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24 04:34:4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通信工程就业前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通信技术专业主要课程 主要课程: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文化基础、C语言、工程数学、电路、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通信电子线路、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电子设计自动化、电子测量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程控交换技术、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移动通信系统及终端设备、通信网络、接入网技术等课程。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微机原理与应用、电子测量技术、数字通信原理、通信网络、光通信系统、移动通信系统、移动通信终端设备、程控交换原理、电子整机装配、CATV安装与调试、通信系统综合实验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
通信技术专业就业前景 通信技术是信息科学技术中发展极具活力的一个领域,尤其是数字移动通信、光纤通信、网络通信使人们在传递信息和获得信息方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便捷程度。通信工程具有极广阔的发展前景。
本专业毕业生可在通信运营商、现代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电子信息类等产业,从事通信与电子技术的开发、研究、应用、管理、设备调测维护、通信工程设计与施工等工作。也可攻读信息与通信工程和电子信息学科等方向的硕士、博士学位。
随着通信技术应用的日趋广泛,和信息化社会的逐渐发展,未来势必会给中国信息产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所以通信技术专业人才成为我国参与国际间竞争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未来若干年,我国势必会更加重视通信专业人才的培养,重视通信技术专业的教育,提高教育水平。
通信技术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通信和电子、信息等行业的运营商、生产型企业从事通信设备、电子设备、系统和网络的研究、设计、开发、运营和技术管理以及通信设备的营销、装配、调试、维修和检验等技术工作。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新能源、计算机软件、互联网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 新能源;
2 计算机软件;
3 互联网/电子商务;
4 通信/电信/网络设备;
5 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
6 通信/电信运营、增值服务;
7 计算机服务(系统、数据服务、维修);
8 其他行业。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android开发工程师、硬件工程师、技术支持工程师等工作,大致如下:
1 android开发工程师;
2 硬件工程师;
3 技术支持工程师;
4 ios开发工程师;
5 网络工程师;
6 项目经理;
7 嵌入式软件工程师;
男生就业前景好的专业:
⒈机械类。可选专业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业设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车辆工程。
⒉电气电子类。可选专业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自动化。
⒊计算机类。可选专业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数字媒体技术。
⒋土木建筑类。可选专业有: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建筑
(来源:文章屋网 )
2022十大热门专业排名
1电子与信息类: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长沙牛耳软件教育是湖南最专业的电脑软件培训学校)。
2外语类:外贸英语、小语种。
3法学类:法学、社会学、治安学、侦查学。
4机械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业设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
5土建类:建筑学、城市规划、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给水排水工程。
6会计类:会计学、财务管理。
7中文类:对外汉语、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编辑出版学。
8医学类: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象学、医学检验、口腔医学、药理学、中药理论。
9环境、心理类:环境科学、生态学、心理学、应用心理学。
10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
女生就业前景好会计
女孩子一般比较心细而且有耐心。会计也是近几年比较吃香的一个专业,尤其是女孩子比较适合,找工作也比较好找。这种属于是越做越挣钱的,一开始实习肯定很辛苦,但锻炼出来比较实用又不会很累。
师范
女孩子选择师范也是比较合适的,中国很重视教育这一块的发展,师范毕业一般都是当教师,我们也都知道近几年教师的工资还有福利都有好转,休假时间又长,工作比较稳定。
护理
学习护理专业当个护士或者配药人员也不错,最起码工作可靠稳定,而且咱们国家的医药市场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当然你必须学好过硬的专业知识及技术,这样才能有机会找到好工作。
金融
其实金融跟经济差不多,小编单独区分开来讲的,因为针对的专业不一样。学好金融专业,不仅可以投资理财,而且有机会的话可以进银行工作,这是很多人都比较向往的,福利待遇好。
男生就业前景好机械
男生一般对机械类的都很感兴趣,动手能力强,立体感也比较擅长。而且中国近几年的机械行业发展是很可观的,要求很高的技术性,所以男生学的比较快比较适合。
土木
土木建筑、设计也是大家日常生活离不开的一个行业,所以男生有兴趣的可以研究研究,生活有需要的那么就业前景自然比较乐观。
石油
能源专业这一块大家可能有些陌生,但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这个专业的待遇会更好一些,毕竟这关系着我们国家和人民的生活发展。日常生活也是离不开的,所以男生可以选择这类的专业。
物流
“特色985”指的是“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32”指的是这个平台内的高校数量为32所。2011年年末,教育部表示“985工程”和“211工程”的院校规模已经稳定,将不会再新增高校。于是引入动态竞争机制,在非“985工程”高校且是部属“211工程”的高校中设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官方称“特色985工程”,民间俗称“小985工程”。此“工程”由教育部和财政部共同负责。
院校鸟瞰
“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高校从属于“211工程”建设的学校但不在“985工程”建设的学校中选择。她是为建设创新型国冢、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出来的,平台主要任务是以国家和行业发展急需的重点领域和重大需求为导向,围绕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和学科前沿,提升行业特色型大学全国顶尖的优势学科实力,打造一批世界一流学科群。
纵观这32所院校,她们基本上是没有经历过合并重组的行业特色型大学,学科精度高,拥有一至两个全国顶尖的学科。在行业内认可度高,具有深厚的行业底蕴和学科积淀。只有国家中央部委直属的“211工程”高校才有资格进入此“平台”。
就目前的“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来看,这些高校均在学科建设上各有特色,且有不俗的实力。依托学科建设,高校的整体实力也得到提升,如江南大学的设计学院在国际IF设计高校排名中名列全球第五位,西南交通大学的牵引动力实验室在世界交通领域有着重大影响,中国传媒大学在数字广播技术领域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华中农业大学的分子育种生物技术排名世界第5位等等。就在前不久教育部公布的首批“2011计划”名录中,就有西南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高校晋级,这项计划被誊是中国高等教育系统又一项体现国家意志的重大战略举措。由此可见这些高校的实力和国家的高度重视程度。
院校点击
西南交通大学
院校速评:西南交通大学创建于1896年,时称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是我国最早创办的现代大学之一。1905年迁校河北盾山,后更名唐山交通大学。1972年内迁四川,改为现名。长期以来,该校隶属于铁道部,2000年正式划归教育部管理。西南交大也是中国近代土木工程、矿冶工程教育的发祥地,为中国的近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的人才。民国著名学者、政治家、教育家吴稚晖先生曾经评论过:“中国真正能注重科学工程的学校,寥寥可数,而其中就有北洋,南洋和唐山(即指今西南交通大学的前身——编者注),尤其是后者,才可算得纯粹的工程学校,较前两者也‘尤专精’”。清华大学校史也载清华工学院初创时,国内已有南洋、唐山及北洋诸校,工科教育已十分成功”。
而今她坐落在天府之国——成都,是国家首批“211工程”“特色985工程”(承担建设轨道交通运输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以及正式设有研究生院的全国重点大学,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试点高校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西南交大建有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等5个在轨道交通领域影响重大的国家级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其中的牵引动力实验室在世界交通领域有着重大影响。在学科建设上,西南交大更是实力非凡,交通运输工程学科排名一直稳居全国第一,测绘工程与技术、电气工程、机械工程、土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学科也名列全国前茅。值得一说的是,茅以升学院、詹天佑学院两个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品牌学院更是聚集了交大的特色、优势学科及其专业。
西南交大因铁路而诞生,因铁路而发展壮大,她创造了我国第一条自主设计、自主施工的京张铁路等多个举世公认的第一,从中积淀的许多宝贵经验极大地推动了以“轨道”为特色的专业发展: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在全国排名第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土木工程等专业全国排名前十,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全国排名前15位等。
国家级特色专业:交通运输、车辆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工程力学、通信工程、建筑学、交通工程、地质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
学校网址:http:///
招办电话:028-66366373,66366386,66367386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院校速评:中国地质大学创建于1952年,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的大学。该校分北京和武汉两地办学,其中武汉校区位于东湖之畔,苍翠的南望山下,毗邻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和“武汉·中国光谷”,校园内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逸夫地质博物馆,还有贯通西、北校区长约380米的“地大隧道”,这些都是学子们引以为傲的。
