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实训分析总结

实训分析总结

时间:2022-02-13 11:31:0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实训分析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实训分析总结

第1篇

PDCA循环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首先提出的,所以又称戴明环。“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就是质量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按照PDCA循环,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转的”(如右图1所示)。按照PDCA循环理论,人们可以把任何一个过程的运行,从策划、建立、运作直至结果的检查和持续改进分成四个循环阶段:

一是(Plan)计划。“确定方针和目标,确定活动计划”。这一阶段类似与实训教学过程中的“备课”阶段。

二是D(Do)执行。“实地去做,实现计划中的内容”。这一阶段类似与实训教学过程中的“上课”阶段。

三是C(Check)检查。“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注意效果,找出问题”。这一阶段类似于实训教学过程中的“评价”阶段。

四是A(Action处置/Act纠正、处理)。“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适当推广、标准化;失败的教训加以总结,以免重现,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个PDCA循环”。这一阶段类似于实训教学过程中的“总结提高”阶段。

由此可见,实训教学过程是完全能够应用“PDCA循环”理论来实现质量管理的。下面笔者结合“水利工程测量”综合实训教学过程谈谈实习过程中运用PDCA循环理论的教学质量改进措施。

一、计划(P)阶段:备课时制定详尽的实训教学计划和实训教学方案

按照PDCA循环理论“四阶段、八步骤”的提法,这一阶段分为四个步骤:

1.分析实训教学工作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

对于“水利工程测量”综合实训教学过程,这个步骤所要做的工作主要是分析目前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需要、知识储备等,同时还要分析课程的特点和其他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尽量做到知己知彼、因材施教。例如,通过现状分析后,发现学生对“水利工程测量”的实训有畏难情绪,总的来说学生觉得“难学”“不愿学”;而另一方面,课程实训的特点是既要学生掌握各种测量仪器的操作使用技能,又要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养成注重“测量精度”的职业素质,总的来说,“教学目标高”,

“难教”。

2.通过现状分析,找出产生存在问题的影响因素

这个步骤的目的是要进一步找出产生质量问题的因素,建立解决问题的支点。教师在对学生和教学内容现状有了充足的了解后,才可以制定计划来展开自己的教学。例如,对于“畏难”“难学”的问题,进一步分析后发现大部分技校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薄弱,许多学生连三角函数也不会运用,甚至连简单的加减乘除也会算错,这给计算量较大的“水利工程测量”的学习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而且技校学生学多缺乏主动性、怕吃苦、没有学习压力;对于“难教”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课程内容计算量大而学生又不会计算,实践熟练程度、精度要求高而学生纪律松懈等因素。

3.找出各种原因中的关键因素

通过前面的分析,这一步主要将所有因素进行全部归类,用“鱼刺图”(或者表格)的形式,列出关键因素。比如对于前面的“难学”“难教”问题、分析出关键因素之一就是基础知识比较薄弱,数学几何计算能力差。

4.针对主要影响因素,制订实训计划及组织措施

针对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制订解决措施,同时按照水利工程管理专业的要求、“水利工程测量”实训的课程性质、教学大纲和实训计划的要求,设计和制订一个合理的“计划”,它包括教学(情感、知识、技能)目标、管理组织措施(环节)以及具体的教学方法。例如,对于学生数学几何知识十分薄弱的问题,制定相应的补课计划,对“学习自觉性差”的学生采取对应的组织措施。

二、执行(D)阶段:按照拟定好的实训方案和实训教学设计组织教学

这一步骤是前面制定的“计划”的具体实施阶段,要按设计好的“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组织。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指导教师要注意发现问题,对可能出现的不良因素(计划中)按照计划中的“组织预防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例如,采取“每天早晚两次例会点评”的制度,早晨集合学生布置这天的实训任务,讲解注意事项,做好动员工作,让学生知道今天应该“做什么”、“怎样做”;结束时集合学生进行点评。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学习缺乏主动性”“纪律松懈”情况的出现。

三、检查(C)阶段:对照计划要求,检查、验证执行的效果

在PDCA循环管理模式中,检查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实训教学体系实施过程中,针对实训教学的特点,可着重进行以下方面的检查。

1.实训教学设计完成的检查

每一个实训项目完成以后,自我检查实训教学设计的完成情况,了解和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2.实训教学计划执行的检查

对照“计划”检查执行情况和效果,及时总结执行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发现存在的问题。

3.实训教学质量检查

通过定期考查、考核学生的实践操作情况,检查实训目标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处理(A)阶段:实训教学过程中总结、提高

这个阶段的任务是对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认可或否定,这又包含以下两个步骤:

1.总结经验

把“认可”的“计划、教法、组织措施”总结提升为“标准”,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以此为“规范标准”执行下去。如“每天早晚两次例会点评”的制度就是在长期的实践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宝贵经验,在笔者学校已经成为一个制度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处置遗留问题

对本次循环中“否定的”,要着重分析原因,制定新的解决措施,以便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去解决,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PDCA循环管理系统。例如,对在这次实训教学过程中凸显出来的问题,但又不可能马上有效解决的,就应该进入到下一阶段实训教学中,采用新的措施来纠偏,如此反复,问题将会越来越少,实训教学质量将会显著

提高。

第2篇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实践教学 生产性实训

0 引言

当前,高等职业院校正积极开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借助校企合作,探索形式多样的生产性实训,将专业教学与实际工作训练有机结合,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如何正确构建基于生产性实训的实践课程体系,是目前高职教学改革进程中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实践教学是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

传统的实训只是针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由于受到校园环境的局限,与真正的企业环境、企业氛围仍有差距。而生产性实训则是对于学生从事某一职业的能力训练。

从学生的角度看,实训教育就是为就业服务的,其本质不是培训而是就业,因此目前多数培训机构的市场宣传策略以“就业”为诉求点,但这实际也是很多培训机构的一个难以言说的软肋。例如某著名培训机构的学生实际成材率不超过20%,多数学生实际上并没有开发能力,培训体系的目标并未完成,对学生的就业承诺难以兑现,品牌认知度下滑。

这些问题归结到最后是要提高实训质量,提高成材率。

1 生产性实训的目标和要求

笔者看来,“实训课程 = 素质 + 技能 + 经验”。实训不止是技能,而是全方面的训练。“实训教学 = 有基础的学员 + 双师 + 三真 ”。基础包括:求知(职)欲、基本的操作基础。如计算机职业应具有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基础。“双师”指的是培训教师应同时具有讲师兼工程师的双重角色。“三真”则包括:真实环境、真实项目、真实压力。

生产性实训应与企业接轨,是通向企业的出口,是获得“工作经验”的途径。实训要面向企业的用人需求,强调不只是技能接轨,还有综合素质。现在的企业招聘看重工作经验,没有工作经历的学生如何获得工作经验呢?而这也正是生产性实训必须要达到的目标之一。通过实训,让学生理论更扎实,技能更熟练。

如何做好实训,首先,实训项目的选择必须依据市场需求和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例如现在市场上大量的中小软件公司需要能快速理解客户业务,为客户熟练开发业务管理系统的程序员,或者市场上出现了很多新生代的web2.0的网站,需要很多掌握rich UI+云计算技术的程序员。而市场需求是我们设计实训项目的主要依据。同时企业对人才各方面素质的要求也是我们设计实训项目的重要依据。其次,实训项目必须以真实项目为主线,以认知规律为指导,课堂教学和项目开发同步推进,在真实企业环境下帮助学生建立融会贯通的知识体系,积累真实工作经验。在引入企业的真实项目之前,必须对其进行改造。企业的项目往往只强调结果,而不重视做项目的过程的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而课堂教学往往只是知识点的简单堆砌,而不重视和实践结合。对实训项目的改造正是要把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真实项目的过程中,穿插相关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以达到理论和实践的彻底融合。

2 实训过程控制

对于实训过程大致可以分为:(1)筹备阶段;(2)技术培训阶段;(3)实训实施阶段;(4)实训收尾阶段。

根据实训目标,实训对象的水平以及实训需求的不同,对实训的总的时长及各阶段的时间分配都可以做出不同的调整。其中技术培训阶段和实训实施阶段不是顺序进行的,事实上,这两部分是完全可以并行的。传统的实训先理论教学,再进入实训,不符合认知规律。应该在实训中发现问题,通过技术培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训的规范也是我们必须要重视的。规范有两层含义:一个是实训的过程要规范,一个是学生要养成很好的规范。没有规范就不能大批量地培养人才。好比工业产品和艺术品,艺术品没有规范,所以不可复制。而在严格规范下的生产线生产的工业产品则可以大量复制。我们的实训体系,应该做到对于所有的培养对象都是可以复制的。

