调用学习者的各种感官,使学习者加强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有利于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率。②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交互性可以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效果,通过3D效果建立起来的实验环境,可以使学生通过人机交互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全程操控和观察,让学生非常直观的学习实验过程。③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解决了中药学实验教学中的以下三点迫切需求:实现中药学实验教学的远程教育,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亲临整个实验过程;突破传统实验形式的限制,对于危险性、毒性极大的实验可通过模拟仿真平台实现实验过程的真实再现;对于资源有限、贵重的药材,不适宜于实验室中大量消耗,通过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实现了资源的保护。通过现代化的虚拟仿真实验和传统的课堂教学、实物实验有机结合,克服传统课程的缺点,通过建模与动态演示,把中药学过程中的实验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便于学生对实验过程的掌握,为学生实验创新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基础。2.3分层次探索建立了以“实验技能培养集中实习实践科研创新训练专业综合实践”为基本构成模块,各模块依次展开,层层递进,互为依存,有机联系,不断深化的多层次培养模式,形成了“实验教学奠定基础、集中实习巩固加强、科研训练培育创新、综合实践整合提高”的实践教学特色,提出了“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夯实基础与创新提高三结合”的实践教学理念。同时,以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为切入点,连续4年不间断,而部分优秀毕业生又可以作为专业思想教育的范例,反馈形成良性循环。
2.3.1实验技能培养层次
本层次立足于基本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培养、各项操作技能的熟练掌握、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基础和专业知识的巩固提高,内容包括附属于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内的课内实验和独立实验课程,分为基础性、专业性和综合设计性实验三个能力分层递进的实验教学模块。①基础性实验包括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化学分析实验、仪器分析实验、物理学实验、药用植物学实验、生物化学实验、药理学实验等;②专业性实验包括中药化学实验、中药药理学实验、中药药剂学实验、中药炮制学实验、中药制剂分析实验、中药鉴定学实验、中药制剂显微鉴别实验等;③综合设计性实验又包括基础综合实验和专业综合实验。以上所涉课程时间跨度从第一学年到第四学年,教学主要采用多媒体示范教学、仿真模拟、现场参观、教师演示和学生实际观察和操作等方式进行。
2.3.2集中实习实践层次
根据课程学习需要,依托现有的实习实践基地,在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制剂学等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等课程教学中安排集中实习,包括松山药用植物学实习(包括野外药用植物资源调查、药用植物识别)、安国中药鉴定实习(包括常用中药材鉴定、道地药材产地实习等)、中药制剂实习(包括中药制剂车间实习、医院药剂科实习等)。本层次实习主要安排在第二学年和第四学年。通过集中实习,加深和巩固学生课堂所学知识,获取感性知识,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培养专业素质,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为今后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2.3.3科研创新训练层次
开展形式多样的科研实践活动,以此强化学生专业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本层次的创新训练主要面向已经完成基础和综合实验培训的二、三、四年级的学生,重点是“创新性、探索性”。具体包括:建立“科研创新实验”导师库,按照“以学生自行设计、操作为主,导师指导为辅”的原则,开设学生自行设计的“创新探索综合实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科研课题申报;参加“挑战杯”等各种创业大赛;进入教师实验室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参加学校举办的专家、企业家系列讲座等。
2.3.4专业综合实践层次
毕业专题实习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的一次重要实践,同时也是实现中药学专业培养目标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在第七学期教学任务结束后即进入毕业专题实习,时间共16周。要求学生通过实习,了解本专业发展动态和趋势,熟悉本专题所涉及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文献查阅、实验设计、实验研究、数据处理、结果分析、论文撰写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并熟悉论文答辩过程,为即将开始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在第八学期末,根据学生入学以来的实验、实习实践、毕业论文等情况进行毕业综合考核。多年教学实践结果表明,通过以上四个不同层次的专业化训练,学生切实具备了扎实的实践技能与创新能力,能够胜任中药学相关领域的工作,并在工作中显示出较强的竞争实力。
2.4将科研过程及科技成果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
积极引导教师把科研过程中产生的科研及科技开发成果引入到实践教学之中,积极将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和毕业论文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相结合。三年来,结合纵、横向科研课题的毕业论文300余篇,占毕业设计总课题数的36%以上;结合科研课题的综合设计性实验题目达85个,占实验项目总数的61%,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开设比例占实验课程总数40%以上;学生参与项目研究的课题占科研项目总数的70%以上。
2.5改革测评方法
建立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考核体系建立能够体现培养目标的、完整的实验教学考核体系。采取多元化的考试方法,将过程考核与终结考试相结合,以考察能力、操作为主,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该考核体系涵盖了实验技能培养集中实习实践科研创新训练专业综合实践四个阶段的各个环节。①在实验技能培养阶段,将实验技能考核分成平时实验能力测评和统考测评两种,平时实验能力测评主要包括:结合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实验预习网上过关自动积分、实验预习积分、实验操作能力积分、实验结果积分、实验报告积分;统考测评又分为实验理论考试和实验操作技能考试两部分。若平时实验能力测评优秀者,可免统考测评;平时实验能力成绩达不到优秀者,须参加统考测评;规定实验技能考核成绩不及格不得参加理论课考试;②在集中实习实践阶段,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要求学生提交实习报告和小结;③在科研创新训练阶段,要求学生撰写课题申报书、实验方案和详细实施计划;④在专业综合实践阶段,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选题、开题、实验、论文撰写和答辩等环节,使学生得到全面训练。多年实践证明,该体系保证了实验教学各环节的教学秩序与质量,为正确评价学生实践能力提供客观指标体系,同时也是新世纪中药学专门人才能力培养的基本保证。
3模式应用效果
分层递进式中药学专业本科生实践技能培养模式构建完成后已进行了多年实践,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3.1提高了本专业师资综合水平
