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08 21:24:3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英语远程研修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研修项目及内容
(一)高中、职专教师全员远程研修
高中、职专教师远程研修参训对象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和综合学科(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和教辅人员)教师。研修以“用技术改变教学”为主题,开展信息技术应用理念、方法、应用案例、工具等模块的学习,推动高中、职专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研修共50学时,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集中研修6天,教师根据学校选择的课程套餐,自主选择具体的研修专题,36学时;第二阶段分散研修两个月,14学时。分散研修阶段高中、职专教师要学以致用,将集中研修所选学信息技术应用于日常教学实践,并通过平台提交应用成果。
初中教师远程研修参训对象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思想品德、历史、地理、体育、音乐和美术12个学科教师。以基于新课标的课例研究为主题,聚焦新课标贯彻和混合式课例研究,主要包括学科教学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基于课标贯彻和学生学习的教学设计与研究、学科教学问题与对策、贯彻课标的混合式课例协同研究、课例研究常态化及其变式应用等。研修共50学时,第一阶段集中研修6天,36学时;第二阶段分散研修,14学时。分散研修阶段,旨在学习借鉴应用集中研修期间的成果,结合日常教学,进行课例设计与研究,并通过平台提交研修成果。
(三)小学教师全员远程研修
小学教师远程研修参训对象包括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音乐、体育、美术、品德与生活(社会)8个学科教师。研修以“用技术改变教学”为主题,开展信息技术应用理念和方法、小学应用案例、小学教师常用工具等模块的学习,推动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研修共50学时,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集中研修6天,教师根据课程套餐A自主选择具体的研修专题,36学时;第二阶段分散研修两个月,14学时。分散研修阶段小学教师将集中研修所选学信息技术应用于日常教学实践,并通过平台提交应用成果。
(四)幼儿园教师全员远程研修
幼儿园教师研修内容以幼儿园教师专业知识提升为主题,围绕幼儿园一日活动的科学组织与实施,开展幼儿园一日活动流程及组织要点、生活活动中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区域活动的组织与实施、集体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游戏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和家园沟通的艺术与技巧六个专题的学习,在普及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的同时,提高我市幼儿教师实施一日活动的科学性、规范性、实效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研修共50学时,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集中研修6天,36个学时;第二阶段,分散研修,14个学时。分散研修阶段,旨在学习借鉴应用集中研修成果,结合日常幼儿园一日活动,进行实践研究,并通过研修平台提交研修成果。
二、研修时间
研修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集中研修6天,第二阶段分散研修两个月。
1、集中研修时间:
幼儿园教师:7月7日-7月12日;
高中、职专教师:7月15日-7月20日;
初中教师:7月22日-7月27日;
小学教师:7月30日-8月4日。
2、分散研修时间:暑假结束开学后。
三、研修形式
以学校为单位,集中组织在校研修。研修按照“省课程专家团队—市县学科指导组—研修小组—参训学员”的教学组织模式,依托“省教师教育网”研修平台进行。
在省教师教育网上凭已有用户名和密码登录。首次参加远程研修的教师以默认账号(身份证号码)和密码(姓名的全拼<小写>)登录,并及时修改密码。
四、研修考核评价
1、指导教师、研修组长和研修教师达到合格标准,在其信息管理系统个人账户计入相应学分。
2、市项目办将对暑期研修的所有单位进行量化考核,依据平台数据,并结合各单位研修过程中的实际表现,对于组织到位,研修有序,研修人员积极参与,认真学习的单位,将给予考核加分,评选省远程研修工作先进单位。凡出现不合格指导教师或学员的单位,将不得被评选为远程研修工作先进单位。
3、所有研修人员按照省远程研修的评优标准,依据平台数据,评选省远程研修先进个人;对于研修态度差,不听从领导和安排,被省市通报批评的研修人员,取消本年度评先选优的资格。
五、研修组织管理
1.本次远程研修实行市、镇(街道)、校(园)三级管理。市教体局成立研修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由教师进修学校牵头的“市中小学教师远程研修项目办公室”(简称“市项目办”),办公室设在教师进修学校,下设各相关职能组,具体负责我市远程研修的组织、管理、宣传等工作,对各研修点的研修过程进行巡视督导。集中研修期间,负责指导教师团队集中办公的组织、管理、服务工作。
2、各镇(街道)教育办和市属学校要成立远程研修项目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责任到人,制定切实可行的研修工作计划,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和应急预案,加强对研修工作的管理。于7月6日前,将《2015年远程研修实施方案》和《暑期远程研修应急预案》,书面的形式(加盖公章和校长签字)报市项目办。
3.参训学校校长(园长)是此次研修工作第一责任人,集中研修期间,全程在岗。要保障教师上网学习条件,网络应达到规定标准。要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加强管理,严格按照课程进度播放视频,督促、引导教师按时收看视频、完成作业和积极参与网上研讨,保证每一位学科教师保质保量完成研修任务。
六、其他要求
1、市项目办、各研修学校做好研修的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反映教育和教师的良好形象。要安排专人负责研修的宣传报道,及时总结研修情况,及时发现研修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暑期研修期间,以研修点为单位,至少报送3篇稿件。
2.各单位研修项目负责人要保持电话畅通,每天登录研修指导QQ群,查看最新研修信息,加强过程监管和指导。请各单位负责人、管理员、指导教师加入学段QQ群(加入时注明:单位+姓名)。
3、高中(职专)学科指导教师组由市教育局负责组建。集中地点和时间另行通知。初中、小学、幼儿教师远程研修指导教师组由我市负责组建。集中地点在教师进修学校,集中时间分别为:
根据《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财政厅关于实施全省中小学教师素质提高工程的意见》(鲁教财字〔2007〕30号)精神,为进一步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效益,经研究,决定依托“山东省教师教育网”组织开展2009年山东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专题培训项目。实施方案如下:
一、培训目标
2009年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专题培训,利用远程研修模式,在学科课程专家引领下,通过以教师为主体的网上备课、案例分析、问题研讨等形式的对话交流,帮助教师诊断和解决教学问题,提高教师合理设计与有效实施新课程教学的能力,提高新课程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我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
二、培训内容与课程资源开发
本次培训开设初中语文、初中数学、初中英语三门课程,每门课程集中研修10天。课程资源由国家学科课程专家、省内外专家和名师共同开发,并负责各学科研修指导。
三、参训人员
本期计划培训全省农村初中语文、数学、英语学科骨干教师10130人,其中,乡镇以下农村初中教师不少于50%。各市名额分配情况见附件一。
(一)选拔条件
1、热爱党教育事业,模范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积极进取,乐于奉献,为人师表。
2、有较扎实的学科知识和一定的教学经验,熟悉本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积极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通过培训能够起到带动和辐射作用。
3、一线教师,身心健康,能坚持全程学习。
4、熟悉微机和网络操作,具有上网学习交流的能力。
(二)推荐选拔办法
参训对象的推荐选拔要公开、公平、公正,在个人申请的基础上,采取“自下而上,逐级审核,坚持标准,择优推荐”的办法进行。由符合选拔条件的教师本人提出申请,经所在学校和县(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市教育局。各市根据所分配的名额按1:1的比例确定培训对象。
四、研修形式与时间安排
(一)研修形式
采取集中研修与分散研修相结合的形式。充分发挥网络远程研修平台的技术优势以及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管理优势,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学习、管理与互动研讨,推动以远程网络为平台的高层次教师培训的深入开展。
学员学习:包括学习视频课程、参与面对面研讨、参与在线研讨和专题讨论,按要求完成并提交作业,与其他学员、指导教师及课程专家互动答疑。
指导教师:组织、督促学员学习,进行学习指导,推荐作业,点评学员观点,组织并引领学员进行研讨。
专家团队:点评学员作业,对指导教师进行指导,定期在线与学员进行交流,编辑课程简报,对典型问题进行集中互动答疑。
集中研修期间,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在本县区教师培训机构或具备网络教学条件的中小学校设立若干培训教学点。组织参训教师按就近原则到各培训教学点集中参加研修,统一管理。
(二)研修时间
集中研修:2009年7月27日—8月7日。集中研修期间,学员每天学习不少于6小时(其中观看视频2小时,其余时间为教师浏览拓展资源、提交作业和参与网上研讨时间)。
分散研修:2009年 8月8日—11月8日。分散研修3个月。分散研修期间各学科课程团队专家和指导教师将定期组织在线研讨和跟进指导,分散研修结束时,学员应在网上提交不少于2000字的论文。研修结束后平台将长期开放,所有参训教师可凭个人账号和密码登陆研修平台,享受平台提供的资源服务和网络研修的跟进服务。
五、工作流程
(一)参训教师选拔、报名与管理系统数据审核(6月15日—30日)
1、各市按照所分配的参训教师名额和选拔标准与程序确定本市参训教师。
2、各级管理员利用“山东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系统”组织教师报名和编班。
市级管理员于6月21—22日登录“山东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系统”启动参训学校的培训报名管理任务。
学校管理员于6月23日—26日登录“山东教师继续管理系统”填报并提交参加本次培训的教师名单(一名教师只限参加一个学科的培训,务必按学科填报参训教师)。
3、编班和配置指导教师(6月27日—30日)
市级管理员于6月27日登录系统,检查各学校的报名完成状态,开展编班和配置指导教师的工作。编班及配备指导教师的原则见附件二。
4、指导教师团队及技术人员培训
7月上旬,通过山东省教师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对各市指导教师及各级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发放视频课程和培训教材。
5、平台测试与熟悉学习平台(6月30日—7月10日)
各市、县组织指导教师、各级技术人员熟悉学习平台,对参训教师进行相关培训,检查各培训点场所卫生与安全环境、设施设备。
6、培训实施
(1)各培训点根据统一要求,播放视频课程资源,组织各学科教师观看。
(2)参训教师凭个人身份证号码和姓名的汉语拼音全拼(小写)登录“山东省教师教育网”()参加网上研讨、提交作业。
(3)各市指导教师在学科课程专家团队指导下对研讨内容和学员作业根据相关评价标准进行评价、点评和互动研讨。
(4)对于培训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及账号密码错误等问题,由各教学点校技术人员依托“山东教师继续管理系统”予以解决。
六、组织管理与保障
(一)组织管理:山东省农村小学骨干教师省级培训项目实行省、市、县三级管理。教育厅成立由厅领导任组长,师范处、基教处、教研室、省教育学院等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山东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高工程远程研修项目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山东省中小学师资培训中心,具体负责培训工作的实施。
各市教育行政部门要成立培训项目办公室和相关职能组,根据指导教师选拔标准建立本市指导教师团队,负责对指导教师团队的管理和督导,负责对本市参训学校和学员的选拔、报名、编班和管理;对本市各培训点的组织管理和研修过程进行督导。
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各教学点是此次全员培训工作组织管理的主体。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各教学点要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加强考勤管理,做好技术支持和后勤保障工作。严格按照课程进度播放视频,并督促、引导教师按时收看视频、完成作业和积极参与网上研讨,保证每一位学科教师保质保量完成研修任务。
(二)培训经费
参训教师培训费由省财政专项经费支付,教师往返交通费由任职学校报销。
(三)考核评价
为保证培训工作顺利进行,省项目办将制定课程专家团队、指导教师团队、技术人员工作手册和学员学习手册;制定优秀、合格组织单位(市和学校)、指导教师、学员评价标准,明确工作职责,量化学习标准,作为培训考核的重要指标。教师达到合格标准,在信息管理系统个人电子帐户记入A1类学分20分。对达不到合格标准的指导教师、参训学员不计学分。
研修工作结束后,各县区教学点要向本县区教育局提交研修总结报告,各市教育局向省厅提交总结报告;研修完成后,教育厅将依据研修平台后台管理数据和各市总结报告形成培训工作的总结评价。
附件一:
各市分学科名额分配表
地市语文数学外语合计
济南180190190560
青岛280270260810
淄博200190180570
枣庄130130140400
东营9010090280
烟台310310290910
潍坊3403503201010
济宁270270250790
泰安170160150480
威海110110110330
日照100100100300
莱芜100100100300
临沂320320320960
德州200200170570
聊城190190180560
滨州130130130390
菏泽320320270910
合计34403440325010130
附件二:
技术负责人遴选标准
一、责任心强,工作认真负责;
二、熟悉计算机及各类网络应用;熟悉多媒体设备的操作及维护管理;
三、学校技术负责人原则上为学校校园网或电教部门的负责同志,能够协调本校校园网、多媒体教室、信息技术教师及已经确定的“山东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系统”学校级管理员,共同完成培训期间的技术保障工作。
四、具有必要的时间保障,研修期间全程在岗。
配置标准:原则上每市配备技术人员2人,各学校技术人员1人。
附件三:
各市级管理员编班及指导教师配备原则
一、以县区为单位按学科编班。
二、每班人数原则上为100人,不足100人的,在本市内进行合并编班,但每班不能多于120人,超过120人不足200人的,编为两个班。本市个别班级人数较少,并且无法合并编班的,仍然保持为一个班级,省级不做调整。
三、原则上每个学科班(不超过120人)配备2名指导教师;少于50人的学科班配置1名指导教师。
附件四:
指导教师遴选标准
一、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备相关学科背景,在本市(县区)本学科内具有较高知名度。
二、具有网络教研能力,有基本的电脑操作技能。
三、责任心强,工作认真负责,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和沟通能力。
一、始终坚持了指导思想不动摇的原则
本学年,我校根据《宜宾市翠屏区2010——2011学年度中小学教师研训工作要点》《翠屏区教师培训与教育研究中心中学部工作计划》和《翠屏区教师培训与教育研究中心继续教育办公室2010——2011学年工作计划》的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教师、教研组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开展教研、继续教育工作。我校始终紧扣“课堂效益年”这一主题,确定教研活动的内容和形式;选择校本研修、项目研修课题;切实抓好远程非学历培训,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培训;积极开展了读书活动,从而实现了教研活动、继续教育活动真正服务于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促进教师成长这一目的,初步了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教研、继续教育文化,较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好了务。
二、精心组织,严格管理
1、学年初成立了继续教育领导组,确保了教研工作和继续教育工作有序有效进行。
组长:(校长、书记)深入教研、继续教育第一线,亲临现场指导工作,有效地促进各项活动的开展。
副组长:(教科室主任),始终坚持踏实工作的原则,深入各教研组调查了解,及时安排任务,全程监督实施。
成员:。各教研组长对本组工作尽心尽职,充分发挥领头作用,出色完成各项任务。
2、继续教育辅导员:精心准备,认真辅导。
3、继续教育工作组,分工明确,各尽其职。
三、本学年完成继续教育内容概述。
本学年,我校依据翠屏区教师培训与研究中心之要求和我校实际情况,进行了以下继续教育活动。
1、组织指导教师参加了第二期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在教科室安排部署下,指导教师按时参加培训并督促上网学习。我校语文、数学、英语各有5名教师参加了培训,地理、生物各有2名教师参加了培训。
2、开展了读书教育专着活动。紧紧围绕“课堂效益年”这一主题活动,全体教师采取多种形式进行阅读。读后各教师撰写了心得体验文章来归纳、整理收获。
3、青年教师培训。根据青年教师培养方案,确定了4个培养对象及指导教师。采取一对一的培养与教研组培养相结合的模式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经过一年的培养,青年教师成长较快,培养效果明显。在片区及以上教学技能竞赛中多次获奖。特别是李宇指导学生科技发明获市级一等奖。
4、骨干教师培训。组织教师参加区级骨干培训,本校也加大培训力度。
5、远程非学历培训。本学年,我校充分利用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对教师进行培训。采取教师网上自主学习和集中培训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参加培训后各教师都撰写心得文章归纳整理学习所得。
6、开展“高效课堂讲坛活动”。在业务学习会上组织教师进行学习,及时了解高效课堂,魅力课堂的相关理论。
7、参加中学二片区组织的各种活动。我校积极参与中学二片区文科、理科说课竞赛。参加宜八中学科培训。
8、参加师训中心开展的各项活动。
9、本学年我校派遣等11人次到外地学习。
10、全体教师以教研组为单位积极开展上课、评课活动。
11、各教研组积极开展项目研修活动。
政史地组:农村初中政史地知识过手最有效的方法探寻
数学组:如何实现“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有效衔接”
艺体组:农村初中课间操改革初探
语文组:重视课堂提高效益的研究
英语组:宗场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语境创设探索
理化生组:农村初中科学课探究式教学研究
三、不足与反思
教育教学科研能力是优秀班主任素质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基本功。当今社会新事物层出不穷,当代学生活泼好动。对此,班主任应该给予研究和探讨,这要求班主任具有强烈的教育科研意识,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要不断对教育教学的新情况、新热点进行研究,在研究中得出正确的结论,进而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亲爱的读者,小编为您准备了一些教师研修个人工作总结,请笑纳!
