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大学生实习计划

大学生实习计划

时间:2022-04-03 07:22:2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学生实习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大学生实习计划

第1篇

为了更好的前程,广大毕业们不得不在5月,凭全身之力冲向那道通往名企与高薪的“窄门”——暑期实习招聘。

国际名企瞄准校园近年来人才争夺战愈演愈烈,并升级到尚未毕业的高校学生中。每年暑假前,部分国际知名企业都会在各大高校开展暑期实习招聘计划。实习招聘主体:多数为外企、跨国公司。企业涵盖IT、通信、电子、金融、投资、快速消费品等多个领域,几乎囊括中国境内的所有世界500强企业实习招聘对象:主要是大

二、大三或研究生一二年级的学生实习岗位:推出的实习岗位涉及技术、销售、研发、行政、生产、客服等各个职能类别,非常全面而广泛招聘时间:跨国公司招募实习生的大门,通常是全年敞开;或是选在年底或年初时与校园招聘同步进行,在4、5月进行集中招聘实习时间:实习期普遍是6月至9月,不同岗位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实习时间信息渠道:有的通过公司网站直接招聘信息,有的通过校园宣讲和网络招聘IBMIBM2009年度暑期实习生项目包括:

IBM“蓝色之路”实习项目(BluePathwayInternshipProgram)

IBM“青出于蓝”实习项目(ExtremeBlueProgram)

上述两类的IBM暑期实习生项目包括了400个实习职位,针对的对象为2009年应届毕业的本科生及研究生。有关实习职位详细信息和报名申请方法,请登录IBM实习生项目网站进行查询和报名。IBM将在一些城市举行实习项目校园巡讲,目前暂定的安排如下,详细情况请关注IBM实习项目网址。IBM实习生项目网址为:ibmcampus.chinahr。

暑期实习生是IBM校园招聘的主要来源,2009年的实习生中有70%今年都拿到了进入公司工作的通行证。微软“领跑之旅”是微软常年的一个实习生计划。参加该计划的学生将完全融入到实际工作中,享受公司提供的实习福利,接受各种形式的培训,表现出色的2009年应届毕业生学生将有机会提前接到微软的正式聘用通知。英特尔英特尔公司则直接将岗位按照技术、研发、生产、综合等四大类别,进行分类招聘,计划在全国招募200多名学员,工作地点分布在上海、北京和成都。

摩托罗拉“摩托”营是摩托罗拉长期的实习生计划,专门给大学生提供实习机会,每年都有一批实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被留下来。主要覆盖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成都、南京等城市。实习岗位包括:研发、工程、IT、工业设计、市场、财务及人力资源。

摩托罗拉对应届毕业生的招聘,需要经过简历筛选、面试、测试、背景调查和体检等环节。在面试环节一般都会问到这样的问题:“在你的学习和工作上,有没有遇到最困难的时候?”并且还会追问,是怎么考虑这件事带来的风险和收获的;决定是自己做的,还是有同学、朋友的帮忙,或是爸妈做的决定。

同时,在面试的时候,还会设置一些情境,要多个面试者组成一个团队,模拟要求发生的事情。在这个时候,就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有的人非常主动,有的人是跟随者,有的人擅长做计划,而有的人执行能力非常强。

宝洁宝洁每年10月招聘实习生,后一年的暑假才开始实习,今年10月将在北京、广州、武汉、成都共招50名左右的实习生,主要针对著名大学的大

三、研

一、研二的学生。实习生的待遇包括工资、医疗和意外保险,以及办公设施保障等,实习结束后大多数学生会拿到录用通知书。

思科精英海外培训项目ASE,计划向2年以下相关工作经验的职场新人敞开了大门,幸运者将赴美国参加12个月的培训。在北京、上海、成都、广州等地全面撒网,目标也是百人左右人。通用电气GE对于实习中表现优秀的学生将录用为GE正式员工,并优先选拔加入GE的管理培训生项目。

第2篇

[关键词]大学生实习评价模型

一、建构大学生实习评价模型的必要性和思路

大学生实习是指大学生为某一组织提供劳动,获得专业或非专业领域实务经验的过程。典型的实习有四个特点:有指定的实习时间;获取报酬不是实习的根本目的;授予学分;监督工作由大学指导教师与实习单位联合完成。高校将实习视为保证培养目标实现的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以前实习被看作是联结课堂理论与社会实践的桥梁,使大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课堂学习的知识;现在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加剧,实习更多地被视为大学通往职场的桥梁,能够促进大学生从学生角色向从业人员角色的转换,增强他们的就业能力和就业资本。按照高校的设想,实习期间大学生应同时接受学校和实习单位的教育和管理。但是,伴随着我国市场导向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和高等教育规模的持续扩张,大学生实习供给模式发生了变化,逐步由计划经济体制下学校根据课程设置统一安排实习演变为市场经济体制下高校、学生以及企业间的多样化选择模式,导致学生往往分散在不同的组织进行实习。高校实习指导教师不可能深入到每个实习单位直接观察和指导大学生实习,只能借助通信工具进行间接的指导,同时实习单位易将大学实习生视为短期雇工而疏于指导,使得身处陌生而复杂的职场当中的大学实习生由于得不到充分的外部指导而易陷入迷茫,难以通过实习获得进步。因此,做好大学生实习评价工作非常必要和重要。理想的大学生实习评价办法不但能客观、准确和全面地评价大学生的实习效果,而且能够对实习当中的大学生切实起到指导作用。本研究通过对首都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和北京工商大学的调查发现,目前大学生实习评价主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实习单位,他们依据学生的实习表现给出文字评定和分数;另一类是大学实习指导教师,他们主要依据学生的实习论文,同时参考实习单位的实习鉴定意见给出文字评定和分数。实习单位作为评价主体时,一般采用文字评定法,着重评价学生的实习表现,如是否遵守工作规范、工作态度是否积极、是否掌握了基本工作技能等。文字评定法由于没有统一的评价指标,难以对学生进行客观比较。大学实习指导教师作为实习评价主体时,主要关注学生通过实习获得的自我发展。但是,大学实习指导教师受条件限制,一般不能亲临工作现场,对学生的实习评价主要依据其实习论文,而学校对学生撰写实习论文没有严格的规定,学生一般会在实习论文中描述实习的经过、收获和体会等,结构和内容比较松散、随意,导致实习指导教师很难依据实习论文对学生的实习得出客观、准确的评价结果。鉴于目前大学生实习评价存在的以上问题,本研究试图建构更为完善的大学生实习评价模型,系统探讨大学生实习评价模型的构成、模型建构的理论基础、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和评价流程,以期达到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准确性和全面性并增强对大学生实习的指导功效的目的。实习单位和实习指导教师对大学生实习的评价各有侧重,实习单位关注大学实习生的工作表现,而实习指导教师关注大学生通过实习获得的自身发展,他们分别从雇主和学生的需求出发去评价大学生的实习。事实上,大学生的实习应同时满足这两方面的需求,相应的实习评价也应包含这两个方面。为了对大学生的实习进行全面的评价,大学生实习评价模型将分为两部分——以实习单位为评价主体的部分和以实习指导教师为评价主体的部分,学生的最终实习成绩由两部分成绩依权重组合而成。实习单位评价部分的内容是大学实习生的实习表现。为使评价更客观,将用工作绩效的点评估法取代以往使用的文字评定法。在确定评估点时,可参考我国公务员绩效考核的评价指标——德、勤、绩、能,将评估点定为大学生实习时的工作态度、工作投入、工作绩效和工作能力,评价时可采用Likert五级评定法。以下将重点讨论实习指导教师评价部分的模型建构。

二、大学生实习评价模型中指导教师评价部分的建构理论基础与评价方法

(一)建构的理论基础——目标管理理论

前文通过分析,认为实习指导教师依据大学生的实习论文对其实习进行评价无法做到客观、准确和全面。本研究为提升评价质量,将目标管理理论作为建构大学生实习评价模型中指导教师评价部分的理论基础。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于1954年提出目标管理理论。目标管理是为了使管理能够真正达到预期效果并实现企业目标而在企业管理过程中采用的以自我控制为主导思想、以结果为导向的过程激励管理方法。德鲁克认为,管理的真正含义在于设定目标,企业目标是企业最根本的策略。企业目标既是一种借以实现企业使命的投入,也是一种用以衡量工作绩效的标准。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标,而是有了目标才能确定工作。目标管理模式的优点首先是使组织的运作有了明确的目标,使每个员工都明确了努力的方向;其次是结合了人性管理的思想,主张权力下放,强调员工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充分激发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后是为业绩的检查反馈和效果评价提供了更为客观的基础。大学生实习时接受的现场指导较少,经常感到无所适从,不知所措,没有方向。将目标管理模式引入大学生实习当中,首先能使大学生有明确的实习目标和努力方向,在实习过程中可充分发挥主动性、2016年3月上积极性和创造力,通过自我管理和寻求指导来实现目标;其次可将实习目标转化为实习效果评价指标,使实习效果评价更明确和客观。

