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英语电影论文

英语电影论文

时间:2022-06-07 14:37:2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英语电影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英语电影论文

第1篇

一、英语电影在英语教学中的价值体现

1.英语原声电影有利于矫正学生口语发音。当下大学生英语口语发音都是通过跟读磁带的方式来进行学习,部分学生在英语社团中与外国人交流来提升口语,跟读磁带的弊端是学生的口语练成后向BBC的主持人一样,过于刻板。参加英语社团的机会比较少,并且由于英语表达水平有限,学生与外国人的互动并不深入,这些都导致了学生的英语口语发音不准,并且为了矫正发音而进行口语练习浪费了很多时间。英语原声电影应用于口语教学中,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果。首先,英语原声电影中的语言表达都是经过字斟句酌的,发音也非常标准。英语电影中的对白,演员带有感情的表述出来,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高兴时候语言表达充满喜悦之情,忧郁时语言表达的低沉,都会给学生带来影响。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矫正了自己的发音,还让自己对词汇的理解更加深入。第二,英语原声电影中,学生不仅可以矫正发音,还可以让自己的英语说得更得体,同样一句话,不同身份的人说出来就是不同的语气,学生通过看电影来学习口语,不仅仅能够消除中国口音的英语,让外国人听得懂,还能够让口语表达更加得体。

2.英语电影有利于普及英美文化。在英语教学中,英语口语教学和英美文化教学是分开的,相应的考核也是分开的。这样就使得学生在实际的口语交流中出现culture shock(跨文化震惊),关于英美文化方面的知识在实际运用中不多。英语原声电影中的故事情节都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这就能够让学生在看电影时了解英美文化。看电影时学生的注意力比较集中,所以在电影中吸收的英美文化知识会留下深刻的记忆。上课时学生是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学习兴致不高,加上课堂教学以文字叙述为主,学生的学习质量通常不高。所以,要充分利用英语电影来普及英美文化知识,夯实学生的英语文学常识。

3.英语电影有利于情景教学。英语教学中,为了增加学生的理解,通常教师会运用情景教学的方式。电影是最佳的情景教学素材,英语电影中的情景是导演精心设计的,无论是社会环境还是人物安排都非常精美,非常适合学生进行学习。例如,《变脸(face off)》中,伊芙发现自己现在的丈夫是变脸后的的敌人。她在说假丈夫时,用的词是fake husband,而不是false husband。在这种情境下,就能够对fake和false两个词进行辨析,这个情况下,学生就能够对两个词的用法有深入理解,较之传统的文字解释而言,电影情景教学的效率非常高。

4.英语电影有利于提升学习兴趣。英语电影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有帮助,英语电影中的内容各种各样,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和主题来观看,在丰富思想的同时,也能够进行英语学习。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比较大,很多英语电影中的故事情节和暴力指数与中国的传统价值观差异很大,容易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误入歧途。所以,教师要对英语电影进行甄选,将思想内容积极向上的电影推荐给学生。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英语电影的运用策略

1.运用英语原声电影来提升口语。在英文原声电影中有很多非常经典的对白,教师在进行口语教学时,可以将这些经典的对白片段剪辑出来在课堂上反复播放,同时将对白资料给到学生,让他们对照着资料来听清、听准确演员所说的每一个单词。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解释对白中涉及的重要语法知识和句式,这样大学生便能更容易地进行理解。教师在讲解完对白中的重要内容,学生也已经完全懂得了之后,便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对白模仿,提高自己的口语水平。

2.运用英语电影来开展跨文化交际教学。跨文化交际的教材中的内容是非常典型的,但是文字表述与电影画面相比,用电影来进行跨文化交际教学更好。在电影中,学生会将自己与某个电影人物联系起来,将自己置身于电影中。这样学生就会以第一人称来体会电影中的情节变化,电影中的文化会有深入的理解。与此同时,学生会对比电影中的文化与生活实际中的文化,找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运用电影来进行跨文化交际教学,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激发,学习效率也会大幅度提升。

3.运用英语电影来开展情景教学。电影中的情节是情景教学的素材,但是電影太长,无法恰当的镶嵌到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当中。所以,教师要学会使用狸窝和会声会影等相关的软件,从而将电影中的与教学相关的情节截取下来。这样就可以让英语电影为英语课堂教学所用。为了提升电影教学的效果,教师还可以将截取下的电影片段制作成微课,将知识点以字幕的形式添加到视频中。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课下观看微课来复习。

三、结语

综上所述,英语电影在英语教学中有很高的学习价值。可以应用到口语教学、跨文化交际、情景教学和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等多个方面。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教师要对英语电影这个新的教学素材进行深入研究,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来服务学生教学。在具体的教学中,出了上述应用之外,还要指导学生如何在英语电影中提取学习资源。这样学生就会养成看电影学英语的意识,将每一部英语电影都当做教学素材来学习。

第2篇

论文摘要: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的媒介,可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单一性,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要正确运用英语原声电影在英语教学中的辅助功能,增强教学效果。

电影是以图像、声音、字幕等传播介质为特征的文化产品。作为一种特殊的电教媒体,已成为英语教学中的辅助手段之一。作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个有利资源,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一、充分认识原声电影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与地位

1.英语原声电影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传统的中专英语教学模式主要教具有粉笔、黑板、录音机等,形式单一而无趣。英语原声电影教学可以将图像、声音等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运用耳目一新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了一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在欣赏电影的同时,将知识展现,更好地让学生理解知识、吸收知识、掌握知识。

2.英语原声电影教学可以提供一个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

我国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将英语教学的重点放在了词汇、语法等上面,更多地追求形式和准确率。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的感受:考试我能感觉出来答案,但是,我不敢说,不标准;更不能听,几乎都听不出来。为什么?因为,我们没有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我们学习英语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听课堂上老师的教授,而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发音,无论标准与否,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而英语原声电影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学生可以运用其中鲜活的语言,这样学起英语来更容易理解、吸收。

3.英语原声电影教学可以增进学生对英美的了解

学习语言,必须了解相应语言国家的文化背景。通过观看电影,学生可以了解到英美的社会发展历程、风土人情、思维方式等真实情况,尤其是价值观念的变化。可以说,原声电影作为一种媒介,是了解中西文化差距的简单、快捷的途径。

4.英语原声电影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模仿力

电影,是一种艺术,来源于生活,升华于生活。通过电影学习,学生能融入其中,感受角色的心理,从中还可以获得艺术教育和美的熏陶。电影中经典的话语、唯美的场景在给学生们带来愉悦的同时,使学生们更加轻松地进入到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情不自禁地去模仿剧中主人公,放弃做“哑巴”,大声地读出来。

二、利用英语原声电影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英语原声电影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成为教学的辅助手段,极大地提升了教学效果。但是,任何事物都其两面性,它也不例外,因此,在运用这一辅助教学手段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恰当选择英语原声电影

原声电影要在选择主题上积极、健康、向上;内容可以涵盖文化、经济、政治等多方面;要难度适宜,且要符合语言训练的目的。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学习的目的。

2.要明白原声电影只是辅助教学方式

利用英语原声教学只是作为平时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不能作为主要方式,如果形成通过应用原声电影教学来看电影,甚至出现了打发一堂课的思想,而忽视了这只是一种教学方式,将会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无法完成真正的教学目的。

3.掌握好播放时间,切勿让学生沉迷其中

一部英语原声电影的播放时间一般都在1~2个小时,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时间比较长。由于电影中的画面唯美,音乐动听,很多学生更加不愿意接受原来的教学模式。

总体说来,英语原声电影对于学生学习英语是一种受益的辅助手段。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更可以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只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好准备,努力去了解学生们的兴趣、爱好,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王雪松.英语电影与英语教学[J].电影评介,2008(2).

第3篇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 多媒体; 视屏剪辑; 英语听力教学; 单词记忆;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58

一、引言:

近几年,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交流的机会也越来越多。英语作为一种国际性语言,在国际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几年,国家投入巨资改善学校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已经走入普通中小学。即便是偏远的山区都已经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施。多媒体教学已经是大势所趋。英文电影也在多媒体的支持下变得越来越受欢迎。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随着外语教学研究的对象从客体过渡到主体,外语教学法从语法翻译法到交际法的发展,许多学者在不断地探寻有效的外语教学方法,有些教师把电影用于英语教学,认为电影是一种有效的提高听说能力的方法。国外的学者曾对此作了许多研究,Harmer在《英语语言教学的实践》中就视听教学进行了一章的讲述,他认为在语言教学中视听材料的使用已是一个普遍的现象,教师通常运用off-air (停播)的材料让课堂生动起来。

上世纪80年代电影字幕首次引入外语教学课堂。它被认为是一种增加学习者的注意力,减少焦虑,增加学生学习动力和增强语言理解能力的有效方式。看英文电影学英语的方法在我国由来已久,纵观近年来的研究,王守元、苗兴伟的“英语听力教学的理论与方法”一文中谈到充分利用现代化电教设备放些电影、电视片对英语听力教学有促进作用:“在听力教学中使用视听材料可使声音和图像相结合、视觉和听觉相结合、语言和情景相结合,对视觉型、听觉型、感受型等各类学习风格的学生都是有益的”。龙千红从优越性、可行性、操作方法、选片标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等几个方面探讨了电影用于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问题,指出英语电影用于听说教学的前景广阔。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通过对照实验方式对62名山东省某高中高二的学生进行分组对照实验,并通过访问方式对学生反馈意见进行采集。实验通过多媒体手段将英语电影剪辑转换为两种形式:(a) 无文字注释有视屏画面的电影剪辑;(b) 带有文字注释和视屏的电影剪辑;实验以学生对相关单词的记忆程度和材料内容的复述水平为判断依据。62名学生按照班级被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的学生在课上观看无文字注释的电影剪辑。对照组的学生在课上观看有文字注释的电影剪辑。各组每重复观看两遍后进行听力和单词记忆测试。具体细节如下:

