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职能策划论文

职能策划论文

时间:2022-04-03 17:56:48

职能策划论文

第1篇

一、学生职业能力要求与《营销策划》课程匹配度调查

(一)调研对象及方法为了对学生职业能力需求进行深入的了解,我们以浙江中医药大学为例开展了《营销策划》课程与职业能力匹配度的问卷调查。对市场营销专业在校学生采用随机调查的方法,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6份,有效率为98%。对于营销专业毕业学生们的调查形式主要以网络问卷为主,共发放问卷100份,有效回收90份,有效率为90%。受访的在校学生年级:大一占14.29%,大二占12.76%,大三占34.69%,大四占33.16%。毕业学生的就业范围:民营企业占66.7%,合资企业占11.1%,外资占22.2%。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1、营销专业职业能力需求从问卷结果来看,在校学生认为对营销类岗位来说沟通表达能力、理解创新能力和吃苦耐劳能力是排名前三位的职业能力。毕业学生认为对营销类岗位来说沟通表达能力、理解洞察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是排名前三位的职业能力。两份结果的差异不大,可见在校学生虽然没有实际的营销类岗位就职经历,但对于营销专业的职业能力把握比较准确。2、营销专业职业能力与课程匹配度如前所述《营销策划》作为综合各营销专业职业能力知识的课程通常在高年级开设,我们希望了解营销专业职业能力与课程匹配度。为此我们设计了两个问题,对于未上过该门课程的学生询问其对《营销策划》的感兴趣情况,对于上过该门课程的学生及毕业学生询问其对课程的满意度、职业能力培养的帮助程度。问卷调研结果显示,在校学生中63%的学生表示对《营销策划》的学习有兴趣,但对该课程与职业能力关联有一定了解的只占到59%;在上过该门课程的学生及毕业学生中有86%的学生认为该课程对未来职业生涯有帮助,有90%的学生亦认为学习该课程能够有助于促进各类竞赛获奖以及科研能力提高,而竞赛和科研间接对就职带来积极影响,对工作能力提升也大有裨益。3、授课方式与职业能力培养虽然营销专业在校学生和毕业学生对营销职业能力与《营销策划》课程匹配度较为认可,但在具体授课方式上,81.1%的在校学生和77.8%的毕业学生认为传统的《营销策划》授课方式需进行改革以促进学生营销职业能力的培养。相对而言,案例研究法、亲验式教学法、讨论法等授课方式更受学生们青睐。在授课媒介上,62.2%的学生倾向于采用网络课堂的途径,提高互动性。56.8%的学生更喜欢通过网络课堂下载学习资料,提高及时性和自主选择性。

二、提高营销职业能力的对策建议

(一)增强学生有关营销专业职业能力要求的了解程度以往学生们在拿到教学计划时只能看到本学年或者大学期间有多少门课程要学,并不了解课程设置的目的以及与职业能力培养间的关系。虽然有诸多大学开设了各类选修课程,学生按学分制学习,在课程选择上有一定的自由度。但是倘若学生对职业能力要求一知半解,那么课程的选择和学习将会比较盲目。在本次调查中学生虽对《营销策划》课程感兴趣但对其在营销专业职业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却不胜了解。因此,帮助学生首先明确营销专业职业能力的要求至关重要,教学计划并不是面向老师的,更应该面向学生。这并非是要学生来参与教学计划制定,而是要让学生在专业学习之前,或者在专业方向选择之前充分了解本专业各课程与不同职业能力的匹配程度,明确学生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在提高兴趣的同时有的放矢地选择课程进行学习,而不是带着模糊的认识盲目的学习。就《营销策划》来说,其核心知识体系是确定策划目标—展开调研—创意设计—方案写作—方案确定—实施评价,相应的职业能力培养包括市场调研能力、理解创意能力、沟通表达能力、执行能力等,如在学习前学生就职业能力以及上述匹配度在脑海中有清晰的脉络和框架将更有助于专业学习和职业能力培养。

(二)应用多种方法提高学习兴趣和效果如今的大学生更乐于凸显个性和创造性的教学方式,不愿被传统教学方法束缚思想,所以单纯讲授法已经逐渐被大多数学生所排斥。案例研究法结合市场实际,以典型案例为素材,并通过具体分析、解剖,促使学生进入特定的营销情景和营销过程,建立真实的营销感受和寻求解决营销问题的方案,凸显了案例教学的特色与团队学习的重要性;讨论法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学习;亲验式教学法即通过设计与课程有关的游戏,使同学们在游戏中体会课程的相关知识,从而让知识点更加深入人心。这三种教学方法都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更能适应于当代大学生的学习需要。不仅传统教室和实训室可以开展上述教学方式,运用现代网络技术,突破教学的时空限制,可以将不同教学方式整合并提升。无论是市场调研、创意设计,还是方案写作、方案确定,越来越多现实中的营销策划步骤需要借助网络平台实现,沟通交流和策划方案的实施也逐步采用虚拟的方式来完成。在学习中直接通过网络平台不仅可以提高学习兴趣,更可以做到学习与现实场景的无缝链接,为职业能力的培养起到促进作用。

(三)建立校企合作基地,实现职业能力的分步式培养最后,虽然学校负责学生的培养和塑造,但是企业才是学生们最终的归宿。所以只有学校和企业双方面达成良好的合作行为,才能共同促进学生们职业能力的良好养成。为此,可以从内部与外部双方面共同进行。内部方面:借助实训室和网络平台,以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为导向,加强创新精神。例如,实施分层分类教学、小班化教学、增加实践教学点课时、及时引进营销相关案例分析等,确保学生们能够得到足够的锻炼机会。外部方面:学校和企业可以立足于双方的需要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有计划地将学生输送到一线营销岗位,使其能够得到充分的锻炼,从而使学生们的专业知识与职业能力要求通过实践检验其匹配度,对于不足的部分通过企业导师的指导和回校后的课程学习加以弥补,反复多次以后将营销专业课程学习和学生职业能力匹配度达到较高的水平。

作者:卢小涵项莹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第2篇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决策 职业生涯规划

[作者简介]周炎根(1981-),男,江苏泰州人,南京师范大学秦州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助理、心理学教研室主任,讲师,主要从事学习心理教学与研究,(江苏泰州22530D)

[课题项目]本文系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青少年心理健康与积极心理品质训练的实验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该项目得到了江苏省2010年青蓝工程项目的资助,(项目编号:2011SJBl90004,项目负责人:周炎根)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06-0091-03

一、引言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gareerdecisionmaking self-efficacy)是指“决策者在进行职业决策过程中对自己成功完成各项任务所必需的能力的自我评估或信心”。合理的职业决策是职业成功的前提,Hackett和Betz指出,几乎不存在什么决策比选择一个职业或工作对人们的生活具有更重大而深远影响的了。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是影响个体职业选择行为成败的因素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研究表明,个体对自己能否胜任和职业有关的任务或活动所具有的信念即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是影响职业决策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影响个体决策的选择和在决策过程中愿意付出努力的多少以及在遇到困难时能否具有较高的坚持性。个体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影响着个体职业决策的选择、职业决策过程中付出的努力量以及碰到困难时的坚持性,而且对个体的成就行为也有很高的预测性。

职业生涯规划,也称职业生涯设计,是指对个体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并对其兴趣、爱好,能力、职业倾向等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切实有效的安排。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在校大学生,在认知和评价自身职业特质,分析欲选择职业的特点及各种外部条件的基础上,确立职业方向和目标,制订学习和生活计划,使大学期间学习和生活方向明确,内心充实的过程。在当前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大学生认识自我、了解社会、理性择业以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已成为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重要内容。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内外教育理论与实践者慢慢认识到仅仅提高个体职业决策自我效能而不注重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或只强调职业生涯规划而忽略个人内在能力信念的提高,都存在严重不足。就当前国内外研究现状而言,明确以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与职业生涯规划关系研究为主题的研究很少;在研究对象上,国内外大多研究以企业员工为被试;在研究方法上,主要以理论研究居多,实证研究少。本研究拟在问卷实证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和职业生涯规划之间关系,探讨其中内在规律,为高等学校职业指导和人才培养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证参考。

二、研究方法

1 研究被试。选取江苏省部分高校本科大学生。发放问卷720份,有效问卷686份,其中,男生316人,女生370人;文科335人,理科351人;一年级176人,二年级168人,三年级190人,四年级152人。

2 研究工具。包括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采用国内学者龙立荣和彭永新(2001)编制的“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量表包括39个题目,分为自我评价、收集信息、选择目标、制订计划、问题解决五个维度,从根本没有信心到完全有信心分别记1~5分。该量表的同质性信度为0.94,重测信度为0.61,量表具有较强的辨别效度和较好的结构效度。本研究中该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83,分半信度系数为0.93;职业生涯规划量表,本研究采用周丹等(2008)编制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量表。量表分为6个维度,分别为职业生涯规划认知、个人职业特质认知、职业特点认知、职业目标定向、职业心理准备、学校生活满意度。量表采用5等级记分标准,“完全符合”记5分,“基本符合”记4分,“一般符合”记3分,“有时符合”记2分,“从不符合”记1分。该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90,分半信度系数为0.90,再测信度为0.80。本研究中该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78,分半信度系数为0.77。

3 研究程序。以班级为单位,采用集体施测法,由心理学系老师担任主试。施测过程中,被试在遇到不清楚的条目时可现场向主试进行咨询。实测时间约20分钟。待所有被试问卷填写完毕后,由主试统一收回问卷,逐一进行审查,剔除无效问卷。数据采用SPSS 16.0forWindows进行处理。

三、研究结果

1 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与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分析。由表l可知,从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与职业生涯规划总分的相关性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与职业生涯规划存在显著正相关(r=-0.77,P

2 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多元回归分析。以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五个维度,即自我评价、收集信息、选择目标、制订规划和问题解决为自变量,职业生涯规划总分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逐步引入自变量,即制订计划、收集信息、选择目标。表2的结果表明,回归方程显著(F=139.84,P

3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职业决策效能的多元回归分析。为进一步探求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关系,我们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六个维度(即职业生涯规划认知、职业特点认知、个人职业特质认知、职业心理准备、职业目标定向、学校生活满意度)为自变量,以大学生职业决策效能总分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逐步引入自变量。表3的统计结果表明,回归方程显著(F=265.28.84,P

