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28 22:09:0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幼儿园厕所建设,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我校有学前班8个,大班4个,中班2个,小班2个,在园幼儿687人,在园教职工70人,其中专职幼儿教师65人。下面,就我园学前教育工作向大家作一个汇报:
一、切实履行政府职责,为学前教育健康发展把舵引航
1、进一步完善了幼教管理体制,加强了学前教育规章制度建设。
近年来,我们以《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工作规程》为依据,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指导下,确立了“让每个孩子阳光快乐”的办园思想及“健康向上,活泼快乐”的办园理念。
为抓好幼儿教育管理工作,我们围绕教学、教研、培训三个方面,拟定了《幼儿园教学管理制度》、《园本教研制度》、《幼儿一日生活常规》等一系列的管理制度。
2、加大了督导检查力度,建立健全学前教育督导评估制度。
市委组织部、市政府教育督导室把学前教育纳入对县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和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及时对学前教育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督导检查,如规范办园行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及工资待遇、办学条件等,并赋予较高的权重,扎扎实实地进行督导评估,我园已被评为县一级示范幼儿园。目前,我园办园条件不断改善,办园水平和保教质量也深受上级领导及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好评。
二、加大经费投入,加快园所建设步伐
坚持勤俭办园,按规定收费,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帐目清楚,手续齐全,每年收取每生520元保育费。保育经费保教师福利及园所正常的运营。近三年来,我们先后投入150多万元改善办学条件,为幼儿营造安全、舒适的学习环境。我们添置了幼儿大型玩具、图书等,兴建了幼儿礼堂、运动场、娱乐场、多媒体教室、微机室等,每个班级配有电视机、VCD、电子琴、消毒柜、文化柜、空调、幼儿一杯一巾等。
三、优化师资队伍建设,夯实学前教育内驱力
我园有专业教师65人,我们拥有一支年轻、进取、有活力的师资队伍。
教师的发展才是教学的发展,为此,我们从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两个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
一是半月召开一次主题研讨会,解决教师角色转变问题,预防和制止幼儿教学小学化的恶性发展。
二是开展“教育沙龙”活动,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对教师个人素质要求很高。教师要会吹、拉、弹、唱、跳、画、剪、为锤炼和夯实教师基本功,我们规定每周四上午,以教研组为单位,由特长教师轮流主持讲座,达到以“一已之长,补众人之短”的目的。
三是认真扎实开展好听、评课活动。各教研组长拟定好教师讲课计划,各讲课教师精心备课,精心制作课件,各教研组组长组织教师认真评课,讲课教师针对评课组意见,对所讲的公开课再认真整改,力争出精品,出成果。
四是开展走出去、请进来的培训活动。一年来,我们先后组织30多名教师赴武汉、广水、曾都区等地学习,参加培训教师回园后对教师作二期培训,形成“以点带面,联体互动”的培训格局。
四、规范管理学前教育,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我们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采取多项举措,强化幼儿园管理,收效明显。
1、合理开设课程,做到保教结合
《新纲要》中把幼儿园教育内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音乐、体育、活动共八门功课,增设安全教育、行为习惯、文明礼仪、手工制作、幼儿舞蹈、幼儿书法、启蒙国学七门园本课程,幼儿教学实行两名教师和一名保育员包班制,保育员对教室卫生及公共区域卫生实行一日三清扫,为幼儿提供全面而优质的服务。
2、落实两个明确三个结合,明晰教学内容
我们每年利用寒、暑假时间,组织骨干教师,成立专班,分段拟定学期教学进度计划,渗透到每周每日的教学知识点,让教师做到“两个明确”,即:明确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
在落实“两个明确”到位后,我们狠抓了“三个结合”,一是结合幼儿特点,拓展教学内容,充实教学空间。二是常规教学与辅助教学相结合,我们配有远程教育平台、多媒体教室、微机室,每个班级配有电视机、影碟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培养和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指导幼儿快乐活泼地学习知识。三是教学目标与教学评价相结合,为了检查教师完成的教学目标情况,我们专门制定《教学奖惩制度》,从幼儿文化知识、艺术、游戏活动、文明习惯、动口动手能力等五个维度,全面公正评价教师教学质量,考评结果直接与教师绩效工资、评先表模、外出学习挂钩。
3、加强常规管理,狠抓保教工作,认真督促幼儿一日常规的落实