地大以地球科学为主要特色,地学类专业约占全校专业总和的1/4,拥有8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和17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其中“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与“地质学”2个一级学科全国排名第一。地大实力最强的三个学院是地球科学学院、资源学院和工程学院,其下设的地质学、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水利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地下水工程、水文地质等个个都是强势专业,在业界认可度很高。在这里,地学类专业的学生如果够优秀,还有机会进入地球科学“菁英班”、理科基地班、工科基地班。
由于地质类专业因对口工作的特殊性,比较适合男生报考,女生报考时应慎重考虑。建议女生可以报考地大的文科类专业,虽然与理工科类专业相比实力相对较弱,但有些专业还是很不错的,比如说珠宝鉴定专业,从近些年的珠宝行情来看,该专业在就业方面还是不错的。英语、工商管理、会计等专业也是不错的选择。
国家级特色专业:地质学、煤及煤层气工程、安全工程、资源勘查工程、地球物理学、勘查技术与工程、宝石及材料工艺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地球化学、环境工程等。
学校网址:http:///
招办电话:027—67883304
中国药科大学
院校速评:中国药科大学始建于1936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高等药学学府,目前已发展成为在药学界享有盛誉的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的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被公认为是药类专业的国内权威,有“药界清华”之称,药学、药物制剂、中药学在国内堪称一流,药物化学、制药工程、临床药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也都是非常好的专业,每年录取分数都很高,就业前景不错。另外,为顺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形势,该校在原“生化制药专门化专业”的基础上,设立了“生物制药专业”和“微生物制药专业”,并配备了生物制药教研室、生物制药工艺学实验室,软硬件条件都相当过硬,就业前景广阔。设立的基础药学基地班、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班,在全国基地班中排名靠前,两个基地班的保研率都很高,基础药学基地班偏向培养创新研究型人才,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班培养创业型人才,同学们入学后学习一年会有滚动分流选拔考试,通过选拔可进入基地班学习。
需提醒同学们注意的是,药学类专业虽优势明显,但是如果存在色盲、色弱等视觉问题,那么很遗憾不能报考药学相关专业,因为这些专业化学实验较多,对于视觉要求较高。如果学的是文科,那么国际经济与贸易、英语等省级特色专业是不错的选择,药事管理、工商管理等专业也值得报考。
国家级特色专业:药学、中药学、药物制剂、生物制药、药物化学等。
学校网址:http:///
招办电话:025—83271319
河海大学
院校速评:河海大学始建于1915年,在南京、常州均有校区,是以水利为特色,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实施国家“211工程”“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
河海大学在江苏地区口碑甚好,在全国也有很强的影响力,这与其在学科上颇有建树是分不开的,该校的水利工程、土木工程两学科综合实力处于全国领先位置,尤其是水利工程学科总体实力最强,支撑的相关学科门类较多,水利水科支撑下学科人才梯队的综合实力处于国内一流地位。在教育部一级学科评估中,水利工程学科位居全国第一,电气工程、环境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农业工程、公共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力学、应用经济学等学科进入全国前20名。值得称道的是,该校的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堪称镇校之宝,就业面非常广,此专业培养的学生是设计、施工、监理单位抢手的人才。港口与航道建设、水文水资源、土木工程等专业也是学校的顶梁柱。
大禹学院是河海大学培养本科拔尖人才的专门学院,它是在原有的土木水利综合改革试点班、水利、土木大类基地强化班的基础上成立的,定位是以国家重点学科为依托,培养水利、土木方面的拔尖人才,实行的是本硕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行小班化教学,实行导师制,并注重国际化交流和培养,每年面向全国招生人数仅为百余人,竞争非常激烈。
国家级特色专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物联网工程、通信工程、农业水利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工程力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环境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等。
学校网址:http:///
招办电话:025-58099483
西南财经大学
院校速评:西南财经大学创建于1925年,坐落于西南第一大城市成都,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也是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高校,素有“中国金融人才库”之美誉,是中国唯一有着深厚金融背景的财经大学。
西财一直致力于金融学科群与中国金融创新发展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的建设,拥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内唯一以“中国”冠名的国家级金融研究机构。目前学校着力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大金融学科群,现有金融学、政治经济学、会计学和统计学4个国家重点学科,其中金融学科综合实力处于全国的领先位置。根据《2012年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显示,西财的经济学门类竞争力名列全国第二,三大核心主干学科(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工商管理学)均进入全国前15位,综合实力排名稳居全国财经院校第二。
西财的特色专业以财经管理类为主,会计学、金融学、工程造价等专业是该校的强势专业,每年报考以上三个专业的考生很多,竞争非常激烈。2012年,西财又新增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该专业是四川省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理念先进,教学质量优秀,《人力资源管理学》是国家精品课程。
西财开辟了国际化办学特色,与全球第五、英国第一的大保险集团英杰华合作培养国际保险会计硕士生,填补了我国保险财务领域与国际接轨的空白,为此在财经界有了“精算在南开,保会在西财”的美誉。西财与全球第一大企业软件及服务提供商——甲骨文公司的合作,堪称高等教育与业界合作的范本。
国家级特色专业:金融学、财务管理、经济学、市场营销、统计学、保险、法学、人力资源管理等。
学校网址:http:///
招办电话:028-87092355,87092898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院校速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建于1931年,是国家“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也是建设示范性软件学院和设立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的高校。
西电现有2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28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在全国一级学科评估结果中,“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全国排名第二,“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全国排名第四。西电还依托鲜明的电子与信息学科特色与优势,致力于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系统研制、科技攻关、工程研发等,创造了我国第一台气象雷达、第一套流星余迹通讯系统、第一台可编程雷达信号处理机等电子与信息技术领域的多项第一。
西电开设的电子类专业都十分强势,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两大王牌专业均可独当一面。西电还是国内最早建立信息论、信息系统工程、雷达、微波天线、电子机械、电子对抗等专业的高校之一,这些老牌专业的实力自不用说。另外,物理学、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在全国排名30以内。求学于此,不仅有好的专业可学,还有3个国家人才培养及教学基地、5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及3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引智基地等助同学们成才一臂之力。
国家级特色专业:电磁场与无线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微电子学、信息安全、通信工程、软件工程等。
学校网址:http:///
招办电话:029-88202335
西南大学
院校速评:西南大学成立于2005年7月,由原西南师范大学、原西南农业大学合并而成。学校位于重庆市国家级社会发展综合试验区、著名风景旅游区——北碚区,虽然从成立时间来看西南大学尚为。“年轻一代”,但这并不妨碍她具备107年的悠久办学底蕴。在师范院校与农业学府强强联合的局面下,成就了其更为多元的学科发展特色。学校实施创新人才培养“光炯”计划和文化素质教育“雨僧”计划,设立“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本科学生科技创新基金”,这些具有显著特色的培养计划为西南大学的学生成长提供良好平台,亦成为国内其他高校的学习典范。学校的教育学科发展积淀深厚,并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尝试实施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模式,为西南贫困山区的支教事业开辟新的方向,同时积极探索学生海外教学实习,为师范生的发展创造更广阔的舞台。
西南大学现有课程与教学论、基础心理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生态学、果树学5个国家重点学科,有教育学、心理学、地理学等37个省部(市)一级重点学科。在学科中,心理学在全国排名第三,水产在全国排名第五,教育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全国排名第六,畜牧学全国排名第八,农林经济管理、民族学全国排名第九,植物保护全国排名第十。此外,生命科学、管理科学优势明显,教育学、社会科学、文学、理学实力雄厚,依托学科优势,家蚕基因组研究居世界领先水平。农学是西南大学的王牌专业之一,在全国享有盛誉,我国的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先生就是该校农学专业培养出来的优秀学生的杰出代表。心理学专业名气不亚于北师大的心理学,全国闻名,被誉为心理学的“巴蜀巨擘”和“西部巨擘”。西南大学是国家免费师范教育试点的六所高校之一,师范类专业总体实力都比较强,如教育学、英语、化学等均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就业前景看好。