2007—2016年,本校中药学专业相关教师有22人晋升教授或研究员职称,35人晋升副教授或副研究员职称。
3.2形成了多项教学改革成果
2007—2016年,该成果相关完成人获得各级教学成果奖5项,发表实践技能培养相关教研教改论文80余篇,建成北京市级精品课程2门,建设校级精品教材5部。鉴于在构建本科生实验技能培养体系的综合性、特色化和成效显著,实验研究成果突出,实验室管理科学合理,注重科研促进本科教学和科技服务,中药学实验中心于2007年被评为“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2年还申报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此外,中药学专业于2007年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08年获批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
3.3培育了学生的实践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经过全方位、多手段、分层递进式的实践技能培养模式训练后,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得到进一步强化。许多学生反映,在经过该模式的系统训练后,实践技能和实践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在学校连年举行的大学生科研课题招标活动中,中药学专业每年有数十个学生团体积极参与这一活动,在此过程中他们经历了科研全程训练,其科研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升。近年来共参加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40项,教育部创新性试验计划项目近30项,北京市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项目5项,校级自主课题100余项;在第三届“挑战杯”首都高校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取得一、二、三等奖各1名,在第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取得铜奖1名;获第八届“全国大学生药苑论坛”创新成果三等奖2项;累计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其中被SCI收录论文多篇。
3.4提高了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力
就业考研情况良好通过分层递进式中药学专业本科生实践技能培养模式的实践,学生的就业形势得到明显改善,缩短了中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后的“磨合期”,提高了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力。许多学生反映在经过全方位的实践技能综合培养模式训练后,就业面试时的自信心增强,提高了成功率。多年来,本科生就业率在95%以上。中药学专业本科生参与实践,特别是科研实验工作大大激发了他们对于中药学专业的兴趣和进一步深造的愿望。近年来本专业学生踊跃报考研究生,40%学生报考研究生,录取率30%左右,已考取的院校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等国内知名大学或研究机构,学生的实践技能受到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的一致好评。此外,有多名同学由于实践技能突出,被美国、英国、法国及香港和澳门等地的大学录取为研究生。
4小结
实践技能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应当基于实践教学的实践性、系统性、主体性、现场情境性、完整性等特点[4]。对中药学专业本科生实践技能培养模式进行有益探索,对于教育思想观念转变、实践教学内容改革、课程体系的构建及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5]。分层递进式本科生实践技能培养模式是多年探索、研究的成果,已经多年实践,该模式对于培育学生的实践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力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对中药学专业本科生实践技能培养和提高具有示范作用,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丁安伟,朱亮.构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中药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2):117-118.
[2]卞金辉,陈娜,欧阳静,等.中药学专业能力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3(2):34-35.
[3]李凯.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才智,2011(1):324-325.
[4]刘芙,王韶春.高等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现代教育管理,2011(3):88-90.
摘要:目的介绍药学本科生在我院药房实习的流程;方法建立本科实习生药房实习流程,制订详细的培养规范;结果培养出能在医院药房担负药师职责的药学本科毕业生;结论本文建立的实习流程规范了实习过程,切实可行。
关键词:药学教育;实习;流程;药房
随着药学服务理念的提出,负责药品使用的药学工作模式,即医院和社会药房的药师工作内容发生了重大变革。药师们不再只是发挥简单的调剂职能,实际上药师在监测药物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多的作用,尤其在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监测和报告上发挥作用[1]。这一变革对药学专业教学内容和模式产生了新的需求。特别是毕业前实习阶段的教学关系到药学教育改革的成效。
药学本科毕业生面向药品的政府管理、生产、流通、使用环节,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它非公有制医疗机构及药学相关行业如健康、保健、康复、咨询、保险业等岗位也成为药学毕业生就业的领域。据不完全统计[2],1994年-1998年全国药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只有10%的留校或者继续深造,8%的在科研院所和药品检验所,有高达36%的毕业生到医院药房工作,19%的在制药企业,10%在医药流通企业。1999年和2000年到医院药房工作的毕业生比例有所下降,为24%左右,制药企业上升至28%,医药流通企业14%,留校或者继续深造仍占11%。可见本科毕业生在医院药房工作的比例较大。如何规范新形势下药学本科生在医院药房的实习流程,培养出能胜任药品使用岗位工作的合格人才成为当务之急。
1全面了解工作流程。
在我国现行的职称评审体系中,本科生毕业后工作1年即可参加考试,考试通过后可获药师资格。因此,本科生在实习阶段应该对医院药材科有全面的了解并且熟悉工作流程。在工作1年后才能达到药师的要求和能力。按医疗机构的药师应具备的能力的要求[3],实习期间应该达到的目的有以下几点:熟悉门诊、急诊病区药房、药学信息与药品咨询服务等部门的职责、工作内容、工作程序和各岗位职责。初步掌握药品采购、供应管理等程序和技术要求;品、、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药学信息与药品咨询服务等。了解肠道外营养液和危害药物静脉用药调配室岗位职责;常用药品的通用名称、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常用有效期药品的管理;药品分类管理的原理与相关政策规定;医院一般常用制剂的配制,主要设备;合理用药原理和安全性监测方法,初步懂得用药失误的预防;初步了解临床药物治疗方案设计与评价的能力;个体化给药方案;临床药动学与生物利用度研究;具有对药物进行调研与分析,提出改进意见的知识。
2合理安排实习时间。
我校药学院实习时间从1月份开始,5月份结束,除去春节放假,论文答辩等,共计15周实习时间。还有一些学校从11月份开始到第二年的3月结束,除去春节放假,共计14周,余下的时间用于找工作。在80~90年代药学本科生实习时间一般为1年,现在各个学校的安排不尽相同。作者在实际带教中发现,本科生实习时间应为1年,实际上最后1年的下学期大多数学生要找工作,找到工作后某些用人单位要求到本单位实习,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需要转实习点,要留一部份时间给学生自由支配。因此,有效实习时间大约24周,学生才能了解药房所有工作。
3建立规范的实习流程。
