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05 17:08:2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停网通知,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尽可能避免人员聚集和流动,减少传播感染风险,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现就本市公安政务服务有关业务办理通告如下:
一、暂停办理部分业务
根据国家移民管理局要求,暂停受理、审批、签发内地居民赴港澳旅游签注(含团队旅游、个人旅游、深圳“一周一行”),赴港澳自助机、网上服务平台(包括“一网通办”总门户、“随申办”APP和小程序、“上海公安出入境管理”微信公众号)等同步关停相关业务。
二、非紧急业务建议延期办理
(一)出入境方面。
1、建议内地居民合理安排出国出境计划,非特别急需的可暂缓申办出入境证件。如确有需要,应提前向有关国家或地区驻华代表机构、航空公司或境外接待单位了解清楚目的地国家或地区采取的入境管控措施情况。
2、继续为外国人提供签证延期和停留居留证件办理服务,保障外国人合法停留居留,对有紧急需要的将加急办理相关证件。对因疫情防控原因难以及时办理签证、停居留证件延期手续的,将视情从轻、减轻或免于逾期居留处罚。
(二)车驾管方面。
1、延期办理驾驶人考试、满分教育、审验教育等有时限要求的业务。对已在网上申请预约办理的,可以自主选择取消预约,取消考试预约不计入考试次数,也不影响下次考试预约排序。
2、对在疫情防控期间不能按期办理驾驶证审验换证、机动车检验等业务的,可延期到疫情结束以后办理。在此期间,群众确有驾车出行等生产生活需求,或者有疫情防控人员、物资运输等应急保障需求的,对驾驶证逾期未换证、未审验、机动车逾期未检验等情形,公安交管部门将不予处罚。
3、对因逾期未换证、逾期未体检、逾期未检验等原因,导致驾驶证或机动车可能被注销的,公安交管部门将统一延长注销期限。
4、疫情防控期间,已在互联网预选了号牌号码但未及时办理机动车登记的,预选号码有效期延长,疫情结束后可以继续办理登记。
5、学习驾驶证明有效期到期的,统一延长有效期限,可选择在疫情结束后继续学习驾驶,公安交管部门将保障学车考证权益。
6、对目前持有机动车临时行驶车号牌的车辆,其在本市道路范围内通行时间延长至2020年2月29日24时。
(三)户政方面。
1、身份证遗失的,如非急需用证,建议暂缓办理,可以下载“随申办”APP和小程序,通过“我的卡包/我的证照”实现居民身份证件电子“亮证”。
2、居住证有效期限截止日期为2020年1月1日以后的,无论持证人能否及时返沪,系统后台将给予自动签注,无需前往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办理。
3、涉及户口办理事项,如非急需,建议暂缓办理;确属急需办理的,建议通过“一网通办”平台,按照提示先行上传材料(图片上传应当清晰),公安机关预审通过后,将通知申请人至派出所窗口“一次性办理”。
4、涉及跨省市迁户落户手续,已取得上海公安机关开具的《准予迁入证明》,但因疫情防控原因过有效期的,可以在疫情结束后随时到公安机关换开《准予迁入证明》;
已取得原户籍地公安机关开具的《户口迁移证》,但因疫情防控原因过有效期的,本市公安机关将予以认可。
三、建议优先选择网上办、掌上办
目前,本市公安机关已在“一网通办”总门户、“随申办”APP和小程序、“交管12123”APP、“上海交警”APP、“上海公安人口管理”微信公众号等网上办事平台累计实现96项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方便群众网上办、掌上办,享受“不见面”服务。
其中,补换领驾驶证、补换领号牌、补换领行驶证、机动车选号、申领免检标志、违法处理、事故快处等20余项高频交管业务,可登录“交管12123”APP、互联网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管理平台(sh.122.gov.cn)、“上海交警”APP、“随申办”APP等直接网上办理。
开具户籍证明、居住登记、申领居住证等10余项高频户政业务,可登录“随申办”APP和小程序、“上海公安人口管理”微信公众号等进行全程网办。
四、确需窗口办的业务建议预约办理、即办即走
确有急需到窗口办理的业务,为降低交叉感染风险,请合理选择办理时间,并根据网上公布的办事指南携带好相关材料,也可以提前拨打公安相应业务窗口电话(详见上海市公安局门户网站“执法公开”栏目的“对外窗口查询”)进行咨询、预约办理时间。到窗口办事的群众,请自觉佩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主动配合现场工作人员开展体温检测等相关工作。对相关业务、政策有疑问的,可以拨打上述窗口电话进行咨询,如有其他问题,也可以拨打“12345”市民服务热线进行咨询。
后续相关政务服务举措,请及时关注上海市公安局门户网站、“警民直通车”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信息。
特此通告。
上海市公安局
上诉人(原审原告)陈彦,男,一九六九年五月十三日出生,福建省福州市人,住福州市马尾区亭江镇和平路97号,系上诉人陈锥之弟,居民身份证编号:350122690513001.
委托人杨新华,福州三通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上诉人(原审被告)福州市公安局马尾分局,住所地福州市马尾区。
法定代表人林东来,分局局长。
委托人龚真,男,福州市公安局马尾分局法制科副科长。
委托人左向真,福州世通律师事务所律师。
原审原告陈锥、陈彦诉福州市公安局马尾分局滥用职权侵犯人身权、财产权一案,福州市马尾区人民法院已于一九九八年七月十四日作出(1998)马行初字第03号行政裁定。原审原告陈锥、陈彦不服,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于一九九八年十一月十一日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上诉人陈锥、陈彦及其委托人杨新华律师,被上诉人福州市公安局马尾分局的委托人龚真、左向真律师到庭参加诉讼。由于本案涉及因特网这一新技术,合议庭决定在第一次庭审结束后由各方当事人及法庭邀请专家证人出庭就有关因特网及IP电话的技术原理问题作证。一九九八年十二月二日第二次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上诉人邀请的专家证人福州华特通用电脑公司总经理王峻涛,被上诉人邀请的专家证人福建省数据通信局总工程师丁大明、福建省邮电管理局蔡晓东科长、福建省邮电管理局张建勇科长,本院邀请的专家证人瀛海威信息通信有限责任公司福州分公司总经理张成,上诉人陈锥、陈彦及其委托人杨新华律师,被上诉人福州市公安局马尾分局的委托人龚真、左向真律师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审认定,一九九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福州电信局向被告福州市公安局马尾分局举报原告陈彦利用微机互联网经营国际长途电信业务,违反了长途通信业务和国际通信业务由邮电部门统一经营的规定,要求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经调查,报案内容属实,被告即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规定对原告以涉嫌非法经营罪立案侦查,向福建省公安厅刑警总队请示,经省厅刑警总队同意后,被告于一九九八年元月三日正式立案侦查。元月七日对原告陈彦的诚信电器店进行搜查,提取了电话一部、彩色显示器一台、电脑主机一台,键盘一台、数据声音转换器一台。元月十日、二十二日两次对原告陈锥进行传唤。元月九日,二十四日分别暂扣陈彦、陈锥20,000元和30,000元人民币。一审法院认为:福州电信局向被告举报原告未经审核批准,擅自经营电信业务。被告认为,经审查原告的行为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的非法经营罪的规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六条规定,经批准后立案,进行刑事侦查,是被告依法行使刑事侦查职能。在刑事侦查中被告所进行的搜查、提取证据、扣押款项等行为,不是具体行政行为,没有规避司法审查,不属行政诉讼审查范围。一审法院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14条,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39条的规定裁定驳回原告陈锥、陈彦的起诉。
上诉人陈锥、陈彦上诉称:1、原审裁定认定被上诉人福州市公安局马尾分局是“依法行使刑事侦查职能”是错误的。本案上诉人的行为不构成犯罪,被上诉人的立案缺乏事实依据,是滥用职权的具体行政行为。一审法院仅对被上诉人的行为进行形式上的审查,并未进行实体审查,就轻率地认定其“依法”,也是错误的。2、一审法院认定被上诉人没有规避司法审查也是错误的。被上诉人错误地对上诉人刑事立案,发现上诉人的行为不构成犯罪后,又不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条的规定撤销案件,在立案八个月后,仍不作任何处理,其意图就是为了规避司法审查。请求本院撤销一审判决,确认上诉人的行为属于滥用职权,确认被上诉人扣押财物的行为违法并予以返还,并判令被上诉人赔偿上诉人的经济损失15,000元。
被上诉人福州市公安局马尾分局答辩称:一九九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福州电信局报案称:电话用户陈彦利用微机互联网通话软件,对外开办国际电话业务,按挂发不同国家、地区每分钟收取6-9元不等的通话费,严重损害国家和邮电企业利益,扰乱了电信市埸秩序,也给国家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危胁,请求我局立案侦查,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我局受理后,对报案内容予以调查核实,并就该案能否立案侦查专题请示了省公安厅刑警总队,总队明确批复应当立案侦查,依法查处。我局遂于一九九八年元月三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以涉嫌非法经营罪正式立案侦查,依法传讯了犯罪嫌疑人陈彦、陈锥,同时对犯罪现埸进行了搜查,扣押了犯罪嫌疑人用于经营国际长途电话业务的设备,并追缴陈锥、陈彦经营国际电话业务的非法所得合计50,000元。犯罪嫌疑人陈锥、陈彦对其非法经营国际长途电话业务的事实供认不讳。因此,马尾公安分局扣押原告陈锥、陈彦用于作案的电脑及追缴非法所得50,000元是正常的刑事司法行为,并非具体行政行为。
被上诉人福州市公安局马尾分局向一审法院提供的证据材料有:
1、福州电信局榕电[1997]保字19号《关于陈彦非法经营电信业务请立案侦查的函》;2、一九九八年一月二日对马尾电信局亭江电信支局何海鸣局长的询问笔录;3、一九九八年一月十日对陈锥的询问笔录;4、福州市公安局马尾分局《关于陈彦利用微机互联网经营国际长途电信业务能否立案侦查的请示》;5、福建省公安厅刑警总队一九九八年一月二日对福州市公安局马尾分局的批复;6、一般刑事案件立案报告表;7、呈请搜查报告书;8、福州市公安局马尾分局(98)3号搜查证;9、一九九八年元月十日福州市公安局马尾分局传唤通知书(传唤陈锥);10、一九九八年元月二十二日福州市公安局马尾分局传唤通知书(传唤陈锥);11、国务院国发(1990)54号《国务院批转邮电部关于加强通信行业管理和认真整顿通信秩序的通知》;12、《福建省保障和发展邮电通信条例》;13、原邮电部电信政务司电司(1995)12号《关于不准在中国倒卖国际电信业务(RESALE)的公告》。
上诉人陈锥提供的质证材料有:1、瀛海威信息通信有限责任公司瀛海威时空用户登记表;2、福州市公安局马尾分局马公字第0001036号暂扣款单据(被暂扣款人陈彦,暂扣款金额人民币20,000元);3、福州市公安局马尾分局马公字第0001037号暂扣款单据(被暂扣款人陈锥,暂扣款金额人民币30,000元);4、福州市公安局马尾分局刑警大队侦查人员提取笔录。
根据庭审举证、质证,本院可以确认如下事实:一九九七年九月上诉人陈锥、陈彦在陈彦开办的福州市马尾区亭江镇诚信家用电器店开展“买一送一”的促销活动,即顾客在该店购买一件商品就可提供因特网通话服务(IP电话)五分钟。并于九月二十日开始按与香港、日本通话每分钟七元,与美国通话每分钟九元的标准收费。一九九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福州电信局在亭江检查时发现两上诉人的上述活动,以榕电(1997)保字第19号函向被上诉人福州市公安局马尾分局(下称马尾公安分局)举报。马尾公安分局于同月二十五日就上诉人陈锥、陈彦的行为是否涉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规定的非法经营罪犯罪嫌疑及是否能够立案侦查向福建省公安厅刑警总队请示。福建省公安厅刑警总队于一九九八年一月二日批复马尾公安分局,同意立案侦查,并要求该局依法查处。一九九八年一月三日,马尾公安分局对该案刑事立案。同年一月七日,被上诉人马尾公安分局对上诉人陈彦的住宅进行了搜查,扣押了陈彦用于网络通话的电脑及配件,并限制了陈彦的人身自由。一月九日,陈彦在其家属缴纳了暂扣款人民币20,000元后被解除对人身自由的限制。一月十日,马尾公安分局传唤陈锥。一月二十二日,马尾公安分局再次传唤上诉人陈锥。一月二十四日,陈锥在家属缴纳了人民币30,000元的暂扣款后被释放。
在庭审质证中,上诉人陈锥、陈彦称:在缴纳50,000元暂扣款时被上诉人马尾公安分局的办案人员对其称该款是取保候审保证金。被上诉人马尾公安分局的人在庭审中认为暂扣陈锥、陈彦的共50,000元人民币系两上诉人非法所得的暂扣款,但无法向法庭提供暂扣陈锥、陈彦非法所得50,000元的计算依据。被上诉人马尾公安分局未向法庭提供能够说明上诉人陈锥、陈彦在缴纳了共50,000元人民币的“暂扣款”并被解除了对人身自由的限制后处于刑事侦查过程中何种刑事强制状态的法律手续。
上诉人陈锥、陈彦邀请的专家证人王峻涛在庭审中向法庭证明:
应用因特网拔打IP电话与应用因特网其他功能如发电子邮件(E-MAIL)、网上会议(Netmeeting)、网上传真、传输图像的性质一样,是因特网的基本功能,即利用数字形式传输信号。从技术角度分析IP电话的原理和传统电话的原理是截然不同的,传统电话的语音信息是通过电话线传输的。而IP电话是利用网络软件将语音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后在因特网上进行传输,到达对方的电脑或语音数字转换器后再将数字信号转换为语音信号。IP电话的工作流程为,本地电话或上网电脑=>本地网关服务器(将语音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或上网电脑内的转换软件=>数字信号在因特网上传输=>被拔叫地的网关服务器(将数字信号转换为语音信号)=>被拔叫电话。因此,IP电话的费用由本地市内电话费、因特网服务费和被拔叫地的市内电话三部分组成。市内电话费由使用者付给电信部门,因特网服务费付给ISP(因特网接入服务商),国外被拔叫地的电话则付给国外网关服务器在中国的商。IP电话不会对任何人造成利益上的损失,也不会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但IP电话对于传统长途电话的威胁则是先进技术对于落后技术的威胁。
被上诉人福州市公安局马尾分局邀请的专家证人丁大明向法庭证明:国际互联网(因特网)的基本功能是进行数据传输和交换,因特网具有将文本、声音、图像等压缩打包后,以数字形式传输的功能,通过因特网打电话从技术角度是可行的。因特网属于电信增值业务的范围。目前邮电部门规定的因特网业务有电子邮件、文件传递、远程登录、还有WWW浏览等,没有提供IP电话业务。
被上诉人福州市公安局马尾分局邀请的专家证人蔡晓东向法庭证明:《中国邮电百科全书(电信卷)》载明,电话业务按通达地点和服务范围分为国际电话、国内长途电话、市内电话、农村电话。国际电话包括数据电话。通过网络拔打电话属于国际长途电话。目前挂发美国的长途电话费是18.4元(人民币)/分钟。国家并未对传统电信业务作明确划分,并不允许经营通过因特网打国际长途电话。
