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八年级历史总结

八年级历史总结

时间:2022-05-09 18:36:3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八年级历史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八年级历史总结

第1篇

一.教学反思.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最初教学的时候,我还不懂得了解学生的学情对教学的重要性,只是专心研究书本,教材,想方设法令课堂生动,学生不易接受. 一方面,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较弱,刚接触新的教材,同学们还不能马上适应.另一方面,有的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但中等生,差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因此,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我备课时也没有注意到这点,因此教学效果不如理想.从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例如我在讲授《血肉筑长城》 的时候,这课的主题是"",教学难度比较大.如果照本宣科地讲授,学生会感到困难和沉闷.为了上好这堂课,我认真研究了课文,找出了重点,难点,准备有针对性地讲.为了令教学生动,不沉闷,我还为此准备了大量的感性材料,以一条谜语导入新课,授课时就胸有成竹了.当讲完课的时候,我拿出准备好的录象带,让学生观摩学习,学生特别用功,教学效果十分理想.相反,我没有认真备课的时候,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好,与此相比可见,认真备课对教学十分重要. 

二.本学期主要工作:

1.凸现现代课程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本期利用各种机会加强业务学习和教科研理论学习.学习笔记达2000字左右.

2, 深入学生实际,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兴趣,爱好及方法等.

3, 针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课前积极参加集体备课,或突破难点,或选择教法和学法,或设计作业,或营造情景.累计参加集体备课30节左右.

4, 围绕市教学开放周活动,积极参加历史教研室组织的出谋划策,集思广益的听课,评课活动

.5, 积极主动地参加其他教研组和学校组织开展的公开课,青年教师汇报课,校优质课评比活动.听课节数达50节左右.

6, 及时了解每个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7, 开展课外辅导,课外活动和研究性学习活动,如(1),历史人物访谈.(2),交流历史学习方法,经验.(3),历史专题报告会.(4),观看爱国主义影视片.(5),学习方法,复习方法指导.(6),社会生活情况调查.从而培养了学生兴趣,拓展其视野,并与同组教师交流心得.

8, 努力开展课题研究,围绕《现代教育技术与历史课堂教学的整合》,,群策群力钻理论,查资料,重实践.

9, 努力突出历史教学的过程和方法,拓展历史的教育功能,注重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充分发挥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和育人功能.

10.通过多样化方法和现代化手段,努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三,取得的主要工作成绩:

1,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理论和方法,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奠定了更好的基础.

2.本人的公开课,取得较好成绩,受到本组同事好评.

3,课外活动亦取得一定的效果.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了做人,掌握了历史知识.

4.课题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加强了学习资源与学生学习方式,教学要素,教学环节的整合,为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历史的环境和氛围;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此外,学生的材料解析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四,存在的不足:

1.个人备课有时针对性不强,特别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往往是备好的课不得不进行必要调整.

2.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得不够到位,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成分还比较多.

3.课题研究亦有流于形式的时候,以致实质性的工作做得远远不够.

4.课外活动的开展因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总体效果亦有不如人意之处.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强备课的针对性,努力服务于课堂教学和学生.

2.有意识地强化落实新课程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

第2篇

本学期,本人任教初二级八个班的历史课。一学期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

作为教师,能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每一节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教育是爱心事业,为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本人时刻从现实身心健康,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典范,让学生树立自觉地从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去发展自己的观念,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

作为教初二历史课的老师,明白自己对教材的生疏,故在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相关进行资料。为提高每节课的进行效果,教学质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外,还采用多媒体教学,如:投影、幻灯、漫画、录音等多样形式。通过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通过一学期努力,能制定好复习计划,并能认真备好复习课,培养好尖子生,提高中等生,帮助差生。但由于本学期授课时间较短,复习内容较多,复习比较仓促,同时发觉很大一部分学生接受能力较差,学习自觉性不高。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还要多下功夫加强对个别差生的辅导,相信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我也相信有耕耘总会有收获!

第3篇

关键词: 初中历史与社会 教学关键性问题 历史情景教学 学为中心

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把握对培养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与社会核心内容、学科本质、核心思想与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具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与社会教学关键问题的研究与实践是高效课堂改革的必然趋势。面对历史教学,现实中的大多数教师以讲授为主,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历史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特定的历史教学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当时的历史现场,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并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主动思考与解决历史问题,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历史的能力与创造性思维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历史的小主人。那么如何在历史情境教学法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

一、回到学生喜爱的“历史现场”

要使历史情境教学法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在课前历史情境的选择与设置环节就要选择真正从学生主体出发的历史情境。

首先,历史情境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心理上迅速成为学习历史的主人。在设计八年级《秦朝一统》中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内容时,我预设了秦始皇一统天下可能会遇到的难题,设计了秦始皇内心的独白与大臣们的对话,邀请学生进行秦始皇与大臣们的角色扮演,并用漫画形式展示了秦始皇与大臣的形象,一下子激发了学生对于本课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立即进入历史角色,整堂课在愉快热烈的气氛中解决了秦始皇所遇到的难题,成了学习历史的主人。

其次,历史情境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自然成为学习历史的主人。在设计九年级《改革开放》一课时,我让学生回家采访长辈,听长辈讲述改革开放以前家里生活的方方面面,然后对比如今自己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最后通过对比具体生活实例亲身体会改革开放的意义。让学生通过实际参与调查,细心观察,最后对比总结,真正身体力行地感悟历史、总结历史,成为学习历史的主人。

二、回到学生自己运用的“历史现场”

首先,穿越时空,角色体验。学生在以为自己创设的情境中迅速进入角色,主动发现探究、解决历史问题。如组织八年级《面临挑战的中国――最后的盛世》教学时,我从学生角度出发,创设具体历史情境,让学生通过时空隧道分别来到了明清时期的湖广地区(湖南、湖北)、松江、江南地区及安徽和山西。要求学生根据史实,展开想象最有可能会从事的工作,并说明原因。通过学生进入角色的自主学习与思考,在多样的工作中了解了明清时期不同地区丰富的社会经济种类(农业、手工业、商业),感受到了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

其次,由易到难,梯度探究。在历史情境的创设中设计的问题既不能过于简单,又不能过于深奥,应有知识层次,有难度梯度,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如八年级《面临挑战的中国――最后的盛世》中要让学生对中国盛世背后所隐藏的危机有所察觉,我设置了“我眼中的盛世”历史情境探究环节,先由学生总结本课已经学习的中国明清盛世繁荣的具体表现,再由学生分析所给资料总结这一时期西方各方面的变化,最后通过东西方各方面的对比,得出中国盛世背后隐藏危机,面临西方的严峻挑战。这样学生由易到难,逐步在历史情境中探究历史问题。

最后,竞争合作,相互促进。在运用历史情境的过程中遇到较难的问题可以进行小组合作,

让学生在合作与竞争中体现学习历史的主人地位。在八年级《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与发展》的教学中,我将清朝前期疆域划分为西北地区、东北地区、、西南地区四个区域,以小组探究合作的形式,小组合作解决清朝各对这些地区采取的具体措施,以及这些措施的作用。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有分工、有记录、有帮助、有竞争,使得本堂课清朝前期采取了哪些维护统一的措施的教学任务高效地完成,而且学生掌握了合作学习的技能。

三、回到学生自主反思的“历史现场”

对于历史情境的评价与总结是提高学生反思学习能力、提高学为中心课堂实效的重要措施。由学生课后对历史情境学习进行自主归纳,培养学生自主分析总结与评价的能力,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性。在八年级《丝绸之路与大运河》一课教学中,我让学生以图表形式对本节课丝绸之路与大运河的有关知识进行归纳与总结,并分析归纳出丝绸之路与大运河的异同,在学生自主回顾总结历史知识的同时培养归纳与总结历史知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奎文.历史教学中的情景教学[J].学周刊,2011(31).