在实训的筹备阶段,主要工作应是业务培训,即用规范的形式和文档,描述业务,并带学生模拟需求调研的常用形式。通过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进行调研,并组织学生和业务专家交流。交流的形式要面向实战,搞模拟。给学生布置需求调研的任务,在模拟环境中,由学生完成需求挖掘的任务,编写文档。

在筹备阶段还有一个重要的工作是团队建设,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对于一个陌生团队,首先要破冰。组织学生进行内部交流,也可组织拓展训练,开展团队竞赛。在这一阶段,指导教师应做好实训动员,帮助学生制定职业目标,包括短期的和长期的,指引学生达到职业目标的途径并由此引出实训目标并教会学生扮演好自己在团队内的角色。

在实训的技术培训阶段,要抓住项目需要和学员的现状,综合考虑这两者之间的差距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安排好技术培训的内容和计划,了解学员入训前的技术状况,本项目需要的知识点,列出对比的文档,为技术培训计划做铺垫。培训应根据认知规律做计划,先感性认识,再理性认识,培训和项目同步进行,相互穿插。课堂教学针对项目实践来安排,培训内容的安排需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

在实训的实施阶段,以软件项目为例。一般软件项目的过程流程是:需求分析—项目设计—编程—测试—部署。

需求分析阶段,需强调需求分析的重要性 ,告诉学生需求分析没做好,软件就很难达到客户要求。教师需要抛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完成任务。如物资管理系统,需要引导学生去了解物资供应站的组织机构、岗位设置等常识。还有这套软件将来由谁来用?已有的系统谁在用?都干什么?用户关心哪些数据?这些数据的处理的业务规则和业务流程?涉及到哪些业务凭证?和哪些系统有关系(系统间的接口)?有哪些非功能性需求:速度、用户数目、数据规模等。当学生通过调研获得答案以后,需教会学生使用模板完成需求分析报告。

在项目设计阶段,教会学生从模仿开始,指导学生完成用例分析、时序图、系统处理流程图。工程师可提供现场支持,确保学生完成任务。与此有关的知识点可在同步的教学中安排,现学现用。

编程开发阶段,要做好进度控制。进度控制是真实压力的体现,可每日进行进度检查,每周,里程碑评比,考核评比与学生学分挂钩,学分与毕业就业挂钩。在开发阶段涉及的知识点也可在同步的教学中安排学生同步学习。

在测试阶段,如果是为了培养测试人员,这个环节则非常重要,如果只是开发人员,则重点做好单元测试即可。在这一阶段需要指导学生学会设计测试用例,根据软件使用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可能性设计测试用例。

在部署阶段主要是集成测试和用户验收测试,这一部分工作可由专门人员来进行。完成后即可进入实训下一环节。

在最后的实训的收尾阶段主要任务是总结。对于学生而言,总结包括:技术方面的总结、非技术知识的总结、 团队合作的总结、职业素质的总结。在总结后学生应学会如何对用人企业描述自己的项目经验。对于实训教师而言,总结包括:流程优化和改进,课程知识体系的建议,项目管理和实施过程的总结。

第3篇

【关键词】“项目式”教学 数控车工实训 应用

项目是指企业生产一件具体的、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最终目的的任务,是有针对性的,专门对一种或一类产品进行生产的生产流程。“项目式”教学则是将实训课程按照类别分为多个教学组,每个教学组作为一个单独的教学项目,要实行理论与实践并行的教学任务,每个教学组都要进行专门的训练,在每个类型的教学任务学习中让学生能够在不思考其他项目的基础上完成目标。“项目式”教学,就好比学生学习一样,分为好多科目,每个科目作为一个单独的教学项目,各自有各自的内容,需要进行各自的训练与学习,要让自己发展成为一个全方位人才,做到在数控车工实训领域达到真正的融会贯通,可以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一、数控车工实训的现状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新理念、新思想、新技术引领着时代的潮流,在车工领域,也随着思想、理念与技术的革新而不断发展,数字化进程加快,数控车工实现可行性,对该行业的发展起到了革命性的推动作用,在数控车工大力发展并为各大公司所推崇后,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衔接失调等问题也就随之出现,在进行了各番尝试后,数控车工实训项目开始推出,这使得该行业学员可以将理论与实际相连结,能够对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进行较大的提升。

如今,数控车工实训蓬勃发展,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例如教学内容糅杂,各个方面的教学内容混杂在一起,使学生难以对所学内容进行很好的掌握,好比上文所说语文与数学本同是增加知识的两种科目,但却不能同时讲授意义,没有进行分类的实训无法做到精益求精,不利于实训成绩的理想化。因此,近年来许多学者与该领域专业人士提出了“项目式”教学,其目的就是讲实训内容分门别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其理念在各个领域均收到了良好的成效,起到了促进与提高学生质量与积极性的作用,在数控车工实训方面,也效果明显。

二、“项目式”教学

对于“项目式”教学来说,其项目选取尤为关键,正确的项目选取,首先要与理论知识机密结合,并在此基础上留有适当的想象空间与探索空间,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可以在熟悉并运用已知的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创新与摸索,对于开发学生的创新思想有着良好的助力。

(一)项目选取。下面,我们通过对《轴类零件的加工》项目教学进行分析。要求根据提供的轴类零件图,加工出要求的零件。

(二)实施分析与实施过程。首先,要对零件图样进行分析,要看懂零件图,要对零件的尺寸,大小,形位公差等进行逐一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我们要进行加工工艺的分析,其次,我们要进行工件的定位,最后,则是主轴传送。以上步骤,缺一不可。在准备工作进行完毕后,应开始编写加工程序,并在确认无误后输入加工程序进行操作。而后,则应对工件进行加工操作,进一步地监测程序,解决监测出来的隐患,使得操作的错误率降低。分析过后,开始实施操作,对零件图进行讨论与分析,并提出操作的任务要求。将学生分为四组,每组十人(定制工艺和编程三人;操作加工四人;监测评分三人)。每小组按照编写的程序来操作机床对零件进行加工,生产处合格的零件,并进行监测评分;之后,每个小组派出代表,对本组的操作及加工过程进行介绍,并与其他小组讨论,回答其他小组所提出的疑问。

作为“项目式”教学的核心,项目式教学的实施过程则其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更应被所有教师做重视。在项目确定后,教师就要做好对学生的动员工作,使得学生心中能够对“项目式”教学有一个良好的看法,并在教学中能够积极配合,在实施的过程中,要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各项能力,努力做到最好,并且要注重全方位发展,切忌过分深入其中一门而忽略其他项目,要做到各个项目齐头发展,共同进步,争取成长成为一个全方位人才,在日后的岗位上为公司作出更大的贡献。

(三)总结评估。在每一个项目完成后,并不能算完全的结束,对于学生在项目教学内容中出现的问题与不足,应在项目完成后进行总结与评估,并且提出改正的方法,这是“项目式”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对于完善教学实践性是很必要的。好的总结评估,可以使学生找到自身的不足,并且通过总结来体会自身在教学中收获的所有先关知识,并可以通过交流来弥补自身的不足之处。教师在总结评估时,应该对学生在教学中经常出现的错误加以强调,并再一次演示并指出解决的方法,使学生可以通过总结评估再一次加强对于教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在上段提到的《轴类零件的加工》项目教学分析中,也应该进行最后进行项目总结,学生通过进行自主操作,总结出零件由图纸到实物的整个过程,并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教师可以对学生在教学中表现出的能力进行肯定,使付出努力的学生更加有自信心,可以以更加自信地参与到接下来的学习与训练之中。

三、结束语

“项目式”教学在如今的数控车工实训中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以其可控性好、实践性强、综合性优等特点获得了众多的好评,是培养技术工人的一种良好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处于教学的主导地位,并参与放教学的各个环节,更加充分地掌握数控车工的全方面知识,使学生日后的发展拥有良好的前景。但“项目式”教学对于教师的要求很高,教师需要在各个环节起到适当的引导作用,要提前做到对教学内容的了如指掌,并且要使教学内容与如今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接轨,不能仅仅懂得教学,更要懂得对学生的适当的引导。

参考文献:

[1]蓝兰.项目式教学在数控车工实训中的初步探索[A].学园,1674-4810(2013)04-0180-01.

