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七年级生物教学

七年级生物教学

时间:2023-02-13 23:51:1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七年级生物教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七年级生物教学

第1篇

一、教学总体要求和教学目标

继续认真学习《生物课程标准》,该标准是义务教育阶段生物教学的基本依据,教师应该在认真学习和领悟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的进行教学。生物课程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特别是一个公民终身发展所需要的生物科学素养,同时在思想方面教育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

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在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重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科学素养教育,体现国家对学生在生物科学知识和技能、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体现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教学目标: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教学,学生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这些知识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初步具有生物实验的操作能力,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理解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保意识。具体目标:知识方面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以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能力方面初步学会生物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了解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和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进度

本学期讲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材——《生物学》(七年级上册)。

三、教学措施

教师通过上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已对学生的学习特点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景;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注意课内外活动相结合,加强对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在对学生的评价方面主要包括:对学生的探究能力的评价、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状况的评价。

四、教材及学生分析

教材的编写注重从生活实践出发,避免了从理论到理论;注重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探究;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学生生活情景图片化;进一步加强了可读性。

第2篇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讲授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同时针对中学生的特点,设计了多个探究实验,旨在提高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又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课外实践增强的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课外读及小资料对学生的知识面的拓展起积极作用。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对生物圈中各类群生物的形态、结构、功能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有了大致的了解,并且认识到生物的多样性。本单元与前面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本册的内容不仅对学生进一步理解生命世界、理解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有重要意义,对于他们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同样十分重要。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学习的热情较高,对生物这门课比较有兴趣,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基础知识不够牢固,思维不够灵活,实验方面的问题也很多等等。针对存在的问题,在新的学期,努力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工作,因材施教,逐渐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对学生加以鼓励和引导,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三具体措施

1备课是上好课的基础,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措施。钻研教学大纲,做好教学工作计划;按照教学内容和要求,根据学生的特点,写出具体教案。

2上课是教学的中心环节,不仅要求具有渊博的知识,而且要掌握传授知识和开发智力的教学艺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方法,善用启发式教学,重视实验和观察,充分调动同学的积极性,让生物课堂变成学生自己探索未知世界的途径,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状态。同时,要将提问、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检查效果和布置作业等教学环节合理分配,提高课堂教学艺术。

3班级工作的组织分配很重要。把每个班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落实责任和要求,组长监督学习,检查复习及错误修改情况,提高整体效率。

4小测及考试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检查教学效果、督促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平时要做好课堂提问、小测等。期中、期末考试前要组织好复习,有针对性地进行章节的小测。

四教学内容及参考课时

《生物学》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第一节藻类植物(第一周)

第二节苔藓和蕨类植物(第一周)

第三节种子植物(第二周)

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

第一节种子的萌发(第三周)

第二节植株的生长(第三周)

第三节开花和结果(第四周)

第五、六周为复习时间

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第一节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第七周)

第二节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第七周)

第三节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第八周)

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第一节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第九周)

第二节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第九周)

第3篇

(1)了解人类与生物圈之间的关系,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2)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3)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4)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5)初步获得生物圈中人类的起源与发展的基本知识。

(6)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生理以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7)知道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及可能产生的影响。

教育教学措施:

1、精心设计导语,通过生动的语言,借助情感教育,激发学习兴趣。

2、做好演示实验,完成学生实验,达到培养学生能力之目的。

3、把录音、录像、投影、幻灯、多煤体等教学手段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提高课时效率和教学质量。

4、在语言、板书和操作等方面达到规范、准确和熟练。

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要求,主要有:

(1)正确使用常用的工具和仪器,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2)培养学生收集、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设计实验的能力。

应对策略和教学设想:

1、鼓励学生观察、思考、提问,并在提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性方

案的设计和实施。

2、打破课堂内外的约束,有计划地安排必要的调查、访问、参观等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的活动,保证活动的落实,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分工合作、交流。

3、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4、重视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5、倡导探究性学习。

6、渗透“科学、技术、社会”的教育。

7、加强和完善生物学实验教学。

第4篇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科书;修订

中图分类号:G6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4289(2012)10-0011-03

人教版初中生物课标实验教科书自2001年开始实验以来,已使用了11年。2012年1月,《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正式版)颁布,自2012年秋季开始,七年级学生将使用根据课标正式版修订的初中生物学教科书。修定后的教科书有哪些变化?变化的原因又是什么?这些都是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教科书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教科书修改的直接原因

(一)课程标准:教科书修改的根本依据

教科书需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修订。与实验稿相比,课标正式版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和内容框架上都没有大的变动。实验教科书是依据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的,全面体现了课标实验稿的要求。在课程标准未做根本性改变的情况下,教科书的修订在总体编写思路、内容编排体系上也未做大幅度变动。修订后的教科书保持和发扬原实验教科书的以下特色:构建了突出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通过多种方式,加强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通过系列化、多样化的科学探究活动,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落实科学方法教育和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注意反映生物科技的新进展。

与实验稿相比,课程标准正式版更加强调重要概念的教学,强化了关于动物类群的内容要求。鉴于课程标准的这些变化,突出和重视生物学重要概念的教学成为修订教科书的重要任务。例如,教科书对概念的讲解比原实验教科书更加详细透彻,表述更加明确,表述概念内涵的文字以黑体字排印;每节开始的“想一想,议一议”激发学生学习相关概念的兴趣,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活跃思维;每节开始部分的“通过本节学习,你将知道”以问题形式列出本节重要概念或相关知识;增加辨析概念的练习题;每章最后的“本章小结”引导学生对本章所学重要概念进行梳理和总结。由于课程标准正式版增加了对有关动物类群的内容要求,修订教科书在八年级上册将对现有内容做较大的调整,补充有关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等动物类群的内容,以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