第4篇

为使我校在今年的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学校已采取或计划采取以下保障措施。

1、明确目标。我校今年的中考目标是在铁力各初中中实现“保二争一”,并与各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制定了具体中考目标,使教师都明确了各自工作目标,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目前,全体初三教师工作积极性非常高涨。

2、加强阶段反馈。计划每三周进行一次考试,及时反馈阶段复习成果,现已经考完一次,马上要考第二次。通过加大反馈次数来促进学生形成学习紧迫感。

3、降低考试难度。对考试内容限定难度和范围,难度要限定在中考题难度以下,范围限定在教师在该阶段复习什么就考什么,以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进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复习效率。

4、加强质量分析。每次考试后,要求每个教师要进行详细的分析,使下一阶段的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并且召开全校的初三教师质量分析会,由副校长对各班级、各学科及每个教师的成绩进行横向及纵向的比较分析,找出每个班级及各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表扬先进、督促后进,帮助查找问题根源、寻找解决措施。现已组织了一次初三教学质量分析会。

5、质量问责。对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教师,校长要亲自问责、谈话,找准问题所在,并提出改进措施。

6、加强指导。通过领导听课,监控课堂教学,保证每堂课都能高效,并能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

目前我校的各科教学进度情况如下:

已进行复习的学科:英语:八年级上Unit 3

                  物理:功和机械能

                  语文:八年级下

                  数学:方程和方程组

                政治:九年级上

                历史:八年级上

第5篇

[关键词]:衔接 学生心理 语言知识 学习方法 考试评价

新目标英语《Go For It》作为我市初中英语课改实验教材在诸多专家与一线教师的不同认识与体会中仅使用了一年后便退出了历史舞台。而如今八年级的学生乃是这次课改中有幸接触两套新教材的宠儿。但要做好《Go For It》七年级教材和《New Standard English》八年级教材在教学中的衔接工作,我们还得花许多的心思。要做好《Go For It 》与《New Standard English》的衔接,我们首先要对两套教材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深入透彻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已有的材料以及对新知识的掌控。以下我们对两套教材进行分析。

《Go For It》教材的特点:

优点:本套教材图文并茂,版面设计充满新意,而且在内容和结构方面富有创意,具有时代感和现代气息,贴近学生的生活。同时该教材实用性强,注重交际。每个单元的选材都来源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教材编写紧紧地与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结构、生活经验联系在一起。针对中国学生学英语普遍存在的“聋哑病”,教材设计了大量的听说读写材料。每个单元都有语言活动,且内容不同,形式多样.

不足:

1、新教材的操作难度大,课时不足,有效课程资源过少。

新目标英语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具体的话题展开,而且很多话题较新,教师处理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尽管我们一直强调集体备课,但教师手头参考资料少,在备课时需要完全靠自己精心编排方能授课。再加上每个单元相对独立,不像以往那样知识体系性强,部分教师还不能完全适应。更何况教师除了写教案、上课、反思、还要批作业、听课、和学生谈心,还要应付各种检查等。教师真正能坐下来精心备课的时间太少了。没有空闲的时间,就不会有深层次的思考。

2、新教材的词汇量太大,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影响了教师的授课质量。

“新目标英语”第一册有词汇700个左右,第二册约450个,第三册约450个,第四册约400个, 第五册约500个,合计2500个。词汇量成为学生学习英语的一大障碍,很多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了畏难情绪。不少单词的拼写太难,如gymnastics,Portuguese, Argentina,auditorium,exhibition,lemonade,requirement等等,这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记忆起来很费劲。面对这么多令人望而生畏的单词,教师如果逼着学生机械地记忆,势必使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乃至厌恶,稍有不慎就会使学生彻底放弃英语学习,甚至影响其一生的发展前途,这无形之中给教师的教学增加了新的压力。

《New Standard English》教材的特点:

1、教育理念先进科学

本套教材遵循国内外先进的外语教育思想与原则,充分体现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所倡导的外语教育理念。在编写原则上,遵循“题材—功能—结构—任务”的原则,为学习者努力营造语境,精心设计具有新颖性和可操作性的内容。教材的设计遵从语言教学规律,体现了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的原则。教学内容和语言材料的取舍和安排,贴近学生生活,以日常生活为主要内容,逐渐适当增加社会生活内容的比重,同时适当安排一些文学性的篇章。每册教材以主题为纲,以运用性任务为目的。词汇、语法项目和功能用语的选择和安排,均以主题为出发点,以运用英语的任务为形式。教材中的练习,按照真实运用性任务设计,避免了单纯的模仿和机械的重复以及脱离上下文的孤立猜选。全套教材有利于青少年学生身心的可持续性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形成。教材的编写以学生为中心,按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兴趣特点设计大量语言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这既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又遵循语言教学的理论,具有可操作性。

2、 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有机结合

本套教材以开放和兼容的心态介绍外国文化,使学生从小就能放眼世界、扩大视野。同时在学生用书及教师用书的编写中,注意培养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了解与热爱,培养学生运用英语向世界介绍中国文化的能力。如:在第二册第4模块 (Education) 介绍“希望工程”,要求学生向外国人介绍希望工程;第7 (Feelings and impressions)、12模块 (Manners and customs) 介绍“国际交往中的文化问题”;第10模块 (Laoshe's teahouse) 介绍“老舍与《茶馆》”。第12模块要求为来中国的外国人编写一份礼貌须知。

本套教材还在每个模块设计“世界各地(Around the World)”的专栏,从世界的眼光(而不仅仅是从英语国家),或者中国的眼光,介绍世界文化。

本套教材在跨文化教育方面采取了最有效的跨文化教育方法:体验法。在整套教材中设计了中外4个主人公和他们的朋友,很多课文介绍的是他们的国际交往,也有很多相关任务与活动是关于国际交往的,让学生通过体验同龄人的跨文化交往、体验自己亲身的跨文化交往,达到跨文化教育的目的。

