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14 17:23:3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保险公司慰问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各位奋斗在寿险战线上的伙伴和家属朋友们:
金狗纳福,万象更新,在新春佳节来临之际,太平洋保险公司个险部代表全体职工向你们及其家属致以诚挚的问候和最美好的祝愿,祝愿大家:辞旧迎新喜洋洋,家家幸福添吉祥。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同心协力,辛苦奋战的一年,这一年,我们的伙伴们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也得到了收获和成长,我们知道,长久以来,我们太保的工作都得到了你们宝贵的支持和帮助,没有你们的默默支持和无私奉献,就没有太保的发展和壮大,在这里,对所有兄弟姐妹们道一声,你们辛苦了!
寿险行业,是一个为大家送保障、送幸福的职业;寿险行业,也是一个辛苦操劳的待业。为了给千家万户送去关爱,你们放弃了和家人团聚的时间,正是你们的理解,我们的业务伙伴才能在寿险之路上越走越好,给更多的人带去福音,这些,都让我们倍加感动和引以为荣,也会让我们永远铭记在心。
[本]2006年是我们太保发展道路上犹为关键的一年,也是我们的公司和凯雷集团合资的第一年,在这一年中,我们的伙伴们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而工作也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就更需要我们家属一如既往地理解和支持我们的伙伴,让他们更好的开展工作,也在工作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太保辉煌的明天,凝聚着我们所有伙伴的心血和贡献,也有我们各位家属朋友们不可忽视的一份功劳。
新年新气象,新春新面貌。愿我们携起手来,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在神州大地创出更加辉煌的新业绩。预祝大家春节愉快,身体健康,阖家欢乐,万事如意!
离开广州前我曾找过省人民医院的专科医生,到美国也同样是先寻医问路;另外,还从互联网了解到手术的大体情况,包括术前准备、术后康复等细节。但无论如何,我仍是和普通患者一样,没有多少医学知识,在医生、护士面前,我就是一个无知、无能、无助的病人,只能把身体乃至生命托付给医护专业人士的弱者。
我是1月25日回到纽约家中,次日即按事先的预约,先去看家庭主治医生,在他的诊所里先做初检,内容包括血压、心率、血糖等常规检查。结果一切正常,随后他推荐一名泌尿外科医生给我,并由护士安排相应的术前体检时间,手术将由这名专科医生具体操刀。
这两家诊所同属一家名为UHS的私立医疗系统。如主治医生认为该病超出本院的医疗条件,就会建议到其他医院,这样的医生推荐制遍行于美国社会的整个医疗体系。其中明显的好处是,主治医生对你有个全面的医疗记录,减少了患者自己病急乱求医的窘境和潜在的风险。另外,保险公司认可医生间的相互推荐,病人如自己找医生,需提前知会保险公司并得到许可,手续上比较麻烦。
接着我就按主治医生给我安排的预约,2月1日到专科医院见手术医生,并做术前检查。进了专科医院、见手术医生之前,负责病人登记的前台小姐带我进一个单间检查室,接着先后敲门进来两位护士,头一位负责向我交代当天我将要经历的事项;后一位负责向我说明我作为病人的相关权利及责任,包括纽约州的相关法律和UHS医院自己的条款说明,内容涵盖病人隐私、家族病史、用药记录、律师援助等信息,共计86页,都在给我的一个文件档里。
接下来是和手术医生的面谈。这里还有个细节:前面的第二位护士问我,今天有个驻院实习医生在,问我是否介意他在场,旁听主刀医生和我的谈话,我说没问题,护士表示感谢。随后主刀医生进来,先是从外头正下着的鹅毛大雪开始和我寒暄,接着就向我描述我将经受的手术及康复过程。实习医生站立一旁,除进出门时的问候和感谢外,始终观察不语。
