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上语文课总结

上语文课总结

时间:2022-02-20 15:53:4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上语文课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上语文课总结

第1篇

实际上,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万变不离其宗的一条就是能够得到学生的欢迎和认可。离开学生这个学习主体的参与和评价,教师的优劣也就失去了评价的依据;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吸引学生爱听语文课,喜欢上语文课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一课一得”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以现代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师自己的教学观念、经验、风格、运用系统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需要,确立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合理组合和安排各种教学要素,为优化教学效果而制定的实施方案的系统的计划过程。

面对新课改语文课内容量大,时间少的困境,笔者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一课一得”的教学设计原则。这是一个双赢的教学设计,这样的教学设计,既可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也可提高课堂的效率,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陶冶了情操,何乐而不为呢?例如:我上小说时,针对各篇文章的侧重点不同,只选取一个点来讲,如曹雪芹的《林黛玉进贾府》,我重点带领学生分析王熙凤、林黛玉、贾宝玉三个人物形象,让学生掌握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技巧;在《老人与海》中,我让学生从阅读中品味老人的独白,感悟老人身上的“硬汉精神”等。

二、“一课一笑”的幽默教学

语文特级教师魏书生明确提出“每堂课都要让学生有笑声”,那学生的笑声从何而来呢?它来自于教师的幽默,而学生也十分喜欢有幽默感的老师。

(一)幽默的课堂导入,活跃课堂气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语文教学的幽默无疑是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爱上语文课的最好方式之一。

如我在讲诗歌的艺术表达技巧“欲扬先抑”时,我讲了一个故事,用实例教会了学生什么叫欲扬先抑,还改变了一个学生的自我否定心理,让一个令人头疼的学生从此很积极的配合老师的教学。

(二)化解教学中的尴尬、活跃课堂

课堂是生动的,它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难免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困难和尴尬局面,这时,如果能巧用幽默,就能控制好课堂节奏,例如老师正在津津有味的讲着课,突然发现一个学生在那儿照镜子,破坏了老师的整体教学,此时,教师不必发火;轻松来一句“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上课先学知识,把镜子先收起来”既能提醒学生,又调节了课堂氛围。

(三)余犹未尽的结束教学

语文教师的幽默是要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众多成功的教学实践证明:语文教师幽默的语言如清风,可以带给学生无比的舒心与惬意,老师不仅可以带领学生幽默的导入语文。同时,也可以幽默的结束这一节课,给学生留下无穷的快乐与余犹未尽的感觉,期待下节语文课的到来。

幽默是自信、是智慧。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如果其语言幽默她讲的课就成功了一大半。教师通过幽默的语言,把语文课点缀得神采飞扬,寓教于乐,将快乐教学变为现实。这样的语文老师学生怎么会不喜欢呢,所以,要让学生喜欢你,做一个具有幽默感的语文老师吧!

三、课堂教学的兴奋剂,鼓励式教学

鼓励性的语言,是活跃课堂教学的兴奋剂,是激活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运用鼓励性的语言改变原来守旧的教学过程,鼓励学生积极发现问题,用鼓励性的语言,调动学生的心里状态,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并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在课堂上勇敢而又充满信息的回答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

学生和成人都有需求不同的成就,所以他们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追求成就,希望获得成就,而每个学生都渴望在课堂上表现自我,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肯定,当有错时,希望老师给予原谅,得到一次改正的机会。语文教学要适时应用鼓励性的语言去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创造愉快的情景实行赏识教育。对学生做出鼓励性的评价。避免教学给学生带来的焦虑、抵触情绪和消极情绪,让学生在教学中善于思考,勇于发言,敢于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使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在愉快的情绪中纠正自己的错误,从而提高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同时用鼓励性的语言给学生给予及时的肯定。让学生有被认可的感受,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兴趣。

第2篇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都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那就是不管我们有着多么美好的愿望,无论我们的知识有多么丰富,45分钟的语文课堂承载空间都是有限的,我们不应该在一节课中赋予很多很多的目标,与其预设五个目标,处处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孩子只能达到其中两个,甚至一个,我们当教师的还不如少设几个,让孩子尽可能地完全掌握一个,一课一得,扎实落实。对于一节语文课而言,我们决不可以把所有的教学目标都放入其中,那样只会导致语文课堂举步维艰,老师上课总觉患得患失的后果。对于一个单元的一类文章,我们不能一成不变地肢解课文。我们所要做的是,确定每篇文章的重点,确定这篇文章应交给学生什么知识,什么方法,就这点内容可以通过课外练习进行强化,反复训练几个点,使学生得以巩固和消化。要把冗繁的教学内容变得简约,让杂乱的教学手段变得简易,使啰嗦的教学语言变得简明,追求一种简约的课堂,让学生能在一堂语文课上提升一种能力,这样由一到十,由十变百,由百而千,由千而万。学生的各种能力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越滚越实。这样的细水长流,这样的日积月累,还愁孩子的能力不够吗?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在一个动态过程中追求学生的和谐发展,从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我在教九年级上册小说单元时,我考虑到如果教学中再走“介绍背景、理清层次、逐层分析、概括主题”的老路子,那就违背了新课改教材将此类美文作为范例学习的用意。倘若每篇小说都从人物、情节、环境三个要素去分析,孩子们会觉得语文课堂的单调。所以我借《故乡》一文主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因为阅读能力是在掌握其方法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首先要教学生理清思路。在平时的阅读中要对阅读材料中的内容、感情、思路等主要方面有一个整体感知。鲁迅的《故乡》一文篇幅长,内容涉及面较广,令初读者无所适从,但只要我们把握作者行文的思路,文章的内容和结构就容易理解得多了。“变”是《故乡》的精髓,也是作者思想的立足点。记忆中的故乡是一幅“神奇的图画”,现实中的故乡则变得萧索,没有一点生气;记忆中的闰土活泼、能干,是位“小英雄”的形象,现实中的闰土麻木、迟钝,像个木偶人;记忆中的杨二嫂,人称“豆腐西施”,安分守己,现实中的杨二嫂形似“圆规”,自私刻薄。作品通过运用对比手法,把一个“变”字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进而有力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表达了作者的感情。在学习《在烈日和暴雨下》一文时,我先让孩子们温故而知新,巩固《故乡》的学法,把握三个方面:写了什么,为什么要写,怎样写。在此基础上,主要教给孩子们抓住景物特点,多层次写景的方法。先让孩子们朗读品味,然后总结写法:文章描写烈日,不仅从正面描写烈日之烈,还从侧面去烘托烈日的毒恶;不仅从视觉、听觉角度去写,还从触觉、嗅觉角度反复渲染,使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如触其物,如闻其嗅,使我们读者也能深感烈日的威胁。最后师生共同得出结论:写景、要靠观察,而观察,不仅仅是靠眼睛,靠视觉,要五官齐放,调动各种感觉器官,才能写出精彩的文字。在让同学们以同样的方法感受暴雨之暴后,运用本堂课所学知识描绘夏日的夜晚在宿舍因为天气的炎热难以入眠的情景。

