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计算机学生实习工作

计算机学生实习工作

时间:2022-05-30 05:48:4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计算机学生实习工作,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计算机学生实习工作

第1篇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实习;实训;机制

计算机专业相对于其他工程型专业而言,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专业,在生产过程中该专业对设备的依赖性远小于对工作人员的依赖性。这种特殊性决定了计算机专业学生毕业实习环节的复杂性。

国内各人才培养单位都在进行有关实习、实训培养模式的研究。中南大学刘安丰等老师提出了“计算机本科专业软件实习工厂”的实习实训模式,用校内的统一管理和实习环境来规避这种复杂性[1]。西北师范大学陈幼明老师提出用“基于互联网的毕业实习管理平台”对分散式实习采用虚拟统一管理,解决过程控制问题[2]。这些探索都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在实际工作中总结出了“面向就业的实习实训机制”,希望能够从实践的角度推动“实习实训”这一重要环节的建设。

1面向就业的实习实训必要性分析

按照第三方教育分析机构麦可思公司的分析报告,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生在2007、2008、2009连续三年失业率在各专业中排名前十位,2010年该机构的《就业报告》中更是将计算机专业划入“红牌”专业,对计算机专业的招生与教学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通过实习、实训环节提高计算机专业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是计算机专业的教育者们必须面对的课题[3]。下面对武汉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就业现状进行分析。

首先,IT行业企业地域集中,属于知识密集型行业。国内的IT企业多数集中于深圳、北京、上海、广州、大连、杭州、苏州等一线沿海城市。这些城市的计算机专业从业人员占全国计算机专业人员的90%以上。因此,计算机专业的本科生就业出现了向这些城市集中的现象,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生活成本偏高,于是学生对薪酬期待自然居高不下。

其次,在地域集中的同时,IT行业企业规模偏小。国内IT行业的龙头企业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等公司规模也只有万人,与传统行业动辄十几万人的大企业相比,对实习生的接纳能力有限。规模较小的计算机公司则根本没有接纳实习生的能力。

第三,IT行业人才需求极不稳定。2009年金融危机发生,各IT企业为规避风险,招聘门槛提高、规模缩小、薪酬待遇降低,2010年经济回暖,各企业规模迅速扩张,招聘人数放量增长、扎堆招聘、待遇超常规提高。市场的不稳定给学校的各个教育环节都带来了巨大冲击。

第四,非IT行业的IT部门对毕业生综合素质要求高。金融、交通、公安等非IT行业对计算机专业的人才需求虽然保持稳定,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超出IT企业平均水平的要求。例如建设银行数据中心、新华社湖北分社、湖北省保密局等每年都会招聘,但要求学生具备很强的独立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

单位与学生的相互预期存在巨大差异。各个用人单位一般都希望学生毕业参加工作以后就能够迅速解决工作中的技术问题,独立负责一方面的业务。而学生普遍希望工作单位能够提供一位“导师”,和一段时间的培训环节,以便熟悉工作、熟悉社会。于是,单位和学生都将目光投向学校,希望学校能够提供一个环境对学生在毕业前进行职业训练。但由于场地和教师的限制,学校无法向学生提供全封闭工作环境、应用型工程项目平台等全天候的项目训练空间。

因此,在武汉大学计算机专业的毕业实习环节,我们发现统一的实习实训不但在理论上不可行,而且在实践中也没有太大的操作空间,只能采取面向就业的个性化安排。

2面向就业实习实训的分类

2.1按照实习性质的分类

不同的单位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理想,所以必须把准备就业的学生按照一定的机制进行进一步细分。

1) 研究型实习。针对非IT行业的技术部门要求,组织有志于到这些单位工作的学生参与相关课题研究,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分学生管理参照研究生的管理模式,学院提供机位,相关课题的负责老师和研究生提供指导,学生参与相关技术工作,为学生提供接触项目甲方的机会。如我院有一部分同学参与了公安部门“人脸识别”相关课题的研究,从而顺利在公安部门就业,提前锁定了自己的就业方向,实现了就业与实习的一体化。另有一部分同学以组队参加全国信息安全大赛、挑战杯比赛等形式在校内进行研究型实习,通过这一环节的锻炼,也迅速找到了和自己兴趣点相关的理想单位。参与研究性实习的毕业生占准备就业毕业生人数的15%左右。

2) 生产型实习。顶尖的IT企业往往希望通过自己的“实习生项目”锁定全国最有前途的计算机精英,他们会以提供来回车票和生活补贴的形式吸引应届毕业生。例如,腾讯公司在网站上“腾讯2010实习生招聘现已正式启动,有700个实习岗位虚席以待。本次招聘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武汉,西安,哈尔滨7个城市……”;百度公司实习生计划要求“如果你是2011、2012、2013年的本科、研究生或博士毕业生;如果你对互联网及搜索技术有浓厚的兴趣;……实习时间保证每周至少有三个全天的工作时间,实习时间可持续三个月以上。”通过向这些实习生项目推荐学生,每年我院有二十多位同学在相关公司获得生产型实习岗位,并在实习结束后获得了工作岗位。近年来更是产生了上下级的联动效应,通过在职校友“内推”进入相关企业的同学持续增长。此类实习学生占准备就业毕业生的20%。

3) 创业型实习。从全国各专业毕业生的创业率统计来看,计算机始终是毕业生人数创业最多的专业之一。从“知识经济”概念提出以来,计算机专业也是制造富豪最多的专业之一。因此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在毕业生当中推出了“创业型实习”的概念,鼓励学生参与创业型企业和自主创业。2010年度有二十同学参与了苏州博视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初创,并在该公司进行创业型实习,最终有六名同学留在该公司成为核心开发团队的成员,另外十二名同学也在实习结束后与中联电子、百度、TCL等知名公司签约。学院另有六名同学发起成立了“易餐网”网络服务公司,正在进行公司注册等前期准备。此类实习学生也占准备就业毕业生的20%左右,近年来数量呈上升趋势。

4) 虚拟型实训。参与以上三种毕业实习的同学一般来讲都是动手能力较强,平时表现较为主动地同学。对于另外一部分动手能力较差,表现也不够积极的同学。学院通过主动联系校外实习基地,有组织的外出封闭式实训来完成这一环节的任务。2009年度、2010年度,学院分别组织了30名同学赴深圳优迈科技公司和苏州安博教育集团进行了虚拟项目的实训,通过实训,提高了相关同学的动手能力,让他们熟悉了完整的项目流程,了解了与工作相关的知识。这种虚拟型实训为学生提供了与工作环境完全一致的管理模式,提供一个虚拟项目,配备一名项目经理、制定一种开发工具,通过边讲解、边工作、边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进入工作角色。此类实习学生占准备就业毕业生的30%左右,属于学院重点组织和关注的对象。

2.2按照实习时间的分类

对于同一个学生而言,在毕业前一年的时间当中,他可能参加两种以上性质的实习模式。不同的阶段对于个人而言的意义将会完全不同。因此,按照时间阶段对于毕业实习实训进行分类也非常必要。

1) 职前实习。对于一个准备就业的大学毕业生而言,他有接近一年的时间来找工作,在没有确定工作岗位之前可以参加学校和企业组织的任何一种实习实训,直到找到合适的单位和岗位为止。权利义务相对比较模糊,管理困难大。职前实习一般为2~3个月。

2) 入职实习。是指一名学生确定工作单位之后,在从与用人单位签订三方协议后,到正式报到上班的这一段时间内在用人单位进行的实习,时间一般从该学生找到工作开始,到毕业为止,岗位、内容相对固定。权利、责任、义务清晰,管理相对容易。入职实习时间为两个月到一年不等。

3面向就业实习实训的效果分析

1) 就业质量提高明显。通过有组织的毕业实习与实训,学院在就业淡季的2009年,就业率逆势上涨两个百分点。此后2010年就业率保持稳定的情况下,就业质量提高明显,毕业生的平均起薪达到了5000元,约为全国平均数据2663元的两倍,个别毕业生年薪达到了20万元。尤其是参与了虚拟型实训的同学两年来就业率都达到了100%,让以前的“就业困难户”找到了脱困的手段。在2010年度学院组织的毕业生回访中,各用人单位对于这种实习实训环节中学校与单位对接的模式非常满意,有二十多家企业与学校签订了实习基地协议,十几家单位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设置专门奖学金、助学金鼓励学生前往实习。

2) 创业团队增长迅速。通过这种政策的激励,计算机专业的创业团队从无到有发展起来。实习实训基地之一――武大计算机学院校友创办的天源迪科公司在2010年上市,极大地鼓舞了学院学生参与创业的热情。包括毕业生的两支创业团队在内,目前在校生共有六支创业团队,注册了两家公司。随着创业型实习的滚动式发展,今后的创业团队仍然将会继续增长。

3) 带动低年级业余科研团队建设。面向就业的实习实训,尤其是研究型和创业型实习多数都是以团队的形式进行的,有些是由原来的一些业余科研立项的研发团队发展而来。四年级学生参与的这些活动和他们获得的成绩都会迅速地通过各种舆论渠道影响到低年级的同学,直接效果就是低年级同学参与业余科研的热情空前高涨。2010年度武大计算机学院2009级学生申报业余科研立项66项,参与人员近三百人,占该年级全体学生的86%,丰富了计算机专业的第二课堂教育。生产型实习的校企对接渠道最为便捷的是各种技术俱乐部的内部推荐和校友的内部推荐,于是,校友、技术俱乐部负责人与普通同学通过这个渠道建立了畅通而广泛的联系。扩大了专业性学生社团的影响,营造了学术氛围和创新环境,体现了业余科研团队的组织凝聚功能和社会沟通功能[4]。

4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1) 学生分散,管理成本巨大。以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为例,2010年度的学生毕业实习实训中一百余名学生分散在二十多家单位,九座城市,其中两处集中实习实训地点还派了老师带队。不同的单位对实习生的管理有很大的不同,学生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迥然相异,实习内容千差万别。由此造成学校的管理成本相对学生在校内学的方式而言无疑是巨大的,为我们的管理工作和资料收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虚拟化统一管理应该是计算机专业实习实训环节管理方式的发展方向。

2) 经费筹集渠道不稳定,投入不足。与示范性软件学院相比较,普通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培养经费当中无法拿出大批经费用于解决学生毕业阶段实训问题。学院组织的两次虚拟实训所需要的经费都是利用国家政策通过培训机构向当地政府申请的经费,一旦政府支持政策发生变化,这种模式将无法维持。因此,实习实训环节的经费问题是困扰教育者的一大障碍。

