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上级部门整改情况报告

上级部门整改情况报告

时间:2022-01-27 05:51:0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上级部门整改情况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上级部门整改情况报告

第1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dguser”为你整理了这篇关于社会评价群众意见建议整改情况汇报,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2019年度,自治区反馈我市民意调查群众意见建议共37条,涉及到经济、教育、卫生、就业、社会保障、食品药品监管、易地扶贫搬迁、城市管理、环境保护、扶贫、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治安等方面的问题,其中涉及我局的共1条,即:“百色市靖西市存在水质量问题,建议能加强污水处理方面的工作。”问题编号:120190100900017,现将有关整改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及取得成效

(一)制定本部门整改方案,成立领导小组

根据靖西市绩效考评领导小组关于印发《靖西市2019年度社会评价群众意见建议整改方案》的通知(靖绩发〔2020〕5号)文件要求 ,我局高度重视,根据要求及时制定本部门的整改方案,成立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我局与水利局联合排查发现,岜蒙乡水源地达到“千吨万人”供水规模,日供水规模达1200吨,供水人口达20000人。二级保护区范围内存在广西信发铝电有限公司1号赤泥库、靖西市银健资源综合利用有限责任公司、广西信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根据《靖西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靖西市“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方案的通知》(靖政办发[2020]34号)文件要求,将岜蒙乡饮用水取水点搬迁岜蒙水库,取消原岜蒙乡饮用水取水点及水源保护区饮用。根据2019年岜蒙水质监测报告数据显示,岜蒙水库水质达《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II类标准。二是在上级生态环境部门和我市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局加大对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力度,截止目前我市共进行四个批次的农村环境污水整治项目,主要涉及20个行政村48个自然屯共45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目前有30座污水处理站已建设完成。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继续抓好整改工作,确保整改有着落。坚持目标不变、力度不减,对社会评价群众意见建议整改工作紧抓不放。对完成的整改任务,适时组织“回头看”,巩固整改成果。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方法,提高服务。

第2篇

一、 单位基本情况

1、              营业执照复印件

2、              机构代码和安全生产许可证(不要求取证的除外)复印件

3、              三类人员合格证和特殊工种上岗证复印件

4、              单位所辖范围(或平面图)

5、              单位安全管理网络图或组织机构

6、              班组安全员名单

7、              年度安全生产目标和计划

8、              公司安全工作阶段总结、汇报材料

9、              公司安全工作月报

10、  安全生产费用投入台账及相关单据、记录

二、 安全工作规章制度

1、              安全生产责任制

2、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总纲)

3、              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制度

4、              安全生产检查及隐患排查整改制度

5、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

6、              安全生产会议制度

7、              安全生产考核管理制度

8、              安全生产事故管理制度(含报告和调查处理)

9、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10、  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含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

11、  危险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含用火用电安全管理)

12、  安全技术措施审批制度

13、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管理制度

14、  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含采购、发放、使用管理)

15、  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制度

16、  应急管理制度

17、  根据单位特点制定的相关安全管理制度实施细则

三、 应急预案、安全操作规程

1、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3、              防台防汛应急预案

4、              主要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5、              重要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四、 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

1、              与上级签订的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

2、              与下级所辖单位签订的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

3、              单位内部与各部门签订的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

4、              部门与班组签订的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

5、              班组与各岗位签订的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

6、              单位与镇(街)政府签订的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

五、 安全文件

1、              单位的相关安全工作的红头文件

2、              上级下发的相关安全工作的红头文件

3、              安全管理机构下发的文件、通知

4、              安全工作文件处理记录

六、 会议记录

1、              单位安全生产会议记录

2、              部门安全生产会议记录

3、              相关安全生产会议记录、纪要

七、 隐患排查整改记录

1、              公司级安全工作检查记录

2、              部门级安全工作检查记录

3、              事故隐患整治情况台帐

4、              整改通知书

5、              整改完成反馈单

6、              上级部门安全生产检查记录

7、              上级部门责令整改意见书

8、              被整治处罚情况记录

八、 宣传教育培训记录

1、              职工三级教育卡

2、              年度安全教育培训计划

3、              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情况台帐

4、              安全教育培训记录、签到表单

5、              征订报刊杂志目录汇总表

6、              安全宣传材料

7、              安全宣传板报、横幅、招贴画、图片展等影像材料

九、 专项活动记录

1、              专项活动相关文件

2、              专项活动情况台帐

3、              专项活动布置情况记录

4、              专项活动检查情况记录

5、              专项活动总结材料

十、 值班记录

1、              值班安排表

2、              值班情况记录表单

十一、  特种设备管理

1、              特种设备名录

2、              检验检测台帐

3、              特种作业人员台帐

十二、  考核记录

1、              安全生产奖惩情况登记台帐

2、              阶段考核记录

3、              奖惩记录表单

十三、  危险源控制和事故管理

1、              单位主要危险源及控制措施

2、              事故台帐

3、              事故报表

4、              事故调查记录、报告

5、              事故处理情况

十四、  消防安全档案

1、              消防安全管理机构和各级消防安全责任人

2、              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3、              消防安全疏散应急预案

4、              消防设施维护保养制度

5、              义务消防队组织及人员名单

6、              单位主要消防器材及分布

7、              重点防火部位和消防措施台帐

8、              新增消防产品、防火材料的合格证明材料

9、              消防设施定期检查记录、自动消防设施全面检查测试的报告以及维修保养的记录(应记明检查的人员、时间、部位、内容、发现的隐患以及处理措施等)

10、  火灾隐患及其整改情况记录

11、  有关燃气、电气设备检测(包括防雷、防静电)等记录资料

12、  消防安全培训记录

13、  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演练记录(应记明演练的时间、地点、内容、参加部门以及人员等)

14、  消防奖惩情况记录

15、  消防工作相关文件、法律文书

十五、  综治工作档案

1、              矛盾纠纷排查记录

2、              综治突发事件调查、调解等记录

第3篇

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还有待提高,审计人员知识结构不适应内审工作转型的需要近年来,基层内审队伍陆续充实了一些年轻干部,内审队伍整体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内审干部年龄老化、知识结构老化、技能老化等现象在基层央行还比较普遍,部分审计人员缺乏开拓创新精神,满足现状,审计风险意识淡薄,专业性、技术性不强使其很难适应内审工作转型的需要。内部审计的技术和手段略显单一,不能适应当前信息化的发展近年来,人民银行信息化发展迅猛,信息技术已渗透到人民银行各项业务处理和日常管理中,但内审工作的信息化却远远跟不上其发展的步伐。大多业务系统未开发审计子系统或预留审计接口,为审计的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另一方面,基层行内审队伍中科技人才仍比较缺乏,目前,很多情况下仍以现场手工审计方式为主,计算机辅助审计手段的利用还不够广泛。

“重审计实施、轻审前调查”和“重审计报告、轻落实整改”制约着审计项目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一是目前,大部分审计项目的方案都由总、分行统一制定下发,大多基层行审计人员都存在着完成审计项目只需按照方案的要求进行现场审计即可的心理,对审前准备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把下发审前调查表当成一个程序加以应付,流于形式,造成审前调查工作不深入不细致,无法达到审计质量控制的要求。二是基层行内审部门大都以完成审计报告为项目的结止点,对落实整改情况关注不够,审计成果的利用率不高。近年来,一些行在促进内部审计整改方面,将问题责任逐一落实到人,使整改效果有所提高。但是,有些问题仍屡查屡犯,说明了我们的审计尚缺乏警示性和触动性,大部分审计只是把审计报告报送给行领导和上级部门,走走领导签批程序,无论整改得怎样,均封存案卷,最后束之高阁,并未起到实质性作用,使审计建设性作用难以得到发挥。

提升基层央行内部审计质量的措施

(一)建立审计质量控制机制和评估体系,进一步规范审计行为。内审工作要走向规范化就必须要重视自身的制度建设,通过建立制度约束机制,规范审计行为,使内部审计工作具有规范性和权威性。通过研究与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围绕最新颁布实施的《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手册》,结合本行实际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内审质量控制机制和评估体系,使内部审计工作有章可循,为提升内部审计质量提供有力的制度保证。

(二)建立以审计质量为导向的业绩评价和考核机制,不断提升内审人员素质。将审计质量作为内审人员年度绩效评价和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对审计工作表现突出的内部审计人员予以奖励,并将考评结果与内部审计人员的晋级升职挂钩,充分调动内审人员学习新业务、新技能的积极性,在提高审计质量的同时促进内审人员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三)充分利用审计成果,促进审计价值的增值。一是加强审计综合分析,认真研究内部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从管理和效益角度以及风险控制角度提出操作性强、切合实际的审计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有力依据。二是持续关注被审计部门对审计中指出的问题所采取的纠正措施及其有效性,及时跟踪问题的整改情况,杜绝审计问题屡查屡犯的现象,确保内审工作的严肃性和建设性,使审计成果发挥最大的作用,真正实现审计价值增值。

(四)实施全过程的审计质量管理,将质量控制贯穿于审计计划、组织、实施的全过程中。在审计项目的全过程中强化审计目标和质量要求,将质量标准分解到审计计划、组织、实施、报告等各环节。在全过程中每个审计人员都应进行自我控制,并由项目负责人进行全程监督。强调通过保证审计过程的高水平保证审计结果的高质量。

