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好段落摘抄

好段落摘抄

时间:2022-07-16 21:15:1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好段落摘抄,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好段落摘抄

第1篇

1、可多读几遍,看完后总结内容;先读一遍,再回忆一遍。

2、看书逐页逐页读,把好句读出声来加深印象;先浏览,遇精彩部分再细读。

3、先大略看一下再认真读,仔细、反复、认真去读;也可以大声吟诵,以便透彻理解。

4、一边读书,一边在书上做批注,摘抄好词好句好段落

5、一边看一边把有用的东西画出来帮助记忆;有详有略,吸取精华。

6、熟读时有疑问,向老师或同学询问,或者查资料解决。

7、在文章最后写一写感受、启发和心得。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

一、强化阅读寻灵感,良好习惯自养成

丰富而有效的阅读能够帮助学生开拓学生的视野,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他们的生活经验与认识阅历尚浅,广泛的阅读能够丰富他们的间接经验,提高他们的素材储备。另外,良好的阅读与摘抄习惯,能够帮助学生积累多元的写作素材,提高学生写作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由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强化学生的阅读意识,注重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为学生的写作奠定扎实的基础,让学生对于写作心里有底。

日常的教学实践中,笔者非常关注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与写作素材的积累。如笔者利用班级的墙边角落,设计小图书角,鼓励学生充分利用下课后的时间阅读,并做好摘抄。平时还非常注重在文本教学中,延伸阅读与写作教学。例如教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燕子》这篇课文时,笔者借课文向外延伸,根据文中作者对小燕子的外形描述,引导学生利用课后时间,摘抄有关描写小动物的好词好句与精彩段落,并以“我眼中的……”为题,写一种小动物的作文,可以包括对这种小动物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或捕食等特点加以描述。

二、写出心声露真情,情感体验任我行

汉代《毛诗序》曰: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由此可见,情感是文章的主旋律,缺乏情感的文章就如同鸡肋,食之无味。因此,笔者在小学习作教学中,十分注重以学生的情感需求为出发点,创设多元的语言情境,开展多元的语言活动,鼓励学生以小组探究的形式,大胆发言,踊跃发言,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指导学生在写作中融情入境,用心说话。

例如,在教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习作6”时,由于本次习作要求学生写一个自己喜欢或者崇拜的人,并把其品质说清楚,讲明白。因而,真实情感的流露与体现,是本次写作的重点与难点。在习作课开始前,笔者运用PPT呈现了一个素材卡(包括你所喜欢、崇拜的一些人及他们的品质和事迹),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写下自己脑海中的这些人。在学生们收集完基本素材后,笔者层层深入,运用PPT讲诉了自己最崇敬的教师以及他的事迹,以此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产生心灵上的共鸣,以此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在我的素材卡里面,哪一个是我最喜欢、最崇拜的人?哪一个人的事迹最能够打动我?然后组织学生以四人一组为单位,对自己素材卡里面的一些人物以及他们的品质和事迹,进行讨论与筛选,并最终确定一名人物为今天习作的主人公。教师可以邀请部分同学,谈谈他选择这名主人公的原因。通过这样的自主收集与筛选环节,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内心深厚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说出最想说的话,表达出最想体现的情感。

三、细节指导得技巧,游刃有余来下笔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它并非难在教授给学生体裁多样、题材丰富的写作内容,而是教会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入手,如何编排文章的整体结构,如何以通顺优美的表达、真挚感人的情感、巧妙灵活的技巧来处理文章的细枝末节。因此,笔者以为在小学习作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对于细节的把握,教给学生写作的技巧,如怎样开头才能引人入胜,如何结尾才能发人深省?怎样写好段落之间的过渡句,如何理顺文章编排结构?如此等等。

教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习作5”主要由指导例文和写作要求构成。由此,在要求学生写作之前,笔者引导学生以前后桌为单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以银杏的外形特征―银杏的价值―被称为“活化石”的缘由三条主线,回答“沈平平是如何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银杏这篇习作”这个问题。在学生们对《银杏》这篇例文的写作模式与写作方法有了深入的理解后,再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家乡的特产,可以是农产品,也可以是工艺品等,在畅谈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确定自己的写作主题,并指导学生如何通过观察、询问和查阅的方式获取这样特产的相关材料,参照《银杏》的写作方式,草拟自己的写作提纲。

第3篇

关键词:农村学生;观察;考;积累;写作素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1-030-01

叶圣陶曾经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由此可见,语文教学最终还是要落实在学生的写作上。但是现在大部分学生对作文没有兴趣,害怕写作,谈写作即脸色大变。尤其在农村地区,由于学生所接触的新鲜事物较少,缺乏积累,教师普遍觉得教学难度很大。

究其原因,我们认为,学生之所以写不出精彩的好文章,很关键的一个原因是胸中无墨、手中无料,这种情况,农村的孩子更是普遍。

那么,我们农村教师在教学生写作时最重要的应是教会学生积累素材,给学生搭桥引渡,为学生提供寻找“米”的机会和方法。让学生在积“小流”的过程中,慢慢累积,最后形成“大海”。