3.1渗透职业道德教育。
第1天进行职业、职业道德教育,这方面的内容在课堂上接触较少,没有专门的讲解。在带教实习中发现,学生对于今后的工作去向,工作涵盖的内容没有一个总体的概念,对于自己的爱好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非常模糊,没有真正地理解药房的工作性质,看不起药房工作等。因此,我们安排4个学时进行工作方向的讲解。
职业道德在实习阶段应该涉及,这些东西不学习,学生一般没有警戒线,在日后的工作中在人事关系以及医患关系的处理上会出现偏差。我院的药学部规模较大,药学专业的大部分内容都有涉及。我们编制了包括药学科研,药品生产、供应,药房工作四个部分的职业道德规范文件,给学生进行集中讲解4个学时。
3.2全面了解实习内容。
第1~5周,5周时间主要是了解整个药材科的工作情况。分别到门诊、病房药房,药库,药检,制剂室各个部门进行轮转,每个部门约1周。在各个部门熟悉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各个部门的规章制度等。了解日常工作情况,流程。在带教老师的安排下进行一些杂务工作,以帮助熟悉部门的工作内容。
3.3加强深度实习。
第6~13周,经过上一阶段的实习,学生对药物制剂、检验、供应以及药品使用的过程有了了解。我们根据学生的爱好结合今后的工作方向,学生自己选择本阶段的实习部门。门诊、病房药房实习进度:第6周,了解处方、医嘱管理程序,继续熟悉药品名称及阅读药品说明书。第7、8周,跟随带教老师调配处方、摆药。第9周,跟随急诊窗口带教老师学习处理日常事务以及毒麻的管理第10周,跟随药师进行处方分析,学习审核处方。第11周,跟随药师窗口发药,学习对患者的用药指导。第12、13周,收集药房日常工作以及对出现问题的记录和相关数据,为下阶段的总结做准备。药房相关的选题包括很多内容,比如:药品不良反应如何收集、分析;药品库存管理;退药分析及对策;处方常见错误分析等。
制剂室实习进度:第6周,熟悉药品GMP管理程序及要求。第7、8周,跟随带教老师配制外用制剂。第9、10周,跟随带教老师配制口服制剂。第11、12周,跟随带教老师制备中药制剂。第13周,熟悉常用技术操作规程、岗位职责,填写各种登记表格,了解医院制剂主要设备的工作原理、操作与养护。药检室实习进度:第6周,熟悉药典中各种制剂通则要求。第7周,跟随带教老师按制剂通则检测制剂、原料。
第8、9周,跟随带教老师学习中药材薄层鉴别方法。第10周,跟随带教老师学习药品含量紫外测定方法。第11周,跟随带教老师学习药品含量高效液相测定方法。第12、13周,跟随带教老师学习药品含量高效液相测定方法的建立。
实验室实习进度:在实验室是从事科学研究的部门,一般是有科研课题的带教老师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的部分研究。带教老师应该选择课题中的基础部分,带学生一起从实验设计开始,实验材料的准备,开始实验,实验记录的书写,数据的整理,数据统计,总结,撰写论文。实验内容应尽量简单,在规定时间内能够完成,以便学生对整个科学研究的过程有系统了解。
3.4实结。
第14~15周,总结实习内容,写出相应的论文。
4小结。
4.1实习中灌输本科生从事基础工作的思想。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本科教育的逐渐普及,本科毕业生也越来越多,80、90年代一些本应由本科毕业生从事的基础工作由于没有足够的人员而不能满足需求。虽然未经过学历教育的人员培训后也能上岗从事这部分工作,但是在基础工作中发现问题,具有研究问题的思路和采取行动上有所欠缺,而且在遵守规范上,如果不能理解规范的意义,依从性相对会差一些,这些能力只能在实习中培养,从基层工作中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渐自我发展。
4.2带教的方法应多样化。
实习的带教必须有一定的形式,否则实习生变成了打杂工,学习阶段的基础知识没有在实习中使用,实习中又没有学到新的知识。实习的学习形式可以多样,如:基于问题导向教学法[4],设计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引导学生寻找解决办法。小组情景讨论方式,模拟进行病例的药物治疗[5],设计病例,选择使用的药品[6]。
按照上述流程我科培养了3届毕业生,在培养过程中对流程进行了不断的修订。由于社会的发展,行业的规范,消费者需求的转变,对从业人员工作能力的需求不断改变,本科教育也要随之转变,特别是实习阶段是对所从事行业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应给予足够的重视,要规范化。
参考文献:
[1]黄佳,赵志刚,王孝荣。2003年美国医院药师协会医院药学监护全国调查:监测和患者教育[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7;27(9):1298.
[2]胡晋红,石力夫,蔡溱,全山丛,孙华君。适应药学模式的发展,探索本科生实习改革[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3;3(1):16-19.
关键词:药学 创新 创业 人才 培养
中图分类号: G 642 文献标志码:A
近年来,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报道屡见报端,这主要得益于国家层面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大力支持。放眼世界,各国家之间综合实力的竞争越来越体现在创新型人才水平数量的竞争,创新已成为众多国家教育改革的焦点和核心,成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素质教育必须重视的科学问题。创业教育的概念首先由澳大利亚的亚埃利亚德教授在1989年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上提出,他认为,创业教育与学术性教育及职业教育同等重要。这一概念提出后得到国际教育界的广泛认同,它不仅反映了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也体现了经济社会发展对现代高等教育的要求[1-2]。创新与创业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药学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能在药品研发、生产、流通、使用和管理领域开展工作的药学专门人才 [3]。针对药学专业大学生开展创新与创业教育,对于促进药学大学生就业,培养药学创新型和管理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针对药学专业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
在创新创业教育方兴未艾的背景下,本文从三个方面针对药学专业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展开探讨:
(一)当前药学专业大学生培养数量过多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逐渐开始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国内高等医学院校竞相开办药学专业,并扩大招生规模,使药学专业的在校生数量逐年增加。由于部分高校没有兼顾招生与就业的协调发展,忽视社会对于药学人才的培养要求,导致药学专业学生出现就业难、就业质量差等问题。
(二)药学专业应届大学生就业处于相对弱势
市场竞争的激烈与残酷,使制药企业更加看重药学毕业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希望招聘的大学生经过简单培训后就能够尽快进入工作角色,迅速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由于药学专业学生在校期间主要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实践动手机会相对较少,且部分知识陈旧过时,不能在短时间内适合企业的需要,企业往往喜欢招聘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员,从而导致药学专业应届毕业生只能从事一些收入较低且毫无技术含量的工作。如果心态能够调整好,在点滴中提高自己,还能获得被提拔机会;反之,要么长期在低层次工作岗位上徘徊,要么不得不更换工作。
(三)药学专业大学生具备创业的内在潜质
药学专业大学生经过四年的大学教育,掌握了丰富的药学专业知识,具备了从事药学相关工作的条件,他们在实践经验上的欠缺并不能抹杀他们潜在的创新能力。具备这种潜力的药学专业大学生,无论是成为企业的一员,还是自身创业,都具有很好的基础,他们需要的只是时间的磨炼。
二、我国高等教育中创新与创业教育的不足
(一)创新与创业教育理念的缺失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大学生毕业面临的选择是就业、考研、出国,大学人才培养的目标仅限于研究性和应用型两种,大学教育缺乏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的培养教育。我国创新教育的平均水平低于全球平均水平,我国大学生创业比例不到毕业生总数的1%,而发达国家一般占20%~30%。