当然,我们的语文课也可以功利一些,实用一些。就是紧扣考试要求,抓住考点进行教学。在教九上议论文单元时,我总结了议论文的一般考点有:寻找中心论点,搞清楚论点与论题的区别;辨识理解论证方法;品析揣摩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含义及其表达作用;体会议论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特点;为观点寻找或补充论据等等。所以在教《成功》一文时,我重点教会学生如何找论点,它必须是个明确的判断,比较简洁。“成功”只是论题,“天资+勤奋+机遇=成功,勤奋最重要”才是论点。同时总结常在位置,开头、中间或结尾,也有部分文章需要自己总结。而《学问和智慧》一文就着重让学生找论证方法,并教会学生如何分析作用。如:使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列举……(概括事例)证明了……,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使用了引用论证的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较……,证明了……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刻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事实证明,一节课教给了学生答题的方法技巧,学生获得了阅读解答的能力,能以不变应万变,足矣。

鲁迅先生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而我,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要说:“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学生能一课一得足矣。如果一堂语文课能彻底解决一两个学生切实需要解决的问题,真正给学生留下点实实在在的东西,教会学生应有的知识和技能,那么,肯定比浮光掠影、蜻蜓点水的教学要有效得多。”

傅云云,教师,现居江苏如东。

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途径

如果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有效运用教学艺术,那么其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会提升到另一个新的层次。下面就简单介绍语文教学中的艺术。

一、沟通艺术

在很多学生心中,教师的形象往往是严厉的、不可接近的。学生不愿意也不敢和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这就导致语文课堂上教师提问时沉寂无声的状况,对教师的教学非常不利。为了改善这种教学现状,教师务必要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学生进行平等、和谐的交流,让学生把自己当成朋友,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消除学生的恐惧感和距离感。例如,教师在课上看到有学生没有认真看书,而是在发呆,这时教师就可以提问这位学生:“你能不能把你刚刚思考的东西和我们分享一下呢?”这时,这位学生会感到很紧张,教师就可以说:“你是不是在思考这篇文章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学生听到教师这样圆场,心情便缓和下来,对教师说:“老师,不好意思,我刚刚走神了。”这个时候教师切不可责备学生,而是对学生说:“是不是觉得看书很无趣呢?”学生便会解释说:“是因为看不懂究竟在讲什么,所以不想看了。”那么,教师便可以重新讲一遍,让学生可以认真地投入课堂学习中。通过这种沟通方式,而不是直接的责骂,教师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内在想法,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问题,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得到保证。

二、新课导入艺术

很多时候,语文教师对新课的讲授是采取直接导入的方式,久

而久之,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每当教师讲新课,学生都会一副提不起精神的样子。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务必要使用有效的新课导入艺术,使学生能够在新课一开始就认真投入课堂学习中。举个例子,教师在教学“元宵节”这部分知识时,可以先和学生讲讲元宵节的来历,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将注意力高度集中起来,因为故事的引人入胜,学生就会有很大的兴趣想知道课本中的“元宵节”讲的是什么内容,这时教师就可以顺势将新课导入,使学生能够更加认真地学习新课。可以看到,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得到极大的激发,他们能够更加集中注意力地学习新课,从而保证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三、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艺术

如今,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结合多媒体技术,然而如何将多媒体技术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呢?要知道,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图画、声音、视频等进行综合地运用,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大大提升。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就可以好好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举个例子,在教学“大熊猫”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展示大熊猫的照片,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增强,教师还可以播放一些有关大熊猫的短视频,让

学生可以通过视频更加深入地了解和喜爱我们的“国宝”。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得到极大的享受,他们在有趣欢快的语文课堂上学习知识,不仅获得了乐趣,而且也巩固了知识。

四、课堂结尾的艺术

在过去,教师经常采取直接结尾的方式,对本节课的知识内容进行简单的归纳和总结,这虽然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但是却缺乏了创新性和有趣性。因此,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结尾时,采取设置悬念的方式,让学生对知识产生极大的求知欲望,从而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水平。举个例子,教完《女娲补天》这篇文章之后,可以先对文章进行简单的总结,然后在课堂快结束的时候给学生留下一个悬念:“如果那个时候女娲没有炼出五色石来补天空,那么故事的结局会变得怎么样呢?大家可以回去思考一下。”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思考不会因为课堂的结束而结束,而是把思考延伸到课后,使得语文教学的效用能够更持久,同时学生也能够在思考的过程中明白女娲的举动对世间来说是多么的重要,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

五、课堂提问艺术

教师采取不同方式进行提问对课堂教学的效果有不同的影响,为了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好,教师应当建立合理有效的提问机制。具体来说,教师的提问必须是适当的、适时的,切不可整堂课都在提问,这样只会让学生觉得很有压力;也不可以整节课没怎么提问,这样可能会导致学生的学习不专心状态。所以,提问就是一种艺术,教师如何正确地提问呢?举个例子,在教学《掩耳盗铃》这则寓言时,教师可以在读完寓言之后,提问学生:“大家可以从‘掩耳盗铃’这四个字猜出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吗?”学生便会根据词义来进行猜测,有学生说:“是捂着耳朵,然后偷铃铛。”教师便可以顺势将这个答案与课文结合,看看学生说得对不对。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思维得到发散,有利于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提升。

总的来说,如何充分挖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艺术呢?这需要教师从实际的教学实践出发,不断地总结经验,采取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学生可以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中快乐地学习,获得更多有用的知识,从而保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戚敏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之我见[J].新课程:教师,2010(01):126-127.

[2]陈玉琴.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J].阅读与鉴赏:下旬,2010(11).

[3]薄敬花.论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艺术[J].学周刊,2013(11):192.

