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24 22:41:2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教师考核工作,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思想政治方面
我在师德上首先严格要求自己、与时俱进、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作为一名教师,自身的师表形象要时刻注意,在工作中我积极、主动、勤恳、责任心强,乐于接受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劳任怨。在不断地学习中,努力使自己的思想觉悟、理论水平、业务能力都得到较快的提高。对待学校分配的工作,在思想上不敢有半点懈怠,积极认真的去完成,向优秀的同志看齐,用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不甘于平淡,不流于平庸.在与人相处中,做到谦虚谨慎,与人为善,遵守工作纪律,不迟到,不早退。
(二)教育教学工作
根据学校的课堂教学常规严格做好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追求扎实有效的课堂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集体辅导和个人辅导,热情辅导中下生,重视对学生的知识考查,做好学生的补漏工作。把堂上获取知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信息的主动摄取者和加工者,充分发掘学生自己的潜能。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的要我学转化为主动的我要学,变学会为会学。班级工作:
(1)本学期进行家访28次,主动电访80余次。10月获得班主任之星。
(2)家长对班级整体工作和班主任工作的满意率比上期有一些提高,师生关系融洽。
(3)班级五项评比、寝室生活两项工作呈上升的趋势。班主任工作连续3个月为一等奖
(4)庆祝国庆比赛获学校三等奖,
(5)关注班级整体工作教学质量的提高,积极协助各科任老师对班级教育教学
4、语文教研方面
以上汇报,还有许多不足,恳请领导和教师的监督、关心、帮助,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一份力量,为学校增光添彩,愿和全校教职工携手并进,共创美好明天
在教学工作上,根据学校的工作目标和教材的内容,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钻研教材、研究具体教学方法,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学期工作计划,为整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定下目标和方向,保证了整个学期的教学工作顺利完成.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让学生学好知识是老师的职责。因此,在教学之前,认真贯彻《九年义务教育**教学大纲》的精神,认真细致地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通过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不断探索,尝试各种教学的方法,以如何培养中学生创造能力教学实验专题。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积极参加市教研室、及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通过参观学习,外出听课,等教学活动,吸取相关的教学经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通过利用网络资源、各类相关专业的书报杂志了解现代教育的动向,开拓教学视野和思维。艺术需要个性,没有个性就无所谓艺术。在教学中尊重孩子的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的生活感受和不同的表现形式,方法等等,使他们形成自己不同的风格,不强求一律。艺术的魅力就在于审美个性的独特性,越有个性的艺术就越美,越能发现独特的美的人就越有审美能力,越有创造力。所以,在中学**教育中,有意识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各种游戏、比赛等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的天性和个性得以自由健康的发挥。让学生在视、听、触觉中培养了创造性思维方式,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充分得以自由地运用。
四、其它工作
除了日常的教学工作之外,能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加强师德师风的学习.工作上不计酬劳,任劳任怨,通过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按时保质地完成了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在教学工作中,自身尚有不足之处,还需继续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为我校素质教育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小学教师2016年年度考核工作总结
一年来,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这年里,我在思想上严于律己,热爱教育事业。时时以一个团员的身份来约束自己,鞭策自己。对自己要求严格,力争在思想上、工作上在同事、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起榜样的作用。我还积极参加各类政治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配合领导和老师们做好校内外的各项工作。
在教学工作方面,我争取多听课,从中学习别人的长处,领悟其中的教学艺术。每上一节课,我都做好充分的准备,我的信念是决不打无准备的仗。在备课过程中认真分析教材,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
培优辅差是今年教学工作的重头戏,因为一个班级里面总存在尖子生和后进生。对于后进生,我总是给予特殊的照顾,首先是课堂上多提问,多巡视,多辅导。然后是在课堂上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大力的表扬,课后多找他们谈心、交朋友,树立起他们的信心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通过尖子生来带动、促进后进生的提高。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学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在班主任工作方面,我非常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通过班会、晨会、思想品德课及结合各科教材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集体、爱老动、爱学习等的思想教育。使学生能养成良好的班风、学风。班干部是老师的左右手,所以我把培养得力的班干部作为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我还常给班干部定时开会,了解他们工作的情况,鼓励他们大胆开展工作。使班干部能在同学中树立起威信,成为同学学习的榜样。
小学教师2016年年度考核工作总结
回顾这一学期,有许多值得总结和反思的地方。现将本学期的工作做一个总结,借以促进我今后工作的进一步提高。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业务素质。
这一学期,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在思想上严于律己,热爱教育事业。时时以一个好教师的身份来约束自己,鞭策自己,力争在思想上、工作上取得进步,得到提高,使自己能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岗位竞聘的需要。一学期来,我还积极参加各类学习,深刻剖析自己工作中的不足,找出自己与其他教师间的差距,写出心得体会,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和理论修养。同时,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配合领导和老师们做好校内外的各项工作。学海无涯,教无止境,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不断充电,才能维持教学的青春和活力。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更新,也催促着我不断学习。所以,本学期,除了积极参加政治理论学习外,我还积极进行业务学习,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业务素养,使自己能够更好的胜任自己的教师工作。结合课程改革利用书籍、网络,认真学习课程改革相关理论,学习他人在教育教学中好的经验、方法等。通过学习,让自己树立了先进的教学理念,也明确了今后教育教学要努力的方向。
二、求实创新,认真开展教学、教研工作,教育教学是我们教师工作的首要任务。
我明白,工作再苦、再累,我也不能落后,应该尽力去作好本职工作,特别是教学工作。课前,我认真钻研教材、教参,课程标准,认真分析教材,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并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课堂上,我努力将所学的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与教育实践中,积极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运用课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精讲精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力求用活教材,实践新理念,增加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力求让我的数学教学更具特色,形成自己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教学质量。总之,不管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在课外辅导中,我都以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成绩与素质为目标,力求让数学教学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更大的作用。