1. 参与者为来自山东省中部某高中二年级的62名学生参加了本次实验。他们自小学三年级开始接触英语。其中男生20人,女生42人。

2. 教学材料为12段影片剪辑。他们分别来自三部英文电影《小鸡快跑》《阿甘正传》《圣诞夜惊魂》。每段剪辑长5~10分钟。每段影片剪辑在重复收看两遍后要求学生完成一个问题。具体问题如下:

1) What is Rocky’s attitude toward the other chickens’ life? 《小鸡快跑》

2) Does Ginger believe that the chickens can fly out of the farm? 《小鸡快跑》

3) Why doesn’t Rocky directly tell the chickens that he cannot fly? 《小鸡快跑》

4) What does the phrase “the land of the free and the home of the brave” usually refer to? 《小鸡快跑》

1) In what ways was Forrest not so normal? 《阿甘正传》

2) How did Mrs. Gump educate Forrest Gump? 《阿甘正传》

3) Why did Mr. Hancock refuse to take Forrest into the Greenbow County Central School? 《阿甘正传》

4)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sentence “Life wa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ing to get.”? What is your opinion about life? 《阿甘正传》

1)Why is Sally lying to the Scientist about the soup? 《圣诞夜惊魂》

2)Why is Jack so anxious to tell the townsmen about Christmas? 《圣诞夜惊魂》

3)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Halloween and Christmas? 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se two holidays? (open) 《圣诞夜惊魂》

4)Has Jack really got the essence of Christmas? 《圣诞夜惊魂》

3. 单词测试采用填空的方式。每段视频播放两遍后教师对学生进行关键词测试。测试题为该段视频的英文字幕其中有6~10个关键词被抠出来(划线处保留单词的首字母且该词为教学大纲中要求掌握的词)。

四、实验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 听力材料为带有文字注释和视屏的语音材料的学生成绩最好。听力材料为无文字注释和视屏画面的语音材料的学生成绩最差。通过访问调查得知,没有获得注释帮助的学生认为注释的缺失阻碍了他们对听力材料的理解和相关单词的记忆。获得文字注释组的学生认为屏幕上的文字注释有效的帮助他们对单词的记忆。获得图像注释的学生认为画面注释使他们对材料的理解更加深入形象,对单词的记忆周期也更长。

五、讨论

通过对62名学生的采访发现,有些同学认为文字注释比单有图像注释的更有效果。因为图像注释需要更多的思维转换的过程,需要更多的努力。然而,Salomon认为,学习者所花费的脑力越少,他的学习成果也越低。同理,当学生认为文字注释更简单时,他对信息处理所作的努力也就越少,从而对单词的记忆时间也就越短。

六、结论

经实验证明,当听力练习上下文相关辅助信息时,学生对听力材料的理解会受到很大阻碍。文字和图像信息的添加大大的帮助了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和记忆。Guillory认为带有注释的听力材料可以加强学生自主练习听力的动力。多媒体语言学习环境中的带有关键词注释和真实情景的视频听力材料有助于促进学习者自觉的进行听力课外练习。

参考文献:

[1]Harmer., J. 2003. 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Teaching[M].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2]陈俊,(2008), 浅谈英文电影赏析对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提高作用 [J]。《科技信息》,总第13期,267。

第4篇

论文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英语原声电影;英语教学

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增强与发展,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跨文化交际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众所周知,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的言语行为会受到各自文化的影响和约束,进而产生不同文化模式之间的冲突与融合。在此背景下,近年来我国教育界逐渐开始了外语人才的“复合专业”转变,其中较为明显的就是,学校培养的人才是否具有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否具备在国际人才市场中的竞争力,已经成为评价其外语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但目前在我国,外教数量少、跨文化交际机会有限是大多数学校短期内无法克服的共同难题,严重制约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由于较之传统的英语教学手段,英文原版电影在视觉、音效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因此,本文在利用英文原版电影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开展了研究与实践。

一、我国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发展现状

1.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含义

什么是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是随着语用学的研究而兴起和发展起来的概念,是语用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术语。因此,它与语用学的研究范围有着一定得相关性。威多森(Widdowson,1989)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以语法能力为基础,涉及语言的使用规则,不仅是指正确地运用语法规则遣词造句的能力,而且包括在特定语言环境条件下正确地使用语言形式,实施某一交际功能的能力。姜占好(2009)指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欠缺会直接导致语言交际的失误,影响语言交际的顺利进行。何自然、陈新仁(2004)指出,跨文化交际中导致失误的原因不是一般遣词造句中出现的语言运用错误,而是说话不合时宜,或者说话方式不妥,表达不合习惯等导致交际不能取得预期效果的失误。

2.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发展现状

对于国内许多英语学习者来说,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考试。“手拿着英语等级证书,实则哑巴英语,英语文盲”的现象不足为奇。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许多英语等级考试已逐渐进行改革、完善,向实用性考试转变。[4]例如: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自2006年改革以来,听说能力日趋得到重视,英语文化知识在考试中所占比例日益增加。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跨文化交际能力就显得更加的重要。在中国大学生跨文化语言能力调查中,(邬颖祺、陈周华,2006)学生在适当执行请求行为以及准确使用语用惯例语方面,能力均不强。在选择某一语言形式时,主要是凭习惯。学生在执行请求行为时在语言形式的选择及语用惯例语的使用方面会受到个人表达习惯、教材及本族语言等的影响。如:Mrs Smith已年近60岁了,一天她穿了一件漂亮的新衣服上课,一位中国学生看见了后,说:You look so nice and younger wearing this clothes。这位中国学生本想讨老师欢心,结果Mrs Smith听了学生的话语后,表现得很不高兴。她认为学生这样表达是在说她老了。很明显,这位学生在跨文化交流中,受到本族语言文化的影响,并将汉语的言语交际规则运用到了英语交际中,因此出现了这样尴尬的场景。

近年来,随着外语教学的不断改善与提高,一些简单的交际失误基本可以避免,但仍有很大空间亟待改善,英语学习者应当意识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并在习得语言的过程中注重相应文化知识的导入。

二、英语原声电影的优越性

1.语言素材真实、实用

英语原声电影在语言输入上具有真实性的特点,它不仅有生活中真实的语法、词汇、语音、语调,还有为每一位演员量身打造的隐语、委婉语、双关语、诙谐语。学生通过观赏英语原声电影可以感悟到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和生动性,通过模仿电影中地道的角色对白,可以发掘语言中暗含的隐性规律,从而掌握英语语言表达模式。

英语原声电影根植于英语国家,电影中的语言承载着这个国家的文化。当学生观看英语原声电影的时候,就会了解到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社会历史、人文风情,感受到英语国家的文化和历史背景知识,从而更好地适应英语国家的交际习惯和思维模式。可以这样说,英语原声电影用其真实的语言环境和生动地道的语言素材为学生创造了习得语言的真实环境,对于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有着自身的优越性。

2.有效提升语言感知力和直接理解力

现代英语教学已从过去的“传统单一型”教学模式转变为“综合型”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五位一体的语言综合能力。该能力不仅包括学生的语言知识技能,还将语言应用技能纳入其中。但在我国,学生所使用的听力材料大多是经过编辑改写过的,与真实生动的生活英语有一定的差异,这就使学生在跨文化交际方面的能力大打折扣。英语原声电影中的对话是真实生活英语的再现。在影片中,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身份的人物为学生展示了生活英语的不同特色和特点,例如,成年女性语音柔美、成年男性语调刚毅等。

通过欣赏英语原声电影,学生在轻松自如的环境中感受英语语言的魅力,了解英语国家的民俗习惯,熟悉英语语法、句法、句式,增强对英语语言的感知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英语原声电影资源,让学生进行角色模仿,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英语语言的文化内涵。在课余时间可以安排学生对某一精彩片段加以介绍、描述、评论,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口模仿、练习。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培养自身的语言感知力和直接理解力,从而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3.极大激发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英语原声电影不仅仅是英语语言和其文化的载体,而且是一种体现艺术的形式,它能够实现图文并茂的立体表现形式。英语原声电影通过声音、文字、画面等艺术形式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欣赏电影的同时,感受到英语语言的魅力,从而提高自身的学习兴趣。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由于电影本身充满了娱乐性,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适时的利用英语原声电影教学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将这种学习热情逐渐转变成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英语的效率。  高等学校的学生多处于青春年少的敏感时期,很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感染和影响,都有自己喜欢的演员和明星。当他们观赏到自己心目中的偶像将某一个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时,他们的语言实践热情也会被点燃,希望自己对英语语言的驾驭也能够运用自如、得心应手。

三、实施方法

1.英语原声电影的选材

英语原声电影种类繁多,内容丰富,但由于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对象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培养目的是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并不是每一部英文电影都能适用于英语课堂中。选择那些适合学生心理特点,能够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影片才能真正让学生受益。在思想上,应选择主题鲜明、内容健康、思想积极的影片,如《美丽心灵》、《绿野仙踪》等经典之作。在语言材料的难易程度上,应选择语言难易适度,语言内容丰富,发音标准地道,且画质优美,发音清晰的影片。在题材的确定上,应选择能够充分体现英语国家风土人情、生活习惯、思维模式和交际准则等的影片,如《当幸福来敲门》、《阿甘正传》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用积极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来领悟影片中的精髓,达到英文电影教学的意义和目的。

2.语言教学和非言语行为教学有机结合

语言既包括语音、语法、词汇的语义层面,又包括非言语行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两个方面组织语言教学,设计语言教学活动。

(1)语言教学。语言教学主要包涵词汇、短语、句子等英语学习元素。以词汇为例,英语语言中有很多词汇暗含文化色彩,是民族文化的间接反映。因此了解词汇的深层内涵在跨文化交际中尤为重要。如“dragon”和“龙”的文化内涵,在中西方的文化中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中国“龙”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是中国人心目中的神兽。而在英语国家中,“dragon”常带有贬义,它与“snake”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大多数环境下是邪恶的化身。这种差异的存在使得我国在选取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时将“dragon”排除在外。

