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06 09:31:5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校本教研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网上备课评课是引领教师成长的重要措施
授课老师可从网络上直接下载教案(或教学设计资料),付诸课堂教学,教师还可以结合自己的课堂实际、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已有的教学风格进行加工调整,增加学情分析后再传至教研组指定的服务器文件夹中,让组内老师点评修改,整合多位老师意见后形成最终教案,这样就在网上形成了一个看不见的备课集体。此外,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的多向研讨让教研组成员还可以通过录制好的课堂教学视频进行评课,将课堂教学进行微格、细化后就更容易发现过程中存在的细节问题,使评课更具针对性,每个参与教师都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教学环节进行点评,不需要留情面和搅稀泥,避免了评课的空泛、不着边际,发展完善后网上集体备课评课将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措施。
2完善研修步骤是催生教师成长的有效方式
在目前的学校教研实践中,教师反思意识是落后的,其原因是常规的教研活动往往由听课、评课、说课、反思、主题研讨等环节组成,但是从教师角色来看是被研究者、被评判的对象,从参与态度的程度上看是旁观旁听,过程上的分析也是一言堂或单向评价较多,即便课后的反思也只是注重对具体实践结果的粗浅回顾,缺乏对实践过程的深入剖析,这可以说是绝大多数教师的专业水平一直以来得不到进一步提高的原因之一。笔者认为,在信息技术环境中的校本教研可分为六步进行:第一步,备课组成员合作策划制定教学内容,一起完成背景材料的准备和教材分析;第二步,提供原生态的教学现场,即执教老师在多媒体教室里上课(不试教不听课),技术老师则负责录像并传网;第三步,注重强化执教者的反思,执教教师上好课以后自己看录像并写好课后反思;第四步,在教研组内进行常规教研之后,利用网络研讨的互补性开展网上论坛,继续深化研讨主题,利用网络论坛扩展了空间和延伸了时间,使论坛更具有实践方面的反馈;第五步,教师本人或组内同事再进行课后一课多上的重建(即学情不同的同课异构),让教学成为讲学之乐;第六步在论坛和集体反思的基础上形成教学案例和经验总结,并最终完善研修活动中的各个环节。
3多元化互动为教师成长提供了有效途径
校本教研的形式随着网络开放时代的到来,它不应是刻板、一成不变的。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运用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区域性跨学科、跨年级、多元化互动形式,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是普遍受教师们欢迎的。不难发现,每位教师在自身专业化发展过程中总希望能不间断地得到专家名师的伙伴式帮助,然而在现实中由于各种各样的限制往往不能实现,我们可以尝试建立网络教研中心,以沙龙论坛的形式开展校本活动,让参与者来“网络教研中心”听课,与执教者直接对话,交流心得、发表看法,这种新型“伙伴式”教研组的活动会更有效地帮助教师成长,让没有机会到现场听到课的教师可以通过阅读执教者的教学设计和文体资料,浏览论坛上的帖子,了解各家观点,参与研讨,从而促进了各种教学资源的联动融合与再生。
4网络校本研修带给教师成长的一些问题
网络技术以其资源丰富和不受时空限制的优势,建立了基于网络平台的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但网络校本教研也有如下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一,网络校本研修形式的运用,带来了新理念、新课堂、新教法,对教师信息素养提出更高要求,客观上要求加强教师更高层次的信息素养和网络技术的培训。第二,随着网络数字化校园网的不断增加,区域内的学校联动组织和机制需要及时建立,应成立专门的网络教研机构,以进一步促进这个新生事物的持续健康发展(虽然现在有教育城域网,但利用效果不好)。第三,科学合理地建构起本校的网络教研论坛和资源库的共享中心,最大效益地发挥联动学校的各自优势,达到百家争鸣、资源共建共享的目的是很不容易的。校本网络教研本身就是一个新的教研课题,虽然为学科教研和教师培训带来了全新的形式,但它并不否定其它常规教研带给教师成长的作用,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扩大校本教研的内容,挖掘校内和校际资源,才能让教研活动更科学、更有实效。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校本教研会不断完善,必将成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助推器。
作者:周坤泽单位:重庆市大渡口区教师进修学校
时下,农村校本教研仍然是“涛声依旧”,茫然无措,不知该研些什么?笔者认为应从研究自己的行为,解决自己的问题入手:
一、研什么
1、抓理论学习。校本教研是“一种理论指导下的研究”。不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不可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校本教研。为此,我们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或要求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自觉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特别是学习一些新理念、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一些新经验等。
2、抓集体备课。在教师个人认真备课的基础上,再组织同年级段同学科教师进行集体备课。每周开展一次研讨活动,与同组教师共同分析教材,明确各课时教材的重难点和教学目标,寻找教材内容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依据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选择教法与学法,提出每节课教学方案,设计教学环节,安排学生活动等。
3、抓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是将教研与科研有机融合的教研活动形式,其操作程序大致为:⑴、选择课题。应以问题为中心,从学校或教师实际需要出发。把教学实践中的疑问、困惑进行归纳、筛选,确定一个讨论专题,组织交流讨论,求得问题的解决。⑵、围绕课题搜集材料,选择、整理材料。⑶、开展课题研究。在学习和研究中注意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科研、教师研究与专家指导等相结合。⑷、课题研究结题。教师要完成课题的研究报告或论文,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并反思教学中的不足,今后进一步进行探讨。
4、抓课例研究。课例研究是以一两节课例展示的形式开展的一种教研活动。研讨内容包括:听课、执教教师谈教学设想与意图以及教后反思。听课教师对所听的课进行评议,肯定好的、可借鉴的地方,提出建设性意见等。
5、抓教学反思。反思是一种教师改进教学策略、不断提升自己教学水平的好方法,是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素养的过程。为此,我们强调教师勤写教后反思或随笔,及时记录教学过程成功、失败之处,记录课堂意外收获,做好课后“备课”。教后反思书写形式上灵活多样,篇幅上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但一定要有实效性。
6、抓总结提炼。抓总结提炼对教师升华认识很有好处。要求教师要善于总结经验、提炼经验。把自己对新课程的认识、体验、感悟写出来与同伴交流;把教学过程成功的案例记录下来,并用新理论加以剖析与同事共享;把教学过程经验总结出来、教学成果撰写成论文形式呈现出来与同行们共同切磋交流,从而不断从实验过程中总结出经验,并用它去指导平时教学实践,以提升自己业务水平。
二、怎么研
开展各种形式的校本教研活动,应做好“三个结合”,即教研与教学相结合、教研与科研相结合、教研与师训相结合,以促进教师专业的成长。
1、开展讨论与交流,提高教师对校本教研的认识。开展教育科研的大讨论,转变思想观念,澄清部分教师在校本教研上存在的模糊认识。其实,课堂教学就是在不断地探究、修改与完善的过程,已经伴随着研究的性质。关键问题在于教师是否以研究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教学工作,是否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不断地学习、探讨、总结、创新。为此我们要立足于平时每一节课教学与研究,把“教学”当作“研究”,勤写教后随笔与反思,大胆进行教学研究,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这就是校本教研。
2、广泛学习与宣传,形成校本教研的良好氛围。良好的校本教研的氛围是进行校本教研的保证。校本教研的氛围主要指观念氛围,我们通过有计划地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有关教育科研的理论,邀请教育科研专家以及市进修校老师到校进行教育科研方面的讲座与指导。引导教师树立三个观念:⑴、明确教研与课改的关系,树立“教育要改革、教研须先行”的观念。⑵、明确教研与提高教学质量的关系,树立“向教研要质量”的观念。⑶、明确教研与教师的关系,树立“教师是教研的主力军”的观念。因此,每一位教师都能树立“教研先导”,“向教研要质量”的思想观念,积极投身于校本教研之中。3.加强领导与管理,构建校本教研的管理体系。
首先,加强校本教研工作组织领导,保证校本教研工作组织到位。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以教研组为单位的课题小组,制定各科课题实验方案。帮助教师总结教育科研成果,要求每位教师平时要注意教研资料的积累。学校每学期均收集每位教师的教科研经验总结或论文、最佳教案、教学随笔等材料,并将其分类整理装订成册。
