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0 23:14:1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学经济数学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商场数学论文参考文献:
[1]王开荣;数学的哲学思想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2]陶前功,刘宏伟;谈数学史教育在经济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6期
[3]张金良;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认知结构中的作用[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4]王书贞;数学问题解决的认知分析及教学应用[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5]常方亮;;浅谈中师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0年S1期
商场数学论文参考文献:
[1]李开云《小学数学知识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钟启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日】米山国藏《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四川教育出版社,1986。
[4]檀传宝《教育是人类价值生命的中介》.《教育研究》,2000,3。
[5]朱梧《数学文化、数学思维与数学教育》.《数学教育学报》,1994,2。
[6]吴国建沈自飞《数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数学教育学报》,2003,10。
商场数学论文参考文献:
[1]高海霞.浅谈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教学[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B),2011,(17):64-64
[2]曾锦华.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和方法训练探析[J].成才之路,2011,(35):39-39
[3]蓝国坚.浅谈在初中数学中渗透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7):61-62
[4]张建梅.浅析数学思想和方法在初中教学中的重要性[J].商情,2012,(42):92
[5]闫波.小议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J].文理导航(中旬),2012,(12)
关键词:高职数学;模块式教学;职业能力
高职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高职数学对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和综合数学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然而,由于高职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而同时又发展迅猛,在教学方面还未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大多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讲学生听做题复习考试,教学内容都是一些老面孔,与专业结合不密切。这与当前高职数学教育的培养目标严重不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教育观念落后,难以适应时展传统数学教育观以“知识本位”为中心,重理论轻实践,忽视专业需要。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要求教学内容体现“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体现“服务专业、注重应用、更新计算技术、全面育人”的特点和要求。因此,教育观念应由“知识本位”转变为“能力本位”。
教学内容陈旧,难以满足专业需要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推进,各院校都加强了专业教学建设,增加了大量专业实训,压缩了基础课教学时数,这就造成了数学课教学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同时,在课程体系上过多考虑数学学科的完整性,在教学内容上满足于逻辑上的严谨、计算上的精确,面面俱到,脱离高职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服务性功能不足。因此研究各专业对数学的需求,更好地与专业相衔接,进行工科、经管类、信息类等专业模块教学势在必行,创新高职数学教学模式刻不容缓,为此应进行必要的探索研究,以更好地适应高职教学,更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及综合职业能力。
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率不容乐观随着高校扩招,学生质量急剧下降,特别是高职院校学生的数学基础更是薄弱,很大一部分学。觉得学数学就是为了考试,是没得选择的无奈之举,以后根本用不上。基础本身就不好再加上这种消极的态度,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另外,大学的学习毕竟不同于高中,使得很多学生不会学习,学习效率可想而知。
建立合理的教学内容体系
