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思想政治学论文

思想政治学论文

时间:2023-02-11 18:02:3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思想政治学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思想政治学论文

第1篇

本文围绕政治小论文的撰写角度、选题、素材、写作套路和后期修改这五个方面提出小论文写作的指导策略,用“多”“亮”“实”“顺”“美”等美妙的“音符”,谱写政治小论文的华美乐章!

一、提供撰写角度,突显一个“多”

同一个主题,同一份素材,进行广度拓展和深度挖掘,有助于多角度呈现立意。

1. 政治学科角度

小论文的撰写要始终紧扣教材知识,思想政治学科的教材知识是写好政治小论文的理论基础。通过课堂教学,学生已了解并掌握了《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生活与哲学》《文化生活》等相关知识,由此构成一个学科体系。在学科理论观点的指引下选择小论文撰写角度,有助于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使文章更具有严谨性、科学性和说服力。

例如,笔者指导学生撰写的《天蓝了 水清了——记马渚镇沿山村生态村建设》《朗霞裘服的“春天”来了》和《光耀杭州湾 照亮全世界——来自梁弄镇灯具产业的报告》三篇文章曾获余姚市高中学生政治小论文评比一等奖。三篇论文的共同点是:立足于教材,充分调动了《经济生活》中的相关知识,如科学发展观中涉及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市场经济中涉及的宏观调控等知识,对素材的解读回归于课本,避免了空洞说理,因此得到了评委的一致好评。

2. 时政性角度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提出,坚持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与时俱进地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体现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的时代特征,显示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政治小论文的撰写角度也应适应时代要求,密切联系国际社会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直面高中生思想上的现实问题。如笔者指导学生撰写的《盗版的世界“学问”大》《绿色奥运 绿色希望》和《似曾相识燕归来——小手机折射出大道理》等小论文,以盗版、北京奥运会和手机等当年的热点问题为载体,不仅引发了学生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深度思考,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这就要求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注重课本知识与时政热点相结合,把新闻引入课堂,让学生逐渐积累撰写政治小论文的新鲜素材。

3. 地方人文角度

政治小论文的撰写要具有地方色彩,体现政治学科的独特性,富有研究价值。笔者发现,近几年获得一等奖的小论文一般都有一股浓郁的家乡味道。如本校学生所撰写的《姚剧——姚江文明的瑰宝艺术》和《名邦之奇葩 余姚之骄傲》两篇小论文,挖掘了余姚地方传统文化——姚剧这个文化资源,从姚剧的起源和发展为主线进行阐述,使人们重新认识了本土文化的价值;《菜,榨出道理来》和《小杨梅 大道理》两篇小论文,选择闻名中外的榨菜和杨梅两种余姚特产,从它们的起源、现状和未来展望等角度进行撰写,让读者深深体会到余姚本土产品的魅力;《光耀杭州湾 照亮全世界——来自梁弄镇灯具产业的报告》《同样的土地 不同的财富》《朗霞裘服的“春天”来了》《四明山经济发展的“春天”——论四明山“农家乐”》和《白色珍珠——余姚的摇钱树》等小论文,以余姚的梁弄灯具、朗霞裘皮、四明山的“农家乐”和塑料为撰写角度,告诉人们这些产业是如何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插上腾飞翅膀的。由于学生对自己的家乡非常熟悉,站在地方人文角度撰写政治小论文,得心应手、有话可说。这就要求我们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以本土资源为素材,倡导“生活化”教学,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学用知行的辩证统一。

二、帮助学生选题,突出一个“亮”

帮助学生选好题目,是教师指导学生撰写小论文的重要一环。小论文的题目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用最简洁、最准确和最新颖的文字告诉读者本篇文章将要阐述的问题,使人阅读之后一目了然、过目不忘。由于高中生的知识面、理解力和概括能力都有限,课余阅读报纸杂志和上网了解时事资讯的时间并不多,教师可结合政治学科实际、社会现实问题、地方人文特色和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等方面来为学生选题提供素材,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不落俗套,注意“亮”度。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为文章选择一个好题目,可以对整篇文章起到点睛的作用。政治小论文的“眼”,应该明亮而富有生命力,一般为20字左右。若学生以提炼小论文的观点作为标题,应该注意以下三点:第一,仔细研究背景材料,认真领会材料要说明的中心思想;第二,联系材料,找出其中心思想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第三,将材料中心思想上升到一定高度形成小论文的观点,确定标题。例如,本校一位学生以余姚特产——杨梅为主题,立题为《小杨梅 大道理》,一小一大,对比鲜明,给人以眼前一亮的深刻印象,在省高中生政治小论文评比中获了奖。

三、指导学生搜集和整理素材,彰显一个“实”

题目确定好之后,紧接着下一步,教师应指导学生搜集、整理相关材料。小论文虽小,材料也不可少,充分占有材料是写好小论文的前提。教师在辅导中要注意提醒学生:题目不同,搜集资料的范围、重点和途径也不一样。一般说来,可让学生从以下两个途径搜集和占有材料。

第2篇

[关键词] 思想政治;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1-124-2

从中学生对所学课程兴趣调查的总的情况来看,政治课排名是比较靠后的,但在有的学校,排名比较靠前,这主要同该校的政治教师水平有关;而在同样的师生条件下,对政治课的兴趣往往随着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而增加。可见,对政治课兴趣的不平衡性,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主要是政治课内容与教师的水平。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开展一些课外兴趣活动。中学思想政治课的课外兴趣活动是在其课堂教学之外,根据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的、任务和教学内容,在政治教师的指导下对学生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各种有意义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总称。它强调发挥学生创新潜能的个性发展,捕捉促使学生智能走向成熟的生长点并加以引导,使其升华为一种有益于社会的行为模式,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延伸、拓展和深化,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开展中学思想政治兴趣活动的意义

中学思想政治课开展课外兴趣活动意义是多方面的。

1.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外活动通常以学生为主,由学生当“主角”,教师一般只是从旁指导。学生不仅是活动的参加者,而且是活动的组织者,这就为学生创造了一个生动活泼、自己主动学习的环境和施展才能的广阔天地。学生掌握了更多的学习和实践的主动权,动手、动脑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成了认识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充分体现了独立思考、钻研和创造的精神。学生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体验到智慧的力量和创造的快乐,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2.有利于全面实现中学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任务,达到知识、能力、觉悟的统一。

第一,巩固和深化课堂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课堂教学由于受时间、空间和教材内容的限制,有些问题无法具体化和深入化,只有通过课外活动来弥补和延伸。在课外活动中,学生将知识用于实践,能更好地理解、巩固和运用课堂知识。通过阅读报刊和课外书籍,参加各种报告会、座谈会。广泛吸收新知识、新信息,扩大知识面,使课堂知识得到丰富和深化。特别是学生走出课堂,接触社会,能大大开阔眼界,扩大知识视野,拓宽思维空间,有利于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创造性人才。

