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23 05:34:3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一生物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做一名好老师"是许多老师一生所追求的目标,也是我的目标。自踏入教育这个岗位以来,我始终以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态度来对待我的工作,以"师德"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此文转自工作,以"当一名好老师"作为自己工作的座右铭。本学期我担任高一(3、4、5、6)班的生物科的教学工作,现将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钻研教材。为更加透彻的理解高中新课程教学工作的要求,认真解读《生物课程标准》,钻研课程具体目标中的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力目标。针对本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进行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加强基础知识的掌握外,我更注重的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中经常地渗透有关生物热点新闻,让学生积极参与生物科学知识的传播,促进生物学科知识进入学生个人的生活中。
二、关注学生。通过一年的教学让我深刻的感觉到做为一名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更应该关注学生情感的培养,用心聆听用心体会学生的感受。"缺乏情感的认识失去了认识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考。"对于犯错误的学生,我们不应打骂、讽刺他们,而应该和颜悦色的开导他们,只有这样,课堂才能真正成为师生智慧飞扬的新天地。
三、在作业的设计中,注意分层次,对不同程度的学生留有不同水平的作业,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发展、提高。对自觉性不高的学生,实施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其作业的质量。做到每一次的作业都能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对于部分中等学生的作业利用晚自修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
四、课后及时进行教学反思,由于是高中新课程的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很多问题,因此写好课后反思是提升自我教学能力的一种好方法,通过反思记录自己的感受、体会、评价及修订(再备课),总结积累教学经验,寻找更好的,更适合我们学生现状的教学方式。
五、多听课、多交流。教师之间的相互听课交流能够大大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对于新教师,本学期我除了积极走进本校老师课堂外,还参加了晋江市组织的教学研讨活动,与有经验的老师多交流,是提高自我素质的一种很有效的方法。
以上就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由于经验尚浅,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争取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绩。
关键词:笔记法;高一生物;生物教学笔记法
自1925年产生开始,已经有了不少学者对其进行研究。同时,笔记法在各个学科中的应用效果也比较好。通过在某中学高一年级部分班级生物教学中实施笔记法,并在实施后通过对学生成绩和问卷调查定量定性的分析,探究实施笔记法的教学效果,以期为笔记法的推广和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在研究过程中,通过梳理国内外对学习笔记、学习策略的研究现状和理论以及国内外关于学习笔记对学习影响作用等一系列的资料,从而能够全面、正确、客观地了解并把握所要研究的问题。
1笔记法的研究情况
1.1国外研究现状
1925年,美国心理学家克劳福德(Crawford)发表在教育研究期刊上的《Thecorrelationbetweencollegelec-turenotesandquizpaper》一文,是目前能查到的最早的关于笔记法的文献。从古至今,学生在接受知识时通常的反应就是:记笔记。所以笔记法对教育的进步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国外教育心理学家早在20世纪70年代起就开始对笔记法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和研究,并在关于笔记法的研究中形成了多种理论模式和实验研究。笔记法是在元认知策略的指导下,学习者对知识进行加工的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1989年,凯若提出笔记法有三种功能:编码功能、外在贮存功能和编码加外在贮存功能。运用记笔记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在书面上留下痕迹,可以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回忆和理解,而且学生在复习阶段整理笔记的过程中,可以有计划地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实现对生物知识体系的建构。
1.2国内研究现状
相较国外对笔记的研究,国内起步较晚。一是对国外笔记研究动态的梳理、归纳和总结;二是心理学和语言运用学领域对笔记行为的实验研究;三是一线教师就笔记问题提出的意见或建议、方法或技巧;四是学科类的笔记策略研究,特别以攻读教育硕士的学位论文为代表。2018年,王莉媚在她的论文中提到笔记类型包括课前预习笔记、课堂笔记、课后笔记和错题笔记四种类型。高中生物课程知识容量大、体系繁杂,学生对二次笔记的加工十分欠缺。如果能合理利用笔记法,将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生物知识进行记忆和理解,构建生物知识体系,完成知识的内化,进而提升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成绩。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最有力的体现。其中预习笔记是预习的重要体现形式。杨小红在她的研究中发现,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时间无法监控和自主学习的非智力因素未被调动是限制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因素。在她的研究中还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在学习时缺乏教师指导、没有时间、机会不多。魏涛根据高中阶段学生的预习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在预习与课堂衔接时,教师应关注学生课堂的参与,灵活处理课堂突况;教师不仅要要求学生预习,而且要提高学生的预习意识、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多尝试探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合理安排预习时间,对学生的预习情况及时给予反馈。但是关于课前预习的策略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关于现在高中生使用笔记法进行学习的策略依然很普遍,但是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层次和不同性别所使用笔记策略的效果都是不一样的。2018年,张玉凤在她的硕士论文中提出:高质量笔记和理解笔记、复习笔记有助于外部存储、加强交流和减少焦虑、提高学生选择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材施教、简化笔记内容和笔记形式等建议。
2笔记法的实施过程
2.1预习笔记
教师在上课前会布置学生对下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进行预习,预习的方式是将教材中出现的提纲式文字勾画出来,通过教材初步理解所勾画的概念。在预习过程中遇到任何疑点都可以记录在笔记本上或在教材相应位置做好标记,在课前与同学一起交流讨论。如果经过讨论没有得到解决,那么考虑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如果老师在讲授新课时没有讲到,再考虑课上或者课后提出疑问。高一年级的学生刚从初中升学上来,对于做笔记的积极性不强且没有系统的方法,所以教师除了布置学生做预习笔记的作业之外,还要及时地进行检查或者是抽查学生的预习笔记并进行简单的评价和指导。
2.2课堂笔记
高中生物课堂上学习的概念比较多,而高一的生物课堂更加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做课堂笔记和养成做课堂笔记的好习惯。教师在高一生物最初几节课上需要记笔记时,要提醒学生拿出笔,在笔记本或是教材的相应位置记笔记,使学生快速地养成上生物课自觉将教材、笔记本拿出来的好习惯。在需要记笔记时,指导学生多使用总结归纳和使用多种颜色或不同符号标识记笔记的方法进行笔记。在检查学生笔记的时候,发现做得好的同学要加以鼓励和表扬,发现字迹潦草和不认真做的学生要给予及时指正。
2.3课后笔记
在课堂上,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听懂老师讲授的知识。所以老师会经常要求学生通过课后完善课堂笔记、段落总结或自制表格或者绘图等不同形式总结所学知识。在下一次课时,通过抽查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2.4错题笔记
做题是检验学生是否掌握知识的最好的方法,也是提高和加深学生对知识点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很多学生认为,自己在课堂上已经理解和学会了某个知识点,但是一到做题目就不会了,这就强调学生要做好错题笔记。具体做法是教师在指导学生的每一次习题讲解或是每次测验解析的时候,将错误的题目解析到对应题目的空白处即可。
3笔记法实施的效果评价
3.1笔记法实施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分析
经过一个学期的坚持,通过期末考试得到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期末成绩。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期末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如表1。由表1可知,实验组平均成绩为42.34分,对照组平均成绩为39.63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无显著差异(p0.05),但实验组平均成绩有所提高。
3.2学生表现分析
在高一开学的第一节课,学生对学习充满了信心和激情。生物学科布置的预习笔记大部分同学都能够完成,但是仍有少部分同学并没有将预习笔记放在心上。并且完成预习笔记的这部分学生,他们虽说是预习了,但是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并不能准确作答。这也说明了,刚升入高中的高一年级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有待提高;在实验组上课的过程中,还有少部分同学总是需要老师提醒才将课堂笔记本拿出来,这体现了这个阶段的学生习惯了听老师讲解,而不愿主动学习的情况。课堂笔记不仅能帮助学生识记知识,还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教师通过积极引导,让学生养成做学习笔记的好习惯是有必要的。经过一段时间的笔记法实施,有部分同学掌握了制表比较法、画图填图法、总结归纳法,而且普遍表示笔记法教学最有利于自己的学习。根据对学生成绩的分析,学生的成绩有进步,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对笔记的检查,发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书写和总结能力都有所提升。高一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但对于学习的主动性不高。作为一名优秀的老师,备课一定会备学生笔记,根据各班学生的不同,因材施教。比如在上《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这一课的时候,老师让学生在笔记本上用若干个五角星、圆形、三角形和矩形四种图形画出两种蛋白质,学生们纷纷用这四组图形组成了各式各样的图案。有的拼成了心形,有的拼成了字母,还有的拼成了动物等,十分漂亮,这使得整个课堂的气氛十分活跃。待学生完成作品之后,老师用投影仪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在大屏幕上,学生们看到屏幕上的作品后,更加欢悦,甚至平常课堂上安静和调皮的学生都认真地听讲起来,教师再加以引导,让学生通过自己总结出蛋白质种类不同的原因,并让学生将归纳好的结果写在笔记本画图的下面。但是纵使在这样活跃的课堂上,仍有个别学生只顾着享受那种氛围,却没有来得及记录笔记。对于这部分学生,教师应将其列为重点关心对象,在抽查笔记的时候,经常查看他们的笔记并给予指导。