三、任劳任怨,完成学校其他工作。
我在工作之余,把自己在教学中反思、案例、收获等收集起来,并记录一些自己的工作过程、生活故事、思想历程,精选和积累了自己最为需要的信息资源,并积极与其他教师在博客上进行交流、讨论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四、加强反思,及时总结教学得失。
反思本学期的工作,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在思量着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不足有以下几点:
1、对数学教学的理论学习还不够深入,需要进行反思,教学水平提高速度缓慢。
2、教育科研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还不到位,研究做得不够细和实,没达到自己心中的目标。
3、数学教学中有特色、有创意的东西还不够多,今后还要努力找出一些自己在数学教学的特色点。
4、工作的积极性不够高,主动性不够强,有惰性思想。这也有待于今后工作中的进一步改正和加强。
五、继往开来,开创新的天地。
鉴于自己在本学期的各方面表现以及在工作中存在的诸多不足,我今后的努力方向是: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特别是课堂教学能力的训练。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2、对后进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各方面有更大进步。
3、加强学生行为习惯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不仅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学习,课下也要能严格约束自己。
一、指导思想和实施原则
以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为根本,以提高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为导向,以“教育思想大讨论,专业知识大学习,教学技能大训练”等活动为载体,面向教师,组织实施以“师德教育、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技能”为主要内容的新一周期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通过培训,全面推进教育教学创新,增强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促进全省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服务教师,倾斜农村。以教师专业成长为根本,着眼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着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和教学水平;以农村教师作为政策的基点,在充分考虑农村教师实际的基础上,兼顾城镇和骨干教师需求,科学设定培训目标,采取适宜的培训模式,促进教师全员培训的均衡发展。
——聚焦课堂,训练技能。以教师课堂教学问题为突破口,围绕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所需各项技能,运用学、练、评、改、考结合的方法,分学科开展训练,学以致用,扎实提高教师课堂教学基本技能。
——重心下移,校际联动。坚持校本研修为主、集中培训与网络研修为辅。加强校本培训的管理与实践研究,使教师任职学校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基地。发挥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示范校、基地校和培训机构的作用,采用“典型引路——成果推广——评价促进”方法。
式和课题牵动方式,加强校际间的合作共赢,变个体优势为资源共享,推进教师全员培训发展。
——分类指导,评价跟进。充分考虑各学段、各层次和不同年龄段教师的不同要求,根据各自特点科学实施全员培训。指导工作应根据培训工作的需要,分层分类,及时反馈,及时指导。通过建立“教师自我管理专业发展档案”对教师全员培训进行形成性评价,通过对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目标的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不断调控培训进程,确保全员培训任务的有效完成。
二、对象和目标
(一)对象
培训的对象是具有中小学教师资格的各级各类中小学校在职专任教师,包括各级各类中小学、区县教师培训、教研机构、特殊教育机构、校外教育机构等在职在岗中小学教师。
(二)目标
总目标:通过全员培训,使广大教师逐步养成良好的师德行为;基本具备课程与教学理论素养;整体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和课堂教学能力;稳步提高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班主任全员达到合格水平。
具体目标:
1.现有在岗中小学教师到2013年底前完成不少于240学时的培训。
2.通过培训,切实提高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教学能力和自主发展水平。100%的中小学教师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其中,教学技能15%达到优秀;教师师德年终考核合格率达到100%。
3.2013年12月31日前,男不满55周岁、女不满50周岁的中小学教师参加不少于50
学时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使教育技术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三、课程内容、培训方式和考核
(一)培训课程内容及五年学时、学分
按照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实施
说明:本周期全体中小学教师完成240学时的培训;所列课程经过培训并通过考试、考核后,每10学时记1学分,共计24学分。
(二)培训方式
以校本研修为主,以集中培训为辅,由培训机构和中小学共同完成本周期的培训任务。
1.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包括:自主学习、同伴互助、专业引领
(1)自主学习
教师有计划地通过“自学——实践——反思——再实践”的培训方式审视、分析、解决自己在教学中的问题,把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与教师教育融为一体。每个教师都要制定与学校发展目标一致的“个人发展目标”,并依据目标制订个人学习计划。
(2)同伴互助
教师以教研团队(教研组或其他学校内部的组织)为单位形成互助学习团队,在学校的引领下充分发挥每一位参训者的才智,以对话编织学习共同体,通过教师之间互相交流、切磋、平等对话的方式进行合作式学习,或以校际联动的方式参与其他学校的教研活动,以达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共同发展的目的。
(3)专业引领
培训机构专兼职研修教师建立专业指导团队,提供专业引领菜单,采取讲座、现场培训(听评课)、现场指导、个性问题解答(电话或网络即时应答)、提供网络资源支持学习等形式进行专业引领,与教师共同完成相应的培训任务。
2.集中培训
集中培训定位在问题指导上。要坚持贴近课改,贴近课堂,贴近教师。从教师中来,到教师中去,根据教学需要,调研教学问题,开展课题研究、设置专题辅导,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条件开展远程教育的培训机构,应通过实时远程教学,以视频、音频共享的方式进行远程实时专题辅导和交互研讨。
(三)考核
建立和完善培训考核制度,实行培训单位培训即时考评加校本培训考查和达标验收制度,实行过程性考查和结果性考核相结合,突出能力考核,考核分统一考核和校本考查两种形式,分年度进行。统一考核由各市(州)教师继续教育业务管理部门实施;校本考查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由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实施。考核实行分级制度,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基本合格四个等级,作为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衡量指标。新技能的学习考核按照《xx省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训练与考核方案》(另行下发)实施。
四、组织管理与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省教育厅主管全省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工作,省中小学儿教师培训中心负责全省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组织、指导、管理和评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师资培训管理部门归口管理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市、县、乡、校应健全各级工作机构,优化网络,精心组织,分级指导,以“教育思想大讨论,专业知识大学习,教学技能大训练”为活动载体,确保培训质量。