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学、生物科学、植物保护、蚕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心理学、园艺、历史学、化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农学、农林经济管理、思想政治教育、英语、农业资源与环境、汉语言文学、物理学、动物医学,音乐表演等。
学校网址:http:///
招办电话:023—68252513,68250942
合肥工业大学
院校速评:合肥工业大学创建于1945年,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
该校在工科方面见长,现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其中管理科学与工程为一级重点学科,在全国排名第六位,机械设计及理论、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是二级重点学科,此外,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是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总的来说,合工大机械类专业都很好,车辆工程专业是代表,在国内汽车行业很有名气,其隶属的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也是最有实力。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建筑学、土木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专业也有很好的声誉,广受学生好评。对于合工大这样一所工科类大学而言,文科类专业相对工科要逊色不少,目前合工大只有学院、外国语学院、建筑与艺术学院开设的专业招收文科生,法学、广告学、英语等专业值得一报。而经济学院、管理学院虽开设了偏文科的专业,但只招收理科生。
国家级特色专业: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物联网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建筑学、土木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制药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资源勘查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车辆工程等。
学校网址:http:///
招办电话:0551-62901096
华中农业大学
院校速评:华中农业大学创建于1898年,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南湖狮子山,是一所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
华农以农科为优势,以生命科学为特色,现有国家一级重点学科作物学。目前作物学科在全国排名第一位,另有作物遗传育种、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微生物学等8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有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4个部级重点学科。根据中科院《农业生物技术国际发展态势分析》报告显示,华农分子育种生物技术排名世界第五位,植物染色体工程排名第十位,转基因粮食作物、植物基因组研究、动物基因组研究等排名进入前二十位。
农学、生物学是华农的老牌优势专业,其中生物学建有国家生物学理科基地,每年的录取分数很高。生物技术和应用生物技术是强势专业,建有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是学子们乐于竞争的专业。据华农的一项考研数据显示,该校生物类专业和农科优势专业均是考研大户,每年的录取率超过50%。此外,华农的广告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园林、农林经济管理等专业实力也很雄厚,华农现任校长就是园林专业毕业的,就读该专业的学生有机会领略校长的教学风范。华农还是湖北省开设土地规划专业的三所高校之一,该专业虽然学习比较辛苦,但是就业前景很不错,测量规划,在公路、铁路工程建设中都少不了,就目前的大环境来看,这个专业只要学好了,前途是光明的。
国家级特色专业:农学、园艺、动物科学、水产养殖学、农林经济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动物医学、园林等。
学校网址:http:///
招办电话:027—87280707,87395964
中国传媒大学
院校速评:中国传媒大学创建于1954年,位于北京市,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也是国家“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被誉为“中国广播电视及传媒人才摇篮”“信息传播领域知名学府”。
中国传媒大学致力于打造以传媒为特色的综合性大学,目前在数字广播技术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现拥有新闻学、广播电视艺术学2个国家重点学科,传播学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012年教育部学科评估结果显示,该校的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2个学科排名全国第一,设计学、艺术学理论2个学科排名前十,信息与通信工程、中国语言文学、政治学等4个学科排名前三十五位。
在专业建设上,播音与主持艺术、动画、广播电视工程、新闻学等优势专业均达到国内顶尖水平,其中播音与主持艺术该专业每年招生计划60余人,而报考人数是招生人数的100多倍,要求男生身高不得低于1.75米,音质要好。广告学院的广告学专业位列全国三甲,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2个专业是该校的优势与主干专业。为服务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学校的数字游戏设计专业面向全国招生,该专业在软硬件方面都具备很好的条件,因对口的是朝阳产业,就业前景看好。
国家级特色专业:传播学,文化产业管理、广告学、录音艺术、广播电视编导、广播电视工程、新闻学、播音与主持艺术、非通用语种群、广播电视新闻学、动画等。
学校网址:http:///
招办电话:010-65779370,65779256
长安大学
院校速评:长安大学创建于1951年是教育部和交通运输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是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被誉为中国公路交通行业的“黄埔军校”。
长安大学现有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交通运输工程,有道路与铁道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地质工程等5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有车辆工程、环境工程等26个省部级重点学科。交通运输工程、地质工程、土木工程、机械工程、建筑工程等学科在全国具有较强实力。2012年教育部第三轮全国高校学科评估结果显示,交通运输工程排名全国第五位,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排名全国第八位,地质学、土木工程、机械工程、工商管理等排名全国前五十位。
长安大学始终保持着在公路交通、国土资源与环境和建筑等方面的专业特色,专业设置覆盖了当今这三个行业的绝大部分领域。其中公路交通特色最为显著,实力也最为雄厚,如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是该校的招牌专业,在全国首屈一指,交通工程、交通运输、车辆工程等优势专业也独具特色,此外还拥有全国高校惟一的包括汽车高速试验环道在内的综合测试场。地球物理专业是该校的老牌专业,有50多年历史,属研究型专业,就读这个专业以后若想要发展好,最好是能本硕连读,或者读完博士再就业比较好。
国家级特色专业:地质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交通运输、机械电子工程、资源勘查工程、土木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交通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自动化、环境科学、热能与动力工程等。
学校网址:http:///
招办电话:029-82334104
中国矿业大学
院校速评:中国矿业大学始建于1909年,位于华东地区的门户城市——徐州,其前身是焦作路矿学堂,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之一。经过上百年的发展沉淀如今已形成以工科为主、矿业为特色,理工文管法等学科全面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
矿大并没有去炫耀自己悠久的办学历史,相较而言更加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学校始终积极为学生开辟接受国际化教育的绿色通道,全方位加强与国外知名大学协同培养优秀学生,同德国杜伊斯堡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澳大利亚斯韵伯恩科技大学、美国肯塔基大学等近五十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学术交流合作关系。每年都将选送品学兼优的学生赴国外学习,同时也接收国外学子来校学习,这种国际上的人才交流对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其发展高度颇为有益。为了更好地因材施教,实行通识教育、创造教育以及个性教育,学校特设孙越崎学院,每年从入学新生中挑选部分高考成绩优秀的理科生进入学院学习,学院专业涵盖丰富的各类教学资源,学生在学习期满之后有望直接推荐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使之成为许多优秀学子的梦想摇篮。中国矿业大学,顾名思义其特色专业与矿业紧密相连,采矿工程、安全工程、矿物加工工程、测绘工程等均是使得矿大名声在外的“王牌专业”。在人口不断增多、资源日渐稀缺的时代,更好地发展矿业更是成为国际瞩目的话题,如此便使得其就业发展前景良好,成为经济发展的“弄潮儿”。
国家级特色专业:采矿工程、安全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地质工程、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土木工程、测绘工程、工程力学、环境工程、会计学、信息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材料科学与工程等。
大学网址:http://cumt.edu.on
招办电话:0516-83591555,83591666
北京科技大学
院校速评:北京科技大学始建于1952年,由天津大学、清华大学等六所国内知名学府的矿冶系科组建而成,经过几十载的发展沉淀,现已成为工科领头诸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行列的院校之一,并于2006年成为首批“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的试点高校。
冶金工程是北科大引以为傲的优势特色专业,包含冶金工程、冶金物理化学和能源与环境工程三个专业方向,学校配备有激光测速、红外成像、数字显微图像、超高温差热分析、高温X射线衍射分析以及多功能真空熔炼等先进实验室,为学校的研究工作以及本科生更有效掌握理工基础知识提供平台。这些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多数成为从事钢铁与有色金属冶金工艺过程控制、产品设计开发、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的优秀人才,就业以及继续学习深造均是良好选择。材料科学与工程亦是北科大的品牌学科,强大的师资力量以及完备的硬件设施成为学科发展的助力器,学校拥有固体电解质冶金测试技术国家专业实验室、教育部环境断裂重点实验室等多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基地,科学研发能力可见一斑。软件力量与硬件实力并行发展的策略使得北科大成为工科院校中的佼佼者,更是享誉四方的“钢铁摇篮”,有34名校友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从事专业研究,一大批校友担任鞍钢等国家大型企业以及北大方正等大型高新技术企业的董事长和总经理,成为历代北科大学子们的奋斗目标。