(二)评价方法——关键事件法

关键事件法由弗拉赖根(Flanagan)和贝勒斯(Baras)于1954年提出,用于工作分析和绩效考核。具体做法是管理人员或岗位人员将该岗位工作过程中的关键事件加以详细记录;收集大量信息后,对岗位的特征和要求进行分析研究或者对员工绩效进行考核。关键事件是指平时工作中做的特别好的或者做的不好的事件。对关键事件的描述内容,一是目标,即事件当中调查对象的行动目标是什么;二是情境,即导致事件发生的背景和原因是什么;三是行动,即调查对象当时采取了什么具体行动;四是结果,即行动的后果是什么;五是控制程度,即调查对象对结果的控制程度是怎样的。本研究将关键事件法作为大学生实习评价模型中指导教师评价部分的评价方法。具体做法是要求学生详细描述自己在实现每一实习目标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数件非常成功和失败的关键事件,然后实习指导教师依据学生所描述的关键事件对其实习效果进行评价。采用关键事件法的原因,一是其要求描述和评价的是学生为实现实习目标所采取的行动以及行动结果接近实习目标的程度,能很好地落实目标管理理念;二是其要求描述的是具体的实习行为及结果,为实习评价提供了客观的依据,能有效减少实习评价的主观随意性;三是学生收到评价反馈后,可以知道哪些行为需要改进,以更好地实现目标。

三、大学生实习评价模型中指导教师评价部分评价指标的理论依据

在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空前巨大的形势下,黄河提出实习对自我的促进效果具体可分为促进工作适应、促进职业发展和促进就业。本研究将这三个实习对自我的促进效果作为大学生的实习目标,同时也作为所建构模型中指导教师评价部分的评价指标。黄河依据组织社会化理论解释大学生实习能够促进工作适应。按照组织社会化理论,新员工进入组织后有一个社会化过程,即员工从组织外部人员转变为具有参与性的内部人员的过程。在组织社会化过程中,员工个人以前的价值观、态度和行为受到冲击与影响,他们需要不断地调整自我,内化组织和团队的期望与行为规范,掌握工作技能,最终才能成为组织的一员。大学生实习时会发现工作和职场的诸多方面与自己的预期不符,遭遇由现实与期望之间的差距而带来的心理冲击,这迫使他们对工作建立客观、现实的认识,调整对工作的期望,为他们今后正式参加工作后的组织社会化奠定基础。黄河用组织社会化理论对大学生实习能够促进工作适应这一观点进行解释是充分的,但他依旧用此理论分析和解释大学生实习能够促进就业以及促进职业发展却不够透彻和到位。本研究尝试用弱连接理论和职业人格理论分别解释促进就业和促进职业发展这两个大学生实习目标和实习评价指标。

(一)促进就业的理论依据——弱连接理论

美国社会学家马克•格拉诺维特(MarkGranovet⁃ter)于1974年提出弱连接理论,该理论认为每个人与一些亲人、同学和朋友等形成强连接的社会关系。相对于强连接,人们还有着更广泛而肤浅的弱连接社会关系。强关系维系着群体或组织内部的关系,通过强关系获得的信息往往重复性很高。弱关系在群体、组织之间建立纽带联系,它比强关系更能跨越社会界限去获取信息和其他资源。与一个人的工作和事业关系最密切的社会关系常常并不是强连接,而是弱连接。根据弱连接理论,弱关系是帮助个体获取就业信息和工作机会的非常重要的来源。对于大学生而言,实习之前与家长、部分教师和同学等形成了强连接社会关系,而很少有机会与社会上的人接触并建立对寻找工作有帮助的弱连接社会关系。实习作为大学生步入职场的第一步,帮助大学生建立了与同事、上级和客户等之间的弱连接社会关系。这种弱连接社会关系信息扩散成本低、传播效率高,成为大学生与外界交流、获取职场信息的桥梁以及获取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就业信息的资源,从而促进了他们的就业。

(二)促进职业发展的理论依据——职业人格理论

约翰•霍兰德(JohnHolland)1959年提出的职业人格理论认为职业和人格都可分为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常规型六种类型。当一个人属于具有某种能力倾向的人格类型时,往往会对同一类型的职业感兴趣,同时也适宜从事这类职业。好的工作就是自己能胜任且感兴趣的工作,职业选择的过程就是选择与自己的能力和兴趣相匹配的职业的过程。由于实践经验的不足,大学生不仅对工作缺乏认识,而且对自身的个性、能力和兴趣等也没有清晰的认识,这会导致他们在职业选择上产生偏差。大学生通过实习,一方面能增强对职场和工作的认识,另一方面也能提升对自我的认识,不仅能确认自己的职业兴趣,而且可以检验自己的工作能力,从而对自己适合从事的职业有更准确的认识。从这个角度来看,大学生的实习是重要的职业探索活动,为之后的职业选择奠定了基础,促进了职业发展。

四、大学生实习评价流程设计和实习评价模型的统合

(一)大学生实习评价流程设计

大学生实习评价流程可分为实习前、实习和实习后三个阶段,每个阶段一般又可分为几步。

1.实习前阶段。

第一,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有关实习的培训。实习前由实习指导教师向学生讲解实习目标、实习评价主体、实习评价指标和实习评价方法,并向学生讲明他们在实习前、实习中和实习后需要做什么以及如何做。第二,学生制订实习行动计划。培训之后,要求学生制订实现实习目标的行动计划。每个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写明为实现实习目标需要提高哪些方面的能力、计划采取哪些行动。

2.实习阶段。

在实习当中,如果学生遇到难以解决的困难或问题时,要求他们向实习指导教师或实习单位求教。实习指导教师和实习单位应给予学生及时的指导,指明哪些地方需要改进或加强,并提供改进或加强的建议。

3.实习后阶段。

(1)实习单位对大学生的实习表现进行评价。实习单位对大学生的实习表现可从工作态度、工作努力程度、工作结果和工作能力四个方面进行评价。评价可采用Likert五级评定法,五级分别为很强、比较强、一般、比较弱和很弱,并分别赋以5分、4分、3分、2分和1分,评价被评学生与一般大学实习生相比在这四个方面的强弱程度。(2)学生进行关键事件的描述和分析。实习结束后,要求学生分别描述在实现促进工作适应、促进就业和促进职业发展三个实习目标的过程中做得最成功的一件事和做得失败的一件事。描述这些关键事件时,要求包括事件发生的背景和原因、本人所采取的行动、事件的结果以及自己对结果的控制程度四个方面,描述必须做到真实、详细。另外,要求学生分析和评价自己在这些关键事件中的优势与不足。(3)学生制订行动改进计划。要求学生在实习后分析和评价自己在实习前制订的行动计划的合理与不合理之处并制订行动改进计划,以提高工作水平和促进自我发展。(4)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有关关键事件的描述和分析以及学生的实习行动和行动改进计划进行评价。实习指导教师围绕促进工作适应、促进就业和促进职业发展三个实习评价指标对大学生有关关键事件的描述和分析以及学生的行动与行动改进计划进行评价。主要评价内容包括学生对成功和失败的关键事件的描述是否真实、详细,学生分析事件成败的原因是否全面和准确,学生对实习行动计划的分析和评价是否合理、到位,其行动改进计划是否具有可行性和挑战性。(5)实习指导教师综合自己和实习单位的评价给出最终评价。实习指导教师将自己给出的评价成绩和实习单位给出的评价成绩分别赋予合理的权重,然后合并得出学生最终的实习成绩。

(二)大学生实习评价模型的统合

综合以上论述,本研究所建构的大学生实习评价模型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以实习单位为评价主体,评价内容为实习表现,评价指标为工作态度、工作努力程度、工作结果和工作能力,评价方法为Lik⁃ert五级评定法。另一部分以实习指导教师为评价主体,以目标管理理论为建构模型的理论基础,评价内容为实习对自我的促进,并依据组织社会化理论、弱连接理论和职业人格理论分别确定促进工作适应、促进就业和促进职业发展三个评价指标,评价方法为关键事件法。最后实习指导教师按合理的权重比例合并两部分的评价成绩,给出最终的实习成绩。

[参考文献]

[1]张勇,范冠华.找回从学校到工作的“中间地带”——大学本科生实习类型区分于意义解析[J].中国大学教学,2012(4).