(五)转变审计理念,探索创新审计内容与方法。内部审计作为组织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新形势下,内部审计工作必须要克服查错纠弊的传统观念和定位,树立“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理念。不断转变审计思路,结合各行的实际情况以及管理者和业务部门的需求丰富和拓展审计内容,应用先进的审计技术,积极探索信息化环境下审计的新方式、新思路,切实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本文作者:许国吉单位:中国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

第4篇

按照*政务督查第4期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有关要求,乡人民政府组织有关人员对乡卫生院和各村卫生室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进行了认真地自检自查,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整改。现将自检自查和整改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措施

(一)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按照县卫生局的安排,乡卫生院及时成立了合作医疗办公室,由院长具体负责,办公室有工作人员,职能明确,职责落实,以保证合作医疗工作的正常开展和有序进行。建立健全了合作医疗服务管理制度,对医护人员、有关的财务人员进行了合作医疗有关政策规定的学习和宣传,使有关人员能够正确理解执行上级各项决议、文件、合作医疗实施办法以及其它相关

规定,能够随时积极配合合作医疗机构的检查。

(二)严格执行入出院标准及有关规定

乡卫生院按照“合作医疗住院病种住院目录”和有关规定办理报批手续,严格执行入出院标准,始终坚持首诊医师负责制。做到不符合住院条件的参保人不收入住院,无冒名住院、挂名住院、强制出院现象发生。根据病情需要,病人确需转诊时,则按照相关条件,填写转诊书,做到转院手续完备,严格

控制转诊率。

(三)加强药品和服务设施管理

严格执行合作医疗的药品、诊疗项目以及服务设施使用范围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国家和省级物价部门的物价政策,确保向参保人员提供的药品中无假药、劣药;对于报销范围内的同类药品有若干选择时,在质量标准相同的情况下,选择疗效好、价格低的品种。严格掌握各类特殊诊疗及药品使用的适应症和指征,不诱导或强制病人接受特殊项目或使用自费药品。实际使用的诊疗项目或药品应与记录相符,决不能将合作

医疗支付范围外的项目变通记录为全额支付的项目。出院带药应符合有关规定和标准,并记录在病历中。

(四)严格执行收费标准

严格执行规定的医疗服务项目收费标准,按标准收费,并按有关结算规定进行结算。不超范围、变通、重复、分解收费,各类收费项目的记录应与实际相符,保存原始单据以备复查和检查。同时,及时准确填写各类医疗费用结算的合作医疗

统计表。

(五)规范医疗文书管理

建立健全合作医疗文书、资料管理制度,单独管理以便查找,保管期限在两年以上。医疗文书书写应按照卫生部关于医疗文书书写的有关规定执行。要求真实、完整、有序、易于查找、核实。不得伪造、涂改医疗文书、不得拆散分装病历。

医疗资料统一在病案室分别管理,以备查找、检查。

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部分医务人员还不能完全掌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的相关政策,需进一步加强学习。

(二)乡合管办没有制定出对村卫生室的具体考核制度及管理办法。

(三)部分村卫生室的服务能力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就医需求,医疗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黑泥箐村人口比较少,只有400余人常住人口,需要不断提高村卫生室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四)乡合管办工作人员都由卫生院职工兼任,对村卫生室的监督与管理不到位,台帐管理不健全,不规范。

(五)电子台账录入不完善。

三、整改情况

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我们主要采取积极措施,进行了认真整改。

(一)加强培训学习,组织全乡医务工作者认真学习新

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相关政策及管理办法,加强对医务人员的业务培训,指导医务人员做好处方、病历、门诊日志、台账等资料的填写等工作。认真执行2009年新农合实施方案。

(二)制定出了对村卫生室的考核办法及管理制度,切实做好乡村一体化管理工作。

(三)按上级部门要求,完成了电子台账录入工作。

(四)在各定点医疗机构设置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与减免公示栏。

(五)对各村卫生室的药品调配及进药渠道进行严格管理与监督,严格按新农合用药目录用药。

(六)组织乡合管办及卫生院组织人员对各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抽查与都督,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5篇

关键词:煤矿隐患管理思考

由于煤炭行业的特殊性,使其在安全管理方面与其它行业相比,呈现出自身独特的特点。对隐患进行排查是做好煤矿安全生产重要前提,在安全管理上要积极围绕“存在隐患就是犯罪”的理念,狠抓隐患整改,从根本上排除安全隐患,逐步提高煤矿安全综合管理水平。为严防隐患演变为事故,就需要加大力度对隐患进行落实整改,采取多种有效的措施,对安全隐患进行彻底的根除,确保煤矿生产安全。

1 加强制度建设是隐患管理的前提

落实煤矿安全生产责任的前提是强化安全隐患排查,重点是要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的长效机制,结合煤矿实际情况,按照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合理完善的隐患排查管理制度。

1.1 建立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三全”责任体系。要从矿级领导、职能科室到区队及班组长,逐级完善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实现逐级负责,突出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责任。一是矿级领导对本企业事故隐患引起足够的重视,要进行全面的负责,定时定期地开展安全排查的组织工作;各级相关的人员要严格按照上级的要求积极有效地开展安全管理的排查工作。二是对隐患排查治理要进行有效的监督检查,矿安监科作为煤矿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监管主体,通过制定计划,组织开展定期、不定期检查、专项和重点抽查,使隐患排查经常化。三是充分发挥群众和组织的作用,发挥群众的积极意识,及时掌握各种安全隐患的信息。建立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使得隐患管理做到全方位、全过程、全人员的隐患排查治理“三全”责任体系,不能放过任何一个隐患问题,做到万无一失。

1.2 建立隐患分级排查工作机制,完善隐患排查治理报告制度。一是煤矿每月组织一次集中排查活动,确认隐患,按级别(A、B、C级)登记造册,制定相应措施,建立隐患逐级上报机制。各个科室和区队抓好日常的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将存在的隐患分级登记上报,煤矿主要领导每旬组织各部门、区队对全矿井生产进行全面排查分析,矿每月初将A级重大隐患及整改情况以书面的形式上报公司。二是完善隐患治理整改制度。制定隐患治理细则和隐患治理保障措施,使隐患治理做到及时有效、人人参与、责任到人、轻重缓急、不整改不生产,严禁冒险施工。三是完善督查和验收制度。B、C级隐患由分管矿长落实隐患整改责任人,责成立即整改或限期整改;因安全隐患被上级部门停产整顿头面,复工前由矿分管领导组织有关科室、区队验收,符合安全要求,下达准许复工通知书,并向上级部门汇报;A级重大隐患整改结束后,应当按照重大隐患整改验收标准整改后,由矿长组织自检,并向公司提出验收书面申请,公司安监部收到申请后,进行现场验收,通过验收的,对事故隐患进行核销,没有通过的,隐患不得消除,并对相关人员追究责任。

1.3 建立隐患排查公告机制,完善隐患治理挂牌、销号制度。针对已排查出的各类隐患,分类采取适当形式进行公示,接受监督。对于重大隐患,实行挂牌督办制度,在矿调度室内悬挂,限期整改销号。并安排专人挂牌督办,督促区队落实整改,直至隐患消除。

1.4 建立隐患诫勉谈话机制,完善管理人员考核制度。隐患诫勉谈话机制的建立,是针对出现的七大主要问题来进行的,主要围绕“一是重大以及重复问题到期不能进行有效合理整改的;二是重大隐患隐瞒不报或不按期限予以整治的;三是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不健全、责任不明确、措施不落实、安全隐患治理不到位的;四是‘三松一滑坡’现象严重,安全质量标准化开展不力,未实现动态达标的;五是‘一通三防’、瓦斯治理、水害防治措施落实严重不到位的;六是发生轻伤及以上事故谎报瞒报和拖延不报的;七是拒不执行安全隐患整改要求,单位主管年度内二次诫勉谈话者取消评先评优资格,三次以上的免去任职资格”等行为,煤矿主要领导将对业务科室长和区队长进行诫勉谈话。把安全隐患管理与党员干部的考核相挂钩,不能通过考核的要调离安全生产的岗位。

2 熟悉隐患特点,实现隐患排查整改闭锁循环管理

由于煤矿安全生产系统比较复杂,涉及的环节工序以及专业都比较综合广泛。安全隐患通常呈现出复杂多样重复发生并且具有一定的潜伏性的特点。在隐患管理上要做到,一是在布置工作、排查隐患、关键环节、跟踪落实等方面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隐患排查治理的手段方法要灵活掌握,争取涉及面广一些。二是要查清重复性安全隐患造成的原因,对不同的重复隐患,对症下药,彻底解决。三是要针对隐患编制应急预案,要定时定期的进行演练训练,对演练中暴露出的问题和漏洞,要及时进行改正补充以及完善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四是隐患事故的发生通常有滞后性的特点,在事故的萌芽状态,及时根除安全隐患,做到防患于未然。五是加强隐患“排查治理复查销号”的闭合管理,做到“无盲区、无盲点、无空档、无缝隙”,不断提高处理隐患事故的效率,实现隐患排查的顺利开展。

3 加强隐患管理,完善隐患排查治理的有效措施

为了更好地展开安全隐患排查管理工作,确保煤矿安全生产,需要完善隐患排查治理的保障措施。第一,要在思想上统一起来,严格按照相关的文件指示进行,要不断加强全体人员的治理意识,让每一位员工都要自觉主动地行动起来,要注重煤矿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切实做好每一项工作。

第二,将隐患责任落实到实处。对于发生事故的重大责任,一定要进行追究,对于一些严重违反隐患排查规定的行为要进行严肃的处理。对于影响排查工作的、隐患不能限期整改销号的,对相关的责任人要进行处罚,并倒排上一级的管理责任,将各类事故隐患降到最低。