教师研修个人工作总结1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一个学生如果失去爱和尊重,那么他将很难健康地发展。因此教师必须在理解、尊重、爱护学生的情感基础上,为他们创设一个信任、接纳、理解、尊重的情感氛围,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利于德育工作的实施。为什么要加强师德建设,恐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
国家的兴衰,取决于教育;教育的兴衰,取决于教师。教师是立校之本,而师德则是教育之魂。从古至今,在人们心目中,似乎很难找出比教师更受敬重的职业。只要用真诚的心去感化学生,用真诚的爱去引导学生,只有真的爱学生才能当之无愧地说爱教育事业。著名教育家斯霞曾经说过:“要使学生的品德高尚,教师自己首先应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言谈举止,为人处世,衣着穿戴……都是学生私下议论的话题。为人师表不能说一套做一套,应严以律己,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成为学生的表率。孔子说得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任何教育的结果,都是伴随着一定的师生关系产生的,其结果的好坏有时受师生关系好坏的影响,不同的师生关系往往导致不同的教育结果。今天的学生需要有一个安静、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这也是江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不断强调的。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要进行多方面的互动,会产生种种矛盾。倘若教师没有尊重,关心和热爱学生,即没有与学生沟通关系的法宝“博爱之心”。热爱学生是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础。在创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应该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生动活泼与严肃守纪的辨证统一,因材施教与面向全体相结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师生关系是教师正确的学生观和良好素质的反映。
在知识的海洋里,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只有其中的一朵浪花,一粒泥沙,而教师如同一叶扁舟,常年累月航行于其中,将一批又一批渴望成才的求知者送达理想的彼岸,风雨无阻,无怨无悔。浪头上行舟,难免惊心动魄,但也有欣慰与欢畅,谁说不是呢?选择了教师职业就选择了艰辛和挑战。胸无点墨,混迹社会,腰缠万贯者大有人在,但我们无法想象,更不能容忍一个滥竽充数的教师堂而皇之立于那些求知若渴者目光聚焦的神圣讲坛。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通过教学活动在学生心灵上精心施工的工程师。
教师的职业道德品质是否高尚,主要从以下方面看:看他否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能否坚定不移地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看他是否热爱学生,能不能做到既教书又育人。随着社会的发展,党和国家对教育的深切关注,真诚地热爱学生已被视为当代教师的师德之魂。
老师对学生的爱,会被学生内化为对教师的爱,进而把这种爱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上,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而“乐其道”,因此爱的教育是我们教学上的巨大推动力。在教育中,我们对学生的爱应该是正直、公正、坦荡、无私的,不是偏狭、庸俗的。因权势而爱,因门第而爱,因金钱而爱,这种爱只会败坏社会风气,污染学生纯洁的心灵。如果我们希望学生成为有热爱美好事物而仇恨丑恶等行为的真正公民,我们就应当真诚地对待他。
在我的课堂教学上,我带给我的学生是一种语言学习的轻松,语言习得的充实这样的感受:明朗而高效的节奏感,严肃而活泼的氛围,重积累与联系,重学法指导,重语言运用,重合作意识的培养,重情感交流。在新课标下,我觉得教师的教学要放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的内趋力,引导学生主动探求语言知识;指导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我坚信,兴趣是学习任何知识最好的老师。正因为如此,学生们在适应了我的授课模式以后,渐渐地从对我的课堂发生兴趣转向对英语学习感兴趣。我是发自内心地感动于这种良性的循环。同时,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能够适时适当地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消除学习紧张感和焦虑感,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的本能和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这样既充实丰富了课堂,又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爱是教师美丽的语言,我们教师应有那颗与学生沟通的法宝博爱之心,用爱去对待学生,影响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我们应该用先进的理念、恰当的方法带给学生鲜活的知识与技能,努力培养出具有世界胸怀、中国灵魂、适应现代社会的有用之才。教学,是一曲爱的奉献,我们的生命会因奉献而精彩,因开拓而闪亮,因耕耘而芬芳,因奋斗而更美丽。
教师研修个人工作总结2二十一世纪,班主任面对的学生不再是一个等着灌水的空瓶子,而是一扇扇等待开启的大门。每一个学生的内心都是一个丰富的未知世界,这是一个等待开垦的世界,是一个充满能力量的世界,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世界。人的内心有存放隐私的角落。学生的内心更是这样。班主任教师再也不能指望像以往那样强迫他们进入我们设定的世界。随着社会对培养学生的要求的改变,更迫切地向班主任提出了更高的时代要求。我主要学到以下几点:
1、班级的科学管理办法。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对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班级强、学生强、学校强,优秀的班集体将成为学校育人的载体。班级的科学管理办法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德智并进。要有班级管理的发展观理念,要明确学生人人都能发展,时时都在发展;还要明确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不同的人接受能力不同,承认人之间的差异。班级的文化建设是一个班级文化的灵魂,体现一个班级的精神风貌,要重视班级的文化建设。可以通过对教室环境的布置来加强班级的文化建设,如布置教室、办好板报、建好图书室、设计墙饰;设计班旗、班徽、班歌、班级格言等营造一个优雅的、能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文化环境。通过班级的文化管理,理清学生的观念、思维,管住学生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
2、打造优秀班集体的方法。
一个优秀的班集体要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并让这个奋斗目标成为全班学生的共同行为,目标是启明星、是动力具有巨大的激励作用。在打造优秀班集体时一定要让班级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另外,优良的班风要依靠正确的集体舆论来支持,优良的班风一旦形成,对正确的舆论形成有巨大的影响,所以,要在班级里树立健康正确的集体舆论。同时还要培养得力的学生干部,设立健全的班级制度,处理好班级里的人际关系,经常开展生动的集体活动,营造浓厚的学习气氛,形成一个有特色的班集体,
3、切实有效的班主任工作艺术。
班主任的工作对象是学生,班主任做的是人的工作。而学生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是发展中的人,他们需要平等、关爱和尊重,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需要,不同学生的发展有差异。作为班主任要待生如子,作到对待学生一视同仁,承认每个学生都是最棒的。用爱去感化学生,用“情”去工作,用“心”去工作,以情动情,以情感人。要认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是一颗等待发现的明星,我们要通过培养优生、辅导差生、促进中等生的发展,使每一颗星星都能闪闪发光。面对优生,我们要不断激励压担子,消除他们的嫉妒心理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今后的班主任工作,我应做到如下几点:
1、为人师表,树立良好的形象
中学是人的一生发展的奠基时期,班主任是学生人生路口的领路人,班主任的德才学识、情感人格、言行举止等都会给学生留下深远的影响。班主任应加强自我修养,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风范,要“动容貌”、“正颜色”、“出辞气”。所以,在工作中,我们应严肃自己的容貌,端正自己的脸色,注意自己的言辞,处处严格要求自己,重视自我修养,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
2、对学生一视同仁
马卡连柯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爱是教育的“剂”,是进行教育的必要条件。当教师全身心地爱护、关心、帮助学生,做学生贴心人时,师爱就成了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正因为有了师爱,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才乐于接受教育,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师爱要全面、公平,热爱每一个学生。
3、培养习惯,塑造优秀人才
孔子云:“少年居性,习惯之为常。”而培根在《论人生》中便明确指出:“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年就应通过教育,去建立一种良好的习惯。”可见,养成习惯的好坏对人的一生有直接影响。班主任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方面
有不容忽视的责任。这方面,我们班主任需要的是“勤”和持之以恒。
4、潜心科研,不断开拓创新
教育教学科研能力是优秀班主任素质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基本功。当今社会新事物层出不穷,当代学生活泼好动。对此,班主任应该给予研究和探讨,这要求班主任具有强烈的教育科研意识,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要不断对教育教学的新情况、新热点进行研究,在研究中得出正确的结论,进而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不再做“两眼一睁,忙到熄灯”的苦干型班主任,而努力去做科学型的班主任、学者型的班主任。
总之,新时代向我们提出了新要求,新课标向我们提出了新理念。我们要用心育德、用情育德、用行育德,尽职尽责地做好我的班主任工作。
教师研修个人工作总结3远程研修为一线教师特别是农村中学的一线教师的交流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在这里我们可以畅所欲言,解惑释疑。今年我有幸参加淄博市第二期远程培训,有幸聆听各位专家讲座让我感慨颇深,受益匪浅。在这段的学习生活中,作为网络研修的一员,我忙碌着、劳累着,却充实着、收获着,我们每天累着并快乐着……因为,我们不但收获了知识更收获了友情。通过研修,我全面提升了自己的基本素养和业务综合能力,对于个人今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对教育教学工作也有了一种新的理解。
一、勤勤恳恳,积极研修
在研修过程中,我坚持每天进行网上学习,认真观看各个专家的视频录象,通过学习,解决了我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很多疑难问题,使自己在师德修养、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各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驾驭课堂、把握教材、交流沟通、教学设计、班级管理、教学反思的技能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更新了教育理论,丰富了教学经验,为今后从事英语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结识了许多优秀的教师,开阔了视野,充实了自己。具体做到了以下几点:1、积极认真的观看视频学习,到目前为止在线学习时间达:11687分钟,并且在观看视频的时候积极提出自己的问题,课程、话题留言达到314条,并发起了181条话题,认真撰写日志200篇。2、积极建立个人工作室,并积极参与英语九班协作组的建设,被评为小组之星。3、积极参与班级资源管理,上传资源226条,得到广大老师的应用和好评。积极配合班主任和指导教师的工作,积极参与班级建设,被推荐为第一批学员导师,被评为:第四期学员之星。同时被班主任和指导教师推荐为:学习研修组长,协助、帮助我校英语教师的研修学习,我校的研修教师全都圆满完成了研修学习任务。4、认真独立完成作业16篇,每次完成的作业均得到辅导老师和班主任的好评与认可,其中有3篇被评为优秀作业,多篇作业、留言等在班级简报中得到引用并得到好评。5、熟练运用班级沙龙,留言板,TQ,学习交流区,学习论坛,视频会议室等平台的管理功能,积极参加各种网上学习交流活动。与专家、学员进行及时有效的研修交流,成功地主持主讲了视频会议:《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科学有效的实施小组合作性学习》效果很好,收获颇丰。
二、受益匪浅,感受颇深
我勤勤恳恳的研修学习,不仅提高了自己基本素养和业务综合能力,同时自己的付出也得到了领导们的认可与鼓励,我被淄博市第二期网络研修优秀学员,使我对此次研修有了新的认识,她成为了我人生历程中一段含义深刻的文化之旅,也是生命与智慧迅即聚核与绽放的过程。我通过课程视频聆听了专家的专题讲座;通过课程文本加深了对专题的理解;通过课程作业反思了以往和展望即将启动的教学改革;通过网上探讨寻找到了思想的沉淀和共鸣。没有震动就没有觉醒;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学方法、新的评价体系,都使自己对英语教学与教研工作有了新的认识与思考。
三、继续努力,力求完美
我的研修虽然己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有待加强和完善的内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努力工作,为自身修养的提高而不懈努力。网络研修是良师益友,是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的一大基石。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中国教师研修网会成为我们前进的基石,网络研修学习会助我们乘风破浪,飞向成功的彼岸。我坚信:我研修、我进步、我快乐!