[2]石卫林.大学生过早实习:促进抑或阻碍学业参与?[J].复旦教育论坛,2012(2).

[3]张勇.大学生的实习权益保障及制度构建[J].教育评论,2007(6).

[4]林观土,于红波,罗璇.土木工程测量实习成绩评价改革与实践[J].测绘科学,2009(4).

[5]刁洪斌.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生顶岗实习评价模式[J].职教论坛,2010(11).

[6]杨轶,李艳灵.顶岗实习评价问题的调查与分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8).

[7]王忠君.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高教论坛,2010(3).

[8]邱国栋,王涛.重新审视德鲁克的目标管理——一个后现代视角[J].学术月刊,2013(10).

[9]任燕.试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管理[J].教育评论,2010(6).

[10]刘津平.新版ISO9000标准关注目标管理思想[J].社会科学家,2002(5).

第3篇

以下手续:

1、申请时填报《大学生实习基地实习生补助核发表》;

2、《大学生实习补助发放表》;

3、《大学生实习考勤纪录表》;

4、《大学生实习意向书》;

5、《大学生实习鉴定表》。

注:人事部门负责对实习情况跟踪指导和服务,协调解决实习期间出现的问题,对不能遵守《实习基地工作守则》等要求的实习单位,将予以批评指正,并加强考核与评定,对不符合要求的基地单位进行调整和清理。同时大学生无正当理由,不得提前终止实习计划。

(来源:文章屋网 )

第4篇

教学实习包括课程实习和生产实习,是实践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方针,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德才兼备人才的重要环节,是巩固所学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创新与创业意识、学以致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增强职业意识、进行基本技能训练的重要途径。

1.课程实习。

课程实习安排在大学二年级,在培养计划及课程教学大纲中明确学分(时)数以及实习要求和考核方式。实习场所包括各类自然保护区、生态园区、大型企业污染治理设施、政府环保部门等实践教学基地。实习的形式包括参观考察以及专题调研等。

2.生产实习。

生产实习是学生完成《环境化学》、《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学》、《生态学》、《环境微生物学》等专业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学习后的综合性实习,在大学三年级下半学年进行生产实习。实习单位包括企事业单位、政府环保部门、研究院(所)或在本校进行科研实习等,要求学生上岗实习,直接参与教师科研工作。

3.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与具有良好环境行为、环境绩效的研究机构、企业集团、社会团体等组织,以双赢互惠、共同发展的原则,通过有效科研的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一个拓展视野、亲身体验的场所。通过有经验的环保技术专家指导学生实习,进行现场教育。通过课程实习、生产实习等过程,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需求及自身的不足,明确学习的目的,激发学习的动力,提高综合素质。

二、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环境科学专业社会实践应当与专业培养计划有机结合,根据学校培养目标、学生需求、专业特色、学生成长阶段和认知规律,实施分类教育。将社会实践纳入本科培养计划,规定学生社会实践的学时数,制订相应的规范。学生的社会实践形式包括校园文化活动、暑期社会实践、大学生社会工作、科技学术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和公益活动等。

三、创新性科研实践

第5篇

一 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校企合作平台不容忽略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问题。大学生就业难的背后让人看到了另一种尴尬的状况,这就是我们国家出现的“就业难”和“用工荒”并存的问题,归根到底,真正原因就是大学生就业能力严重不足。大学生缺乏就业能力主要体现在:一是缺乏对职业生涯的识别,不了解职业领域的目标、不了解个人特质和不主动争取实现抱负的机会。二是缺乏职业环境适应能力,个人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行为习惯难以满足职业环境的需要。三是缺乏对自我的反思和评价,由于对职业定位和职业发展缺乏反省,大学生的就业自信心不足,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就业能力。就业能力是大学生成功就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个性品质等因素的集合[1]。高校与企业的合作能为大学生创造真实的工作情境,大学生通过边做边学,既可以更准确地做好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又可以增进职场环境的适应能力,还可以利用这样的特殊机会反思个人与社会的差距,并及时作出调整,完善自我以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

二 校企合作是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

校企合作是利用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各自的优势,把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与能力为主的生产现场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培养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适合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目的的教育模式。[2]《教育部关于加快研究型大学建设、增强高等学校自主创新能力的若干意见》指出,“鼓励研究型大学积极与企业合作,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显而易见,校企合作是培养大学生全面素质、提升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

校企合作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职业品质,尤其是自信与适应性的品质。职业品质是大学生在行为和作风上所表现的思想、认识、品性等的本质,是大学生胜任未来职业必须具备的基本内容。[3]在自信心品质上,依托企业先进的设施、优越的生产环境和高科技的技术手段等资源优势,大学生可以做到理论指导实践,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增强了专业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同时,在实践中更容易发现问题,促使大学生积极主动地采取措施克服困难,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择业的自信心。通过到企业的实践机会,大学生亲身体验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了解企业的用人标准、感受企业文化、熟悉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方法,有助于增强自身的工作适应能力。根据道格拉斯・霍尔(DouglasT.Hall)等人的研究,适应性是在当代获得职业肯定的核心因素所在。[4]

校企合作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技能,包括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基本技能是大学生获得工作、维持工作和获得职业发展必须具有基础性能力,它包括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应变能力、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等一系列综合能力。这些能力的形成必须是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学习和实践而获得,经过实践的过程,同时也是检验大学生基本技能的运用水平和掌握程度。专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一特定社会职业所必须具备的本领,是维持生存、谋求发展的基本生活手段。[5]例如医生必须具备分析判断能力和应变能力,教师必须具备沟通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销售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和推销能力等。

校企合作有助于大学生提前获取职业经验,做好就业准备。首先,大学生通过校企合作提供的实践机会,能够清醒地认识到企业单位对大学生的能力要求,进而有计划、有目标地做好就业准备。其次,大学生在校企合作的准入社会的实践中,边做边学,提前体验了社会对他们的专业知识、职业道德、团队能力、敬业精神等各方面的能力要求。最后,校企合作促使大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在就业前得到一次全面的提升,实现了实践与就业的“零距离”链接。

三 实施校企合作,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

要推动实施校企合作,既需要大学生的积极参与,又需要高校的高度重视,更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以广东海洋大学为例,学校应根据不同专业的特色和学生的就业方向,实施校企合作,切实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鼓励大学生重视校企合作,加强个人素质与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只有充分认识到校企合作对职业品质、就业技能和职业理想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才能真正从思想上和行为上重视校企合作,积极主动地做好实践前的准备工作。广东海洋大学要成功推荐学生就业,应先做好两方面的工作。

一是学校要积极推行校企合作计划,帮助大学生积累社会实践经验。学校与社会企业的合作计划给学生创造了在求学期间进入企业领域从事具体岗位工作的机会,增强了学生进入社会的适应性和竞争力,学生在毕业前就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用人单位需要既有知识又有一定社会和工作经验的大学毕业生的要求,大大提高了本校学生毕业时在劳动力市场中的求职成功率。

二是学校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提高就业能力。很多调查表明,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最需加强的是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敬业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这些能力单靠学校一方是无法培养的。[6]所以,学校通过与社会企业的互动合作,为学生创造了提前体验社会对他们的专业知识、职业道德、团队能力、敬业精神等各方面的能力要求,为大学生走出校门,融入社会和适应新的工作岗位创造有利条件。

(二)加强大学生实践环节,推行校企“实习生计划”

“实习生计划”是大学生通过利用寒暑假或其它课余时间到与自己专业对口的企业去实习,在不影响学校正常学习的情况下,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锻炼,学习所必需的各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职业人才的校企合作项目。广东海洋大学作为一所以应用学科见长的多科性海洋大学,在大力推行这一计划中应重点考虑三方面因素:一是要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就业方向有针对性地推荐学生到与所学专业对口的岗位参加企业实习。二是科学制定学生在校期间理论学习和企业实习培训两部分时间占整个教学计划的比重。三是要加强学生参与实习过程的监督、指导与考核,通过指派指导老师定期巡查学生实习情况,帮助学生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校企双方应共同制定严格的考核体系,以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校企意见为参考,对大学生参与实习全过程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并对表现突出的个人进行表彰,切实保证学生参与“实习生计划”的质量和效果。