(二)传统教育模式缺乏以人为本的理念
在我国现有的高等教育模式中,学生更像是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教学目标中主要强调学生应掌握的知识、技能,而忽略了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知识、技能都存在陈旧过时的可能,但创新和创业能力可以成为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大学生创新创业不仅应作为一种能力来培养,还应该作为一种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造、崇尚科学和弘扬创新精神的校园文化来塑造,充分激发和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药学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目前在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一系列问题的讨论和实践中,人们普遍存在一种双重焦虑。理论上,很多人认为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比较模糊。在实践活动中,尽管已经开展很多有益的尝试,如调整课程设置、增加实践性课程、举办各种创新创业竞赛等,但在轰动效应过后,实际效果往往不能令人满意。因此,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药学大学生创新创业体系:
(一)知识结构体系
目前,大部分普通高等t学院校的药学专业本科生的培养计划基本相似,一般在前两年开展基础课学习,第三学年之后开设专业课,大四下学期全面用于完成毕业论文。这种知识结构的教学安排有其合理性,它兼顾了医学类专业的共性和具体专业的个性。但恰恰是这样培养的毕业生无论是求职还是就业,都面临很大的困难,因为他们掌握的知识中缺乏创新和创业方面的教育。因此,应该全面深化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增加开放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的比例,加强实验室教师队伍建设、积极联系校外实践、实习基地,让大学生在校期间就参与科技创新研究。各实验教学中心、研究室、实验室要主动为药学本科生接触科学研究创造条件并提供指导。学校应鼓励学生参与各种竞赛活动,各院系的教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每年至少给学生作一场学术报告,有科研项目的教师每年至少知道一组学生完成一件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另外,在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前提下,本着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原则,应该修改培养计划:一是要求学生从第二学年开始,根据个人兴趣选择一门创新创业类课程进行选修,以掌握创新创业的入门知识,这对于提高就业能力和创业成功的可能性都会有很大帮助;二是扩大药物经济学方面课程的开设比例;三是增加企业管理学相关知识的授课学时。
(二)教学方法体系
现有的教学方法的弊端是理论教学所占比例过大,其课本知识和实践结合不够紧密,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企业实际生产和研发问题的机会。药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当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了药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后,就要为他们创造尽可能多的实践机会来进一步体会和理解理论知识,并最终将所学知识用于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具体而言,首先是完善案例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虽然在药学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但许多老师对案例教学法的使用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大多数老师仅仅是结合书本知识进行案例介绍,或者提供单一的案例情景,让学生思考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这样的案例往往不能够让学生对真实的企业管理产生切身的感受,导致学生的满意度不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差。造成不满意的原因在于案例陈旧、缺乏代表性,与课程衔接不紧密、实用性差等。可见,改善案例教学的出路是从现实中挖掘案例,特别是一些连续性的跟踪案例,这就要求教师多与企业接触,甚至记录小企业从创业到发展的历史,形成案例资源库。除了改进案例教学方法,还可以利用计算机软件模拟商业经营环境,让学生参与其中,或组织学生扮演企业人员模拟经营环境,这些都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利于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
(三)政策支撑体系
现在的药学专业大学生在大学期间非常希望能够去企业锻炼,但苦于没有机会。另外,由于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许多学校的实习基地有限,无法满足所有药学专业学生的实习要求,因此,鼓励学生在毕业实习之前,自己联系实习单位,从而造成很多药学专业的学生因缺乏信心或没有人脉关系而找不到合适的实习单位。为了给学生尽可能多的创造实践机会,学校应该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学校可以划拨一定的教学经费实施如下策略:一是建立专门的实习基地建设小组,统一管理药学专业的实习基地建设,特别是多为药学专业学生联系实习单位;二是建立实习生推荐奖励制度,提供部分经费给热心联系实习单位的老师适当奖励;三是推动大学生企业孵化园的建设,鼓励有能力、有创意的大学生进行创业,如果运行良好,不仅可以解决学校的就业难题,还能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较好的锻炼机会。
(四)师资搭配体系
师资力量的建设主要是进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一方面,对于那些缺乏企业实践经验的药学专业教师,学校应该制定详细的培养计划,鼓励他们去企业参观、调研,把企业进修和学术进修放在同等的地位对待;另一方面,除了采取聘用专职教师或企业讲座的方式,邀请有合作关系的企业管理人员到学校进行授课外,还应尝试建立和完善企业导师制度。具体的做法是:学校划拨一定的经费,通过与制药企业签署合作协议,要求企业提高企业导师的地位,调动企业导师培养实习生的积极性,加强对实习工作的重视程度,提高实习质量,甚至还可以邀请企业导师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进行适当的指导,增强实习论文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四、结束语
未来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还将逐渐扩大,高校扩招给大学生就业带来的影响也将日益突出,加之受到制药行业发展周期的起伏作用,可能会在某一时间出现就业压力的急剧膨胀。因此,药学大学生投身创业,为社会创造新的就业岗位,是新时期大学生的责任,也是现代高等教育的责任。由于药学专业大学生存在^大的就业压力,而他们自身又具备创新创业的潜质,因此大力开展药学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有效应对当前就业压力的一个突破口。针对药学专业大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的不足,本文着重从知识结构、教学方法、政策支撑和师资配备四个方面构建了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其目标是将药学专业大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较强社会适应性的复合型药学人才,这样的人才无论是求职还是就业,都会给社会带来丰厚的回报,对于加快我国制药经济的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田鸣,张阳,唐震.典型国家创新创业发展模式研究及启示[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6, 37(04):3- 16.
