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幼儿园设计论文

幼儿园设计论文

时间:2022-02-07 12:27:2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幼儿园设计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幼儿园设计论文

第1篇

一、游戏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儿童当下的生活、童年的快乐和幸福受到了关注。更多的家长日益认识到学前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孩子掌握读写算等基本知识技能为幼儿入小学做好准备,更应该以人文的精神尊重儿童,理解儿童,将游戏还给孩子,让孩子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儿童的世界是游戏的世界。游戏是正在成长中的儿童最大的心理需求,在儿童身心发展的各方面(如认知、情感、人格等)起着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游戏课程注意培养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和主动学习,幼儿游戏的过程,正是幼儿知识经验不断积累的过程,也是幼儿课程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游戏和课程一起,将成为儿童不断进步的通道。

二、阶段性

新时期幼儿园课程设计着眼于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设计者根据儿童不同智能发展的关键期以及每个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围绕儿童发展的关键经验,有针对性地赋予了学具一定的教育价值。关键经验是衡量幼儿发展的重要指标。0—3岁幼儿的发展主要关键经验包括“主动学习”、“社会和情感”、“身体和健康”、“交流,语言和读写”、“认知”、“艺术创造”6个领域。3—6岁儿童的发展主要关键经验包括“主动学习”、“社会和情感”、“身体和健康”、“语言,读写和交流”、“数学”、“艺术创造”、“社会”、“科学”8个领域。在现代社会,教育承载着越来越多的的“意义”。它承载着常人对孩子快乐成长的情感,也凝聚着成人对孩子学习与发展成就的期望。新时期幼儿园课程应富含丰富的教育价值,但其本质是游戏,秉承“重过程、轻结果”的教育理念,不刻意追求学业的成就,旨在减轻幼儿学习的焦虑感,激发其学习的内在动机,使其积极投身游戏而沉浸其中。只有在游戏自由之魂的引领下,在酣畅琳琳的快乐游戏体验中,教育才能达到“无为而为”的至高境界。

三、主体性

学前儿童的发展处于感知运动阶段和前运算阶段,这一时期儿童具有好动、好奇、好问的特点,渴望通过自己的探索认识周围的世界。儿童借助于动作,依赖具体直观的事物,在探索中不断积累物理经验和数理逻辑经验,通过同化、顺应逐渐建立日益完善的认知结构。那坦学具直观、形象、生动、可操作性强,在儿童最近发展区内提供了丰富适宜的物质材料,不断满足儿童不同年龄阶段动作以及认知的发展需求,进而促进全面其发展。“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普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但是父母是无法代替孩子的实践和发展的,往往欲速则不达,因此培养孩子的主体性尤为重要。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不是权威,要以民主对话的身份成为儿童游戏的玩伴、是一名儿童成长的观察者、记录者、学习的指导者、环境的创设者。凡儿童能自己想的,鼓励其自己思考;凡儿童能自己做的,鼓励其自己动手。本课程尊重儿童的主体性,凸显儿童的自我实践、自我体验、自我建构,进而达到理想的游戏效果和教育效益。

四、相互渗透性

新时期幼儿园课程本身就是几种领域知识的融合,各部分之间存在着渗透的关系,以使幼儿在遇到某个现实的问题时,能从多个角度去解决问题。例如,小班围绕幼儿的安全问题,健康、语言、社会、艺术等领域都设计了相应的活动,从多方面、多角度,引导幼儿体验安全的重要性。在具体活动设计上,应注意通过多领域的内容和手段实现共同的发展目标。幼儿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同一种知识和能力的获得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新时期幼儿园课程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家长和社区环境的影响作用,合理整合各种资源,使之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延伸幼儿课程范围。通过各种形式的设计,做到和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有机结合,引导社会树立新的幼儿课程观。

作者:聂洪志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第2篇

【关键词】研究型幼儿园教师;教师教育;职前培养;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9)04-0023-04

近年来,幼师院校本科毕业生走向幼儿园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然而,他们中的很大部分在与幼师、中师毕业生同台竞技时,面临无法发挥专业优势、就业竞争力不强的尴尬境遇。为此,各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都在加紧改革,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挖掘本科生理论性、问题意识较强等优势,提出科研管理型、研究型幼儿园教师的培养思路。一些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甚至直接提出要进行“面向研究型幼儿园教师培养的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教学改革”。〔1〕

为什么要提出研究型幼儿园教师培养问题?如何准确把握与理解研究型幼儿园教师这一概念的基本含义和主要特征?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应如何培养研究型幼儿园教师?深入研究这些问题,将对探讨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培养和教育等产生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培养研究型幼儿园教师的时代意义与现实必要性

提出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研究型幼儿园教师,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和现实必要性。

(一)满足社会发展对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求

社会的发展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迫切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而作为人才培养的主力军――教师,则首先需要完成从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到教育行为的一系列转变。教师不再是纯粹的知识传递者、“教书匠”,而是教育实践的研究者、学生主动学习的引导者。教师要学会思考、学会研究、学会学习、学会创新。专业化的、研究型的教师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2〕只有专业化的、研究型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真正意义上的会学习、会思考以及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在学前教育领域,随着课程改革的日益推进,幼儿园教师迫切需要转变教育观念,积极反思自身教育实践,并发展成为自身教育实践的研究者。而高师学前教育专业作为幼儿园师资培养的重要基地,应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为高素质研究型幼儿园教师的培养搭建平台。

(二)弥补幼儿园教师群体学历偏低、科研能力较弱的不足

目前,我国在职幼儿园教师入职时的学历以幼师、中师学历居多,本科学历较少。尽管大多数教师在入职之后都进行了后续学习,拿到了大专和本科学历,但他们中的很大部分是为了解决职称问题而去深造,真正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仍较弱。一方面,大多数幼儿园教师在幼师、中师学校接受艺体技能培养较多,在实践中也十分重视唱歌、画画等技能技巧的培养,却不太善于对幼儿及各种教育现象进行研究和反思;另一方面,不少幼儿园教师的后续学习多为成人大专或自考性质,其教育质量和学习效果难以得到保证。加之幼儿园日常工作琐碎、繁多,各种检查评比应接不暇,许多教师往往疲于应付,没有多余精力投入反思、科研工作。将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定位在研究型幼儿园教师,既可以充实幼儿园教师队伍,又能弥补当前幼儿园教师整体学历水平较低、科研能力较弱的不足。

(三)增强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本科毕业生与幼师、中师毕业生相比,其明显不足在于艺体技能较弱。幼师、中师学校的生源主要为初中毕业生,这些学生的年龄较小,身体尚处于发育状态,可塑性较强,适合对其进行艺体技能的培养。而本科生的生源主要是普通高中毕业生,他们的身体发育已经基本成型,再进行音乐、舞蹈等方面的训练,往往发展空间较小。因此,在艺体技能方面对本科生提出过高要求显然是不适合的。本科毕业生要想提高就业竞争力,必须扬长避短,努力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相对而言,本科生在大学接受系统、综合和全面的教育,具有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知识储备,在课堂学习中也常常要思考、分析,加之有机会参与学校或本专业教师开展的某些课题研究,因此,他们普遍比幼师、中师毕业生有更强的问题意识、逻辑性以及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具备一定的科研潜力和优势。不少幼儿园负责人也指出,之所以聘用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主要看重其理论水平较高的专业优势,希望能借助他们的力量积极带动幼儿园的教科研工作和教师的专业成长。可以看出,将本科生培养着眼于研究型幼儿园教师,不仅可以满足幼儿园的实践需求,更可以充分发挥本科生的专业优势,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二、研究型幼儿园教师的基本含义与主要特征

不少研究者认为,研究型教师主要是相对于经验型教师(即“教书匠”)而言,指那些在教育领域较擅长做研究的教师,是“能积极主动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具有职业敏感性、反思意识、合作精神和科研意识,能及时发现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问题,针对问题积极探索研究,主动吸收教育科学理论和同行经验,提出新的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法,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3〕

研究型幼儿园教师具备哪些主要特征或基本素养,有研究者从专业知识与能力、专业品质与态度等角度进行了总结归纳:从专业知识与能力上看,研究型幼儿园教师应具有符合时代精神及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多层复合的知识结构、创造性地设计与开展教育活动的能力、沟通和反思的能力以及教育研究的能力;从专业品质与态度角度看,研究型幼儿园教师应有强烈的求知和探究欲望,对外界信息非常敏感,独立意识强,勤于实践和反思,具有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平易近人,注重对人的终极关怀等。〔4〕还有研究者指出,研究型教师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研究”已成为他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他们能够以研究者的目光审视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对教育问题更敏锐、更有主见,能够找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新角度,形成新思想、新观点、新观念,自觉、主动地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努力摆脱被动盲目的状态。〔5〕

由上可见,以往诸多研究都对研究型教师的基本含义和特征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论述,颇具启发性。但在实际工作中,不少幼儿园教师在对“研究型教师”的理解上存在诸多误区,需要进一步澄清。

首先,关于“科研”还是“教研”的问题。很多幼儿园教师以为,让教师成为研究者就是让教师做“科研”――科学研究,要求教师像科学家那样去做研究,去研究和发现教育工作中的基本规律、原则等。事实上,这种研究往往不适合幼儿园教师,不是他们所需,更不是他们所长。实际上,研究型教师中“研究”的准确定位不是苛求每位教师都去做科学研究,而是做“教研”“教学研究”,即让幼儿园教师基于教学实践,对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进行研究。这样的研究有别于科学研究意义上的教学研究,是适合幼儿园教师进行的。

其次,关于研究型教师和具有研究型特质的教师。培养研究型教师,并非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盲目给学生提前定位、贴标签,搞“一刀切”,而应该首先强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人而异地培养学生,注意逐步培养更多学生形成积极思考、善于钻研的意识,保持对学前教育各种问题和现象的高度敏感性、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并学会观察和反思。因此,与其说是培养研究型幼儿园教师,不如说是培养具有研究型特质的幼儿园教师,这种提法可能更为恰当、准确,可以避免研究型幼儿园教师培养的盲目化和模式化。①

最后,研究型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主要特征或基本素养。明确上述两个问题之后,在培养研究型幼儿园教师时,应特别注意培养以下几方面素养。一是要对幼儿教育现象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和好奇心。要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见习和实习过程中积极发现,勇于提问和探索。二是要善于观察和反思。要鼓励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用心去观察、分析和思考,而不仅仅是带着眼睛去看。三是要具有较强的问题研究意识。要鼓励学生对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积极深入的探究,并尝试分析问题和自主解决问题。四是要具有创造性地设计教育活动的能力。要帮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基于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状况的观察和了解,创造性地设计出适宜的、有创见的教育活动,而不是按部就班、照本宣科。

三、培养研究型幼儿园教师的主要途径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是研究型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尝试培养研究型幼儿园教师。

(一)日常教学

研究型教师的重要特质之一就是具有问题研究意识,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不断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他们积极思考,并尝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一方面,在各门课程的教学中,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要改变过去单纯的传授知识的做法,积极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建构知识。另一方面,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应利用“学前教育研究方法”这一专门课程,为学生提供参与科研实践的机会。设置研究方法课程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让学生了解各种研究方法并尝试运用这些方法来研究教育现象、解决教育问题。因此,上好这门课程,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如何做研究。

(二)幼儿园教育见习与实习

任何幼儿教育研究都始于对幼儿及相关教育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在研究型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中,增强观察和分析能力的最佳途径就是幼儿园见习与实习。见习主要是结合所学知识,观察幼儿及教师的日常活动,而实习往往需要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全面参与、介入幼儿园的日常工作。见习与实习为学生提供了大量接触幼儿、深入教育实践的机会,学生可以在见习与实习过程中,学习如何更有效地观察、分析和解读幼儿的行为及各种教育现象。一般而言,在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培养计划中,大多会安排大量的幼儿园见习和实习机会。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可以在见习和实习过程中,为学生布置各种观察任务,提供观察框架,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理论,对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从而增强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其真正学会如何做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幼儿园教研实习

教研实习是指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深入幼儿园教研一线,全面参与幼儿园的教研活动,在实际参与研究的过程中积极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尝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亲身感受做教研的过程和方法。目前,在我国学前教育领域,“这种实习相比较于教学实习,在高等师范教育师资培养体系中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6〕实际上,教研实习非常有利于职前教师全面了解幼儿园教学研究的现状,能促进他们学会在真实的教学研究中积极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研究的意识与能力。因此,在培养研究型教师、塑造具有研究意识的职前教师时,应鼓励本科生积极参与幼儿园教研。比如,可以让学生参与幼儿园的研讨活动,带领他们观摩幼儿园的活动并鼓励他们参与在职幼儿园教师的活动评析与反思过程。

(四)本科生科研立项

本科生科研立项是指利用大学校园的科研资源,鼓励本科生运用所学理论,针对自己感兴趣的、有意义的问题或现象展开研究。本科生科研立项的开展,并不苛求研究的绝对规范性和严谨性,目的是要让学生提前介入研究活动,感受和体验整个研究的实施过程,学习如何做研究,体现了“做中学”、边做边学的思想。目前,不少高师院校都设有本科生科研立项项目,鼓励和支持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专业问题进行研究,同时指导教师对科研立项及开展进行指导和监督。比如,首都师范大学每年都会积极鼓励本科二年级以上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自己感兴趣的专业问题申报科研课题。通过课题申请的学生会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为期一年的研究,研究结束后还需提交研究报告。可以说,这种科研立项活动为学生体验研究的整个流程并最终提升科研能力等提供了良好的操作平台。

(五)毕业论文设计

毕业论文设计是对学生四年学习的一次综合检验,是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中的关键环节。毕业论文的设计与完成要求学生对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中的问题相当敏感,充分调动已有的学习经验和知识储备,综合分析当前问题产生的背景、原因及影响因素等,形成研究思路与框架,并尝试解决问题。由此可见,毕业论文设计是对学生研究能力的一次综合而全面的考察。学生进行毕业论文设计时,要依靠自身力量,完成从论文选题、文献综述、研究方法与方案的确定到研究过程的实施、研究结果的分析以及最终形成研究报告的过程。这一过程正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研究过程。学生应充分利用毕业论文设计这一机会,感受和学习如何做研究、如何思考、如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增强研究的意识与能力。

参考文献:

〔1〕田景正.面向研究型幼儿园教师培养的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教学改革〔J〕.当代教育论坛,2008,(1):49.