第4篇

如何教好中学汉语文,对于所有站在讲台上的汉语文教师来说,都是一个不容忽视但又不易回答的问题。在中学教育中,最难教的课程恐怕就是汉语文课了。因为语言教学是一门只重形式主义和知识教学的学科,往往忽视学生最基本的语言素质的培养。在汉语文教学中,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充当听众,而没有熟练地掌握汉语文工具。对于如今的中学学生来说,他们充其量只觉得选择题是比较容易解答的,对于一些文言文知识、分析题等比较难的知识,不知道怎样去解答。对于如何上好汉语文课,从汉语文教师的自身素质、良好的课堂气氛、学生和教师的关系以及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掌握程度几个方面一一分析。

一、教师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基础知识

对于一名出色的汉语文教师,必须有过硬的汉语文知识。汉语文知识包括的知识点比较多也比较杂乱,所以这就需要汉语文教师有清晰的思路去理清所有的汉语文知识。叶圣陶说过:“汉语文是交际和交流思路的工具,它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而且是一门以情动人的艺术”。所以,教师也应该把汉语文当作一门艺术来教,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喜欢上汉语文课。

对于汉语文教师过硬的专业知识,不仅要熟悉所有汉语文课本上的知识,不管是文言文、散文还是议论文,都应该有能力教好学生。此外,教师还应该有丰富的课外知识,因为高中不同于中小学,高中的学生面临着高考的压力,他们为了学好汉语文,需要做大量的汉语文练习题。如果教师仅仅懂课本上的知识,是没有能力教好学生的,所以教师应该涉猎更多的课外知识,只有自身的知识丰富了,在教学上才能够得心应手。

汉语文教师还应该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技巧。只有独特的教学手段,才能让自己被学生喜欢和重视。同时教师还应该积极主动地和学生交流,密切关注学生的反映。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良好的课堂气氛对于汉语文学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气氛良好,才能带动学生学习的。比如,教师可以把自己当成一个推销员,然后想方设法地把自己的知识推销给学生,当教师把自己当成一个推销员的时候,首先要以饱满的姿态和乐观的自信去感染学生。当教师面对学生的时候,才能以一种心理上的攻势暗示学生,让学生相信老师所讲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机会只有一次,错过了就没有了,只有让学生认同了自己的观点,那么学生才会有学习的兴趣,教师也会在汉语文课上满怀激情地教,才能形成一种很好的课堂气氛。

此外,教师在汉语文教学中,还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只有学生想学习了,教师才能教好汉语文课,学生才能学好汉语文课。汉语文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要多讲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因为大多数学生在上课的时候都是无法保证整堂课都集中精神的,所以,教师应该利用一些比较有意思的话题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继续认真听讲。另外教师在上课时不能只是自己一味地在讲台上讲,而应该和学生形成互动,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以让学生回答问题或是小组讨论的方式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喜欢上汉语文课。

三、教师与学生角色的互换

汉语文教学是一个教与学的过程,是教与学的互动。普遍来说,在汉语文课堂上,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过程,但是这样的学习方式是一种比较传统的且有些不适应新时代课程要求的学习方式,在汉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和学生互换角色,由教师“教”变成学生“教”。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与学生是一种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补充、互相启发的学习。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神圣不可侵犯的,学生也不再是一味地服从教师的教,教师如何教学生就如何学。所以,教师与学生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形成了一个真正的学习整体。

四、定期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一段时期的汉语文课结束后,教师应该及时地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教师应该及时主动地和学生进行交流,密切关注学生的反映。在讲课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就前面所学到的知识,向学生提问,这样一方面可以检查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在下面的教学中选择正确的教学策略,同时,在复习旧知识时,学生的兴致会更高,精神也会高度集中,因为他们对以前的知识已有了了解,在回答问题时比较自信。这样课堂气氛就会很活跃。

同时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穿插复习是非常重要的,汉语文教师在讲课的时候会运用很多以前学过的知识。不少教师认为,以前学过的知识学生应该都会了,所以在讲课的时候不用给学生复习了,其实这是不对的,以前学过的内容学生未必全都记住了,有的学生甚至已经忘记了,因此,教师更应该在讲课的时候穿插一些以前的知识,只有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才会更加巩固,那么教学活动也会开展得非常顺利的。

五、总结和归纳

每节课结束之前,教师应该为学生总结这堂课所学到的知识点,归纳出什么知识点是本堂课最重要的,什么知识点是仅仅需要理解的。只有学生知道了知识的主次,才能更好地开展学习,不至于做无用功。

对于汉语文课的教学来说,汉语文教师不仅要有充足的专业知识,还应该和学生保持良好的师生、朋友关系,和学生打成一片。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教好汉语文课,学生才能够学好汉语文课。教师要多关注学生,了解学生,只有了解了学生,才能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做准备,才能更好地教给学生知识。

参考文献

第5篇

一、有层次地提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我们都知道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观点:学生在学习中的发展分为两个水平:一个是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个是“最近发展水平”,换个说法,只要跳一下就可以摘到桃子,而不是摘远在天上的月亮。当学生回答出正确的答案时我们要加以鼓励;相反,要给予指导,让他明白出现的错误在哪里。当学生思维不顺畅时,我们应该利用启发诱导的方法,促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同时,教者应站在高处,从整节课、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的提问,这样的提问才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才能从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实际操作中,教者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把难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几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地问,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

二、提问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激发思维

有效的语文课堂应该是根据学生的实际出发,事先要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并精心设计出要提问的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语文课堂上的适时适度富于艺术性的提问,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这也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最有效的途径。所以,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精心设计好各种类型的课堂提问,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如教学《火烧赤壁》一文,如何激励学生认认真真去总结课文?于是,我从学生的“需要”入手,说:“赤壁之战可真是一场不简单的战争,仗是打完了,可总得好好总结一下。如果你是周瑜,你怎么总结大获全胜的经验?如果你是曹操,你应当吸取哪些失败的教训?谁愿当曹操?”一席话,刺激了学生的表现欲,学生都想当“周瑜”“曹操”,争着上讲台“总结”。我请了几位学生上讲台“总结”之后,为了满足大家参与的欲望,就让想说的学生站起来,在座位上高声“总结”一遍,以“自我实现”的方式满足了学生希望当众“总结”的参与欲望。

三、合理安排辩论,在争论中创新

学生对于自己不同的观点总是与别人争论,因为他们每个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有所不同,思考的方法也不相同。首先要培养他们发现问题,问题的发现是要靠老师的诱导才可以实现的,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使他们产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浓厚兴趣,打开学生的思路。如教学《黄河象》第三课时,在重温了有关化石形成的必要条件(古遗物必须被埋藏在地下经历漫长的时间)后,我让学生复习“科学家假想黄河象来历”一段,同时激疑:“你们对这一段叙述有什么意见?你们能像作者一样,根据文中提供的依据,来一番黄河象的来历的创造想象吗?”几分钟后,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黄河象失足落水不一定是因为疲劳干渴想喝水才陷进淤泥的;有的说,象虽喜群居,但总有分开的时候,因此可删去“群象四散逃走”一节。一生证实说,他在《动物世界》电视节目中看到“公象在母象怀小象到生小象这一年中会独自出走”的内容;所以,课文完全可以重新假想黄河象的来历,学生们发言积极,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此时,我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再次想象黄河象的来历。学生畅所欲言,非常有兴趣地进行了创造性的尝试。大家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以致下课铃响了还不肯离去。

综上所述,我们老师在教学中认真备课,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将蕴藏在孩子们心中的智慧充分发挥出来,即使是在高年级的语文课堂上,我们也能看到他们积极回答问题的场面,这样的语文课堂才是学生学习的真正乐园,才是高效率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唐大元.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语文教学与研究,2011(20).

