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10 08:42:1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地理高中知识点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高中地理 地理知识 学习地理
入高中文科学习以来,地理便成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由于它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的双重性质,所以其学习既不同于理、化等理科课程,也与政史等文科课程迥异。古人云:“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学”就是要有好的学习方法。从个人的地理教学学习经验出发,我就高中地理的学习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成几个方面,希望能够对读者的地理学习起到一些有益的作用。
一、注重地理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学习就会从“享受”变作“忍受”,成为负担。要让学习地理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获取,才能够轻松地学好地理。因此,学习地理,首先就是要培养对地理的兴趣。只要我们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生活离不开地理;只要我们联系实际学习就会感觉到地理非常实用且趣味横生。不少同学的父母会把地图压在学习桌的玻璃板底下,这一方法十分奏效。因此,为了培养兴趣,建议大家把世界地图与中国地图挂在自己经常看到的地方,这样随着时间推移,地图的每一个细节都会潜移默化刻入我们脑中。
二、做好课前预习以及课后复习
高中课程较紧,且相对初中知识来说,知识量增加了很多,单单只靠学生上课听讲并不能完全消化当堂课的知识,甚至会出现,学生还没有理解知识点老师就已经讲完了的局面,就会使得学生仍然停留在上一个知识点,影响以下知识的学习。例如地球运动这一节,很多知识都比较难理解,学生在一个知识点弄不懂时就会影响以下知识的学习,所以就需要学生提前进行预习,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有总体的把握,对理解难度较大的地方做出标记,这样,在老师上课时就可以更加专注去解决此难点,加快学生的反应速度,能够尽快的跟上老师的思路。课后的复习,可以巩固知识,是地理学习中的重要环节,在复习的时候可以采用多种方法,首先就是要看书,先对本节课的所以知识进行回忆,加强各个知识点的记忆。其次就是家强知识的运用能力,学习知识的目的是要会运用知识,所以,我们可以采用做练习题的方式进行复习,加强知识点的运用。如气候的相关知识,各个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影响因素容易弄混,我们就可以通过练习题的方式来加强记忆。熟能生巧,只要练的多了自然就会记住。
三、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融会贯通
高中地理是建立在初中地理学习的基础之上的,初中地理中区域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地理要素,往往是解决高中地理问题的基础。因此,具备必要的初中地理知识是学好高中地理的保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同学的初中地理知识已经淡忘,影响到高中地理的学习,因而有必要在高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不忽视初中地理的知识的学习。注意高初中知识的有机联系,把系统地理知识落实到具体的地理区域中去理解、分析、解决问题,才能使知识得以融会贯通。同时,要想学习好这一学科,建议大家多接触一些课外知识,以拓展自己的视野与思路,达到高屋建瓴,居高临下的境界,获得天马行空,恣肆的效果。我在平时学习时,经常会去看《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或者是上一些地理网站,通过这些,我了解了更多的地理背景、原理。书本知识由此得到深化、升华。在试题中引入新的知识背景时,往往就能够做到轻车熟路,进而迅速找到相应的知识点而不至于一头雾水紧张害怕。
四、地理学习必须重视图文结合
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必须重视地图,识图、用图也是地理学科最重要的基本技能。高中地理教材中有着丰富多彩的各种类型的插图,与文字配合,使教材内容的呈现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学习时,不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都要重视图的学习和运用,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掌握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地理规律和原理,使地理易懂易学、好记好用。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和学习地理最重要的工具,运用地图记忆地理知识是最准确、最牢固、最有效的记忆方法。地理内容纷繁复杂,但几乎所有的地理知识都源于它在相关图上的位置。学习时要做到看书与看图相结合,将地理知识逐一在图上查找落实,熟记;平时要多看地图(还可以填图、绘图),“图不离手”(每次看几分钟也行),把地图印在脑子里,并能在图上再现知识。这样,当我们解答地理问题时,头脑中就能浮现出一幅形象、清晰的地图:“地球运动”,“大气分层”,“山河分布”,“洋流流向”,“国家位置”,“铁路干线”,“工业中心”等,于是,我们就可以从中准确而有效地提取需要的信息,从容作答。学习地理,应该养成读图用图的习惯,培养读图用图的能力,只要胸有成“图”,定 能事半功倍。
五、理清地理知识的网络,建立知识框架
【关键词】数学复习 思维导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B-0153-02
复习在教学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的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有的教师通过和学生一起复习上节课或前面学过的内容,导入新课;有的教师上完一个章节后,用专门的时间来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总结。通过复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温习旧知、巩固所学。如何提高复习课的教学效果和质量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思维导图模式复习法,能让学生在明晰的思路导引下,逐步展开、串联,把学过的知识统一起来,形成知识体系,复习效果较佳。
一、导出新意,温习旧知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不少中职学生对数学的恐惧心理较重,有不少学生甚至放弃数学的学习。原因在于他们数学基础不牢。数学的学习讲究循序渐进,所以在教学中必须和学生一起温习初中的一些数学知识。当然,如果不讲究方法,温习效果也不会太理想。这就需要教师对初中知识和教学进行深入地研究,汲取国内一线初中教师的一些好的方法,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导出新意,让学生觉得好玩、新奇、有趣,帮助他们温习好初中知识,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一是衔接导入,温习旧知。在高中,常用衔接教学的办法,帮助学生巩固初中所学和适应高中学习生活。笔者在教学时,借助思维导图,进行衔接教学,温习了有理数的运算、去括号、多项式的乘法、一元一次方程[不等式(组)]、二元一次方程组等内容。笔者用新的手法,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温习一元一次不等式时,笔者用思维导图的方式,介绍了笔者的“传统口诀法”和“数轴法”,让学生在耳目一新中,用这两种方法来全新、深入地理解和运用一元一次不等式。在此基础上,笔者总结出的新方法―― 过程口诀法、仿数轴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是新课导入,温习旧知。由于课时有限,衔接复习教学也不能过多,如果过多,那么所温习的知识也不能全部马上得到应用,容易让知识变成生疏而被遗忘。在教学中,温习旧知识是引入新课的一种常见的有效方法。笔者在导入新课时,经常会跟学生一起先温习新课需要用到的初中知识,比如,在讲到一元二次不等式时,和学生一起用思维导图复习一元二次方程的配方解法,并给了新的思路。
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和学生一起温习两道题目,笔者以“造形”的配方新手法,帮助学生明确配方的要点,掌握配方的整个过程,解开困在学生心中的配方谜团。接着,笔者将一元二次方程改为一元二次不等式,在原思维导图之下,探索得出一元二次不等式的配方解法,一举两得,顺理成章。
二、同寻线索,习好新知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思维学科,知识的呈现也是由浅入深、逐层递进的。在新课学习中,学生会发现不少知识点之间似乎都独自分开、没有联系。因此,在章节复习时,教师就要和学生一起寻找出相关知识点之间的异同之处以及思维主线,引导学生逐步明晰各个知识点及其之间的关系,让这些分散的知识点统一到一个知识网络中,成为一个整体。
一是关注方向,明确关系。认真总结和研究中职数学教材和教学内容,笔者发现知识的呈现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复习时,教师若能向学生指明知识生发的脉络,就能引导学生有条理性地展开、联系各知识点。例如,《直线和圆方程》这一章节,其方向和关系如下。
二是关注细节,明晰异同。在教学中,常会发现不少知识是有异同的,比如等式和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等。复习时,教师要关注相关知识的细节之处,切实引导学生明确它们的相同和不同点,全面学好新知识。例如,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可以画出其思维导图如下。
三、共觅思路,解好题目
解题教学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很关键的一个难点环节,同时又是复习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和必要的环节。要解好题,关键在于思路的理清,通过思维导图能引导学生拨开云雾知解答。P者在复习教学时,常会用和学生一起温习上新课时讲过的课本例题或习题来进行讲解,用导图的形式帮学生找回思路,然后再让学生练习一道相关的改编题,这样可以更好地培养学习的思维能力。
例如,若一条直线,经过了点 P(4,2)以及两条直线 l:3x-2y+2=0 和 m:2x-5y-2=0 的交点 Q,请求该直线的方程。
那么就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从而得出所求的方程。过程如下:
笔者利用这个思维导图进行讲解,很快地,没有学明白的学生跟着就明白过来了,已经自己会做的学生也更深刻了。这个思维导图给出的思路为:
联立两直线方程,求出交点 Q联合交点 Q 和已知点 P,求出斜率利用点 P 和斜率写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四、自导知识,抓好自学
布置作业是教学中的一种常用手段,主要用来帮助学生及时练习、巩固所学,同时也要求学生进行必要的课后复习。笔者在教学中,常会布置这样的作业,将某一知识点、一节或一章的内容,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总结出来,然后在上第二次课时,请 1-3 名学生向其他学生进行解说分享,并将其他学生的复习思维导图分享在 QQ 群等平台。如此,不但为学生减了负,而且还极大提高了学生的作业和复习质量,培养了学生的自我复习习惯,提升了复习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这样的作业和复习实践,笔者能较好地了解学生的学情,积累了学生的不少导图作品,从而为优化自己的导图教学提供了条件。
【参考文献】
[1]杨惠娟.思维导图在高中数学复习课中的运用[J].数学教学通讯(中等教育),2015(9)
[2]罗俏春.思维导图在职高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教育,2014(14)
[3]高晓兵.基于思维导图的中职数学三种教学策略[J].广西教育,2016(30)