人们都称生物是理科中的文科,背诵、记忆是必不可少的。同学们不要死记硬背,把生物学成“死物”,而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掌握其规律。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一生物学法指导,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生物学概述: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农业科学、医药科学、环境科学及其他有关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现代社会,生物科学的发展非常迅速,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学习生物科学对于我们每个人都非常重要。
举例说明生物科学的新进展:生物工程在医药方面、农业生产方面、在能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方面。(各举一个典型事例)
二、高中生物课介绍:高中生物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必修部分包括三个模块:“生物1:分子与细胞”、“生物2:遗传与进化”、“生物3:稳态与环境”;选修部分包括三个模块:“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三、高中学习生物的要求:1.“三个重视”
要重在理解,勤于思考。生物学的概念原理和规律,是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概括总结出来的,不能死记硬背,要尽量找到内容间的内在联系,要会看目录,利用目录来找内容间的紧密联系。
要重视实验,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生物实验前,要仔细阅读实验指导,实验时,要认真观察实验,培养自己观察能力,体验并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尝试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现象,解决一些问题。
2.注重提高生物学表达能力
生物学表达能力就是指能用简明准确的生物学语言(包括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像语言、表格语言)来表达有关生物学的概念、原理、生命现象及生命活动规律等一系列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对生物学概念和原理等知识仅做到能“意会”,不能“言传”是不够的。提高生物学表达能力,在平时学习中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书写要规范。
生物名词、概念中的文字既不能多写、少写,又不能出现错别字。如“生长激素”写成“生长素”就会出现科学性错误。人得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前后两个“养、氧”字不能写错,否则从概念上解释不清。
生物学符号的书写要注意大小写、前后顺序。如生物的性别决定类型有“XY”型“ZW”型,要用大写字母,且前后顺序不能颠倒。某生物基因型为“AaBb”,这是正确的书写,其他的写法都是不规范的。
另外,在涉及图表,生物学上专用符号时,更要注意它的正确性与科学性。
(2)用生物学语言解释生物学现象。
语言表达要科学、规范,力求做到“字、词准确,语言通畅,言简意赅,切中要害”。举例 1 为什么军训运动后浑身酸痛?2粮食储存与水果储存条件有什么不同?为什么?3 为什么长时间水淹后导致农作物死亡?
不能将生物学的术语与日常生活用语相混淆。举例说明:“呼吸”一词有两个含义,细胞呼吸和呼吸运动。
在考试中,试题再新颖,能力要求再高,离不开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我们只有在正确理解和掌握生物学概念、原理的基础上才能运用生物学语言来表达。这就要求我们应踏踏实实地抓好基本概念、原理、规律、技能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在课堂上,要学会开口,不怕出错,抓住每一次可以表达的机会,通过训练逐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课下对一些易错,易混淆的名词和专门的符号及时进行总结、分析与归纳。通过日积月累来不断增加储备,不断强化。从而达到提高使用规范化生物学语言的能力。
3.纠错本的正确使用
纠错是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这个环节落实不好,也就是说学不会的问题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就会造成累积性的知识缺陷,长期下去,就会出现学习上的困难.因此,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要及时纠正.纠正的有效方法是使用好纠错本.
纠错本的使用步骤:
找错——错因分析——改错——巩固强化——纠错过后要反复温习
4.对学生使用“导学案”的要求:
(1)根据“导学案”内容认真进行课本预习。所有同学必须自行解决“导学案”中基础题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做提高题,碰到生疏的、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做好标记,第二天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向老师质疑。要求学生在使用“导学案”时坚持三原则:自觉性原则、主动性原则、独立性原则。
(2)学会充分利用”导学案”上的课外学习资料。
(3)课堂上注意作学习方法和规律的笔记以便今后复习,学完一课后,要在“导学案”的反思小结处写上“学后记”(学后心得)。
(4)及时完成当堂反馈,当堂进行同座位相互批改;课后独立完成作业,对于做错的问题要力争弄懂及时订正。典型问题加以收集整理。
(5)每隔一定时间后,将“导学案”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
学生纠错的误区:误区一:应付老师检查。教学中许多学科的老师都会要求学生建立纠错本,为了防止学生的浮躁心理而不去认真对待,只好规定定期检查,可还是有许多学生没有认识到纠错的好处而疲于应付,要么把错题重抄一遍,要么直接将试卷上的错题剪下粘贴到纠错本上,结果根本起不到应用的作用。
误区二:简单的重做一遍,将做错的题目重做一遍虽然能起到加深印象的作用但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很少遇到两个完全相同的题目,这样的纠错仅仅是就错论错,结果事倍功半。
误区三:只在考试后进行纠错。学生在试卷发下来就发现了许多不该错的题目,于是懊悔不已连忙纠错并信誓旦旦的一位下次考试成绩应该会更好,殊不知纠错应该贯穿于平时的联系过程中,不放过平时练习中的疏忽才有可能在大考中稳操胜券。
也是目标。自踏入教育这个岗位以来,"做一名好老师"许多老师一生所追求的目标。始终以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态度来对待我工作,以"师德"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当一名好老师"作为自己工作的座右铭。本学期我担任高一(3、4、5、6班的生物科的教学工作,现将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钻研教材。为更加透彻的理解高中新课程教学工作的要求。认真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除了加强基础知识的掌握外,更注重的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课堂中经常地渗透有关生物热点新闻,让学生积极参与生物科学知识的传播,促进生物学科知识进入学生个人的生活中。
二、关注学生。通过一年的教学让我深刻的感觉到做为一名教师。更应该关注学生情感的培养,用心聆听用心体会学生的感受。"缺乏情感的认识失去了认识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考。"对于犯错误的学生,不应打骂、讽刺他而应该和颜悦色的开导他只有这样,课堂才能真正成为师生智慧飞扬的新天地。
三、作业的设计中。对不同程度的学生留有不同水平的作业,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发展、提高。对自觉性不高的学生,实施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其作业的质量。做到每一次的作业都能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对于部分中等学生的作业利用晚自修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
四、课后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很多问题,因此写好课后反思是提升自我教学能力的一种好方法,通过反思记录自己的感受、体会、评价及修订(再备课)总结积累教学经验,寻找更好的更适合我学生现状的教学方式。
五、多听课、多交流。教师之间的相互听课交流能够大大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本学期我除了积极走进本校老师课堂外,还参加了晋江市组织的教学研讨活动,与有经验的老师多交流,提高自我素质的一种很有效的方法。
由于经验尚浅,以上就是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争取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绩。
在开学初向同学们灌输生物课程的重要性,要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多做实验或观看实验视频,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探究。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生物教师工作计划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生物教师工作计划一
一、教材分析
高中生物新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共六大模块,高一上学期学习必修1:分子与细胞模块。参照生物课程标准,共需36课时,共六章,本学期的教学资料有:走进细胞、组成细胞的分子、细胞的基本结构、物质的输入和输出、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和细胞的生命历程。本模块选取了细胞生物学的最基本知识,以及细胞研究的新进展和实际应用,这些知识资料也是学习其他模块必备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由于深圳学生在初中阶段开设的是科学课,一般科学课的教师专业是物理专业,所以学生在初中阶段的生物学基础打的并不是太扎实,所以给教学带来很大困难。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学初向同学们灌输生物课程的重要性,要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多做实验或观看实验视频,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探究。
三、学期教学目标