首先,我们建立了科学的一日活动常规,细化每一环节管理,从幼儿入园接待、晨检、晨间活动、教育活动、户外活动、午餐准备、盥洗、上厕所、午睡、午检、离校与家长履行交接手续、幼儿乘车安全,每一个环节都有具体明确的要求。在过程管理中,我们对幼儿的一日活动及行为规范进行教育和指导,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了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4、关注幼儿特点,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
我们通过开展文明礼仪、安全教育,日常习惯等教育活动,帮助和指导幼儿讲诚信,不说谎、讲文明,注重文明礼貌的使用语,不讲脏话,懂礼貌、不撒娇;教幼儿学会收拾自己的书包、吃饭、喝水、上厕所、穿衣服、洗手、洗脸、叠被子等等。我们还利用课堂教育幼儿掌握基本的安全常识,从而提高
关键词:农村建设;规划编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 G81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城乡关系已经进入了一个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崭新发展时代,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命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概括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可以说,新农村建设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诸多领域,内容丰富,涵义深刻,是新时期“三农”工作的行动纲领。在此种形式下,为适应龙川县丰稔镇丰享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的要求,丰稔镇人民政府决定进行规划编制。
1 丰享村庄建设现状
丰享村位于龙川县丰稔镇的东南部,毗邻铁场,登云,附城交界与本镇柳峰,罗洋相连接,村距离县城14千米多,距镇府9千米左右,是全镇最边远最贫困村之一。全村总人口1786人,有325户。丰享村建筑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泥土房,该类房主要用于堆放杂物,或者用于圈养牲畜,数量很少;二是砖房,该类建筑数量较少,主要住人;三是砼房,村内分布最多,有些是独门独院,体量大,基本上是近十年所建,用于住人。因此,从建筑形态上可以看出,丰享村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新农村的雏形。目前村民主要使用井水,村中污水、雨水多数沿道路随地形高低肆意排放,仅在村民房前有少量雨水沟,雨水、污水最终排入河流和村中的池塘和水田中。全村已通电、通邮;村生活垃圾随意堆放且缺乏统一的管理,闲置空地和排水明沟内垃圾较多,严重影响村内环境质量。
2村庄建设存在的问题
2.1道路系统现状存在问题
(1)现有的道路网系统尚未完善,各级道路普遍偏窄,且道路断面宽窄不一。除过境路、部分村道硬化外,村内其他道路大部分为泥土路。
(2)村内道路衔接不通畅,断头路较多。
(3)道路附属设施不够齐全,无停车场,车辆在村中乱停乱靠。
2.2住宅建筑存在的问题
(1)村民宅基地选址多为村民自发进行,房屋布局散乱,整体表现为“虽有新房、但无新村”。建筑层数参差不齐;辅用房乱搭乱建现象较为严重,且没有人畜分离,屋内卫生状况较差。
(2)房屋为较旧的砖混结构,一般为1-3层,日照通风条件不良,质量较差。
(3)乱搭乱建辅助用房的现象较为严重,且由于家庭饲养家禽家畜,造成环境脏乱,道路狭窄不通畅,卫生状况差。
(4)居住服务配套、道路交通和消防安全均不符合要求。
2.3公共设施用地现状存在的问题
(1)现有卫生站条件差,设施简陋。
(2)村内缺少供村民活动的文化、体育等休闲场所。
(3)村内商业点店铺店面凌乱,没形成好的商业环境和商业气息。
2.4公用管线工程存在的问题
供水:村内没有统一的供水管网,村民基本使用手摇井抽取地下水或是引用山泉水作为生活用水。
排水:村内排水多是明沟与暗沟结合,也没有相应地污水处理设施,污水直接排入附近河流和村内池塘中。
供电:村内供电线路为架空线且线路杂乱,私接电线现象较为严重,部分住户存在使用裸线的情况,存在用电安全隐患。
2.5环境卫生存在的问题
(1)生活垃圾缺乏管理,闲置空地内和排水明沟垃圾较多,严重影响了村镇的环境卫生质量。
(2)部分农户使用露天厕所或简易厕所,对周边居住环境影响较大。
3 村庄建设规划
3.1村庄土地利用规划
此次规划对破旧泥砖房、危房、茅草房、旧厕所和猪牛栏逐步进行拆除,条件较好房屋和体现传统特色的老屋予以保留,全村统一规划,新建房屋为三层小楼,并将周边散布的住宅迁入集中建设,如图上所示。
(1)村民居住用地布局:规划坚持“集中建设、形成新村”的住宅建设与改造原则,新址房屋规划整齐,新增住户26户,每户占地约为90平方米。
(2)公共服务设施布局:规划将村委会、文化站、卫生室、幼儿园以及商业服务网点等公共服务设施以集中方式布置,在村庄用地中心形成村民中心以便服务于全村。
(3)市政设施布局:为了满足村民生活、生产的需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规划按规范要求布置公厕、垃圾转运站、污水处理站等市政设施用地。
(4)绿化用地布局:在村庄入口,道路主路及河塘两侧,住宅庭院中布置绿化植物,在村民中心设置成片绿地,供村民游憩娱乐。
(5)道路及广场用地:在结合村民中心设置停车广场,在村民中心设置文化广场,作为村庄标志。
图1 丰稔镇丰享村规划设计
3.2新民居
根据村庄经济情况和村民意愿,规划村庄住宅以三层为主,二层为辅。