一、从阅读中积累

阅读能为学生打开通向世界、连通古今、通向内心的门户,能为习作找到数不清的“切入点”并树立许许多多的“习作的范例”。例如,现如今的一些农村家长认为只要把成绩搞好就行了,不应该看那些与学习无关的书。其实不然,一些历史事迹、当今社会的一些热点问题等等,这些都可以作为素材来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所以引导农村学生通过阅读积累间接性习作素材是非常必要的。

二、摘抄优美的语句

阅读是积累写作素材的一个常用而又有效的方法。摘抄也不失为积累写作素材另一种好途径。学生光去阅读,在当时也许是感受很深,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又会忘记。所以,教师可要求学生在阅读优秀文章的同时,把一些优美的词语、句子、段落等摘抄下来,细细品味。尤其是农村孩子,学习条件相对来说较差,可以把他们分成几个小组,摘抄的内容可以在小组内讨论、分享,然后每隔一段时间在全班的读书角展示,让全班所有的学生都能看到不同的好句、好段。如果学生能经常动笔抄录,其写作能力必能提高。

三、从生活中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我认为农村孩子有这样一个优势,那就是他们有广阔的生活空间,从生活中累积丰富的素材,这也是农村教师指导孩子积累素材的一个最重要的方法。

首先,让学生多观察自己的生活,体会自己的生活

农村孩子的父母大多都比较忙,甚至有很多留守孩子,因而很多孩子已经参与家务劳动,只是平时没有在意,这样也能成为写作素材的积累。所以指导孩子在实践的过程中积累生活的点滴,寻找自己的写作素材。只要我们教师有计划地进行长期指导、跟踪、交流、讲评,我相信学生会逐渐明白我们的写作素材都来自生活,促使学生留意生活,观察生活,体会生活,做生活真正的主人。这样,学生写作文才会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积少成多,汇成写作素材的大海。

其次,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从实践中积累素材

著名作家孙犁说:“作家不是教师培养出来的”为了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我组织开展各类有益活动。如:开展体育活动、各种竞赛、郊游、办手抄小报等。这类活动简单易行,学生也有浓厚的兴趣。

最后,在领略家乡的自然景观中收集写作素材

农村的田野风光是美丽的,也是可爱的,这是学生写景题材的好资源。老师要善于利用资源引导学生就地取材,从平平常常的、熟视无睹的事物中捕捉写作素材。

当然,积累的内涵也是极其丰富的。积累素材只是使文章言之有物,它还包括积累构思和积累语言。同学们从小学到初中所学的文章很多,但每篇文章都有独到之处。开头、结尾的方法,点题的方法,过渡的方法、结构的安排、内容的摆布都会有所不同。名家的作品会给同学们的作文构建一个更好的框架,使文章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而且作文要想创新得先入格。所以说积累构思可以从语文书中的这些文章中累积。

第4篇

【关键词】语文写作,写作兴趣,积累素材

“写作文真难!”这是许多学生的烦恼。现今好多孩子面对作文无话可说,想一点写一点,写一点想一点,这种挤牙膏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孩子的知识面狭窄,基础薄弱,缺乏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叶圣陶先生在《论写作教学》中明确提出:“训练学生写作,必须注重于倾吐他们的积蓄。”他进而阐发这种思想:“通常作文,胸中先一腔积蓄,临到执笔,拿出来就是很自然的。”的确,厚积而薄发,感悟而情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灵感绝不会光顾没有准备的懒汉”。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那么,怎样才能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呢?我认为应从培养学生的写 作兴趣不是生来就有的,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

一、引导阅读,唤起学生写作兴趣。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首先必须让学生多阅读。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美的文章和片段,这是写作教学的好材料。课文中大部分是名家名篇,语言生动形象,易感易学,很适合学生阅读。对于这些课文,我们应该让学生多读多记,必要时背下来,积累的东西多了,到写作文时语言就会像涓涓细流,自然而然地从笔下“流淌”出来。要写出好文章,不但要让学生熟读课文,还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报刊,阅读名家名篇,汲取其中丰富的写作营养——只有做到读书破万卷,才能达到下笔如有神。

二、走进生活,在劳动实践中积累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就是把我们身边的生活写出来,把平时所见的、所听的、所想的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正如叶圣陶所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这就要求教师多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如郊游、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广泛积累写作素材。屠格涅夫说:“生活是一切艺术的永恒的源泉。”不熟悉社会生活,不懂得人生世相,很难把文章写好。所以,要想写好作文,非得深入生活不可。

我校地处农村,每学期组织大量的劳动实践活动:春天浇水、夏天拔草、秋天扫落叶、拾稻子、冬天铲雪、清洁区保洁、教室擦玻璃……这既是作文教学的直观教具,又为作文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如:李爽同学在《柿子园遭遇》中写道:……该我们组打扫清洁区了,秋婆婆好像故意捉弄我们,今天的树叶落得比往常多,不过看着这一个个黄橙橙的大柿子冲我们笑,心情舒服多了。突然一个熟透的大柿子像炸弹一样在我的头上炸开了花,同学们闻声一看立刻扔下笤帚笑得前仰后合的,也没有人管我的死活,我扔下笤帚蹲在地上哭了起来。唉!真惨……”试想,没有这份深刻的体验,哪有这么“饱满”的语言!在这刻骨铭心的体验中同学们的习作不再“干瘪”,而变得很“饱满”! 在观察、发现、捕捉中充实头脑,从而写出感情真挚、触摸心灵的作文。在生活、实践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过程,若有一些心得体会,就要及时记下来。这样坚持久了,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就会习惯于记实事、写真人、抒真情、发实感。