第4篇

数控实训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有效教学当前,世界管理已从“物本管理”到“人本管理”,再发展到“能力管理”。众多的企业都把劳动人事部门改为人力资源部门,其目的就是把人的能力培养管理作为本部门的核心,按照人的能力安置相应的岗位,发挥其特长,扬长避短。所以职业学校必须从“传授性知识教学”到“引导型知识教学”,再发展到“关键能力教学”。应该把“知识教育为主”转变为“能力教学为主”,尤其是“关键能力”的培养。

一、准备阶段——资源整合

准备阶段也是实训教学的第一步,资源整合是有效教学的基础。目前很难找到一本适合学校教学实际的数控教材——数控系统不完全相同。各校实训基地建设的时候选择生产厂家和机床系统考虑方方面面的因素,诸如价格、售后服务、教学需要、学生就业需求等,最终引入某厂家某型号机床,具有一定的地区差异。另外,课本内容识滞后。这两年随着数控大赛的推进,各校的数控设备和实训内容有了质的改变,“普通高中有高考,职业学校看技能大赛”,原有教材已适应不了时代的需求;不符合学生需求,职业学校生源质量较以前有所下降,原有教材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部分学生畏难而厌学。因此结合学生实际需求,能力目标、校内资源,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分层次、分阶段,螺旋上升,编写适合学校校情的校本教材,是进行数控实训有效教学的保障。

二、实施阶段——开展任务驱动项目式实训教学

以任务驱动实施实训教学,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教师导学为辅,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有效教学。

1.提出课题

一个合适的任务“课题”是否能引起学生注意力,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因此,选题很关键,从激发学生兴趣、能力目标、知识递进出发,结合机床加工范围和学生认知能力点,做到因材施教,结合本课程的特点提出合适的课题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

2.分析课题

首先,根据实训场所工位情况将学生划分成如干小组,小组内成员注意好中低搭配,并明确组长,小组成员相对固定,一般2~3名。其次,由组长带领本小组就任务课题,分析完成该课题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和所需知识。按照课前的预定,引导学生自学教材,解决问题,最终设计出解决课题的方案。本阶段重点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3.自学督查

首先,在这个环节要注意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根据学生基础的差异,能力目标也不一样的。基础薄弱的学生,是本环节指导的重点。对于基础薄弱学生早期能力目标是完成加工,方法不限,时间不限;而其余同学编程加工力求工艺简单,效率高,加工质量符合图纸要求。对于基础薄弱的同学关键是使其品尝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然后再逐渐提高要求,拉近与班级其他同学的差距。其次,本环节在督查过程中,对于工艺不是太合理但在不影响加工的情况下,可以不立刻纠正,不力求每一小组过程都一样。最后,对于疑难问题先引导自学,如果尚有困难,留着第四环节整体解决。

4.导学释疑

导学释疑可以说是本模式的核心阶段,既是导学,也是传授知识的关键阶段,教师根据学生实训过程中的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导学,注意尺度。对于疑难问题可以带着学生共同学习,反复到第三环节,最终解决所有疑惑。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帮助。

5.合作探究

本环节每小组按照课题分析时制订的计划合作探究,在探究过程中会遇到未预设的问题,通过小组内合作,共同解决问题。遇到疑难问题可以组内解决,也可小组间协助,甚至可以向老师寻求帮助,最终实现能力目标。这里教师依然要注意度,允许失败,因为失败也是一种教育。另外,需要注意德育的渗透教学,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坚韧的意志力,不抛弃,不放弃。

6.评定总结

每一次课,根据其表现及产品质量,展开学生自评、组内互评、教师评定三结合。分析存在问题,归纳总结,对于关键易出错的知识点可以再次强调。对于未能胜利完成任务的要从正面评价入手,肯定学生的努力,分析不足,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热情。另外课后,教师需要根据实训教学过程及时总结,分析学生掌握情况,及时调整下一次教学内容和思路。

三、反思阶段——教学效果评价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认为:“成长=经验+反思”,可见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关键。实训教师不仅要学习教育理论知识,还要注重反省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这样才能在实践教学中从经验积累提升到自觉反思状态,才能将自己从“技术性”教书匠转变为“反思型”名师。

1.统计合格率和跟踪每个学生的发展情况

每次实训结束后统计实训零件的不足之处,统计合格率和跟踪每个学生的发展情况。首先,合格率70%~85%为合理区域,高于这个区域,说明实训课题难度偏低,低于这个标准,则要分析原因:分组合理是否、实训难度与学生学情吻合度、教者导学效果、教学措施合理是否;其次,根据不合格率及时调整下节课授课内容及授课重难点等。

2.教学反思是教师进步的重要途径

根据课题授课过程资料反思教学措施合理性,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及时记录授课过程中产生的灵感和闪光点,为今后教学做好资源的积累,教学反思是教师进步的阶梯,是教师进步的重要途径。通过教学反思能够不断地,逐渐地提高教师自我的教学监控能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综合水平等。

新课改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给数控实训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积极求知欲,但新模式在尝试过程中难免有不如人意的地方,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的完善。

总之,在实训教学中,一定要分析和研究实训教学的基本规律,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授课方案,才能不断提高实训课的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孙敏敏.提高数控实训课教学质量之管见[J].新课程研究,2009,(11)

第5篇

【关键词】自主学习物流专业实训课

职校生自身的学习特质及面临的“毕业即就业”的现实问题,使得加强职校学生自学能力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职业学校老师应该把“指导学生自学”作为日常教学的常规要求,探索切实可行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方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学环境和机会,加强指导的针对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境界。本文以物流专业仓储实训课为例,探讨中职校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方法。

一、物流实训课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笔者结合中职校“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在物流仓储实训课程(现代物流进出库作业)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学生自主学习指导方法的探索,最终形成“课前呈现任务书―课中让学生‘动’起来―课后评价―教师点评―检测反馈”的实训课教学模式。

(一)课前呈现任务书

在实训课中,学生的操作往往是机械被动甚至是盲目的。对于教师讲授的内容、操作的要求甚至实训操作的目的、操作的原理等,学生往往不会进行深入思考。基于这种状况,为了让学生对实训课有更直观的了解,教师可以课前下发实训项目书,让学生提前了解实训的内容、要求和实训设备。如:“现代物流进出库作业”教学中,课前设计的实训任务项目为:商品入库作业―理货组托,所用到的操作设备为:手动液压搬运车、托盘和手持终端。由于初次接触这三种设备,学生兴趣浓厚,能够积极主动地查找资料,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学生对三种设备的操作原理和使用方法有了初步的认识。

(二)课中让学生“动”起来

通过课前下发的实训项目书,学生对实训项目有初步的认识,但是理货组托操作流程是怎样的?如何操作更好?要将这些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自发地“动”起来。

例如指导学生进行实训项目:商品入库作业―理货组托。引入项目:本校物流实训室是一家仓储中心,接到欧特福客户冰红茶20箱的入库信息,要求在当天下午4点前完成入库。教师提出问题:商品入库的流程是怎样的,学生回顾(课堂上已经学过此部分内容),然后讲解理货组托流程包括入库流程的哪几个环节。讲授新课:首先,根据班级人数将学生分组(每组5~6人),给每个小组5分钟的讨论时间(讨论角色分配问题及如何完成此项目),然后放手让每个小组尝试去完成此实训项目。初次接触此实训项目,每个学生都跃跃欲试且信心满满,但真正操作起来时各种问题接踵而至:1.这批货物应该选择哪种码盘方式?2.码盘时应注意哪些事项?3.手动液压搬运车如何使用效果更好?4.三个人应如何配合效率更高。这是学生在操作之前没有预料到的问题,此时正是讲解实训流程和设备使用的最好时机。教师结合PPT讲解实训流程、选择码盘方式、码盘应注意的事项及设备如何使用等,亲自演示设备使用方法,再次进行实训操作,从而完成了一次高效且成功的教学过程。

(三)课后评价

在学生顺利完成整个实训操作流程并能熟练使用设备后,将操作项目的评分表发给组长,由组长对照评分表对组员的操作做出详细的评价。评分表从三个方面进行评估:确定托盘堆码方式、托盘堆码操作和组托作业,每项内容里都有相应的评分标准及分值(总分均为100分)。如确定托盘堆码方式:未分析货物堆码方式(15分)、未分析层高标识(15分)、未分析托盘使用数量(10分)等;托盘堆码操作里有未按题目明确规定的堆码方式进行操作(15分),在自选堆码方式下,每层堆码箱数须为最优(15分)等;组托作业里有登录手持终端系统时用户名或密码输入不正确(10分)、入库理货时未点击“理货”直接点击“完成”(10分)等。学生对照评分表可发现操作不当的环节或者野蛮操作的地方,为下一次操作提供经验。

(四)教师点评

小组完成操作和组长评价之后,老师要及时表扬肯定,做好评价。教师点评时,可以先让学生谈谈对已完成实训项目的看法,进行自我评价,在学生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老师进行评价和总结。老师的评价以鼓励为主,并总结学生在整个项目完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给予适当的指导。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老师起引导作用,学生处于主导地位,真正将课堂还给了学生。通过项目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锻炼学生自己完成项目、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训练实际技能,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五)检测反馈

撰写实训报告,进行总结与反馈。教师详细审阅每个学生的实训报告,总结实训过程中的得与失,在物流理论知识上有哪些新的认识,在物流操作上是否有收获,以后还需要改进哪些方面等。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实训课中学会自主学习,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物流实训课学生自主学习指导的建议