(三)加强就业基地建设,搭建校企联合的“双课堂”实践教学平台

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毕业时能否顺利实现就业的各种素质的总和,这些素质包括了个人的思想道德品质、业务技能、社会实践能力、身心调适能力和团队融合能力等。[7]广东海洋大学作为湛江高校龙头,培养的毕业生一直深受各行各业的欢迎,学校应抓住这个有利的势头,与珠三角或者湛江地区周边信誉好的企业建立长期友好合作关系,携手共建长期有效的就业基地,为本校学生创造更有利的课程实习、见习和毕业生实习条件,学生利用进企业提前实践锻炼的机会,了解企业文化,熟悉企业的规章制度,增进了对企业的认同感。企业也能对学生的工作能力加深了解,为企业进一步选人留人提供了参考。这不仅解决了学校学生的就业出路问题,还扩大了学校在企业界的知名度,从长远来看,将有助于吸引更多的企业前来合作发展。

(四)深化校企互动平台,走“多元化”合作道路

广东海洋大学应迎合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在专业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机制层面上应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柔性机制,通过与社会企业深层次的合作,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教育机会,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实力。

“多元化”的合作路径主要体现在:一是企业为在校生提供带薪工作。通过利用课余时间到专业对口或者相近的合作企业从事带薪工作,学生可充分利用校外课堂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得到锻炼。二是企业为在校生提供参与校外团队项目的机会。通过参与企业团队项目,学生不仅可以直接与企业各层次人员交流学习,还能在团队工作中探索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增强运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企业参与学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设计。一方面,企业可以帮助学校将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嵌入到专业课程设置中,保持课程内容与行业的发展需求相衔接,实现了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零距离”;另一方面,企业可以介入学校职业指导教育课堂,通过讲座、培训、测试、比赛等形式帮助学生了解自我,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和掌握一定就业技能。

参考文献

[1]胡尊利,等.国外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及其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8(3):24-25.

[2]张明亮,等.借鉴国外经验,切实搞好我国校企合作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10(9):79-80.

[3]马征杰,等.职业品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立足点[J].教育与职业,2008(6):142-143.

[4]Hall D T.The protean career:A quarter-century journey[J].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2004,65(1): 1-13.

[5]阎大伟. 试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构成和要素[J].青海社会科学,2007(6):28-31.

第6篇

摘 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高等学校经管类人才的需求日益提高。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文章以哈尔滨商业大学为例,对经管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

关键词 :经管类学生 创新创业

基金项目:本文受哈尔滨商业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1210240038;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教改工程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JG2012010317。

在经管类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积极探索,旨在通过学生参与创业教育、创业实践和创业竞赛,完善知识结构,培养创业意识、创新能力、创业精神,从而提高经管类大学生综合素质。哈尔滨商业大学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对经管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一、以日常教学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一)为经管类学生提供课程实验实习平台

经管类专业课程多以理论教学为主,但是部分课程需要借助电脑、软件及网络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学,比如“基础会计学”、“会计软件”、“进出口贸易模拟操作”、“电子商务系统模拟操作”、“货币银行学”、“商业银行业务”等课程;另外,由于经管类学生数量多,无法统一组织大规模的外出实习,所以为经管类学生建立专门的模拟实习平台显得尤为重要。

我校针对经管类各专业的课程特点,专门建立了经管综合实践中心设立了“六厅二室”:企业资源计划厅、国际商务厅、企业管理厅、商业银行厅、办税服务厅、证券期货厅、创新创业孵化室和沙盘模拟实训室。“六厅二室”建立为经管类学生专业课程提供了实验场所,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让经管类学生能够感性的理解并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并为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提供了展示和发挥的空间,有力培养经管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二)为经管类学生建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目前,很多高校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开设了创业课程,多数以选修课为主,如创业学、创业基础、创业精神等,但这些课程若不与本专业结合,则容易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创业教育不仅仅是创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而是创新创业精神培育的过程。因此,在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过程中,应该结合经管类各专业特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素质。

此外,课程设置上要具有开放性、创新性、新颖性、实用性等特点,并能够适应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在课程内容上要多元化、开放化,既有理论的研究与学习,也要有社会、企业等精英的讲学,使得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具有吸引力。

在这方面我校主要依托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管综合实践中心在全校面向经管类学生开设了《公司创建与运营》的综合实习课程,以进一步完善学生知识结构,培育创新意识,培养创造能力及创业精神。截止到2012 年年底已开展42 期“公司创建与运营”综合实训;完成创业设计作品1300 多份;指导经管类专业22000 名学生的学年实习。从学生和学院反馈的意见看,《公司创建与运营》实习对培养学生实战技能和创新创业意识,锻炼学生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熟悉现代企业的运作流程,激发学生创业激情有较好的影响。

二、以课外实践活动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强化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课外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课外实践活动可以为学生构建自主互动的学习环境,通过自主学习、教师指导、学分奖励等一系列措施鼓励经管类大学生参与到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强化经管类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为了构建自主互动的学习环境,强化学生自主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我校积极开展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经管类学生的课外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主要由经管综合实践中心承担,近年来主要组织学生参加的比赛有:“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用友杯”全国大学生erp 沙盘大赛、“挑战杯”网络虚拟专项竞赛、全国大学生管理决策大赛、全国大学生金融投资模拟交易大赛等。

通过承接各种学术活动、组织指导学生参与各种课外实践活动及竞赛,学生创新创业思维能力得到拓展,团队合作意识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提高,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突出能力培养,实现了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与学生职业素养培训、实验教学与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

三、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促进创新创业教育,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激情

“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国家“十二五”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十一五”“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继续和延伸,项目实施学校有所扩大,涵盖的内容也更广,主要包括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遵循“兴趣驱动、自主实践、重在过程、追求实战”的原则,强调自主性、协作性、探索性及实践性,其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思维、能力及人格的高素质的新型人才,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创业技能为基本内容,注重实践,讲究创新。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函〔2012〕5 号)、黑龙江省《关于启动实施黑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通知》(黑教高[2012]38 号)等文件精神,深入推进我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建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广大学生自觉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建立并完善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2012 年起学校启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工作。

通过一年多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开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鼓励教师参与到创新创业教育中,强化了全校师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参考文献

[1]李立春,丁波.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探讨[J].经济师.2012(7).

第7篇

一、招聘见学生对企业的意义。

1、招录实习生能减轻企业负担,降低人工成本。实学生的身份还是学生,不是企业的正式员工,按照现在的国家政策,企业招收大学生,可以不用支付正式工资,可以仅支付实习工资或发给一定数量的生活费,一般也不享受企业员工的福利,不用为其购买“五险一金”。

2、招录实习生一定程度上缓解企业招工难。近几年,各地经济快速发展,从沿海到内地,相继出现了招工难的问题。大学生在求职的过程中,为了锻炼自己,增加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很多大学生面对就业难的实际,放弃了专业对口、高薪白领等要求,逐步接受了 “骑马找马”这样的观念,愿意接受各种岗位的考验。

3、储备人才培养的需要。当企业处在高速发展期,或某些岗位专业性太强,市场上潜在人才少,从其他企业挖人成本高,短时间内很难找到合适人选。 这时候招聘专业对口,素质好的大学生来进一步培养,是企业的最佳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策略。

4、选拔优秀人才的需要。每年毕业生中必然有一批优秀的人才。一般来说,大学生对自己的第一份工作都非常珍惜,只要企业提供合适的培训机会和发展空间,忠诚度也会非常高。而且,一些管理规范的大公司,都有一套自己的完整培训体系,它们也更认同自己培养出来的人才,这样的人也更认同自己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的规范的思维方式和做事风格。

二、目前大学生招聘培养工作中存在的误区。

目前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大学生招聘和培养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和误区,影响了企业目的的实现和大学生实习效果的达成,应予重视解决,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存在重视招聘轻视培养的问题。大学生实习的根本目的是接触社会、积累工作经验、学习企业实际工作流程、展现自身价值和能力、获得认可。当然,获得一定的薪酬回报,也是其自身价值实现的重要形式之一。