第三,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管理。对于隐患排查的基础工作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相关的单位都要有档案备入。逐步完善报送制度、实行合理有效的监督。对隐患问题要进行及时的登记记录,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四,加强教育培训,提高隐患防范意识。对员工树立安全素质的教育,使其在思想上树立起责任意识,时刻认识到隐患事故的严重性。不断学习新的经验技术,能有效的处理各种安全隐患事故。在工作中树立安全意识,让员工能够把其当成自觉的行动。

第五,建立完善的制度,从根本上解决隐患问题。认真落实好排查制度,做好落实每一级的排查,做到每月、每周、每天的排查。及时发现存在的重大隐患,对于特殊的隐患问题要进行当场解决。对于一些比较难处理的隐患,一定要按照相关的制度原则进行有步骤、重细节的解决,实行责任制,增强各级人员的安全责任感,让每一个人都有安全意识的忧患。

参考文献:

第6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以建立长效机制为核心,以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和实施治本措施为重点,努力实现安全生产状况的根本好转,确保医院安全。

二、主要内容

安全生产六项制度主要包括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安全生产月报告制度、安全隐患跟踪督办制度、安全生产巡查督查制度、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安全生产警示制度。

1、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为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监管职能,提高安全检查质量和效果,有效防范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实行安全检查制度。

区各医疗卫生单位原则上每个月组织安全生产大检查不少于1次,特别是元旦、春节、“五一”、国庆节及重大活动前均应组织安全生产大检查,各单位主要及分管领导要亲自安排部署,亲自参加。行政主要负责人安全检查每年不少于6次,分管负责人安全检查每年不少于12次,相关科室每周自查不少于一次。每次检查要有记录、有整改、有落实。

2、安全生产月报告制度

为切实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及时了解和掌握本系统安全生产状况,确保安全检查制度的有效落实,实行安全生产月报告制度。

各单位要严格确保检查次数和质量,每次开展安全检查时,要认真、完整地填写《安全检查记录表》(详见附件1),月底及时汇总,汇总后填写《安全生产检查情况月报表》(详见附件2),形成本单位安全生产月度检查情况总结,经主要负责人和检查人员签字后,于当月月底报区卫生局安全科。《安全检查记录表》、《安全生产检查情况月报表》和月度总结作为重要档案保存备案。检查时各单位也要留下相应的检查记录,经检查人签字后存档备案,以便上级部门督查。

3、安全生产巡查督查制度

为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预防和减少各类事故发生,确保安全生产检查制度、月报告等制度落到实处,实行安全生产巡查督查制度。

1、区卫生局成立安全生产巡查督查组,负责对安全生产检查和隐患整改等工作进行巡查督查。

2、安全生产巡查督查原则上每2月一次,督促检查时间为每月上旬。

3、巡查督查内容:查各单位领导对安全生产是否有正确的认识,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及责任体系是否落实到位;查安全管理工作实施情况,安全隐患整改等制度是否严格执行;点科室、重点部门的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以及追查管理上的漏洞等等。

4、安全隐患跟踪督办制度

对在安全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将立即下发整改通知书,能当场整改的当场整改。对于不能当场整改的安全隐患,实行安全隐患跟踪督办制度。由检查人下发整改通知书(详见附件3),并跟踪整改。整改完成后,检查人负责签字验收,并报局安全科备案。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应当包括下列内容:(1)安全隐患的基本情况;(2)整改要求和整改期限;(3)整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被检查存在安全隐患的单位,要立即按照整改通知书的要求,制订整改方案进行整改,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5、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

为进一步强化各单位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管理和监督,确保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和责任制度落到实处,实行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

1、各单位行政主要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承担安全生产法定义务和责任,对安全生产工作负总责。

2、对在巡督查过程中发现安全检查不负责任,不按规定检查安全生产的,安全隐患跟踪整改不到位的,出现安全生产事故,造成人员或财产损失的,将严格按照监察部《安全生产领域违法行为政纪处分暂行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按法定程序对有关责任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6、安全生产警示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工作,有效防止和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实施安全生产警示制度。

对在安全检查过程中发现安全隐患突出和较多的单位由区卫生局进行安全生产警示。被安全生产警示的单位,必须认真分析原因,立即进行自查自纠,制订整改计划,落实整改措施,并在警示书中规定的时间性内将有关整改措施落实情况报区卫生局安全科。

三、工作要求

1、提高安全生产认识。各单位要从维护社会稳定,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局出发,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认真学习和落实好安全生产六项制度,切实摆正安全生产与业务开展的关系,深入分析并研究本单位安全生产中的突出问题,推动各项安全生产工作稳步开展。

第7篇

本文提出了当前高校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明确了加强高校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

高校;内部审计;质量

近年来,随着高校财政投入力度不断加大,高校办学自不断扩大,全面推进依法治校、不断提高高校内部治理能力,必须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如何提高高校内部审计质量,充分发挥内部审计预防、揭示、抵御三大功能,成为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高校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1.高校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不强

《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高校内部审计》第三条明确指出“高校应设置内部审计机构,规模较大的高校(年收入5亿元以上或教职工人数在3000人以上)应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目前许多高校并未设立独立的审计部门,部分高校内审部门与纪检或财务部门合署办公,缺乏独立性,另外一些高校虽然设立了独立的审计机构,但人员配置有限,并且只是机械化的执行学校相关政策,沦为边缘部门,不能真正发挥内部审计“免疫系统”的作用。

2.高校缺乏内部审计质量评价标准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关注高校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协会2009年出台了《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高校内部审计》,教育部也于2015年了《关于加强直属高等学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意见》,这些规范制度都对高校内部审计实务的实施起到了指导和规范作用,但目前还缺乏一些对高校内部审计质量进行考核或评价的制度或标准,内部审计虽然在一些高校已经开展的较有成效,但审计质量由谁来评价,如何评价,评价标准是怎样的,仍然需要相关部门制定一些制度或办法加以规范。另外,高校内部一般会参照国家、上级单位执行本单位的审计制度,但也都停留在审计实务方面,缺乏对审计质量进行控制的规章制度和评价体系。

3.审计结果运用不到位

高校内部审计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通过在审计过程中发现高校内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提出改进建议,促进学校提高内部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其预防、揭示、抵御三大功能。但目前高校内部审计的结果很难得到有效运用,许多高校仅仅在出具审计报告后就结束了审计程序,未能继续关注审计问题的整改和落实情况,致使内部审计流于形式,并未真正起到解决问题、促进学校管理的作用,从而影响内部审计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4.审计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随着高校内部审计重要性的提升,对审计人员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相应的独立性和胜任能力,胜任能力除了传统财务审计要求的以外,还包括管理、经济、统计、工程等多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目前,我国高校审计人员以精通财务审计的为多,知识结构比较单一,复合型审计人才相对缺乏。另外一些年轻审计人员审计经验不足,平时除了一些基本的继续教育外,缺乏对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制度系统性的归纳学习,不利于审计人员工作技能的提升。审计队伍的整体素质直接影响着高校内部审计质量。

二、加强高校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对策

1.提高高校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要求:高等学校应当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本规定,实行内部审计制度,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机构在学校主要负责人的领导下,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上级部门和本校的规章制度,独立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对学校主要负责人负责并报告工作,同时接受国家审计机关和上级主管部门内部审计机构的业务指导和检查。高校应采取措施落实上述规定,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提升内部审计的地位,并直接受主要负责人的领导或授权,从而保障独立有效的行使审计职权,提高审计质量。另外,上级审计机关应切实发挥其组织指导职能,在高校的机构设置、审计程序等方面加以规范和指导,促进其提高审计效率,更好的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

2.加强高校内部审计制度建设

相关部门应制定出台对内部审计质量进行控制或评价的相关制度,高校也应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内部审计制度或准则,来规范内部审计工作程序、流程等。高校内部还应该建立完善审计质量评价机制,例如成立内部审计质量评价考核委员会,制定内部审计质量评价指标,引入绩效考核制度等,通过完善机制和制度建设,对审计项目的实施加以规范和监督,从而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另外,高校应加强内部审计结果的运用,建立相应的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对于审计部门发现的问题应积极落实整改情况。

3.规范高校内部审计程序

提高高校内部审计质量,除了要从制度建设方面加以规范,还应从审计程序实施方面对审计项目全过程加以控制。如:做好充分的审前准备,开展审前调查,编制详细的审计方案,对审计实施步骤进行控制,综合运用多种手段进行审计取证,认真编制审计工作底稿,严格执行审计报告分级复核制度,审计资料及时整理归档,加强审计整改的落实,开展后续审计等。规范审计程序,不仅要保障以上实施环节顺利进行,还应在各个关键节点加强质量控制,突出审计重点,提高审计效率,从而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

4.加强高校内部审计队伍建设

提高高校内部审计质量,要进一步改善高校审计队伍结构,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对于改善审计队伍结构,应注重从专业、职称、年龄、学历等方面合理配比,取长补短,从而最大程度发挥不同审计人员的优势,壮大审计队伍力量。培训内容不仅要有审计理论学习,而且还要重点突出审计实务的培训,重点提高审计人员审计能力和经验。另外上级审计机关也应多组织相关的业务培训,帮助高校加强内部审计队伍的建设。

参考文献:

[1]钱华.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研究.财会通讯,2010(7):80-81.

[2]唐玉平,赵凤琴.影响高校内部审计质量因素的现状与对策.中国流通经济,2013(3):115-118.