国家级特色专业:矿业工程、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科学技术史、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安全技术工程、钢铁冶金、有色金属冶金、冶金物理化学、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加工工程、材料学、机械设计及理论、热能工程等。
大学网址:http:///
关键词 空间信息 数字技术 学科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起源
在国内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这门学科的起步时间并不早,2004年武汉大学边馥苓教授首创此专业,挂靠于国际软件学院。当然这与武汉大学拥有着亚洲最强、世界第三的测绘遥感专业,一流的国内软件工程专业是密不可分的。武汉大学的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实际上是遥感专业与软件工程的一个交叉学科。这里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应该称为(地理)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看起来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是并列关系,实际上(地理)空间信息是处理对象,数字技术是处理方法,主要研究方向为将空间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更加偏向于软件应用的方向。因而在课程开设上这个学科不仅要学习软件工程的专业课程,还要学习GIS、RS、GPS等专业课。也就是说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学科是一门较为宽泛的学科。在2007年厦门理工学院、2008年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山东农业大学相继开设此专业,都是按照武汉大学的模式教学,学习的内容基本相同。
同样为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在2005年开设此本科专业,挂靠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实力最强的通信工程学院。西电的此专业与太空有关系,是我国仅此一家研究太空的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从上世纪90年代便开始依托综合业务网理论与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多个课题组长期从事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特别在近几年承担了卫星通信新体制、卫星网络与交换等项目的研究,为我国的国防建设和国家信息化建设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2发展
首先在本世纪网络的发展达到了一个空前的快速时期,而越来越多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方面需要我们所处的地理详细信息以及导航的应用。于是作为软件与遥感的交叉学科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以一种社会亟需的应用学科在武汉大学首创。美国副总统戈尔于1998年1月21日提出了数字地球的概念之后,中国学者特别是地学界的专家认识到“数字地球”战略将是推动我国信息化建设和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武器,并于1999年11月29日至12月2日在北京召开了首届国际“数字地球”大会。从这之后,与“数字地球”相关相似的概念层出不穷。“数字中国”、“数字省”、“数字城市”、“数字化行业”、“数字化社区”等名词充斥报端和杂志,成了当前最热门的话题之一。甚至许多省、市把它作为“十五”经济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来抓。国家测绘局在2000年全国局长干部会议上明确提出,测绘局系统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是构建“数字中国”的基础框架;海南、湖南、山西、福建等省都已正式立项启动“数字海南”、“数字湖南”、“数字山西”、“数字福建”工程,其他省区的立项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划之中,而数字城市的立项更是如火如荼。而在2000年5月13日,中国近百位市长与百名IT精英企业聚首“二十一世纪数字城市论坛”,共商推动中国城市数字化进程大计。中国建设部部长俞正声在论坛开幕致辞时指出,所谓“数字城市”与“园林城市”、“生态城市”一样,是对城市发展方向的一种描述,是指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要渗透到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建设数字城市能够制止猖獗的违法建筑,并避免制约工程招标和房地产建设中的大量弊端。从某种意义来讲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的产生是一种现实的需求。
因此作为时代实用性的专业,它具有很宽广的实用领域。 综合研究空间信息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和智能化的工程理论与技术科学。它将空间信息的各种载体向数字载体转换,通过网络通信技术加载到各个专业领域,支持当今社会的各行各业数字工程的实现,具体的应用领域有:数字国防、数字政府、数字国土数字规划、数字电力、数字水利、数字公安、数字交通、数字农业等等。换言之当今社会的越来越多的领域与“数字”这两个字息息相关。
那究竟这个专业方向的学生应该在大学学习哪些课程呢?以武汉大学为例,武汉大学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深厚软件工程理论和空间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有一定的管理和经济知识基础,能运用数字工程技术对环境、人文、社会、经济等各类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实现网络化传输、可视化表达、智能化决策的复合型空间信息产业、技术与应用的高级专门人才。
3前景
要了解这个专业的前景,我们不得不首先了解一下这个专业的研究内容,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是“3S”的技术集成即GIS、GPS、RS三位一体。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三项技术是自然地集成到一起的,它们的集成是功能互补、技术融合的有机集成:遥感技术以影像形式提供数据源;全球定位系统以离散点位的形式提供辅助信息源;而地理信息系统则容纳前两项技术的数据成果外加其他数据,包括大量地物属性数据,加以统一管理,并进行空间的综合分析。
因此对于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的本科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信息和通信系统、数字化国土、数字化城市的研究设计和制造工作,也可以政府管理部门、军事、经济、科学研究部门从事系统管理工作,就业去向是国内IT企业、电信运营商及科研院所,同时可以选择空间信息科学与技术和通信与信息系统为深造学科。
参考文献
曾经的“大热门”专业为何被预警?
麦可思研究院日前《201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2016年本科就业前景堪忧的“红牌”专业包括:应用心理学、化学、音乐表演、生物技术、生物科学、美术学。“绿牌”专业包括:软件工程、网络工程、通信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审计学、广告学、车辆工程。
所谓“红牌”专业,指的是失业量较大,就业率、薪资和就业满意度综合较低的专业。与之相反,各项综合满意度较高,需求增长,则为“绿牌”专业。
高考前后,各地教育主管部门纷纷“专业预警”“专业负面清单”,严格控制高校招生计划。上海市教委6月消息,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等10个上海市高校本科专业因重复设置相对较多、连续多年招生录取率和毕业生签约情况不太理想等因素,被列入2016年度预警专业。
辽宁省则于5月下发通知,建议高校2016年度暂缓申请增设法学、金融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66种本科专业。这已是该省连续第四年公布专业设置“负面清单”。
辽宁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给专业“亮红灯”,旨在进一步完善专业设置预警与服务机制,将监管、服务与落实高校办学自有机结合,为高校做好专业“加、减法”提供参考,防止高校盲目“争”设“热门”专业现象的出现。
这些曾经的热门专业为何被预警?一些教育界人士表示,这与一些曾经的热门专业迅速扩张、就业率却持续下行有关。
以工商管理专业为例,记者在教育部阳光高考网站查询到,全国目前共有584所高校开设此专业,而该专业的就业率却未能保持“高能”状态,全国就业率区间2013年为85%-90%,2015年则为75%-80%。
2012年,辽宁省首次开展高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当时布点最多的5个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布点44个,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布点35个,英语专业布点41个,市场营销专业布点39个,会计学专业布点36个。经过预警和综合调整,几年来,已有一些高校的这些专业停止了招生。
热门专业因何变“冷”?
吉林大学教授、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赵俊芳表示,我国在高校专业设置方面是从国家和社会长远需求出发,所谓的冷或热专业都是相对的,一些专业过热可能存在盲目性,而冷的专业也并不完全意味着专业本身出现了问题。
热门专业因何变“冷”?专家认为,这与社会需求变化、高校专业设置的盲目性等有关系。
--社会需求发生变化。专家指出,虽然专业冷热的相对性较强,但是社会需求的变化仍是专业设置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以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为例,每年都是艺考的大热门专业,“百里挑一”的现象很常见。全国目前共有201所高校开设此专业,毕业生规模达14000-16000人。
业内人士指出,近年来,相关专业毕业生增多,同时登上荧屏的主持人日益多元,并不局限于专业院校科班出身,各级电视台、广播台需求持续下降。
--热门专业盲目扩张。记者梳理发现,一些曾经的热门专业频频登上预警榜单,与这些专业近年来的迅速扩张不无关系。比如,目前全国共有623所高校开设法学专业,毕业生规模达75000-80000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开设院校多达604家,毕业生规模达34000-36000人。
一位高校招生部门负责人表示,为了多吸引生源报考,只好多开设热门专业,让学校越来越“高大全”,虽然招生规模上去了,但这些原来的热门专业就业率却一直上不去,部分专业低位徘徊,乃至走下坡路,因此而调整招生计划。
此外,专业人士介绍,近年来一些高校在原专业基础上对专业进行了调整和细分,分流了社会需求,也部分地导致原有的热门专业热度有所减退,如近年来热门的数字媒体艺术、新媒体专业等,分流了不少艺术类、新闻学专业人才。
辽宁大学副教授姜海峰认为,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不同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必然有所变化。“一般而言,新兴行业更有前景,传统产业相对有比较稳定的新陈代谢,对人才需求量要小一些。”
“冷”“热”专业转换,选择不应“跟风”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些大一学生当初填报志愿时,对自己、对高校、对专业并没有什么了解,“一窝蜂”地将经济、法律、计算机等听起来热门的专业排在前面。
在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每年有数百名大二、大三学生通过申请、考试转换专业。其中,一类是认为自己“入错行”,进入大学后重新选择感兴趣的专业;另一类是瞄准几年之后好就业与否,二次选择一个“热门”的专业。
面对专业“冷”“热”变换,学生究竟该如何选择?