〔2〕宁虹,刘秀江.教师成为研究者: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J〕.教育研究,2000,(7):39.

〔3〕〔5〕冯宇红.论研究型教师〔J〕.成人教育,2005,(8):14.

第3篇

[关键词]德国;应用技术学院;幼儿园师资培养;新趋势

[中图分类号]G6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04(2011)01/02-0083-04

一、德国以应用技术学院为主培养幼儿园师资的原因

德国的幼儿园师资传统上由专科学校培养,学习时间一般是3年(只有下萨克森州为2年),包括为期1年的专业实习教育。德国目前共有447所专科学校培养幼儿园师资,每年毕业人数为12000~15000人。学生毕业时获得“国家承认幼儿园教育者”证书。德国的幼儿园教育者不属于国家公务员系列,不能进入中小学任教,因为中小学的任课教师都要求获得硕士及以上学位。因此,严格说来,德国的幼儿园教育者不属于教师(Lehrer),而是教育者(Erzieher)或保育员(Kindergartner)。

直到2004年,德国才有一部分高校开始培养幼儿园师资。德国目前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65所高校中,40所属于应用技术学院,应用技术学院已占主体地位。这40所应用技术学院中,36所的毕业生获本科学位,4所获硕士学位。

出现以应用技术学院为主培养幼儿园师资这一新趋势的原因如下。

1 社会原因

脑科学研究发现,早期发展对儿童今后的成长有重要影响。儿童在早期获得健康发展,有利于其成年后与和衰老有关的精神疾病作斗争。根据脑科学研究的新结论,一些国家调整了早期教育政策,增加了对0~6岁儿童教育的投入。进入21世纪后,德国兴起了大规模的教育改革。在学前教育阶段,德国各界更加强调认知目标。而德国的幼儿园师资学历水平一直偏低,幼儿园教育者的工作一直侧重于护理与游戏陪伴。可见,德国要想用学历水平较低的幼儿园师资来应对学前教育的新需要,显然不太可能。因此,提高幼儿园师资水平受到全社会的关注。

2 欧洲高校改革

以往,德国实科中学的十年级毕业生经过在专科学校3年的社会教育学学习后即可以成为幼儿园教育者,而完全中学的十二年级毕业生在高校学习4年半后可获硕士学位,成为中小学教师。二者之间的学历差距很大。1999年,欧洲29个国家在意大利博洛尼亚举行会议,签署了《博洛尼亚宣言》,确定了到2010年建立“欧洲高等教育区”(European Higher Education Area)的发展目标,博洛尼亚进程(Bologna Process)正式启动。德国的高校根据这一进程的要求设置了本科课程,为幼儿园师资的培养创造了客观条件,避免了从专科直接到硕士的巨大跨越。

3 经济原因

专科学校、应用技术学院、普通本科学校培养幼儿园师资的时间都是3年,培养费用分别为9754欧元、10992欧元、12682欧元,获得的学位分别为专科、应用类本科、普通本科。专科与应用类本科的培养费用差别不大。所以说,幼儿园师资培养的高校化(主要通过应用技术学院培养)需要增加的财政投入并不多,是政府能够承受的。

4 职业威信与职业忠诚

由于幼儿园师资的学历水平低,几乎没有晋升机会,导致这一职业对年轻人,尤其是年轻男性缺乏吸引力。目前德国的幼儿园师资中只有2.5%是男性。幼儿园师资培养的高校化可以提高这一职业的社会地位,吸引更多的男性从业。研究显示,专科学校培养的幼儿园师资的职业忠诚度只有65%,应用技术学院、普通本科学校培养的幼儿园师资的入职率达到90%,忠诚度达到83%。可见,结合培养费用看,依靠应用技术学院培养幼儿园师资的收益最高。

5 提高幼儿园园长素质的要求

德国目前的45000名幼儿园园长中。只有5%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在重视学前教育发展的大背景下,德国非常重视幼儿园园长的学历和素质提升。由于专科学校无法为园长提供相应的培养和培训,园长的培养与在职进修必须由本科院校来提供。现任幼儿园园长的学历要求主要是由专科提升到本科,而将来在幼儿园师资普遍达到本科学历后,幼儿园园长则需要有硕士学位。这也只能通过高校来解决。

6 应用技术学院与专科学校的历史渊源和相似性

在20世纪60年代的应用技术学院大发展浪潮中,德国大量的技师学校转为应用技术学院,70年代许多高级社会教育学校也转为应用技术学院。即使在今天,应用技术学院和专科学校的主要生源也都间接或直接来自实科中学。实科中学毕业生经过职业高中的提升学习可获得应用技术学院和技术大学类高校的入学资格。专科学校的生源同样来自实科中学,只不过无需高校入学资格,可以在实科中学毕业后直接入学。也有相当多的专科学校毕业生通过考试获得应用技术学院和技术大学类高校的入学资格,从而进入应用技术学院学习。许多应用技术学院的专业设置、课程内容与专科学校类似,只不过前者的培养层次更高,属于大学层次。鉴于历史渊源和类似的办学目标、课程内容,再加上前文分析的经济原因等,德国在高校层次培养幼儿园师资,自然选择了以应用技术学院为主。

二、应用技术学院幼儿园师资的培养措施

与专科学校相比,应用技术学院培养幼儿园师资更加注重专业化、学术化和科研化,具体体现在入学条件与教师配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设置、实习时间、学生科研等方面。

1 入学条件与教师配置

进入应用技术学院学习的前提条件是获得高校入学资格,即取得完全中学毕业文凭或通过职业高中学习取得等同于完全中学毕业文凭的资格。

应用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均为博士毕业后取得大学任教资格,承担研究任务,教学与研究相结合。教师每周授课26课时,每25~30名学生配备一名教师。

2 课程目标

柏林艾利斯・索罗门应用技术学院2005年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目标作了如下描述。

(1)课程目标是向学生传授内容广泛的、以科学性为基础的知识,以便作为学生日后在儿童教育和社会教育领域从事相关职业的素质基础。

(2)课程应使学生具备专业化地设计教育活动和支持儿童发展的能力。具体应该获得以下能力。

・跨学科的、以科学性为基础的关于来自不同阶层和文化背景的男孩、女孩社会化基本过程的知识。

・针对不同的儿童群体(考虑到阶层、性别、健康、民族、人种等因素)进行教育的方法。

-运用教育知识、自然科学和数学知识、艺术才能、多媒体等帮助儿童适应周边世界的能力。

・辨别发育滞后和行为异常,了解不同教育方

法的作用和局限。

・与不同阶层和文化背景的教育责任人开展合作和互动的能力。

・自我反省的能力。

・对儿童教育机构进行组织计划和运营的能力。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

这意味着应用技术学院培养的幼儿园师资不再仅仅是保育员,而是要承担更多、更重要的责任,要保教并重。

3 课程内容设置

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通过对弗莱堡基督教应用技术学院(2006)、德雷斯登基督教应用技术学院(2006)、柏林艾利斯・索罗门应用技术学院(2008)的课程分析,大致可以把课程内容分为10个模块,总学分为180~210。

(1)语言与沟通(10~25学分):语言,与个别儿童、儿童群组的沟通,理解多元文化。

(2)教育理论(10~25学分):儿童的教养、教育与发展理论(一般教育理论、发展心理学、脑科学、人类学),幼小衔接理论,国内和国际的教育制度比较。

(3)反思与专业化(10~16学分):自我反思与职业认同,专业化与个性,专业化行为的社会、政治和法律框架。

(4)教学论(35~45学分):对儿童教育过程的观察、理解与记录,游戏理论与游戏教育学,全纳教育学,冲突协调与暴力预防等。

(5)艺术与创造性(6~25学分):美学教育,运动、艺术、音乐与游戏,媒体教育学。

(6)世界与自然(0-20学分):语言与文学,逻辑,自然科学,数学等。

(7)健康与运动(0~15学分):健康、疾病与障碍,运动促进。

(8)管理与组织(15~20学分):法律基础,专业化的领导、方案制定与财务保障,质量管理、人事管理与监管等。

(9)实习阶段与实习准备(25~52学分):实习研究,理论学习中的职业实习等。

(10)本科论文/学术论文(20~42学分):实习研究报告,评估与质量监督,本科论文,学业综合。

需要说明的是,与专科学校相比,应用技术学院虽然增加了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相关内容,但这些内容尚未受到较多重视。这与德国长期以来在学前教育领域重游戏、轻学习,重社会、轻自然的传统有关。鉴于德国幼儿园里有大量移民儿童的现状,多元文化教育受到了普遍重视,语言与沟通能力成为毕业生今后应对移民背景儿童的不可或缺的职业素质。另外,以培养幼儿园园长为主的应用技术学院在管理与组织模块上的学分会多一些。

4 实习时间

专科学校的实习时间很长,一般为40周。而在应用技术学院,由于增加了理论学习的比重,实习时间缩减为22~31周。实习时间分配在各个学期。第一、二年以了解幼儿园的工作为主,每次实习都有不同的重点。第三年的实习则要参与幼儿园的具体教学活动,确定某一主题并进行深入观察、记录和反思,以此作为毕业论文的选题。学生需要撰写实习报告,总结实习经验。实习指导教师都接受过专门培训。除了专门设置的实习时间外,在每个模块的教学中都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鼓励学生大量使用实践研究成果。

5 学生科研

一般而言,专科学校毕业生科研能力有限,因此对专科生的毕业论文不作科研要求。专科生的毕业论文篇幅约为20页,需要143个课时。而应用技术学院的学生需要接受450个课时的相关教育,再加上300个课时的撰写时间,论文内容为持续2个学期的教学研究项目。这就要求学生要依据教育理论对研究专题进行实践研究。评分时主要依据论文的理论基础、专业意识、理论反思、个体反思、专业态度、创新性/特色等评分。

可见,应用技术学院由于招收的学生水平更高,学生在3年的学习中还要参加教学研究项目并撰写相关学术论文,同时还增加了对基础学科,如数学、自然科学等的学习,因此,应用技术学院培养的幼儿园师资可以较好地满足社会对幼儿园师资的专业化要求。

三、德国幼儿园师资培养的发展前景

第4篇

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紧凑、充实,主要围绕“浙江省一级幼儿园评估”、“湖州市安吉游戏”、“省级足球学校”等平台为契机开展相关教育教学工作,以“稳扎常规、积极创优”的工作思路,在反复实践、研讨与反思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快速提升幼儿园保教质量。本学期的工作也接近尾声,现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本学期工作:

一、注重科研管理,提高课题研究质量

科研工作我们坚持以教师为本,结合教师教育教学中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将科研工作列入园年发展规划年度计划中。首先,学期初制定学期计划,人人了解幼儿园科研工作目标要求及学年度科研工作具体实施方案,在鼓励人人参与论文、人人参与课题的同时,我们还将重点培养幼儿园科研骨干,提高教师科研能力列入园教师继续教育发展规划、教师培养计划中。其次,每月由教科室组织,骨干教师引领课题组成员教师每月开展课题工作会议,总结上月课题开展的进度和问题,计划下月课题开展工作等,每个课题组内由骨干引领,分工明确,工作清晰。最后做到及时收集、整理课题资料,并保存归档。

本学期教师论文主题鲜明,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尤其在邀请县教科研中心王萍老师的指导下,10名教师的论文被选送到县级进行评奖;此外市级教研课题立项一个;县级规划课题一个;县级个人课题两个;多名教师论文在省级获奖。

二、立足教研,教师在实践与反思中促专业发展

教研工作是快速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和幼儿园办园质量的重要实施路径,本学期,立足园本,聚焦问题,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促进教师专业持续成长。

教研一:借助“安吉游戏”平台,提升教师游戏观察与解读专题研训。

我园成为安吉游戏实践园近一年,在这一年中,主要通过游戏的现场观摩与

分享,帮助教师在实践和反思中逐渐转变理念,本学期,在上学期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安吉游戏,进一步提升教师游戏观察与解读能力,而解读的意义在于通过“课程故事”“游戏案例”,为教师提供实施低结构的反思性教学平台,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我们借力幼儿日常游戏视频再现,通过“问题”为导向,引导教师带着目的性去观察游戏,观察孩子,并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研讨与交流,并进行全园观点展示:如“雨天是否需要开展安吉游戏,其价值在哪里?”“安吉游戏是否需要教师介入,如何介入?”“安吉游戏到底观察什么?如何有效记录?”等这样的教研,一方面教研内容来源于教师,让教研针对性更强;另一方面,由“问题”导入,切入点小,容易激励集体交流,让教研氛围更浓厚,教师参与性也就更强了。

本学期我们有两位教师的游戏案例分别获得县一、三等奖;承办县级、共同体以及辐射园活动共计4次,本学期每个班级进行了展示;“湖州市安吉游戏实践园”考核获得A等。

教研二:借力“浙江省一级幼儿园创建”平台,提升教师集中学习组织与实施能力专题研训

幼儿园近年来更多关注游戏在幼儿园的组织与实施,在集中学习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上略有不足,通过前期的调研,发现年轻老师对教学活动的研读与设计欠缺,出现教材吃不透,老教师照本宣科、啃老本等情况,本学期我们借力“浙江省一级幼儿园创建”这一平台,在继续探究游戏的基础上与集中学习活动两手抓,真正帮助教师专业提升。