经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将在微观层面上了解生命的物质性和生物界的物质统一性,活细胞中物质、能量和信息变化的统一,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统一,生物体部分和整体的统一等,有助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构成。经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本事、归纳、总结分析本事;经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获取、确定和利用本事;经过评价,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述本事和评价本事;经过课堂练习,培养学生对于知识的应用本事、发散本事和迁移本事;经过对知识的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主动性,增强学生对于自身的了解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四、具体措施
1、在教学处领导的指导下完成各项教研、教学工作。
2、全面贯彻执行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结合本组实际,进行教学改革。学习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新课程的具体要求,利用备课组活动时间,认真学习新课程教学理念,深入研究教学方法。
3、组织好每周年级组团体备课,定时间定资料定主备人(具体分工见教学进度表),主讲教师简要介绍讲课资料的整体构想、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的确定和解决策略、教材处理方式和讲授顺序、训练习题选择和知识的检查及落实等,然后由大家团体讨论研究,共同分析教材、研究教法、探讨疑难问题、提出改善意见、完善讲授、训练资料及评价标准、对下一阶段教学做到有的放矢,把握重点突破难点,以及做好教后反思。
4、完成作业批阅和评价工作以及教案、听课笔记的检查。
5、认真做好新的教师传帮带工作,新教师要经常听老教师的课,备课组长也要跟踪听新教师的课,使他们迅速成长,尽快到达学校的标准和要求,以适应教学发展的需要。
6、进一步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切实提高现代化设备的利用效率。每位教师认真钻研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进取制作课件,改善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发挥现代化设备的作用。
7、加强网络教研,组织本组教师进取参加互联网互动平台,进取参加网络问题的研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8、配合生物学科组搞好本学科团体教研工作,切实为提高学校生物整体教学水平和高考备考工作而努力,兴教研之风,树教研氛围。
9、完成本学期新课程学生研究性学习和评价工作。
10、规范实验室使用制度、做好各项文档工作。
新学期我们将继续本着团结一致,勤沟通,勤研究,重探索,重实效的原则,在总结上一学年经验教训的前提下,认真地完成各项教研任务。
生物教师工作计划二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教学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为工作核心,以规范常规教学为基点,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的研究、实践为重点,以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为切入点,以特色发展为突破点,力争使学校教学工作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特提出以下工作计划:
二、教学重点工作
(一)提高教师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
提高教学质量,需要全体教师上上下下以主人翁的精神,对自我提出更高的要求,领导做表率、骨干带好头、全员来参与,使各项工作井然有序地高效运作,全体教师要团结协作,拼搏进取、视团结为生命,互帮互助讲奉献,力求在合作提高自我的整体素质,凝聚团队智慧,让学生的成绩得到切实提高
(二)继续加强教师的教育理论学习,教师们继续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学习本学科新《课标》。备课和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切实做到“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施教;加强教学研究,狠抓过程落实。备课、讲课、听课和评课都以新课程为标准,教师们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切磋教学技术,改革旧的教育教学理念。让此刻新的教学理念深入人心,使教学工作扎实稳步的向前推进。
(三)调整教育常规要求,突出实效性。
教师教学常规本学期,将本着抓过程管理、突出实效的原则,对教学常规重点做如下要求:
1、备课:备课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和课时教学计划(编写教案)。备课至少要做到通读全册教材,熟读单元教材,精读课时教材。备课的基本要求是:在钻研课标和教材,研究学生的基础上,撰写教案。做到:资料科学、准确、全面,结构完整;形式规范、合理、清楚;详略得当,切实可用。教案应具有创新意识,不生搬硬套公共教案,不照搬教参代替教案,不用往年教案代替现行教案;教案在上课前编写好。具体要求:具体要求要根据学生的情景,合理使用教案
(1)各种课型(包括新授课、复习课、实验课、讲评课、作文课)都要有书面的教案。电子教案除了要有教材分析、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传统教案应有的环节外,还应根据需要增加具有课件、资料库、友情链接等能够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的新环节。
(2)要求重教法、学法指导的设计。针对本班学生具体情景,教案要有自我个性化的改善或创新。
(3)备课要有个人教学工作计划、单元计划和课时计划。
(4)每节课要有知识、本事、德育目标、重点、难点、学具等,教学过程(导入、教学方法、学法指导、例题、练习、归纳、板书设计等)、小结、作业分类设计等。
(5)要有单元教学后记或反思。
2、听课:
(1)听课记录重在体现评课意见,包括他人评价和自我的评价;
(2)每学期听课节数不少于12节。
3、作业:日常作业要求教师本着分类(根据实际情景能够分成2—3类)、适量、有布置就要有批改的原则,批改要规范,要求有等级、鼓励性评价、日期,等等
具体安排:
第一周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二、三周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四周复习检测、
第五、六周基因的本质
第七、八周基因的表达
第九周基因的本质、表达复习、期中复习备考
第十、十一、十三周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第十三、十四、十五周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复习检测
第十六、十七、十八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十九、二十周期末复习备考
生物教师工作计划三
一、本学期教材资料分析
生物是农业科学、医学科学、环境科学及其他有关科学和技术的基础。高中生物必修部分包括三个模块,分别为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而必修1《分子与细胞》模块是以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构建知识体系,包括科学家访谈,走近细胞;组成细胞的分子;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细胞的生命历程等部分。具体资料分析如下:
1、走近细胞主要是让同学们明白生命活动是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了解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了解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了解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2、组成细胞的分子,介绍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水、无机盐、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等有机物的结构和功能,这些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在本部分资料中,糖类、蛋白质和核酸是重点资料,教学中要重点突出。由于学生缺乏有机化学的知识,这将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同时,要重视实验教学,让学生学会规范化的实验操作。
3、细胞的基本结构要求学生掌握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教师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多媒体等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4、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要求学生掌握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生物膜的结构,了解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5、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主要介绍降低化学反应的酶,酶的作用和本质,酶的特性;细胞的能量ATP;ATP的主要来源(ATP),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6、细胞的生命历程,主要介绍细胞的增殖,细胞的分化,细胞的衰老和凋亡,细胞的癌变。细胞的增殖部分主要讲述细胞增殖的方式和过程。这部分资料能够使学生在了解细胞生命系统的物质组成、结构功能之后,进一步认识细胞这一生命系统的产生、发展过程。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及特征是这部分资料的重点。因为本部分资料大都微观而抽象,教学设计应注重训练和学法指导。
同时,要切实把握好教学资料的深度和广度。细胞的分化、癌变和衰老部分。是生物个体发育重要的生理过程和生理现象。其中细胞分化,高度分化的细胞仍具有全能性,细胞凋亡的含义,癌细胞的特征及细胞癌变的原因等资料是教学重点。教学中应加强学科内知识的联系。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既是前面所学细胞资料的延伸,也是理解生物体生长发育、遗传变异的基础和前提。所以,要加强基本概念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
学生经过高中生物课程的学习,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获得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提高对科学和探索未知的兴趣;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树立创新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职责感;认识科学的本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逐步构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搜集技能、搜集和处理信息的本事,以及交流与合作的本事;初步了解与生物科学相关的应用领域,为继续学习和走向社会做好必要的准备。具体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1)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明白生物科学和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和成就,明白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2)了解生物科学知识在生活、生产、科学技术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3)进取参与生物科学知识的传播,促进生物科学知识进入个人和社会生活。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初步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逐步构成科学的世界观。