专家建议,理性分析冷热,不要过分跟风;专业、院校有侧重,职业规划要长远。同时,注重培养综合素质。
“大学生选择专业一定要跟自己的兴趣爱好相结合,不要跟风。”一些高校教师和就业辅导员建议。
同济大学就业中心主任徐迅表示,教育不能因为暂时的冷暖而限制了基础学科的发展,例如基础化学是所有生命科学、医学的基础,不能因为就业不好,就把本科专业取消。
专家认为,专业的冷暖会随着社会变迁而改变。考生还是要随着自己的兴趣爱好而选择,不能因为专业冷热而与自己的兴趣、特长背道而驰。对于高校来说,则应根据专业冷暖而调控区域的招生比。
姜海峰建议,考生选专业时应考虑到长远的职业规划,如果希望本科毕业后立即就业,可以首选应用性专业;如果考生有攻读硕士乃至博士学位的意愿,不妨首选基础性专业。
武汉市政府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管理办公室主任王星说,据统计有近六成的大学生就业并未和专业对口。“除了专业机构,如建筑设计院这样的单位,其他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专业并不看重,他们更看重毕业生的基本素质,如工作态度、责任心、道德品质、诚信程度等,还有一些企业看中院校的名气。”
人在大学漂,城市要选好
通常情况下,城市之于大学最主要的优势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人文环境的熏陶 一所大学的成长需要时间的磨砺,也需要城市的滋养。城市的历史人文、自然地理条件、产业经济特征以及它对未来的规划与决策,共同构成了大学成长的外部环境。于是,在古老的北京城,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师生在象牙塔与十字街头上下求索;于是,在素以商埠闻名的广州,中山大学伴随着近现代革命的进程蓬勃发展,使命意识不减;于是,我们从浙江大学灵秀的格局里看到了西湖的俊逸,在西安各大高校里读出了古都的厚重,在东南大学的校训里感受到了江南的蕴藉,在中国海洋大学听到了海洋经济的潮声……
信息不对称 一线城市和二三线城市的发展程度不同,所以各方面的信息会有不对称,大城市更能够让大学生拓展视野和增长见识。
就业和发展机会 毕业后如果要工作,选择一座好的城市是非常重要的。而地域因素在就业时会有很大的优势,考虑城市或地域其实就是在考虑毕业后的就业机会。
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选城市比选R蹈重要
考生的高考成绩不够拔尖。如果高考成绩不能保证考生可以选择到好大学和好专业,那不如选一座好城市,将来的就业机会更多。
考生对专业不够了解。如果考生和家长对目标专业的了解模棱两可,那不如将城市因素作为重点考虑,这样即使未来所学专业与想象中的有差距,也可以占据有利的地理位置,为将来找工作赢得先机。
在目前的规划中,考生打算大学毕业后直接工作。好的城市发展机会更多,更能够让毕业生在工作初期增长见识和学到知识,达到快速“增值”的目的。
考生有目标城市,已打定主意留在某地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城市是第一考虑要素,剩下要考虑的就是选择学校和专业了。
如果学校和专业并不那么杰出,考生可通过城市的选择来弥补。在大城市参加社会活动、行业交流的成本较低,而且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视野和机遇具备一定的独创性,这比纯粹通过学校的讲座或其他任何形式的社会活动给学生带来的帮助都大。
看一座城市是否适合自己就读,主要从城市消费水平、所读专业要适应以及就业前景三点出发,与此同时还要看自己是否有较好的抗压能力,考虑清楚自己是在竞争激烈的大城市发展,还是在安逸舒适的小城市生活。
面对高校的地域优势,考生需理性分析与选择
目前,我国的普通高校达两千多所,分布在全国各大中小城市,无论从数量还是地域分布上,都为考生的选择提供了多样化的广阔平台。面对高校的地域优势,考生既要看到其带来的发展机遇,也要看到其存在的挑战和风险。
相同层次院校不同地域录取差距大
一些地处沿海地区、发达城市的大学往往是很多考生的首选,但考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就同等办学层次的学校而言,地处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学录取分数线一般都要比中西部地区大学的高。对于分数超出某批次录取分数线不多或根本就没有成绩优势的考生来讲,报考地域较偏的院校的录取几率会更大。
热门专业不同地域录取分数相差大
以近年来最热专业之一的医学类专业为例,处于西北、东北地区院校的医学类专业录取分数就比沿海及经济发达地区院校的低,有的录取分数差值甚至达到了几十分之多。
不同地域院校各有所长,需综合考虑
从高校的办学特点来讲,不同地域高校的办学特色比较鲜明,即使是处于地域较偏的不少高校也有自己的优势学科和专业,我们不能仅以学校所处地域作为判断其办学质量和水平的依据。
低分考生应注重地域的丰富性
如果考生都往沿海及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校挤,则容易造成志愿扎堆,从而提高录取分数,使得竞争更加激烈。尤其是那些分数比较尴尬的考生,如果把选择的面放大一点,多关注地域较偏的学校,录取几率则可能更大。
Tips
盘点几大城市的优势产业
北京的教育文化
北京拥有丰富的政治、教育、文化产业资源,影视娱乐、互联网产业更是走在我国的最前列,如果你报考这些专业,能来北京历练是最好不过的,在这里上大学不愁没有实习机会。
热门产业和优势专业推荐:政治、教育文化、影视、艺术、计算机、互联网相关专业等。
上海的金融
上海市金融办主任郑杨表示,未来上海争取到2020年基本确立以人民币产品为主导、具有较强金融资源配置能力的全球性金融市场地位。这也就强调了上海的定位,上海必然是我国金融相关专业最好的练兵场。
热门产业和优势专业推荐:金融学、会计、财务管理、保险学、国际金融等相关专业。
广州的贸易
广州是我国的商贸中心,有我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广交会,其内贸发展的形势也非常良好。因此,在广州读书的你有机会参加众多国际化的交易会展,能够更近地接触市场。
热门产业和优势专业推荐:市场营销、贸易、小语种、广告等相关专业。
深圳的科技创新
深圳的各类科技型企业日渐活跃,全球首条超材料生产线、国家基因库等大型科研项目集体扎根于此,新型科研机构的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在第四代移动通讯、基因测序、超材料、新能源、高端芯片等技术领域,深圳企业与国际巨头正在争抢世界前沿阵地。在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展览会中,Intel、微软、恩智浦、比亚迪、海尔等1350家国内外创新企业参展,其中机器人和无人机产品备受关注。因此,深圳的科技创新已占据了我国科技领域的制高点。
热门产业和优势专业推荐: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通信工程、软件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等工科专业。
杭州的电子商务
杭州拥有“中国电子商务之都”的称号,是全国电子商务专业网站集聚中心、全国网商集聚中心,这里的网络优质企业众多。杭州有优良的商业信用环境、发达的中小企业群体、领先发展的电子商务业态,涌现了众多具有代表性的电子商务企业,如阿里巴巴、淘宝、葫芦娃网络、中国建材网、中国有色金属网等。如果在杭州学习电子商务及网络等相关专业,就意味着有更多的实习机会和更为广阔的学习平台。
关键词:物联网专业;课程体系;培养方案;实验实践设计
1 背景
无锡是国务院批准建立的物联网“感知中国”中心,同时也是国家物联网创新示范区。物联网行业是当前最热门、最具竞争力的产业,社会对该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十分旺盛。物联网专业培养的学生知识面广、基础扎实、适应性强,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和良好的发展潜力。
在与物联网相关的行业企业中,从事物联网的通信架构、网络协议和标准、无线传感器以及信息安全等产品及系统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产品开发、技术管理与设备维护等发展强劲。
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已经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中,物联网人才高校培养工作也得到国家大力支持,但是作为一个发展初见端倪的新兴产业,物联网各个环节的发展尚不成熟,人才领域划分和培养方向尚不明朗。在这样的背景下建设高校物联网及相关专业,给全国的高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江南大学作为首批获建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学校,于2010年6月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实体建制的物联网工程学院,成为全国建设物联网工程学院和专业的领头羊。江南大学在已有自动化和计算机国家特色与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成果的基础上,获得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教育部物联网综合建设示范基地、物联网应用技术教育部工程中心等平台,将依托学校生物工程、食品工程、纺织工程等优势学科,彰显轻工特色,采用国际创新型工程教育模式,按照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理念,以学生能力培养为目标,培养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创新、创业人才,力争把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建设成在全国同类行业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特色鲜明、示范作用强的本科专业,成为轻工行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基地。