关键词:高中地理;效率;教学方法
一、提高地理教学的兴趣
古人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很重要。首先,可以培养自己对地理的看法,地理不是简单而枯燥的读图、看图,而是学好地理益处多多。比如,可以先从身边的事情出发,培养自己看天气预报的习惯,当主持人在进行广播时可以适当的联想自己学的地理知识,看电视的时候不要沉醉于泡沫电视剧的体裁,可以将遥控器转播到“世界地理频道”,在欣赏世界大好河山的同时,阅历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增长,还可以时刻联想到地理课本的一些知识点。其次,联系生活实际,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增加对地理的趣味性地理学科的学习并不是脱离于我们的生活实际的,实则和我们息息相关在观察每一次的太阳东升西落时,可以联想到每个季节的昼夜更替及时间长短,晚上的云多少,关系到夜间温度的高低,学习了大气环境后,就可以利用大气自身的逆辐射具有保湿的作用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可以防霜冻。不怕地理难学,就怕自身对地理没有兴趣,没有了兴趣的指引,学习任何一门学科都会感到吃力。因此,地理兴趣的培养很重要,是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关键。
二、做好备课工作,以教材为依据设计探究性问题引入新课
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教学前,首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做好新课的备课工作,熟读教材,了解课堂教学的目标,掌握地理教材中的知识点以及教学的重难点,以教材为依据设计相应的探究性问题引入新课。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往往采用直接讲述知识的教学方式去引入新课,这种直接灌输的教学方式不但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还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锻炼。以教材为依据设计探究性问题引入新课,不但能够很好地活跃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氛围,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学生在新课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教师在进行“地球的运动”这一节的教学时,可以结合这一节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所带来的昼夜长短变化的全球分布规律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全球分布规律”来设计相应的探究性问题,如:“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给地球自然环境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呢?”从而导入新课。
三、结合生活实际,贴近自然构建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情境
许多学生在进行高中地理学习时,往往会认为高中地理知识点过多,而且许多知识记忆性较强,离自己的生活实际较远,导致许多学生对于高中地理知识的学习存在一定的畏惧感,缺乏高中地理学习的兴趣。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往往缺乏趣味性,高中地理教学与实际生活较远,产生了知识与应用的脱节。所以大部分学生在进行高中地理学习时往往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导致学生对高中地理知识点记忆不强,常常出现记不清、记不全的现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对高中地理学习的效率,不利于学生高中地理成绩的提高。因此,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可以将高中地理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构建探究式教学情境,从而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教师在进行“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的教学时,则可以联系生活中的一些热点问题构建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情境,如“唐山大地震、汶川地震、雅安地震都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给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重大影响。除了地震给人们带来严重影响,还有哪些灾害会给我们人类带来影响呢?带来哪些影响呢?我们这一节课就来学习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四、倡导自我学习,反馈学习的学习方式
新时期,赋予我们更多的责任。我们要提倡和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馈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策略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自我反馈,明确学习动机、态度、策略、方法及学习效果,及时找出自己的学习差距,使自我检查、评定、调控的能力随学习的升级而发展。当学生刚进入高一新学期学习,我就在第一堂绪言课提请学生注意学习方法,注重知识的理解、比较、归纳和梳理;按章节总结知识网胳和结构体系,掌握知识系统;加强高中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相互融合;善于图文转化,注意读图、析图、用图、绘图等基本技能的提高;灵活运用典型范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断提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要求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把握好三个过渡,感知方式上由听觉型为主向视觉型为主的过渡,记忆方式上由机械记忆为主向意义记忆为主的过渡,思维方式上由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思维为主的过渡。通过上述指导,使学生明确高中地理与初中地理学习特点与要求等的区别,从而帮助学生随着学习的升级而改进原有的学习方法和策略等。对于学生来讲,问题的成功解决有利于学习经验的积累,但并不等于已形成学习策略。学习经验只有经主体内化方可转化为学习策略,通过学习活动的深入,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学生逐步拥有一定的学习策略,并能够用这些学习策略解决。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三学生;复习方法;考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1-013-01
高三学生的学习生活是以“学习为中心,思想为先导,身心为基础”的过程。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是使教学真正回归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学会学习的具体体现,是高三地理课教学的要求。如果高三还不会自己学习,在高考中注定是要失败的。如何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呢?
首先是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高考复习的内容多,时间紧,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有时间观念,根据自身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引导学生制定计划时,老师应该先把自己的总体计划先告诉学生,让学生的计划和老师的计划协调起来。
在整个复习计划中,高一年级地理上下册是重点,因为高考许多题都是以初中知识为载体,用高中的知识点来回答,选修课本是把高一知识加宽、加深。
其次是引导学生认真按照备考的基本环节进行。“预习、听讲、复习、作业、考试、总结”是学习和备考的六个基本环节。尽管这六个环节是老掉牙的东西,但真正掌握的学生还不多,而且无论哪种方法,它肯定要回到这些老掉牙的东西上。在高三讲这六个基本环节的时候不能停留在以前的水平上,要拿到高三的高度来讲,这样才能够被学生所接受。
一、预习
高三的复习备考阶段,每一节课的容量都比平时大得多,如不预习,学生可能会在速度、思路都跟不上老师,一堂课稀里糊涂的,如过眼云烟,收效甚微。据调查,学生会预习的不足六分之一,这应该引起教师足够重视。
二、听讲
到了高三复习阶段,有部分学生认为大部分知识是老师过去讲过的,不必再跟着老师复习了。其实地理老师都只专门研究自己所教的地理教学,对地理高考怎样考、考些什么是比较清楚的,老师在讲课之前还要精心的备课,认真组织复习的内容,制定教学方法等,而且复习时,很少是停留在第一次讲课的基础上,而是要在第一次讲课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提升、挖掘其中所蕴藏的高考信息,所以不但要引导学生听好课,老师更要讲好课。
三、复习
复习是咀嚼、消化、吸收,把课堂内容真正拿到手的过程,是透彻理解课堂上所学的概念、原理、公式掌握老师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的过程。尤其是地图,只有反复看,把地理知识拿入图中才可能记住。
为了能够较好的进行复习,我的做法是除每节课都留出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复习。同时和地理科代表商量制定出复习每个章节的间隔时间,并且过一段时间,又通过练习、提问等方式检查一下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情况。
四、作业(练习、做题)
做地理作业时,一定要训练学生一看到题目就能尽快搜索自己头脑中的知识库,找出本题是应用课本中的哪部分知识。
做题要有足够的量,但是也要精选题,我们应该让学生做“以一当十”的题。历年的高考题目、高中四册地理课本中每个单元后的“练习篇”都应该作为典型题来处理。历年高考题既反映了高考的范围、重点,又展示了题型特点,成了复习的“无形指挥棒”,所以,应作为经典题来处理。最近几年高考地理题目,有许多题是从高中四册地理课本中的每个单元的“练习篇”中的题演变出来的,所以,一定要引导学生分析透课本后面的“练习篇”,而且应该把它们作为每类题的典型题来对待。各类题要透彻地分析一例,让学生把它作为解答这类题的基本答题模式,老师在分析例题时,要让学生清楚是属于哪类题,该把它纳入哪类典型题中去。
在做题的过程中,要避免犯那些低级的错误,如粗心大意、审题不清之类的毛病。做题时要细心,不放过题干中的任何一个条件。我们做题时应该把题目中的关键词圈起来,例如选正确或错误的选项,不要因为没看清楚题目而丢分。
五、考试
高三频繁的考试,使部分学生产生怨恨考试的情绪,甚至有的学生不参加考试。作为教师,一定要引导好学生,让每个学生认真对待备考期间的每次练兵。并且,要把每次考试都像高考一样对待,紧张起来,全身心投入,记时、限时,总结出成功和失败的地方、应试的技巧和最佳心理。做错的题,一定要改正,要有一个记录错题的记录本,记录下来,只许错一次,不准错第二次。答题时,还要根据题目的分值,判断自己所答的知识点是否完整。越到高三后期学生压力很大,心理越脆弱,承受力越小,考分低,往往给学生打击很大。因此,非常有必要及时引导学生精练后反思,考试后注意分析总结,以使学生尽快找回自信,调整好心态。另一方面在几次低分后,老师应该出套简单的题让学生做,让学生找回信心。
六、总结
关键词:高中数学;复习;教学策略
复习是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既是查漏补缺的过程,也是强化学生对知识理解、掌握解题技巧的“必经之路”. 着眼于目前高中数学复习教学现状,学生复习盲目,缺乏计划性和策略性,复习照搬现成资料,缺乏针对性和适应性等问题,如何实现高效复习已经成为教师探索教学的一个重要方向. 本文立足于高三复习存在的诸多问题,尝试探讨新课程下数学复习的有效策略,以提高数学复习课堂的效率.