(一)课前充分备课,预测在实训课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如在讲授理货组托作业时,笔者提前考虑两个问题:1.班级人数较多(33人),实训设备和教师精力有限,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为解决这个问题,教师事先将岗位分为信息员、仓管员和操作员三个岗位,学生分小组练习,每组安排一名管理能力较强的学生做组长,管好本组的秩序。2.每个岗位的实训内容都不是特别难,学生只要操作一遍基本可以掌握要领,怎样让学生主动学习并且饶有兴致地练下去?这里笔者通过评分和竞赛来解决:一是根据每个岗位的内容,设置评分表,通过打分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二是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来增加练习的有趣性。

总之,首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备课中不仅要备老师,更要备学生;不仅要备教学内容,更要备教学环节;不仅要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动手操作能力,更要精心设计能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

(二)课堂上充分启发学生主动思考

学生主动思考是自主学习的前提。教师要精心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要教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就像一把未点燃的火把,需要教师去点燃。但是,专业不同学法传授也不同,教师应从自身的专业实际出发,将学法变成学生学习过程中可实际操作的具体步骤。

(三)注重课外知识拓展

要充分利用课外资源,如书籍、网络、报纸、杂志等,引导学生主动探寻知识,在积累中质疑、思考,获得成功的经验。

总之,指导学生自学并非一日之功,教师要放手让学生独立地运用学到的学习方法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会自己观察、自己表达、自己动手操作,通过分析、总结,不断提高。同时,教师也须加强对学生的分析和了解,简化自主学习辅导资料,精简数量、提高质量,深入开展指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陈永玲.如何培养中职学生的自学能力[J].贵州教育,2005(15):28-29.

第6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学;案例实训;实施;效果

一、财务管理学案例实训实施情况

(一)实训内容

本实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筹资决策案例分析实训。(2)项目投资决策案例分析实训。(3)营运资金管理案例分析实训。(4)利润分配决策案例分析实训。(5)综合案例分析实训。(6)案例分析结果汇报。以上前四个模块讲义各附3个大型案例。

(二)组织实施

每班学生根据指导教师要求,以8-10人为一组成立财务管理案例模拟实训小组,组内再进行合理分工,推举一人为小组负责人,负责组内实训任务协调和实训结果汇报。

(三)模拟实训进度

学生的课堂实训时间是8课时,课后需要有20课时的时间去完成讲义的各模块案例任务,写在实训报告册上。

(四)考核内容与方法

财务管理学案例模拟实训成绩分为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档。根据学生在模拟实训期间的实际表现和作业成果进行评价,强调实训过程管理,综合考查学生的课堂实训情况、课堂案例完成情况和综合实训报告编制质量评分。(1)平时成绩占20%。(2)课堂范围内小组案例作业及表现占30%。(3)综合实训PPT汇报、实训报告书、实训总结占50%。

二、财务管理学案例实训使用效果对比及差异原因剖析

(一)实训参与度对比

从上图可以看出学生的参与度教改前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改优化后学生总是参与实训和经常参与度都有了显著提升。主要原因总结如下:(1)案例实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普遍认为老师在实训阶段运用大量国内外现实案例,启发了学生运用财务管理学已学过的理论去解释具体案例并找出财务问题的解决方法,这种案例实训的方法通俗易懂并且实用,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乐意参与到实训中来。(2)团队精神的督促作用在实训中成效显著。教改前采用每个学生各自做题目训练的方式,这样他们只负责“各扫自家门前雪”,由于每个学生自控力不一样,对自己学习的要求高低不一,造成大家的实训参与积极程度不一样。教改优化后采用分小组的“头脑风暴法”对实体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强化训练财务管理各模块的学习,通过模拟实践来提高学习效果。

(二)成绩对比

(1)组织实施上,教改前没有明确实训课程的具体组织方案,各个学生按照指导老师要求做自己的实训作业,做完提交即可。教改优化后每班学生根据指导教师的要求,小组协调实训任务,以强带弱,共同进步。(2)考核方式的变化带来的成绩提升。教改前成绩以学生的到课率作为平时成绩,最终提交的实训作业作为课程成绩,考核方式单一。前述教改后考核方式有助于学生成绩的提升。

(三)掌握程度对比

(1)教改优化后,本课程更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将相关知识与现实案例相结合,鼓励学生自我学习、发散思考、集体讨论,避免了学生学习较为抽象的财务管理学知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死读书,读死书”的尴尬境地,真正的做到了学以致用。(2)案例实训借助教改优化项目将相关的教学资源分享到网络平台,便于学生在实训中查找理论依据。找上市公司近三年数据进行分析的方式也激发同学搜集实时数据,进入角色,主动学习。(3)会计学专业作为经济系的应用型专业,符合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结合更为优化的课程建设,为历来学风浓厚的会计学专业掌握理论知识提供了更为便捷的途径。

三、结语

总之,案例实训不仅符合财务管理学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特点,更顺应了整个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实施意义重大。本文只是根据一届学生的应用,设置教改前的实训情况作为参照组,结论难免偏颇,希望能抛砖引玉,以学习同行更好的教学经验,将教学做精做好。

作者:陈兰艳 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QL Server2005 课程教学设计 项目教学

【文献编码】doi:10.3969/j.issn.0450-9889(C).2011.11.043

SQL Server2005和是很多IT专业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其要求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可以使用编写应用程序的前端部分。通过这两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提高数据库管理与开发能力。

从高职学生的反映可以看出,程序设计语言学生普遍感到难学。如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就成了该门课课程教学的关键。笔者以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为主线,阐述了全面数据库设计、数据库和表创建及应用系统的开发过程,通过对一个完整应用系统开发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继而提高数据库系统的开发能力。

一、教学总体设计

SQL Server2005和课程教学设计中,首先应明确教学任务、教学实施方法以及学生应该达到的专业能力。教学任务围绕学生应达到的专业能力,要求学生首先能够完成一个后台数据库的创建与管理,然后通过的教学学生完成前台管理开发。教学方法是带着问题边学边做、层层递进、举一反三的一体化项目教学法。而笔者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完成最终项目是实现学生成绩管理数据库系统设计。其功能实现包括相应信息的编辑、各种查询和排序和系统维护。功能菜单如下:学生信息管理、课程信息管理、成绩信息管理、教师信息管理、系统维护。

二、课堂教学设计

(一)课堂教学实例

对于数据库,学习内容包括数据库设计与对象创建、数据库数据管理及应用、数据库数据维护、数据库数据备份和数据恢复等。建立教学实例以及对应的子项目,将实例融入分解成几个子项目(见表1)。建立项目与任务学习的对应关系(见表2)。

对于,课堂教学主要包括过程设计、窗体界面设计、数据库访问技术,包含的常用类有:Connection类、Command类、Data Reader类、Data Adapter类和Data Set类,实现对数据库访问连接的步骤。在其中讲解项目的创建、类的添加与设计,以及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

(二)课堂教学

要尽量将“教”转移到“学”上。避免整个课堂大满贯,及时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将课程知识及时转化为自己内在的能力。课堂教学主要分为教师课堂授课与学生实训,其中,课堂教学与学生实训的课时比例为1∶2。上课前,分析本次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明确哪些任务知识点需要老师边讲解边现场编程。

课堂上的讲授不断提出任务,启发学生思考、分析,学生参与解决问题,同时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寻找一切可能的合适的方法和途径。在讲新知识前,提出一个实际的问题,由问题带出任务,如要建立学生信息表,先与学生讨论需要哪些必要的信息,如学号、姓名以及相应的数据类型的意义和如何定义,就不会感到枯燥无味。在学习数据库时候,学生有的还不是很明白这个数据库的作用,可以先给学生看到一个完整的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中对数据库的操作,然后再讲解通过创建界面,使用连接数据库,让学生明白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开发过程。

另外,应优化教学内容,淡化语法教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没必要侧重编程语言的基本概念、基本语句和语法的详细讲解,把实例项目作为贯穿教学的主线。在实例代码窗口中渗透语法和句法,将知识通过实例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不至于感觉杂乱、抽象、无整体逻辑,使学生在工程项目中去掌握语法规则,不但能促进学生正确掌握语法,还能让学生很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三)实训项目任务

SQL Server2005和课程的实践性很强,而且高职高专的学生对实践操作类课程的热情较高,项目任务布置时,应该明确实训的目的、实训要求、实训内容,完成时间,引导学生独立操作,学会分析归纳使用到的知识点,目的是使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巩固复习。每一个实训项目按照课堂的实例步步深入,通过一个个实训项目的层层推进,让学生明白该项目的整个软件开发过程。