因此,本学期,一是加强教师理论学习,通过自学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在每周的小组教研会议中,在教研组长的组织与引领下,开展《指南》、《核心经验》、学习一刻钟,园级层面对《浙江省一级幼儿园给评估指标》中关于集中学习的指标进行解读和学习。二是以“说故事”的形式进行教学反思,将实践再次升华,将在本学期末开展“我说教育故事”技能过关活动。活动中教师将自己在学习、实践、研讨集中学习活动过程中的点滴成长以“说故事”的形式进行反思性呈现,在说一说、听一听、评一评的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三是为教师多维度搭建展示平台,在展示中展现、提升教师的教学行为与理念。本学期在浙江省一级幼儿园创建中,教师展示集中学习活动得到专家的肯定;在多次辐射展示活动中得到共同体幼儿园的一致好评;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共同体、县级教案设计和优质课评比,两位教师教案设计分别获得一、三等奖,优质课获得县三等奖。

此次专项教研过程中,重点关注教师从理论学习到实践再到反思的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从实践中提升教师教学行为,从理论上改变教师教学理念,从反思中提升教师教学质量。

教研三:借力“专家团队”指导,提升教师幼儿园环境创设能力专题研训

幼儿园环境是幼儿在园一日生活轨迹与学习、游戏路径的最佳呈现,也是孩子表达、展现自己的最佳平台,因此,幼儿园环境创设是教师最重要的专业能力之一,本学期我园一方面在开学初期,借力桐乡市矛盾实验幼儿园环境创设骨干,邀请他们来园对幼儿园走廊、楼梯、教室等场地进行现场指导,并且由该园副园长从环境的色彩搭配、视觉层次、整体排版等方面进行开设详细、全面的环境创设讲座,使得我园整体环境有了较大的调整与优化,并进行了班级环境创设评比活动;另一方面邀请了长兴县教研中心徐季琴老师,针对环境创设中所呈现的幼儿学习轨迹和幼儿表达、表现方面进行了专题培训,此次培训从现场指导到交流互动,将我园环境创设的内涵进一步提升,帮助教师进一步明确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幼儿的主体地位。

三、立足教师需求,师训工作稳步开展

教师培训工作是教师发展、幼儿园发展的基本措施,本学期借力《校本研训考核细则》,重点关注幼儿园新、青年教师教学工作需求,结合幼儿园教研工作,稳步开展师训工作。

一是本学期在教科室的组织下,开学初按照上级要求,做好教师外出培训、学习工作,做到培训能针对教师个性发展需求以及符合幼儿园发展需求,外出培训工作做到个性化、规范化,同时对师训平台进行规范管理,及时上传师训资料。

二是常规工作的逐步落实,根据教师发展需求,本学期开展了相关专题师训工作,“人人读书分享专题活动”“教师师德师风专题活动”“教育科研专题活动”“信息技术专题活动”等,并且做到资料完整、上传及时。

四、常规工作,常抓不懈稳中有突破。

(一)“隔屏不隔心”,云端共话家园共育

家长是幼儿园教育有力保障,是幼儿园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是家园合作最重要的伙伴。因此家长工作一直以来既是常规工作,也是重点工作,让家长融入幼儿园教育是家长工作的总目标。由于疫情的原因,本学期围绕“隔屏不隔心”为主题,进行云端共话家园共育。

1. 家长委员会。以“在游戏中发现儿童”为主题,开展家长委员会。一是以请进来的形式,邀请家委会家长来园和教师一起观摩幼儿户外自主游戏,并围绕“在游戏中发现儿童的学习”为主题进行集中研讨;二是以云端连线,由教师向家长直播本园优质的“游戏案例”和“课程故事”,从教师专业的角度向家长宣传,在游戏中孩子是主动的、有能力的学习者,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科学的育儿理念。

2.家长开放日。家长开放日是幼儿园向家长传达科学的教育理念的重要途

径,也是家长了解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主要途径。本学期家长开放日以“幼儿德育活动”为话题,通过文明礼仪、友爱互助等话题开展线上家长开放日直播活动,让家长感受到幼儿园幼儿一日生活的多元性。。

3.家长学校。本学期主要针对新入园的新小班家长进行了家长学校活动,

特别邀请了长兴县教育局“和美家庭教育”志愿者李梅校长进行了一场关于“我就是教育——家庭中的微教育”为主题的家长学校活动,进一步强调家园共育的重要性。

4.家长助教。家长助教是家长融入幼儿园教育的个性化方式,有个性专业

的、有一技之长的、有热心教育的等等家长都可以通过自主报名的形式参与其中。本学期一方面家长助教结合我园科技节活动,鼓励家长准备科学小实验、科学小知识走进幼儿园,和孩子一起走进科学的世界;另一方面,结合我园“足球学校”特色项目,邀请足球爱好者家长和幼儿“趣玩足球”。

5.早教活动。早教活动主要是向幼儿园所在社区进行科学育儿的宣传工作,

本学期,我园结合0——3岁婴幼儿的学习、游戏特点,开展“走出去、请进来”的早教活动,一次走出去,通过宣传册的发放、幼儿园就读咨询、亲子互动游戏等,向社区家长宣传科学育儿教育理念;一次云端宣传,邀请社区0——3岁婴幼儿家长进入早教群,通过云端直播,向家长宣传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并在科学育儿方面为家长进行专业指导。

(二)科技节、艺术节。根据艺术节、科技节的精神,开展幼儿园第十三届

艺术节、科技节。本学期主要围绕“传统节日”、“足球学校”两大平台开展,如本学期开展了融入足球游戏为元素的庆元旦迎新运动会,此外,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县科技节科幻画项目,两位老师分别获得县一等奖、二等奖。

(三)教育教学常规工作。

幼儿园教育教学常规工作不容忽视,要在惊不起波澜的常规工作中乐此不彼,稳步开展的同时要有效有突破。本学期常规工作有以下几点:

第5篇

关键词:幼儿园环境创设;教学改革;教学内容;教学评价

注:本文系云南经济管理学院校级课题《幼儿园环境创设》课改课程系列成果之一。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国内外高校在对人才培养的定位方面也在不断改革,跟随时代化的需要和企业需求密切结合。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确立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 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突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并和企业进行深度合作,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以后更加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幼儿园环境创设这门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幼儿园环境创设》课程是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实践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重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支持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幼儿园环境创设活动,在大胆表现创造力的过程中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以便为从事学前教育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但结合目前用人单位的实际情况以及之前关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确立,之前的教学目标更加注重的是让学生掌握关于《幼儿园环境创设》这门课程的知识和相关技能,并没有和幼儿园紧密集合,忽视了学生关于幼儿园环境创设能力的培养。结合具体实际,幼儿园环境创设这门课程需要进行教学改革已经迫在眉睫,因此我校对该门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

二、《幼儿园环境创设》教学改革内容

(一)校企合作确立幼儿园环境创设教学目标

基于从事学前教育职业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建设。我院一直重视教学质量,重视教学改革,特别是这几年以来,我院先后与20多家幼儿园和其他学前教育机构合作,在深入了解学前教育行业人才结构现状、专业发展趋势、人才需求状况的基础上,确定了我院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而确定了专业教学标准与课程标准。从之前的教学目标注重知识技能的掌握到现在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逐渐转变。

(二)基于幼儿园工作过程重构幼儿园环境创设教学内容

我校教师对该门课程进行基于学前教育职业岗位能力导向的课程内容重构。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对应岗位职业能力分析,针对学前教育特别是幼儿园教师岗位群所需的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及时适应市场要求和社会、行业发展需要,建立课程标准,规范课程内容,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课程设计上,充分体现职业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以岗位需求为主线,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由简单到复杂,实现教学目标。按照完成对应岗位工作任务的需要,并结合幼儿园实际设计了4个模块的教学内容,分别是幼儿园地面环境创设、幼儿园墙饰的设计与制作、幼儿园区角环境创设、幼儿园外观设计。教学活动中,努力为学生创设和营造真实的学前教育岗位的教学环境,从幼儿园环境的分类、环境的创设要点等出发,对学生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分析讲解,并具体把这些模块化为若干个实训项目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和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在传授的过程中偏重实践教学,主讲教师将紧紧围绕学前教育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针对幼儿园环境的具体情况,适时加入幼儿园真实场景的内容,以求学生能更好的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以便于很好地利用在工作场景中。通过项目教学的教学模式,使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教学做合一,不但培养了学生的专业能力,还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社会能力和职业素养。

(四)引入企业评价完善幼儿园环境创设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主要是衡量教学是否达目标,进而评价我们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的科学性。之前该门课程的主要考核方式是考试、考查,大多数的书面试卷方式只能把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程度,是终结性评价,无法从中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幼儿园环境创设的能力。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与目标。结合之前的评价方式,幼儿园环境创设这门课程增加了企业评价和作品考核评价,在每一个情景项目下引入企业人员点评,每一次的情景还和幼儿园进行具体深度合作,考核方式有时就是为幼儿园进行局部的环境创设。通过这样的评价方式,不但改变了之前结果评价的缺点,也可以通过具体实际知道学生了解的程度以及达到的能力,进而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思路。

三、教学改革成效

通过这样的教学改革以后,改革了本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使课程教学方法和进行手段有所创新,提高教学效果,建立一套完整的、规范的,适合于《幼儿园环境创设》课程的教学体系,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均获得了成长。

(一)提高了学生实践技能,获得企业好评

通过这样的教学改革以后,我们培养出的幼儿老师热爱幼儿教育事业,有爱心、有耐心、有责任心,工作积极,充满活力,学生有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幼儿园每隔一段时间会随着教育目标以及季节的变化等更换幼儿园的墙面环境布置,每一次进行更换的时候,基本的设计思路以及具体的环境掌控、操作都是由我们的学生完成,各园园长对此反映相当好。这也是和我们平时对幼儿园环境创设这门课程进行改革,符合幼儿园实际的教学成果。这些都得到了幼儿园园长以及社会人士的肯定,认可度较高。

(二)加了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了教师科研能力

通过这样的教学改革,在这个过程中,很多教师积极参与本门课程改革,并结合本门课程进行论文撰写以及作品创作,到目前为止发表了和本门课程相关的论文6篇通过课程改革,教师的科研能力获得了较大提高,同时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学历、职称层次和学术水平,加强师资队伍培训和对外交流,为课程建设增加了后劲。

参考文献:

1. 华丽.如何创新幼儿园环境创设教学[J].新课程学习,2014.

第6篇

我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的儿童、青少年和家庭系访学的过程中,就“教师怎样成为研究者”的问题访问了系里的教授,并到系附属的露丝・斯黛博实验幼儿园(Ruth Staple Child Development Lab)进行了考察,以了解美国的教师教育研究者和一线教师是如何看待和理解“幼儿园教师做研究”的。

一、教师能做怎样的研究

当我向系里的教授了解他们对“幼儿园教师做研究”这一问题的态度时,他们反问我:“你说的‘研究’是指什么?”他们认为,幼儿园教师可能介入的研究有两类,一类是教师参与由专业研究人员主持的研究,另一类是真正以教师为主角的研究。这两者无论是研究目的、研究过程还是研究成果,都有很大的差异。

比如,系里申报了一个由州政府资助的研究幼儿入学准备问题的课题,研究人员试图根据儿童发展生态系统理论的模型,设计一个通过幼教机构与家庭的紧密合作,帮助幼儿为入小学做好全面准备的干预模式。研究人员需测试这一干预模式的效果,同时验证该理论模型是否需要修正。可见,该研究的目的在于得出具有推广意义的概括性结论。整个研究是一项准实验设计,全州范围内十几所幼儿园的教师都参与其中,负责实施干预方案、使用测量量表收集关于幼儿发展情况的部分数据(有些非常专业的测量仍需由系里的研究生或专业研究人员来做)。显然,在这种类型的研究中,幼儿园教师并非主角,从研究设计到数据统计分析再到撰写报告,都由专业研究人员负责。幼儿园教师报名参与这类研究,通常是出于对“新理论、新方法”的兴趣,希望从前沿的研究中吸取一些工作中可能用得到的新讯息。

而他们推崇的则是那些真正由幼儿园教师做主角的研究。在这类研究中,教师的目的并不是推出一个适用于大多数儿童、大多数教育情境的概括性结论,而只是想围绕自己所面对的特定儿童群体和根据所在幼儿园的特定条件,通过持续、系统地收集和分析实地资料来检验自己对儿童的原有理解是否恰当,检验自己所运用的教育策略产生了什么样的结果,而最终的目的是改进教育工作。比如,同样是针对入学准备的问题,教师提出的研究问题就会结合具体的一名幼儿或一个班幼儿的情况,或结合具体的课程实施环节,比如:“‘帮助幼儿为入学做好准备’是应理解为让幼儿提前在幼儿园中体验并适应小学的生活和学习,还是应理解为只需要帮助他们达成州学习标准中本年龄段的目标即可?”“如果我将幼儿园的一日作息改成像小学的一样,我班的幼儿会有什么反应?”“对于我班的奥莉薇,是否只需在空间知觉上给她一些特殊的练习机会,就能降低她入学后出现阅读困难的可能性?”……