医生和即将上手术台的病人亲切寒暄以及详尽描述手术过程这事,让我感触不小。前面说了,作为普通患者,我其实对自己的病况基本不懂、对诊疗方法更是全然无知,医生怎么对我动刀子,我虽很担心却无力影响之。然而,通过医生对手术全过程通俗而详细的描绘,可以很大程度上减轻病人因无知而可能带来的不必要的恐惧。
主刀医生解说了大约15分钟后,完了问我是否有任何顾虑或问题需要他进一步解释;我即多问了几个切身问题,包括手术成功率、术后隐患等,医生逐一尽力解答。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医生并无保证手术一定成功,仅是告诉我事实的数据:该类手术的不成功概率是500个病例中有1 ~ 3个案,而失败的结果也无非是补做手术。整个过程让我感到备受尊重,医生对我不欺不瞒,是忠实于我、服务于我,也是我可以信赖的朋友。
实践证明,治疗能否成功和患者的积极配合有一定关系。手术前医患间这20分钟左右的面谈,能快速有效建立起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对随后的手术无疑起到正面的作用。哪怕在医生眼里再微不足道的手术,对病人而言,都是性命攸关、诚惶诚恐的。我想如果医生能够换个角度,从病人的无知、无助出发,“医者仁心”相信也就不难做到了。
离开主刀医生诊室后,护士即安排我到另一栋大楼去做术前检查。在那儿共有3位护士,先后为我做了X线、心电图等手术常规要求的测试。其中一位护士专门跟我交代2月10日手术当天我可能需要的服务及预计时间,比如何人何时将接送我进出医院门口、术后轮椅车推送、家属陪护人员及医院紧急联系电话等,最后还问我是否需要牧师临床祈祷。我开玩笑说,我信奉世上所有的五大宗教,为免得拥挤,就一个都不请了(这些都是免费可选服务)。
包括等候时间,整个术前检查耗时约40分钟。在此环节我一共签署了两份患者声明,主要表明我已尽力如实反映了过往病史、清楚手术过程将经历约两小时的全身麻醉。还有一份来自院长的欢迎致辞,语气尊重而不失诙谐,重点在于告诉患者:进医院不是啥可乐之事,但既然来了,他们就将尽力使之成为令我难忘的经历。
术前检查完毕,我即回家,一直待到2月10日上午进手术室。手术中午12点开始,按要求提前两小时入院,进候诊室完成最后的术前准备。在准备室先后又有3位女护士、1位男护士进来做简单的术前检查及交代手术前后的事项。细微之处,令我再次感叹。比如,告知我在手术间里除主刀医生外,还会有一位麻醉师以及3位手术护士在场,还特别强调其中一名护士会全程陪护我,顿时让我倍感温暖,在确认我看清手术间的大体模样、方位后再为我全身麻醉,还问我苏醒后希望喝到的第一杯饮料是什么(有水、橙汁、茶等选择)、是否在医院用晚餐等等。最贴心的莫过于,问我希望听到什么样的第一声问候来唤醒我。我也不客气了,让他们模仿我说白话、用中文名字唤醒我。
至此,手术前的所有医疗支持系统的配合运作,已把我作为一名患者的所有合理、不合理的担忧消除的干干净净。躺上手术台的我,已然是一个放心、安宁、听话的病者。因为我知道,我是在一群以行动证明我可以信赖他们的医护人员手中。
手术无出意外,主刀医生在我苏醒后过来术后休息室探望我,并向我交代手术已顺利完成,他会在一周后再与我约时间做常规康复检查。在医院留医观察约3小时后,我即在家人陪护下回到家中休息、恢复。因是微创手术,在腹腔表面留下三道伤口,这两日上下楼行动多有不便、时而还伴有不轻的疼痛,但这些术后症状都包括在之前的医嘱中,我也就没有任何不安或焦虑。
2月12日上午,收到医院寄来的一封信,内含院长签发的术后慰问信,外加一份《病人满意度调查表》。院长请求如果在整个诊疗过程中有任何令我感到不爽的地方,请直接联系他(附办公室直线电话);如有令我特别满意的人或事,也同样希望我给予明示,以便他们内部整改有的放矢、好人好事发扬光大;语气平等、略带谦卑。作为病人,整个过程始终让我感到医患平等交流、信息沟通顺畅、彼此双方都有尊严。不难想象,满意度分数打低了这患者心里都过意不去。
现在我在想,按国内目前的医院软硬件水平,我们是否可以做到如此的医疗服务?要回答这个问题估计还需要更多的数据支持。在诸多“客观条件不允许”当中,最常听到的要数“医护资源紧张”,但这可能是个思维模式需要转变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