总之,我在研修中的收获是沉甸甸的。对于现在已经尝到了网络研修甜头的我来说,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网络研修中来,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同时还要带动其他老师积极参与,以促进学校、学生的发展。同大家一起在网络研修中健康、快乐的成长!让我们与网络研修同行!让网络研修因我们而精彩!
教师研修个人工作总结4经历这次研修班通过几天的学习,能够聆听顶级教授高水平的讲课,感受各领域权威的大家风范,接受一次人生的再教育和心灵的洗礼,这真是一笔不可替代的宝贵财富。给我们授课的都是全国知名的专家学者,满腹经纶、学富五车,或观念超前,视角独特,或幽默风趣,妙语连珠,或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说国事民情如数家珍,话民情民生贴近百姓,一堂专业性很强的课程,让所有人听的心领神会,津津有味,我即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更感到身心愉悦,如沐春风。虽然时间短暂,但是这次培训的内容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以下是我几天以来的几点体会:
一、收获知识,开脱视野
在这次学习中明白了教师的素质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不断的提高,要树立现代教育观念,不断的提高师德的修养,不断的学习、充实自己。并且知道教师即使工作者,又是学习者,也是研究者。对于学科知识要具备丰富,懂得学科知识的联系与整合。还要让学科知识呈现的方法与技巧。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活动。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的学更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在当今的学生心目中一个好老师的评价标准是公正、公平、宽容、善良。通过学习自己要在工作实际中改变原有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对于学生要做到尊重他们、尊重差异。张梅玲教授指出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教学要改革,把课堂变成生态课堂,生态课堂应该是和谐、快乐、互动、智慧的。拥有一个阳光的心理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有所提高。赵博士的一句话对我感触很深,自己感觉到教学不但要关注他们的成绩,还珍视并保护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是不一样的很多方面,有的具有一生都难以改变,也不需要改变,珍视个体差异是因材施教的基础,在他们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时候,一定需要教师的宽容,理解乃至欣赏。吴正宪老师讲的课让我知道了,要不断的反思,在反思中成长,还要一边教书一边抬头,一边思考,一边记录点点滴滴。让自己的教学有所进步。
二、回忆学习、不断进步
教师最重要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教师应无私地奉献自己的知识,传授学生先进的文化,提高工作效率.教育可以是一件普通的事,也可以是一件艰难的事,关键看一个老师如何看待。如果只是单调地将自己肚中的知识塞给学生,这就是件简单的事。如果要在知识传递的过程中,既能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学会学习,又能懂得思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这就是件艰难的事。优秀老师能在不同的条件下,坚持不懈地研究教学方法,有所创新,有所成就,这是非常不容易的。时刻教育我们不能在工作中只积累经验,更要边教边思考,有所实践,有所创造。我们力求实现:尊重个体实践——分享同伴经验——共同学习成长——提升专业水平。深切的感受到从学“术”——到悟“道”。在经历中总结经验,不断使自己的课上升到经典,让课做到“课已散思未断”并且还要在每次讲课后访谈学生,因为学生课上的体验就是我们专业反思的重要资源。在这次培训中刘永胜校长对于我们语文课做了一个课堂案例,他指出课堂学习活动设计要简单,教学目标要集中,课堂要简单化,教学环节要简洁。并出示了一节课的教学方法。读课文——交流感受——找出不会的字词,自行解决(低年级老师帮助、中高年级自己解决)——提出问题——交流解决——教师领引。随着年级的升高问题越少越好。在他的引领下才明白自己的课堂和他说的竟没有相似的地方,原来都是自己讲的多,现在自己要转变了,这样课堂才能精彩。
三、心理教学、促进教学
人与人之间心的距离是最遥远的,而人与人之间最默契的地方也是心灵。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各类信息的快速传播,社会上的许多焦点问题对孩子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小学的孩子们问得最多的还是如何学习、如何搞好同学关系、如何与父母沟通交流这样的问题,毕业班最突出的是学生对考试的焦虑。这些问题在成年人看来非常简单,但如果不及时给学生指引、解答的话,一些本来可以避免的心理障碍或疾病还是会造成的。在这次学习中让我心灵上感触最大的就是张焰老师讲的《中小学生团体辅导基础》,自己从事这个职业现在遇见最多的就是孩子的心理问题,联系实际自己也从这个年龄走过,当时也遇见过这样的问题,但是没有得到好的指导以及教育,使现在心理上仍然存在障碍。张焰老师讲到教育主要是心理教育、人格培养。教育辅要是的知识积累、技能训练。学生的个体不同,所以他们自身的能力也就不同,就要我们在教学中因人而异,关注每个学生,通过家校相结合让他们健康的成长。
几天的学习我开阔了视野,学习了很多的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新思想,从思想上受到了极大地鼓舞,这必将为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在今后工作中我一定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反思,不断的研究,不断的加强自身的修养,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教育改革的步伐,让所学在自己的教学中发挥更好的作用,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为孩子的将来发挥自己的每一份力量。
教师研修个人工作总结5从事教育工作的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以适应社会的需求。本学期,我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不断养成自我学习与自我反思的习惯。从自己的教学中寻找突破口,为了以促使自己今后的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现总结如下:
一、能够按时参与校本研修活动,并做好记录,并认真撰写心得体会,在学习中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
1 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们三年组认真开展有效备课,有效课堂教学、有效作业设计和批改的研究,我严格要求自己,在每周听一节课之后,会与同组的老师共同讨论分析,取长补短,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使我受益匪浅。使自己不断走向成熟,给课堂注入更多的活力,取得更大的效益。
2、自我反思及案例。
反思,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反思自己的备课;反思上课时遇到的问题,自己是怎样处理的;反思自己本节课有哪些比较满意的地方或者有哪些不足。经过不断的反思与积累,自己确实掌握了很多“第一手材料”,悟出了一些道理,丰富、完善了自己的课堂,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且,注意做好课堂实录,并整理成文字材料及时上交。
二、参加多种研修模式,全面提升自我素质
1、积极参与辽西北远程研修活动,认真聆听专家的指导,多看看同行们对于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和思考,并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评论,及时与各位沟通交流,增长自己的见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使自己能够更及时的了解外面的世界。
2、自主学习模式。
我学习教学理论、自我反思,找出自己在某一方面的不足,然后制定计划,并实施计划,以弥补自身不足,提高自身能力。
三、研修内容丰富多彩
1、加强师德培养。
教书育人,师德为本,我能够做到遵纪守法,爱岗敬业,为人师表,自尊自律,廉洁从教,团结协作,积极进取,勇于创新,尽量使自己成为学生、家长、社会满意的好教师。
2、新课程理念研修。
本学期我继续把学习、实践、验证的新课程理念,作为师资研修的重点任务来学习。课堂中根据教学实际,反思如何调整教学策略;课后反思自己的这节课达到了什么目标,用了什么教学策略,有哪些成功之处等,寻找课堂教学的优点与创新之处,寻找问题与不足,捕捉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观念。
研修心得体会(一)
暑期,我们进行了理论学习,还聆听了十几位教育专家、名校长的报告。这段时间里,我的心始终是充实的,因为那里有热情的伙伴和老师,有先进的理念和知识。专家们鲜活的实例、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都使我这次暑期培训之行受益匪浅。
一、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教师要教育学生勤奋刻苦,好学进去,自己务必勤奋好学,广学博览,精益求精。静下心来好好思考,发现自己教学上有缺点有待改善。回顾自己几年来的教学,做得多思考得少。几个星期的培训,我的体会之一就是要与自己的昨日告别,要多反思,做一个反思型的老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将从以下方面做起:
1、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正在进入信息社会。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老化速度大大加快,学习就成了当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教师终身学习,不仅仅是时代的呼唤,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教学自我提升的需要。严谨笃学,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是新世纪教师应有的终身学习观。教师要善于从教育实践中汲取能量和资源;善于在任何时间向任何人学习,包括在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中和学生分享知识;善于和同事交流,扩大视野,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2、加强文化业务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如果一个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缺乏理论的指导,教师的业务水平低下,谈得上反思教学吗一个课上得好的教师,缺乏理论的指导,不善于总结,更谈不上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这就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好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充电,才能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用理论来指导教学行为,才能成为反思型教师。
3、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随着课改如火如荼的展开,我们教师要有一种强烈的资源意识,克服一支粉笔教下去,一本教案讲过来的人生惰性,自觉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和知识结构,以便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服务。知识的更新换代让我们的学生接触了更多的新生事物,广阔的课内课外学习资源为他们知识的积累带给了更多的机会。我们在学校学习的那点知识,已经远远不够传授了。要想成为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不学习怎样能够,怎样能胜任更多的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工作生活是一个广阔的学习的课堂,有很多东西是我们所不了解的,为了使自己不被社会所淘汰,只有加紧学习的步伐!一个优秀教师就应抓紧一切时间增加知识储备,只有这样才能用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和学生共同发展。
4、丰富反思资料,提高反思潜力。教师应根据实践状况及时地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反思,能够是一堂课,一个教学环节,一个教学资料的反思,能够是对成功的教学;也能够是对失败的反思。今后,我将尽可能地使自己的反思落到实处。
二、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新课程改革以来,好多教师包括我,换汤不换药的把自己的教学方法变为启发式教学,整个课堂完全在老师的思维指引下一问一答,表面看好像将课堂还给了学生,其实学生很少有自己思维的空间。我们教师教的很累,学生学得更累。那么该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专家们的讲座大多围绕一个主线:那就是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1、做好教学设计。作为老师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与教材有关的知识。用心源于兴趣,教学设计的过程是把教材转变成学生易懂易学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恰如其分地把握教材,使学生能够逐步自主发展,自主探究知识。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的程度。
2、让学生用心讨论。真正有效的课堂教学不是简单地让学习者占有别人的知识,而是要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构成自己的见解。讨论是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的一种有效方法。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互相启发、互相帮忙、互相学习,让不同的学生各抒己见,集思广益,解决疑难问题。讨论过程中要避免优生唱主角、中等生是配角、差生当听众的现象。
3、养成习惯教会方法
在平时的科学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要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用心性,帮忙学生养成勤查资料、勤思考、勤请教等良好习惯。并且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要让他们学会怎样去学习。从而热爱学习,学会学习,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从而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还需我们教师长期指导、督促。
三、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关注学生的心理。心得体会
1.教师应慎言行,学会仔细观察,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初中学生正处于一种半成熟半幼稚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靠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相互交错的阶段,对于他人的评价十分在意,尤其是教师对他们的态度显得更为重要。每一个学生,都期望得到教师的爱,师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它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温暖,产生愉快的情绪,从而激励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爱好。了解学生和关心学生,是热爱学生的起点。教师仅仅把功课教好是不够的,还要多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学生的一生着想,从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全面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因势利导地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热爱学生还要尊重和信任学生。教师要有民主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感情,允许学生独立思考,切不可刺伤学生的自尊心。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工作中,认真评价学生的行为,和善平等地对待学生,绝不能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信而对学生采用体罚、讽刺、挖苦等侮辱人格的做法。当学生进步时,教师不要吝惜自己的赞美之辞;当学生犯错或退步时,教师也不要任自己的批评侮辱之话泛滥。多一点微笑,多一点赞美,多一点信任,你会得到更多的回报。
2.加强师生沟通,学会互相交流,构成融合的师生关系
作为教师假如能对学生的性格有全面的了解,如哪些同学比较敏感,易受伤害,哪些同学的自尊心特强,那么在教育教学中自然就会有意识地规范自己的言行,以免造成无意伤害。相反,假如学生能对教师的性格、爱好、爱好及处事方式等也都比较熟悉时,他们自然也就会增强自身的适应性,从而也就避免了伤害的产生。对于我们每一位学员来说,今后的路还很长,还有很多的工作等待我们去做。我定会珍惜本次学习的机会,做到静下新来学习,潜下心来实践。
总之,为了无愧于教师这一职业,也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信念,今后的工作中,我定会更加努力,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完善自己,书写出灿烂完美的未来。
研修心得体会(二):
今年我有幸参加淄博市第二期远程培训,有幸聆听各位专家讲座让我感慨颇深,受益匪浅。在这段的学习生活中,作为网络研修的一员,我忙碌着、劳累着,却充实着、收获着,我们每一天累着并快乐着因为,我们不但收获了知识更收获了友情。透过研修,我全面提升了自己的基本素养和业务综合潜力,对于个人今后的发展起到了用心的促进作用,对教育教学工作也有了一种新的理解。
一、勤勤恳恳,用心研修
在研修过程中,我坚持每一天进行网上学习,认真观看各个专家的视频录象,透过学习,解决了我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很多疑难问题,使自己在师德修养、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各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驾驭课堂、把握教材、交流沟通、教学设计、班级管理、教学反思的技能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更新了教育理论,丰富了教学经验,为今后从事英语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结识了许多优秀的教师,开阔了视野,充实了自己。具体做到了以下几点:1、用心认真的观看视频学习,到目前为止在线学习时间达:11687分钟,并且在观看视频的时候用心提出自己的问题,课程、话题留言到达314条,并发起了181条话题,认真撰写日志200篇。2、用心建立个人工作室,并用心参与英语九班协作组的建设,被评为小组之星。3、用心参与班级资源管理,上传资源226条,得到广大老师的应用和好评。用心配合班主任和指导教师的工作,用心参与班级建设,被推荐为第一批学员导师,被评为:第四期学员之星。同时被班主任和指导教师推荐为:学习研修组长,协助、帮忙我校英语教师的研修学习,我校的研修教师全都圆满完成了研修学习任务。4、认真独立完成作业16篇,每次完成的作业均得到辅导老师和班
主任的好评与认可,其中有3篇被评为优秀作业,多篇作业、留言等在班级简报中得到引用并得到好评。5、熟练运用班级沙龙,留言板,TQ,学习交流区,学习论坛,视频会议室等平台的管理功能,用心参加各种网上学习交流活动。与专家、学员进行及时有效的研修交流,成功地主持主讲了视频会议:《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科学有效的实施小组合作性学习》效果很好,收获颇丰。
二、受益匪浅,感受颇深
我勤勤恳恳的研修学习,不仅仅提高了自己基本素养和业务综合潜力,同时自己的付出也得到了领导们的认可与鼓励,我被淄博市第二期网络研修优秀学员,使我对此次研修有了新的认识,她成为了我人生历程中一段含义深刻的文化之旅,也是生命与智慧迅即聚核与绽放的过程。我透过课程视频聆听了专家的专题讲座;透过课程文本加深了对专题的理解;透过课程作业反思了以往和展望即将启动的教学改革;透过网上探讨寻找到了思想的沉淀和共鸣。没有震动就没有觉醒;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学方法、新的评价体系,都使自己对英语教学与教研工作有了新的认识与思考。
三、继续努力,力求完美
我的研修虽然己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有待加强和完善的资料,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努力工作,为自身修养的提高而不懈努力。网络研修是良师益友,是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的一大基石。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中国教师研修网会成为我们前进的基石,网络研修学习会助我们乘风破浪,飞向成功的彼岸。我坚信:我研修、我进步、我快乐!