户型设计充分尊重和延续当地传统居住和生活习惯,并结合新时代的发展和要求进行创新。鼓励村民建设独立式三层住宅和拼联式住宅以节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为适应村庄产业发展需要,在不同户型的功能布局中设置菜园、停车处,储藏室。
建筑风格设计中充分借鉴吸取河源当地民居的一些特色并融入其中,体现出河源客家民居的鲜明文脉特征。以坡屋顶作为主要屋顶形式,堂屋前后开门,形成整体的、有特色的粤东北山村风貌。
建筑立面处理上,色彩以灰为主调,辅以颜色稍浅的浅灰、白灰及黄灰色,屋面为蓝色瓦,勒脚部分外贴毛石外墙。整体色彩搭配与周边环境协调调。同时,在门窗、院落等处采用现代设计手法,提升居住舒适度,显现新农村的特点。
在相邻的院落组团采取不同的配色方案,使整个新村在大色调统一协调的基础上实现色彩的微差变化,避免单调沉闷的格局。
3.3村庄道路广场
3.3.1规划原则
(1)功能适用
保证村民出入方便,既方便与外部社会的联系,又要满足生产需要,还要考虑到村庄的长远发展需要。
(2)造价经济
通过合理布局,在保证村民方便的前提下,适当降低入户路的密度,重点降低村庄干路密度;按照交通流量需要,严格控制入户道路的宽度,合理确定村庄干、支路的宽度。
(3)因地制宜
村庄道路顺应、利用地形地貌,做到不填塘、不铲山。
3.3.2布局形式
在平整地块沿南北和东西走向按一定间距平行排列村庄道路,道路网络将村庄用地划分成整块的矩形地块,布局整齐,有利于建筑布局。在不规则地块采用自由式道路网。
3.3.3道路等级及断面
按照宜窄不宜宽,宜弯不宜直,宜短不宜长的总体原则,在综合分析村庄规模和布局结构形态的基础上,确定村庄道路等级分为主路、支路、宅前路三个等级。村庄道路以混合式为主,包括人车混行和机非混行。道路断面的设置应因地制宜,根据道路两侧建筑的使用功能灵活布置。
3.4村庄绿化景观
丰享村绿化系统由村内绿地、庭院绿化、周围果园、林地、草地构成。村内绿地由公共绿地、果园、林地等构成。使村庄绿化与周围环境以及农田融为一体,争取把新村建设成为远看象公园、近看象花园、生活是乐园的新农村。
3.4.1绿化形式
关键词:中心避难场所;中心城区;规划选址
中图分类号: TU976 文献标识码: A
1基本概况
1.1规划背景
《南京市“十二五”防震减灾规划》规划提出,有计划地将南京现有广场、绿地、公园、空地等场地,改造建设为能够发挥应急避难作用的场所,每年建成一处市级大、中型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比如,逐步将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在新建小区、公共绿地和广场设置必需的应急疏散通道和避险场所,配置必要的避险救生设施。
1.2中心避难场所概述
结合南京市的具体情况和应急避难场所功能,应急避难场所可以分为中心避难场所、固定避难场所和紧急避难场所三类,其中中心避难场所场地型面积在20公顷以上,建筑型不小于4000平方米,人均有效避难面积2~3,功能较全可安置避难人员30天以上的固定避难场所,主要包括全市性公园、大型开放广场等。中心避难场所应该由城市抗震救灾指挥部集中掌握使用,其内部一般设抗灾防灾指挥机构、情报设施、抢险救灾部队营地、直升飞机场、医疗抢救中心和重伤员转运中心等。
2中心避难场所选址原则
(1)先有后优
近二三十年来,城市规模快速扩张,防震减灾空间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在现状建成区内(尤其是中心城区)新开辟避难场所比较困难。在当前形势下,为了快速建立起避难场所体系,需要遵循“先有后优”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的公共设施和绿地系统资源,减少财政投入。
(2)先地面后地下
从避难场所的物质条件来看,地面及地下空间均可满足避难场所设置要求。但考虑到地震发生时人们容易恐慌的心理,以及地下空间在地震中暴雨灾害引起的倒灌排江水问题,在选点相似条件下优先选择地质条件好的地面空间。
(3)先就近后配置
通常公共活动中心具有一定的服务范围,市民可知度较高,选址时优先靠近医院、大型超市等医疗救助、物资供给等场所。充分利用超市、医院等公共活动场所的道路交通资源、地质资源优势和基础设施配套资源。
3南京市中心避难场所规划建设
3.1 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现状
南京市避难场所网络体系初步形成。至2012年第一季度,南京市利用公园、绿地、广场和学校等现有资源,建设应急避难场所54处,有效面积达383.30万平方米,可容纳254.95万人的应急避难和疏散。已建避难场所规模较小,多为紧急应急避难场所。并开展了河西中央公园、大行宫广场两处中心避难场所的建设工作。 存在一些主要问题:应急避难场所体系尚不完善,缺乏统一的规划和资源整合。 应急避难场所设施尚不完备,尤其缺乏应急指挥设施及中长期生活配套设施。
3.2可利用场所现状
(1)城市广场、公园现状布局
城市广场和绿地公园作为城市中主要的室外开敞空间,是城市避难场所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场、公园等空间占地面积较大的开敞空间,不仅是防火分隔的空间,也可以有效地防止或延缓大型火灾的蔓延。同时建设与城市规模相适应的大型公园或绿地也可在灾后作为重建家园和复兴城市的据点。截止2010年末南京市共有各类城市广场 92个,公园(含风景名胜区)119个。
(2)学校现状
各类中小学及大中专院校的操场可规划作为避难场所。其中中小学可作为紧急避难场所,大中专院校可作为固定避难场所或中心避难场所。截止2010年末南京市共有各类学校共计1352所。其中高等学校52 所,中等职业学校80 所,普通中学 211所,小学374所,幼儿园424所。
(3)体育场馆现状
城市内大型的体育场地可以作为城市开敞空间的补充。同时达到一定规模体育场馆属于抗震设防高的有避难疏散功能的建筑物,具有规划为中长期避难场所的条件。截止2010年末,南京市体育场地用地面积为16732553,共有省级体育场馆10座,市级体育场馆10座,区县级体育场馆12座。