系数依次为0.80、0.13、-0.06和0.12,都在0.01水平上达到显著。

四、分析与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职业决策效能总分及各维度与职业生涯规划总分及各维度存在显著正相关。个体较高的职业决策效能有助于个体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也可以促进个体内在的职业决策效能感的提高,这与以往研究结果较为一致。为进一步深入分析并验证此结论,我们首先把职业决策效能各维度作为自变量,对大学生生涯规划进行回归分析发现。指定计划、收集信息和选择目标三个因子进入回归方程,职业决策效能感可以显著预测大学生生涯规划,预测率达60%;接着,以生涯规划各维度为自变量,对大学生职业决策效能感进行回归分析发现,职业生涯规划认知、个人职业特质、职业目标和职业心理三个因子进入回归方程,大学生生涯规划可以显著预测职业决策效能感,需要指出的是,个体职业生涯规划认知回归系数最大,这提醒我们加强大学生对个体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对其职业决策效能感的提升尤为重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环境、行为和以性格、气质、情绪情感形式存在的个人因素三者之间是相互作用的。个体通过与外在环境的相互作用,不断修正和完善自身,根据自己的性格、职业兴趣确立新的目标。新确立的目标又会不断与个体及环境实现循环交互作用,而在此循环交互作用过程中,根本动力是个体的职业决策效能。这与班杜拉三元交互决定论相一致。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与个体职业生涯规划的安排有着显著的相关,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是影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因素。职业决策效能感高说明大学生对自己实现职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高,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对自己制订计划、收集信息的能力充满自信,对自己的未来目标的选择充分自信。职业自我效能高的学生会有积极的求职行为,更容易成功地做出职业决策并成功就业。在职业决策过程中,高水平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个体往往比低职业决策效能的个体,在职业生涯规划上所付出的努力程度更高,更具有坚持性,成功进行科学规划的概率更高。大学生在职业决策时遇到的困难很多是由于对自己信心不足,对自己胜任某种岗位能力的低判断所造成的。低职业决策效能感的大学生在职业决策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往往缺乏坚持性,出现退缩行为,认为自己的失败是因为自己的能力不够所导致,进而无法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本研究结果还表明,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职业决策效能感有着显著的预测效应。所以,在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个体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个体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影响,通过团体辅导、个体辅导等途径方法,提升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通过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职业规划措施,促进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提高。

五、建议

第3篇

关键词:房地产 市场营销专业 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

1房地产策划专业人才市场需求日益增长、就业空间广阔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中国房地产界衍生了一个特殊的新兴职业——房地产策划师。据住建部中国房地产研究会研究报告指出:“中国目前有65%的房产企业急需策划人员,有90%的企业出现岗位空缺。”这表明,目前中国从事房地产策划工作的人员还远远不够,专业人员更是少之又少,在房地产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今天,随着中国城市化,城市国际化的进程的加快,市场需求越来越大,据智联招聘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房地产策划师已经连续三年蝉联智联招聘十大热门职位。 2005年3月为了满足对房地产策划师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正式推出《房地产策划师国家职业标准》,并将房地产策划师正式列入《中国职业大典》,并将房地产策划师共分为四个等级。

房地产策划师可在大中型房地产开发企业从事投资分析、开发、策划、销售工作;在房地产估价机构从事估价、咨询工作;在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从事经纪、销售、咨询工作;在物业管理企业从事物业服务与管理工作;也可在房地产交易中心、土地拍卖行、资产评估事务所从事相关岗位等等多种工作。

2房地产策划师的专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能力特征

2.1房地产策划师的专业能力的培养

房地产策划师的专业能力培养,需要通过系统学习和掌握现代房地产市场营销及策划理论、销售与管理基础理论、规划设计等知识,锻炼房地产市场调查、项目策划、房屋销售技能及管理等专业能力,同时要加强熟悉房地产政策法规。

2.2房地产策划师的职业能力特征

房地产策划师的职业能力特征包括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分析判断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协调合作能力以及信息处理能力和计算能力。同时,房地产策划师应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3房地产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是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要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内容”;“教学内容改革与教学方法、手段改革相结合”;“教学内容要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等。这无疑为创建富于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指明了方向。

3.1科学系统地进行专业课程体系设计

专业知识主要课程可以设计安排经济数学、统计学、管理学、房地产概论、房地产经济学、房地产市场营销学、消费者心理学、房地产市场调查与分析、房地产市场策划、房地产商务谈判及推销技巧、公关礼仪、房地产定价理论、房地产估价、房地产经纪理论、房地产经纪实务、建筑概论、房屋结构与识图、城市规划设计基础、建筑工程概预算、物业管理、房屋维修与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学、房地产投资分析与开发经营、经济法实务、房地产法律法规等课程。

从事房地产策划与销售管理等工作,对房地产项目的规划设计、房地产营销与工程建设的关系等方面要求较多,涉及的学科包括建筑学、城市规划、内外环境以及建筑工程建设、工程概预算、建筑结构、建筑设备与材料等基础知识。房地产项目开发早期就较多涉及到与房地产营销后期的协调,如售楼处包装、样板房建设、销售培训内容等,但随着房地产营销意识的深入,房地产产品本身越来越受到重视,根据市场和自身条件而确定房地产产品定位,从营销角度出发指导规划设计已成为普遍做法,这就要求房地产策划师具备更为专业的知识。

3.2加强校内“房地产实训中心”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

建设房地产产品概念展示厅(配置房地产主题概念的模型、效果图、沙盘及展示设备),满足形成房地产概念资料库,满足专业及专业群建筑产品从认知与运营等方面的教学需要功能;

建设概念设计实训室(配置概念设计用桌椅,多媒体教学设施设备,设计资料库),满足包括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建筑设计初步、建筑设计原理、建筑设计、景观设计规划等基本技能的实训功能;&n

bsp;

建设房地产营销实训大厅(配置楼盘沙盘,洽谈桌椅,销售管理软件及其它售楼道具),满足开展销售策划与销售实务技能实训,组织学生进行网上房产营销业务房地产网上交易与交流平台,满足房地产营销员培训需要;

建设样板间实训室,通过建筑构造、装饰构造节点剖析与展示,满足房地产产品销售、建筑构造、装饰构造等方面的教学和实训需要,满足房地产营销员培训需要;

建设物业设备实训室(配置各类物业设备,包括消防系统,楼宇智能化运行系统等),满足建筑设备安装施工、设备运行、物业管理等方面的教学工作需要,提供建筑设备安装施工、运行、调试、物业管理等方面的教学工作需要和物业管理公司员工上岗培训需要。

在加强院内“房地产实训中心”的同时,要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利用。通过与多家房地产开发公司、房地产营销策划有限公司、房地产估价有限公司、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物业管理企业等签订了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协议,已形成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这些校外实习基地一方面为学生成才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机会和实践条件,另一方面为这些企业输入了新鲜血液并储备了急需的人才。

3.3加强《房地产市场营销》课程改革和精品课程建设

《房地产市场营销》课程是房地产市场营销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核心必修课,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对学生从事房地产行业的策划、销售等相关职业能力培养起主要支撑作用,可以帮助分析房地产市场,掌握策划与销售规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本课程进行多方面的改革尝试。

1)自编教材、建立教材群,并重组课程内容,与房地产行业对执业人员的职业认证要求结合起来。采用“双教材”教学,即文字教材与多媒体教材相结合。

2)进行教学模式创新。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

3)进行教学方式创新。实行多种形式的互动式教学,如讨论式教学、边讲边练、社会实践等,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教育观。

通过精品课程建设,促进形成特色专业。

参考文献:

[1]薛长青.房地产营销管理.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组织.房地产策划师(基础知识).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第4篇

关键词:高职;市场营销;广告策划

1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广告策划的教学现状分析

1)授课方法老套、内容陈旧。优秀的广告策划需要学生有多样的创意并敢于创新。当前高职院校广告策划授课方法多为老师教学为主,学生参与为辅,其中教师讲解占一大半时间,学生不能独立的思考分析和钻研问题。其次,较多的案例与实际环境不符,案例过于陈旧,不能充分调动学生上课学习的积极性。最后,高职学生基础知识薄弱,不能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开展的教学,授课效率低。2)授课意图模糊、随意。由于当前各大高职学校对于市场营销专业的不重视,学校要求的教学目标随意,并且没有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与当前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脱节,过于拘泥于形式,因此对于广告策划课程的教学效果不好。3)单一的教学评价。传统的终结性评论是当前高职院校课程中主要的评价方法,终结性评论不能激励学生对于广告策划中的创新意识,不利于学生的独立思考。目前,各大高职院校对于学生的评价还停留在学生的成绩单上,不利用增强学生对于广告策划的自信心。

2提升高职院校广告策划综合应用能力的对策

2.1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广告策划课程需要培养具有较强综合应用能力的学生,而综合应用能力又包括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理论能力。就当前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来说,分别包括培养学生的广告调研能力及其广告管理能力。1)明确广告策划教程中广告调研的重要性。广告调研是广告策划的基础和根据。对于学习市场营销专业中广告策划的学生来说,广告策划都是在围绕市场调研为基础展开的学习。在如今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中,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没有经过前期的广告调查的策划案都是盲目的。广告调研也讲究方法和技巧。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好质量和低价格不再是人们所追求的终极目标,人们更多追求的是价值观和生活标准,所以准确的把握人们的消费心理成为广告策划的前提,而准确把握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就需要广泛的广告调研。2)明确广告策划教程中广告管理的重要性。企业自身想要实现和市场互动就需要进行资源运营,广告就是服务于营销战略和企业战略的手段之一。要使学生更具体和更深层理解营销专业,进而促使公司更好的发展,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来说,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包括运行层面和发展战略层面。企业广告管理人员有时候不需要从事专业的广告策划活动,这时候企业要求的广告管理人员的能力是综合的沟通协调能力。所以广告策划的协调能力的强弱就是企业广告管理职业的关键要求[1]。如,在一个企业的广告策划案中,预算管理很重要,还需要资源的合理分配,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分工等,都是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的重要体现,只有协调得当企业才会打响广告并从中受益。