2、单纯为了降低人工成本,没有长期规划的问题。部分企业纯粹是为了降低用人成本恩招录大学生,大学生毕竟经过多年的学校教育,拥有丰富的知识和较高的追求,他们为了自身成长,可以短期内接受各种工作的考验,但如果不能给他们一个成长的路线图或职业生涯规划,而单纯作为低级劳动力使用,它们也将会很快离去。

3、没有给予合理的薪酬福利待遇。很多企业在大学生实习时给予较低的实习工资待遇,没有对他们纳入到企业的薪酬体系建设中来。没能及时根据他们实习一段时间后,能力的成长而适时调整其薪资待遇。而造成培养好的大学生流失到其他企业,形成“为他人做嫁衣”的被动局面。

三、见学生培养管理体系的建设。

企业把大学生招聘进来后,如果没有给予他们系统的培训和培养,将不仅浪费了公司的资源,而且会耽误大学生成

长的关键时间。如何尽快培养他们成长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这是作为领导者和人力资源管理者应该思考和给予认真回答的问题。

1、公司招聘应届大学生须有一个长期的需求计划和培养计划。 企业必须明白招收应届大学生不可能马上就能发挥很大的作用,同时大学生也不可能长期在非常底层的岗位工作。大学生经过多年学习,自身都有较高的职业追求:努力工作,成长为企业发展的技术或管理人才,发挥所长一般是他们的近期职业追求。因此企业必须对他们要有一个长期的培养计划和职业发展规划,她们才能安心学习工作。

2、明确招聘目的,建立招聘选拔的标准和流程。明确了招聘的目的,并据此制定招聘选拔人才的标准。不同的招聘目的,会有不同的招聘选拔标准。如果是短期内缓解企业的用工难,给大学生一个实际岗位学习锻炼的机会,那就不必要制定严格的标准,只要专业对口,身体健康即可。如果是作为企业的后备人才来培养的话,就须依据严格的标准来选拔。因此,须根据不同的目的,明确不同的选拔标准,制定相应的招聘计划。

3、建立并组织实施有效的培训和培养体系。 一个完善有效的培养体系是大学毕业生能否成长为优秀人才的关键。岗前培训,时间为1-2个月。培训的主要目的是使大学生对公司了解和对工作对职业有个初步的认识,让他们认识到学校和社会的不同;学生和员工的不同。岗位培训期,一般将应届毕业生放在业务一线进行培训,一般是放在市场一线或生产一线,这样做的目的是让他们熟悉公司的产品、生产和销售模式,对公司更加深入的了解。这个阶段一定要给每位大学生指定一位导师来培训和培养他们,否则,他们不知做什么,会造成人员流失。

4、完善对大学生的能力评估体系和建立竞争、淘汰机制。 可以根据每个阶段培训的目的和要求,制定出相应考核方案,建立一个完善的考核评估体系。对于第一个阶段主要考核应届毕业生对公司认识程度,以及对公司是否有兴趣等,选拔与公司志同道合的人才。评估者主要是组织者和参与培训者。第二个阶段主要考核他们的学习能力和个人价值观以及自身素质等,可以通过一些测试和述职报告以及演讲等形式测评,评估者为人力资源招聘者、培训者、部门经理、用人部门负责人以及公司领导等组成。

5、建立完善的薪酬体系和激励机制。一个完善的薪酬体系和激励机制对于激励大学生更好的成才和发挥作用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薪酬体系涉及到应届毕业生薪酬与公司在职员工薪酬平衡和公平问题,如果设计得不好,会引起公司内部不公平性或与外界没有竞争性。

认识到招聘培养大学生的意义,并建立一套完整可行的培养体系,对于大学生的培养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建立并实施这五个体系之后,企业还可成立一个大学生辅导小组,主要任务是在大学生的培训和培养阶段与各相关部门、用人部门和大学生之间沟通、组织人员评估、组织专项培训等工作。企业在人才争夺战中就将会战有先机,得到一批适合自己企业发展需要、认同公司企业文化、忠诚度比较高、用人成本相对较低的人才队伍。这于企业、于社会、于大学生个人都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杨伦超;卢加宁;蒋立宏,促进大学生核心竞争力构建[J].深化职业生涯教育.2005(04)

第8篇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实践教学;内容;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4-0153-02

一、创业实践教学的目标定位

创业实践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所谓大学生创业素质,是大学生创新素质在创业方面的延续,是指大学生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实践等教育活动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对大学生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主体特性和品质[1]。它基本包括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技能、创业思维和创业人格等几个方面。

二、创业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

我们在大学生创业实践的研究中发现,影响大学生创业素质提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从大的方面来讲,有学校教育、管理和制度等方面的因素,有学生专业背景、家庭支持系统方面的影响,也有社会大环境的制约[2]。但在大学学习过程中,各类活动和实践对提升大学生自身的创业素质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在大学生涯中,大学生尝试、参与的创业实践有很多,大体包括项目实习、自主创业、学科竞赛、社会实践等四个方面。

1项目实习

项目实习对大学生创业素质的提高有较大影响,对创业思维与创业知识的提高尤为明显。项目实习(project practice)实际上是一种教学方法,是一种教学活动[3]。在很多高校中,项目实习作为一种教学模式,贯穿在大学四年的学程。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自己确定一个现实生活的问题项目,也可以模拟一个现实场景或者直接接受教师分配的问题项目。学生在确定研究方向和项目之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行设计研究解决问题的思路或解决途径。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锻炼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在大学里,项目实习的种类有很多种,比如在教师的指导下申报学校的SRT项目、直接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直接承接校外课题或专业实习项目等等。在参与项目实习过程中,学生为了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往往会在课堂学习之余,有针对性地查阅图书等资料,主动聆听与项目有关的学术讲座或者自己组成团队进行专题讨论。经过长达一两年甚至四年的有针对性的自主学习和积累,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会得到很大提升,创新思维也会得到很好的锻炼,创新知识会得到很好的扩充。这些知识和能力迁移到创业实践中来,其创业思维和创业知识自然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2学科竞赛

参与学科竞赛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素质的提升。一方面是学科竞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竞赛题目看,各类学科竞赛题目都采用富有现实意义的问题,要求拟订解决方案或按所设置的测试标准设计、制作作品[4]。这就要求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各种思维方式来寻求最优解决途径,有利于训练创业思维。另一方面,学科竞赛有利于整合大学生的知识储备,从而丰富创业知识。参加竞赛时,学生会自主调动全部所学知识,并将其充分活化、整合来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好途径。除此之外,还有利于磨砺大学生的创业人格。无论是个人赛还是团体赛,学生都需要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坚韧毅力和独辟蹊径的判断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些恰恰是大学生创业人格形成过程中比较关键的因素。

3自主创业

很多高校的创业实践表明,自主创业对大学生创业素质提升方面的影响不是十分明显。其一,在被调查的对象中,有自主创业经历的学生并不是很多,因此导致对整个大学生群体创业素质的提升影响不显著;其二,在有创业经历的在校大学生中,其创业类型和内容多局限于网店、打字复印、电话卡或书籍报纸销售、食品餐饮等较为单一的基础性行业,且创业周期较短,缺少高风险、高技术、高产出的创业类型,因此,对其创业素质提升影响并不明显。但不管怎么说,自主创业经历对于历练大学生的创业人格还是有很大作用的。

4社会实践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很广泛。从类型而言,既包括学生自发组织的志愿者活动,也包括以学院、学校名义组织的社会实践,还包括了教学计划中的专业实习。从内容而言,涉及到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卫生、教育、医疗等各个领域。它是高校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深入现实社会,参与具体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以了解社会、增长知识技能、养成正确的社会意识和人生观的活动过程[5]。参与社会实践可以锻炼学生随机应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对大学生创业素质的提升自然有很重要的帮助。

三、大学生创业实践教学的策略

1加强大学生的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学校专业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各专业根据培养目标,以社会对创业型人才的需求方向和质量为导向,正确认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确立以培养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为中心的实践教学地位,统筹规划实践教学各个环节,丰富实践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教育途径,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具体来讲,学校要根据学生的专业背景、学科特色、学习进度差异等因素,探索分层次、分阶段、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方式。