3) 对学生的甄别、组织相对困难。处于毕业环节的大学生,选择面非常宽,可以选择出国、就业、考研、推荐免试研究生等多种发展方向。由于社会的发展和“唯学历论”等思想的影响,有很大一批学生在毕业的环节里选择“考研”作为自己的选项。虽然作为教育者明知其中有很多人是以“考研”的名义对实习、实训进行逃避,但无法用行政手段加以甄别、干预。另有一批准备就业的同学利用种种社会关系已经确定了自己的工作单位,对学校统一组织的实习实训不积极参与,也让组织者很为难。

4) 企业、学校、学生个人尚存在一定分歧。一般用人单位希望学生实习最少时间为六个月,并且希望学生能平滑的从职前实习转入入职实习。而学生对于职前实习罕有较高期待,一般希望通过一个单位的职前实习积累经验,进入更高层次的单位进行入职实习,而且对职前实习的容忍时间不超过三个月。学校从就业率的角度考虑,一般会支持企业的看法,于是三方的观念存在一定差异,由此会导致一定的实习纠纷。也给企业、学校的后续合作工作造成困扰。

5结语

综上,从武汉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实践来看,面向就业的实习实训机制能够在复杂的就业环境中用灵活性应对复杂性,以职前实习+入职实习的方式逐步解决面对的困难,从而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也能为校企合作建立固定的纽带。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经过探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积累了大量的经验,相信存在的问题将会在后续工作中继续调动各种社会资源加以解决。

参考文献:

[1] 刘安丰,赵辉,赵岩,等. 计算机本科专业软件实习工厂的构建研究[J]. 计算机教育,2009(10):143.

[2] 陈幼明,王立群. 计算机专业分散式毕业实习过程控制探索[J]. 中国电力教育,2010(3):145.

[3] 麦可斯中国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 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111.

[4] 赵健,甘泉. 关于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科技团队建设的若干思考[J]. 计算机教育,2008(6):3.

Research on Practice and Training Mechanism Facing to Employment of Computer Major

ZHAO Jian, HUANG Zhiguo

(Computer School,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 China)

第2篇

[关键词] 计算机 实验室 管理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渗透到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计算机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计算机专业教育也日益受到广泛重视。随着计算机课程的开设,实验教学是计算机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计算机实验教学,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知识,熟练地操作计算机和使用计算机来解决问题,为适应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打好基础。

一、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及维护

高职院校计算机实验室首先要建立实验室的各项制度和机房管理工作。在实验室的使用过程中,涉及到使用的人数多,使用的频率高,学生操作能力及个人素质的差异,要保证计算机实验室安全有序地运行,保证良好的教学服务,必须制定一系列有效的规章制度。只有依照相对应的制度,才能使计算机实验室的教学工作顺利进行。为了保证计算机实验教学的正常工作,需要在每个学期初要对计算机实验设备进行维修和维护。日常维护工作十分琐碎,正确地使用计算机实验设备是常规性维护保养方法之一,也可以增加保护装置和防止计算机病毒。因此,通过灵活使用工具将多种系统维护方法结合起来,那么维护工作将变得更为简单高效。

二、转变观念,提高思想认识

1.实习指导教师自己首先要重视岗位工作

有些人认为实习指导教师只不过每次上机前做好准备工作,课堂教学中维持秩序,课后打扫卫生等较简单的工作,要不要提高业务水平无所谓,连实习指导教师自己也觉得在实验室工作不如理论教师那样有自豪感。实际上,这是非常片面的认识。在新形势下,职业教育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教育的实践性特点。实践教学的核心,必须是实习指导教师具有较强的操作技能。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实习指导教师应从思想上引起重视。

2.学院应制定鼓励实践教学的相应政策

必须建立实习教师在教学中不可替代的观念。可在教师晋升、晋职、进修、聘用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鼓励实习指导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如我院规定取得“双师型”资格的教师每个月给予一定的津贴。同等条件下,实习指导教师优先从事生产实践、科学研究、技术服务等政策鼓励,使更多的教师参与实践教学。这样一来,在政策上督促教师承担实习指导工作,由过去“要我”指导实习、“要我”当实习教师转变为“我要”当实习教师,使能力强、素质高的教师主动加入实习教师队伍。这样不仅提高了实习教师的整体素质,而且更淡化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实习教师与专职教师的界限,从机制上改变了理论教学和实践分离的局面,体现了教学体系中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在这些政策的激励引导下,我院具备“双师型”实习教师的人数明显增加。

三、加强教师自身素质培养,建立激励机制

1.实习指导教师要提高自身素养

实习指导教师虽然属于教辅人员,但同样肩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他们在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的工作十分繁杂,既要维护实验室的安全,设备的更新和维护、软件的安装,同时又要承担指导学生上机操作的任务,这就要求计算机实验指导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工作的重要性,必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其次,实习指导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不仅要有广度,还要有深度。由于计算机长时间的运转使用,必然会导致出故障的几率增加,这就要求我们实习指导教师熟练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以便能够随时发现故障、判断故障、排除故障。由于目前计算机的软硬件技术都发展迅猛,这样,作为实习指导教师本身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计算机教师应该积极参加学习科研的机会,通过不断学习来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2.建立合理的工作机制会提高实验室管理效率

目前,许多高校都在加大对计算机实验室的硬件投入,然而,要让这些设备发挥它们最大价值,还得需要实习指导教师具备更高的专业水平。因此,学院需要制定相应的工作机制,以促进实验室工作人员自身建设。

3.实习指导教师要不断进修学习

应当按照教学要求适当安排实习指导教师的进修和深造,这是提高实习指导教师素质的一个重要措施。计算机信息化技术日新月异,已经和许多学科都有交叉。计算机实习指导教师处于实验教学的第一线,如果能够适时安排相关实习指导教师参加进修培训,给他们创造提高素质的机会,同时有计划地与其他院校进行技术交流。

4.计算机实验室工作如果任务分配不明确,往往会造成闲的闲,忙的忙。因此科学管理就非常重要。必须把计算机实验室的各项工作任务进行量化分析,根据工作量,灵活地确定每个人的工作任务,调动工作积极性,年终考核也可以有十分明确的依据。

四、计算机实验室教学管理

1.实验室课堂的教学管理

传统的实验课教学都是基于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单机辅导和交流的模式,这种教学方式极不科学,又使实习指导老师负担过重。目前,我院计算机实验室采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可以实现网络化远程教学管理,加强了教与学的互动性,减轻教师负担,有效提高了计算机实验课的教学质量,也使教学内容生动活泼,学生容易接受。

2.计算机实验室管理是实验室教学的重要部分

首先,要了解本学期上机实验的系部、班级、人数、内容等,然后根据其课程设置、设备数量等安排上机实验的时间地点,做到统筹规划。既能保证完成实验教学任务,又能充分利用现有设备资源。对于在实验过程中机器出现的问题,实验室管理人员要及时处理,配合学生顺利完成上机实验。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实验室,更应该用现代科学管理的思想为指导,结合自身的特点,从实际工作出发,使计算机实验室在高校实验室管理方面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五、定期组织考核

新设备、新软件的不断出现、更新,使得实习指导教师每年都必须更新自己的知识。我院经常利用业务学习的时间组织实习指导教师学习学院新添的设备软件,对于出现的技术问题及时反馈意见。没有理解的内容,组织大家一起讨论或请教专家,直到大家弄通弄懂。每年年终对所学的业务知识进行年终考核,作为本年业务水平评比的一个依据。

六、参加全国组织的比赛

每年我院会组织实习,指导教师或学生进行操作比赛。为鼓励教师或学生的积极性,对比赛取得优异成绩的个人或集体,学校都会给予一定的奖励,使更多的教师或学生参与该项工作中。这就要求实习指导教师自己动手能力或指导学生操作水平上精益求精,每一个操作都必须规范化,准确无误。

第3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实训教学;具体做法

中职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事业构成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教育部在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提出。作为中职学校计算机及应用技术专业的老师,如何适应地区经济发展需要,与人才市场需求接轨,反映新技术、新应用、新理念,培养出行业需求的实用型人才,是我们中职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目前中职计算机实训教学存在的几个问题

(一)实验、实训、实习条件相对落后

由于各种原因(例如设备、经费缺乏、实验室面积有限等),我们的实验手段和实验方法仍停留在原有的基础上。相当数量的学校达不到基本的实训条件要求。双核计算机还未普遍使用,学校能够上网的机房并不多,即使能上,速度也慢如蜗牛。很多新软件不能安装运行,即使能安装运行,其速度也难跟上。因为中职学生基础较差,实训时,计算机损坏比较严重。后期维修资金得不到支持,计算机缺乏维护,机房里可利用的计算机一天比一天少,学生实训用计算机得碰运气,目前学生不会使用打印机成了通病。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

在中职学校中,虽然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内容也在不断更新,但许多学生对所学的专业知识掌握不够牢固,不熟练实际操作程序,当学生去应聘或是工作时,中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特点与优势未能得到体现。当学生毕业后去参加企业招聘时会发现自己所学到知识和实际应用相脱离,自己所掌握的东西与社会实际要求差距较大,当参加工作后,会发现自己不能很快进入工作状态,无法适应工作的要求。其原因是计算机课程设置不尽合理,脱离学生自身就业的实际,实用性不强,无法适应市场需求,造成教育和社会需求脱节,影响学生的就业和发展。

(三)学生对计算机实训兴趣不高,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中职学校的学生生源普遍较差,部分学生甚至认为上计算机实训,就是玩计算机游戏,就是上网聊天。学生自身素质有待提高,对高年级的学生而言,其自身的学业水平与低年级的学生有差别,学生学习自觉性不高。在实训中,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的积极性不强,缺乏刻苦勤奋的精神。他们失去前进的动力,老师教什么就学什么,考什么就学什么,甚至教了还不学是目前中职学校普遍存在的现象。