教学准备策略:立足教材,面向《说明》,准确定位目标
复习是一场长久战,只有紧盯目标,才能够集中火力,一举歼灭. 教师在数学复习教学准备阶段要“知己知彼”,即明确复习什么、复习到何种程度等等.因此,教师一方面要立足于教材,以教材内容为本,另一方面要结合《考试说明》,根据考纲确定复习的重难点,根据考题类型进行有针对性的习题训练.
《考试说明》明确了数学考试的内容、具体要求以及题型等等,教师在制定复习计划的时候,首先可以剔除教材中不做考试的内容,以尽可能地减少复习负担;然后,可以根据《说明》中知识点考查要求等级的划分将各章节中的知识点进行层次性的梳理,如将只需“了解”的知识点用绿色标明,将需要“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分别用红色和黄色来标明. 这样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就能够做到有所侧重,详略得当地对知识点进行讲解. 通过对考试形式、试卷结构、典型例示题的了解,教师对试卷形式做到了然于胸,复习也就能够事半功倍了.
教学实施策略
高三数学复习一般进行三轮,每一轮的复习虽有不同的侧重,但回归教材、回归基础、回归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是复习的三个基本点. 因此,教师在复习的过程中,既要突出每一阶段复习的特点,也要坚持“基本点”,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的共同发展.
(一)第一阶段:夯实基础,知识与能力并重
在复习第一阶段,不少教师会走入这样的误区:过于急功近利,较早地进行综合训练,或是依靠题海战术来提高成绩,从而忽视了学生的基础训练. 第一轮复习重在“温故”,即通过刺激学生的记忆神经来唤醒潜藏在学生脑中的知识点,使学生在扎实基础的前提下,能力得到稳步的提高. 因此,教师要学会放慢脚步,让学生吃透、把握每一个知识点.
1. 梳理知识脉络
知识脉络是对教材知识点最为精要、简练的概括,通过对知识点梳理,不仅能够使学生宏观地把握教材内容、知晓每一知识点的分布,而且还能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点的灵活性. 教师在复习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板书的作用,通过对每一小节知识点的罗列、总结和整理,将知识系统化;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梳理知识脉络,画出知识框架图,由一小节扩大到一章节再扩大到整本教材,循序渐进地理清每一知识点以及之间的内在关系,并能够根据框架图回忆知识点的具体内容.
如在《集合》这一章节的复习中,教师可以采用知识框架图的形式来帮助学生回忆学习过的知识点,通过简单几个字唤醒的概括和线条指向的标志来引出更多的知识点以及不同知识点之间的从属关系. 如由集合的表示方法联想到集合的性质,比较子集、全集、补集之间的异同点,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等等.
2. 培养思维能力和题后反思习惯
如何去思考问题以及培养回顾、反思的习惯是复习第一阶段需要探索的重要内容. 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思维能力培养意在通过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以及正确解题思路的合理化训练,使学生能够摆脱思维误区或陷入定性思维的陷阱中去. 题后反思则是希望学生通过自我检查、反省的方法及时发现错误,在寻求错误原因的基础上,避免同类错误的再次发生.因此,教师在习题的讲解过程中,既要注意解题思路的生成过程,又要倡导学生学会“回头”找错误.如以下例题:
例1 设[x]表示不超过x的最大整数,则不等式[x]2-5[x]+6≤0的解集为
( )
在例题讲解中,教师不必急于指出学生所犯的错误,而要耐心听学生的解题思路,以发现学生存在的思维漏洞.大部分学生表示解题中首先令[x]=z,则不等式变为z2-5z+6≤0,从而得到2≤z≤3,即2≤[x]≤3,而在理解“[x]表示不超过x的最大整数”这一句话时,学生就出现了分歧,甚至犯迷糊. 教师从学生的解题思路中不难找到症结所在:对[x]定义理解不到位. 教师在肯定学生部分解题思路的同时,可以针对症结进行有重点的剖析,以捋顺学生的思路.而在不等式求解的过程中,题后检查往往能够发现错误.如在这一道例题中,有的学生认为能够取到4,而有些学生则认为不能取到,此时不妨将4代入等式中,看与题目是否发生矛盾.
(二)第二阶段:注重解题技巧、方法的积累
第二轮复习重在提升能力,即通过适当的习题训练、讲解,分析、总结解题过程中的思想方法、解题技巧等等,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知识运用、迁移的能力. 因此,教师在复习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强化学生数学思想方法意识以及提升他们的知识整合能力.
1. 强化数学思想方法
关键词:地理;教学衔接;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5-0219-01
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后,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更高一级的学习阶段。不论是教学内容的深难度,还是教学方式;不论是学习能力的目标要求,还是认知的广度和深度,初中到高中都存在很大的跨度。随着教学的深入,初高中的教学衔接不上的现象逐渐暴露出来,严重影响高中地理的正常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做好初中与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非常重要。
下面,结合地理新课程实验,就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过程中,高中教学亟待关注的几个关键环节,就初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认识。
1.充分认识初高中地理教学上存在的主要衔接问题
1.1教学内容差异而形成的衔接问题。初中地理教材整体框架是按自然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的顺序构建的基本知识。多年来,初中地理教材在内容上作过多次调整,内容不断减少,难度不断降低,呈"浅、少、易"的特点。新课标下的教材直观性强,可读性和趣味性高,师生双边活动机会多,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高中地理则分为三大块: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基础知识,以人地间的关系为主线,介绍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的基本规律,人地和谐地可持续发展。与初中地理相比较,高中地理教材对理论的应用大大加强了,既有定性研究,也有定量计算,体现了"深、多、难"的特征。这正是高中学生难以适应的重要原因。
初中教学只在初一和初二安排课程,由于会考安排在初二完成,初三一年都未接触地理学科,接受高中教学时,知识遗忘程度非常严重。地理基础知识非常薄弱,学生学习基础的参差不齐,给高中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
1.2教与学方法差异而形成的衔接问题。初中地理教学活动通常以具体的地理事实及相关的材料激发学生的兴趣,以传授基本的地理知识和训练基本的地理技能为主要目的,每课时内容相对少,相当一部分内容放在了活动课之中,教学进度可适当放慢,以直观教学为主,运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可用较多时间针对每个知识点的不同要求逐个突破,对基本技能和能力进行反复训练培养。初中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差,不善于独立学习和思考,且年龄小、好动、缺乏主动学习的精神与能力。而高中地理教学要求高,每课时内容多而杂,教学偏重于理论、原理和规律的阐释,注重学生自我意识和自学能力的培养,训练学生更高层次思维的积极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同时要使学生养成研究性学习的习惯,培养良好的情感品质;需要学生靠自己的头脑去自主思考解决以前没有遇到的很多问题。
高一学生在一开始学习地理时,还没有从初中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思维中转变过来,不能很快的融入到高中地理学习中去。再加上高一地理(必修一)本身比较抽象、难懂,就使得高中地理教学在进行初高中内容衔接上出现了很大的困难。按现行的教育模式,绝大部分高中教师没有教过初中,甚至没有或很少参加初中的备课、听课、评课,对初中教学知之甚少,这使一部分学生在高中教学较大知识容量和能力要求的压力下,加上对教师的教法不适应,从而在高中起始形成了部分学生的掉队和分化现象。
2.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
2.1通览教材、课标,抚平台阶。高一地理教师不单要了解高中《课程标准》和教材,同时也要了解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这样才能完整地把握学科体系,对整个学科知识体系做到心中有数。在教学前应对初、高中教材和课程标准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在初中哪些知识已经讲过,哪些知识是重点,哪些知识虽讲过但学生不易掌握,哪些知识还需在高中进一步加深和拓宽等,所有这些都要做到了然于胸。一些完中的老师完全可以利用所在学校这样的有利条件,把初、高中教材都熟悉并可以直接参与教学,做到"知己知彼"后,并结合高中教材的教学内容,确立带领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起点和重点。
2.2研究教法,培养能力。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中,知识的衔接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对学生地理思维方法、学习习惯和地理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在衔接教学中应注意: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根据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倡导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创设问题情景,揭示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等等。而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或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等往往能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能力。