(二)重要参考:来自一线师生的意见和建议

教科书修订时要认真听取不可忽视的使用者对教科书的意见和建议。自2001年以来,我们就一直通过深入课堂听课、座谈、个别访谈、开研讨会、收集书面意见,有计划地、系统地收集教科书使用信息,为教科书修订提供参考。我们通过课题研究,深入研究教科书的使用情况,为教科书修订提供实证基础。自2001年至今,教科书编写组承担和从事的有关课题研究,有国家级课题4项(其中重大课题和重点课题各一项);有课程教材研究所立项的课题3项。

研究发现,实验区的广大师生总体认可教科书。例如,2004年、2007年两次大规模问卷调查都表明,绝大多数教师认可教科书的框架结构,肯定教科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思维、提高科学探究能力、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调查的学生绝大多数都喜欢生物课本。

但是研究发现,在生物教科书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需要我们予以解决。

七年级课时紧张。课时紧张的原因,有课时分配不足方面的原因,也有生物教科书内容安排方面的原因。七年级教科书,尤其是上册的知识内容丰富,实验、探究设计也较多,实际教学时课时确实紧张。在修订教科书时,我们认真考虑这一问题,对七年级教科书的知识内容和实验、探究等活动都做了适当的精简。

实验、探究完成情况不理想。问卷调查表明,只有约60%的教师能完成教科书设计的半数以上的实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从教科书编写本身来说,教科书中设计的探究活动数量总体偏多(其中有些探究活动本身教育价值不高),有些探究活动可行性不够理想。在修订教科书时,我们对教科书中的探究活动进行了必要的精简;认真考虑了目前许多学校的现实情况,尽可能地遵循低成本、简单易行的原则,尽可能地提供多种替代方案从而提高活动的可行性。

关于教科书知识内容方面比较集中的意见是,教科书的开放性较大,有不少的知识内容需要学生自己去总结;有的则是以图代文,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再做补充。例如,七年级下册在讲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时,教科书以图代文,而没有在图后详细阐述,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科书修订时针对这些合理意见做了修改,对必须要讲清楚的基础知识,教科书做了适当的补充,以便于教学。

教科书中某些具体知识内容可进一步完善。例如,生态系统的知识安排较散,七上“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调节能力”部分内容与八上“生态平衡”的内容重复;七年级下册中用照相机成像来类比人眼的成像,而学生要到八年级才学习相关的物理知识,因此类比后更不好理解。教科书修订时认真考虑了这些意见和建议。又如,有一些教师反映实验教科书中“光合作用”这样的重要概念被分割在两章里讲,中间还穿插了“呼吸作用”,不利于学生对光合作用概念的理解;也有不少教师认为,这样的安排有利于突出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不能改,否则就失去了特色。教科书修订时,一方面按照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分章安排,另一方面,对呼吸作用内容的安排顺序适当调整,使光合作用在教科书中虽然是分章阐述的,但在教学上是连续的。

第5篇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材;生物词汇;高词频;课程标准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13-0155-03

Abstract:The junior high school biology plays the role of subgrade in biology study in the future. Teaching material, one of the important resources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is based on course. The author obtain four copies of electronic Uyghur's junior high school biological teaching materials' content by scanning and neatening. Then use statistical software statistics the words and its frequency in four copies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s, after that, get the biological vocabularies from them by manual statistics, choose the biological vocabularies with high frequency, refer to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curriculum standard published in 2011, analysis the junior high school biology textbooks in line with the degree of knowledge points through the word frequency of professional vocabulary, combining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yghur language, giving some suggestions about the four copies in Uyghur junior high school biology teaching materials.

Key words:Junior high school biology; Teaching materials; Biological vocabularies; High frequency; Curriculum standard

生物学科是初中阶段重要的课程,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要求学生既要掌握基础的生物学知识,又要领悟生物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持有的观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教材中的专业词汇及应用状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现有教材是否符合教育部课程标准要求。

笔者通过对纸质版的维吾尔文初中生物四册教材进行扫描和整理,得到电子版维吾尔文初中生物四册教材的文本,使用统计软件统计得到维吾尔文初中生物四册教材中的词汇和词频,参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词书编纂办公室审定的生物词典,经过手工处理从中提取出生物词汇,对提取出的生物词汇进行词频统计,从中选取高词频的生物词汇,参照国家教育部2011年的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分析现有教材中的专业词汇是否符合教育部课程标准规定的初中阶段重要知识点,然后结合维吾尔语言的特点,对现有教材提出了改进建议。

1 概念界定

本研究中的生物词汇是指维吾尔文初中生物四册教材中出现的生物学领域的专业词汇,是笔者参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词书编纂办公室审定的生物小词典(该生物词典中包含中学教学的生物专业词汇),从获得的维吾尔文初中生物四册教材中的所有词汇中筛选得到的。

本研究中的词频是维吾尔文初中生物教材中的词汇、生物词汇在教材中出现的次数,从统计学的角度来看,生物词汇词频的高低反映着其在教材中的重要性,并且,其重要程度与它在教材中出现的次数成正比。因而,本研究通过选取维吾尔文初中生物四册教材中高词频的生物词汇进行统计,分析与之对应的教材中的知识点,与教育部的课程标准要求进行了比较,从而推断出现有教材内容与课程标准的符合程度。

2 国家教育部2011年的初中生物课程标准

在课程内容方面,国家教育部2011年的初中生物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与环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生物的多样性;生物技术;健康地生活等方面的知识。每部分具体内容如下:

科学探究部分要求学生掌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过程;生物体的结构层次部分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细胞的知识,初步学习用显微镜观察动植物细胞的方法和技能;生物与环境部分要求学生掌握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态系统,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物圈等概念和知识,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这部分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生存需要的条件,绿色开花植物的生命周期,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粮食作物,蔬菜,瓜果,花卉等知识;生物圈中的人这部分要求学生掌握人体的器官,组织,结构,系统,各大系统之间的联系以及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动物的运动和行为部分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动物的运动形式,动物的行为,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等知识;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部分要求学生掌握人的生殖发育,动物的生殖发育,植物的生殖,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等方面的知识;生物的多样性部分要求学生掌握生物的分类,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等知识;生物技术部分要求学生掌握微生物及其分类,发酵技术,现代生物技术等知识;健康地生活部分要求学生掌握有关青春期生理和保健,传染病和免疫,医学常识等知识。

3 维吾尔文初中生物教材中生物词汇的词频统计与分析

本研究的语料来源于维吾尔文初中生物的四册教材。笔者首先对纸质版维吾尔文初中生物的四册教材扫描和整理,得到电子版初中生物四册教材的文本。由于OCR文字识别软件不完备等原因,使得获取的电子版教材文本中存在错误和缺失现象(扫描后的语句不完整,字母有遗漏、错写等),因而,需要对语料中的错误和缺失的信息进行手工处理。处理完成后,再使用统计软件统计四册电子版教材中所有的词汇及其词频,由于维吾尔文中存在词缀和时态等问题,还需要对同一词的不同时态、不同词干的表达方式进行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词汇及其词频的统计和汇总,最终得到了教材中所有词汇以及生物词汇和词频的统计结果。对于复合生物词汇,其词频是对已有的电子版维吾尔文初中生物四册教材的文本语料进行手工统计得到的。统计时是将生物词汇的词干作为标准来进行的。

3.1 生物词汇统计

本研究中,笔者通过对维吾尔文初中生物四册教材中的词汇总量和生物词汇数量进行统计,得到生物词汇在所有词汇中所占的比例,统计结果如下:

从以上统计结果可以看出,维吾尔文初中生物教材中生物词汇数量约占词汇总量的15.1%,其中七年级上册中生物词汇数量的比例在15.5%左右,七年级下册中生物词汇数量的比例在15.6%左右,八年级上册中生物词汇数量的比例在15.8%左右,八年级下册中生物词汇数量的比例在13.3%左右。从比例分布上来看,维吾尔文初中生物教材中的生物词汇相对较为均匀地分布在四册教材中。

3.2 高词频生物词汇对应的知识点分析

笔者对维吾尔语初中生物四册教材中的词汇进行了各种校对、筛选处理,得到维吾尔语初中生物四册教材中的4000多个生物词汇,对所有的生物词汇进行分析比较耗时且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因而笔者从四册教材的生物词汇中分别选取了词频最高的20个生物词汇,共80个高词频的生物词汇作为样本,分析得到教材中与之相对应的知识点。

以下是选取的样本生物词汇和频次:

由以上高词频生物词汇分析得到维吾尔文初中生物四册教材中的关键知识点如下:

参照国家教育部2011年的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对课程内容的要求,由以上知识点分布图可以看出:

1)七年级上册教材所有生物词汇中词频最高的是细胞,对应的生物学科知识点主要是生物圈、生物、环境、生物的种类、生物体、细胞、绿色植物、绿色植物的组成部分以及绿色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环境(水、空气、光)等,对应课程标准中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与环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这三部分内容。

2)七年级下册教材生物词汇中词频最高的是血,对应的生物学科知识点主要是人体器官、人类生存需要的环境(水、空气)、疾病等,对应课程标准中生物圈中的人这部分内容。

3)八年级上册教材生物词汇中词频最高的是动物,对应的生物学科知识点主要是生物的几大分类(人、动物、植物、细菌、真菌),对应课程标准中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生物的多样性、生物技术这三部分内容。

4)八年级下册教材生物词汇中词频最高的是疾病,对应的生物学科知识点主要是人与动植物的繁殖、繁育以及人体健康(疾病,传染病),此外还包含基因、染色体等,对应课程标准中生物的生殖发育和遗传、健康地生活这两部分内容。

从总体来看,四册教材中的高词频生物词汇中都包含水、环境和人,充分说明了水这个概念在整个初中教材中的重要性,符合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水是万物之源,任何生物的生存都离不开水这一概念的要求;生物的生存需要赖以生存的环境;人的生存发展离不开万物。

由知识点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维吾尔文初中生物教材存在不完善之处:(1)七年级上册教材中的细胞这部分内容属于微观层面的知识。对于刚接触生物知识的七年级学生来讲,难以理解和接受。(2)七年级下册的主要内容是人体器官,八年级上册跳转到生物的几大分类等,到八年级下册又跳转回来,学习人体疾病和人体健康方面的知识,使得这两部分关联性较强的知识点没有很好地衔接。

4 结论及改进建议

4.1 结论

通过对维吾尔文初中生物四册教材中的生物词汇进行词频统计,从中选取部分高词频生物词汇进行分析,得到教材中与之对应的知识点,参照国家教育部2011年的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对课程内容的要求,笔者得出如下结论:

1)维吾尔文初中生物教材中的生物词汇相对比较均匀地分布在四册教材中,每个学期需要学习的生物词汇总量基本相同,有利于知识的分步掌握。

2)参照国家教育部2011年的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对课程内容的要求,根据维吾尔文初中生物四册教材中选取的高词频生物词汇分析得到的知识点分布图可以看出,维吾尔文初中生物四册教材基本涵盖了课程标准中包含的课程内容。