2.2基于岗位要求培养人才

广告策划服务于广告,广告的特点是要求具备优秀的设计和策划思维,所以广告策划课程在高职院校分为市场营销类专业和艺术设计类专业。如今这个时代互联网高速发展,企业的广告信息被广泛的传播,那么广告在这个时代就显得越发重要。因此以培养人才为宗旨的高职院校课程,以训练学生发现和运行的媒介为目的就尤为重要[2]。广告文案就是将多彩的社会文化融为一体,形成自己独特的广告策划案并彰显自己的魅力。洞察力、想象力、表现力都会让学生具备更好的广告文案素质。广告的魅力在于要有灵魂,要打破固有的思维,因此要以借鉴的眼光培养特色人才,提升学生的广告文案素质和创意创新素质。

2.3新型的教学模式

广告策划课程的新型教学模式分为如下几方面:案例分析、课上互相交流、课后作业及练习。这些措施都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广告策划技能。例如,授课老师在讲解消费者分析时,会选择与消费者相关的案例进行教学,一般会选择经典案例加以分析,也可能会是身边具有说服力的,也可能是近期大家热烈讨论的,这些案例可能很生动,能够吸引学生的好奇心,但是条例却不清晰明了,内在缺乏联系,学生不能明白之间的关系。因此,广告策划课程案例分析应该以大案例为素材进行分析,也就是说一个案例最好能够涉及全部消费过程,这样经层层分析后深入人心。而课堂讨论可以是即兴讨论,也可预先设计,目的是实现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加深学生的理解。对于课后的练习是强化学习的重要环节,能够探索出学生对于知识以及技能的掌握程度。

2.4积极参与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通过实践强化理论知识,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长久发展的重要环节。如,学生也可以参加一些专业的比赛,这些比赛必然会涉及到策划的方方面面,不仅可以锻炼实践能力,还能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比赛对于学生来说不仅仅是奖励和成绩,更重要的是锻炼的机会,也是学生将来从事广告策划的开山斧。在比赛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具体分析调研,通过专业老师的指导,以加深学生对广告策划的理解。

第5篇

关键词:促销策划 教学模式 教学创新

高职教育是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的高等教育,高职营销教育应该是培养学生具备必需够用的基础知识,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实干和创新精神,能适应营销一线岗位需要的身心健康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就从根本上定位了高职营销教育的人才培养应注重其综合职业能力。多年的专业调研中,通过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充分体现了这一点。这一人才培养模式要求高职营销学生首先要身心健康,要有营销职业道德,有实干和创新精神;其次,学生在毕业时就应具备所需的职业技术应用能力,无需经过企业专业培训即可上岗,同时学生在毕业时符合营销市场需求的“初级策划人员”,并具备在一定期间成长为“中级促销策划人员”的潜在能力。

1 促销策划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促销策划是一门专业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理念是针对策划职业工作岗位能力需求,在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以工作过程为主线,运用具体的创意构思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不断开发学生自身潜能和适应岗位需要的能力。

促销策划岗位的工作流程可以分为八步:第一步,确

定任务;第二步明确策划目标;第三步收集和分析信息;第四步创意构思与提炼;第五步制定促销策划方案;第六步方案评估;第七步方案的实施和控制;第八步效果测评。基于策划岗位的工作流程把教学流程分为:接单、调研、小组分析、任务分工、形成整体方案、PPT作品展示、方案评价。通过项目化的教学模式,增强了学生岗位工作所需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在教学方法上,目前,高校市场营销专业的促销策划课程教材基本上是沿用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如果单纯以理论教学为主,教学过程难免和市场营销学重复,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也很难得到有效地提升。促销策划作为一种实战性和操作性很强的营销专业必修课程,在教学方法上应该根据其课程的突出特点,积极引入开创性的教学方法,真正让学生学会用理论指导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材选用上,当前,学生所用《促销策划》教材种类很多,但是多数教材内容比较陈旧、结构与传统的市场营销学相似,教材编写上理论太多,实用性和操作性有所欠缺。在教学方式方面,针对长期以来“灌输式”和在教学中过分偏重讲授的传统被动教学方法,我们努力尝试授课方式的改革,根据促销课程的特点,为了更好地展示教学内容,让学生学到知识与技能,创新教学方法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促销策划课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并且前期的相关理论知识已经在其他专业课程中学过,这一门课程更多的是强化学生的营销理论知识贯通并实际运用的能力,以及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并且把策划案进行推广的实际执行能力。

2 促销策划教学的趋势

2.1 模拟实训教学法被广泛应用。潘旭华(2005)提出营销策划教学中可以采取模拟实训教学法,通过模拟教学活动来加深对营销策划的理解。这是对案例教学模式的突破,强调营销策划能动性,让学生通过模拟实践深刻领悟策划全过程。对照传统教学模式,模拟实训教学法使用更突出实用性和能动性。该方法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广泛应用。

2.2 项目化教学方法是促销策划课程的教学发展方向。高职教育不同于本科教育,特别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的提升。促销策划课程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要体现课程性质,培养学生的促销策划能力,项目化教学方法是一种较适合的教学方法。首先,在企业的实际策划工作中,需要对策划工作进行分解,一项完整的策划工作分为八个项目,每个项目必须进行促销策划单元设计,单元设计策划必须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其次,对综合性促销策划的领悟建立在扎实掌握单元设计策划的基础上。突出促销策划教学的实践性教育,是现代促销策划符合市场需要的体现。

2.3 职业化教育是促销策划这门课程发展的必然趋势。理论知识是实践的基础,是为促销策划服务的。促销策划工作者必须树立市场需求观念,把客户满意作为评价促销策划的唯一标准,良好的职业素养是促销策划人员执行的关键。在策划工作过程中,新颖的创意、良好的效益、最优的成本组合,都是策划人才的职业素养的基本要素。突出促销策划教学的职业化特色,是促销策划职业教育是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内容。

2.4 策划市场真实的案例将成为策划评价指标的最终依据,加强促销策划教学与真实市场的关联度。随着各个高职院校新一轮的教学改革的实施,传统的理论考试很难全面、客观、真实的考核学生的策划能力,为了检验学生的策划能力,判断其是否能适应市场的需求,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是将学生置于真实的市场环境中,市场是促销策划效果的最终裁判,客户对促销策划方案的效果评价是促销策划的最好考核标准。考核学生能否融入社会大环境中,让学生获得在课堂上接触不到的内容。因此,推行促销案例策划开放性考试方法是培养学生成功转变成促销策划人员的有效途径。

3 加强促销策划课程实践教学的建议

促销策划是一门应用型课程。为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促销策划课程实践教学。

3.1 通过促销策划课程教学改革,促使专业教师转变教学观念,由传统的单一理论考试转变为以考核学生的综合运用促销策划知识为主,解决实际市场中遇到的案例,从而真正提升学生促销策划能力,较好地满足了课程实践教学的需要。

3.2 由学校提供政策支持,鼓励学生成立模拟公司。通过全面参与公司经营管理,完成促销策划环节。通常由一名学生担任公司总经理,通过招聘其它学生担任副总、部门经理。经总经理批准,可开展各种形式的促销策划活动,各自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学生模拟公司统一管理,提供规范化服务。模拟公司各业务部门在规定的范围内自行联系业务,采用有偿服务的方式,为参与的学生提供业绩奖励与学分考核。

3.3 教学活动实施开放教学性策略。高职院校为了学生能够更好的了解促销策划的内容,通过聘请行业策划专家能手走进校园,在课堂上与学生直接沟通与交流,讲授企业促销策划中的成功和失败案例,增强学生的积极性。也可聘请企业中的相关策划人员担任外聘兼职教师,带领学生在真实的市场环境中进行促销策划,增强学生对策划的兴趣。如果要锻炼学生的实际策划能力,掌握促销策划的专业技能,高校、老师、学生应共同努力,争取让学生在一个贴近真实的环境中,通过促销策划活动提升自己促销策划能力。

4 对完善促销策划教学的启示

4.1 不断拓展思路,为课程的实践提供合适的平台。促销策划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面对的是不断变化的市场、差异化的需求,课堂教学只是促销策划实施的第一步。这就要求高职院校以开放性办学思路主动与企业加强沟通与联系,把企业面对的市场作为促销策划教学实践的舞台,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同时,也能给企业带来一定的利益,让企业、学校、学生三方都能共赢。

4.2 加强对专业教师和促销策划课程配套资源建设。促销策划初始的系统理论教育是由校内专业教师完成的,促销策划人才必须通过市场竞争检验。专业老师要促进自身实力的提高,就必须不断学习、更新最新促销策划理论,同时不断在真实的市场中开展策划实践,这样才能亲身体验促销策划知识更新,加深对促销策划知识的理解。另外,必须建立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能满足培养目标对职业能力培养标准的要求,并能根据技术发展的实际予以更新,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应占有较大比重。

4.3 多途径加强学生促销实践。促销策划理论不断推陈出新,策划创意瞬息万变,策划大师不是教室训练出来的,实践实务从来都是策划大师的摇篮。促销策划课程设计的首要目标应该是如何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实务。缺乏感性实务,永远无法实现促销策划课程设计的其他目标。积极推进精品课程建设。从培养目标、教学体系、到教学内容及评估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并开辟课程教学网页,把促销课程的电子教案、课件、习题及答案、课程大纲全部传到校园网。让学生能够弥补实践机会的不足。另外,经管类专业之间可以相互合作,通过多专业的学生共同实践来加强促销策划实践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宁,杨文娟.项目驱动型促销策划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消费导刊,2010(4):166.