二、提高中职计算机实训教学效果的具体做法

(一)加强实验室及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

要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使学生积累实践操作经验,就要有必备的实验设备和实训环境。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教育经费逐步提高,应尽量建立能满足计算机专业所开设课程的实验室。如,计算机基础实验室、动漫设计实验室、图形设计实验室、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修实验室、网络实验室、电子商务实验室等等。要进行直观教学,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在不同的实验室上课,边讲边实践。要求学生能熟悉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护,能正确诊断计算机软、硬件的一般故障,同时要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相关外部设备如打印机、显示器的一般维护与维修的方法。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我们现在计算机实训课是连上两节,学生按学号排队上下课,上机课期间学生按学号就座对应的机器,这样大大减少了机器的破损率,效果相当好。一学期下来,机房的机器完好率达到96%,1个机房50台机器只有1~2台破损。10个机房,需要维修的电脑不到20台,大大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及维修成本。

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以各工矿企事业单位、计算机公司为实习基地是培养中职学生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建议增加一项见习的内容,见习的目的是使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有利于学生技能的培养,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使学生毕业后容易适应工作岗位。见习要循序渐进,第一学年要求学生到计算机公司了解计算机的市场行情,计算机配件的性能及价格,如何合理配置一台计算机等,使学生对计算机的组成有初步的了解。从第二学年开始每学期安排一到两周的时间到计算机公司见习,跟随计算机公司的职员工作,使学生既能从中学到有关的计算机知识又能学到一些管理上、营销上的知识。我们应加大实习指导的力度,与有关实习单位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根据能联系到的实习单位和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的特长分几个不同的实习方向。如软件使用较熟练的学生到一些企事业单位实习,硬件操作掌握较好的学生到从事计算机组装及维修的单位实习,一部分学生到生产电子厂实习。如果是电子商务班的,可以乘“双11”到企业或网店帮忙,氛围相当的好,效果也很显著。

(二)课程设置要有利于计算机实训能力的培养

计算机专业设置应向应用技能型方向拓展,如网络专业、维修专业、软件专业、动漫专业、电子商务专业等。在课程设置上,注重社会实效,减少理论课程,多开设计算机应用软件课程,增强应用技能培养,知识面不要求太广、太深,理论够用就行。比如,计算机工具软件应用、微机的安装与调试等课程的开设、Flas制作、静态网页制作、网络设备配置和管理、Windows 2003系统管理。在课时安排方面,实训课时与理论授课课时为5比5或6比4。实训的考核成绩同样不低于课程总成绩的50%。只有真正做到这一点,才有可能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可以将学生比较难以接受的VB、微机原理、操作系统原理等课程适当压缩,开设一些学生易于接受的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计算机网络、动画制作、网页制作、图形图像处理photoshop等实践技能性较强的课程。另外,我们集合计算机教研组的力量编写了一套适合中职学生的校本实训教材,每年进行适当的修改,学生每次上机实训,必须完成实训报告,纸质的和电子稿。同时,把劳动局计算机上岗证技能资格认定的初级、中级考核的相关知识,渗透在学生能力培养中,实现中职毕业获得两本证书。本人长期辅导学生参加考工考级,学生平时按日课表上课,要考工考级的时候,停止理论课,专门用一星期的时间进行强化技能训练。学生在二年级上半年参加劳动局初级工考试合格达100%,三年级上半年参加劳动局的中级工考试合格达95%,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技能的热情,也受到了家长的好评。

可与企业共同开发“订单式”课程,与企业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通过与一些大型企业合作办班,开设“订单式”课程,实施定向培养。如此一来,将会最大限度地避免盲目培养和学无所用;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与方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在毕业后很快融入实际工作中,实现企业学校的双赢局面。如,我校的服装班与雅戈尔公司合作办班,雅戈尔公司在学校开设了实训工场,课程设置和企业的要求实现了无缝对接。有电子商务专业的学校,在校内开办学生创业园,学生积极性相当高,效果非常好。

(三)培养学习兴趣,分组合作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1.课堂上精心导入,激发兴趣,提高学习热情

兴趣是学生是否能学好的关键因素。利用多媒体电子教室,教师通过操作教师机,演示作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课件的演示或作品演示导入课堂内容,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例如,在教授Flash新课时,可以先通过演示用Flash制作出来的动画作品,如游戏、小短片,作品中诙谐、无厘头似的提问思路与职高学生的思维习惯比较接近,容易产生情感上的亲近,并激发出强烈的学习兴趣。在实训教学中以真实职业岗位工作场景开展教学,以企业职业规范作为考核标准,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关注工作任务的完成,而不是关注知识的记忆,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这才是实训教学的真实含义,也才能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零对接。

2.利用计算机技能竞赛,大力加强精英教育,以点带面

利用计算机技能竞赛,大力加强精英教育,调动其他学生积极参加,极大地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主要有以下的竞赛:计算机文字录入;计算机组装与调试;影视后期制作;各级电子商务大赛等等。本人负责辅导学生参加绍兴市计算机文字录入比赛,刚进入学校,很多学生根本不会五笔打字,连打字的指法都不正确,而竞赛中有很多的生僻字,根本不能用拼音录入,录入速度要求上也必须用五笔。所以从基础做起,在一年级学生中就选好苗子,制定详细的竞赛计划,分阶段突破,提高文字录入的速度。参加比赛时,学生对普通报纸上的文字录入速度每分钟可达:英文字符300多个,汉字达140字以上。连续两年参加地区级的竞赛,取得了优秀成绩。

3.分组合作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首先,分组合作教学为学生提供了终身学习的必备素质――学会学习。分组实践、讨论,然后共同完成作品,由于各组之间,组员内部存在竞争,从而刺激学生努力做到最好,使学生在小组作品完成的过程中,相互学习,遇到困难时也会主动地查阅资料、书籍,向同学、老师请教,这正是在未来职场上的自主学习方式。其次,分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实现自身价值――体验学习。在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中彼此进行交流、倾听、解释、思考、反思,在观点分享与协商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掌握知识。最后,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求异。辅导的三个学生合作参加市计算机影视后期制作的技能大赛,2011、2012年均取得优异的成绩,大家都非常满意。

计算机教育是一项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它涉及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方方面面的问题,根据社会需求来建设特色专业,搞好计算机实训教学,增强和企业的合作,将会是今后中职计算机专业实训和发展的工作重点。

参考文献:

[1]赵玲.中职学校计算机实训教学的几点思考[J].华章,2012(16):134.

[2]尚倩,姚赵娟.对中职计算机专业实训教学问题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35):168.

[3]曹敏.中职计算机教育中实践能力培养之我见[J].理财世界,2009(2):79-80.

第4篇

关键词:就业导向;计算机;教育教学实践

为了有效保证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率,高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合理制定相关管理制度,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专业知识的的重要性,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教育教学实践,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的计算机人才。

1研究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教育教学实践的重要意义

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教育教学实践主要指的是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加入一些就业信息,让学生对未来的就业趋势有所了解,提高学生对将来就业的重视。研究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教育教学实践,能够保证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质量,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就业方向。因此,在高校中,研究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教育教学实践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由于互联网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各个企业对计算机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适当加入就业信息,能够提高学生的危机意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未来就业情况。高校计算机教育者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计算机专业教学实践中,适当加入就业信息,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质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根本上提高计算机学生的就业率,保证学生毕业之后能够更好的就业。

2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教育教学实践

2.1改革计算机教学课程

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理念下,教师需要紧跟时代脚步,在原有的计算机教学课程基础上,不断进行改进和创新,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在保证学生学习质量的同时,为企业培养更加优秀的计算机人才。计算机课程在教学中具有至关重要作用,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并结合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对计算机教学课程进行适当的改进,提高学生对就业的重视,让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计算机教学课程的重要性。例如,之前的计算机教学课堂上,教师往往根据教材进行教学,给学生一种单调乏味的感觉。随着网络时代的快速发展,教材上的知识点已经不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可以适当在课堂上引进新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FLASH,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自主设计网络动画。学生设计完毕后,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设计成果进行评判,并教给学生设计方法。同时,对于那些表现比较好的学生,可以给予相应的奖励,当然,对于那些表现较差的学生,应该给予一定的鼓励。高校教师通过引入一些新的教学知识,能够让学生在毕业之后,更好的适应社会,为学生将来就业打下坚固基础,提高高校学生的就业率。

2.2加大计算机实践教学力度

对于高校计算机教师来说,采用实践教学方法,能够提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并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满足社会企业对高校计算机学生的要求。加大实践教学力度,高校可以将课堂内容与实践内容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专业知识,促进学生将来能够更好的就业。同时,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其学习效率。例如,高校可以根据教师资源与学生人数,在校园内建立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实践平台。教师可以先在课堂讲解知识,让学生课后到实践基地学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思考能力,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教师也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建立计算机网络学习平台,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直接到网站上留言,其他教师与学生看到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进行留言。通过加大实践教学力度,不但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还能够有效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很好的发展。

2.3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

为了有效提高高校学生的就业率,高校可以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让学生到企业中去学习,在了解企业文化的同时,明确自己未来的就业方向。高校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需要提前对学生进行专业培训,让学生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同时,高校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将他们合理分配到各大企业当中。对于那些工作能力与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可以将他们分配到工作压力较大、专业性较强的网络公司,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对于那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将他们分配到一些小型网络公司,让他们逐渐了解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其工作的重视。例如,高校可以利用学生寒暑假时间,让学生到各大企业中实习,高校在选择合作企业时,应该选择发展稳定、经济效益较好的网络计算机公司,实习完毕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写下自己的实习感受,让学生真正了解工作的意义。同时,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学习,能够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更加明确将来的就业方向。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学校与企业之间要保持有效沟通,学校要时刻掌握学生的工作情况,对于学生专业知识比较薄弱部分,在学生实习完毕后,应该有针对性的进行补充,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让学生将来能够更好的适应工作,保证学生的工作质量。

3结语

本文主要从改革计算机教学课程、加大计算机实践教学力度、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等三个方面,将就业因素加入到高校计算机教育教学实践中,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学生毕业后能够更好的毕业。但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仍然会遇到很多问题,这就需要他们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学习和创新,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从而保证社会经济能够稳定快速增长。

参考文献:

[1]凌艳.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研究与实践[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3):50-52.

[2]王跃胜,张蒲生.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职业教育实训系统开发实践与探索[J].电脑与电信,2016,(12):31-32+35.