第二,理论联系实际,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课堂教学由于受时间、空间的严格限制,学生实践的机会少,理论与实践不易统一,而课外活动正好弥补课堂教学的这种不足。课外活动给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广阔的天地。学生通过课外活动走出课堂,深入到丰富多彩的社会实际中去,有更多的机会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在活动中,学生成了理论联系实际的主体,他们自觉运用马列主义的观点、立场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寻求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点,在这一过程中提高了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从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第三,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课外活动能使学生接触实际,了解社会,帮助学生解决一些书本上不能解决的问题,纠正学生中存在的一些片面认识和错误思想。课外活动是学生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的好形式。在一些具体的活动中,学生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或迷惑,及时加以弥补和予以消除。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纪律性,增强了同学问的团结友爱,增强了集体主义观念和集体荣誉感。课外活动能使学生把自己的学习与社会实践联系起来,增强社会责任感,促使他们的世界观发生深刻的变化,加速思想觉悟的提高。

二、中学思想政治学科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

(一)指导小论文活动的方法

小论文活动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课外活动。它理论联系实际,可以培养学生提出、分析和解决理论与现实问题的能力。它是加强学生思想教育的有效形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观察社会、进行社会调查的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写作能力和创造能力。

小论文的特点:(1)小论文的写作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学形式。小论文的完成往往是校内外多种形式“协同作战”的结果,即综合运用课堂教学、课外阅读、社会调查等的结果;(2)小论文是中学生分析和认识社会问题的重要形式。中学生在接触社会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实践的、理论的和思想上的问题,这些问题有的通过课堂教学得到了认识,有的则要通过学生运用课堂上学的理论去独立地分析和认识,而小论文便是学生运用观点和方法较系统地分析和认识社会实际问题的尝试。

(二)指导兴趣小组的方法

中学思想政治课兴趣小组是以兴趣为纽带,按自愿原则组织起来共同探讨有关思想政治方面内容的学习小组,如哲学兴趣小组、经济学兴趣小组、政治学兴趣小组、法学兴趣小组、国际知识兴趣小组等等。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符合青少年的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思想政治课学习骨干。在课堂教学里,学生的天赋、爱好、特长和才能往往不可能得到充分的展示,而在兴趣小组活动中却可以表现得很明显,这就给学生提供了施展才能的广阔天地。

重视兴趣的激发。兴趣小组虽然是以兴趣为纽带组织起来的,但仍有一个巩固和深化兴趣的问题,仍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果以为兴趣小组反正是有兴趣的同学组成的,可以不考虑趣味性,像对待成年人那样去对待中学生,那么很可能原来有兴趣的同学也会变成没有兴趣了。

要注意正面引导。中学生求知欲旺盛但政治上不成熟,当他们对思想政治问题有了浓厚的兴趣后,往往不加选择地阅读大量西方的哲学、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书籍,却又缺乏批判能力。所以教师在指导时,应让学生多学一点的基本理论,增强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同时,对于学生已知道的一些西方东西,要有意识地用观点加以分析、辨别。

(三)要注意因材施教

兴趣小组成员与其他同学相比,一般基础较好。因此,教师在安排讲座、社会调查和小论文活动时。应相应提高要求,这对于他们的成长是有利的。教师应舍得花大力气精心指导尖子和骨干,推动全班同学一起提高。不过,兴趣小组的成员水平也不是划一的,有的同学有浓厚的兴趣,但基础条件却并不怎么好,教师更应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成长。总之,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刀切”。

三、结论

总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活动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这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成果,也是实现中学政治教育创新的一条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郭晓东.高中思想政治兴趣教学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22).

[2]袁瑾.对我国当前农村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06).

[3]刘孝生,覃翠玲.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异同探析[J].柳州师专学报,2013,(03).

[4]沈万根.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及对策[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04).

第3篇

毕业以来,我一直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为动力,以"教书育人"为己任,关心爱护学生,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严谨治学,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教育水平,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进一步总结经验,发扬优点,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现将任现职以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教研工作

1、勤勉教学,成绩突出。作为一名教师,我始终把“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作为己任,把成为学者型的教师作为自己的目标,孜孜追求。任现职以来,我要求自己不断增强业务素养,深入钻研教材,认真进行教学研究,坚持系统式、启发性、研究性的教学方法。教学中,我坚决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始终把学生的"学"放在教学的核心位置上,把学生的个性体验贯穿于课堂教学实际。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兴趣、特长和实际情况,其理解、分析、体验、感悟的能力也不同。在教学内容和目标的实施上,不强求"齐头并进",而是正视事实,追求"差异发展"。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我突出落实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每一节课都要设计学生参与的问题,来激发、引导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和热情。

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前三分钟政治演讲活动”,如“成语故事辨析”、“哲理诗赏析”、“时事评述”等,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表现欲,在轻松之中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为适应新世纪的教学要求,近两年积极投身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改革中去,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任现职期间,我所任班的政治成绩均排在年级前列,毕业会考成绩均超过本市平均水平,大大超过自治区平均水平,其中2000届、2001届参加毕业会考学生的会考合格率达到100%,优秀率也超过自治区平均水平。1999-2000学年、2000-2001学年、2001-2002学年连续三年所任教班的高考政治成绩均获得学校一等奖,上自治区大专线均保持在50%-60%之间,超过了自治区平均水平,在同类学校中成绩突出;2001届的刘洋和2005届的马林林两位同学分别获得了当年高考全市政治最高分。为市一中的崛起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2、深入钻研,大胆创新。任现职以来,我始终把教研放在重要的位置,把成为一个学者型的教师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不断鞭策自己,勤奋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把握政治学科最新的改革趋势,理解国家基础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积极参加科组、备课组活动,与同科组老师一起钻研教材、教法与学法,共同开发教学研究专题。任现职7年来主要研究课堂教学,研究的专题有:“如何激活政治课堂教学”、“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激发政治学习兴趣”、“运用电教手段优化课堂教学”“研究性学习与高三复习”;深入钻研高考,高考的研究专题有:“政治常识归类记忆法”、“哲理诗归类教学”、“主要经济现象分析”、“经济常识专题训练”、“生活中的哲学专题”、“如何看待评价国际关系专题”、“高考政治答题方法与技巧”、“高考考点研究”、“主观性试题的审题技巧与方法”等。通过对这些专题的探讨大大地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2006学年被评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3、重视实践,总结提高。在大胆开展教学研究进行优化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我及时总结自己的得失,坚持撰写教学教育论文。任教期间先后撰写了《思想政治课的预习程式》、《政府工作报告原理浅析》、《理论联系实际――思想政治课的永恒主题》、《浅论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课前预习》、《情感教学在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等论文。其中《思想政治课的预习程式》入选于内蒙古文化出版社出版的《教师论文集》(书号:ISBN7-80506-626-4/Z·95)一书中,并被评为优秀论文;《理论联系实际――思想政治课的永恒主题》一文发表于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社会科学战线》;《政府工作报告原理浅析》一文,在03年中国教育学会和《思想政治课教学》杂志社举办的思想政治教师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中荣获二等奖;《浅论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课前预习》被教育科学研究学术委员会评为2003年优秀论文二等奖;《情感教学在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因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2005年被收入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育科学研究与探索》(书号:ISBN7-5041-2190-8)一书中,属国家级优秀论文。正因为勤于思考、总结,从而使自己的教学不断得到提高,在2006年全市教学能手评选活动中,被评为优秀教学能手。