第6篇

【关键词】会展策划与营销 课程群 建设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5C-0082-02

会展策划与营销课程群是专业的核心课程群,目的是提升学生专业应用能力,是教学模式的一种积极变革和尝试,对会展策划与营销专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加强会展策划与营销课程群建设,能够使会展专业课程的设置更加合理,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减少学生职业发展的阻力,使他们的综合素质更接近企业的要求,减少企业对毕业生培训的培训时间。建设会展策划与营销课程群既是专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高校人才培养应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试分析会展策划与营销课程群建设的理论基础,并探讨会展策划与营销课程群建设措施。

一、会展策划与营销课程群建设的理论基础

笔者根据会展策划与营销课程群的特点,把其分为显性课程群和隐性课程群,根据会展策划与营销的职业特点,以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培养为导向,在充分借鉴国外的优秀办学经验的基础上来开展会展策划与营销课程群的建设,其理论基础如图1所示。

二、会展策划与营销课程群建设措施

(一)显性课程群建设

由图1可知,显性课程群包括先修课程群、核心课程群、后续课程群和实践课程群,由于显性课程群属于教育部门或学校根据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中正式规划的一系列专业课,大多计划合理,组织严密,只需对教学内容、课程体系、课程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进一步明确课程之间的逻辑衔接关系,打破以往专业课之间无序交叉、自成体系、彼此封闭的状态即可。整体来看,高校的显性课程群相对比较成熟,本文不再赘述。

(二)隐性课程群建设

1.组建学生会展公司。与实习基地、实习企业的功能类似,利用学校资源组建的学生会展公司同样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提升其职业素质。学生会展公司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引领学生承接并完成校内外会展活动的策划、营销与服务工作,并在会展活动中完成教学任务,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以及职业素质得到有效结合,从而培养出专业素质合格的创新型会展人才。学生会展公司和传统的以“师徒式”为核心的手工作坊在某种程度上有点相似,都非常注重学以致用,让学生以一个工作人员的状态去学习和工作,让学生知识和技能相互验证,不同之处是学生会展公司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构建,理论和实践并重,既符合现代市场环境实用技术的要求,又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总之,学生会展公司是把学生从传统封闭式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把课堂的定义延伸到教室之外的又一尝试,实现了学生和老师的良性互动,以学生会展公司为组织框架,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进行交流和沟通,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2.成立学生会展学会。学生会展学会是一种学术性的学生社团组织,具备完善的活动章程、众多的实习渠道、合理的组织结构,并有专业老师的辅助和校方的支持,是实践会展理论的理想平台。为了提升学生的会展职业素质,可借由这个平台定期出版会展学会会刊,鼓励会员进行投稿,让学生在征文写作的过程中,对会展领域经典案例、前沿动态、理论有一个更深的了解。为了提升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无论是会长、副会长、秘书长,还是会刊的主编、副主编、编辑等职务,均应定期选举。此外,学生会展学会应定期或不定期举办一些专题活动,如邀请会展企业成功人士开展专题讲座;举办以专业学者为核心的座谈会;组织学生参加全国性高校会展策划大赛;承接校外力所能及的策划方案、数据统计、调研等专项课题;围绕会展领域热点话题举办专题辩论会。在会展学会的日常活动中,学生不但要承担学会分配的各项任务,还应有意识进行学习和总结,通过和外界进行接触和合作,不断优化整合自身的知识结构,消除认识误区,提升职业素质,认识到自己的专业特长以及不足之处,并据此对职业规划进行调整。不过,会展学会的运行需要足够的权限、适当的场所和一定的经费支撑,除校方给予足够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外,也应鼓励学生寻求校方企业或合作单位的赞助,也只有这样学会才能更好地发挥教学、科研的作用。此外,老师也应引导学生对活动章程和管理制度进行完善,适当的情况下可直接参与到管理和决策中,保证学会能健康积极地发展。

(三)开发具有“职业导航”功能的隐性课程

开发具有“职业导航”功能的隐性课程能帮助学习明确学习目标,提升学习兴趣,使学生把会展策划与营销专业纳入到职业规划中,使学生尽快实现由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降低会展策划与营销岗位的磨合期。笔者认为该隐性课程应涵盖与专业知识、管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具有“职业导航”功能的隐性课程应与传统“灌输式”教学不同,应是一门能帮助学生建立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联系的课程,通过参与实践活动的进行学习和锻炼,验证理论知识,提升实践能力,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该类课程与显性课程相识,不过又独立于教学大纲的一般要求之外,其以专业知识为基础,以实践能力提升为驱动对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进行总结,为学生搭建一个进行总结和反思的平台,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估和引导。其次,学习其他院校先进经验,不断完善该类课程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也可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地增加一些教学内容。同时,应向学生适当传授一些现代企业的管理经验,增强学生对企业管理机制、制度的了解,增强学生对从业环境的认识。再次,应多举办一些实践活动,比如邀请专业人士开办专题讲座或与座谈;从大一入学开始辅导学生的专业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组织学生观摩会展活动: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挂靠一家会展企业进行定点实习;邀请本专业优秀毕业生返校,现身说法对学生进行职业引导等,从而增强其对会展职业的感性认识。最后,该类课程应契合学校的培养目标、方向,不断提升专业知识与科研水平,继而改善教学设施,对课程不断进行优化。

(四)建立体系化的学习团队

学习团队是学生会展公司、学生会展学会以及具有“职业导航”功能的隐性课程的集合,是上述课程体系化发展的必然结果。笔者认为,学习团队的首要目标是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来学生寻找更多的实习平台,其次是对各个隐形课程进行管理,扩展学习空间、提高专业水平,提升团队凝聚力。最后是提升各隐形课程之间的互补性和通融性,实现隐形课程的体系化、常态化的发展,对比,可尽可能争取学校的政策支持和社会的资金支持,制定有针对性规章制度,为学习团队的建设保驾护航,寻求校友、企业等社会捐赠,为团队学习的建设提供资金支持。有了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就可以对现有的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也可以从社会上外聘有实力、综合能力强的指导教师,优化隐性课程群的上层组织结构。

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团队所承接的会展项目可能与对应时段的教学内容很难吻合,继而产生脱节的现象,如果很难从外部企业中寻找到相匹配的会展实习工作,那么可以对教学进程和教学任务做出一些适当的阶段性调整,使教学内容主动匹配所承接的会展项目,避免出现会展项目所要求的专业知识超过学习范围的窘境,会展项目完成后,可对拉下的课程进行补充,既要满足实习的需要,也要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学校应支持鼓励学习团队拥有更大的自,确保学习团队的灵活性。

同时应认识到,如果与外部企业建立长久的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学生的实习问题、实践问题就不能得到根本性的解决。企业是完全和市场接轨的实践场所,与企业进行合作对学生的职业素质提升意义重大。学习团队从企业承接会展项目,这样不仅能给教学提供一个实践场所,也可以获得一定的资金支持。实习平台的构建立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也许很小的一个问题就能打消会展企业的合作企业,比如利益期望与可能的实际获得差别较大、利益分配不均,这些问题大多与利益分配有关。如果一直不能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利益平衡点,那么企业就不会再提供场地、设配和资金支持,或者学习团队不再向企业提供人员、技术和知识支撑。对此,学习团队应按着市场现有的规则本着相互谅解和双赢的态度与企业展开真诚、建设性的交流和沟通,避免彼此期望差对双方合作意向的影响,尽可能摸索出双方都能接受的利益分配原则,这样就可以为学生提供长期的实习场所。

总之,由于涉及会展项目的立项、招展、策划、销售、市场调研、现场管理、招商、预算管理等,展策划与营销课程群的建设应全面开展,同时推进显性课程群和隐性课程群的建设,避免出现不协调的发展局面,只有这样才能为企业提供优秀的专业人才,才能确保展策划与营销专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冷志明.高校工商管理学科本科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2008(11)

[2]兰杏芳.高等职业教育隐性课程建设初探[J].中国高教研究,2006(6)

[3]邬适融.我国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以会展专业为例[J].现代大学教育,2009(1)

[4]庾为.高校会展专业“会展策划与营销”课程群建设与教学改革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11(10)

第7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234-01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高职高专学生的意义

(一)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发展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要在于引导高职学生适应社会需求和时展的需要。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将学生的主客观条件与社会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以融入社会、发挥潜能、创新发展为目标,综合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这项教育课程的开展使得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能够更好的贴近生活,有效地提高了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从而促进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发展。

(二)有利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开展也极大地促进了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的学习,学生们可以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未来发展方向,以积极的态度来投身于学习和生活中。为了自身的发展目标,他们刻苦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职业技能水平,以创新发展的理念不断的开拓进取,以期能够达到自己规划的发展目标。

(三)有助于高职生乐观从业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给高职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就业心理辅导和职业规划设定,能够帮助学生提前面对就业压力,以乐观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就业,让他们对未来的职业感到满意,对未来的职业发展目标有清晰的判断能力,能够乐观积极的解决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二、高职高专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乏理论研究

当前我国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理论发展还不够完善,大部分的理论来源于西方,缺乏本土化理论的发展。高职院校的教育主要是以培育与社会发展相符合的人才,然而,当前部分高职院校的发展却以重视基础课程教育为目标,忽视了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这造成了大部分毕业生不能很快地融入到社会实践中。另外还有部分高职院校以追求就业率和升学率为目标,忽视了教育教学课程的科学化设置,造成了大量的教学课程与社会实际相脱离,学生只知理论而无实践能力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些都说明了当前我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论发展还不完备,研究还不完善,缺乏对于实践教学能力的理论研究。

(二)高职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不健全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和方式还不健全,主要表现在许多高职院校开展的职业指导工作仅仅局限于就业政策和就业形势的分析以及简单的就业心理辅导和求职技巧的培训,而在与用人单位、人才交流服务机构联系,利用网络教育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等方面工作开展的还不够。目前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式上仍然以课堂教学为主,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通过人才交流会,知识讲座等方式进行职业技能方面的培训,这些努力虽然对于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仍然无法从根本上改变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落后的现状。

(三)课程体系设置不够完善

在课程设置上,教学工作仍然侧重理论教育,对于社会实践教学的课程安排仍然很少。另外在时间上,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在大三时才开设职业生涯的实践课程,这显然不利于学生职业方向的确定,导致了学生在高校学习期间对自身和对社会发展的认识不清,从而影响到了毕业后的职业发展。

(四)职业规划教师队伍力量单薄

当前从事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师大多没有专业的理论知识,部分高职院校存在兼职老师的现象,另外我国职业规划教师的培训力度不够,往往把简单的就业指导教育看作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教育。这些都说明了我国职业规划教师队伍力量的薄弱。

三、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对策

(一)坚持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的学习不仅要重视理论教育,还要加强社会实践教育的开展。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将课程教育与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接触社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职院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注重阶段性教育,将学生的职业发展贯穿于整个学校的教学过程中,做好学生每个阶段的职业发展规划,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二)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学不单单是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也不单纯的是以书本式的灌输为主,而应该注重教学方式的灵活化和多样化,分阶段有目的地进行教育。在新生入学期间,要重点加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学习,这个阶段可以通过开展专题讲座、交流会等形式来加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认知,从而使学生在一开始树立正确的目标。当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理论学习结束后,社会实践课程就要提到日程上,这时候可以让学生更多的参加学习组织的各项社会实践活动,更多的接触社会岗位,增加自己的社会职业技能学习。最后在求职阶段采取多种形式,广泛的开展就业心理辅导,求职技巧等课程。