在教师课堂演示实例后,布置学生完成课内的实训任务环节,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接受情况、学习主动性等存在的问题。教师这时就要在课堂进行巡回观察指导学生的操作情况,发现学生存在的普遍错误,对学生出现的问题给予帮助,分析解决,对学生的独特想法、解决的新思路、新的方法给予奖励,并请学生演示,调动他们的课堂积极性,同时培养学生的软件编程思维。

(四)总结与考核

总结评价考核分为:过程总结评价与终结总结评价相结合,过程性总结评价占50%,终结性总结评价占50%。每个子项目的完成都进行一次总结和讲评,对项目实训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在总结会上与学生讨论的方式进行,最后教师进行点评,从中找出最好的解决方案,同时,实训任务完成,根据其学习情况、操作的熟练程度给学生一次平时成绩。学生学习完成所有知识后,安排学生2周到3周时间完成课程项目设计。课程设计的题目为一个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开发,内容与本学期的实训任务相似。最后,学生应该提供《项目开发总结报告》及作品,总结报告包括:设计思想、设计过程,回顾所学的知识,得出的经验和体会。

三、教材选择

教材应该采用项目教学法的教材体系结构。结合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教材应把知识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最好是在项目中进行穿插讲解。这样就避免了让学生在毫无知识背景的情况下去理解抽象晦涩的概念。

四、拓展设计

除了学习,还可以鼓励有能力的学生自学掌握目前较常用其他的前台开发工具,如 或者JSP等。这一阶段以学生自学为主,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找资料,实现远程登录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五、效果与总结

教学中学生参与到项目实现,以学生较容易的内容进入知识的学习,学生的积极性较高,学生通过实践从中获取知识,培养并提高学生编程的能力。

教学法不是单一的,它往往是多种教学法的综合运用,根据课程的学习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现有的教学条件,将多种教学方法紧密地结起来,大胆进行教学法的尝试,善于总结,让学生不把学习为一种负担,这样课程的教学效果就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刘引涛.项目递进驱动教学法在SQLServer2005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2008(7)

[2]顾益民,高峰.项目教学法的探讨与实践[J].职业技术,2008(11)

[3]尧有平,韦抒,李士丹.课程整全与综合教学法相结合的实践[J].广西教育,2008(3C)

[4]廖继红.项目任务教学法在SQL Server2005课程教学设计[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

[5]王伟娜.浅谈高职高专“程序设计”的教学方法[J].福建电脑,2010(5)

第8篇

关键词:中职;实训教学;实训教学措施

实训教学作为中职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是保证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中职教育目标的关键。这里以笔者在网络实训教学中的体会与大家探讨网络实训教学的内容和措施。

一、网络实训教学的主要内容

实训教学对培养中职网络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其主要作用是巩固理论知识,提高操作能力,最大的作用是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教学实际来看,网络课程相对于一些原理性课程来说还是较受学生欢迎的,如何将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传授好,从真实的网络应用入手精心设计实训内容是关键,让学生清楚地知道做完实训项目可掌握哪些网络技术,对今后可能从事的工作有哪些帮助。根据实际生活,可将实训内容分为四类:

1.网络基础类实训

这类实训着重训练基本技能,起到巩固理论教学内容的作用。主要有:双绞线制作、ADSL拨号上网、多台PC共享上网、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基本配置、VLAN划分等,通过实训使学生完成小型家庭办公网络的构建。

2.网络管理类实训

这类实训包含五个方面:故障管理、配置管理、性能管理、安全管理、计费管理。其中,故障管理是核心,配置管理是基础。设计这类实训的目的是使学生对网络中存在的故障能进行检测与解决,确保设备安全、稳定地运行。内容有:网络数据分析、交换机的端口镜像、MAC地址绑定、VPN配置、IP地址规划、AAA服务配置、网络带宽的监控维护等。

3.网络综合类实训

这类实训以提高学生对网络的综合管理与维护能力为目标,主要内容有:生成树协议、三层交换机的VLAN互通、ACL访问控制列表配置、静态路由配置、RIP配置、OSPF配置等。通过这类实训,学生能掌握较深入的网络技术,胜任大中型企业的网络管理工作。

4.网络安全类实训

此类实训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网络安全设备的配置方法,具备防范网络入侵与攻击的技能。内容有:主机安全、数据安全、数据库安全、应用安全、木马病毒等,具体包括:防火墙的透明模式配置、防火墙的NAT配置、上网行为策略认证配置、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备份等。

二、提高网络实训教学效果的措施

1.灵活多样的实训教学方法是保障

课堂的主角是老师和学生,但一堂课要想成功主要还是取决于学生,所以,教师的职责是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网络课感兴趣并喜欢网络课。在我的教学中,主要采用了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分组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示范教学法等,每项实训都以任务驱动为主、多种教学方法互补。

2.巧妙安排实训内容的实施过程

网络实训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去解决或完成一个项目,教师可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其成员根据能力混合编排,以小组为单位团结协作完成实训任务。

3.注重实训总结和实训报告的撰写

不管实训是否成功,每次的实训报告都是及时总结的一种必要手段,可帮助学生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概括和总结。实训报告的写作既能加深对操作过程的印象,又能联系部分理论知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总之,要保证网络实训教学的效果,就要注重实训内容的设计和实训过程的实施,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做中悟,在身临其境中激发求知探究的欲望,使专业知识得以巩固,操作方法得以掌握,实训教学质量得以提高。

第9篇

关键词:企业深度参与;施工测量岗;技能强化训练;课程改革;实践

随着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测量新技术、新仪器不断应用于建筑工程中,对建筑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时代但目前建筑工程测量课程课内实训和综合实训普遍存在实训内容与工程实际应用结合不紧密、智能建造背景下测量新仪器、新技术涉及较少、实训内容碎片化、缺乏系统性等问题。无法满足学生毕业就能上岗的企业需求,无法达到基层一线技术骨干的培养目标。为提高学生建筑工程测量技术技能,依托学院“产教融合,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建筑企业深度参与,通过校企合作成立的生产教学公司,开展了课程内容对接工作内容、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聚焦专业岗位职务能力的施工测量岗位技能强化训练研究,经过实践取得了实效。

一、基于“三段递进式”人才培养的课程设计理念

建工专业依托学院“产教融合、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基层一线管理干部和技术骨干为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实施“夯实专业基础、岗位分流强化、企业实践教学”的“三段递进式”教学组织方式。对标人才培养目标,聚焦施工测量岗位胜任力,构建能力递进的“三阶段、四模块”测量课程群。第一阶段(2、3学期)通过模块一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模块二建筑工程智能测量技术课程,培养学生基础测量能力,夯实测量基础。第二阶段(4、5学期)针对分流后的施工测量岗位,通过模块三测量岗技能强化训练课程,培养学生高阶测量能力。第三阶段(6学期)企业实践培养,通过模块四测量岗企业实践教学,培养学生测量岗位综合能力。针对第二阶段施工测量岗位技能强化训练,全面提升学生测量能力的要求,综合设计岗位技能强化训练项目。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依据建筑工程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实训项目;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1],基于真实在建工程开展“教学施工一体化”教学实践;引入职业岗位标准和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开展基于成果的校企“双导师”评价,以利于学生建筑工程测量系统思维的培养,提升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聚焦专业岗位职务能力开展技能强化训练

(一)基于企业测量主管岗位能力任职标准进行课程设计

联合建筑施工企业,对标企业测量主管岗位职务工作标准,聚焦施工测量岗位职务能力要求,融合智能建造中的测量技术要求,开发测量岗位能力标准,编制施工测量岗位技能强化训练课程标准。坚持基于真实工程、理实一体的改革原则,整合现有的教学内容,取消内容陈旧、滞后于实际测量工作的需要知识,增加RTK测量技术、Cass软件应用、测量机器人应用等新内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2]。