(2)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乐于学习生物科学,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3)认识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性质,能准确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生物科学知识和观念参与社会事务的讨论。
3、本事目标
(1)能够正确使用一般的实验器具,掌握采集和处理实验材料、进行生物学的操作、生物绘图等技能。
(2)发展科学探究本事。课程具体目标中的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事三个维度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学情分析、教学对策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初中生物课程的学习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刚从初中进入高中的高一学生,生物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都十分差;与初中的生物教材相比较,高中生物教材的知识涉及更广泛,资料更丰富也更抽象,知识的层次更深,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对于学生的学习要求更高。造成学生感觉高一生物难学,教师感觉高一生物难教,针对以上具体问题,教学过程宜适当放慢教学进度,以便于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初中所学知识与高中生物知识相关的资料,以便于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计划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1、首先,深入学习新课标的有关理论,领会新课标的精髓实质,明确新课标的.目的要求,把握新课标的教学方向,使得学科教学有的放矢,做到事半功倍。从宏观上把握生物教学资料,了解章节资料的地位,使自我的教学思路更加清晰明了。从微观上细心揣摩章节资料。将章节资料放在整个教材体系的大背景下研究,使教学资料具有全面性和完整性,也使章节资料具有整体性和层次性。
2、严格执行“教学五认真”的要求,做到充分备课,认真上课,精心布置作业和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准确地考查评定。生物科学是十分人文的一门学科,自我要认真研究高一学生的心理状况,仅有全方位地把握学生的情景,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取得教学上真正的主动。
3、充分利用教材的特点,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变学生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多用研究性学习、探讨性学习的方法,同时也要使教学更富有人文色彩。
4、加强直观教学法的应用,充分利用各种多媒体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在青年教师汇报课的教学活动中,我积极参加了这项学校活动,在准备期间我学到了很多东西,现总结如下: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是人教版教材高一生物第2章第1节的内容,也是刚上高中的学生面对的学习内容,在初中生物知识的基础上,学生再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就会对细胞的知识有全新的认识。通过已学过的化学知识自然地过渡到细胞是由哪些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组成,这样就对本节课的接受提供了帮助。教材的地位本节的内容可以为本章后几节中具体学习细胞中的各种化合物作铺垫,因此这节内容在本教材中,乃至整个高中生物与初中生物的衔接上都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目标设置是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知识与技能是简述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说出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说出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的种类。简述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岩石圈与人体部分化学元素的含量表,培养学生读表格及简单的数据分析能力。通过分析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占细胞鲜重、干重百分比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通过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培养学生实验分析及实验操作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侧重培养学生认同生物界在物质组成上的统一性,崇尚生命物质的和谐之美,珍爱生命。
本着高一新生培养兴趣的前提下,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复习重点和难点是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设置的教法是在新授课过程中,考虑到我校为普通校高一年级学生的基础差,听课注意力不集中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师生问题衔接法、活动探究法互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渴望,让学生真正被吸引而参与其中得到自信。同时也体现了课改精神。问题衔接法是针对学生基础现状,设置一系列问题串的形式,利用多媒体一个一个给出,学生回答出一个问题,教师从中再设置疑问再引导思考,最后所有问题都展示出来,可以一直吸引学生,解决我校学生由于学习习惯不佳、听课不集中的问题。活动探究法内容是结合白板给出一些图表数据,提出思考问题,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由于本节是新授课,学生需要老师不断地提示和引导,教师要充分发挥“扶”而不代替的度,并及时鼓励学生,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节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即便在新授过程中也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对于高一的学生而言,有了初中的认知,所以面对本节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种类的介绍并不难,可是本节课的内容涉及很多数据表格、统计图的阅读和分析,学生在分析统计结果时往往没有良好的习惯,不能科学分析和归纳,因此在教授时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统计图、表格,系统地培养学生读图、表的能力,建立科学生物学实验数据的分析方法。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直接回顾两个问题,通过答案引入新课,我这样设计的目的让学生明白本节知识的由来和节与节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章节联系能力。授课在开始时,讲解新课前在多媒体上明确这一节的学习目标。我这样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听课时有目标的学习,对于高一学生,尽快养成有效率的听课习惯。之后,对比表格,学生回答三个问题:科学家将地壳与细胞中主要元素含量进行分析,教师指导学生从表头分析,先纵后横阅读,锻炼学生对比数据的能力。当学生逐渐找出元素种类相近统一性,含量不同差异性后,那么在我们人体细胞主要有哪些元素呢?分析表格,思考,在教师提示下发现规律,并在老师的引导下发现了生物界起源于非生物界。我这样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对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关系的了解,渗透德育,生命是物质的,生命起源的神奇。细胞中的元素组成阅读教材或屏幕展示图2-1,图2-2,这样设置是针对学生的基础现状用问题衔接法,设置一系列问题串的形式,利用多媒体一个一个给出,学生回答出一个问题,教师从中再设置疑问引导思考,最后所有问题都展示出来,带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逐渐锻炼学生的图文转换能力来适应高考能力要求,也通过问题环环相扣的方法,有效解决我校学生由于学习习惯不佳、听课不集中的问题。同时德育引导学生思考逐一问题,在提示中,慢慢帮助我们普通校的学生找到学习的快乐和自信。接下来通过多媒体展示资料,提问:微量元素是不是可以没有?同时可以举出很多微量元素的作用,比如铁、锌、碘、硼,此时的学生兴奋点很高,及时引导学生德育,不要挑食,要理性健康选择食物,健康成长。提示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明白了很多生活常识,暗示德育生活是有科学奥秘的,学以致用,学生会很高兴,对生物很有兴趣。细胞中的化合物结合教材谈一下化合物的分类。学生结合教材将无机物两类和有机物四类说出。问题虽简单,却可以引导学生看教材的能力,及时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实验时间12分钟左右,指导学生实验,分成几个小组,明确实验材料和实验步骤,同时提出问题:还原糖的鉴定可以用西瓜汁吗?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不同在哪?这个环节设计的目的是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及时鼓励学生,引导学生生物的奥秘,让学生陶醉在这个学科里。做完试验及时整理德育养成好习惯,渗透环保意识。课堂小结及练习让学生谈收获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有及时总结的好习惯,出示由简到繁的几道练习题,指导学生边做边回顾这一节的知识点。德育也鼓励学生很出色,告诉学生学习生物是快乐的,这个学科可以教会很多健康知识、动手能力。布置作业,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我进行了分层次的习题训练,整理笔记。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设计时注重突出条理清晰,白板、黑板与学案的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新授课我采用由简到繁问题衔接法和小组讨论法,再师生讨论的动手实验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认识水平的同时,给予学生更多的德育,比如爱心、热心、自信心的培养,现在看来,在我们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基本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但课后思考发现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在学生讨论合作解题环节,时间有些长,使后面的习题训练环节没有全部完成,最后总结让更多的学生都谈收获会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成熟之处还有很多,我以后会更加努力钻研业务和认真学习!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关键环节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与普及,使得“高效课堂”成为诸多教育工作者一致追求的最终教学目标。如何充分落实这一点呢?我个人认为,优化课堂教学、抓住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是关键。现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就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展开详细的阐述与归纳,希望能为广大教学同仁更好地展开高中生物教学工作提供更多实质性的建议与帮助。