1提高教师素质充分发挥指导作用
专题实习指导教师必须为具备一定的带教经验,理论和教学水平较高的中级职称以上的科教一线人员承担。要重视指导教师的培养,定期组织指导教师就如何指导学生进行选题、实施及论文撰写等问题进行培训、经验交流和总结,并对指导教师的教学情况教学进行跟踪、监督、评价,不断提高指导教师的教学能力。
2耐心引导收放有度培养学生独立的科研能力
毕业专题实习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研究,培养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指导老师在指导专题实习时要耐心引导,收放有度。在指导学生时应该从最初的选题、文献检索、方案的确定、实施过程中,要耐心的引导,勾画*通讯作者出课题的蓝图,让学生明白实习中“要做什么?怎么做?”敢于放手把课题交给实习生来做,在掌握实习进度前提下,重在启发引导,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主动性,激发学生的科研潜能。
在选题、文献查询、实验研究、论文撰写、论文答辩等各个环节要求学生发挥主观能力,按实验设计方案,独立进行操作和实践,鼓励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勇于奇思妙想,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对得到的实验结果进行全面分析,剖析重要实验发现,总结试验中获取的经验,从而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的科研思考与操作能力。
3严格管理培养学生严谨的科研作风
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是我们医学教育培养目标之一,也是一个医务工作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科研习惯和初步的科研能力,是科研专题实习的主要目标之一。带教老师要带学生熟悉实验室的实验环境与仪器设备,向学生介绍实验室相关管理制度、仪器设备基本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等,同时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
总之,蒙药学专业是一门应用科学,毕业专题实习是培养本科生理论联系实际、独立思考、独立工作、良好科研素质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也是适应社会工作的重要学习阶段。学生运用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开展科研课题,通过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科研意识和科研习惯,也能增强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科研潜能和创新意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动手能力提高有大大的帮助,有利于全面提高蒙药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求的蒙药学技术人才。
作者:乌兰图雅包勒朝鲁单位:国际蒙医医院内蒙古医科大学蒙医药研究院
关键词: 校企合作 药学 人才培养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
1.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药学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发展,人才培养模式逐步趋于合理化。但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曾较长时期地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直到今天在某些高校中仍较严重地存在这个问题。在传统的高等教育中,学校和企业基本上处于分离状态,学校在制订培养计划、教学方案及设置课程体系等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用人单位的需求,使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很多课程实用性不强,而企业对学生的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往往又被高校忽视,导致很多对口专业的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后还需要企业其他工程技术人员长时间地传、帮、带,使高等教育与企业需求之间形成一条鸿沟,导致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大打折扣,这种矛盾在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尤为突出,因而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对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显得非常重要。
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联合办学的一种办学模式,通过这种模式,可以让学生理论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实现学校和企业的人才、设备、技术整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从而提高人才培养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实践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已经在职业教育中开展得有声有色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本科院校的药学等应用型专业完全可以借鉴这一模式,实现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建立相互促进、优势互补的校企关系,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药学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专业,但传统的药学专业教育在教学方式上,重理论轻实践;在师资方面,专业指导教师数量少;学生专业技能及动手操作能力不强,适应不了企业的需求;在办学思想上还停留在学历教育;一些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而企业急需的技术人才学校又没有培养。因此,在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药学专业开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非常必要。
2.湘南学院药学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实践
我们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药学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度、外聘教师制度、见习与实习、毕业论文指导、产学研合作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
(1)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度。专业指导委员会由高校教师和企业专家组成,对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等进行有效指导,共同探索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及时发现并解决模式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2)外聘教师制度。聘用企业高级工程师和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授课,例如,我们外聘郴州市药检所、湘南学院附属医院和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高级技术人员来校讲授《药物分析》《药剂学》《药事管理与法规》和《毒理学》等课程。同时建立外聘教师考核制度,定期进行督导听课,在授课补贴上给予相应特惠,以保证其积极性。
(3)培养“双师型”教师。根据湘南学院“三百工程”(即百名青年教师国内进修,百名教师进企业,百名教师出国研修),为进一步培养“双师型”教师,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学校选派骨干教师到制药一线企业顶岗锻炼,并管理学生,同时了解制药企业的用工信息、最新技术发展趋势。顶岗锻炼的老师还可帮助学校主动调整培养目标,修改课程设置,锻炼后回校的老师,通过申报教学改革项目,可进一步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学校的教育与企业密切接轨。
(4)见习与实习。改进见习、实习制度,见习主要采用对大生产场地实地观摩、经验分享、小组讨论的模式,生产实习中则实行岗位轮换制度,强化见习实习效果。
(5)毕业论文指导。安排部分大四学生去相关企业做毕业论文,毕业论文内容与企业生产科研相对接,解决学生在企业做毕业论文遇到的问题,规范毕业论文指导过程,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6)产学研合作。我们与华润三九(郴州)制药有限公司、湖南大诚中药生物有限责任公司、湖南济草堂金银花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和郴州邦尔泰苏仙油脂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广泛的产学研合作关系。探索与企业建立研发创新平台、产学研基地等,加强与企业的科研合作,为企业发展解决技术难题及对企业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议,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提高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
3.实施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经验总结
通过这几年的药学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实践,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供大家借鉴。
(1)校企合作应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诚然,校企合作中政府和法律这些外部的政策和法规保障至关重要,但还有赖于学校和企业内部的动力支撑。只有优势互补、互惠双赢、利益共享,校企合作才能成为双方的自觉行为,变成真正意义上的双方互动。
(2)目前,我国企业参与合作办学的内在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应该增强服务意识,发挥自身优势,提高服务功能,积极参与企业的项目开发、技术攻关、员工培训,帮助企业解决他们急需解决的技术、管理,生产及劳动力问题,使他们切身感受到合作办学的重要性,形成相互依赖的“利益共同体”。从而转变观念,将校企合作变成自觉行为,真正建立起校企合作谋求双赢的长效机制。
(3)校企合作必须立足地方经济。地方本科院校由于自身的影响力不大,科研水平不高,因此只能结合地方特色和需求开展科研合作项目。只有这样,地方院校才能做出具有自己特色的技术研究成果,从而逐渐提高服务企业的水平,为校企合作注入动力。
4.结语
校企合作是国家大力倡导的办学模式,是贯彻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通过学校和企业合作,实现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从人才培养角度,校企合作为高等院校发展带来活力,促使学校在招生就业、课程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校企合作培养的人才令企业受益,学校不仅成为企业稳定的人力资源供应商,而且人才质量在校企合作层次不断加深的基础上稳步提高。在技术合作方面,高等院校所拥有的智力资源决定了他们适合开展科学研究和结合产业升级中的关键技术进行攻关,促进企业的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最终形成学校、学生和企业三方共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石丽敏.国外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分析与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6(12):81-84.
[2]陈俊,刘强,刘莉.高等药学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培养人才的探索和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8):25-26.
[3]明广奇,邬瑞斌,黄家利.药学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平台的构建[J].海峡药学,2009,21(11):230-231.
[4]王会刚,魏云平,吴娜.地方本科院校实施校企合作的模式研究[J].才智,2012(11):331.