第8篇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确保辖区内食品药品安全,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迅速、准确、及时、有序地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的救治工作,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基本原则

(一)预防为主,常抓不懈

各村和有关部门要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可能发生的食品药品安全事故进行分析预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止和杜绝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各村(社区)、各相关单位是本辖区内的食品药品安全第一责任人,负责对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工作,并协助监控和管理。

(三)反应及时,措施果断

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发生后,所在村(社区)及单位要立即作出反应,在及时上报上级部门的同时,迅速协助做好救治和控制。

(四)依靠科学,加强协作

依靠科学妥善处置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责,真正做到守土有责、恪尽职守,各司其职、通力协作。

二、适用范围

本应急预案适用于出现下列情况的食品药品安全事故:

(一)一次食物、药品中毒人数在10人以上的;

(二)一次食物、药品中毒有人员死亡的;

(三)引起中毒食品、药品的扩散未得到控制,中毒或死亡人数在继续增加的;

(四)事故原因有可能是新的不明生物所引发,或者隐含重大食品安全风险,需要实施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协调的;

(五)其它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食品安全事故。

三、组织领导

(一)镇党委政府是食品药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人负责全镇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工作,其主要任务是:

1、研究确定本镇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的方针、政策;

2、由组长或组长委托分管领导宣布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启动命令;

3、协助协调解决应急处理中的重大问题。

(二)食品药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主要任务是:

1、协助负责全食品安全事故信息的收集分析;协助组织建立和管理全镇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专家库,听取组织对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的评估和应急处理建议和应急处理措施;

2、贯彻镇食品药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的指示,组织应急处理预案的实施;

3、协助协调解决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工作中的具体问题;

4、协助汇总事故情况;

5、负责完成镇食品药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交办的其它日常工作。

(三)镇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下设警戒保卫、医疗救护、后勤保障、事故调查、善后处理五个工作小组。

1、警戒保卫组:由XX镇派出所牵头负责,有关部门配合,派出所领导任组长。主要职责是:组织事故现场的安全保卫、治安管理和交通疏导工作,预防和制止各种破坏活动;配合有关部门营救受害人员,阻止无关人员随意进入现场,协助有关部门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开展对事故涉嫌刑事犯罪的侦查、鉴定等工作,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稳定。

2、医疗救护组:由XX镇卫生院牵头负责,有关部门配合,卫生院领导任组长。主要职责是:协助建立稳定的食品药品安全事故救援队伍,储备必要的医疗物资、医疗设备和急救场所,指导急救人员迅速展开抢救工作,力争将人员伤亡数量降到最低程度。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发生时,应及时向乡食品药品安全领导小组报告人员抢救工作的进展情况。

3、后勤保障组:镇乡财政所负责,有关部门配合,镇财政所长任组长。主要职责是:根据事故情况,协助协调、组织事故发生的村(居)委会及有关部门安排应急药品和物资,统筹调度,有偿调拨,保证应急救援物资的供应。

4、事故调查组:由镇综治办牵头负责,有关部门配合,镇综治办主任任组长。主要职责是:协助调查事故发生原因,做出调查结论,为事故处理提供依据,评估事故影响,提出事故防范意见,并及时向镇食品药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报告事故调查情况。

5、善后处理组:由镇分管领导和事故发生所在地村委会负责,镇分管负责人任组长。主要职责是:根据实际情况,协调民政、劳动保障、保险等部门,做好事故伤亡人员善后处理及其家属的安抚工作,并及时向镇食品药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报告处理情况。

各工作小组的参加部门,由镇食品药品安全领导小组根据事故性质和各成员职责确定。

四、应急预案的启动

经镇食品药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研究确认,对符合本预案适用范围的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由镇食品药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向镇食品药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提出启动应急预案建议,由镇食品药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决定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的命令。

五、事故应急措施

(一)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发生后,在向当地村委会及有关部门上报事故情况的同时,应当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以控制事态的发展。

(二)应急预案启动后,由镇食品药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协调、指挥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社区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各工作小组应当根据本预案所规定的工作要求,立即履行职责,紧急调集应急处理队伍、物资、交通工具以及相关的设施、设备,组织实施各项应急处理救援措施,并随时将事故应急处理情况上报上级有关门。

(三)应急预案启动后,事故发生地的村委会、相关部门在镇食品药品安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按照有关要求认真履行职责,协助落实有关控制措施;

(四)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必须从全局出发,服从镇食品药品安全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各负其责,分工协作,共同做好事故的抢救和处理工作。

六、信息

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的信息,应征得镇食品药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的同意后,由镇食品药品安全办公室向社会统一。各有关部门按规定及时报告上级部门。

七、应急保障

(一)人员保障

1、镇食品药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应急处理工作需要,协助负责组织有关部门人员参加事故处理,协助做好重点环节、重点领域、重大安全危害因素的控制与整改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应急处理工作。

2、卫生部门负责建立应急医疗卫生队伍和医疗救治,加强应急处理相关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培训和组织应急事故处理的演练。

(二)物资保障

镇政府要保障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所需的设施、设备和物资,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制度。本着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原则,全力抢救事故伤亡人员。

(三)信息保障

镇食品药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建立健全信息报告系统,确保信息24小时畅通。

八、其它事项

第9篇

一、医保基金安全评估的目标和原则

(一)评估目标

科学设置反映医保基金安全状况的评估结构、评估方式、评估指标,动态监测医保基金安全状况,增强政策制定、经办管理和基金监督的预见性和针对性,防范和化解基金风险,促进医疗保险制度平稳、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二)评估原则

1、全面性。全面分析医保基金筹集、支付、管理、监督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风险,形成科学的评估结构、指标体系。

2、重要性。区分不同指标性质,加大重要指标评估分值,充分体现关键指标在基金安全中的作用。

3、预防性。通过收支趋势,预测基金面临的风险,既要关注确保当期待遇支付,也要着眼基金长期平衡,做到静态和动态相结合、定量和定性相结合。

4、实效性。注重抓好对医保基金风险隐患的排查和整改,完善制度机制,强化监管措施,化解基金风险。

二、医保基金安全评估的结构和方式

医保基金安全评估结构分为四个模块,一是医疗保险基金筹集环节的安全评估,主要评估参保扩面状况、征缴预算等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基金收入基本趋势等。二是医疗保险基金支付环节的安全评估,主要评估基金支撑能力、当年收支匹配程度、重点项目支出变化趋势等。三是医疗保险基金管理环节的安全评估,主要评估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执行情况及基金资产管理状况。四是医疗保险基金监督环节的安全评估,主要评估当地医疗保险工作各部门、参保单位及人员涉及社会基金违法违规及查处情况等。评估工作由医疗保险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牵头组织,财政、审计、监察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根据评估工作需要,可以聘请会计师事务所、社会保险研究机构等有关专业机构和人员参加评估。评估工作按年度开展,采取本级自评和上级复评相结合的方式,由本级经办机构进行自评、上级组织复评。评估采取百分制,医保基金筹集、支付、管理及监督四个环节分值均为100分。四项内容各自评分,并按评分划定相应等级,按照评估分值由高到低评为安全、比较安全、基本安全、不安全四类。医保基金安全评估得分、评估类别、评估排序等形成评估结果后,由医疗保险行政部门在本辖区系统内进行通报,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要建立基金安全定期分析制度,依据安全评估结果,深入分析影响基金安全的主要因素及风险动态走向,找准问题症结,提出整改措施,及时整改处理,促进完善政策制度,规范经办管理,有效化解基金风险。医疗保险主管部门要推行以风险为导向的基金监督模式,对不同评估类别的地区采取有针对性的差异化监管措施,合理配置监督资源,将评估分值较低的地区、险种列为重点监管对象,加大监督检查的频度和力度。

三、医保基金安全评估指标设置

医保基金安全评估指标采取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的方式设置,基金筹集、支付采取定量指标评估,基金管理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指标评估,基金监督采取定性指标评估。

(一)医保基金筹集环节

1、医疗保险覆盖面:期末参保人数/应参保人数任务×100%。三项保险的应参保人数=本地区人口数+应在本地区参保的流动人口数,期末参保人数即为评估期末实际参保人员数量。该项指标不仅可以评价医疗保险的覆盖程度,从各期数据对比还可以显示医疗保险扩面参保的发展趋势。

2、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实际缴费率:期末实际缴费人数/期末参保人数×100%。医保基金征缴过程中,会出现参保人员因缴费能力不足、流动到异地、企业关闭破产等原因不能持续缴费的情况,因此有必要统计分析实际缴费状况,评价医疗保险覆盖面的有效程度。在统计期末实际缴费人数时,要注意剔除在三个险种之间重复参保的人数。

3、医疗保险费征缴收入预算完成率:年度实际征缴收入/年度征缴收入预算×100%。该指标评估政府批复的医疗保险征缴预算完成状况。

4、上级财政补助资金到位率:(当年上级财政补助实际到账数+补拨历年未到位数)/(当年上级财政补助预算数+历年补助未到位数)×100%。该指标评估上级财政补助资金是否及时、足额划拨到位,防止当地政府将上级补助资金挪作他用或平衡财政收支。

5、本级财政补助医疗保险资金到位率:(当年本级财政补助实际到账数+补拨历年未到位数)/(当年本级财政补助预算数+历年补助未到位数)×100%。该指标评估按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补助政策,本级财政应当将本级财政安排的补助资金划拨到财政专户的进度。6、在职职工人均缴费基数占上年度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比率:本年度参保的在职职工人均缴费基数/上年度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00%。该指标评估职工医疗保险缴费基数审核工作的成效。