第5篇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就业;问题;对策;方法

我国的高校教育逐步普遍化,导致毕业生人数骤增。大学毕业生面临的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这种“毕业即失业”的现象和我国经济社会体制转型速度不均衡有较大关系,印象因素也有很多,有部分社会经济原因,也有部分社会性质原因。有相关调查表明,目前的高校毕业生的职业素质水平难以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因此毕业生的就业和行业发展需求之间形成了难以调和的矛盾。

一、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一)计算机专业就业趋势分布不平衡计算机的专业领域较为广泛,现代社会科技水平发展迅速,计算机专业中的各项分类也更为细致化。当代的计算机专业并非只是对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培养,而是根据社会发展需求演化而来的深化培养。计算机专业就业趋势分布不平衡,软件设计、IT工程等行业的毕业生的毕业前景较好,但是其他大部分专业的就业方向不明确,导致每年有大批量毕业生面对就业局面非常迷茫。

(二)高校教学内容不符合行业发展现况计算机行业是一门对从业人员实践能力要求极高的综合型行业,因此要求计算机专业学生在接受教育期间,就要培养自己的综合实践能力。但是从目前来看,大部分高校的计算机专业学生在学习期间偏重于理论方面的学习,极度缺乏动手实践的机会,这也就造成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强,难以满足计算机行业的发展需求,难以适应该行业的发展现况。

(三)计算机企业的人员招聘要求较高计算机行业对工作人员的综合实践能力要求较高,同时对从业人员的工作经验要求也较高。丰富的工作经验意味着从业者有较多工作经历,能够轻松适应工作环境,了解如何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这样的员工一入职就可以适应工作,可以让计算机企业减少培训员工付出的精力。因此,相关企业在进行员工招聘工作时,相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更倾向于有过工作经验的老员工,这也加剧了计算机专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度。

二、解决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改进对策

(一)强化专业技能的培养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应当对自己进行充分了解,在学习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同时,要和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结合,敢于在实践中正视自身的缺陷,树立坚定的信念,提高自己的综合实践能力,勇于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在接受教育期间,要稳固的掌握计算机理论知识,还要学会将理论和生活实际结合使用,灵活变通,这样就能感受到理论和实际之间的差异。计算机专业学生还可以积极参与专业水平较高的培训提升教学中去,学习更多计算机方面的知识技能,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和技术视野。技多不压身,在未来进行就业选择的时候让就业单位看到自己的优势所在。

(二)积极参与到实习活动中去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在学习期间不但要充分掌握理论知识,还要积极参与到实习活动中去。例如一些学生团体活动、计算机志愿者活动、计算机社团等。大学生可以在这样的实习活动中,提高自己的综合实践能力,还培养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行动组织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全方位的进行自我提升。部分高校会在寒暑假组织假期研习活动,大学生应当抓住机会,从中进行提炼学习。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现状,感受到毕业之后的工作和环境和工作氛围,学会适应社会环境,学会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进行自我完善。学会在实习活动中,锻炼自己的综合素养,提高自身综合实践能力。

(三)学校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完成毕业指导工作其一,高校应当认识到当前教学内容的问题,进行合理的学科内容调整,以满足行业市场的发展需求。现代社会的市场发展趋势带动整体发展,因此高校应当了解计算机行业的就业市场,根据市场人才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针对性调整,减少无用的理论课程,增加实用性较强的知识内容。其二,高校应当完善学校的毕业指导工作,建立全面的培训机制。部分高校对于毕业生的毕业指导工作不重视,毕业指导老师的综合素质不强、指导态度敷衍散漫,无法解决毕业生的就业迷茫问题。因此,高校应当重视这一问题,让具备专业职业素养的教师来进行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正确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认识,找准就业方向,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其三,高校应当健全大学生毕业生的培训机制。因为大学生接收到的学习内容多为理论知识,但实际上,就业单位对计算机行业毕业生的实践能力要求很高。因此高校应当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争取更多的实践机会。学生可以通过实习工作了解步入社会后的工作情况,选择自己的就业方向和就业理想,避免产生就业迷茫的心理。

第6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计算机课程设置;校企合作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随着计算机普及教育的深入,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不再为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终极教学目的,它应该向培养应用、实践能力为目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层次发展,并随着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去构建与时俱进的课程体系和新的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本文依据哈尔滨师范大学恒星学院各专业开设的计算机课程为例,探讨一下以突出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培养目标的新的培养方案。

2构建以提高实践能力的分类多层次课程和实践体系

根据我院计算机基础教育实情,以实践能力提高为宗旨,以“夯实基础、面向应用、资格考试”为培养目标,实施分系分层次培养的原则,建立了“2+X”课程和实验体系。

分层次就是按照基础、应用、创新三个层次组织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分系就是按照专业差异采取分系培养,如表1所示。

2.1夯实基础

夯实基础体现在2门课程上,是全校学生的必修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素质,为后续计算机应用课程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其中“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能够编辑处理文字、表格、演示文稿,能够掌握在网络环境下使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2005年,我院将“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考试―基础模块(简称NIT考试)”纳入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考核体系中,学生均以通过“NIT考试”的成绩,作为他们的结业成绩。所以,该课程按照“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考试”的考试大纲组织教学,用两个学期的时间讲授,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进行操作。“VF程序设计基础”课程让学生通过程序设计方法的学习,了解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掌握编辑能力,该门课程还增加部分数据结构、网络和操作系统的知识,以期学生可以学习本门课程并通过“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考试。

2.2面向应用

学生在大一有了一定的计算机基础以后,计算机的学习将进入到面向应用的阶段。各系根据专业特点有计划有目标的开设计算机课程。例如,商学系开设“电子商务”课程;中文系开设“网页设计”课程;英语系开设“多媒体技术”课程;艺术系开设“Photoshop”课程等等。在实际授课中,从计算机课的特点出发,侧重培养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所以一般在安排整个课程体系时,学生的实践教学的比例不少于纯理论的教学比例。并且,我们确立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新思维,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授课,让学生带着任务学习或上机练习。

2.3认证考试

证书作为学生毕业的敲门砖,其地位越来越凸显。为了促进学生更加容易地考取相应的证书,我们将许多考试大纲要求的内容融入到日常授课当中,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中专就业指导中心、劳动局国家职业资格考试中心、信息产业部、教育部等部门举办的职业资格考试。此外,鼓励学生参加Macromedia网页设计师认证、Adobe网页设计师认证、Adobe平面设计师认证、国际电子商务师认证等。这样,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还可以获取证书,为其以后顺利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不断修正人才培养方案

传统的教育模式过于强调学生专业理论素质的培养,往往把学生束缚在学校内,模仿老师的操作。然而,IT技术更新速度快,高校教师大多没有机会及较长时间真正参与到企业的实际工作中了解、掌握行业主流技术,积累工程项目经验,并将这些技术及经验传授给学生。按照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一般情况是学生在校学习的最后阶段,才能走出校门到社会上进行实习。在这种实习的过程中,常常发现学生根本不适应社会和企业的现状需求,所学的知识与应用技能与社会实际人才需求严重脱节。所以,我们要将学生培养与学生就业有机的结合起来。把握好市场动向,建立以就业需求为导向的培养模式。下面是针对我院信息科学系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方面进行的几项改革。

3.1企业零距离接触

在学生大二或大三阶段,到企业进行一次短期的认识实习。通过认识实习,能够让学生感受企业文化,了解专业发展的前沿技术和动态,加深对本专业的认识,了解了社会、企业对本专业技术人才的素质、知识结构、技能的要求;通过实习,意识到自己的优缺点,使自己的学习目的更加明确。并对自己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在以后的学习中加倍努力,学好专业知识。目前,已经与北京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促进中心、联想阳光雨露信息技术服务(北京)有限公司及北京中关村软件园内多家知名IT企业达成协议,每年选送学生到合作公司进行为期一周的认识实习。

3.2到企业进行毕业设计

“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通过将课堂学习、企业实训融为一体,形成“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环境,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以“做”为中心,边干边学,边学边干,促进手脑并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充分结合,从面实现理论与实践、动脑与动手的统一。这一做法是让学生早日进入企业和实际工作去。学生在企业的实践活动中,能够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深感自己知识储备的不足而产生求知的不竭动力源,才能产生学习的强烈欲望。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必须大刀阔斧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在进入企业实习的时间里,专业教师还应不定期和定期的到企业,了解和督促学生实习与企业人员共同指导学生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设计课题,使学生的毕业设计获得实效。

3.3校企联合培养模式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各个专业方向,学生将在第四学年进入专业实习基地接受岗前训练,参与真实项目案例,加强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例如,现已与哈尔滨伊思特软件有限公司、大连华信计算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办学,共建实习基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测试方向的学生将在此进行实习,在实习实训期间,企业主讲教师将引入公司的对日软件的真实项目案例,培养学生成为对日软件外包开发的软件工程师。毕业后可到日资公司和软件外包企事业单位从事软件开发、应用及经营管理工作。此外,与黑龙江地理信息科技园以及黑龙江省测绘局也确定了合作办学模式,对地理信息系统方向的学生采取联合培养模式,学生在完成校内的本专业方向必修及选修课程后,将进入地理信息科技园接受职业培训,毕业后有能力承担地理空间数据加工基地和地理信息软硬件服务外包工作。为专业人才的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由于学生具备了具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能够迅速适应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从而实现了“毕业即就业”,“毕业即上岗”的“零距离就业”目标。

4教材建设

建材建设是课程建设、人才培养的核心。教材建设对课程建设具有推动教学观念更新、师资队伍培养、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条件改善、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的作用。教材建设成果充实了课程建设内容和媒体形式,推动了课程建设不断发展与完善。

我院高度重视教材建设,自2006年开始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教材编写工作,教材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计算机教材建设成果如表2所示。

5结束语

计算机将人类文明带入信息社会,推动了社会各个领域的进步和发展,已成为人类学习、工作、生活和文化娱乐不可缺少的工具。教学实践证明,我校计算机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能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水平、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我们将不断提升自身水平,及时了解行业前沿技术,为培养社会需求的计算机应用人才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 龚沛曾. 夯实基础 面向应用 培养创新――大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培养的改革和实践[C]//大学计算机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2007.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 姜锐,徐鹏. 数字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初探,计算机教育[J]. 2009(6):113-114.