三、学会自己评改,提高能力。

在作文批改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评改,可采取互批互改、集体批改等多种形式。常用的是互批互改,要求学生批改作文时做到:先通篇读,看作文是否符合要求,再一句一句认真读,找到不通顺的句子、不恰当的词语、错别字、用错的标点符号等,并用圈、点等符号标出,最后写上对这篇作文的简评。这样基础好的学生与基础薄弱的学生对调批改作文,写得差的学生改到好的作文时,可以从中学到方法,受到启发,得到提高;写得好的同学改到写得差的作文,也从中得到教训。实践证明,让学生自己评改作文会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笔的好习惯,十分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天长日久,就会自然而然的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四、在摘抄本中留住写作的素材。

摘抄也是阅读的一种方式,指导学生摘抄优美的词汇、句子、段落甚至抄写好的文章。如:1、词汇积累。描写心情的:兴奋、激动、高兴、自豪……2、好句子积累。3、事物积累。如描写植物的放在一类,描写人的放在一类。4、诗歌摘抄。并要把抄来的好句好段反复读熟,甚至背会,指导学生定期开展一些竞赛活动,比一比谁摘抄得多,背诵得多。还要求学生尽量在每篇中用些插图,可以根据内容插图,也可以按自己喜爱的去画。小学生有很强的模仿力,阅读摘抄他人的成功之作,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影响,便于学生的作文由“仿”走向“创”。通过积累,学生拥有了大量的“原材料”,再加上创作的欲望,何愁学生不写,没内容可写?

五、赏识成功,激发兴趣。

第5篇

【关键词】语文;课外;阅读;引导;方法中图分类号:G63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2-0129-01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之一,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渠道。学生们通过课外阅读,可以间接地向社会、向自然、向生活、向实践学习,通过阅读可以对前人的知识经验进行反复体味、咀嚼,从而不断发现、丰富、完善、超越自我。怎样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高质量的课外阅读呢?我认为应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学校要把课外阅读纳入语文教学计划并规定课时,以确保学生在校有一定的时间到图书馆,阅读课外书籍,还要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有益课外读物。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不仅包括课内阅读学习,还有课外阅读学习,要认识到课外阅读的必要性,认识到课外阅读对提高写作水平有着帮助,要学好语文,课外阅读是一条重要的有效途径。学生要学会在平时的学习中,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广泛阅读课外书籍,丰富自己的知识,陶冶自己的情操。

2.要努力激发阅读兴趣,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

实践表明,每个学生都有与生俱来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喜欢课外阅读并非难事,问题是绝大部分的初中学生只是把课外阅读当作是一种消遣调剂,而有一部分教师、家长把课外阅读看作是提高考分的一种手段,这样的阅读就难以发挥书本应有的作用,体现不出阅读的力量。因此,必须注意为学生的课外阅读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在实践应选择合适的阅读内容,让他们读有意义的书籍;要在时间地点精心安排,让他们品尝自主阅读的乐趣,感受阅读的魅力,这是关键性的环节。我们应运用学生对机械的抄写、无聊的练习深恶痛绝这一心理,在经过必要的准备以后,尝试在本该进行的语文训练或考试中宣布到阅览室去读自己喜欢的书,并要求学生把感兴趣的内容摘抄下来,想想自己为什么要摘抄这些内容。笔者的这措施使很多学生喜出望外,他们十分珍惜这节不同寻常的课,选择自己爱看的书后,个个都像"饿汉"一样扑在书上,边看边想,边记边抄。课后,还可组织学生把摘抄的内容在班级的黑板报上展览出来,供同学在课余时间中互相欣赏,口头点评。这样,学生在自己阅读时,评点他人的摘抄时,动口、动手,又动脑。在这样的氛围下,坚持一段时间以后,不仅要读书的学生学有收获,而且原来读书兴趣不浓的同学也受到了积极的熏陶和感染,更重要的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再一味地附和别人的见解,而是经过自己的思考,有了独到的看法,初步具有批评的意识。这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来说是一件好事。

3.慎重选择课外阅读材料

既要考虑阅读材料本身的价值,又要充分顾及学生的特点。最为理想的阅读材料应是符合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心理、阅读能力的文质兼美、语言规范的阅读材料。一般来说,初中学生阅读以《语文课程标准》所推荐的各类图书。这些阅读材料包括:成语故事、神话故事、中外历史故事、中外各民族民间故事等;诗歌散文作品,如鲁迅《朝花夕拾》、冰心《繁星春水》等;长篇文学名著,如吴承恩《西游记》、施耐庵《水浒》、老舍《骆驼祥子》、笛福《鲁滨孙漂流记》、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