2.3注重学法引导,减轻学习负担。初中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学习知识喜欢死记硬背,不注重分析、理解和归纳。进入高中后,教材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出发,在知识的传授和问题的设计上与初中都有很大的区别,而刚进入高中不久的学生,对于地理的学习,还处于一种摸索阶段,如果此时教师不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学习方法的引导,会明显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能使他们很快的适应高中的学习,并受益终生。另外,教师还应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2.4加强地图教学,培养读图能力。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是地理教材和地理高考必不可少的部分,掌握读图、析图、用图的技能是学好地理的有效途径。初中阶段只要求学生"学会阅读和运用常见地图、地理图表等",而高中阶段在此基础上还进一步要求学生掌握"运用图表和数据分析有关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在历年高考当中,地图也是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承载了非常丰富的信息量。因此,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在高中教学中就要始终贯彻地图的重要性,把地图作为重要的教学工具使用,尽可能的把所讲的内容与地图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对地图的重视程度,有度、有序的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同时要改变学生的用图习惯,培养学生分析和应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5合理恰当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化初中已有知识。做好初中与高中知识的衔接,需要占用高中的教学时间,如果在教学中能使用多媒体教学,就可以适当增加教学的容量,提高进行初高中地理知识衔接的效率。同时,地理学科因其本身具有时间跨度大,空间范围广,地理事件原理抽象等特点,在教学中有一些复杂的、抽象的问题和现象,如果教师单纯采用语言描述学生往往很难理解,如果恰当地采用多媒体进行模拟演示,这样可以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想象力,突破难点,还可以增加教学的容量,进而补偿进行初高中知识衔接时需要占用的教学时间。
关键词: 高一新生 化学教学 掉队原因 良好习惯 学习效率
通过多年的教学我发现,初中以高分数考入高中的不少学生,经过不足三个月的化学学习,成绩大幅下降。经调查分析得出高一新生学习化学掉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思想上的放松。中考成绩较为理想而沾沾自喜,自认为化学基础很好,可以不用多下工夫学习化学,或是一开始就觉得高中化学比初中化学学习容量大得多,也难得多,就放弃了。因此,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竞争意识不强,思想上松懈,学习缺乏紧迫感,不求努力进取。
其次是初高中知识跨度大,致使衔接困难。初中化学教材涉及的基础知识理论性不强,抽象程度也不高,大多从日常生活入手,主要介绍一些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等,知识点零散,缺乏系统性,中考试题也很简单,学生为了应付升学只是死记硬背一些常考的知识点,并没有做到深刻理解与灵活应用。高中化学的学习内容广度加大、难度加深,知识体系庞大繁杂,知识点多。一般在学习难度较大的物质的量在化学计量中的应用、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这些概念多、理论性强的知识时,学生感到概念繁杂、知识抽象,难以区分与理解,以致丧失学习兴趣与信心,逐步掉队。
最后是学习方法欠缺,坚持已有的学法,相信自己的老习惯。刚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由于受到初中老师的教法、自身的学法及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往往不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但是学习内容的广度加大了、难度加深了,仍用老一套的学法会有很大的局限性。如果过多地依赖老师,学习的自觉性、自主性就较差;如果不遵循学习活动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忽视学习过程的基本环节,如:预习、听课、复习、独立作业、总结评估等,听课时,就把握不住知识的重难点,理解不透。有的知识印象不深,日积月累造成知识缺陷。那么,就很容易造成学习成绩的较大分化,甚至会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学习。
从思想上重视起来,改进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习水平的首要条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高一新生要养成以下几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阅读习惯
高考要选拔出具有学习潜能的学生,对考生的自学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阅读是自学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是主动获取化学知识,解决化学疑难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首先要养成阅读教材的习惯,课前进行预习,使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培养自学能力。在预习过程中,边看、边想、边写,从而了解课本内容的结构和思路,对重点、难点和疑点进行勾画和批注,以便做到以后有目的地听讲;课后进行复习,进一步领会重点、难点和疑点内容,理解、巩固和升华所学知识。其次要养成阅读与化学有关的科技书籍和科普文章的习惯。了解并关注当前化学领域科技发展的新动态、新成果,这对弥补知识缺漏、丰富化学知识、完善知识体系、增强知识运用能力等都是大有裨益的。
二、高效听课习惯
在预习的基础上听课,可使思维活跃,注意力更集中,能做到高效听课。在听讲中要紧跟老师的思路,抓住重点,带着问题听课,对于预习中存在的问题,要看老师是如何分析的,自己为什么没有弄清楚,这样不但可以理解这部分知识,还有助于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样带着问题听课,可以变被动为主动,听讲目的更明确,注意力更集中。
在听讲时要做到手脑并用,做好听课笔记。做笔记时要抓住重点,条理清楚,特别要记的内容是知识点间的联系、例题分析,对于老师分析某问题的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要特别重视,这正是我们上课时需要培养的能力,对于预习中了解的内容可通过老师讲解强化记忆。
在听讲时更要重视观察和分析实验,注意能力的培养。化学课上演示实验较多,在老师演示实验时,我们要认真观察并善于思考,要注意观察实验现象,还要透过现象分析出本质内容。
三、整理知识习惯
中学化学内容繁杂,知识点多,要养成整理知识的习惯。把课堂上所讲内容加以整理、归纳,这是一个知识再现的过程,也是一个强化记忆的过程,复习越及时,遗忘越少。时间过长,再复习等于重新学习,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归纳整理就是对知识进行加工、提炼,按其内在规律进行建构,使看似杂乱无章的知识结构化、条理化、系统化。这样既可使课本由厚变薄,又可使知识便于掌握和应用,如对相似的知识进行比较,分清它们的异同;对有规律的知识进行总结;对有共性的知识进行归纳,使之成为知识块;对有联系的知识进行串联,使之成为知识网。
四、重视实验习惯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可以激发学习兴趣,获取化学知识和技能,具体包括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养成科学态度的有效途径,也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对于演示实验,要细心观察并认真思考,弄懂实验原理、步骤和操作,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对于学生实验和家庭小实验,要排除对实验的恐惧心理和厌烦情绪,积极创造条件,做好实验。
五、科学记忆习惯
化学中需要记忆的知识点较多,记忆是继续学习的基础,但记忆不能死记硬背,而要养成科学记忆的习惯。科学记忆包括分析对比理解记忆、寻求规律归类记忆、前后联想巩固记忆、歌诀韵语灵活记忆、形象比喻增强记忆、突出关键浓缩记忆、形成网络优化记忆等。这样记住的知识属于活知识,既容易提取和应用,又不易遗忘。
六、认真作业及时反思习惯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认真解答化学问题是化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要做大量的练习,有些同学虽然做了大量的习题,但是解题能力没有明显提高。究其原因,大都是只重视解题数量和解题结果,而忽视解题后的反思。做完题目并非大功告成,重点在于将知识引申、拓展、深化,因此,反思是解题之后的重要环节。解题过程重在化学思想的形成,在解题后要进行思考。解题后的反思内容包括:这道题考查到哪些知识点;是从哪个角度进行考查的;解题的思路和方法,还有没有更佳的途径;解此类题时应注意什么问题;能否变换考查方式,即将已知和求解多角度转化,训练思维的灵活性。通过一题多变,更深刻地理解知识。如果发生错解,就更应进行反思:错解根源是什么?如何克服常犯错误?同学之间的交流也是十分重要的,每一个人都必须努力学习别人的优点,遇到问题要互帮互学,展开讨论。经常对问题从不同侧面进行反思,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
总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化学,将不再是让学生感觉“头疼”的学科。
一、设计好教学,使内容条理化
知识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特别是高中地理难度大、知识体系复杂,只有把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才能帮助学生更容易掌握知识。由于初中地理比较浅薄,涉及面窄,且初中的多数地理知识被遗忘或根本就未理解。再加上高中地理自然部分很抽象,人文部分发散思维很强,因而不仅存在高、初中地理知识衔接不够,还有高中地理又难以理解、跨度又大,因而无形中增加了学生对高中地理的畏惧感。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有必要把高、初中知识联系作为一项重点来讲,如补充一下经纬度和地球运动等等初中内容很有必要,才能完善知识体系,初高中连贯起来。有时高一上学期所开科目多,受课时限制更加剧了难度,在短暂的几课时内很难完成教学任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把知识内容梳理好、条理好,这样学生才容易深入浅出、化难为易。例如:
(一)高中地理知识很多用到经纬度,教师不但要补充初中内容而且还要带领学生总结它们的递变规律:
1.东经度数向东递增,西经向西递增。
2.北纬度数向北递增,南纬度数向南递增。
(二)时区计算、日界线等等的规律,东加西减,相差一个时区相差一个小时。东时区按正数,西时区按负数算,来求时区数。国际日期变更线是人为规定的,所以认为是“不正常的”,向东日期反而减少。这些高中地理部分没有单独讲解,而且还是难点和重点,还需要补充初中内容和总结。
(三)人文地理部分内容如关于农业、工业、城市、商业区位因素的问题。尤其是农业区位因素的总结:
1.自然因素包括水土光热,水包括降水和河、湖水等灌溉水源,土包括土质和地形,光一般指需求光照多的作物(棉花、水果等,另外光和降水往往相反,干旱地区一般不利于降水有利于光照,湿润地区一般有利于降水不利于光照),热包括温度的高低和昼夜温差(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等;
2.人文因素包括市场、交通、劳动力、科技、政策等,人文因素主要指的是商品农业区位而言。
二、设计好教学,使学生学习主动化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一个主动思考总结内在消化的过程,所以教师一定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而不是传统的说教法、填鸭式的老思路。本来高中地理知识就难,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教学带来一定的障碍。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以灵感。
(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要多采用开放式、分组讨论式、抢答式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各抒己见,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例如关于地球运动的教学,就可设计一些思考性和发散思维性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和总结,以便更好地掌握知识。例如地球只公转不自转,那么地球上会有哪些变化?还有没有昼夜交替现象?那一天有多长时间呢?地球有没有季节变化?通过学生的主动思考和讨论参与,不但能掌握地球运动的知识,而且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也能得到很好的锻炼。
(二)多创造让学生参与的活动,也可借鉴教材上的活动内容。如讲到工业区位时,可以假设学生是一位企业家,你应该选在什么位置最好,什么原因。让学生分组讨论,最后夸一夸哪位企业家是最棒的。如此这样讲农业区位时就比作是农场主,商业区位时就比作老板,城市区位时比作市长等等。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形式参加,更能激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还有其他形式如课堂讨论,要求学生以尚无明确意义与答案的开放性热点话题为主题展开讨论与辩论;也可做课外调查,要求学生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社会调查和实地考察,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与危害,并提出可行性的改进意见。教学中可因课制宜,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知识的理解、能力的提高。
三、设计好教学,使学生答题技巧化
学生素质能力的高低主要体现在地理问题的发散思维上,如何具备这一点呢?关键在于知识的规律化、术语的专业化、答题的条理化。例如,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是学生的学习难点,因此地理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在课堂上最容易疑惑不解的知识点,准确把握住学生的易错关键点在哪里。例如让学生掌握等高线“凸高为低,凸低为高”和相邻的两条等高线的高差不会大于两个等高距,以及多等高线一般不会相交(除陡崖外)的一般规律。如果发现有条线与多条等高线分别相交,那么这条线就应该是一条河了,进而可以判断地势高低和“凸高为低,凸低为高”。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规律,才能做到答题准确无误,同时就可化解学生的思维障碍。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得出等高线地形图判读的一般规律。通过以上规律的总结,不论等高线地形图如何变,学生只要抓住图中的关键点,只要掌握了解题的规律,解题难点是容易攻破的。再者答题时一定要用专业术语既精炼又准确。如回答温带季风气候特征“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炎热往往与干燥少雨相连,高温与多雨相连。这样就不如用“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准确。还有要答题条理化,就是要分成一二三点来回答,如农业区位从自然因素考虑的话,可以列出①水…②土…③光…④热…。
四、设计好教学,使学生读图能力化
地理始终离不开地图,没有地图那就没有地理。地理知识很多的内容都反映在图上,所以必须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该强调地图的重要性,因为它能反映出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它是了解地理知识的突破口。
(一)判断图表题时,首先要看图的名称,因为它能告诉你这幅图的有关哪方面;其次要看图列,因为它反映地理要素的内容;最后看图上图列中地理要素的分布情况。
(二)判断地图掌握地理要素空间分布规律特征。要注意一些重要的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规律,如果是点状事物分布规律那就是从它的分布哪多哪少;如果是线状事物分布规律那就是哪密哪稀等等。强化地理空间位置,熟悉并掌握它们的地理分布规律,并能通过看图找出地理要素分布规律的原因,特别要注意观察图上其他每一个地理要素与本要素之间的关系。
我国新一轮高中地理课程改革是地理教育改革历史中最彻底的一次,高中地理新课程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为最终目的,提出了全新的课程理念。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一地理教学个人总结范文,下面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高一地理教学个人总结范文1本学期我担任高一年级3个班的地理课。教学中发现了很多问题.现总结如下由于升中考时不考地理,学生的地理基础较差,把地理自作是副科、次科,对地理学习缺乏兴趣,不重视。导致学习在课堂上不认真,练习作业应付了事。因此在学期初始阶段,反复多次,从高中为会考、高中综合科等方面,教育学生转变观念,学好所有科目,全面发展,指导学生如何学好地理,提出高中地理学习的要求。应该说,通过说服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有所提高。
由于高中地理,尤其是高二第一学期内容强调对地理事物原理的分析,重在说“理”,教材较初中难度加大。因此,我在备课前,会将课本、教学大纲,会考说明认真钻研,做到心中有数。收集一些相关的事实材料,如“赤潮”,油轮泄漏,神州五号成功返回,地震(近一、二年)事件等;结合往届学生某些知识点掌握的难易程度或易出现的错误,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水平;结合本地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建议成就;把握好每节教材的重点、难点,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写出较好完整而详细的教案。
在备好课的基础上,讲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果,是提高地理教学成绩的关键。在课堂上准确无误的向学生传授教材知识,经常启发学生思维,注重教学语言的生动性、趣味性,分析问题深入浅出,列举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剖析难点,创设宽松的课堂气氛,师生互动,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性,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挂图,图片,标本,有时借助多媒体展示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如冷铎,暖铎的形成。让学生增强了感性认识,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培养了学生的购图能力,课堂效率有较大提高。第三,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有关章节内容,对全体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如大气污染,海洋环境,自然资源利用与生态破坏等。第四,精心编写单元练习,力求每一份单元练习能覆盖该单元的全部重点内容,有较大份量的读图分析题,亦增加一些反映当前的科技,经济,环境动态的题目。严格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全部收回批改。评讲练习时,不是单纯告诉学生正确答案,而是对题目所体现的知识点进行一次交流复习,辩析错误所在,适当变换练习的提问角度,启发学生思维。教育学生学会如何审题,如抓住“题干”(关键词)等,以及如何更规范,体现地理学科特色的表述来回答问题,提高学生和文字表达能力是近一、二年,着重考察的方面,因此,练习中适当让学生练习此类题目。让学生的所学知识得到巩固、提高,这是提高学生成绩的重要方面。
另外,在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我们的学生难以承受高中八科的学习,加之部分科任实行“题海战术”,导致学生在课余时间学习地理,即使是单元练习,也有不少学生抄袭,以应付捡查。但这又不是一个学科的老师能解决的。当然,亦难的找到时间辅导学生,晚修时间根本无学生看地理书.
总之,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有许多好的方面,也有一定的不足,为使自己的工作做的更好,我将继续努力工作.