[2]李艳红.浅谈小学语文作业批改.新课程:中旬,2011(2).

[3]朱红梅.创设教学情境,给力“三维”灵动.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22).

[4]赵艳.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个性的策略.成功:教育,2011(10).

第6篇

关键词:综合性学习课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了实践这些基本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开设了“综合性学习”课程,将“综合性学习”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并列,共同组成语文学习内容的五大板块。

综合性学习课是《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新内容,是语文教育的新课题,没有多少经验可以借鉴,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对综合性学习给了两点建议,“一是听说读写融于一体,尤其是把写作与口语交际渗透于综合性学习之中,中心内容是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提高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二是突出学习过程中的探究性,重点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筛选信息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综合性学习课的出现,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大突破,是语文学科为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举措。它一改初中语文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自主参与活动为主的新型授课方式,以其生动活泼,切实有效而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

综合性学习课程深受学生欢迎的主要原因有三点:

一、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只要能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他们自然会进入学习的境界中,进行自主地学习,享受学习的快乐。综合性学习课注重学生的兴趣需要和积极主动地参与,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二、实用性是综合性学习课程受欢迎的另一个原因。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常以语文教材为中心,教师讲,学生记,形式单一,内容枯燥。而综合性学习课的教学内容涉及了语文应用的各个方面,紧密联系当前社会的方方面面,极具生活性时代性,弥补了语文课堂教学的不足,全方位地反映社会生活对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如《漫游语文世界》等专题活动,既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的情况,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实际应用语文的能力训练,充分感受到语文的趣味性,实用性。

三.自主性。综合性学习课,强调学生自主实践,学生为主体,根据自己的志趣自主选择自觉参与。着重让学生在各项具体实践运用中获得直接的感性知识和生活感受,这样学生不仅印象深刻,而且锻炼了他们自学能力。像《到民间采风去》《戏曲大舞台》等等,既然综合性学习课这么受广大学生欢迎,那么怎么上才能发挥它独特的魅力那?

知识竞赛式:综合性学习课一改传统的师生之间你教我学的单一模式,学生不再是单一的接受者,而是策划者,组织者,参与者。知识竞赛式的综合性学习课充分展示这一理念,知识竞赛式分布置任务阶段,学生准备阶段,知识竞赛阶段,评价总结阶段四部分。例如《探索月球的奥秘》一课:布置任务阶段:老师布置活动主题探索月球奥秘。学生准备阶段:学生自由组合分为四组,利用教材提供的三个网址,上网搜索摘抄关于月球的“起源,月食,人类登月,神话传说,诗词”等资料,再利用课余时间整理资料,相互交流,并把这些题目制作成课件,每个小组拟出9个竞赛题目(必答题,抢答题,风险题)。知识竞赛阶段:由学生主持开展“探索月球的奥秘知识竞赛”。鼓励优胜小组。评价总结阶段:评价总结活动情况,学生围绕活动写感受,谈收获。

辩论探讨式:辩论式的综合性学习课,充分让学生发挥自己探求知识,是非的能力,通过辩论,明辨真伪是非,如《走上辩论台》综合性学习课就是这种形式。

采风调查式:开展团体调查研究,就是要给群体一个共同的任务,让每一个学生在这个任务中积极地承担个人责任,学生在活动中相互配合,遇到问题协商解决,对各人分担的任务进行群体加工,对活动的成效共同进行评估,通过合作,共同提高,强化集体凝聚力。模式程序为五个阶段:学生发现问题并确定调查课题明确研究任务并建立研究组织(确定问题、分派角色和任务)独立研究和团体研究分析问题的进展和过程总结、评价。

例如:《漫游语文世界―错别字调查》第一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确定调查课题――错别字。

第二阶段,将学生分为几组,每组由组长、书记员、调查员组成。第三阶段,围绕调查课题,深入生活展开展开调查存在的错别字。第四阶段,汇总各成员的工作情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将调查的过程、调查的结果等,撰写成文。第五阶段,在全班召开“漫游语文世界――错别字调查”的主题报告会,各组将调查情况向全班汇报;或举行调查报告、调查成果展示会。

合作办报式:在《漫游语文世界》综合性学习课上,教师布置任务,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自己动手找资料,合作办黑板报,手抄报。

角色扮演式:编演课本剧以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为依托,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性和表演天赋,形象热闹的完成活动任务。其模式程序分为五个阶段:确立活动主题兴趣分组,明确活动任务发挥自身优势完成演出任务展示活动成果畅谈感受评价总结。

例如:《我也追“星”》第一阶段,教师与学生一起交流自己的偶像,引出活动主题――我也追“星”。第二阶段,学生自由分组组合,每组由组长、撰稿人、表演者、后场服务人员等组成。组长负责全面协调、统筹全程;撰稿人负责编写剧本;表演者负责演绎剧本;后场服务人员负责与演出有关的一切后勤事务。第三阶段,分工合作开展工作。第四阶段,展示演出剧目。第五阶段,评价演出效果,畅谈感受,分享活动收获。

综合性学习课的上课形式,还有很多,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学生特点,采用适合学生年龄,知识水平的课堂模式,对于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发展学生语文素养大有益处!真诚希望更多的教师转观念,勤思考,多学习,探索出更多更好的课堂模式,为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模式

一、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新课程理念理解肤浅

社会上不管是重点高中,还是普通高中,他们都会关注每年高考的录取率,尤其是很多学校把每年考取一本二本学生的多少作为评价教学质量的标准。使得学校的管理者必须保证教学质量,频繁的考试,流水评卷,基本上周周都有考试,都有评卷,这些都让老师们不得不重视考试。更有甚者,学生的分数直接与老师的利益挂钩,就更造成教师对分数的重视。老师们不得不采用题海战术、应试教育来提高学生的分数。这样就让教师没办法放开手脚,大胆进行新课程改革,当然对于新课程理念还有很多老师理解不全面,断章取义,用示范课,观摩课来展现,而无法让新课程理念深入常态教学之中。

2.对语文知识的漠视

改革开放以来,有很多人文化水平不高,但是凭借对时代的准确把握和勤劳务实的精神,获得了大量的物质财富,有目光短浅的人看到没有知识也可以获得财富,对知识采用了一种漠视的态度。新世纪之初,对于大学生来说,已经没有了过去那种完全分配的制度,读大学就不是能够走出农村的途径了,这几年大学就业难的问题更是部分的家长和学生认为学习并不那么重要了。