(2)非言语行为教学。在跨文化交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将精力放在语言教学中,只关注语言使用的得体性,反而忽略了非言语行为的教学。在跨文化交际中,非言语行为有时比语言使用更为重要。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在非言语行为上有着巨大的差异。以表示“胜利”的手势为例。在中国无论手心是向内或是向外,只要伸出食指和中指即可表示胜利的含义。但在美国,伸出食指和中指,手心向外表示胜利的含义;伸出食指和中指,手心向内则表示“look down upon”的含义。由此可见不同国家的非言语行为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对不同的非言语行为进行思考,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感知能力。

3.文化差异敏感性的培养

在跨文化教学中,英语原声电影在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首先,英语原声电影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生活习俗、历史文化及思维模式等诸多实用英语知识。其次,英语原声电影所提供的文化场景可以帮助学生从目标语的立场出发感受其文化,了解和掌握一些切实可行的跨文化交际知识,为日常生活中与英语国家的人们沟通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5篇

论文摘要:本文介绍了原版电影对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并对原版电影学习的方法加以阐述,旨在帮助学习英语的学生通过体会原版电影生动的语言环境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语言知识,掌握标准的交际方法,从而提高整体英语水平。

一、原版电影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意义

在当今社会各行各业中,英语几乎已经成为每个商务人士的必备交流工具;而对于青少年一代,英语作为考试科目之一,也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英文电影是把视、听、说结合为一体的语言和文化的载体,具有情景生动逼真、语言丰富地道和语音纯正流行的特点。因此,英文原版电影有利于学生在生动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地道的语言和掌握真正的交流方法。原 版电影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意义大致可以归为三类:

(一)原版电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原版电影有题材丰富, 情景生动, 音乐优美等众多特点。这些特点可以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目前电影种类颇为丰富,包括科幻片、战争片、爱情片、、喜剧片等。这些不仅满足了学生的不同喜好, 还可以使学生由对电影的喜爱发展到对影片中涉及的历史,语言的喜爱。另外,英文的热播电影也可以满足年轻人喜欢新颖、追求时尚的心理。比如,当周围的人都在谈论《指环王》、《越狱》或者是《阿凡达》的时候, 了解这些影片的学生会觉得自己也是走在潮流队伍里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此时如果能够利用同伴效应( peer effects), 教师在英语课堂上用其中的片段进行教学,或者是用英语描述其中的片段,这必然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电影当中通常会有一些画面让学生变得兴奋难忘,并对画面甚至是台词有生动深刻的印象,而不是像课文中只有文字没有生动的画面让学生倍感枯燥,味同嚼蜡。既然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了,那么在愉快的学习气氛中,提高英语教学效果是必然的。

(二)原版电影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关于任何一门语言的学习,其关键是要从“听”和“说”入手,因为“听”和“说”能够使语言学习变得生动逼真。跟我们一样是中国人的海外华侨,他们之所以能够熟练地使用第二语言,就是因为他们有练习“听”和“说”的语言环境,而我们则没有。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要靠自己来营造一个生动的语境。看英文电影和情景剧相对来说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学生可以通过营造英语环境,迫使自己接受英语并且同时跟读耳朵所听到的内容。英文原版电影中的英音或美音可以帮助学生纠正发音上的错误,如此一来,我们就能有效地提高 “听”、“说”能力。英语听力的难点包括语音语调、措辞、句型、思维和文化,而这些都会在电影的观看中得到解决。一方面,电影源自生活, 它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和夸张体现。英文原版电影能够给学生创造一个逼真生动的语境, 使学生在身临其境的同时学到地道的语言词汇和表达方式。一些老电影, 如《阿甘正传》、《音乐之声》、《罗马假日》等电影中人物的语速较慢, 语音清晰地道,某些词汇和句型的用法与我们所接触的书面用法有很多差别,我们也能通过看电影来汲取这方面词汇的灵活运用或者更多的语法知识。另一方面,电影中地道的英文表达可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与英语国家人接触时不会产生陌生感。

(三)原版电影有助于丰富学生的语言和文化知识

学习一门语言, 不仅要熟练地掌握语法知识,语言技能,更重要的是要了解所学语言的文化背景。一方面,电影是一个国家社会,文化和生活最直接、最生动的反映。它包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反映最突出的社会问题。电影语言是非常富有感染力的,每部电影都有富有哲理或者比较经典的地方。电影演员的每一句台词的设计都在展现和传达着各种文化信息,因此他们交流时使用的词汇是完全不同的。电影中的很多词汇和句子是我们经常忘记并且不能灵活应用的,诸如“ever,something,happen,deal”等等。通过看电影,我们能很好地积累这些固定用法和搭配,而且还能学到一些流行的短语句子。比如学生在看“Friends”的时候,就可以学到这样一个句子“Have you put your foot down?”这句话的意思是“你已经决定好了吗?”当看电影时,我们应该注意一些特殊词汇和习惯用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进一步了解英美文化,包括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等。通过欣赏原版电影, 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从而加深对英语语言的理解。

二、怎样利用原版电影进行英语学习

(一)合理选择电影

对于电影的选择,我们应该遵循三点原则:第一,语言内容丰富,有内涵。第二,影片内容易懂,贴近学习和生活。第三,演员发音清晰、地道。因此,学生应该倾向于选择生活片、爱情片、喜剧片而不是恐怖片或科幻片。电影的内容应该是对观众有积极意义的。像那些有道德教育功能的影片就很适合作为观看材料,与此同时,青年学生的价值观也能在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在看电影的一开始,我们应该尽量选择比较简单的电影,例如“Beauty and Beast”和“Sound of Music”等。这些影片没有太多的俚语,而且影片内容比较通俗易懂。在我们有了一定的基础后,我们就可以适当地看一些情节比较复杂,语速比较快的电影。在这一阶段,我们应该注意影片的社会文化背景,因此我们最好选择一些历史剧,比如,“Brave Heart”和“Gone with the Wind”等等。

(二)制定计划,重复观看

对于电影的重复观看的次数,一般确定为最少5次。因为在开始接触原版电影的时候,每个学生都觉得新鲜的同时,也觉得生疏。第一遍观看时,应该看全英文字幕。这样学生可以了解到自己哪个情景或内容不理解;第二遍观看时,看中英文字幕。这样针对不理解的内容,学生可以反复研究;第三遍和第四遍观看时,再看全英字幕。在理解了整个电影的基础上,学生抓紧记住一些电影中有特征的典型句子,短语或词汇,并且跟读,模仿;第五遍观看时,应该不看字幕。在听一句模仿一句的同时,回忆这个句子或短语出现的情景并进行翻译。如果有时间或有精力,可以在两天后重新看一遍,从而达到巩固的效果。

三、原版电影的局限性

首先,不论是商业类电影,还是文艺类电影,拍摄的初衷都不是专门用来英语语言学习的。因此,电影中的语言有很大的随意性,并且越来越多样化。例如,美国电视剧《迷失》,剧中的人物来自不同国家,Kate来自美国,Sayid来自伊拉克,而Jin来自伊拉克韩国。他们的语音语调以及思维方式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学生在学习中不能盲目地照搬照抄,应该有选择性地学习吸收;其次随着目前影片拍摄技术的迅猛发展,一些影片一味地重视视觉效果,从而忽视了影片在语言上和文化上的内涵;再次,一些电影,诸如《七宗罪》,《美国丽人》等影片风格不是积极向上的。整个影片都仿佛笼罩着一层阴霾。这样的影片有时虽然很有个性,很能感染观众,但是对于价值观和世界观尚未形成或者尚未巩固的青少年儿童观众来说,是比较不可取的电影。所以,在选择电影的时候,最好能够采纳老师或者家长的建议,去看健康积极的影片。

第6篇

关键词: 英文电影 英语教学 二语习得

一、引言

作为“外语教学的超级大国”(张吉生,周平:2002)[1],中国一直以来都在摸索、探究并调整英语教学方法。2004年,教育部发行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提出大学英语教学应“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学生具有“英语交际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较高的综合文化素养”是英语教学的重要责任,也顺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为实现这一目标,大学英语课程设置需要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成为既是掌握语言知识更是获取国际文化知识的渠道。那么,到底什么样的教学内容和形式能够符合这一要求呢?随着教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英文电影辅助英语教学已被普遍尝试。

电影自1895年诞生于西方,在20世纪得到迅速发展,是传播最快、最广、最具国际性的艺术形式。这种艺术形式以其强大的力量深入到各个民族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中。对将英文电影作为教学资源的早期研究包括1995年在日本21届国际语言大会上的论文“用电影进行教学的综合方法”,以及Ryan在1998年的“运用电影发展学习动机”等。随后英文电影辅助英语教学逐步发展起来,被发现这一形式为学生所喜闻乐见,其优势明显。其一,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任何交际行为都是在一定的场合中发生的,而电影展现交际场景的真实性(龙千红,2003)[3];其二,反映深刻的文化背景。Claire Kramsch(2000)[4]指出:语言在具体运用中,因情景和文化等不同因素,常常表现为不同的言语行为,具有不同的文化意义。可见文化氛围始终存在于外语学习的背后,文化是限制语言交际能力的因素之一;其三,来源于电影的语言具有口语话和真实性的特点,成为以书面语为主的教材的必要补充。

二、运用英文电影辅助英语教学的基础

(一)需求分析理论。需求分析理论认为只有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未来工作岗位对英语能力的要求才能有针对性地实施有效的教学。这一理论可以分为两部分:个人需求和社会需求(束定芳,2004)[5]。笔者对某校大一、大二两个年级共200名学生所做的有关英语学习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了简单的学生需求分析,其中涉及学生的学习目的、所喜爱的学习方式、学习期望等。分析发现学生的英语学习目的集中于事业发展和对英语感兴趣,想要了解西方文化;绝大多数学生喜欢开放式、自主式的学习方式;大多数学生想要通过学习提高英语听说能力。此外,高达97%的学生表示喜欢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观看英文电影进行语言学习。从社会需求来看,具有实际语言应用能力,尤其听说能力突出的复合型人才占有较大优势。这一点,从四六级考试的改革可见端倪。2008年6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尧学院士在谈到四六级考试改革的思路时指出:以来自电视节目或实际生活的视频为基础,进行除阅读外的听力、会话、语法、翻译和写作的考试(张尧学,2008)[6]。笔者认为合理有效地利用英文电影辅助英语教学符合四六级考试改革方向,有助于学生需求和社会需求的满足。