2 国内外高校相关专业情况
物联网专业作为一个全新学科,受到教育部和各高校的高度重视。截至2010年3月,全国已有700多所高等院系向教育部提交了增设物联网等相关专业的申请,2010年底包括江南大学在内的34所高校首次获批建设物联网工程专业,2011年更有包括高职大专在内的多所学校开始建立物联网工程专业。
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是国内建立的第一个实体学院,其物联网工程专业现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无锡市重点扶持专业。经过两年多的发展,该专业建设思路逐渐清晰,课程体系和实验规划已具雏形,并为众多兄弟院校提供示范。
以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产业发展迅猛,无锡领全国之先,最早开始发展物联网信息产业。随着物联网学院的不断壮大,学院改变了原有多学科多专业的划分模式,新成立了自动化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信息技术系和传感技术系4个系(见图1),在巩固物联网特色的基础上创新优势,完善了学院内部构架,实现了行政与学术的交融。
目前,物联网相关项目从国家到地方的投入都很大,并配有工信部、发改委等物联网专项,极大推动了政产学研紧密结合,产业化得到大力发展。同时,物联网技术发展很快,涉及多种网络技术,不同网络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的应用环境。所以,教学大纲要求学生掌握多种基础网络技术(3G、GPRS/蓝牙、WIFI、ZIGBEE、专用网络等)和网络问路由与数据处理、无线有线网关设计等新技术,在人才培养上也加大了传感器应用、多网络融合以及云计算方面的培养力度。
3 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设置
按照国际创新型工程教育模式,学院改革现有专业培养方案,并注重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学生培养具有如下特色:有较扎实的通信、控制和计算机(Communication+Control+Computer,3C)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独立分析、设计物联网系统的工程能力;独立开展物联网相关项目的设计和研发能力;应用性强,直接面向工程,为国家和地方输送专业人才。
本专业培养从事物联网领域的系统设计、系统分析与科技开发及研究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知识结构合理,具备扎实的电子技术、传感技术、通信网络理论、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系统工程等基础理论,掌握物联网系统的分析与设计等专门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人文社科、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具备在本专业领域跟踪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能力以及较强的创新实践能力。
学生在四年的学习中,一二年级打好扎实的基础,三年级结合所学专业课接触专业应用背景,进入创新基地开展小型课题研发,四年级跟随专业导师构思综合课题,并结合毕业设计开展创新性应用课题研发。物联网专业教学大纲分为6个模块:
1)通识教育课程。
根据学校的统一部署,思想政治理论课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进行安排;大学英语实行分级教学,共分四级;数学物理类课程按照机电类专业要求开设高等数学Ⅰ、线性代数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Ⅰ、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大学物理Ⅰ和大学物理实验。
2)学科平台课程。
开设了机电类基础课程工程制图1、程序设计基础C;根据建立物联网学院相近专业公用大平台原则,由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子技术实验、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信号与系统、软件技术基础和物联网技术导论几门课程组成全院大平台课程。同时,结合相近的传感网、通信工程和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的共性要求,开设了数字信号处理和传感器技术。
3)专业核心课程。
突出体现了物联网专业重点要求的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3个层次的核心课程,包括传感层的嵌入式系统、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与应用、检测技术与智能系统、网络层的传感器网络原理及应用、通信原理、控制技术及应用、应用层相关的算法设计以及计算机组成原理等课程。
4)专业选修课程。
在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上,确定了几个模块的选修课,要求选修合计不少于28学分,即448学时,整个物联网课程架构以及组织体系见图2。
对于本专业应该了解的计算机技术、通信原理、信号与系统、控制技术和学科前沿进展专题,作为必选课供学生选修,为学生打下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共12学分。
第六学期的计算机网络、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移动通信技术和现代物流技术课程组成第一个任选模块,突出物联网专业在网络层的知识的加强,进一步开展网络协议、定位技术和机器学习等知识的教学;第七学期上半学期的物联网体系与标准、物联网中间件技术、M2M技术概论和物品信息制作与识别技术等课程组成第二个任选模块,突出物联网专业在感知层知识的加强,要求任选不少于6学分;第七学期下半学期的工程数据库设计与应用、信息系统集成技术与应用、多网融合系统设计与应用、物联网系统分析与设计等课程为校企共建课程,重点在物联网专业的工程应用方面展开,培养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要求任选不少于4学分。
5)集中性实践环节。
主要由4部分组成,对于所有IT类学生必备的金工实习、电子工艺实习、电子设计CAD和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构成第1部分;培养物联网专业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算法分析课程设计、软件编程课程设计、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和物联网应用课程设计构成第2部分;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企业认知实习、物联网项目工程设计和多网融合系统设计与应用构成第3部分,这一部分与企业共建;培养本科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构成第4部分,这一部分为校企共建。
6)素质教育课程。
按照江南大学本科生素质学分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开设军事理论、军训、形势与政策、社会实践等素质教育课程,共计13学分。本专业的培养方案本着“卓越工程师”目标设置,重点突出工程应用背景。在方案设置中,我们引入CDIO理念,以工程教育背景设置教学计划。在第6学期的13-21周,学生将被安排在企业培养,进行物联网项目工程设计,工程设计的进行方式将参考CDIO模式进行。在第7学期,继续加强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力的培养,课程的设置专门引入了校企共建课程共4个学分的选修课程,且开设了多网融合系统设计与应用实践环节,用于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第8学期所有的教学培养将在企业进行,即教学计划学期为2.5(基础学习)+0.5(企业实习)+0.5(专业学习)+0.5(校企项目研发),累计有1学年的培养由校企共同完成,最终实现教育部重点推出的“卓越工程师”计划。
4 物联网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新方案的特色
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以模块化的方式组织,突出了工科本科学生在通识教育和素质教育方面应掌握的知识;学科平台和专业核心课程构成了物联网专业学生最核心基础知识的培养;专业选修和集中性实践环节则突出了物联网专业的应用性能力要求。
结合国际先进教学理念和卓越工程师教学培养精神,引入CDIO理念,在培养方案中突出了工程培养理念。第6学期16-21周的培养在企业进行,由校企联合培养,以企业的实际工程背景进行针对性的物联网项目工程设计;同时,在第7学期所开设的第3个任选模块是校企联合培养方式,根据工程实际安排教学课程内容,由企业副高以上职称的企业老师和高校教师联合授课,形成“理论学习+专业学习+CDIO实践+企业实践”培养模式,打通理论与实践教学培养通道。
4.1 专业特色课程设置