被上诉人福州市公安局马尾分局邀请的专家证人张建勇向法庭证明:根据国发(1990)54号《国务院批转邮电部关于加强通信行业管理和认真整顿通信秩序请示的通知》(下称国发(1990)54号《通知》)第三条规定:主要通信业务必须由国家统一经营。该条第(三)项规定:长途通信和国际通信业务由邮电部门统一经营。另原邮电部电信政务司电司(1995)12号《关于不准在中国倒卖国际电信业务(RESALE)的公告》也明确规定国际电信业务只能由我国邮电部门统一经营,任何单位和个人,包括倒卖者(RESELLER)不得以任何形式经营国际电信业务。
本院邀请的专家证人张成向法庭证明:作为因特网拔打国际电话与传统电话的传输性质是不同的,但实现的功能相同的。瀛海威信息通信有限责任公司(IHW)是从事因特网接入服务的服务商(ISP),该公司提供的业务包括电信增值业务、计算机信息服务。用户利用IHW提供的接入服务发电子邮件还是上网查询或是打IP电话与公司提供的服务无关,因为通过因特网拔打国际电话与电子邮件等的传输是一样的,都是以IP数据包的形式传输,不会占用电信部门的其他资源,并且从理论上讲通过因特网打电话并无人数的限制,同一线路上可以传输多组数据。与传统电话相比,网络电话的费用更便宜。对于使用网络电话是否构成对国家安全的威胁,主要与使用者有关,该项技术是科技发展的进步的结果。使用者以危害国家安全为目的利用传统电话同样会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
另查明,1、原邮电部行政规章《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管理办法》第二条第(三)项规定:公众多媒体通信业务是指通过中国多媒体通信网,向最终用户提供的公众多媒体通信与信息服务。该《办法》第八条第一款同时规定:对在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网上提供的通信与信息业务,按国务院和邮电部对外放开经营部分电信业务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第二款规定:对接入服务经营者(指为用户接入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网提供服务的单位,即ISP)实行经营许可证制度。2、国务院国发(1993)55号文《国务院关于批转邮电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电信业务市埸管理意见的通知》(下称国发(1993)55号《通知》)中明确了“计算机信息服务业务”属向社会放开经营的电信业务。3、原邮电部邮部(1995)773号《关于〈放开经营的电信业务市埸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下称邮部(1995)773号《通知》)第四条规定:未经审核批准,未领取营业执照的,不得从事放开经营的电信业务。该《通知》第二十五条第(一)项规定了未经审核批准、未领取营业执照从事放开经营的电信业务的可由通信主管部门责成邮电通信企业停通其中继线、没收非法经营所得,并可处2,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的罚款的行政处罚。
本院认为,根据专家证人向法庭说明的IP电话的技术特征表明,IP电话的传输方式主要是借助网关服务器或电脑软件将语音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在因特网上传输。这种传输方式与普通电话的语音信号通过双绞线接入程控交换机再进入长途传输网,再由长途传输网到程控机最后进入对方电话机的传输方式不同,因特网上的数字传输可同时传输多组信息,而普通电话只能同时传输一组信息。因此,使用IP电话拔打国外用户与使用程控电话拔打国外用户(IDD,国际长途直拔)的技术特征是不同的,IP电话是基于网络技术而产生的在因特网上提供的新类型的通信业务。属于国务院国发(1993)55号《通知》和《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管理办法》所称的“计算机信息服务业务”和“公众多媒体通信业务”。且国务院的国发(1993)55号《通知》中明确了“计算机信息服务业务”属向社会放开经营的电信业务,而不是属于本案被上诉人福州市公安局马尾分局所称的国务院国发(1990)54号《通知》规定的由邮电部门统一经营的长途通信和国际通信业务。
被上诉人马尾公安分局提供的证据材料可以证实上诉人陈锥、陈彦存在未经审核批准,未领取营业执照,擅自从事“计算机信息服务业务”和“公众多媒体通信业务”的事实。但不能证明IP电话属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由电信部门统一经营的长途通信和国际通信业务。
被上诉人马尾公安分局以上诉人陈锥、陈彦涉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规定的非法经营罪,认为本案属刑事侦查案件,请求驳回上诉人的上诉。本院认为,《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非法经营罪的非法经营行为的范围决定于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具体规定,只有当行为人未经许可经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专营、专卖物品时,该罪的客观要件方可能成立。
被上诉人马尾公安分局传唤上诉人陈锥、陈彦后暂扣了两上诉人50,000元人民币,但不能提供事实依据证明上诉人陈锥、陈彦有非法所得50,000元。暂扣该款项后,被上诉人马尾公安分局即解除了对陈锥、陈彦人身自由的限制,并未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于其所认定的“犯罪嫌疑人”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其他强制措施,并且至今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既未进行任何处理,也未依《刑事诉讼法》规定对其所认定的“犯罪嫌疑人”进入刑事诉讼程序向检察机关提出起诉意见。并且《刑事诉讼法》未授权侦查机关在实施刑事侦查时可以采用“暂扣”这一强制措施。“暂扣”属于典型的行政强制措施。因此,被上诉人的上述行为,均不能被证明属刑事侦查措施,而只能证明被上诉人马尾公安分局在对上诉人的处理中采取限制人身自由的方法,针对公民的财产实施了“暂扣”的具体行政行为。被上诉人马尾公安分局认为其对上诉人实施的行为属刑事侦查的抗辩理由,本院不予采纳。
综上,被上诉人马尾公安分局将依法应由行政程序处理的事项和相对人作为“犯罪嫌疑”,却无法提供证据证明其被诉行为符合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在其“刑事侦查”过程中,实施了不能被证明是刑事强制措施而明显属于行政强制措施的扣押行为。上诉人认为该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提起行政诉讼,人民法院应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司法审查。一审法院裁定驳回原告的起诉属适用法律不当,应予纠正。经本院审判委员会研究决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一条第(三)项的规定,裁定如下:
【关键词】EPON;电力系统;信息采集
中图分类号:TM769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随着科技水平的快速提升,电力系统正朝向智能化方向发展。EPON技术对于智能电力网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它对环境适应性强,能够实现信息的长距离传输。
二、用电采集系统存在的问题
1、异常台区问题。主要问题在于集中器掉线、在线停抄。在线停抄的集中器由于硬件问题导致不抄表。
2、表计抄读失败。表计抄读失败的原因主要为:一是档案问题,台区调试的时候自动下发参数容易导致台区总表的端口号错误。二是模块不符、模块松动、模块坏。三是表未装或未接电(未接进线)。四是表计损坏。五是三相表内部无电压(屏幕上UaUbUc未正常显示)。
3、大用户实用化指标不完善。表现为:离线数量与明细数据不一致,离线数量、明细数据档案显示不完整,离线终端明细加入列表时存在感叹号,终端不能显示等问题。
4、专变用户采集综合运行需整改。计划数量超过3月31日后不再变化,全地区在此时间后计划数量为定值,未覆盖数量与明细数据不一致,有些变电站采集用户还在未覆盖的统计之中。
5、抄表简报查询为空。杂项调试的时候,没有新增测量点;在日常维护中,标记删除了测量点;接线信息及参数设置界面反应慢,需要进行程序优化。
三、EPON技术简介
EPON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技术,其主要通过点到多点结构的单纤双向光和网络进行连接,其组网结构比较灵活,可组成环型网、混合型及辐射型等多种拓扑结构。
1、EPON系统的组成
(1)光分配网络(OpticalDistributionNetwork,ODN)、用户侧的光网络单元(OpticalNetworkUnit,0NU)、网络侧的光线路终端(0pticalLineTerminal,OLT)以及网管系统共同组成了EPON系统。通常在35/10kv变电站内部署各设备系统,使用光缆和OLT进行连接,然后通过千兆以太网(GigabitEthemet,GE)接口把OLT和光纤骨干网的同步数字体系(SynchronousDigitalHierarchy,SDH)设备进行连接。
(2)ONU是一种用户侧设备,通常把其布局在配电变压器、环网柜以及柱上开关等设备内,通过ONU,可把各种宽带数据及信息资料输送给与之相连的用户,此外,终端用户接受数据后也可把相关数据信息发送给OLT。ONU分为工业级(部署在室外)与非工业级(部署在室内),工业级设备通常应用在配网自动化及用电信息采集上,非工业级通常应用在电力光纤到户。
2、2EPON组网技术的优势
(1)使用单纤双向传输,能使成本得到有效降低。
(2)能够提供双向高带宽,在通信方面的容量比较大,能够接收多业务。
(3)对多点失效具有抗拒作用,当某个ONU在网络中出现故障的时候,其他ONU数据通信不会受到影响。
(4)支持点到多点的网络结构,可组成树型、总线型等多种拓扑结构,可提供多种服务。
(5)传输距离最大为20km,能达到配用电网络的覆盖标准。
四、用电信息采集典型案例的设计和分析
1、电力载波结合无线通信技术
电力载波通信(PowerLineCommunication,PLC)技术是电力系统特有的通信方式,以现有的电力线为通信媒介,通过载波方式实现模拟或数字信号的传输。由于使用可靠的电力线作为载波信号的传输媒介,因此具有信息传输的稳定可靠、路由合理等特点,是唯一不需要线路投资的有线通信方式。
低压电力线载波远程抄表系统是集电能表数据采集、载波传输、数据存储、数据通信、数据处理及断电控制等功能于一体的自动化系统。通过专门的通信芯片,对电表数据进行调整,再通过低压配电线路(220/380V)进行信号传输,实现集中抄表。这种抄表方式安装简单,不需要另外布线,对小区内客户的分布没有过多的限制,尤其是通信线路不易损坏且无需维护是这种抄表的最大优势。低压电力线载波远程抄表系统是多数集抄系统应用的首选方案。
该方式采用无线公网通信方式将用电信息采集的数据传送到抄表中心前置机服务器。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该方式主要是通过电力载波方式将每块电表的用电信息传送到集中器,集中器负责所有电表信息的汇总和存储。集中器通过GPRS/CDMA/3G/4G等无线通信方式将汇总的电表信息传到主站。该方法主要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果在无线信号较好的情况下,抄表不存在技术上的问题;若在无线信号不能覆盖或信号质量较差的情况下,抄表的成功率较低或无法完成抄表。
2、电力载波结合EPON通信技术
该方式主要利用电力载波的优点,采用光纤通信技术避免了无线公网的局限性,从而大大提高了上行信道的稳定性。通过电力载波通信方式将每块用户电表信息采集到集中器,集中器汇总每块电表的信息,然后通过光纤通信方式将信息传送到主站。随着配电自动化的大规模建设,利用配电自动化敷设的富裕纤芯实现用电信息采集,大大降低了投资成本,同时也提高了光纤利用率。电力载波结合EPON通信技术如图1所示。
图1电力载波结合EPON通信技术
3、采用EPON通信结合集中器技术
该方式主要采用EPON通信技术,通过ONU的RS485通信方式采集每块电表的信息,然后将RS485信号转换成以太网数据汇总到集中器,ONU负责将电表的通信规约以透明方式传送到集中器,集中器的下行以太网口通过IP方式和每块电能表通信。ONU通过RS485方式采集每块电表的信息,转换成光信号传送到通信机房,通信主站设备将信息转换成千兆以太网电信号,将汇总的信号传送给集中器下行通信接口,集中器处理汇总的电表信息,然后通过上行以太网接口将处理的数据转换为Q/GDW376.1规约传送到通信主站,通信主站通过光纤透明通道将处理的信息发送到用电信息采集数据服务器。
该方式对集中器的要求较高,目前多数集中器厂家的设备只支持单个以太网口上传,需要对集中器硬件进行升级和改造。该种方式为最佳通信方案,将集中器的下行以太网接口和ONU的通信地址划分为同一个网段,一台集中器可以完成同一个C类网段的ONU通信,按照目前每台ONU具备4个RS485接口计算,每个RS485接口支持32块电表的采集,每个子网分配250个IP地址,一个C类网段可完成4×32×250=32000块电表的数据采集,突破了载波抄表2048块电表的上限,同时也便于集中器扁平化管理。该方式对集中器的性能提出新的要求,需要具备较强的存储能力和较高的通信功能。采用EPON通信结合集中器技术如图2所示。
图2采用EPON通信结合集中器技术
五、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应用与发展
1、远程抄表应用
远程抄表工作是供电企业的核心业务,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现场采集电能终端的信息,按照系统主站预先设定的任务参数,每天上报、补报电能表的各种电能示值数据。采集主站对其进行存储和管理。有系统对营销体系的每个抄表段发起抄写、核对、接收流程,在电能信息获取阶段点击功能按钮,利用系统数据库接口从电能数据采集系统中得到每个电力用户的抄表信息,最后完成电能信息采集与核对环节。
2、防窃电应用
目前,电力企业防窃电手段主要是由用电检查人员到现场查看电能表,虽然这种周期性检查措施能够有效减少用户窃电行为,但是始终无法保证对窃电进行实时监控。因此,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应用具有实时监控窃电行为的功能,如果发生用户窃电、电能表出现异常数据等情况,立刻发出报警提示,使防窃电工作逐渐转为智能化。
3、提供优质服务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不但能够为供电企业收集用户用电信息,保证电网运行的稳定性,使电力运营管理更加精细化,同时,它的开发建设也为电力用户实现信息共享、交流互动提供了可能性。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能够为电力用户提供一系列优质服务,包括电力平衡度提示、用电时段提醒、用电设备报警、用电数据查询、发送停复电通知等。
六、结束语
电力系统未来的高速发展,离不开先进的技术水平,EPON技术更能够成为电力系统飞跃发展的助推器。我们要在实际应用中不断总结,不断完善,使其为电力系统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6月底召开的全国煤矿推广数字化瓦斯远程监控系统电视电话会议给煤炭企业下了硬规定:到今年年底之前,高瓦斯、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要全部建立并完善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原国有重点煤矿企业要实现矿务局(集团公司)内部连网;国有地方煤矿、乡镇煤矿要实现县(区)范围内连网。
这就像在煤炭企业头上套了个紧箍咒。如果煤炭企业想继续生产,继续生存,继续创造利润,就必须把瓦斯监控放在首位。
但是,瓦斯监控系统这么好上吗?人命关天的瓦斯监控,仍然有不少需要跨越的坎!