优化教学内容,进行专业模块教学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国民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第一线技术应用型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所以,高职数学教学内容要体现“服务专业、注重应用、更新计算技术、全面育人”的特点和要求,为学生打下较为扎实的数学基础,为未来发展提供有力的知识支撑。为此,应将高职数学分为公共基础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以及应用拓展模块,其中公共基础模块由一元微积分和数学实验组成;专业基础模块包括多元微积分、常微分方程、向量和空间几何、级数、布尔代数以及线性代数和概率;应用拓展模块主要是用数学建模案例来反映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强调应用性。工科、经管类、信息类三大类结合调研进行合理选块。工科教学的专业模块为多元微积分、常微分方程、级数以及线性代数等;经济管理类专业模块为二元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等;信息类的专业模块为布尔代数、矩阵行列式、概率、图论基础等。
加强高职数学与专业课的联系 实施模块式教学对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数学教师对高职各专业知识了解有限,与专业教师缺乏沟通,且不同专业又有着不同的问题,为此数学教师必须去面对专业知识问题,认真听取专业教师对数学课程、内容、范围的要求和建议,针对不同专业搜集相关典型案例,为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提供有力依据。例如,经济类专业的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很少接触到曲线的凹凸性及函数图形的描绘、变力作功、液体静压力等问题,完全没有必要花很多时间来学习这些内容,而要把重点放在今后工作中经常接触的单利、复利、税收、最小投入、最大收益、最佳方案等知识点上,这样更实用、更有价值。而线性代数与计算机原理有直接的联系,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应把这方面的知识作为重点。同时,直接选取专业课程的相关内容作为例题、习题讲解和练习,对内容拓宽和深化,强调知识应用可起到积极的作用。通过反复学习,学生得以反复记忆,进而熟练掌握,这更有利于所培养的人才能够胜任其岗位职责,为用人单位创造良好效益。让学生看到学习数学能够应用于实际,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在具体操作时,要做到:
1.由传统的“面向定义”转变为“面向问题”的新型教学模式,进行问题驱动教学。删去那些繁琐的计算与复杂的推理过程,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加强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自觉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职业能力。例如,函数作为过渡性衔接内容可少讲,只需重点介绍分段函数、复合函数等,空间解析几何是多元函数微分学的预备知识,加之学生在中学已接触过,可略讲;导数与微分中重点介绍导数,微分则利用导数即微商这一关键点略讲。
2.教师应有意识地收集与各专业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尽可能多地将数学与工程学、经济学、生态学、社会学、军事学等领域联系起来,展现高等数学的巨大魅力。例如,在生活实际中建立微分方程模型是比较难的,在介绍微分方程时可以举抵押贷款买车买房问题、人口增长等多个例子。这些不但让学生了解了数学的巨大作用,而且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还应介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数学知识和最新前沿动态,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3.重视思想方法的教学。在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对课程中蕴含的一些数学方法加以阐述,例如类比、演绎、递推、构造、换元、化归、建模等方法,这对深化学生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整体素质有着重要作用。就拿建模来说,一切数学概念和知识都是从现实世界的各种模型中抽象出来的,利用建模思想进行教学是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重要手段。传统的高等数学教学也强调从实际问题出发,建立模型,再引入概念和方法。笔者认为,数学教学中贯彻建模思想,应强调量的差异,应举更多有实际意义的例子,贯彻数学建模思想,是将解决问题思想贯彻到每个环节,而不只是用做某些部分的引入手段。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和设备资源的共享,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多方位的学习资源。例如使用讲义课件、网上答疑、题库、数学软件、数学文化、数学论坛等,对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会有很大的促进。而且网络教学可随时进行,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学习时间、内容和进度,避免选修课与必修课在上课时间上可能出现的冲突,还可以根据学生个人的实际情况提优补弱。网络技术促进了教学的自主化、互动化,使数学教学更现代化,更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