1)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
该课程围绕传感器技术原理、数据调制和通信原理、IEEE802.15.4通信协议标准、网络结构和拓扑控制、微功耗节点和网关、时钟同步技术、无线定位技术和算法、网络协议分析、中间件和数据库技术、路由算法和加密安全等技术展开。
2)短距离通信与嵌入式网络。
该课程是物联网的基础,应该包括电磁波理论、无线通信加密理论、短距离无线通信标准、通信质量分析、MAC算法设计、数字调制和解调、嵌入式操作系统、简单网络协议栈结构、网络中继和转发等。
3)无线射频识别技术。
该课程包括高频电路、数据通信基础、频谱资源和管理、协议标准体系、防碰撞技术、标签和读卡器设计、数据库和WebService等技术。
4)物联网系统集成技术。
该课程结合应用背景,从物联网工程角度出发,按照感知、传输和应用3大层次展开物联网系统集成技术的讲述。课程内容包括:硬件系统集成、软件系统集成、软件工程设计方法、接口技术、总线技术、系统优化等技术。
4.2 专业特色实践
针对物联网专业面向应用的特点,其实验和实践一般可以按照认知实验、验证实验和综合实践逐级深化规模、不断复杂,最终设计和实现一个有创意的智能系统。
1)应用认知实验。
该实验结合各种物联网典型应用,按照物联网体系架构组织可视化强的特点进行实验。学生从中体验物联网概念和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2)专业实验。
该实验体系分为无线传感网(WSN)实验、无线射频识别(RFID)实验、嵌人式和短距离通信网络实验等。
3)综合应用创新实验。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创意,进行系统设计,提出技术路线和实现手段,利用实验室多种模块组合搭建系统,实现预期功能。
信息学院设有6个本科专业,分别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物联网(以下简称为计算机、软工、数媒、电信、通信、物联网),从2013年秋季开始,以上6个专业全部按照电子信息大类招生,实际招收488人(含1人当兵保留学籍),编为16个行政班。本科生入学时不分专业,实行“1+3”培养模式,即大一施行大类课程培养,大一结束后可根据自身的发展目标、兴趣特长和学习成绩,在专业大类中重新选择专业,并完成后面3年的专业学习。学院为每一个或两个行政班配备一位班主任。大二专业分流后,取消原有的行政班级,宿舍保持不变,将同专业的学生重新编成专业班级进行管理,同时重新调配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全年级配备一位思政辅导员,全程负责思想政治工作、学生的日常教育和管理工作。
2大类培养模式下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2.1从大类的课程
设置来看,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丧失从培养方案到课程设置、教学管理,再到专业分流,学生对专业的概念比较模糊,对专业的认同感逐渐丧失,进而影响学风建设。
2.1.1大类专业培养方案不完善
大类招生及培养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复合型人才,以适应新的时代需要。在学生的培养方案里,除了校公选课,全是原来非大类招生时各专业的公共课,只不过是将已经分开上的公共课放到一起上,大类的平台课程成为原有课程的“大拼盘”或“大杂烩”,没有体现大类或者通识的特征,使得专业既没有大类特征,又无法体现专业特色,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渐失。
2.1.2专业基础课设置学生不满意
为引导学生进行大类课程的学习,信息学院开设了专业基础课,以信息基础导论课这门专业基础课为例,其以讲座的形式出现。第一学期安排了6次,由各专业负责人讲解本专业的培养计划、课程设置、学习方法及就业前景等,全年级在大的阶梯教室统一上课。考虑到第一学期超级大班上课效果不理想,在第二学期调整上课模式,总共安排了11次讲座(计划每个专业2次,因为个别专业耽误,实际安排11次),每个专业分别请校外、校内专家各讲一次。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听6次即可完成学分。据调查,对信息技术导论课的满意程度,6.6%的学生认为非常满意,22%认为比较满意,48.9%认为一般满意,14.9%认为不满意,7.6%认为非常不满意。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对导论课的满意度并不高。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结果,原因主要是学生觉得每次导论课的讲座都演变成每个专业拉生源的讲坛,每个专业并没有真正沉下心去精心设计导论课。而各个专业之间所讲的内容之前没有沟通协调,所讲内容许多方面有重复,如此上法,学生必然对课程不感兴趣了。不仅导论课如此,据调查,第一学年电子信息大类基础课对于未来本专业学习的影响,9.2%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帮助,22.1%认为比较有帮助,24.8%表示不知道,24.8%认为有点帮助,19%认为毫无帮助。由此可见,学生对大类的课程设置是不太满意的,会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对专业的学习积极性。
2.1.3部分专业教师教学管理不到位
专业教师管理的不到位主要体现在“一亩三分地”的思维上,部分专业教师在教学上采取放羊式管理。一方面各专业希望在专业分流的时候得到又多又好的生源,另一方面部分专业教师甚至班主任采取放羊式的管理。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许多教师主观认为,现在班级的学生,自己拼命地教、认真地管,最后有可能会分流到其他专业,觉得这样做“吃亏”了。专业教育缺少了专业教师的参与,必然会导致学生对专业的了解缺失,对专业的未来不甚清楚,导致学生对专业认同感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果。
2.1.4专业分流方案不合理
信息学院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平行志愿原则进行专业分流。此专业分流方案以学生一年内的学业成绩(不含军训、始业教育、形势与政策课成绩)作为分流的最主要依据,这样做一方面以考试分数为准绳,公平公正,保证专业分流工作的平稳有序。但另一方面也忽视了许多综合素质好、能力强,但专业课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的利益。这些学生在选专业的时候,由于学业成绩比较低,往往是“被”选了专业,从而失去对专业的选择权。在大二上学期期中后进行的调查显示,从对现在的专业满意程度方面来看,6.7%的学生认为非常不满意,17.7%认为比较不满意,44.8%认为基本满意,23.4%认为比较满意,7.4%认为非常满意。非常不满意、比较不满意、基本满意这几类相加起来,其结果可以认定为“满意度不够高”。专业分流后学生对专业的满意度并不高,对专业的认同感也就不强。不管是专业培养方案还是专业分流方案,都没有得到学生的认可,在这种形势之下,谈学风建设必然有较大难度。
2.2从大类的学生管理来看
学生对专业班级归属感缺失据调查,专业分流后关于宿舍分配问题,70.6%的学生愿意住在原宿舍,11.9%希望按新班级重新分配集中住宿,17.5%觉得无所谓。在人际关系方面,44%的学生愿意与原来宿舍的同学交往多一点,37.3%希望与原来班级关系较好的同学交往,18.8%希望与新班级的同学交往。在专业分流后因班级学生重新组合导致班级凝聚力方面,54%的学生认为会导致凝聚力变差。鉴于大部分学生反对重新分配寝室,专业分流后信息学院没有采取重新分配寝室。大类模式之下,仍伴有弹性学制、学分制、选课制的实行,造成同学不同寝、同寝不同班、同寝不同学。学生在原班级中都已有自己的社交圈,这些社交圈通常具有的很大惯性,造成学生很难融入到新建班级中去。因而,导致班级缺少凝聚力,班级概念十分淡化,很难开展集体活动。在新班集体,学生之间不熟悉,班级观念淡漠,班级凝聚力差,班级归属感缺失。在这样的班集体中,相对比较难建立学生之间相互学习交流、互帮互助的学习风气,给学风建设带来较大的困难。
2.3从大类的学生自身来看
人生道路选择的方向感迷失按大类招生虽然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专业选择空间,能增强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和自主性,但仍有相当多的学生在自由自主的环境中迷失了自己,造成心境浮躁,走偏方向。在对上课情况的问卷调查中,有15.1%的学生上课认真听讲,基本能集中精神的占48.7%,经常心不在焉的占33.6%,完全不听的占2.6%。统计显示,至少有1/3以上的学生对听课的兴趣并不高。之所以对听课兴趣很低,据了解,很大程度上在于没有明确的人生规划。在关于毕业后规划的调查中,比例最高的是没想好,达到36.4%,其次有12.6%选择进入私企,13.8%选择自主创业,11.5%希望进入国企,选择进入外企、考公、出国的人比例最低。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来,对未来的人生规划1/3以上的学生不知道未来会干什么,能干什么。在调查大学生“学习以外都做什么”时,17.9%的学生在玩游戏,13.7%在参加社团活动,5.1%在兼职,5.4%在恋爱,16.9%在睡觉,17.9%在看视频,8.9%在网购,13.1%在运动,1.0%在做其他。从这一组数据中可以看出,学生除了基本的学习之外,最多的学生是在玩游戏、在寝室睡觉或者在看电视,而这种状态正好说明了在没有明确的人生规划面前,人生道路选择的方向迷失。之所以出现这种迷茫的状态,不是自己不想学,而是不知道如何学、从哪里开始学。
2.4从大类的分流结果来看