信息传递,短一米也是灾难
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监测的是什么?是在地下几百里甚至几千里的瓦斯深度是否超标,是否有明火、自燃等安全隐患。但要让矿井监控室的人了解这些指标,甚至让上一级的集团公司对此了如指掌,就有难度了,传输问题首当其冲,信息传输半径即使只短了一米,也会造成无法挽回的灾难。比如将瓦斯浓度监测头监测到的数据从井下传到井上,再从井上传递到监控站进行监控和分析,最后将处理意见传回井下,该用什么方法?很多地方甚至连电话线都没有,怎么解决?
方法一:铺设电缆。通过光缆将井下信息和井上信息互通,同时用数字信号代替以前的模拟信号,增强信息的准确性,免受干扰。
山西省邮电建设工程局承建的山西朔州市煤矿瓦斯监控系统光缆工程 就是个典型的例子。该工程覆盖朔州市朔城区、平鲁区、山阴、怀仁、右玉5个县区的200余个矿井,共有40多个接入网点,架挂600多公里光缆,投资1400多万元。
适用企业:矿井相对集中。
难点:铺电缆相对价格较贵,投资大,对一些小型矿山或相对流动性的煤矿企业来说不太现实。
方法二:短信息。这里的短信息并不是平时我们常用的短信息,因为井下几百里是没有信号的。瓦斯监测系统所用的短信息是数字蜂窝无线网络的短信通讯方式,即将瓦斯浓度检测探头和风速传感器安放在主回风井(巷)的适当位置,当瓦斯浓度、风速超过限定值或主扇开、停或运行负荷变化较大时,短消息发送模块向监控中心和值守人员同时发送相应的短消息并报警。
淮南矿业集团公司就建立了一个瓦斯超限短信息发报系统,通过特定程序对各矿监控主机上传的监控信息进行分析、过滤,再根据超限幅度大小和受信领导级别进行分组群发。集团公司和各矿相关领导均能及时掌握瓦斯超限情况,及时指挥协调安全生产工作。
适用企业:无线短信通讯方式实现方便,投资小,对中小型矿山非常适用。
难点:目前市场上可选择产品不多。
方法三:租用公众无线网络或数字光纤。这其实主要解决的是从煤矿到监控中心的信息传输问题。很多煤矿集团公司下属企业比较分散,下属企业大部分已安装使用了瓦斯监测监控系统,需要传给总公司。
宁夏自治区煤矿井下安装瓦斯监控装置,通过无线网络,与自治区煤矿安全监察局电子瓦斯监控系统连网,实行全方位安全监控。
河南省煤矿瓦斯监测监控网络系统是在各煤炭企业已形成的瓦斯监测监控系统的基础上,由省、省辖产煤市、县级系统和企业信息采集系统组成,采用租用公众无线网络或数字光纤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信息互通。
适用企业:需要将信息从矿井集中传递到总部。
难点:并不是所有地方都有GPRS网络,而且速率也是必须考虑的问题。
方法四:利用卫星通讯技术将信息传到监控站和总控室。这对于一些有条件的煤矿企业也是值得推荐的方法。重庆市经委针对重庆市矿井数量多,产量小,办矿起点较低的现状,今年将在217个高瓦斯矿井通过卫星通讯技术实现安全监控全覆盖,以便实时掌握煤矿瓦斯变化和风机开停情况。
适用企业:相隔远、较分散的煤矿企业。
难点:价格不菲。
紧急报警,晚一秒就是生命
从系统到人,需要一个通知的方式。假如监测到的危险结果没有及时出去,那么再精确、再灵敏的监测系统也是白搭。紧急报警,哪怕延迟一秒,也要付出生命的代价。因此瓦斯监测系统的报警方式不仅要快,而且要准,决不允许出错和延迟。误报会引起巨大的经济损失,但是一旦不报或者迟报,更是会造成灾难……因此瓦斯监测系统的报警方式也受到很多关注。哪些是目前行之有效、比较稳定的报警方式呢?
方法一:利用声光报警。一旦危险发生,利用铃音和灯光变化来报警,最大的好处是明显,传播范围大。沙河市煤炭工业局的瓦斯检测系统就是采用声光报警的方式。他们远程24小时对井下采掘、瓦斯浓度、一氧化碳浓度、风机开停状态、设备馈断电进行数字化处理,对地面主要生产部位进行图像监控。一旦出现重大隐患,声光报警系统就会立即启动,锁定图像监控,及时掌握灾情的发展,在第一时间下达整改指令,全程监控处理情况。由于声光报警的传播范围很大,各矿的绞车房、井口、调度室、监控室等主要生产部位都可纳入监控范围,需要停产时,只要一声令下就会井停人撤,确保安全。
适用企业:规模有限,不能完全达到互连互通的企业。
难点:简单报警,并不能迅速判断危害的原因及处理办法。
方法二:采用GIS系统。在警报传出的同时,准确地知道危险发生的地点靠的就是GIS系统。报警点在监控屏幕上直接闪动,危险地点可以准确地在屏幕上显示出来,这对于排险抢险有着重大意义。比如淮南矿业,早在2004年就建立了矿区安全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即安全监控信息网络,收集各矿监控主机上传的各种测点(包括被控测点)的信息,传递至集团公司服务器,乃至省安全监察局。最近他们增加的区域断电报警功能正是利用了GIS系统,即在矿上建立测点关联,如出现该断电而未断电的情况,系统就在该矿图形相关位置上发出变色报警信息,以便值班人员更好地观察,而值班人员也可以通过日报、简报等形式来汇报井下CH4等参数的情况。
适用企业:矿井范围比较大。
难点:做GIS要有资金,有恒心,而且数据要准确。
方法三:短信息。假如领导不在矿区,又需要了解矿区安全情况的话怎么办?从6月份起,邯郸矿区井下任何一个生产地区的瓦斯浓度超限,所在矿主管通风和安全的区长、矿领导以及邯矿集团公司有关职能部门领导的手机,都会在第一时间接到报警短信息。这是因为去年邯矿集团公司对除阳矿公司外的五个生产矿安装了KJ75型安全信息监测系统,并全面连网的结果。这套系统主要是便于各级领导在最短时间内发现问题,及时做出处理意见,进一步提高矿井安全保障水平。今年他们又对系统控制软件进行了升级,增设了手机报警功能。当某一生产地区瓦斯浓度瞬时值达到1%时,监测系统会自动向通风区长和邯矿集团公司调度室值班人员手机发出报警短信息;30分钟后,如瓦斯浓度仍不降低,会再发送一条;当瓦斯浓度达到1.5%时,监测系统会向总工、安全矿长、矿长和邯矿集团公司生产技术部主管通风的副部长发报警短信;如果瓦斯浓度继续上升,系统会向更高一级的领导报警。
适用企业:准备新上系统的企业。
难点:与无线系统的融合固然不是新课题,也很容易实现,但是到达率是个大问题。
系统维护,迟一天导致隐患
4月26日,内蒙古乌海市康海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原因是瓦斯报警、监测系统4月10日就坏了,没有及时进行维修,酿成惨祸。5月5日,内蒙古兴安盟突泉县万隆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该矿本来安装有瓦斯监测仪,但线路接错了,没有和电源闭锁装置相连接,瓦斯超限后虽然发出了警报,但电源没有切断,引起瓦斯爆炸。
瓦斯监测系统当然不是建设好了就高枕无忧,还需要维护。而且由于矿井相对分散,情况复杂,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一直存在,与其说系统建设会遇到难关,不如说系统维护的问题更大。一天没有人及时维护,隐患就可能发生。一些煤矿尽管建立了瓦斯监测监控系统,但管理跟不上,维护不及时,照样发生事故。
方法一:外包维护。做系统维护,一没人,二没精力,怎么办?其实不妨用外包的方法,将非主营业务外包给更专业的IT企业。沙河市煤炭工业局将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和县市两级监控室的维护工作,于2004年初外包给中科网络,由中科网络负责对硬件设备、软件系统进行代维护服务,使整个网络有了一支可靠的技术力量保障运行。中科承诺,向煤矿提供24小时热线服务,并保证故障响应后8小时内到达故障地点;每月向监察大队提交煤矿监控系统的巡检报告。对通讯线路这一块,监察大队安排专人负责网通公司的线路故障处理。近两年的工作实践表明,由监察大队一家统管,政令通,便管理,效率高,效果好。
适用企业:系统复杂,但又没有能力维护的煤矿企业。
难点: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很难,既要有实力――技术上的和人力上的,又要有合适的价格。
方法二:培养内部人才。很多煤炭企业规模很大,矿点非常分散,根本不适合流动性的维护。所以,自力更生,培养每个矿井的系统维护人员,成本低,响应及时,也更可靠。西山煤矿就充分意识到,要使信息技术得以顺利推广应用,就必须培养一批既懂安全生产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西山煤矿通过电视、广播、企业刊物、培训等多种形式,向职工宣传普及信息技术知识,让广大职工了解到信息技术给安全生产带来的便捷,增强广大职工的技术创新意识。同时,西山煤矿每年都将计算机信息技术培训纳入职工培训计划,分公司和矿两级进行培训,并作为一大系统工程扎扎实实地坚持抓好。另外,信息网络建立后,对探头的校验、信号的保障、设备的维护也很重要,否则,系统会失效,造成严重后果。目前,西山各矿成立了专门的机构,公司成立了监测监控信息调度中心,针对整个网络运行制定了详细的管理制度20多个。
适用企业:有一定技术基础和经济实力的大煤炭企业。
难点:从零开始的培训和教育难度很大,要有正确的方法和循序渐进的决心。
方法三:机制是保障。与其说它是方法,不如说这是关键。没有机制,不调动起人的积极性,所有的系统都是摆设,最终只能成为浪费。沙河煤炭局结合现代化管理手段,建立了一系列配套保障机制,实现人与机器互管,保障监控系统正常、高效运行。在制度制定方面,沙河煤炭局出台了《监控系统运行管理规定》、《岗位责任制》等10多项制度和办法,对不按规定管理、使用监控系统,擅自挪动探头位置、探头不跟头或工作面没有使用探头的,发现后要给予重罚;对系统监测出井下作业点有害气体超限,而不进行现场处理或危急情况下不及时撤出作业人员的煤矿,给予停产整顿,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有关当事人的责任。在组织建设方面,沙河煤炭局健全完善了市、矿两级监控调度机构,在局内部成立了煤炭安全监控调度中心,发挥监控运行中枢作用,负责对煤矿瓦斯超限等异常情况的监控与处理,做到24小时值班、全天候监控。当中心值班人员发现异常情况后,会马上通知主管局长,并要求煤矿在最短时间内查明原因并排除险情,情况严重、煤矿无法自行处理的,立即出动救护队排险。各矿井都设立了监控室,各矿监控值班人员为煤矿监控系统的直接责任人,必须保障系统的安全正常运行,系统出现故障要及时报局维修中心检修,严禁值班人员脱岗、离岗或违规操作;每矿明确3人为井下现场管理的监控专职负责人,有效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控网络。
适用企业:这一万能方法适用于所有的企业,而且是实现瓦斯监控的必要条件。
难点:规范制定固然难,但更难的是坚决执行下去并不断改善。
应急,你准备了吗?