(二)聚焦专业岗位职务能力开发实训项目

专业岗位职务能力是针对某一个专业岗位,根据岗位职务、岗位职责要求,应具备的专业技术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社交能力以及个性发展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建工专业岗位职务能力,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确定的施工管理岗、施工测量岗等专业岗位,通过校企合作“三段递进式”系统化教学培养,使学生具备专业岗位所要求的综合能力,能够胜任岗位工作。针对施工测量岗位分流强化阶段人才培养要求,联合行业、企业测量技术人员、教育专家、专业教师分析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典型测量工作任务,开发基于施工过程的系统化建筑工程测量实训项目,形成从施工准备到竣工验收的建筑工程全过程、系统化测量实训项目,包括八个施工阶段,对应十个实训项目,以及三十一个与实岗能力对应的工作任务,详见表1。程资料,明确实训内容与目标。学生根据任务书要求熟悉实训内容、编制测量方案,通过校企双师指导,修改完善形成指导实操的测量方案。现场组织实施阶段,学院教师准备好测量仪器工具,带队到达施工现场;企业导师准备好现场工作面,进入作业区前进行安全教育,检查学生安全防护设备,保证现场实训的安全性。学生按小组进入现场作业区域,在学院教师与企业教师指导下完成基于真实工程的实训任务。课后总结阶段,学生以实训小组为单位进行总结汇报,校企双师进行提问答辩,促进学生巩固知识、强化技能。下面以施工测量岗技能强化训练课程中建筑物的高程传递实训项目为例具体说明实训教学的组织与实施[3]。第一,课前准备。一是编制实训任务书。联合建筑施工企业在建工程项目,组建由企业技术及管理骨干、学院专业教师组成的测量岗位技能强化训练双师指导团队,共同研讨制定基于真实工程项目的“教学施工一体化”实训任务书。明确实训目标、内容。首先,实训目标。根据在建住宅楼项目建筑总平面图、施工区高程控制点进行±0.000标高测设;根据首层地面标高、结构施工图进行建筑物高程传递,在施工层测设结构0.5线,为施工层提供高程基准。其次,实训内容。根基于施工过程的十个施工测量工序、三十一个工作任务,涵盖了施工全过程典型测量工作,使学生进行建筑工程测量工作系统性训练,充分体现出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要求,真正做到课程内容与职业需求对接。

(三)课程教学组织与实施

强化训练课程涉及建筑工程完整的测量工作任务,需联合多个不同施工阶段的在建项目,包括开工准备、基础施工、地下室施工、主体结构施工、砌体工程施工等完整的施工过程,进行实训项目高效穿插,实现全施工阶段的岗位技能强化训练。通过课前准备、现场组织实施、课后总结三个教学环节,进行教学组织与实施。课前准备阶段,校企教师共同编制实训任务书,收集工程资料,明确实训内容与目标。学生根据任务书要求熟悉实训内容、编制测量方案,通过校企双师指导,修改完善形成指导实操的测量方案。现场组织实施阶段,学院教师准备好测量仪器工具,带队到达施工现场;企业导师准备好现场工作面,进入作业区前进行安全教育,检查学生安全防护设备,保证现场实训的安全性。学生按小组进入现场作业区域,在学院教师与企业教师指导下完成基于真实工程的实训任务。课后总结阶段,学生以实训小组为单位进行总结汇报,校企双师进行提问答辩,促进学生巩固知识、强化技能。下面以施工测量岗技能强化训练课程中建筑物的高程传递实训项目为例具体说明实训教学的组织与实施[3]。第一,课前准备。一是编制实训任务书。联合建筑施工企业在建工程项目,组建由企业技术及管理骨干、学院专业教师组成的测量岗位技能强化训练双师指导团队,共同研讨制定基于真实工程项目的“教学施工一体化”实训任务书。明确实训目标、内容。首先,实训目标。根据在建住宅楼项目建筑总平面图、施工区高程控制点进行±0.000标高测设;根据首层地面标高、结构施工图进行建筑物高程传递,在施工层测设结构0.5线,为施工层提供高程基准。其次,实训内容。根据实训目标进行实训内容分解,包括如下实训任务:建筑物高程传递方案制定、建筑物底层±0.000标高测设、施工层结构0.5米线测设及检核。二是实训资料收集。联系在建项目测量主管,收集建筑物总平面图、施工平面布置图,建筑物建筑、结构施工图,及施工区高程控制点高程数据等资料。三是测量方案编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工程资料编制建筑物底层±0.000标高测设方案及建筑物高程传递方案,测量主管作为企业指导教师与学院教师审查各小组测量方案,进行总结、点评,形成适合在建项目的测量方案。学生根据测量方案,为基于真实项目的现场实践准备测量仪器和工具。第二,实训现场组织实施。一是班前安全交底。表1 聚焦专业岗位职务能力的实训项目设计学院教师带领学生前往在建项目之前检查学生安全帽、劳保鞋及服装穿戴情况。进入施工现场前由安全主管进行班前安全教育,明确施工现场危险源,提高学生安全意识。二是实训任务实施。由企业测量主管、测量员和学院教师带领学生进入作业区域,分配实训任务。首先,建筑物底层±0.000标高测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施工现场高程控制点为后视点,使用水准测量方法在建筑物三个角点测设±0.000标高,并做好标志。其次,施工层结构0.5米线测设。用钢尺沿结构外墙,由建筑物三个角点处±0.000标高线向上竖直量取设计高差,在施工层柱子钢筋上做出0.5米线标志。测量过程中钢尺下端配重,保证钢尺铅锤。用水准仪检核施工层的三个标高点,其误差应≤±3毫米。合格后以其平均标高作为该层的0.5米标高。若建筑高度超过一尺段(30米或50米),可每隔一个尺段的高度,精确测设新的起始标高线,作为继续向上传递高程的依据[4]。第三,课后总结评价。完成实训任务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本次实训内容、工作流程、操作技巧、注意事项进行总结,制作汇报资料。并选派小组代表进行总结汇报,企业指导教师和学院指导教师听取学生汇报并进行提问答辩及考核。

三、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以真实工程为载体,开展“双导师”指导、“双场地”教学的施工测量岗位技能强化训练。校企双师全程参与,理实紧密结合,以行动为导向、任务为驱动,充分发挥校内教学与现场实践的教学优势,提升学生测量综合能力。

(一)“双导师”指导与评价

施工测量岗位技能强化训练,充分发挥企业资源优势,联合项目测量主管、技术骨干与学院专业教师,组建测量岗位技能强化训练双师指导团队。企业教师与学院教师全程参与密切配合,实训前根据现场施工进度,提前确定实训项目,及时提供现场实践作业面,审查学生测量方案;实训中校企教师共同指导;实训后的课程考核由企业导师和学院导师进行“双导师”评价,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权重各占50%。通过测量知识考核、核心技能考核、职业素质考核方式进行全方位综合评价。

(二)“双场地”教学

基于真实工程,开展现场与课堂相结合的“双场地”教学,充分发挥校内教学与现场实践的双场地优势。根据真实项目工程进度,灵活安排课程实施计划,课堂教学与现场实践紧密而有效结合,使现场实践教学真正成为学生的实战演练场。学生在真实工程环境中发现并解决问题,奠定良好的专业发展基础。

(三)“双制度”管理

学院管理制度与企业管理制度相结合。学生在校内遵守学校教学管理制度,进入企业施工现场,需明确企业规章制度,遵守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促进学生安全意识的形成以及职业素质的养成。

(四)行动导向,任务驱动

教学过程以行动为导向,任务为驱动,开展基于施工过程的项目化教学,充分体现课程实践性。每个实训任务设计工作要根据测量前期准备、测量方案编制、班前安全交底、测量任务实施、测量工作检查、工作总结评价开展实践教学,学生参与真实项目测量工作,调动了其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有效对接[5]。

(五)强弱结合,团队协作

注重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践教学。为使每位学生测量技能得到全面提升、组织协调能力不断强化,教师应分析学情,发现学生各自的优势与长处,根据学生知识与能力进行分组,形成强弱结合的合理搭配,以利于发挥不同水平学生的特长,促进学生素质的共同提高。选派小组组长,明确责任义务,强调合作性原则,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学习模式,发挥团队的积极功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小组合作学会分析、总结、归纳等思维方法,提高学生运用测量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的综合能力。

四、结语

施工测量岗位技能强化训练课程改革实践,聚焦专业岗位职务能力,基于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典型测量工作任务,开发基于施工全过程、系统化建筑工程测量实训项目,构建了全方位、立体化考核评价体系。学生通过系统化训练,对建筑工程测量工作有了全面认识,建立起系统化测量工作思维,实践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学生进入企业便能够独立承担一般建筑工程测量放线工作,真正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参考文献:

[1]于桂阳,等.服务生猪产业链高职院校产业学院的建设与实践——以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新五丰现代畜牧产业学院为例[J].湖南畜牧兽医,2022(1):40-43.

[2]魏静,林华.关于提高建筑工程测量实践教学质量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7(21):162-163.

[3]翟翊,等.提高“现代测量学”实践教学质量的研究[J].测绘通报,2012(2):109-111.

[4]王丽,杨文军,葛科.高职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改革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0(21):139-140.