坚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培训院校主要负责人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第一责任人制度。强化中心学校和中小学校长在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制度,采取措施,建立机制,把制度落到实处,保证校本培训的有效开展。
(二)优化业务指导
省中小学幼儿教师培训中心分年度制定年度全员培训计划,确定年度培训专题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主要学习形式和考核要求,指导各市(州)开展年度专题学习活动,并对各地全员培训情况进行评估。
一、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加强教师队伍管理
1.加强和规范中小学教师编制管理。在核定的教职工编制内,要充分考虑农村中小学区域广、生源分散、教学点多等特点,统筹使用教师编制,实行动态管理,满足农村中小学的需要。对占用学校编制的各类人员,限期与学校脱离关系。对离岗满2年的在编教师,按规定办理辞职、辞退手续。坚决清退代课人员。
2.理顺中小学教师管理体制。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做好辖区内教师的统筹管理和合理配置,依法履行教师的资格认定、招聘录用、职务评聘、培养培训、调配交流和考核等管理职能。
3.依法实施教师资格制度。严格按照教师资格认定条件和标准,加快推进面向社会人员认定教师资格工作,严把教师队伍入口关,凡在中小学校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必须依法取得教师资格。未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或未按规定学制和师范类课程计划培养的学生,均不能作为师范类专业毕业生申请认定教师资格。非师范类毕业生和社会人员必须在经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认定的教师教育机构修完规定的教师教育课程,经过规范的教育实习与考试考核合格后,方可申请中小学教师资格。加强对教师资格认定工作的监督检查,对违反规定、违法认定教师资格的,要依法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取消相关人员的教师资格。
4.加快推进中小学教师聘任制。把教师聘任制与教师资格制度结合起来,坚持公开招聘、竞争上岗、严格考核、合同管理的原则,吸引社会上具备教师资格的优秀人员到中小学任教。改革中小学校长选拔任用方式,切实保障教职工对校长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实行教师告诫制度,对聘期内不能履行聘任合同的教师,应先进行告诫,告诫期满仍不能达到合同要求的可予以解聘。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教育人事争议调解机构,加强对教师聘任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5.健全和完善教师考核制度。学校应建立考核制度,对教师的师德修养、专业水平、教育教学能力、工作实绩进行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可邀请社区代表、学生及家长参与学校评价和教师考核等工作。考核结果作为奖惩、聘任和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
二、加大建设力度。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
6.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层次。从今年起至20**年,用三年时间使全省中小学教师学历全部达标,其中小学教师具有专科学历者达到70%,初中教师具有本科学历者达到50%,高中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者达到一定比例。全省各级各类学校要组织广大教师通过多种途径,努力提高学历层次。到20**年,经培训仍不能达到规定学历且未取得相应教师资格证书者,必须调离教师岗位。
7.开展中小学教师培训。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管理教师培训,组织省级培训项目;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管理本市、县(市、区)教师培训,具体组织实施培训工作。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主要内容,以新课程师资培训为重点,突出校本培训,到20**年,每位教师应完成共计不低于240学时的在职非学历培训。建立教师培训研修制度,创新培训模式,切实保障教师培训的数量和质量。
8.加大对农村师资队伍建设的支持力度。开展多种途径的支教活动,组织优秀教师到农村中小学巡回讲学、培训教师。试行师范专业学生“顶岗支教实习”制度。
9.加强县级教师培训基地建设。县(市、区)政府要积极推进县级教师进修学校与县教研室、县电教中心等相关教育机构的资源整合,采取“一个机构,多个牌子”的办法,构建“多功能,大服务”的县级教师学习中心。全省各级政府要按照“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将县级教师进修学校经费纳入预算。
三、建立保障和激励机制,促进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10.建立政府投入为主,政府、学校和教师相结合的教师教育成本分担和经费保障机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安排教师培训专项经费,并由同级财政部门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农村中小学每年要拿出学校公用经费的5%用于教师培训。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管理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制度改革正逐渐被提上议程,企业管理创新方面,管理者更致力于打破传统的组织模式,寻求更加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学习型组织(LearningOrganization)最早是由美国麻省理工教授JayForrester教授提出的,最终由PeterM.Senge所完善,并在其所编著的《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一书中系统阐述了学习型组织这一概念,PeterM.Senge提出的五项修炼涵盖了学习型组织的五个基本内容,其中包括: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团队学习以及系统思考五方面,他认为该组织可以充分调动每一位员工的创造思维以及学习能力,是一种有机的扁平的富有生命力的组织结构,每一位员工都积极主动的学习,通过这种方式达到共同的愿景,因此PeterM.Senge被誉为90年代新一代的管理大师。由此学习型组织风靡全球,各行各业纷纷向其取经,期望籍此寻求属于自己的生存模式。据统计,时至今日全球排名百强的企业,已经有40%左右的企业开始积极组建学习型组织,我国各大企业也在积极迈出这一步。
人与生俱来具备两个基本权利,即生存权和发展权。而21世纪世界的口号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可见培养人才重视人才的迫切性。当代人才接收教育不再仅仅是为了生存,更多的是为了谋求个人能力的充分发挥以及个人的社会价值的实现。而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小学教育更肩负着基础教育的重任。
人们常常将学校喻为知识的摇篮,可见传统教育普遍认为中小学教育主要职责是传授知识,而忽略了学校内部学习型组织的构建。现代中小学组织结构主要是以传统的等级森严的科处式管理组织为主,以科目、年级为依据,以提高考试成绩、升学率为目的,忽略中小学生学习能力为代价,教师之间分科而制、倦课倦学、不思进取为结果的组织。如此“氛围”造成了中小学生的各种抵触心理,上课梦游化,逃课普遍化,学生痴呆化,接吻公开化,恋爱闪电化,这些可能是当代学生发泄不满的一种途径。如此“氛围”造就如此“人才”将为时代所不容,因此中小学向学习型组织转变是当代教育的必由之路。
中小学教师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元素与直接实施者,在建立学习型组织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决定着整个教育工作的质量。建立中小学教师学习型组织就是要建立一个以为学生服务为共同目标,为达成这个共同愿景,通过组织之间共同学习、交流经验和信息沟通等方式,相互合作、不断创新,形成开放的学习系统,并卓有成效的完成任务。要构建中小学教师学习型组织只有通过以下五项修炼才能快速实现中小学教师的迅速成长。
一、建立共同愿景
中小学教师属于高智商群体,具有相对独立的自由意识,每一位教师作为一个独立个体具有很强的自主意识,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难做到将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结合。而建立学习型组织首先要做的就是明确共同愿景,一个良好的教师团队只有建立共同愿景,大家才有了为之奋斗的目标,才能更好的激发每位中小学教师的激情。共同愿景就好比是为明天设计的宏伟蓝图,需要得到每一位教师的肯定,需要每位教师为之共同奋斗,为之付出。而如果不能达到这种默契,教师团队往往很难凝聚,并且很快会分崩离析,各自为政。如何建立共同愿景,根据以往经验,首先,可以通过转换教师角色达到这种默契。中小学教师在学校政策制定过程中往往扮演着执行者的角色,通过共同愿景共同规划的方针,将学校发展与教师个人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有助于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其次,可以通过开展各类实践活动增加教师之间的凝聚力。教师团体之间可以通过开展教学竞赛、教学听课周等实践活动,调动每一位教师的积极性,在实践过程中通过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增加教师之间的认同感,使教师之间建立成统一整体,团队意识自然而然就会加强了。最后,学校领导应该大力支持每位中小学教师成为终身学习者。学校领导不应该否定中小学教师的研究热情,适时的支持鼓励他们开展自己的学习研究,不但可以增进学校的学习氛围,而且还可以增加领导的凝聚力。