(二)动机理论。动机是学习的主要条件和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任何英语教学都应以动机为前提。鉴于其艺术表现形式,电影多角度、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感官刺激,其内容或具娱乐性,或具时代性,从而大大激发学生参与和学习的动机,并使其对电影所产生的知识价值表示认同,进而其认知的需要也凸显出来。此外电影辅助教学的形式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其学习能力感。

(三)情境认知理论。情境认知理论认为知识来源于真实的活动和情境,只有在运用的过程中才能被完全理解,因此强调学习要在一定的情境和文化中发生,学习内容与活动的安排要与人类社会的具体实践相联通,通过类似人类真实实践的方式组织教学,这样的学习才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电影无疑提供了这样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使语言形象化、生动化,从而帮助学生掌握正确全面的语言知识,提高英语使用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三、英文电影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与策略

英文电影辅助英语教学并不是简单地放电影给学生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适当的电影视听说教学策略,抓住重点,配以练习,使学生真正习得语言。

(一)电影背景知识的介绍必不可少。学生跨文化意识薄弱和缺失会造成语言交际上的误解甚至失败,因此英语教学应坚持语言与文化并重的原则(颜少兰,李波:2009)[7]。每部影片都有其发生的社会文化背景,放映之前对相关背景知识的介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影片内容,也更为准确地掌握该片呈现出的语言知识。比如电影“Seven”,这一题目包含了极为深刻的文化内涵,即天主教七大死罪——gluttony,greed,sloth,lust,pride,envy,wrath。了解这一文化背景,观者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这部电影的中文译名为《七宗罪》,而且影片中“七”这个具有宗教涵义的数字出现的神秘而频繁,如:七次下雨、七罪与七罚、故事持续了七天等。再比如影片“Forrest Gump”中的经典台词:Life i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nna get.(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儿的口味是什么。)生活充满酸甜苦辣,五味杂陈,巧克力也是这样吗?美国的盒装巧克力是由不同口味的巧克力组成的,只有品尝之后才知道是哪一种。阿甘的“巧克力人生”的涵义就在于此。

由此可见,教师和学生在观看影片之前要做足功课,对影片中的文化点充分了解,以达到更好的观影效果并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二)利用翻译练习激发学习兴趣,加深语言功力。翻译能力体现了学习者的语言综合能力,但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翻译练习对语境涉及较少(陶满星,2009)[8],然而对于话语的正确理解依赖于话语发生的语境(Hickey,Leo:2001)[9]。因此要充分利用原声电影进行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也可利用高水平的字幕翻译发挥语句的语用功能。利用英文电影辅助教学时,翻译练习可以集中在电影片名和部分经典台词上。

电影的名称被看做是电影的魂,是对影片内容和主题思想的高度凝结,对观看者起着一定的导向作用。很多英文电影的片名都有多个中文版本,如“Legends of the Fall”,普遍接受的翻译为《燃情岁月》,但它也被直译为《秋日传奇》。该片带有强烈的欧洲人文精神,其核心为对自身的不断反思与改造。笔者认为两个译名各有千秋。原名中的fall是核心,既指充满诗意的秋天,又有衰落之意,而片中那个山庄的衰落恰恰贯穿了影片的始终。《燃情岁月》这一译名则是对影片内涵的提炼和升华。片中的父子之情、兄弟之情、男女之情铸就了这一段燃情岁月。让学生进行片名翻译的练习不仅可以考查学生对影片的理解程度及英汉互译的能力,更能让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进行创造性思维的锻炼。

优秀的电影台词是学生进行翻译练习的很好材料。它们或是丰富学生的语言储备,或是揭示深奥的人生哲理。从语言角度来说,学生可以学到一些习语表达,准确地理解词汇在不同语境下的用法和含义,尤其在翻译中当中西文化通过语言进行沟通和碰撞时,语言的奇妙与美好便显现出来。如:“Forrest Gump”中的一句:“Jenny and I was like peas and carrots”,其中“peas and carrots”即为习语表达,意为“形影不离”,其关系有点儿像中国的小葱和豆腐;再如“Prison Break”中的一句台词“Preparation can only take you so far”可以翻译成“谋事在人,成事在天”;“Shark《律政狂鲨》”中的一句“I swear to God!”曾被译为“我向保证!”。虽然此种翻译趋于娱乐化,但的确表现出某种文化内涵。其次,揭示某种道理的台词更是繁多。如“Shawshank Redemption(肖申克的救赎)”中的“You know some birds are not meant to be caged,their feathers are just too bright.(你知道,有些鸟儿是注定不会被关在牢笼里的,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Hope is a good thing and maybe the best of things.And no good thing ever dies.(希望是个好东西,或许是最好的。好东西是不会消亡的。)”

跟读、背诵、分析讨论这些真实场景中的言语对白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还有助于思辨能力的培养,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语言学习者学习的很好素材。

(三)影像资料选择注重“质”与“量”。Krashen曾讲:“给学生提供大量优质的语言输入是课程设计的最佳标准。”这与他的“语言输入假设”( Input hypothesis)相吻合。“语言输入假设”提出要使语言习得发生,学习者所接受的输入语言必须具备三个特征:可理解性、趣味性和大量性。而且输入材料应为略高于学生现有语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其中“可理解性”、“趣味性”和材料的水平层次构成了语言输入的“优质”。

所谓“优质”的语言输入,在英文电影辅助教学中即指所选择的影片。并非所有影片都适合搬到课堂上作为教学资料使用,教师在进行影片筛选时应遵循长度适当、难度适当、主题健康、语言清晰等原则。所谓“大量”的语言输入,笔者认为有两层含义:其一为数量多,其二为复现率高。而第二层含义在教学中更显重要。就像好的书值得读千遍,每次阅读都会有新的收获,好的电影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世界的窗子,让我们以一种非常规的阅读方式去了解和感知不同的文化和语言。就语言学习而言,影片为学习过程中的输入材料,其输入频率对习得的效果产生重要影响。研究证明,在输入中反复出现的语言特征比不常出现的特征容易习得,并且语言的加工在一定程度上建立在频率和可能的知识的基础之上(戴运财,戴炜栋:2010)[10]。因此,教师在放映影片时要注意根据教学所需选择电影片段进行反复播放,并设计相关练习。如:要加深对思想内容的理解,可设置判断题,辩论题等;要进行语言训练,可让学生进行模仿、角色扮演、背诵等练习。

注意语言输入材料的“优质”和“大量”还有利于缓解学生的焦虑情绪。众多研究均显示二语习得的效果与学生的情绪显著相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消极情绪会影响语言习得的效果。选择优质的影片作为语言输入材料并配以适当的讲解和分析,提高其复现率可以为学生创造轻松的学习环境,一定程度地缓解欣赏与学习的矛盾。

四、结语

长期以来,英语教学中存在的棘手问题一直困扰着教育研究者,也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如:听不懂、说不出、俚语难以理解、文化差异影响沟通等。英文电影辅助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些问题,它的优势和作用毋庸置疑:单从语言学习的角度看,电影保持了语言的基本特征;电影形象的实例示范,保证了语义不受限制;电影声像同步,使学习者根据情景、解说特征、语音语调的变化来认识语体的规律(欧阳敏,李海虹,奉星岑:2009)。[11]

此外,每部电影产生的时代和社会背景可以让我们深入到当时当地的文化中,对其社会、政治、宗教、语言等多种文化深刻了解从而提升自身的综合人文素养;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培养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并减少焦虑情绪,提高学习效率和改善学习效果;真实的语言情境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听说能力和语言使用的准确性,从而实现地道英语的习得。总而言之,从认知语言心理学角度来看,形象和语言的结合符合人的认知规律和外语学习规律,电影就是将二者进行有机结合最常见也是最直接的形式,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以感知并获取语言和文化知识,实现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的良好结合。我们希望:借助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发展,英文电影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得以推广和发展,更为具体和科学的教学策略得到进一步研究,进而使学习者体验愉快并有效地学习英语。

参考文献:

[1]张吉生,周平.结构性教学大纲与理念功能性教学大纲[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1):45—50.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龙千红.电影与英语听说教学[J].外语电化教学,2003(6).

[4]Claire Kramsch.语言与文化(牛津语言学入门丛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3.

[5]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D].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102.

[6]张尧学.关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的总体思路[J].外语界,2008(5).

[7]颜少兰,李波.论英文电影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运用[J].中外教育研究,2009(9):54.

[8]陶满星.对大学英语多元化教学的一点思考——论英文电影辅助英语教学的可行性及其应用[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7:6):158.

[9]Hickey,Leo.The Pragmatics of Translation[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49.