4、信息革新,多元发展。我深深懂得适应时代的发展,努力运用现代化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性。现代化教育要求教育手段要多元化,为此我努力学习电脑方面的有关知识,收集电脑课件素材,力求在课堂教学上有新的突破。经过努力,我在电教方面取得了理想的成绩。2000年12月参加了X林郭勒市计算机全员培训并取得了初级资格,2006年通过了教师电脑高级考试;现在,可以熟练地运用PowerPoint、Flash和Authorware等应用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为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兴趣打下良好的基础。

5、扶持后辈,共同进步。“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作为一级教师、教研组长,我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我还十分重视教研组建设的问题,认真组织备课组活动,积极承担培训青年教师的工作。任现职期间,为了能让青年教师尽快成为学校教学的主力,我主动承担培训青年教师的任务,在教学“结对子”、“一帮一”活动中,积极扶持青年教师成长,几年来先后培养了我校李桂霞、王连蒂、白艳玲、丁旭涛等青年政治教师,为我校政治学科教学的健康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二、德育教育工作

第4篇

关键词:政治学;实践教学;PBL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3-0233-02

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的重要讲话要求“高校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着力增强学生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高等教育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高校作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摇篮,要充分发挥社会实践育人功能,“着力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实践教学是巩固政治学理论知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人才的主要环节。

一、加强政治学实践教学是培养创新型政治人才的重要途径

1.是顺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对政治学人才规格需求的需要

当前经济政治状况要求政治专业人才掌握基本的政治知识,拥有分析理论问题的能力和身边实际问题的能力,看清并顺应时展的潮流,具有一定的政治素养,还要具备创新精神和发展潜力。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高校政治学学科教学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手抓,相互促进,增强学生应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导现实政治实践。

2.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终身学习的需要

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政治学教学应该既要提高该专业学生政治理论素养和专业知识水平,也要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成为复合型人才。为此,政治学教学就要加强实践教学,让学生在积累理论知识的同时,体验政治学学科的基本价值和理论观点,用所学理论知识指导政治实践,并在政治实践中发现新的理论问题[1]。

3.是增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需要

目前,政治学大学生毕业后除少部分学生继续读研深造之外,大部分学生到中等以上学校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和教学工作,或者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思想政治和行政管理工作。目前高校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使他们实践创新能力弱,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因此,必须使政治学学科的基础性与应用性相结合,着力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注重大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是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当前政治学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指导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实践教学能力不强。目前缺乏有效调动指导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机制,广大教师重理论研究,实践经验缺乏,更不愿意也没有经验和能力指导学生实践教学。而没有教师的具体指导,学生社会实践水平也难以得到提高。

第二,学生学业评价机制不健全,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功利倾向明显。受当前学生学业评价方式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只重视理论知识掌握,认为考高分和能够考研考证,那才是最重要的,开展社会实践是浪费时间。他们误以为参加社会实践只是为了得到学校的评选表彰,功利倾向明显。为此,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走马观花,忽视社会实践的内涵、内容和实质,和专业结合不紧密。

第三,实践教学形式单一,无特色,理论和实践相脱离。有些高校大学生实践教学往往局限于社会调查、参观等形式,实践教学仍停留在初级阶段,信息传递模式局限在实践基地向学生单向传递信息,学生的认知信息不能向实践教学基地逆向传递,因此学生往往处于旁观者的位置,教学模式无法向纵深方向发展,创新不够,教学内容往往与大学生所学的具体专业特点结合不紧密,显得缺乏针对性[2]。

第四,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实际效果不明显,短期行为明显。社会实践基地数量不少,但大多有名无实。只注重实践教学基地的确立,但缺乏长期有效的建设措施,对实践教学基地兼职指导教师培养一片空白。学校对基地实践教学的指导力度不够。

三、在政治学实践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法的思考

1.PBL教学法简述

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根源于杜威的哲学和建构主义理论。根据拉格尔的观点,基于问题的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以质询为导向,以综合化课程为内容,并且通过合作方式进行的学习。它开始于某个“结构混乱”的问题,以这个问题为跳板,学生们获得最少的指导方针和信息去开始他们的学习。他们必须讨论和明确界定这个问题,然后使用一种和科学方法非常类似的程序,努力得出一个解决方案或者结论。

在PBL中,教师的主要角色是促进者和指导者,负责提供资源、提出问题以引导学生,以及当学生们合作解决问题的时候,帮助他们理解自己的思考。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教师必须对整个过程,有关学生需要的知识、资源意识及资源的获得以及有关设计的知识等,有一种全面彻底的了解。

2.构建基于PBL教学法的政治学实践教学模式的思考

(1)改革课堂理论教学方法,构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具有实践向度的课堂教学模式。在上课时应更多地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让学生参与对案例的分析和对问题的讨论。譬如在讲到“政治决策”时可以先让学生讨论当地基层民主自治情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取研讨式与案例式相结合、老师点评与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模式,将理论性、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结合起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

(2)根据理论教学内容设计学生实践主题。问题是PBL的核心,所有学习活动都是围绕问题而展开的。教师了解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自学情况,结合学生掌握的知识及学生关心的现实社会热点问题设计确定若干个社会问题。譬如对“政治决策”这一问题,学生在课堂有了讨论,但真正对基层民主决策并不了解,可以针对这一问题拟定“基层自治与乡村公共问题”、“地方政府决策科学性”、“农民权利状况”、“地方政府决策科学性”等多个问题,让学生开展调查研究。

(3)组织学生结合专业知识开展社会热点问题调查。指导教师将学生按照自主选题情况分成若干个小组,分别对各组学生进行活动宣传动员和培训,将实践活动主题、指导思想、主要形式及活动要求告诉学生,让学生学会社会调查研究和撰写社会调查报告方法,让学生带着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广泛开展社会调查和创新实践活动,写出分析报告。

(4)各组交流讨论。在小组讨论时,学生根据调研结果进行分析,发表自己调查的心得体会和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见解并听取别人的意见。教师在讨论中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反馈和纠正,引导学生的自学讨论向正确的方向有序进行。

(5)指导归纳整合。学生结合课堂教学所学知识,对实践内容进行梳理与概括,让学生重新审视所学理论知识。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正确的理解理论知识,分析当前社会政治生活中的热点和焦点,提高学生政治分析能力和政治敏锐感。

(6)回归见习。学生要讨论交流结束后,再回到调查组织或者单位进行观摩见习和实习,进一步理解课堂教学有关理论,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当地政治生活中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实践教学基地与学生的双向交流,一方面基地的指导教师将社会政治实践过程中的基本原理教给学生,同时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及自己对社会政治问题的看法向基地指导教师交流沟通,这样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7)组织评价考核。教师进行小结并根据各小组讨论发言情况、学生实践完成情况及基本知识的测试情况进行讲评,作为实践课成绩。在评价过程中,要让基地指导教师充分参与,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3.创造条件为政治学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打下坚实基础