第7篇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 生产性实训 技术型 应用性

[作者简介]郭子新(1976- ),男,河北邯郸人,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实验实训中心,讲师,研究方向为化学工程与实验实训教育。(河北 邯郸 056003)

[课题项目]本文系邯郸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生产性实训模式促进邯郸市职业院校创新发展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234201106-6)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3-0161-02

生产性实训模式是近年来是高职高专院校大力实践的一种教学方式,它的重要性体现在产品的生产、建设、管理和实验实训相结合。其特征是“技能型”“应用性”,目的主要是培养企业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计算机产业是高科技产业,需要有创新头脑和技术过硬的人才,而只学习课本知识的在校大学生,无法跟上日新月异发展的技术。如果学校闭门锁关,不与外面先进企业相结合,则无法培养出技能高和操作熟练的人才。所以,高职高专院校必须放手让学生去实践,在真实的训练环境中参与软件的开发和技术的创新,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的技能内涵。因此,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立及完善尤为重要。

一、计算机专业生产性实训模式的现状

众所周知,计算机专业的实训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由于其生产过程中对专业对设备的依赖性远小于对工作人员的依赖性,所以实训基地的创立离不开企业高、精、尖技术人才的指导。但是,校内的管理和实习环境在实际操作时缺乏统一性、连贯性和规律性。在企业真实的环境下,对于新软件的开发研制需要长时间、密闭空间下的研究,而学校所建实训环境难以满足实际需要,因而无形中遏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研究的连续性。此外,实训的内容和目的与时代脱轨,并非以企业的生产任务为中心,这也意味着实训缺乏明确性、全面性、内容生产性、产品应用性的实践特点。如果计算机专业的实训不能做到与时俱进,那么实训的效果就毫无意义,而经过实训的学生就更谈不上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下脱颖而出。目前计算机实训一般有两种模式:一是与校企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二是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建立实训基地。

1.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企业的实训师资指导力度不够。自从中国软件专业人才培养工程(CSTP)实施以来,高职高专计算机实训基地的建立方兴未艾,学生也积极地学习CSTP课程。不少学校按照国家的办学宗旨积极与企业交流合作,由院校提供场地、能源等基础设施及管理机构,企业提供设备、实训师资、技术标准等,校企双方互补共赢。但是,由于高新计算机产业精密化、规模小等特点,大量的实习学生不能进入计算机公司进行实践,只能集中在学校的实训基地,而校内教师的软件开发实践经验不足,在进行实习指导时往往感觉力不从心。因此,校企合作建立实训基地必须保证企业的参与和指导,否则实习效果不理想,教学质量不容乐观。

2.实训基地利用率不高,实训人才培养缺乏规范。计算机技术在当今时代日新月异,更新速度极快,但很多学校实践基地的设备和软件并未及时升级换代。第一,这也许会导致花费大量精力、物力建立的基地使用几年就会被废弃。 第二,这会导致实训内容与时代的新技术严重脱节,实训课程的知识老化、重复,也提高不了学生的兴趣。从这个角度上看,计算机企业和实训基地并未融为一体,即基地是基地,企业是企业。此外,校内的实训基地作为计算机企业的另外一个分公司,担负着一定的生产任务,要产生经济效益,学生也要在生产基地中学会企业的规范,接受企业任务的考核,最终成为一个合格的企业人,但实际上的培养却缺乏规范。

3.实训的内容和目的与企业生产任务缺乏结合。生产性实训遵循的一个原则是真实性,即实训场需要具有真实职场的环境和氛围,有利于实现学习环境向工作环境的导向功能。但是,不少学校的计算机实验室内并没有模拟真实的计算机相关行业的工作环境,学生也未能模拟真正的角色,完成某些工作任务。而且,许多实践教学仍是遵循传统的方式,模块单一,实训内容简单,并没有细化学生的不同培养目标和实训的任务,使实训的学生未能亲临其境,进入实际的角色。近年来计算机的CSTP课程在不断更新,所以实训教学内容也要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把学生实验和科研、生产连接起来,保证学生与当今最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接触,并使用这一技术来解决某一实训项目,这样就起到毕业前后技术的过渡升级作用。

二、计算机专业生产性实训模式的新探索

国外实训的多种模式给了我们很多启示,主要有以下几种:德国的“双元制”实训模式、美国的“合作型”实训模式、澳大利亚的“技术与继续教育”实训模式和新加坡的“教学工厂”实训模式。其中,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是指企业和学校以合作的形式对青年人进行职业培训,即学生在学校接受专业教师的培训是一元,而步入企业进行专业技能学习为二元。“双元制”教育的目的是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学生就业零距离上岗,很值得我们借鉴。

目前,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毕业生是否有实践经验,是否毕业时无须培训,是否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他们的经济利益。因此,学校应该以最快的速度感知市场和用人单位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建立高效实用的实训基地,使培养的学生能够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

1.实训基地必须依托大企业,科学设计实训过程,从看、学、做三个环节组织教学。首先,要组织学生到生产一线观摩学习,通过身临其境了解最新的开发技术和生产的流程。其次,经过学校教师和企业导师的紧密合作,创建了一个“仿真式”案例库。案例必须是真实完整的,如软件的开发、设计、制作、市场发行等各个环节的运行和经营模式,以用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分阶段完成项目。学生拿到案例后可以在学校仿企业管理的实验室中进行研究,这无形中建立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的映射。当学生项目在学校实验室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后,可以鼓励他们积极地向企业推销,或者鼓励他们自主创建校内公司,研发、设计、生产一条线。这种实训模式中学做环节极大促进了学生从专业知识向专业技能的转化。他们就某个项目的具体案例来分析、研究并实施,这都是课本上完全学不来的知识。另外,当学生在训练多平台操作或软件制作时,他们会从更专业、更复杂的角度入手,而不只是因实训而实训,研制出来毫无市场价值的产品。

2.实习模式要根据培养方式的不同,分层次、分阶段、递进式地教学。职业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可细化为各个不同的专攻方向,所以它们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目的也各有不同。我们应该着重考虑课程模块的设置是否符合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与能力发展。模块式教学法是国际劳工组织(国际ILO组织)为培养产业工人使其尽快掌握某种技能而开发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法。根据教学培养目标,把密切相关的理论和实际操作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制作成某一工种的教学模块。在计算机专业中,分模块学习的学生在经过系统、严格的训练后,能快速掌握这一技能,并在实践的操作中把所学知识与实践结合,独立、规范地进行模块功能分析、设计、调试,并在将来就业的工作岗位进行软件系统的部署、安装和调试。

学校应当按照不同培养大纲和目的来建立多层次的实践教学培养体系,即基础性实验教学、专业技能训练教学、综合技能训练教学和开放型实验实训教学。这样就明确了实训的模式,无论什么专业,所遵循的培养体系实质上都是一样的。这样的课程层次分明,连贯性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与能力发展。当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知识获得较大提高后,学校就要安排学生到联合的企业去进行顶岗实习,为学生分配具体的生产任务,同时给予一定津贴,这样才能极大鼓励学生在校内生产实训时认真敬业,遵守按照企业文化设立的各项规章制度。

3.实习模式要以就业为导向,以生产任务为中心,以企业管理为准则,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学校在训练学生完成真实的案例后,就应与计算机公司联合,参与到他们的项目设计和研发过程中,组织学生在专门的计算机实训室内完成这些工作任务。例如,软件的开发、软件的测试和维修等。同时,学生也可模拟公司的角色,如总经理、部门经理、需求分析员、系统程序员、初级程序员、文档编写员、数据库设计员、软件测试员、培训员等。可以引导学生就项目的问题召开会议,让大家作报告,共同讨论,来推动任务的完成。学生在项目研究的过程中要写下任务计划,其中研究、设计、测试或维修的流程要明确、详细。生产任务完成后要根据企业的回馈和取得的经济效益进行有考核和评估。这样的以生产任务为中心,以企业管理为准则的实训模式提高的不仅是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还有职业精神和团队的协作精神,而且这些项目不仅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生产性实训的开展不仅是国家职业教育的需要,同时也是企业的生产需要。它必须以企业真实的生产任务为载体、遵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分层次、分模块、递进式地教学。只有通过这样的途径,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训水准,促进计算机专业的就业向着又好又快的方向发展,保证学生从学校到企业、从学习到工作的平滑过渡,实现零距离就业。

[参考文献]

[1]董宇峰.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实训环境的建设[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7(5).

[2]高军霞.紧密联系社会搞好计算机专业实习[J].中国成人教育,2003(6).

[3]胡恬,祁卫东.本科生产实习模式探讨[J].湖北工业大学高教研究,2004(2).

[4]贺媛媛.高职院校计算机软件实训的实现途径及分析[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5]李长庚,孙克辉,盛利元.高校理工类专业生产实习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3(6).

[6]陆卫忠.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实训体系探索[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5).

[7]卢小兰.抓好生产实习的三个主要环节[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0(S1).

[8]蒲如兰.实行三“结合”推进实习教学改革[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02(3).

[9]翟少华.计算机实训室的建设、开发及利用[J].文化教育,2007(6).

[10]杨海澜.谈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实习基地建设[J].今日湖北:理论版,2007(2).

[11]杨敏虹.电力自动化专业生产实习体系的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1(5).