3、 兴趣与意志力有机结合

本套教材注重教材的趣味性,在课文、学习活动、运用任务、练习活动、补充学习资源等各个方面,都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第二册第3模块 (Journey to space ) 的任务完成中,就让学生学习有关于星球的知识,在该模块中,学生对其他星球的神秘充满着好奇感与探索欲,因而在其充满兴趣的活动中,他们能更好地记忆单词,理解教材。

本套教材在坚持趣味性的同时,有意识地通过“学会学习(Learning to Learn)” 这一学习策略专栏,和一些专门的学习活动、运用任务,甚至一些课文(如第二册的第1模块),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所需的意志力。

要做好二套教材的衔接工作,使学生顺利的从《Go For It 》过渡到《New Standard English》,我们还得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心理的衔接

众所周知,英语是教学中比较困难、棘手的学科之一,为数不少的学生外语学习能力薄弱,外语成绩低下,一上英语课就心情烦躁、思维受抑,继而放弃外语学习。七年级学生,本来是满怀希望学好外语的,然而随着字母阶段的学习结束,他们的好奇心也随之而去。虽然《Go For It 》无论其在倡导和鼓励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念方面,还是在教学过程的实际操作中,都能巧妙地将话题、功能、结构和任务融为一体,更是形成了科学的循序渐进的生活化的学习程序。但毕竟这届学生多独生子女,《Go For It 》中大量的词汇使他们产生了畏难的情绪,怕背单词,怕吃苦,听课习惯和笔记习惯也不一定好,学习中遇到的接踵而来的困难和问题渐渐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相当数量的学生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学习外语的材料,动摇了学习外语的决心,丧失了自信心,产生明显的心理抑制障碍,继而产生厌学、弃学的行为。

而如今为了适应《New Standard English》(八年级上)的教学,我们又不得不把七年级的两套不同教材中出现的词汇与语法点补充传授给学生,这在一定程度上一定会加重他们的负担,还会让部分学生产生彷徨甚至抵触心理,以至更加地反感英语。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先帮助学生作好心理上的衔接。如种花需要土壤一样,我们的教学只有有了情感的土壤才能开出更艳丽的奇葩,这也是争取学生配合的前提和关键。心理学研究也表明,有效的学习和智力发展全赖于正常的心理活动,健康的情绪、坚强的意志、良好的性格特征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等均有助于促进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使人的潜能得以有效的发挥。反之,不健康的心理则会阻碍正常的学习活动,抑止人的潜能,乃至影响人的各个方面。所以,我们首先要多与学生交流,帮助学生认识到补充这些知识的重要性与掌握这些知识的可行性,使他们在心理上有一个很好的衔接。

(二)、语言知识的衔接

元认知知识(metacognitive strategy)指学习者对语言本质和语言过程的看法和观念。它主要指学生对其学习过程进行反思的基础。学生在学习《Go For It 》的一年中心理上还不成熟,学习动机还不是很明确,学习有时凭兴趣,自觉性不强,在知识的记忆上记得快,由于不反复,忘得也快,自我反思的能力太薄弱,而且对英语学习缺乏一种持久而稳定的态度。所以在教学《New Standard English》(八年级上)时,要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八年级英语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所起的过渡作用,形成系统而完整的元认知结构。

其次,《Go For It 》与《New Standard English》(八年级上)在内容上还有不衔接的知识点。学完《Go For It 》(七)要过渡到《New Standard English》(八年级上),我们必须先教学一种词和一种时态,即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以及一般将来时的构成和应用。因为这两大知识点在《New Standard English》(八年级上)的Module 1中就已经出现,而学生对这两大知识点的认识几乎处于盲点,如不处理好对这两大知识点的教学,就会使以后的教学举步唯艰。在教学中我们还得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决不能因为赶教学进度而对两大知识点实行轻描淡写、蜻蜓点水式的教学流程。我们还是要按照对知识的呈现、操练、巩固和运用的顺序教学,以避免学生出现“吃夹生饭”。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只要作好这些知识的教学衔接,相信日后的教学定会顺畅得多!

(三)、重视英语学习方法指导,做好学习英语习惯的衔接

学习策略(learning strategy)指有助于语言学习的学习方法和行为,包括认知策略(cognitive strategy)和元认知策略(metcognitive strategy)。认知策略是指能直接促进语言学习的具体行为,元认知策略主要用来监控和管理语言学习的过程。其中认知策略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英语学习中,听、说、读、写各项技能的提高相辅相成。翻开《Go For It 》课本,不仅版面设计充满新意,而且在内容和结构方面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一拿到课本后都爱不释手,迫不及待地翻阅。每个单元的选材都来源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紧紧地与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结构、生活经验联系在一起。如第一册的十四个话题:认识新朋友、教室里的物品、家庭成员、食品、购物、电影、参加社团、生活习惯、学习科目、国家与语言都是学生熟悉的话题,生活中经常能碰到的事情,所以学生容易接受,学习热情自然也高。教材设计大多是听说读写材料。每个单元都有语言活动,且内容不同,形式多样,学生对这些活动充满兴趣,所以大家都能情绪高昂地参加pair work, group work, games等活动。学生们充满了自信,开心地练习说英语,教室里常常充满了欢歌笑语。

随着教与学环境的改变,八年级教学更富于指导性,学生的英语学习也更趋于个体化。相比于七年级,八年级英语教材无论从内容还是练习形式上,都有大幅度提升:内容丰富,涉及面广,练习形式多样,读写要求更高。因此,教师在教学《New Standard English》(八年级上)时,我们可能更要注重在平时的教学中渗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重视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以使他们形成一种良好的自主学习英语的习惯。我们要指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预习。许多学生在七年级时未养成预习的习惯,但由于书本本身安排的步骤相对较清晰,学生即使不预习也能跟上教师的节奏。而《New Standard English》在教材的使用上则具取舍性和重组性。所以,教师从一开始,就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把指导预习作为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指点预习方法,规范预习要求。依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让学生搜集背景资料,借助工具书学习生词,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画出疑难等等。学生在预习中发现问题,课堂上对症解决,课后及时整理复习。

2、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英语课堂是教与学过程的最重要的环节、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新知识的呈现尽量由旧到新,由学生观察分析旧知识引出新知识。由于《New Standard English》中也有许多生单词,所以在教学阅读课文时,尽量多安排时间学生阅读,了解大意并复述课文。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小结提问。在这一环节要注意全面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问的面要广。另外,还要指导学生课堂议论。课堂议论可以是小组讨论,也可以是老师领着讨论,必要时可进行课堂讨论,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发散性的思维能力,增强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最后要指导学生作好课堂笔记。

3、及时巩固复习。督促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包括口头作业(如朗读、背诵、会话、复述等)和笔头作业(如书面作业、书面表达等),及时整理总结,使课堂知识系统化、条理化。通过比较、分析、归纳,巩固提高、形成能力。