二、学会系统思考
系统是由一些彼此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因素组成,而人们往往倾向于关注事物的某一片段,无法把握整体事物。系统思考要求我们清楚认识系统整体运行本质,让我们可以置身系统之中却能把握系统整体,从而提升组织的群体智力,见林见木。中小学教师应该从系统的角度思考问题,例如,我们学校某些学生学习成绩一般,但调皮捣蛋,如果就此将这些学生定为差等生是相当不公平的,通过研究发现,实际上这些学生大多聪明伶俐,思维敏捷,部分学生在某个领域还具有自己的专长,经过系统思考,我们认为其主要原因应归结于中小学生发育过程中叛逆心理的形成。这些学生总是希望得到更多的关注,更多的光环,所以如果通过适当的引导这些学生可以进行转变。通过对我们班王某的观察,该生学习成绩一般,但聪明大胆,上课喜欢开小差,喜欢引起其他同学的关注,所以选择该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王某的支持鼓励,例如,要求其成为班委,当其提出新想法时予以充分肯定等,经过一学期努力王某学习成绩直线上升。
三、鼓励自我超越
中小学教师因为工作任务重复,且工作相对稳定,因此其在工作中很容易造成教师自我满足、对自我能力提升的倦怠以及学习停滞。教师之间存在着我现在所具备的知识足以应付未来工作需要的观点,因此往往造成教师缺乏自我学习能力,产生职业倦怠感。长此以往,教师之间弥漫着“消极倦课”的情绪,对于个别积极向上教师的排挤,也是造成教师缺乏自我学习能力的原因。如何克服这种缺失,我们认为,首先,应该在体制上改革,校长应该鼓励自我超越,终身学习,为个别优秀教师颁发“终身学习奖”、“先进个人奖”等鼓励行为,表彰那些勇于自我超越的教师。同时选拔上应该秉持公正公开的原则,任人唯才,积极消除组织内部不满情绪。其次,学校应该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平台,给教师展现自我能力提供机会,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例如,鼓励教师参加国家级比赛,积极开展文艺活动,给有该类才能的教师提供展现机会等。然后,学校应当鼓励教师之间公平竞争,鼓励教师创新,定期开展各类交流活动,消除教师之间的隔膜。最后,学校应该为教师提供培训学习机会,为每位教师提供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四、推动团队学习
中小学教师学习型组织中团队的建立,需要有稳定的教师队伍、优秀的团队凝聚力以及团队执行力,只有建立了良好的教师团队才能推进团队学习。对于教师队伍我们可以借鉴一些企业的做法,例如部分企业提出的“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等方法,来稳定教师队伍。可以通过合理的薪酬体制,遵循同工同酬的方式,以及认真听取下属意见,开展各类教学活动等来增强教师队伍的凝聚力。通过制定完善的制度来规范教师行为,增强教师队伍的执行力。团队作为组织学习的基本单位,团队智慧具有个人所达不到的巨大能量,团队智慧就是为了达到1+1>2的效果。通过团队学习可以使每一位成员潜移默化实现自我突破。
五、改善心智模式
中小学教师因为工作环境相对稳定,工作内容重复,因此具有根深蒂固的心智模式,致使整个教师团队缺乏活力,缺乏应有的创新力,不利于团队整体的发展。心智模式是一种思维定势,中小学教师很容易随波逐流,在传统教学模式的熏陶下失去“突破”能力。在学习型组织中,要破除根深蒂固的心智模式,首先,应该做的是在突破传统的聘用制度上。传统的聘用制度为终身聘用制,中小学教师一旦受聘,那么往往象征着终身在这个单位工作,从而使教师失去了竞争意识。我们推荐采用应聘考核制,即在传统应聘的基础上,增加对教师的业务能力考核,对于考核成绩优异的教师进行奖励,对于考核成绩差的教师进行在职培训等措施,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其次,在考核方式上突破原有心智模式。传统的考核方式采用升学率、考试成绩等作为教师的考核标准,这往往是年轻教师所抓不住的,但是年轻教师却具有学习欲望大、学习能力强等优点,是学习型组织的主力军,因此我们认为应该淡化分数考核制,采用一种合理的考核方法进行教师考核。最后,突破原有的以科目班级站队的做法,做到以项目主题分团队。传统的以科目班级站队的做法不利于不同学科之间的经验交流,也不利于团队共同目标的实现,组员之间存在沟通障碍。因此我们推荐采用以主题以项目分队,在这种新的模式下,各科教师之间交流畅通无阻,工作融为一体,共同学习,一同追求共同的目标。
由于中小学教师管理体制僵化,心智模式根深蒂固,因此建立中小学教师学习型组织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都需要我们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参考文献
[1]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M].上海:三联书店,1998
[2]彭玉华.班主任的五项修炼[J].教育科学论坛,2010,(3):57-58
[3]吕淑芳.论教师专业发展:基于五项修炼的视角[J].当代教育论坛,2008,(12):94-96
[4]陈友军,赵岩.农村中小学学习型教师团队建设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5,(3):13-14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1.继续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大力宣传并实施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和《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完善师德考核制度,针对有偿家教等师德失范行为,实行评先评优、职称晋升一票否决。
2.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宣传教育活动,将师德教育渗透到教师培训项目中。继续开展“我的教育故事”评选征集活动。开展市第八批和市第六批师德模范评选活动。开展学陶师陶活动,树立正面典型,凝聚和激发正能量。
二、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3.深入实施“骨干教师成长记录卡”制度,完善记录卡填写、检查要求,加强骨干教师成长过程性管理,提高骨干教师业务成长内驱力,在提高骨干教师层次的同时,逐步解决骨干教师校际均衡和学科均衡问题。
4.深入开展名师送教活动。进一步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完善骨干教师送教工作机制,探索送培工作新模式,根据农村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需求,实行菜单式的送教活动,把骨干教师送教送培与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相结合,把骨干教师送教送培、指导性支教与名师工作室活动相结合,把骨干教师培养与教师有效性培训相结合。
5.继续实施卓越教师培养工程,依托有关高校和培训中心,对我市教学能手层次以上的卓越教师进行专项培训,促进其骨干层次迅速提升。组织参加市新一轮中小学卓越教师培养工程;组织申报第四批省特级教师后备人才。
三、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管理
6.加强教师继续教育管理。认真制定师资培训“十三五”规划,认真实施新一轮万名教师培训计划,完善《市中小学教师培训学时认定和登记管理办法》,促进教师主动研修,自主发展。进一步做好教师培训信息化管理工作,利用省中小学教师网络管理系统,更新各级各类培训信息库数据。
7.继续做好各级各类教师培训选派工作。根据省市师训、干训要求,做好教育领军人物、卓越教师、青年骨干教师培养,乡村教师素质提升培训、校长能力提升、国际合作培训、音体美兼职教师合格培训等项目的教师选派和相关组织工作。
8.创新教师培训模式,认真实施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专项培训,组织参加市小学语文学科网络研修、“师说”全员网络培训、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等。
9.加强校本研修指导和管理。按照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管理办法要求,加强对全市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的管理,加大过程性检查考核,不定期对学校校本培训工作进行抽查,促进校本研修质量提升。
10.继续推进学历提升工作。根据新一轮教育现代化创建指标体系,进一步加大学历提升工作推进力度,将50周岁以下的在职教师作为学历提升的重点对象,对重点年龄段的教师,通过行政强势推动和宣传引导鼓励相结合的方法,调动其提升学历层次的积极性、主动性,确保我市各学段教师学历提升目标如期完成。
四、规范各类职称评审
11.规范各类职称评审的组织工作和评审程序。做好中小学、幼儿园正高级、高级和中职系列中高级职称材料初评上报工作,组织中小学、幼儿园的初、中级职称评审工作,试用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充分发挥职称评审导向激励作用。
〔中图分类号〕 G451.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1)07(B)―0021―01
教师不仅要注重教书,更要注重育人;不仅要注重言传,更要注重身教。因而我们必须要重视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完善教师制度,完善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
以师德教育为前提,树立良好教风
教风的核心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加强教风建设,首先要加强其职业道德建设,强化职业意识,丰富职业情感,优化职业行为。要经常帮助教师提高职业认识,树立职业理想,坚定职业信念。要努力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要按照德才兼备、师德为先的要求,坚持把师德教育摆在师资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常抓不懈。深入推进“师德生规”学教活动,全面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引导和激励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风范影响、教育学生。