一、充分备课
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在备课环节所花费的心血与最终的教学质量成正比关系,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无不凝聚着教师备课时的辛勤付出与努力。因此,从这层意义上来讲,充分备课、认真备课是教师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及质量的首要前提。这就要求高中生物教师并不能贸然就开始一节新课知识的讲解,而必须足够重视提前备课这一环节。
1.挖掘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
相较于初中生物,高中生物无论是从教材内容的深度还是广度上都有了非常明显的提高。因此,高一生物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初、高中生物知识的有效衔接,使学生的学习模式、思考方式等由初中逐渐过渡、转移到高中生物学习上来。
2.重难点的突破方法
教师提前的备课方案中必须明确如何有效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的教学方法,并以此为指导,逐渐将这些优秀的教学方法应用到真正的课堂教学实践当中。这样的话,才能有针对性地展开课堂教学活动,从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及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我个人在讲解教材上的重点与难点时,就会经常用到列表比较、坐标图像、多媒体动画演示等方法,并都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重视学生预习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如果学生在教师开展教学活动之前,已经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一定的认识与理解,那么,他们在课堂上就会更有针对性、更有侧重点聆听教师对于某一知识点的详细讲解。如此一来,也才能为提高听课效率做好充分的准备。
1.编写预习学案
学生预习工作如此重要,教师除了要对这一点形成足够正确的认识之外,更要创造性地为学生编写课前预习方案,并以填空题、问答题等形式展示教学内容的基本概念、过程,并要求学生在教材相应位置做好标记。这样一来,学生就能以这份导学案为预习依据,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切实提高自身的预习效果以及质量。
2.课前抽查
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做到积极预习,部分高一学生在生物预习活动中存在着较强的懈怠心理,作为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到这一点,除了要为学生编写具体的预习方案之外,更要认真落实课前抽查活动,以一两道简答题形式对学生进行随意提问。如此,才能一方面有效调动学生的预习热情和积极性,另一方面尽力避免学生敷衍了事、消极应付预习工作的不良态度。
三、趣味性导入
一节生物课是否能取得巨大成功,在一定程度上与课堂导入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就要求高中生物教育工作者以充满创造性与趣味性的方式导入新课,在上课伊始环节就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以及学习兴趣,从而促使他们真正融入接下来的课堂学习活动之中。
1.联系生活中的实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生物知识来源于对现实生活的升华与总结,借助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实施导入环节,不但能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学习环境,带给他们更多的熟悉感与亲切感,而且还能激发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探究兴趣以及学习欲望,可谓有着一举多得的良好教学效果。例如,有一次我从“谈虎色变”的H7N9感染为例,顺利过渡到免疫调节这部分生物知识的教学活动中,实现了趣味导入的目的。
2.学生在课上讲述生物学现象或科学史话
让学生在课上讲述一个与本节课有关的生物学现象或科学史话,也是实现趣味导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之一。
四、科学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生物新课标提倡教师在课堂上有效“放手”,指导学生以“自主合作、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模式创造性地完成对于高中生物知识点的学习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尊重学生主体学习地位的基础之上,把握教师主导地位的度,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与帮助。
1.精心设计探究问题
直接在课本上找到答案的问题过于简单,没有探究价值,不适合;难度过大,学生找不到答案的问题也不合适。这两种极端都将严重限制学生自主探究兴趣的滋生与发展。因此,教师应当对探究活动中的问题进行精心的设计,认真挑选那些难度适中且有合作探究价值的问题。除此之外,题目的数量也不宜过多,一般一节课以一两道题为宜,这样才能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究与合作交流时间,从而真正发挥探究活动的最大优势。
2.灵活掌握探究时间
探究时间为每次6~8分钟,并在探究中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点拨提示。
五、落实课堂达标
关键词:生物教研活动;有效性;发展
生物教研的主要任务是协助教育行政部门对生物教学工作进行研究、指导、组织和管理,从生物学科教学角度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实现为国家培养合格接班人的教育任务。生物教师作为生物教研的主体队伍,在教育教学中同时兼有管理和教学研究的双重任务,如何破解教研难题,推动生物学科建设、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成为新时期生物教师的首要任务。
1 影响生物教研有效开展的因素
影响生物教研有效开展的因素在笔者看来一共有两点,一是课程体制。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课程体制也在发生着深刻改变,生物学科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生物教研活动开展也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其主要表现在,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过程中,对生物教研工作重视不够,不少学校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考核依据仍然是以学生统考成绩和升学分数作为量化的主要指标,导致学校不重视生物学科的教学和教研工作;生物教研活动内容单调,生物教研机构不完善,使生物教研活动成为可有可无,少数学校开展的生物教研活动,不外乎是讲课、听课,纯为完成任务,流于形式,无法体现教研的目的和意义,这就使生物教师也感到厌倦,逐渐对生物教研活动失去了兴趣。二是教研员素质。生物教研工作的推动一靠权力,二靠学识,三靠人品。教研员工作具有权力,但工作的性质又决定了教研员不能只靠权力来对教师施加影响,因为这种方式并不能赢得教师真正的信服。能否聚集一帮人的决定因素取决于教研员是否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很好的品行。扎实的学科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高的教学能力是这种学术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教研员只有具备这种水平,才能高屋建瓴,技高一筹,才能正确指导第一线的教师开展教学工作。而爱才、惜才并具有甘为人梯的精神是教研员必须具备的最根本的品行。作为有开拓精神的教研员,除了完成一些常规的教研工作和指导、督促一线教师开展教研工作外,还要结合学科特点和地方特色,实施教改实验项目、进行专题研究、组织大型生物教研活动、注重发现、培养一批青年教师,及时总结推广经验。
2 提高生物教研活动有效性的策略
2.1提升生物教研活动重视程度
要争取学校行政部门的支持,教育是要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教学大纲规定生物课是义务教育必修的一门基础课,任何一门学科都应有同等的地位,不存在有“主科”与“副科”之分。作为生物教研部门和广大生物教师,一方面应理直气壮地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进行生物教学和教研活动,积极与学校行政部门沟通思想认识;另一方面,要主动为生物教学的课时安排、教研计划的制定、生物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学生成绩的考核、课外活动的开展、教研活动的组织等方面提出合理化和可行性的建议,以获得学校行政部门的信赖和大力支持。
2.2提升教研人员素质
要引导教师正确认识生物教学的目的。由于受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一旦高考、中考不考生物学,教师就表现出一种失落感,好像不考试就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生物教研部门要正确引导教师认识生物教学的目的,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投身于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研究,投身于生物教学改革的研究。如我校一生物教师,近两年来坚持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实施生物课堂教学改革,大力开展课外活动,其研究论文被多种书刊选用并获奖,为学校赢得了荣誉,他本人连续两年在学校考评中被评为全校教师最高分,还被定为县骨干教师。其次培养骨干,巩固教研队伍。教研活动的开展,需要有一个完善的组织机构来进行规划和组织,需要有一批学科骨干教师来支撑。教研部门要引导和鼓励生物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开展生物教改实验,并积极地为生物教师创造条件,使一部分生物教师在各级各类教研活动中发挥才能,获得荣誉,在生物教学中起到示范作用,在生物教研和教改方面起到带头作用。这对巩固和健全各级教研组织也会起到保障作用,并能促进各类教研活动的开展。
2.3发挥网上教研优势
网上教研有助于实现生物教师的自我反思和改进。论坛使生物教师有了自由发表心声的地方。当生物教师将自己遇到的问题发帖到论坛时,阅读者要细心读帖,或询问、或答复、或表明观点,这促进了生物教师的反思,突显了问题的研究性。老师们也可以对帖子提出质疑,甚至是批评,在反复问答中,促使个人进行深度反思,从而提升专业素养。其次网上教研有助于实现生物教师与生物教师间的互动。教研必须以生物教师的发展为本,必须确立生物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生物教师成为教研的主人。网上教研,打破了“空间”“h境”的限制,互动的网上教研已经成为生物教师学习的有效形式。网上教研因为其共享性使得人人参与、人人发表意见成为可能,生物教师们通过阅读论坛上的帖子,了解各个观点,参与研讨。这样,生物教师个体之间互相切磋,优秀生物教师的示范作用得以强化,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生物教师之间的互动。最后网上教研有助于实现生物教师间的资源同享。一个成熟的案例、一个感觉良好的新课引入等都可以让其他同仁借鉴,如生物易错题百例、生物谜语、课件、考题等都可以为其他生物教师提供借鉴。
3 总结