第8篇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生产实习;教学组织

教育部高教司2006年一项调查显示[1],自2002年以来,高校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初次就业率连年下滑,成为大学生就业市场上一大热点,受到社会各方面的普遍关注。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出现困难,其原因是由于计算机人才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针对性不够明确,导致供需结构性失衡[2]。具体表现为:高等教育在计算机专业传统的教育理论型、研究型人才培养上有较大的优势,但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存在层次单一、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状况,使得现在大多数毕业生理论有余,岗位技能相对不足。许多毕业生甚至需要较长的培训才能胜任工作。

生产实习作为高校计算机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多数高校目前采用的教学形式为组织学生在校内机房编写小程序,或到实习单位参观,使学生了解本专业领域科技发展水平和实际软件开发过程,或联系实训基地直接由企业指导培养。尽管各高校对生产实习十分重视,并想办法改革实习模式,但目前高校生产实习仍然面临着诸如实习单位难找、实习经费短缺、实习效果不理想等困难,教学质量不容乐观[3]。

经过近几年生产实习教学的经验和教训,我们提出了一种校内进行的计算机专业生产实习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实习基地选在校内机房,实习任务由指导教师根据理论教学及社会需要的专业应用技术制定,实习指导由学校多名专业教师负责,实习内容为组织学生参与企业已结题项目或教师在研项目的

开发。按照这种模式组织生产实习教学,既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又能节省实习成本,同时还保证了实践教学的质量。

1现状

目前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生产实习主要有三种形式。

(1) 企业参观。计算机专业生产实习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能直接参与到计算机及相关企业的生产环节中,但是目前计算机企业多属于民营、外资或合资企业,企业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一般情况下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另外,参观形式对于计算机专业实习效果并不理想,因为计算机产业多为高科技产业,从表面上看软件公司内部和学校计算机实验室相同,学生参观根本看不到实际软件开发过程,更不可能参与到企业软件开发工作中。毕竟大部分企业或公司都不想因为学生实践而降低自己的工作效率。另一个影响实习单位接纳学生生产实习积极性的原因就是实习经费不足,学校对实习经费的投入远远滞后于企业收费增长的速度。

(2) 校企联合。目前,有些企业和高校联合成立专业化的实训基地,严格按照生产实习的本质要求,从看、学、做三个环节组织教学,为高校解决生产实习问题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这些实习基地依托大企业,面向高等院校,能很好的解决学生到生产一线参

作者简介:路莹(1970-),女,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网络及多媒体应用;唐晓君(1972-),女,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李晓红(1978-),女,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文件安全、智能控制。

观学习的问题,另有专门培训老师指导,保证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项目开发,体验项目开发的全过程。这种实习基地既有浓厚的现代企业氛围,又具有一定的教育培训经验,是连接企业和学校的纽带,这种实习形式可以促进学生从专业知识向专业技能的转化。但是,这种校企合作共同建设实训基地的形式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而且需要学生在实习时支付一定的费用,从学生角度考虑,承担费用有一定的难度。由于这种实习形式风险大、成本高,因此大多数高校没有采用。

(3) 校内组织进行。面临实习企业难寻、培训实习成本太高的难题,有些高校选择校内进行生产实习的方式。这种方式大多以指导教师布置实习任务,学生按照要求完成,并以报告形式上交结束实习。实习过程从教学组织、教学设计和验收环节等考查,与普通课程设计相类似,学生虽然拿到相应的学分,也锻炼了基本技能,但由于缺乏企业氛围,学生不能很好的建立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映射。而且,一旦教学管理不当,很容易出现抄袭现象,生产实习教学质量很难保证。

本文针对计算机专业生产实习的现状,经多年的探索和改进,实行了一种基于校内组织进行的新生产实习模式,主要从教学组织,教学管理、教学设计以及实习验收几个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和实践,这种实习方式可以依据实习的要求,从实际应用考虑制定实习方案,针对性强、组织合理,教学效果明显。

2生产实习模式实践

2.1实习流程

经过几届学生的实习实践,新的校内生产实习模式取得了较好的实习效果。其实习流程如下:

(1) 实习要求及安排部署;

(2) 实习任务讲解;

(3) 分组实践;

(4) 中期检查;

(5) 实习答辩、总结。

2.2具体措施

从教学组织,教学管理,教学设计,及实习验收几个方面进行具体要求及安排。

(1) 教学组织。生产实习之初,由指导教师布置了多个在研/结题的教师科研项目或某企业已完成项目,组织形式采用集中式管理,即在生产实习过程中,

学生统一在专业机房集中实习,安排多个指导教师,每天都有教师值班答疑。集中进行生产实习既方便学生讨论、交流、答疑,又方便指导教师充分地把握实习情况,并给予具体指导。

(2) 教学管理。每天八小时工作制,晚上可以加班加点,专心设计项目。开发阶段,完全模拟软件企业的开发流程,并要求学生采取自愿原则组成小组共同完成一个中小型项目的设计。每组3人,每个小组安排组长(项目负责人或称项目经理)一人,组长的职责是:组织成员进行项目调研、模块划分与任务分工、接口的确定、进度的监督与协调、集成测试等。

实习期间安排中期检查环节,指导教师按照实习最初制定任务要求及日程安排检查实习进展,针对学生开发过程、开发进度、开发难题及开发组织等给予监督与指导,一旦发现偏差,及时纠正,将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实习中期检查结果以文档形式留存,作为成绩考核的一部分计入总成绩。

此外,实习期间要求各小组及时进行项目总结。每天规定一个时间,将同组学生集中起来,针对当天完成的任务进行总结,交流自己的想法,集体讨论问题,这样就能够做到日日有收获、天天有提高,从而锻炼自己的实战水平和组织经验,小组项目小结结果以日志的形式记录,开发结束后整理写入实习报告。

(3) 教学设计。采用项目驱动、案例教学作为主要实习方法,题目实用性强,一般安排指导教师的横向或纵向科研项目,或使用某企业已完成的项目案例。这样,学生在校内即可进行客户调研和需求分析,同时也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为将来的职业奠定基础。具体实施如下:

实习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答疑式讲座,使学生深化对软件工程基本原理,以及数据库等相关理论的认识,了解企业软件项目开发的基本流程、开发规范和开发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第二阶段是案例分析,针对生产实习题目,提取几个有针对性的案例进行分析讲解,使学生了解软件生产的基本过程、方法及开发技术;第三阶段是实际操作,让学生自己动手综合运用指导老师前面所讲到的知识,完成一个中小型项目的开发任务。

因为有相关理论课的教学基础,实习第一阶段以答疑的形式进行。实习第二阶段,指导老师针对软件公司的风格,选取几种主流开发技术案例进行讲解指导(C#,Java等)。安排一名指导教师负责一个案例讲解(对应一种开发技术),便于学生理解项目思想和相互沟通,指导教师也可以重点对某一技术开发过程进行答疑。讲解结束,将案例源程序存放在服务器上,供学生编程参考。实习第三阶段,学生自选主流开发技术,并按照企业的开发规范进行开发。

(4) 实习验收。实习最终成果包括软件和文档以及用户操作手册。考核是检验实习水平的主要手段,科学、合理的实习考核对于促进实习教学质量,全面把握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考核也是一个较难把握的环节,既要考核学生的独立编程能力,也要考查其团队协作精神,同时还要考察其组织能力、表达能力、文档编写能力、纪律性等内容。为了客观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实际效果,我们实行分阶段考核,各阶段成绩综合在一起构成最终实习成绩。最终实习成绩由平时表现、中期检查、实习答辩和实习报告四部分组成。其中,平时表现占总成绩10%,中期检查占总成绩10%,实习答辩占总成绩40%,实习报告占总成绩40%,汇总后总成绩以等级表示。

中期检点是考察其开发进度,内容包括调研程度、开发平台及环境的选取是否合理、需求分析是否充分,开发进度安排是否合理、是否有延迟等。

答辩重点考察软件功能、实现的难易程度、技术含量,界面友好性等,对具有创新性的作品适当加分。答辩流程为组长汇报软件的设计思想、主要技术、任务分工等情况,并演示软件,指导教师提问各位成员所设计的模块。老师根据项目完成效果确定这个组的等级,按照工作量大小再确定组内各成员的等级。

实习报告以小组为单位上交,重点考察其规范程度,文档是否齐全,书写是否认真等。

2.3实践检验

经过实践证明,采用上述方法组织、设计和管理,实习效果明显提高。尤其采用阶段性考核,以现场答辩形式验收实习成果,能够检查学生的真实技能,以及算法的复杂性、程序的规范性等方面。通过中期检查和对学生平时表现的评定,既能考察项目的完成情况,也能考察各位学生在实习期间的领悟能力、工作主动性、团队合作情况等综合素质。学生实习报告内容是对实习系统化的记录过程,能反应其文档编写能力,并训练学生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网站规划等思维。

3结语

提高高校实践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学生就业力,是每位高等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计算机专业生产实习作为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应该积极采取举措保证实习教学的质量。当然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方式可以说是目前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在实习经费严重不足、不能实现校企联合的情况下,寻求教学上的改革非常必要,本文提出了一种校内进行的计算机专业生产实习的新模式。在该实习模式下学生不仅能树立责任意识、团队意识、资源意识、效率意识、竞争意识;同时团队精神以及实际动手能力、协同工作能力也能得到很大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建臣. 高等院校计算机学科实践教学的探索与改革[J]. 现代企业教育,2006(24):17-18.

[2] 陈幼明,王立群. 计算机专业毕业实习模式研究[J]. 计算机教育,2007(12):26-28.

[3] 王春枝,熊才权,欧阳勇. 计算机专业生产实习模式的探索和研究[J]. 计算机教育,2007(11):84-86.

Exploration for Productive Practice Teaching of Major in Computer

LU Ying, TANG Xiao-jun, LI Xiao-hong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ali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Dalian 116034, China)

第9篇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学生从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转换的必需的教学环节。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对实践教学的要求较高,为保证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活动,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已成为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建立实习实训基地的意义

教育部明确指出:大学教育主要不是培养专才, 而是要以科学教育素质为主, 以培养能力为主, 包括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动手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1]。不同于本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更强调学生的操作技能,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途径之一就是将实践教学贯穿到整个学习过程的始终。而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对于实践教学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基本技能、专业技能以及综合能力等方面的实践环境。在实习实训中,学生处于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完成实际工作任务,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获得了实际工作的经验,更培养了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管理能力等综合能力。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通过在实习实训基地一段时间的锻炼后,学生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适应能力、动手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有很大的提高。尤其是通过实际的工作任务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这使得学生在毕业后能够比较快速的投入到工作中,企业是非常欢迎这样的学生的。

(三)有利于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实习实训基地的建立不仅利于学生的培养,更能带动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既包括理论水平,也包括实践能力。而提高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安排教师到实习实训基地进行锻炼,通过承担工作任务,既能使教师充分了解行业发展情况,又能从实践中积累经验,有利于未来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

(四)产学结合,有利于提高专业科研水平

高校不仅承担着培养人才的任务,更是科技攻关、技术改造和高技术产业开拓中的重要力量[2]。通过与实习实训基地在科研上的合作,一是使教师能够借助基地的项目优势,提高理论研究的深度,拓展实践研究的范围;二是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还可以借助教师的理论知识解决企业的一些技术难题。达到了互利互惠,共同提高的目标。

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选择的原则

(一)实习实训基地的技术实力

选择的实习实训基地的要具备一定的技术实力,这是最重要的一条原则,其技术水平对学生实习实训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人才的培养要面向未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因此应该尽量选择那些在技术、设备、管理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先进性的企业作为实习实训基地,能够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使学生在实习实训基地能够学到先进的技术,更好的适应行业的发展,实现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二)实习实训基地的硬件设施