瓦斯监控,那是防范于未然,但这并不代表不会有事故发生。当井下的瓦斯监控系统报警时,煤炭企业需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拿出应急预案,比如让井下员工迅速撤离,比如打开备用通风口,甚至是关闭某个巷道等。
所谓的瓦斯监控只是一种手段和方法,最终目的是为了减少事故的发生。而在这个生态链中,一旦发现瓦斯超标,采取应急措施才是真正避免重大损失的最后一步。
当然,我们的很多煤炭企业因为经历了多次险情,已经对应急有了不少解决方法,那些解决方法或者藏在有经验的人脑中,或者写在某些安全生产手册上。一旦危险发生,这些有经验的人可以迅速作出判断,就算是那些经验不足的人也可以“按书索骥”,来点现成的。
而作为瓦斯监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门,应急系统的建立也是重中之重。只是,与预警系统不同的是,应急系统本身的建成并不难,难在里面的资料准确性和真实性。比如那些纸面的地下巷道图能够成为电子地图,指导决策者全面了解地下状况,迅速作出判断;如果那些土办法、经验之谈能够总结出来,并放在系统里可以随时学习、随时调用的话,就算是出了瓦斯超标问题,我们也给自己留下了找到最快解决问题的方法,将损失降到最小的可能性。
另外,信息的不断更新和补充也是大问题。新巷道要补充进来;每次问题的解决方法,以及新的经验和教训,都需要录入到系统中。这时候,就不仅是系统的IT建设问题,而是需要合理的制度和人员作保障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应急系统更像我们平常说的BI,需要的是数据积累和数据挖掘。
互联互通,多道沟实在麻烦
互联互通是煤矿所面临的新难题。很多瓦斯监控系统上线是以企业或以县、市为单位的,但是,将所有数据汇集到省一级安全生产系统则是大势所趋,甚至也是很多地方的要求。系统不一样,数据格式不统一,一条又一条的沟沟坎坎给实现全省互连互通,避免信息孤岛带来了无数麻烦。
方法一:数据转换。这也是比较常见的方法。也就是煤矿瓦斯监控系统产生的数据与省局或者分局的系统不符,先由上级部门定义数据格式,然后企业各自按照要求进行数据转换,最终实现数据的统一。内蒙古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煤炭集团前几年为了响应国家关于安全生产的政策,也为了保证企业的生产安全,花费巨资上了一套非常完善的瓦斯监控系统。系统建成后运用效果非常好,使得生产事故明显减少了许多。但是,随着煤炭行业监督力度的加大,在固定的时间周期内,该企业必须向分局上传瓦斯监控系统监测到的相关数据。这就使该企业面临巨大的困难――该企业的系统与上级监管部门不兼容。究其原因,是因为瓦斯监控系统没有行业标准,更没有统一的系统,所以更谈不上有统一的文件格式。最终,该企业经过认真分析,作出了一套数据转换系统,将企业数据按照需要转换成上级监管部门所需的格式,解决了该企业面临的数据上传问题。
适用企业:已经有完善的系统,应用良好的企业。
难点:转换数据的工作量不可控,甚至有可能给系统运行带来风险。
方法二:重新建设。凡是与上级主管不兼容的人,只有两个后果:转变或者是辞职。IT系统也是这样。如果企业本身就做得不好,或者是刚刚开始,不妨将系统推倒重来。临汾煤炭工业局就有这样的情况。该局煤矿安全信息网络建设起步于2003年3月。仅仅几个月,已有201座矿井安装了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由于施工厂商众多,导致该市采用的设备型号极不统一,在一个县内往往有六七种型号;安装工程质量参差不齐,许多工程达不到设计要求;各县管理水平不一,竣工验收工作拖后,绝大多数不能正常运行。这些问题给今后的管理造成了很大困难。为了迅速扭转这种局面,保证煤矿安全信息网络建设的健康发展,2003年7月,临汾市煤炭工业局决定,重建管理体制,实行一家“统管”,全权负责。所谓统管,首先是统一负责建设。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由监察大队统一设计标准,审查设备选型,统一数据接口,统一竣工验收;从矿到县到市三级连网工程由监察大队统一委托通讯运营商建设,统一办理线路租用业务。县级监控调度室和市监控中心的建设由监察大队统一设计、统一招标、统一施工、统一竣工验收。仅仅用了三个多月的建设时间,就全市监测监控系统就统一起来。
适用企业:统一管理适合集约化明显的企业,只有管理正规的企业,才有可能排除万难,统一完成一个任务。另外,资金也是必须考虑的问题。
难点:重新建设的前提是有钱、有能力。最忌讳的是旧的推倒了,新的又建不起来。
用IT保护生命
煤炭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个不怎么谈论的行业――直到最近频发煤矿事故和一个个鲜活生命的突然消失。
行业的整顿和治理,从来都是政府的事情。政府通过行政手段,解决了规范和规则的问题,剩下的就是企业的执行了。
但是,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也是以前常见的情况。所以政府的监管成为整个生态链中最后一环。小煤窑出事,经常是因为安全问题已经被查封洞口后,擅自取出封条私开偷采。这其实也是由于某些政府和行业监管部门的执法力度不够。
现在出台的新规定,要求企业年底前完成瓦斯监控系统的建设,这对于企业来说是个大工作量,对于监管部门来说,查落实,纠错误,也是很大的工作量。而且,国家和老百姓都在盯着煤炭安全监管的实效,糊弄根本不可能。
当然,如果只采取老办法,靠人看,靠自觉,监管不可能到位。所以,就像是审计署用IT辅助审计一样,用高科技方法作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管,或许才是正道。
关键词:翻水站;水电站自动化;分项系统设计
1引言
大型水站维修加固工程自动化论题。瓯江翻水站始建于1970年的温州市重点大型水利工程。位于鹿城区临江镇山根村,紧靠瓯江南岸,由翻水站和渠道两大部分组成,总占地867亩。五台水泵总装机容量4MW(5×0.8MW),设计扬程18.76米,设计提水为15立方米/秒,技改后每台水泵日翻水量30万吨。渠道总长21.39公里,共有大小建筑物148座。总体工程主要包括泵房、进出水建筑物、主机组、电气设备、辅助设备、金属结构、压力管道、计算机监控和属于泵站管理的变电、配电设备等;引水明渠、隧洞、渡槽、倒虹吸、暗渠等渠系建筑物及渠系配套交叉建筑物、机电设备和金属结构等。
2概念设计
2.1设计原则
按照“先进实用、资源共享、安全可靠、高效运行”的原则,进行本工程综合管理信息化系统设计。本工程自动化系统是一项结构复杂、技术难度大、功能众多、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在确保预期应用效果的前提下,考虑资金、科技发展以及现行管理水平等客观因素,遵循以下原则进行设计:(1)需求牵引,突出重点。(2)统一设计,分步实施。(3)统一标准,扩展开放。(4)经济实用。
2.2重点难点分析
本项目是一个多站点、大范围的信息化系统,在实施过程中重视的问题如下:(1)本项目站点多,范围广。因此要求能详细了解项目站点分布位置,掌握整个系统的架构。(2)水利工程自动化系统具有水利工程的特点,自动化系统要求满足泵站的运行规程、城市防汛的规程要求,需要对水利工程的相关规范、规程有充分理解和经验。(3)自动化技术飞速发展,硬件设备更新换代快,软件水平也是升级频繁,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必须采用先进实用的技术方案,合理搭建系统架构,选用主流且技术先进的软硬件设备,否则可能面临系统建成,即将面临升级改造的尴尬。另外如果太过超前,又会导致技术支持不足,软硬件设备无法切实满足实际工程应用,投资及功能浪费等问题,因此对自动化的系统架构、设备选型也是必须重视的问题之一。(4)自动化系统实施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信息网络安全防护,保证整套系统的安全。
2.3设计思路
信息自动化系统的建设水平与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自动化与信息化的预期效果。依据整个系统的建设原则,本项目建设遵循如下设计思路。(1)一体化管控平台思路。整个工程的信息化系统建设内容多,需将所有子系统进行有效整合并形成统一的数据中心和应用软件平台,高效的服务于流域相关领导和各级管理部门的日常业务应用,系统建设效果才能最大发挥。为了使系统能够灵活适应业务需求的变化,面对新应用具有可扩展性,信息和应用资源方面高度共享,避免出现信息孤岛,系统建设应采用一体化管控平台化的设计思路,综合集成现有各类信息化系统,打通这些信息孤岛,建立统一的数据中心和一体化应用系统,并提供统一的访问机制,实现不同权限用户的数据访问和业务应用,达到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的目标。(2)分区分层设计思路。为了体现工程的三级控制、调度的组织机构和调度控制特点,采用分区分层进行系统设计。分区:横向上,考虑系统涉及的业务应用包括综合监控,为了保障信息安全,在横向结构上分为生产管理区(控制区)、办公信息区(管理区)和外网。控制区与管理区之间需要存在数据交互,通过单向隔离设备进行联通,严格控制区间流量的信息交换,保证控制区安全,而管理区存在连接外网的需求,管理区与外网通过防火墙等安全设备进行连通。分层:纵向上,考虑到可能后期扩展到上级调度部门,且各级部门在计算机控制、工程管理、工程运行等方面各自不同的应用需求,系统在纵向结构上分为3层:第一层:调度中心(预留接口),部署综合监控、会商支持等功能;第二层:泵站运行管理中心层,部署综合监控、会商支持等相关业务;第三层:现地层,布设泵闸站现地监控、水情监测、视频监视、动环监控等现地自动化系统。(3)标准、开放建设思路。标准,是系统建设的基础;标准体系,是规范、统一系统建设管理和运行管理的重要基础,也是系统信息和软、硬件资源共享、系统有效开发和顺利集成、系统安全运行和平稳更新完善,以及后续扩展升级的重要保证,系统建设标准先行,对于国家、部委标准规范没有涵盖的内容应组织专门力量编制管理局系统建设相应的标准。开放,在标准的支撑下,在一体化管控平台的基础上,系统建设采用开放的建设策略,系统可以集成不同厂家的不同环境的产品,可以容纳各类资源集成为一体,最终达到设计建设目标。
3系统结构
工程信息自动化系统采取纵向分层、横向分区的系统结构。系统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
3.1纵向架构
纵向上,本工程结构考虑共分为三层:第一层为预留的局调度中心;第二层为翻水站运行管理中心;第三层为对应的现地控制单元。据此泵闸综合自动监控系统也采用三级控制,第一级为就地控制级,在布置于泵闸附近的现地控制单元上实现就地控制;第二级为现场控制级,在翻水站控制中心的计算机上实现现场控制;第三级为远程控制级,未来具备在调度中心实现远程控制。其基本功能为:完成对泵闸的实时、安全、可靠的控制。就地、管理中心、调度中心三级控制互为闭锁,就地控制为最高优先级,且在现地盘柜上设置权限控制把手切换权限,分为现地自动及远方自动两种控制模式。
3.2横向架构
横向上,按安全等级的不同分为管理区和控制区。管理区内分布的是本工程生产管理类的业务应用,而控制区内分布的则是本工程运行监控类的生产应用,后者的安全级别高于前者,因此两区需通过物理隔离装置进行隔离,以避免低安全区系统影响高安全区系统的正常运行。管理区与外网(互联网等)的接口,通过配置防火墙等设备。系统网络结构参见图2所示。
4核心项目设计
4.1泵/闸综合自动监控
为了便于工程的统一调度管理和安全经济运行,为翻水站泵组及沿线各处主要闸门配置泵闸综合自动化监控设备。泵闸远程控制系统采用计算机监控为主、简易常规监控为辅的控制方式,主要实现翻水泵站以及进水口闸门的远程监控,本项目监控对象具体包括:翻水站5台主泵机组、5台主泵出口电动阀、2台真空泵、2台集水井渗漏排水泵、2台方池抽水泵、2台园池排水泵、1孔进水口闸门、1孔渠首控制闸、1孔石埠泄水闸。在现地设备附近一共布置11台现地控制单元(LCU),包含5套泵组LCU、1套公用LCU、2套排水泵LCU、3套闸门LCU。渠道管理所设置1台工作站用于石埠泄水闸的远控并通过网络接入泵站控制室的一体化平台内,实现泵站对该泄水闸的远程状态监视。综合自动监控系统主要由可编程控制器(PLC)、触摸屏、电气量采集仪表、水位/闸位显示仪表和传感器及与翻水站控制中心应用系统连接的网络通信等设备组成。同时配置闸门开度仪传感器等,将闸门开度等信号送至可编程控制器。
4.2水情信息采集