(1)加强基地建设与管理。各学校要充分利用当地社会资源,依据优势互补的原则,找到学校利益和社会、机构与企业利益的有效契合点,按照校社、校企双赢的思路,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拓展实践教学领域。同时加强基地日常管理,指导并规范其实践教学行为,保证实践教学质量。

(2)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为满足立体化实践教学的需要,必须采取有效可行的措施提高校内教师加强实践教学研究的积极性,提高自身实践能力;在关注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开展应用研究。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聘请经验丰富热心于教学的社会工作者作为实践教学兼职教师,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兼职指导教师教学能力的训练。

(3)改革课程学习考评制度,由终结性评价向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转变。进一步改革和深化政治学课程的考评内容,考查学生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和考查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灵活运用,着重考查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在考试方式上采用笔试、口试、论文设计、撰写阅读报告或文献综述等多种方式,强化知识运用能力、判断能力等综合性评价,弱化知识记忆型评价[3]。

(4)加强学生教育与管理。PBL实践教学中,学生获得了充裕的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必须要考虑学生是否有足够的学习自觉性,能否充分利用自由支配时间,保证学习质量。所以,应该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努力:一方面,要加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的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应建立与相应的管理制度,约束和监督学生的学习,保证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学习质量。

使用PBL教学法是实践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采用该教学法可以提高政治学实践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社会交往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应变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教学实践中还要结合国内政治学实践教学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PBL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努力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季丽新.政治学学科本科实践教学建设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1,(33):159-160.

第5篇

过去常听一些老师在课后抱怨:我们班的学生真是笨,不知他们在想些什么,我已经讲得很明确了,可课堂上死气沉沉,举手发言就那么几个,我这课没法上了……从老师的角度来看,我觉得这大概来自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客观上,我们以往的政治教材缺乏吸引力,缺乏启发性,不够生动活泼,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不爱学。主观上,我们的教师受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对教育变得浮躁,变得急功近利,期盼着自己的学生个个是神童。在这种情绪支配下,渐渐忽略了教育的内在规律,缺少了那种曲径通幽的对知识本身之外功夫的研究,代之以更多的对知识直截了当地解读。久而久之,老师累、学生也累,老师失去教的兴趣,学生失去学的兴趣,形成恶性循环。而新教材无论从基本逻辑结构来看,还是从呈现方式上看都体现“贴近生活”原则,让教材贴着生活走,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觉得更加亲切和自然,自然而然的进入思想政治课的丰富世界。新课改突出贴近学生实际生活,新教材贴着学生生活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活思想政治课这不就是鲜活的源泉吗?

当然灵活运用教材,多样化的教学组织方式非常重要。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学科,在教与学这对矛盾的统一体中,教是手段,学是目的,教是为了学,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学习任务,以及充分挖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起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实际需要采用多种教学组织方式:1、实行全班教学。每一个年级、每一个班中的学生,均是由来自不同地方、不同学校的学生组成。由于政治这一学科在中考时是开卷考试,因此,有的学生政治学得好,有的学生学习的就很差,对时事了解也很少,甚至不了解。针对这样的学情,我们首先应采用全班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学。2、实行个别辅导。在实施全班教学的过程中,绝大部分学生能够听懂,但也有极个别学生听不懂或是不太懂。对这些学生可实行个别辅导,做到堂堂清、日日清,不要让学生把不懂的知识放到明天。3、采用个别学习的教学方法。即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个人单独学习的教学活动:先由教师提出任务与目标,然后学生独立进行思考、学习。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并不等于放任自流,需要教师进行监督。4、开展小组学习活动。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有时需要采用小组活动,把学生分成一些固定的小组,通过小组内的分工合作与小组内的竞争,促使学生掌握知识与提高集体活动的能力、学习的自主性。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个个都很积极,而且每个人都能理解并掌握住该知识点的用法,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团结、合作与分工的学习作风,增强了他们学习上的竞争意识。

另外,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也是很重要的。因此有必要对学生的学法进行指导。但是,学习方法的形成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浅显到深刻的渐进过程,不但呈现出连续性,而且显示出阶段性。就学习方法而言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编码的学习优于零散知识的积累。学习实际上是一个信息的输入与提取的活动过程,要经过信息的加工改造,使其变为较易保存的形式由大脑贮存起来,这种信息加工改造过程就是编码。

编码学习要掌握以下两个重点:其一,知识信息须是有意义的,并且学生已经理解,这是编码的前提;其二,把知识分成阶层,提纲挈领进行分类整理或绘制图表,用这样简洁明了的形式囊括全部教材内容。

2、学习时间的运筹。知识信息作用于我们的感觉器官后,刺激虽已停止,脑神经的变化却在持续进行,正是在这段时间里,所学知识完成了暂时记忆的传输,这就是脑神经的凝固作用。为了使上述过程顺利完成,就必须科学地利用学习时间。

3、创造最优化的学习条件。①适宜的学习条件、充足的学习用具、安静的学习环境,对提高学习效果起着较大的作用;②学习前的准备要充分,以免在学习过程中因缺这少那而分散精力、浪费时间;③课前预习可使学生明白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目的性;④愉快的情绪有增加大脑肌体活力的作用,心绪不宁会干扰学习使学生学不进、记不住;⑤要有切合实际的期望目标。

4、学生要养成系统学习的习惯。思想政治课教材各章各节都是一个有机统一体,零碎的知识点理解掌握后,教师要注意让学生的知识形成一个系统,指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点用一条主线联系起来。比如,解决“三农”问题,即要求学生想到农民、农村、农业,还要求学生想到新农村的建设。除此之外,既要想到经济学知识,还要想到哲学知识和政治学知识。这样经过系统的学习,学生的印象深刻了,逻辑思维也提高了,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学生要学会写一些政治小论文。思想政治教育贵在落实,贵在实践,不能走过场,否则将起不到政治教育应有的作用。为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学写政治小论文,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如怎样解决“三农’问题,让学生从各个角度来思考并解决,如经济学、政治学、哲学等等,同时也可以借鉴一些报刊杂志上的观点来解决。这样不仅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提高了学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

第6篇

【论文摘要】学科定位不应片面或从单一角度思考。应该从文明传承、社会发展需要、教育自身发展、学生成长等方面综合考虑,可以而且应该有多层次的目标定位。

对思想政治课的学科定位问题,诸多争论旷日持久难以达成共识,对思想政治课的批评,我们也见得太多,以至于很难再感到有什么新意.不少所谓“新模式”“新理念”,其实早已是老生常谈。作为一名一线高中政治课教师,对此也有许多困惑,总有一种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的感觉。不过,对于自己任教学科的功能和定位多一些不同观点的碰撞,多一些理性的思考,有利于我们能从宏观层面把握教材体系,领会教材指导思想,实现教育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效益。那么,如何对其进行学科定位呢。我认为可以从多角度进行思考。

1从教育的本质谈定位

可以说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和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的本质应该是对文明的一种传承,并利用种传承促使人本身的一种完善,是人从不完善走向文明、完善的一个过程。而要实现这些功能,需要多形式的教育,学校教育也应本着这一基本精神而展开,为着这一目标而奋斗。学校教育各阶段、各学科都应该为这一目标服务。当然。各阶段、各学科教育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具体的学科定位也必然不同。作为思想政治课,从课程名称来看,其基本的定位就应该在“思想”“政治”这两个名词的框架之内.