3.3中心避难场所规划选址
根据江苏省《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技术标准》中心避难场所类型可以分为场地型和建筑型,其中场地型避难场所要求场地占地面积在20公顷之上,一般为50公顷以上,人均避难场所的面积应该大于2;建筑型避难场所场地面积需在4000以上,一般为大型体育馆、展览馆、校舍或大于4000的单建式地下空间等。
南京中心城区由主城和东山、仙林、江北三个副城共同组成。规划固定应急避难场所132个。结合防灾片区、行政管理分区和道路条件等,规划从中心城区固定应急避难场所中选取14个固定应急避难场所作为中心避难场所,其分别为国展中心、大行宫地面广场及人防工程、大校场机场、奥体中心、河西中央公园、五台山体育馆、大观地•Mall、浦口中央公园、浦口中心医院、宝塔山公园、仙林中心、太平山公园、南京科技馆、东山文化广场、天印广场和龙池东岸,总面积约391.56公顷。
3.4中心避难场所建设规划――以南京科技馆为例
以14个中心避难场所中南京科技馆为例进一步研究中心避难场所的设施布置、资金多少。该中心避难场所位于雨花台区。地质属于不易液化区域,土地适用性为有条件适宜区。利用现有广场开敞用地及公共建筑进行完善改造。
(1)建设规划
将疏散主入口接入紫荆花路与郁金香路,疏散次入口接入玉兰路与雨花大道。 在中心避难场所内配备一台发电机组。一个应急指挥管理中心,配置1500平方米,一个医疗救护与卫生防疫站,配置面积为380平方米。水源供给方式采用市政供水、地下水和利用周围水资源三种供水方式。水源需进行净化处理,每250人设饮水点一个,设置292个饮水点。每50人一个厕所坑位,设置1460坑位。每50人设洗浴位一个,设置1460洗浴位。应急篷宿区不应超过7200平方米且之间应有宽度大于7米的人行通道。
(2)建设资金估算
根据上文的应急设施布置情况,即发电机组、喇叭和探头、除湿机、水源净化设施、旱厕、配电柜、标识牌和指示牌、应急指挥平台、应急洗浴设施、应急水井等,计算南京科技馆中心避难场所造价。参考相关工程造价标准,得出南京科技馆中心避难场所总费用在151.6万元,其中发电机组需要25万元;喇叭和探头、喇叭安装费用为1.42万元;应急指挥平台需要30万元;应急洗浴设施需要21.8万元;图纸设计及转换预案造价20万元。
4结语
南京中心城区中心避难场所规划选址坚持“先有后优”、“先地面后地下”“先就近后配置”的原则,选择14处中心避难场所。目前有关城市中心避难场所规划选择研究比较多,而场地建设规划研究较少,本文以14处中心避难场所中南京科技馆为例对避难场地进行规划,包括各种应急设施的布置以及建设资金的估算,从而达到从规划向建设转变的目的,实现了规划和建设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马东辉,郭小东.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实施指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陈亮明,章美玲.城市绿地防灾减灾功能探讨――以北京元大都遗址公园防灾绿地建设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3):452―453.
[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GB5041-2007)[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关键词:开封;都城;社区;住居类型;四合院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144(2014)-01-68-(5)
1 研究对象及背景
本文以中国六大古都之一的开封为对象,研究其城市的形成过程及变化。以位于开封内城中心的学院门社区为调查街区,主要阐明了住宅地的形状、规模、住居类型及其空间演变。
开封的历史悠久,其由来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五代后梁的太祖朱全忠出生于开封,开封也一时作为首都。后晋时期,开封才真正的成为首都。本文所考察的范围则是宋太祖赵匡胤时期所建造的开封。可是,北宋的开封如今被埋在了地下。北宋以前开封虽然没有洪水,但是北宋灭亡以后,黄河的流向转向南,到了明清时期,几度受到洪水的侵害。现在的城墙是1841年大水以后再建的。
在以往的研究中,对开封的历史变迁及其内城的现状作了阐明,而本文着重于对学院门社区的住居类型及其空间演变进行研究。
2 学院门社区简介
开封城内包括了鼓楼区、龙亭区、顺河回族区、南开区和金明区的5个辖区。各个辖区里又由数个街道组成,如鼓楼区由6个街道办、24个社区构成,学院门社区是其中的一个。
2.1 学院门历史街区
学院门社区位于现在开封旧内城中央的东部,北宋时期皇城的西南位置。东面是草市街和北羊街,西面是北土街和南土街,南北分别由学院门街和财政厅街所夹着。北土街和南土街是与旧封丘门(北门)贯穿南北的大街。学院门社区范围是开封最早的回族集聚地,从北宋到19世纪末期又有大量犹太人入居,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的居住地。
开封市政府于提交《开封历史文化名名城保护规划》,1985年得到批准。学院门社区所在的顺河回族保护区就是16块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图1)
2.2 学院门社区的设施分布
学院门社区的中规模商业设施大都集中在社区的西南以及北面。(图2)大型宾馆也都设立在主干道的旁边。医疗设施的医院只有1所。相反教育设施所占的面积比较大,社区内有幼儿园3所、小学1所、中学2所。宗教设施有1座基督教堂和3座清真寺。
2.3 社区的变容