第7篇

关键词:英语学习,语言,文化差异

 

在语言、文化、跨文化交际三者的关系中,语言反映文化,文化影响语言的使用和发展。在以一种语言为媒介的跨文化交际中,交际者应遵守该语言的文化语用规则。但不难发现,当一种语言在各种困素的作用下被广泛传播到本土以外、为众多其他地域的人们使用时,语言与文化之间会呈现出一种颇为复杂的关系,而在以该语言为媒介所进行的跨文化交际中,交际双方遵守的语言使用规则也可能会有所不同。在交际过程中,交际双方都有一种强烈的愿望:希望交际成功。但愿望与现实往往存在距离。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参与跨文化交际的人越来越多,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交际受挫或失败,产生误解,甚至引起关系恶化的情况时有发生。很多人把这一点归结为语言不通。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语言不通,交际很容易产生障碍,但很多情况下,交际受阻或失败不是由语言引起。以英语学习为例,有不少英语学习者在具备相当的听、说、读、写技能后,却不能用英语有效地表达思想进行交际,对于这样的学习者,与其说他们的交际存在语言障碍,不如说是存在与交际对方的文化障碍。文化是语言所承载的内容,语言和文化互为作用,两者关系十分密切。语言和文化受到各国不同发展历史、地理环境影响。尽管由于全球化的加速,各国间的距离已经缩短,但各种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却依然存在。只有了解、理解和尊重这些差异,培养跨文化意识,我们才能跟世界其他地区的人们有效地进行交际。

一、文化差异和语言差异

语言的不同层次和相当层次的语言单位具有不同的文化蕴含内容。了解文化差异造成的英汉语言差异,是英语学习者有效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前提。词是语言中蕴含文化的核心。文化差异造成词汇语义理解障碍从而影响交际的例子非常常见,因此,英语学习者要了解文化差异造成的语言差异首先要了解文化差异对英汉词汇的影响。文化差异对英汉词汇的影响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1.英汉文化部分重合导致词汇语义部分重叠。英汉文化中都有的实体,汉语加以明确区分,英语中可能不加区分。这种情况首先体现在概念词上。论文大全,语言。论文大全,语言。英汉语言中的亲属称谓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以“uncle”为例,英语中父母双方的同辈男性亲戚均用“uncle”表示,但uncle在汉语中可细分为伯、叔、舅、姑父、姨父、表叔等,不了解中国文化的西方人对这些细致区分的亲属关系肯定束手无策。同样,汉语中不加区分的实体在英语中会明确区分的也比比皆是。论文大全,语言。如汉语中“骆驼”一个词,它相当于英语中的camel,可细分为dromedary(单峰骆驼)和Bactrian camel(双峰骆驼)。汉语中一般只用“公”和“母”(或“雌”和“雄”)二字来区分动物的性别,而英语中则往往各有单独名称,小动物也另有名称。如英语中公马、母马和幼马分别为stallion、mare和foal。

2.英汉文化空缺导致词汇空缺。以别的语言为参照,任何一种自然语言的词汇中都可能出现“词汇空缺”现象。所谓空缺 (文化上) ,是指有些表达方式为一国所独有而别国没有。如“冰糖葫芦”一词英语中没有对应的词汇,只能意译为candied haws on a stick;又如“Mr. Potato Head”中文中直译为“土豆头先生”,如果不知道它是美国的一种深入人心的流行玩具,跨文化交际者势必不能理解这一词的意思。这种词语使用上的空缺现象在英汉语言中非常普遍,而其在英语和汉语的谚语、成语中所呈现出来的文化差异尤为突出。如汉语中的谚语“夏练三伏,冬练三九”,激励人们坚持锻炼身体。英语中没有“三伏”和“三九”的对应词,如果你对外国人说 three fu 和 threenine,相信听的人会莫名其妙。此时译成英语要对其意义加以解释,例如In summer keep exercising during the hottestdays;In winter do the same thing during thecoldest weather。

3.英汉文化冲突造成词义冲突。所谓文化冲突,有两种情况:①有些表达方式,一种语言有另一语言也有,但涵义相反或意义相差甚远。如英汉语言中都有“个人主义”这一词,英语“individualism”在美国人眼里是个人的独立自主,它体现了美国强调的个人奋斗、努力进取的价值观,是褒义的。而中国人眼中,“个人主义”是“集体主义”的反义词,有自私自利、唯利是图的意思,是贬义的;同样词语貌合神离的例子枚不胜举, 如“pull one’ s leg”不是中文中的“拖后腿”而是指“开玩笑”;“drop a brick”不是指“抛砖引玉”而是指“说话闯祸”。②含义相同但在两种语言表达方式上不同甚至相反。论文大全,语言。如中文“红”与“绿”或“白”相对,而中文中表示嫉妒的“红眼病”英语中是“green-eyed”,如果用“red-eyed” 则是指把眼圈哭红的意思;“酒肉朋友”英文是“a fair-weather friend”,这跟中国人朋友见面少不了吃吃喝喝,英国人见面喜欢谈天气的文化差异不无关系;中国是农业国家,很多习语都与农相关,如“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瓜田李下”等,英国是岛国,所以很多习语与航海相关,如“put one’s oar in”、“walk the plank”等,“树倒猢狲散”英文中译为“ratsdesert a sinking”足见两国的文化特色。

二、培养跨文化意识

1.培养正确的文化态度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人民通过创造活动形成并随历史发展而变化的产物。中西方文化由于各自人类文明进程不同。论文大全,语言。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所持的哲学观不同。因而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众所周知,中国文化以人本为主体,崇尚勤劳、谦虚、谨慎的美德;西方文化则以物本为主体,崇尚个体性、开放性、创造性的文化传统。中西文化本质差异使中西方人们的生活大有不同,包括感情表达方式,解决问题的方法,行为方式等等。而这些无不对语言产生影响。因此。培养文化敏感性.即英语学习者在深刻理解本族文化的基础上具备对异国文化的观察、理解和反映能力应被视为实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第一步。学习者对本族文化和异国文化要有正确的认识,摈弃民族主义,消除文化偏见的文化相对主义态度——即文化只有差异,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基于正确的文化态度,学习者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察觉到与本族文化有明显差异并可能发生文化冲突的异国文化特征,才能理性地理解与本族文化有明显差异的异国文化特征,才能在交际中真正理解对方的所作所为,解决文化冲突,实现有效交际。

2.选择蕴涵丰富文化内容的学习材料

蕴涵丰富文化内容的语言材料是进行文化渗透的重要途径。英语学习者在选教材时应有意识地多选取一些出自英美国家的原文材料,旨在使自己通过大量接触,潜移默化地培养跨文化意识。教材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代表性。通过对语言和文化的学习,学习者在理解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同时,发展了合作能力。因此,在选择教材时要注意选择那些有代表性的主流文化,触及西方文化本质,反映西方文化深层内涵的内容。例如西方的社会制度、哲学流派、经济理论、思想及价值观等等,这些内容有助于学习者自己去分析,去探讨,加深对西方社会的认识。得出自己的结论,最终达到跨文化能力的提高,自身素质的完善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的成熟。(2)多元性。语言材料从类型上应包括己方文化、异域文化和跨文化的范畴。一味强调语言学习中异域文化的导入和异性文化的差异、矛盾、和冲突,相对忽视中西不同文化间的相互渗透、影响、与融合,以及外语使用中本族文化的意义,也会使得跨文化交际陷入一定的局限性。为了加强学习者的主体文化意识,教材在选取上应当适当引入中国文化.语言材料应按不同角度来构建,对同一问题,可以用跨文化的角度来阐释。通过对己方、异域文化的认识,在中西方文化的冲突中,达到对己方文化的再认识,对异域文化的真正理解.从而实现跨文化交际。(3)趣味性。教材不仅要符合学习者的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还要尽可能通过提供趣味性较强的内容和活动,激发学习者自我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3.充分运用各种媒介,吸收和体验异国文化

音乐、电影、电视、多媒体课件等都是文化沟通的桥梁。一方面它们可以提供最新最生动的语言和文化信息;另一方面,有助于学习者对文化有直观的了解,留下深刻印象。学习者可以收集一些有关英语国家的资料和图片,了解外国艺术、历史政治、风土人情;运用英语电影、电视等学习资源给自己直观的感受,使自己对英语的实际使用耳濡目染,进一步增进文化知识的积累。电影、电视是了解西方社会的有效手段,反映不同历史时期的故事片可以提供丰富的材料,使学习者对不同时期的社会习俗、衣着、建筑有所了解。通过电影、电视,学习者还可以观察人们的举止、表情非语言交际手段。这对语言能力的培养也是很有裨益的。此外,互联网也是辅助英语学习的有效手段。现在越来越普及的网络给学习者了解和学习西方社会文化提供了非常便利的窗口。西方众多文化机构、语言机构、政府机构、科研机构以及大学等都建立了自己的网页。英语学习者可利用互联网与世界各国使用英语的人们进行交流,创造真实的跨文化交际氛围。总之,英语学习者应调动一切可用的资源体验、感受跨文化交际。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它既反映文化,也受文化的影响。论文大全,语言。因此,学习语言不仅限于学习语言本身,在语言学习中,目标语的文化知识也应是学习的重要内容。文化因素始终存在于外语学习的背后,即使优秀的语言学习者其交际能力也会因文化原因受到限制。因此,英语学习者应培养自己对异国文化的敏锐感觉能力、对语言文化差异的正确理解能力,从而培养出真正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自己成为既有语言知识又有交际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2]谢金良.西方文学典故词典[M]. 中国展望出版社,1986.

[3]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4]林纪诚.语言与文化综论[C]. 语言与文化,1998.

第8篇

    论文摘要:我国大部分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美文学知识极其缺乏,了解英美文化对当代大学生具有深层次的含义,因此,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英美文学教学是非常必要而且迫在眉睫的事情。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讨论,中国教育界对于英美文学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的重要性已经达成了共识。我国大部分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美文学知识极其缺乏,这不能不令人遗憾。经典的英美文学作品是漫长历史长河中留下来的文学经典,是英美文化的精髓,了解英美文化对当代大学生具有深层次的含义,因此,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英美文学教学是非常必要而且迫在眉睫的事情。 

    一、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英美文学教育的作用和意义 

    英美文学就像是一面镜子,它反映了英语民族悠久的历史与文化,照亮了人们追求真、善、美的道路。英美文学对人类最直接的作用便是将愉悦带给阅读者,同时,其特有的属性也决定了它的教育作用。文学课程担负着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跨文化意识的双重职责。优秀的文学作品有助于学生逐渐成长为有品味、有情趣、有鉴赏力的人。英美文学可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能力。高等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向学生灌输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通过文化知识的学习,启迪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学习英美文学,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社会形态,汲取思想的精髓,从中得到启发,从而培养独立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培养创新能力,首先要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英美文学不同于中国文学,强调不同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提高英美文学修养可以培养学生从多角度看问题的思维能力。英美文学作品反映出英美文化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而这些观念则与中国文化完全不同。所以,通过英美文学教育研习异域文化,领略异域文化风采,是培养文化宽容精神和跨文化意识的有效途径。学习英美文学可以使学生对世界各个国家的风土人情及历史了解更加清晰透彻。 