以教师为主角的研究,研究的问题一定与理解本园特定群体或个别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有关,与尝试和修正所提供的学习契机和体验有关。愿意发起这类研究的教师,必然不满足于根据心理学书本上对幼儿一般年龄特征的描述和对影响幼儿发展的一般因素的概括来笼统地理解眼前鲜活的幼儿个体,而希望通过系统收集特定幼儿的实际表现及引发这些表现的具体因素来理解幼儿的学习和发展;他们也必然不满足于简单地执行现成的课程方案,而会通过收集幼儿对自己所提供的材料和活动的反应来检验、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乃至找出适合自己班幼儿学习需求的教学方法。他们相信,自己作为具体教育活动的“局内人”,最有条件进行这类研究。

为了区别于专业研究人员所进行的学术研究,很多一线教师更倾向于用“探究”(inquiry)一词来指称自己做的这项有意义的事。

二、教师怎样做研究

为了具体了解美国幼儿园的教师是怎样做研究的,我来到露丝・斯黛博实验幼儿园①考察教师的研究工作。

走进露丝・斯黛博实验幼儿园,我完全看不到想象中的教师在做研究的“样子”,教师们整天都在忙着与幼儿进行小组或个体的互动,只在幼儿专注于自己的探索活动时拍几张幼儿活动中的照片,或在纸上草草地写上一些东西。

我好奇地访问了园里的两位主班教师:“哪些工作被你们视为‘研究工作’?你们觉得教师做研究重要吗?”她们举了之前做的一个关于“环境教育”的研究的例子来让我了解她们的研究过程。我发现其中显性的工作就是作观察记录和进行团队讨论,而隐性的工作则是在实践中不断地紧扣问题进行思考。

提出研究问题

该园主班教师会参加系里每月一次的内部研讨活动,与系里的教授和研究人员一起交流新近的研究信息,并承担指导实习生的任务。对“环境教育”的研究源于幼儿园三位教师和系里三位研究人员共同的兴趣。她们不愿意按某些现成的课程方案中设计的那样,将“环境教育”定位为“环保教育”或“自然教育”,目的是教幼儿一些自然知识或环保知识。她们认为如果在环境教育中教师总是谈论森林、海洋、珍稀动物乃至生态系统之类的概念,幼儿会感到自然是遥远的陌生的,与自己的生活无关。她们希望幼儿感知到“自然无处不在,而自己就是自然的一部分,自己的生活与自然息息相关”。于是,她们把“如何让幼儿对自然产生‘亲近相依’的感觉”作为研究问题。同时,她们还想了解,如果给幼儿更多的机会接触大自然并获得多种多样的经验,会对他们的认知、身心健康、社会性发展等产生怎样的影响。

制订实践方案

出于这样的研究兴趣,几位教师决定采取一种“室内出户,户外入室”(inside out, outside in)的策略,让幼儿随时随地接触到自然。如,将自然物(适宜的植物、动物等)和关于自然的照片、图画等放到活动室内,以丰富环境;将室内桌椅放到窗边,以便幼儿注意到室外发生的事;在院子里放两个画架、一篮子书和户外野餐用的长条桌椅等,在气候适宜时将原来在室内进行的绘画、阅读、午餐等活动移到户外进行。这些措施是陆续实施的,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仔细地观察幼儿的反应,持续地记录幼儿的相关表现。

持续进行客观的记录

教师们将由研究问题及其假设引发的对幼儿学习表现的记录看作是研究的核心工作。比如,记录在画架搬到室外后幼儿对自然景象的观察行为,收集他们的作品;记录幼儿在交流中表达的对自然现象的关注和理解,对自然界事物(例如遇到小虫子时)的反应;记录她们给幼儿提供不同的种子是否会激发幼儿去探究不同种子的生长所需要的条件,以及幼儿对此提出了哪些问题和假设……教师们常常会用相机记录幼儿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与其发展目标相关联的行为,还会记录他们之间交谈的内容。

对记录的分析和解释

教师们会围绕记录讨论幼儿的表现,尝试解释这种表现所揭示的关于幼儿兴趣、关注点、概念理解和社会交往品质等方面的内涵,分析幼儿的哪些表现证实了她们原来对幼儿学习的假设,而哪些表现使她们对幼儿的特点和自己提供的活动有了新的看法,以及接下来需要怎样创设环境和延伸活动,以得到更多数据对此加以验证,特别是讨论和分享自己从这些持续的记录中学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通过这样一个研究过程,教师对幼儿的学习和自己在幼儿学习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形成了新的认识,或对自己以往的教育实践产生疑问,从而去设计新的实践方案,开始新一轮的研究。这让我联想到国内常说的“行动研究”。

受访的两位主班教师还向我解释,这一过程之所以称得上是“研究”,是因为资料收集的客观性和研究成果的公开性。她们不是只找能证实自己原有假设的证据,而是客观地收集记录幼儿的各种相关表现;她们会以开放的心态把这些记录呈现给同事和家长,乐意聆听不同的理解和解释。有时她们会应邀写一些论文在研讨会等场合与更大范围内的同行进行交流,更多的时候则不会写成论文,但一定会与本园相关的教师以及幼儿、家长来交流自己研究中的所见、所想。

可以说,这类研究是教师在创造性地开发或实施课程的过程中进行的,教师通过研究建构和更新了自己对儿童学习和发展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尝试转变自己的教育行为,所以,她们并不觉得“研究”是额外增添的一项她们无法胜任的工作。而记录作为研究的核心工作并不需要字斟句酌、面面俱到,采用拍照的方式也大大减少了即时文字记录的工作量,因此教师并未感到有太重的负担。让国内的教师很头疼的“案头工作”在这里可整合在记录、反思和团队讨论的过程中,因而变得简单了。

三、是什么推动和支持教师做研究

既然教师做研究都是出于自愿的,那么相关的行政部门或专业组织会不会推出一些规定或者奖励措施,来推动更多的教师做研究呢?

两位受访的教师对此都予以否认:“据我所知没有这样的规定,而且我也觉得没有必要催促着我们做研究,因为研究本来就应受自己兴趣的驱使,而不应源于外在的动机。”对于能否通过获得激励,两位教师也看得很淡:“并不是让我们的研究经受同行检验的唯一方式,有时还不如在幼儿园或社区举行一次公开活动,向大家报告我们的发现,听取家长和同事的意见、建议,这对检验我们研究的客观性和找到进一步的研究方向更有帮助,因为这些人往往更了解我们的孩子和幼儿园。”

那么,究竟是什么激励教师致力于研究呢?受访的詹妮弗老师说了这样一番话:“做研究会有混乱、迷茫的时候,我觉得支撑着我们不放弃思考和探索的是系里教授们和研究人员的支持。比如,我们时常会为一个孩子提出的看似‘奇怪’或‘平淡’的问题,给系里的老师发邮件或打电话,跟他们讨论孩子提这个问题意味着在孩子的头脑中可能正发生着什么,蕴含着什么样的发展契机,我们下一步该怎样支持孩子进一步探究……他们会跟我们共同经历从迷惑到逐渐变得明朗的过程。如果我们找到的支持策略确实维持和推动了孩子进一步探究的兴趣,我们就会得到莫大的成就感――这也是一种‘奖赏’。很难比较我的研究成果得到专业界的承认给我的鼓舞更大,还是这种成就感给我的鼓舞更大。”

为了了解以上言论是否仅是受访者的个人观点,我查阅了一些资料。我发现,美国幼儿园的行政管理通常是在《办园许可标准》的法律框架下进行的,超出这些基本的安全、卫生和课程要求的“高标准”,如教师是否做研究等,行政部门无权提出要求,更不会设立奖励机制。即使是在全教协会(NAEYC)这样的专业组织设计的“高质量幼教机构认证标准”中,也没有孤立地考查教师“是否做研究”或“怎样做研究”的指标,更没有类似于发表了多少论文、发表在什么级别的刊物上这样的指标。其中更多的是与幼儿表现、家庭支持、教师发展直接相关的考查指标,而这些工作做得好可以说是教师潜心研究的结果,毕竟,研究本身的目的就在于改进保教工作、助力儿童发展。

一本在美国颇有影响力的著作《教师研究者在行动》(Teacher- Researchers at Work),专门表达了对一线教师做研究的观点,认为“教师做研究需要公开地检验他们关于教学实践的信念、假设和理解,这就会冒风险。因此,做不做研究应该由教师自己决定”。与此同时,“教师做研究又是‘非排斥性的’,无论是师范生、新教师或是有经验的教师都可以做,无论教学或研究的专业能力处于什么水平,只要他们愿意检验自己的实践,就可以做。”有鉴于此,“不应该根据是不是做研究或者研究方案的优劣来评价教师”。〔1〕

对教师做研究的这种宽容态度,并不意味着美国的专业组织对推动“教师做研究”是无所作为的,他们也在大力倡导教师做研究。他们组织专家澄清有关“教师做研究”的概念,避免以“学术研究”的形态去框套“教师研究”;他们经常在专业网站上用教师容易理解的形式新近的学术研究信息和动态,或建议关心不同议题的教师分别去查阅哪些资料,利用哪些资源;美国幼儿教师协会(NAECTE)的《幼儿教师教育》杂志(Journal of Early Childhood Teacher Education)等专业期刊还定期刊发教师的研究论文,为教师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提供平台,以促进研究交流。这些看起来并不那么“积极”的态度和措施,渐渐地使专业界形成了一种也许不需要冠以“研究”之名,却实实在在地在探究教学问题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MACLEAN MARION S,MOHR MARIAN M.Teacher-researchers at work〔M〕//Berkeley,CA:National Writing Project,1999:24-25.

第7篇

近日,笔者陆续评阅了一些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的论文,也相继参加了几次幼儿园的课题研讨会。总体上,无论是职前的准幼儿园教师,还是在职的幼儿园教师,他们在研究的意识和态度、选题的意义和价值、内容的确定和细化、方案的设计与阐述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都令人欣喜,非常值得称道。不难看出,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的幼儿园教师正积极地践行着《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规范要求,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致力于成为一名反思性实践者和教研型教师。

 

欣喜的同时,笔者也深为当前幼儿园教师方法论素养整体不太高这一突出现实问题而忧心。甚至,毫不夸张地讲,方法论素养的缺失或缺陷已成为当前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绊脚石。《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第30条要求幼儿园教师应“掌握观察、谈话、记录等了解幼儿的基本方法和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第53条要求幼儿园教师能“有效运用观察、谈话、家园联系、作品分析等多种方法,客观地、全面地了解和评价幼儿”。基于儿童发展与学习的科学保教和游戏,应该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共有的核心要义。具体而言,采用科学适宜的方法对儿童发展、学习、保教和游戏的特点规律及其潜在机制进行探究和解释,是进行科学保教和有效游戏的基础和前提,进而也是幼儿园教师具有不可替代性的核心竞争力。然而,从笔者评阅的这些论文和参与的这些研讨来看,标准的要求与现实的水平之间依然相距较甚。至少,从方法论角度来讲,绝大多数幼儿园教师(也包括准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性都亟待提升。即使对于诸如观察、访谈、作品分析等这些常用的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老师们使用起来也往往是捉襟见肘或力不从心,甚至会面临邯郸学步或张冠李戴的尴尬之局。就如观察不等于观看、谈话不等于聊天一样,任何一个被称为方法的事件,都有其约定俗成的构成要素、操作程序、科学指标、分析技术和表述语系,不能被随意制造,也不能被任意删减,更不能被乱用瞎扯。然而,就笔者所体验而言,这些“不能”似乎已成为一个普遍的实然困境。

 

方法论素养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国际标准,是国际幼儿园教师培养的通用目标,也是我国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厚基础,强能力,重融合”的内在追求。所谓方法论素养,通常可以理解为一个人在科学研究方法方面的学识涵养、操作技能和分析解释等方面的综合表现。方法论通常包含三个层面的维度结构。一是研究范式,二是研究方法,三是研究技术。在教育心理学领域,研究范式通常可分为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两大类。研究方法是一套针对具体问题而采取的具有独自特征的可操作性问题解决程序,通常包括目的、取样、工具、过程等具体要素与标准。研究技术通常是指资料、样本和数据等的采集、编码、统计、分析等所依托的硬件和软件,如用于数据采集的音像设备,用于脑电研究的ERP、EEG、fMRI等设备和软件,用于质性分析的NVivo软件以及用于量化分析的SPSS软件等。此外,广义的方法论素养还包括问题提出、批判论证等更综合的能力。

 

国内幼儿园教师方法论素养的缺陷或缺失,主要应归因于幼儿园教师培养的错位或偏失。长期以来,在幼儿园教师培养中过于追逐“上手快”的功利性目标,强化操作而淡化探究,严重忽略了“后劲足”这一创新性价值,导致对方法论素养重视不够。2016年3月,复旦大学复旦学院徐雷教授在阐述通识课程改革时指出:“既然知识的宽度不能完全满足当下人才培养的需求,那么更重要的,就是对学生进行方法论的教育,包括教会他们如何思考,如何发问。”在幼儿园教师培养中注重方法论素养,既可以强化其创新精神与品质,又可以确保其创新更具科学性、有效性与说服力。

第8篇

20xx年度幼儿园校本培训计划范文(一)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学习贯彻xx大精神为动力,以现代化教育观念为指导,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为主线,注重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突出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与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形成实、活、新为特征的教学氛围,通过教学实践,加强教师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认识理解。

二、工作思路

幼儿教师是幼儿园教学中的骨干力量,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生力军。而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因此,我园对教师的培训所采取的培训策略是: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积极开展教育科学研究,迅速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中心,全面培养,以达到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目的。

三、培训过程与成效

适应21世纪教育发展需要的幼儿教师,是高素质的幼儿教师,对她们的培养应当是全方位的培养。因此在培训前,首先制定了较为全面的培训计划,使教师能在培训中得到全面的提高,有了可靠的保证。