现在的开封城虽然是1841年大洪水以后重建的,但是其位置却位于金代城墙的位置,维持至今。2005年在城墙上发掘出的马道,证实了城墙在同一位置重建的说法。
关于开封的历史地图,光绪33年的较早也是较详细的。除此以外,民国3年、民国8年、民国28年的也比较详细。通过对2000年的地形图作比较,可以发现开封至少到1930年代没有大的变化,尤其是本专题的研究对象社区。
虽然学院门社区被指定为历史文化街区,但是2000年以后,街区变化尤其明显。用带有楼层标识的2000年的地形图(1/2000)来分析,街区内建立了多数的行政机关、医院、学校。
街区的整体变化加之Google Earth的分析如图3所示。首先,从2000年到2002年,北侧的财政厅街、西侧的北土街和南土街被拓宽改造。随着道路的扩张,沿街也兴建了大规模的商业网点。虽作为历史文化保护街区,但在进入21世纪的短短2年时间,街区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沿街的建设相比,街区内部还是基本保留了2000年以前的样子。
3 住居类型
3.1 住居概况
住居大致可分为传统住宅、商铺、多层住宅以及沿街商住楼几类。专用住宅的原型是四合院形式的住居形式。很遗憾,整个开封城内四合院基本上没有保留。在调查街区唯一保留的就是刘家大院。刘家大院建于1880年,由2座同样的三进式四合院组成(图4)。西侧的1号院,一进的部分仍作为住宅使用,二进和 三进则成了社区办公室;东侧的2号院,一进的部分成了空房,二进和三进为幼儿园所使用。
除商业集合住宅外,专用住宅、店屋的建筑构造和层数如图5所示。学院门社区的住居构造形式为木造+砖墙4.0%(36座)、RC造+砖墙5.8%(51座)、RC造5.8%(51座)、砖造84.6%(759座),其中大多数为砖造。关于层高,1层为75.4%(676座),2层为24.6%(221座)。
3.2 宅基地的规模和类型
学院门社区里,传统住宅和店铺可以确认到146处宅基地(图6),用地的形状各有不同,面宽平均为17.6m(最大53.5m,最小4.74m),进深平均为27.6m(最大88.0m,最小3.72m)(图7),其中二进的四合院约是开口20m×进深50m。
关于宅地的形状可以分为以下4类(图8):
a 基本型:矩形的用地
b L字型:矩形的用地的后方一部分被分割
c ¬字型:矩形的用地的前方一部分被分割
d L¬字型:矩形的用地的前方以及后方一部分被分割
基本型有49座,占全体的33%;L字型51座,占全体的34%;¬字型25座,占全体的17%;L¬字型21座,占全体的14%。
入口因街巷方位不同而不同,北面的54座,南面的24座,西面的24件,东面的33座,其中北面最多。
3.3 住居的平面类型
学院门社区,根据居民委员会的划分,我们把它分为A、B、C、D、E、F、G街区,并且对103户进行了实测调查。它们分别是街区A0户,街区B17户,街区C29户,街区D15户,街区E15户,街区F7户,街区G20户。
用地整体作为一宅地的例子,不包含“刘家大院”,全部都已经“大杂院化”。各个宅地由多栋的建筑单体构成,一栋建筑里只居住一户的例子极少,大多数的宅院都是分割而成。单从C区看,如6-2、6-3、7-2、7-3、10-1、10-2从前为一栋单体,6-1、9-1、12-1则是一栋一户(图9)。
103栋住居(户),一层的平面分类如图10所示,关于二层的调查没有得到允许,因为大部分作为居室在使用。
平面形式是多样化的,大致可以分析出如下类型和系列。
一间住居(Ⅰ①),有着许多的居住功能,基本都是作为寝室。二间住居(Ⅰ②)在一间住居的基础上添加的厨房(Ⅱ②k)(C8-2、D21-1、D22-3、G11-2),或作为客厅、寝室。
二间住居,可以分为向2层扩大房间(Ⅱ②)和三间住居(Ⅰ③)。最多见的则是二间住居加厨房的形式(Ⅰ③k),这个户型有(B27-2、G27-1),可以看作是一个住居类型。
三间住居是由2层住宅增加房间的类型(Ⅱ③),并带有内或外楼梯,还有就是在平面上增加房间的类型(Ⅰ④⑤)。后者增加的房间,主要以玄关、厕所、仓库为多。凡根据生活的要求而增加相应的房间,并没有一个规定的形态,如
(C6-1、G34-1)是2层建筑(Ⅱ③④)里比较显明的类型,但也是极为少见的例子,并不是学院们社区里的一般形式。
大规模的住居(Ⅱ③④)是比较规整的矩形的住居形式,可以考虑是由一定的形态成立的。其特征是从以往的四合院的院子直接进入房间(客厅)的形式(C12-2、D19-1、E11-3、E6-4、B8-1、C1-3、D9-3)。
4 结语
上文对开封旧城内位于宫城南的学院门社区的近年变化状况做了阐明,并对宅基地形状、住居类型及其空间演变做了分析。要点如下:
① 学院门社区自古以来就是回族和犹太人的居住区,现在教堂和清真寺也很好地保存了下来,并仍有大量的回民居住,保留了良好的居住环境。
② 刘家大院是社区内唯一完整保存下来的四合院,以前像这样的四合院形式应该是排列着构成街区,现在明确得知街区内部的宅地,其形状和规模已经发生细分化的转变,二进”四合院的规模变为了原来的1/4,但宅地中央的院子或过道都保留了原貌。
③ 像刘家大院这样原始的四合院几乎没有了,而且1栋1户也非常少,大多数的住居由原来的1栋分割出来的,变成了大杂院,其居住空间的构成也是多样的,本文作了细致的类型和系列分析。
大杂院的发展是有限的,比起国内其它城市,开封传统住居的崩裂尤其明显,这种形态的崩裂或与回民居住自裁量权有关,还有必要进一步地调查研究。
参考文献:
[1] 伊原弘. 中国開封の生活と歳時-描かれた宋代の都市生活[M]. 东京:山川出版社,1991.
[2] 伊原弘. 清明上河図を読む[M]. 东京:勉誠出版,2004.
[3] 伊原弘. 中国都市の形象-宋代都市の景観を読む[M]. 东京:勉誠出版,2009.
[4] 入矢義高,梅原郁,孟元老.東京夢華録-宋代の都市と生活[M]. 东京:東洋文庫,1996.
[5] 遠藤隆俊,平田茂樹,浅見洋二. 日本宋史研究の現状と課題―1980年代以降を中心に―[M]. 东京:汲古書院,2010.
[6] 久保田和男. 宋代開封の研究[M]. 东京:汲古書院,2007.
[7] 小岸昭. 中国·開封のユダヤ人[M]. 东京:人文書院,2007.