总之,我在研修中的收获是沉甸甸的。对于此刻已经尝到了网络研修甜头的我来说,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用心、主动地参与到网络研修中来,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潜力,同时还要带动其他老师用心参与,以促进学校、学生的发展。同大家一齐在网络研修中健康、快乐的成长!让我们与网络研修同行!让网络研修因我们而精彩!
研修心得体会(三):
几个月的远程培训学习即将结束,珍贵的时光令人难以割舍。网络研修平台拉近了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距离,巨大的网络力量掀起了教研的火热浪潮。研修平台传递着省级专家的悉心指导,回响着指导老师们殷切的话语,浸透着每一位老师学习的汗水,;闪耀着老师们思想的火花它为我们带来的是充实,是成长,是动力。
首先,在思想上树立勤勤恳恳的工作态度。
透过观看优秀专家与教师的讲座视频,使我对当前素质教育的现状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更加坚定了在教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信心与决心。专家们的学科素养、专业水平和指导教师们孜孜不倦的工作精神,都是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树立了榜样,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其次,对以后的工作带给了丰富的资源。
透过学习,我学到了许多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更新了教学理念。透过在线研讨,很多老师的一些好的工作理念、工作方法都令我茅塞顿开。为今后教学工作带给了丰富的资源。
另外,透过阅读一些优秀教师的优秀作业、优秀文章,认真比较自己与他们之间的差距,认真思考自己的不足,取长补短,不断完善。同时专家的忠告和指导老师的鼓励,使我在迷茫中及时觉醒,在修改中不断完善,在反思中不断进步。
最后,本次培训还使我在教学方面建立了新的认识。
1、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用心性,扮演好合作者,指导者,与促进者的主角,帮忙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促进学生在探究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培养科学的观点,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键词:教师 意见 实践性 互动参与式 校本培训。
2013年5月6日教育部颁布了《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要求中小学教师培训要以实施好基础教育新课程为主要内容,以满足教师专业发展个性化需求为工作目标,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在培训内容上《意见》明确规定,实践性课程应不少于教师培训课程的50%,且强调按需施训、贴近一线、案例教学、真实课堂、情境体验、现场诊断、互动参与、行为研究……。培训方式上要求,强化基于教学现场、走进真实课堂的培训环节,强化学员互动参与,增强培训吸引力、感染力。《意见》是我们实施校本培训的新宗旨,在新宗旨下校本培训要落实到教学实践,将传统讲授方式转化为实践参与,事实上我校已经开展了近一年的以实践为主的“互动参与式”校本培训,实践证明效果很好。
一、首先利用远程培训网络虚拟资源,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
《意见》要求推动教师网上和网下研修结合、虚拟学习和教学实践结合的混合学习,推动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我校充分利用河北省中小学教师全员远程培训网丰富的虚拟资源,结合远程培训加强教师的理论修养,遵循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其次利用“互动参与式”校本培训,将实践性教师培训落到实处
《意见》明确要求在教师培训中要“以典型教学案例为载体,创设课堂真实教学情境”,“强化基于教学现场、走进真实课堂的培训环节”。我校开展了“互动参与式”校本培训,“互动参与式”培训就是开展互动交流研讨、参与教学实践将理念应用到教学中,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达到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培训目的。我校在高二年级开展了“互动参与式”新课堂研讨课的教师培训活动,整个活动历时近一年,活动分为三个阶段展开,第一阶段是强化学习,促进教与学理念的转变;第二阶段是骨干教师“新课堂研讨课”的示范引领,通过听评课互动活动进行直观感悟;第三阶段是教师全员参与推广新课堂的教学方式,以使新课堂实施纵深发展。
1.“新课堂研讨课”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通过互动交流使教与学的理念转变。
理念要先于行动,为了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学生的学习理念,在各个学科的教研活动时间,进一步研讨新课程有关理论,观看有关新课程培训的教学录像,从思想上接受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模式。从学生来讲,利用课堂和班会让学生把上课“听懂了老师讲的内容”转化为“上课我学会了多少知识、能力是否得到发展”的理念,倡导小组合作学习。班级所有活动均是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和进行评价,学生有了明显的团队意识。
第二阶段:骨干教师公开课的示范引领
教与学的理念转变了,但到底新课程的课应该如何上呢?在多数教师的头脑中仍然是模糊的概念。年级组就组织各学科的备课组长讨论,同时借鉴外地的经验,制定了初步的教学模式:使用前置作业课上学生小组讨论学生黑板展示教师归纳提升课堂检测,然后由化学、生物两个学科做新课堂研讨课的示范课,课后由做课老师进行说课,听课老师进行评课,使老师对“新课堂”的教学模式有了深刻的认识,通过实践性的培训使老师从形式上弄清了新课堂研讨课的教学要求。
第三阶段:参与实践,全面实施新课堂研讨课
在示范课之后,经过一个多星期的准备,全年级九个学科分三轮进行公开课,高二第一学期完成前两轮,第二学期完成第三轮。每轮每科至少一人参与,两周完成一轮,然后休整两周,每一轮结束后,各个学科组在教研活动时深入研讨,总结得失,找出适合本学科的教学方式,供第二轮上课的老师借鉴。在第二学期开学初,进行了第三轮的研讨课,连续三轮近一年的强化实践,保证了新课堂研讨课的延续性,有利的促进了在全年级全面实施。
2.听评课促进“新课堂研讨课”实施
每一节研讨课都要在全校通知,相关人员进行听课。全年级分为语文、数学、英语、理综、文综五个听课组,有30多位老师参与了教学公开课,每节新课堂研讨课要求全年级相应学科组老师及五年教龄以下的老师听课,另外,还有学校听课团成员(由学校的校领导和各个学科带头人组成)听课。每一节课后都由做课老师先说课然后由听课成员进行评课,听课成员对公开课进行剖析,上课的老师认真听取评课人的意见,将可采纳的意见融入到后续的教学中,可使教学更加完善。
三、“互动参与式”实践性教师校本培训效果
可以说是延续两个学期、近一年的实践,多数教师和学生的全方位的“互动参与”,教师理念和教学行为确实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教师在上课时,克服了满堂灌,教师的作用是引领和归纳提升已经成为习惯,这些变化在第二轮公开课时就体现得非常明显,第三轮尤为突出。学生的转变更为喜人,学生课前预习、上课小组讨论、学生回答问题、到黑板展示基本上形成了习惯,学生上课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涨,通过开展“互动参与”的新课堂研讨课前后的问卷调查对比可以清晰的体现,学生学习主动性加强,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升,这些变化大大超出了我们预期的设想,可以说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学校以名师、特级教师、骨干教师为引领,在各个年级实施“互动参与式”教师培训,使新课堂的教学改革纵深发展。
这种在实践中一边学习、一边反思、学思结合、知行统一,改变了培训和教育实践两张皮的现象,符合《意见》着重强调的“基于教学现场、走进真实课堂的培训环节”,通过实践证明了教师互动参与式的校本培训方式是受训老师认同度较高、效果明显的培训方式。
参考文献
[1][C]《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
【引言】浔阳区教师进修学校成立于1981年,整合着浔阳区的教师培训、教学研究、现代教育技术等业务职能,是一个综合性、系统化的培训平台,长期以探索教师培训及专业发展模式为己任,通过边实践边探索,构建了浔阳区教师发展模式,推动教师培训工作系统变革。
近年来,我们坚持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和新课程理念为核心,以科研为先导,以提高教师质为重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努力提高教师的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专业化水平为宗旨,大胆开拓,不断创新,为我区打造一支强硬的教师队伍做了出应有的贡献。
一、自我定位,开辟渠道
最近的几年,正是我区承担江西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任务的阶段。在新课程环境中,如何进行教师培训工作?我们根据区情和课程改革实验的需要,重新进行自我定位,着力开辟三条渠道。
1.学历提高培训
不断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学历层次,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对教师培训工作的必然要求。依照《江西省实施教师网络联盟计划组织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的要求:到2007年,全省小学教师具有专科以上学历者要达到60%。我区加大学历培训力度,开展了以提高为主、多层次的学历培训,广大教师通过自考,函授、电大等形式,提升了学历。
2.新课程校本培训
新课程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生长点,校本研修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本途径。作为省级课改实验区,校本培训工作自始至终是我校教师培训的重中之重。作为新一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模式,区文教局对校本专门培训十分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主管局长亲自参与,组织、研究、指导、督促全区校本培训工作的开展。进修学校据此加大了督促、指导、检查、评估的力度。我们在不断培训提高自身业务指导能力的基础上,多次深入全区各基层学校,检查指导和调研各校的“校本培训”工作情况,收集听取一线教师对师训工作的要求与建议,传递各校师训工作的经验信息。
3.多形式集中培训
五年来,我们以新课程校本培训为重点,在致力于全员培训的同时,开展了以“面向全体、突出骨干”为主线的集中培训,有效地提高我区教师的理论素养。骨干教师培训、新教师岗位培训、班主任培训、青年教师培训、其它各学科教师培训及相关项目各类相关项目培训,如综合实践活动培训、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英语听力培训等,使得全区教师都能选择相关培训内容参加培训。
二、目标定位,搭建五个平台
在新课程环境中,教师培训工作如何与课改实验的需要相结合?如何更好地服务学校,服务教师?在近五年的探索中,我们的做法是,对教师培训工作进行目标定位,努力搭建好五个平台。
1.利用网络优势,搭建远程平台
(1)依托远程教育培训平台,拉动教师培训方式的转型
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是落实《教育振兴行动》,实施新课程改革,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开展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重要举措,基于网络的教师远程培训便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逐步形成了远程培训,脱产研修,校本培训和教师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师远程培训新模式。
(2)办好“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培训”,增强教师对未来教育模式的认知理念。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培训是教育部统一部署的世界性合作教育项目,整个培训围绕“未来教育”新理念,以信息教学手段创新课堂教育模式,让受训教师对未来教育产生认知、认同,参与和引领意识。在培训过程中,我们注意对参培教师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果及时予以评价。这样学习优秀的参培教师积极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余教师也能更具体地感受到自己的差距与不足,从而受到了有效的激励。
2.利用城区优势,搞好骨干培训,搭建现场平台
我区共有十三所学校,均分布在城区。我们利用城区交通便利的有利条件,经常深入教学一线,加强对骨干教师的现场指导。主要项目有:现场听课、评课;现场“上课”、“做课”。根据基层学校的需要,我们在骨干教师培训中采取了方便学校、方便教师的现场“上课”(即到学校搞专题讲座进行培训)、现场“做课”(即到学校参与骨干教师的课题研究)的工作举措。
3.利用师资优势,搞好新教师培训,搭建帮扶平台
新教师是教育的未来,加大对新教师的培养力度,不仅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更是我们进校人肩负的神圣使命。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在新教师培训中采用集中培训与结对培训相结合的模式,集中培训的内容如前所述,结对培训则主要体现在:以校为本的校内师徒结对帮扶,主要通过校本培训方式进行。由进校教师与一线青年教师组成的新教师结对帮扶,主要通过现场。听课、评课和现场“上课”、“做课”的方式进行。
4.利用政策优势,搞好名师工程,搭建幅射平台
为了打造我区教学名师,为我区培养选拔一批政治思想坚定、师德品质高尚、教育理念先进、教育教学技艺精湛、教育业绩突出、教育科研水平较高、能发挥示范和辅射作用的中小学名师骨干教师群体,我区于2007年出台了《浔阳区名师工程实施意见》和《评选实施细则》,设立了“教学明星、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2010年又出台了《浔阳区名师管理办法》。这些政策的制定,为我区搞好名师工程,搭建了幅射平台。
5.利用实验优势,搞好校长培训,搭建引领平台
2000年在筹备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期间,原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领导认真总结了全国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新鲜经验,对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提法进行了反复斟酌。国际上有两种提法,一种是“结合”(combin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ith the K-12 curriculum),指的是信息技术和课程两个主体结合;另一种提法是“整合”(integrat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o the K-12 curriculum),强调相对信息技术而言学科课程是主体,强调把信息技术融入课程中、融入教和学的过程中以及融入课堂中。最后形成的共识是在会议上正式提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陈至立同志在2000年会议上全面阐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她指出:“教育信息化并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要强调在科学的教育观指导下,将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与教育观念更新有机地结合起来;应用信息技术对教育体系、内容、方法和手段进行全面的改革,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进一步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要从传统的课件制作,转移到在各个学科的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和学习信息技术;积极探索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变革性的推动作用。”
这里阐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四层含意:第一,要把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与教育观念更新有机地结合起来;第二,是应用信息技术对教育体系、内容、方法和手段进行全面的改革;第三,是从传统的课件制作,转移到在各个学科的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和学习信息技术;第四,是积极探索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探索中,尽管对“整合”的内涵有不同的理解,关注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但上述关于“整合”的四层含意还是得到了普遍的认同。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