合理运用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一种崭新的教学元素,这种教学信息量大,形象直观,特别是涉及图形教学,它富有动感。像定积分的概念教学时,用多媒体可以清晰地观察出分割、取近似等每一步过程,使学生一目了然,易于接受。但有了多媒体,我们不能不加选择地应用,像求导、积分等计算用传统的“黑板+粉笔”,学生更能明白解题的思路、过程。总而言之,要合理选择,两者结合,以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
充分利用数学软件 高职现有的教学模式大多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学习。在教师讲解后学生反复练习、训练,对学生而言其实是一种浪费。一是学生就业后用到纯数学的知识很少,用到的只是数学的精神、思维方法等;二是在信息时代,大量的数学计算、画图等用手工操作太费时费力,而用数学软件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要详细介绍教学所使用的软件Mathematica和Matlab,把运用数学软件包求解数学问题能力的培养融入教学中,使学生学会利用数学软件求导数、积分、解微分方程等复杂的运算。通过数学实验教学,可以达到使学生由“学数学”向“用数学”的转变,更新计算技术,减少大量的繁琐计算,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应用能力。
全面改革考试评价方式
高职数学除了提高学生综合数学能力外,主要是为专业服务,传统考核方式已不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通常的限时考试使学生机械地套用定义、定理和公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应用能力,也不能真正地检查和训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会使较多的学生越来越对数学产生恐惧、厌烦心理,为考试而考试,与我们的教学出发点相违背。目前我校学生的数学成绩由平时25%、期中闭卷考25%、期末50%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包括平时作业、提出问题、上课发言、上课出勤率等,另外两块都打出具体分数。笔者认为,考试评价制度应进行改革,高职教育的考核方式应灵活多样。由平时成绩、数学实验(数学软件应用)和闭卷考试三块组成比较合理。平时除了作业情况、学习态度等之外,还可结合小论文的形式,数学论文由教师事先设计好题目。例如对经济管理类专业可设置与单利、复利、税收、边际成本、边际收益、最小投入与最大收益、最佳方案、概率、统计等有关的问题,要求写出调查报告或论文,学生可根据需要查找相关资料,并对计算结果进行数据分析,结合实际给出可行性建议,最后以论文的形式上交评分。数学实验主要就是上机情况,看学生对数学软件掌握得如何,便于今后进一步的应用。期末闭卷考试这部分以考核学生基本概念、基本计算能力为主。这种考核方式有利于帮助学生端正数学学习态度;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能比较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综合数学能力,同时又能为后续的专业学习打下基础。
数学既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重要工具;数学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文化;数学不仅是一些知识,也是一种素质。在高职数学教学中引入模块式教学是职业教育教学的一种创新,体现以能力为核心,具有较强的实用性、针对性和灵活性。与专业结合的模块式教学改革是大势所趋,当然,如何更好地进行高等数学的模块式教学改革仍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许景彦,吴素敏,王风莉.试谈高职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J].教育探索,2007,(6).
【关键词】教育 创新 能力 培养
How to cultivate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in mathematics teaching
Luo Kaigang
【Abstract】Innovation is the spirit of a nation, is the exhaustless power of a nation’s flourish and development, so the cultivation of the innovation ability has been the hotspot paid attention to by the whole education field. The class is the main channel for carrying out the innovation education and cultivating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At class, teachers need to set up the democratic, harmonious and matey atmosphere, to create the question situation full of the challenge, to arouse students’ appetite for knowledge, to induce students’ innovation motivation and to cultivate students’ exploring ability. But at the same time, it can not be just localized at class, not be astricted into the criterion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 not be confined in the teachers’ guidance and the disposed circle. Only doing so just can open the eyeshot, can draw on the wisdom of the masses, can recombine the experience and bring the created potential into play.