4、指导学生开展英语第二课堂的活动。如唱英语歌、开英语晚会,演短剧,成立口语活动小组,组织书写和作文比赛等,寓教于乐,寓学于赛,造就和发展学生的多方面能力,以巩固课堂所学和陶冶学生情操。

5、拓展课外阅读。《New Standard English》安排了Around the world 部分,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也有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教师要激励学生拓展课外阅读,尤其是报刊阅读。通过泛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推荐好的英语读物及各种声光辅助教材,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和阅读量,以利于提高学生视听英语的能力。

(四)、评价的衔接

教学评价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就感。多重性的形成性的评价有助于学生学习情感的提高。在作业,课堂,单词小测,阶段测试,课外活动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活动中找到成就感。

每一套教材我们在使用过程中都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时段,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我们实施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始终是不变的,那就是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参与以及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发展。学生不仅要掌握语言知识,更要学会语言的实际运用。《New Standard English》正是以此为教学宗旨的科学教材,所以,作为教师,我们更应在实践中遵循这一宗旨。尤其是八年级学生经历了更换教材的重大变化,我们更要竭尽全力做好衔接工作,以使学生在英语的海洋中能得到更多汲取知识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史耀芳.二十世纪国内外学习策略研究概述,心理科学,2001,24(5):586-590

[2]秦晓晴.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外语教学,1996,4:13-18

[3]梁仪.英语教学法研究.北京出班社,2002,4

[4]黄远振.新课程英语教与学.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第6篇

__年”六一”儿童节,我校在五月三十一日以过一个“有趣、有味、有文化的儿童节”为宗旨,以“我的中国梦之放飞梦想”为主题,为增强同学们的自主参与意识,团体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荣誉感,为提高同学们的综合素质水平,使我们的校园文化氛围更加浓厚,开展丰富多彩的庆“六·一”活动,让孩子们过一个充实而又有意义的节日。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校园、关爱小伙伴的丰富情感,充分展示学生的才华。活动形式多样,内容健康,既丰富了孩子们的节日生活,又起到了教育作用。现将我校活动开展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我校谌伦松校长高度重视庆“六·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情况,团支部、少先队认真制定活动方案,围绕活动主题,积极探索,因地制宜地制定了整个活动计划。并将筹备工作落实到班级、人头,形成人人参与的局面。在活动期间,努力营造良好的氛围,使这次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受到了全体少先队员的热烈欢迎。

一年级小同学的入队仪式,由大队辅导员邓琴老师和高年级同学为他们戴上了鲜艳的红领巾,孩子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们在大队辅导员邓琴老师的引导下都神情庄重地在队旗下宣誓,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少年先锋队,孩子们有了一份寄托、一份希望。他们纷纷表示一定记住老师的希望,努力做好每件事。掌声再次响彻会场。

今天的表彰活动,共表彰了一百多个优秀个人,受到表彰的孩子心里非常自豪,同时他们也决心以后会更加努力学习。同时这些有益的成绩,也给在座的来宾已深深的震撼。他们重新认识了学校的教学成果,为学校深入民心起到了良好的宣传作用。

今年的文艺节目丰富多采,有很多是老师精心编排的,如二年级的《童年》展示了童年生活的美好,七年级的《茉莉花》让人如沐春风等,也有学生自主排练的,如八年级一班的《七月火把节》,让人领略了火一样的彝族风情。最后一个节目,以“中国梦”为主题,由五特岗教师和10名六年级学生共同完成的诗朗诵,回顾了中国历史,让我们心潮澎湃; 展望了祖国未来,令我们热血沸腾!把文艺汇演推向了。

体育组将学生分成四个大组:一二年级组,三四年级组,五六年级组,七八年级组。在班级教官的指挥下,各班学生行动有序,队列整齐,排球自垫动作规范,且大部分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能做到脚下不动,手上不落。尤其是七八年级组自垫大大超过规定时间,赢得全场阵阵掌声!

经过我们学校师生的精心准备,周密的安排下,游园活动的项目丰富多彩。跳绳、猜谜语、垫乒乓球、钓鱼、套圈圈、运篮球、蒙眼敲球、运乒乓球、投球等各种形式的活动,同学们都高兴地玩,开心地笑,在玩中得到了乐趣,在乐趣学到了知识。校园里到处洋溢着同学们欢乐的笑声、欢呼声、喝彩声。几乎每个参与的孩子都能得到一份奖品,有的更是满载而归。一小时的游艺活动在愉快的气氛下结束了,但是孩子们留下的笑声还荡漾在空中,整个校园似乎也变得更加明媚和朝气蓬勃了。

可以说,今年的“六·一”,孩子们度过了一个愉快的节日,同学们脸上洋溢着灿烂、幸福的笑容。系列活动从研究决策到准备到活动过程,都是以孩子意见为主,团支部、少先队大队部和各班老师给予指导,总的活动体现了“在活动中成长,在成长中快乐"的宗旨,让同学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第7篇

初中八年级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精力旺盛,对一切充满好奇,身体新陈代谢加速,这既是他们的优点,也是他们的缺点。表现在优点方面,如果引导得当,他们学习精力充沛;表现在缺点方面,他们又充满叛逆。所以,作为一名八年级的班主任,对学生的青春期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是我多年担任班主任总结出的对学生进行有效青春期教育的几点经验之谈,希望能多和各位交流。

第一:合理引导学生的精力投入和注意力取向。青春期的学生精力旺盛,但也容易乍暖乍寒、忽左忽右,或者把注意力转移到不应该关注的问题上去。我的应对办法是设立较多的学生感兴趣的奖惩机制,既能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又能合理消耗他们过剩的精力。比如,我会努力的把音乐、体育、美术、计算机课等学生感兴趣的课调到下午,并从政治历史课里面借3到4节课作为机动活动课,我对班上学生规定,如果你们上午的学习任务完成得好,纪律表现好,那下午就创造一切条件让你们痛痛快快的上1――2节体育课、音乐课等放松放松,反之,如果学习任务完成得不好,纪律状况较差的话,则取消下午的体育课、音乐课、计算机课等。这样起到一个“奖勤罚惰”的奖惩机制,对八年级的学生尤其管用。这样,一个方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热情,另一个方面,通过适度增加学生的体力和脑力运动量,能合理释放部分学生过于旺盛的精力,能使学生的注意力更为专注。