水情测报包括水位与流量监测,主要通过GPRS无线方式上传数据。根据工程运行管理的需求,在翻水站及沿线站点各布设水位、流量监测设备布设表,在泵站的进水口的缓冲段设置水位计,采集瓯江水位,为泵组启停数量提供水位数据。另外,在集水井、排涝泵站A、排涝泵站B各设置1台液位开关,根据浮球的位置,自动启停排水泵,排涝泵站水位开关信号接入排水泵LCU。本子系统主要由传感器(水位计、流量计等)、信号电缆、及采集装置(RTU)组成。本站点采用综合的监控监测方案,闸控系统与水情所需的水位监测站点进行合并设置,并统一由数据采集装置(RTU)采集,通过网络/光纤传输系统上送运行管理中心应用系统,最后经一体化应用系统平台将数据交互至闸控系统。水情信息采集系统总体功能是:(1)系统能够实时24小时连续在线完成泵站进水口水位、渠道流量数据及水位数据的实时自动采集、传输、接收和处理;每日监测次数和自报次数可以本地设、远程设置。监测采用定时自报和召测工作方式。(2)系统能够长期地,特别是在暴雨洪水、严寒等恶劣天气条件下稳定可靠地工作。(3)能够通过数据采集设备将采集的水位、流量等数据上送至中心站应用系统的综合监控监测应用模块。(4)系统各设备符合结构简单、性能可靠、低功耗的原则,具有防雷、防风雨的稳定工作能力,确保各测站在有人看管的情况下都能正常工作,当在流量量越限、设备工作异常情况下实时告警。(5)系统能对采集到的水位、流量等数据进行处理和存储,可存储1年以上的数据。(6)系统具有设备故障、异常、试剂异常、监测数据超限等等本地、远程自动报警功能。
4.3动力环境监控系统
本系统主要由电源监测设备、温度、湿度、门禁等传感器与采集装置组成。机房动环采集设备配置各类传感器和采集装置,采集装置通过网络将动环数据上送泵站控制室后台服务器。系统功能包括:集中实时监视功能、报警和事件功能(通知、确认、消除)、运行历史数据记录和趋势功能、报表功能、远程控制功能。
4.4视频图像采集系统
视频监控系统主要通过设置在各监测点的前端摄像机,对瓯江翻水站及沿线干渠进行远程自动监视,为运行控制提供视频信息依据,其中,瓯江翻水站设置16个视频点,监视对象主要包括:进出水闸、泵房、厂房进出口以及走廊、翻水站入口等区域。本项目视频监视系统采用全数字IP视频监控的方式,由前端网络摄像机、接入点交换机、运行管理中心核心交换机组成统一的整体,各站点间的交换机通过光纤通信传输通道实现网络连接。
4.5广播预警显示系统
播预警显示系统是为了配合视频监控系统针对翻水站渠道沿线附近居民的一些不安全行为进行及时制止,并通过LED显示屏对当前水情进行公布并做好安全宣传及预警。根据翻水站渠系长度,本次共设10处广播预警显示点。广播预警显示系统与视频图像监控系统结合建设,在其中5处渠道沿线视频点位附近,建设功放、扩音喇叭及LED显示屏,显示屏采用0.8*1.2m大小,用于显示水位数据及警示标语。整个系统采用以太网组网,接入沿线公网接入点方式。
4.6基础支撑系统
瓯江翻水站综合信息化系统,基础支撑环境包括对泵站中控室、调度会商室及机房工程等实体环境的需求及通信网络的建设。泵站中控室,主要为泵站值班运行提供实体运行环境。调度会商工程,主要为运行管理中心提供调度、会商实体环境。机房工程,主要提供服务器、通信网络设备的安装工作环境。
5结束语
通过系统需求分析,根据系统总体方案的基本设计思路,借鉴目前国内外同类系统开发经验,系统开发建设应采用先进的、科学的信息技术,搭建系统总体框架,尽可能地避免未来的重复建设,为系统开发建设和运行维护打下坚实的基础。系统逻辑构成包括:应用系统、应用支撑平台、数据资源管理平台、数据采集及交换平台、通信网络、安全体系、标准规范体系、建设运行管理体系、系统实体运行环境等十部分。系统设计考虑经济实用,认真研究基本需求和基本情况,经济合理、注重实用,尽可能节约工程投资。技术上充分利用公共基础设施和相关行业的信息资源,实行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在利用公用电信骨干网的同时,在公用电信网不健全的地方建设水利专网,形成全流域水利信息网络,为整个管理局各应用系统提供信息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尽可能减少现场管理人员数量,现场管理站、监测站实行“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谢传萍.几种中小型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网络结构的探讨.水电厂自动化,2010第31卷第2期.
【关键词】线损现状;存在不足;降损措施
引言:
海口供电局近几年在线损工作方面通过加强管理,采取有效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2011-2013年线损率累计下降1.53个百分点。虽然在2013年海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下辖的19家供电局中排序第1名,且比海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线损率7.9%低3个百分点,但在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全网64家地市供电局中2013年线损率排序第15名。因此,海口电网仍有一定的降损空间。
一、海口供电局现状
(一)海口市概况
海口市是海南省省会,地处海南省北部,北濒琼州海峡,东与文昌市相邻,南与文昌市、定安县接壤,西邻澄迈县。是海南省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中心、交通邮电枢纽,全市土地面积2304.8平方千米。海口市地形略呈长心形,地势平缓,海域面积830平方千米,拥有大陆海岸线长131平方千米。海口正发展成为集观光游览、度假休闲、疗养健身、商务会展、文化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型全国热带滨海旅游休闲胜地。
海口供电局是海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下辖的分公司,直接为海口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电力供应和服务。
(二)电网概况
电网结构和潮流分布:海口电网最高电压等级为220kV。截止2013年底,海口电网通过8回220kV线路与海南主网相连,通过2回110kV线路与澄迈电网相连,通过1回110kV线路和2回35kV线路与定安电网相连,以及通过2回110kV线路和1回35kV线路与文昌电网相连。
电网规模:截止2013年底,海口市共有220千伏变电站5座,总容量为1710兆伏安,线路总长度约440千米;110千伏公用变电站22座,总容量1812兆伏安,公用线路总长度约500千米;35千伏公用变电站9座,总容量为92.45兆伏安,公用线路总长度为170千米,基本上处在农村地区;10千伏线路共405回,其中专用线路152回,公用线路253回;10千伏公用线路长度3052千米;配变8563台,配变容量2990兆伏安(公用配变2785台,容量510兆伏安;专用配变5778台,容量2480兆伏安)。
电源装机:海口市境内电源仅有南渡江水电站,装机容量6.25兆瓦。海口市主要供电电源位于澄迈县境内的海口电厂,海口电厂目前总装机容量1212兆瓦。
电力需求情况:海口局售电量呈增长趋势。2011年售电量为45.82亿kWh,2012年售电量52.67亿kWh,2013年售电量56.08亿千瓦时。2011-2013年售电量年均增长13.1%。
容载比:2013年,海口市220千伏容载比1.61,110千伏容载比1.71,35千伏容载比1.94,海口电网容载比偏低,电网有待加强。
二、近年来线损率完成情况分析
2011年到2013年海口局的综合线损率分别为:2011年6.43%,2012年5.42%,2013年4.9%,2014年预计4.6%。
三年来,海口局在线损工作方面切实加强管理,采取有效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线损率下降幅度较大,累计下降1.53个百分点。
从2011-2013年度各电压等级线损率完成情况来看,线损率下降幅度最大的是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也是影响整个线损率权重最大的部分,其损失电量占全局线损电量的50%以上。
10千伏及以下线损率的持续下降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技术改造力度加大,先后进行了关口计量装置整顿清理、节能配变(非晶合金配电变压器)的投运、配网经济运行等工作。因此狠抓10千伏公用配电线路线损率管理,是配电网降损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
三、理论计算基本情况
通过线损理论计算输入电网结构参数和实测抄录的运行参数,计算出各地区10kV及以上线损理论值,并以此作为制定降损节能措施的依据,分析网络结构与运行方式上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无功补偿方案,为电网的规划、设计、运行提供参考依据。
四、近年来线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电源分布不合理,导致输电网络损耗增加
海口地区供电电源分布不合理,主要由位于澄迈县的220kV海口电厂供电,海口市东部区域没有电源点,缺少电源支持。现有的220kV环网既是输电网又是区域供电网,大量潮流在环网中穿过,造成网损增加。
(二)中压线损指标偏高
从目前海口电网情况来看,中低压线损仍然是公司降损的重点,目前10kV线损率偏高,其中虽然一部分是转移电量的因素(主要是由于10kV供售抄表时间目前不能做到同步),但除开这一因素以外,仍存在10kV高损线路管理问题。尚有部分10kV重高损线路线损统计值与理论计算值存在一定差距,还有降损潜力可以挖掘。
(三)AVC系统应用存在不足
AVC系统的应用可以提高地区电网和用户电压质量,优化电网无功潮流分布,减少无功电力远距离输送和穿越变压器,降低电网无功损耗,降低调度值班人员和变电运行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但是实际AVC系统在海口电网还只是试运行阶段,应用水平存在明显不足。
(四)营销管理上存在不足
人工抄表存在的不同期性;10千伏公用线路及客户计量装置所处环境差,多数计量装置安装在客户端容易造成客户窃电;现代化的高技术窃电手段不断出现、防不胜防;缺乏防窃电技术手段的投资等。
分压线损缺乏一个基于营销数据管理平台,数据未能很好共享,统计人员工作强度极大。基于配网台区总表的10千伏线损管理系统缺乏精细化管理平台,难以有效地对专线、专变及公变总表进行精细化管理。
(五)线损“四分”统计技术手段落后、精细化程度不高
目前,海口电网在关口电能量TMR采集系统、专变用户负控采集系统、低压集抄系统等信息自动化建设起步较晚、信息整合程度差,各级关口计量数据无法实现共享,线损“四分”统计分析手段相对落后。
从海口局人员年龄层次分析,基层供电所内人员年龄结构普遍偏大,导致人员业务技能、业务流程和工作积极性有待提高,线损精细化管理工作有待加强。
五、降损措施分析
(一)管理措施
1、进一步开展中低压线损标准化管理工作
进一步开展中低压线损标准化管理工作,计划、生产、营销、等部门进行联动,重点对供电所中低压线损标准化管理工作进行抽查和指导。对问题突出的单位进行通报。
坚持营业普查工作,由稽查中心牵头,着力建立“低总表计季度抽检制”和“多次换表跟踪稽查制”。
2、合理安排电网运行方式
(1)加强电网的经济运行分析工作;
(2)开展线损计算分析,优化供电方式;
(3)合理安排电网运行方式;
(4)合理安排临时运行方式,优化停电检修计划,减少重复停电。
3、合理调整电网运行电压
调度可以采用适当提高电网运行电压的方法来降低电网的电能损耗。
(1)在系统无功充足的情况下,适时调整变电站主变分接头挡位,适当提高10-110kV母线电压,以提高电网运行电压,降低线路的功率损耗。
(2)加强管辖变电站无功补偿装置的投退,在负荷高峰期,尽量投入电容器,在负荷低谷期,适当退出电容器,使10kV母线电压维持在较高的合格水平。
(3)在年负荷高峰期,要求供电所及时调整配网变压器台档位,适当提高10kV变压器低压侧380V配电网的运行电压。
4、电力系统负荷平衡
电力系统总体负荷平衡包括中压线路间负荷的平衡、线路三相负荷的平衡,变压器间的负荷平衡等各个方面。
(1)中压线路间的负荷平衡:应结合附近规划变电站或者新增主变投运情况,新增出线切改线路、分担负荷。