3)从维吾尔文初中生物四册教材内容的编排顺序来看,教材内容基本遵循学生的认知理解水平。

4.2 改进建议

通过对维吾尔文初中生物四册教材中的生物词汇进行统计分析,参照国家教育部2011年的初中生物课程标准,结合维吾尔文语言学的特点以及维吾尔族学生生活、学习的环境,笔者针对维吾尔文初中生物教材给出如下改进建议:

1) 从学生的认知理解能力方面考虑,七年级上册教材中的细胞这部分微观层面的知识,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建议向后续学期调整。

2)从维吾尔族学生的生活、学习环境方面考虑,在教材内容设置上,应该增加一些维吾尔族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动植物等作为示例,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从每一册教材内容的衔接方面考虑,应该将七年级下册中人体器官这部分内容调整至八年级上册,使其与八年级下册中人体健康方面的知识很好的衔接在一起;将八年级上册中生物的几大分类(动物、植物、细菌、真菌)调整至七年级下册,使其能够与七年级上册中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这部分的内容衔接起来。这样调整以后,方便学生将知识点关联起来学习。

5 结语

本文通过对维吾尔文初中生物四册教材中的生物词汇进行统计,并从中选取部分高词频的生物词汇进行分析,通过统计结果证明了现有的维吾尔文初中生物教材的内容围绕着教育部的课程标准进行,体现了课程标准中对知识点的学习要求;综合考虑维吾尔族学生生活学习的自然环境以及初中学生对生物知识的认知理解能力,参照国家教育部2011年的初中生物课程标准,针对维吾尔文初中生物四册教材,提出了改进建议。希望能够通过对教材的改进和完善,提高维吾尔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新疆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维吾尔语初中生物教材,2011.6.

[2] 吐尔根・依布拉音,袁保社.新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处理研究与应用[J].中文信息学报,2011(11).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http:///link?url=-zWJlwUESJW0Fr34Ln7qnje62gyfFY4RPTQNlfIzUhqHWXal2BVAo3ry-b9ts6krHOzvOHDC-SKhdBR_TB_uAAYnEsklHghcoZmRmg5POca.

[4] 生物小词典[M].新疆人民出版社,2010.

[5] 现代维吾尔语统计软件系统.新疆师范大学网络信息安全与舆情分析重点实验室.

[6] 汪京芳.学好初中生物的策略[J].生物技术世界,2013(11).

[7] 吴丽莹.浅析初中生物教学下的新课标教学理念[J].中国校外教育,2014(4).

[8] 陈坚,范新新.从初中生物课程标准(2011版)看概念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3(7).

[9] 王金刚,崔鸿,李娟.义务教育初中生物教材科学探究的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5月.

[10] 艾孜尔古丽,李晓,玉素甫・艾白都拉.中小学维吾尔语文教材用词数据分析方法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4(3).

[11] 谢元花.语料库与词汇研究[J].外语教学,2002(5).

[12] 李镗.中小学语文文本字词分布统计及应用价值[J].语言文字应用,2000(3).

[13] 常红.现代维吾尔语基本词汇研究概述[J].语言与翻译,2013(3).

[14] 宋矗马德元.现代维吾尔语词汇构成途径新探[D].新疆大学,2006.2.

[15] 郭锐.词频与词的功能的相关性[J].语文研究,2001(3).

第6篇

探究性学习指学生通过类似科学探究活动的方式获取科学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科学的方法和技能、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观点和科学精神。因此,生物教师要努力创造合作探究的课堂环境,引导、指导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和提高他们在生物学习方面的探究能力。

一、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

新课程理念倡导“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空间,给学生留出足够多的思考时间,并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只有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才能让学生在生物课堂上主动探究的学习意识得到培养。探究式教学就是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围绕课堂教学问题展开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的主动性,才能达到生物课堂探究教学的最终目标。

例如,教学“阳光与有机物的关系”一课,阳光对人类是极其重要的,人类的生存离不开阳光。如果我们掌握了阳光与有机物的关系,就可以改变许多产品的生产方法。然而,如何引导学生研究阳光和有机物之间的关系呢?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思维得到拓展,会从多方面去研究,进而获得新知。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如何用实验研究阳光和有机物的关系”,从而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更透彻。

二、探究活动的设计要有一定的梯度

在现行的初中生物教材中,探究性教学活动是根据初中生的知识、能力和需要进行整体设计的,对学生学习生物的方法和探究技能的培养是循序渐进的。由于每个年级生物课的探究内容不一样,所以各个阶段生物课的探究活动对学生的科学方法训练和探究技能训练的侧重点不一样,探究习惯和科学素养的形成各年级的要求也不一样。如七年级上册教材要求学生进行活动全过程的设计并完成探究,难度很大。七年级下册教材中探究活动的设计和七年级上册教材中探究活动的设计相比,七年级下册教材中给予学生探究活动更大的自主性,不少探究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学会自己提出问题,并针对探究活动作出假设,自主地制订活动计划,对学生设计实验、通过测量获取数据、设计表格记录数据和整理数据等方面的要求也是逐渐提高。八年级生物教材在探究活动的引导方面,重在实验探究方案的设计。那些难度较高的生物探究活动,教材中提供了较详细的提示,有的探究活动是通过讨论交流、创设情境等方式进行引导。再如,由于教材中的探究活动在实验动手和设计能力方面要求较高,因此在技能训练上特别安排了一些设计实验、评价实验方案等项目,这里探究活动的实验设计和评价都是属于较高层次的要求。同时,教材还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八年级下册教材中的探究活动给予学生更大的自主性,相应的,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要求也较高。在设计对照探究活动或对比实验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还需要综合运用七年级教材中所学的知识,通过观察记录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