3.不重视语文

高中学生直接面对的是高考,所以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明显的带有功利色彩,很多学生认为考试的时候不考课本上的东西,所以学习课本没有多大的用处,尤其对于语文来说,要想提高成绩,是一件非常缓慢的过程,语文的提高,是高耗低效,浪费时间。在语文上努力获得一分,不如在数学外语上获得十分容易。部分学校不重视,部分老师也不重视,学生也出现了不重视的误区。对于理科生来说,语文以后估计用不着,不需要花大量时间去学习; 对于文科生来说,语文还算自己的长项,也不需要花大量时间去学习。在语文课本中,传统的篇目又占据了霸主地位,还有大量的文言文,这更加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基础缺乏

虽然学生从小就开始学习语文了,但是由于很多学生在学习语文的时候,没有把基本功打扎实,很多语法知识缺乏,连主谓宾定状补都不能很好地了解,对于文言文的语法知识就更是难于理解了。在我教授学生学习《记念刘和珍君》时,有的学生就对文中的“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无法理解,甚至有的学生认为这句话是讲“革命烈士的鲜血是淡红的,跟一般人不一样。”如此的知识出现在高中学生身上,让老师实在感到汗颜。

二、提高高效课堂的策略

1.确立语文教学新观念

在高中的课堂教学中,应该是师生的互动活动,在这双边活动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作为主导,要把课堂交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的主阵地,课堂的40分钟应该是学生作战的时间,学生的学习任务也要在课堂内完成,这就要求老师要改变“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中心,课堂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中心”的旧观念。教师要从旧有的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建立大语文的观念,不能只是为了考试而教学,而是要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来做为教学目的。充分站在学生的角度,了解学生的思维力和兴趣爱好,按照新课程标准制定有效的课堂教学内容,解决“应该教什么”和“为什么教这些”的问题以及“学生应该学什么”和“为什么学这些”的问题。设计高效的课堂教学步骤,确定高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能够获得最大,从而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益。

2.让我们的课堂焕发活力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空间,课堂教学应当焕发生命活力。而语文课堂教学,最容易采取的模式就是灌输式,老师一味地讲,学生一味地记,这样的语文课堂无声、无彩、无情、无果。这样的课堂是低效的,无作用的,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那么如何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鲜活、高效起来呢?有以下2种做法:

(1)情景创设。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常常需要创设一定的情景,以便于学生更好、更快地进入高效的学习状态。虽然语文课是基本要用语言来传递一些信息,但有的时候,枯燥的知识仅用语言来表达可能会造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疏离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辅以音乐、图片或者视频等手段,去帮助他们理解,进入课堂的情境,调动学习的兴趣。

(2)在多彩的课堂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教师在课前精心设计有效的课堂活动,在活动中有的放矢地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完成各种学习任务,改变他们对传统语文课堂的反感和抗拒。比如在课堂上总结题型答题技巧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而不是老师灌输成品。让学生在对与错的讨论中总结最实用的技巧,变成自己固有的知识。

3.教师导航,面向高考,主体地位导演化

“自主”“合作”学习之后,教师一定要在“混沌”状态中“拨乱为正、力挽狂澜”,把难点问题找出来,把重点问题说出来,叮嘱考点。学生自己不能说明白的地方,教师一定要讲明白,说清楚。讲方法、说经验、谈考试。也就是说,教师是导演,是拍板人,学生是主体,是课堂的主宰。在读、写、说、听、观之后,学生要进行实践。这就要求教师精选典型,将偏、怪、难、刁等题统统删去,大胆取舍,舍后方可得,得方法、得思路、得思维。精讲精练期间也要把握好“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火候,最后规范一下答题的技巧思路。

4.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促进学习方式变革

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新课程弘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的重要表现。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把“改变学习方式,提升学习水平”作为构建高效课堂的切入点,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问题的发现和驱动,潜心引导学生开展教学问题的小组合作讨论、操作、交流等系列合作探究活动,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不同观点的交锋,在热烈而有序的合作探究中增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课堂互动。使学生学会在探究和发现中学习语文,以快乐的学习心态,在主动的参与和探究中提高语文综合素质。比如教学《林黛玉进贾府》时,我们就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后,设置了如下的探究问题:①这篇课文以什么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②试画林黛玉进贾府路线图。③这篇文章有哪几个场面描写?(找出相应的段落加以标注)④按情节发展,课文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写些什么内容?⑤你对其中的哪个场面印象最为深刻?为什么?并组织学生对这些教学问题展开合作探究。有问题作导向,学生学有目标,议有方向,学习自然地由被动转为主动,高效课堂的构建因而水到渠成。

5.关注课堂情感因素,活化师生双边交流

认知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着知识对流和情感对流两条并行的主线,情感对流是知识对流的前提和催化剂。因此,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情感因素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不可忽视的构成要素,是活化师生之间双边互动、交流、合作的重要保障。要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师的教学设计必须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出发,关注课堂情感因素,在以情促知、以知增情、情知交融的原则基础上,将枯燥的语文知识动感而灵性地展示给学生,给学生一种轻松、畅快的心理感受,吸引学生主动投入到课堂活动中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下的情感因素调动策略值得尝试:①认真分析学情,全面细致地掌握学生的知识水平、认识水平、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做到教学预设由学情开始,教学过程依据学情展开,教学反思从学情切入,使我们的教学设计富有针对性,真正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②发扬教学民主,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人格地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确保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参与探讨制订教学设计方案,让学生对语文教学有建议、监督和评价的权利,进而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③创设新颖、生动的教学情境,呈现语文知识的灵性和美感,触动学生的兴奋点。④选择有生动故事情节的课文,组织学生以分角色朗读、课本剧表演等方式对课文内容实施精彩演绎。这种演绎过程不仅给语文学习凭添了新意和趣味,而且让学生通过“角色”领会作品内涵,更深刻地体会课文的语言魅力和思想情感。

三、致力于“课型模式”的研究和探索

语文教学材料分为不同种类,散文、小说、现代诗歌、古典诗歌、文言文等,不同的题材有着不同的特点,也决定了我们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还有阅读课、书评课、作文课等不同的课型由不同的侧重点,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要潜心研究它们的规律、特点,因“课”制宜,因材施教。跟学生一起总结技巧,归纳特点,切实提高应对各种阅读材料、各种卷面题型的能力。但不管什么样课型,都必须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都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个性,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四、总结

总之,在新探索中解放了头脑,解放了课堂,教师尽量不再横加干扰,把大部分语文课堂时间留给学生。生活处处有语文,走进大语文思维,鼓励学生去读书、读报、读杂志……只有走进生活才能最终走出生活,走进考点。为了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我们要进一步解放学生、解放课堂、解放思维。把语文还给学生,但必须时时情系高考,不离考点,让它成为一条似无实有的风筝线,牵动着多彩的课堂在蓝天上自由的翱翔。

参考文献:

[1]黄婷.如何构建高中语文的高效课堂[J].知识经济,2013,(11)

[2]黄贤达.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11)