在新的学期里,我县中学语文教研工作将以课程改革为中心,加大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力度,努力创设良好的语文教学环境,进一步提高我县中学语文教学质量,为全体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条件。本年度工作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抓好校本教研工作,一是抓好课题研究工作,并且将二者与课程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它们在课堂教学中的引领作用。
一、树立较强的校本研究意识
在新的一年里,要把握好校本教研的特征:校本教研必须立足课堂;校本教研必须立足学生;校本教研必须珍视经验,注重反思。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去研究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所获得的发展广度和深度。总之,从学生出发,又回归到学生,这是校本教研的本质要求。充分发挥教研组的功能,提升教研组活动的质量,很好地利用教研组资源,发挥语文组集体的智慧,形成老、中、青全方位能量的互补,全面提高语文教师的素养和课堂教学水平,具体解决什么问题,怎样解决,学校语文组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而定。本年度中学语文活动主要围绕两个方面的问题来开展:一是如何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的问题,二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开展行之有效的写作指导的问题。为了减轻负担,可将“创新写作”和“综合性学习”的研究一并归入到“三维目标”的课题研究中来。
1.三月初各校教研组上报校本培训方案,执行计划和全年的学习内容安排,促进学校认真开展校本教研。
2.各校教研组要认真组织若干节研讨示范课,选好上课老师,针对教学实际确立研讨课的内容和目的,精心备课,保证公开课质量,抓好听课出勤率,加强评课活动并有详细记载,充分发挥公开课的研讨示范作用,各校教研组也应在校内各年级组织好同类研究课。
3.各校教研组要大力推进校本教研活动,充分开发校内教研资源,要及时发现先进典型,总结经验,加以推广。适当安排校际之间的观摩、考察、学习、交流活动,将校本教研活动推广到全县各学校。
二、围绕课题研究开展工作
我县有两所学校参与国家“十一五”重点课题“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的实验研究,有一所(自治区申报的教育部课题)《语文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设置与实施》的实验基地学校,本年度围绕课题开展以下工作:
(一)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语文教师的思想和教学素养。
1.各校教研组要组织全体语文教师认真学习课程理论,进一步认识到加强双基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行为和习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到语文学科教学对每一位学生的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并努力将这些正确的思想理念转化为积极可行的教学实践活动。
2.各校教研组要鼓励并组织广大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加强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深入开展读书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和教育教学素养。各校教研组要进一步组织全体语文教师深入学习一、两本教育教学论著,每位教师要认真通读一、两种语文教学研究刊物,从而提高广大语文教师的理论素养。
(二)加强课改交流研讨活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1.继续组织全体语文教师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和新课标语文教材,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教师自主学习的能力。
2.继续组织骨干教师对语文课程标准和新课标实验教材进行专题性研讨,并引导学校教研组备课组围绕课改中出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开展研讨,扎实有效地开展校本教研。
3.进一步抓好以“教材教法研究”为主要内容的备课活动,开展积极有效的“教材教法”研究活动,全面推动语文学科教研氛围,确保资源共享。
4.继续做好课改系列调研工作,从内涵上切实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让各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化为语文教师们的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语文素养和教学能力,以适应课改形势的需要。
(三)加强课题研究,抓好课题研究的实效性工作,以课题研究为载体,提高我县教师队伍的整体专业理论水平。
1.认真落实课题实施计划,各校教研组继续组织实验教师全面、深入地进行课题实验工作。
2.加强课题研究指导,各实验校课题组成员要经常交流、探讨,按照课题方案要求,开展实验与研究。认真做好搜集、积累和整理资料工作,及时做好成果汇总和研究备案工作,认真撰写课题实验阶段性总结。
3.开展多种形式的研究活动,活跃教研气氛,提高课题研究水平。开展优质课评选和交流活动,教学案例、论文评选活动,各教研组每周要安排一次教研活动,每学期至少要围绕课题组织一次大型的教研活动。
4.课题组要开展有效的教研活动,加强集体备课,要通过“教学设计——课堂观察——行为跟进”环节的反复,来让更多的语文教师受益。收集教师在课题研究中的优秀论文和案例以及学生创新写作优秀作文。
5.“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确立和融合”课题本年度要做好结题的准备工作。
学校自选某一方面进行研究,如学段中的五个板块,识字和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可以取其一进行横向研究。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联系起来,结合学情,按年级进行纵向研究。
6.组织参加四月初州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研讨课活动。实验学校要有阶段计划和总结,要有作文方面的专题总结报告。“十一五”期间的实验学校将于2011年全部结题,要认真收集过程资料。
(四)抓好教学常规,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1.三月初学校将达标计划和活动安排上报教研室,开始校级达标活动,四月份必须在校级达标的基础上开始申报达县级标。达标计划要有步骤、有安排,分上半年和下半年两次,以年初申报为准。
2.组织全县中学语文教师参加县级创新写作研讨课选拔赛暨新教材课堂教学交流活动。
3.征集关于“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确立和融合”的教学论文、教学案例和教学实录,截稿时间为3月20日,并将征稿中的优秀篇章编辑成册。
4.为及时掌握中考方面的信息,有效地抓好中考复习工作,参加四月份州中考研讨会。
5.四月份举办奇台县第四届“春蕾杯”中小学生综合素质大赛活动。
6.继续实施优质课工程。
7.认真组织期末考试、抽测的评卷、教学质量分析工作。
8.组织好自治区第四届现场作文竞赛的组织工作。
9.各校编辑学生“创新写作优秀作文集”和教师“创新写作优秀论文集”。
10.参与县教研室《奇台教研》的编辑工作。
2011年奇台县中学语文教研活动安排表
时间
活动安排
一月份
1.期末考试及评卷、质量分析。
2.制定2011年度学科工作计划。
3.召开教研工作年终总结会。
二月份
1.参加“三维目标的确立和融合”的教学论文、教学案例、课堂教学实录征文及评选活动。
2.全面展开“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语文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确立和融合”这两个课题的实验与研究工作。跟踪课题实验学校的研究情况。
3.教研组长工作例会。上报各中学语文教研组的教研计划、达标计划以及校本培训方案、执行计划和全年的学习内容安排。(截止3月14日)
三月份
1. 初中课改经验交流,组织语文教师参加县级“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研讨课赛活动。
2.组织参加州“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初、高中研讨课赛活动及中考、高考研讨会。(下旬)
3.准备第四届“春蕾杯”竞赛。
4.参与《古城教研》第一期的编辑工作。
四月份
1.各校在校级达标的基础上开始申报县级达标。
2.第四届“春蕾杯”大赛。
3.参加学校“综合性学习中三维目标的确立和融合”课题研讨课活动。(二中、四中、天和、老奇台、西北湾、东湾)
五月份
1.各校教研组征集学生创新写作优秀作文、教师优秀论文。
2.准备期末考试。
3.参加学校校本教研活动。
4.教研组长工作例会。(督促检查课题开展情况)
5.视导评价。(学校待定)
六月份
1.征集教师优秀论文、教学案例、课堂实录。
2.认真组织期末考试、评卷、教学质量分析工作。
3.参与《奇台教研》第二期的编辑工作。
七、八月份
1.本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卷抽样分析。
2.对县级第三届“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进行考评。
九月份
1.教研组长工作例会。
2.各校在校级达标的基础上开始申报达县级标。
3.参加学校校本教研活动。
按照学校校本教研的实施方案和学科组教研专题,运用新的课程理念,关注课堂,关注学生,努力培养学生学习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工作重点
1、制度校本教研计划,做好校本专题研究的研究工作。
2.积极开展参与各项教研活动,不断提高教研水平。
3. 积极关注课堂教学,捕捉教学中的新问题,提高校本教研中问题的针对性与实用性。