(二)医保基金支付环节

1、医保基金结余可支付月数:基金滚存结余/基金本年度预算月均支出额。指医疗保险基金滚存结余资金静态支付额度,用以衡量基金存量保障支付的能力。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结余是指统筹基金结余,不包括个人账户结余。

2、基金收支增长率比率:年度基金收入增长率/年度基金支出增长率×100%。用以衡量基金收支平衡能力的变化情况。职工医保收支额是指统筹基金收支数;其他基金收支数指基金收支总额数。

3、个人支付医疗费用比率:年度个人支付医疗费用金额/年度定点医疗机构发生医疗费用总额×100%。个人支付医疗费用是指除医保基金支付以外,患者个人自付的医疗费用。用以衡量定点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中个人负担状况。该项指标值越高,显示定点医疗机构提供医保范围以外的项目、金额越大,患者个人负担越重,背离医疗保险统筹原则的程度越大。

4、职工医保赡养系数:退休的参保人员人数/在职参保人员人数。用以评估医疗保险参保人员结构状况,赡养系数越高,显示现有缴费人员供养的不缴费人员越多,是影响医保基金支付能力的重要因素。

(三)医保基金管理环节

1、定性指标。医保基金管理环节的定性指标主要指医保经办机构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执行情况,包括以下四个部分的内容。一是组织机构内部控制:岗位设置、授权管理、人员管理等方面管理情况,包括岗位设置是否体现不相容职务的相互分离,授权是否符合集权与分权相结合、执行与监督分离的原则,是否建立人员任职资格、交流轮岗和任职回避制度等。二是业务运行内部控制:业务操作流程情况,包括参保登记管理、缴费基数核定、费率确定、账户管理、定点服务机构管理、待遇领取资格确认、待遇审核、待遇支付、费用结算、个人账户管理、档案管理、稽核监督等。三是财务收支内部控制:会计制度、预决算管理、基金收支管理等。四是信息系统内部控制:规范业务系统和数据库,制定与业务流程相匹配的信息系统操作流程,建立信息系统和网络安全防护系统,信息系统处理事项应具有可复核性、可追溯性、责任认定性和责任追究制。

2、定量指标。医保基金管理环节的定量指标主要是医保基金管理效率、管理效益,包括以下三项指标。一是医保基金当年结存率:(年度基金收入-年度基金支出)/年度基金收入×100%。用以衡量基金收入与支出之间的平衡度。职工医保收支额是指统筹基金收支数,其他医保基金收支数指基金收支总额数。二是医保基金累计结存率:医保基金期末结存数/年度基金收入×100%。医保基金累计结存率过高,说明医保基金没有充分运用到参保人员的医疗统筹中;医保基金累计结存率过低,说明医保基金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三是医保结存基金收益率:年度基金利息收入/基金累计结余季度平均值,其中年度基金利息收入应按权责发生制对一年期以上定期存款、中长期国债、委托投资收益等进行调整后再确定,用于衡量基金收益情况,当前主要反映结余基金投资结构的合理性。

(四)医保基金监督环节

1、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社会保险主管行政部门、财政部门、其它部门及从业人员违法违规情况。收集评估期内上述单位及相关人员医疗保险涉案人次、涉案金额,评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及相关部门、从业人员遵守医疗保险制度状况。

2、参保单位、个人违法违规情况。收集评估期内参保单位及享受待遇人员医疗保险涉案人次、涉案金额,评估参保单位、个人通过欺诈等手段骗取医保基金所涉及的事项发生情况,信息来源主要是上级部门查处事项,被纪检、司法部门查处事项,不包括由本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行政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其它部门查处的案件,因为如果将医疗保险相关部门已经查处的案件包含在内,将会抑制上述部门查处违法违规事项的积极性。

3、定点医疗机构违法违规情况。收集评估期内医疗保险定点医院、定点药店医疗保险涉案人次、涉案金额,通过对定点机构套取医保基金所涉及的事项发生情况,评估医疗保险定点机构遵守医疗保险制度的状况。

4、审计检查发现问题整改进度。本年度已经整改事项涉及金额/上年末尚未整改数+当年新发现的应整改数,评估在审计、检查中发现存在问题的整改情况,防止医疗保险存在问题长期不能整改的现象发生。

四、医保基金安全评估工作应当重视的几个问题

(一)医保基金安全评估要充分考虑医疗保险制度的特点,确保评估工作能起到警示引领作用

我国职工医疗保险设置了统筹基金与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模式,但个人账户基金结余额大小与医保基金安全关联度较小,在评估职工医疗保险基金支撑能力时,如果不考虑此项因素,个人账户的大量结余就对医保基金的支撑能力产生误导,因此应将职工医保基金结余限定为“统筹基金结余”,剔除个人账户因素。

(二)评估范围包括社会保险工作全部流程,而不仅仅是经办机构,要体现出各部门在基金安全中的职责

医保基金安全评估不仅仅是经办机构打分和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评估。基金安全评估既涉及到经办机构,又涉及到定点医疗机构;既涉及到行政主管部门,又涉及到财政、地税、银行甚至当地政府,经办机构实际上并不能对所有的违纪违规事项承担责任。如果在处理经办机构违规行为与其他部门违规行为的关系时一概而论,会引起经办机构对评估工作的抵触。因此,在制订评估方案时,应对经办机构内部管理产生的问题与经办机构以外因素产生的问题分别计分,将经办机构内部控制作为一个独立的模块评估,将违纪违规问题查处情况单设为风险管控模块,并充实风险管控的评估内容,将经办机构、定点医疗机构、社会保险行政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及其他部门、参保单位及个人违纪违规事项分别计分,分清不同主体的违规责任。

(三)医保基金安全评估要充分体现地方政府对医保的财政补助责任履行情况

医保基金与其它社会保险基金相比,其显著特点是地方政府对职工医保有困难企业职工参保补贴、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居民医疗保险有缴费补贴,但在实际工作中,少数地方财政部门由于资金不足等原因,对本级财政应当承担的补贴资金不能按时拨付到位,甚至连中央、省级财政补助资金也要挤占挪用。因此,基金安全评估时,应区别上级补助资金到位与同级财政补助资金到位的不同性质,分别考核补贴资金到位情况,防止将上级财政补助与本级财政补助合计计分,掩盖本级财政补助不及时的问题。

(四)评估工作要发挥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的积极性,不能由评估机构自说自话

如果不调动相关部门、单位的积极性,仅仅靠基金监督机构一手包办,不仅难以保证评估工作质量,也会使经办机构对评估工作产生隔阂,导致评估结果束之高阁,不利于发挥评估的警示促进作用。在自评阶段,我们要求经办机构起主导作用。在复评阶段,县级复评工作由对口市本级经办机构牵头,市本级复评工作由局基金监督部门牵头,局机关社会保险业务科室均按职责分工参与。市局基金监督部门负责对全市复评结果进行复核。这就调动了局机关业务科室、经办机构对评估工作的积极性,加深了他们对评估结果的认可度。在评估内容上,对各项评估指标的内涵、解释、计算公式、数据来源做了明确规定。通过这些细则的制定,让经办机构成为安全评估的重要参与者,促使经办机构通过评估进一步规范、完善基础工作。

(五)评估结果不宜用综合性的唯一分值来判定医保基金的安全性

正如我们到医院体检中心体检,体检中心不可能将内科、外科、妇科等指标的体检结果加权平均,以一个最终分值来衡量我们的健康状况一样,医疗保险基金安全状况也不宜用综合性的唯一分值来判断。医保基金收入、支出、管理、监督四个环节的指标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程度并不高,将三个环节指标得分简单累加综合,其最后得分并不能说明某一地区基金安全真实状况。基金征缴预算全面完成,并不意味着基金支付的控制能力也强,基金收支能力与结余资金管理中的保值增值也并无相关性,监督能力薄弱更是基金安全的短板。以综合得分方式评估基金安全,往往会产生显而易见的政策风险。安全评估犹如体检。医院体检报告单不会将体检者的各项体检结果综合起来打分,来说明体检者身体健康程度是多少分,因为每一项指标的异常都有可能彻底摧垮一个人的健康,基金安全评估也是这个道理。因此,本文建议,医保基金安全应当实行体检式评估报告制度,分四个环节各自表述评估结果,避免不同类型指标之间的相互干扰。

作者:仇艺臻 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

参考文献:

1.董现垒、李炳富.2015.人口老龄化趋势下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评估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2.傅鸿翔.2013.国外医疗保险基金监督实践与启示[J].中国社会保障,2。

3.梁红丽.2011.浅析加强监管,确保医疗保险基金安全运行[J].成铁科技,2。

4.王东进.2015.医保评估与医保研究[J].中国医疗保险,2。

第10篇

一、指导思想与工作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全面贯彻落实23号文件和186号文件精神,着力解决当前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的突出问题。各乡(镇)要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建设行为,监管部门要认真履职,敢于负责,强化问责,企业要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开展隐患排查与治理,以“反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纪律)、“抓三纪”(工艺纪律、工作纪律、劳动纪律)、“树三观”(观、人本观、效益观)为载体,使全县危险化学品行业专项整治取得明显实效。

二、专项整治组织机构

为做好专项整治工作,县政府成立深化危险化学品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领导组(以下简称专项整治领导组),负责统一领导专项整治工作,及时研究解决专项整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指导全县危险化学品专项整治工作不断深入开展。