第8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文教学;高效课堂

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采取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简单粗暴”地进行语文课堂教学,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导致语文课堂枯燥乏味,学生学得难,教师教得难,最终初中语文课堂呈现出耗时耗力的低效率结果。笔者结合自身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经验,对初中语文课堂进行科学合理设计,创新语文课堂教学切入点,灵活、巧妙、创新性地开展初中语文教学活动,激活学生学习语文的意识,架设师生间对话的桥梁,努力打造初中语文精品课堂。

一、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建设策略

1.精彩导入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首先进行的就是课堂导入环节。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前奏,导入教学可以说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热身运动”,亦是建设高效课堂教学的第一步。语文新课教学的精彩导入,能够恰到好处地扭转课堂教学氛围,让语文课堂变得活泼轻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产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在最短时间内调整学习状态,进入新课的学习中,为课堂教学活动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如,我在讲述《未选择的路》一课时,先让学生复习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再一次让学生回忆俄罗斯伟大文学家普希金的诗,学生通过背诵,领悟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从而在生活中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即使生活欺骗了你,也不悲伤,不心急,坚信一切都会过去,终会等到快乐。学习诗人热爱生活,追求理想,坚信光明必来的信念。在学生斗志轩昂的时候,便可以开始新课的教学。在《未选择的路》中,思考在人生道路中遇到尴尬、困惑时我们应该怎么办。通过对文章的学习,对自己的人生之路进行思考。

2.学有所得

初中语文新课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尽可能地解放学生,为学生插上翱翔语文世界的翅膀,将课堂主动权还给学生。在45分钟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高效指导学生,帮助学生实现学习上的飞跃,不仅要学会学习,更要会学。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以学为中心,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增强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语文学习的有效性,让学生掌握科学学习语文的方法,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同时,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对话也是高效课堂之法宝。教师教得有劲,学生学得有趣,实现初中语文课堂教与学相长,实现高效语文课堂教学。

如,我在讲述《最后一课》时,为了更好地凸显文中的人物思想感情和爱国主义精神,分别从天真淘气的孩子和认真执教的教师两个人学习出发,阐述课文。从第一阶段小弗朗士幼稚和怕提问的心理活动开始,写出小弗朗士害怕上学的真正原因,点出故事背景,为后文铺设伏笔;第二阶段小弗朗士疑惑、诧异的心理活动,点出课堂氛围与往常不同,教师先生温和地等着他来上课,甚至还有其他本村的人,很好地烘托出“最后一课”的氛围,加深了课堂悬念;第三阶段小弗朗士难受、懊悔的心理活动,唤起小弗朗士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小弗朗士的民族自尊心,进而升华爱国主义情感,要学国语言,内化为小弗朗士的学习愿望和动力;第四阶段,小弗朗士悲愤、懂事的心理活动,蕴含韩麦尔先生伟大的爱国主义形象是崇高和伟大的。

3.小结思考

课堂小结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结尾环节,所有语文教师都希望在小结中可以将课堂教学的重、难点、疑点打包在内,可以在最精炼的小结中,解决所有问题,给课堂教学画上完美的句号,实现语文理想课堂教学状态。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结束后,笔者认为需要设计科学的小结,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促进学生构成语文认知,建立语文新知识模块,提炼语文优化技能,总结语文思想方法,点燃语文思维智慧,为语文课堂教学画龙点睛,为学生创设余味无穷的课堂教学效果。

如,在《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一课小结时,我总结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家命运、民族命运、个人命运从来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为了祖国和人民付出自己的生命,可以看作是生命的终身幸福,我们都要有责任感,为祖国的明天而奋斗,因有我而强大,让我们的生命铸就祖国丰碑,矗立人心。

二、总结

笔者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深知高效课堂的重要性,要大力推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不再沉迷于过去语文知识的解读和语文能力的训练。通过精彩导入、学有所得、小结思考三环节,建设高效语文课堂教学,让学生思考、探究学习,敢于质疑和提出语文问题,在语文课堂贯彻“高效”教学理念,向45分钟课堂要效率,实现语文三维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 微课 初中语文 生活化教学

微课是当前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其主要是集声音、图画、文字于一体的,具有较强感染力的优势,创设更形象、生动的课堂教学过程,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根本上提升初中语文课程的教学水平[1]。

一、借助微课促进课前预习,广泛搜集生活资源

预习是任何一门学科学习过程中都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前预习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更系统地把握语文知识点的基本脉络和结构,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语文老师的教学任务,所以在初中语文课程学习中,老师应鼓励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语文课文内容非常丰富,其理解的方式往往是多角度的。但是由于部分学生缺乏实际生活经历,并长时间受到自身生活环境的限制,从而影响自身语文素养的提升。通过将微课应用于初中语文课前预习中,借助微视频让很多文学内容变得更具体化,有利于加深学生理解和学习。因此,老师可借助微视频,指导学生利用课前时间预习,广泛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将初中语文知识点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而全面提高初中语文课程教学效率。

例如在学习《苏州园林》这篇文章时,作者使用大量的笔墨描述苏州园林的许多景观细节,但是大部分学生难以透过文字描述想象出苏州园林的具体样式,无法在头脑中产生直观的印象。因此,为了更好地满足课堂教学需求,老师则可以提前将关于《苏州园林》的微课发放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前的时间学习跟进。其中这个微课的内容主要涉及苏州园林的亭台布局、门窗的设计、远近景的层次等,并合理地与老师的音频解说和介B有效结合起来,着重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丰富学生的感官体验。同时,老师要求学生搜集自己身边一些园林的图片,对比课文中描绘的苏州园林,看看自己生活中的园林是怎么设计的,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苏州园林,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借助微课创设生活情境,促使学生感受语文课文的魅力

语文知识来源于生活,又高于实际生活。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涉入的课文内容,大部分都是作者在实际生活中所得出的感悟。然而,微课能够将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应以微课为载体,合理创设生活情境,营造良好的语文教学氛围,从而促使学生更深入地感受语文课文的魅力。

例如在学习《背影》这篇文章时,老师便可以利用微课,播放关于《父亲》这首歌的VCR,让学生在观看微视频的过程中联想到自己的父亲,从而酝酿更真实的情感。当学生将自己生活中的真挚感情融入学习过程中,便能够站在作者的角度体会《背影》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2]。

在初中语文实际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初中语文课程教学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主要是因为学生才是学习过程中的真正主体,所以只有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促使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更顺利地开展[3]。因此,在初中语文课程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可借助微课创设良好的生活情境,将课程教学内容中的人、事、物或者景象,结合它们内在的联系,真实、具体地以视频播放的方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这样很好地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大意,从而总结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把握主旨。

例如在学习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首诗歌的时候,老师便可以借助微课,播放这首诗歌所涉及的物象等微视频,创设浓厚的生活化情境。同时让学生将诗歌描述的情境刻画出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全面提升初中语文课程的教学水平。