4.让学生有更多的课外阅读时间

合理安排读书时间,统一制定读书计划,早中晚各安排一段时间,每天总阅读时间不少于1小时。要求学生严格遵守计划的规定,并长期坚持下去。另外,要求学生在不同时间阅读不同书籍,提高阅读效率。早晨是一天中读书的黄金时间,头脑最清醒,可以安排些背诵、复述任务;晚上一般较疲劳,可以阅读些较轻松的书籍。

5.教师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课外阅读由于其特点,比较自由,而且学生容易受其他事情的影响,不能像课堂上那样集中精力与时间,所以,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特点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5.1学会精读与泛读。精读就是精心阅读,阅读材料的同时,要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分析深刻理解材料的内容及其蕴含的思想,所要表达的作者情感等。泛读就是简单粗浅地读,只需浏览即可,点到即止,不必深究。有些书需要精心阅读,有些书却只需要走马观花。如何选择就要看学生的兴趣与自己的特点,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指出学生的特点,给学生以建议,如在学生兴趣范围内,喜欢文学的学生可以精读一些名家名作,学习其中的遣词造句,文章内容的构思及情节的转折等,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对于喜欢数学的同学可以精读一些推算类的课外书,以加强学生的逻辑思维,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相关学科的水平。

5.2多思考,勤记录。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但要细读,还要深入思考,想让阅读给自己的学习、给自己的人生带来影响,起到作用,就要多思考,思考好文章的内容、其表象、其实质,从中学到东西。俗话说得好:"好启发不如烂笔头。"好词好句好段落,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为什么这里用这个词好一些?为什么这种说法就好一些?把这些好的词句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在自己的习作中就可以信手拈来,使自己的作文水平乃至语文能力提高。

6.帮助学生自评阅读结果

第6篇

关键词:中学;语文;学生;知识;积累;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5-102-01

和理科知识的“公式化”教学方式不同,语文知识的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个不断积累、不断提升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学生的自身学习方法、学习兴趣也有着较强的考验。引导学生采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对于他们的学习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意义。本文笔者就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做好语文知识的积累进行论述,旨在为提升语文的教学效果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一、引导学生做好字词的积累

字词是构成语言的一个基本要素,也是语文教学中的基础教学项目。只有引导学生做好了字词的积累,才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深一步的学习。进入中学以后,学生的常用字词积累都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升,但是随着知识面的拓展,对于学生的识字量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所以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做好字词的积累,只有做好了这一工作,才能够促进其他学习的有效进行。

笔者认为,字词教学主要应该从这几方面入手:首先是读音,只有掌握了读音才能够进行正确的运用,国家推广普通话的使用,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就要引导学生读准确,以便能够正确的使用。其次是字义,汉字文化博大精深,一个字可能有很多种意思,如何进行恰当、准确的运用是对学生的一个大考验,所以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进行字义的学习。比如在教学憧憬(chōng jǐng)这两个字()的时候,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认识字的读音,之后根据字的结构,让学生认识到字词是由竖心旁和“童”、“景”构成的,则是与心情相关的,并且与人的想法、意念以及理想有关系,即“‘童’年的时候对于未来‘景’象的遐想,”是对未来的美好生活的期待与向往,这样以来,学生就能够更好的进行理解、记忆。

二、引导学生做好句子的积累

句子是文章的基本构成部分,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沟通交流的基本语言单位,同时对于学生的语文素质提升、综合能力培养也有着积极的意义。在说话、写作的过程中,恰当的运用名人名句就能够使语言显得更加出色、更具说明性以及说服力,对于自身观点的明确有着重要的促进意义。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做好句子的学习与积累,以便能够促进他们知识积累的有效进行。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分析、总结,让学生能够对于句子有更深刻的认识。比如《观沧海》展现海岛生机勃勃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展现大海宏伟气魄和博怀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描绘大海吞吐日月、包孕星辰的雄浑景象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诗中描写实景的句子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诗中描写想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运用互文的句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与诗歌正文内容无关的句子:“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统领全诗的句子:“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只有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认识,才能够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进行恰当的运用。

三、引导学生做好段落的积累

我国有着数千年的传统文化积累,也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沉淀,文言文、现代文中都有各种各样的优秀段落,读起来或让人内心澎湃,或让人潸然泪下,他们是中国文化的结晶,需要学生牢固的掌握。这就需要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段落的积累,让他们能够掌握其中的写作方法、写作技巧,以便能够更好的提升自身的语文素质。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采取一些教学技巧,比如可以让学生组织制作班级的语文知识学习专栏,遇到好的句子或者段落就可以摘抄下来让大家进行学习、交流,也可以在课前几分钟让学生读一些自己积累的好词好句,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途径来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认知,提升学习的效果。比如“春――是鲜花的笑脸,是泛着淡淡新绿的柳枝在舒展筋骨,是草儿睁开了朦胧的睡眼,看世界;春――是天空中摇曳着的形形的风筝,是那手牵风筝线在山上山下跑来跑去的孩子”这段就通过比喻、拟人的手法描绘出了春天的特色,展现了春天的魅力。

四、引导学生做好篇章的积累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对于学生阅读的要求是“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这对于学生的篇章知识的积累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而如何更好的实现这些教学要求,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相关的教学策略进行引导。另外教师还可以定期举办“阅读心得交流”,让大家对于相同的内容说出各自不同的见解,或者对于相同的案例用不同的内容进行补充等等,通过学生的实践运用来巩固他们的学习效果,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兰海燕.重视初中语文学习中的积累.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3.