(2)配变间的负荷平衡:对于低负载率配变,应适当调换小容量变压器,以提高利用率;或者视具体情况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后,停运利用率较低的变压器,将其负荷倒由邻近变台供电(在该变台容量及供电半径允许的情况下);对于高负载率配变,当相邻两台配电变压器负荷相差较大,而且低压潮流不太合理时,可以采用调整配电变压器负荷的方法来降低线损;若变压器长期超负荷运行,应适当调换大容量变压器或者新增配变布点来解决问题。
(3)低压线路三相负荷平衡:对低压线路的三相负荷进行监测,对于三相负荷不平衡度长期超过40%的进行调整,可采用低压线路负荷调节器(或称三相平衡系统节电器)带电调整负荷;对于负荷短期不平衡的线路,如刚装上、负荷未增长起来的,应作为负荷考察重点,可暂时不用调整。
5、加强无功运行管理及分析
加强电压无功运行管理,确保无功设备按照需求优化投运。开展好电压无功运行分析,在大负荷无功运行分析的基础之上,做好海口电网无功配置优化工作,创造条件实施无功配置优化。
(1)加强AVC系统建设及运维管理
针对目前海口局网损偏高的情况,建议加速推进区域无功优化系统(AVC)建设,实现地区电网无功优化自动调节;深入开展AVC控制方案的分析、研究,制定出更合理、更完善和可行的实施策略,充分发挥好AVC系统应用功能,切实降低电网损耗。
(2)加强电压无功运行管理
综合统筹电压无功控制。强化无功设备的运行维护管理,及时处理无功设备故障,确保无功设备按照需求优化投运。加强无功电压管理力度,及时调整主变分接头位置和无功补偿设备运行状态。积极督促所辖范围内的各大用户及时投退无功补偿设备。
(3)继续开展好电压无功运行分析
进一步优化系统无功补偿配置。开展好季度电压无功运行分析工作,做好大负荷条件下的无功需求分析,做好海口地区电网无功配置优化分析,重点分析无功补偿容量大而投运率偏低的站点,创造条件实施无功配置优化。
在电网经济运行方面,尽可能优化方式安排,避免迂回供电。加强检修统筹管理,减少陪停,提高设备负荷率。各单位加强设备基础管理,强化运行维护技术监督,积极推进状态检修,减少计划停电和故障下非计划停运。
6、开展营销质量对标工作,提升营销基础质量水平
建立营销质量信息监控平台,通过营销质量对标工作,采取措施,提升营销基础质量水平。一是供电所严格执行抄表日志和抄表小结制度。抄表日志应记录零度户、电量突增突减、现场计量装置异常、“五封”异常和私拉乱接等情况。抄表员在一个抄表周期结束2天内要完成抄表小结,总结汇集本抄表周期内各类异常情况,交供电所分析解决。建立营销基础管理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闭环管理模式。二是规范临时用电,杜绝私拉乱接。农村临时用电必须办理正规用电手续,严禁任何人员为用户私自接电或以协议电费代替计量装置的计量电费。三是杜绝人情电、权力电、霸王电,确保电量颗粒归仓。
7、加强理论线损计算及分析工作
通过进行线损的理论计算开展线损分析,做好统计线损率与理论线损率的对比、理论线损率与经济线损率的对比、固定损耗和可变损耗所占的比例。确保电网运行状况一目了然:找出当前线损工作中的不足,指明降损方向;找出电力网结构的薄弱环节,确定今后电力网结构改善的工作重点;找出电力网运行存在的问题,制定最佳运行方案;找出降损措施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新的降损措施更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找出线损升、降的原因,确定今后降损的主攻方向。
8、加强电能计量装置管理
加大台区计量装置的管理,强化台区关口计量装置配置、安装、轮换等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用户、关口考核点的资料台帐,加强关口和大用户计量装置现场管理。变电站及大用户的电能计量装置选用带数据通信接口的多功能电子式电能表,对配电台区推广使用具有防窃电功能智能型计量箱,对低压用户在新装时选用单相长寿命电能表。
加大考核表计量装置和居民用户计量表计的抽检、轮换力度,按期完成轮换计划,同时加强考核表的监控力度。加强关口电能计量互感器周期检定管理,将关口电能计量互感器周期检定工作纳入电网设备技术监督统一进行管理,保证计量互感器的准确性。关口计量点是进行线损分区、分压、分线管理的基础,应按“四分”管理要求配置完善关口计量装置,同时尽量实现电能量管理系统、负控系统、配电监测系统在数据上的共享,打通专业管理壁垒,实现计量信息的实时监控,提高管理效率。
加强关口管理,对关口计量装置、电能量采集系统运行情况进行全面普查,核实抄表数据的准确性。
9、加大防窃电技术的研发和改造投入力度
认真开展专变客户计量装置的周期检定工作,及时发现计量装置异常状况,对线损异常区域要加大现场检查力度;充分利用营销技术支持系统开展专变客户的用电(负荷)分析,及时发现异常客户,有针对性地开展现场检查;开展专变用户计量表计更换前的封印检查、更换后的止码核对,在重点窃电嫌疑用户的现场检查工作中利用放大镜、强光灯等设备认真检查表箱、表计封印等;有针对性地开展专变故障更换表计的实验室检定,及时发现改表窃电行为;规范窃电行为查处流程,工作人员在发现窃电嫌疑时在第一时间通知用电检查及公安、质监等相关部门到达现场,按照规范的查处流程进行取证和查处。
10、开展各级电网经济运行
按年编制变压器经济运行实施方案,将变压器经济运行分析纳入年度运行方式中,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措施;保持主变备自投装置完好,完善变压器经济运行实时在线监测系统。
11、开展多项评比活动,增强基层人员降损工作主动性
海口局可以通过典型经验的推广、先进站所的评比,在全局范围内营造一个“敢于争先,敢于创新”的氛围,调整台区竞标考核系数,增加奖励兑现金额,激发降损主动性和积极性,稳步提升线损管理水平。
12、合理安排检修,及时清除线路障碍
“安全、优质、多供、少损”是电力企业的供电原则,各部门检修尽可能安排在一次停电之中,同时尽量缩短检修时间,提高检修质量。另外,35kV、10kV线路在春、秋两季要认真组织清除线路障碍,对线路绝缘子要进行擦拭维护,减少线路漏电。
(二)、技术措施
1、加大配网建设与改造力度
(1)城市配网设备改造原则
以线损率高,故障率高、线路老化严重的线路为改造重点,按照“经济、安全、合理”的原则优化供电通道,改善线路质量。对城郊老化故障率高的10kV线路进行改造,对10kV绝缘架空混合线路进行全绝缘改造,对城郊空旷区域绝缘导线进行线路防雷改造。
配电设备向绝缘化、小型化、智能化、免维护的方向发展,优先选用智能型、紧凑型、节能型、环保型、少维护或免维护的设备。根据负荷分级采用品质相当的配电设备,满足相关供电可靠性的要求。
所有新增配变和增容配变均采用S13型及以上变压器。配变高低压引线采用楔型线夹与架空线连接。
(2)、城市低压台区改造原则
①对负载率大于80%的配变进行增点、增容改造(改造后配变负载率为:一般区域≤60%;负荷增长缓慢的区域
对供电半径不合理的380V主干线路进行线路增容或负荷调整改造,保证电压质量和合理线损水平。
城市配网供电的城区每户按6~8千瓦考虑,城郊区域按4~6千瓦考虑,负荷同时系数应结合本地区的负荷实际情况按下杆线、平面线、进户线和表前线分段选取,下杆线、平面线宜选用四芯等截面低压铝芯电缆,禁止使用皮线,窃电严重的区域可采用铠装铝芯电缆。
(2)建立线损统计分析系统,更好实现线损统计分析监控
理清损耗是找准降损方向的关键,人工统计费时费力,误差还大。应建立一套相对完善的线损统计分析新系统。新系统的设计不仅可以实现海口地区线损分区、分压、分线、分台区自动统计、分析,减少人为干预因素,更主要特点是可以实现线损率的实时统计分析。线损的展现可提供表格、曲线、棒图等多种显示方式,曲线图除了体现时间和损耗率的关系外还可以显示其它关系,如损耗率与负荷的关系等,分析、查找问题将更加简单直接,它将可以有效解决台区表管理不到位,低压挤占中压问题,及时发现部分线路的关口表、台区总表计量不准和专变、专线用户用电异常问题。实现三相负荷实时检测,及时解决三相负荷分配不均问题。
(3)进行负控系统更新与改造
负控系统和电能量系统中都应加入对异常数据的分析报警功能,例如能够自动发现表计失压、失流问题,能够通过表码进行电量比对,发现各户计量异常行为,识别用电异常客户,并报警提示。
关于图象视频压缩已有n×384kbps电视会议H.120建议、p×64kbps视频编码标准H.261、 连续色调静止图 象压缩标准JPEG、PSTN等低比特率活动图象压缩标准H.263。1988年ISO与CCITT成立活动图象专家组MPEG(MovingPictureExpertsGroup),研究数字存储媒体上的活动图象及其伴音的编码表示,1992年通过1.5Mbps编码标准MPEG-1,1994年通过2Mbps、30Mbps高质量视频音频编码标准MPEG-2。以上标准均偏重于某(几)个应用领域,交互性较差,至多允许视频序列可变速度的双向播放,可重用性只限于矩形视频区域及其相关音频的线性片段,无法在同一场景集成自然信息与合成信息,不能提供对各种网络的一致性访问,容错性、灵活性和可扩展性比较差。
MPEG于1991年5月提出关于视频音频编码的MPEG-4项目,设系统、音频、视频、需求、实现研究、测试及自然合成混合编码(SNHC)子组,1998年11月成为国际标准。MPEG-4提供更强的交互能力。场景中的每个对象独立编码,用户可以选择性地与其中某(几)个对象交互,具有良好的重用性。重新组合音视对象AVO(AudioVisualObject)构造新场景,可以集成各种对象,无缝地集成自然信息与合成信息,实时信息与存储信息,AVO可以是单/双/多声道音频信息、单/双/多镜头2D/3D视频信息。可以透明地访问信息,通过各种网络传输的信息最终映射为本地信息,整个过程给用户的感觉就如同访问本地信息。而且允许基于内容(比特率、分辨率、帧率、防错保护和解码优先级)的可伸缩性和服务质量(QoS)参数,更加灵活,可扩展,充分考虑未来技术的发展及应用需求,将解码器可编程能力分为:不可编程的标准工具集合(Flex-0);由标准化工具及其接口灵活配置的算法(Flex-1);多种工具构成可能算法的标准化可扩展机制(Flex-2)。
二. 技术部分
2.1 MPEG-4标准概要
MPEG-4引入了对象基表达(object-based representation)的概念,用来表达视听对象A VO(audio/visual objects);MPEG-4扩充了编码的数据类型,由自然数据对象扩展到计算机生成的合成数据对象,采用合成对象/自然对象混合编码SNHC(Synthetic/Natural Hybrid Coding)算法;在实现交互功能和重用对象中引入了组合、合成和编排等重要概念。MPEG-4中制定了一个称为传输多媒体集成框架DMIF(Delivery Multimedia Integration Framework)的会话协议,它用来管理多媒体数据流。该协议在原则上与文件传输协议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类似,其差别是:FTP返回的是数据,而DMIF返回的是指向到何处获取数据流的指针。DMIF覆盖了三种主要技术:广播技术,交互网络技术和光盘技术。
MPEG-4将应用在移动通信和公用电话交换网PSTN(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 )上,并支持可视电话(videophone)、电视邮件(video mail)、电子报纸(electronic newspapers)和其他低数据传输速率场合下的应用。
MPEG-4的标准名是Very-low bitrate audio-visual coding (甚低速率视听编码)。截止到1998年9月,已作为国际标准草案DIS (Draft International Standard)的MPEG-4文件有5个部分,它们是:
① MPEG-4系统标准,标准名是ISO/IEC DIS 14496-1 Very-low bitrate audio-visual coding - Part1: Systems。
② MPEG-4电视图象标准,标准名是ISO/IEC DIS 14496-2 Very low bitrate audio-visual coding -Part 2: Video。
③ MPEG-4声音标准,标准名是ISO/IEC DIS 14496-3 Very low bitrate audio-visual coding - Part3: Audio。
④ MPEG-4一致性测试标准,标准名是ISO/IEC DIS 14496-4 Very-low bitrate audio-visual coding -Part 4: Conformance Testing。
⑤ MPEG-4参考软件,标准名是ISO/IEC DIS 14496-5 Very-low bitrate audio-visual coding - Part5: Reference software