2000年以来的实践、探索和创新几乎涉及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例如,通过融入信息资源丰富和拓展基础课程,开发基于问题的探究课程和教学活动,提供促进学习的支架和工具,建立学习评价和反馈的新机制以及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等。十年来取得显著进展的标志是: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验在数以万计的学校开展,受益学生超过百万,出现了一批优秀的实验成果
广大中小学经过长达十年的不懈努力,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验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尤其是那些历经几轮实验,不断探索、实践和创新的课题,无论从研究方法、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效上,都已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准,深圳南山实验学校的“八岁能读会写研究”与上海中学“构建数字化校园和信息化学习环境研究”就是其中的代表。
深圳南山实验学校“八岁能读会写研究”的理论意义
近十年来,脑科学对儿童早期认知的规律研究有了突破性进展。对婴幼儿的研究表明:即使只有四个月的婴儿,已对某些知识领域出现了“高度抽象、作预计和可再生的模型”,学习一种语言是婴幼儿早期重要的活动。脑科学研究发现,语义信息处理或接受新的词汇是经历决定型的,这类学习通常在大脑的双侧脑后区进行,和经历出现的时间无关。但是,学习文法的能力和敏感期有关(经历期待型),当学习者的年龄小于13岁时,只有他的左半脑参与此类学习。当学习者长大以后,双侧脑区都会被激活,用双侧脑区进行学习者要比仅用左半脑的学习者困难,因此,儿童语言能力的早期开发对其终身发展具有决定的意义。深圳南山实验学校的“八岁能读会写研究”应用科学和规范的实验方法,验证了把信息技术融入语言学习中后,使八岁儿童“能读会写”是有可能的。
上海中学“构建数字化校园和信息化学习环境研究”
上海中学长期以来关注数字化环境下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提出数字化挑战要求学校重新审视乃至变更部分学科的基础内容,大幅度提升学校课程内容的现代性,使课程与数字技术整合走出从理论到实践的重创新性的新路。
学校从开发学生潜质出发,建设了学科、工程、技能和艺术四类18个数字化实验室。针对学科内容现代化的需要,构建了数字化物理、现代分子生物学基础等7个学科类数字化实验室;针对现行课程工程科目缺失,建设自动控制基础、汽车基本原理等5个数字化实验室;针对加强学生实践操作的需要,新建了气象观察等3个技能类数字化实验室;针对国际上高科技进入艺术类科目教学的趋势,新建了视觉艺术实验室等3个艺术类数字化实验室。数字化实验室与计算机和网络中心的综合,初步形成了学校的数字化环境。
在上海中学的课程期望总图谱中,有知识拓展、视野开阔、解析探究和实践应用等4类发展型课程共800多个科目/模块,其中70%以上已在学校开设供学生选修,开设的发展型课程中有60多个科目/模块整合了数字化内容。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正从城市推向农村,基于远程教育资源的教学应用,将从根本上改变农村中小学的教学结构
长期以来,以学生发展为本一直是一种理想,在资源匮乏的条件下,教师很难根据不同学生的基础、特点和需要去搜集资源应用于教学,因而仅仅用教材教只能是一种划一的知识传授教学。农村远教工程的实施,促进了农村基础教育从“教教材”到“用资源教”的转变,使以学生发展为本从理念走向现实,必将对学习的个性化、多样化和均衡化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在农村远程教育工程三种模式的环境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应用模式是基于远程教育资源的教学模式,它的三种形态是基于光盘资源的辅助教学模式、基于多媒体资源的教学模式和基于网络的合作自主探究模式。尽管信息技术在农村教育教学的应用仍处于初步阶段,但已能看出对改进农村教育教和学的巨大潜力。
3.聚焦课堂,涌现了一批优秀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验课例
十年中涌现的优秀课例的意义已超过了其展示的某一教学内容的教和学,而是在教学实践创新层面上起到了导向性、前沿性和示范性作用,对于破解课程改革和教育信息化前进中的难题有一定的启示。
应用信息技术实施分层差异化教学的课例
分层差异化学习活动是应用计算机教室的控制平台,针对不同学业水平和不同学习兴趣的学生,开展不同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的个性化学习。由温州市实验小学林曦曦老师执教的小学高年级英语课Earth Day是关于“地球自述”的语篇,该课教学要求学生了解过去整洁、和谐的地球与现在遭受严重污染的地球,并学习相关英语表达。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学生能听懂、理解及流利朗读语篇内容,并能运用所学语言对地球环境进行描述。从学生英语学业水平差异较大的实际出发,林老师利用计算机教室环境,实施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差异性教学,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能力水平进行选择性学习,采用的教学的策略是:
学生能够根据自身水平特点对纯正语音进行跟读模仿;
网络环境下引导学生自行查找课件中丰富的资源,解决生词的拼读;
允许不同学业水平学生用不同进度朗读课文,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使用搜索引擎学习更多与本课相关的知识内容。
实施差异化教学的明显效果是,学习困难学生也能用英语表达地球环境污染问题,达到了学习目标。
高中数字化选修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探索
由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赵东峰老师执教的高中选修课《“双缝干涉”实验》应用信息技木改进演示实验装置,让学生经历假设、实验观察、验证、解释的科学探究过程,体验发现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对于探索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途径作了有益的尝试。
实验器材的创新设计:
常见的双缝干涉实验仪器如图1所示,调整起来复杂,而且只能通过目镜对现象进行观察。用来做学生分组实验效果尚可,用来做演示实验则实在勉为其难。但如果学生在本节课的研讨中不能亲眼看到光的干涉现象,显然就缺少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认知环节。为此,教师设计制作了可以对实验结果进行数字化分析的“双缝干涉分析仪”。仪器结构如图2所示(摄像头通过USB接口与计算机连接,照片中未拍摄计算机)。
4.基于网络的参与式的教师研修模式的推广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革新
走向校本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研修一体的校本教研是从学校实际出发,以教师反思性学习为主要内容,以案例分析和行动研究为抓手,旨在解决学校发展和改革实际问题及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一种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传统的校本研修实验,强调教师的个人反省,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模式,缺乏专业引领和信息支持,缺乏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的交互,这种从地域上囿于学校内部的封闭模式不符合现代教育开放、合作、交互的特点。十年来,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构建基于网络的校本教研模式的实验得到了迅速发展,尤其是博客在教师中的兴起,形成了一种充分应用网络实现教师的自我反思与大范围的交流切磋相结合,促进专家与一线教师交互、校际间教师交互的新型的参与式教师研修模式。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反思
在充分肯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取得的显著进步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在实践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问题和困惑没有得到解决,重要原因之一在于理论还滞后于实践。
1.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教育即生成,教育的过程是学生发展的复杂过程,而这一过程具有确定和非确定、预设和生成的双重属性。可以预设,如对教学目标、环境、教学活动框架的预设,但是预设不是“复制”,不是对课堂上发生的鲜活的互动过程进行全盘程式化的预设。把教学过程看成是程式化的教学设计模式实质上“屏蔽”了教学过程中的互动生成,也抑制了教师和学生的主动创造性。我们提倡的是教学活动的框架设计方法。教学活动结构不是模式或模板,而是一种灵活的骨架,它只是提示教师设计什么,而不是具体要求教师按一种程式化的模式要求进行设计,这样的骨架就可以支撑起丰富的、符合教师个性化特点的教学形态。
2.“学科缺失”问题
著名的美国教师教育专家Shulman曾指出教师怎样理解学科知识对教学十分重要,但这被不少研究者所忽视了,他把这样的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称之为“缺失范式”。我们在“整合”的实践中追求的往往是一种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通用教学模式,由于缺少专业学科领域背景,最终提出的所谓一般教学设计模式,就是Shulman指出的一种“缺失范式”。在被我国研究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广泛引用的《面向学生的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中有一段往往被人忽略但十分重要的话:“本书的目的不是孤立地促进技术的使用,而是在专业学科领域背景下,把它作为一个学习和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工具”。这里的道理很简单,教语文和教数学是不一样的,技术应用的目的和方式当然也是不一样的。怎样按不同学科和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具体探讨信息技术模式策略的应用,综合考虑学科内容的组织、学科教学方法和技术的应用的特殊方式,探索信息技术与具体学科整合的内在规律,在这方面至今仍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我们的研究和实践还相当薄弱。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未来展望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引下,聚焦于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将在中小学教学改革的各个层面全面展开,创新已成为发展的主旋律:
在每个教室的互联互通、多媒体远程教育设备进班级的基础上,实现应用优质教育资源教学的常态化。
全面实施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构建学生为中心的课堂。
建设合作与学生“做中学”的课堂,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关键词:卫星远程教育 发展 应用模式 应用绩效
我国的远程教育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而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实施的现代远程教育主要有三种模式:教学光盘播放点、卫星教学收视点和计算机教室。就我国的具体国情而言,采用卫星电视远程教育在一段时间内是远程教育的主流,卫星远程教育自开展以来在我国经过了20余年的发展,现在,卫星远程教育的系统发展的比较完善,技术也比较成熟,而且已经普遍地运用到我国的中小学教育。这是因为: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地貌复杂、人口分布不均、经济发展区域差异较大、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而卫星远程教育体系是通过卫星传播电视信号,学校只需有计算机就可以通过架设的卫星地面站进行信息接受,它比通过Internet传播速度快、传输地域广、接受费用低。特别是在国内一些资金不足、互联网接入条件差的偏远山区和农村,通过卫星接收教育资源是一种非常符合国情的有效教育模式。本论文主要阐述中小学的卫星远程教育情况。
一、我国卫星远程教育的发展历程
1986年7月1日教育电视台成立,卫星教育电视专用频道(CETV-1)开始试播是我国开始卫星远程教育的里程碑。随后,第二个卫星教育电视专用频道(CETV一2)于1988年11月开通。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政府和社会越来越重视教育并加大投入,卫星远程教育进入了高速发展期:
1995年3月1日,山东教育电视台(又称中国教育电视山东台SDETV)正式开播,通过亚太卫星和鑫诺卫星传送电视节目。
1997年,清华大学建立我国第一个现代卫星远程教育系统,在国内首次采用数字技术通过卫星传送远程教育节目。
1998年,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湖南大学4所高校成为教育部第一批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单位,这些高校先后分别建立了自己的远程教育网络,主要面向高等教育。
2000年10月31日,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sEBSat)正式启用,标志着我国卫星远程教育从以模拟电视广播为主发展为以IP数据广播为主,综合采用多种信息技术,跨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
2001年2月,“西部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正式启动,为西部贫困县乡镇中小学校建立了一万个能够直接接收中国教育卫星宽带多媒体传输平台教育资源和信息的教学示范点。
2002年4月,文化部和财政部开始组织实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截止2006年底,建成各级服务网点6626个,其中卫星接收站约3000个。
2003年4月,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开始试点工作。其卫星数字专用频道于2004年1月1日试播,至2006年7月底该网络已经遍布全国12个省区,建成乡镇和村级远程教育站点194438个。
2003年~2004年,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共同实施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试点工作。2005年工程正式开展,至2006年11月,共配备教学光盘设备35万余套,卫星教学收视系统19万余套,计算机教室和多媒体设备3.5万余套,基本覆盖了中西部80%以上的农村中小学。
二、卫星远程教育的应用
1 典型的卫星远程教育系统结构
卫星教学收视点的配备是卫星接收系统、计算机、电视机、DVD播放机和1~6年级所需的教学光盘。通过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快速大量接受优质教育资源,并同时具有教学光盘播放点的功能。卫星教学传输与接收系统的最大特点是快速、大面积、大容量传输优质教育资源。使广大农村教师接受现代教育思想、方法、技能的培训和影响,提高他们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和能力,实现大面积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目的。模式图如图1:
一个典型的卫星远程教育的系统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主站射频部分
主要包括卫星发射天线、室外单元和卫星调制解调器等。其中,卫星调制解调器则负责将来自封装设备输出的数据流进行编码和调制,并输出中频信号到ODU;然后,ODU接收到卫星调制器传来的中频信号,并将其放大并转换为卫星工作频段的射频信号,最后,由卫星发射天线将数据信号发射出去。
(2)卫星数据广播平台
该部分主要包括数据封装器、网管工作站及接收站授权管理系统等。其中,数据封装设备主要用于将数据打包成统一的传输流,并将其传送给调制器。
(3)课件发送及视音频采集系统
该部分包括一套视音频的编码器、课件发送服务器和流控网关设备。其中,视音频编码器负责对需要实时转播的教学现场进行信号采集,进行MPEG―1(或MPEG―2)的编码工作。并输出数据流;课件发送服务器负责对需要进行卫星广播发送的课件进行数据打包;最后由流控网关设备进行流的复用,输出数据流至封装设备。
(4)接收小站系统
包括接收天线、高频头(LNB)和DVD数据接收机、接收计算机和相应的接收软件。该接收系统负责接收主站发送的卫星信号,通过接收机对卫星信号进行解码,输出IP数据流至接收计算机,然后由接收计算机上的接收软件进行数据的再解码,对应地实现以下功能:接收MPEG―1实时节目,接收教学课件等。
2 中小学卫星远程教育应用
(1)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