高一地理教学个人总结范文2本学期我担任高一年级2个班(13、14班)的地理课。根据学生实际,认真专研课程标准,结合备课组的教学计划,积极完成了教学任务。结合备课组的教学计划,积极完成了教学任务。具体总结如下:
一、学习新课程标准,以当前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高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或得地理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在教学中进行目标的细化,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落实。即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和学习地理的基本技能,同时还要求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或了解知识获得的过程,为了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公民,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观念及爱国情感。
教学中,要视学生为知识的创造者,而不仅把学生当作一个知识的接受者培养。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只有学生学会了学习,教学才变得有意义和有希望。要实现这一教学理念,教学手段要灵活多样,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在班级教学中,班级之间有差别,学生个体也有差异,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分层教学,以先带后,承包互帮,展现学生个性风采,凸现团队式学习,建立学习型小组。遵循进步就是优秀的原则,突出过程性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二、结合学生实际,加强学生的地理基础,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这批学生在初中没有系统的学习地理,地理基础较差,甚至一些地理常识也不具备,更不用说养成地理思维和方法,在观念上他们把地理当作副科、次科,对地理学习不重视。对高二的学生来说,由于地理是综合科科目,在高考中所占的分数不多,学生也轻视地理学习。我们的学生在初中阶段成绩也很差,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缺乏自信。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认真,练习作业应付了事。针对这些情况,我在课堂上时刻通过激趣是学生保持注意,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多从高中生活,地理学习等方面给以方法的指导,在教学中渗透先进的学习观念,让学生体验成功,培养自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突出强化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抓紧、抓好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常规教学,开展多样化的学习形式
由于高中地理强调对地理事物原理的分析,重在说“理”,与初中比较,难度加大。因此,我在备课前,认真研究教学标准,综合各种版本教材,结合学生实际,适当增加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深度。平时多收集一些相关的时事材料,如“赤潮”,油轮泄漏,神州五号成功返回,地震事件等,结合晋江市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建议成就,注重生活与所学知识内容的联系,以生活中的材料作为知识兴趣的切入点,把握好每节课的重点、难点,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写出较好完整而详细的教案。
在备好课的基础上,讲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果,是提高地理教学成绩的关键。在课堂上准确无误的向学生传授教材知识,经常启发学生思维,注重教学语言的生动性、趣味性,分析问题深入浅出,列举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剖析难点,创设宽松的课堂气氛,师生互动,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性。另一方面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课堂效率有较大提高。第三,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有关章节内容,对全体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如可持续发展,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等。
我在教学中尝试评讲练习时,不是单纯告诉学生正确答案,而是对题目所体现的知识点进行一次交流复习,辩析错误所在,适当变换练习的提问角度,启发学生思维。教育学生学会如何审题,如抓住“题干”(关键词)等,以及如何更规范,体现地理学科特色的表述来回答问题,提高学生和文字表达能力是近一、二年,着重考察的方面,因此,练习中适当让学生练习此类题目。让学生的所学知识得到巩固、提高,这是提高学生成绩的重要方面。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具有活跃的思维,从而达到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
通过一学期教学,使学生的各方面素质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思考能力、识图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提高迅速。
四、在教育教学中的反思与感悟
在这学期的地理教学中,我不断反思,总结了一些自己的教学感悟。
1、重视地理知识的应用教学中应注意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
帮助学生通过熟悉的现象理解所学地理知识。如气温在冬夏季节的分布规律,降水的分布,天气预报等等。让学生知道地理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科学试验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和信心。
2、应通过读图、学生练习和课堂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应用地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在讨论中,教师要做必要的讲解。做练习时,要求学生弄清地理事实,独立思考,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能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判断。
3、考核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检查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在重视考试的同时也要形成对学生多方面的评价而不是仅停留在成绩上。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方法措施
当然,在教学中,也存在着不足之处,一节课下来,总觉得课堂时间比较紧,学生的学习状态也时好时坏,尤其是学困生,如学习困难生的转化工作,原来会的还会,不会的还不会。另外,并不是所有的地理知识都教的有新意,有时内容讲解不灵活,没有吸引力,致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做到:
1、以学生为主体,注意基础知识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加强教学改革,引入新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重视地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方法;
4、重视地理知识的应用;
5、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
总之,我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更好的完成地理教学工作。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争取在新的一年,取得好成绩。
高一地理教学个人总结范文3阴飞逝,日月如梭。转眼,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以来,圆满地完成了教育地理学科工作任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钻研业务。
我担任高一4个班的地理科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我认真学习新课标,钻研教材,为了准确的传授知识,我经常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和他们一起探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二、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创设情境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只有将认识主体置于问题情境中,才能促进认识主体的主动发展。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校多媒体设备,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通过精心设计,巧妙地将学习目标任务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促成学生对新知识意义的自主建构,让学生在充分地经历探索中掌握地理事物事物发展发生和变化规律。
三、致力于地理教学的优化。
1、注重课堂气氛的活跃。
沉闷的课堂气氛只会让学生昏昏欲睡,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尽量给学生创设喜闻乐见的学习情景,使学生能比较直观形象地理解知识。
2、注重作业的开放性。
开放性的问题能活跃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深刻性。注重学生主动获取知识、重组应用,从综合的角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注重作业批改的及时性,经常当面批改,个别辅导。
3、注重与学生的交流。
“理解”是建立师生情感的纽带与桥梁。理解学生就是要以饱满的热情和充沛的精力投入来感染学生,给他们一张笑脸、一颗诚心、一份真情。当学生取得好成绩,获得成功时,要给以祝贺和鼓励,当学生遇到困难,遭受挫折时,要给以安慰和支持。并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今后教学工作的建议:通过前面对试题的分析,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除了要把握好知识体系,熟悉知识点覆盖面之外,还要认真钻研新课程理念,理解、研究教材,找到教材中知识与理念的结合点,自然地理思想与地理方法的嵌入点,凭借教学手段、方法,在教学地理知识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渗透、理解、掌握地理思想、地理方法,从而达到学习地理、应用地理的最终目的。
1、多教一些地理方法、地理思想,地理思想是在地理活动中解决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根本想法,是对地理概念、命题、规律、方法和技巧的本质认识,是地理中的智慧和灵魂。
所以,领悟地理思想,方法是地理教学的首要任务。教学中要钻研教材,把握知识中蕴含的地理思想和方法,通过传授知识,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地理方法,思考问题的地理思想。学生在学习了地理知识的同时,更能领悟到地理思想和方法,能熟练的对知识进行举一反三式的应用,真正达到活学活用,使教学理念转变,促进学习方式转变,为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学习地理知识探索有效途径。只有学生自己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他的学习才会事半功倍。
2、多一些过程探究,少一些知识陈列。
地理知识起源于生活,是从实际应用中逐渐抽象、概括、演示、推理而形成的系统的、严密的学科体系,地理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开放的思路,就要以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为地理知识生长的基础,对知识的生成,讲授多一些过程性探究,通过学生主动性探究来理解知识的形成、发展和最终定义,对学生地理思维的形成、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特别是讲难题时,我常常会让学生上讲台上来发表自己的见解,用学生自己的表达方式让大家去理解,去判断谁是对的,谁的方法最简单。我发现有很多的同学乐与表达并与大家辩论。而实际教学中公式化、概念化的粗浅、简单、枯燥的诵读、机械式的演练教学不注重地理理性的、深层次的内涵,使地理教学浮于表面,不利于学生面对新理念指导下的检测,不利于今后的教学和学生地理方面的发展。
3、多一些以生为本,少一些教师中心。
高中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是非常高的,尤其是对贴近他们的生活,有一定感性经验的学习素材,更能焕发出极大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但长期的教师中心式的讲授,会挫伤学生学习热情,造成了学习的被动和教学的困境。地理学习中结合知识多创设一些生动活泼、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将学生放置于问题之中,容易激活学生已有经验和地理知识,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索发现的思维品质,对地理学习有推进作用。以生为本,破除教师中心,要始终成为地理课堂实施教学的首要策略。