第二:细心细致,足够耐心,多和学生谈心,加强和学生的沟通工作。青春期的学生叛逆心理严重,他们一个尤为突出的心理特点是具有“半大人”心理,不喜欢成人过问他们的事情,喜欢把一切装在自己心理,装作深沉沉默的样子。每次我找学习表现、纪律状况不好的学生谈话,都不会以问问题的方式进行,我不会问“你为什么要这样做?”“你究竟是怎么想的?”这类问题,这样容易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和抗拒意识,我会采取“迂回战术”,用讲故事的语气,给学生讲方方面面的案例、故事,再仔细观察学生的情绪和表情反应,在感到他们对某一案例故事感兴趣时,我就抓紧机会,叩开他们紧锁的心扉,来对症下药的解决他们的问题。有的学生逆反心理特别严重,对于老师的教导,说什么都听不进去,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保持足够的耐心,要不厌其烦的“迂回作战”,迂回到学生都能感觉到老师的耐心、爱心和细心的地步,这样才能感化学生,对他有所帮助。

第三、作为一名八年级的班主任,要加强对学生的青春期卫生教育。我制定了详细的青春期卫生教育细则发给每一个学生,重点内容包括青春期的饮食卫生、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等等。我给学生们放关于垃圾食品制作和危害的视频,让他们实际看到垃圾食品制作环境的恶劣和对身体的危害,劝导他们少吃对青春期发育不利的垃圾食品,比如麻辣、油炸食品等,告诫他们少喝碳酸饮料,多喝有助于身体排毒的白开水等等。为此,我还在每天下午的时间里特意安排了打开水的时间,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喝到足够的白开水,以保证身体对水的需求。我每个星期都专门安排了一节课给学生洗头洗澡,以确保他们良好的个人卫生。并亲自督导每个学生,至少每个月要把自己的被套、床单、枕头套等物品带回家清洗干净,以确保学生住宿环境的卫生。

总之,对学生青春期的教育是一名初中班主任的重要工作内容。它说难也难,说容易也比较容易,只要我们本着一颗细心、耐心和爱心,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抓住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的一切细节,及时发现他们的优点和表现良好的地方加以表扬,表现不好的地方加以教育规范,预设各种教育方案,多花时间和学生交流沟通,我相信我们能教育好青春期的学生。

第8篇

一、上好第一堂课,首先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的教材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这是最好的学习动机。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要时时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对历史有兴趣,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有人说:“历史是一面镜子”,“读史可以明智”,到底什么是历史?我在实际教学中第一节课主要是上好一节讨论课,通过讨论历史的特点,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到了历史其实就是人类不断推陈出新,不断发展进步的经验史,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科技、思想无所不包。历史教科书所撷取的是其中的精华,历史教科书中治国安邦的道理,科技发明的创见以及文学艺术的魅力,无不给人以智慧的启迪,历史学习有助于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的生存能力,修身、齐家、治国,从历史中都可以寻求借鉴。

二、充分运用目录进行历史教学

目录是教科书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课文正文的索引,而且是课本知识体系结构和课文叙述的许多历史现象的基本线索,是课本内容的纲。特别是在新教材中,每一个单元的主题都很明确,每个单元讲述的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有什么特点,通过读目录这些问题就可以解决。以《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为例,5课内容分别讲了列强发动的四次战争,突出体现了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这一主题,这样一目了然,线索很分明,使学生能从总体上把握历史线索。

三、充分利用历史地图进行教学

使用历史地图是为了使学生在了解地理环境、地理位置和社会环境的基础上逐步形成概念,帮助学生去记忆历史。如在讲授中国工农的时,教师可运用活动地图将史地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的思绪随着教师的讲授再走一趟路,能够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在那样恶劣的地理环境中所表现出的坚强意志和无畏的革命精神。

再如八年级上册18课战略大决战时,三大战役中的几个重要地点:中迅速攻占的锦州,让学生通过在地图上的比较,能够直观知道锦州这一位置的重要,从而能够理解人民正是用了“关起门来打狗”的战术;还有淮海中的徐州,是南京北面的门户,也是重要军事基地,所以在这个地方进行了决战;再就是中的北平、天津、张家口把敌军分割包围在这三个孤立据点,截断敌军南逃和西窜的通路,华北敌军成了“瓮中之鳖”。通过识图,学生就能很清晰地看到这些地点的重要。加强史地联系,能从历史地理的变迁中寻求历史发展的足迹。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历史是所有学科中与学生现实距离最远的学科。因为历史教学所传授的知识都是过去发生的人和事,而对学生特别是初中生来说,他们对现实了解的知识面和接触事物的经验还不够广泛和深远,对于一些历史上的事件和人物就更不用说了。而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为学生营造历史环境,实现跨时空的直观感觉。这不仅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改变当今历史教学所面临的尴尬局面,而且也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节省历史教师的枯燥文字表述时间,学生也可以从这些画面中不知不觉领悟历史的真谛和历史发展的真正规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历史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学科,利用多媒体技术,历史教师还可以很轻松地聚集起尽可能多的历史资料和信息,并能快速、便捷地加以利用。古今中外每个历史时期留下的实物、图片、历史遗址等通过多媒体技术来展示,可以大大开阔教师和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历史的积极性,使学生乐学、好学。

多媒体还可以实现远程教学,可以真正的把封闭式的小课堂转化为开放式的大课堂。先进的教学手段,可以增加信息量,增强历史学习的直观性、趣味性,培养、引导、发展、巩固学生对历史课的学习兴趣。在学习《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时,课前准备了:国旗、国徽、国歌、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歌唱祖国》等的相关资料,借助网络,把资料归类保存在博客里,在课堂上可以随时调用,让学生能够近距离的接触历史。

五、精心设计表格进行教学

第9篇

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探究式学习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探究式学习法是一种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在使用探究式学习法进行教学时,教师应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组织小组合作、进行有效指导、联系生活实际,从而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

探究式学习法; 初中历史 ;应用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学习历史的目的是从历史事件中学习和总结经验,为社会发展提供借鉴。由于历史是讲述过去发生的事情,从时间和空间上来看,都离学生的生活非常遥远,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这些知识会感到陌生,从而增加历史学习的难度。为此,教师应加强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提高历史教学的实效。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探究式学习法要求教师精心创设教学情境,采用多媒体或幻灯片等现代教学设备“再现”历史,吸引学生的眼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进而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如在教学初一上册第四单元第18课《三国鼎立》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三国演义》电视剧中的片段。如草船借箭、三顾茅庐、火烧赤壁、七擒孟获等,然后组织学生分析、探究这些人物的性格特点,让学生在欣赏影片的过程中,丰富自身的历史知识,调动学生历史学习的积极性。

二、培养问题意识,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

探究式学习法是一种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在运用探究式学习法进行教学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时,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梳理历史发展的来龙去脉,还要引导学生善于从具体的历史事件中发散思维,深入思考历史事件。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4课《不怕远征难》时,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播放关于的视频或短片,加深学生对的了解,然后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如导致的原因是什么?你对有什么体会?从事件可以给党建工作哪些启示?你怎么看“重走路”?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加深了学生对历史的了解,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历史素养。