1、开展生动的师德教育活动,加强师德建设。

组织教师认真学习xx大精神,学习贯彻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提高教师以德治教的自觉性。力争形成爱生敬业、乐于奉献、团结协作、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同时,并认真的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教学法规,经常组织教师进行思想汇报、交流和座谈会,净化教师的思想和言行,坚决杜绝做有损师德的事。同时,提高教师的安全意识,有高度的责任感,教师真正做到为人师表、身正为范,用实际行动去赢得社会的赞誉,家长的尊敬和信赖。

2、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认真组织好教师的业务学习。

我园围绕中心园开展的各种评比活动,大力发挥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的带头示范作用。经常开展课研和课改活动,重在深入研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要求教师设计一份体现《纲要》精神的活动方案,写一份渗透《纲要》精神的有关论文,举办一次谈《纲要》座谈会。开学初,要求教师制定好自我培训计划。一周安排一次作为教师基本功练功日,一学期安排一次基本功竞赛,认真组织教师之间的教学研究活动。要求骨干教师上好示范课,青年教师每月上好一节教学研究课,35周岁以上的一学期上好两节研究课。园领导听课不少于30节,教师不少于20节。在教学过程中,侧重幼儿兴趣的培养、能力的提高、环境的创设、材料的准备及良好习惯的养成,努力提高保教质量。

3、围绕课题“培养幼儿关心他人”,搞好课题研究培训工作。

本学期,我们组织教师认真研究、实践、总结,上好课题研究课,写好有关论文,收集整理好各种材料,为下半年充分做好接替的准备,并发挥教研组的作用。双周二是作为教研组活动日,各教研组做到有计划、内容,有总结。切实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意识,定期检查教师的备课。

四、全面总结,完善思路,形成体系

我们知道课程化的培训工作方式还刚刚开始,我们有计划的培训与一些应急工作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各类培训内容的衔接落实上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思考,怎样才能有效解决以上问题,仍需要我们不断实践不断探索,才能使各类培训最终形成课程化体系。

总之,教师培训是我园的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不断努力,不断探索,每个教师都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树立生命不息教研不止的思想。

20xx年度幼儿园校本培训计划范文(二)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教育部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探索有效提高教师素质的校本培训模式、方法,坚持注重实效,充分发挥校本培训的优势和功能,营造有利全体教师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使校本培训工作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

二、培训内容

1、主要培训内容:美术

美术作为幼儿园的特色,是我园将一直开展的课程,需要教师在美术方面有一定的素养,并能拥有从事美术教育教学的能力。

2、其他:弹唱、说课等专业技能培训

幼儿园教师不仅需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对专业基本功也有要求,弹唱跳画是每个教师都必须具备的技能。

三、培训目标

1、帮助教师提高美术素养,提高教师筛选资源、选择教材、设计方案和指导教学的能力;

2、帮助教师拓宽知识面,扎实基本功,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达到共同成长。

四、培训形式

1、自主学习:通过教师业余时间阅读美术领域的书籍,积累相关知识,从而让教师进行自我思考,做一个思考型的教师。

2、集体学习:组织教师聆听相关讲座,通过体验、操作式的练习,感受美术活动的多样化。

3、集体研讨学习:以幼儿园教研组为主阵地,开展教学专题研究活动,制定系统性的美术领域探讨项目,并在每月完成两项研讨活动。此外,以年级组为支撑,结合年龄段开展相关讨论学习活动。

4、活动观摩与展示:派遣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并反馈,将好的理念与做法进行分享,取长补短。此外,在园内采用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组织教师开展美术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

幼儿园要坚持以园本为原则,从幼儿园的实际出发,以幼儿园发展为本,实现培训后能提高全体教师的素质,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坚持以人为本,从教师的实际出发,使教师们得到发展与提高。我园师训组将结合计划,完成相关工作,将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20xx年度幼儿园校本培训计划范文(三)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

培训目标:

本学年我们将针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县中小学(幼儿园)校本培训管理细则》和《县教育局中小学教师学科素养提升行动实施细则》结合幼儿园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1、以“小课题”研究为基础,提高教师驾驭教材和教学反思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1)课题研究注重过程化。教研组长要加强教育科研管理,统筹安排有关课题的研究工作。要定期举办学习讲座,提高教育科研理论水平。各课题要根据制订的计划切实有效地展开讨论研究工作,注意资料的积累归档,并不断总结经验,撰写教研文章,鼓励教师参加县教学论文、案例评比及向教育刊物投稿。2)课题研究讲求实效性。根据学校已经形成的《教研制度》等规定,教研组长要加强对各课题的管理,与教师在研究中平等对话、共同研究案例、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参与整个研究过程。教师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教学研讨、交流、反思活动,自觉探索课堂教学规律,重视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在研究和反思中提高教学实践能力。

2、以远程教育为平台,提高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充分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电教室的远程教育进行课堂教学,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设备,做到用好电教设备,管好电教设备,使其为课堂教学服务。

3、以“说、听、评”三位一体教研活动为载体,强力实施优化课堂结构教学工作。以教学中的问题或困惑为研究内容,确立一个教研主题进行研究,组内每人围绕主题上公开课,通过说课、听课、评课等多种形式展开讨论,谈自己的想法、看法,集思广益达到同伴互助、共同提高。

培训重点:

1、开展以“健康领域”为主要内容的全园性教学教研活动,尝试构建适合本园的园本课程。坚持理论引领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纲要》和《细则》《健康领域目标》为指导,加强幼儿园课程及相关的理论的学习,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和发展观,尝试建立适合本园的园本课程。

2、明确目标,确定计划,积极配合开展“小问题”研究活动。教研工作要力求"备课、说课、上课、评课"四环节完整和圆满。“小问题”研讨活动,几乎每周都有小课题活动、内容以每周教研计划为准、课题题目以计划为准;并制定相关的活动计划,每次活动后要做好相应的活动记录,整理好活动的原始资料并装订,及时总结活动的效果并及时反馈以便整改。必要的时候及时归档。

3、有计划地开展青年教师与骨干教师的业务指导和培养,分层次分内容对20xx年以上的骨干教师进行《幼儿园教师成长问题研究》学习;20xx年以下的新老师进行《浙江省保教指南》学习;园教研组对3年以内的新教师实施跟踪听课,重点做好教学常规工作的指导。

4、加强学习,转变观念,不断充实现代教育理论,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具体要求为:读、研、写、评,“读”即积极开展教师读书活动,丰富教师的教育教学信息量,在读的过程中,写好教育理论业务笔记,尤其是教学随笔和心得体会。组织开展各项竞赛评比活动,积极参加市、县、区级各类竞赛。力争在市、县教学、案例、论文等各类比赛有5-10名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二、主要内容和基本形式

(一)培训主要内容:

1、针对全园教师:《教师外出学习经验交流》、《先进教师经验交流》;专题讲座活动《心理健康》《信息技术》《教育科研:课题》;专题研讨活动《德育工作:》、专题研讨活动《幼儿健康领域活动指导》《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研读等。

2、骨干教师:师徒结对、经验分享等

3、新教师:跟踪常规教学等;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教育实践的培训。

(二)培训形式:

集中培训;网上远程、QQ群活动;互听互评;经验交流、互动式探讨、圆桌式培训;老带新,师徒结对等培训形式的多样、新颖始终是一种途径,人人参与,从培训中收获到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的内容才是真正目的。

三、保障措施和预期效果

1、完善幼儿园园本培训制度,把园本培训以计分制度,鼓励老师参加,如把教师参加学习培训的情况与幼儿园每月、每学期的教学考核,年度考核、评优评先相挂钩,参培教师必须准时参加培训,无故迟到、早退、缺席者,不予计分。

2、根据教师自定的专业发展规划,以及幼儿园师资发展的规划,分层次培养各级骨干教师。

3、加强教研组建设,促进教研活动常规化,增强教研实效。各年级组每周一下午开展一次年级组教研活动,园领导采用蹲点的形式参与教研组的研讨活动,针对专题研究中的问题切实开展教研活动,让每一位教师在活动探讨中得到收获与启发,并做好详细的记录。

4、切实保证每月一次的大教研活动,通过研讨引领教师把握新理念,对问题作深入的剖析、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引导大家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进步。

第9篇

关键词:幼儿园 主题墙 环境创设 有效策略

一、创设班级主题墙环境的教育意义

幼儿园班级墙面环境是幼儿获得生活和学习经验的主要教育资源、是园外人员进行参观时印象最为直接、最深刻的部分,同时也是家园沟通的重要窗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求,使她们在快乐的童年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强调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给幼儿创设一个丰富多彩的、多层次的、具有选择性的、自由的、开放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从以上政策法规的规定中可以看出,已将环境的创设和布置上升到幼儿园日常教学工作和活动的首要地位,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它能生动、直观、真实地再现了幼儿、教师与家长三者之间近距离的对话和情感氛围,丰富幼儿教育环境、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育质量;创设主题墙环境的过程中,教师与幼儿共同讨论、共同沟通和合作,感知和掌握人际交往及技巧,有效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通过幼儿自己收集资料、制作过程、布置环境、体验沟通与合作来促使幼儿达到自我表达的目标。因此本文中基于班级环境创设的重要教育价值,分析了班级主题墙环境的内容和创设之有效策略。

二、创设班级主题墙环境的内容

(一)合作画主题墙

本文中所说的合作画教学是指根据幼儿兴趣爱好、主题活动或节日活动,通过教师与幼儿共同参与和合作,运用画、涂、剪、折、捏、贴等美术技能,以集体或小组的方式将单一的美术作品进行艺术加工和创作,并把作品以不同形式(如墙面、立体、吊饰等)呈现的一种教学活动,是班级主题墙创设和园本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合作画的创设过程包括以下内容:作品主题的选择、设计理念与目标的确定、材料的选择与准备、作品的组织与创作过程、展示创作作品等方面。在创作合作画的过程中,教师不仅是教育环境创设的准备者,而且也是幼儿学习的观察者与指导者,充分实现了教师从传统的教育主导角色向新角色的转变,进而促进了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及职业幸福感的增强;并且在创作合作画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幼儿主体地位,无论是制作主题的选择,还是制作材料、颜色的选择,幼儿都充分的参与其中,发挥出“小主人翁”的意识与态度,从而增强了自身的自信心、责任感与独立意识等;运用各种工具、材料,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法表达各自的感受和想象,发展幼儿对美的感受力、理解力和表现力,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二)主题知识墙

主题知识墙是幼儿园班级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如今已成为一个越来越受到重视的隐性课程。美观、生动、多样、富有教育价值的知识墙创设,不仅给幼儿提供愉悦的审美体验,又能激发幼儿对各种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兴趣和爱好,还能在情绪情感上带给他们愉悦感、成功感、责任感。因此,我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发展需要,结合本园的实际情况,以主题形式,如根据幼儿主题教育活动、季节、节日、突发事件及热点话题等内容来设计知识墙,创设了有效的、具有教育价值的主题知识墙,幼儿从中直接或间接地学到知识,从而培养幼儿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了幼儿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真正体现其环境的隐性教育功能,成为教育活动的延伸环节,让知识墙在教育环境中大显光彩,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幼儿各方面的发展。

(三)主题节日墙

俗话说,“传统的生命力,没有任何地方比在节庆的历史中有更明显的表现。”这就说明传统节日教育对幼儿的发展起着及其重要的教育作用,因为3~6岁幼儿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可塑性比较强,对幼儿进行节日教育会对其幼儿的一生产生重要的影响。我国的很多传统节日活动中,其中对幼儿发展最具影响力的节日主要元旦、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教师节、国庆节、中秋节、重阳节、植树节、读书日、爱眼日、爱耳日等,还有其他国际性节日和其他国家的节日,比如国际儿童节和妇女节、母亲节和父亲节、圣诞节等,在这优秀的传统节日中体现着“忠、孝、诚、信、礼、义、廉、耻”等核心价值观和重要礼仪教育。因此,我园结合众多传统节日,以主题教育为切入点,在每班墙面上专门设计了主题节日墙栏目。通过主题节日墙的创设和节日教育,给幼儿传承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传统以及其他国家的民俗、教育及文化等,培养幼儿良好的伦理道德,促进幼儿爱的情感萌发和社会化的良好发展,使幼儿成为具有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全面发展的人。

(四)幼儿作品展示墙

幼儿作品展示墙也是班级主题墙环境创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通过环境布置与创设来展现幼儿的学习和成长过程的重要内容。它将幼儿的绘画、学习或游戏、教育活动的作品放置于幼儿随时都能看得到的位置,除便于同伴的欣赏之外,还可激励他们更好的学习。在欣赏过程中培养审美情趣,以及对美的观察能力。作品内容随主题的开展随时更换,换下的作品可直接放入幼儿的成长档案袋中,为幼儿的成长足迹保留一份珍贵的资料。

(五)家园共育墙

幼儿是连接教师与家长之间的纽带,而家园共育墙则是家长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班级开展的教育活动、幼儿日常生活状况、本周工作重点、小通知,温馨提示、育儿美文、关于幼儿保健与安全材料等都会在家园共育墙内张贴呈现,便于家长及时关注。本园每个班级的家园共育墙的创设各有不同、形式各异、内容丰富,有的班级根据班级主题色彩来布置家园共育墙;有的班级结合传统民族文化来布置和创设本班的家园共育栏。不管哪一种布置和创设,它是教师通过它跟家长进行“无声”地交流与分享的重要平台。