    二、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英美文学修养的途径 

    1.在教学中适当增加文学素材 

    高校英语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根据授课内容适当增加文学素材,包括诗歌、戏剧等,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接受了文学方面的知识,这样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英美文学修养,了解了英美文化。作为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虽然不必深入了解文学理论及各家流派,但还是需要阅读部分经典作品或者选读,把大学英语课堂作为了解 

    西方文化的平台,而不只是学语法、做习题的场所。 

    2.补充文学知识,阅读经典作品 

    高校英语老师可以在现有教材基础上,利用每节英语课 

    上课前几分钟的时间补充课外知识,指导学生在课下阅读英美作品。这样既可以丰富课堂内容,避免照本宣科,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阅读中可以了解西方政治、人文风俗、语言习惯、人生哲理等。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发表自己对某部作品某个或人物的看法,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看法,扩展思维。老师也可以留出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 

    3.观看英文原声电影 

    好的英美国家的作品大多都被搬上了银幕,电影教学情景直观,内容生动丰富,语言地道通俗且接近生活,能真实而全面地展现语言的背景和使用环境,可让学生摆脱母语羁绊,可以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直观感觉,进入一个“英语思维”的理想氛围。同时,电影语言弥补了一些课本、教学片等刻意为语言而语言的不足,增强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视听说的积极性。看英美影片是学生学习“地道”表达方式的理想途径。教师可以适当播放部分优秀电影,让学生写出观后感,这样既能促使学生了解西方文化,也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或者让学生在课下观看优秀的英语电影,并写出评论。这样既充实了大学生的业余生活,又可以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英语水平。 

    4.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高校英语教师可以组织第二课堂活动,利用这部分时间进行师生互动,谈论某部英文作品,使学生各抒己见,共同提高。了解英美文学作品,单凭教师一言是不够的,学生要想真正的掌握英美文学的内涵,必须通过自己的阅读来了解。这样就能在有效的时间里,达到师生共同求知的目的,同时,也更好地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英语文学原着的能力,促进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和人文素质,适应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消费需求。 

    三、结语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 ,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要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大学老师和学生必须有一个较高的定位,即把英语课堂作为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和了解西方文化的场所。因此,应该在公共英语课堂上加入适当的英美文化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英美文学修养。 

    参考文献: 

    [1]张伯香.英美文学简明教程[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第9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 艺术生 英语电影 人文素质

高校艺术生,是大学生中较特殊的群体。由于专业特殊,艺术生高考时普遍文化成绩低,进校后也只重视专业学习,在其它课程中的表现差强人意,学习上更自由散漫,所以高校艺术生人文素养偏低的现象更普遍更突出,具体表现为:人文知识匮乏,道德观念模糊,审美情趣低下,哲学思维缺失。所以提高高校艺术生的人文素质更是一件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一.高校艺术生人文素质偏低的原因分析

首先,学生们当初选择艺术专业,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真正酷爱艺术,有艺术天分,很早就立志要在艺术上有一番作为,于是在专业学习和练习上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忽略了文化知识的学习。另外一种孩子,仅仅由于成绩太差,估计上大学无望,走艺术之路便成了他们上大学的捷径。于是从高二开始,在老师的组织下,浩浩荡荡开始了“曲线救国”的道路。近些年,第二类学生呈现增长趋势,尤其在非优势的艺术院校里,这样的艺术生比例更重。这两种学生,在专业上虽然有高下之分,但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学习意识淡薄,文化基础弱,文化素质低。

另外,是社会,包括家长、学生,甚至高校自身对教育的一种误解。家长学生普遍把大学等同为高等职业培训机构,认为上大学的唯一目的就是学一门将来吃饭的手艺。尤其是在当今经济高速发展,就业压力日趋增大的今天,这种思想愈加突出。同时,高校教育体制自身也要承担很大的责任。华中理工大书记,教育家朱九思一针见血指出了我国传统教育有“三过”――过弱的文化基础,过窄的专业训练,过强的功利主义。在这种惯性思维下,高校招收艺术考生时,只重视专业成绩的高低,不重视文化功底的考察。长期以来艺术生的高考文化录取分一直很低,近几年在高校扩招的背景下,文化分更是一降再降。进入大学后,大学的教学设置中,也不重视对艺术生的人文学科的教学,这样造成了恶性循环。

二.提高艺术生人文素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大学生的培养需要人文素质的提高。

胡显章认为,人文素质指“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的品质,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正是大学培养大学生的终极目的。《四书》第一部《大学》开篇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高等教育学界的知名学者文辅相教授指出大学应该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具有与他们所受教育层次相称的文化积淀与文化教养的人”,“一个在生理与心理,智力与非智力,情感与意向诸方向协调发展,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所以,必须要将人类的优秀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其内化成人的相对稳定的品质。所以高等教育一旦异化成职业教育,必然忽视对人的心灵教化和人格的培养,人的创造性和想象力被严重压抑,人的同情心,道德感,审美感得不到启迪,这是教育的灾难,更是民族的灾难。

2.艺术生的艺术之路更需要良好的人文素质做基础。

艺术家首先应是个独立的思想者。“一个艺术家虽不是一个哲学家和思想家,但是,他对人生,对历史,对宇宙的思考未必会比任何一个哲学家肤浅。”因为艺术创作不是单纯的技巧劳动,没有思想和灵魂的艺术作品永远是苍白空洞的。其次,艺术家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包括哲学,历史,美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和自然科学等多方面广博的知识。中国书法有三要领:读书,阅世,临池,为什么要读书?是为了增加修养。广博的知识是艺术的重要基础,修养的高低,知识的广博密切关系着艺术造诣的高低。另外艺术家还应有独立的人格,淡泊功名。中国古人历来重视人品与艺术的关系。清代王昱在画论中说过,“学画者,先贵立品。”因为没有高尚的品行,就无法从事严肃的艺术实践,要么沦为金钱的奴隶,要么自我膨胀,这些,都是艺术的大敌。

三.如何贯彻素质教育,提高艺术生人文素质

斯蒂芬克拉申的情感过滤假说指出,“二语习得的成功取决于学习者的情感因素”,所以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必须在课程设置上体现特色。给艺术生开设英语电影赏析课,是一条积极有效的途径。

1.英语电影赏析课可以提高艺术生学习英语动机。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内在心理机制,是认识需要和学习兴趣的综合表现,是产生求知欲的内在动力。传统英语课堂上老师对知识的梳理,很多艺术生听不懂,太吃力,也丧失了兴趣,但观看电影就不一样了。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影片的选取遵循了下列几个要求:一,选取优秀经典的影片。这些影片都获得过多项大奖,经受住了时间检验,具有真正的艺术价值和人文魅力,才能作为教学素材。二,要适合课堂教学。教学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它涉及到教学对象,教学目的,教学策略,所以不是所有优秀经典的影片都适合课堂教学。影片必须有趣味性和思想性的结合,内容要贴近生活,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能反映丰富的文化现象。三,选取的影片要求大部分人物发音标准,吐字清晰,语速适中,有较好的听力享受,并有中英文对照字幕,帮助理解内容。

2.在英语电影赏析课上,可以充分发挥艺术生自身的优势,开展多项活动。素质教育重视学生主体性,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更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艺术生的突出优势在于思维活跃,情感丰富,敢于表现自己,所以老师在视听课上,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和考核手段,如配音,角色表演,电影改编,音乐,朗诵表演等,充分利用艺术生的优势,发挥他们的潜能。比如,《阿甘正传》中,珍妮在俱乐部演唱的那《Blowing in the Wind》,阿甘在珍妮墓前一大段催人泪下的独白,都有学生在课堂上完美地演绎。再如《海上钢琴师》,一大特色就是主人公灵巧的指尖流淌出的一首首优美的曲子,有学生在新年晚会上,弹奏了其中一首钢琴曲,也记入了该门功课的平时成绩。

3.通过课堂讨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哲学思维。现在的大学生普遍缺乏哲学思维。有教育专家指出,“在谈论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的时候,有必要大大加强哲学在大学中的地位”。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冯友兰也说过,哲学的功用在于提高人的境界。所以,老师要依据影片,提出有哲学深度或者有争议的话题,引导同学们各抒己见。比如《海上钢琴师》中主人公一辈子不踏上陆地,甚至宁死也不下船,怎样看待他的选择,怎样理解这个人物的象征意蕴。再如《肖申克的救赎》,请同学们谈谈对“救赎”的理解。鉴于教学对象是艺术生,为了打消同学们用英语表达时的畏难情绪和自卑心理,允许中英文结合。总之,要帮助同学们打开思路,鼓励他们思考,允许他们质疑,畅所欲言。

4.在电影教学中要着重西方文化的传授。提高人文素养,文化知识的传授是至关重要的。死板地照本宣科,讲授西方文化,学生们难以提起兴趣,但在精彩的影片中体味文化,感悟历史,那就是另外一番天地了。西方文化中,圣经文化起着奠基性的作用,无论是文学,音乐,绘画,都和圣经密切相关,不懂圣经,就无法解密西方文化。很多西方电影,要么是主题和基督教直接关联,如《冒牌天神》,要么暗含着宗教的主旨,如《阿甘正传》,要么人物对话有圣经隐喻,如《一夜风流》。另外,影片当中还可能涉及到了很多文化现象。比如《蒙娜丽莎的微笑》中大量的美术作品,和女权主义,还有《阿甘正传》中上世纪80年代以前的许多美国真实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对于这些和影片相关文化现象,历史事件和人物,老师在课堂先提示,再讲解,更具体的信息交由同学们补充完成,要求同学们课后查资料,布置相关阅读,作出课件。制作课件只是第一步,最后,请同学上讲台给全班同学展示并讲解课件。实践证明,通过密切参与教学活动,同学们在积极学习西方文化的同时,也为自己赢得了英语学习上的自信。