我认为让学生发自内心的喜爱地理,乐于学习地理,才是重要的。
高一地理教学个人总结范文4为了总结教学经验,使今后的教学更有进步,现将一年的高三地理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依纲教学,明确复习方向
作为高三地理教师应认真学习地理教学大纲和高考考试说明,加强高考地理试题研究,把握高考命题走向,使高三地理复习有明确的导向。
二、立足课本,夯实双基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知识点的落实和知识网络的构成。这也比较符合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的特点:突出能力立意,重在考查学科的知识主干、基本原理和规律,以及地理理性思维逻辑和知识运用能力。能力是建立在夯实的基础上的,没有扎实、全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很难获得高分。
三、合理安排复习时间
高三地理复习一般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按教材的顺序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这是重点,一般在第二年的三月初完成,要“扎扎实实”,不可盲目追求进度;第二阶段是专题复习,打破常规的章节,对知识进行重组,寻求联系,侧重于能力的培养,时间为两个月左右,专题的个数不能弄得太多;第三阶段为查漏补缺,调整心态,做好考试前的准备。
四、加强知识的归纳整理,形成知识体系
教学理论的研究表明,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要比掌握大量具体的零散知识更具价值。在传统的学习过程中,比较偏重于掌握知识的细节,而忽略了对知识结构整体上的理解和掌握。由此使获得的知识难以成为今后深入探究的基础。在知识整理加工的过程中,伴随一系列思维活动,如分析、判断、归纳、演绎、比较、分类、总结、概括、推理等,可以说这个过程也是思维综合训练的过程。经过这一过程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强化记忆,同时也可以发现问题、弥补漏洞、纠正错误。在对基本原理、规律的探究、发现、归纳和应用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多思、敢问、善问?可准备一个问题本?,真正弄懂、吃透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既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五、落实基础,突出主干,注意与初中地理知识的有机结合
基础和主干知识是指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和重要的地理事物、观念、结论。它们分布在教材的各个部分。但总体来看,能够体现地理学科学习功能的、能够形成再生知识的、与生活生产紧密联系的部分多为高考复习的重点所在。如:地图、地球运动、大气运动、人类活动、人地关系等。
对于基础和主干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不是要死记硬背,而是要深入理解和具体应用。高考试题往往通过大量引用课外知识和丰富的社会素材,形成新的问题情景,构成新的问题角度,从而考查学生的能力。但是无论如何,其考查的落脚点仍然是地理学科的基础和主干知识。所以我们必须抓住各部分的基础和主干知识,寻找各部分知识与其他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综合的思维方法,才能在高三地理复习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在重点复习高中系统地理知识的同时,还要正确处理好初高中地理知识的有机结合。初高中地理知识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只要高中地理中涉及到的初中地理知识,都应该掌握,决不能回避。要正确处理好高中系统地理与初中区域地理之间的关系,以高中系统地理为主,兼顾初中地理,当涉及到相关初中地理知识时要进行串联复习,并落实到区域图上。只有把具体的地理事物或现象落实到具体的区域中,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它产生的原因、特点,预测它的发展变化趋势。如复习“地球运动”时,就应把初中的“时区和日界线”融入其中,复习“地壳运动”时应一并复习初中“地形和地形的变化”等等。
通过这样处理,不仅使初高中地理知识紧密结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而且便于提高综合分析地理知识的能力。可见,抓住多角度观察地理事物的空间性质,综合分析地理系统内部与外部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运动与转化这些大问题,一方面能使地理知识学习更加透彻、完整,另一方面又能提高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拓展思考与解答地理问题的深度与广度。
六、加强空间思维训练,形成科学的整体观念,不断提高认识水平
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看,地理试题选取了能够反映地理学科主要研究分析方法的内容为命题素材,紧紧围绕“描述、概括、理解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和发展变化过程”、“认识重要地理事物的名称和空间位置”等能力要求。试题中时差的推断、地图的判读、世界和中国某个区域的特征分析、判断等都是在考查学生的空间能力。因此,在高考地理复习中要特别注重空间思维的训练,以促进我们的整体思维观形成。
空间思维能力的考察主要有这几项内容:各类地图的判读,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大气的运动和变化,世界和中国区域(大洲、大洋、地区、国家)中的重要经线、纬线,各类重要地理分界线(自然地理界线、人文地理界限)等。培养地理学科的空间思维能力,一定要讲求方法。如对空间概念和物体空间运动的理性思维分析?可选取十条重要经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180°经线、20°W、160°E、120°E),通过它们,在脑海中形成完整经纬网,并想象地球运转起来线与线之间相互位置关系及晨昏线的动态关系。
通过有效的空间思维训练,才能达到当给出世界上某一点或线时?在脑海中涌现的不是乱糟糟的一团,而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地理事物。而有了这样的水平,无论命题角度如何,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高三地理复习中有法而无定法,只要我们老老实实地紧扣大纲,立足基础,构建知识体系,形成整体观念,加强能力培养,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以地理事实材料为基础,形成地理概念,认识地理规律和地理原理,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要比掌握大量具体的零散知识更有价值,抓住主干知识,注重培养逻辑推理能力,紧紧把握住区域特征认定及其出现的问题与解决措施,注重空间思维的训练,促进空间思维能力的形成,定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高一地理教学个人总结范文5一、指导思想
高一地理教学要以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为主线,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思想。高一地理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从人类和地理环境的关系着眼,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对终身发展有用的自然地理和相关的人文地理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初步的地理技能、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探究能力;能够与人合作,运用地理科学观念、知识和技能对人类与环境之间的问题作出独立的判断和适当的评价。学习高中地理课程有助于学生观察和理解与人类发展有关的地理环境变化,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为适应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高中地理总体教学目的
1、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人文地理基础知识。
2、培养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地理思维能力,以及地理探究能力;
能够独立和与人合作,运用地理科学观念、知识和技能,对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
3、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深化对国情、国力以及国策的认识;积极参与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活动。
4、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
三、教材内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本学期教材以人文地理为主,包括: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人类的居住地—聚落;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教材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协调人地关系、寻求人类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研究以人类为中心的地理环境;从这一点看,在地理教学中参透环境教育应该是教学重点之一。教材除了学科理论外,增设了活动设计、研究性学习、案例教学、社会实践等,同时,配备了不少案例,这些案例源于实际的社会活动和不断发展的社会现实生活,与地理学科有紧密的联系,是对已发生的典型时间的真实写照;因此,学生思考、分析和探究的一系列地理现实问题,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去观察、体验、判断和推理也是教学的重点,更是难点。
四、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教学措施:
1、备课时重点研究教材和学生,圈出难点、重点,把知识分为了解层次、识记层次、掌握并运用层次,针对学生的现有知识结构做到有的放矢,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掌握重点,记住常识。
2、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
要做到先管后教,以提高学生兴趣和积极性为主,运用多媒体和直观教学手段,以及学生所见所闻的现有知识,激发其学习热情,启发其积极思维,开拓其动脑、动手能力。
3、课堂练习应紧扣课堂讲解的内容,从易到难,深入浅出,循序渐进,以中低档题目为主,做到有梯度有层次地推进教学,使学生能在识记、听懂课堂内容的前提下就能做对,从而达到消化课堂内容,体验成功的感觉。
4、作业批改时教师应做好总结,把那些学生得分率低的地方记录下来,以利于改进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查漏补缺。
那么,学习数轴究竟有什么用处呢?新教材体现出要让学生形象地理解数学.数学是源自生活也最终服务于生活的,我们要做的是赋予数学鲜活的生命,让数学不再是学生眼中枯燥无味的一门学科.所以讲授数轴时,首先就要从数轴和我们生活实际的联系出发,让学生看到数轴的确可以用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体会数轴的作用.
学习数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学习.
一、数轴的基本概念及作法
数轴是一条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首先学生要去理解这个概念,我们可以从直观的温度计入手,从中抽象出数轴的形象.一条标有刻度的直线,以0为分界,可以向正负两个方向无限延伸.然后再科学地给出数轴的定义,对于这一概念,可以举一些错例和学生一起分析,进而巩固数轴的三个要素.接下来就是画数轴,这又是对数轴基本概念的再次加深,从先前的判断,到现在自己动手去画,更能让学生尽快地接受这一知识点.学习了这些内容之后,学生自然可以想到学习数轴的目的是为了把有理数表示出来,教师可以进一步分析数轴上的点和有理数的对应关系,这些就是数轴这一节必须弄清楚的一些知识点.
二、数轴和绝对值、相反数的联系
数轴的学习不是止步于概念与画法,更为重要的是一种数形结合的思想,这是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第一次接触到用图形来表示数,很好地将代数和几何结合到了一起.这样,对于之后一些难以表述清楚的问题可以借助数轴得到很好的解决,绝对值和相反数中的问题就有很多可以借助数轴解决.相反数是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它们到原点的距离相同,在数轴上表示出相反数就具有一种对称的形象;绝对值更是从定义上就借助了数轴.
其次,数轴对于相反数和绝对值的运用也大有帮助.
例如,到原点的距离等于5个单位长度的点表示的数是.这一问题就可以通过画出数轴,直观地给学生进行分析,从原点可以向左或是向右移动,从而得出是5或-5.
引申1:到原点的距离就是一个数的绝对值,即问题变成了绝对值等于5的数是5或者-5,学生可以比较直观地得出绝对值为何会有两解.
引申2:容易看出5或-5是一对相反数,那么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可以是什么关系呢?这时学生可以很容易得出可以是互为相反数的关系.当然,不能忘记提醒学生相等的两个数绝对值当然也相等,还可以进一步用数学语言表示这一关系,即若|a|=|b|,则a=b或a=-b.
引申3:到数轴上表示3的点的距离等于5个单位长度的点表示的数是.这一问题,可以让学生自己思考,最终可以总结出表示到一个点的距离等于某个定值时存在的两种情况.