4.进行专题实验教学,尝试运用校本教研的经验,备好课,上好课,加强教学反思,写好案例分析,及时总结经验。
5、指导新教师的课堂公开教学。
三、具体工作要点
1、学习理论知识(课程标准,新课程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 个性化备课经验)等教育教学刊物,努力提高提高自已的业务水平
2、结合校本教研专题,关注课堂教学,捕捉教学中的有价值的问题,认真做好问题单的记录与交流。
3、边学习、边讨论,边研究,边运用,积极参与各学科的教学公开及评课工作,汲取经验,并运用教研组的集体智慧的结晶来指导自已的教学。
4、积极参与qq群的讨论工作。
5、积极撰写教学反思,及时把握课堂教学方向。
【关键词】 校本教研 持之以恒 强化研究 走向常态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3)02(b)-0098-01
学校校本教研工作,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校本教研以教师为教学研究的主体,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直接目的。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既实惠,又适用,是保证新课程改革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
那么,如何实现校本教研的有效性并使之走向常态化呢?笔者结合本校的探索与实践,谈点体会。
1 持之以恒,使校本教研成为习惯
校本教研强调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只有当越来越多的教师以研究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教学工作,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解决实际教学问题能力的时候,学校教学质量的普遍提高才有真正的可能。
对于广大一线教师而言,真正有价值的研究不是那些高深莫测的理论,而恰恰是自己实实在在的课堂教学。教师只有扎根于课堂,扎根于教学,所进行的教学研究才最为有效、有用。
对于我们学校而言,是给老师们提供一个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平台。因此,教研课的集体研究、反思成为我校校本教研的重点。可愿意上教研课的教师寥寥无几。参与意识不强,怎么去发现问题,怎么做课堂研究?于是,学校做出规定,每个周四上午第一、二节课均为各科教师的教学研讨课,下午第三节课则为教师的研讨、反思,要求所有教师必须参加。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渐渐地,教师们不再把上教研课作为负担,也不再是一个看客,而是真正参与研究,逐渐把这样的教学研究当做了一种习惯。
目前,我校教师已经把课堂作为最真实的实验场,不仅立足课堂,还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学生的反映等进行观察、记录,充实研究的第一手资料。有的老师还真是一个有心人,处处留心与自己课题相关的实证材料,将他们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比如围绕自己课题开设的一堂课、一个讲座、一次研讨,与同事进行的一次争论或者与学生的一次交流……将之随手整理记录,再写一写自己做这个课题的迷茫或者收获、启发等等,写成了多篇论文,有的获奖,有的发表。
2 强化研究,提高校本教研质量
课堂教学是实践课程目标的主阵地,教学设计是实施课堂教学的保证。但是,如何体现新课程理念,如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科学地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方式的选择、教学活动的设计以及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等,对于广大个体的教师来说,还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因此,“研究”就显得尤其重要。在实践中,我们学校采用的方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2.1 集体备课,抓好课前研究
众所周知,备课是教学的重要行为之一,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如果备课无
效,教学就必然无效。花力气研究备课,实际上是“磨刀不误砍柴工”。
为了保证周四教研课的质量。学校专门成立了课堂教学研究小组,将教师中在教学方面有一定特长,在教学艺术上有一定修为的教师集中起来,对每一堂教研课先进行集体研究,从钻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学生、考虑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形成教案。
2.2 课堂实践,促进反思
课堂是教研的载体,它到处都闪耀着生活的亮点,教学随时都充满了思想的火花。在教学的环境中,教研因课堂而动,因教学而作。
为了给广大教师展示一堂好课,我们要求上教研课的教师必须先试讲,以便证明教案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便于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然后不断修改自己的教案直到正式上教研课。在面向全体教师的教研课上,要求全体教师要根据三维目标的体现、教学方式的选择、教学环节的安排、对学生的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式等进行思考评价,教科室将之进行整理反馈给研究小组和任课教师,促进课后的反思。
2.3 评课交流,共同提高
每周四下午第三节课是我们的评课交流会。针对上午的教研课,教者先谈备
课设想,谈课后反思,然后每位教师谈自己的感受,谈课堂的优缺点,谈如果在自己班上这样的课,会做哪些修改。通过这样的交流,老师们明白了设计的目的,其蕴含的教学理念等。达到了共同提高的目的。
3 凸显成果,促校本研究走向常态
几年来,我们坚持以研促教,坚持自我反思与教师互助相结合,逐渐将校本
教研由纪律约束转化为教师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自愿的行为,使校本教研一步一步走向常态,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现在,我校教师已经把校本教研当做了一种习惯,他们不再惧怕上教研课,
而是把上教研课作为自我提升的一种途径;不再惧怕听到评课中的批评,而是把它当做前进的动力。在办公室里,经常听到一些年轻教师在交流如何选择高效的教学方式,如何创造性使用教材,如何使制作的课件更有效地辅助教学等等。
一、症结一:认识错位,氛围不浓
校本教研活动是基于学校的实际情况,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依托学校自身条件、资源优势,为了改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开展教学行为的一种有效的教研方式。但是,我们有些教师认为:教研是教育专家、教研员的事情,教师以教书为主要任务,平时教学任务都很繁重,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班级管理占用很多时间,几乎没有时间做教研,只要把书教好就行了,校本教研可有可无。基于这个原因,农村学校校本教研的氛围不浓,教师不会主动自主参与“校本式”的教研,甚至对校本教研有逆反排斥心理。
对策:一是加强领导,引领方向。在校本教研中,校长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和决策者,把握和指引着学校和教师的发展方向,对于学校存在的问题和急需解决的问题要了然于胸,要准确、适时地把握校本教研的方向、重点,制定一套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校本教研制度、完善的激励机制,给教师以恰当和适时的指导。二是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校本教研,观念为先,“科研兴校,教研强校”已成为学校和教师的共识,要认识到只有积极地开展教研活动,才能保障教师知识、教学技能有充足的源头活水。三是加强学习,丰富理论。如果教师不学习,教学活动就会变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学校要打造阅读工程,着力构建书香校园,搭建教师成果展示平台,让阅读提升教师专业成长,用丰富的理论知识指导教学实践,提升校本教研的氛围。四是更新观念,改善行为。教师的教学理念影响教学行为,理念至关重要。学校要舍得花经费,让教师走出去参加各种学习培训和比赛,开阔教研视野,增强新课程理念。教师在不断的学习、交流中不断更新观念,形成对自己教学行为反思和创造性见解,使自己真正成长为教学和研究的主人,形成人人参与教研、人人热爱教研的局面。
二、症结二:盲目教研,华而不实
校本教研中,由于缺乏经验,甚至有些教师从未涉猎过此领域,缺乏专业理论支撑,不了解校本教研的研究对象和途径,往往陷入盲目教研的境地,专业性和研究性不强,造成低效随意的经验式教研,导致校本教研低效无效,形同摆设。有的校本教研看似轰轰烈烈,你呼我和,但华而不实,给人矫揉造作之感。如,在听评课的教研中,我发现有些教师听课重数量不重质量,听课数只要达到学校要求即可,但何时听,听何人课,听后能否评课及反思,则不确定;有些教师是重结果不重过程,由于没有科学的听评课程序,听课人在课前既不知己也不知彼,课堂观察不细致,课后难以给授课人以实用有效的教学建议。
对策:一是加强教研组建设,构建有效的教研平台。教研组、备课组是学校教学研究的基本单位,教研组、备课组的健全程度和工作质量,直接关系着学校教学质量。学校要选好素质较强的教研组长,指导教研组做好三年发展规划,要求每个教研组要有工作分析、发展目标、年度目标以及具体的教研安排,做到教研有任务,任务有落实,个人有发展。建立“个人精备,集体研讨,资源共享,个人整合,课后反思”的备课制度,开展教学研讨、教学观摩、问题会诊、专题研讨、案例分析等有针对性、灵活性、简便性的校本教研活动,提高教研活动的自主性和针对性,让教师在校本教研中成长,走出了校本教研浮华的漩涡,让校本教研返璞归真。二是提高教师自我反思能力。自我反思是校本教研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它是一种改进教学策略,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和教学素养的好方法。自我反思既可防止教学机智、教学感悟的流逝,又可记录教学中的“缺遗”,为今后经验总结、进行行动研究提供鲜活的素材,把自我反思变成不断改善自己教学行为的良好习惯,坚持撰写教学反思笔记和教学自我评价,有效地促进自身进行自评、自查、自省、自改,达到自主提高的目的。三是专业人员的专业引领和学术指导。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是校本教研不可缺少的因素,离开了专业人员的引领和指导,校本教研只能在低层次上徘徊,低水平重复,很难得到理论的提升和实践的发展。