(三)设置完善的教学课程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科学设置对于高职学生职业目标的选择有着重要的影响,课程的设置要符合社会发展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使学生加深对专业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的认识,通过课程的合理设置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职业发展方向,促进学生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各种专业技能。因此,高职院校要结合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以专业培养目标为依托,确定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制定完备的教育课程学习体系。课程的设置应该包括职业生涯规划理论课程、社会实践课程以及相关的文化素质课程。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指导水平

当前我们要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教师队伍的发展,提升他们的指导水平。首先我们的教师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要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其次,要有良好的业务素质,能够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论体系有清晰的把握,熟记相关的政策法规,尤其还要具备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其他学科领域的知识。最后要具有善于运筹帷幢,及时做出科学判断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英.论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社会化[J].镇江高专学报.2011(01)

第8篇

关键词:元认知理论 元认知策略 高职英语词汇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语言的三大要素是由语音、语法、词汇三者构成,缺一不可。其中,词汇学习是英语学习中的核心环节,它是语言的建筑材料,也是人类交际的基石。D. A. Wilkins在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一书中说道:“没有语法, 能表达的内容很少;没有词汇则什么都表达不了。”可见词汇教学的重要性。目前,高职英语词汇教学,不管是教师的因素,还是学生的因素都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教师对词汇教学不够重视,教学方法简单,枯草乏味地让学生被动接受所教内容;学生生源差,基础也相应较差,对词汇学习有为难情绪,学习方法不当,死记硬背,不会灵活运用所学单词。因此,词汇教学问题变成了大多数学生学习英语的拦路虎。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首先应解决词汇问题,而词汇记忆是一个复杂的认知心里过程,在这过程中,元认知在学生学习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高职英语词汇教学中导入元认知策略,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有利于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在词汇学习过程中的计划、监控和评估等元认知能力,使英语词汇学习成为学生自觉、能动的认知活动。

一、元认知理论与元认知策略

元认知(meta-cognition)是美国发展心理学家约翰·弗拉维尔 (John Hurley Flavell 1928.08.09)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所谓元认知:指个体关于与自己或他人的认知活动的过程、任务、目标和方法等有关的知识和信息,或者说是学生对自己的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体验。

元认知由三部分组成: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元认知知识就是有关认知的知识,即人们对于什么因素影响人的认知活动的过程与结果;元认知体验,是指伴随认知活动而产生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元认知监控是指在进行认知活动的全过程中,将自己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自觉的监视、监控和调节。

研究者认为,从元认知衍生出来的元认知策略(meta-cognition strategies),又称调控策略,概括起来大致可分为三种:计划策略、监视策略和调节策略。计划是指学习者在对自己的能力、需求作分析的基础上对学习的目标、资源、策略等作出决策;监视和调节则是将学习情况与预定目标相对照并随时反思改进的过程。

元认知是整个学习策略结构的核心。学习方法和学习的调控只是一种执行的活动,而要自觉地、有计划地执行某种活动的首要条件是要对活动中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有所认知和体验。在学习中,就是要对学什么、如何学、何时学、为何学、学习受何因素影响等具有明晰的自我意识。所有这些都是在元认知作用下产生的。随着学生自我调控技能的发展,元认知的知识和体验也会不断丰富和成熟起来。

二、元认知理论在词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元认知被当代心理学家视为思维结构中最高级、最核心的因素,并且是开发智能、提高学习能力的突破口。就英语词汇教学而言,元认知理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1. 元认知理论对词汇教学具有统摄作用

元认知理论不仅在实践上有助于开发学生智力,解决“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的问题,而且在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教育心理学理论。国内外关于元认知理论的研究表明,元认知在人的思维活动中具有统摄作用,是思维活动的核心成分。在思维世界里,它监控、调节着词汇学习活动,决定学习活动的效率。因此,在词汇学习活动中,从元认知理论出发,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效能感,能够促进学生的词汇学习持续健康发展。

2. 有利于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研究表明,在英语学习中,使用元认知策略的学习者自主学习意识强,学习主动性和计划性强;反之,对元认知理论及策略知之甚少的学习者,自主学习意识薄弱,学习处于消极、被动状态。在词汇教学中用元认知理论作指导,能够使学生对词汇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发生观念上的转变,变被动“填鸭”为主动学习。

3. 是区分学习者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变量

元认知策略对语言学习至关重要,甚至被看作是区分成功学习与否的一个重要变量。笔者通过对优、差等生的研究发现:学生的元认知能力越强,词汇学习方法就越恰当,学习效果就越好,反之亦然。

三、元认知策略在高职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培养

在高职英语词汇教学中应用元认知理论,培养元认知策略可以从下列几方面着手:

1. 培养学生的元认知思维

常见的元认知策略包括目标设置、计划、自我监控、复习等,教师可以通过不同途径把元认知理论和策略渗透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中去,引导学生总结自身词汇学习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使学生在词汇学习活动前明确目标、制定计划、掌握方法,从而加深对自身的主体认知,提高自主学习意识。

2、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

首先,教会学生明确学习任务,树立具有远期的总目标,即要在英语词汇学习中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其次,还要有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培养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自己的短、中、长目标,在元认知理论的指导下,让学生根据目标自主制定学习计划,灵活运用各种学习策略。

3. 提高学生的元认知调控能力

在认知过程中, 元认知理论是培养学习者自我调控学习过程的有效途径。英语词汇学习调控包括制定、监控学习过程和评价学习结果。为了能保证学习的有效性 , 把计划转变成实际的学习行为,学生必须有能力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管理和监控,自主寻求最佳学习策略。

4. 用元认知策略探求学习方法

在词汇教学中,教师要用元认知理论指导学生明确目标,制定计划,教会学生灵活使用学习策略。如: 资源策略、记忆策略、认知策略等。

5. 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学习效果的能力

在培养学生进行英语词汇学习中的自我评价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反思词汇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引导学生自我提问,发现问题及时调节自己的学习策略,以确保顺利完成词汇学习任务,达到预定的总目标。

四、结束语

有关元认知理论与英语词汇学习的研究表明,使用元认知策略,能加速复杂认知的内化过程。因此,在高职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应以元认知理论为基础,促进词汇学习策略的发展,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词汇学习效果,为英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整体发展夯实词汇学习基础。

参考文献:

[1]Flavell,J.H.CognitiveDevelopment[M].NewJersey:Prentice-HallInc.Englewood Cliffs,1985.

[2]O'Malley,J.M.&Chamot,A.U.LearningStrategiesin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M]

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3] 陈唐艳,曾洁.外语教学中的元认知能力培养述评[J].外语界,2007,(2)

[4]贾冠杰.外语教学心理学[M].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6.

第9篇

关键词:财务职能理论 产权理论

一、财务职能的涵义

在研究财务职能理论之前,我们首先应该对财务职能的概念有个明确的认识。所谓职能就是客观事物所具有的本质功能,按此定义我们可以将财务职能定义为财务在经济活动过程中的本质功能,即财务是干什么的。事实上,我国理论界对财务职能的涵义有不同的表述,比如我国著名的财务管理学家刘恩禄教授对财务职能的表述是“财务管理的职责和功能”。尹书亭教授的表述是“企业理财人员在企业理财实施过程中应履行的职责和发挥的功能”。吴水澎教授的表述是“科学地组织企业的财务活动,正确地处理企业与有关方面的财务关系,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因此,可以说财务的职能是财务所能起到的功能和作用。但这个功能作用离不开财务的本质,又受财务的环境影响,同时也是达到财务目标的前提。

二、财务职能理论研究综述

本文以产权理论的引入为依据将我国现有的财务职能理论分为两类:引入产权理论之前的财务职能理论(传统观点)和引入产权理论的财务职能理论(产权观点)。以下分别进行介绍:

(一)引入产权理论之前的财务职能理论

传统观点认为应该从职责和功能上来界定财务职能,紧扣“职能”二字的含义进行财务职能理论研究,这类观点尚未将产权理论引入财务职能理论研究之中。其中有代表性的观点为:

吴水澎(1987)认为财务管理的职能可表述为:科学地组织企业的财务活动;耿汉斌、谷行素(1988)等认为,社会主义财务的职能有6个:筹集资金、垫支资金、增值价值、实现价值、分配价值、财务监督;刘贵生、熊哲玲(1988)等认为,财务管理的基本职能包括3个方面:财务筹资职能、财务分配职能和财务监督职能,并不赞成将财务职能按管理的一般职能划分为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指挥、组织、调节和监督等;刘恩禄和汤谷良(1991)认为,财务管理的职能是指财务管理的职责和功能,正确地处理企业同有关方面的财务关系,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郭复初(1997)认为,财务本质决定财务职能,财务的职能是指财务本身所具有的特有功能,其表现在筹资职能、调节职能、分配职能和监督职能等4个方面;余绪缨(2001)认为,企业理财的基本职能是围绕企业财务目标,正确进行科学的投资决策、筹资决策和收益分配决策,并在决策过程中,充分发挥理财的运筹作用;陈毓圭(2002)认为,对财务职能的两种不同的表达源于职能有两种含义,一种含义偏重于功能的发挥,指一种工作所起的作用,从这个含义上理解,筹集资金、分配资金实际上是财务工作本身所起的作用即财务的职能,另一种含义上的职能则偏重于职责的行使,这就是管理的职能,因此,从这层含义上理解,预测、决策、计划、控制、监督是指管理职责的行使,体现了管理的环节和内容,就财务管理而言,其职能也包括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和财务监督。

传统观点中关于财务职能的论述都没有离开对职能本身含义的理解,有的偏重于从功能上来界定财务职能,如郭复初、耿汉斌、谷行素、刘贵生、熊哲玲等的观点;有的偏重于从职责的行使上来界定财务职能,如吴水澎、刘恩禄、汤谷良等的观点;有的则从二者的结合上来界定财务职能,如余绪缨的观点。而在对财务功能和作用的关系上,传统的财务职能理论也存在分歧,郭复初、耿汉斌、谷行素等认为财务功能不同于财务作用,财务的作用是财务职能的发挥对各方面产生的影响;而余绪缨、陈毓圭等,则对这两个概念不做区分,认为财务功能就是财务工作所起的作用。这样看来,无论“职能”本身的定义如何,财务理论界约定俗成地用“职责和功能”来定义它,并且功能与作用二者之间不能完全划等号。