突出抓好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一些乡镇农村教师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比较艰苦,医疗、住房、交通等方面的保障水平还不高。受各种因素制约,农村教师队伍总体上学历偏低、年龄偏大。必须创新农村教师队伍补充机制,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去农村从教。要继续实施农村学校教育教师特殊补贴计划。同时,还要完善相关制度和政策,关心农村教师生活和成长,使优秀教师在农村能够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在工资、职务职称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有条件的地方要逐步提高津贴补贴标准。要继续实施城乡对口支教工程。
完善教师队伍管理体制和机制
落实以县为主的中小学师资队伍管理体制。县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全县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规划和管理工作,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履行对中小学教师的资格认定、职务评聘、培养培训、考核奖惩等管理职能,负责中小学校长的选拔任用、培训考核和交流等工作,并配合同级政府人事部门做好跨系统的人事调配等工作。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根据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科学考核、合同管理的原则,全面推行教职工全员聘用制,建立教师能进能出的流动机制,逐步建立县域范围内中小学教师定期交流制度。
优化教师资源,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加大教师培养力度,加强教师培训机构的建设和管理,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师综合素质培训。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通过脱产进修、函授学习、调查研究和校本培训、网络培训等形式,认真组织开展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重点的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工作。建立健全教师继续教育机制。要加强对教师继续教育的统筹,逐步建立以校本培训为基础、课程改革为核心,任职学校、培训机构和行政部门共同管理,岗位培训与学历提高培训相互结合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机制。要加大教师继续教育经费投入。
积极实施名师工程
加强省、市、县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批有一定影响的名师和在实施素质教育中能够发挥骨干示范作用的创新型骨干教师,形成骨干教师梯级群体。加强对骨干教师的考核,实行骨干教师动态管理。建立健全骨干教师激励机制。大力宣传骨干教师的先进事迹,提高骨干教师的知名度,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
1.1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
近年来,国家在教育方面的投入力度非常大,尤其重视农村教育的发展,制定了很多旨在促进农村教育发展的政策,推出了一系列的教师培训来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个人素养及专业化技能。但培训效果与预期目标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主要问题是培训针对性不强。首先,农村课堂几乎很少存在现代化的硬件设施;其次,农村学校的教育理念和环境与城市学校也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因此,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应与城市教师的培训有所区别。目前,各级教育机构为了提升教师的素质推出了很多培训课程,但并不都适用于农村教师。由于农村教师所在教育环境不同,他们需要一套针对性强的、符合其教育实际状况的培训课程来进行学习。培训的内容一定要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收到理想效果。
1.2培训管理制度不完善
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的主要场所通常是县级的进修学校,然而我们发现很多县级进修学校对教师培训的管理十分松散,没有完善的考核机制。教师在培训期间没有一个严格的规章制度进行约束,对培训教师的奖惩力度都偏弱,不能很好地调动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这就使培训的效果大打折扣。同时,我们还发现,在农村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时,教师所在的学校对培训同样重视不够,缺少相应的管理与考核机制。
1.3教师自身原因
首先,农村教师工作量大,尤其是很多偏远山村,一名教师身兼数职,不仅要负责日常教学,还要负责学生安全、校园管理等多项事务,根本无暇进行教师培训。其次,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差,教师培训与个人职业发展、教学质量的关系,乃至对农村教育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所以,很多农村中小学教师对教师培训都存有倦怠及侥幸过关的心理,这些都导致教师培训质量不理想。
2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对策
2.1设置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
以往进行的农村教师培训,大多的培训课程都没有针对农村教师的特殊教学环境以及教学角色来设置,应从培训内容、课程设置方面进行相应调整。首先,我们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采用实证的方法对农村教师的培训需求加以研究,设置适合农村教师的培训课程。其次,我们还可以鼓励农村中小学教师根据自身的需要来对培训的内容、课程进行选择和安排,使培训更具实际意义,提升培训效果。
2.2设立完善的培训制度
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在进行教师培训时都应制定实施完善的培训制度,使培训有章可循。同时,教师所在的学校也应当加大管理力度,对教师培训进行必要的监管和考核。将教师培训的表现纳入年终考核内容,促进教师积极参与培训。
2.3坚持以人为本
教师是培训过程中的主体,因此,整个培训应当以教师为本。由于农村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因此在培训课程的设立过程中,要注意课程的实践性、培训时间的灵活性。与此同时,还要做好培训前的教师思想工作,使其充分认识培训的重要性,设立相应的奖惩制度,在教师范围内形成一个良性的竞争,确保教师培训的效果。
3结语
【论文摘 要】培训理念及其指导下的培训模式直接影响着教师培训的质量,湖北省树立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新理念,并在理论创新的基础上构建了新的教师培训模式,建立了符合全省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需要的教师培训模式。
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是指在基础教育领域内,对在职教师进行的以提高师德水平、业务素质、教育教学能力和自主发展水平为目标的培训机制、内容、方式和方法。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的基本构成要素是培训主体、培训理念、培训对象、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手段(方式、方法)与培训管理(过程监控、考核评价)等,这些要素的优化组合及发挥独特作用的过程,就是模式生长、发展、形成的过程。培训理念及其指导下的培训模式直接影响着教师培训的质量,湖北省树立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新理念,并在理论创新的基础上构建了新的教师培训模式,建立了符合本省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需要的教师培训模式。
一、湖北省中小学教师培训组织运行管理模式的分析
1.“两线四级”的组织运行管理模式
湖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建立了教育行政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的“两线四级”组织运行管理体系。湖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省、市、县、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和培训基地,组织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各司其职,齐抓共管,保证培训工作的运行。