三、症结三:流于形式,形同虚设
农村学校的教师管理比较松散,大多数学校教师不用签到坐班,很多教师一上完课就回家,很少跟其他教师进行教学交流探讨,参与校本教研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强,教研意识淡薄,教研活动常常是流于形式,教研内容比较肤浅,没有可操作性,形同虚设,指令性、应检式和跟风型的教研仍然存在。如,集体备课中,有些教师的教学设计只是简单说说自己的教学思路,没有具体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学重难点等。很多教师教研主讲材料大部分是从网上随便下载修改,没有根据教学实践研究,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对教学没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对策:一是规范校本教研机制。以教研组为核心、围绕学科特点制定校本教研管理条例,教学和研究规范细则、课堂教学评价细则,引导校本教研不断走向规范科学。二是立足校情确定主研方向。要认真分析教师和学生的特点,研究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现象和问题,根据校情学情,明确学校的主研方向。如,我校的福建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课程下农村普通中学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已获审批立项,通过教师比较系统的研究,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层面寻找解决新课程问题的策略,同时鼓励教师自主申报微型课题,增强教研意识,提高教研能力。三是拓展网络校本教研平台。网络教研有着教学资源共享范围广、教学资源共享时间长、教学资源丰富、教研交流空间无极限等优势,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理论学习、研讨互动,弥补教研时间不足,增强信息素养,储备专业知识和理论,提高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和教研活力,让校本教研活动有“形”有“神”。
四、症结四:主题泛散,目标不明
关键词:义务段;体育校本教研;理解;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6)08-0051-02
一、对学校体育校本教研含义的理解
体育教研是体育理论与学校体育实践的统一,是指用科学的方法来揭示和探求学校体育运动开展的规律,进而指导学校体育各项活动开展的过程。在学校体育工作中,广大体育工作者总结学校体育工作开展的经验和教训,探索深化体育教学理论改革的途径,对于学生身体健康的各项研究等都属于体育教研的范畴。
根据以上体育教研的定义,笔者认为学校体育校本教研是以学校教师为研究主体,学校所有体育教育教学活动为研究对象,通过多种教研形式和人员合作方式所开展的实践性研究活动。首先,体育校本教研可以围绕科学研究的主题,强化案例、论文、课题、成果的理论学习、研究和实践活动,提升教师文章撰写、评奖、发表的主题教研活动。其次,体育校本教研也可以围绕中小学校园体育活动,包括大课间活动、体育社团活动、课内外体育活动、体育比赛活动等具体的内容,优化校园体育活动的整体布局和内容结构的专题教研活动。再次,体育校本教研围绕体育课堂教学和体育教师所开展的教研活动,强化体育课堂教学提升、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上级体育教研的参与效果的学科专项教研活动。
二、现阶段中小学体育校本教研存在的问题分析
1.体育校本教研组织不完善
现在一般的学校体育教研仅仅局限在学校体育组的体育教研活动,而学校的体育工作是多方面的,有的需要学校行政指导、规划、组织,有的需要班主任、任课教师参与和协助。现阶段中小学体育教研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学校行政和其他教师参与体育教研的几乎没有,学校体育教研组织的不完善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校体育教育教学发展的局限性。
2.体育校本教研内容不全面
现阶段,学校体育组的教研活动开展丰富,大都集中在体育课堂的教研过程。但中小学体育不但包括了体育课,还有体育活动、运动训练、体育社团、运动比赛、大课间活动、学校体育特色等教育教学内容,更深入的还有“体艺2+1”“学生国家体质健康标准”“阳光一小时运动”“体育课程改革”“体育科研”等内容。对以上中小学体育全面内容的教研活动相对很少,制约了学校体育的改革发展和体育教师的健康成长。
3.体育校本科研相对薄弱
相对于其他学科,学校体育科研处在弱势地位。许多中小学体育教师注重课堂的教学教研,认真实施学校各项体育工作,形成了许多优秀的专业实践经验。因为学校对体育科研的不重视,体育教研中科研内容的缺失,造成了体育教师理论知识积累的缺失,科研能力的下降,许多优秀的实践经验无法转化为科研成果,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成果的展现和体育教师专业的成长。
三、中小学体育校本教研可行性发展的分析
1.完善体育校本教研的组织构成
结合中小学实际,我们可以组建学校“科研主题、活动专题、学科专项”三个体育教研组,根据体育教研活动性质、范围、内容、时间、地点的变化设立可灵活对应的负责人和参与成员,以此保证学校体育教研活动的组织性、专业性和有效性。教研负责人一般由某项教研所指定的学校行政或体育骨干、优秀教师担任,也可有某一方面有特长的教师担任,也可临时聘请。教研参与成员由教研的性质决定相对稳定或相对灵活的参与对象(图1~图3)。
良好的教研计划是确保教育科研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教育发展到今天,人们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采用科学的方法探索教育规律,已经成为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发展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向教研要质量要效益,走科研兴校的道路是我们迎接课改挑战,走向新世纪的最佳选择。
一、基本原则及主要目标:
立足本校实际,追求实际效果和注重实际应用是我校开展校本教研的基本原则。“教育教学工作科研化”和“教育科研工作化”是我校正在营造的科研氛围,通过校本教研来提高教师的教研水平和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是我校的校本教研的主要目标。
二、确定课题:
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把科研课题分为三级:即学校总课题;教研组分课题;教师个人子课题。
1、学校课题:我校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的一项课题,即《主体参与,分层教学,异步达标》,同时我校还进行新课程改革实验。
2、教研组课题:教研组每学期要针对本学科存在的共性问题,确定研究课题,围绕课题进行研究,重点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教研活动,在教师集体中形成一种研究的氛围。
3、教师课题:教师在自己的实际教学中会遇到许多问题,从中选出某个值得追究和设计的“关键问题”作为研究课题,寻找和确定解决该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选题要取熟避生,宁小勿大,不能超过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不能设立过于抽象的课题。
三、本学期将要开展的教研活动;
(一)、学校
1、本学期尽可能的传递各种科研信息,为教育教学服务。
2、观看光碟《以人为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教师关爱每一位学生,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从而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的内在人格魅力就会提升教育艺术。
3、组织我校青年教师认真研究新教材,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并在有了一定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一次汇报表演课,以此促进青年教师尽快走向成熟。
4、组织 初一、初二学年教师“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研讨课”,出课的教师在第一轮“教研组轮听课”中选出。
5、近期末时学校将组织一次校级研讨课, 将采用说课、讲课、反思、互动交流、小组研讨的方式进行,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提问、讨论,组织教师对自己和他人的实际教育行为、教育观念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讨,将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6、组织全体教师撰写教学论文、案例分析、优秀教案,把新课改的经验以文字资料的形式积累起来。并且进行评比和交流。
7、加强对新教师的培养,在教研组内要求新老教师结对子,达到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的目的,使我校的教师队伍进一步强大起来,教师素质进一步提高。
8、支持教师积极参加学院和片的教研活动,通过开放的教研网络,经常和校外的同事沟通和联络,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升教学研究的水平。
(二)、教研组
本学期每个教研组利用教研日开展以下教研活动:
1、组织一次“新课程课堂教学探索轮听课”,并把上是轮听课上升到课题的高度,本学期确定的探索方向为:
A、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B、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活跃的课堂教学气氛及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C、体现学习的探索性,探寻具体帮助学生不断优化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的途径及联系生活实际活学活用书本知识的能力。
D、体现学习的互动性和合作性,尝试进行研讨式学习的课堂操作。
2、初一、初二年级组织一次 “新课程课堂教学汇报课”每个教师出课一节,课后说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然后教研组内的教师进行分析、研讨、交流。
3、每个教研组隔周教研日都要总结、交流、反思本周教学情况和课题进展情况,教师之间互相沟通,共同研讨,使教师的困惑能得到及时回应,共享经验和共同发展。
(三)教师个人
教师每节都要进行教学反思,体现在教学记事中,引导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观察、分析和研究,发挥教师参与教研的主体作用,在研究和反思的状态下实践,把教研的主战场放在课堂上,切实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四、基本措施
1、建立课题立项审批制度,课题必须是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教师自主确定、自愿申报,并报教研领导小组备案,课题进展和落实情况要定期做出总结,教务处要及时掌握并提供积极支持和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2、教研组内新老教师要结对子,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帮助新教师尽快熟悉业务,促进老教师转变观念,协助老教师总结教学经验。
3、注重各种原始资料的积累整理,进一步统计分类,有专人保管,为今后教研工作提供真实、有效的材料,确保教研工作有效、深入、持久。
4、注重理论概括、提升、总结经验,探索规律,及时征集、评选论文、经验总结和科研成果,并向上一级推荐。
5、深入教研组检查指导教研活动,进入课堂跟踪指导教师的课题进展情况。
校本教研月工作安排:
2005年下学期:
九月份:
1、组织初一初二进行新课程课堂教学探索轮听课
2、观看光碟《以人为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3、教师每节课进行教学反思
十月份:
1、三学年课堂教学轮听课
2、青年教师汇报课
3、教研组开展组内教研活动
4、教师每节课进行教学反思
十一月份:
1、教研组开展组内教研活动
2、教研组轮听课
3、教师每节课进行教学反思
十二月份:
1、组织全员参加的“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研讨课”
2、论文交流、案例分析、优秀教案评比交流
3、教师每节课进行教学反思
4、积累整理校本教研原始材料
2006年上学期:
三月份:
1、组织初一初二进行新课程课堂教学探索轮听课
2、案例分析、优秀教案评比交流
3、教师每节课进行教学反思
四月份:
1、课堂教学听课
2、青年教师汇报课
3、教研组开展组内教研活动
4、教师每节课进行教学反思
五月份:
1、教研组开展组内教研活动
2、教研组轮听课
3、教师每节课进行教学反思
六月份:
1、组织全员参加的“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研讨课”
2、论文交流
3、教师每节课进行教学反思
4、积累整理校本教研原始材料
(①南京市琅琊路小学明发滨江分校,南京 210000;②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南京 210000)
(①Mingfa Binjiang Branch School of Nanjing Langya Road Primary School,Nanjing 210000,China;
②Institute of Education, 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 210000,China)
摘要: 近年兴起的“校本”研究源于“教育本质”、“人的全面发展”、“创新人才培养”、“素质教育”、“和谐教育”等教育理念。梳理相关文献发现,国内外学者关于校本理论的研究聚焦于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等三个方面,已经形成了比较丰富的理论成果,并结合了大量个案对校本教育的开展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更为深入的探讨。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rise of the "school-based" research is from the "essence of education", "round human development", "innovative training", "quality education", "harmonious education"and other educational philosophy. Combing the literature found that scholars research on school-based theory focused on three aspects of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school-based training and school-based research, etc. and has formed relatively rich results, combined with the large number of cases of school-based education it has carried out a more in-depth discussion of combining theory and practice.
关键词 : 校本;素质教育;文献综述
Key words: school-based;quality education;literature review
中图分类号:G40-0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34-0293-03
基金支持:2013年度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立项课题《以班为本优化学校课程的案例研究》(B-b/2013/02/238;2014年南京市50项精品课题。
作者简介:李兆文(1970-),男,江苏南京人,高级教师,南京市琅琊路小学明发滨江分校校长,中国心理学会会员,南京家庭教育研究会理事,研究方向为教育与发展心理学;邵然(1992-),男,江苏南京人,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开始了教育改革的进程,校本研究兴起,尤其在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我国基础教育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并于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正式出台三级课程政策后,有关校本方面的研究一度成为研究的热点。校本教育涉及校本课程、校本培训、校本管理、校本教研等多方面,有关校本的研究已经趋于成熟。
1 理论基础
1.1 “教育本质”理念 国外学者关于教育本质的问题一直有所讨论,如杜威认为教育的本质可以概括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持续不断地改造。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关于教育本质的研究也产生了诸多研究成果,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这些研究总体上呈现出尊重人的价值、生命和人的生活的价值取向,强调冲破理性主义和科学主义的束缚。而校本研究正是顺着尊重教育本质的大方向开展起来的。
1.2 “创新人才培养”理念 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到2020年要将我国建成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以期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从“中国制造”向 “中国创造”转型,关键要靠一大批创新型人才。
目前有关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讨论多集中在高校中,力图通过对高校课程的改革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关注点很少放在基础教育上。但基础教育是基石,创新思维的培养需从娃娃抓起,而国外正是主要通过校本课程,实现其启发式教育为主,以思维能力培养训练为核心,强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术研究能力及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教育改革目标。
同时,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创新性的师资队伍。校本课程的开发使得教师不再单纯只是课标的执行者而是参与者,更有利于教师创新性的发挥、素质教育的落实。
2 校本课程
2.1 校本课程研究现状 通过在知网上进行文献检索发现2005年以前有关校本课程的研究还多是校本课程相关理论的一些阐述,06年开始校本课程开发类的硕士论文多了起来,对校本课程的讨论也变得更加具体和系统,并且实践方面研究不够的问题也引起了研究者们的注意,许多文章采取的都是理论加个案研究的模式。但有关校本课程的理论研究国内主要集中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校本课程的内涵界定、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上。个案研究中,研究者有对个案了解现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但理论层面的有关校本开发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注意事项的大指导较少,不利于在开展实践前做好准备工作。