二、进一步完善班级主题墙环境创设的几点建议

(一)确立明确的设计理念和教育目标

教师不同的教育设计理念和方式,会创造出不同风格和特色的班级主题墙环境,因此具有良好的教育设计理念是保证良好班级主题墙环境创设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要确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环境创设理念,时刻关注幼儿、爱护幼儿、相信幼儿、尊重幼儿,了解并支持幼儿发展所需要的合理需要和想法,以最适当、科学的方式与幼儿进行沟通和分享,积极地认可幼儿的言行,充分发挥和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帮助幼儿健康快乐成长。幼儿园的班级主题墙环境创设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和计划性,是通过环境创设有目的地培养和促进幼儿的某种能力和行为,促进幼儿自主学习和自我成长。华生认为,情绪人格是由环境中的行为习惯形成的,自然也可以通过改变环境来改变人格,因此,幼儿具有某种不良的行为习惯,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通过创设特定的墙面环境,刺激幼儿改正,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以适应环境。因此,幼儿园班级主题墙环境的创设,必须具有明确的教育目标,而且这个目标必须是全面和谐性的、是层次性的和连续性的、是静态性和动态性结合的,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和谐发展的目标。

(二)加强创设内容、材料及方式的多样性和个性化

幼儿园班级主题墙环境创设的内容是符合幼儿发展需要及年龄特点的,与幼儿园教育要求和教学任务相适应的。也就是说,它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手段,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健康发展。幼儿的发展是全面性的,他们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大领域方面的有益学习和生活经验是都可以通过班级主题墙环境内容来获得。因此教师应有目的地、有计划地将“五大领域”的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内容寓于班级主题墙环境创设之中。而且创设材料和方式要体现多样性和个性,例如创设材料要采用油漆、涂料、纸制品、照片的同时还可以利用纤维材料、金属材料、竹制品、木制品,最好多采用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简单的材料或废旧材料。制作和呈现方式上要体现墙面上画、直接挂、贴,同时还可以利用墙面吊或房顶吊的形式和立体式呈现方式。而且不管在创设内容和方式上,还可以利用不同民族文化题材,突出本班级的特色及个性,达到创设内容的全面性及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和个性发展的目标。

(三)充分体现幼儿的主体性,让幼儿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

陈鹤琴先生关于幼儿园环境创设方面主张,“通过儿童的思想和双手所布置的环境,可使他们对环境中的事物更加认识,也更加爱护。”这就是说,在班级环境创设中只有充分体现和发挥幼儿的主体性,才可以让环境更好地促进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幼儿才能更好地对环境中的事物进行很好地认识并认知,才能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做是孩子的天性,它可以使幼儿获得更为直接的经验,通过与环境或材料的互动,要自主形成自己动手的良好习惯,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品质。因此教师创设班级主题墙环境时做到以幼儿为本,让幼儿以环境主人的身份参加到班级主题墙环境创设的整体活动中来,这样才让幼儿有一种归属感、责任感和成就感,对于自己制作的材料会有一种自豪感。通过对自己对材料进行整体、制作、装饰、创意,能激发其他们的创造性,把这些自己创作的作品布置于班级主题墙环境,无形中形成了有一种成就感,同时会促使他们更加珍惜并爱护班级内的每个环境。

(四)充分调动家长参与环境创设的积极性,成为幼儿园教育的有力合作伙伴

首先,教师要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调动其积极性。教师面对家长群体的教育理念、文化水平的不同差异,在育儿的问题上,应以“专家型教师”的角色引领家长的教育理念的提升。例如请家长熟悉和了解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流程,每个环节这样做是为了什么,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等方面跟家长讲清楚,让家长朋友意识到幼儿园阶段是对幼儿的发展起到很重要的奠基阶段,是不可忽视的。其次,教师带动家长一起参与班级主题墙环境创设。思想认识和理解上得到家长朋友的重视是取得家长朋友配合班级主题墙环境创设的最重要的部分。认识和理解上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和配合,接下来教师应带动家长跟教师一起参与班级主题墙环境创设之中,引领家长朋友进行班级环境创设。最后,请家长朋友进入班级观摩主题墙环境创设。班级的大部分环境创设是由教师和幼儿来完成的,家长是属于幕后支持者和配合者。请家长朋友进入班级观摩主题墙环境创设,通过家长与环境的互动,让幼儿更自信,更乐于参与环境创设,让家长朋友看到自己孩子的发展与进步,认识到这样的环境创设是有必要的,有教育意义的。

参考文献:

[1]常畅.幼儿园活动室墙面环境创设现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5):37-47.

[2]夏小芳.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有效性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6):22.

第10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联系,充分利用家庭、社区及周边环境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应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自制玩具与教具,让幼儿尽可能地在活动中观察、发现、讨论、操作、体验、领悟,促进幼儿在情感态度、认识、技能、道德、创造能力、审美能力等方面的充分发展。

幼儿园课程最重要的是符合幼儿的求知需要,与幼儿的生活经验有关,活动应该围绕幼儿周围的世界展开,这样有利于使幼儿的原有经验得到运用,知识得到升华。当课程内容取材于幼儿的生活经验,当活动的主题和内容为幼儿所注意时,他们就会产生极大的兴趣、热情,更积极地运用自己的心智去探索、去发现、去尝试。我园地处享有中国“鞋都”的陈埭镇,蕴涵着丰富的鞋文化资源。如:鞋厂、鞋材、各种品牌、广告等等;这一切都真实地存在于幼儿的现实生活之中,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非常熟悉的,易于理解和接受的课程内容。都能成为实现高质量幼儿教育所需要的物质条件和人力条件,希望通过本次课题研究,形成适合我镇教育需要的乡土教育资源系列内容。让全体教师更新教育观念,从狭隘的教育观念中解脱出来,创设农村幼儿教育所需要的条件,使教师与家长都成为促进儿童发展的成功者,努力办好低成本、高效益的农村幼儿教育。经过了一年多的积极摸索、开展、研讨,现已逐渐形成具有我园特色的幼儿园课程体系。

1.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在课程多元化的今天,幼儿园的课程也呈现出多样性的模式。《幼儿园课程论》指出“幼儿的学习特点、发展特点决定了幼儿园课程的特质:基础性、启蒙性、全面性、灵活性、整合性、活动性与直接经验型、潜在性”,《幼儿园课程指导》指出:“幼儿园的课程方案是一个有意图而可灵活调整的开放的系统”,目的在于提供幼儿园建构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园本课程作为一个术语是从校本课程(school-based curriculum)借鉴而来的,它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以学校为本,二是课程开发。强调课程开发活动时学校发起,并在学校实施的,强调对学校以及当地社区的课程资源的利用。园本课程亦是以幼儿园为基地而开发的课程。所谓园本是指幼儿园的基础、现状、现实需要,以幼儿园的环境条件为背景,以幼儿园的发展需要为出发点,以幼儿园教师为主体而构建的课程。然而各种教育理念和幼儿园课程模式不断涌入,并影响着我们,出现了一些盲目的“原样照搬”现象,使我们的孩子对周围的、身边事物却都非常陌生:在许多幼儿园中也出现了“舍近求远”,盲目照搬许多城市化的课程内容,无视儿童的兴趣、需要及不断变化的环境,使得丰富的本土、社区资源被忽视,被浪费。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提出:幼儿园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大幼儿学习和生活的空间”,应“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自制玩具和教具。”陈鹤琴先生指出:“大自然、大社会是主要的知识来源,因而教育的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应该得到充分的体现”。幼儿园课程最重要的是符合幼儿的求知需要,与幼儿的生活经验有关,活动应该围绕幼儿周围的世界展开,这样有利于使幼儿的原有经验得到运用,知识得到升华。当课程内容取材于幼儿的生活经验,当活动的主题和内容为幼儿所注意时,他们就会产生极大的兴趣、热情,更积极地运用自己的心智去探索、去发现、去尝试。

长久以来,阿梅中心幼儿园作为一所农村镇级中心幼儿园,在组织教育教学过程中基本习惯于过去教师“以教材为中心”,从课堂到课本的教育模式。有时甚至去模仿城市幼儿园,将一些对农村幼儿来说比较陌生的东西很抽象的灌输给我们的孩子,幼儿教育只局限在幼儿园内,看不到幼儿园之外“精彩的世界”这样极大地浪费了农村广阔天地,丰富多彩的本土资源。与现在提倡的新的课程理念、终身教育的理念、教师与幼儿共同成长的理念、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周边环境变化,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等存在一定的差距。其实,我园位于有着中国鞋都之称的陈埭镇中心所在地,一些有本土特色资源很有开发利用的价值,我们有陈埭鞋材一条街、有具有民族特色的丁氏回族祠堂、有鞋都广场、有著名的中国知名鞋业品牌等等;这一切都能成为实现高质量幼儿教育所需要的物质条件和人力条件,于是,在2011年4月,幼儿园申报了《利用社区资源建构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实践研究,希望通过本次课题研究,实现以下目标:①探索与挖掘鞋都文化资源,丰富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构建幼儿园本土化课程,努力研究出具有鞋都文化特色的幼儿园内涵,促使本园成为更具有鞋都文化教育特色的示范性幼儿园;②通过该课题研究,增进幼儿对鞋都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培养幼儿主动学习、大胆探索的习惯;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亲近社会,尊重和热爱本土文化及热爱家乡等积极情感;③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教师能主动探索和收集鞋都文化特色的教育资源素材,从狭隘的教育观念中解脱,运用全新的教育方式和手段,创设适合本土特色的幼儿教育所需的环境条件,提高教师的创作、创新能力,培养一支爱学习、善思考、肯钻研、勇于探索与创新的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性教师;④让家长进一步深入了解陈埭鞋都的地方特色教育资源,主动参与幼儿园的课程开发与建构成为课题实践活动的实施者。

本课题自晋江市立项以来,已经经过2年多的探索与实践,精心组织,细致研究和不懈努力,在充分挖掘鞋都文化特色资源的基础上,根据幼儿园的幼儿实际情况与年龄特点,我们已经完成了课题研究的全部工作任务,初步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园本特色的课程,整理出园本开发的主题、领域、区域活动案例,教玩具、经验总结、论文等建立学园园本课程资源库,出版成果集《露珠》(二)。希望能通过开发鞋都本土文化资源,促使阿梅中心园的教育始终既跟上与时代共进步的新教育改革步伐,又保持着浓浓鞋都特色的本土气息,并推进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使幼儿园的教育能真正走进环境,走进孩子们的心灵,实现终身教育的目标。

2.课题研究的实施

2.1 课题研究的方法:调查法、文献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2.2 课题研究实施的原则。

2.2.1 整体性原则:整体性既是幼儿园课程组织的一个基本原则,更是一种指导思想。课程组织的整体性原则集中体现在对幼儿园课程结构的思考和对课程所涉及的各种关系的处理上。比如,根据这一原则,我们在本次课程开发研究中,并不只是把幼儿园课程组织仅仅理解成集中的教育活动,而是以主题活动为主将整个活动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的每个环节,把集体教育活动与生活活动、自由游戏等各种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通过环境的创设把“显性”的教育和幼儿可能获得的“隐性”经验结合起来;通过家长、社区资源的挖掘把直接教学和间接教学结合起来。达到一个整体性的效果,促进幼儿全面的发展。

2.2.2 以幼儿发展为本原则:以幼儿发展为本原则。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理查德(Richard,c.r)指出:设计就是创设一个一个问题情境,由儿童自己去计划,自己去实行、自己去解决。根据幼儿的已有经验和兴趣确定主体,以该主体为中心,编制主题网,网络中每个联结点都可以成为下一个阶段的共同学习主题,也可以成为孩子满足个人兴趣的探索方向。

2.2.3 量力而行,构建、实施分步原则:以教师和幼儿为主体,吸引社会各界人士和家长参与,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鞋都园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创建具有地方本土特色幼儿园的实践研究。遵循课程计划的总体要求,在研究整体课程结构的基础上确定园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和任务,并根据实际情况,将成熟的经验推广,从实际出发,挖掘引用各种课程资源,逐步推进。

2.2.4 生成性原则:园本课程开发是一个相当长的周期,事先不可能考虑得十分周全,必须在开发的过程中及时总结、修订,在实践中将其逐步充实完善。

3.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3.1 以主题活动的实施合理运用鞋都文化资源。

陈埭鞋都文化本土资源主要是幼儿园所在社区的自然环境与鞋文化方面的资源整合,包括民族特色建筑、鞋业制造、民族品牌文化传播、生产和生活经验等。我们根据课题研究需要和调查资源的查找,将适应于幼儿教育的鞋都文化本土课程资源改编成四大主题(即一是鞋都特色之工制鞋品牌、二是陈埭特色之鞋材一条街、三是陈埭镇物产之鞋都建筑及丁氏回族祠堂、四是陈埭镇特色之海蛏),在筛选课题研究所需的本土课程资源时,我们力求充分考虑课程资源成本的前提下突出重点,精选那些对孩子终身发展具有决定意义的课程资源,使之优先得到运用。选取的课程资源内容应该是具体、形象的,是幼儿能通过感官感知的,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满足幼儿的兴趣和发展要求的有利用价值的课程资源。相对内容比较丰富的主题,在确定之后经过大家商量讨论,从五大领域去思考,最后确定以几个单元小主题为切入点。如《鞋子嗒嗒响》我们以四个小单元组成、每个小单元再由几个活动组成。单元一——鞋子的种类(音乐活动-鞋子嗒嗒响、数学活动-鞋子的种类、语言活动-鞋子之最、生活活动-逛逛商店);单元二——鞋子的结构;单元三——鞋子的用途;单元四——鞋子的制作;主题内容比较简单的我们结合领域以几个活动组成。如:主题《鞋子宣传会》我们是有12个活动,分别为《鞋子展览》、《设计鞋子广告》、《皮鞋车》、《我设计的鞋子》、《各种鞋子品牌》、《鞋都品牌响当当》、《品牌之歌》、《鞋子展览馆》、《鞋子广告》、《小小设计师》、《鞋子展演》。

例:鞋子广告(语言)

活动目标

1.了解广告语的作用,尝试如何根据鞋子特征创编广告语。

2.能积极参与活动,仔细倾听,大胆表达。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事先请家长引导幼儿关注各类广告(影像、平面等),丰富幼儿的相关知识经验。

2.物质准备:录有精选相关鞋子广告的片段、广告宣传单;各种鞋子实物样本、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1.欣赏广告引发参与活动的兴趣。

A.幼儿欣赏。

B.启发幼儿说说:这个片段在表达什么?有什么特点?你最喜欢那句广告词?为什么?