三、调动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实践证明,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是很重要的。然而,倡导探究性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显然不能仅靠教授、灌输书本上的知识来实现,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例如,在学习遗传和克隆这些知识点时,教师可向学生提问:“哪位同学知道克隆羊是怎么诞生的吗?以后可不可能出现克隆人?一旦世界上真有克隆人,那么他们将会给世界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这样的提问,不仅能引起学生的思考,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每节生物课教学前,教师应该在课前准备好恰当的导语或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兴趣。比如,教学“人的生殖”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列举中国第一例试管婴儿――张丽珠教授培育的郑萌珠。通过这个范例,为这节课的学习引出话题,从而导入“人类的生殖”一课的知识学习。又如,教学“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欣赏一段关于地球上各种生态系统的影片,使学生一下子就被影片中优美的画面和音乐所吸引,很快找出画面中各种生物的差异,从而对各生态系统有深刻的印象 ,真正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可以这么说,如果学生能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产生兴趣,他们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就会逐渐提高。

当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多方面的配合,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转变教育教学方式,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做到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性学习。

总而言之,自主合作的探究性教学模式,不仅能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改变他们的学习方式,而且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了生物课堂教学的效率。

第7篇

一、试卷分析

本次期中考试试卷包括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连线题和分析题,试卷覆盖全面,个别选择题难度较大,其他题目难易适中,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

二、成绩分析

七年级生物期中考试全年级平均成绩为33.71分,班级平均分最高为(13)班40.6分,班级平均分最低为(5)班28.9分,平均分极差为11.7分。全年级优秀率为30.27%,及格率为69.28%,低分率为8.28%。

三、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考试试卷分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部分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需要记忆的知识点记忆的不够清楚,在基础的选择题、填空题和连线题上有普遍的失分现象。

2.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思考不深入,对重难点知识理解不透彻、不到位。在考试中对题目的思考和分析能力不强,不能准确审题、理解题意、正确作答。

3.七年级绝大部分学生上课能做到认真学习、专心听讲、积极配合老师完成学习任务,但也存在个别班级个别学生上课不学习,不遵守课堂纪律,说话、搞小动作,打扰其他同学学习,影响老师上课,影响整个班级的课堂学习效果。

四、改进措施

针对本次考试所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从以下方面做出改进。

1.认真钻研课标、教材,做好课前预设。在课堂教学中做到重难点突出,思路清晰明了。在重难点知识的突破上做到衔接顺畅、过渡自然、化难为易的引导教学,同时也应加强学生对重点概念的记忆,在课堂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提高学习效率。

2.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通过创设较好情境或提出与生活相关的具体问题导入新课,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通过具体恰当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了解课程内容,了解重难点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听课和学习主动性。

第8篇

一、实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推动人认识活动行为的重要动机,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学生怀有兴趣,便会抱积极的态度、以愉快的心情去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初中生物教材中所介绍的动植物大多是我们平时生活中常见的,但如果真正让同学把他们所了解的准确的描述出来,却很少有人能够做到,因为平时许多学生并没有认真仔细观察这些生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充分利用实验教学,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花的结构》这部分内容时,为了加深学生对花结构的印象和准确了解,需要在课堂中进行"解剖和观察花的结构"的活动。教材当中是采用桃花进行观察,但由于学到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刚好是秋季,较难找到要观察的桃花。而此时正是月季开花季节,月季花的各部分结构非常明显,容易观察。所以因地制宜,让学生采集月季花进行观察和解剖。这样不仅能够清楚认清花的结构,而且印象非常深刻。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克服困难,在活动过程中获取知识,感觉轻松又快乐,并且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二、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措施

在新课程标准中,学生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重点。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是我们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在生物教学中,通过进行各种实验活动,是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的。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体内的气体交换》这部分内容时,学生对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的理解和困难,为了让学生理解这部分内容,首先让学生回忆七年级上册《有机物在植物体内的利用》中如何证明二氧化碳的存在,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 "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分别吸气和吹气"的实验,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确认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通过实验使学生能够清楚的理解气体通过体能的气体交换,气体成分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之后进一步提出吸入体内的气体在体内的气体交换是怎样进行的?用心的去观察去了解去体会,并动手参与,然后通过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学生经过多次这样的实验活动,再经过老师的具体指导,学生会逐步学会观察的方法并提高观察的能力,而且能够形成动手的习惯和提高动手的能力。

三、实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生物实验教学,能够通过各种方式来加强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教材中,多数的实验活动往往只给出实验课题而没有具体的实验方案、方法和步骤,目的是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和实验方法,自己选择实验材料、仪器、试剂等,鼓励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设计同一个实验,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目的。例如七年级上册的第一个探究实验"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中,学生根据此实验课题采用不同材料进行同一个实验,他们把馒头换成了米饭,或是换成面包等,这些改变不仅取得了相同的实验结果,而且实验材料容易得到。又如在"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活动中,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有的小组把萝卜块分别放入盛有清水和盐水的烧杯中,过一定时间再进行观察,有的小组则把萝卜块分别放入盛有清水和糖水的烧杯中,过一定时间再进行观察,有的小组别出心裁,先在清水和盐水中滴入黑墨水,再放入萝卜块,过一定时间再进行观察,然后再把萝卜块切开观察萝卜块内部是否被染黑来确定细胞有没有吸水。可见,这些实验活动不但提高了教学效果,还能够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实验教学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生物实验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对发展学生智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具重要作用。对学生进行实验教学,让学生自己去参与,完全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在生物实验教学中,鼓励学生自主完成实验,但也允许学生实验失败,鼓励学生从失败中找原因,再次进行实验,直到成功。由于实验方案是学生自己设计的,不同的学生可以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每个学生都可据自己的方案进行自主的实验活动。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吸收作用》时,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活动和分析,让学生自己制定实验计划,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分析,再根据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说明植物细胞吸水或失水的条件。最后,教师再帮助学生归纳和总结出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条件。通过这样的实验活动,学生品尝到获取成功的艰辛和喜悦,同时把知识从实验中挖掘出来,教师再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论。这样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五、实验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唯物主义观