三、小组合作讨论,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合作探究是探究式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发挥学生的发散思维,还能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因此,在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开展历史教学时,教师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然后提出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开展合作讨论,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如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重点讲述了一个主要人物——秦始皇,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开展教学,让学生参与讨论探究。教师问:“你是如何评价秦始皇?”学生1回答:“秦始皇用了十年时间灭六国,建立统一的封建王朝,对于国家的建立,功不可没。”学生2回答:“秦始皇是一位暴君,焚书坑儒,给我国传统文化造成了巨大损失,修建宫殿和陵墓,耗费了大量人力和物力,给老百姓的生活造成了巨大影响。”学生3回答:“秦始皇统一了文字、度量衡和货币等,促进了我国传统经济文化的发展,巩固了封建政权。”学生4回答:“秦始皇动用了大量人力、物力修筑长城,为我国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但也导致了老百姓的家破人亡。”学生5回答:“秦始皇是一个既有大功,也有大过的人物,所以我们要客观评价这个人物。”在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再进行总结和讲解,使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自主探究能力。

四、教师有效的预习指导,加深学生的探究体会

教师的预习指导对学生学习历史非常重要,有效的预习指导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探究效果,加深学生对历史探究学习的体会。但是,就目前的历史教学情况来看,很多学校的历史教学意识比较淡薄,历史教学只是简单地陈述教材内容,忽视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深度学习和反思总结,不利于学生提高历史综合素养。因此,在采用探究式学习法进行历史教学时,教师应给予学生预习指导,提出探究性问题,让学生通过搜集资料和自主思考,得出自己的想法,然后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引导学生阐述自己的想法,并与其他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前指导学生进行预习,并向学生提出思考的问题:“的历史背景?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变法的经过和结果?变法失败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有哪些?怎么评价?”使学生通过预习,加深对的了解,然后通过课堂教学及时解决预习过程中存在的疑惑,通过与其他学生的讨论和交流,加深了学生对的探究体会。

五、联系生活情境,加强学生的探究应用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历史知识与生活情境相结合,加强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时,教师可以将汉朝的“休养生息政策”与我国现代的“三农政策”联系起来,让学生谈谈汉朝休养生息政策对我国现代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业发展的影响,增强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熟悉的事情联系起来,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时,教师可以将传统的科举制度与现在的考试制度联系起来,让学生比较和分析这两种考试制度,并提出应怎样评价传统科举制度等问题,激发学生历史学习的积极性。

六、结语

历史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习和借鉴历史经验,更好地应用于现代生活。当前,在经济飞速发展、价值观多元化的形势下,教师应倡导历史教学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呼吁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优良传统,让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从历史事件中总结经验,分析当前社会现象的利弊,并从历史经验中总结应对措施,为现代社会发展提供有益建议。

作者:洑亚珍 单位:江苏省宜兴市洋溪中学

参考文献:

[1]王超.体验式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1).

第10篇

一、坚持认真备课,备课中我不仅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反思。

二、努力增强我的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现在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数学课,就连以前极讨厌数学的学生都乐于上课了。

三、与同事交流,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四、完善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到各大书店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六、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新课改提了的,要以提高学生素质教育为主导思想,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并非只是传授知识,而是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教材挖掘不深入。教法不灵活,不能吸引学生学习,对学生的引导、启发不足。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学习不深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 , 合作学习 , 缺乏理论指导 .差生末抓在手。由于对学生的了解不够,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能力不太清楚。上课和复习时该讲的都讲了,学生掌握的情况怎样,教师心中无数。导致了教学中的盲目性。教学反思不够。(1)

以下内容与本文【2010—2011年下学期八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相关,可查阅参考: | | | | | | | |

查看更多>>

八、今后努力的方向:加强学习,学习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学习新课标,挖掘教材,进一步把握知识点和考点。多听课,学习同科目教师先进的教学方法的教学理念。加强转差培优力度。加强教学反思,加大教学投入。

走进21世纪,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2)

第11篇

【关键词】词汇教学;策略;教学延伸;有效课堂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学有所获,能力得到提高,做到让学生喜欢学习、主动学习并学会学习。而教师在“任务与应试”的双重压力下,既要进行词汇语法等各种知识点的教学,又要安排课堂活动,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累。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构建高效的英语课堂就显得尤为重要。对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词汇以及阅读教学两个反面探讨一下如何构建高效的英语课堂。

一、词汇教学

众所周知,要学好一种语言,词汇是关键,词汇量越大,英语学习效果就越好。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发现有些学生因为记不住单词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有效的进行词汇教学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让学生主动自觉的记住单词呢?笔者认为可以让学生掌握一些学习策略,教师在教学中实施一些策略。

1.词汇学习策略

(1)读音和拼写。在教学中,我们会看到学生把first写成 frist, tired写成 tried, proud写成 pround。这是因为学生对词的读音掌握不好。教学中我们要指导学生掌握音素及一些字母组合的发音,重视单词读音,注意音和形统一结合,培养学生按拼读记忆单词,达到见形而知音,听音而知形的效果。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自主掌握词汇的效率。

(2)构词法。英语的构词法主要有合成法、转化法、派生法、混合法、截短法和首尾字母缩略法。合成法如gentleman, bathroom。转化法如land 、rain。派生法如 able-unable、 like-dislike。混合法如helicopter airport-heliport 、photograph-photo。缩略法如UFO-unidentified flying object。只要掌握词根,运用构词法,既能提高记忆的效率,又能扩大词汇量。

当然我们还可以用到其他的方法。如对比法、归纳法、联想法、翻译法及猜测法。我们可根据实际情况去运用。

2.词汇教学策略

词汇教学重在教学的情景化。首先可采用情景呈现法,如可以使用图片、简笔画、实物、表演、语言或是flas来介绍生词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词义。如在教alien、UFO、land这些词时,我就用了flash呈现出从天而降、外星人走出来的画面,让学生感受到A UFO landed on the street, the aliens get out of the UFO。帮助他们既理解了也记住了单词。其次再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运用所学词汇。如单词造句,翻译句子,回答问题,复述课文,猜词游戏等,让学生把学过的词汇在听、说、读、写各方面全方位运用。如讲方位的介词时,结合教室内的布局,让学生自己描述 Some desks and chairs are in the classroom. Some books are on the desks. The chairs are under the desk。这种教法能使学生学以致用,在语言交际中运用词汇,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二、阅读教学

英语阅读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取新的知识,提高认知水平,展示学生的语言技能,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深化阅读的内涵和拓展其外延。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将其延伸到现实生活中。

(1)文化的延伸。文化的延伸通常指提供给学生相关国家的文化习俗,如历史、地理、娱乐、运动、饮食、教育、礼仪等受学生欢迎的阅读材料。通过对与阅读内容相关的文化进行延伸,为学生的进一步阅读做好铺垫,扫除阅读障碍。如《新目标》八年级上Unit9 “When was he born?” 阅读教学的文化延伸可设计介绍Mozart ,Tiger Woods ,Ronaldo的表格,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人物及其社会文化背景。八年级下册Unit 7中的“Would you mind keeping your voice down?”阅读教学可以根据阅读材料,延伸教学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礼仪特点。九年级Unit 6中的“I only eat food that tastes good”阅读教学可以延伸拓展中西方饮食文化等等。