县专项整治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安监局。负责全县危险化学品专项整治的具体工作事宜,跟踪专项整治进展情况,协调解决专项整治中的有关问题,及时通报和总结专项整治工作情况。

三、专项整治对象及重点内容

专项整治的主要对象:全县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

重点工艺及产品:氨合成、甲醇合成、氧化工艺等列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公布的首批危险化工工艺和液氨储存、剧毒化学品等重点产品。

重点环节:动火作业、受限空间作业、高处作业、设备检修作业等危险作业和隐蔽工程环节,开、停车环节,建设项目试生产环节,危险化学品装卸、运输环节。

重点内容:

1、学习贯彻23号文件及186号文件,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情况;

2、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不符合产业政策、已确定为关停的企业和已被注销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关停措施落实情况;

3、与周边安全防护距离不足的企业排查和整治情况;

4、企业内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情况;

5、危险化学品充装环节安全管理情况;

6、针对近两年来化工事故暴露出的安全生产薄弱环节的防范情况;

7、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及驾驶员、押运员安全管理情况;

8、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情况。

四、重点整治项目职责分工

县人民政府负责专项整治的组织领导工作。组织实施关闭、停产措施,组织对周边不符合安全防护距离企业的搬迁整治工作。

(一)县安监局牵头组织本次专项整治。负责检查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情况,查处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排查和监督不符合安全防护距离企业的搬迁整治工作。

(二)县质监局负责企业内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和气瓶、槽罐车气体充装环节的专项整治。

(三)县交通运输局负责危险化学品运输单位、运输车辆及驾驶员、押运人员的专项整治。

(四)县公安局、交通运输局负责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的专项整治。

五、专项整治的方法和步骤

本次危险化学品专项整治以企业自查自整、政府及相关监管部门分级督导检查的方式进行。

第一阶段:全面部署阶段

1、县、乡(镇)政府及相关监管部门成立危险化学品专项整治领导组及办公室,制定实施方案,部署和组织开展专项整治工作。

2、安监局按照现场执法检查计划对所有监管企业进行一次现场执法检查和企业开展专项整治情况的督导检查。同时对各企业落实省安监局《关于做好今冬明春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晋安监管三字〔2011〕1号)要求,开展隐患排查与整改情况进行检查。

3、各企业结合自身实际,认真制订专项整治方案,确定企业重点专业检查内容和重点项目检查内容,并报县安监局备案后,方可转入第二阶段工作。

4、县专项整治领导组向市专项整治领导组办公室报告工作情况后,转入第二阶段工作。

第二阶段:企业自查自整阶段

1、企业对照186号文件和有关法律、法规、标准以及专项整治的检查内容,结合企业实际开展全员性的隐患排查与治理。通过排查,对安全管理方面的缺陷进行修订完善,对排查出处于不安全状态设施设备限期进行整改,对工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进行培训和教育。要全面加强和改进企业各项安全生产基础工作,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深入开展“反三违”、“抓三纪”活动,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巩固整治成果,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2、企业在本阶段工作完成后,向安监局上报《专项整治自查自整工作报告》,然后转入第三阶段工作。《专项整治自查自整报告》内容包括:企业安全生产基本情况;专项整治排查出本企业存在的问题;采取的针对性整改措施;整改完成情况;对排查出的违法生产、建设行为以及重大安全隐患是否向县安监局主动报告、接受处罚。

3、县安监局要适时组织对重点企业、第一阶段工作开展不扎实的企业、安全隐患较多的企业进行重点抽查检查。

4、县专项整治领导组向市专项整治领导组办公室报告工作情况后,转入第三阶段工作。

第三阶段:县政府检查阶段

1、县政府组织有关部门按照各自工作方案对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运输企业按照检查内容、重点环节和重点内容进行全覆盖检查。重点检查企业第一、二阶段工作开展情况、自查自整情况、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情况和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情况。并针对存在的违法行为,依法下达执法文书并采取整治措施;对仍然存在违法生产、经营、建设和重大安全隐患隐瞒不报的,要依上限予以行政处罚并责令停产、停建。

2、各企业要认真整改存在的隐患和问题,经安监局复查确认整改到位,可以结束专项整治工作任务。

3、县专项整治领导组向市专项整治领导组办公室上报《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整治情况表》(附件3)及汇总本阶段工作后,可转入第四阶段工作。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10月1日—10月31日)

认真复查总结全县开展专项整治的情况、专项整治的效果、专项整治工作目标完成及企业隐患整改跟踪落实等情况,对专项整治效果明显的企业进行表彰奖励,对整治不彻底,隐患不整改的企业进行补课,对主要责任人进行问责。并接受省、市的督查检查。

在专项整治每一阶段,检查人员都要认真填写《危险化学品专项整治阶段工作备案表》(附件1)和《危险化学品专项整治企业检查表》(附件2)。

六、检查的主要内容

(一)企业自查的主要内容

1、依法取得各种证照和合法组织生产、建设情况;

2、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制定、落实和持续改进情况;安全管理机构设置及安全管理人员配置情况;安全生产最薄弱环节的改进情况;

3、危险化学品购销、储存、装卸、运输等环节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和落实情况;采购、销售、运输等相关资质审查及建立用户档案、充装记录、销售台账情况;

4、全员及外来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情况;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从业人员按照规定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情况;对同类型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开展案例教育、汲取教训、落实防范措施情况;

5、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管理和远程监控的有关情况;涉及危险化工工艺自动化改造情况;应急救援组织的建立和应急装备、物资配置情况;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备案和演练情况;

6、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建档、调查处理情况,对涉险事故、未遂事故等安全事件(如生产事故征兆、非计划停工、异常工况、泄漏等)和事故制定整改措施情况;

7、各类安全设施,特别是防雷、防静电设施,可燃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防火、防爆、防中毒、防泄漏设施的配置、使用和维护情况;

8、动火作业、进入受限空间作业、高处作业、抽堵盲板作业、设备检维修作业和隐蔽工程作业等危险性作业实施许可管理情况;同一区域内或者交叉作业的双方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各自安全管理职责的情况;

9、隐患排查与治理工作机制的建立情况,对排查出的隐患是否做到“五落实”(措施、责任、资金、时限、预案),对重大安全隐患报告和治理情况;

10、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安全阀等特种设备及其附件日常管理及定期检验情况;

11、气瓶和槽罐车的气体充装管理情况,是否存在软管充装液氯、液氨、液化石油气、液化天然气等液化危险化学品的行为;

12、道路运输危险化学品的专用车辆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并能够正常使用的情况。

(二)乡(镇)及部门检查的主要内容

1、对依法关闭和停产、停建企业采取措施落实情况;

2、对周边安全防护距离不足的企业排查和整治情况;

3、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情况;

4、对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以及气瓶、槽罐车充装整治情况;

5、公路运输违法行为查处、事故防范和应急救援工作情况。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乡(镇)政府及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有关部门应当依据各自职责认真组织开展专项整治工作,结合实际,成立专项整治工作机构,制定专项整治方案,落实专项整治经费,认真部署,扎实推进。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要切实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认真组织,周密安排,详细制订本企业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全面开展自查自整,做到全员、全过程、全覆盖,确保查隐患不留死角,抓整治不留情面,建机制不留空档。对发现的问题和隐患要按照“五到位”原则进行整改,一时难以整改的要制定整改措施和应急预案,限时完成整改。停产企业不得以停代整,躲避专项整治。

(二)严格检查,落实责任。在专项整治过程中,各乡(镇)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严格检查,对发现的违法行为,依法采取相应整治措施。属于应当关闭和停产整顿的,要依据相关标准实施关闭和停产措施;存在一般安全隐患的,要下达整改指令书,限期整改到位。检查工作组要将检查结果形成书面意见反馈告知被检查单位,发现重大事故隐患要向上级部门报告,并挂牌督办。发现非法违法行为,不属于本部门职权范围,应及时移交政府和有关部门,采取断然措施予以关停。

对于企业自查自整不认真、隐患排查治理不彻底、安全管理不到位或弄虚作假的,除对企业通报批评外,对现有安全许可从严审批,对新、改、扩建项目安全许可实行限批,对存在违法违规行为依照上限予以处罚。对专项整治开展不力的乡(镇)和有关部门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按照管理权限,对其主要领导进行约谈。

第11篇

[摘要] 京珠高速公路管理处自20__年起对基层单位领导干部实行离任审计制度以来,认真履行审计监督职责,不断推进审计创新,充分发挥离任审计在规范管理、加强廉政建设、强化干部队伍素质等方面应有的作用。本文结合京珠管理处基层单位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工作实际,认真分析当前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工作中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对策。

[关键词]基层单位 领导干部 离任审计 思考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适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而产生、发展起来的一种审计制度。它是对领导干部所负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一种客观公正的审计鉴证,是审计结果的人格化。

领导干部离任审计是经济责任审计的一种形式,是指各级领导干部任期届满,或者在任期内提升、调任、免职、辞职等离任情况时,对其任期内经济责任进行的审计。任期经济责任,是指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对其所在单位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以及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等有关经济活动应当负有的责任。

一、开展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的意义

1、加强对基层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严格管理干部,是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通过实行领导干部离任审计机制,有利于加强干部监督管理,为进一步客观、公正评价和使用干部提供了重要的依据,符合官员选拔和任免制度,同时也拓宽了干部监督、考核的渠道。