中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被形象的称为“百亿工程”即国家将用5年时间投资100亿元将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覆盖到全国53万余所农村中小学。这笔资金将主要用于为农村中小学配备电视机、卫星接收系统、计算机教室、光盘等教学设备。
农村中小学卫星远程教育一般采用卫星资源直播教学模式。即卫星接收端接收的资源,不经加工整理,在整堂课中被直接利用。这是因为我国农村地区教师年龄普遍偏老,英语发音不准,未经过专业训练。卫星资源可提供标准的英语情景会话,可加强学生的会话和听力;卫星播放的英语同步课堂可为学生提供标准发音示范下的跟读、跟说、看图说话、模拟对话等学习机会。农村地区还普遍缺少英语、美术、音乐等科目的教师,这些科目的教学质量也较差。对于这些科目也可以利用卫星电视传送的优质教师资源、教学资源,使这些科目的任课教师能够观摩到优质课,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策略,提高这些科目的教学质量,提升西部偏远地区学生的综合素质。
从目前各地实际的应用情况分析,整堂课都直接利用卫星教学资源的,可分为同步教学(同步课堂、专题讲座、优秀课例、特级教师辅导等)和异步教学(同步课堂、专题讲座等优秀资源先下载,然后再利
用)。见图3、图4:
这种资源应用模式,操作简单,教师只要在规定的时间组织学生收看正在直播的同步教学资源或者观看已经下载的教学资源即可。由于农村师资条件的限制,许多农村小学缺乏专门的学科教师,如果在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播出时间的安排上,能够满足农村学校的需要和符合农村学校的要求,采用卫星资源直播教学是大有作为的。它不仅可以成为成套教学光盘在农村学校的课堂教学中应用的一种拓展或补充,而且也可以按照课程体系建构卫星直播的教学资源。
(2)西部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
西部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的全称是“西部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扶贫示范工程”,由教育部和李嘉诚基金会共同实施于2001年2月24日在贵州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六洋溪村启动建设。项目由李嘉诚基金会出资8000万元,向、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内蒙古、云南、贵州、四川等240个贫困县乡镇中小学校赠送5000套现代远程教育卫星接收设备。同时教育部也出资提供5000套接收设备共建立1万个能够直接接收中国教育卫星宽带多媒体传输平台教育资源和信息的教学示范点。该项目实施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接收中国教育卫星宽带多媒体传输平台的资源信息实现对因特网离线浏览,使西部贫困地区的农村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改变教育教学方式提高教育质量,为农村基础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起到示范作用。进而以学校为知识传播源,传播农村实用技术和现代文明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
西部中小学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一般采用卫星资源直播教学模式和卫星资源整合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卫星资源整合教学模式是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和教学设计,对接收到的卫星教学资源进行整理、加工,刻制成教学光盘或计算机课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这是因为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有时教学大纲的制定并不符合部分学校的教学情况。这就要求教师根据自己的需要,对接收的资源进行整理后再使用。在课堂教学中,基于卫星资源与学科教学相整合所形成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已经有很多种,主要的教学应用模式可以归并到教学光盘的“情景互动教学模式”和“资源整合教学模式”。见图5:
3 卫星远程教育的特点
卫星教学收视点在光盘播放点的基础上增加了卫星接收系统和计算机,通过连接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电视和计算机都可以接收和播放卫星远程教育资源,计算机还可以接收和播放来自因特网上的教育资源,也可进一步通过与之相连的电视播放。这样有效的实现了卫星网和因特网的结合,具有以下特点:
(1)建设周期短、经济性能好、覆盖面广,能够提供最基本的数字化学习环境。
(2)教学资源实现了集成化。可以同时传送多种媒体信息,如视频图像、文本数据、音乐语音及图形动画等,使课程讲解更加生动、形象,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便于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消化、理解和记忆。
(3)卫星电视教学实现的不是简单地单向双向传输或广播,而是能够进行双方的交互。
(4)可随时获取多种媒体资源,时效性非常强。下载的教育资源可以被大量存储在计算机中,当教师教学或学生学习需要时随时播放和取用,并可以不断更新学习内容。
三、提高卫星远程教育应用绩效的对策和建议
卫星远程教育在我国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现在卫星教育系统结构和技术都比较成熟,但是由于一些具体的原因,还是有很大部分学校还没有充分运用好卫星远程教育模式,造成优质资源的流失。为此,我提出以下一些对策和建议:
1 让卫星教学收视点走进课堂
卫星接受站点建成后,不能当作摆设,要让它应用、运作起来,根据节目播出时间安排,组织学生收视卫星教学节目,不能让设备闲置在电教室。
2 教师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开展专业研修
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是当务之急,不仅要对教师进行各种设备的操作技能培训,而且要让教师观看各种教育教学节目,从中取长补短,全面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各地学校可借助卫星直播的专家讲座和教师培训课程,对教师进行持续、系统的教师培训。教师可从卫星资源中下载优秀课例和专家点评等课堂实录资源,观摩城市名师的精彩课堂讲解,利用经典案例进行交流教研,通过照搬模仿和改造提高两种策略来逐步提高教学技能水平。
3 规范资源的管理方式
各学校教育技术人员负责每天定时下载资源,对资源进行整理归类,并且向学科教师讲解资源,及时整理、登记入册,将整理后的有价值的资源刻成光盘备用。教育资源分类整理建议采用以下几种形式:按下载时间建立文件夹,归类收集资源;按学科、年级、章节集中分类,采取文件夹嵌套的形式进行整理;按学科、年级集中分类,采取总体集成的形式进行管理。保存资源的存放目录结构要根据学科自身的特点进行编排,要求条理清楚,目录名称简单明了,并且与接收软件的存放目录名称有显而易见的逻辑关系,以方便查找。为了便于资源内容的查找搜索,建议目录名称选用英文字母,尽量不要用中文。
4 管理水平要提高
要实现远程教育与农村教育教学的整合,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是关键。必须摈弃粗放落后的管理方式,建立适合于信息化教育环境的新的制度、要求、规范和评价标准。
5 加强器材的科学管理
学校的收视设备应设有专室存放,专人保管。设备的防盗、防雷、防尘等措施应到位。设备的使用要遵循必需的制度。
6 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形成多层次技术支持中心
对于技术方面的问题,往往是解决了这个问题又出现那个问题,所以关键是要建立一个沟通顺畅的反馈机制,不断将学校在实施中所遇到的技术问题反馈到项目的技术支持中心,由项目专家解决问题。目前项目的技术问题主要由中央电教馆负责解决,工作量大且联系不便。所以应当建立多层次的技术支持中心,除中央电教馆外,各省、市、县也可以依托电教馆设立分部技术中心,负责解决辖区内学校的技术问题。
7 加强相邻地区之间的资源交流与共享
各地教育与科技部门应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的优势,加强现有教育资源的交流与共享,这样既可以充分发挥本地教育资源的作用,同时通过与相邻地区之间的教育资源交流与共享,又可以解决本地教育资源严重短缺的问题。
积极组织教师外出参加新课程培训和远程研修。先后派出十几人次教师参加了镇县市组织的培训。他们回来后都进行了二次培训。并上了公开课,缩小了教师与新教学模式的距离。参加研修的教师克服困难,刻苦学习,认真做作业,扎实磨课,圆满完成了研修任务。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学校教务处年终工作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学校教务处年终工作心得1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教导处在校长和分管副校长的直接领导下,认真学习,扎实工作。最大限度地调动老师们的积极性,全体教师同舟共济,心往一处想,劲向一处使,教学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为了在新的一年里再创佳绩,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不当之处敬请领导批评指正。
1、教导处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学工作计划及教研教改,任课教师制订了各科教学计划,全体教师严格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全了课程、上足了课时,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教导处积极按照教改教研计划开展各种教研活动。
⑴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各科教学大纲和教学常规及有关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论,努力探索教学改革的新路子,组织教师集体备课,相互听课。开学第二周组织了集体听课、评课周活动。
⑵根据镇教办制定的教学常规,结合我校实际制订了《宋王庄小学教学常规》。坚持每月一次常规检查,认真检查记录教师的备课和作业批改情况。
每次检查结果进行公示并记入教师绩效考核档案。因此,每个教师都坚持认真备课,有整册计划、知识树和单元知识树。做到了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精心设计,步骤完整,教案体现新的教学模式。
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了重点突出,讲练结合。努力向四十分钟要质量,严格执行作息制度,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轻松学习。
⑶继续积极实施语文主题学习实验,语文课内课外学生积极阅读语文主体实验丛书,并认真做读书笔记和读书卡,收到了良好效果。
3、积极实施素质教育。
学校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各科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成立了兴趣小组。
积极开辟第二课堂,积极开展四项基本功训练,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我们组织了写字比赛、手抄报比赛、春季运动会、广播体操比赛、绘画展览及拔河及庆“六一” 艺术节文艺汇演、冬季越野长跑赛等活动。
4、积极组织教师外出参加新课程培训和远程研修。
先后派出十几人次教师参加了镇县市组织的培训。他们回来后都进行了二次培训。并上了公开课,缩小了教师与新教学模式的距离。参加研修的教师克服困难,刻苦学习,认真做作业,扎实磨课,圆满完成了研修任务。
5、积极开展说课、赛课、研说教材活动,取得了显著成绩。
6、我校申请了国家级综合实践课题,正在积极试验中。
工作成绩:
1、在20__--20__学年上学期期末检测中我校的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数学和三年级英语分别获全镇第一名、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语文、四年级英语分别全镇第二名,全校总分获全镇第二名。镇教办督导第一名。在镇教办组织的20__-20__学年上学期期中四年级检测中,我校的四年级数学获全镇第二名。在期末检测中我校的20__年级数学、五年级语文和六年级英语获得了全镇第二名,三年级数学和20__年级科学获得了第一名。
2、孙延生、刘玉亮等老师4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
孙延生、陈永强老师的数学课件获全国一等奖,陈永强老师获县级骨干教师称号,宋、宋秀华、刘玉亮老师在县级研说教材中分别获一、二等奖,刘玉亮老师获优质课奖。宋、刘玉亮老师被评为县级教学能手,宋光利、董京刚、宋、宋秀华老师在远程研修中成绩突出被评为省“优秀学员”。
3、在20__年全镇运动会上我校赵金涛同学获800米第一名、400米第二名,宋晓青同学获跳高第一名、跳远第二名,宋欣艳获400米第二名,宋文雪100米第二名,女子4×100接力第二名,两名同学参加了县春运会宋晓青获跳高第一名、跳远第九名,赵金涛获800米第四名。
4、六年级二班宋俊同学在临朐县“我说主题故事”大赛中荣获三等奖。
在第二届“临朐人民医院杯”书信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宋梅、王丽娜、宋俊、陈静参加了县英语口语大赛分别获得低年级组和高年级组二等奖,宋梅参加了县故事大王比赛并获二等奖。
5、周艳玲同学的美术作品《爸爸请吃个苹果》和宋俊同学的征文《永记父母爱》参加了“潍坊农行杯”感恩父母系列活动作品大赛。
6、在今年全镇庆六一大会上我校演出的节目《四个老汉去捐款》、《夸夸新校园》得到了领导的肯定。
7、校本教材《弥河源》被评为精品课程。
8、《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促进教育和谐发展》获临朐县政府教学成果二等奖。
学校关爱留守儿童的做法由潍坊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分别做了报道。
9、在20__年全县教育教学督导中我校获得了全县一般小学成绩第一名和幼儿园全县第三名的好成绩。
学校教务处年终工作心得2本学期,教导处在白山镇中心校和校长室的正确领领导下,贯彻教研室工作计划,全面落实学校工作意见,以生为本,以实践有效教学为主题,以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加强教师业务素质培训,努力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加大常规教学管理力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师生共同发展。
一、加强教师的业务学习,努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育教学理论能指导教育实践,能不断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理论修养和业务水平。加强业务学习,能有效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1、积极组织教师深入学习各科课程标准和《义务教育法》,认真学习,认真做笔记。
领悟新课改精神、新课程理念,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各教研组根据本组实际情况搜集有关教学理论,组织教师学习,用理论来指导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同时和学校教科室联合邀请市教科室领导来校作教科研讲座,提高广大教师的教科研理论水平,使广大教师能运用理论知识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2、积极开展教研活动。
(1)、积极组织参加校内外研讨课。本学期我校派部分老师到庐江县参加了合肥市送培送教活动,在本校举行优质课比赛活动,大大提高了各教师对上课与评课的认识。 在以上举行的几次教研活动中,从研讨课前的听课、教学准备到课后的评课及总结上,我们教导处都认真组织,精心筹备,努力把教研工作做得更好,尽量提高每个老师的教学水平。
(2)、努力开展教学研讨会。教导处每月组织了一次有针对性的教学研讨会,由教导处及教研组长主持,就教学中遇到的某些教学难点的突破展开学习讨论。如:低年级的识字认字教学、二年级的写话的训练、三年级的作文起步、五年级的解方程、六年级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和如何让学生轻松学英语、记单词等,激发教师参与教研的主体意识和创造热情,鼓励教学合作、交流、共享教研成果。各位老师畅所欲言,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老师们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3)、学校领导深入课堂听课,教师互相听课。校长、教导处及各教研组长以身作则,在全校掀起了听课热潮。大家实实在在地研究课堂教学微观领域经常面临的问题,发表见解,交流困惑,提高了教研组的凝聚力和科研能力。
3、理论指导实践。
学校对教研组的教学研究活动、集体备课、教师的听课作了具体要求,对教师的上课、备课、听课、教学随笔或反思也作了具体的要求,让理论运用于实践当中。 二、强化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常规是教师开展日常教学工作的准则,良好的管理体制是我们顺利实施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我们始终抓实抓好。重点做好了如下工作:
1、抓常规,促进管理更加规范
本学期我校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强化教学法规意识,加强课程计划的执行和管理,做到了“开齐、上足、教好”,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本学期加强了查课力度,也加大了对课堂教学的监控力度,进一步加强了教学常规工作的管理与考核。