传统教育的急功近利把高等教育异化成职业培训机构,学生缺乏对知识的向往和对文化的尊重,艺术生尤其是这种观念的牺牲品。艺术生若没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人文底蕴,也不可能有良好的艺术修养,很难在今后的艺术道路上有上升空间,所以贯彻素质教育,提高艺术生的人文素养势在必行。如何在艺术生颇感头疼的英语教学中贯彻素质教育理念,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以英语电影赏析为主的视听课不失为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教学中,老师应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改变过去课堂上老师唱主角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发挥自身优势,与老师积极配合,密切合作,积极探索电影中呈现出来或隐含的文化现象,大胆思考,延伸阅读,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品味和素养。

参考文献:

[1]潘赐旋.当代中国高校艺术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MA].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

[2]孙美兰.艺术概论(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周远清 阎志坚.论文化素质教育[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张楚廷.教育观念的深化[A].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第10篇

关键词:影视英语;特征;语言学习

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影视、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越来越成为英语学习者所选择喜欢的学习方式,它具有其自身的特殊语言特征和功能,通过各种题材和类型的电影观摩、讨论和影视英语真实语言的接触,让学生在英语文化的不同层面、真实情景,丰富而直观的语境中提高对英语语言、文化的理解力。

一、影视英语的特征

1.语言的交际性

影视英语既包括英文电影又包括各类英文电视节目和新闻,即:有关国内外在政治、经济、外贸、文化、旅游等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的新闻报道;各类英文脱口秀、真人秀、颁奖礼和饮食节目等。通过报道国际新闻、海外风情、商界人物,各国的社会文化、政治经济、风土人情、自然风光、历史遗产,观看这些电视节目和电影,有利于人们了解世界。同时,也让世人从内容和形式上了解中国现实和文化。特别是英文影视是融视、听、说于一体的媒体,它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还为学生创始最真实的语言场景。因其取材广泛,囊括中西文化的经典文学作品,语言环境真实、地道。学生通过其直观的语言场景和情景对话,营造出轻松愉快的语言氛围,使学生直接感观不同国家的习俗、文化、和社会概况,其结果是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感受自然的语言输入,培养了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2.场景的真实性

语言的特征与语境和情景有直接的关系,具体的语境会使人联想到具体的语言。现代语言学理论和语言教学理论越来越重视语境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电影及各类电视节目作为语言与文化的结合体不断地被引入到英语视听说教学中,其使语言由单一的听变为视、听、看的三位一体,并设计合理的练习供学生在课堂上操练,人们发现在短时间的这种环境的语言训练中,能看懂、听懂,也能和外国人自如的交流,这是因为有一定的英语学习的语境。语言环境就好像是沟通人体的血液:只有在语言环境中耳濡目染,才能真正“活学”,熟悉语音、语调,精通词汇、句型,了解文化习俗和思维方式;在语言环境中入乡随俗,才能真正“活用”,理解正确和表达自如。英语电影直观生动,文化内涵丰富,最重要的是可以不出国门就给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特定的语境下,更好地活学活用英语。

3.信息的丰富性

信息的全球化,媒体和网络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资源空间,也促进了我国传媒及信息化产业的迅猛发展,尤其网络,其丰富的英语资料充分展现了英语国家的价值观、文化风俗、人际关系等,为跨文化交际提供了丰富的论题和写作素材,为英语文化教学准备了充足的材料;而且通过网络传播的英美国家的电影、电视、及歌曲等都是弥足可贵的精品资源。学生充分利用媒体资源和网络平台,发挥媒体优势,不仅增强人们间的交流与资源共享,还为英语教学资源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它是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影视英语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

1.助于拓展思路,提高思维能力

英文影视内容生动丰富,语言真实、地道、自然、贴近生活,这种轻松的语言学习环境,利于摆脱学习者母语的干扰,而真实立体地为学习者展现语言的背景和使用场景,让学习者身临其境,放松心情,充分调动感官及大脑对语言信息的综合反应和吸收反馈,渐渐地形成了自己有效的语言实用学习方法,一个开放的语言学习过程,可以用英语思维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2.充分了解世界,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现象,在语言学习中,语言中所包含的文化知识是培养交际能力的重要方面,而欣赏英文电影是掌握语言知识、了解其文化的有效方式。因为优秀的英文影片是英美国家,民族特定时代文化集中,形象的反应,通过鉴赏经典的英文电影,人们可以体验真实场景的语言表达及其文化内涵,尤其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灵活运用语言的场景。通过一定阶段的练习,在巩固语言知识的前提下,也潜移默化地融入到运用文化知识的场景中,具有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面对文化差异的灵活性,最终透彻和全面地理解语言,实现语言真正的交流,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们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3.增强文化鉴赏,有效提升整体素质

真人秀是影视作品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它是聚英语口语、书面语、文化特征为一体的综合体,而且真人秀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画面逼真,风景优美,比赛规则富有极大的感染力,观看时可以从感情上进入角色,与参赛选手产生共鸣,并进行场景体验,易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观后,给人以深思和启迪,陶冶人的情操。长期熏陶于优秀经典的各各类真人秀节目,不但可以让学生们兴趣盎然畅游于动感十足的舞蹈类真人秀节目So You Think You Can Dance,富有韵律感及丰富情感的唱歌类节目 American Idol,面试应聘类节目The Apprentice, 还有才艺类真人秀节目Britain’s Got Talent,这些节目都可以培养对语言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欣赏力。因此,这杨可以相互促进母语和目的语文化的理解,也使学习者的潜能得到发展,文化素养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Krashen, S.D.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New York Pergam on Press Ltd, 1982

[2]Seelye,H.N. Teaching Culture--Strategies for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M]. National Textbook Company, 1981

[3]龙千红. 电影与英语听说教学[J]. 外语电化教学,2003(3)

[4]谢本渝. 利用影视资料进行英语口语教学[J]. 程度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2003

第11篇

一、舞蹈及舞蹈欣赏

舞蹈是以经过提炼、组织、美化了的人体动作为表现手段,表达人们的情感和思想,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舞蹈是在一定的空间(舞台或广场)内,主要通过舞者连续的动作和不断变化的舞蹈队型、画面、音乐、舞台美术(服装、布景、灯光、道具)等表现手段来塑造舞蹈的艺术形象。从舞蹈作品诉诸于欣赏者的感觉特点来看,它是一种综合了听觉(时间性)和视觉(空间性)的表演艺术。

舞蹈欣赏,是人们观赏舞蹈演出时所产生的一种精神活动,是对舞蹈作品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整个过程,但它又不同一般的认识活动,而是一种特殊的对舞蹈作品的认识活动。舞蹈欣赏,是观众通过舞蹈作品中所塑造的舞蹈形象,具体地认识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及舞蹈作者对这种生活现象的审美评价。观众在欣赏舞蹈作品的过程中往往会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激发起记忆中有关的印象、经验,以及一系列的想象、联想等形象思维活动,来丰富和补充舞蹈作品中的舞蹈形象,使其更加完整、生动和鲜明、从而能在观赏舞蹈作品的过程中体会到更加广阔的生活内容和深刻的思想含义。

二、舞蹈,让电影电视更具美感

《神雕侠侣》中的似舞非舞。有人指责剧中小龙女的武功不是在“武”,而是在“舞”,没一点像是在打架。练玉女剑法好像是申雪和赵宏博的冰上双人舞,或者像是跳芭蕾,或是像跳探戈和华尔兹。其实真正的打斗不好看,要是出现在影视作品中一定会被人们说成低俗,能够体现金庸小说中所描绘的古墓派绝世武功,设计出既有飘逸潇洒的美感,又舒展大方刚劲有力,可能表现方法和欣赏水平因人而异,但必须使人们看了觉得养眼,又同时感到确实不一般或者叫做看得过瘾。欣赏整个武打过程就是一场美丽的盛宴!可谓舞蹈为电视剧《神雕侠侣》更添辉煌。

三、舞蹈,让电影更有生命力

1.《女人香》――舞蹈让人重获新生

电影的每一个画面,都流露着这样的寂寞,杀死人的寂寞。直到这段著名的探戈之前,我一直不喜欢阿尔帕西诺饰演的这位斯莱德上尉,他仕途失意,双目已盲,他脾气火爆、粗蛮无理,满嘴污秽,对生活失去耐心,英语论文并打算用一次长途旅行结束自己无所留恋的人生。在我看来,斯莱德上尉因为失望而绝望,因为目盲接着心盲,这不是能鼓舞我的人生态度,或者是我不能体察的苦闷。唐娜小姐的莞尔微笑,能够唤醒斯莱德对美好生活的诉求,尽管唐娜最后还是尾随他人而去,可是她在斯莱德和查理心中的短暂停留所激起的涟漪,却一波一波,回味良久,总有一些像唐娜那样温婉的姑娘值得我们等待,总有一些像探戈那样优雅的事物把我们的失意静静舒展,看来,跳跳舞还真不是怡情那么简单。舞蹈让主人翁在观众视野中重生。

2.《浮生若舞》――生命就像是一场舞蹈

这是对芭蕾舞的世界的一次近距离的观察,没有膜拜,只有再现。这是对舞蹈演员生活的一次原生态的描写,不仅平实,而且生动。通过导演奥特曼的眼睛,我们看到了安静的、热烈的、流动的、性感的舞蹈,也看到了舞者们并不如舞台上一般光鲜的生活,留学生论文看到了他们对情感的渴望,对生活的欲求和对舞蹈的热爱,看到了他们的遭遇与麻烦、辛酸与无奈以及与同伴之间的关系。这部电影令我想起了许多和舞蹈相关的电影《跳出我天地》、《探戈》、《谈谈情跳跳舞》都是庸常的生活与充满激情的舞者与舞蹈,它们让我想到,舞蹈之于这些舞者,不仅仅是一种艺术、一种谋生的手段,还是情感的一种宣泄,生命的一个出口。就像《跳出我天地》里的小男孩比利,《谈谈情跳跳舞》里的小职员,他们说的,跳着跳着,我就忘记了一切。