2、有利于调动领导干部的积极性。将“科学决策、民主管理、依法理财、规范从政、勤政廉政”情况纳入领导干部离任审计范畴,把履行职责与工作绩效作为评价领导的重点,从而调动领导干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领导干部科学决策、依法行政,提高管理经济与社会事务的能力。

3、规范内部管理,促进廉政建设。开展基层单位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的落脚点是查明领导干部任期内的经济责任,有利于规范干部遵纪守法,从机制和源头上防范和治理腐败行为,对促进党风廉政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客观公正地鉴定前后任的责任。离任审计立足于领导干部所在单位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使“家底”有据可查。同时,划清了前后任的责任,有利于工作的交接,保持工作的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二、基层单位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的主要内容和方式

京珠管理处实行一级核算、二级管理的财务管理模式,下属30余个基层单位均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公用经费支出财务核算实行报账制度,日常会计核算通过“小蜜蜂”财务软件进行,每月底定期到管理处报销所发生的费用。京珠管理处结合行业和本单位实际制定了《京珠管理处基层单位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工作暂行办法》,明确以下审计内容:

1、执行国家有关财经法规的情况。主要审查是否有重大违纪违规问题,对每项支出是否严格把关,对于大型支出,是否坚持所务会班子成员集体研究决定,没有独职独权之行。

2、上级部门下达的主要经济责任目标完成情况。审计时,主要审查领导干部任职期间与上级签定目标责任书的完成情况,单位财务预算有无超支,单位后勤财务资金的收入、支出和使用是符合要求。。

3、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主要审查维修改造、绿化维护等专项资金是否做到了专款专用,有无按规定使用。

4、国有资产的管理、使用和保值增值情况。固定资产是交通行政事业单位的“家底”,发挥效益的基础。审计时,主要审查固定资产账实相符情况,使用、维护、调拨、处置报废等方面的管理是否按规范程序操作。

5、内控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重点审查基层单位是否建立健全内控制度,财务预算、费用审批是否严格按内控规定执行,有无违规操作的现象。

6、领导干部在任期间廉洁自律情况。遵纪守法、廉洁自律是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推行基层单位领导干部离任审计,主要是审查领导干部任期内有无、贪污等腐败行为,从源头上防范和治理。

三、基层单位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应遵循的原则

1、独立性原则。要求离任审计人员在形式上和实质上应具备独立性原则,与被审查单位或个人没有任何特殊的利益关系,在执行审计时,不受个人或外界因素的约束、影响和干扰,保持客观无私的精神和态度。

2、客观、公正原则。审计人员要坚持实事求是,通过审计调查取得具有充分证明力的审计证据,用掌握的事实和数据说话,提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意见。

3、谨慎性原则。对领导干部离任审计评价要保持谨慎的态度。对审计未涉及、证据不充分、依据不明确、责任不清楚的事项不予评价。对应评价的事项,还要充分听取被审计单位领导的陈述和申辩,针对有异议的事项,应进一步核实、研究,以确保审计报告的准确性。

四、基层单位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应遵循的程序

京珠管理处基层单位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工作在处党委的领导下,成立由财务部门、人事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和纪检部门等相关人员组成的离任审计小组。自实行基层单位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制度以来,离任审计工作覆盖面达100%,做到了凡离任必审计。审计小组根据以下程序对基层单位领导干部实施审计工作:

1、下发离任审计

通知。对于需要进行离任审计的基层单位领导干部,由财务部门提出离任审计工作任务,报处党委批准后实施,并正式下发离任审计通知。

2、制定审计实施方案。审计小组根据确定的工作任务,制定具体的审计方案和审计项目计划。

3、送达审计通知书。审计小组在实施审计前1-2个工作日,向被审计的领导干部所在基层单位和领导干部本人送达审计通知书。审计通知书的内容包括:审计的范围、内容、方式和时间;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配合检查工作的具体要求;审计小组成员名单;审计纪律要求等。

4、实施现场审计。审计时,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基层单位应当向审计小组及时提供与上级部门签订的目标责任书、单位的财务会计资料、资产清单、工作总结、重要经济合同、内部控制制度及个人任职期间的述职报告等有关资料。审计小组通过审查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核实实物资产,查阅与审计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等方式进行实地审计。

5、出具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审计小组实施审计后,应向被审计的领导干部所在单位和本人提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意见,指出存在的问题。并将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向被审计基层单位和领导干部征求意见,被审计基层单位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应在指定日期内反馈书面意见,否则视同对审计报告书无异议。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对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所阐明的事实或措辞有异议的,应做出具体、详细的说明。审计小组对有效期内反映的有异议事项,应进一步核实、研究,若有必要应当修改审计报告。

6、做出审计结论。审计小组将审计报告连同对审计报告的书面反馈意见,一并提交本单位党委领导审定,审定后对被审计基层单位下达审计报告。

7、落实审计整改。被审计基层单位收到审计报告后,必须切实执行审计意见,认真整改,并在规定期限内以书面形式向审计小组报告整改情况。

五、当前基层单位领导干部离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1、审计组织协调不到位。京珠管理处因为没有设置专门的审计机构,而是成立由财务部门、人事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和纪检监察部门组成的离任审计小组,但是各部门都有各自的工作安排,在实施审计时,人员抽调难度大,审计力量难协调,有时只好由财务部门唱“独角戏”,其他部门的职责未切实履行。

2、离任审计程序待规范。领导干部调动是个较敏感的问题,从基层单位离任审计实践情况看,多数时候未坚持“先审后离”而是执行“先离后审”程序,使离任审计工作成例行公事,流于形式。

3、离任审计质量难保证。一方面由于审计人员均属内审人员非审计专业人员,业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审计工作质量;另一方面由于基层单位领导干部的任期一般较长,需审计的范围较广,审计时间紧任务重,审计力量又不足,导致审计质量无法保证。另外,实际执行审计时,主要以财务会计移交资料为审点,导致内控制度是否有效防止舞弊等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难以查实。

4、离任审计评价难规范。虽然单位结合有关规定及实际情况制定了《京珠管理处基层单位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工作暂行办法》,明确了审计的程序、内容等,但实际工作中有关审计标准、审计评价、审计建议的执行等缺乏具体的指导。评价标准不能完全符合审计实践需要,存在一定的差异。如基层单位领导干部应承担的直接责任与主管责任,主观责任与客观责任等界限较难划分,不好准确进行评价,特别是一些量化指标方面缺乏一个较为系统准确的评价标准,在审计评价过程中,审计人员难以规范操作。

5、审计结果利用率不高。基层单位领导干部审计中发现和反映的一些违纪违规问题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有关责任人没有得到及时的查处,没有与领导干部的升迁、奖惩紧密相联系,“审归审,提归提,审计提升两张皮”,影响了审计结果的运用,审计监督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审计影响力受到了削弱。

六、加强和改进基层单位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的对策思考

1、建立组织协调工作机制,形成审计合力。离任审计小组应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并健全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审计中遇到的困难、发现的问题,共同做好基层单位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工作。

2、坚持“先离后审”原则,规范审计程序。处理好“先离后审”与“先审后离”的关系是做好离任审计工作必须注意的一个问题。基层单位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应坚持任前审计、先审后离、一审计二离任三使用的基本原则,也是领导干部考核及任用工作的一个重要程序。

3、狠抓基础,切实提高审计工作质量。一方面,要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加大对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和审计知识的培训力度,使审计人员既具备过硬的工作作风又能成为业务能手,为开展审计活动储备人力资源。另一方面,要把握审计重点,必要时把离任审计工作与日常审计活动结合起来,做到资源共享,提高审计效果与效率。另外,要认真总结离任审计工作经验,积极探索审计方法,规范程序,强化监督,使离任审计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切实离任审计工作质量。

第12篇

以武汉市为例,作为我国中部大城市的武汉市交通运输系统,现主要承担武汉市13个城区、郊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运输行业管理,铁路、民航、长江航运等中央企业驻汉大单位的协调等职能;有二级直属单位12个(不含三级单位),投资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独立建设项目十余个,每年掌控的建设投资规模在50亿元左右,各种经费开支达5000万元。不少的经费、投资上下关联,银行开户繁多,负责人更换频繁,其内部审计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全委系统现有审计人员约40人,且其中大部分是兼职审计人员,开展工作时普遍感觉力量单薄,相关信息少,加之地域偏远,工作难度大。我们建立武汉市交通运输审计信息系统的目的主要是为市交通运输委和所属基层单位内部审计部门及内审人员建立一个信息交换、整理平台,促进信息收集的广泛化,信息利用的充分化,信息计算的准确化,信息分析的科学化,信息交流的快速化,信息服务的便捷化,大幅提升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规范化水平,为系统的内部审计工作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撑。这在当前审计人员少,工作难度大的环境下极具现实意义。