(1)抓备课。备课是上好课的关键,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恰当地选择教学方式和方法,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为大家共同关注和思考的问题。本学期教导处对各教师的教案检查了四次。每次检查后,教导处都认真总结,如实反馈,促使教师改正缺点,发扬优点。
(2)抓上课。上课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上好一节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本学期继续加强听课,采用随堂听课制度,促使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尽可能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提高了课堂效率。
2、加强毕业班的教学管理力度。
3、加强质量监控的力度。
本学期一开学,教导处就对部分年级进行了摸底性的质量抽测,根据抽测中发现的问题召开了任课教师会议,帮助他们找出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在以后教学中改正的方法;尤其是在期中考试以后,发现全校数学学科中普遍存在着计算正确率低下的现象,因此我们在全体数学老师中开展了如何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的研究,全体老师各抒己见,说出了自己的的想法和做法,改变了过去相互埋怨的现象,经过努力,在期终考试中有了明显的改观。
四、存在问题及构想
教导处的中心工作是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不是一句空口号,它需要以扎实而创新的日常工作为基础。在工作中我们也感到一些问题的存在,如教师的业务提高问题;怎样促使“问题班级”的转化;怎样才能更好实现分层次递进教学,全面提高学生能力;怎样使集体备课落到实处等。下学期我们的设想是把日常教学工作的开展再扎实一些,创造性更多一些,创新求实,稳步提高教师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教务处年终工作心得3本学期,教务处在校委会的领导下,与教研、办公、德育、总务、宿管等处室,年级部、教研组等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全体同仁团结一致、与时俱进、奋力拼博、勤奋工作,保证了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完成了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现总结:
一、本学期完成的主要工作
1、狠抓教学常规工作
一是认真抓好了教师教学计划、备课、上课、作业等教学各个环节的检查。本学期共检查教案4次,学生作业4次,有记录、有汇总、有公布。
二是开展了4次学生评教活动,全面了解了教师的教学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师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三是加强了早晚自习、课堂教学的整顿,每天安排一名主任或副主任和一名教务员值班,查处迟到、缺课学生,并随机抽查堂课教学,加强教学过程的监控,不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
2、抓好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一是抓好教师的学习和培训,不断更新教学理念。选送了吴学军、蔡赛男两位教师参加了__年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财会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
二是积极推动教师参加各类教学竞赛活动,不断提高教学水平。11月下旬,组织了全校性的教师教学擂台比武活动,来自各教研组的21位教师参加了比赛,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听课、评课,有效扭转了一度松散的学风教风,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三是积极鼓励教师参与各类课题的研究和论文的撰写。7月份学校申请和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__”规划__年度教育部规划课题《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的研究任务,并安排相关人员成立了研究团队。同时积极鼓励教师撰写各级各类论文,提高科研水平。一年来我校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2篇,市级刊物10余篇。
3、学生技能竞赛常抓不懈
一是以技能训练为抓手,大力开展专业技能竞赛活动。11月份举行了期中技能考核,安排了珠算、会计电算化考核、随后教务处抽查了20名学生的专业技能情况,逐个检测了学生的专业动手能力。通过开展一系列的专业技能考核,提升了学生专业技能,增强了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推动了我校的专业建设和专业教学工作。
二是精心组织参加了中职学校学生专业技能竞赛活动。11月份组织旅游专业和会计专业各3名学生参加了于11月27日举行的湖南省职业院校冬季技能大赛,取得了专业技能竞赛的较好成绩。
4、突出重点、加强高三毕业班教学工作。
高三毕业班的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和社会地位。本学期学校专题组织召开了高三教学工作会议,并通过实施月考制等措施,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在各班主任的积极配合下,我们还完成了__年高三年级学生的高考报名工作。
5、精心组织各类考试。
11月份组织了期中考试,元月份组织了期终考试和电工、服装专业技能考核等。
6、实验实训工作有新突破。
本学期,教务处调整了实训人员,进一步规范了实验实习管理,增强了教学服务意识。实验______的精神面貌和工作作风有了较大的转变。实验实习的开出率大大提高,实验实习有计划、有步骤、有评价、有记录。
二、大力开展各类活动
1、学习以“导学案”为载体的教改活动要求,以探求符合我校实际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不断完善集体备课、课前备课、听课、评课制度。
2、围绕“导学案”课堂教学改革,扎实有序安排了推门课、跟踪课、优质课、汇报课活动。
3、开设教学开放活动,借赛课、能手课的契机,接待了旗市兄弟学校、教研机构领导、教研人员的听课指导。
4、组织新教师座谈会,敞开心扉交流感受,促进他们尽快成熟,以便不断增强我校教学发展的后劲。
5、开展全校各年级的“培优辅差”工作,做到了有计划,有成效。
6、重视学校各学科的知识竞赛,有活动安排,有过程材料,有获奖通报。
7、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旗市区级各项竞赛活动,经典诵读团队、初中男女篮球队等多有收获。
8、坚持“午间课前快乐十分钟”活动不动摇,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而且塑造着学生良好的素养品格。
1、认真做好了教材的征订、装运、分配、发放、调剂工作,确保了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2、全面实施“阳光分班”工程,做到了招生、编班的公正、公平、公开。
3、规范图书借阅制度,采用集体借阅与个人借阅相结合的方法,保证了学生借阅。
4、为学校和全校师生服务,做好了__年报刊征订工作。
三、存在的问题
1、缺少教学的竞争机制,教师的教学热情、工作积极性、主动性还不够。
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欠缺,学习气氛不够浓厚。
2、教学改革的步子没有迈开,致使教学效率不高。
由于学生的基础水平低、学习习惯差,加之我们的教学方法明显陈旧,我们的教材、我们的教法与学生的实际差距很大。相当一部分学生听不懂,既而对学习失去兴趣、产生厌学、辍学心理。
3、教研教改是个薄弱环节。
如何结合我校教学工作的实际,开展切实有效的教学研讨和教研活动仍是一个需认真探讨的问题。
四、今后努力探索的方向
1、扎实推进课程建设,加大业务培训,提高整体教师的业务素质。
2、完善各类功能教室,加强功能教室管理,发挥功能教室作用。
3、加强音体美科技制作辅导,建设多样学生团队,创办特色学校。
教学管理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学生在变化,作为教学管理工作的我们,必须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尽职尽责地做好各项工作。我们坚信,有校长室的正确领导,有广大教师的团结协作,我们的各项工作一定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学校教务处年终工作心得4教务处是学校管理的职能机构,担负着学校教学工作的组织、落实、协调以及为教学第一线服务的任务。本学期,我校教务处认真贯彻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工作方针,积极组织实施各项教学工作,狠抓常规管理,注重课堂效率,强化质量意识,为学校的教学工作的健康及正常开展尽了我们的职责。下面我就本学期教务处的工作做简要总结。
一、教学常规管理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
各门课程均属基础课程,对学生的思维及素质发展都有促进作用,因此,本学期我校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上足、教好每一门课程,不得随意增减。各学科教师要明确本学科教学任务,把握学科的规律和特点,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2、紧抓教学常规“六认真”工作,规范教学行为。
要求教师做到“认真备课、认真讲课、认真布置和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考核、认真实验实习”六个认真。我们进行了定期和随机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月跟踪检查。
本学期继续实行一月一查制度,并且与随机抽查相结合,深入课堂,了解教师的教情和学情,督促其改进工作,增强教师的质量责任制意识。检查的内容有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几个方面,并根据检查的实际情况给任课教师适当的评价,作为教师年度考核的参考。
4、严格按照课程表上课。
我们坚持:不经领导批准不准停课、调课、补课,教导处做好教师请假、代课记录,并且调整出差、请假教师的课程,确保各班级不丢一节课。
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每个教师工作成效的主要体现,教育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校在社会的声誉和形象,也是教师教学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因此,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我们教务处中心工作。
1、重视教与学的方法,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任课教师能抓住重点、难点,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还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时间,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努力减轻学生的过重的课业负担,“堂堂清、天天清、单元清” ,夯实基础。教师尽量落实“十”字方针:备课要“深”,上课要“实”,作业要“精”,教法要“活”,手段要“新”,活动要“勤”,考核要“严”,辅导要“细”,负担要“轻”,质量要“高”。
2、重视特殊学生的辅导,加大辅导过程的管理力度。
重视对后进生的帮扶工作,重视对特殊学生的个别化教育工作,制订了辅优补差计划,提出了转变措施,定期进行了动态分析,切实做好转化工作,减少不及格人数。
3、实行奖励制度,对优秀生及进步生及时的进行表扬。
三、加强体育卫生教育,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全面落实课间体育、卫生活动制度,继续实行“两操”活动,确保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
四、其他工作
1、严格执行我校考勤制度。
2、健全教务处管理的各类档案。
3、协助德育处做好有关工作。
4、协助总务处做好有关工作。
5、管理好学籍,做好培训、奖惩等各项记录。
6、做好三评合一工作。
7、做好合格校相关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五、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1、教师私自调课的现象较多,教务处将加大巡查力度。
2、忽视弱势群体学生的学习,没有发掘他们自身的学习潜力,部分任课教师在教学时间安排和习题训练等方面没有切实做到分层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了成功。
总之,在本学期中,我学校教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今后面临的困难还很多,新的局面需要去开创。我坚信,在所有同仁的支持帮助下,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一定会迈向新的台阶。
__学校教务处
学校教务处年终工作心得5教育政策法规为指导,根据学校的总体部署和校本教研新理念的要求,立足本校实际,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遵循“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创校”的思路,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建设良好教风学风,努力探索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展示了我校贯彻“实、活、轻、高”教学理念的良好形象。
一、强化教学常规的管理
重视常规管理,狠抓制度落实,保证教学活动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1、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发挥示范督促功能。
学校成立了教导处—教研组—备课组—教师四级管理体制,加强对教学、课改实验工作的探索、研究、指导。
2、及时计划,及时总结。
开学初,即在参考兼顾各备课组意见的基础上及时制定了《洪庄小学08-2019年度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各教研组也及时制定了教研组计划。每月做好教学工作、课改工作的汇报总结工作,及时将工作、反馈情况向校长室汇报。
3、建立“一套工作方案”。
针对我校实际情况,完善了一系列的制度及要求,如(1)学校教学工作基本要求;(2)教研活动、备课活动制度;(3)课堂评价组工作规范;(4)教导处工作要求等。针对各学科的特点,科学合理地制定了各学科计划、教研组计划,使教学工作正常有序地进行,对计划内容及时审定装订,定时与不定时相结合检查教师的执行情况,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和措施,从而确保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有章可循,规范管理,稳步推进。目前,理论学习、校本培训,听课研讨每周都有序开展。
4、强化“教学常规”程序管理。
本学期又对各科教师从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学生、课外活动组织、成绩测试等各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基本要求,为日常教学工作提供了依据。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全上足所有课程。国家颁布的《课程计划》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培养目标与规格的具体要求,具有法规的制度性、严肃性,但在应试教育的思想影响下,过去有些学校擅自增加课时,而一些科目少开或不开,这势必会造成学生所学知识的缺陷,导致某些素质的偏差。我校在执行《课程计划》时,能严格按照《课程计划》的要求和省教育厅的规定,做到学科不分大小、不分主副,任课专职化,考核一体化。能正确处理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的关系,合理安排、总体协调、全面提高。
(2)本学期在切实减轻学生负担上做了不少工作,严格执行了教育局的有关规定,控制学生在校时间,做到周六不补课。
(3)严格控制学生每天作业量,对教师的作业批改情况,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检查、评比。各学科严格按照县局规定的作业量时限布置作业,主科作业实施分层布置,对学习困难生不布置拓展问题。做到一课一作,及时批改。家作仅限于规定的辅导用书,并做到每周2-3次的检查、批阅、讲评,对作业中的难题,教师必须做好,对练习册、讲义等讲评的内容必须自己做好。为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杜绝了乱印讲义的现象,有效地提高了家庭作业的质量。
(4)加强培优、补差辅导。课后辅导是上课的必要补充,是贯彻因材施教的重要途径。对学生辅导,我们进行了“抓两头,促中间”,要求每班班主任建立互帮小组,对学习困难生都有帮助人,教师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把“差生”转化到最低限度。对各班优秀生除班主任跟踪外,教导处从每次期中、期末考试中进行跟踪调研。对学习困难生,学校还举办了周周清活动,让他们把一周