第7篇

1.写作素材在实际生活中获取

19世纪俄国有世界声誉的"现实主义艺术大师"和 "现实主义作家"屠格涅夫说:"生活是一切艺术的永恒的源泉。"一个人如果离开生活实际,不熟悉社会生活,不懂得人生世相,不了解周围环境状况,要想写好作文是不可能的。因此要想写好作文,就得深入生活,在实际生活中获取写作素材。

我校是农村乡镇小学,学生生活在农村,在课余时间都要参加家里的生产劳动。春天采茶、夏天烤烟、秋天收稻谷、拾稻子、冬天采香菇木耳。在学校打扫卫生、擦玻璃、给花草除草等等。所有这些活动,教师只要善于引导,就能变这些劳动为作文教学的直观教具,又为作文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如我在引导学生写《我负责卫生区的一天》:赖云同学在文中写道:"时间过得真快,又到该我们组打扫清洁区了,秋婆婆好像故意与我们过不去似的。刚刚早上我们辛辛苦苦把卫生区打扫干净,秋婆婆又将树叶抖落一地,沉积得比往常多,不过看着这一片片黄红相间的满地树叶冲我们笑,不愉快的心情舒一扫而光。当我扫到柿子树下时,突然一个熟透的大柿子像炸弹一样在我的头上炸开了花。我满头沾满香甜的柿子汁,那个狼狈相就不用说了,而同学们闻声一看立刻扔下笤帚笑得前仰后合的,却没有人管我的死活。我又痛又狼狈,扔下笤帚蹲在地上哭了起来。"没有华丽的语言,却极为生动地描写出当时的情境,使人如同身临其境,要是没有深刻的体验,哪有这么详实的语言。在这刻骨铭心的体验中同学们的习作不再造作,而变得很丰满生动。 在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捕捉中充实头脑,积累素材,再巧妙运用素材,从让学生而写出感情真挚、触摸心灵的作文。

2.写作素材在课外活动中采集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且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采集大量的写作素材。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写作材料的来源普遍于整个生活里。"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就必须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天地中去丰富作文内容,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尝试,去实践;让学生体验生活,观察事物,搜集材料,力争写出真实、自然、清新的文章。

例如,在学校一年一次的校运会后,为了让学生及时采集写作素材,我就及时组织学生聊天,聊天内容紧靠校运会发生的事情。让学生说说自己比赛时的心情,说说自己在比赛时是怎样做的,说说学生胜负的原因,说说比赛的紧张气氛。因为聊的都是学生自己亲自参与的活动,他们无拘无束,各抒己见。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出重点,给学生理清思路,为他们完成《难忘的校运会》这篇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使学生能顺利完成这篇小作文。齐舒宇同学在习作中写到:我们班虽然在校运会中总分输了,但我班的都在校运会中赛出风格,赛出拼搏精神,虽然总分输了,但在我的心理,我们班的同学是最棒的,我们班级集体拼搏精神的第一的。比赛场的情境还历历在目:随着发令枪响,叶信华和何达勇象离玄之箭冲在最前,由于摩擦力大,跑道沙子打滑,何达勇一个踉跄,重重的摔倒在跑道上,我急忙跑过去,想要扶起他,只见叶信华已经将他扶起,两人搀扶着继续冲向终点,虽然最终未能夺得名次。为了班集体的荣誉,参赛的同学们都尽力了,我觉得我班这种团结的精神是其他班级无法比拟的,我们虽败犹荣。这种朴实真实的话语不正是我们想要得吗?通过这样真实场景的描绘,学生既在聊天获取知识,在活动中采集丰富的写作素材,产生写作灵感,又增长才干。

3.写作的素材在节日中发掘

节日在农村是最丰富多彩的时光,平常村民大多忙于耕种,极少有什么活动,在大的节日里,村民会放下农活,在外打工的也赶了回家,我就利用节日对学生实施感恩教育。并引导学生在对父母感恩的同时,发掘写作素材。在一些农村并不看重的节日,我就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行动在实践中体验劳动的艰辛,父母的不易,替母亲做做家务活,为父亲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为父母排忧解难,在自己的行动中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体验成功,通过这样有意识地创设情境,为学生创造"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发掘写作时机,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