“思想”一词指明高中思想政治课首先应定位于对被教育者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帮助他们在继承人类道德文明的基础上自觉地提高其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当然,思想道德本身是具有阶级性的,当代中国的国家性质要求我们的思想政洽课必须要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目标。

对于人类“文明”我们常常把她划分为三大板块,即通常所说的“物质文明洲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政治”一词表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功能还包括对人类“政治文明”的传承,帮助受教育者在承人类政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能积极地参与社会政治实践活动.

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应该既具有传承人类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成果的功能,具有其固有的学科性,具有“智育课”的特征。同时.她又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无法取代的育人功能,具有“德育课”的特征。总之,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德育课”与“智育课”的统一体,应定位于传承文明、育人心智。

2从教学内容粉定位

现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包括《经济常识》、《哲学常识》和《政治常识》。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涉及到了哲学、经济学、政治学、伦理学等学科的核心知识,同时,中学思想政治课还涵盖了文化、文学、历史、艺术等学科的内容。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求我们把政治课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平台,展示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初步掌握哲学、经济学、政治学以及伦理道德的基本理论、常识、规律,同时。从思想政治的角度,对文化、文学、历史、艺术等学科内容进行充实和加强,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初步具备全面而丰富的人文知识。

3从教育教学评价机制看定位

教学评价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原则,利用所有可行的评价方法及技术对教学过程及预期的一切效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以提供信息改进教学和对被评价对象作出某种资格的证明。虽然“素质教育”和“能力教育”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社会呼唤建立新的评价体系,主张把各种评价内容综合起来,把各种评价方法结合起来,把各种评价主体联系起来,更加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学效果。但是,高考仍然是最具权威性的评价方式,不管你怎么教,高考学生考不好,你就什么都不是,可以说就叫“没有成绩”、就叫“没有质量”;相反,漂亮的考分就是一切,就教师而言,就是自身价值的体现,就可以成骨干,成名师;对学生而言,就是成功,就是前途,就是“优秀学生”;对学校而言,就是质量,就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从现行评价机制来说,高中思想政治课只能定位于“为成功高考服务,为实现高考目标服务”的一种载体。根据高考考纲和应试要求,“知识、能力、技能”是学生考好的必要条件。因此,政治课教师在自己的教学中.从微观层面应将教学定位于实现以下三个目标:

3.1将《经济常识》、《哲学常识》和《政治常识》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理论讲清楚、讲透彻,使学生真正懂得这些知识。

3. 2在教学中,有意识、有计划、有步辍地培养训练学生的四大能力,即普通高等学校文科综合能力考试所要求的基本能力.包括: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间题。

3. 3有知识、有能力,不一定有高的分数,因此,必要的练习和适应性训练也是不可缺少的。在高中三年中.尤其是在高三阶段,解题技能的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训练和掌握解答政治试题的“通法”是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

4从社会分工、产业划分,定位

第7篇

论文摘要:当前,新一轮课程改革已在我省全面铺开。作为中学思想政治教师应当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积极投身教育实践,不断创新,探寻适合时代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努力提升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注意力和兴趣,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本文着重阐述了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观念、学习方式的转变。

目前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茶地展开。新教材在以往教材成果的基础上,据《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确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要求,以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叙述方式,在结构体系、语言文字、版式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求新、求实、求活,其中一个明显特点就是把基本理论观点与较为丰富的感性材料相结合,把“教材”变为“学材”,这既有利于教师教学,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深人理解和准确把握教学内容。

    本次高中新课改的一个很大的变革就是由过去的分数制改为学分制,高中政治课程里既有必修课,也有选修课。在选修课中,吸引学生选修的不仅是课程的丙容,更重要的是选修课教师的个人魅力。这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对教师的要求。若教师素质不全面,专业水平不深,则意味着将被学生抛弃。所以,全面提高自身的各项素质乃为当务之急。正所谓,只有资之深,才能取之左右而逢其源。

    要做到“资深”,教师就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做好学习方式的转变。

    一、转变教学观念.凸显“以生为本”

    传统教育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知识的垄断者、传授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处于被动的、从属的地位。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结合学科教学特点,力争全方位地落实科学素养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因此,高中政治教师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应树立这样一种理念,即“注重学赵上发展,关注学生个性需要;培养科学素养,体现与人文的结合;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多样学习方式;注意学科渗透,改变学科本位观念;构建多元评价,激励学生走向成功”。在学生培养方向方面,新课程把教学目标定位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角度。特别是“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个角度,对于改变目前政治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重知识内容和结论,轻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重认知教学轻情感、意志和价值观的培养”等倾向有很强的针对性。

    新课程十分强调要求学生在经历和“实践”中实现自我领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指出:教师“不再主要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因此,我们教学的基本原则是“引导”,教学的基本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

    二、注重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的课程理念,迫切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原来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这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意味着在学习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意识、学习习惯、学习品质及评价学习的标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政治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和批判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和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积极引导学生从事社会实践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1.要引导学生确立“我要学”的主动学习态度。

    激发学生政治学习的主动性是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前提条件。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中学生在压力下被动学习为教师积极诱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动机,让学生直接参与学习过程,体验政治、解读政治,并参与学习评价的全过程。让学生深人探究,广泛调查,教师利用讨论课的形式让学生自主讨论、发言并得出结论,加深其对问题的深人认识与理解。这种学习氛围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为提高,教师应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当中,要让学生确立学习的责任感,这样才能真正地将学习与生活、成长、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2.要引导学生具有“我能学”的独立学习意识。

    每个学生,除特殊原因外,都存在着一定的显在的与潜在的独立学习能力,都有表现自己独立学习能力的欲望。这就要求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与独立性,积极鼓励并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独立进行学习,在学习中发展独立学习意识,形成独立学习能力。

    3.要引导学生在“过程”中学会学习。

    从认识论和心理学的角度研究,政治教育的过程是一个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完整过程。所以,学生政治学习的过程,不应以掌握政治知识为唯一目标,而应力求在知识、能力、思维方式、情感领域完成课程目标对整个学习过程的要求。当前新课程大力提倡的活动课程和研究性学习,突出政治学习的过程性,强调学生在过程中主动探究政治和体验政治,这有利于学生转变重结果、轻过程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研究”中学习。

    4.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

第8篇

关键词: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策略;教学情境

政治学科作为一门社会人文学科,其本质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而新课程的理念就是要求注重学科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所以,政治教师要把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学会用哲学、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思维方式和理论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逐步提高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让学生体会政治课堂就在身边,激发学生对政治课学习的兴趣。

一、紧扣教学目标,创设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情境

我国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说:“学习的刺激力量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说,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可以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及学生实际,创设富有生活气息的教学情境。创设情境的途径可以通过声像资料,也可以通过演讲、辩论、小品等形式来展示教学情境。例如,在讲解“规律价值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时,就可以选取生活中的实例,如中秋节前后的月饼价格的变化,情人节的玫瑰花价格变化等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作为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进而分析“价格与供求之间的关系”。