关键词:人防:建筑:防火;设计:探讨
中图分类号:TU973+.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0)03-0115-03
1 前言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为防御战时空袭,解决城市地面紧张和交通拥挤的状况,地下工程建筑的发展备受重视,一方面从总体防御的战略角度出发兴建了大量的人防地下工程,另一方面。又将人防建设与城市发展相结合,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如地下公共娱乐场所、旅馆、饭店、电影院、礼堂、商场、工厂、仓库等。地下人防工程的开发利用,为城市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发挥了原有的投资效益,给群众生活和城市建设都带来了诸多方便,是一个很有发展潜力的新领域。但是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在消防安全方面,地下及人防工程由于安全出口数量少、宽度小,空间有限并且复杂,一旦发生火灾,升温快,浓烟不易散发,人员疏散困难,往往造成严重的危害。地下及人防工程引发的火灾事故也屡见不鲜。
1987年11月18日,英国伦敦最大的地铁站一国王十字地铁站发生特大火灾,火灾导致30人死亡,180人重伤。1999年12月26日凌晨3时许,在吉林省长春市夏威夷大酒店地下层保安室与变电室之间过道处,因保安员高某将烟缸内未燃物倒在易燃物上,起火蔓延成灾。设在酒店地下层的洗浴中心和美容美发中心的承包经理、被告人刘继婷,得知火灾消息后,虽积极组织员工救火、报警,但由于火势过大,封住楼梯,地下层安全疏散通道铁门上锁,致使在场员工无法逃离,造成20人烧死、11人烧伤,经济损失达22.25万元的严重后果。2003年2月18日,韩国大邱市地铁发生特大火灾,火灾导致198人死亡,147人受伤。2008年1月2日20时,乌鲁木齐市钱塘江路总建筑面积10万m2的德汇国际广场和德汇大酒店相继发生大火,火灾持续40多个小时。过火面积6.5万m2,涉及1046个商户,12层的大厦被毁,直接财产损失达18亿元,造成3名消防战士和2名作人员窒息而牺牲。德汇广场分为1、2、3期工程,先后投入使用,起火部分位于1-2期的连接通道上小杂货铺的一堆扫帚,引燃地下1层后蔓延到顶层12层。
通过火灾案例可以发现深入研究和加强人防工程的防火设计,对于火灾预防、人员疏散、火灾扑救等至关重要。《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 50098-2009于2009年5月13日,并于2009年10月1日实施,笔者现结合规范实施以来几个月的工程实践,对人防工程的建筑防火设计及有关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2 几个重要的概念
2.1 安全出口和安全区域。安全出口指供人员安全疏散用的楼梯间出人口或直通室内外安全区域的出口。安全区域指室外、避难走道、相邻防火分区。安全出口也即指疏散楼梯、地面首层直通室外的门、通向避难走道前室的甲级防火门、地下室通向相邻防火分区的甲级防火门。切不可将安全区域和安全出口的含义向外延伸。
2.2 避难走道。避难走道指走道两侧为实体防火墙,并设置有防烟等设施,仅用于人员安全通行至室外的走道。避难走道的设置要求:
2.2.1 直通地面的出口设置。避难走道直通地面的出口不应少于2个,并应设置在不同方向。规范规定当避难走道只与一个防火分区相通时,避难走道直通地面的出口可设置一个,但该防火分区至少应有一个不通向该避难走道的安全出口。笔者认为当所有与避难走道相通的防火分区均各设置有至少一个不通向该避难走道的安全出口时,其避难走道也可以只设置一个直通地面的出口。
2.2.2 避难走道宽度确定。避难走道的净宽不应小于设计容纳人数最多一个防火分区通向避难走道各安全出口最小净宽之和。
2.2.3 室内装修要求。避难走道的装修材料燃烧性能等级应为A级。
2.2.4 前室的设置要求。防火分区至避难走道人口处应设置前室,前室面积不应小于6m。前室的门应为甲级防火门:避难走道前室应设置机械防烟设施,避难走道可不设置防烟设施。避难走道的前室送风余压值应为(25~30)Pa,机械加压送风量M=VS*103(m3/h),V指前室入口门洞风速(0.7~1.2m/s,S指同时开启的前室送风口总面积。规范未规定最低送风量要求,笔者认为可结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关于前室的最低送风量确定,即送风量不应小于22000m31h。
2.2.5 消防设施的设置。避难走道应设置带消防软管卷盘的室内消火栓、火灾应急照明、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应急广播和消防专线电话。
2.3 营业厅总建筑面积大于20000m2时作为防火分隔使用的下沉式广场。
2.3.1 尺寸要求。不同防火分区通向下沉式广场安全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3m,广场内疏散区域的净面积不应小于169m2。
2.3.2 疏散要求。广场应设置不少于一个直通地坪的疏散楼梯,疏散楼梯的总宽度不应小于相邻最大防火分区通向下沉式广场计算疏散总宽度。疏散楼梯总宽度可包括疏散楼梯宽度和90%的自动扶梯宽度。
2.3.3 雨棚的设置。当确需设置防风雨棚时,雨棚不得封闭,并应符合下列规定:四周敞开的面积应大于40m2:敞开的高度不得小于lm;当敞开部分采用防风雨百叶时,百叶的有效通风排烟面积可按百叶洞口面积的60%计算。
2.4 营业厅总建筑面积大于2000m2时作为防火分隔使用的防火隔间。防火隔间与防火分区之间应设置常开式甲级防火门。并应在发生火灾时能自行关闭:不同防火分区开设在防火隔间墙上的防火门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4m;该门不应计算在该防火分区安全出口的个数和总疏散宽度内;防火隔间装修材料燃烧性能等级应为A级。且不得用于除人员通行外的其他用途。
2.5 替代防火墙的防火卷帘。防火卷帘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3h且应满足背火面温升的判定条件,当防火卷帘的耐火极限仅满足背火面辐射热的判定条件时,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保护。对于除中庭位置和上下设置有内挑台、走马廊、开敞楼梯和自动扶梯等上下连通层开口部位设置的防火卷帘之外(考虑到中庭的特殊性,其不能设置防火墙,故防火卷帘的宽度可根据需要确定),替代防火墙的防火卷帘应满足以下要求:当防火分隔部位的宽
度不大于30m时,防火卷帘的宽度不应大于10m;当防火分隔部位的宽度大于30m时,防火卷帘的宽度不应大于防火分隔部位宽度的1/3,且不应大于20m。值得注意的是防火分区分隔部位长度应按整个防火分区分隔总长度即防火分区之间周边分隔总长度计算,不应分段计算。