内的学习内容复习巩固一遍,任课教师对这部分学生及时指导。除此之外,为进一步发挥学生的特长,还成立了各科兴趣小组,由教导处统一制订时间,合理安排场地,各组制订辅导计划,明确辅导教师、辅导对象,并及时做好台帐资料的建设。积极组织他们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各项竞赛。对成绩突出的教师进行表彰奖励。
(5)严格考试管理,重视质量分析。考试是检查评估师生教与学优劣的有效途径。每次考试对各班数据进行认真分析,通过班主任组织的各班任课教师会议,备课组长组织的学科教师会议,校长室、教导处组织的任课教师会议,多方面、多角度进行分析、评估、考核,每次考试都建立了台帐备查。
二、加强课堂教学的研究
1、狠抓备课工作。
要求教师在熟悉课标和教材的基础上,对照课标的内容和要求来科学设定教学目标,注意教学目标的三维性,同时也要求教师要充分研究学生的实际,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设计教法与学法,特别要求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的设计当做备课中的重中之重。
2、抓好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要求全体教师利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课堂教学,把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特征凸显出来,特别强调教师在推进课堂教学方法改革中要注意把传统教学中优点长处与新课程教学理念的精神实质充分地揉合在一起,灵活运用于课堂教学。
3、我们以教学反思作为校本研究的起点。
要求做好教学反思,写好教后记,把教学心得、收获与反思进行认真总结后,与同学科教师之间互相交流、学习,共同促进与提高。为了落实此项工作,我校加强了集体备课制度的管理,明确集体备课中“自己思考—集体研讨——反思修改”过程,特别将反思工作紧抓不放,检查备课时将是否有反思修改作为考核的重点。
三、继续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为教师提供成长的舞台
集体备课制度的巩固落实。学校为每个教研组、备课组安排专用的教研活动场所,把实施集体备课作为我校的一项基本教研制度,不断完善,狠抓落实,做到定时间、定人员、定内容,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智慧,取长补短,互相学习。
四、下学期工作思路:
【关键词】云南 高等师范教育 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G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012-01
一、改革开放以来云南高等师范教育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云南高等师范教育免学费政策研究
2007年5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中对部属六所师范院校的师范生减免学、宿、膳费。董美英,董龙祥认为高师生应该实行免费,作为义务服务期5~6年即可,对违约免费生实行轻微罚款,设立保人制度,以便追回款项。曾华认为不仅要使部属高等师范院校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而且还应在地方师范大学试行师范生免费教育。云师大原校长、省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副主任骆小所委员表示,2011年云南师范大学是唯一一所获得师范生免费的省属师范大学,这将深刻影响云南师大的招生和云南教师培养。
(二)云南高等师范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罗明东认为“整合连贯型”师范生培养模式具有整体性、重点性、选择性和宽口径四个基本特点。伊继东因地制宜,探索并实践具有云南区位特色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面向东南亚国家化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可为边疆地区高校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提供参照。罗明东,陈瑶,牛亚凡等分析了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分科”教师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总结当前状况,提出了构建适应基础教育改革需求,特别是适应西部民族贫困地区基础教育改革的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综合型”教师培养模式。
(三)云南高等师范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研究
国务院于2011年5月6日下发了《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云南省了《关于加快云南省高等学校小语种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在实施意见中,提及了加快小语种人才培养具体措施。
云南师范大学是省属重点师范大学,也是省内唯一一所师范大学,设置五年制“双学位”(本科)教师教育专业是必然要求,在全省高校中尚属首例。经省教育厅批准,云南师范大学于2008年增设了教育学专业(教师教育方向)双学位教育。依据2005年3月颁布《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云南师范大学结合本校实施学分制的实际情况重新修订学分制学籍管理规定,学分分为基本学分和奖励学分。
(四)云南高等师范教育顶岗实习政策研究
2010年开始,师范生2:1置换农村教师脱产研修国培计划启动,经过激烈投标,最终确定由北京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等13家省内外培训院校和远程培训机构承担培训我省农村教师的任务。云南师范大学作为培训机构之一,2010年11个学院分别承担我省置换脱产研修培训初中语文、数学、英语等15个学科共计881人的培训任务。另外,经过云南师范大学严格挑选,一部分符合条件的毕业生参与到这个顶岗实习计划中。顶岗实习计划是农村教师脱产研修国培计划的具体践行实例,是一个双赢政策。
二、改革开放以来云南高等师范教育研究评析
(一)云南高等师范教育研究热点是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云南高等师范教育的研究中最突显,可考文献资料最多的便是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对此卓有贡献的当属罗明东老师。他对民族边疆地区“综合型”教师培养模式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有深入研究,并以此提出了现代教师教育模式新探索,深受教育界的好评,被引用的频率极高。除此之外,“整合连贯型”师范生培养模式也是比较受追捧。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会直接影响到云南高等师范教育的走向与发展,需关注。
(二)云南高等师范教育研究对象以云南师范大学为主
云南高等师范教育研究对象范围广泛,但研究对象选定呈现集中化趋势,主要以云南师范大学为主。伊继东以云南师范大学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论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罗明东、陈瑶、牛亚凡等人提出现代教师教育模式新探索――民族边疆地区“综合型”教师培养模式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伊继东,曾华,罗明东,邹敏,陈瑶详细论述云南师范大学试行五年制“双学位”(本科)教师教育专业探索等。
(三)云南高等师范教育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五大方面
云南高等师范教育研究视角主要集中在学费、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顶岗实习五大方面,研究者对其投入的研究时间和精力都偏多,挖掘深度逐渐升级、强化。云南高等师范教育在上述五方面研究成果多,可检索的文献亦较多,且研究视角呈现逻辑体系化的趋势。
(四)云南高等师范教育研究的方法以理论分析为主
在大量文献检索基础上,发现云南高等师范教育研究方法以理论分析为主,绝大多数论文思路均为检索文献并进行综述研究或是某一教育问题、体制的溯源研究。因此,研究方法应不断推陈出新,以理论分析为主、加强实证研究,融合多种方法优势,实现互补,以便其相关教育研究地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朱永坤.《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解读[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8,28(3).
[2]罗明东.“整合连贯型”师范生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探析[J].昆明学院学报,2011,33(1).
[3]伊继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以云南师范大学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为例[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136(4):7.
[4]罗明东,陈瑶,牛亚凡,解继丽,张琼,杨杏利.现代教师教育模式新探索――民族边疆地区“综合型”教师培养模式改革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5]伊继东,曾华,罗明东,邹敏,陈瑶.云南师范大学试行五年制“双学位”(本科)教师教育专业探索[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37(6):61~62.
校本教研在实施中存在以下三方面的不足。首先,大部分教师教学工作负担重,无暇关注课程改革的新动态和方向,很多教师认为教研是专家们去做的事,自己负责搞好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就行了。其次,教研活动形式单一,浮于表面。教研活动过程中没有深挖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只是由教学专家点评,缺乏一线教师参与的反思和研讨,使得教研活动中的备课、听课、评课都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解决教学中的具体问题,有时还成为了教学工作的负担。另外,教研合作机制没有建立、健全。教师的集体力量很难得到充分发挥,广大教师仍然处于孤军奋战的局面。教材的分析、教学案的设计、教学资源的开发等重要教研活动都离不开教师之间的共同协作和相互支持,单靠教师的单个埋头苦干是难以完成的。
那么,如何通过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如何将校本教研和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如何发挥教研组的合作性、集中群体智慧和结合专家的引领是当前校本教研面临的紧迫问题。笔者试着结合一些学校的富有成效的做法,探索中学英语校本教研的实践途径。
一、加强个人教学反思,进行自主研究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出色的教师;如果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思考并提出的问题解决方案比专家学者所提出的有时更深入而具体、可操作性更强。如果教师缺失在行动中反思的意识,其工作成效就会“灌水”。
教学反思对于教师的成长十分重要。在校本教研中,教师的个人反思是基础和前提。第一,坚持撰写教学后记,及时反思教学行为。下课的铃声仅代表着课堂教学的结束,教师应该通过及时反思来加以总结和升华。通过对课堂的导入、教学设计、作业的布置等进行回顾和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寻找对策,思考在下一节课将如何弥补本课的缺憾。将不足和成功之处记录下来,以便总结经验和避免低水平教学行为的重复。
第二,不断积累观摩心得,细化课例观察反思。听课是学校开展教学管理和教研活动的常态活动,也是教师开展课例观察的主要形式,通过听课可以发现教师优秀的教学传统和教育态度,发现适合校本实际的教学方法,同时也可以发现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一节气氛活跃的英语课,不一定等同于一堂优质英语课。通过课堂,可观察教学有效性、教师的语言教学观、激励方式和创新思维等。比如,通过对“英语课堂用语”的观察可以知道教师的语言教学观念和教育态度。“尽量使用英语组织教学,适当利用母语辅助”是每位英语教师都熟知的教学原则,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却常以母语组织教学。无论他(她)的课讲得多好,表达多么流畅,母语组织教学折射出教师的语言观,那就是英语是靠教师的讲授“学得”的。但是,教师仅采用以讲授为主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无疑制约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第三,听课是课例观察的重要形式,评课则是行动后的反思(Reflection-on-Action)。听课教师要对课堂进行客观而理性的观察,发现那些蕴藏着执教者好的外语教学理念和教学态度的细节,反思授课教师的教学行为和过程,归纳总结符合校本实际的经验和做法,为授课教师提出建设性意见,这不仅对授课教师有益,同时促进了听课教师的专业发展。
第四,注重学生学习评价,分析反思教学效果。学生的作业(包括口头和笔头作业)、学生的评价量表是反映教学效果的比较直接的形式。很多教师的教学水平的迅速提高得益于他们注意分析和反思学生的作业。从作业的完成效果可以看出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分层作业设置是否合理、作业难易是否适中、分层教学是否落实以及学生是否形成了有效的学习策略等等。当然,聪明的教师不妨将“权力”拱手让给学生,直接让学生写学习反思,从批阅他们的学习反思中发现课堂教学的不足,直接调整教学策略,实现教为学服务的宗旨。
二、建立教师学习团队,健全合作机制
校本教研的核心是教师群体的协调合作、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和共同成长。建立教师学习团队,使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之间的交往、互动和对话制度化。作为校本教研的标志,教师学习团队起着核心的作用。通过集体备课、课例研究等形式围绕教学开展校本教研。
规范集体备课制度,提升教师的教学智慧。以备课组为单位,针对教学目标的制定、教材的处理、导学案的设计、学情分析评价的标准等进行讨论,及时讨论“个人教学反思”中发现的问题,相互促进,适时总结;利用各种网络工具进行资源共享,包括教学设计、电子课件、课文录音、作业设计和教学后记等;开发校本课程资源,如针对本校学情,对作业、测试内容和假期作业等分层。
教师互助合作是校本教研的标志和灵魂,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保证[1]。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内容是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2]。教师实践智慧的提升强调专业发展要基于校情,要与教师的教学工作关系密切。例如,以骨干教师为核心,其他教师自愿参加,组成“教师学习团队”,聚焦课堂以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轴心,采用同课异构、一人同课、多人同课、同伴互助和伙伴示范等行动研究,通过团队成员的互帮、互促,达到团队教师的业务水平相互提高,并在教研组、校际教研、片区活动中分享研修成果。
三、借助专家科研引领,提升校本教研
专家引领主要是指各层次的专业研究人员(如教学专家、富有研究经验的教研员和一线教师)对校本教研的介入,包括理论对实践的指导、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以及理论与实践关系的重构。比如,请专家进行专题系列的学术讲座,对本校英语教学情况进行调研、分析,找到核心问题并辅助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等。每个年级每学期推出至少一节的英语公开课,按照上文所述的课例研究的方式邀请专家同行听课、评课、收集信息和意见,会后在专家同行指导的基础上,教研组进行归纳、反思和总结。同时,利用省教研室的“教学新时空”和“牛津英语教研网”等网络资源,组织收看教研直播和网络远程培训,认真观摩并进行反思,使之成为教研观摩、专业提升的平台。
开展“课题研究”是提升校本教研的有效途径。通过课题研究可以促进教师深入研究课程改革,主动学习教育理论,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对于提升学校的教研力量也能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课题要结合教师个人或集体反思中发现的重大问题,以解决本校英语教育教学实际困难为出发点,不能为研究而研究。在专家指导的基础上,找出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课题研究,教师学习团队深入课堂,收集信息,进行探究。这样,不仅切实解决了一些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而且也达到了培养和提升教师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的目的。
在校本教研中,教师的个人反思、集体的同伴互助和专家的专业引领三者都是缺一不可的,它们相对独立又相辅相成,相互渗透又相互促进。
【注释】
[1]余文森,吴刚平.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