[关键词] 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工程特色;科学训练方法;生产工艺;车间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4[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2(c)-124-02
Teaching contents and method discussion of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graduation (thesis) design
LIU Xianjin, LI Jiaming,LI Chuanrun
(College of Pharmacy, Anhui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Hefei230031,China)
[Abstract] The graduation (thesis) design as an important teaching link of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is the bottleneck in teaching results. Contents and methods of the graduation (thesis) design are discussed respectively in the fields of concept innovation, design innovation and methodology innovation.
[Key words] The teaching link of graduation (thesis) design; Project features; Scientific training methods;Production process;Workshop design
制药工程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是其教学计划中最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它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分析、解决制药过程中的工程、科研、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工程设计方法和科研能力的初步训练,还能够培养学生正确思考、处理问题的方法和严谨的学习及工作态度。毕业(论文)设计也是学生即将完成学业的最后一个环节,它既是对所学知识的全面检验、总结和综合应用,又为今后走向社会的实际工作奠定一个良好的开端[2]。笔者将对制药工程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的内容和方法从理念创新[1]、设计创新、方法创新三个层面上进行探讨,力求完善制药工程创新人才的培养体系。
1 教学理念上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1.1 在教学理念上
以新的“学生―医药工业发展―医药工业实践” 三个中心代替旧的“老师―书本―课堂” 三个中心。改革教学方式,鼓励以学生为主导的自助式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
1.2 培养创新意识是工程能力提高的核心
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的每个环节都有创造性的思维可发掘。教师指导作用是引导学生突破对实习产品的思维定势,鼓励设计创新。优秀的毕业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对知识掌握和运用的熟练程度,并可以使学生的设计思路和创新理念得到很好的展现。优秀的设计方案还能够推广应用。
2 选题注重突出工程特色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全国制药工程教学领域的工作者在教学各环节都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然而,根据2009年全国制药工程教学研讨会获悉的信息,也发现存在如下的一些共性问题:即制药工程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的工程特色不够突出,生产实习靠短期见习完成;既具有工程教育背景,又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数量偏少;在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中,学生做工程设计的比例偏少,仅20%左右;多数进行专题实验,依据实验数据,撰写毕业论文等。诸多问题主要归纳为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的质量不高而使得制药工程专业的工程特色不够突出这一严重问题。由此可知,制药工程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是目前严重束缚制药工程专业教学效果的瓶颈。因此笔者认为必须从以下几点对制药工程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进行具体的尝试和改进:
2.1 确定提高学生工程能力主题思想是毕业实习的根本出发点
制药工程专业开设的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有化工制图、化工原理、药用高分子材料、药剂学、制药工程、药物分离技术、药物合成反应、化学制药工艺学等等。然而,笔者认为制药工程专业学生通过毕业(论文)设计中的工程设计过程是巩固和获取各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知识及相互联系,提高学生工程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笔者建议在师资力量允许的情况下,制药工程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应全部进行工程设计。将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紧密结合,以实际应用问题推动设计创新,邀请药厂工程技术人员和设计专家到校任兼职教师,一起指导毕业设计。在毕业(论文)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使学生逐步树立工程观点,提高工程能力。
2.2 狠抓工艺和设备两条主线是提高工程能力的科学训练方法
在毕业(论文)设计教学内容中构架新的知识体系,坚持选题科学性、内容系统性、知识前沿性、理论新颖性和原则规范性,构建优化的工艺设计知识结构。选题与过程应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工程实例培养、训练学生使用工程理论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工程设计方面的选题主要有:某药物成分的提取、分离、合成工艺设计;某药品剂型的工艺设计;某药品剂型生产设备及厂房设计;某药品生产设备的再验证等。通常,制药工程专业学生从大四下学期开始,本科生集中进入毕业(论文)设计阶段,一般学校都安排16周左右。以具体的产品为载体,按照药品生产过程的工艺流程及单元操作过程,开设综合性、创新性实践,使学生掌握不同药品的生产工艺及工艺控制要点,培养学生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突破重点、难点和薄弱点是提高学生工程能力的关键
通过各种工程设计的选题,要求学生掌握、串联和突破各专业课的知识重点,通过工程数据的计算、训练来化解工程计算这一知识难点,通过工程中的非工艺设计条件的处理和解决,弥补交叉、边缘知识的薄弱点。注重讨论式和参与式教学方式,注重实践性教学方法。训练和提高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能力。
2.4培养动手、观察、分析、综述四种能力,促使工程能力的提高落到实处
在工程设计的所有题目中,有关某个药品的生产工艺及车间设计方面的题目所涉及的专业课内容最多,因此,笔者以年产一亿粒胃康灵胶囊的生产工艺及车间初步设计为例重点介绍其设计的基本程序及涉及到的专业课。
2.4.1 胃康灵胶囊是一种中药复方制剂,其生产工艺包括前期的中药预处理和剂型生产两大工艺内容。在生产工艺设计过程中,要进行充分比较,尤其注重前沿工艺技术的应用。最终确定最优工艺路线。专业课涉及到中药学、中药炮制学、药剂学、药物分离技术、制药工艺学等课程内容。
2.4.2 根据确定的生产工艺,选择各工艺所需设备。在此过程中,要求学生重点掌握选型原则,掌握所用药物的物料衡算和所选设备的能量衡算,学会依据选型原则中的计算数据和GMP中的具体规定,择优选择所需设备。画出工艺布置框图、设备布置图。专业课涉及到化工制图、化工原理、制药工程原理及设备、药事法规等课程内容。
2.4.3 根据已选工艺和设备,确定所用车间的整体布局。在此过程中,要求学生重点掌握车间布局的原则,学习管路设计,学习空调系统的选取,学习空调净化系统设计,熟悉药品生产过程中的三废处理,画出车间布置图、车间风管布置图。专业课涉及到化工制图、制药工程原理及设备、药事法规、化工原理、三废处理等课程内容。
通过上述工程设计课题的完成,学生们复习、掌握了专业课的知识,掌握了各专业课在工程设计中的地位及相互间的联系,明确了制药工程专业的学习重点和今后实际工作的重点,将制药工程专业的工程特色落到实处。
3 教学途径、手段多样化,实习、参观与论文同步进行
在进行工程设计的过程中,根据选题,确定基本思路,通过互联网,获取丰富的资料。
3.1 校内论文
50%学生在校内由导师的科研项目组进行以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的毕业论文工作。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学校的各项实验设备,完成药物合成、提取、分离等工艺过程及各种剂型的工艺和车间设计。融会贯通专业知识,熟练使用计算机、互联网,熟练使用CAD画出生产工艺图、设备布置图、管路布置图、车间布置图。在论文开题报告和答辩环节,要求学生将设计内容做成课件,通过多媒体系统演示并表述设计全过程,通过自己归纳、介绍及评委和听众点评、提问,完善、巩固专业知识。实现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有创新性成果。
3.2 校企结合
还有50%左右学生因已与就业单位签约,本人及就业单位都希望先期进入应聘单位实习工作,就采用校企结合的方式,在就业与实践教学基地(科研院所或制药企业)进行制药过程的研发与应用方面的毕业设计工作,由校内和科研院所或企业组成双师型论文指导教师队伍。这部分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就业或实习单位的生产情况,选择有关的工程设计题目,在就业单位一边工作,一边理论结合实际,完成设计。这部分学生普遍积极性高、论文的针对性强,既使得论文数据具体、设备及设施真实,又借助老师的帮助,提前进入工作状态,增强了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3.3 组织参观