⑥ MPEG-4传输多媒体集成框架,标准名是ISO/IEC DIS 14496-6 Very-low bitrate audio-visual coding - Part 6: Delivery Multimedia Integration Framework (DMIF)。
2.2 MPEG-4 标准的范围和特点
MPEG-4标准提供了一整套技术来满足作者的需要、服务提供商和最终用户的偏好。
*对于作者来讲,MPEG-4使得基于内容的产品成为现实,这种产品具有大得多的可用性,具有比现在的独立技术例如数字电视、动态图象、WWW网页及其扩展技术所能提供的更大的灵活性。而且,现在有可能进行更好的管理和著作权的保护。
*对于网络服务提供商来说,MPEG-4提供了透明的信息,它能够在相对标准的实体的帮助下解释并翻译成每个网络相应的本地信号讯息。不仅预先考虑到服务质量(QoS),MPEG-4还为不同的媒介提供一个通用的QoS描述符。为每种媒质从QoS的参数设置到网络服务质量的精确翻译超出了MPEG-4的范围,留给了网络提供商。端到端的发送MPEG-4媒质 QoS描述符就能够在异种网络间进行传输优化。
* 对于最终用户来说,MPEG-4在作者所置的限制内提供更高水平的内容交互。它也为新兴网络,包括那些应用相对低速率的网络以及移动网络提供多媒体服务。MPEG主页上的一份MPEG-4应用文档描述了很多最终用户应用,包括交互式多媒体广播和移动通信。
对所有相关方面,MPEG力求避免大量的所有权、非交错格式和播放器的使用。为实现以上目标,MPEG-4提供标准化方式来:
1. 代表语音、视觉或语音视觉内容的单元,称为"媒体对象"。这些媒体对象可能来自自然或合成源;这就是说他们能够被相机或话筒所记录,或者由计算机产生;
2. 描述这些对象的组合以创建构成语音视频屏幕的组合媒体对象;
3. 复用和同步与媒体对象相关的数据,这样他们能在提供了适于特殊媒体对象特性的QoS的网络通道上传输;而且
4. 与接收端产生的语音视频景象交互。
2.2.1 媒体对象的编码表示
MPEG-4 语音视频场景由一些媒体对象组成,以分层方式组织起来。在这层次结构中,我们找到了基本的媒体对象,例如:
* 静态图象(例如固定背景)
* 视频对象(例如正在说话的人-没有背景)
* 语音对象(例如和这个人相关的声音)
MPEG-4把这样大量的能够表现2-D或3-D自然和合成内容类型的基本媒体对象标准化。附加在上面提到的、除媒体对象之外,MPEG-4定义了如下对象的编码表示法,
* 文本和图形;
* 文本和图形;
* 用来合成语言和运动头部的正在讲话的合成的头部和相关的文本;
* 合成的声音
编码形式的媒体对象是由在语音视频景象中处理该对象的描述元素和相关流数据组成。重要的是在编码形式下每个媒体对象都能独立与它的环境或背景独立表现。考虑到要求的功能,这种媒体对象的编码表示法是尽可能的高效的。这些功能包括差错鲁棒性、易释性和可编辑性。
2.2.2 媒体对象的组合
基本媒体对象相应于描述树中的叶子,而组合媒体对象包含了整个子树。例如:相应于正在说话的人的视频对象和相应的声音捆绑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组合媒体对象,包含了那个人的语音和视频部分。
* 这样的组成允许作者构建复杂的景象,使客户能处理有意义的对象。
* 更普遍地,MPEG-4提供了一种描述景象的标准化方式,例如允许:
* 在给定坐标系内随处放置媒体对象;
* 应用变换来改变媒体对象的几何和声学表现;
* 整合基本媒体对象以形成组合媒体对象;
* 应用流数据于媒体对象以更改属性(例如声音,属于某对象的移动中的文本,驱动合成面孔的动态参数成面孔的动态参数;
* 交互式地改变用户在景象中的任何视听点。
景象描述是建立在来自于对象合成结点的结构和功能意义上的虚拟现实(VRML)的一些基本概念而且扩展为完全实现上述特点。
2.2.3 媒体对象流数据的描述和同步
一个MPEG-4影音场景的例子媒体对象可能需要在一个或多个基本流中传输的流数据。对象描述符把与媒体对象相关的所有流中区分开来。这就允许处理分层编码数据、内容变化信息的联系(称?quot;对象内容信息")和相关的知识产权。每个流自身由一套配置信息的描述符所区别,例如用来决定需要编码源和编码的时间信息精度。而且描述符可以携带传输需要的QoS的线索(例如最大位速率、位差错速率、优先级等)。基本流的同步是通过基本流内单个访问单元的时标实现的。同步层管碚庋姆梦实ピ褪北甑氖侗稹6懒⒂诿教謇嘈椭猓貌阍市硎侗鸪龇梦实ピ睦嘈突指疵教宥韵蠡蚓跋竺枋龅氖被夷茉谄浼涫迪滞健8貌愕挠锓梢远嘀址绞脚渲茫市碓谛矶嘞低持惺褂谩?
2.2.4 流数据的传输
在不同QoS的网络中从源到目的的流信息的同步传输,是由上述的同步层和包含两子层的复合传输层确定的。第一个复用层根据MPEG-4标准的Part6中的DMIF规范进行管理。这种复用可在MPEG定义的FlexMux工具中体现,该工具允许以低复用费用组合基本流(ESS)。例如该层的复用可用来组合相似QoS需求的基本流,减少网络连接数或者端-端延迟,TransMux(传输复用)层搭建了提供匹配需求QoS的传输服务的层。MPEG-4仅确定了该层的接口而具体的数据包和控制信号的规划必须与各传输协议上有权的实体进行协商。任何现存的合适的传输协议栈,例如(RTP)/UDP/IP、(AAL5)/ATM或者MPEG-2在适合链路层上的传输流都可能成为TransMux的实例。选择权留给了最终用户和服务提供商,而允许MPEG-4用于广泛的运行环境中。
FlexMux复用工具的使用是可选的,如果下层的TransMux实例提供了所有要求的功能,该层必须为空。而同步层总是存在的。以下是可行的:
1. 识别访问单元,传输时标和时钟参考信息以及检测数据丢失;
2. 传输控制信息以实现:
* 为每个基本流和FlexMux流指示需要的QoS;
* 翻译这样的QoS需求为实际网络资源;
* 连接基本流到媒体对象;
* 转换基本流的映射为FlexMux和TransMux通道。
部分控制功能在和DMIF框架这样的传输控制实体联结后才可实现。
2.2.5 与媒体对象交互
总体来说用户看到的是依据作者设计组合而成的影象。然而,用户和影象交互的可能性依赖于作者所允许的自由度。用户可能被允许进行的操作包括:
* 改变景象的视/听点,例如在景象中漫游;
* 把景象中的对象拖到不同的位置上;
* 点击特定对象以触发一系列事件,例如开始或终止视频流;
* 多语言音轨时选择想要的语言。
更复杂的动作也能被触发,例如一个虚拟的电话铃响,用户接听并建立通信链路。
2.2.6 知识产权的管理和识别
能够在MPEG-4媒体对象中识别出知识产权是重要的。为支持这一点,MPEG与不同制造商的代表就语法定义和工具进行合作。MPEG-4通过存储唯一标识来实现识别,该标识由国际编号系统公布。该数字可用于识别媒体对象的当前所有者。因为并非所有的内容都由此数字识别,MPEG-4 Version1提供用关键值对来识别知识产权的可能。而且MPEG-4为想使用控制访问知识产权的系统的人提供一个紧密结合进系统层的标准化系统的人提供一个紧密结合进系统层的标准化接口。通过该接口,所有权控制系统可轻易地与解码器的标准化部分组合。
2.3 MPEG-4 标准的技术细节
显示了从网络(或存储设备)来的流作为TransMux流,复用为FlexMux流并传给适当的获取基本流的FlexMux解复器的。基本流(ES)被解析并传递给适当的解码器。解码是从编码形式中恢复出AV对象中的数据并进行必要的操作以重建初始的AV对象以备在适当设备上演示。重建的AV对象可为影象演示中的潜在需要组合成层。解码的AV对象和影象描述信息都被用来组合作者所描述的影象。用户可在作者允许的程度上与最终演示展现的影象交互。
2.3.1 传输多媒体集成框架DMIF
传输多媒体集成框架DMIF(Delivery Multimedia Integration Framework)是在通用传输技术上的管理多媒体流的会话协议。原理上与FTP相似,唯一也是基本的差别是FTP返回数据,DMIF返回获取(流)数据的指针。类似地,当DMIF运行时,第一个动作是和远端建立会话。然后,选择流并发要求(request)流注,DMIF对端将返回连接流注点的指针,并建立连接。
MPEG-4终端(接收侧)的主要部分与FTP相比,DMIF既是框架又是协议。DMIF提供的功能是由称为DMIF应用接口(DAI)的接口来表达,并翻译为协议消息。这些协议消息可能基于运行的网络而不同。服务质量同样为DMIF设计所考虑,DAI允许DMIF用户为所需的流指定要求。这样就要求DMIF执行时保证要求得以实现。DMIF规格提供了在几个新网络类型,例如Internet上实现该任务的线索。
DAI也用来访问广播介质和本地文件,这意味着在多传输技术上定义访问多媒体内容的单一、统一的接口 。
因此,我们适合这样说,DMIF的集成框架涵盖了三种主要技术,交互网络技术、广播技术和磁盘技术。DMIF如此以至依赖于DMIF通信的应用不必关心底层的通信方法。DMIF执行以处理关于简单应用接口的传输技术细节。应用通过DMIF应用接口访问数据,无论该数据来自广播源、本地存储器或远端服务器。在所有的情况下本地应用只通过统一接口(DAI)交互。不同的DMIF实例考虑到采用传输技术的特性把本地应用翻译为送至远端应用的特定消息。类似地,(从远端服务器、广播网络或消息。类似地,(从远端服务器、广播网络或本地文件)进入终端的数据通过DAI统一地传给本地应用。不同的、特定的DMIF实例被管理各种特定传输技术的应用唤醒,虽然这对于应用是通明的,它只是和单一的"DMIF过滤器"交互。该过滤器负责为特定DAI向正确的实例粗定向。DMIF不规定该机制,只假设它是运行的。这在该图的阴影框内有所强调,目的是澄清DMIF应用的边界,此时DMIF通信构架定义了若干模块,实际的DMIF应用只需要在边界上保持他们的表现。这样,通过例如基于IP的或ATM的网络访问的"真实的"远程应用,和从广播源或磁盘获取内容的模拟远端制造者应用。然而在前一种情况中,两实体间交换的信息必须规范定义以确保互操作性。在后一种情况中,两个DMIF实体间的接口和模拟远端应用在单一实现中不需考虑该规范。对于广播和本地存储,该图展示了一条"本地DMIF、远端DMIF(模拟)、远端应用(模拟)"的链条。该链条只表达概念化模型而不需对应为实际实现(全部在阴影区内)。
DMIF构架考虑广播和本地存储时,假设模拟远端应用了解数据如何发送和存储。如何可以得到处理中的应用种类的信息。对于MPEG-4,这实际就是如基本流ID、首对象描述符、服务名之类的概念。虽然DMIF层理论上不了解正提供支持的应用,由于(模拟)远端应用的存在,对广播和本地存储等特殊情况该概念并不完全正确 。因为(模拟)远端应用不了解数据是如何传送/存储的,对于这样的DMIF应用数据传送/存储的细致描述是无意义的。
而当考虑远端交互时,DMIF层是完全不了解应用的。引入附加接口-DMIF网络接口(DNI )以确定DMIF对需要交换何种信息。该附加模块负责把DNI原语映射为特定网络使用的消息。应当注意DNI原语只是为信息目的所指定,并不需要在实际应用中表现DNI接口。为了支持相同的终端多传输技术甚至多场景(广播、本地存储器、远端交互),DMIF支持允许一个或多个DMIF实例同时出现,每个面对特定的传输技术。多传输技术可被相同应用激活,这样就能够管理被广播网络、本地文件系统和远端交互点传送的数据。
2.3.2 流数据的多路复用,同步和描述
必须要在传输层从网络连接或存储设备来的数据中获得各基本流。在MPEG-4系统模型中每个网络连接或文件被单独看成一个TransMux通道。依应用而异复用部分或完全地作用于MPEG-4范围之外的层。MPEG-4唯一定义的复用工具是FlexMux工具,它对于低延迟、低负载复用及为节省网络连接资源来说是可选的。
为了在系统环境中集成MPEG-4的目的,DMIF应用接口成为可作为同步层--打包流访问的基本流的参考点。DMIF网络接口确定了同步层-打包流-无FlexMux或FlexMux流如何从TransMux层得到的。这就是不被MPEG定义的传输功能的接口。这里考虑接口的数据部分,控制部分由DMIF处理。
与MPEG-1和MPEG-2以位流语法和语意描述理想解码设备的方式相同,MPEG-4定义了系统解码模型。这就允许不做非必要假设和精确细节准确定义终端操作。这对于以不同方式自由地实现设计真实MPEG-4终端和解码设备是必要的。这些设备包括从不能与发端通信的电视接收机到能完全双向交互的计算机。一些设备通过同步网络MPEG-4流,另一些通过非同步方式(例如Internet)交换MPEG-4信息。系统编码模块提供所有MPEG-4终端应用基于的通用模块。确定缓冲和延迟模型对不知道如何接收编码流的编码设备是必要的。虽然MPEG-4使编码设备可通知资源需求的解码设备,如前所述,该设备也可能不响应发端。同样有可能一个MPEG-4会话同时接受不同设备的信息。但这将根据设备的容量来进行。
2.3.3 语法描述
MPEG-4定义了一种语法描述语言来描述位流传送媒体对象和景象描述信息位流的精确位语法。该语言从C语言出发,是C++语言的扩展,用来以综合方式描述对象的句法表达、所有媒体对象的类定义和景象描述信息。这提供了精确地恒定统一描述语法的方式,同时简化位流依从测试。软件工具可用来进行语法描述,产生进行判定的程序的必要代码。