2.幼儿模仿学说广告词,了解广告词的作用,激发创编的欲望。

A.幼儿自由模仿,交流表达自己熟悉的广告词。

B.引导幼儿说说自己还知道其他的广告形式,它是怎样的?

C.集中讨论广告词的作用。

3.幼儿尝试为鞋子样本创编广告。

A.出示鞋子引导幼儿观察,说说如何为它创编广告。

B.讨论创编广告应注意什么?

C.幼儿根据提供的鞋子实物自主创编。

D.分享交流创编的经验。(重点引导幼儿说说为什么要这样编)

4.活动延伸

A.在班级区域投放相应的资料供幼儿欣赏,进一步激发幼儿对广告创编的兴趣。

B.请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的引导幼儿关注相关各类广告,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通过课题组教师全体教师的努力,集合集体智慧,并在吴荔红教授的引领下,我们从讨论——收集——整理——设计——实施——再讨论修改——再实施活动,活动效果也一次比一次好,让幼儿对如何为创编鞋子广告及广告内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而萌发对家乡鞋都鞋文化的情感。

3.2 教师由课程的被动实施者转变为主动设计者,探索园本主题活动的实践。

要进行园本课程的开发与生成,教师的作用无可替代,教师是园本课程开发成败的关键,只有教师认同园本课程理念,参与研究过程,在研究探索中学习和成长,担当更重要的责任,做鞋文化园本课程开发的行动者,激起自下而上的探索研究,才能达到开发鞋都园本课程资源,创建本土特色幼儿园的理想。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实际情况,通过一课多研、同课异构、片段教学等多种教研形式开展了对鞋都“四大主题”如何与各领域活动、区域活动的研究。如:如在鞋博会主题活动,对于鞋都幼儿来说,周围的环境是他们探知的对象,到处矗立的鞋厂是他们的课堂,在那里,他们自由的探索,用自己的各种感官去解开鞋子的秘密。正值4月晋江鞋博会之际,鞋都随处可见的鞋文化宣传活动便成了我们镇区中的一道道风景线。家长们、邻居们、叔叔阿姨们到处都在谈论着我们鞋都鞋博会开展的盛况,孩子们也同样跟随着父母前往参观,每次一谈到这个话题,孩子们就滔滔不绝的说的不停,特别开心。在幼儿园里,孩子们也会三五成群继续着鞋子的话题,我想我园地处鞋都中心,鞋资源丰富、各种不同款式、不同用途的鞋子琳琅满目,同时又是孩子身边熟悉的,何不让这些鞋都特有的财富走进幼儿园呢?我们深感作为鞋都的幼儿园,应多挖掘这些我们特有的资源,让鞋都这些“瑰宝”能充分地得到运用,以不枉鞋都赐予我们这些得天独厚优越的条件。于是《建构鞋材》、《品牌一条街》、《我是小小制鞋匠》等主题就应运而生。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每个老师都积极参与讨论,开课老师积极准备、设计修改教案,最后将最完整的教案呈现出大家面前。这些方案包括:“做鞋歌、小小设计师、鞋都花纹、有趣的编织、鞋底印画、品牌之歌、鞋都陈埭”等。同时,结合各本班区域活动的开展,以及围绕日常生活中的点滴事例开展的活动。如:区域活动中让幼儿进行鞋子DIY、鞋盒变变变、鞋袋贴画等等,让孩子们在做中玩,玩中学,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实施增进孩子们对鞋资源了解和感兴趣,并从中发展了孩子们的动手操作经验,激发了幼儿学习兴趣,促使幼儿在生活中关注身边的事物。例:中班的主题活动《我家的鞋材店》设计意图:我园课题研究方案中提出,要探索和挖掘鞋都本土资源,丰富幼儿园教育内容,构建幼儿园本土化课程努力研究出具有鞋都特色的幼儿园文化内涵。众所周知,陈埭最有名的是鞋都、品牌之都,这不用怀疑的被我们列为重点研究对象,可除此之外我们陈埭鞋都的资源丰富多样,只要愿意处处都可以是我们的研究对象。比如形形的鞋材也已经成为闻名全国的鞋材一条街,琳琅满目的鞋材料店、制鞋材料也成为我园利用开发的另一大特色。这些制鞋材料颜色鲜艳、品种繁多、款式新颖幼儿对此十分兴趣,有较高的利用价值。于是我园将鞋材引进活动当中来,打破幼儿所了解的鞋材只限用于做鞋子一般思维,刺激幼儿的思维发展。让幼儿通过玩鞋材、各类鞋材制作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

如:

教学目标

1.尝试利用碎皮革、鞋扣、滴塑、织带等进行创意制作,体验鞋材创意制作的乐趣。

2.了解鞋材除制鞋外其它的用途,懂得废物也可通过人为努力而变废为宝。

教学准备

1.知识准备:请家长有意识引导幼儿欣赏各种创意画,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2.物质准备:(1)教师与幼儿家长一起收集碎皮革、鞋扣、滴塑、织带、多种质地颜色不一样的网布等;(2)人手一把剪刀、双面胶、固体胶、鞋盒盖等;(3)鞋材制作画若干幅。

教学过程:

一、欣赏出示鞋材创意画,激发幼儿的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参观一个用特殊材料制作的画展,有许多非常漂亮的、有创意的自制的画,请小朋友们认真欣赏,想想这些画与你们以前看过的有什么不一样?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你在那看见这些材料?它们是做什么用的?

引导幼儿自由欣赏鞋材创意画作品,了解如何巧妙地利用各类废旧的鞋材原料制作组成各种不同图画创意美。

(通过此环节让幼儿了解鞋材除了可以做出各种不同款式、不同季节的鞋以外,还可以根据这些做鞋后多余的废品的不同形状、材质、颜色等做成形状各异的各类不同创意画,为幼儿的创造活动提供基础)

二、出示制作材料、引导幼儿交流

师:小朋友也收集了很多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不同质地的鞋材,我们一起想一想、说一说可以如何利用这些鞋材的特点来拼贴、制作不同的创意画。

引导幼儿说说想选择什么样的材料来进行组合,如何巧妙利用各类不同材料的特点来、制作拼贴创意画。

(通过交流让幼儿知道不同的画面形象可以用不同的材料来进行组合,不同质地、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材料可以组织处不同的画面,进一步为幼儿的创作丰富经验)

三、提出创作要求、幼儿自主选择材料进行创作

1.按材料特点选择适合搭配的材料进行创作、拼贴自己喜欢的画。

2.多动脑筋想象创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

3.要爱惜材料,节约使用。

重点指导幼儿多动脑筋、巧妙利用各种材料的不同特征大胆的想象进行组合创作不同的画面。如:用鞋盒盖在画框,用大片红色皮革在太阳、用织带做各种花的花瓣、或者是动物的身体外形等、用滴塑做眼睛、纽扣;用网布做叶子、水、房子等等;鞋扣做石子、帽子、花蕾等。

四、幼儿展示作品,分享交流体验成功的喜悦

1.幼儿自由结伴欣赏、介绍自己的作品。

2.重点引导幼儿与同伴说说自己的创作的图画,说说画面的内容,是用什么材料组合创作的,体验成功的喜悦。

在一次次的研究、碰撞中老师们的研究能力有所提高了,对活动设计的分析能力增强了,由课程被动的实施者转变成主动的设计者,由权威者变为尊重孩子的合作者,在教学目标上注重整齐划一转向注重个体差异,在教育评价上由单一呆板转变为灵活多样。更可贵的是,孩子们也都非常喜欢这些活动,在课题研究实主题中得到了提高与体验。

3.3 社区、家长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园本课程的开发讲究灵活性和多样性,可以和家长、社区紧密联系。社区是幼儿在其中生活、生长的地方,社区的各种物质和文化资源往往可以成为幼儿园主题活动的重要来源,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既能让孩子们到真实的环境中探索学习,开阔他们的眼界,丰富孩子的经验,又能发展幼儿的社会意识,拓展幼儿园课程内容。在我们开展本次课题研究中,家长和社区资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外部大环境与幼儿园小环境的结合,建立家园互动,形成促进幼儿发展的合力,实现资源共享。

首先我们在新生入园、家长会、家长开放日时给家长介绍我们的课题的理念、实施方法、经典案例等,并在幼儿园门口设立“家长园地宣传窗”,向家长开放我们研究的步伐,设置家长留言栏,供家长提建议,在走廊设计课程开发展示窗,让家长了解,并引导有水平的家长通过家委会等方式参与我们研究的调查、评价中来。通过家长提供便利的资源。如:开每学期一次鞋材亲子制作活动,每年一届鞋文化周活动,设立家长作品展示区,让老师指导家里有鞋文化资源的家长利用鞋材制作成艺术品、教玩具放在班级的区角中使用,邀请家长一起制作各种不同的鞋子、鞋子风景画等等装饰幼儿的大环境,使鞋文化资源的利用成为幼儿园的一到亮丽风景线。家长也我们课程开发的参与者、搜集者、合作者。

4.课题取得的成效

两年来,通过课题组成员的倾力协作,本课题在不断探索和研究的实践中得到了验证,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园本课程的开发,课题研究的实施,其最终目的是提高保教质量,促进幼儿园、教师、幼儿的可持续发展。经过两年的潜心研究,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其一,建立园本课程教育资源库,编写设计了适合大、中、小班幼儿使用的《露珠》两册汇编园本课程教材领域活动案例15个、区域活动案例12个、主题活动案例6个,教育教学反思、论文26篇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与操作性。其二,由于教师的课题、论文、案例在市、镇评比屡屡获奖,而且获奖的级别逐步提升,使教师对教科研产生了兴趣,从而实现了教师的研究行为由自发性向自觉性的转变,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如:8人次在晋江市绘画比赛获奖、三篇活动案例入选泉州市优秀活动方案汇编、有2篇论文在幼儿教育研究等CN刊物发表、有三篇论文入选泉州课改简报、晋江市幼教研究汇编,6篇论文在陈埭教育研究汇编。其三,促进了幼儿智力和非智力的发展,激发幼儿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幼儿对家乡的自然和人文生态有更进一步地了解,更能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使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责任教育具体化,奠定了幼儿热爱祖国、爱家乡的思想情感。其四,社区、家长资源得到充分的挖掘与利用、家长的教育理念不断的改变,正逐步成为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其五,办园特色得到充分体现,促进幼儿园、教师、幼儿的可持续发展。2012年12月顺利通过了福建省示范性幼儿园的评估。

5.问题和反思

5.1 幼儿园全体教师开发园本本课程的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如何进一步适应孩子、家长和社会的需求,开发出系列的园本本课程,提高参与面。

5.2 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时间难以得到保证,理论得不到指导。园本本课程目前在我园刚刚开始,老师们的时间和精力都花省教材实施当中。园本课程得不到重视且缺少理论技术的支撑。

5.3 课程资源含有不稳定因素。有的课程资源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有的甚至会消失,这是园本课程内容设置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当然也可以认为这是一种生成性。但是这种生成性会对我们的课程形成一定的冲击。

第11篇

一、“爱”,是她勇于攀登的不竭动力

1、爱孩子赛妈妈。同志就是因为喜欢孩子才选择了教师职业。她27年来始终立足于幼教第一线,遵循教育规律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教师观,对孩子一视同仁,无私奉献,促进每位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发展。她常说,孩子的心灵最纯洁,每个孩子都是一朵最美的花,教师应该热爱每个孩子,爱孩子是教育工作的核心,教师要将爱心倾注在每一位孩子身上。她不仅是这样说,而且也是这样做。年,她刚踏上工作岗位时,班上有一位姓时的小朋友,因年龄小,每天哭着不肯上幼儿园,睡午觉就做恶梦惊醒。她就象慈母一样,每天早上从家长手中热情地抱过孩子转移其注意力,并和他共同游戏增进感情。午睡时抚摸陪伴直至睡着,孩子梦醒时常常大哭,她就长时间地抱着他在园内转悠,为了不让哭声影响到其他孩子的午睡,她就长时间抱着孩子。尽管胳膊很酸,但她从不厌烦,直到孩子再次入睡。就这样整整过了一个月,这位小朋友终于能愉快地入园了。那时,她班上还有位姓余的孩子,说话不清,各项能力明显低于其它儿童,连园领导都认为此幼儿“无可救药”了,而她不灰心,总是充满希望并耐心细致地辅导她,和家长密切联系,采取一致的教育计划,通过三年的努力,她也达到同龄幼儿的水平。

2、爱园胜爱家。27年来,她从未因家庭原因而影响工作。年,正值幼儿园创建市级示范园时,她的父亲因车祸住院。白天,她在园兢兢业业的工作。夜晚,她还在医院一边陪伴昏迷不醒的父亲,一边翻阅整理幼教资料,准备第二天的工作。她父亲住院近一年直至去世,她从未请过一次假。在工作中,她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从不叫苦叫累。平日总是起早贪黑,早到迟走。在她的眼里,幼儿园胜似自已的家,园里建设比家还重要。