【Keywords】EducationInnovationAbilityCultivation
“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我国当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流。其中关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尤其引人注目,成为教育界内外关注的热点。人们在按照创新能力来衡量教育现状的同时,也在思考着与创新能力相关的一系列问题。本文拟对中学数学教学中,发散思维与创新能力培养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1.发散思维与创新能力。收敛思维也叫做辐合思维,它主要指严格在形式化的逻辑思维,具体地讲,收敛思维是从已知条件和一定的目的出发,寻找某个确定答案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恰好相反,它主要指不严格的非逻辑思维。它的思维目标分散,思维方向朝着四面八方扩散。它从给定的信息中产生新的信息,获得多种可能结果。
按照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的说法,发散思维有三个特征:一是流畅性,是指心理活动畅通少阻,灵敏迅速,能在较短时间内表达较多概念。这是发散性思维量的指标。二是变通性,是指思维活动能够随机应变,触类旁通,不受某种固定思维模式的局限。三是独特性,是指从以前所未有的新角度、新观点去观察分析问题,思维方法新颖独特,能够提出超常的独特见解。后两种特征是发散思维质的指标。这些特征与创新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创新的一个标志。但作为创新思维核心性的东西,并不等于创新思维的全部。收敛思维是发散思维的基础,发散思维是收敛思维的发展,它们都是创新思维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一般地说,新思想、新方法的产生都是发散性思维的结果。创新实际上是从发散到辐合,再到发散的多次循环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发散阶段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是创新的触发剂,但不能离开辐合的过程,否则可能会一无所获。
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想象能力、创造性计划、组织与实施某种活动的能力,这是创新的本质力量之所在。其核心是创新思维能力。
2.数学教学中发散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基于对发散性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分析和理解,在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2.1课堂是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在课堂上,要营造民主、和谐、融洽的气氛;创设在智力上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鼓励学生标新立异,诱导学生创新动机,培养学生探索能力;注重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等“变式”训练,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2.1.1营造良好氛围,形成民主气氛。创新要求有民主的环境与氛围。学生感到宽松、融洽、愉快、自由、坦然,没有任何形式的压抑与强制,才能自由与自主地思考、探究,提出理论的假设,无顾忌地发表见解,大胆果断而自主决策和实践,才有可能创新和超越。
课堂上不讲民主,会扼杀学生的创造力。教学民主意识强的教师,能摆正自己的位置,与学生平等相处,并鼓励学生去发现、去创新,问题答案也往往不拘泥于某一定向的结论,而是帮助学生积极寻找多元的答案、思路和学习目标。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会更加强烈,创新思路更加宽广。
2.1.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望。创新源于问题解决,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表现需要有一定的激发条件。课堂内,教师要注意创设智力上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进行创造性的探索,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加工发展自己的创新能力。
2.1.3鼓励学生质疑,诱发创新动机。创新教育离不开对问题的探究。在教学活动中,如果没有对问题的探究,就不可能有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不可能有学生的独立思考与相互之间的思维的激烈碰撞而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就得不到真正的磨炼与提高。提出问题是思维的出发点,应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提出独到的见解、设想与独特的做法,完成富有个人特色的知识视野,形成探究的兴趣,从而培养创新性思考和学习的能力及习惯。
2.1.4注重变式训练,提高思维能力。数学教学中的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法多用等开放题教学可作为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重要途径。