2.6 厅室的概念。设置在地下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应划分成面积不超过200m2的厅室,这里的厅室不能单纯的理解为防火分区,“一个厅、室”是指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中一个相互分隔的独立单元,即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墙体和不低于1.00h的楼板与其他单元或场所分隔,疏散门为耐火极限不低于乙级的防火门。单元之间或与其他场所之间的分隔构件上无任何门窗洞口(包括防火门窗)。
3 场所设置要求
3.1 严禁设置的场所及物品。
3.1.1 甲乙类厂库房。
3.1.2 人防工程内不得使用和储存液化石油气、相对密度(与空气密度比值)大于或等于0.75的可燃气体和闪点小于60℃的液体燃料、油浸电力变压器和其他油浸电气设备。
3.1.3 不应经营和储存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储存物品属性的商品。
3.1.4 人防工程内不应设置哺乳室、托儿所、幼儿园、游乐厅等儿童活动场所和残疾人员活动场所。
3.2 限制设置的场所及要求。
3.2.1 控制在地下一层且高差不大于10m的场所。医院病房、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不应设置在地下二层及以下层;当设置在地下一层时,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不应大于10m。
3.2.2 控制在地下一层的场所。旅店、员工宿舍不得设置在地下二层及以下层・消防控制室应设置在地下一层或地面首层,并应邻近直接通向(以下简称直通)地面的安全出口;消防控制室可设置在值班室、变配电室等房间内:当地面建筑设置有消防控制室时,可与地面建筑消防控制室合用:消防控制室所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h的隔墙和1.5h的楼板与其他场所隔开。
3.2.3 控制在地下二层以内的场所。营业厅不应设置在地下三层及三层以下。
3.3 特殊场所的设置及要求。
3.3.1 汽车库、修车库。设置在人防工程内的汽车库、修车库,其防火设计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的有关规定执行。
3.3.2 燃油或燃气锅炉房。燃油或燃气锅炉不应布置在人员密集场所的上一层、下一层或贴邻,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3.3.2.1 燃油和燃气锅炉房应设置在地下一层靠外墒部位,但常(负)压燃油、燃气锅炉可设置在地下二层。燃油锅炉应采用丙类液体作燃料。采用相对密度(与空气密度的比值)大于等于0.75的可燃气体为燃料的锅炉,不得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内。
3.3.2.2锅炉房的门应直通室外或直通安全出口:外墙开口部位的上方应设置宽度不小于1m的不燃烧体防火挑檐或高度不小于1.2m的窗槛墙;
3.3.2.3 锅炉房与其它部位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h的不燃烧体隔墙和1.50h的不燃烧体楼板隔开。在隔墙和楼板上不应开设洞口,当必须在隔墙上开设门窗时,应设置甲级防火门窗。
3.3.2.4 当锅炉房内设置储油间时。其总储存量不应大于1m,且储油间应采用防火墙与锅炉间隔开;当必须在防火墙上开门时,应设置甲级防火门。
3.3.2.5 每台蒸汽锅炉的额定蒸发量不应超过4t/h,额定蒸汽压力不应大干1.6MPa。
3.3.2.6 燃气锅炉房应设置防爆泄压设施,燃气、燃油锅炉房应设置独立的通风系统,燃油锅炉房的正常通风量按换气次数不少于3次/h确定:燃气锅炉房的正常通风量按换气次数不少于6次,h确定;燃气锅炉房的事故排风量按换气次数不少于12次/h确定。
3.3.2.7 应设置火灾报警装置、灭火设施a
3.3.3 柴油发电机房。
3.3.3.1 宜布置在建筑物的首层及地下一、二层。应采用丙类柴油作燃料;
3.3.3.2 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h的不燃烧体隔墙和1.5h的不燃烧体楼板与其它部位隔开,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机房与电站控制室之间的密闭观察窗除应符合密闭要求外,还应达到甲级防火窗的性能;机房与电站控制室之间的连接通道处,应设置一道具有甲级防火门耐火性能的门,并应常闭。
3.3.3.3 机房内应设置储油间,其总储存量不应大于8h的需要量,且储油间应采用防火墙与发电机间隔开:当必须在防火墙上开门时,应设置甲级防火门,储油间应设置高150mm的不燃烧、不渗漏的门槛,地面不得设置地漏。
3.3.3.4 应设置火灾报警装置和灭火设施。
4 防火防烟分区
4.1 防火分区划分面积要求。丙类液体库房防火分区面积不应超过150m2,丙类固体库房防火分区面积不应超过300m2,丁类库房防火分区面积不应超过500m2,戊类库房防火分区面积不应超过1000m2(库房的防火分区仅当设置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同时设置时,其允许最大建筑面积可增加1倍:局部设置时,增加的面积可按该局部面积的1倍计算,但该局部部位与其他部位应采取防火分隔):厂房及民用建筑每个防火分区的允许最大建筑面积一般不应大于500m2(当设置有自动灭火系统时,允许最大建筑面积可增加1倍;局部设置时增加的面积可按该局部面积的1倍计算,但该局部部位与其他部位应采取防火分隔);电影院、礼堂的观众厅,防火分区允许最大建筑面积不应大于1 000m2(当设置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时,其允许最大建筑面积也不得增加);商业营业厅、展览厅等,当设置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且采用A级装修材料装修时,防火分区允许最大建筑面积不应大于2000m2。
4.2 不计人防火分区面积的场所。水泵房、污水泵房、水池、厕所、盥洗间等无可燃物的房间、溜冰馆的冰场、游泳馆的游泳池、射击馆的靶道区、保龄球馆的球道区等装修材料采用A级时,其面积可不计入防火分区的面积之内。避难走道由于采取了具体的防火措施,所以它是属于安全区域,不需要划分防火分区,即不计人防火分区面积。
4.3 应划分独立的防火分区的场所。旅店、病房、员工宿舍应划分为独立的防火分区。与柴油发电机房或锅炉房配套的水泵间、风机房、储油间等,应与柴油发电机房或锅炉房一起划分为一个防火分区。
4.4 上下层防火分区叠加时的处理。
4.4.1 敞开部位的处理。人防工程内设置
有内挑台、走马廊:开敞楼梯和自动扶梯等上下连通层时,其防火分区面积应按上下层相连通的面积计算,当超过防火分区最大允许面积时应设置防火分隔措施。