如我在要让学生写《我的孝心行动》一文时,就利用五月是母亲节,六月的父亲节为前提条件,激发学生对父母的爱,体会到父母的辛勤和伟大的事迹,结合品德与社会课进行教育。特意在母亲节的前一天开展"我为母亲献礼物"主题班会,要求学生中午替母亲刷一次碗,晚上,男学生为母亲洗一次脚,女学生为父亲捶背。当我活动之后安排写《我的孝心行动》时,学生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全班学生不但每个人都能如期向同学们汇报自己给父母做了什么,而且均能真实生动地叙写自己的整个 "孝心行动"的心理过程。我自己都为他们描述渲染的亲情所感动。由于每个学生所做的不尽相同,他们对父母的感激与自己孝心的不同,每一位学生写的都极具个性,毫无雷同,就连作文水平最不好的同学也能写得文通字顺,情真意切,令人刮目相看。由于是"真心话",看起这样的文章也可以说是一种享受。陈素琴同学写的是《第一次给父亲捶背》,她在文中是这样写的:"爸爸的背不像我想象的那样硬朗,背已经微微开始弯曲,捶着原本挺拔硬朗现在已经开始弯曲的背,我哭了。从小到大,都是父亲在外劳累照料,为了我能吃好穿好,从没有一句怨言。我曾经想过要报答父亲,以为拿出父亲最满意的学习成绩,就是对他最好的报答。可是,我现在才发觉自己是那么不懂事,就在昨天还吵着和您要一件不该买的衣服。我感谢您的理解和包容。我愿爸爸永远健康快乐!"通过这次活动,不仅既提高了学生写作能力,还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感恩教育。

第8篇

1.职业规划,成就梦想

职业规划对于教师的成长起到导航的重要作用。教师要对自己职业发展的各个方面进行设想和规划,包括对教师职业的选择、对教师职业目标与预期成就的设想和对成长阶段的步骤等。“优秀教师成长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头三年,称之为探索期,即教学质量影响期。在这一阶段里要完成由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要很快进入角色,并初步树立自己的教学形象。第二阶段,称之为成熟期。其标志一是开始注意对教学实践的理论总结;二是已经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第三个阶段,称之为创造期。这个时期具体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第一,对事业、对学生的挚爱,这是走向成功的动力;对教育发展的前瞻性和预见性,这直接关系到教师的发展方向;第三,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这标志着一个创造型教师的水平。”[1] 教师可参考以上三个发展阶段,结合自身实际对“做什么”“为什么做”“何时做”“何地做”“如何做”等方面,制定一份可行的职业规划,为自己找到目标、找准方向,让自己的人生不再迷茫,去思考、去创造,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2.学习研究,转变角色

教师要实现专业发展就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加强教学研究,让自己由一个教书匠转变成一个学习型、研究型、学者型的教师。教师在学习过程中除了要学习书本上新的教育理论,还应该抓住一切机会向同事、同行学习,拜名师为师,拜同行为师。教师的成长需要一个过程,如果教师能够得到一些有丰富教学经验名师的指引,就可以缩短甚至直接跨过“教学质量影响期”,大大缩短专业成长时间,可谓事半功倍。比如,为促进教师快速、健康成长,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学校都会发挥骨干教师传、帮、带的积极作用,启动了以“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师徒结对,共同提高”的“青蓝工程”。教师要抓住这一机会,向本校拥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名师吸取经验,加以融合,不断改进,形成自己的独特教学风格。再如,教师要多参加一些专题培训和专家讲座,学习最新的教育理念,聆听专家的建议。并用这些新的教育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在实践中逐渐内化为自己的教育观,升华为自己的教育思想。交流学习的机会都是吸取别人长处、提升自我能力、内化自己教学思想的非常重要的机会。此外,教师应该订阅教育类的期刊,通过认真阅读期刊,可以领略到来自全国各地教学一线的名师和高校教育专家的思想,开阔视野,丰富专业知识,这会给处在成长期的教师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总之,教师要善于抓住一切吸收别人长处的机会,抓住一切可以提升自己专业化水平的机会,做一个研究型、学者型的教师。

3.交流沟通,提升内涵

教师利用好网络可以快捷地获取更多的知识,也可以通过网络与更多的教师和专家交流,不断丰富自己,做一个知识面广博而富有内涵的教师。随着新课程改革进入新阶段和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教师接受了新的理念,并不断把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学习研究的体会等写成文章发表在博客上。很多在各市、各省,甚至全国有影响的教师开通了自己的教育博客,还有一些杂志社也有自己的博客,在这些博客中记录了专家的最新观点,也记录了不少来自教学一线行家里手的实践、反思等,通过对这些文章的研读,可以丰富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开拓视野。此外,QQ是我们国家一个拥有庞大用户的网络社交平台,充分利用它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一个重要手段。教师可以通过QQ加入很多教师的QQ群,认识更多的同行和前辈,在群内可以向其他教师请教各种问题,也可以大家一起讨论某些有争议的问题或者某一概念、某一高考题的科学性、解法、讲法等,群内成员之间也会交流写作、投稿心得,共同成长。

4.勤于反思,笔耕不辍

教师要养成勤写作的好习惯,记录自己教学中的点滴,记录下自己教学中比较有智慧、有创新、有实效的一些片段,也记录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失败。教师参加工作的第四年是专业成长黄金时期的开始,把握住机遇,只要坚持勤于思考、勤于学习、勤于反思、勤于写作就会有不小的收获。写作要写自己教学实践中感受最深的,把自己实践中最有智慧的做法写出来与同行分享。要写出好文章,就要注意在平时教学和学习中积累素材(案例)。笔者的做法是:教学中的灵感要及时写入课本相应的章节,阅读教育类杂志和书籍时看到比较好的句子、段落、案例分类摘抄在笔记本上注明出处,网络上的看到的好文章、好段落等分门别类放入参考资料下的各个子文件夹中并标明出处,方便日后查找,每一节公开课后都写一个简短的教学反思。教师还可以开通自己的博客,在博客上记录自己教育的酸甜苦辣。教师要常写教学反思、教学札记、教学论文,以写促思,以思促学,以学促教,实现专业化成长的良性发展。