选择的实习实训基地应该具有一定的规模及丰富的硬件设施。目前,高等学校普遍存在着资源紧张的情况,尤其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所需的硬件资源更是由于其发展的迅速性,很难在第一时间及时补充;并且学校的实验仪器能够开展的多是单一的训练项目,不能满足学生系统性训练的需求。因此,在选择实习实训基地时应该选择那些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有先进的设备、设施的企业,使学生能得到综合性的训练。

(三)实习实训基地的工作环境

选择的实习实训基地应该具有良好的工作环境[3]。学生在实习实训的学习不仅仅是对专业技能的学习,更是对未来工作情况的一个预体验。在这个环境中,学生要面对各种情况,在工作中学会做事、做人,因此,所选择的实习实训基地必须具有一个积极的、正面的工作环境,引导学生健康的成长。

(四)实习实训基地的多样性

每个实习实训基地都应该具有不同的定位,应该具有不同的性质,在功能上互补。如可以分别选择业务范围为软件开发、硬件开发及系统集成等类型的实习实训基地,丰富学生的实习内容。

三、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思路

(一)利用实习实训基地开展认知性实习

认知性实习是以参观为主的一种实习方式,是专业教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实践性环节,是基地的一项重要教学任务。这种实习对时间的要求不多,可以灵活安排,可以安排在学生积累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后进行,也可以安排在某门课程的授课过程中。其内容基本是到企业参观专业教学涉及到的技术流程、生产流程等,由技术人员讲解或进行必要的演示,使学生对专业知识产生感性认识。

(二)利用实习实训基地开展专业技能训练

学校的实践教学条件一般很难完全满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实践教学的要求,因此,可以安排学生到实习实训基地进行部分专业课的实践教学。这种实训方式能够拓宽实践教学的领域,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三)利用实习实训基地开展顶岗实习

认知性实习及专业技能训练的时间比较有限,不足以使学生对未来从事的职业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可以安排学生在实习实训基地进行顶岗实习,即学生以企业员工的身份在基地从事生产性工作,真正的承担工作任务,这种方式能够从深层次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顶岗实习时,应尽量使学生能接触到不同的岗位或者定期交换到不同的实习实训基地,以培养学生适应能力、团结协作、组织管理等个人综合能力。

(四)利用实习实训基地开展素质教育

依托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除了能为学生提供实训设备、设施、环境等外部条件,开展认知性实习及专业技能训练外,还能够进行素质教育。学生在实习实训中无时不刻都在体验着企业的文化氛围,其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但是,这种影响对学生的思想教育、道德教育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措施

(一)加强组织管理

为了使实习实训基地切实发挥其作用,有序的开展各项实习实训活动,必须加强实习 实训基地的组织领导,才能达到预习的效果。要建立专门的实习实训指导小组,小组由成员除了学校相关专业的管理人员和专业教师外,还应该聘请实习实训基地业务能力强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承担实习实训基地的实践教学任务和管理。

(二)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

为适应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需要,要建立健全实习实训基地的管理规定,使之科学化、制度化,确保基地建设的顺利开展。根据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发展规划和专业特点制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计划,明确基地建设目标、内容、进程,同时确定具体的基地建设负责人,组织力量有计划的开展。

(三)重点培养实践教学团队

实践教学团队的业务水平直接影响着实习实训的效果,因此,要建立起一支既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技能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将理论和实践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开展实习实训活动。要制定实践教学团队的培养计划,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进行实习,更要利用实习实训基地的各种资源,参与到技术开发与服务中去,做到既完成教学任务又提高业务素质的目的。

(四)强化实践教学各个环节。为保证实训工作有序开展并能取得切实的成效,实训前的准备工作一定要充分。要根据实习实训基地的特点,制定出相应的实习实训项目和内容。此外,在实训过程中,应该重点加强学生整体项目开发的能力,可以采取在实训期间布置一个应用型课题的形式,让学生完成从需求分析、系统设计以及系统开发等各个环节,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及协作精神。

(五)检查和总结,不断提高基地建设水平。每年定期召开座谈会,倾听实习实训单位的意见,不断总结、交流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经验,促进基地建设水平的提高,不断满足专业人才培养的新需求。

五、总结

本文就如何建立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实习实训基地的原则、思路及具体措施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实习实训活动的开展,能使学生很好的将学校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促进学生融入到现实的工作中。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既巩固了已有的知识,又培养了应用能力。加强与实习实训基地的合作,充分利用实习实训基地的资源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对提高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将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林克明,卢昌荆,王红雨,田民格. 高校计算机专业技能课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三明学院学报,2006, 23(02):217-220

第10篇

计算机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具体措施:

1.明确应用型计算机人才培养目标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宗旨是培养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要坚持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专业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必须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以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和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切实加强工程化教育。不仅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更要注重培养他们具备使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胜任在计算机领域及相关的广阔领域中从事技术开发、工程设计、产品制造及技术应用等工作,培养学生成为创新能力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计算机领域合格工程师。

2.改革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

针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改革原有的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根据面向应用的原则进行合理划分,引导任课教师组建基于课程群的教学和实践指导团队。将联系密切的课程组建成为课程群,设计完整的实际应用项目,结合项目讲解知识,利用知识解决项目,各门课程连续贯穿地进行教学和实践指导活动,课堂教学中的任务模块在实验环节中实现交叉。例如,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等课程组建课程群,Java语言程序设计、DotNet程序设计、Oracle数据库等课程组建课程群,汇编语言、计算机组成原理与系统结构、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应用等课程组建课程群,等等。另外,进一步加大实习实训环节比重,且制定相关规定保证实习实训教学工作落到实处。在大一到大四各学年,分别设置课程设计、认识实习、综合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多个实习实训环节,并将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校内延伸到校外,以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和各级各类专业竞赛作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工程能力的切入点和重要途径。

3.校企合作联合培养

目前,由于学校拥有的企业支持资源有限,将少部分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的学生列入校企联合培养计划,实行“3+1”校企联合培养。学生在校内学习3年,主要以课程教学为主,同时结合课程设计、实验教学、科技创新活动和竞赛等,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企业学习阶段累计1年,包括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实习实训环节,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并积累实际工程工作经验。企业学习阶段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成败的关键。学校和参与“3+1”培养的企业,共同建立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的培养目标、培养标准和相应的培养体系,拟定“企业培养方案”,并细化到每一周的学习安排。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培养工程师首先要求教师必须拥有一定的工程经历。学校全面增强师资队伍的工程实践意识和能力,设立面向企业创新人才的教师岗位,优先聘任有工程经历的教师。不断强化计算机专业教师的工程经历和实践能力,并设置准入门槛。对没有工程经历的教师,制定和规范教师的兼职办法,引导和规范教师到企业兼职,参加工程实践1-2年,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设立兼职教师岗位,选聘实践经验丰富的行业或企业高级专家到学校兼职,建立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同时,不断完善计算机专业教师评价制度。配合学校人事部门,组织有关专家研究、设计和制定一套适合计算机专业特色的、可操作的评价体系,注重评价工程项目设计、专利、产学合作和技术服务等方面,并将毕业生优秀程度和社会需求程度等指标引入评价系统,以实现对学生培养绩效的综合客观评价。

5.以科研促教学

第11篇

论文摘要:计算机行业的迅速发展,给高校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在校期间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做更加充分的准备,帮助大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学校和学生在思想上都要引起高度重视,通过实践的充分积累,把握好时间节点,科学合理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从而帮助学生完成从学校到社会的无缝衔接,顺利实现满意就业。 

中国经济社会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向着互联网时代迈进。随着计算机产业的迅猛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以及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在毕业时,一方面,面对着就业形势严峻的挑战;另一方面,也面临着从事各种不同类别、不同性质的工作的机遇。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有针对性的整合资源,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做更加充分的准备,对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材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思想上高度重视 

职业生涯规划,不是一种个人行为,它需要家庭、学校、政府、社会机构以及企业等相关组织的配合与互动。从学生成长的外围环境和我国目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发展的情况来看,高校是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最容易取得实质效果的场所。因此,与职业生涯相关的大学生本人、高校、家庭、社会,在思想上应高度重视,从各个方面予以推进。随着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就业方向的多元化,和岗位要求的进一步专业化,计算机行业在人才培养上,更应该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加以足够的重视,高校和学生本人,都应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高度重视,投入足够的资源,围绕有计算机专业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展开工作和学习。 

职业生涯规划,对每一位大学生都有重要的意义。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蓝图规划和职业生涯合理定位,是学生在计算机行业整个职业生涯的重要起步。帮助学生结合个人情况,合理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帮助他们奠定通向成功的基石。由于各行各业自主培养各种层次的计算机应用人才,各学科专业增开计算机课程,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在一些行业内的竞争优势逐渐减弱。计算机专业的许多大学生对就业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他们缺少自己对计算机行业职业发展路径的清楚认识和计算机专业学生职业生涯的明确规划。而计算机行业创业机会相对较多,很多企业都会希望招聘的应届毕业生,在挑起专业技术的担子之余,有较好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成为企业将来的管理人才储备。刚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自身综合能力和企业实际用人需求无法完成很好衔接的情况下,会频繁更换工作甚至转行。因此,高校有责任帮助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在掌握专业技术、提高综合能力的同时,在树立做一名计算机行业领导者的坚定信念。 

 

二、实践中充分积累 

1.低年级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 

大多数学生在选择计算机专业时处于被动状态,仅仅因为高考分数较高,刚好能够填报某个知名高校的计算机专业,或者是因为家长对计算机行业就业形势的初步判断而不由自主的选择了该专业。学生对计算机专业及计算机行业的发展前景、自己今后如何在学校里学习计算机知识,如何在计算机行业中发展,进而实现自我价值等知之甚少。 

大学是人生重要的转折点之一,低年级是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时期。有没有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合理不合理,直接影响到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习效果,从长远来讲,更加会影响到求职就业甚至是今后在计算机行业发展是否顺利。针对计算机专业的低年级学生,最好由计算机专业的老师来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这些老师对计算机行业的过去、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就业前景都比较了解,知道各类不同的计算机企业的用人标准,在教学中有针对性的将职业生涯规划与具体的计算机行业相结合,方便学生更加科学合理的制定规划并付诸实行。 