2.2 校本课程背景 校本课程开发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最初是由菲吕马克和麦克米伦二位学者在1973年7月的一次国际研讨会上提出的,他们认为,校本课程开发指参与学校教育工作的有关人员,为改善学校教育品质所计划、开发的各种活动。国外学者在反思50、60年代课程发展趋势中认为,课程改革亟需具有教学实践经验、了解学生情况的广大一线教师的参与以改变课程专家理论脱离学校实际的情况。
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前,教育管理体制是与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教育管理也是大一统的。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教育体制也在不断革新。1999年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提出我国基础教育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课程、三级管理”的课程管理政策;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了“建立国家、地方和学校的课程三级管理模式”。此后,原本由中央主导的课程管理权力不断被下放至地方和学校,学校不再单纯是课程的实施者,它也可以作出课程相关的决定、参与课程决策并需要承担相应责任。如何在国家课程标准的统一下,体现学校办学特色,融合专家课程和教师课程实践等新问题不断得到学者的关注,校本课程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2.3 校本课程的内涵 国外方面:菲吕马克(1973)认为校本课程开发是指从事教学工作的有关人员,如教师、行政人员、社区人士与学生,为提高学校的教育综合水平所计划、指导的各种活动。
斯基尔贝克(Skilbeck,1976)认为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生学习方案的规划、设计、实施和评价,由学校教育人员负责。
奥尔顿(Walton,1978)认为校本课程开发是对原有教材的改编、选择或者是学校自己新编的教材。
国内方面:首都师范大学教科院硕士导师徐玉珍教授就曾在2005年发表的《是校本的课程开发,还是校本课程的开发》一文中专门对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两种解释:校本的课程开发以及校本课程的开发进行了辨析[1],明确指出校本课程开发指的是校本的课程开发即以校为本的课程开发。
曹绍芳在对校本开发各种概念界定进行研究后发现,研究者们间分歧很大。他总结到校本课程是学校根据本校的教育哲学,通过与外部力量的合作,采用选择、改编、新编教学材料或设计教学活动的方式,并在校内实施以及建立内部评价机制的各种专业活动。
总的来说,可将校本课程定义为:学校依照国家课程标准,结合自身情况,由学生参与、家长支持、社区保障所制定的课程。
2.4 校本课程的必要性研究 石淑婷认为校本课程开发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特别强调了其中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
李金乐认为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全面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有利于弥补国家和地方课程的不足;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特长;有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并能够为未开发地区提供借鉴。
另外,也有学者对校本课程的开发进行了职能分工,如:廖哲勋详细地阐述了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学校以及教师的不同职责。
2.5 校本课程实践层面 校本课程的开发尚未成熟,主要集中在体育、音乐、语文阅读、地理、历史等方面。其实施效果也需要不断得到监控以不断改进。许多校本课程研究的文章都有大篇幅的个案研究。研究者们主要通过访谈、问卷、综合等方法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从实践方面进行了个案研究,分析出校本课程在实施过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改进建议。
其中,鲁海波通过对上海市某中学的个案研究分析了“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开发推行难的问题症结所在,提出学生角色由服从者向参与者转变的建议。
杨赫也对地理校本课程开发进行了总结,并个案研究了内蒙古两所学校的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现状。
陈薇在《校本课程开发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桂林市十六中校本课程开发的个案研究》一文中,对桂林市十六中校本课程开况进行了细致的研究,通过访谈法总结出[2]:校本课程开发概念内涵认识不清,对校本课程开发重点的偏移,校本课程开发功利化、形式化;教师课程开发意识、能力欠缺,教学科研、团队协作能力不足;缺乏专家有效指导、校际间交流与合作,社区、家长支持;评价基础薄弱等桂林十六中在开发校本课程中存在的问题,这对不少其他学校也可起到借鉴注意的作用。
3 校本培训
3.1 校本培训的必要性研究 在对校本课程的开发的综述中可以发现校本课程的成功开发以及正确实施离不开一线教师的参与,而教师的自身意识和能力等,都会对课程产生影响。教师队伍的建设、师资的提高,是教育改革一个重要的突破口。基于对教师培训重要性的认识,学者们开始了校本培训方面的研究。
3.2 校本培训的研究现状 通过知网查阅文献发现,04年以前,校本培训方面主要是一些概念解读以及对国外校本培训的研究,借此求得经验,如:
华东师范大学的于建川(2003)在其硕士论文《国外教师校本培训经验及其启示》中认为,应通过研究和借鉴国外成熟的经验加快研究和实施我国的校本培训,以期实现《面向21世纪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中,中小学教师的培训目标[3]。他对国外教师在职培训理论的三种视角进行了总结,介绍了《国际教育百科全书》中的师训四模式,分析了国外教师校本培训发展历程,从产生到发展,阐述了国外教师校本培训的理论基础,主要有:终身教育思想、人力资本理论、心理学理论基础、学习型组织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总结了国外教师校本培训在目标体系、协作机构、运行机制方面的经验,认为教师校本培训应根据学校自身情况开展。
华中师范大学刘红(2004)在其硕士论文中主要对英国的校本培训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校本培训在英国能够较早兴起的原因,从校本培训的结构、运行和保障三方面对英国的校本培训体系进行了系统介绍和全面剖析,并结合04年以前我国校本培训的研究状况,对之后的研究提出了加强有关校本培训实践理论研究,提出了包括统一对“校本培训”的认识;立足本校,加强与校外培训机构的合作;调整教师在职权利,扩大学校自主权;建立政府为主,学校教师为辅相互补充的经费保障机制在内的几点建议。
3.3 校本培训研究趋势 近年来,研究者们开始走出对校本课程“块状”、“点状”角度单一的研究模式,多以理论加个案等对校本培训进行纵深化研究。如:
华东师范大学的李百艳(2012)在其硕士论文中,就通过档案分析、访谈、案例观察、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上海浦东新区的一所J中学的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了解,并通过对其战略目标,现实资源等的分析,结合绩效管理方面的知识,提出了构建“基于对话管理”的校本培训模式。
4 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同样是校本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织成部分,目前它也成为了校本研究的一个新亮点。上个世纪60年代教师即研究者运动的兴起,表明了人们对教师参与教育研究的关注。英国课程专家斯滕豪斯曾提出,让教师成为研究者,也成为行动研究发展的重要阶段。
校本研究主要突出的是教师在教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需要教师的参与,同时研究点为实践中的具体问题,目的在于改善学校实践,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这需要教师在实践中的不断反思。
校本教研对于新课改也是极为重要的,国内的校本教研存在教研意识不足、教研能力有限、流于形式等问题。华东师范大学的吕敏霞(2008)在其博士论文《中美校本教研比较研究》中通过对中美在校本教研产生背景、概念与内涵;机构设置和管理;校本教研活动;实施流程与开展模式;方法与指导策略;评价;进展情况等方面的比较中,提出了明确校长在校本教研中的职责;在传统组织功能的基础上开发新组织功能;通过政策支持,以优促薄弱;帮助教师求助网络等建议。[4]
近年来,校本教研主要与教师的专业发展相关联,研究重点在如何通过校本教研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而带动整体的新课改。
5 结束语
校本教育在遵循国家教育目标大方向的基础上突出了学校特色,因校制宜,注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学生、教师、家长、学校、社区等大集合的校本课程是校本研究中最主要的一块,校本课程强调教师的参与,这就发展了校本培训以及校本教研的相关研究。可以想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是今后校本研究的重点。在生本化的趋势下,已经趋于成熟的校本教育研究开始转向班本教育研究。
参考文献:
[1]徐玉珍.是校本的课程开发,还是校本课程的开发[J].课程·教材·教法,2005(11).