(作者单位:中山市东升镇高级中学,广东 中山,528414)

第9篇

一、培养观察能力,丰富作文素材

叶圣陶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叶圣陶的话概括了生活与写作的联系,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美,灵感来源于生活,关键是你是否练就了一双发现美的火眼金睛。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走向社会,走向自然,开阔眼界,仔细观察,用心体验。教师要引导学生洞察生活中的人物、事件、现象,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捕捉创作灵感,并积极投入到达自然之中去,体会大自然的美,做生活的“有心人”。教师可以让学生随身携带一个小本子,要求学生在这个本子上,自由书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二、明确写作目的,发挥扩散思维

写作目的是引发学生写作动机的关键。明确写作目的,就是让学生明白写文章就是用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语言,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需要写文章,离不开作文,让学生切实知道作文的重要性。同一个作文题目,思考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发现的问题就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会有所不同。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构思时广开思路,立意时独抒己见,不拾人牙慧,要想人之所未想,发人之所未发,发掘多角度思维。运用这种“扩散”型的思维,学生就会感到思如泉涌,要写的东西很多,就会感到作文绝非是“自古华山一条路”,而是“条条大路通罗马”。这样,就可以从诸多角度中选择自己体会最深刻、材料最新颖、立意最独特的角度来写,克服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毛病。

三、扩大阅读面,建立写作素材库

中学生阅读可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教师要从这两方面指导学生,才能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培养他们的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他们提高作文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中学生面对的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各个学科领域知识在不断更新,社会上每个人都必须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要求,作为一个中学生不能被书本上的知识束缚住,课外阅读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制定阅读目标。在网络发达的今天,不用去书店、图书馆就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作品,教师在制定目标时,要有所筛选,根据年级不同,制定由短到长、由易到难的阅读目标,循序渐进,由现代文到古代文,古今中外有无数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教师要指导学生有计划地阅读,汲取前人的写作素材,为自己的写作积累大量的写作材料。让学生自己体会中华民族语言的博大精深。叶圣陶曾经为学生指导阅读:一要“及时”,即“要随时留心新的出版物,发现值得号召少年儿童阅读的立即推荐。”二要“精选”,即“选择不妨从严,相互比较之后,推荐一些更好的,淘汰一些次好的。”中学生在观察、阅读过程中,有选择地摘抄一些好词、好句、好段落、好篇章、好的开头、好的结尾,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养成记日记的习惯,通过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丰富自己的写作素材库,提高作文水平。

四、区分文体,激发写作兴趣

学生写文章之所以感到无从写起或不知道“怎么写”,原因之一是不掌握文体知识,缺少“规矩”,俗话说:“没规矩不成方圆。”其实任何一种体裁的文章都有它们的共性,又有各自的特点,不同文体应进行比较教学、交叉训练,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规律性的东西。根据不同的题材性质,用不同的体裁来表现,写作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除此之外,还要教给学生如何写开头、如何进行过渡、如何结尾、如何设置中心句等方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讨厌作文的学生最好是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对这些学生一定要面批、面改,一个词、一个句子,都要指出他们哪儿用得好,哪些地方写得成功,要指出他们的进步所在,树立学生写作的信心。在讲评作文时,尽量多范读他们的作文,指出他们的优点,以激发他们的写作动力。

五、从模仿之中,悟出写作技巧

第10篇

【关键词】初高中英语 衔接过渡 教与学

一、问题的提出

初高中英语教学内容跨度大,学习策略发生变化,初中时的英语学习方法已经无法适应高中的学习任务。笔者所在学校有多半学生来自农村,他们英语基础薄弱,一上高中教材难度猛然增大,每单元的词汇又多又长,课文长难句频繁出现,语法陡然复杂,听力材料生词多,语篇长,语速快等等,这些困难使不少学生觉得高中英语很难学。如果不能及时地加以引导和指导,这些学生在高一第一学期很快就会沦为英语“学困生”。基础较好的学生也有诸多不适应。他们在认识上、学习策略上都存在一定的误区,如:只要多背单词就能学好英语;上课能记很多关于词汇用法的笔记就感觉收获很大;早读就是翻开词汇表背单词等。如果不及时消除这些误区,就会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学习动机减弱。

二、教学策略

1.思想上重视。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普通高中英语课程要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为他们今后升学,就业和终身学习创造条件,并使他们具备作为21世纪公民所应有的基本英语素养。”由此可见,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工作做得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学生高中三年的英语学习、升学和终身学习能力。

2.方法。

(1)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开学一周后,师生已基本熟悉,这时可以搞一个问卷调查,问题涉及:进入高中后你学习英语最大的困难是什么?老师讲课能听懂多少? 单词是否会读?课文难易程度如何?对自己学好英语是否有信心?然后分析调查结果,得出学情概况,根据学情适时调整教学策略。结合个别学生谈话,及时化解畏难情绪,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这样做也有助于增加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和信任,为和谐的师生关系奠定基础。