3、爱同事似姐妹。由于园里年轻人较多,作为青年人的领头人,时时处处事事爱护她们、关心她们。在创建省省级示范性幼儿园过程中,青年教师每天加班到深夜,为了她们的安全,每天“打的”挨个将她们安全送回家。然后,自己才回家。这段时间,总是要到深夜1、2点钟才最后一个回到家。

二、“学”,是她刻苦钻研的永恒追求

好学、勤学是的挚爱追求。她始终认为学习使人前进,学习是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在她身上真正体现了终身学习的理念。27年来,她从未间断过学习,从一个中师毕业生一直学到大专、本科、研究生课程班,自理近万元的学费。为了不放过任何一次学习的机会,她总是利用假期参加各种教育研究的前沿科学培训活动,从未完整地休息过一个寒暑假。年暑假,她的痔疮刚开完刀两天,当她得知有一个全国音乐心理学学习时,立即报名前往,一连7天下来,影响了伤口的恢复,又到医院进行了第二次手术,在家休息10天后,又去参加全国音乐教育研究培训,这次为了不影响伤口的恢复,每天听完报告后,她就痛苦地趴在宿舍的床上,一直坚持到学习结束。平时,抓紧点滴时间,博览群书。自加压力,自定读书计划,每月读10本杂志、每季读完1-2本理论书籍。收集整理了30本资料册,做了多本学习笔记。目前,她读完了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家庭教育、课程理论、亲子教育等各类理论书籍近百本,学习促使她飞速的成长,成为本领域的领跑者,成为一名智慧型园长。

三、“研”,是她开拓创新的重要法宝

做一个研究型、专家型教师,一直是追求的目标。因此,受聘担任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九五”规划专项课题《早期儿童音乐教学法的心理研究》科研基地负责人,担任《》的实验基地负责人,是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幼儿教育特约研究员、第五届幼教专业委员会理事、教学研究室学科教学视导员、教育科学研究学术委员会委员、小学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

她钻研、善研,始终致力于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和科学探索,潜心于课题研究。“八五”期间,她参加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领导的国家级研究课题《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改革》;“九五”期间,她不仅参与了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领导的“九五”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早期儿童教学的心理学研究》和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建构中国早期儿童音乐教育的理论及实践体系的研究》两个课题的实践研究,她个人还独立承担了省教育学会科研课题、“九五”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幼儿园创造性韵律活动设计与指导》的研究;“十五”期间,她独立申报、负责并完成了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立项课题《幼儿园开放性课程的建构》的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纬度来探索幼儿园是否需要、是否能够及如何建构自己的园本课程展开全方位的研究,重视从理论的高度上提炼、升华自己的丰富实践经验。同时,她还参加了师范大学虞永平博导负责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生活化游戏化的幼儿园课程研究》、师范大学张俊教授的《后现代主义的幼儿科学教育研究》的课题研究,参加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教育部重点课题《基础教育课程开发与推进的比较研究》子课题《区域性多元游戏课程开发与推进的研究》。她在幼儿音乐教育改革上进行大胆实践与研究,《幼儿创造性韵律活动的设计与指导研究》、《幼儿园舞蹈欣赏教学初探》《舞蹈欣赏教学》、《开放的幼儿音乐教育》、《以素质教育为指导,开展大班合唱教学的实验研究》等多篇在国家级刊物《学前教育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幼儿教育》,多篇论文获国家级、省级论文评审一、二等奖,形成了具有个人独特见解的幼儿音乐教育思想和方法;“十一五”期间,她独立主持了省教育科学重点规划课题《实现良性多维互动,促共同体和谐发展》的研究。她结合教育教学实践,进行钻研,展开系统研究,有效解决了一些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前沿问题。经过五年的研究和探索,《幼儿园开放性课程的建构》课题得到了省课题规划专家组的一致好评。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大大提升了教师的研究水平与综合素养,特别是对教育实践活动的反思能力,有了长足的发展。她出版了研究成果《开放性课程在行动》专着,主编了《托班课程》上、下册。这些研究成果的出版,为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对幼儿的观察、分析、评价提供了直接的参照和支持,为教师设计展开课程设计和教学提供了范本。

四、“传”,是她尽心履职的真情流露

长期以来,主动做好传、帮、带。无论是园内还是园外,她认为每一位幼儿教师都是我们事业发展的力量,培养他们是自己应尽的责任,因此,她总是不厌其烦,毫无保留,全心全意地帮助所有幼教同行。她承担了师范大学本科生及研究生的实习指导工作,她对待这些学生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心,实习工作耐心细致地指导,总是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不厌其烦地接受每位学生的访谈、问卷等课题研究工作。

对园内的青年教师,她更注重言传身教,在平日工作中,她有良好的师德修养,严谨的工作作风。不仅下班指导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活动,课后还与她们逐一反馈和互动,同时还定期上示范课给全园教师观摩。她指导青年教师严格细致。既有理论上整体框架的指导,又有操作过程中具体环节的指导。从不放过每个细小的教学环节。如教具演示,收放顺序都一一指导到位。在她的指导下,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在她的带动下,每个教师个个有特长,园里教师个个被邀请在全国各地上示范课,在全国各类研讨会上观摩研究课。这些做法和经验,经常吸引全国各地的同行到该园跟班学习。该园的办园水平和先进的管理方法,得到了专家和同行的广泛认同和充分肯定。

第12篇

一、当前幼儿教师教育科研素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育科研意识浅薄

教育科研意识是幼儿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前提。调查发现,在开展教育科研的必要性”认识上,有25.7%的幼儿教师觉得根本没有必要”,还有31.9%的只是觉得比较必要”。访谈得知,部分幼儿教师觉得教育科研离自己很远,不是自己要做的事,他们只要管好孩子,按部就班完成日常教育教学任务就可以了。在对科研的主要目的”这个问题的回答中,有48.2%的人选择得考核、评职称或完成工作任务”,而且有幼儿教师反映,评职称要也是最近几年的事,以前评定职称不用,有获奖的就行了。可见,幼儿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动机、兴趣、习惯等各个方面都不是很成熟,也很少有机会体验教育科研带来的乐趣和成功感。

(二)教育科研知识比较缺乏

教育科研知识是指幼儿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据调查,只有占总数的11%的幼儿教师系统学习迪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方面课程,占总数32.2%的幼儿教师参加过教育科研方面培训或研讨活动,仅仅22.7%的幼儿教师了解科研课题设计的一般规范,32.4%的了解论文撰写的一般规范。通过访谈了解到,很多幼儿教师以为做科研就是写文章,根本不懂得教育科研是一个从选题、论证、立项、制定计划、调查研究或实验观察,到结论形成、报告撰写、,不断探索和不断总结提升的过程。幼儿教师撰写的论文也非常不规范,基本上没有注释、参考文献。同时也了解到,几乎没有幼儿教师会主动学习教育理论书籍,专门的教育科研书籍就更不用说了。

(三)教育科研能力普遍较弱

教育科研能力指幼儿教师运用科学方法对学前教育领域中的某些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探索,揭示其普遍规律的一种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是幼儿教师教育科研素养的核心。

首先,从幼儿教师对自身教育科研能力的评价以及对教育科研的难度认可来看,幼儿教师普遍觉得做教育科研难度非常大占到总数的(71.8%),认为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比较弱(占到总数的75.2%),只有极少数的觉得没有难度:仅1.7%或认为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非常好仅(2.5%)。其次,从幼儿教师通常查阅资料的途径和效果看,很多幼儿教师查阅资料的手段单一,尤其是通过目前使用最为广泛、比较先进的互联网获取资料的还很少(仅18.2°%),只有24.6%的通常能查到自己所要找的资料。再有,从幼儿教师掌握教育科研方法的熟练程度来看,即使是学前教育科研中应用最多的“观察法,”非常熟练的也只有27.3%,其他比较常用的方法掌握的情况也不理想,非常熟练文献法”的只有14.1%,熟悉行动研究法”的只有8.7%,熟悉调查法”的只有9.7%。此外,从幼儿教师主持、参与教育科研课题以及撰写论文的实践经历和效果来看,有过主持科研课题”经历的仅5%,有过“参与”经历的也只有26%,从来没有接触过科研课题的为69%;经常撰写论文的只有18%,从未写过的有31%,论文既获奖又被发表的仅1.6%。

二、影响幼儿教师教育科研素养的主要因素

(一)幼儿教师整体素质偏低

作为幼儿教师培养的摇篮一幼儿师范学校的生源以初中毕业生为主,初中生的文化基础相对比较弱比较窄。尤其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幼儿师范学校的生源质量更是得不到保障,招收的尽是那些高中升学没有希望的学生,而且为保证生源数量幼儿师范学校也迫不得已取消了入学面试关、降低了文化成绩要求,把一些本应拒之门外的生源招了进来。这种生源决定了很难培养出高素质的幼儿教师。

相关分析发现,幼儿教师的课题研究经历、论文撰写习惯、科研能力和其学历都呈显着正相关(r=0.434、r=0.538、r=0.332),而目前我国幼儿教师的学历主要集中在专科以下层次(2004年占95.11%,普遍比较低,决定了他们的科研能力和水平不会太高。

社会对幼儿教师的认证资历反映了社会对幼儿教师素养的整体要求,依据我国现行的教师资格认证方面的政策法规,对幼儿教师的认证起点只要求毕业于幼儿师范学校,相对偏低,加之很多地方操作不规范,不具备幼儿教师资格证的在岗幼儿教师大有人在。此外,幼儿教师职业的吸引力大大降低,不但难以吸引高素养的从业人员,而且导致了许多优秀幼儿教师的流失。这些都决定了我国现有幼儿教师整体素质不高,作为一种更高的自觉追求的教育科研不可能成为他们关心的重心。

(二)幼儿教师教育不重视教育科研训练

我国在1990年以前实练三级师范”,直接培养一线幼儿教师的任务主要落在幼儿师范学校身上,这些中等幼儿师范不太注重学生理论学科的学习,对学生也没有科研训练方面的要求。现在,国家将三级师范”转练二级师范”,原来的幼儿师范学校或独立升格为大专,或合并到师范大学,或与其他中等教育层次的学校合并升格为高职高专,由于没有学前教育专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可以借鉴,学前教师教育很大程度上仍旧套用原来的做法。从教育部三次调整的三年制幼儿师范学校的教学计划看,幼儿师范学校在培养目标的定位和具体课程的设置上都没有把教育科研素养的培养作为重点。如初中起点三年制中专根本就没有开《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统计》:幼儿教育科研论文写作》等课程,也没有毕业论文写作要求;初中起点五年制大专和高中起点三年制大专也是最近几年才开《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虽有毕业论文写作要求,但不够严格和规范。

教育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及〈湖南省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意见》湖南省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办法》等文件也没有对幼儿教师教育科研素养方面做出具体规定,提出具体实施办法。这导致承担继续教育任务的幼儿师资培训机构也不重视对在职幼儿教师科研素养的培养。

(三)幼儿教师教育科研实践机会少

1983年以后,我国才把幼儿教育科学研究纳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基础教育科研,从“六五”到“十五”期间,以幼儿园为单位的国家级立项课题一共只有15个,其中十五”立项课题13个,其他4个五年计划中只有2个。在立项的课题中,单位资助和自筹经费课题占多数,表明国家对幼儿教育科研一直不是非常重视。幼儿教育省级科研课题计划、立项、结题、审批制度的建立始于20世纪90年代。在省级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中,以幼儿园为立项单位的也不多,以湖南省为例,十五”期间以幼儿园为单位的规划立项课题仅3个,且都是自筹经费课题。

同时,从事幼儿教育研究的群团组织起步较晚。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自1979年11月成立以来,只在十五”期间先后立项了两批课题。省级幼儿教育研究会也起步晚,以湖南省为例,湖南省幼儿教育研究会1979年成立后,组织举行或参与的论文评选活动只有3次,2006年才开始独立立项课题。总之可见,我国比较系统的幼儿教育科研网络建设是距今不到20年的事情,甚至可以说是最近几年的事情,所以对幼儿教师教育科研提出相应的要求比较晚,幼儿教师得到的教育科研锻炼机会很少,其科研水平和能力整体偏低也就不难理解了。

三、提高幼儿教师教育科研素养的建议

(一)幼儿教师职前教育要加强对其教育科研素养的培养

幼儿教师职前教育若不注重教育科研素养的培养,必然会导致准幼儿教师科研意识淡薄、科研知识缺乏、科研能力偏低。为此,幼儿教师职前教育应确定多元化的培养目标,立足于培养对教育科研有正确认识的准幼儿教师;设置结构合理的课程,立足于培养掌握一定教育科研专门知识的准幼儿教师;改进教学方法,立足于培养具有初步教育科研能力、科研道德的准幼儿教师。

(二)幼儿园和各级教育管理部门要努力促进幼儿教师教育科研素养的提高

从幼儿园来说,要在园长的带领下,树立以科研为龙头的科研兴园”意识,为幼儿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创造条件,如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育科研培训与交流,积极开展以园为本的教育科研活动等。

从教育管理部门来说,要努力为幼儿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让更多的幼儿教师有机会进行教育科研,如在科研经费保障、各级科研课题立项、科研培训与科研课题过程管理等方面,加大对幼儿教师教育科研投入的力度,更好地保障幼儿教师教育科研的顺利开展。

(三)幼儿教师要注重通过自我教育提升教育科研素养

首先要不断进取,加强理论学习,认识到教育科研的现实意义,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思想素养;其次是要经常进行自我反思,重构自己对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基本看法;此外,要开展行动研究,不断提高自身开展教育科研的兴趣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