第9篇

关键词:纤维素 膳食纤维

在讲解初中七年级生物饮食与营养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会提出这些问题:是不是纤维素我们都能吃?为什么羊儿、马儿能吃的纤维素人却不能吃呢?纤维素都是膳食纤维吗?纤维素属于糖类那为什么又称为“第七营养素”呢?等等。经过查阅资料我总结出了两者的区别与联系,并让学生充分理解了膳食纤维的概念及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纤维素(cellulose)是由葡萄糖组成的大分子多糖。不溶于水及一般有机溶剂。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纤维素是自然界中分布最广、含量最多的一种多糖,占植物界碳含量的50%以上。棉花的纤维素含量接近100%,为天然的最纯纤维素来源。一般木材中,纤维素占40%~50%,还有10%~30%的半纤维素和20%~30%的木质素。此外,麻、麦秆、稻草、甘蔗渣等,都是纤维素的丰富来源。纤维素是重要的造纸原料。此外,以纤维素为原料的产品也广泛用于塑料、炸药、电工及科研器材等方面。草食动物则依赖其消化道中的共生微生物将纤维素分解,从而得以吸收利用。我们人类不具备羊儿、牛儿等草食动物消化纤维素的胃肠道特征。

而膳食纤维是指人类食物中的纤维素,它对人类的健康有着重要作用。从分子学的角度讲,膳食纤维是七年级生物课本所列六大营养素之一的糖类。因为膳食纤维是一种不被消化吸收的物质,过去认为是“废物”,现在通过临床研究发现,膳食纤维在延长生命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因此,称它为“第七营养素”。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材(2004初审通过的教材),在第一单元第三章“信息库”别补充列出了膳食纤维的作用,这在以前的教科书中是没有的。由此可知现代社会人的饮食中膳食纤维对健康的重要性。

膳食纤维在人类健康的作用大致如下:

1.绝大部分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刺激胃壁而增加分泌液,促进肠胃蠕动,增加排便量,防止便秘;

2.能促进食物及残渣通过肠道,使肠道内有害物质迅速排出,起到预防肠癌的作用;

3.能消除血中不良胆固醇,防止动脉硬化,有利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

4.可以延缓及减少葡萄糖的吸收率,有助于血糖的控制,减轻胰脏的负担;

第10篇

(1)独立思考能力

作为教师,最重要的并非教会学生某种知识,而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知识,学生只有学会了思考才能更好地完成学习。传统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已经不再适应当今的学习,必将会被高效的学习方法取而代之。例如,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神经系统的组成”。本章节中涉及到大量的相似名词,如神经节、神经中枢、周围神经中枢、中枢神经系统等,这些名词无论是从语素上讲还是从具体的含义来说,都极其相似。如何让学生更好地记忆,这就需要通过分析、比较各个名词组成和分布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辅助记忆。具体的方法以的人体神经脉络图为例,或以一根有枝节的树枝进行类比。形成相应的记忆后,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会通过模仿进行相似的独立思考,最终实现生物知识水平的提高。

(2)解决问题能力

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通过主动而活跃的思维过程,才能真正理解和接受生物知识理论和结果,进而得到更深刻的体会。作为教师,有义务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探索真理的欲望,并通过生活中显而易见的事物和现象作为教学材料,促使学生形成一个独立、自主、积极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例如,在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细菌和真菌”的教学中,教师通过例举生活中常见的乳酸菌饮品、防腐方法、污水净化、甜酒制作过程等现象,让学生分析、归纳出细菌和真菌在生活生产中的具体的利用都有哪些、运用了哪些原理。学生在解决教师所设置的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将学会一些基本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并通过长期的训练加以优化,最终在生物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创新能力。

(3)逻辑梳理能力

逻辑梳理能力是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它适用于各个学科。通过归纳并总结类似、相反等对比关系的知识点,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形成记忆、掌握知识。为了培养学生逻辑梳理能力,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认识到知识的体系和系统规律,并在学生不具备该能力之时通过示范帮助其生成相关意识。例如,七年级下册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通过对整章的学习,学生对人体各个器官、血管血液流通的状况有了基本的认识,让学生对自己的身体拥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这无论是对其学习还是生活都是大有裨益的。对于本章节的讲解,可以以血液循环,淋巴循环为主线,可以对血液以及流通所经过的器官的作用进行引申。在教学中除了通过挂图展示帮助学生总结血液运动的规律,即“左心动,右心静;肺相反,体相同”外,还应该对其进行引申,将生活的常识问题加入其中,如心脏疾病的预防,以及常识性的知识进行引申。当学生接触了此类学习方法后,印象会更为深刻,不但能够对所学的知识掌握,而且增加了生活常识,对学生的成长非常有利。教师应该多设置相应的课程对学生进行训练,以此来提升教学水平。