但是,企业是一组契约的联结,它本身不是产权主体,也不是财务主体,严格意义上讲,它所具有的职责和功能应该是指财务管理主体所具有的职责和功能,因此我们需要区分所有者和经营者并分别界定其职能。

(二)引入产权理论之后的财务职能理论

产权观点又分为两种,一种观点是把企业本身作为财务主体来论述财务职能,这种观点认为企业财务具有资源配置和监督两大基本职能;另一种观点是以财务分层理论为基础,从财务管理主体(所有者和经营者)的角度来研究财务职能,这种观点认为应该分所有者和经营者从其职责的行使上来分别界定其职能。

1、视企业作为财务主体的财务职能理论

伍中信(2001)把企业本身作为财务主体,在此基础上论述财务的职能,他在郭复初财务五大职能观(筹资、调节、投资、分配、监督等)的基础上,提出财务的两大基本职能观:资源配置和财务监督。他认为企业是社会资源配置的基本细胞,筹资、调节、投资、分配等四大职能无不体现着企业参与市场资源配置和企业内部配置的功能。因此,筹资、调节、投资、分配等四大职能可以作为资源配置基本职能的具体职能看待,并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与财务监督职能并列起来作为财务的两大基本职能。

2、财务所有者和经营者财务职能理论

这种观点一般以财务分层理论为基础,从财务管理主体(所有者、经营者)角度研究财务职能,并侧重于从职责上界定财务职能。该观点认为,企业并不是财务主体,财务管理所具有的职责和功能应是指财务管理主体所具有的职责和功能,具体而言,就是把财务职能进一步细分成为所有者的财务职能和经营者的财务职能。有学者认为所有者的财务职能包括财务预测职能、财务决策(重大财务决策)职能、财务计划(中、长期计划)职能、财务组织职能和财务监督职能等。经营者具有财务预测职能、财务决策(日常财务决策)职能、财务计划(年度计划)职能、财务组织职能、财务指挥职能、财务协调职能和财务控制职能等。

由于所有者和经营者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对企业的影响也不相同,因此其具有的财务职能也不相同。如所有者的目标是企业能够在较长的时期内生存、发展并获得利润创造财富,应当对长远计划和财务战略负责,而经营者为了更好地实现所有者制定的长远计划和财务战略,则要根据企业具体的生 产经营能力、技术人才优势、所处的宏观经济金融环境等制定相配套的短期计划和日常财务决策。如干胜道(1995)认为,所有者的主要财务职能包括决策、监督和调控,而经营者的主要财务职能包括组织、协调和控制;汤谷良(1997)则认为所有者的财务主要职能只有监控,而经营者的财务主要职能包括决策、组织和协调;裴伯英(1998)认为公司制企业财务管理的模式是两权三层次管理,两权是指企业的出资者和经营者都对企业财务具有管理权,三层次是按公司制企业的组织机构对企业财务实行分层管理,其中第一管理层次是董事会,其主要管理职能是决策和监督,第二管理层次是董事会,其主要管理职能是决策、监督、计划和控制,第三管理层次是公司经理及其领导的财务管理职能部门,其主要职能是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

在引入产权理论之后,我国财务理论界在财务职能的研究上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由于大多研究都是基于法人财产权概念及其相关理论进行的,而法人财产权的提法正面临着来自理论界的广泛质疑,以其为理论基础所得出的财务基础理论研究成果难免有失偏颇。鉴于此,从企业所有权这一新的视角出发,研究在现代企业理论的框架内建立起产权与财务交叉研究的新的体系就相当必要。

三、从三个角度看财务职能

通过以上各种观点的研究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我国财务职能理论的一些研究观点无非是从财务本质、财务环境、财务目标中的某一方面对财务职能进行研究分析,财务职能与财务本质、财务环境、财务目标是密不可分的,他们共同构成了财务管理理论体系。如何界定财务职能,首先应认识到财务职能是由财务的本质所决定的,而职能又是财务管理所能达到目标的前提,但职能的确定和实施又受到财务环境的影响。为此,要对职能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应从职能与本质、环境、目标的关系上看,去研究、了解财务职能的涵义、内容。

(一)从财务本质看财务职能

财务职能是由财务的本质所决定的,它是财务本身所固有的本质属性,是本质的具体化。对于财务职能的不同认识,主要是由于对财务本质的认识不一致所造成。有关财务本质的不同观点不同程度上反映了财务的某种特性。有一种观点认为在现代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财务管理正在向参与决策,加强事前、事中控制的职能发展。因此,现代企业财务具有财务决策、财务控制两个基本职能,在这两个基本职能中引申扩大为规划未来财务活动、监控财务活动过程、分析财务活动结果、协调财务关系等职能。这些职能相互独立、依序进行,又相互交叉、相互制约。对企业财务活动的每一项内容,如资金筹集、资金投入、资金耗费、资金收益分配等,均应行使这些职能。

(二)从财务目标看财务职能

财务职能是由财务本质所决定的,但财务职能又是财务所能达到目标的前提。财务目标是企业在特定的理财环境中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所要达到的目的,是整个财务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财务职能的内涵则是如何实施财务管理,即如何组织企业的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以达到既定目标。

(三)从财务环境看财务职能

财务环境是企业财务管理赖以生存的土壤,是企业开展财务活动的舞台。从系统论的观点看,环境就是存在于研究系统之外的,对研究系统有影响作用的一切系统的总和。财务管理是一个系统,对该系统有影响作用的一切系统的总和,便构成财务管理的环境,即对企业的财务活动和财务管理产生影响作用的一切因素的总和。包括宏观的理财环境,也包括微观的理财环境。其中宏观的理财环境主要是指企业理财所面临的政治、经济、法律和社会文化环境。微观环境主要是指企业的组织形式、企业的生产、销售和采购方式等。财务环境对企业财务活动的影响有些是直接的,有些是间接的。就其财务职能而言,它总是伴随着如经济、科技、文化、法律、市场、经济体制等环境因素的变化而相应在其内涵与外延方面发生变化。财务环境在一定程度上限定财务的功能作用。

四、对财务职能理论的展望

从影响财务职能的因素来看,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更加激烈,财务的职能越来越重要,所要迎接的挑战也越来越大。企业管理模式正在发生变化,相应的要求财务职能作出改变。财务职能中的决策支持作用日益突出,更多地渗透到财务决策中,要求财务成为核心管理活动,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郭复初.现代财务理论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2]陈毓圭.财务学术前沿课题.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3]吴水澎.会计理论与方法研究.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3

[4]刘贵生,熊哲玲、凌志雄、唐国平.资金运动、财务、财务活动辨析.财务与会计,1987(3)

[5]刘贵生.试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对象和职能.财会通讯,1988(5)

[6]耿汉斌.关于社会主义财务的属性、本质和职能问题.财政研究,1991(4)

[7]汤谷良.现代企业财务的产权思考.会计研究,1994(5)

[8]干胜道.所有者财务:一个全新的领域.会计研究,1995(6)

[9]汤谷良.经营者财务论—兼论现代企业财务分层管理框架.会计研究,1997(5)

[10]裴伯英.公司制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生产力研究,1998(1)

[11]杨谷芳.财务职能的再探讨.财会通讯,1999(5)

[12]建立以“财权”为基础的财务理论与运作体系.会计之友,2001(4)

[13]白华.财务职能理论:一个评判性回顾与思考.财经科学,2004(3)

第10篇

关键词 项目教学法 课程设计 教学过程 项目考核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07.059

Application of the Exhibition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Courses Project Approach

HAO Rong

(Financial Management Department, Beij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lege, Beijing 100018)

Abstract I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exhibition planning and curriculum practice management ideas from several aspects of the concept of curriculum design, teaching process design, project assessment and other projects to study teaching method in MICE core curriculum.

Key words project approach; course design; teaching process; project evaluation

0 引言

项目教学法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在会展专业的核心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项目是指完成会展活动中的一件具体的任务,它应该满足下面的条件:该项会展活动任务的工作过程可用于学习一定的会展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能将会展活动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技能结合在一起;与会展企业实际的运作和策划管理有直接的关系;学生有独立进行计划工作的机会,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可以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学生自己克服、处理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学习结束时,师生共同评价项目工作成果和工作学习方法。

展览策划与管理课程是根据北京会展业发展的特点,以及为满足社会对会展发展而所需人才的需求,针对会展活动中从事策划、执行、管理而开设的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展览策划与管理课程是在典型工作任务实践专家研讨会的基础上建设的,它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学生仅仅掌握策划与管理的理论,不能满足学生职业能力提高的需求。采用项目教学法,通过一个实际的展览项目策划、执行、运营管理,来学习展览策划与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展览策划与管理相关知识的获取是学生在一定的展览项目背景下,以项目小组为学习单位,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项目的完成来获得相应的会展的职业技能,养成一定的职业素养。本文主要是根据展览策划与管理课程教学实践来研究项目教学法。

1 基于项目教学法的课程设计的理念和思路

1.1 展览策划与管理课程的设计理念

展览策划课程紧密依托行业的发展,从展览策划、执行、管理人才的培养要求出发,召开会展企业实践专家研讨会,分析展览行业典型工作任务,由专业教师结合工作过程设计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教师将工作过程中的典型工作任务根据高职教学对学生的要求转化成可用于教学的学习任务方案。学生通过在学校完成一定的项目任务,掌握相应的职业技能。

1.2 展览策划与管理课程的设计思路

(1)展览策划与管理课程在学习过程的设计中,遵循工作过程中“完整的行动模式”,即从获取学习与工作任务的相关信息开始,经过分析、计划、实施、记录、展示和评价,直至最后总结鉴定。每一个学习任务都是在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的基础上设计的,因此该课程的设计是以工作过程与业务流程为导向,体现了课程设计的职业性。(2)利用企业兼职教师的展会资源,在展会现场进行现场授课,并现场实践学习任务的内容。以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自办展这样一个真实存在的展会为依托,完成展览项目策划的学习内容,体现了课程设计的实践性。(3)学生组成项目团队,通过自主查找资料,整理信息,团队协作完成项目的任务,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发挥团队成员的创新能力,体现了课程设计的开放性。