挫折感与压力感交织挫折感与压力感交织,主要是由专业分流后专业之间的“冷热不均”引起的。差异性集中体现在专业两极分化严重:专业之间的差距不仅停留在学生人数的差异,也反映在学生生源质量的差异上。是专业分流后各专业的学业预警人数,以及获得奖学金人数的统计结果。3个专业在专业分流后,生源数量少、质量差一个专业如果没有优秀的学生领头,其专业发展必然会受到影响,同时,学生的学习信心、教师的教学热情也都会受到影响。在现实中,在学生自己眼中,甚至在教师眼中,这是最差的一帮学生,其他选到自己满意专业的学生,也会流露出对差生的蔑视。慢慢地易形成“某些专业是好班”和“某些专业是差班”的印象。人们都习惯在被鼓励的环境下成长,但长此以往,对电信、通信、物联网等专业的学生来说自信心受到重大打击,使许多学生产生挫折感,不利于学生成长成才。但与此同时,专业分流后,好学生集中的班级竞争压力大,按照专业人数比例分配的奖学金、评优等异常紧张,而且学生锻炼机会也较少,自身发展受到限制。专业分流的规则是按照学业成绩排名进行分流,易造成这样严重的两极分化。两种极端都易使学风扭曲,这种不良的学风会传染给其他学生,不利于班级管理和专业发展,更不利于学生培养和学风建设。
3大类培养模式下学风建设的对策
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建立促进学风建设和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这样才能解决好在大类培养模式下高校学风建设问题。
3.1完善的始业教育是学风建设的先导
在大类培养模式之下,需要依据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不断调整完善始业教育。首先,始业教育中要加强专业思想教育,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大类模式之下,不是弱化专业,更不是抛弃专业,恰恰相反,是要强调专业的重要性。强调专业的“专”,并不妨碍大类的“博”,“专”与“博”之间是辩证的统一,相辅相成。只有对专业有目标、有追求了,才不会有厌学情绪,才会端正学习态度,才会真正乐意接受大类培养模式。专业思想教育不能局限于专业教师,可以请学长、校友等全方位联动,形成合力。其次,始业教育中要强化职业生涯教育,帮助学生找准人生方向,激发人生动力。不仅如此,职业生涯的课程最好能前置,先入为主地安排此课程效果会更佳。根据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相关理论,诸如帕森斯的人职匹配理论、霍兰德的人格类型理论、舒伯的生涯发展论、金斯伯格的生涯发展阶段理论,使大学生能全面地认识自己的个性、长处与不足,认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从而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并自觉地将目标规划转化为行动,增强学习的目的性,使主体性意识明显增强。通过理论的指导,帮助学生在大类培养阶段就明确专业方向或职业方向,结合自己的职业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大类课程,培养自己的兴趣点。
3.2合理的大类课程是学风建设的基础
首先,完善专业导论课的设置,先入为主激发兴趣。根据调查,学生对专业导论课的满意度并不高,而这门课是大类的入门课,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多人讲授。既可以请教师、专家讲,也可以请优秀的学生代表讲。但是,每次都要有鲜明的主题,每次的主题也要能串起来,不能散落而杂乱无章,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课程体系,让学生在大类模式下并不感到导论课的“散、乱”,让学生学习起来有的放矢。其次,完善选修课的设置,提供丰富的课程选择权,建立具有“大类”特色的选修制。在大类培养模式下,亟需建立起完整的实质性的选修制,唯此才能在人才培养中达到“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目标,通识课程、大类课程并不能仅仅局限于几门固定的课程,而应开发出一整套课程体系,给予学生在较大范围内的自主选择权,以便保持学生学习的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没有选修制,通识课程和大类课程就会失去活的灵魂。再次,完善专业分流制度,形成良好的学习导向作用。专业分流,作为按大类招生培养模式中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对于按大类培养模式一个集中反应点,也是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观测点和调整点。如何进行科学的专业分流,学校在专业分流时,不应只看重成绩,而应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把个人的社会实践、各种奖项及在活动中的表现一并考虑。这样既有利于公正、公平,又有利于学生向实践型人才发展。在调查中发现,学生倾向于利用综合测评的成绩作为专业分流的依据,而非仅仅是学业成绩。以综合测评成绩为依据,能完整地体现学生在大类模式下的学习概况,以此为依据,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将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3.3有力的专业建设是学风建设的关键
专业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最终落脚点和归宿,离开专业为依托的人才培养也将成为无源之水,因此,需要不断强化专业建设。首先,要加强专业建设,深化专业教育。从信息学院来看,各个专业就业前景都不错,没有冷热之别,但是专业自身建设的差别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学生的最终选择。每次上信息技术导论课,专业负责人往往会习惯性地宣传本专业未来美好的前景,容易把导论课演变为专业拉生源的宣讲台。实际上,通过调查,学生非常希望每位专业负责人详细地讲解本专业的培养计划,不仅希望知道每个专业毕业后能适合什么样的工作,更希望知道每门课程要教会什么技术,要学生弄懂什么原理,学生通过什么样的学习可以培养什么样的能力。大类导论课正好可以成为专业教育的良好平台,值得每个专业好好利用。其次,进一步创新教学方法。大类培养不是“散养”,更不是“放养”,而是需要一定程度上的“圈养”。在调查“何种方式能够有效改善学风”时,有55%的学生认为“提高教师上课水平”能有效改善学风。正因如此,教师需要牢牢掌控教学主动权,将学生吸引到自己的“圈”内,这需要教师采用启发式、互动式、研究性教学方法,以教风带动学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4有效的导师制度是学风建设的重要抓手
信息学院对2014级新生仍采取大类培养,但从2014年新生开始在全校率先推行本科生导师制,采取“双志愿,双选择”的原则。每位导师最多可以带7名学生,导师和学生需要经过双向选择,不能“拉郎配”。经过导师与学生的双向选择,最终签约的学生为356人,占学生总数的86.2%,每个月学院定期组织导师新生面对面交流。虽然第一次在大类模式下尝试导师制,没有达到对学生100%的覆盖,但考虑到大类分流专业之间可能出现的不平衡性,激发了每个专业的危机感,每个专业教师乐意通过担任新生导师来影响新生,进而在专业分流时把优秀生源吸引到自己的专业来。专业教师的积极参与,使导师制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专业教师身处教育教学第一线,对本专业的学科建设及发展最了解,易在专业方面帮助学生们答疑解惑,进行个别的学业指导。导师制以因材施教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为目标,旨在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发挥教师在育人与专业辅导上的优势,建立师生互动的新型教学关系。在导师制这个平台之下,围绕着导师这个中心,结合导师自身的研究方向,形成一个一个的学习小组。在导师的组织之下,既可以线上答疑解惑,又可以线下实践练习,形成线上与线下的学习互动,推动学风建设。
3.5健全的学生管理是学风建设的有力保障
实行思政辅导员+班主任+助理班主任(学长制)的三级学生管理模式,使思想教育与专业培养并行。辅导员主要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职业生涯规划、心理辅导和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辅导员作为学生成长的人生导师,重点解决学生人生道路选择的方向感迷失问题。班主任一般由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可以从专业教师的角度解决学生对专业方向不明、认识不深的问题。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可以通过交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自主学习的方法,还可以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重点知识,提高学习效率。通过专业教师对学生的专业引领和班级重构,重点解决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丧失和专业班级归属感缺失问题。而助理班主任(学长制)一般选由高年级品学兼优的学生担任,利用学长与学生之间的“朋辈效应”,给大类培养模式下迷茫的学生以示范,发挥榜样作用。学长制可以有效减少学生的逆反心理,通过高年级学生与低年级学生平等的交流,实现从学习、思想、生活等多方面的“柔性管理”。助理班主任在学校、教师和学生之间架起了一座“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桥梁,能够较好地实现“上下沟通,左右交流”,已成为学校、辅导员和班主任在学生管理工作方面的重要组成部分。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