要搞好生物教研工作,单靠教研员个人努力是不够的,建立一支过硬的队伍,依托教研员和教师的群体网络,如县区教研员、生物教学研究会、中心教研大组、骨干教师队伍等积极开展工作,才能推动生物教研科学、深入、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孙武俊.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关键词 新人教版 核心概念 教学衔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2012年秋季,人教社新版初中生物教材,全国各地陆续投入使用。教材作为使学生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并促进学生发展的知识载体,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要工具。在新教材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如何做好初高中生物教学的衔接,直接关系到学生在知识、思维方式等方面的顺利过渡,关系到高中阶段教学的顺利进行,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本研究在分析新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特点基础上,提出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指导核心概念教学衔接,以期为教师在初高中阶段的教学衔接提供一定的教学方法建议。
1 新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特点
2012新版教材与旧版教材相比,在“总体框架体系”“编写思路及理念”上基本不变,但在内容(包括知识内容的安排和表述、科学探究活动的安排和设计)、呈现方式(重要概念呈现方式、版式、插图)都有了明显的变化。以上所有变化最突出的特点是都围绕着“有利于落实重要概念”而变。
知识内容上,为了强调重要概念的教学,教材的知识内容编排、详略程度及练习题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比如:为了突出八年级下册“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单元核心概念,将七年级上册的“基因、DNA、染色体内容”移至八年级下册;每个单元引言指向了本单元重要概念、部分章节标题本身就是重要概念的陈述;每节内容开头通过“想一想、议一议”“通过本节学习你将知道”以问题形式列出本节重要的概念;课后习题则增加了辨析概念题型;单元小结则引导学生对重要概念进行总结和梳理。
科学探究活动上,删除了几个可性性不高或价值不高的探究活动(植被对空气温度的影响、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晚育的意义、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提高了探究活动材料选择的开放性,突显了科学方法的指导,增加了实验与演示实验;增加了反映时展的阅读内容。通过这些精选的事实材料及探究活动支撑概念建构,使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及其它趣味材料中切身理解、领悟核心概念,化抽象为具体,加深学生对核心概念的理解与应用。
呈现方式上,概念以陈述性方式表述更加明确,方便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理解记忆,同时学生也更容易用自己理解的核心概念去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版式设计突出不同功能板块的区分(如主副栏编排,学习的主干内容放主栏,相对次要的内容以“小资料”、“试一试”“?”的形式放在副栏),将核心概念以加粗形式放在主干内容上;插图选择上,更突出原创性,提高图片的精美度,吸引学生对生物学学习的兴趣,也非常有利于学生对核心概念的建构。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2012新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变革的核心是:更有利于落实核心概念教学。
2 从核心概念教学衔接探讨初高中教学衔接的重要性
生命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一门自然科学,是通过一系列核心概念来分析、判断、综合、推理并揭示生命基本规律的学科。2012新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的重大变革的核心是为了落实及强调重要概念的教学,而早在2003年实验版《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也指出:教材知识性内容的选取应当以基本概念为重点、教师需重视高中阶段核心概念教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在命题评价学生学习时需强调生物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由此可见,核心概念的教学在初高中阶段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初高中阶段,教材呈现的是相同的生物学现象与事实,这为初高中生物教学衔接提供了相同的背景及实施可行性。但这些相同的生物学现象与事实背后蕴含的同一生物学核心概念在初高中却有不同的教学要求及表述方式。有研究者分析了高一学生生物学习现状后提出,他们学习生物学时陷入困境的原因之一则是对生物学的概念不清晰,而高中生物教学是对初中生物教学的延续和发展,做好初高中生物核心概念教学衔接,对于学生在高中阶段更好地“重拾”生物学科学习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3 核心概念教学的方式
一般来讲,初高中生物学科核心概念教学面临双重任务,即概念的形成和概念的发展。概念形成是概念教学的第一步,重在对概念的建立和本质属性的理解,即概念内涵的理解,同时还需对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全部范围进行拓展,即概念的外延,二者也是三维教学目标中对知识目标层次的要求。透析概念内涵就是要明确概念的本质属性,明确概念外延就是要清楚概念的适用范围,这也是最终掌握和应用概念的前提。
概念发展则是在概念形成基础之上的提升,注重概念在更高层次的应用,并探究概念与概念之间的逻辑联系,在构建概念体系中达成对概念的有效迁移。在概念建构之后,教师既要设法有效揭示概念内涵外延,强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同时也要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提升,这也是三维教学目标中对能力目标层次的要求。
除知识、能力之外,有研究者指出:从中学生物学教学来看,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生物学专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生物学观念,也即三维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同时,当前国内外生物教育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十分重视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各国的生物教学也不约而同的把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放在了重要位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落实对其他教育目标的实现也起到促进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认知不仅需要学生有大脑的参与,还要有情感的投入,只有投入饱满的积极情感,大脑才能有效地发生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活动,才能更好地达成知识及能力目标的要求。由此可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是统领在知识、能力目标之上。那么,作为生物教学的重中之重――核心概念的教学更应体现和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但由于初高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程度不同,对事物认知能力不同,对相同的核心概念,其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初高中阶段会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下指导初高中核心概念教学的衔接,是适应国际生物教育趋势,是站在生物学科教育终极目标下进行的指导,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 以“细胞”为例进行核心概念教学衔接分析
初中阶段将“细胞”的核心概念表述为: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高中阶段表述为:除病毒以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作为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既有统一性,又有多样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初高中课程标准中并没有特别针对某个具体概念提出,参照姚本荔硕士学位论文编制的“教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内容的统计”,分析初高中生物教材后,将初高中阶段“细胞”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制定如下――初中阶段:喜欢学习生物学,初步形成生物体是一个高度统一的有机整体的观点;高中阶段:站在系统层面,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认同物质世界高度统一。在初中阶段,教师更注重引起学生对生物学学习的兴趣,高中阶段更强调以系统的观点看待问题,初高中阶段都需要学生认同物质世界的统一,但程度不同。因此,可将不同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及相同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但不同程度的要求作为切入点,贯彻“走近细胞”章节(高中生物必修1第1章)进行初高中教学衔接,包括章节导入、两个课时之间的衔接、章节总结及升华。
总之,生物初高中衔接的方式很多,比如说教材的衔接、教学策略的衔接、课后活动及作业的衔接等,有效进行生物初高中的衔接,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从各个方面下功夫,比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等,在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下,以达到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学习、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马小花,张迎春.初、高中生物教材衔接的问题与对策[J]. 教育教学论文,2011(09):173-174.
[2] 赵占良.强化概念教学,提高教材适用性――人教版义务教育生物学教材(2012年版)简析[J].课程・教材・教法,2012,32(08):40-45.
时间过得很快,还记得踏进大学的第一天,转眼间现在也快毕业了;还记得出发去实习的第一天,转眼间现在已经实习结束了。 一个多月的实习,现在已经成了一种回忆,一笔财富……回忆起实习的点点滴滴,梳理着实习的收获与成长。
还记得那天,2010年9月17日,带着对大学校园的眷恋,带着对新生活的期盼,我们一整天颠簸于路上。虽然很累,可是依旧满怀期待地想象着接下来未知的实习生活。终于,一个多月的教育实习就这样拉开美丽的帷幕。
在这次实习中,我付出了,所以收获了;我行动着,所以成长着。因为在这段时间我经历了很多第一次:第一次真正站在讲台上,第一次有人甜甜的叫我老师,第一次语重心长地对学生说,第一次批改学生的作业……这些第一次将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一种回忆,将是我今后工作中最精彩的一笔财富。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这段实习生活进行总结。