(4)动手操作能力

生物学科在传统教学中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并非因为它本身缺乏学习的意义,而是因为生物学科较其他学科更加复杂、严谨,尤其是需要依靠大量的实验观察才能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对于初中生来说,升学是最大的任务;对于生物教师来说,应通过精心设计,积极带领学生、鼓励学生完成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理论,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在条件允许、学生达到一定水平、且有教师全程监督的情况下,可以让学生大胆一试,包揽实验设计到实施的全过程。学生亲自设计的实验与书本或教师设定的实验不同,他们从最初的设计环节就参与进来,不仅能更明确实验目标,而且能培养其科学、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其观察、操作、自主学习的能力。实验成功,他们将从中获得莫大的成就感,并牢牢把握相应的专业知识。即使失败,他们也更愿意从根源处寻找问题,有助于身心发展。生物实验并非一定要在实验室才能完成,有一些操作简单、持续时间长的生物实验是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轻松完成的。生物教师在七年级上学期伊始就可以带领或鼓励学生种植几株植物,从播种开始,完整地参与、记录植物的生长,通过观察,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七年级上册中关于植物的知识。而当植物成长到一定阶段时,则可以通过观察植物生虫、杀虫等状态,恰巧可以与八年级下册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相契合,让学生了解植物界的疾病和免疫系统,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领域。

二、结语

第11篇

【关键词】生物学教学 培养 阅读能力

阅读是人类谋求发展的第一需要,是社会生活的需要 是未来社会存在的需要 ,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阅读是终生学习的需要,是学习的主要途径,他伴随人的一生。一个人的阅读能力状况将决定其终身学习能力的状况,因此,阅读是人们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是素质教育中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

在初中学习阶段物理、化学、生物都归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目前,我国国民素质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是科学素质较差,其中无不与国民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较差有关。新一轮课改又拉开帷幕,在《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能力目标仍然是课程目标的一个重要目标,“授之以渔”的教学观念已逐渐被教师们所接受,但是说到阅读能力的培养,就习惯性的想到这应该是语文教学的任务。然而,科学类文章的阅读理解有别于人文类文章的阅读理解,生物科学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结合学科特点重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也应成为生物课程目标的一个重要目标,是生物教学中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训练和培养。

1.根据学生特点为学生提供阅读机会

苏霍姆林斯基:“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一个阅读能力不好的学生,就是一个潜在的差生。”独立性是新课程学习方式的核心特征,独立阅读能力在独立学习中具有重要位置。但,在基础教育阶段,对待学生的独立性和独立学习还要有一种动态发展的观点,从教与学的关系来说,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过程,也即从依赖到独立的过程[1]。因此,要研究学生,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培养。如七年级上的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受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的限制以及所学知识的限制,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对科学文章的阅读更是一张白纸,既不重视也没有方法,在这一阶段让他们独立阅读无异于走形式,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往往是走马观花,比较肤浅,甚至是应付了事,这时学生的阅读更多的应依赖于教师的教,教师要有意识的为学生制造阅读机会,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如何阅读,指导学生掌握科学正确有效的阅读方法,使学生从依赖走向独立。

2.引导学生用对比的方法阅读

比较就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同类事物辨别异同。比较也是生物科学研究中常用的科学方法,通过对各个事物特征的比较,可以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事物的本质,是熟悉事物、发现事物、认识事物的好方法,在阅读时用比较的方法区分易混淆的概念和基础知识,是一种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对核心字词进行比较,这样既能使学生头脑中的概念更加清晰,知识更加牢固,还能使学生形成凡事多比较的好习惯。如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章第一节在引导学生阅读“组织”、“器官”、“系统”三个概念时,将叙述组织的文字中的“联合”、叙述器官的文字中的“结合”和叙述系统中的文字中的“组合”进行比较,使学生理解三者各自在结构上的特点及其层次关系。此外,在生物教学中有许多相关和相近的内容,学生在理解这些内容时容易混淆,通过对比阅读,才能更进一步掌握相关内容。如,在上完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五章第一节《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后,引导学生将第三章第一节《动物自然界中的作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的“促进”和“参与”进行比较,使学生更加明白二者各自在物质循环中所起的作用。

3.引导学生阅读时学会利用已有知识

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把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概括为:“语言文字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有意义学习的过程即新旧知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当学习材料本身具有逻辑意义,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又具备适当的观念时,学习材料对学生就构成了潜在的意义,接着学生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头脑中的适当观念发生非人为性和实质性的联系,这种联系是理解的本质。[2]《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更加强调教学要促使学生有意义的学习。因此,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引导学生学会将新旧知识进行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如: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二节中关于先天和学习行为的概念的阅读。这两个概念就涉及到遗传和环境的知识,这两个知识是在七年级上册学习的,学生在阅读完这两个概念的文字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回忆“遗传物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知识,使学生学会在旧知识基础上理解并构建新的知识。

4.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消灭负担过中现象不能靠机械的缩减大纲规定的重视范围,而是靠学生智力生活的内容和性质,靠丰富那个衬托学习生活的智力背景。”教师随着教学的进程提出明确具体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指定的段落,要求他们从中寻找答案,使学生阅读时具有较强的指向性和针对性,对所阅读的段落能做到字斟句酌,从而改变七年级学生盲目、随意的阅读习惯,也即改变学生智力生活性质。如,在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章引导学生阅读“病毒的种类”时,先提出问题:根据什么把病毒分为三类?分为哪三类?要求学生阅读72页第四段,从中寻找答案。随着学生能力的不断提高,学生的最近发展水平已变为现有发展水平时,提出问题的形式、内容都应有所变换,要始终以促使学生阅读时积极思考为目的来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上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引导学生阅读“细菌的生殖”时,教师在学生阅读前不提出具体的问题,只提醒学生:阅读完后有问题需要回答,请认真阅读。等学生阅读完后再提问:形成芽孢是细菌的生殖方式吗?芽孢是什么?有什么作用?细菌有几种生殖方式?并根据学生的能力情况,在回答问提时提出不同的要求:尽量不看书回答;用自己的语言回答,等等,使学生养成阅读时主动思考、积极思维的习惯。