2.开展计算机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 

在学生系统的学习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了解了职业生涯规划的要点和基本流程以后,可举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开展计算机专业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有助于帮助学生加强对自我的进一步认知和对计算机职业的进一步了解,也有利于大学生人际关系、信息渠道、沟通协调能力、应变能力等各方面的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和拓展,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指导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可以引导学生在规划自身职业生涯的同时,把体现自身价值与利用计算机专业知识为社会服务相结合,把职业生涯规划方案作为一促进自己成长成材的具体计划,贯穿在整个大学学习生活中,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真正把书面的规划蓝图转化为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行动,将来在计算机行业中有所建树,努力成长为国家需要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3.邀请计算机业内专家办职业生涯规划讲座 

计算机行业内的专家,包括学者、政府官员、企业家等,一般拥有各自领域内丰富的计算机行业从业经验,了解计算机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熟悉计算机行业的人才需求。计算机院校应该经常邀请这些专家给学生办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专题讲座,帮助学生了解最新的计算机行业情况,引导学生对今后的职业生涯进行思考,找到自己的差距和不足之处,从而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好的为弥补这些差距做好积累和准备。 

学生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行业的外部环境和学生的自身素质都会发生变化,计算机行业的更新速度更是快于其他行业。因此,邀请业内专家为学生做职业生涯规划报告,有助于让学生了解子行业环境的动态,并针对这些动态变化,重新对自我进行剖析和评估,对职业生涯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进行及时的修订,从而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路线、合理调整各阶段的具体计划和目标。 

 

三、时间上恰当把握 

在学生大学4年的学习生活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不同的时间节点,起着不同的重要作用。学校应该把握好时间节点,抓住几个关键时期对学生开展职业生涯教育,除了低年级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以外,单位实习前后以及大学四年级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都是重中之重。 

1.在单位实习中分析思考,合理调整目标 

单位实习,可以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对今后可能的就业环境、工作内容、工作性质等方面都有较全面的理解。各级院校一般都会在大二或者大三暑假,要求学生到单位实习。通过实习,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实习中身临其境的体验未来的职业生涯,从而更好的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工作态度,培养吃苦耐劳的意识,以及职业角色的认同感;另一方面,可以缩短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的适应期,尽快形成专业的职业素养,以更好的适应职业发展的需要;此外,实习结束后,学生通过对实习中发现问题的分析和思考,可以对自己原先制定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出合理的调整,使职业生涯规划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2.在大学四年级明确差距,及时查漏补缺 

经过前期的一系列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大部分学生在大四对自己毕业以后如何发展,都有了大致的理想规划,再通过之前的单位实习锻炼,也了解到了职业生涯规划的现实环境,此时可引导学生对之前的生涯规划准备做一个回顾:首先,审视是否已经确立了清晰明确的职业生涯目标,之前的准备是否足够充分,还存在哪些差距;其次,需要个性化的对学生进行专项指导,如可邀请计算机行业的人力资源方面的专业人士,为学生介绍行业人才需求,让学生有针对性的接受计算机行业的应聘技巧培训,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招聘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查漏补缺,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最后,要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了解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各种职业测评软件,关注招聘信息,体验模拟面试等,查漏补缺,做毕业前最后的职业生涯规划冲刺。 

综上所述,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培养学生的德、智、勤、技等多个方面。针对目前高校培养出来的计算机专业大学生不能很好地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就业形势紧张的现状,大力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对帮助学生完成从学校到社会的无缝衔接,顺利实现满意就业并最终实现大学生成长成才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玺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研究与探索.现代教育管理,2009,(7). 

[2]游静,卢莹,徐守坤.从就业形势看地方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教育.计算机教育,2009,(8). 

[3]辛汉玲,丁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调查分析.现代企业文化,2008,(5). 

第12篇

论文摘要:计算机行业的迅速发展,给高校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在校期间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做更加充分的准备,帮助大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学校和学生在思想上都要引起高度重视,通过实践的充分积累,把握好时间节点,科学合理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从而帮助学生完成从学校到社会的无缝衔接,顺利实现满意就业。

中国经济社会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向着互联网时代迈进。随着计算机产业的迅猛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以及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在毕业时,一方面,面对着就业形势严峻的挑战;另一方面,也面临着从事各种不同类别、不同性质的工作的机遇。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有针对性的整合资源,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做更加充分的准备,对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材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思想上高度重视

职业生涯规划,不是一种个人行为,它需要家庭、学校、政府、社会机构以及企业等相关组织的配合与互动。从学生成长的外围环境和我国目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发展的情况来看,高校是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最容易取得实质效果的场所。因此,与职业生涯相关的大学生本人、高校、家庭、社会,在思想上应高度重视,从各个方面予以推进。随着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就业方向的多元化,和岗位要求的进一步专业化,计算机行业在人才培养上,更应该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加以足够的重视,高校和学生本人,都应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高度重视,投入足够的资源,围绕有计算机专业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展开工作和学习。

职业生涯规划,对每一位大学生都有重要的意义。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蓝图规划和职业生涯合理定位,是学生在计算机行业整个职业生涯的重要起步。帮助学生结合个人情况,合理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帮助他们奠定通向成功的基石。由于各行各业自主培养各种层次的计算机应用人才,各学科专业增开计算机课程,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在一些行业内的竞争优势逐渐减弱。计算机专业的许多大学生对就业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他们缺少自己对计算机行业职业发展路径的清楚认识和计算机专业学生职业生涯的明确规划。而计算机行业创业机会相对较多,很多企业都会希望招聘的应届毕业生,在挑起专业技术的担子之余,有较好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成为企业将来的管理人才储备。刚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自身综合能力和企业实际用人需求无法完成很好衔接的情况下,会频繁更换工作甚至转行。因此,高校有责任帮助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在掌握专业技术、提高综合能力的同时,在树立做一名计算机行业领导者的坚定信念。

二、实践中充分积累

1.低年级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

大多数学生在选择计算机专业时处于被动状态,仅仅因为高考分数较高,刚好能够填报某个知名高校的计算机专业,或者是因为家长对计算机行业就业形势的初步判断而不由自主的选择了该专业。学生对计算机专业及计算机行业的发展前景、自己今后如何在学校里学习计算机知识,如何在计算机行业中发展,进而实现自我价值等知之甚少。

大学是人生重要的转折点之一,低年级是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时期。有没有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合理不合理,直接影响到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习效果,从长远来讲,更加会影响到求职就业甚至是今后在计算机行业发展是否顺利。针对计算机专业的低年级学生,最好由计算机专业的老师来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这些老师对计算机行业的过去、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就业前景都比较了解,知道各类不同的计算机企业的用人标准,在教学中有针对性的将职业生涯规划与具体的计算机行业相结合,方便学生更加科学合理的制定规划并付诸实行。

2.开展计算机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

在学生系统的学习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了解了职业生涯规划的要点和基本流程以后,可举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开展计算机专业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有助于帮助学生加强对自我的进一步认知和对计算机职业的进一步了解,也有利于大学生人际关系、信息渠道、沟通协调能力、应变能力等各方面的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和拓展,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指导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可以引导学生在规划自身职业生涯的同时,把体现自身价值与利用计算机专业知识为社会服务相结合,把职业生涯规划方案作为一促进自己成长成材的具体计划,贯穿在整个大学学习生活中,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真正把书面的规划蓝图转化为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行动,将来在计算机行业中有所建树,努力成长为国家需要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3.邀请计算机业内专家办职业生涯规划讲座

计算机行业内的专家,包括学者、政府官员、企业家等,一般拥有各自领域内丰富的计算机行业从业经验,了解计算机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熟悉计算机行业的人才需求。计算机院校应该经常邀请这些专家给学生办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专题讲座,帮助学生了解最新的计算机行业情况,引导学生对今后的职业生涯进行思考,找到自己的差距和不足之处,从而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好的为弥补这些差距做好积累和准备。 转贴于

学生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行业的外部环境和学生的自身素质都会发生变化,计算机行业的更新速度更是快于其他行业。因此,邀请业内专家为学生做职业生涯规划报告,有助于让学生了解子行业环境的动态,并针对这些动态变化,重新对自我进行剖析和评估,对职业生涯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进行及时的修订,从而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路线、合理调整各阶段的具体计划和目标。

三、时间上恰当把握

在学生大学4年的学习生活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不同的时间节点,起着不同的重要作用。学校应该把握好时间节点,抓住几个关键时期对学生开展职业生涯教育,除了低年级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以外,单位实习前后以及大学四年级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都是重中之重。

1.在单位实习中分析思考,合理调整目标

单位实习,可以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对今后可能的就业环境、工作内容、工作性质等方面都有较全面的理解。各级院校一般都会在大二或者大三暑假,要求学生到单位实习。通过实习,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实习中身临其境的体验未来的职业生涯,从而更好的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工作态度,培养吃苦耐劳的意识,以及职业角色的认同感;另一方面,可以缩短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的适应期,尽快形成专业的职业素养,以更好的适应职业发展的需要;此外,实习结束后,学生通过对实习中发现问题的分析和思考,可以对自己原先制定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出合理的调整,使职业生涯规划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2.在大学四年级明确差距,及时查漏补缺

经过前期的一系列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大部分学生在大四对自己毕业以后如何发展,都有了大致的理想规划,再通过之前的单位实习锻炼,也了解到了职业生涯规划的现实环境,此时可引导学生对之前的生涯规划准备做一个回顾:首先,审视是否已经确立了清晰明确的职业生涯目标,之前的准备是否足够充分,还存在哪些差距;其次,需要个性化的对学生进行专项指导,如可邀请计算机行业的人力资源方面的专业人士,为学生介绍行业人才需求,让学生有针对性的接受计算机行业的应聘技巧培训,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招聘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查漏补缺,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最后,要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了解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各种职业测评软件,关注招聘信息,体验模拟面试等,查漏补缺,做毕业前最后的职业生涯规划冲刺。

综上所述,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培养学生的德、智、勤、技等多个方面。针对目前高校培养出来的计算机专业大学生不能很好地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就业形势紧张的现状,大力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对帮助学生完成从学校到社会的无缝衔接,顺利实现满意就业并最终实现大学生成长成才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玺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研究与探索.现代教育管理,2009,(7).

[2]游静,卢莹,徐守坤.从就业形势看地方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教育.计算机教育,2009,(8).

[3]辛汉玲,丁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调查分析.现代企业文化,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