[2]曹绍芳.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中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石林一中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个案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
[3]杨赫.初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研究,以“生态中国教肓行动”内蒙古两所项目学校为例[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关健词 校本教研 教师 潜能
教学研究工作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是新时期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与紧迫任务。校本教研能让教师专业发展活动始终镶嵌于教师日常的专业实践中,很有研究的价值。 本文试图就新时期校本教研的对策作一番探讨。
一、树立教师校本教研的主体意识
在新时期,有不少教师对“教师即校本教研的主体”的认识仍模糊。在一些教师心目中,认为教育教学研究是理论工作者的事,自己是实践者,理论听起来有道理,但就是与实践结合不起来。许多教师只关注是否把知识准确无误地灌输给了学生,是否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考试是否合格。而学生在学习中的感受如何?教师是在怎样的教学理念下开展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那些问题?因为缺乏深厚的理论基础、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深入的思考,所以发现不了这些情况,甚至即使发现了,也无从下手,不知如何去解决。另一些教师认为校本教研是学校和校领导的事,我只要听从领导和学校的安排就行。究其原因,是对自己在校本教研的作用认识不够,因此,开展校本教研首先要改变教师的观念。学校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在增强教师在校本教研中的主体意识,如邀请专家开设专题讲座、组织教师与优秀的研究型教师交流,到示范学校参观学习等等,使他们认识到 “教师即研究者”的观念。新时期对教师的要求不再是传道授业的教书匠,而是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育专家,由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学者型、研究型教师转变。仅仅会教书而不会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的教师不是好教师,教师应把研究作为自己的份内工作对待,像重视教学那样重视校本教研,自觉向研究型教师转化。作为研究者的教师,应当在持续的教学实践中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讨论问题”的思维习惯,使研究的意识贯穿到日常具体的教学生涯中。
二、立足教学,培养教师自我反思意识
教师自我反思是其对教学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这个过程体现教师即是引导者,又是评论者;即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通过反思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在开展校本教研活动过程中,让教师在自身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反思发现某个具有一定典型意义和普遍意义的值得探究的问题,通过对自己教学问题的梳理,把问题转化为促进自己专业成长的课题。
以教学叙事为切入点,进行自我反思。校本教研强调的是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和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进行思考、反省、探索,从中发现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改进自己的工作并形成理性的认识,这是一个具有研究性的过程。进行教学反思有两种可行的做法:首先,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开展读书交流活动,以学科组为单位介绍近期的阅读书目与阅读收获,解读主要的观点,发表自己的见解,可以说,这种互动式的阅读,有效促进了教师读书的自觉性与阅读习惯的养成,尝到了阅读的乐趣与教学的真谛。其次,教师阶段性地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结合教学实际,每人每月叙写一个课堂里发生的真实的、典型的“教学案例”。以故事的形式将自己任教的某节“课堂教学”或某次“实践活动”叙述出来,使之成为一份相对完整的案例。
三、健全完善校本教研机制
校本教研是为了学校和教师的发展,新时期在学校中以学校为主体组织发起并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课堂教学实际问题为指向而开展的教学研究活动。它以学校教学实践问题的解决和教师的专业发展为导向,以基于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与教师培训紧密结合。无论是课题研究,还是常规的学校教研工作,如教学研究、经验交流、学术报告、教师论坛、学术年会、论文评优等,都应该贯彻以校为本的研究策略,逐步完善校本教研机制,以此为切入点,丰富学校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直接体验。
学校还应在校本教研的选题上下功夫,选题应具体,注重针对性和操作性,不能贪大求全。避免课题研究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功利主义、重立项轻过程等弊端。学校能够参与科研工作的教师数量是有限的,因此,要尽量避免出现一名教师同时成为几项课题的实验教师的现象,以免加重一部分教师的负担,降低科研的质量。为此,学校要加强对课题的统筹管理,并对所承担的课题进行有机整合,以中心课题为龙头带动其它课题全面展开,并通过认真的分析找到课题的连结点和贯通处,做到课题间“有机整合”,融会贯通,资源共享,相得益彰。转贴于
四、加大校本培训力度,提高教师校本教研能力
通过调查发现,研究能力和研究方法不足成为教师开展校本教研时最重要的制约因素,新时期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成为当务之急。教师本身的研究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对研究的态度和作用。具体来说,教师的研究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掌握基本的教育理论。其次是掌握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的欠缺则是影响教育教学研究的进程及实效的重要因素。学校应加强这两方面的培训。 在培训方式上,采取分级分层培训,全员参与的策略。既参加区级以上的培训,又进行校本培训,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针,集体培训和教师自学相结合;听学术报告和分科活动相结合;学习外校、外地经验和学校交流活动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努力拓展培训渠道。有三种对策:一是抓住选题立项,编制设计研究方案,制定研究计划,对教师进行基本知识的“入门”学习,激发教师问题意识,唤起研究的兴趣和热情;二是抓住具体研究任务,让教师在科研过程中亲历、体验、磨练,掌握观察、访谈、调查等教育科研的方法,提高研究的能力;三是抓住鉴定评价,让教师了解成果表达、展示的目的、要求、类型和特点,培养把感性体验上升到理性高度来认识的意识、习惯,增强批判思维、创新思维的品质和能力。这样就把课题研究的过程变为教师学习科研知识、参与科研实践、掌握科学方法、创造科研成果的过程,成为教师提高科研素质、加快自己专业发展的过程。
五、巧妙处理科研与教学之间的矛盾
教师承担着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如何将教学和科研有机的整合,在有限的时间内利用校本教研提高教学质量是他们的迫切要求。校本教研要求研究内容的针对性和研究结果的实效性,需要那些从学校实际出发以解决实际教育教学问题的研究。但目前学校开展校本教研的活动中,科研和教学的矛盾还普遍存在,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一方面学校要给予教师开展校本科研必要的时间和空间,另一方面是采用合适的、有效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方式。
“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国内外大量理论和实践证实,行动研究和叙事研究是适合校本教研的研究方法。有人用三句话概括行动研究的特点,即:为行动而研究,在行动中研究,由行动者研究;还有人对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作了如下简要的概括:问题既课题,工作既研究,教师既专家,效果既成果。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质的研究方法,是行动研究的基本途径,它的主要使命是将整个教育问题的提出与解决过程完整地叙述出来,被视为呈现行动研究成果的主要成文方式。在校本教研实践中,教师应遵循着“计划-行动-观察-反思”的步骤,以行动研究为基础,叙事研究为手段,反思性实践做升华,实现学校校本教研水平和教师专业发展的螺旋式进步。
六、实施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研究潜能。
实施激励机制,让教师崇尚科研,并积极投身于教学研究之中,激活每位教师潜在的科研动力,最终促进学校和教师的发展。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应采用有形和无形、物质和精神相结合的激励方法,即尊重激励、榜样激励和成就激励。尊重激励可以给教师以充分的信任和支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发挥每位教师的长处和潜能。这是一种看似无形实为有形的激励,因为教师的职业属于精神劳动,他们往往更注重领导、同事和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因此作为学校管理层来说,既要对教师们给以信任支持,还要做到理解和宽容,并对教师所付出的努力和教育、教学科研成果予以适时的肯定和鼓励。榜样激励是校本教研活动向更高层次迈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行为学家哈克曼和奥尔德弗研究认为,人的行为有积极的、健康的行为,也有消极的、破坏性行为,对于前者要去强化 ,对于后者 ,要加以控制和改造。好的榜样是一面旗帜,其直观性和鲜明性很容易引起人们感情上的共鸣。在校本教研中,学校要尽可能地去发现 、总结和树立校内教师的先进典型,用身边的榜样激励全校的教师,在教师中形成一种崇尚研究的风气,使 “教学即研究”、“教师即研究者”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1.中正大学教育学院编.新世纪的教育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M].台北:高雄复文图书出版,1999
2.查有梁著.教育建模广[M].西安:陕西教育出版社,2000
3.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作为教学管理者,笔者非常关注农村小学的校本教研,深深感到,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
一、 转变观念,思想决定行动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当务之急是转变教师的错误观念,而转变学校领导者的观念又最为关键!“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的领导首先是教学思想上的领导”,这已形成大家的共识!但科研工作为什么在领导者嘴里说起来重要,而忙起来不要呢?上级管理部门也要好好反思这个问题!要把校长从事物堆中解放出来,引导校长把主要精力放在学校管理的钻研上,在舆论引导和职务考评上,让“科研型”校长吃香,让“事务性”领导靠后,真正打造一批科研型的校长团队,给广大一线教师作出表率!