一是在低年级学生中,重点鼓励学生多积累创业知识,激发其创业思维和创业意识。可以通过指导学生自主成立学习兴趣小组,以兴趣小组的名义开展各类实践教学。

二是在高年级学生中,要着重提高毕业论文设计、项目实习、各类学科竞赛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和效果。在实践教学环节中,积极推进大学生创业试验计划,并在试验过程中,进一步加大研究性、创新性和设计性实验的比例。

三是设立相关学分,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或自主申报校内外科研项目,积极参加诸如“新苗人才计划”、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业设计竞赛及其他学科竞赛,在科研项目或学科竞赛的过程中,提高创业能力和创业素养。

通过分层次、分阶段的全过程教育,使实践教学环节从整体上达到系统、优化、高效,努力实现大学生由知识应用型向创业应用型的转变。

2加强校内创业实训基地建设

在创业实践过程中,实验室是保证学生有充裕实践机会的很重要的平台。因此,学校要想办法分门别类地建立创新实验室,实现实验室全部由学生自主管理,并通宵对学生开放。学生在保证完成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基本实验的基础上,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力,充分利用实验室的现有条件,自己设计具有一定延伸性和拓展性的自主实验项目,或者设计具有创新见解的现实问题解决方式。这些延伸性项目或现实问题可以由个人独立自主完成和解决,也可以由小组团队协作共同完成和解决。在这一方面,浙江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浙江工商大学、嘉兴学院等很多高校都做了一定的尝试,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是因为,创业实验室的存在让学生有了一个交流创业思想、模拟创业设计、实现技术创业的平台。

与此同时,学校还应该注重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通过校企合作、校地合作、产学研一体化等模式,努力开发校外融教学、科研、培训、生产乃至销售于一体的多功能、复合型的创业实训基地;有条件者,还可以建立大学生创业科技园,使学生的优秀作品可以得以孵化,或在创业科技园中,身临其境,体会生产、管理的实际,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业兴趣。

3加强创业实践指导教师团队建设

研究表明,大学生社团活动、学生自主创业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之所以对大学生创业素质的提升影响不显著,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这三类实践活动的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而导致质量不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就在于缺乏一支强有力的创业实践指导教师队伍。因此,学校要积极尝试“内培外引”的管理模式,通过在评优、评聘晋级、进修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以吸引校内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师来从事大学生创业实践的指导,同时,为广大实践教师提供并创造外出进修和挂职锻炼、学习培训的机会,从而激发校内实践指导老师的工作积极性;学校还要积极开发校外师资资源,从校外引进一批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校外指导老师,辅助校内教师完成对大学生创业实践的指导,甚至可以积极尝试邀请对本校学生有招聘意愿的就业单位的技术骨干担当校外导师,传授实际的工作的经验。

参考文献:

[1]刘巧芝浙江省大学生创新素质的综合评价与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1(4)

[2]刘巧芝创新实践对大学生创新素质影响的调查与分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2(2)

[3]曾南雁,李慧项目实习对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影响[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6(2)

第9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顶岗实习;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简介]梁业胜,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副处长,副教授,硕士;黄翠瑶,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公共教学(社科)部主任,讲师,硕士,广西南宁530003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9)04-0160-03

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普遍采用的一种实践教学模式,一般是学生在校内完成两年的基础理论和部分专业技术课程之后,第三年到专业相应对口的企业带薪实习3―6个月。在顶岗实习阶段,大学生从单一的校园学习生活来到纷繁陌生的社会工作生活,以不同的社会角色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和激烈的就业竞争,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困惑和压力,产生一些思想和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如何做好这个阶段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许多高职院校而言,仍然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一、大学生顶岗实习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深入开展,毕业生到企业开展为期半年左右的顶岗实习已成为高职院校进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一种重要教学组织形式。顶岗实习是大学生从校园生活进入社会生活的过渡阶段,既是校园学习生活的延续,又是社会生活的前奏。在这个阶段,大学生以“准员工”的角色在企业岗位上进行生产实践,既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对象,又是企业生产管理的对象。因此,这个阶段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即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与对接的需要,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和提高毕业生的职业道德素质、职业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顺利实现由“校园人”向“职业人”的转变。

开展顶岗实习阶段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有利于大学生在社会生产实践中掌握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运用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有利于大学生顺利地完成顶岗实习的学习任务和工作任务,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适应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也有利于大学生在顶岗企业的具体生产岗位上与社会实现“零距离”接触,在相互了解、相互选择的基础上顺利实现就业。

二、大学生顶岗实习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有效的管理体制,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渠道不畅。由于顶岗实习教学一般都安排在校外企业进行,大多数高职院校对这个阶段的教育教学不够重视,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缺乏周密的计划,没能建立起完整有效的管理体系。主要表现为:一是在这个阶段的教学计划中没有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和内容;--是没有建立起一套能使学生与班主任、辅导员、实习指导教师、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等进行思想沟通的有效载体;三是没有建立起全校性顶岗实习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机构,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形成合力;四是学生群团组织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功能难以实现。

(二)缺乏健全的规章制度,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管理松散。一是顶岗实习管理机制不健全,实习效果较差。高职院校的顶岗实习教学,大多依靠实习指导教师的个人社会关系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一般只有口头协议而无正式协议,难以规范和监督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行为。二是顶岗实习管理模式单一,顶岗企业没有积极性。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顶岗实习往往只考虑学校的教学安排,学生实习批量安排、时间统一,不考虑企业的接收能力和工作需要,这自然影响了实习单位的积极性。三是实习指导教师实践能力不强,难以胜任实习指导工作。四是学生顶岗实习日常管理的评价制度不完善。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对学生的日常管理评价无法依据学生在顶岗企业的实际表现进行,在学生评优评先、奖助学金发放、就业推荐等工作上,个别辅导员、班主任随意性较强,出现了一些对部分顶岗实习学生不公平的现象。

(三)缺乏稳定的实习基地,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力量单一。由于大多数高职院校没有与企业建立起稳固的实习就业基地,校企合作没有形成双赢的局面,顶岗实习企业缺乏建立实习就业基地的热情。在校企合作关系中,由于没能给予企业足够的现实利益,学校开展工作处于相对被动状态,难以向企业提出更多要求,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以顾及。

(四)缺乏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不当。目前高职院校实习岗前教育,一般由教学管理部门安排安全生产、实习管理、就业指导等内容的教育,没有真正找到与现代企业对员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相一致的教育内容,与企业文化建设要求相衔接的思想政治教育无从谈起。由于缺乏针对性,大多数企业还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对参加顶岗实习学生进行岗前培训,造成企业过多的负担,挫伤了企业接纳顶岗实习学生的积极性。

(五)缺乏鼓励性的政策法规,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保障不全。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和政府对顶岗实习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承接实习的企事业单位也应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国家应该出台鼓励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接收大学生顶岗实习的政策法规,约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否则学生一旦在实习期内出现诸如安全事故的事件,实习单位与学校互相推诿,学生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障,从而严重挫伤了实习企业的积极性。

三、大学生顶岗实习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

(一)学校与企业共同教育的原则。根据顶岗实习阶段学生以双重身份分散在各个企业的特点,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管理工作必须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形成学校和企业共同教育、共同管理的模式。学校和企业应当共同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分别安排专人共同负责,定期沟通,相互配合,齐心协力共同做好顶岗实习阶段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企业文化相衔接的原则。由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侧重于理论,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只局限在理论认识层面,缺乏职业实践活动的体验,导致进入职业活动实践后,不少学生出现对岗位工作要求不适应的现象,缺乏企业文化中普遍认同的爱岗敬业、吃苦耐劳、诚实守

信、热情奉献、团队合作的素质和能力。因此,在顶岗实习阶段,学校应该针对企业文化的特质,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专业技术实习和岗位职责双重考核的原则。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学习包括专业技术学习与岗位职责学习两方面。因此,高职院校对顶岗实习期间的学生应进行专业实习和岗位职责的双重考核,利用考核将两个方面的任务要求有机地衔接起来,以更好地全面实现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专业学习和职业实践的双重目的。

(四)深入了解和定期汇报相结合的原则。顶岗实习指导教师一方面要深入到实习单位,深入到学生中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实习期间定期汇报实习情况并定期写出实结或心得,可以采用集中、分散、讨论、演讲、互动等多种形式汇报。内容包括企业的基本状况、岗位职责、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实习感受、自身技能的提高等。通过掌握学生的思想变化情况作出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工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五)教师引导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大部分时间是自我管理。根据这个特点,实习指导教师应结合实习的具体情况,充分发挥党员、学生干部的带头作用,正确引导学生党团组织开展优秀实习团队、优秀实习生的评比活动,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解决实习生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鼓励他们制定个人奋斗目标,以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批评、自我修养、自我反思的教育作用。