(2)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结合班级具体情况制定班级英语教学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一般来说,高一第一学期英语教学的短期目标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自己拼读单词,学会词汇学习策略,学会基本阅读技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积极参与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长期目标是优化学生的英语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发展与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增进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全面提高人文素养(英语课程标准,2003)。

(3)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使人终生受益。高一起始阶段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这直接影响到学习的效率与效果。用一个月或多一点时间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如课前预习,课堂做好笔记,自主学习时积极思维,小组活动时积极发言,坚持课外阅读,善于发问,及时复习等。在策略上应多用激励性语言,少用命令式语言。如“某某同学提前预习了课文,并把不懂的词汇或句子用红笔标了出来,这样做非常好。”“某某同学在小组讨论中能积极发言并陈述自己的观点,并且他的观点角度新颖,拓展了我们的视野,激活了我们的思维。非常棒!继续努力!”寻找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使某个人某个阶段的良好习惯成为全班的习惯。

(4)个别基础薄弱的学生应加强课外辅导,尽快补全知识漏洞。这些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是48个音标认不全,导致不会读单词。单词不会读就听不懂,学不会,记不住,朗读课文就更谈不上了。这些困难直接影响到词汇的学习、阅读和背诵。所以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是让他们过语音关,教会他们根据读音规则去记单词。单词会读了,记单词效率提高了,文章看得懂了,他们也就乐学了。

除了音标外,这些学生对句子成分搞不懂。一个句子中,哪些是主谓宾,哪些是定状补,主语该由哪些词担当,谓语该用什么词,他们完全搞不懂。所以他们就无法写出正确的句子。不解决这个问题,高一要学的“定语从句”就无法入门,其它语法也很难入手,写作教学更是困难重重。因此,应该教会他们五种基本句型,再加以训练,以培养他们的语言感知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3.内容。

(1)合理安排内容,科学组织教学。正确定位教学起点和合理安排教学容量对于高一新生适应高中英语学习至关重要。实践证明:理想的教学起点应定位在大部分学生能够达到的高度,然后分散难点,精讲精练。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和启发性原则,不要在教学中经常使用高考题作例子和作业。课堂容量要适度,太多学生则消化不了,太少则完不成任务。应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获(寇德勇,2011)。

(2)重视听说,加强背诵。坚持用课堂用语,最开始说慢一点,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熟悉课堂用语。听力材料应选用浅显易懂的。尽可能多地进行小组讨论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发言,陈述自己的观点。背诵首先要能准确朗读,读准语音语调,然后反复练习,及时复习,达到朗朗上口,脱口而出的境界。

(3)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重视泛读,每周应该有具体的课外阅读任务,阅读材料应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尤其是起始年级,教师一定要把好这个关,给学生选好阅读材料。阅读材料应贴近学生生活,具有时代气息,且语言地道,内容丰富,体裁广泛。每单元尽量抽出一节课进行泛读教学,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训练略读,查读,细读等技能,纠正学生的不良阅读习惯,如阅读时出声;在心里默读;用手指指着助读;“回视”现象严重;边读边查字典;逐词逐句分析;眼停频繁,眼幅太小,一词只能看一两个单词等,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捕捉更多的语言信息。

(4)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方式。在日常教学中注意让学生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在合适的情景或适当的场合进行应用。别人感谢你的帮助时应该以“My pleasure.”作答, 而不是“It’s my duty.”;别人夸奖你时用“Thank you.”回答,而不是“Just so?so.”;“您先行”用“After you.”而不是“You go first.”;交谈时不打听别人的私事;要去拜访某人一定会提前预约并准时到达等等。

三、学习策略

1.要求学生制定长短期学习目标。

每个学生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可行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目标要容易实现,否则会挫伤积极性,丧失信心。目标也必须具体可行,比如:短期目标:每天记若干个单词;每天坚持读几篇阅读材料;每单元背诵几个段落。长期目标:使英语成为自己喜欢的科目;使阅读成为一种习惯;上大学后能轻松自如地学英语等。

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培养自学能力。

课前预习,上课做好笔记,摘抄好句好段并背诵,在纠错本上建立错题集,坚持课外阅读,积累课外词汇,及时复习,工整书写,模仿磁带上的发音,练就纯正英语。

3.重视学习策略。

初高中英语有许多不同之处,具体表现在:阅读量增加,语法难度增大,题型变化大,词汇量大。要适应这种变化,就必须调整学习策略。如:尽快学会略读,查读等基本阅读方法;过好语法关;适应新题型;用更先进的方法记单词,如音标法,构词法,联想法,同义词反义词法,眼看、口诵、耳听、手写多种感官参与记单词法。

总之,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尤其是高一年级,一定要将科学的教学方法和具体的学情结合起来,做好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工作,为高中阶段以后的教育教学打好基础,也为学生掌握终身学习能力奠定基础。笔者相信,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实现初高中英语教学的平稳过渡,让学生的成绩稳步提高,师生双方都体会到成就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Z].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