(2)语言的延伸。语言的延伸可以让学生巩固所学语言知识,分析语篇的结构层次和意图层次,学会创造性地运用从阅读中所掌握的语言形式。学会创造性地运用从阅读中所掌握的语言形式,有助于其写作能力的提升。如八年级下册Unit 9中的“Have you ever been to Singapore?”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带着学习和赏析的态度浏览文章,体验新加坡美景。然后,笔者和学生一起寻找文章中的语言美。如整篇文章先总体描述,然后进行细节分化,描述新加坡的气候、食物、野生动物园等,最后总结全文。学生可在文中找出一系列的连接词,把全文完美地连接在一起。如:on the one hand,on the other hand,however,whether ... or,and of course...另外还可带着学生从文中找出优美的句子:It’s a wonderful place to... Maybe you fear that...It might seem strange…You won’t have any problem…One great thing about ...is ... 这样既可以让他们理解文章,同时也可以从阅读中许多关于写作的方法,从“读”上升到“写”的高度。最后设计题为 “Have you ever been to LuXi?”的书面表达,充分检测他们的学习效果。

(3)情感的延伸。情感态度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阅读教学中许多阅读材料都有积极的情感主题。所以情感的延伸可以让学生树立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九年级Unit 1中的“How do we deal with our problems?”延伸的情感主题可以是:克服困难,顽强自信;九年级Unit 7中的“I’d love to sail across the Pacific”延伸的情感主题可以是: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九年级Unit 8中的“I’ll send you a photo of Lucky”和八年级下册Unit 4中的“She said helping others changed her life”延伸的情感主题可以是:与人为善,参加志愿者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九年级Unit 3中的“Should I be allowed to make my own decisions?”延伸的情感主题可以是:换位思考,感恩父母。如果教师善于挖掘,把阅读教学作为一种资源载体,延伸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融积极的情感教育于其中,更好地达到阅读教学的效果。

另外阅读教学的延伸还可涉及到情景的延伸和思维的延伸。在这里我就不做过多的说明了。

三、结束语

课堂教学当然不仅仅包括词汇和阅读的教学,还包括听力、语法等方面的教学,要构建有效的课堂,需要我们教师能研究学生,优化教法,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并能做到精讲多练,培养学生的能力。这样才能使教学有序、高效的进行,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王淑珍.青年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易入的误区及对策.《中小学外语教学》,1999.6

[2]杨阳.词汇教学方法新探(三).《中小学外语教学》,1999.5

第12篇

关键词: 课本插图 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 运用

自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插图”就成为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版初中《历史与社会》教科书仅七年级上册就有204幅图片,八年级上册有239幅图片,八年级下册有237幅图片。这些插图生动、有趣,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可读性,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对教材“应图文并茂,精心配置能够有效地辅助文字叙述的图片、图表、地图等”的要求。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把画片带进教室,就是哑子也会说话了。”由此可见,历史与社会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本中的“插图”,加强和改进插图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读图掌握历史与社会知识,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发展观察、思维和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多种素质。近年来,我经常运用课本“插图”进行教学,深受学生欢迎,教学效果也比较明显。那么,课堂上如何巧用课本插图,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不同插图,作用各异

初中历史与社会,是地理、历史、政治的结合体,插图很多,涉及内容非常广泛。从形式上看,历史与社会教材中的插图可分为地图、统计图、景观图、概念图、联系图、示意图、漫画和史料图等,它们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各有侧重。

1.地图。

七年级学习的内容主要是地理部分,包括认识地图、地球、气候等,因此插图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地图。地图可分为两类:

(1)一类确定某事物的位置和范围,阐明其分布特征。对这类地图的教学,首先要让学生了解与教材相关的某事物的分布知识,然后再把它们准确地落实到分布图上;其次要启发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找出该事物的分布特征和规律。

(2)一类表示某事物的形态,如大小、高低、形状等。这类地图的教学,首先要求学生明确图例、单位等内容,其次引导学生分析该事物的变化规律、极值大小,并找出原因。

2.统计图。

统计图的教学首先要使学生明确图例、纵坐标、横坐标,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分析某种事物的规律,并进一步找出原因,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统计图根据其表现形式的不同,有柱状图、曲线图、饼状统计图和综合图等。

3.景观图。

景观图多用于反映各种自然景观和社会景观,这类图在课本中所占比例较大,且多以照片的形式表现,可以直观地反映事物的突出特征。

4.概念图。

这类图主要是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某些地理概念。这类图的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图中相应概念的关键点或要素,在图中加以识别、理解,并搞清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学生通过感知观察、概念描述、比较分析来理解概念,并在读图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归纳的能力。

5.联系图。

联系图多用于表示各种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反映各种现象之间的规律性,使复杂的现象简明化,有助于教师口头讲授,也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因此,在分析这类插图时,要引导学生在不断找出各种现象之间相互联系的过程中积极思维,探求其逻辑联系,逐渐获得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示意图。

示意图是为了说明内容较复杂的事物的原理或具体的轮廓而绘成的图,如第八册中的“三身六部示意图”和“种姓制度示意图”等。因为是“示其大意”的图,示意图通常非常简略,抽象反映其本质的图,可以让学生更直观、更清晰、更好地分析问题。

7.史料图。

史料图亦可称为可视史料或影像史料,主要是指适用于历史教学与研究的视觉图像,一般指地图、图片等传媒对象。初中历史与社会课本中有不少珍贵的史料图片和生动翔实的文字解说,直接反映史实,为学生提供了解真实历史的机会。

8.漫画。

初中历史与社会中也有不少的漫画,它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如第七册中“表妹身边的规则”,用漫画的形式告诉学生“什么是规则”。

二、插图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1.以图导课,激发兴趣。

利用插图导入新课的学习,能从一开始就引人入胜,把学生吸引到课文中心上来。插图加上教师精心设计的导言,在激发学生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等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

如在讲七年级下册“走进社会”中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课时,先引导学生读漫画“表妹身边的规则”,然后提问:“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该漫画因其简单易懂而幽默谐趣,很快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从而顺利进入新课的学习:“什么是规则?为什么要制定规则呢?”