4.4.2 中庭的处理。当人防工程地面建有建筑物,且与地下一、二层有中庭相通或地下一、二层有中庭相通时,防火分区面积应按上下多层相连通的面积叠加计算:当超过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4.4.2.1 房间与中庭相通的开口部位应设置火灾时能自行关闭的甲级防火门窗;
4.4.2.2 与中庭相通的过厅、通道等处,应设置甲级防火门或耐火极限不低于3h的防火卷帘;防火门或防火卷帘应能在火灾时自动关闭或降落:
4.4.2.3 中庭应设置排烟设施。
4.4.3 地上与地下层防火分区面积叠加的计算方法。
地上建筑的防火分区面积的划分和地下不同,当地上与地下部分有连通开口部位时,如一律按照地下的防火分区面积来进行控制,则不尽合理,结合工作实践,笔者建议防火分区需满足以下公式的要求:(a1+2a0)/2A+(b1+2b0)/2B≤1:其中a0为地上未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场所的建筑面积;a1为地上设置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场所的建筑面积;A为地上未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允许的最大防火分区面积:b0为地下未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地下库房为未同时设置报警及喷淋)的场所的建筑面积:b1为地下设置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地下库房为同时设置报警及喷淋)的场所的建筑面积;B为地下未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地下库房为未同时设置报警及喷淋)允许的最大防火分区面积。
4.5 特殊防火分隔要求。
4.5.1 总建筑面积超过20000m2地下商店防火分隔处理。地下商店当总建筑面积大于20000m2时,应采用防火墙进行分隔,且防火墙上不得开设门窗洞口,相邻区域确需局部连通时,应采取可靠的防火分隔措施,可选择下列防火分隔方式:1)下沉式广场等室外开敞空间;2)防火隔间:3)避难走道;4)防烟楼梯间。该防烟楼梯间及前室的门应为火灾时能自动关闭的常开式甲级防火门。
4.5.2 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防火分隔处理。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一个厅室的建筑面积不应大于200m2。
4.6 防烟分区划分。
4.6.1 防烟分区划分面积要求。需设置排烟设施的部位应划分防烟分区,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每个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宜大于500m2(从室内地面至顶棚或顶板的高度在6m以上时除外):2防烟分区不得跨越防火分区。
4.6.2 防烟分区划分方法。需设置排烟设施的走道、净高不超过6m的房间,应采用挡烟垂壁、隔墙或从顶棚突出不小于0.5m的梁划分防烟分区。
5 安全疏散
5.1 安全出口数量
安全出口有三种形式:一是通向室外、直通室外的疏散楼梯间(设置数量为A),二是通向避难走道的门(设置数量为B),三是通向相邻防火分区的甲级防火门(设置数量为C)。当地下室设置有仅用于采光或进风用的竖井,且竖井内有金属梯直通地面、防火分区通向竖井处设置有不低于乙级的常闭防火门时,其金属竖向梯作为辅助疏散出口(设置数量为a)。则安全出口设置数量应满足下列要求(其中D为当前防火分区疏散总宽度,D(A)为通向室外、直通室外的疏散楼梯总宽度,D(B)为通向避难走道的门总宽度,S为防火分区建筑面积,H为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P为防火分区容纳人数)(表1)。
5.2 疏散距离
安全疏散距离中有四个疏散距离的数据应值得注意,即房间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最大距离LA、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房间的最大距离LB、房间内最远点至该房间门的距离LC、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餐厅、营业厅和阅览室等室内任意一点到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LD(当该防火分区设置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Ld),其疏散距离应满足下列要求,(表2)。
5.3 疏散宽度
确定疏散宽度应首先确定当前防火分区的疏散人数P,当前防火分区疏散总宽度D=P*K0(K3为疏散宽度指标)(表3)
5.3.1 地下商店疏散人数计算可用下式表示P=S*K1*K2,(K1为面积折算值。K2为疏散人数换算系数),即按该防火分区内营业厅使用面积乘以面积折算值和疏散人数换算系数计算确定。
5.3.2 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最大容纳人数P=S*K3(K3为人员密度指标),即按该场所建筑面积乘以人员密度指标来计算,K3按下列规定确定:录像厅、放映厅人员密度指标为1.0人/m2,其他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人员密度指标为0.5.k/m2。
综上,地下营业厅防火分区的最小疏散宽度D=K0*S*K1*K2;地下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最小疏散宽度D=K0*S*K3,值得注意的是地下商店的疏散宽度可仅满足所有的防火分区疏散宽度要求,地下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除满足防火分区疏散宽度要求外尚应满足整个楼层的疏散宽度要求。每个安全出口和疏散楼梯同时要满足最小净宽的要求。
5.4 疏散楼梯设置形式
5.4.1 设置要求。人防工程中的电影院、礼堂、建筑面积大于500m2的医院、旅馆、建筑面积大于1 000m2的商场、餐厅、展览厅、公共娱乐场所,当底层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大于10m时,应设置防烟楼梯间:当地下为两层,且地下第二层的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不大于10m时,应设置封闭楼梯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