三、利用微课延伸课后学习,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微课,具备视频学习的可移动的特点,不受时间、空间、地点的局限性,具有随时、随地的特点。学生可以将视频下载到一个移动端进行课后的学习,这样能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存在许多课外知识的延伸,教师无法在课堂进行过于深刻的讲解,学生可以利用这种方式进行课外知识的补充,将学习融入日常生活中。一般这种微课的资源,教师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免费的教学资源,甚至可以利用简单易学的视频录制软件自己录制。

例如我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这一课时,当指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自然环境的描写时,我会先在课堂上进行几个实例的教学,让学生了解语句基本的阅读技巧和判断技巧。同时,在课堂的后半段给学生布置课外的学习任务,例如我会将一些类似的句型的讲解组织录制成一个微课,让学生课后进行观看学习,从而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在学生学习完视频以后,我会要求他们做一个微视频的学习笔记,以便及时了解他们课后自主学习的情况,实时掌握他们的学习状态。另外,通过微课进行展示,让学生由文及图地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突出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让学生快速地进入学习的情景中。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已被普遍应用于教学领域中。同时语文知识渗透于实际生活中,所以老师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要以微课为载体,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将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以便从根本上提升初中语文课程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力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6(01):121-122.

第10篇

关键词:综合性学习 初中语文课堂 实践探索

语文的教学方法一直是一个被老生常谈的问题,教学方法不当不仅会使语文课堂枯燥乏味,而学生也是无法掌握其中的要点。教育改革的实施,一些新的教育理念也随着被提出,综合性学习应声而出。这种新的模式在逐步地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对学生语文思维的养成、综合能力的提高都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更应该对综合性学习进行深入研究,最大程度地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其优点。

一、什么是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主要表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科目与其他科目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相结合。综合性学习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在应用上,综合性学习将资源和各种教学方式相结合,形成了形象立体、井然有序的教学结构,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同时,还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综合性学习是知识和实践的结合,也将语文与其他学科相融合。

现代教育提倡人文教育,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创造自我、肯定自我、超越自我,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所以提出了综合性学习,更加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学科的认知,更注重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自主人格的培养。将综合性学习引入初中语文课堂,是因为只将语文与其他科目相联系结合还不够,必须将语文科目本身的内容也加以整合,更有利于学生文学素养的形成。在引进新的教学模式的同时,也要发扬传统教学的文化精华,并且适应时代的发展。

二、综合性学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过于随意

现在的语文教材很多的单元性综合性学习都是与课文本身有紧密联系的,在对课文半依赖的情况下又有相对的独立性。但是一部分教师只是把综合性学习作为课文的“赠品”,对原本可以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行动力的素材只做表面地工作,随意的整合,并没有做整体规划。这样没有规划的综合性学习教学偏离了最初的教学准则。

(二)综合性活动课

很多教师对综合性学习存在着误区,认为就是单纯地让传统语文课堂充分活跃,往往导致课堂纪律失控,教师失去对课堂的控制。一些实践环节地引入是为了让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体会文章内容,而不是把语文课堂彻底地变成了活动课,不仅没有让学生获得本应学到的知识,更使得学生的心思飘忽不定。在语文课堂上开展综合性学习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可以把语文应用和融合到生活中去,并且在生活中学到语文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三、综合性学习的课堂实际应用尝试

(一)完善课堂上的组织结构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去进行理解探究,所以,这要求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上也要多样化,达到学习和实践相结合的目的。例如,在讲解《济南的冬天》时,可以先让学生们分组讨论每个人印象中的冬天是什么景象,并对济南的冬天进行合理地联想,让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讨论中,再进行课文讲解,可以加深对文章印象,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学生的合作讨论使课堂的结构更加完整完善,同时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充分利用优质的教学资源

在运用综合性学习的时候要注重利用好身边的教学资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使学生可以自主进行正确方向地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在讲述朱自清的《背影》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阅读朱自清先生的其他作品,比如,《荷塘月色》,了解一下作者的写作风格,从人格魅力方面剖析作者,对之后文章的理解和把握都有很大的帮助。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形成观点,而不是盲从大众、人云亦云,提升对语文学习的信心。

(三)适当增加实际环节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促进开放性思维的形成,对语文能力的提高有着很大的积极作用。在语文学习中,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文章中的情景情节,缺乏生活经验,在对文章的理解分析过程中就会受到阻碍,无法感受到作者的真实情感。这时,教师要适当地开展实践环节,帮助学生们进行对生活细节方面的观察,增加学生自身的阅历,为以后的写作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以冰心写的《小桔灯》为例,看到作者描写小桔灯带给她和小女孩的那种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事实上学生很难感受到那盏普通简陋的灯带来的力量,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们准备好橘子带来学校,带领学生按照文章中所说的步骤亲自去做出一盏小桔灯。这样每个学生都有了一盏自己的小桔灯,也许没有那黑暗潮湿的山路,但是这一盏自制的小桔灯足以引发学生们产生无限的联想和思考。通过实践环节的引入,增加学生的自身经验和人生阅历,这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情感的表达都起到重大作用。

(四)评价、总结和分享交流

在课堂的一系列教学环节结束之后,还应该有一个环节,就是评价、总结、分享交流。评价就是教师要对学生本节课的各个环节进行积极有效地评价,让学生们感到愉悦和动力,在之后的教学课堂中学生也会投入更多的激情和热情。总结是要让学生们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总结,以端正的态度面对自己的收获和不足,学会自我反思,对学生的成长也有重要的影响。经过教师的评价,自我的总结反思,学生的心中已经对这节课的收获有了大致的框架,接下来的同学之间的分享和交流可以使这些知识和收获变得更加完整。在分享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会学会对他人的理解和宽容,学会去接受同自己不同的观点,学着用辩证的思维去思考,同时也学会申辩。这些对学生的成长都十分重要,可以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让学生养成自我反省的习惯。

四、结语

综合性学习教学为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开阔的思路和空间,对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有重大帮助。在教学过程中,要有完善的组织结构,利用好所拥有的优质教学资源,在课堂中适当地增加实践环节,在课后给予学生激励性评价并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分享交流。通过对综合性学习的实践尝试,总结出现的问题加以改进和修正,逐渐完善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过程,进一步实现教学目标,全面优质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杨永刚.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初探[J].学周刊,2011,(09).

[2]杨素云.对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的解读与思考[J].学周刊,2013,(02).