二、用生活中的素材来理解政治知识,用生活化的作业加深巩固所学的知识

理论联系实际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特点。丰富多彩、变化发展的社会现实生活为高中政治课程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活素材。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内容需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资源,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政治知识。同时,在作业的设计上,也可以通过生活化的实例加深巩固所学的知识。例如,可以以时政点评来培养学生的时政敏感度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调查报告和小论文的形式,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三、让学生投身社会实践,进一步理解、体会政治知识

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墙壁上有这样一段话:“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这段话强调了学生学习不能只是听,只是接受,应该让学生动用眼、耳、手、脑等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社会生活是个大舞台,政治课可以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的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新课程标准也要求通过学习相关政治知识,帮助学生初步形成观察社会、分析问题、选择人生道路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生活化”的高效高中政治课堂本身应该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要求教师在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化因素的基础上,走进现实生活,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创新精神;政治;教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师

1 渊博的学识

政治卓越教师必须首先具备政治学科所需的专业知识,即教师从事中学政治课程教学活动所应具备的政治理论方面的科学文化知识,包括政治学科知识、教育学科知识和其它综合文化知识。首先,中学政治学科知识,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知识,政治学、经济学和国情等学科知识,以及社会科学相关的知识。其次,卓越教师要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透彻地掌握相关前沿知识,还要了解相关学科伦理学、生命科学、法学、国情学等学科以及形势与政策等的相关知识,不断拓宽自己知识的广度和视野,不断提高和扩充自己的知识层面,并将其有效转化为学生的知识,这样才能培养出“卓越学生”。

2 强烈的创新精神

政治卓越教师必须有开拓进取、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强烈的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首先,教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敢于冲破传统思想和观念的束缚,提出新观点、新问题。其次,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能够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更好地发挥政治课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第三,要紧密结合学生生活进行教学,引用学生身边的事实材料和学生关注的时政热点材料来分析政治课教材中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以弥补教材的不足。最后,创新和改革考试方法,“将过程测试和终结测试结合,除了可以采用传统的单元测试、小测和期中、期末考试模式外,也可以根据学生参与活动情况、调查研究的认真程度、完成的大体情况,给予评定。”著名教育家第多斯惠说:一个不好的教师奉送真理,而一个好的教师则是教人发现真理。政治卓越教师要培养善于发现真理的未来人才,需要先培养自身的创新精神。

3 强大的教学能力

强大的教学能力是对一名政治卓越教师业务方面的基本要求,也是体现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卓越的教学能力包括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课堂组织能力、课堂管理能力、灵活掌握课堂教学方法的能力以及多媒体技术和课堂教学的整合能力等方面内容。在诸多的教学能力要素中,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是政治卓越教师需要具备的首要教学能力。一方面,思想政治学科是与社会发展和政治形势息息相关的一门学科,需要政治教师具有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能力。另一方面,政治课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的教学对象是一个个内心丰富又各具个性特征的活生生的生命个体。初中和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他们的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更乐于从感性的角度去认识事物和判断是非对错。“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尤其是处在青春期的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是本课程设计的基础,课程从初中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直面他们成长中遇到的问题,满足他们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中学政治教师具有广博的学识和较高的理论修养的同时,还需具备用生动形象的现实案例来阐述深奥抽象的理论的能力,通过细致入微的教学情境来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明辨是非对错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4 高超的研究能力

首先,政治卓越教师要善于研究课标、研究教材和研究学情。新课程标准是政治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纲要,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课标来组织教学,使用合理的教学方式,达成教学目标。同时,卓越教师应该具有高超的教材驾驭能力,在研究课标的基础上,深入反复地研究教材内容、吃透教材精神、弥补教材的不足,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学生情况来进行教学。在研究课标和教材的基础上,卓越教师都是研究学情的高手,面对统一的课程标准和同样的教学内容,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征、身心状况和学习情况以及认知心理等方面的因素,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学习潜力,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

其次,政治卓越教师既是教学上的能手,同时也是优秀的教研工作者。他们应该具有适时进行教学分析和反思的能力,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教育科研的能力。教研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主持和参与教研课题,撰写教研论文和进行教学反思等方式来进行,同时,通过自主学习和思考、同行交流、向专家请教等方式来提高自身的教研能力,使政治教师从普通的教书匠向卓越的教研员推进,进而成为名副其实的教育家。

5 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师生交流的中介和桥梁,是教师传授知识、技能,表达情感的重要工具。优美的教学语言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能让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气氛中接受教育、掌握知识,形成健全的人格。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政治卓越教师的基本条件。著名哲学家许征帆教授说过:“深入深出深学问、浅入深出假学问,深入浅出好学问。”作为一名卓越政治教师要有规范的教学语言,让课堂氛围轻松愉悦,充满生机和活力。

首先,卓越教师的语言要规范、清晰。教师的语言不同于一般的生活口头语言,也不同于书面语言,而是一种规范的语言。尤其是中学政治学科严谨的特点,决定了政治教师的语言一定要准确、清晰、明了,容不得半点含糊。其次,政治卓越教师的语言一定要生动、幽默,风趣。政治教师的语言切忌空洞、单调、乏味、无趣,一定要用生动优美的教学语言、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学生在情感交流中体验,在体验中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和文化修养。最后,政治卓越教师的语言一定要朴实大方、逻辑严密。政治学科的政治性决定了政治教师的语言表达不能过于追求夸张的艺术效果而忽视了知识的传授、技能的提高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参考文献

第10篇

【论文摘要】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活动,一方面使学生掌握这一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在学习过程中要培养学生使用科学的学习方法,还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只有这三个方面的目标共同实施,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素质教育着眼于全体学生,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它体现了教育教学的根本规律,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特点,是国家发展的迫切需要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素质教育是科教兴国伟大战略的具体实施,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基础教育的必然选择。素质教育是在应试教育严重阻碍现代教育发展的情况下产生并发展起来的,是新事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能力、主动性、创造性等方面素质,而且,素质教育在不断深化、发展这为我们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因此,在初中思想政治课中实施素质教育,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而学校要落实素质教育,首先要转变观念、提高教师的素质,强化思想政治课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中心地位。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推进、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进人现代社会以来,道德观、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对学生来说科学知识越丰富、越深奥,就越需要教师的帮助,社会矛盾越尖锐,价值取向越多样化,就越需要教师去引导。教师从事教育教学要有过硬精湛的业务知识,熟悉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了解学科的发展方向和最新研究成果。同时还要有较高的教育理论的指导。特别是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教书育人,担负起向学生传授马列主义理论知识,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的重任,教师不仅要有充实的知识,而且还要树立良好的师德,在教学中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这是新时期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思想政治课本身体现了多学科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练好内功,综合运用各种措施,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完善知识结构,不能只满足于“平面的教书匠”,要努力成为“立体型”、“学者型”的教师。