省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负责制定全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规划和政策;组织制定各类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计划;组织编审教材;审批全省高、初中教师继续教育基地的办学资格并加强对继续教育基地建设的指导;检查指导全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市(州)教育行政部门根据省统一要求,负责制定本地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规划和措施;负责本地区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及其基地建设,负责审批本地区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基地的办学资格;筹措和管理教师继续教育经费;考核、评估并指导本地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制定本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规划并组织实施;负责本县(市)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基地建设;筹措和管理继续教育经费;指导乡镇及学校的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建立和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制度;建立综合考评、奖惩制度等继续教育的驱动机制。
乡镇教育管理部门和教师任职学校有计划地选派、组织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并筹集相应的师训经费。中小学校长负有组织和指导本校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责任,把教师的继续教育列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程,积极组织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
省、市(州)、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依托教师进修院校和师范院校建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协助教育行政部门抓好本区域内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工作。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行成绩考核和证书登记制度。继续教育基地负责做好学员的培训、考核和登记工作。对完成了继续教育的规定学时并经考核合格者,颁发省教育厅统一印制的湖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结业证书。
2. “三位一体”的组织运行管理模式
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湖北省实施了“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以下简称“工程”),此项工程主要采取三位一体运行管理模式。
湖北省“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是湖北省教育厅为提高农村教师整体素质,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而采取的重要举措。从2005年开始,用5年时间,将全省现有的10万农村乡镇中小学教师(其中校长培训1万人),集中到武汉市进行免费培训10天。“工程”采取政府招标购买培训,受训者全免费接受培训,严格考核培训情况,根据绩效给予奖励的运作模式。在具体运作方式上做到“五统一”,即统一安排培训时间,统一设计培训课程,统一调配培训师资,统一规定培训方法,统一订购生活用品。在培训工作实施过程中,省教育厅、培训院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建立了“三位一体”管理模式,加强培训工作的管理和质量监控。
省教育厅负责培训方案的制定、实施和管理,培训师资的选配、资源建设,加强培训过程的质量监控。市、州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参训学员的选送、组织与协调。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按时组织好学员报到并提供交通便利,确保学员往返和培训期间的安全,敦促学员完成集中培训后的在岗研修任务。承担培训任务的院校按要求利用自身资源,提供优质培训服务,确保培训质量。“工程”参加单位及其领导都按照职责分工,切实承担起相应的工作任务。省教育厅领导高度重视“工程”的统筹与协调、实施与管理。
二、湖北省中小学教师培训组织模式的个案分析
1.“三型十环”培训模式
湖北省十堰市教育局在中小学教师培训实践中总结出“三型十环”培训模式。“三型十环”模式构建的理论依据是教师需求多元化和教师培训多样性理论。“三型十环”模式构建的实践依据是校本培训经验的总结。教师校本培训,必须充分考虑欠发展类、发展类、优先发展类的不同实际及多种需求,设计教师培训的多样性培训模式。“三型十环”模式的构架主要有三种模式:学习——岗练——考评——分层模式;分层——研训——师导——定向模式;定向——专修——独创——发展模式。十堰市实验区按照行动研究的基本思路,构建了九种校本培训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式、现场诊断式(微格式)、问题探究式、专题讲座式、示范——模仿式、情境体验式、自修——反思式、研训互动式、网络信息交流式。目前十堰市教育局总结提炼出了适合各种不同类型学校的校本培训“三型十环”模式,用于实验区的学校和县市部分中小学实验,获得了良好的效果。该模式正由实验区向全市中小学辐射实施。 转贴于
2.“专家诊断”式培训模式
在教师培训实践活动中,武汉市洪山区积极试行“专家诊断”式培训模式。所谓“专家诊断”培训,即选出的专家组对参训教师进行培训前的调查研究后,针对不同的教师存在的问题,采取集中、分组、个人培训的模式,其主要特征是:专家“会诊”,因材施训。“专家诊断”培训的理论依据是皮亚杰的“临床法”和巴班斯基的“教育会诊”理论;成人个性虽具有相对稳定性,但也是可塑的;发展学生个性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需要具备鲜明特色与个性的教师。“专家诊断”培训遵循主体性原则、多样性原则、指导性原则、实效性原则。“专家诊断”培训采取一看、二听、三察、四议的诊断形式与方法。诊断标准与内容一要以学员个性特征为依据,二要以骨干教师标准作为依据,三要以新世纪对教师的要求为依据。“专家诊断”培训的程序:①聘请专家,成立小组;②自我评价,提出问题;③专家诊断,确定目标;④制定方案,实施培训;⑤效果评价,总结提高。如此培训,形成了一批具有独特教学风格和鲜明个性的骨干教师。同时也遇到一些困难,如实践场地难找,工学矛盾,经费紧缺教材缺乏,给参训教师备课造成了困难,从而影响培训效果。
3. 校本培训能级模式
2004—2007近三年来湖北荆门东宝区教育局着力于具有“针对实际、强化实训、突出实效”特点的校本培训模式创新,展开了构建新型教师校本培训能级模式的初步探索与实践。所谓新型教师校本培训能级模式,是一种以培养适应新课程和学生素质发展新要求的高素质师资队伍为目标,以学校为单位,以教师为主体,以教师能力发展为核心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体系。新型教师校本培训能级模式的总体构架是:构建三大体系,形成三大平台,达成三大愿景。
(1)目标与内容体系:首先是明确总体目标定位,达成三大愿景。一是以构建“能级模式”为支撑,切实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二是以发展教师“八项能力”(终身学习能力、职业表达能力、课堂教学能力、课程开发能力、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学生教育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和特色争创能力)为支撑,切实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三是以优化师资团队“三型”(成长型、成熟型、成就型)能力发展结构为支撑,切实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其次是分能力项目、年度(学期)和具体实施培训活动项目,拟定明确的培训目标要求。形成培训内容菜单:一般可分A培训能力项目、B必修课程要目、C能力实训要点三级来编制,并相应附加必要的实施说明。
(2)途径与方法体系:搭建自主研修、岗位培训、远程教育三大平台,突出“主体化”、“一体化”、“信息化”特点。
(3)管理与评价体系构建要求:落实机构,落实常规,落实评价。
4. 课题驱动模式
2007年,蕲春县被确定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有效推进区域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实验区,申报的子课题《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的有效模式研究》已被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总课题组审定批准。参与课题实验为该县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提供新的发展支点。以课题为载体,以校情为依据,进一步深入探索校本培训的新模式、新策略,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实现全县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
在面上,积极构建“县、片、校”三级联动的教师培训机制。在点上,不断创新努力形成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模式。一是导师引领模式;二是名师研修模式;三是课程开发模式;四是课题带动模式。开展教师校本研修工作的指导思想是:统一部署,全面推进,科研引路,示范先行,校长负责,评估奖惩。
延安市教育局
2019年4月15日