二、 有序推进,理清科研思路
农村校本教研的有效开展,以笔者观察,从具体层面来说,主要是解决三个根本问题:一是校本教研的内容;二是校本教研的形式;三是校本教研的保障。
校本教研,顾名思义,就是要以校为本,理顺教科研的需求关系,主要解决农村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一些现实性、紧迫性问题。所以,校本教研的落脚点要低,针对性要强,不搞瞎子摸象。这就要求学校管理者深入一线,蹲下身子,到村小去调研,可搞座谈访问,也可以做问卷调查,注意引导大家说真话、说实话,了解广大农村教师当前迫切关注的教育教学难点和热点是什么。据笔者了解,农村一线教师的关注点集中起来主要有:1、观点类。比如第八次课改主要改掉的是什么,素质教育如何落到实处,遮遮掩掩的考试方式方法如何改变,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地方课程的着眼点是什么等。2、操作类。自己的课堂教学是否贯彻了新课改精神,是否是一节达标课,如何做课题研究,撰写论文要注意什么,如何帮扶后进生等。
这些问题就是校本教研的重要内容,也是校本教研的突破口和生长点,如果校本教研的触角较好地落在这些问题上,想教师所想,急教师所急,一线教师参与的积极性怎么会不高呢?但是,只确定好教研内容是不够的,还须有一定的教研形式与之匹配,否则会影响校本教研的有效开展。
三、 把握原则,不断充实自己
农村学校和城镇相比,在硬件建设和相关教学资源的占有上缺乏优势。从操作层面上来看,把握好校本教研的形式有两条主要原则:一是村小校本教研站位要低,必须适合农村学校实际,便于开展实施;二是推行农村教师易于接受的校本教研方式,在“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上做文章,推动教师专业化向前发展。
站在农村学校的实际,笔者认为要想开展好校本教研,必须让老师成为一个读书人。老师愿读书、会读书,用自己的学养去寻找答案,一些教育教学上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如果能在教师中形成自觉读书的良好氛围,使教师终身受益,这是开展校本教研成功的明证之一。我常常思考一个问题:读书这么重要,但我们怎么引导教师热衷读书呢?推荐书目、硬派任务会引起教师反感。关键是让老师读自己想读、急用的书!我们每学期开学前可以搞一个问卷调查:针对自己的教学实际和课题研究范围,你最想读些什么书,请把数目列举出来!学校尽量满足每位教师的读书要求,把老师想读的书都给找出来、买回来,使教师发自内心,主动读书。办公室要设有图书角,使教师随时随地能够读书。还要开设读书沙龙,畅谈读书体会,对读书情况随时检查考评,年底评比奖励藏书多的教师,督促广大农村教师把读书变成自觉行为。
四、 找准方法,用好身边资源
要想开展好校本教研,还要倡导教师用好本校的教学资源。村小的老师有时会怨这个怨那个,其实本校有一些优质的校本资源在睡大觉!例如,江苏省去年给苏北每个村小配备了各科教学光盘、36英寸大彩电、VCD机等,目的是让村小师生不出校门,做到“让城里的优秀老师给农村孩子们上课”,充分享受到现代化的教学资源,这是多好的一件事情呀!但许多村小老师主动性不强,没有利用好教学光盘,举手之劳而不为,非常可惜!再如,现在苏北村小网络已经与县城局域网联网,网上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是开展校本教研的良好媒介,但网上学习也被大家忽视了。
要想开展好校本教研,开展支教互动也是良策,用外来因素唤醒教师心中的科研意识,激活校本教研。这是受江苏省“千校万师”支教活动的启发,比如我们学校就有江南镇江来的优秀教师,他们的专业发展意识给我们很大的冲击,带动了我校校本教研的有效开展。我们苏北地区何不开展相应的活动?欣喜的是,我们这个地区县城的优秀教师开始向边远落后村小支教,村小的教师也去优质学校任教锻炼,形成良好的互动氛围!其实再缩小点,我们每个乡的中心校可以和周边的村小教师互动,形成资源互补,从而打破城乡、村镇界限,使支教活动成为一种常态。
另外,要想开展好校本教研,一些常态的教研方式既要坚持下来,还要不断摸索创新。比如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校本教研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放在课堂教学上,那么我们的校本教研就要在这方面下工夫。可以就一节课开展集体备课,还可开展“同课异构”活动,然后在教师中开展“说、评、研、行、思”一条龙校本教研活动,大家把眼睛聚焦在一节课上,不断解剖、不断反思、不断实践,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在交汇碰撞中得到提升和改进!还有,引导教师写好教学随笔,坚持下来,受益匪浅。专家引领的作用也不能忽视,学校要定期不定期开展教科研专题讲座,邀请专家前来传经送宝,及时解答科研中遇到的问题,使教师业务水平得到很快的提升。
1.日常研究。
以研究教材、教学为主要内容。重视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基本单位,以集体备课为基本形式,以典型课例为基本载体,关注每一位教师的每一节课,帮助教师解决每天发生在课堂上的实实在在的现实问题。
2.学习研究。
(1)推行名师工程,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头作用。
(2)定期召开“校本教研工作大会”。要求教师按教研进度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设计教学方案,坚持观摩研讨活动;建立学生成长记录档案以及校本教研工作档案、问题资源库,明确研究的现实问题,严格执行科学的教研工作程序。
(3)设立个性备课制度。为使教师尽快适应新课程中新角色成长的需要,采取集体备课与个性备课相结合的方式。
(4)明确教研工作内容。
①加大备课组的工作力度。每学期各备课组至少集体备课两次,共同设计单元(章)的教学思路,达到资源共享、共同成长的目的。
②加强教研组的中心发言工作。每学期各教研组至少集体举行两次中心发言。力求中心集中,内容深刻,有一定的见解。
③开展试卷命题的存档工作,一学期各备课组拟一份全册的模拟试卷,目标明确,评价全面,为建立试题库作铺垫。
④继续开展教师结对教研活动,将结对目标化、阶段化、有效化。
⑤借助学校的阅览室和图书室开展教师读书活动,要求教师摘录读书笔记,并写下简洁的点评感受,定期召开读书交流会。
(5)提升听课与评课能力。
①按学校年度教学教研计划,派遣各组赴杭州、金A等地听“浙派名师教学”与“省优质课展示课”,同时配合温州市教育局网上课堂教学的互动研究,积极撰写评课报告。
②执行教育局的精神,与其他中学开展结对教学研究与教学管理的合作,派本校教师到其他中学讲课或观摩学习。
③在校内开展教学开放周,邀请家长进课堂听课,广泛实施家校融合的教学教研机制,同时开展随堂听课与结对教师的调查教学听课。
(6)汇编校级教研丛书。
①继续配合社政教研组出好教研组教研指导报。
②在教师撰写论文与案例的基础上汇编《校本教研》(小论坛与反思随笔文章)、《教师论文选》与《教学设计选》。
(五)加强专业技能的培养。
1.为申报中、高级教师构建专业教学的工作培训平台。
2.为优质课、公开课推荐青年教师,在教学目标、内容、策略优化、反馈方面力求调动全组教师予以指导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