四、加强和改进大学生顶岗实习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路和措施

(一)建立统一领导的实习管理机构,明确顶岗实习阶段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职责。顶岗实习由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参与,具有管理主体多元化、实习地点分散化、实习内容多样化等特点。因此,加强齐抓共管、统一领导的顶岗实习管理机构建设至关重要。在学校,要建立起学院党政领导直接领导、教务处统筹安排、各职能部门协同配合,各系各教研室层层落实的实习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在顶岗实习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职责,制订出具体可行的考评奖惩制度。同时,学校与企业还应合作成立顶岗实习管理委员会,形成学校(企业)―带队教师―企业班组长一学生干部四级联动的管理网络,共同制定教学方案、实习计划和管理办法,共同负责实习学生的日常管理,妥善安排学生顶岗实习的内容、场合、方式,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及学生实习期间双方的管理责任,确保整个实习活动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

(二)建立完善的实习管理制度,确保管理育人目标的实现。首先,要严格执行实习纪律管理制度。大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双重”管理。如果纪律涣散,轻则影响实习效果,重则造成企业经济损失和生产事故。因此,要对学生进行校规校纪和厂规厂纪教育,要求学生严格遵守有关纪律,严守工作岗位,杜绝迟到、早退、旷工现象,严格履行请假手续,严禁私自换岗和顶岗、缺岗现象。其次,要实行契约化管理制度。大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走出校门到企业的具体生产岗位去,育人环境和育人主体都发生了变化。为保证顶岗实习的顺利进行,对顶岗实习应实行契约化管理,通过协议较好地协调和保证学校、学生、企业各自的权利与义务。作为学校应为学生争取合法的权益,如安全、劳动条件、生活条件、劳动报酬等,作为学生也应与学校、企业签订有关协议,并认真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学生履约的过程,既是接受诚信教育的过程,也是学习维权的过程。最后,要建立奖惩分明的激励制度。对于在思想道德践履方面做得好的实习生要表扬,在评优、评先进、入党、就业评价上给子充分肯定;对于在思想道德方面表现不好的实习生,要严肃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给予必要的处分。通过鼓励措施在实习生中树立高尚思想道德的学习榜样,鞭策措施则约束实习生的不良行为,可以普遍提高实习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三)建设一批稳定的实习基地。促使企业对学生开展企业化的思想政治教育。顶岗实习需要企业的积极配合,需要建立一批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为此,应找准企业与学校的利益共同点,在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赢发展的原则下,将学校的人才优势与企业的资源优势有效结合,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长期合作、稳定双赢的实习基地,有利于学校针对不同企业情况、不同企业文化特点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同时,也有利于企业根据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素质特点,选择有企业文化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在顶岗实习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第10篇

对于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式,实习是大学生迈入职场的第一步。然而,即使高校非常重视实习,并且把实习环节的学分也计入了成绩与表现,但是大学生的实习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和落实的问题,不然就会流于形式。用人单位不欢迎走过场的实习期,导致实习单位越来越难找,越来越难以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只有48%的企业愿意接收实习生,因为会给单位增加很多工作量和额外的负担。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这样实践性要求更高的专业,实习的形式和发展方向更加的重要和多样化。

一、基于实践的环境艺术专业实习的现状和问题

厦门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刘海峰教授曾在2015年两会接受采访时指出,大学生“就业难”与当今大学生不重视实践有很大关系。教学怎么跟实践结合,做到学有所用,是目前高校必须思考的问题。国家的很多企业和单位都处在转型中,比较注重自身的发展和效益,没有过多的人力物力资源对学生的实习进行过多的投入,用人单位更希望直接招收马上可以上岗的人。实习单位大都是有压力的盈利性机构,一方面要实习的学生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实习单位接收实习生的能力有限。企业单位对工作效率要求较高,实习生业务不熟需要专人来教,这样给企业增加了困难和一定负担。当然除了社会的大环境,实习生自己本身也有一些问题,总结归纳一般是如下几种:1、自视甚高,实际操作能力低下;2、合作性差,没有团队精神;3、难以静心学习,对付心理严重;4、缺乏诚信,喜欢吹嘘;5、贪大求全,眼高手低。用人单位不欢迎走过场的大学生实习,最终导致学生的实习成为了应付学校的差事,不能到达预期的效果。

二、基于实践的环境艺术专业实习的计划制定与交接

环境艺术专业的学习和就业方向主要包括:景观设计单位、家装公司、工装公司,以及开辟行业相关就职的市场大方向等。每个实习公司都有相应的学习活动,包括企业文化培训、职业发展计划的设定、自我管理训练、专业能力培训等。学校同时也要制定相应的实践教学和考核机制,比如导师指导、面授讲解、参观体验、岗位实践、研讨指导、实习过程跟踪等。一方面鼓励学生致力于装饰设计事业,寻求自我发展和突破;另一方面要与企业共同发展,储备公司专业人才梯队,规划职业通道,拓宽发展通路。

三、基于实践的环境艺术专业实习单位的培训与提高

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积极与社会各界的优秀家装企业合作,通过与企业的通力合作,培养了大量优秀的实习生。以美臣维度为例,在实习生的培养上面制定了详尽的计划和安排。美臣维度安排了职业生涯横向岗位转换的轮岗学习,以营销专业知识、沟通技巧培训为基础,辅以导师带教,让学生快速了解公司业务,掌握基本工作技能。关键岗位轮岗,培养了学生沟通协调适应能力,帮助其累积多个岗位工作经验,成为复合型人才;轮岗实践学习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公司业务流程,提高其具体问题解决能力。在实习中通过主动与设计师、客户的交流,多做、多看cad施工图,多跑材料市场和施工现场等,对于学生理解施工过程,为以后的设计工作打基础很有帮助。

四、基于实践的环境艺术专业实习趋势的发展方向

单位不重视实习生,实习生也没有办法去争取单位的认可,以至于大多数实习生只能是打杂。要想改变现状,提升实习质量,首先在态度上要有足够的重视,其次在实习过程中要仔细观察,眼里有活,努力表达自己的工作态度和学习欲望,才能有更多的学习机会。在学校方面我们要做到如下几点:1、了解行业具体要求;2、教学引入实践和项目;3、及时了解行业的变化;4、对学生做职业素养教学培养。同时注意专业课程设置应该以学生就业为根本方向,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在与企业的合作当中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也做出了积极的探索,例如聘请企业的优秀设计师作为学校的客座教授,定期进行学生的实习培训;建立校企实习工作室;建立长期的实习单位校企合作模式等。关于环境艺术教学与专业实习就业对接的实践与研究在现在的高校办学当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学、实习、就业,是环环相扣、密不可分的。针对社会对高校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需求的调研,结合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现状的分析,正视实习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积极探索解决的多种途径。

作者:乔君 单位: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艺术学部

第11篇

关键词:大学生;实习;就业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6.064

1 学院H系大学生毕业实习、就业的现状

学院H系根据广东省化学和化工产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珠海高栏港临港石化产业基地的需要,设立了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等两个专业;根据广东省医药产业和“珠海国家高新区三灶医药科技工业园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需要,设立了制药工程(生物制药)、药物制剂、中药学3个本科专业。截止目前, 学院H系共有六届毕业生。

为了实现校企良性互动的长效合作机制,达到培养市场需求之人才、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探索产教结合教育模式的目的, 学院H系已与90余个化学化工和制药企业签订产学研实践教学基地合作协议,为 学院H系学生提供完善的校内外实践学习、实习就业环境。让新生前往产学研基地进行专业认知实习,让高年级学生到产学研基地进行模拟生产实习,逐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达到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对专业的兴趣的目的。大四学生全年到实践教学基地,结合生产实习进行毕业实习、就业和毕业论文。将毕业论文与毕业实习、就业贯通,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作为校外指导教师,与校内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完成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同时又得到了岗前技能训练,同时为学生就业搭建了平台。