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是在终身教育理念下,对教师进行职前、入职、在职的培训和学习指导。加快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发展,提高教师教育理论及教育实践水平,对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大意义。我市在开展全员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班主任培训、校本研修、网络培训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今天的总结表彰大会对三年来各中小学开展教师继续教育的工作情况从成绩、问题、今后的工作对策三方面进行了一次全面总结,并对取得突出成绩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表彰。大会开得很成功,对我市中小学的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很有指导意义,在此,我谨代表市教育局向教师进修学校,向受表彰的先进单位及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
一直以来,我市教育局对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高度重视,主管市长、教育局局长都是继续教育领导小组成员,教育局把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纳入到年度工作计划中,在政策上,资金上对我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给与支持与倾斜。
教育局主管领导经常性的了解过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并提出建设性意见。教育局对这次全市继续教育检查评估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希望通过今天的总结表彰大会能达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发展的目的,推动 了我市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向更深层发展。
下面对我市今后的继续继续教育工作提几点要求
1、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1)各中小学要成立新一轮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中小学校校长为本单位继续教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制订本单位的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计划,对本单位的教师进行以师德师风、教学能力为重点的岗位校本培训,协助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师进修学校对本单位的参训教师进行教育教学能力综合评价、师德与业绩的考核工作。
(2)教师进修学校在启动新一轮教师继续教育之时,必须对上一轮继续教育的经验与不足进行认真总结和反思,对新课改形势下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进行认真调研,合理、科学设置通识及各学科培训课程,保证教师培训的实效性。
2、完善机制,加强管理
(1)认真贯彻落实《吉林省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行动计划》在未来五年新一轮教师继续教育过程中,努力提高培训质量,积极探索新的培训方法与途径,讲究培训效果,使教师培训工作服务于基础教育改革,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主渠道。
(2)对新一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实行年度登记制度。
将教师继续教育制度与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相结合,与教师职务评聘相结合。每一名教师每年要完成规定的继续教育学时学分任务,并作为晋职、晋级和年终岗位考核的必备条件。凡当年未完成继续教育学分任务者,第二年度不能参加职称评定,年度考核不能评定为优秀。
3、建立培训网络,加强培训基地与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教师进修学校建设,结合教师网络培训,进一步整合教师教育资源,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意见》构建“小实体、多功能、大服务”,把教师进修学校建成示范性学习基地与资源中心。
希望到会的各位领导回去之后,要认真学习教师继续教育的相关文件,按照上级主管部门工作要求,结合本校实际,精心组织,稳步实施,各司其职,形成合力, 确保我市新一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顺利完成。
谢谢大家!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教师考核考核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
教师考核是教师队伍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教师专业化,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以及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农村中小学教师是我国教师中最庞大的一支队伍,因此,对他们的考核至关重要。农村中小学教师考核实施的现状如何?本文对西部某省农村中小学教师考核现状作相关调查进行分析,希冀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二、数据与方法
本研究采用的是2006年对西部某省农村基础教育调查的一部分数据,获得农村中小学教师样本801个和学校样本128个。在分析时,采用教师问卷和学校问卷数据相结合的方式。
三、农村中小学教师考核现状分析
(一)考核组织者
在所调查的学校中,有13.3%的学校教师年终考核是由学校组织的,有45.3%的学校是由学区组织实施的,有34.4%的学校是由学校和学区综合实施的,还有7%的学校是由教育局或者学区和教育局一起负责的。就是说大多数学校是由学区参与组织教师考核的,究其原因主要是被调查地区的中小学基本上都实行学区管理的模式。
在接受调查的教师中,53.7%的教师认为应该由学校来负责教师的年终考核,29.2%的教师认为应由学区来负责,12.3%的教师认为应由教育局来负责,2.6%的教师认为应由学校和学区共同负责,还有2.2%的教师认为应由教师评议或自己自评。可见,一半多的教师认为教师考核应该由学校来负责。
(二)考核内容
在所列的21项考核内容中,选择最重要的考核内容,排在前五位的是“学生成绩”、“师风师德”、“出勤率”、“教学计划完成情况”以及“备课、教案和作业批改”。从这些考核可以看出在对教师进行“德能勤绩”的考核中,大多数学校特别重视“绩”的考核,而且把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主要的指标。有64.3%的学校把师风师德作为重要的考核内容,但与“学生成绩”相比,这一比例要低许多,这一方面说明一些学校对教师的“德”方面的考核重视不够,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由于师风师德的考核弹性较大,操作起来困难。而“教学计划完成情况”和“备课、教案和作业批改”这两个指标之所以成为最重要的考核内容,一方面这两个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态度和勤奋程度,另一方面这两个指标是比较容易量化、容易操作的指标。值得注意的是,只有23.8%的学校重视对教师的“教研和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考核,这与课程改革要求很不相称。
(三)考核的方法和考核主体
调查发现,有83.3%的学校对教师考核时,进行民主测评,16.7%的学校则没有进行民主测评。
从关于民主测评的参与者的统计来看,几乎所有的学校教师是最主要的评价者,而在62.9%的学校中学校领导是民主测评的主要参与者,学生参与测评的学校只占37.1%,学生家长参与测评的则仅占25.7%,树干部参与测评的学校更少,仅占11.4%。这些数字表明,目前中小学教师考核中的民主测评还极不完善,真正最有发言权的学生或学生家长参与测评的比例偏低,这必然影响到民主测评的公正和公平,而且不利于学校和家长的交流与联系;村干部参与测评的比例太低,这既不利于更全面地考核教师,也不利于调动村干部支持学校工作的积极性。
哪些人员的民主测评会影响到教师的考核结果?有46.9%的教师认为其他教师的民主测评对考核结果有影响,有33.7%的教师认为学生的民主测评会影响考核结果,有19.9%的教师认为学生家长的民主测评会影响。这和上述的民主测评的参与者的构成情况是密切相关的。此外,有25.9%的教师认为虽有测评但不影响考核结果,也就是说在一些学校民主测评可能只是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发挥作用。
在调查中还发现,有65.1%的教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考核等级和分数是如何评定的,而另外34.9%的教师则不知道。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目前的教师考核等级和分数的评定还不够透明。
总之,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小学教师考核方法还不够规范,民主测评在教师考核中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考核主体也比较单一。
(四)考核结果的反馈和使用
教师考核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考核增强教师的工作能力,提高他们的教学质量,因而考核要重视考核结果的反馈。调查中发现,91.3%的教师知道最近两年的年终考核结果,有1.9%的教师只知道其中1年的考核结果,6.9%的教师则都不知道。而从获得考核结果的途径来看,72.8%的教师是学校统一公布结果,O.3%的教师是学区公布,还有11.6%的教师是由学校通知教师个人,而不是由统一公布得知,此外还有15.3%的教师则是靠打听才得知。可见,有些学校在考核结束后,对考核结果进行保密,这种做法既不利于调动教师参与考核的积极性,也违背了考核的初衷。调查还发现,59.2%的教师认为可以申请复议评定结果,40.8%的教师则认为不可以申请复议评定结果,这说明一些地方教师考核结果的反馈机制还不健全。
奖惩制度是学校常用的一种管理制度,也是大多数学校激励教9币的重要手段。奖惩所依据的标准一般是学校对教师的综合考评或年终考核结果。对奖惩制度的激励作用的调查表明,61.2%的教师认为奖惩有很大作用或较大作用,23.6%的教师认为作用不大,4.4%的教师则认为没有作用,还有10.8%的教师认为奖惩会起到一定的负面作用。