又如,已知ab|b|,且a
三、借助数轴解决实际问题
一、何为“相机诱导”之道
诱导之说,最早见于《论语・子罕》,颜回评价孔子的话:“夫子循循善诱人。”现代大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则从教学论的角度作了精辟的阐述:“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所谓“相机诱导”,通俗地说就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善于把握有利的教学时机,当好“导演”,启发诱导学生,废除全盘授予的“注入式教学”,而代之相机诱导的“启发式教学”,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发挥他们课堂主人翁的作用,让他们开动脑筋,大胆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这样,教师“引疑”,学生求趣,在求趣中开发其智力,开阔其思路,展开其想象。
与此同时,从认识论的角度分析,“相机诱导”是通过外因与内因相作用的理论来辨证地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教师要将学生看作是受个人智能和外部环境双重影响的复杂的动力系统,科学合理地进行“相机诱导”,而不是遵循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才能保证该动力系统高效运转。
二、高中化学教学中的“相机诱导”理念实践
1.高中化学抽象概念的教学中应用“相机诱导”
高中化学抽象概念的教学一直是难以突破的瓶颈,是许多教师心中的老大难问题。特别是高一新生,知识储备有限,生活阅历不足,初高中知识衔接不畅,因此高一必修1中的抽象概念就很难被学生所接受。很多教师在开课时一般不会优先选择这些课,并且在教学中很容易陷入纯理论式满堂灌的状况,这更是让学生一开始就给化学学科套上了“深”、“难”、“无趣”的帽子,更别提实现新课标要求的三维目标。因此,在突破这一瓶颈中,笔者提倡教师应对抽象概念的教学“相机诱导”。
以《物质的量》教学为例,学生一开始对“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等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相当模糊,有时越解释,学生反而越迷惑,因此教师如果只是一味地解释灌输,就会事倍功半;通过自身的教学反馈,笔者认识到学生的疑惑产生于教材上所述概念的抽象性。学生抠字眼,钻牛角尖,而不能全面地认识。因此,如果能够将抽象的概念细化,找准时机进行正确诱导,则会事半功倍。在这里,笔者探究使用了两种“相机诱导”的方式:一是学案式诱导,利用学案进行导学,在学案中将物质的量概念中的关键词突出展示,并且通过问题和图表展示出物质的量与宏观物体和微观微粒之间的定性和定量的关系,在学生写与做的过程中找准时机进行诱导,从而将抽象的概念内化为形象的问题探究与公式运算;二是多媒体动画诱导,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宏观的物体,分割成单个的微粒,通过“分(微粒)―合(实体)―分(微粒)”这一动画演示过程,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了“1mol物质与6.02×1023个微粒”之间的等量关系。通过动画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解决了学生“想象不出”的难点。此时,教师找准时机适时提出问题,通过学生讨论,教师总结以及动画的验证,从而更好地理解了“摩尔”的概念,达到了“相机诱导”之妙。
2.在高中化学探究实验的教学中应用“相机诱导”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探究实验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传统的实验教学多以教师对实验过程的讲解和指导为主,学生动手过程为辅,而且对教材中的实验基本不加以创新和改进,直接让学生一步步照搬实验步骤,学生就好比“提线木偶”一样被教师与教材牵引着动,谈不上探究,谈不上发现,更有甚者直接跳过实验得出结论。因此,如果能在探究实验教学中应用“相机诱导”,教师就能把握有利的实验探究时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探究地位,并做好合理的诱导,得出富有创新的实验结论,将是新课改背景下化学实验教学的更为有效的尝试。
以《二氧化硫的性质与作用》的性质实验教学为例,教材中提供了3个性质实验,经过前3个专题的实验教学,学生此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知识和实验能力,我们不妨可以抛开教材设计的实验,有目的、有计划地提供一些实验药品和仪器,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验证二氧化硫的水溶性,漂白性等。在学生汇报实验步骤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时机,做好诱导工作,适时纠正学生实验设计的不合理之处,启发学生对实验进行合理的改进,若发现有好的实验设计方案要加以补充和完善,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而且也提高了教师自身的实验教学能力。
3.在高中化学复习课的教学中应用“相机诱导”
高中化学复习课不好上,特别是高三复习课,更是要求教师要在短暂的教学时间内讲授复量的教学内容,这对教师的经验和能力都是极大的挑战,特别对新教师更是难上加难。笔者认为,在高中化学复习课的教学中应用“相机诱导”是一个绝佳的选择,能有效地提高复习课的效率。
在高中化学复习课中,要最大限度地避免走过场式的知识灌输,特别是在高三第一轮复习中,有些教师就是将旧有的内容重新上一遍,好一点的就是将一些相关的知识整合在一起上一遍,都摆脱不了复习效率低的弊病。而“相机诱导”要求教师在复习知识时一定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导课环节通过几个层层递进的问题让学生对要复习的内容进行一个全面的回顾,教师只需要适时地给予启发引导;在对知识全面回顾的基础上,再进行练习诱导,循循善诱,进一步深化所要复习的知识点;最后由学生自主总结出复习的知识网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树叶”,学生提供“树的枝干”,岂不妙也。
关键词: 高中地理教学 观察学习 应用探析
高中地理知识内容与初中相比,内容更抽象、特殊,高中知识更强调逻辑性,越来越接近科学体系,知识广度和深度相对来说有很大的提高,并且对学生学习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强调理解学习、自主学习,大大降低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对教师而言教学带来更大难度。观察学习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经常被采用且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利用观察学习法有利于学生获得真正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求知欲。
一、合理确定目标,促进观察顺利开展
观察学习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施,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攻破地理知识的难点,还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开展观察学习时,观察目标是否明确直接影响学生观察效果,观察目的、要求越明确,则学生对观察对象的反映越清晰,获得的观察效果越好,为使观察学习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有效实施,获得良好观察效果,首先根据教学目的确定观察对象和目标,确定的观察对象和目标应主体鲜明且突出重点,明确告知学生观察顺序、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以使学生更好地把握关键点,从而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技能作贡献。如教学《宇宙中的地球》,观察太阳系时,可提出“太阳系由几大行星组成?它们有什么特征?按照距太阳的远近它们应该怎样排序?”“如何正确地对地内行星、地外行星进行区分?”“小行星位于太阳系的哪个位置?”“彗星的外貌特征,哈雷彗星绕日公转方向与九大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有什么不同?”等问题,让学生明确为何观察、观察的对象是什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有目的、有条理地观察,掌握地理知识,并提高自身观察的敏锐性。此外,由于观察―认知的过程是观察者通过对观察对象特征的感官感知,以自身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经比较、分析后形成对象整体映像的过程,这一过程建立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知识量影响观察效果,因此,观察前,应要求学生先掌握观察对象相关的知识,为学生观察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兴趣
与其他学科相比,地理学科具有观察内容丰富、观察方式全面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有教学挂图、地图册、课本插图、文字、教学模型、仪器、各种多媒体动画演示及实验等课堂上的观察,还有现实世界中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课外观察;从观察方式看有全面观察、重点观察、长期观察、定期观察等多种方式。基于地理学科的特点,观察学习方法也有很多,如图片观察法、自然现象观察法、动画演示观察法、实物观察法等,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具体内容,合理灵活地选择具体的观察学习方法,利用多样化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针对天文地理知识可采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软件制作动画,如演示地球公转,引导学生观察太阳的年变化,结合公转示意图,并总结规律,提高地理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教材中一些不能通过课堂实验演示、被感受的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如月相的变化等,可选择自然观察法,让学生连续一个月对月相这一自然现象进行观察;又如冬夏昼夜长短比较,可通过学校作息时间调整等帮助学生通过观察认识到生活中的自然规律,再有效结合实际,突破难点;学习实际生活中存在的物质时,可选择实物观察法,如教学“岩石圈物质循环图”时,可拍下学校台阶花岗岩、会议室内的大理(石)岩、公路旁有层理构造的沉积岩等身边常见的岩类,引导学生观察各岩石的颜色、不同用途等,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感知与观察,知道并理解三大岩类的区别,以此扩大学生眼界,丰富知识,提高学习积极性。
三、科学引导学生,增强观察实际效果
观察学习不仅是感觉器官对观察对象表面特征的认知,而需要观察者对直观感受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思考,寻找其内在规律、本质,从而深化知识理解。而受到知识、经验等的限制,大多数高中生观察事物时往往只停留在表面,因此,在地理观察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善于提问,开阔学生思路,使学生在观察中多思考、对比和分析,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印象,并通过观察发掘隐藏的地理信息。如教学区域地理时,在学生观察俄罗斯地域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俄罗斯地广人稀?”“人稀与哪些因素有关?是否与气候有关系?是怎样的关系?”“是否与文化有关?”等,让学生学会在观察过程中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地理知识,提高观察学习的实效性。此外,引导学生观察学习的过程中,还应注意观察客观性、全面性、历史性,观察的事物离开客观性,观察结果必然是错误的,因此,老师应多引导学生观察地理事实,提醒学生某种地理现象发生的以时间,时间的变化周期,地理要素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等,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探究精神和态度。
四、组织课外观察,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课外实地观察指学生脱离课堂,由老师组织到校外(博物馆、工厂、农村、展览会等)进行实地观察,鼓励学生实地观察,更好地了解地理知识,明白地理知识与生活是分不开的,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由于课外观察活动的特殊性,开展课外观察活动时应注意做好组织活动,组织观察活动要通过申请,经学校同意统一安排,班级多可交替进行,地理老师在观察地点进行指导。如果是一个班级,可由班主任或者地理老师随班级组织活动。组织课外活动时,老师应动员全体学生注意纪律和安全问题,最好不要单独活动,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选出代表负责各组安全、纪律问题。开展观察活动前,老师应事先做好预察,准备所需要的工具和物品,到了观察现场为使学生有意注意,老师要立即切入正题,指导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拍照、一边记录,结合地理等高线、植被、河流、地形(等高线、陡崖高度)等知识点,进行实际适当的综合分析。此外,根据观察内容确定观察地点和路线,注意避免危险的地方,避免路线重复。组织观察学习活动结束后,指导老师应提醒学生将材料、实物标本进行整理、分类,对整理好的观察材料进行分析、综合,并清晰地说明地理事物现象的概念。
总之,由于地理知识的广泛性,很多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在课堂上不能被演示和感受,因此,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观察学习特点之一,可以引导学生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观察,关注地理现状和发展动态,了解地理与社会经济、人文现象的关系,通过亲自观察学习和感受验证所学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