一、教学工作篇——付出努力,收获快乐
教学工作是我们教育实习的重点之一。实践教学又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重要指标。所以在实习过程中,我们每个实习生要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师范技能应用到实际教学当中。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我的教学指导老师袁老师是一中高一生物组的备课组长,也是我院的一个研究生师兄。他经验丰富,为人随和可亲,在教学工作方面给了我很多指导。还有科组里的师兄师姐们和老师们。从他们身上我学到很多,也感受到学习之余的一些快乐。非常感激这些老师们。
(一)听课篇——虚心取经
实习的前段时间我一直在听课,一节新课即使听了五六遍也不觉得厌烦,因为每个老师上课的方式都不同,即使是同样的内容,一节课下来也有一些值得学习的地方。期间还有幸遇到教研员去听课评课,更是受益匪浅。
在听课前,首先我自己已经明确:这种听课和之前作为学生的听课完全不同,这一点之前在学校进行教育见习就有意识到了。我告诉自己:我们现在是以老师的身份去听课,不是为了学习老师所讲的知识,而是要学习老师怎么讲课,学习如何传授知识,如何驾驭课堂,如何控制授课时间等等。在听课时,我会认真做好听课笔记,注意老师讲解过程中的教学思路,如何引入,如何设置问题,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等。还会特别注意老师的课堂语言组织能力。 每个教师的教学风格都不同,新教师跟老教师在对课堂教学的处理上也不同,都各具特色,都有值得学习、汲取的地方。
对于听课这方面,除了自己的一些意识和感悟之外,还有师兄师姐们的一些建议。还记得师兄师姐常跟我说:“听课是很重要的学习过程。与其上很多课,还不如好好听课之后经过认真充分的准备再上课,即使上得不多。”所以我听取他们的意见,积极地去听课。不是有句话说:“博采百家之长,熔铸自身之能”。相信,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看问题、做事情,会减少我们的所走的道路。最后,在访谈师兄的时候,他也教我一些听课的技巧。这些对我的教师成长之路都很有帮助。
(二)备课篇——台下十年功
在实习前期,我就主动找师兄确定要上的课,为了可以做好充分的备课工作。所以先确定了两节要上的课:《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和《细胞中的无机物》。这两节课都是我从来没备过的课。因为总觉得比较简单,越是简单就越不知要怎么讲好。可是不管怎样,我从头开始,一直在边听课边备课。先是细读教材和教学大纲,确定各节的教学重难点和需要讲清的几个知识点。再上网找资料,参考一些课件和教案之后,整理好自己的教学思路。最后再自己动手制作课件和撰写教案。由于我的指导老师刚好到了要上这两节课比较慢,所以后来在听了其他老师讲授这两节课以及听取指导老师的一些意见之后又做了适当的修改。修改完成之后,然后再组织语言,进行试讲。这整一过程真的很不简单,花了很多心思。虽然其他节课由于时间的关系没有做到这么充分,可是我觉得这些都是一个实习生应该做到的。
备课一定要充分。其实,就像师兄说的,备课再多再充分,也会有突发状况。
有时候就需要一些课堂生成,例如有时对于一个知识点,我打算这么讲解,可是发现讲解之后学生不懂,就需要老师去拓展,要在不断总结中扩展。而且,在备课过程中,资料的整合这方面是比较困难的。特别是生物,如果是纯粹课本的内容的话,是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的。要多列举生活中一些生动活泼的例子,要融入自己的思路,运用得恰到好处。这些在备课的时候都要考虑到。总之,备课是教学环节中至关重要的一步。要做好,就要不断地努力、积累和总结。
(三)上课篇——台上十分钟
我的第一节课是评讲试卷。虽然不是之前准备已久的新课,但是却是很重要的一节课。因为那是我第一次站在讲台,对着学生讲了四十分钟。之前,虽然有在班上自我介绍和听课,可是这些都不能消除我内心深处的那种恐惧。总觉得一节课四十分钟很漫长,担心自己是否能够顺利地完成。终于,在大家的鼓励下,我先跟师兄要了这两节习题课来上,先体会一下站在讲台上的感觉。真正上过之后才知道原来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漫长,只要好好准备就没什么问题,关键是要怎么上好一节课。原来,很多事情都是这样,在没经历过之前总是担心,可经历之后回想起来觉得也不过如此。所以,上完两节评讲试卷的课之后,给了我莫大的信心,我告诉自己:只要努力,我可以的。
之后,上新课的时候,虽然没有了第一节上课的紧张和顾忌,可是还是不够有气势,声音越来越小,所以第一节上新课下来,自己感觉很不好。下课之后,师兄及时就提出来,并教我刚上课前要很有气势地喊:“上课”,这样可以增加自己的信心,而且可以让自己及时调整好上课的状态和心情。在师兄及时的指导下,第二节重复课的时候,我就及时调整过来,不管是从声音方面还是从语言表达方面,都比第一节要好。每节新课都重复了四次,这样下来就熟悉了,能够很顺畅地上完一节课,感觉也不错了。
上了这么多节课之后,我感觉自己能大胆地在学生面前挥洒自如了,有了当老师的感觉和真正体会到当老师的快乐。同时,也意识到自己的一些不足之处。对一些难懂的知识点处理得还不是很好,解释得还不是很透彻。这使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平时还是要不断地积累,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问题,因为有时候学生想到的问题可能是我们老师自己意想不到的。还有,针对生物学科的特点,对于一些比较难懂的知识点,可以运用类比的方法,用一些直观的图解、图片,吸引学生的兴趣,并帮助学生的理解。
(四)评卷改作业篇——检验战果
第一次段考之后,我就帮忙评卷。整一个下午,一直没休息过,深深体会到当老师的辛苦。虽然很累,可是跟科组的师兄师姐一起干活,有说有笑,苦中作乐,也是不错的。要学会自娱自乐,才适合做老师啊。除了这些快乐之外,评卷过程中也可以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有评卷中该注意的细节,也尝到了当老师的幸福感。
另外,我还会主动请老师让我批改作业。老师们布置的作业也不是很多,基本一章节只做一次作业,还有收查配套练习书和实验手册等,主要目的是要检查和督促学生有没有及时完成习题。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并及时解答普遍不会的题目,期待这么做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成绩。
二、班主任工作篇——付出真心,收获真情
一直以来,总觉得好的班主任应当是一个有爱心的人。作为一位实习班主任,我也是这样要求自己,虚心向老师们学习班主任工作,相信只要真心对待每个学生,学生都会尊重和支持我的。我的班主任指导老师也是袁老师,所以在实习期间工作的进行也比较方便。在此感谢师兄,让我跟着他学习。一中的学生都很听话,所以班主任管理起来也比较容易。但是,对于我这个实习班主任来说,如何跟学生形成亦师亦友的关系,如何领导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学习氛围以及让学生形成团结的集体关系等等这些任务还是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所以,针对这些,我主动向原班主任和其他班主任学习和交流,争取在班主任工作这方面学到更多东西。
(一)了解班级基本情况
我带的实习班级是高一(15)班,有63位学生。从跟学生见面的第一天开始,我就照着班级的座位表认学生。为了争取尽快记住班上的每位学生的名字还自己亲手抄了一遍班级座位表,并且随身携带。有空的时候经常到班里看看,特别是晚自修的时候,去跟学生聊聊天,尽快和他们熟悉起来。另外,认真翻阅班级基本情况表,为了能够尽快地了解我们班上的每位学生。经过观察和了解,发现我们班的学生是比较活跃和好动的,课堂气氛还是比较好的。可是课堂纪律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针对这点,我觉得班上的班干部要各其所职,协助班主任做好班级的管理工作。所以我决定召开班干部会议,征求原班主任的意见并取得同意。
(二)召开班干部会议
一个班的班干部对一个班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所以班干部会议在跟原班主任商议之后就召开了。这次会议是我们班的第一次班干部会议。一方面是先认识和了解这些班干部,另一方面则是能够从班干部中了解到班级近期的情况,找到班里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解决,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这次会议的召开就我整个班主任工作的开展具有很大的意义。 我开始了解到班级的更多情况,并及时向原班主任汇报,和原班主任商讨怎么开展接下来的班主任工作。针对班里存在的问题做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①制作班干部分工表,明确各班干部职责;②开展主题班会,增强班级的凝聚力;③选出纪律委员,和团支书、值日班长一起管理班上纪律;④准备班级日志,增进班上同学之间,同学与老师之间的了解。
(三)开展主题班会
在实习期间,根据高一(15)班学生的具体情况,我独立开展了三次主题班会。
第一次班会课的主题是《我的大学不是梦》。主要就是用一个我们精心制作的关于各大名校和我自己的大学生活的视频播给他们看。激发他们心中的大学梦。让学生明确自己的梦想,并教会他们将大梦想分为每个阶段的小计划,引导他们在制定切合实际的小计划之前要先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努力去实现小计划,从而实现大梦想。这次班会开展得还是比较顺利的。由于这是第一次站在讲台上面对那么多的学生,在准备的时候是备好稿。所以一开始都是照稿说感觉不自然,也表达得不流畅。不过看到学生们填的那张表(有关理想的大学、我的优劣势和我的计划),我相信这次班会课还是有一定的成效。有了这第一次班会课的经验教训,第二次班会课相对就比较成功了。第二次班会课的主题是《高一(15)班——我们共同的家》。通过做游戏,让班上同学团结合作、相互认识和关心。最后让他们交流总结,明白作为这一个大家庭的一份子应尽的职责。最后特设一本班级日记,为了让他们加强沟通,增进交流。最后的一次班会是由学生自己组织和主持。《我的舞台我做主》让他们展示自我才能。在班会开始之前,还播放了有关我们高一(15)班的一个视频。这个视频是我临时想到要制作的,作为送给他们的礼物。所以不顾形象地趁下课的时候跑到班里偷拍,之后利用周末的时间学习并制作了视频。之后看到学生在观看时的喜悦,我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在班主任实习工作中,我学会了如何调动班级积极性,学会了维持班级纪律,学会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学会怎样开好主题班会……这都是我在不断进步的印迹。
三、生活篇——有缘千里来相会
在实习队里,我与其它队员一起合作,共同完成调研工作,认真地做好分工工作,虚心地听取意见。办公室里留下我们一个个认真工作的身影,在一个多月里,我们的师范技能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在不同的任教风格上,我们融合形成自己的特色。在生活上,我们相互关心。开会时,认真的探讨,集思广益。在这段时间的相处中,我不仅收获了沉淀淀的友谊,更重要的是我们共同的回忆。还记得我们每位可爱队友都有昵称。我们一起走过的路,我们一起努力的日子,给实习抹上了温馨的一笔。
在办公室里,我跟生物组的各位老师一起办公,参与教学讨论和交流,虚心请教他们。工作之余跟师兄师姐们聊聊天。从他们身上我觉得很多东西,非常感激他们在这段时间的指导和关心,我将永远不会忘记我实习时候遇到的这些师兄师姐和老师的。
四、调查研究篇
实习期间我们开展了有关新教师教学适应探究的调查,调研工作是要对各学科新教师的访谈调查。针对备课方面、教学方面和教学反思等进行了解和访问。
图片展示各种各样的细胞,引导学生回顾细胞的边界是什么?细胞膜的成分有哪些?细胞膜的功能是什么?接着引入细胞膜的这些功能,它们应该有怎样的结构才能与之适应呢?一百多年前的科学家对生物膜的功能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由于细胞膜很薄,光学显微镜无法观察研究,那该如何入手呢?
设计意图:一节课要有一个好的开端,快速、简洁地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关键。
二、从生理功能入手的科学探究
资料1:1895年,E.Overton选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膜的通透性进行上万次的研究,发现凡是可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穿过细胞膜。
根据学过的知识,分析上述材料可以得到什么结论?欧文顿的假说是通过对实验现象的推理分析,还是将膜的成分提出来鉴定的呢?在提出假说后还有必要对膜的成分进行分离、提纯和鉴定吗?欧文顿的上万次实验给了你什么启示?