第10篇

1.1 对于中等职业教育中制药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在学习以及实习的过程中存在一些显著的问题。如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目标不明确,实习岗位胜任不了,动手能力差,专业知识与就业岗位技能脱节等问题。

1.2 本次课改的目的在于将“五位一体”教学方法应用到教学过程中,五位一体及即“教师队伍一体化”、“教材编写一体化”、“教学内容一体化”、“教学组织一体化”、“教学评价一体化”[1]。在课改的过程中,讨论解决所出现的问题,最终目标为建立一套适合中等职业院校药物制剂专业的“五位一体”教学模式。在实施一个教学循环后,效果显著,取得阶段性的成功。

2 具体实施准备

2.1 对传统教学观念的改革

在职业教育的课程上,教师经常是课堂的主题,而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这种教学的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动手能力。所以在课程改革之前,我们应该改变传统的观念,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而教师应为课堂的领航者,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适合市场和企业需要的人才。

2.2 分析、总结现行的教学方法,发现不足之处[2]

对现行的化学知识教学的过程中大多是课本讲授加实训课程。在讲授的过程中,学生总是反应听不懂,知识较难,不感兴趣等情况。也存在与专业结合不够紧密,学生学习之后很难应用的情况。

2.3 对省内企业进行调研,掌握企业的真正需求

每年利用假期的时间,我们都会到企业进行轮训和学习,掌握省内大多企业需求人才类型,总结我们所教出的学生是否为企业所需要的。

2.4 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调研的结果,将“五位一体”教学法应用到教学的过程中,对化学知识的教学进行模块划分,将教学内容划分为三个大的模块,每个模块根据特点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2.5 重新建立考核机制,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

在以往的教学考核过程中,都是以“一张试卷”的形式进行的,这样的结果是学生只重视最后的试卷成绩,对平时的课堂的教学并不是十分的感兴趣。在本次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对学生的考核形式也进行了改革,将考核分为理论课和实训课两个方面,理论课包括平时出勤情况,课堂问题的回答情况,知识掌握能力,期末考试成绩四个部分经行考核。实践课包括平时出勤情况,实训动手能力,实验结果准确性和期末课题论文四个部分进行考核。每个部分都占有一定比例的分值。

3 具体实施安排

3.1 建立课改实验班

学院14级药物制剂专业共有五个平行班级,为了确保实验数据真实有效,将170名学生随机分布于五个班级中。14药1班35人,14药2班35人,14药3班35人,14药4班35人,14药5班30人。其中,将14药1班作为实验班级,对此班学生进行“五位一体”药事法规课程的课改教学,其他四个班采用传统教学方式。

3.2 将化学相关课程进行模块划分

本次课程改革,应用“五位一体”教学法,将化学相关课程的内容进行模块划分,包括三个模块,模块一为基础化学知识,模块二药物化学知识,模块三分析化学知识,根据每个模块的内容,划分为若干个项目。

以模块三为例,介绍课程的划分

模块三:分析化学

3.3 课前进行任务布置

在每个项目学习之前都将给学生布置一定的任务,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资料收集对所学课程有一定了解,通过这个过程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还能锻炼学生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更好掌握教学的内容。

3.4 理论课堂进行分组教学[3]

在每一个项目的讲解过程中,学生都一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教师将每个项目的内容进行讲解之后,要对每个小组的同学进行考核,考核的内容包括课前预习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本项目内的讲授问题。对每个小组的表现进行总结,进行小组之间的评比,找出每个小组的优缺点,使同学们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培养更综合的职业素养。

3.5 实训课程的具体安排

每个项目的学习之后,都会根据所学的内容进行实训课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课改的过程中,主要在原有的化学实训的基础上,和药物制剂转呀结合在一起,体现制药专业的特点。为以后进入企业做好准备。使学生能过体会到工作岗位所应具备的知识、应变能力和职业素养。

3.6 教学项目的内容

项目一:×××××××

目标技能要求流程评估

任务1.1:×××××××

目标技能要求操作流程理论指导任务组织与实训环境任务执行

3.7 模块教学的过程

给学生布置任务;学生进行课前准备;课堂上各组总结自己的任务完成情况;教师相关知识的讲授;进行课分组学习和讨论;布置实训任务;学生进行社会调研;总结实训结果。

3.8 具体考核的内容和方法

理论课考核内容(如图1);实训课考核内容(如图2)

4 课改之后,结果分析

4.1 传统教学过程与模块教学的对比、区分

传统教学在教学内容上:课程内容比较枯燥,概念性内容比较多;以讲授为教学手段,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布置作业,老师作用:教学;学生是被动的学习方式,考试作为考核方式。

模块式教学在教学内容上注重按照实际岗位所需知识的内容进行分类,注重实际运用的能力;分组讨论、实训为教学手段,教学过程:布置任务-讲授相关知识-案例分析-实训课程-市场调研-结果汇报,老师作用:引导;学生是主动的教学方式,并以实际的运用、分析能力作为考核方式。

4.2 课改班级和传统班级学生综合素质的对比

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对课改班级和传统班级的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进行统计、对比,得出结果如下:

考核内容:课改班学生提升和传统班学生提升分别为:

语言表达能力,42%和12%;团队合作,47%和7%;阅读能力,56%和36%;个人总结能力.37%和5%;沟通能力,40%和20%;药学专业知识。40%和37%;职业素养,34%和12%。课改班学生具有对未来职业的定位,而传统班没有。

第11篇

关键词:工程教育;实训模式;工程应用型人才

作者简介:覃庆伟(1969-),男,广西藤县人,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高级工程师;覃毅(1974-),男,四川遂宁人,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工程师。(广东 广州 510225)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高教厅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编号:k1111895)、广东省高教厅网络工程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6-0159-02

中国的经济快速增长,需要大量的工程技术人才。高校每年有600多万毕业生,有许多学生找不到工作,而企业却抱怨招不到适用的人才;学生对社会上资费不菲的考证技能培训趋之若鹜,却对高校开设的课程兴趣不高。这种反差说明,传统的高校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与市场对人才技能的要求脱节,造成学生工程实操能力不强。为解决这一矛盾,国际工程教育合作组织于2004年制定了CDIO工程教育标准,我国教育部也于2010年6月实施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两者都强调通过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工程师,以满足社会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各类高素质工程人才的需求。但是在操作层面,校企合作谈何容易。一是由于竞争剧烈,为降低培训成本,企业都希望招聘到具有一定工程能力又掌握行业主流技术、能胜任团队工作的员工。但是按照传统的高校体制及人才培养模式,难以让学生掌握自成体系又不过时落后的专业知识;况且学校也无法提供类似企业的软、硬件环境和真实的工程项目,工程能力的培养难以落到实处。二是考虑到工程项目的工期、质量、场地设备成本及售后服务等多方面的因素,尤其是出于对核心技术及客户资料保密考虑,企业无法接纳大量的学生系统地进行工程项目的实践。

一、工程实训模式改革探讨

在探讨工程实训之前,首先要明确工程项目与传统教学科研案例的根本区别在于:工程项目是按照工业标准、技术规范及市场需求设计、制造出产品,强调产品的服务理念及成本控制意识,要求产品性价比高、在市场上有竞争力;而传统教学科研案例仅是原理验证或过程演示,只是说明某种技术而已,根本没有产品的概念,自然就不用关心技术落后与否,容易让学生毕业时感觉在大学没有学到实用的知识。这就要求在推行工程教育时,需要创新校企合作思路,改革实训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利用企业真实的工程项目,培训教师而不是学生;然后在校内搭建类似企业软硬件环境,建立相应的工程实训体系,通过教师对学生进行工程项目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以满足企业需求。

为此,需要按照工程能力的要求对教学要素进行系统规划与设计,对包括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计划、教学方法、教材选择、实践教学体系与内容、实训室建设等诸多方面进行配套改革;需要按照工程理念,构建提供教学实训内容和环境支持的“工程实训平台”,并引入工程建设中的监理机制,配套建设“实训管理平台”,为保证实训质量提供监控手段。

1.工程实训平台建设

实训平台的建设目的是建设、管理大量的实训体系资源,为实训教学提供环境、过程支持和实训内容。平台建设包括类似企业的真实软硬件环境搭建和实训资源建设两大内容。前者提供环境支持,后者为工程教育提供实训内容和过程支持,为实训平台建设的重点。

按照学科的教学规律,实训过程可分为三个循序渐进阶段:工程知识学习阶段;工程技术训练阶段;工程项目实训阶段。各阶段对平台建设的要求分别为:

(1)工程知识学习阶段:目的是在工程技术训练前学习相关工程知识,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明确各部分知识在整个体系中的位置及作用,掌握各部分知识的难点、重点。为此需按学科专业方向建设包括课程体系、教学大纲、学习资料、难点重点训练案例、测试及考试题库,以及能将所学知识有机联系起来的综合实例资料及参考设计等。

(2)工程技术训练阶段:目的是在学习工程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独立完成小型项目开发,训练工程项目开发所用技术,掌握开发工具的使用方法及技巧;熟悉技术标准细节,熟悉工程项目的设计、开发方法,以此来培养工程技术能力。为此需要建设按照不同课程、不同方向、不同技术实现的小型项目,收集、整理项目开发技术规范,编写开发文档、参考资料、标准手册等,为进行真实工程项目开发打下基础。