成功教学实践表明,一节深受学生欢迎的课,无不包含着丰富的情感。政治课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情感教学,其知识只有通过生动的语言、形象的展现、情绪的感染,去触及学生的灵魂,激励他们的心灵,促使他们用行动去捍卫真理时,才谈得上转变为学生的信念。而只有当知识转变为学生的信念时,才谈得上道德教育。正如列宁所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此外,思想政治课的网络教学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内在的驱动力,使他们更加专心投人学习,“趣学”、“乐学”来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因此,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情感性和民主性是提高政治课教学效果的关键一环,重视情感在政治教学中的作用是实现知识一能力一觉悟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的最佳途径。

政治理论虽然抽象,但很多概念都具有生动的表现形式和发源形式,理论是从许多生动活泼的具体事例中高度概括出来的。教师如果只是从理论到理论,就会把课上得干巴巴毫无味道,学生当然不爱学,更谈不上培养思维能力。因此,我在教学中,力求做到趣味化,情趣和哲理相结合,使学生能在笑乐之中领悟庄重的课题,懂得严肃的哲理。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具有普遍的联系,政治学科也不是孤立的,它与其它学科如历史、地理、语文,甚至物理、化学等学科都有密切联系,《初中政治课教学大纲》曾明确指出:“初中政治课要处理好与小学思品课、中学语文、史、地等课程的关系。”因此,政治课要从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全局着眼,在与各科教学的横向结合中进行讲授,以扩大学生的视野,沟通各科知识的内在联系,扩展学生的思维。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师讲生授的局面必须改变。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而应成为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教学中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有更多地参与教学的时间,使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得以更充分的发挥,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参与,同时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今天的学生有敏锐的思维,有看问题独特的视角,他们能够问倒老师,能够想到教材没有涉及的内容。要学生超越教师,教师必须把思考、发现、批判的权力交给学生,给学生一个“喜新厌旧”的头脑,而不是让学生接受自己的答案。一个从小就不会用自己的脑子去分析、思考、辨别、批判的人,我们怎能指望他去开拓、创新呢?我们应当敢于让学生上台当老师,敢于放手让学生与你平等对话,敢于允许学生提出与你不同的见解、不同的观点,只有这样才有保证明天我们的学生会拥有一颗充满批判精神的头脑。

超越政治课堂教学的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内引,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课堂,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参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观察社会,分析时事;二是外联,让学生把学得的成果延伸到生活中去,让学生迈出校门、走上社会,开展社会调查,请社会名流讲课,使学生亲身体验生活;三是通过与现实生活的对比,鼓励学生收听新闻联播,浏览报刊杂志,组织时事沙龙,使学生感到政治学科的实用价值,深化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政治敏感性,做到政治学科知识和思想教育功能的有机结合。

学生通过体验和探究,了解生活,关注科学,走向社会。只有通过这样的政治学习,学生才能感受自然、发现社会、体悟人生,从而培养自己发现问题、独立判断、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能力。这样的政治学习才能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全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精神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特别是通过故事引趣、设疑引趣、诗歌引趣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人人积极参与、乐于学习、明理导行的目的。

旧式的教学,课堂是教师的舞台,一本书,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就要“独揽天下”,没有给学生充分自由思考的时间,没有让学生有创新的机会,更不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能力,现在我们把它叫做“说教式”、“灌输式”,看来是无可厚非的。那又是不是说只要在教育中应用现代技术就可以改变这种局面了呢?我认为也不然,光有现代的技术,没有先进的思想同样是不行的。如今,在我们教师队伍中,还存在着这种现象:有教师认为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占用了教学时间,影响升学率;大部分教师对现代技术的驾驶水平还偏低;有的教师虽然会使用现代技术,但不会处理它与教学之间的关系。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就只有在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同时,努力的改革教育思想理念。

政治课运用电脑多媒体教学手段,将知识串成线、连成网、使之系统化、网络化。围绕着“网络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网络背景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等,我们可以充分运用网络资源,进行电子备课。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手段,能够起到变抽象为形象,增加课堂教学密度和容量,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教学效果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运用电脑多媒体,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学习。我们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运用网络教学手段,创设情景一提出问题、启迪思维一引导读书、讨论交流一质疑释疑、理论升华,实现由感J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例如在讲《唱响自信之歌》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放一首零点乐队的歌曲《相信自己》,通过音乐的魅力来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初中政治课注人艺术元素。在讲到初中政治第二册时,由于初二政治主要与法律常识有关,在课堂教学中要用到案例分析法,在以前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只能让学生看书上仅有的一些案例,或者是教师自己搜集的一些案例给学生读一下,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在现代教学模式下,我们不仅可以幻灯给学生直观的展示出来,还可以通过录像播放一些现实案例,或者直接从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网站中下载一些案例让学生现场说法,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到网上寻找一些和课堂教学有关的案例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又使学生始终处于动脑、动口、动手的积极思维状态之中,学习兴趣浓,精神面貌好,对所学内容理解深刻,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初中政治课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组织者。但现在对教师的考核制度,仍然用“分数”、“成绩”、“质量”限制教师角色转变的评价理念来考核教师。评价方案还是老样子,考核制度依然未变。学校还是热衷于把学生成绩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尺。在传统考核制度指挥下,教师们不得不沿袭着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唯恐学生成绩下降抹杀了自己一年半载付出的艰辛劳动。

第11篇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具有使用科学的思维方法,主动探索、发现和创新知识等基本特征。此学习方式的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开发学生的潜力,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化。如何把研究性学习渗透到中学政治学科教学实践中去,去深化政治课程改革,笔者做了一些有益的探讨。

一、政治学科教学实践渗透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1、弥补目前中学思想政治课教材不足的要求。强烈的时代性是思想政治课程最大的特点,它要求教材应紧跟时展的要求及时而迅速地传递时展的信息,而教材一旦形成往往具有固定性和延续性,因而严重滞后于社会发展。再者,中学思想政治课理论性比较强,内容相对枯燥,和学生鲜活的现实生活距离比较远,导致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不大。而研究性学习是信息素养教育非常好的载体,它以学生做课题为主线,将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表达等各种信息手段融为一体。一方面,它丰富了信息的来源,从课堂内到课堂外、校外的整个社会中,使学生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将学生置于广阔的信息海洋,让他们逐步学会自由驰聘。另一方面,它让学生接触到各种信息资源。通过课程的调查、实验和研究,学生的信息渠道从教科书、课堂的单一渠道变为多途径的多样化的信息渠道。

2、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要求。可以讲目前思想政治课程只是政府和学科专家关注的事,课程只是特定的知识载体,教师和学生无权更动课程,也无须思考课程问题,教师的任务就是按计划教学,学生的任务就是被动的学习。课程和教学成为两个彼此分享的领域,两者机械地、单向地、线性地发生关系,师生的生命力、主体性不可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新的政治课程应该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专家走向教师,由学科走向学生。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而更是“体验课程”,学生与教师应共同参与课程开发,教学与课程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彼此机械地融为一体,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和完整文化。从研究性学习的特点看,它恰恰符合了新课程的这一要求。研究性学习具有实践性,它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挖掘课程资源,而非在学科知识的逻辑序列中构建课程,它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它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随着学生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其课程目标具有开放性。它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的表现,其评价标准具有多元性;研究性学习具有生成性,它注重活动前的精心设计,更注重发挥教育机智,捕捉活动展开过程中所产生的“生成性目标”、“生成性主题”的价值。再者,指导学生课题探究过程,对教师而言也是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对课程改革进行探索的过程。在课题研究中,学生发现的问题很多情况下也是教师在学习、思考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能查到的资料学生也能查到,甚至比教师查到的更多,因此,教师必须放下架子,和学生一起探讨,真正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气氛,促进师生共同探讨对新课程的开发。