第11篇

【关键词】传统 把握 收益 叶落归根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129-01

在新课标的指导授意下,广大教师积极投身于教改的浪潮中,尝试着新的教学方法,师生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求得健康发展。但是就如打开窗户看美景的同时,苍蝇蚊子也会飞进来一样,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尽量在教改的过程中做到扬长避短,取精弃糟。多年来,我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同时也是教改的直接参与者在这一点上是有体会的。

置身并参与如火如荼的教改浪潮中,我常常接触和感受着不少令人反思的问题:一些热衷于优质课的组织者只追求表面的热闹,形式的前卫,矫揉造作的表演,最终适得其反,使语文教学变了味儿。我在一线也常常听到这样的表演课。例如有一节课,教学内容是九年级的《变色龙》这节课在教师导入新课后,用了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读课文,然后便设疑让学生进入了 分组讨论阶段,采取的方式是:小组内学生提出问题,然后讨论进行解答,教师巡回充当辅导者的角色。一节课闹轰轰的进行着,是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是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课堂气氛异常的热烈。但当看到学习效果时,一些平日自学能力强的学生还可以,差一点的学生就不知所云了,有的学生甚至连课文讽喻了什么人也好好说不出来。这样的只注重表面形式的课让听课老师学什么?课改到丢失一大批学生学不懂语文,真正是让人想也不敢想这样下去的结果。组织课堂的老师讲放不讲收,讲学生自主却忘掉了教师主导。这样的课表演下来,我想绝对是与教改的初衷背道而驰了。

我想即使课堂的教学形式千变万化,当教师的要将把握教材、把握学生做到放其于股掌之间,始终做到游刃有余。能放得开就要收得拢。更重要的是,一节课要见课堂效率收益。我建议诸如此类的表面现象还是不弘扬为益。

在教学实践中,在不断的学习体验中,我深切地意识到:要想使新课程改革健康深入地发展,达到预期的目标。我以为,在借鉴先进教育理论的同时,切不可摒弃传统教育,丢掉教育的根。只有牢牢置根于传统教育教学这片肥沃的土壤中,我们的新课改才能日趋成熟,才能结出芳香的果实。

最近,我也曾听过这样的一节课,内容是七年级的《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课时无论从导入,课堂结构,师生互动各方面对新课标的体现都无可挑剔,但是教学结束后让听课者觉得惊讶的是:本节课没有涉及“识字教学”。难道说我们搞课改真的连最基本的“识字”也驱逐出境吗?难道学生学会感悟学会思考了却忘掉了母语的本来面目这是我们的课改初衷吗?我以为:今天的语文课改在对待语文传统教育这个问题上,不会是简单的回归,更不是粗暴的把“传统的、基础的”东西打入冷宫。

将优秀传统语文教学与现代语文课堂相融合,使语文教学不断地吸收新鲜养料,不断创新和发展,犹如千年古柏,植根深厚的土壤,沐浴阳光雨露。让我们的语文老师不断学习加强专业知识提高文化素养,只有老师人人“满瓶水”,才能倒出半瓶甚至更多水滋养学生,在课改的阵一发挥你的真正的水平,何愁语文教学的生命光芒不四射呢?

我记得就课改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崔峦先生曾做过如下总结:

1.加强人文性,忽视了工具性;突出了文学性、欣赏性、削弱了基础性。

2.教师一味的放手,给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学习伙伴学习方法的权利,放弃了教师的指导作用。

第12篇

关键词:培养 语文课 兴趣 思考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因此,保持学生对某门学科的兴趣就成了其感知事物、发展思维的强大内动力。只有当学生对某学科产生兴趣的时候,他们才能积极主动并且心情愉快地去进行学习,才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只有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的时候,他们才能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不仅掌握知识快,而且记得牢,学习效果明显。语文课也一样。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和谐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语文课兴趣的前提

陶行知先生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应创设教学中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打破教师始终处于居高临下的地位,教师的权威神圣不可侵犯这一局面,教师要从“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理念出发,增强“人本”思想,与学生平等相处,以诚相待。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与个性,要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要尊重和爱护学生的问题意识,消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紧张感和焦虑感,使他们敢于主动提出问题。如在学习七年级语文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时,有个别学生问文中的阿长是谁,阿长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长妈妈是不是同一个人,这样的问题虽然探究的价值不大,但教师也应及时给予肯定,而不该打击学生提出问题的积极性。

二、认识语文的重要性是培养学生语文课兴趣的基础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有效方法,这样才能激发其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使学生高效地学好语文。下面我具体说说语文的重要性。

(一)语文是考试的工具

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人的眼里,学习就是为了考试。这种想法固然不对,但语文这个工具,考试确实离不开,不仅中考、高考要占很多分,就连参加工作及以后提升,语文都是必考科,语文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二)语文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工具

只有认识字,能读懂句子的含义,会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才能读得懂其他学科的书籍,这也是每个学生都懂的道理。

(三)语文是生活的工具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用语文与外界交往:每天要看书看报,看各种文学材料,这是读;每天收听广播,或与人交谈就要听,听新闻、听人说话;每天张嘴就要说,与人沟通,说自己的想法;每天提起笔就要写,写字、写条子、写信。听说读写能力增强了,这个工具用好了,人们就会觉得生活充满欢乐、充满阳光。

可见,只有充分认识了语文的重要性,才能有效培养学生语文课的兴趣。

三、以学生为中心是培养语文课兴趣的重点

教师在课堂上要关注学生的一举一动,给学生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是一个个有思想有尊严的个体,而不是存储知识的容器。所以,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这个生命个体活跃起来,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让他们自己主动去学习,去感悟,去总结,去提高。

四、精心设计课堂是培养学生语文课兴趣的关键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因此,语文课堂教学要精心设计。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组讨论、提问,每个小组在充分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选派代表提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或有探究价值的问题,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交流来完成,最后比一比,哪组学生提的问题最好,哪组学生回答得最好。在这个过程中,因为学生的提问是面向全班同学,强烈的好胜心和不甘落后的心理会激发他们主动提出问题,同时也会使其他同学认真听讲、积极思考,主动解答问题。教师还可以当堂评选“最佳提问人”“最佳问题”等,以此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培养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

五、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培养语文课兴趣的重要保障

新课程改革下的作业,不是无限制的作业量的增加。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与时间,让他们自由发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语文作业的布置既要注重知识的巩固,又要注重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既要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又要发展他们的个性。教师可以让观察、朗读、写作、画画、表演、上网、辩论、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成为语文课作业的形式,改变以往以书面作业为主的单一的作业形式,把听、说、读、写、画、游戏等巧妙联系起来,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六、新颖的导入是培养学生语文课兴趣的重要手段

语文教学导入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启发和引导他们的思维,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里进入到课堂教学的最佳状态。在导入时我们可以采取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如听歌曲、讲故事、演小品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一旦产生兴趣,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教学《愚公移山》时,教师先播放歌曲《愚公移山》,学生热情都很高,情不自禁地跟着唱了起来。歌曲结束,教师问学生想不想知道这首歌包含了怎样的一个故事,学生肯定想急于了解这个故事,就会认真学习课文。因此,新颖的导入能很好地增加学生语文课兴趣,使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总之,培养学生语文课兴趣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实践、反思与创新。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