二、审计信息系统的主要内容

作为武汉市交通运输行业的内部审计信息系统,我们认为:其相关的主要信息内容要尽可能地完整、全面,适应内部审计工作的需要,并具有交通行业的特点。内容大项中必须包括: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建设项目基本情况、审计机构情况、审计人员情况、审计项目计划、审计项目完成情况、基础工作情况、审计法规制度、审计信息文摘和中介审计组织登记十个方面。每个信息大项内容由若干个密切相关的信息子项构成。为适应审计工作的需要,在每大项内容中,我们根据自身工作需要设计了一些关联度较高信息子项,如:单位基本情况中,除了单位的性质、主要业务、资产规模、收支水平、法人代表和财务负责人等常规信息外,还有所属或重要关联单位、银行开户明细等与审计工作密切相关的信息;增设了单位接受外部审计、检查情况的信息,以降低审计风险,控制或减少重复审计。在审计人员情况中,除了性别、年龄、职务、学历、专业技术职称外,还增设了专业工作经历,如当每项工作完成并完整录入后,每位审计人员的相应专业经历如担任组长、主审、组员的次数会自动统计到该人员信息中,方便借调人员参与工作和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为便于上级或单位实时掌握进度情况,考核工作完成质量,均衡推进内部审计工作,促进内审工作的规范性,我们在设计审计项目计划和审计项目完成两大信息模块时,作了科学严谨的考量,如为保证计划制定的严肃性,我们专门设置了锁定功能,各单位项目录入并经单位领导和上级认定后及时锁定,即项目计划不能随意变更;为保证项目完成的真实性和效果,我们设定审计项目的完成标志为单位上报和下达了正式的审计文件,录入信息时必须附录审计文件的电子版,否则系统不认定为项目的完成(即缺少关键子项目信息不能作为完成事项信息录入并保存)。由于系统内每位审计人员既是审计信息的使用者,又是审计信息的提供者,在审计法规制度模块中,为避免同一信息的重复出现,我们设定了信息上挂的审查制度和同名文件智能识别功能,杜绝了相同文件的重复转发、上挂。为便于审计人员学习借鉴内部经验,掌握上级精神和先进理念,我们将审计信息文摘模块设为共享,其子项包括审计工作简报、领导讲话(经过领导同意的讲话要点)、论文文摘、学习心得等,另外,征求学习意向,下发学习通知也放在该模块中。为便于推动审计的人、法、技建设,强化审计基础工作,我们把召开专业会议、自办培训班、参加外部学习、论文研讨等活动纳入基础工作内容模块,实时动态反映,起到相互促进作用。为便于基本建设项目审计的开展和委托审计方式的规范利用,我们设立了基本建设项目信息模块和中介审计组织登记模块,将系统内大型基本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和部分资质满足审计需要的中介审计组织详细信息录入系统,供各审计机构参考或调用。

三、审计信息系统的技术要求和功能标准

一个标准的内部审计信息系统,其功能有其基本的要求,即相应的信息处理功能必须完整。起码必须具备信息输入(录入)功能、信息传输功能、信息查询(搜集)功能、信息计算分析功能、信息存储功能和信息输出六大功能。同时我们也认为,一个好的信息系统(软件)在功能上除了达到基本要求外,还要体现技术上的先进性和内容上的丰富度,提高使用者对信息的接受和利用程度。既要能够满足上级和专业部门的要求,又要能够适合多数审计人员的现实需要。譬如,操作上要做到界面友好、理解容易、操作简单;性能上科学智能、方便快捷、计算准确、安全保密,等等。我们把大量的查询结果以表格方式显示,工作进度、工作质量直接以百分比列示,各单位工作情况一目了然,方便横向、纵向比较和汇总、累计;各类查询的操作既可以按顺序浏览,也可以分年度、分类别、分项目复选精确查找,只要轻点图形按钮或链接下划线,就可快速找到所需信息;部分信息既有文字、数字的,又有照片、图型的,像办班、研讨等信息简报,既有文字描述,又有照片佐证,增强了信息的真实感。所有的查询结果,包括各种报表都支持标准文档打印、截屏和下载电子版。

四、武汉市交通审计信息系统的开发、运用情况

当代的信息系统是基于互联网、计算机技术的有限共享信息软件系统,具有技术上的先进性,可产生较好的使用效果,理论上已不是问题,但某个具体信息系统项目的开发、运行是否成功、优良,还须各个环节的良好工作来作保证。如网络的接入,微机的配备,必须做好充分的财力、物资准备;还要做好项目的调查、构思、设计、编程、调试、试运行等技术性工作;全面运行后,还有人员培训、设备维护、弊错修改和制度配套等管理性工作,等等。只有每个环节都取得成功,才能保证信息系统取得良好的运行效果。为保证开发的效果,少走弯路,我们于2003年开始进行项目的前期工作,调查了当时的15个委直属单位、13个区交通局和上级相关部门,对单位是否有网络接入,内审部门是否使用微机办公、计算机的型号配置、网络接入的种类等相关条件、主要需求和发展意向进行了详细调查,在此基础上,结合审计工作的现实需要和发展可能,对系统的结构进行构思,对各种功能进行设计,对开发和运行成本进行预算,形成了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2004年,武汉市交通审计信息系统在武汉市交通运输委员会作为科技项目正式立项,由武汉市交委审计室与武汉市交委信息中心联合从事系统的开发、运行管理和维护。随后我们又召开了两次研讨会,召集条件基础较好的部分单位审计人员和计算机软件工程师对方案进行研讨和细化,形成了项目的具体实施方案。经过硬件购置和近半年的编程、调试,软件项目基本完成。2004下半年,项目投入试运行,在此后一年左右的时间内,又针对试点单位在运行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了收集、归纳、反馈,对发现的问题作了大量的修改、调整,形成了正式的版本,并开始在全系统约30个单位安装运行。2005年以来,我们每两年组织全系统内审人员进行一次操作方面的专门培训,不断对运行中各种错误进行修正,动态地对系统的功能进行完善。2010年我们实施了一次大的系统改版升级,使系统界面更加美观,功能更加完备,服务器容量也有所提升。2011年,我们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新的审计信息交流模式制定了《武汉市交通运输系统审计信息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规范了审计信息系统的使用、管理要求和安全责任。目前项目的各项功能已较为完备,大多数审计人员都能熟练地使用信息系统来录入和获取各类审计信息,辅助完成各种工作任务。

五、信息系统运用的主要效果

1.构成安全可靠的审计信息交流平台,各种审计信息得到及时、充分利用。由于审计信息涉及大量企业或单位机密,因此审计信息不能简单地在QQ、MSN、微信等公共信息平台上进行交流,只能利用审计信息系统,并按照授权,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交流,以确保各种审计信息的使用安全。例如,我们对信息的使用者进行了层次、范围不同的授权,没有获得授权的人员,不能随意进入系统;不同层次的人员只能查看与自身相关的内容。而审计报告等敏感信息只提供给单位领导和上级审计部门。部分与审计工作相关的通知、数据也通过系统传递,大大方便了审计工作的开展和内部交流。作为系统内部审计的牵头部门,委审计室可以动态地掌握全系统的工作进度和质量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指导、帮助。2.为系统内每位审计人员的工作提供法律、法规、制度和范本参考,形成及时有效的技术支持。我们将与交通内部审计相关的法规、制度及时录入系统,并分门别类提供查询。主要类别包括审计、财经、计算机、基本建设、行业管理、党风廉政等,层次包括中央、地方、行业和内部单位。如除了有审计署和交通部的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外,也有省交通厅、市交委的相关规定,还有公路处、运管处、港航局等单位内部制度,大大方便了审计人员查询和执行,也促进了全系统的内审工作制度体系建设。过去有些内部制度仅限单位内部使用,很少在兄弟单位间交流,现在使用系统录入后,既可供自己执行,也可供同行参考,虽然业务范围有所差异,但许多方面具有共性特点,在内部有限共享权限下,各兄弟单位之间能相互借鉴一些好的制度和工作方法,取长补短,携手并进。有了信息系统的支持,当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遇到了相关事项、问题定性不准、处理方法不明等困难时,可随时查阅、调用国家、行业相关规章,借鉴兄弟单位的内部制度。3.各种审计文本更加规范,数据更加真实,报表的报送更加及时。我们将部分审计工作的优秀成果形成案例,将一些通用格式文稿制成模板录入系统,先后录入了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基本建设项目的开工前审计、施工结算审计、竣工决算审计、跟踪审计等多种类型的审计报告案例和审计通知书、审计实施方案、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委托书等文稿模板。使之迅速为基层内审部门特别是审计新人所采用,大大提升了审计工作的规范化水平。一些经验做法、学习心得也及时提供同行借鉴参考。以前的审计报表由于手工填报,加之基础工作不完备往往真实、准确度差,使用系统后,按项目逐项分析填列,逻辑关系清楚,数据原始真实,汇总统计准确。特别是自动生成各种规范报表,准确性、及时性大大提高,也节省了报送时间和成本。对此,各基层单位深有感受,也得到了省交通运输厅和市内审协会的肯定。4.各种审计资源得到整合,审计工作效率提高,考核评比更加科学,全系统的审计工作得到整体推进。由于系统具有实时动态反映的功能,使上级审计机构能随时掌握基层审计工作的进度和动态,从而督促单位加快项目的完成;在内审工作的年度考核中,各单位完成工作的数量、质量情况一目了然,避免了虚报浮夸,促进了干实事,出实效。由于审计人员信息在系统中动态反映,内容详实,也方便了在一些大型项目中实施人员交叉使用和短期借调,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审计人手不足的问题,也使审计人员开阔了眼界,增长了才干。我们还将有审计执业资格证书,但暂时不在审计岗位上工作的人员纳入后备审计人员管理,方便了审计资源整合利用。5.自动实施关键性质量控制,促进了审计效果的落实。原有少数内审项目现场工作完成后未形成正式的审计报告,有的仅有审计小组的报告,未以意见书、决定书等正式文件形式下达执行,影响了审计的效果。系统运行后,相当多的单位下达了正式文件,要求被审计单位就审计处理的问题作出调账、整改处理。部分单位将整改情况及时录入系统反馈给审计部门,听取上级部门的意见,促进了被审计单位的整改,提升了审计工作的最终效果。

六、现存的主要问题和发展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