设计意图:问题串引领学生小组讨论探究、激发思维的火花。在讨论中锻炼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还让学生理解了科学探究中假说的重要性,也引导学生知道假设还必须有实验的支撑,同时科学家的上万次实验也培育了学生的科学品质。
三、动一动,模拟制作磷脂分子的结构
资料图片展示磷脂分子的材料,让学生理解磷脂分子的“亲水性”和“疏水性”。
活动一:把班级分成8个小组,根据磷脂分子的特点,小组利用磁铁作为磷脂分子头部、卡纸作为磷脂分子尾部制作了16个磷脂分子模型。(见图1)
四、体会并构建双层磷脂分子结构
资料2: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出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
假如你是当时的科学家,针对这一现象你能提出什么假说?(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应该是两层的)
活动三:细胞膜的两侧都有水存在,小组利用模型讨论并构建磷脂分子在细胞膜中可能的排布方式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本来学生对磷脂分子一无所知,在教师的讲解和模型的引导下,学生的探究情绪高涨,小组分工合作动手构建单层、两层磷脂分子。最后学生摆出集中双层磷脂分子模型,并由小组代表说明模型的结构特点,其他小组倾听、提问、质疑,最后师生讨论得出在水中磷脂双分子层的结构就水到渠成了。(见图3)
拼一拼,单位膜模型的提出。
资料3:20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分离出来,通过化学分析表明,膜的成分除了脂质还有蛋白质。
资料4: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了细胞膜显示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提出生物膜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构成的。
我们已经知道了磷脂分子的排列方式,那么罗伯特森的实验,你认为蛋白质位于脂双层的什么位置呢?(学生联想到“三明治”的模型)
活动四: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卡纸画出几个不同大小的椭圆形蛋白质模型,并剪下备用。根据罗伯特森的假说,小组构建“三明治”静态结构模型。教师请不同小组派代表展示模型并说明本组模型的特点和意义。(见图4)
你赞同罗伯特森的模型吗?蛋白质除了覆盖在磷脂分子的表面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方式?
资料5:科学家发现膜蛋白不是全部平铺在脂质表面,有的蛋白质是镶嵌在脂质双分子层中的。
活动五:根据上述资料,修正小组的“三明治”静态结构模型,蛋白质的位置可以有哪些呢?(见图5)
设计意图:单位膜模型的提出是生物膜模型的基石,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资料以及活动三学生构建的“三明治”模型可以看出,学生的想法和当时科学家的想法不谋而合!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总结能力,学生学习的成功感也在做一做的合作过程中进一步加强。接着科学家的新发现导致对罗伯特森的模型进行了补充和完善,引导学生体会科学家要具备敢于挑战权威,不断创新发展的品质。
五、体验新技术带来的成功
细胞膜是否像小白板中的模型是静止不动的呢?教师播放变形虫吞噬草履虫、白细胞吞噬病菌的动画,引导学生直观地感知静态模型无法解释这些现象,生物膜的结构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弹性结构。假说还需要实验证据来支撑,有什么证据证明细胞膜中的物质是不断运动的呢?
资料6:动画展示1970年科学家利用荧光标记法进行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
通过这一科学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自然而然能够得出生物膜是具有流动性的这个结论。
六、完善小组流动镶嵌模型作品
通过对比桑格和尼克森的流动镶嵌模型,学生很容易发现,自己构建的模型和流动镶嵌模型有一个区别:缺乏糖蛋白的结构。引导学生利用卡纸剪出多糖的结构并放在相应的蛋白质的位置上。一幅完整的生物膜模型终于大功告成。各小组纷纷派代表展示作品,成功的喜悦感油然而生,同时也为下一步顺理成章理解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打下坚实的基础。及时表扬他们是当代的桑格和尼克森。(见图6)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探究活动的结束,通过小组展示流动镶嵌模型,充分肯定他们的探究成果。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也对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思维有了深刻的体验,课堂氛围达到了。
小结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我校开展的“小组合作 先学后导”的教学改革背景下,我代表高一生物备课组开设的一节生物课,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亮点:
(1)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改变角色,只是充当了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把课堂充分地还给学生思考探究。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效果比起单一讲授,学生的探究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2)做中学的教学理念。以生物膜的探索历程为线索,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设计模型进行逐步推理、探索、认识生物膜的模型,使原本枯燥无味的探索史变得生动,最后学生制作的生物模型基本与科学家一致,成功的喜悦驱动他们更主动地学习探究。
(一)立足教材,夯实基础
根据我们对考纲和高考试题的分析可以发现:虽然高考命题多以“能力”立意,但历年高考试题中并不都是考察能力的,也有基础知识题。而且知识本来就是能力培养的基础,无基础的能力培养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有的同学在复习中关注的、重点只是复习资料,大部分时间用于做题,对答案,再做题,再对答案。对于一些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还停留在原先的水平,而且就算各知识点基本掌握了,但仍是孤立的,零散的,这样在解决一些综合题时失误较多.对此,在二轮复习时一定要立足教材,抓好教材就是以不变应万变,正所谓“题在书外,理在书内”。
1.宏观把握,主次分明,使知识点全覆盖。
根据考纲和高考试题分析结果,确定教学范围 。主干知识复习时多花时间,重实效而非进度,考纲不要求的内容决不复习;对于非主干知识则主张知识点全覆盖,但是不深挖,不拓展,在试题点评过程中再辐射非主干知识点。
2.重视概念,加深理解,重点掌握相关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生物学概念是其知识结构中的基本要素,是培养学生学科思维能力的基本单位,新课标下的新高考又逐渐凸显出对重要概念的理解应用。引导学生准确的把握生物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如内环境――细胞外液;酶――来源,作用,特性及化学本质。同时还要把相关概念进行比较,掌握区别和联系,如在复习到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时,学生可先通过概念从反应条件,反应过程,产物,能量的角度对二者进行比较,形成一个总体的框架,便于学生理清思维,便于理解记忆。对于一些名称相似或相近的概念,往往因其“貌合”但“神离”而导致学生极易失分。为提高学生掌握概念的能力,我们应该指导学生找相同,找不同。如生长素和生长激素,可从产生部位、化学本质及生理功能等方面进行比较。
3.利用概念图,构建知识网络,注重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轮复习应以解决问题为中心,以提升能力为目标,注重知识容量。在理解单个概念的基础上教师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精心备课,大胆打破章节的界限,以某一核心概念为中心辐射出与之相关联的概念帮助学生形成概念图进而构建知识网络。例如在复习染色体变异一节教师可以将已经准备好的染色体变异基本知识概念图呈现给大家。在此基础上,用概念图进行知识关联,让学生联想回顾先前习的与染色体相关的概念,让学生利用概念图将这些概念进行关联,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二)精练细评,注重实效,找出解题规律
练习是知识的再现和巩固,练习是课堂的延伸,练习是反馈课堂的途径,练习也是对学生基本知识的检测和思维能力训练的有效手段。在这个阶段应把握三个环节:
1.精选:精选试题是讲评课有效的前提。
(1)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不同的复习阶段,有选择性的给学生资料。(2)选题时,注意试题的新颖性、信息性、思考性和前瞻性;(3)考虑到试题难度、梯度、区分度;(4)对每道试题的要求是有一定的知识覆盖面,一般涉及2――4个知识点,知识可拓展,重要知识点又会通过不同题目从不同角度进行考查,(5)还要注意试题结构,讲评时可变式。(6)教师应做到有练必改,有改必评。
2.细评:(1)教学要多向互动。(2)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展示解题思路;(3)教师再进行评价,分析如何进行审题找准“题眼” 。 (4)引导学生对题型进行归类总结,找出解题规律,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整理:加大学生管理力度:对于错题应要求写生记录在错题本上,并进行归类,隔一段时间后再现巩固。
(三)倡导探究学习,突出模型系统
在这三年的试题中,实验仍是考查考生生物学素养的重要载体,实验试题立足于教材,但又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重复,突出对教材内容的加工与提升,注重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迁移能力,既没有脱离教材的实际,又较好考查了考生的实验分析、结果处理与表达的能力。
例如(2012年)32.(8分)一题,通过模拟实验的设计,考查了“类比推理”的方法在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这也是新课程高考的一种导向,我们在后期的复习中要予以特别关注。
(四)注重与环保、健康和科技紧密联系近三年新课标生物高考试题一如既往地关注了主干知识与环保、健康和科技的紧密结合。从表1可以看出细胞的癌变、生命活动的调节、免疫、环境污染与保护等考点是近年来的热点和必考点。
如在2012年的第2题考查了细胞癌变的相关知识,这些知识具有“高起点、低落点”的特点,学生只要正确掌握理解了生物学相关知识的基本原理,对知识能准确提取和应用,就能在考试中正确作答。
(五)突出实验,提升能力
实验类试题是高考试题年年必考内容,并且在高考试题中占的比例有增无减。高考实验题题材来源广有教材实验的变式更有目前生物学的科研成果等,但是万变不离其中,都会落脚到考试大纲的要求上。,
因此我们在后期复习过程中一定要围绕课标、吃透考纲、立足教材,将教材中实验的原理,方法、过程以及结果分析透彻,当然有条件最好能让学生能动手操作实验,以提升探究能力,提高解答实验题的能力。
(六)强调规范,注重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