有人说,这部有点纪录片风格的电影就像是导演奥特曼献给舞者的一封情书,但我总觉得,七十几岁高龄的导演仿佛是通过这部电影向我们诉说,生命就像是一场舞蹈,在这个舞台上,你会遇见不同的人,扮演不同的角色,你会感受到身心的双重伤痛,也会感觉到释放时的快乐。而只要全心投入、自得其乐,我们就会爱上这场如舞蹈一般安静也热烈、绚美也伤感的人生。

参考文献:

[1]孙景琛.舞蹈艺术浅谈..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7.10

第12篇

[关键词] 多模态话语分析;《乱世佳人》;字幕翻译

电影作为当前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娱乐方式,已经深入人心,同时也掀起了电影翻译工作的热潮,为我国与外国等国家的人民搭建了交流的平台。电影的翻译涉及两种存在形式,一种是配音,另一种是字幕翻译。前者通俗指为电影中的人物角色进行口型的对比并配音。后者是指将最原始的电影文本通过翻译的过程转换为目的语言。字幕的翻译达到最成功的地步就是隐形功能,这种隐形就代表着字幕翻译后既不会妨碍影视的观看效果,也同时可以作为文字的认读功能。字幕的认读是指不需要观众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读文字,因为字幕出现的时间较为短暂。电影《乱世佳人》是当代的一部巨作,其原著作家为玛格丽特•米契尔,是一位优秀的女作家,小说作品自出刊后,获得了许多荣誉,在世界上也具有文学影响力。电影以独特的视觉感重新演绎了其中蕴涵的种种感情纠葛与战争的真实性。影片的翻译文本各式各样,都有独特性与可比性。

一、多模态话语分析与字幕翻译

电影艺术的深入普及促使字幕翻译快速成长,我国也有相对应的字幕研究成果,于是就逐渐出现了影视翻译后的观众需求量大大超过了文学作品文本的读者数量,并且不难发现影视翻译好坏的影响力绝不低于文学作品。字幕的翻译在综合了多种理论与实践的指导,已经获得了可观的成绩,于是根据人类特有的五官来判定相应存在的模式分别为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五种模式。这种具有多模式的语态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模式,其中融入了音乐、画面等电影元素的集合,并且启发翻译者在进行翻译过程中的相关研究。著名学者张德禄针对一系列语言功能理念进行研究并给出了相关的语态模式分析成果,形成了一个成型的结构框架,包括文化、语意、内容和表述四个层面。

二、从多模态话语分析看《乱世佳人》的字幕翻译

广为熟悉的电影《乱世佳人》时长共238分钟,但去除前后的音乐占用的时间剩余共225分钟,从引进我国后,中央对影片进行了英语翻译成汉语的工作,人物情节所涉及的对话总共有1 606句,其中含有12句的旁白及2句的独述,本文就选用这一版翻译后的文本进行深层的探析,涉及审美艺术情操等方面,主要从多种模式下的语言态势进行分析电影《乱世佳人》中的字幕翻译以及通篇思想内涵的意义,针对文化、语境、内容、表达四个层面做了深刻的解读。

(一)文化层面

张德禄对字幕翻译的文化气息非常注重,因为文化内涵直接影响到观众的认可程度。电影是每个家庭必不可少的娱乐方式,也是作为人们的世界窗口去了解外国文化的主要途径,原版电影的语言集中体现了电影原产地的文化气息与社会现象,翻译人员是进行文化交流的关键人物,翻译也是一种学习英语语言的有效方式。李运兴认为字幕翻译是代表国家语言文化的有效凭证,不应该做过多的复合、融合等模式。在电影《乱世佳人》中就有一段集中体现了这一点,电影中的片段是美国的战争打响后,一个奄奄一息的士兵躺在破碎不堪的医院角落里喃喃自语,其中有一名信教的牧师在战火连天场面里向上帝为这些士兵祈祷:“I the Lord direct me,I did not ask,he let me lie in the gree and…In his name guide me in the right way,Even went into the Valley of death,and I will not fear,May let Lord with me.”于是翻译者为了展现特色语言的原貌,在翻译过程中并没有多加修饰,而是很直白地把它翻译为:“耶和华是我的牧者,他指引着我,我并不缺乏。他让我卧躺在青草地上,他用他高尚的名义来引导我走上富有正义力量的道路,是的,我虽然行走过阴暗的道路,但是我心里一点都不害怕。”电影中安排这段牧师的祷告,寄托了人们内心和平的希望,并主张和平与当时战乱的场面相对比,体现了战争的残酷与无情。如果只单看英语的话,或许会让许多观众百思不得其解,因为中国的观众对西方的宗教信念并没有过多的了解,所以翻译者在进行字幕翻译工作时就结合了外国与本国文化的差异,运用了简单的语句表达出意思,使翻译过来的文字清楚、明了地表达出来,也让观众对西方的宗教文化有了大致的了解,于是对掌握全片电影的中心意思来说就显得简单得多了。电影综合了多项元素,而且都在服务于电影的表达。

(二)语境层面

语言表达都在不断地推动故事情节的升华,也是电影情节的一种信息传递的方式,于是对电影中的语境来说,文字等元素提供的是积极的因素。在进行字幕翻译的工作时,首先就要结合电影中具体的情节发展环境,在此基础上做一些文字信息的添加或删减工作的处理。如在《乱世佳人》中有一处场景展现了一面显眼的红旗,是专门为亚特兰医院义卖会做宣传的,旗帜上写道:“THE FLAGS,GRAND AUCTION,FOR THE ATLANTA LOCAL ARMY HOSPITAL.”这种具有浓厚西方语言文化气息宣传语给观众的理解能力上设置了一道阻碍。翻译者也考虑到了文化语境的不同之处就把它译成:“为亚特兰医院募捐的义卖会。”通过翻译者艺术化的处理就很明了地表达了其中的中心意思,电影中对此处的处理一带而过,而翻译者对旗帜的翻译无形中就转换了观众的意识焦点,成为电影情节进程的推动力量。语境的翻译要考虑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而字幕的翻译工作同时受到时空的影响,这就需要翻译者在翻译时要适当删减。与此同时,字幕的翻译紧密地与音画、故事情节等方面联系在一起,所以翻译者就要结合语境做适当删减,避免影响观众对电影前后情节的理解。

(三)内容层面

张德禄在他所提出的多模式语态中的内容层面,包括话语意义和形式两个方面。前者主要指语句的综合性和人文语言。因为字幕翻译受时空因素的影响,所以导致翻译者要选择以删减的方式进行适当的处理,但是也不难发现对纯粹概念性的文字删减较少,而主要删减人际与语篇两种功能。语境要求符合上下文,对语篇也不做高的要求。所以观众要更多了解语篇的交际意义就可以从电影中的话音、语言对话等方面着手。在《乱世佳人》的电影翻译中,一些频繁出现的语气词经常会被省略不译,因为这些语气助词的删减并没有妨碍观众对整体意思的掌握,观众的焦点仍然可以通过电影情节、人物情感变化等方面来探寻电影的突出重点。在形式层面上,都与其他不同的语言模式相互构成共同表达语境、语篇。电影的语篇模式主要体现在听觉的模式结构上,其中包括了语言与音画方面及其他的视觉模式结构。有一种典型的多种模式语态,它指本身的结构力量不能完全表达电影中的意义,就会与其他的模式语态相结合,而两者之间的关系就形成了相互补充的关系,而把不需要借用的模式就归为非互补性关系。归根结底,字幕的翻译就是为了给观众呈现完整、充分的影视信息,并让观众对电影的主题有一定的掌握;而且为观众的视觉与听觉上给予直观的呈现与感受,有利于英语的学习。电影的字幕翻译主要是以具体的文字表现为主要的载体,其他的语态模式仅作为辅助功能,电影集中了视觉与听觉两方面的艺术传播,为观众的电影理解提供了有效的途径。电影《乱世佳人》中的字幕翻译就借助了音画的有机组成,便于观众对故事情节的掌握。字幕翻译是一项综合考虑性很强的工作,不仅仅在电影的音乐与画面方面,还有电影中呈现的色彩艺术、感情发展基调等方面,使翻译后的文字信息让观众都能接受、理解,观众在进行多次的电影欣赏后,也应逐步增强自己的多模式语态分析及审美情趣。

(四)表达层面

电影中的辅助元素为语言感彩的传播起到良好的作用,其中这些元素包括语气的强弱、音效的大小及字幕文字的布局等。因为电影字幕是单纯的语言文字表象,字幕对电影的传递功能有很大的作用,也关系到电影思想内涵的表达。所以在进行字幕翻译时就要保持与原电影版本的主要信息内容一致,同时在屏幕上出现的时间应该足够观众的快速阅读,并能掌握相关的信息意思。在一般情况下,英文电影的字幕一次性出现不能多于两行,而中文字体也要求不能多于一行,这些要求就符合了电影情节画面的转换需要,字幕的出现通常伴随着人物情节的发展或画面的变化,此时的字幕就给观众以提示和警醒的作用,不仅给观众的文字阅读带来了便利之处,中英互译也给观众提供了语言学习的情景机会。电影《乱世佳人》中的字幕就是采取中英双语字幕,字幕都出现在整个屏幕的下方,一般是英语出现在上面位置,紧接着就是相对应的中文翻译,于是对于电影的理解也就不难掌握了。字幕翻译的发展是传递电影内容信息的关键,在多模式语态的运用中起着牵引的作用。

三、结 语

多模式语态的发展关乎文化、语境、内容、表达等四个层面,对电影字幕翻译与故事情节的理解上有互补的作用,多种电影元素的组成构成了电影语篇的中心意义。在电影音乐、画面等元素的配合下,翻译者运用常用的语言文字进行大众化的翻译,让观众都能基本掌握电影的语篇结构与内容概要。在多模式语态日渐成熟的理论指导下,字幕翻译的工作也日益突出,但本文对多模式语态形成的理论文本上的研究成果还没有深入地渗透到字幕翻译的模式中,在这一点上还需要做更大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寻慧.从目的论看《乱世佳人》中的字幕翻译[J].语文学刊,2011(05).

[2] 王荣.从关联理论看字幕翻译策略——《乱世佳人》字幕翻译的个案分析[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