二、政治学科教学实践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探索

1、改革学习方式,促进师生互动

改革学习方式,主要指改革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现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为此,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改造和培养学生思维结构与能力为中心,促进师生互动。有的课,我采取首先给学生提出一个教学目标,然后围绕教学目标自学课文内容,遇到有疑难的问题记到笔记本上,然后围绕本文果的教学目标自由提问,提出的问题先由学生之间互问互答,有些问题可由学生讨论,实在难以解决的,再由老师帮助解决。采用这种方式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开启了学生的思维,每种层次上的学生都在这种思考、发问、求解中获得了成功的满足,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的课,我采取好学生说课的方式,即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独立钻研教材备课,然后到讲台上讲课。尽管学生有些知识和观点理解还比较肤浅,有待老师去补充,但毕竟是学生主体意识的参与去完成的。这样,学生的知识得到了扩展,综合驾驭教材的能力得到了加强,鼓励了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和独特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同时在这种师生角色转换的过程中也体验到了主动学习的快乐。

2、走出书本课堂 获得亲身体验

新课程要求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来学习,使学生从自己的经验中学会认识并构建自己的知识。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我结合教材理论知识的学习,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进行调查研究、参观访问。如讲到农业问题时让学生调查了解农村、农业、农民的现状,采取哪些措施增加农民的收入;讲到国企改革时让学生了解国企的状况,如果是效益不好的 企业可让学生帮助想想办法,如何增强活力,走出困境;讲到环保问题时让学生到附近一些环境污染较重的地方,调查环境污染给人们带来的危害。调查结束后,学生要写调查报告并相互交流。另一方面,有的问题我采取模拟角色、模拟实践的办法,如讲到价值规律、市场经济,可以采取模拟市场,让学生充当不同的市场角色,充分体验市场经济的平等性和竞争的残酷性。讲到国有企业的改革,让学生模拟政府决策者、厂长(经理)和消费者等不同的角色去体验改革,从不同的角度出谋划策。这有助于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关注社会、了解社会的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也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获得了亲身体验,为构建新课程打下了基础。

3、丰富信息资源 弥补书本缺憾

针对目前思想政治教材滞后性的问题,在平时的教学中,一方面,我在课前举行每堂5分钟新闻会,另一方面,针对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如“入世对中国农业的影响”、“网络利弊谈”、“反对__功”、“五一”、“十一”市场黄金周问题、“医疗保险问题”等)。鼓励学生以兴趣小组为单位,进行专题研究。不追求效果,重在研究行为的开展过程。及时指导学生撰写小论文,文章可以单独写,也可以几个人合作写。每学期适时举办学生小论文竞赛活动,让学生在竞赛中展现自己的新观点、新收获。学生为了解决好上述相关问题,必须要广泛查阅资料、筛选信息,最大限度地选取有典型代表性的有效信息,来提炼或论证某个观点,分析说明有关问题。这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和得出结论等能力,同时也弥补了教材的缺憾。

4、辨析迷惑疑点推动探究发现

第12篇

关键词:高中政治;研究性学习;培养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在国外各领域教学实践中经过多年的运用,在理论及实际操作方面已经比较成熟,被公认为是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一种学习方式,不失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好方法。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政治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加深知识的理解,促进合作探究意识的提升,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改强调“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是其中的重要一种。这种学习模式充分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过程性的特点,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自主学习精神,培养了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交流和合作的能力以及用基本原理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近年来,我国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将变革学习方式,把研究性学习放在了突出的地位,强调在学科领域,要为学生创设研究性学习的空间。

通过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政治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破除教师中心论,建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主体参与、主动探究的多维互动,由机械模仿变为合作、探究学习,实现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善于合作、勤于创新的教学目标,创设学生为中心的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建立平等、民主和互相尊重、互相负责的交往式师生关系。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使学生有创新的兴趣,有求异求变、求新求奇的心理,敢于向书本、向教师、向权威质疑的勇气,逐步提高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适应时展、社会进步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课程与各门学科课程存在着内在联系,是相辅相成的:“研究性学习”课程中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学科领域内得到拓展、加深;各学科领域的知识,可以在“研究性学习”课程中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在某些情况下,“研究性学习”课程也可和某一些学科教学打通进行。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与思想政治课的教与学有着天然的匹配性。“研究性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理解。政治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并不容易掌握。长期以来,我们对政治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要么划划背背,要么就理论讲理论。但是,高中学生的阅历浅,对理论问题的理解比较肤浅,泛泛而谈,就本论本,只能使学生更加模糊,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更无法为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觉悟打下理论基础。

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学生学习政治课后应养成以下能力:自学能力;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比较鉴别、判断是非、正确观察问题的能力;运用历史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研究性学习”理论的提出,“研究性学习”方式的横空出世,为我们找到了解决这一难题的良好契机。我们不反对学习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相反,“研究性学习”是建立在扎实的基础知识之上的,但是,作为一种学习理念、学习方式,它更关注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探究性学习应包括探究性学习方式和探究性学习课程两个层面。作为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完全可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作为课程形态的“探究性学习”是为“探究性学习方式”充分开展所提供的相对独立、有计划的学习机会,即在课程计划之中规定一定的课时数,以更有利于学生从事“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无论是作为学习方式的探究性学习,还是作为课程形态的专题探究性学习,对着眼于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都有着重要意义。

“研究性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觉悟有独特的价值。“研究性学习”首先要选择研究课题。不管学生的兴趣、爱好、家庭背景如何,不管选择何种类型的课题,如果想提出具有研究价值和可行性的课题,学生除了需要仔细观察、积极思维,能从寻常现象中发现不寻常之处的能力外。“还必须具备一个重要的道德品质,即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自然的爱及对生命和人生的关怀”。否则就选不出有价值的课题。同时,在寻求课题的过程中,学生会主动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思考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研究性学习”是由学生自己负责完成的。学生在获得最大限度的自的同时,也意味着要承担比平时更大的责任。因相互的分工合作,每个成员的研究状况直接影响着整个小组的研究进程和质量。每个小组成员的努力,既是对自己尽责,也是对小组和其他成员尽责。

综上所述,政治学科研究性学习不以掌握系统知识为主要目的,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进行多向思维,从多角度、多层面地认识同一事物,并善于把他们综合为整体性认识,能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去对新情况做出价值判断、经验组合和改造,其结果不是现有的知识的积累,而是在深刻的求知体验中不断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不断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邵瑞珍.教育心理学(修订本)[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

[3]袁军.探究性学习教学示例(政治)[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4]靳玉乐.探究教学的学习与辅导.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4.

[5]钟志少.素质教育进行时[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