2.2创新教育不是狭隘的、自我封闭、自我孤立的活动,不应当局限于课堂上,不应当束缚在教材的规范中,不应当限制于教师的指导与布置的圈子内。只有这样才能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集思广益,重组经验,发挥出创造的潜能。
2.2.1突破课堂局限,扩大学生视野。教育活动应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联系当今世界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的实际。学生学习上的开放,对创新更为关键,应当引导和鼓励学生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根据自己的兴趣与可能,通过课外阅读、参与课外活动来扩充知识,扩大视野,经受各种锻炼。
2.2.2重视个性差异,打破单一模式。班级上课以一统为特征,在批量培养同规格的人才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培养以自主、多样、探究为特征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则需要加以调整。必须辅之以其他的教学组织形式,打破单一的班级上课模式。如将班级上课与小组学习和个别化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2.2.3开展数学竞赛,培养创新意识。数学竞赛活动有别于课内教学的狭小氛围,试题的解法更具有开放性和奇特性,更适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校教育中的“激将法”亦不乏其例。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年少时数学成绩欠佳,初一考试算术不及格。一次,老师公然在班上宣称:假如你们中将来会有一个同学没出息,这个人必定是华罗庚。这位老师并未意识到,他的奚落对华罗庚来说正好是“激将法”的“绝唱”,正是这种奚落,促使只有初中学历的华罗庚发奋攻读,19岁就开始发表数学论文,25岁已跻身世界屈指可数的大数学家之列。
美国的爱迪生小时候只上了几个月学,就被老师辱骂为“愚钝糊涂”的“低能儿”并退学。老师的歧视激发了爱迪生“长大了在世界上干一番事业”的志向,终成一代大发明家。
可见,学校教育中的“激将法”是通过心理交接,从反面砭触教育对象的自尊心,激起教育对象的逆反心理,使之转化为某种巨大的推动力,进而促使其朝教育者所预期的目标努力。从心理学角度看,它是一种“反面激励”。
与“反面激励”相对的是“正面激励”。
西方有一个为许多心理学家所称道和不厌其烦地引证的“罗森塔尔效应”,是“正面激励”的典型。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罗森塔尔和雷诺尔・雅各布森以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为实验对象,对他们进行了预测未来发展的智力测验,然后,列出占各班人数20%的学生的名单,交给教师并声称:“这些是超常儿童,其智力将来还会提高”,还会有“学业冲刺”云云。其实,名单上所列的并非按智力测验结果挑选出来的高智商学生,而是随机选出的,有些还是受教师歧视的学生。然而,一个学期后,奇迹出现了。当两位心理学家再次对学生进行测验时发现,那些所谓“超常儿童”的智商明显提高了,尤其是在低年级的进步更大。一年后,两位心理学家又对学生进行了测验,高年级“超常儿童”的智商在继续提高,而低年级“超常儿童”却不再提高了,原因是低年级原任教师已调走,新任教师不知道谁是“超常儿童”。后来,人们把这个微妙的现象称为“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的产生颇为耐人寻味。正是两位心理学家令人兴奋的智力测验结果激发了教师对受关注儿童的信心和期望,这种信心和期望又激发了学生对自我的信心和期望,外力内化,学生的智商自然也就随之递增。低年级学生因换了教师,这种连锁式效应不复存在,智商的递增也就随之停止。
尽管“正面激励”与“反面激励”所循路径不同,但目的和效果却是一致的,正所谓“殊途同归”。二者并无高低之分,关键在于选择运用得心应手。从年龄特征看,一般对自我意识尚未完全形成的学生较宜采用“正面激励”;从个性特征看,对自卑感较强的学生一般不宜采用“反面激励”。
笔者在教学中曾经遵循这一原则,有意识地选用两种不同的激励法,颇有一些成功的体验。
初上讲坛,笔者担任写作课教师。经过一段时间,我在班上宣布:“年级六个班,数我们五班最有灵气,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同学可望成为诗人。”此后我利用课余时间教他们写诗。两三年的时间,这个班果真陆续涌现出一批令全校学生倾慕的“诗人”,他们的诗作在学校办的诗刊《采薇》中大有“引领新潮流”之势,不少还在省级刊物发表作品。这里,我用的是“正面激励”。
之后我教《现代汉语》,常为方言区不少学生普通话过不了关而大伤脑筋。有一次我在课堂上冷不丁放了一炮:“我们班有三位男同学普通话特别差,据我估计,即使再读一轮师范也难以过关。”说完,分别煞有介事地瞪了那三位同学一眼。结果两年后,他们均首批通过普通话过关测试。这里,我用的是“反面激励”。
必须指出,当教育者对教育对象实施“反面激励”时,往往会使之产生误解,这种误解有时甚至在很长时间内无法消除。对此,教育者要有平静的心态和豁达的胸怀。
实际上,纵览古今中外大量普遍存在的教育现象,不管是用心良苦抑或是暗合于法而不自知,凡有“正面激励”或“反面激励”成功运用之处,就必定会有奇迹出现。
如若把“正面激励”和“反面激励”合二为一,即为“连环式激励”,其效应当更胜一筹。
我们不妨来探讨一下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成才的契机。爱因斯坦3岁时还不会说话,上小学时功课很差,被老师认定“反应迟钝、性格内向、一无所长”。学校训导主任曾对他的父亲断言“你的孩子将是一事无成的”,甚至勒令其退学。而当爱因斯坦16岁考大学失败时,校长却热情鼓励他再次报考并寄予厚望。这里,老师的偏见和训导主任的“断言”无疑在客观上起到了“反面激励”的作用;而校长的鼓励和期望又很好地发挥了“正面激励”的作用。这样一反一正,譬如一个皮球,先拍一下,利用反作用力使它跳起来,然后再顺势往上一托,利用作用力使它升得更高。爱因斯坦日后能创立相对论,成为现代物理学奠基人,这种经历一定起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