又如在学习七年期上册“世界大家庭”时,我先让学生阅读课本彩图“不同的人种”,让学生先观察然后站起来向同学解释黄种人、白种人和黑种人的体表特征差别。不少学生积极举手发言,这样就达到了我想要的目的:一方面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有利于自然地导入新课“上述三大人种的体表特征的差别”及对下面知识“人种的分布”的学习。

2.以图提问,巧设探究。

许多历史与社会知识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比较而认知的,所以,比较和鉴别在课堂教学中被大量采用。而教材中的许多插图恰好为比较法的实践运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利用插图进行对比,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认识事物的内在特征及其本质区别。

如浙江省历史与社会特级教师唐少华老师曾开过一节公开课《读图学史》,让学生通过阅读五组图片、设置探究性问题,帮助学生掌握阅读历史地图的方法:从整体到局部,再关注细节。如看了《清明上河图》后,问学生:“我们要从哪个角度去研究它?我关注店铺与酒楼,这是为什么?招牌,现在叫广告牌,从中可看出什么?”引导学生带着疑问去看,由此又产生许多疑问,直至最后解决所有的疑问。通过一层层的比较、提问、推理、想象,把表面信息转化为深层含义,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思维能力,也激发学生思考。

课本插图是课文的再现和补充,利用图片提问能培养学生观察思维的能力。如七年级第四单元的“傍水而居”中有三幅图“太湖流域”、“水乡景观”、“水乡城镇化”,都是围绕水乡城镇的形成、特色与发展而设置的。三幅图都紧紧扣住“孕育”的主题。教师可以设置这样两个问题:太湖流域城镇的出现和发展,与密集的水网有什么关系?说说水乡城镇居民的日常生活与水的关系?充分利用这三幅图,可启发学生从城市产生、人们的生活和城镇发展几个方面体会水与水乡城镇的血脉关系,更好地理解“孕育”的涵义。通过此种教学,可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3.以图释文,通俗易懂。

在初中历史与社会中,相当一部分教材插图还是课文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替代了文字说明。课本插图和正文、阅读材料、活动等内容相得益彰,使教材图文并茂,增强课本的可读性和说服力。

以八年级第三单元的综合探究三“从宗教景观看文化的多样性”为例,教材用多幅图片“印度的佛塔”、“日本的佛寺”、“中国的佛寺”、“天主教堂”和“清真寺”等展示了不同宗教的建筑风格外观各不相同,从而说明了文化的多样性。对课本插图的分析,也就是对地理文字知识的传授过程,掌握了插图知识就能更好地理解教材的文字内容,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把历史与社会知识落实在地图上。

4.适时读图,释疑解惑。

“左图右史”、“索象于图,索理于书”为古今学者治学和读史的重要方法。比起文字的表现形式,地图在反映事物所处空间状态方面具有更简明、直观的特征。因此对于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原理性、规律性较强的内容,有时利用课本插图可以在教学中起到释疑解难、帮助理解与记忆的作用。

如讲到七年级“大洲和大洋”这部分内容时,学生普遍感到抽象,难于理解和接受。想到插图与文字相辅相成,插图印证文字内容,文字描述插图,于是我把课本中“七大洲和四大洋”一图用幻灯片放大,再叫学生看图叙述“全球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大陆主体部分位于赤道南的有哪些?位于赤道北的有哪些?”,达到深入浅出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令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理解和记忆深刻。

5.引导欣赏,陶冶情操。

课本中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具有较高艺术欣赏价值的图片,有人物图、文物图、复原图、遗址古迹图、艺术珍品图等。这些图片与课文内容紧密结合,图文并茂,烘托出浓厚的审美气氛,拉近了学生与书本的距离,让学生乐于学习。如第八册中的“古希腊航海浮雕”可以让学生体验古希腊的文明与先进。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欣赏图片,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提高艺术鉴赏水平。第七册中的“追求真善美”中毕加索的“格尔尼卡”,画面调子阴郁,情景恐怖,这是画家对战争暴行的控诉,对人类灾难的同情,教育学生要热爱和平。

教师还可以通过图片展示世界各地的美好河山和人文景观,各民族各地区的风土人情和工农业生产情况,从而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树立其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如第七册中的“自然环境”一课,有白雪皑皑的“北美洲的落基山脉”、辽阔的“中国的东北平原”和牛羊成群的“东非高原”。这些插图在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也激发了其对大自然的保护。

三、教师运用插图的注意点

1.熟悉插图内容,正确把握插图的内涵。

在备课的时候,教师要结合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的重点及教学活动的设计的需要,对插图中的每一个细节、情景进行琢磨、研究,正确把握插图的内涵,寻求教学的切入点。有的插图用来导入新课,以引起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有的插图用来显示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有的插图用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活动,从插图中提取有效信息;有的插图是用来引出讨论的议题,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教师根据每一幅插图的功效,即考虑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用这幅图片来做什么,然后与自己所设计的教学过程结合起来,达到预期的目标。

2.选讲插图,精心设题。

插图这么多,有的插图可以一笔带过,让学生欣赏一下即可。而有的插图,则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师根据相应教学活动的需要,对可用的插图进行精心的筛选,选择出典型的、信息含量大的、有利于展开的图片。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对这些插图要尽量用生动、精练、直观的语言对其进行细腻描绘,提问或讨论,将学生带入相关的知识环境中,强烈吸引其注意力,让学生带着好奇心,积极、主动地去追寻知识。

如第七册中的“中国的疆域”这一插展示图后,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要求学生分析:(1)我国领土的最东端、南端、西端和北端分别在哪儿?(2)中国大部分地区在哪个纬度带?(3)中国大部分地区在地球上的五带中的哪个带?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教师还可以提问:“看看中国大约跨越多少经度?根据经度相差15度,时间即相差1小时计算,中国最东端和最西端的时间大约相差几个小时?”等等。

3.丰富课外知识,适当补充图片。

历史与社会这一科目的知识本来就包罗万象,插图也是丰富多彩。这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需要涉猎更广泛的课外知识,把这些插图所包含的知识更全面地、更精确地介绍给学生。初中学生的好奇心非常强,也敢于发问。比如七年级“干旱的宝地”中有一幅插图“沙漠都市”,是“迪拜帆船酒店”的图片。教师提前获知相关的知识,就能坦然面对学生的提问:“老师,这是什么建筑啊?”“老师,迪拜在哪里啊?”“老师,不是说是沙漠都市啊,这个建筑怎么在水上啊?”等等。

必要的时候,教师为了教学的需要,可以补充展示一些课本插图之外的图片。比如在讲八年级第二单元时,对其中的插图“商朝妇好墓出土的玉人”,教师除了适当介绍相关的课外知识,如:妇好是殷商武丁王之妻,是一位英勇善战的女将军;玉人是妇好墓玉器中最为珍贵的部分等,让学生感受中国古人的伟大、中国古代文明的伟大之外,也可以补充展示一些相关的图片。如在浙江博物馆拍来的照片,比图上的插图更真实,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更好地了解“文明的起源”。

总之,只要课堂上充分、合理地利用课本插图,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与社会的积极性,还可以通过对插图的观察、分析、讨论等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周建娥.图里乾坤大——例谈初中历史与社会教材插图的运用策略.考试周刊,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