2.3.4音频对象编码
MPEG-4音频对象编码为表达自然声音(例如话音和音乐)和基于机构化描述的合成声音都提供工具。合成声音的表达可从文本数据或所谓的结构描述,以编码参数提供反射、空间定向等效果的方式实现。该方式提供压缩和其他例如可伸缩性和效果处理等其他功能。覆盖6kbit/s到24kbit/s速率的MPEG-4语音编码工具已和NADIB合作通过AM数字语音广播 应用检验性测试。为辩识合适的数字语音广播格式以改进现有的AM模式服务,包括MPEG-4 CELP、TwinVQ、和AAC工具一些编码设置与一个参考AM系统进行了比较。发现数字技术可在同样带宽上实现更高质量,而且编码设置提供了优于联播的效果。MPEG还进行了附加检验测试,把话音和普通语音编码的工具与现存标准进行比较。
2.3.5 视频对象(VO)编码
为了支持基于内容的交互性,即支持对内容(场景中的物理对象)独立地进行编解码,MPE G-4视频检验模型(即发展完善中的视频编码算法和工具集)引入了视频对象面(VOP)的概念。假设输入的视频序列的每一帧都被分割成多个任意形状的图像区域(视频对象面),每个区域可能覆盖场景定的感兴趣的图像或视频内容。输入进行编码的VOP可以是任意形状的,且形状和位置可随帧而变。属于场景中同一物理对象的连续VOP序列称为视频对象(VO)。同一视频对象的VOP序列的形状、运动和纹理信息被编码传输,或者编码为一个隔离的视频对象层(VOL)。除此之外,辨别各个视频对象层,以及接收端合成不同的视频对象层以重建完整的原序列所需的相关信息也包含在比特流中。这使得可以对每个VOP独立地进行编解码,且可以对视频序列进行灵活操作。输入进行编码的源视频对象序列可以是独立实体,也可以由在线或脱线的分割算法产生。
有些多媒体业务需要提供面向对象的操作和编辑功能,如远程数据库访问、视频编辑等。 有些情况下,人们只对场景中的某个对象感兴趣,如多媒体会议,人们感兴趣的只是与会者的头肩像,而不关心背景。因此,为了节省带宽,可以只传送头肩像的视频信息,接收端再把收到的头肩像信息解码重建,并置于一间虚拟会议室中。基于内容的视频编码系统可以在比特流层支持这种基于对象的访问和操作功能。
有两种类型的视频编码系统支持基于内容的交互性,一种是模型基编码;另一种是在传统 的基于块的视频编码系统的基础上扩充而成的。对于前者,在此不做讨论。而后者则是传统的,基于块的混合运动预测/补尝编码系统扩展到任意形状的视频序列而成的。传统的、基于块的编码方法已被MPEG-1/2和H.261/3等标准所采用。这种系统主要由场景分析和对象分割、形状编码、运动编码、纹理编码等模块构成,具体的编码算法则做为实现系统中各个功能模块的工具,可根据实际需要选取组合。首先对输入的原图像序列进行场景分析和对象分割,以划分不同的VOP,得到各个VOP的形状和位置信息。VOP的形状和位置信息可以用上文提到的alpha平面来表示。发送端只需传送alpha平面,接收端就可以确定VOP的形状和位置。alpha平面所需的比特数是比较多的,需要进行压缩编码。显然,只要对VOP的轮廓进行编码和传送,接收端就可以恢复alpha平面,轮廓信息在轮廓编码器中进行编码。提取出的形状和位置信息又用来控制VOP的运动和纹理编码。对运动和纹理信息编码仍然采用经典的类似 停校牛呛虷.261/3标准的运动预测/补偿法。输入的第N帧的VOP与帧存储器中存储的N-1帧的VOP进行比较,找到运动矢量,然后对两帧VOP的差值进行量化、编码 。对不同对象的运动和纹理信息的编码可因地制宜地采用不同的方法,以提高编码效率。编码后得到的纹理信息,与运动编码器和形状编码器输出的运动信息和形状信息复接形成该VOP的比特流层。不同视频对象的VOP序列分别进行编码,形成各自的比特流层,经复接后在信道上传送。传送的顺序依次为形状信息、运动信息和纹理信息。接收端的解码过程是编码过程的逆操作。当VOP的形状为矩形时,不需要进行形状编码,该系统退化为传统的规则形状的视频编码系统,保持了后向兼容性基于内容的视频编码技术,可以对任意形状的视频对象序列进行编码,编码后的视频对象的比特流以"对象层"的形式而存在。同一场景中的不同视频对象可分别独立地进行编码和传输,因此,接收端可独立地有选择地解码和重建视频对象,也可灵活地在比特流层对视频对象进行操作而改变原场景。基于内容的视频编码技术在远程监控、移动多媒体、信息娱乐(infotainment)、多媒体会议、交互购物、电影和电视的后期制作、虚拟现实、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CSCW)等领域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它必然对多媒体事业产生巨大的冲击
三.应用部分
3.1 MPEG-4技术动态
ACTS是欧洲的一个研究与技术开发组织,其MCM子组的工作与MPEG-4系统、算法和工具、 脸部特征跟踪及动画等密切相关。目前项目研究和开发一族PSTN等低比特率可视电话视频编码算法,允许异质网间视频会议的比特流可伸缩性。
VIDAS项目为时间相关表现、编码和AV流操纵设计一个合适算法,在可视电话场景(编码器)分析、(解码器)合成时充分利用语音和脸动的相关性,在真实帧之间插入合成帧提高帧率,平滑显示与语音同步的唇部运动,面向分布式创作和分布式虚拟现实。蓝室(BlueRoom)、计算机、合成三者可分布在不同地点,蓝室视频信号、控制信号和跟踪信号由远地传来,而背景和动画则在本地实时绘制,它们与蓝室视频信号合成后生成最终信号。分布式虚拟现实系统中一次性传送基本3D模型,然后只传输动态交互引起的模型变化量,人们通过高速网络可以在虚拟世界里交互。最近东芝公司推出首款基于MPEG-4视频流系统MobileMotion套件,包括Motion套件,包括MPEG-4产品、服务器和播放器软件,用于Internet/Intranet上构建视频和多媒体应用,支持CIF和亚1/4CIF,6kbps-384kbps时每秒可处理30帧视频数据。
3.2 MPEG-4及其在VOD业务中的应用
视频点播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基于多媒体技术的交互式服务方式,VOD是以数字压缩技术为基础、网络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的交互电视系统。VOD业务是指用户可以从自己的终端(机顶盒、普通模拟电视机)上申请所需信息,提供服务的部门按用户需要提供有关信息。VOD业务主要有影视选播、电视购物、远程教学、远程医疗、电子图书馆和交互式电子游戏等。目前流行的VOD系统主要采用MPEG-2编码标准。这种标准的画面质量好,压缩比高。然而MPEG-2标准在VOD业务的应用中也暴露出其不足方面:基于宏块和帧的编码方式限制了对内容的交互操作、压缩效率仍不理想、窄带网上的传输质量受到限制和对媒体的兼容能力有待提高等。因此VOD业务的发展急需一种以多媒体应用为目标的新一代编码标准。
MPEG-4基于对象编码的技术特点和它可实现的功能,在VOD业务中有很大的应用潜力。同采用MPEG-2标准的VOD业务相比,基于MPEG-4的VOD业务具有以下特点:
(1)图像主观质量更好由于采用基于视频对象的编码方式,编码时可以根据人眼的视觉特性,区分不同视频对象的主次关系,合理安排压缩比。与现存的标准相比,这种编码方式容易获得更好的图像主观质量。
(2)交互性更完善
MPEG-4VOD用户突破了传统上基于帧进行操作的限制,可以根据各自的需求,针对帧中的某一个视频对象,进行平移、旋转、缩放、剪帖和检索等交互式操作,使交互性能有了质的飞跃。这种基于对象的交互操作,使用户能根据某一具体画面(如某种植物)查询相关内容,或是查询画面中某一物质对象的其它资料(即VOD电子图书馆业务)。用户还可放大自己存放在医院的X光照片,取出自己关心的那部分画面仔细观察(即VOD远程医疗业务)等等。
(3)灵活性更大
VOD业务部门可以根据不同地域的具体条件、使用不同的传输网络(如HDSL、ADSL、HFC和FTTH/FTTC等),开展VOD业务。VOD用户也可以对音/视频的质量、实时性和接入网方式等作自由选择。
(4)多媒体兼容能力更强
MPEG-4不但支持自然音频、视频,而且支持自然和合成的混合音频、视频。在VOD电子游戏中,用户可以利用自然的音频和视频创作动画和合成声音。在VOD影视节目点播中,用户可以在画面上选择叠加自己母语的字幕,或者叠加其它文字信息(如股票行情等)。
对于采用MPEG-4标准的VOD系统,还可以利用MPEG-4多个并行数据流编码技术提供的多视点编码功能,开展虚拟现实游戏、三维电影和多视角演示等其它新业务。也可以利用音频编码的TTS功能,提高远程教学的质量。
此外,尚待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有:
(1)为了适应MPEG-规定的5kbps~4Mbps视频速率范围,为用户提供高质量乃至DVD质量的图像,目前的图像压缩技术仍需进一步提高。
(2)为了实现基于视频对象的交互操作,需要解决如何定义、描述、划分和分离视频对象
的问题。
MPEG-4标准具有比现存标准更好的主观画面质量、更完善的交互性能、更强的媒体兼容能力和更大的灵活性。将MPEG-4用于VOD业务,一方面可以发挥它在多媒体应用方面的优势,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VOD业务的质量,拓宽VOD业务的范围。随着数据压缩技术的不断发展,MPEG-4必将成为VOD系统编解码技术的核心标准
3.3 MPEG-4在无线/移动多媒体通信中的应用
ISO/IEC正在进行标准化的MPEG-4是一种可用于通信、广播和计算机等诸多领域的通用多媒体编码方式 ,1997年10月已公布了草案,正式标准(第1版)于1998年12月颁布。MPEG-1和MPEG-2是以CD-ROM和DVD等存储媒体以及广播系统的高质量、高比特率(2Mbps以上)为对象的音频和视频编码方式,已完成标准化。
MPEG-4则尤为重视压缩效率,是一种能用于低比特率(64kbps以下)的编码方式,对传输误差有较强的耐受性。
另一方面,ITU-T还推进模拟电话线路所用多媒体通信终端的标准方式(H-324)与无线/移动通信相对应, 准备将之作为H 324AnnexC,加以标准化。具体说来,就是对H- 324中所用H 223(在一个分组内对声音和图像进行多路复用方式)的抗误差性进行分级强化,分别作为H 223AnnexA、AnnexB和AnnexC进行标准化(下文中AnnexA、B、C统称Annex)。目前,就多媒体通信所必需的多路复用方式而言,除了MPEG-4外,ISO还能够采用H 223和MPEG 2TS(传输流)等已有的多路复用方式。因此,为了在无线/移动环境中实现多媒体通信,有必要将具有抗误差性的ISO标准MPEG 4编码方式与ITU-T标准H 223Annex多路复用方式 结合起来。
图1多媒体通信网络范例
图1给出了包含无线/移动通信系统的多媒体通信网络范例。本例中,便携式终端通过各种网络实现电视电话、图像监视和图像浏览等功能。把便携式终端和电视摄像装置获取的图像存储在服务话、图像监视和图像浏览等功能。把便携式终端和电视摄像装置获取的图像存储在服务器中,并建立数据库,利用因特网进行信息分配,从而使其他便携式终端用户也能够看到这些图像。图像传输是多媒体通信的核心,采用何种图像编码方式是构筑多媒体网络的关键。特别是在用于要求实时性的电视电话和广播业场合,不能在收发方之间进行信息重发和到达确认等特殊控制,因此MPEG-4图像编码方式是比较理想的,它无需这种控制,且抗误差性较强。对应于不同的网络,多媒体信息传输时所需的多路复用方式有很多种。例如,因特网等分组网通常用不同的分组分别传送声音和图像,并通过内藏于各媒体的时间标记,各自取得同步的H 225多路复用方式或MPEG2TS多路复用方式。在使用模拟电话线路电视电话的场合,在同一分组内对声音和图像进行多路复用的H.223方式已经成为ITU-T标准。另外,在无线/移动环境中,具有抗误差性的H 223Annex多路复用方式也是行之有效的。
因此,在构筑多媒体网络时,可以采用抗传输误差性能较强的MPEG-4作为图像编码方式,而多路复用则采用与各网络相适应的方式。这样,当通过不同的网络进行图像传输时,只需调换多路复用方式就可以了。
参考文献
* 刘占平,董士海 MPEG-4标准及相关进展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 岳云 MPEG-4在无线/移动多媒体通信中的应用 电信快报
* 唐冬,郑善贤 MPEG-4及其在VOD业务中的应用 电信快报
* 翁南钐,蔡德钧,容太平 基于内容的视频编码技术 通信技术
* 夏天,陈磊,余兆明 MPEG-4的基于内容的视频编码技术 电子工程师
* Rob Koenen Overview of the MPEG-4 Standard Stockholm - July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