2 基于项目教学法的教学过程设计

2.1 展览策划与管理项目教学过程设计的基本思路

2.1.1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教学组织形式的转化

通过在变换教学方法时注意来刺激学生不同感官,充分调动学生的手、口、耳、眼、身体,让学生一直保持在比较兴奋的状态。在设计时一般教师讲30分钟左右就会有学生讨论、分组等活动,在学生做30分钟左右就会有教师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引申讲解的设计,以保证学生在做的过程中不断接受指导。

2.1.2 教学流程符合展览策划与管理的实际工作流程

根据普适性的工作流程,本教学流程设计为:(1)学生获知项目任务,完成分组,制定项目计划;(2)学生获取展览期间相关活动策划所需要的相关知识;(3)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展览期间相关活动策划、项目汇报与评价;(4)学生听取教师总结及对重点内容的补充讲解。

2.1.3 项目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做、学习交流、反思占较大的比重

在不影响展览策划相关理论知识的融入的情况下,展览策划课程的教学过程设计中,学生做项目、教师理论知识指导、学生互助交流、学生项目完成情况汇报反思的时间比例分别是:30%,30%,20%,20%。这个比例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来制定的。

2.2 展览策划与管理课程教学项目流程的基本设计主要是为学生搭建项目完成的路径

以展览期间活动策划为例,展览活动是指为营造现场气氛而在展会期间举办的各种活动,这些活动使展览会的贸易、展示、信息与功能更为完善,成为整个展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该项目主要是教师指导学生掌握活动策划应注意的基本要素以及活动策划中是否能够体现展览主题以及策划的亮点和创新点是什么。任务设计应该分成若干部分,在每一部分的教学中,需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执行―向教师汇报―教师反馈―学生修正―成稿”这样一个教学步骤,从而保证学生能够明白任务,保证教学的质量。

3 基于项目教学法的的项目考核

3.1 过程考核

过程考核重视学生的学习成果。该课程的学习成果要求是:完成项目任务书上的各项要求,本课程主要以项目教学为主,每一个任务完成后,均须向教师提交项目任务书中所要求的各种资料,主要包括项目资料整理文件、工作计划、操作成果、项目报告等。

3.2 理论体系考核

本课程虽然是项目教学,重点是过程考核,但同时在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也要考虑到理论体系的培养,因此,本课程特别设计了期末的卷面考核。题型主要以技能实践题为主,要求学生知道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保证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实践。

3.3 中期项目考核

平时项目任务考核重点考核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社会能力)、解决问题的思路(专业能力)、做事步骤和方法是否清晰(方法能力),期末考试重点考核学生的对展览策划理论水平的评价(专业能力)。中期项目报告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已完成项目的梳理和总结,并对后期的课程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中期项目报告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总结提升的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

4 结束语

每一个展览策划与管理项目的结果都是有差异的,因此一个综合性的课程项目能够很好地培养会展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养。课程项目在设计时,要构成一项完整学习工作任务,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目标、具体的任务情境描述和任务要求,要有清楚的任务行动阶段。例如,展览策划中的展览期间活动策划这一项目,给学生很多创新的空间,虽然策划活动的步骤和要素对于学生来讲是没有差异的,但如何体现展会的品牌以及如何增加展会的附加值,是可以让学生去寻找不同的方案的,并且完成一系列的策划、执行以及突发事件的预防,需要小组的成员鼎力配合沟通,否则,项目将无法顺利完成。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教师主要职责就是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学生独立、全面、统筹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 赵志群.职业能力与职业能力测评[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第11篇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任务的组织保证。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管理队伍具备决策、运筹、领导、培训、组织与控制等职能,这些职能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结构合理、运转协调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组织系统。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职能

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本质是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通过科学决策、组织实施,以精神管理的方式,激发管理对象的精神动力,提高管理对象的精神生产力,促进管理对象实现精神向物质的转化,进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在新的世纪,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和机遇。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机构从组织的角度看,包括决策机构、协调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和咨询机构,它们发挥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的决策、运筹、领导、培训、组织与控制等各种职能。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的决策职能

决策职能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的首要职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的决策,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重大问题的决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活动的起点、又是其关键和核心,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活动效率及效益的保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科学决策,必须遵循以下原则:信息原则、预测原则、可行原则、系统原则、择优原则、反馈原则等,只有在遵循原则基础上的决策才能既有理论基础,又符合实际的需要。与此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进行科学决策时,必须遵循科学的决策程序:首先是发现问题,然后确定目标,拟订方案,最后实施决策与跟踪检查。

决策职能要求管理队伍具备较高的素质,对问题能从整体与全局的角度去把握,既要求决策的理论性,更讲求其实际可操作性。决策机构好比人体的心脏,对其他职能起着指导与枢纽作用。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的运筹职能

运筹职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的一项基本职能。思想政治教育运筹职能,就是为实现既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决策目标,对整体目标进行分解,并筹划人、财、物力,拟定实施步骤、方法和制定相应的策略、政策等一系列管理活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的运筹职能包括队伍建设计划和制定思想政治教育及管理工作计划。运筹职能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中的作用在于:它是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决策的延伸和具体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组织的行动纲领;是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系统控制的标准。同样,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运筹职能有其必须遵循的原则:统筹原则、连续原则、发展原则、效益原则。

运筹职能要求管理队伍具备一定会计、管理方面的知识,讲求细节与全局的联系,讲求在追求现有利益的基础上,坚持可持续发展。运筹职能是决策职能的细化,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的领导职能

秦在东教授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领导是指组织、指挥、引导和影响所属组织成员去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系统目标的行为过程,进一步讲,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领导是这样一个过程,即创建一种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目标所需的各种组织机构或程序,引导、激励、协调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的个人或组织去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系统目标的行为过程[1]P176。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领导是一种政治领导,是一种需要政治智慧的领导、是一种科学化的领导,是一种需要科学精神和现念的领导。可以说,有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组织的存在,就必然有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活动的领导,组织中有领导,领导总是对一定组织的领导。

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由中国共产党统一领导。就高校这个子系统而言,由高校党委领导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在高校工作中发挥着领导的功能,这种领导表现在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三个方面。党组织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制中,处于领导核心地位,实行党对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及其管理队伍的统一领导。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的领导职能主要通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组织中的领导者来体现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组织中的领导者,是指担任了一定的领导职务,并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承担领导责任的角色。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是一种体现着高度组织水平的社会活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首先就要保证其工作群体有高度的组织水平,这种组织水平一方面通过领导资源的合理配置来实现,取决于工作群体内部各子系统整体进行工作的协作性;另一方面则通过领导者的领导水平来实现,取决于领导者本身的各种素质的整合性。处于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不同层次的领导者,要扮演不同层次的群体组织者的角色。作为党支部书记、党小组长等基层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组织的领导者,应当善于给工作群体提出具体的目标:一方面要善于领悟上级党组织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精神,把握社会思想发展的动向;另一方面要善于根据本校的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任务。作为班子的领头人,还应当善于用自己的领导智慧去统摄其他领导成员的工作思路,合理配置组织资源,确定解决具体任务的手段和方法,发挥群体成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作为中、高级组织的领导者,如党委书记、党总支书记等,是通过基层或中层领导者来领导下属群体的,他们除了应该具有基层领导者的组织职能外,还要执行协调者的职能,即通过基层或中层领导者来协调下属群体的活动。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的培训职能

高校党校是高校党委的重要培训机构。高校的党校教师队伍是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训是高校党校的重要职能,也是高校党校教师的重要职责和任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理论教育职能。这是由党校的性质决定的,也是高校党校教师队伍的职能所在。在《中共中央关于面向21世纪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决定》中,党校教育被明确当作“科教兴国”中“教”的组成部分,而党校教师开展教育的重要内容,就是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理论教育培训。

第二,培养干部职能。党校是在党委直接领导下培养高素质干部的学校,这是历史赋予党校的重要责任。在这样一种历史责任面前,党校教师在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方面无疑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包括培养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

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具有十分明显的培训功能,既有理论教育职能,又有培养干部的职能,理论教育与培养干部的目的是一致的,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是以共产党为执政党的国家,因此,领导干部也就要求必须时刻与党和人民的利益保持一致。

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的组织职能

组织职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又一基本职能.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组织职能,就是为达到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目标,通过分工与合作及不同层次的权力与责任制度,来协调人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组织的作用是思想政治教育决策和计划得以实现的基础、前提、重要途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组织的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把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目标所必须进行的各项具体工作,根据其内在联系及工作量进行分类组合,设计出各种基本职务和组织机构;第二,规定各种职务、各个组织机构的责、权、利及其与上下左右的关系,并用组织系统图和责任制度、职责条例、工作守则等形式加以说明;第三,选拔和配备合适的人员担任相应的职务,并授予执行职务所必须的权力,使每个人都能充分发挥作用;第四,通过职权关系和信息系统把各个组织机构联成一个严整统一而又充满活力的整体;第五,对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组织系统内的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使之更有效地完成自己所承担的工作;第六,适应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现的新情况,及时对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组织进行相应调整,使之不断趋于完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组织的设计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完整统一原则、分级管理原则、权责一致原则、精干高效原则。

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的控制职能

控制职能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一项基本职能。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控制,就是按照预定的思想政治教育计划和标准对思想政治教育计划的实施过程及其结果进行监督检查,为纠正计划实施中的偏差以确保计划目标全面实现所进行的管理活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控制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计划目标的重要保证;是思想政治教育组织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为思想政治工作决策和计划提供信息的主要途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控制必须遵循目标原则、相对封闭原则与能级原则等基本原则。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控制的程序具备一定的程序:首先,确定标准,标准是衡量实际工作绩效的依据和准绳。实施控制,这就要求根据既定的计划目标和控制对象的特点,确定具体的控制标准;第二,衡量绩效,衡量绩效就是以控制标准为尺度来检查和评估实际工作的成效,获取实际工作情况同既定计划之间的偏差信息,找出产生偏差的原因;第三,调节,调节就是根据获得的偏差信息采取有效措施来纠正计划实施结果同计划目标之间偏差的管理活动。

控制职能同样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的关键,整个局势能有效控制,工作才能具体地实行,如果无法对整体进行控制与纠正,就无法对决策与计划按时有效地进行,即使实行了,也收效甚微。

概而言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中的决策、运筹、领导、培训、组织与控制等职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其中,决策功能是主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围绕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目标计划,进行方案选优,做出决策,这是其他职能发挥作用的前提。其他职能的发挥,必须围绕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做出的决策,才能做到坚持正确方向,才能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效益的最大化。高校党委作为决策机构居于核心地位,对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组织机构实行统一领导,其他机构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各司其职,并紧密配合,由此组成了一个完整统一、结构合理、运转协调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组织系统。