为了强化制药工程专业的工程特色,在毕业(论文)设计教学过程中,当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应组织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参观各种设备一应齐全的全国性制药机械展览会和具有一定特色的药品剂型展览会。使学生们对专业课中学过的制药设备及工程设计中用到的制药设备的工作原理、应用范围及操作方法有一个更深、更全面的了解。以便学生们进入不同制药企业时,适应能力强,专业特色鲜明,角色投入迅速,能较快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
4 结语
笔者按照以上程序和内容指导了若干届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设计,学生们普遍感到收获很大,各门专业课不同的知识点通过工程设计有机地串联起来。并且通过论文撰写,掌握和总结了大型工程设计的思考方法和程序。增强和提高了制药工程专业毕业生的适应能力和工程素质。
制药工程专业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专业,有着美好的发展前途,对发展制药行业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也会对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作出贡献。我们所有从事该专业教学的工作者必须认真对待在专业发展过程中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出现的各种问题,我们将努力探索、不断改进。相信只有作好充分准备,制订切实可行的对策,才能确保制药工程专业向着我们预定的目标走上成功之路,越办越好,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认可。
[参考文献]
[1]张英.中药制药工程原理与设备教学方法探讨[J].教育纵横,2004, 2(7):31.
[2]祝宏,刘永琼,巨修炼,等.制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模式的创新及实践[J].药学教育,2005, 21(5):17-19.
[3]欧阳臻,宁德刚,徐卫东,等. 制药工程专业实验和实践环节教学改革的探讨[J].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26(4):71.
【关键词】药学本科教育 药学高职教育 药学理论 实验实训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1-0051-03
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努力构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高等教育体系,走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之路,是我国教育的必然选择。
根据国家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药品生产、使用、临床服务等内容,药学高等教育要不断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协调发展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等各层次人才培养的规模和比例;协调发展学术型、应用型和复合型等各类人才培养的规模和比例;构建多层次、多类型、多样化的高等药学人才培养体系,使之更加适应我国药学发展和健康服务体系的要求。本文就高等药学本科教育和高职教育作一分析,讨论其培养目标与岗位的选择。
一 高等药学本科生的培养及适用目标
我国药学教育始于20世纪50年代,改革开放之后开始走向正规。据《中国药学年鉴》2007年记载,我国设置药学类专业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有475所,其中本科院校269所,高等专科学校38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165所,总后勤部及武装总队3所,在学制培养上,本科教育多采用4年制,也有少数学校的临床药学为5年制,专科教育一般为3年制。据文献报道,我国现有医药生产企业5146家,其中生物制药企业4000多家,中药制药企业1万多家,化学制药企业4000多家,医药销售企业1万多家。我国药学人才培养不论是数量还是质量远无法满足医药行业的人才需求。合理培养大批药学人才是药学教育领域的重任。
1.培养药学本科生,是一个重要的层次
由高中转入专业的学习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经过4~5年的学习,在专业上已掌握较为广泛的知识,其理论应高于高职生,经过实习也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已经具备了从事药学各岗位的基本能力,属于复合型人才。
目前我国药学教育发展的一个特点是药学硕士、博士培养规模增加。在现行的高教体制中,科研论文数量、重点学科建设、SCI论文、硕博士培养规模是重要的评价指标,硕博士大量培养的结果,势必形成“本科无用、硕士将就、博士有用”的局面,每年各高校大多数本科毕业生追求考研,而药学本科教育有些方向不明,不知道哪里需要本科毕业生。在每年的大型人才招聘会上显示出很多企业非博士不要,硕士生就业也会受到威胁。在社会实践中,药学领域各岗位的工作本科生完全可以胜任,不一定非要硕博士才能担当。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是当前药学领域需要多少学术型人才、多少应用型人才和多少复合型人才,按比例和规模协调发展才是最重要的。我们有些企业和单位为了提升自己的形象,在招聘人才时定位过高,一个本科生能胜任的岗位一定要用一个硕士或博士,这实际上是教育资源的浪费。
2.药学本科教育还承载着培养潜在学术型人才的重任
高等院校本科教育作为药学人才的培养基地,应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加强对药学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如何培养合格的新型药学本科生是当今药学高等教育的重要课题。
3.在我国现有的药学高等院校中,设立的专业较细化
如药学、中药学、药物制剂、制药工程、海洋药学、药学管理、中草药资源与开发、生物制药技术、药品营销、临床药学,另外还有很多研究方向。这些专业和方向的设置与市场需求有很大关系,都需要打好基础,如抓好公共课(外语和计算机)、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性教学环节等几个部分,另外也开设和生命科学有关的课程如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和微生物学等,在学完基础课程进入实际环节后则要加强甚至进行个体设计,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计划。培养和发现学生的科研能力与兴趣,从中发现有科研苗头的学生再进行进一步引导,最终确定有科研潜质的可建议走硕士、博士之路,这样更利于做到投资明确、人尽其才。
4.要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培养合格的本科生必须有一支稳定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本科课程的教师要相对稳定,其次要求教授也必须走向讲台,担任本科课程的教学,以保证高质量的教学水平。同时,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给学生提供创造锻炼和提高的机会,使学生能够按自己的兴趣和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每个人都有个体差异和个性特色,学习与就业方向的选择亦如此。如果一个班级50人,毕业时其中45人都选择考研,那么其中一半是出于无奈是为了以后好就业,而非科研苗子或愿意终身搞科研。
在本科学习期间,发现和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建立本科生导师制很有必要。有了导师制,老师与学生间的联系更加密切,有利于学生良好学风的培养和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并可尽早地进入实验室适当参与一些科研工作,开拓创新思路,培养科研意识、动手能力、综合分析与逻辑判断的思想、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样既可丰富实习活动,更使学生终生受益。
关键词: 制药工程专业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教学实践
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最后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该过程是实现本科培养目标要求的重要培养阶段,是对其它教学环节的教育质量和学生独立工作能力进行全面检查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理论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毕业及学位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做好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今年伊始,教育部和财政部以教高2007年1号文件,正式出台《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中央财政投入25亿元,正式启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即“质量工程”。《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文件,共20条,是教育部作为《质量工程》实施的配套文件,目的是加强对教学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加大对教学工作的经费投入,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为“质量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支持与保障。2号文件第9条提出要“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由过去05年1号文件的“大力加强实践教学”,上升到“高度重视”,可见重视的程度显著增强。探讨新时期普通地方工科院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模式也已成为高教工作的一项重大课题。因此加强毕业设计(论文)环节教学质量管理,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是工科专业面临的、共同关注的问题。两年来,制药工程专业对本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 教学环节教学质量管理,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等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与研究。