5.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时作记号

法国著名的思想家步丰说:“读书不作记号等于不读。”教育家徐特立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在阅读前教师应对学生提出要求,要求学生划重点符合标注序号等。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一些学生在划重点符合时,把所阅读的文字全部划上“重点”符号,这无异于没有划重点符号,因此,在要求学生划重点符号的同时,还应要求学生尽自己努力划最少的字词,只把自己认为是重点、核心的字词划下来,这是使学生阅读时学会对文字、知识进行提炼、概况、归纳的有效方法。如,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一节,引导学生阅读培养细菌或真菌的一般方法时,要求学生在这段文字中用序号标出培养细菌真菌的步骤,划出每一步骤的关键词。学生阅读完以后,再请部分学生回答问题:培养细菌真菌可以分几步?第一步做什么……以此让学生展示他们对文字的提炼和概况能力,这样,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学习,最后由全体同学评出概括最准确的同学以之鼓励。

6.引导学生学会扣字眼

阅读不是一个简单的朗读或默读,而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是读者将作者编码的语言文字进行解码分析,不断作出判断推理、不断地修正,从中获取信息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需要综合运用语言知识,需要分析、想象、判断和评价等积极的思维活动。科学文章有别于人文文章的最大特点在于它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因此,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阅读时注意细节,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础知识等的核心字、词进行精读、细读。如,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二节,学生在学习先天和学习行为的概念后,通过阅读资料将所学概念进行应用,区分先天和学习行为。在阅读资料分析4.后,学生较容易就分析出大山雀的行为是学习行为,但是,学习行为可以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两条途径获得。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充分理解“生活经验”和“学习”呢?这时,向学生设疑:这只大山雀的学习行为是通过什么途径获得的?然后要求学生对“偶然机会碰巧打开”仔细阅读,强调琢磨体会其中的“偶然”、“碰巧”两词,使学生养成通过深入思考,认真分析,自己解决问题的习惯。

7.引导学生阅读时学会句式转换

在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把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来解决,不仅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也应是教师教学的最终目标。由于生物学科特性,教材对一些概念的文字叙述使用较长的句式来表述,学生阅读理解起来相对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改变句子形式,把原有文字叙述的长句变成直接明确的几个短句。如,人教版八年级下七单元第二章第一节在阅读关于性状的文字叙述时,“任何生物体都有许许多多的性状。有的是系统结构特点,有的是…….等等”当学生阅读完相关文字后,让学生列举“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征”、“行为方式”既巩固复习旧知识又理解“许许多多”,在此基础上设疑:任何生物体都有形态结构特征,这些特征是性状吗?生理特性是性状吗?行为方式呢?引导学生边阅读边思考,最后将句子改为“任何生物都有形态结构方面的性状;有生理方面的性状;有行为方式方面的性状”进行理解。

8.引导学生学会图文对照阅读

图形可以替代、补充文字叙述,将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文字加以形象化具体化,同时也是生物科学所特有的表述形式。人教版教材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以各种形式的图文并茂和图文结合呈现给学生。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阅读教材中的图形时,往往只看热闹,眼光一扫而过,七年级上的多数学生对教材中以图代文的图更是读不懂。因此,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各类图形,真正起到图形应起的作用,使图形的优势充分发挥,图形的价值得以体现。如,人教版七年级上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在对“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的阅读时,首先要求学生阅读文字后再观察图II-7,然后引导学生在图中分别找出文字叙述部分,并将文字标注在图形的相应部位。这样将文字和图形对应阅读,再通过学生动手标注,能使学生的文字抽象思维和图形直觉思维交替进行,从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图文转换能力等多种能力。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还有许多,在此仅仅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只要我们意识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各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和长期目标时,那么,教育的智慧就会开启。

参考文献

第12篇

一、试卷总体特点

今年初中七年级生物学科期中考试试题注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上考查学生的生物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试题设计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学生能力的考查,注重对学生所学知识在生活实践中应用方面的考查。

期末生物试卷进行以下分析:

(一)注重基础,强调能力训练 试卷考查的知识点多,覆盖面广。课本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如生命现象、生物体的基本结构、生理变化、实验探究以及联系实际的生活常识等知识,在试题中均有所体现 。试卷在注重考查生物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加重视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总结。

(二)联系社会实际,突出生物学知识的应用性,把考试内容和社会实践,新闻热点紧密相连,突出生物学知识的实践性和运用性。

(三)创设情境,发挥学习主体的创造性。 今年期末生物学试题明确地突出了对能力的考查,把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放在了重要的地位。与能力相联系的试题,会使学生主动学习

二.考试情况分析

参考人数

总分

均分

高分人数

高分率

及格人数

及格率

173

4286

24.5

15

7.9

64

35.7

三.答卷反映出的学生学习情况

(一)基础知识薄弱,表达不够规范 通过分析试题答卷表明:因答题不规范造成失分现象非常普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生物学用语掌握较差。 学生对一些常见的生物学术语不十分清楚,学生答题时容易混淆,写错答案。2基本概念模糊3、语言叙述能力差,4,.生物表达式不会写

(二)学生在选择题2,5,19题出现错误做多,对于发生现在人体的气体交换和肝脏的功能等只是带你掌握不够充分, 主观题中23题和24题的第3,4小题出现错误情况较多,实验操作题基础薄弱,情况较差。

四、对今后初中生物的改进措施

(一)运用教学规律,发挥学生主动性 中学生物学教育中,教师除了进行知识教育外,还要特别注意过程教育和学法教育,逐步培养和考察学生,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从而提高文化科学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