(3)工程项目实训阶段:目的是通过真实工程项目的开发,让学生学会市场调研方法、学会编写市场需求分析报告;学会查阅相应的工业标准及产品性能、技术要求,熟悉项目开发所用的技术、手段与方法;熟悉项目开发流程,理解项目管理的基本理念,锻炼团队的协作能力,从而积累项目开发经验,培养工程素质和能力;掌握项目开发的主流技术,拉近与用人需求的距离。为此,需要导入不同业务背景的真实工程项目,按工程理念和产品要求进行项目的需求整理、开发流程整理、开发用例整理、开发文档整理,实现方法、技术的对比整理,以便在学生独立完成所负责的分项目后进行参考、对照,发现、改进不足,也便于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进行参考查阅。实训平台的使用可分为课程实训和工程项目实训两个层次。

课程实训层次主要是针对课程体系中的各门课程,实现对课程教学资源的系统化管理及案例教学过程的管理,学生通过查看课程的教学大纲、章节的主要内容、课程的重点难点、多媒体课件等进行课程的学习,通过完成教师分配的作业、练习案例、实验操作、课程设计等任务,掌握课程知识,训练工程技术。可见,课程实训层次涵盖了工程知识学习和工程技术训练两个阶段,对这两个阶段的平台建设有明确且具体的要求。

工程项目实训层次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学科专业,实现工程知识及技术的系统集成。要求按照行业的相关技术标准,实现对项目开发过程的全程管理及监控;参照企业实际项目管理过程,按需求分析、规划设计、开发建设、项目调试、验收总结五个阶段进行管理。学生可以通过平台了解项目团队的成员情况、项目开发计划、各阶段需完成的任务、小组成员的任务完成情况,并提交工作日报、项目会议纪要、项目调试结果、项目总结及实训调查等文档;教师可以通过平台进行项目、人员分组,开发设计计划,并按阶段开放项目资源,审阅工作日报及各项目组会议纪要,审阅设计方案,上传个性化学习资料、调查问卷,查看各项目组完成情况及修改情况等。

实训平台的建设是动态的,必须定时更新知识体系及工程项目内容,以跟上工程技术的发展步伐,确保培养出的学生能掌握主流技术,满足岗位技能需求。

2.实训管理平台建设

为确保实训平台在工程教育中的使用效果,达到大规模培养工程人才的目的,有必要引进工程项目建设中的监理机制,建设相应的管理平台,为实训提供质量监控手段。为此,需要教师通过校企合作,参与工程项目开发,再通过研究及教学实践,总结、提炼出一套实训教学的教学方法及管理文档,具体包括《实训教学安排》、《教师实训手册》、《实训教学方法》、《学生实训跟踪表》、《实训要求及管理办法》、《实训反馈表》、《实训考评办法》等一系列教学支持文件,以统一实训教学方法,规范实训教学考评及学生能力鉴定标准,为实训质量提供监控和保证手段。

二、实训模式的应用

为了达到实训目的,需要把四年大学教育纳入整个实训体系来通盘考虑。建议采用“3+1”教学模式,在前3年进行基础理论、专业基础及专业课程的教学,进行课程实训层次的工程技术训练,并且在大二第二学期结束前引入导师制,让学生在导师指导下结合自己的兴趣有针对性地选修专业课程;在最后1年采用项目实训与毕业设计相结合的方式,学生用近一年的时间进行实际工程项目开发训练,使学生到毕业时能基本掌握行业主流技术,并积累相关工作经验,以满足用人单位的岗位技能要求。

1.教学组织

课程实训层次:在前3年的基础理论及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按课程来组织实施。

工程项目实训层次:在大三的暑假里,学生进行市场调研编写需求分析,提出项目实训方向申请。实训分为基础知识测试、实训前专业培训、项目实训、实训总结四个阶段,项目实训流程及阶段内容见图1。每个阶段要求学生提交相关文档,以对学生进行阶段考核。

2.教学管理

在项目实训阶段,整体仿照公司模式进行管理,学生以项目组的形式进行学习和开发训练。指导教师作为项目经理,指导学生进行项目开发,要求学生把每日项目完成情况以及遇到的问题以项目日报的形式进行总结提交,由指导教师批阅并给出指导意见。项目按需要划分项目小组,每小组设有组长,负责本组项目实施,并协助教师帮助解决学生项目开发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简单问题。每位组员定期轮流担任组长,以锻炼其项目管理能力;每日、每周组长召集小组成员认真总结研究当日、当周出现的问题,集体讨论、确定解决方案,采取措施,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以锻炼团队协作能力。

3.师资培养

实训模式改革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为解决教师普遍缺乏工程经验这一迫切问题,可以考虑采取“走出去”和“引进来”两种方式,“走出去”就是学校直接派教师到相关企业锻炼一段时间,参与整个工程项目的开发;“引进来”就是直接从企业招聘具有高学历、高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教师工程能力的提高,可以促进教师对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设置、课程内容等改革的思考,为大规模工程教育的开展提供保障。

三、总结与展望

进行实训模式改革,通过校企合作,以现实的工程项目培训教师;在高校内搭建类似企业的软硬件环境,再由教师对学生进行工程项目开发能力的训练,是解决学生大规模工程实践的切实可行的办法和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顾佩华,沈民奋,李升平,等.从CDIO到EIP-CDIO——汕头大学工程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1):12-20.

第12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 实训教学 考核方法

高职高专以培养面向生产、管理、服务工作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办学宗旨, 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应是工作在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 应具备良好的素质和实际操作技能。高校实训教学是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环节。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 实训教学的重要性越来越显现出来, 大学生在校时所学的知识, 有些在毕业后就已经过时。 因此, 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的能力 , 培养学生在实践中自学并不断补充提高自己知识的能力是实训教学的根本目的。 那么, 怎样才能调动广大同学参与实训的积极性呢? 实践证明:实训考核是一个有效途径。

实训考核的目的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实训教学考核的内容应以“应会”为主,“应知” 为辅。 尽管实践教学的内涵比较丰富, 但就其 “ 应会”来看 ,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专业设计的基本能力;(2)基本操作、调试等的初步能力;(3)分析、解决专业问题的初步能力等。 而其“ 应知” 部分 , 大多数与理论教学重合;换言之, 实践教学的“ 应知” 大多数隐含在理论教学中。

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 我们理所当然应把考核的重点放在“ 应会” 上。对于某一具体的教学环节, 也要有所侧重,如普通实训考核的重点应放在基本操作, 调试等初步能力上。 而大型作业、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 重点考核的应是专业设计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再者, 社会调查和论文等考核重点还包含文字表达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在基本明确“ 考什么” 以后, “ 怎样考” 的问题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为充分发挥考核对教学质量的评价、鉴定功能,

对教学活动的诊断、反馈功能和对教学双方的激励功能 , 近两年来, 我们在实验考核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 对不同的实训内容采取了不同的考核方法,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变“ 集中考核为主” 为“ 平时训练考核为主”

所谓“ 平时考核”, 是指平时训练(主要是实训、实习、设计)的考核, 它的主要目的在于系统而适时地获得反馈信息, 以便准确、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调节教学活动, 以保证能力培养切实有效地完成。 为了充分发挥平时考核的作用, 缓解实训、实习设备短缺的问题, 实践教学应减少集中考核的次数。 其措施是:规定集中考核成绩只占总成绩的 30 %, 从而减轻学生对集中考核的紧张心理。 教师在集中考核前, 将考核目标及范围事先通知学生, 每课实践教学前, 把教学目标告诉学生, 使教学活动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 强调精讲多练, 并要求练习的设计与目标相适应, 练习要当堂独立完成。

采取过程考核,重视平时训练考核中的信息反馈。实训活动以学生为主,教师从旁辅助。在实训设计中以学生做,学生查,教师总结过程中的问题,针对问题讲解辅导,并做最终的总评。这样的过程考核,既能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动手热情,也能让学生在做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也能激起学生的探索的欲望,在发现问题之后会主动去寻求解决的方案,能更好的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二)变“ 单纯的考核”为“ 多种形式的考核”

考核既要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又要体现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体现实训技能和实际动手能力, 体现查阅资料、自我学习和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等。 考核中, 我们应采取口试、答辩、动手操作、质疑、笔试、撰写论文、专题报告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 这样对于不同性格、气质的学生, 均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避免一次考核定论的作法, 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写作等能力。

同时也为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采用学生评审委员会,学生监察小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保证考

核结果的公开公正公平。

变“ 单向性评价” 为“ 多向性评价”

在平时的考查中, 在公开教学目标的基础上, 做到每次考核后, 及时公布答案和示范标准, 让全体学生参与评价。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让评价与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调整有机结合起来, 及时反馈、及时补偿, 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 解除或缓和对考核的紧张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