一、现阶段毕业设计(论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院提出的“上手快、后劲足”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教育部提倡的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相吻合的。但对其具体的人才培养实践缺乏系统的、全方位的思考,缺少足够的亮点来支撑,例如:在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中就有许多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
1.就业与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冲突。
目前,本科生的就业工作对毕业设计(论文)的冲击最大,面对愈来愈严峻的就业形势,正常的教学、学习秩序受到干扰,学生的主要精力开始偏移,学习成绩开始下降。第八学期应是本科学生开始进入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关键时刻,也是整个大学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但按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时间安排,这个时期又是毕业生求职择业的高峰期,择业的巨大压力使得学生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寻找就业单位上,加之有些用人单位在选聘毕业生时,不考虑毕业生毕业设计(论文)做得如何,造成了学生也认为毕业设计(论文)对就业的影响不大,因此,他们把大部分精力放在择业上,无暇顾及毕业设计(论文)。
2.招生规模与教学经费和教学条件矛盾。
近几年,我院虽然加大了对毕业设计(论文)经费的投入,但仍然不能满足扩招形势下日益增长的学生需求,存在着实习、设计经费不足,试验条件不具备、设计资料种类数量缺乏等问题。经费的短缺使不少高校学生失去了现场感受工程设计实践的机会,在设计中很多只能纸上谈兵,学生不能得到充分的动手能力的锻炼,一些课题的成果只能用图纸或计算机演示,这些都将会影响学生按计划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2]
3.学生重视不够。
在毕业设计中学生态度、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等都对其毕业设计有着重要的影响。学生在毕业设计这个教学环节中既是受教育者,又是活动的主要实施者,在该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表现得尤为突出。因此,毕业设计(论文)能否有创新,能否高质量、高水平的完成,关键在于学生主观能动作用能否得到充分的发挥。而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则取决于学生对毕业设计重要性的认识程度,所以,能否提高学生对毕业设计工作的认识,对毕业设计能否高质量的完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制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环节教学实践
制药工程专业作为一个整合的新专业,其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特别是实践教学环节)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研究。两年来,我们在对本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 教学环节、教学质量管理、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等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与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其他高校的先进经验[3]-[7],结合淮海工学院实际,建立了适应苏北地区经济发展需要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体系,并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1.调整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教学时间和顺序安排。
由于药厂的特殊性,制剂车间为洁净区,非生产人员不能进入,学生很难进入制剂车间实习,只能参观非洁净区车间,很难达到实习效果,加上学生又要提前落实就业单位,毕业设计(论文)与就业冲突,毕业环节教学矛盾突出。因此,我们对毕业环节进行教学时间和顺序的调整,在时间上,将毕业实习从第7学期调整到第8学期进行,与就业相结合,待学生落实就业单位后,安排学生到就业单位实习,这样,学生可以直接进入车间实习,提高了实习的针对性,达到良好实习的效果。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由第8学期调整为7~8学期,拉长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时间跨度,但学时数不变,学生在第7学期利用原来的实习时间进行查阅资料,制订毕业设计(论文)方案,写开题报告等毕业设计(论文)前期工作,毕业生落实就业单位在第8学期与毕业设计(论文)实验工作交叉进行,避免了毕业设计(论文)与就业冲突而影响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使学习与就业两不误,达到“双赢”。
2.毕业设计(论文)教学与教师科研相结合。
近几年,我院虽然加大了对毕业设计(论文)经费的投入,但仍然不能满足扩招形势下日益增长的学生需求,存在着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经费不足、实验条件不具备、设计资料种类数量缺乏等问题。为了解决经费不足问题,我们采取毕业设计(论文)教学与教师科研相结合,将教师科研课题部分内容作为学生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学生直接参与教师科研,协助教师完成部分科研任务,教师拿出部分科研经费补充毕业设计(论文)经费不足部分,较好地解决了经费问题。
3.建立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两年来,我们对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确立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与探讨,确立了合理的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完成了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大纲和其他教学文件的修改和编写。我们通过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审题表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进行审核把关;教师通过下发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向学生书面布置任务;学生通过毕业设计(论文)外文资料翻译〔含原文〕了解课题的国外研究趋势及动向,通过写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含文献综述〕设计实验方案,通过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检查表对毕业设计(论文) 中期进行的情况进行检查。我们还可以通过教师评阅和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对学生进行考核,使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工作始终在监控情况下运行,保证了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
总之,在两年的实践中,我们通过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较好地解决了几个影响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中的突出问题,使教学工作得以顺利进行,教学质量逐年提高,教学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孙政荣.提高工科院校学生毕业设计质量的措施[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5,(2):200-203.
[2]陈丹华.工科专业毕业设计的质量控制有效措施[J].中国科技信息,2005,(9):122-123.
[3]朱世斌.对制药工程专业内涵的探讨[J].药学教育,1999.15,(3):7-8.
[4]马凤余,彭代银,王键.高层次制药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中医教育,2001.20,(4):16-18.
[5]余国琮.面向21世纪的化工高等教育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0,(增刊):17-19.
[6]柴诚敬.面向21世纪,加快制药工程新专业建设步伐[J].化工高等教育,2002,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