四、对策及建议
首先,严格操作,规范教师考核方法。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考核应主要由学校来组织,学区和教育局主要负责监督考核工作公正、公开、公平地进行,并提供相应的指导。对教师的民主测评要公开公正,充分发挥民主测评的功能,而不流于形式。其次,全面考核,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对教师的考核不应只盯在学生成绩上,应该从德、能、勤、绩等多方面去考核,尤其要重视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对新知识的摄取、教学科研等方面的考核,而农村教师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在这些方面明显落后于城市,所以更需要努力赶上。
通过开展对教师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督导评估,指导和促进区市县教育行政和其它职能部门切实履行其在教师教育现代化建设工作中的职责,为教师教育现代化建设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和高效务实的工作运行机制;指导和促进区市县教师进修学校充分发挥其在教师教育现代化建设中的培训、指导、服务功能;指导和促进全市中小学校积极主动利用网络技术和资源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全面提高*市中小学教师专业化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二、评估依据
以《*市十一五期间中小学教师教育实施意见》(大教[20*]140号)、《关于*市中小学教师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意见》(大教[20*]71号)、《关于印发*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大教[20*]27号)、《*市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评估细则》、《*市区(市、县)教育信息化建设评估细则》等文件和《辽宁省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评估标准(征求意见稿)》为依据制定本评估方案并进行督导评估。
三、评估对象、内容和方法
(一)评估对象
此项督导评估的对象是各区市县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和普通中小学校。
(二)对区市县教育局评估的内容和方法
1、主要内容
(1)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负责本地区教师教育现代化建设,负责*教育学院、进修学校、基层学校之间的沟通协调,职责和分工明确;
(2)研究并制定本地区教师教育现代化建设规划或方案;
(3)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师教育现代化建设经费的保障机制;
(4)领导和管理本地区教师进修学校和中小学校的教师教育现代化建设工作;
(5)建立健全教师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
(6)协助市教师教育工作小组完成对本地区教师教育现代化建设工作情况的评估考核工作。
2、评估方法
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座谈、访谈等。
(三)对教师进修学校的评估其评估内容与方法按照《*市中小学教师教育现代化建设评估细则》掌握和实施。
(四)对普通中小学校的评估其评估内容和方法按照《*市中小学教师教育现代化建设评估细则》掌握和实施。
四、组织实施
市政府教育督导室会同*教育学院和市中小学教育信息中心等部门对全市各区市县相关职能部门、教师进修学校、中小学校和市直属高中的教师教育现代化建设情况进行专项督导评估。
五、评估要求
(一)中小学和教师进修学校每年要专题自查自评此项工作,并向区市县政府督学室和教育局上报专项自查自评报告和自查打分表。报告要真实反映年度内学校在此项工作开展方面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查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下年度整改的意见和措施。同时要向区市县教育局(或教师进修学校)提出进一步做好此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时代在招唤,师范学校如何顺应时代的需要,培养出能够胜任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合格毕业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历史使命。学校通过分析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改革方案和实施措施,加大加强对在校生的教育培训的力度。促进师范生快速成才。具体做法如下:
一、小学教材过关考核
教材是教学的工具。毕业生工作后需要教学就必须全面接触教材。与其毕业后才研究教材未免已晚,不如毕业前就充分接触教材,做好工作前的知识储备。学校决定在校学生入学后马上就接触小学教材,让他们系统得了解小学教材的内容、编排体系和要求,并对其中一些重要部分进行学习、掌握和考核。考核之前制定可行的“小学教材过关活动实施方案”,然后根据方案制定小学教材过关措施。布置学生人手一套小学教材,集体开动员大会。布置好阶段学习任务和考核要求,要求学生认真学习。考核方法是口试和笔试结合进行,成绩计入毕业生档案。这样以来,学生非常重视,能够按照学校的要求循序渐进地完成任务,效果很好。
二、学习和掌握《课程标准》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课程标准》是教育法规性文件,作为合格的小学教师必须对课程标准全面理解。理解小学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因此我们把学生学习课程标准纳入课堂教学之中,作为必修课进行严格要求。
《课程标准》的学习和掌握对学生来说比较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高学生学习课程标准的理论水平,学校每年还协调当地教育研究部门调派教研员对学生进行课程标准解读,上示范课让学生加深理解。教研员以示范课为例,有针对性地给学生剖析课程标准在示范课上的具体体现,使学生对课程标准的精神既看得到又听得见记得牢。
三、培养学生的命题能力
命题能力是合格的小学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力,所以我们把培养学生的命题能力作为师范教育的一项基本功来抓,对学生提出要求。我们有针对地培训学生,让学生学会能够针对所教学生的特点出题,试题知识含量、能力测评、难易程度适合自己所教学生的要求。
经过几年的训练培养,学生能够按照出题的基本要求、基本原则、试题编制、试卷结构出题。
四、了解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工作是学校中一项最重要的工作。班主任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是一个班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也是一个班中全体任课教师教学、教育工作的协调者,更是沟通学校与家长的桥梁。让学生了解班主任工作,有助于学生毕业后迅速适应小学班主任工作。方法是请学校里优秀的班主任对学生进行班主任工作意义,性质,内容和常规的讲座。布置学生结合自己班班主任的实际工作,每学期写一份学习体会,作为期末考察内容。
五、毕业前的求职应聘培训
1.写简历和自荐信指导。学生顶岗实习前要投递简历和自荐信。学生生活经验少,社会阅历浅,社会活动能力差,顶岗实习第一步要把自己介绍给小学领导,让小学领导接收自己。因此如何写好自荐信就是重要的一步。学校安排专职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写自荐信和写简历,然后让学生练习,并把自己写的自荐信在班级交流,要求人人必须发言,最后每人把自己的自荐信写在稿纸上,在学校教学楼大厅展出,全校师生观看,进一步交流。
2.说课专门训练和考核验收。安排专职老师进行说课的基本要求、结构、特点的培训,利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加大强度训练,以竞赛的方式促进学生掌握说课技能。在学生顶岗实习前进行验收:每人以抽签方式抽取说课的题目,给半小时准备,由三名专职教师把关验收。不过关者在学校继续培训练习,达标后方可实习。
3.加强粉笔字的培训和验收。粉笔字是小学教师的一项重要基本功。学生应聘时需要说课和教学片段讲解。需要写粉笔字,应聘单位的领导老师会看学生的粉笔字是否合格。因此学校把粉笔字列为学生掌握教学的主要环节来抓,有专门的书法老师,从新生入学开始每周上书法课。每周交一次小黑板作业,两周进行一次粉笔字展评,一个月进行一次抽测。经过反复持久严格得训练,学生粉笔字到毕业时人人过关。
4.进行听课、评课训练。听课评课是合格教师必备的能力。从新生入学就对学生进行听课评课教育。安排专职教师对学生听课评课基础知识进行专题讲座,让同学了解听评课的方法和程序。请当地名师给学生上示范课;同时请进修学校教研员对示范课进行评教,让学生学习如何评价一堂课。另外通过播放全国知名教师的录像课和点评课,让学生了解更高层次的上课评课,开阔视野。
5.写教案训练。写教案是教师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日常工作。我们把写教案列入师范学生应掌握的重要教学基本功之一,列入教育与训练的重要内容。我们对写教案的培训采取如下的做法:专题讲座如何备课、如何写教案;教法课上介绍写教案的要求;师范教师每年教案展出让学生参观;每名学生每次听完讲座后写一份教案并打印出来在大厅展出。
6.教学片段讲解训练。教学工作是学校的核心工作。能上课是学生的最终目标体现。利用毕业实习前的2个月时间,强化训练。方法是教法老师课堂示范,学生先模仿,然后教法老师命题给学生,学生练习写教案,备课,上课。毕业前一周,教法老师牵头组织各科老师检查验收打分。不合格者不允许实习,在校继续训练,直到合格方可实习。
7.教学方法的研究。指导学生上网查阅,了解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探讨适应小学教学的常用方法有哪些,书写成材料,加深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