参考文献:

[1]秦在东.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

[2]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赵君.新时期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建设研究[D].2008.4

[3]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概论[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4]陈俊宏.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学习读本[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9

[5]顾海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导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6]徐放.高校管理干部队伍建设之我见[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6

第12篇

论文关键词:数民族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团体辅导方案

一、方案设计的提出

大学生就业难.是当今社会不争的现实。而其中的一个特定群体——少数民族大学生,当其脱离其母文化(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到社会主流的汉文化中进行跨文化就业时,由于其客观存在的经济、文化、教育、社会资源等方面的差距,就业更显艰难。关注大学生就业,在当今和谐的语境下,更应当关注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

所谓职业决策自我效~,(careerdecision—makingself-emca.cy),是指决策者对自身成功完成职业决策任务所必需的能力的自我评估或信心程度。职业生涯决策自我效能是了解职业生涯行为的重要指标,掌管和监控着职业生涯认知与职业生涯行为的发展历程,是个人达成职业生涯目标的关键因素。因此,只有切实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才能增强其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和发展能力。从根本上帮助其成功就业。

实践证明.团体辅导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大学生生涯辅导方式.它在欧美发达国家和我国的港台地区均得到广泛的应用。但要最大限度发挥团体辅导的功能,就必须设计出一个科学的团体辅导方案。所谓团体辅导方案设计,是指运用团体辅导理论,有系统地将一系列活动加以设计、组织、规划,以便领导者带领团体成员在团体内活动.达成团体辅导的功能与目标…。本文基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特质和文化背景,尝试运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理论、团体辅导理论.设计出少数民族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团体辅导方案。

二、方案设计的理论依据

方案的设计必须基于一定的理论。本方案设计的理论依据主要是金兹伯格(ginzberg)、舒伯(super)的生涯发展理论,以及人本主义、社会学习等团体辅导理论。

金兹伯格、舒伯生涯发展理论认为,职业发展是一个与人的身心发展相一致的过程。应该用动态的观点来看待一个人的生涯选择历程。生涯辅导的基本假设是:生涯发展是一个终生的过程,职业生涯辅导应该依据个人在一生中各阶段的需求而设计舒伯认为,生涯发展可分为5个阶段:成长阶段(出生到十四、五岁)、探索阶段(十五到二十四岁)、建立阶段(二十五到四十四岁)、维持阶段(四十五到六十四岁)和衰退阶段(六十五岁以上)。每一阶段都有特定的发展任务需要完成。每一阶段的任务需要达到一定的发展水准或成就水准,而且前一阶段发展任务的达成与否关系到后一阶段的发展。一个人的大学阶段正处在生涯发展的探索阶段。这个阶段发展的任务是:使职业偏好逐渐具体化、特定化并实现职业偏好。这就需要大学生通过学校的学习,参与各种类型的辅导活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对自我个性特点、素质、能力,以及职业内外环境,进行详细的了解与分析,从而选择职业目标,制订职业规划,完成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本方案的设计,正是根据大学生生涯发展的阶段性需要,紧紧围绕大学生的阶段发展任务而展开.从而促进大学生的生涯发展.切实提高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

人本主义理论是1940年由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创立的一种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方法发展而来的理论。该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只要创造一种最优化的心理气氛,每个人都有一种内在的自我理解和改变其对自己、对他人看法的可能性;人都有一种以积极的、建设性的态度发展自我的倾向,并能表现出自我指导的行为方式。罗杰斯认为.自我实现是人格结构中唯一的动机,团体辅导应是非指导的,着重鼓励及激发这种动机,促进团体成员的成长。本方案的设计坚持人本主义的非指导性原则,通过设计营造出一种安全的气氛,相信每个少数民族大学生能自我探索、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并通过设计尽可能多的催化活动.让成员勇敢地自我开放.学会如何倾听自我、发现自我、信任自我、激励自我、实现自我。

社会学习理论(socialleanringtheory)是一种在刺激——反应学习原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理论。该理论的重点是人类的学习主要是依靠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观察)的学习。它强调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不仅受直接经验的影响,也受间接经验的影响;强调行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强调认知过程的重要性;强调观察学习;强调自我调节过程。此理论认为,人们通常是通过对他人的行为进行观察和模仿来学习并形成一种新的行为方式。本方案根椐社会学习理论的原理,设计时注重提供更多机会.增加成员的直接经验的学习和问接经验(观察)的学习,鼓励成员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三、方案设计的因素考量

1.团体目标的考量

本方案设计的目标是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betz和taylor将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可操作性定义确定为:个体对自身完成准确自知、收集职业信息、目标定向、制定计划、问题解决五项任务所需能力的信心水平。具体包括五个部分:一是了解自己能力、职业兴趣、与职业有关的需要和价值。以及自我概念等方面的自我评价能力;二是获得职业信息的能力;三是将个人属性与工作特点进行匹配的目标筛选能力;四是作出职业决策后,对决策实施职业规划的能力;五是解决或应付在职业决策过程中所遇到问题或障碍的能力。本方案围绕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五个维度——自我评价、收集信息、选择目标、制订规划、问题解决进行设计。共分8个单元,分别是“萍水相逢”、“我是谁”、“我想做什么”、“我与职业”、“美丽目标”、“我的生涯我作主”、“我的未来不是梦”和“笑迎未来”。再针对每个单元。设计出不同的活动内容和家庭作业。

2.达成团体目标的途径考量

班杜拉认为,提高个体自我效能有四种途径,即亲身体验、替代学习、言语说服和情绪唤醒。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是自我效能的一种。因此,其提高遵循上述四种途径。

对于亲身体验,班杜拉认为,个体行为的成败经验,作为一种直接经验是个体在习得与操作中的亲身经历。这些经验是获得自我效能的最重要、最基本的途径,最大限度地影响自我效能的形成。本方案设计了“我的成功”、“20个我”、“他人眼中的我”等活动,让个体回忆以往的成功经历,总结自身的成功经验,挖掘自身的优点。增强自信心。

对于替代学习.班杜拉认为,人类的许多经验来自于观察他人所获得的间接经验,个体首先通过社会比较过程判断他人能力的高低,然后通过信息提供过程进行观察.从他人的成功操作中获取有效解决问题的策略。本方案设计了“毕业生访谈”,通过安排与团体成员同一专业、已在社会较为成功就业的毕业生回校与其面对面交流.与团体成员共同分享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的得失成败,为团体成员提供一次很好的替代学习机会。另外,本方案设计强调分享,在辅导中,提供大量替代性学习的机会,强化成员“他行,我也行”意识,进而开始模仿他人的积极行动。

对于言语说服.班杜拉认为.个体拥有一定的言语说服和各类社会性影响的综合能力.包括说服性的建议劝告、解释和自我规劝。一个充满鼓励、信任的外部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自我效能。本方案设计了“热椅(优点轰炸)”活动,让每一个成员轮流坐在一张椅子上,面对大家,其他成员轮流大声说出他的优点,让每个成员在大家的言语肯定中强化自我意识。充分体验被尊重、被夸奖的感受,在赞美与信任的氛围中重塑自我形象。

对于情绪唤醒,班杜拉认为,个体的情绪有力影响着自我效能,当个体情绪经常处于消极状态时,则他们的自我效能会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当个体情绪经常处于积极状态时,则他们的自我效能会不断提升,总体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本方案设计了“乐队总指挥”、“个人演唱会”活动,让成员设想自己是一位杰出的指挥家或歌唱家,在激昂、催人奋进的音乐声中唤起自身积极的情绪体验。设计了“生涯狂想曲”、“水晶球”活动,让每位成员畅想自我职业成功的美好场景,唤起他们对成功人生的积极情绪体验。让他们相信,只要有梦想,只要有努力,人生就有无限发展的可能。

3.团体成员的民族特性考量

少数民族大学生多来自少数民族聚居区.其成长有着独特的社会、经济、文化以及心理背景。与汉族大学生相比,其民族特性主要表现为:

一是思想较为保守,观念较为落后。主要是因为少数民族聚居区地处偏远,经济较为落后,信息相对滞后,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少数民族学生一旦身处思想开放、信息活跃、文化多元的大学环境,思想、观念难免落伍。本方案有针对性地设计了“生涯拍卖”、“墓志铭”活动,目的是通过人生观、价值观的讨论与碰撞,引导他们开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代共脉搏。

二是自我较为封闭,不懂得开放自我,缺乏与人沟通的愿望与能力。本方案有针对性地设计了“20个我”、“别人眼中的我”、“swot自我分析”、“面具脸”活动,目标促进成员自我开放,坦露自我,了解自我。设计了“同心圆”、“棒打薄情郎”活动,让成员学习与人沟通。了解和接纳他人。

三是自信心较为缺乏。主要表现为自我评价不高,底气不足,对生涯发展较为担忧,情绪容易焦虑等。本方案有针对性地设计了“我的成功”、“天生我才”、“目光炯炯”、“生涯狂想曲”活动,协助成员了解自我长处,学会肯定自我、欣赏自我,珍惜自我潜能,激发他们对未来的信心。设计了“热椅”活动,通过成员相互肯定,强化信心。设计了“微笑训练”、“形体训练”活动,从行动上培养成员自信心。

四是行动力不足。主要表现为安于现状,裹足不前,不愿改变自己,瞻前顾后,小心翼翼,不敢放开手脚、大胆尝试等。本方案设计了“美丽目标”、“我的生涯我作主”、“我的未来不是梦”和“笑迎未来”四个单元的内容.就是促使团体成员对自我生涯发展进行系统的规划,制订明确的目标和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鼓励成员通过实际行动大胆改变自我、实现自我。

四、方案设计的内容

1.团体名称与性质:少数民族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提高。属于结构式、发展性团体。

2.团体辅导目标: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

3.团体辅导对象:少数民族大学生,新生更合适。

4.团体规模:l0一16人。

5.团体地点:团体辅导室或抗干扰性较好的教室。

6.活动时间及频率:共8次,每周一次,每次120分钟左右。

7.领导者:心理辅导工作者.有一定个案咨询和团体辅导工作经验。助手l人。

8.理论基础: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理论、金兹伯格以及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马斯洛人本主义理论、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