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 学院H系以生产技术为主线,搭建模拟生产工艺实训校内实训教学基地,基地模拟药厂真实环境,内有500L发酵罐、GM 实验室、中药提取罐等有大型仪器设备,为学生企业实习、就业搭建桥梁,实现无缝对接零距离上岗。既能满足学校的实践教学需要,同时也促进了校企深入合作,为全面提高各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培养环境,增强学生毕业后的岗位适应性。

学院H系把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和就业、创业结合起来。近几年来举办就业指导活动78场;除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政策、就业技巧等问题解答外,还积极联络用人单位,及时获得用人信息,灵活方便地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向用人单位积极推荐优秀毕业生。几年来 学院H系一次性就业率均达到95%以上,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对化药系就业工作满意度调查给予较高评价。

2 学院H系大学生毕业实习、就业的思考

只看重理论教学,缺少实践的观念是大学生在毕业实习、就业过程中的根本障碍。大多数的高等教育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只是作为理论教学的一个补充而被摆在了次要地位。如此一来,学生的实习被作为理论教学的辅活动。另外,实践教学方法陈旧,实践教学设施、设备落后,对学生的评价不重视实践能力,因而学生对毕业实习活动缺乏参与的动力,从而影响就业。

毕业实习是掌握专业技能和职业技能的关键环节,是完成培养目标的必经之途,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就业创业。学生通过观察、测试、分析、比较、操作,增强对生产对象、环境和条件的认识,学会制定生产方案,获得从事实际生产的基础知识;通过直接参加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生产实践,训练技巧、总结经验,掌握技术环节,学会更多工作方法,培养研究问题、数据分析和信息处理的能力;通过参与生产管理,了解掌握生产技术、市场运作知识,形成立体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在校外产学研基地的实习中,必然涉及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手脑结合的生产实践中,学生的思想、观念、意识、品质受到检验、陶冶和升华,有利于培养集体观念、协作意识和社会公德意识等。

3 学院H系大学生毕业实习、就业改进设想及其措施

为了更好的开展大学生实习、就业,解决学生实习、就业问题,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对校外实习就业的质量开展工作。

3.1 制定合理的大学生实习实践培养方案

毕业实习是实践性的教学,能让学生将大学期间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解决实际问题,是顺利完成毕业环节教学的基础和前提。但缺乏实践教学培养方案,缺少学生实习、就业实践各个环节的制度规范。为提高学生实习质量,确保有效执行的学生培养方案,加强毕业实习教学管理,提高毕业实习教学质量,更好地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实习任务,应制定完善的有效的大学生实习实践培养方案。

3.2 合理选择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要有利于促进产学研的结合,有利于促进学校与实践教学基地的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领导要重视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具备实践教学条件和管理环境,学生能有效参与实践活动,能顺利完成实践教学计划,并生等实际问题;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能够选派具有相应专业技术职称、并能对学生实践教学进行指导的技术人员;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要求相对稳定,每学期或每学年有固定专业的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活动。

3.3 规范基地建设的管理

规范基地建设是充分发挥基地作用的重要保证。首先,设立专岗,成立专门工作小组负责,实行专职领导负责制,负责制定适合教学内容进展和基地要求的实习实施办法和管理制度,部署和落实实习环节教学工作,加强对实习工作的指导、检查和评估,保障基地的正常运行。其次,明确部门分工、加强有效领导。基地建设和运作包含丰富内容,比如培养计划、内容设置和衔接、实习安排与保障、基地联系和沟通以及资料与总结等等,涉及众多相关部门,需要加强有效领导,形成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协调管理的工作机制。其次,制定和完善规章制度,包括指导教师责任制度、运作管理制度以及安全保障制度等,通过这些制度来规范实践活动的开展,不断提高基地的运行水平。

3.4 建立完善的企业指导教师聘任制

由于校外实习的特殊性,对校外指导学生实习实践的师资建设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校外实习的指导教师既要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又要有娴熟的实践技能,还要有相应的工作经历和经验,更要有强烈的责任感。针对优秀的产学研合作基地,可以聘请企业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并给与相应的酬金。

3.5 建立完善的实习、就业监管制度,定期走访、分片规划等制度

目前由于教师校内教学压力沉重,时间都用于教学上,无空闲时间走访企业,学生大四进入企业生产实习,是一种无序的、无保障的状态,采用简单的打打电话,QQ聊天敷衍了事,难免出现问题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学校应健全实习监管制度,给予走访企业的教师进行减免工作量的实际行动,可以减少校内周学时2-4,增加校外实践教学周学时2-4,保证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和积极性去监管学生的实习、就业状况,保障学生实习、就业质量及学生实习、就业过程的安全,防止出现由于学校对学生实习、就业监管不力而造成的不良社会影响。

3.6 针对学生制定更加细化的要求,保证实习、就业的规范化、制度化

为保障学生实习的顺利进行,并最终能顺利就业,学校应对学生实习应制定相应的制度,如:(1)学生应按实纲、计划的要求,认真完成规定的各项实习任务,记好每天的实习笔记(包括每天的工作内容、实习、就业收获、心得和问题等)。(2)要尊重校内外实习指导老师,虚心向实习单位的领导、同事学习,服从安排,虚心请教。(3)学生在实习中应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4)集中实习的学生实习结束时,应按时集体返院。个别学生确需离开实习队伍,必须事先办理请假手续,经实习带队教师批准,并及时报告所在本系备案。个别学生在实习期间因参加省、市、院正式体育比赛或文艺汇演等其他竞赛需中断实习,必须报经教务处批准。(5)实习期间团干部、班干部要主动承担和协助教师做好各项工作发挥学生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6)学生必须严格执行请假制度,未经允许不得擅自外出。(7)保守企业秘密等。

参考文献

[1]赵景会.以就业为导向构建大学生实习新体系[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4):120122.

第12篇

目前,我国校企合作方式比较单一:在模式方面,还停留在“产学研相结合”上,目的是为加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提高企业技术创新,对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效果有限;在资助困难学生方面,企业大多停留在现金资助、设立奖学金资助等“输血”方式上。

新形势下,校企合作应开拓更为广阔的空间。建议由教育主管部门主导,构建政府、企业、高校立体合作平台,合力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共同解决就业难问题。为此,探讨一种综合、系统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的有效途径变得非常必要。笔者作为大学生创业的企业负责人,试图从校企合作方面为大学生就业问题提供有益的建议。

首先,改革高校大学生实习制度。高校与企业建立社会实践基地,政府部门可以认证、授牌,以人才引进、落户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走进高校,吸纳在校生进入企业实习。建议高校从学生入学第一年开始参与实习,实习时间应随年级变化每年递增,待实习结束后,企业高校双方联合为学生开具“实习证明”。

其次,建立“大学生校外勤工助学岗”。目前,高校的“勤工助学”工作,主要是提供校内服务岗位,以解决贫困生生活问题。岗位有限,工作简单,对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帮助不大。社会兼职如家教、翻译等,因没有政府部门监管,存在大量中介公司和招工单位欺诈行为,学生基本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基于此,可以由教育部门牵头,高校与企业共同参与,建立“大学生校外勤工助学岗”。教育行政部门、高校及企业签订合作意向书,企事业单位按需求设立一定数量的“勤工助学岗”,高校负责选拔、输送符合用工单位用人条件的大学生,政府可在人才引进、人才落户等方面给予参与企业优惠政策。这样既可帮助大学生提前接触社会岗位,帮助高校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也可帮助企业解决企业发展所面临的人才问题,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可以迎刃而解。

此外,校企双方合办“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为鼓励大学生创业,教育行政部门、高校与企业可以探索联合举办“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三方签订合作意向,各司其职,发挥各自的功能:政府给予参与企业一定的政策优惠;高校聘请知名企业家到基地讲述创业历程,组织会员参观知名企业;参与企业设立实习岗,鼓励有意愿自主创业的学生加入“创业孵化基地”,并协助创业学生办理相关手续、提供法律咨询、资金赞助和金融服务等。在这方面,由、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等7家机构倡议发起的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简称YBC)和北京共青团创业青年夜校(简称“青檬夜校”)作为先行者已做出了非常突出的成绩,值得广泛推广,特别是YBC帮助青年创业,成功率高达95%,令人振奋。

总之,政府搭台,高校与企业联合“唱戏”。通过深化高校大学生实习制度改革、设立大学生校外勤工助学岗、合办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等校企合作方式,构建系统化、综合性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工作措施,对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改善企业用人环境和推进国家创新型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冯军??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华旗资讯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