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物流方案设计

物流方案设计

时间:2022-09-13 18:27:3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物流方案设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物流方案设计

第1篇

【关键词】双汇;物流;创新发展

一、双汇物流仓储中心概况

双汇集团是一家以肉类加工为主的大型食品集团,双汇物流是集团运营的基础,其仓储中心是其重要支柱。双汇物流公司所实现的主要功能是货物的“集散”,将生产部门生产的货物进行储存,再根据客户的订单将货物分拣出库,最终配送给每个客户。在整个过程中货物存储时间短,流通速度快,订单处理速度要求高,这就决定了双汇物流核心环节即分拣作业,分拣区的规划决定着整个仓储中心的作业能力。

双汇物流基础设施落后,自动化程度较低,多数依旧采用人工拣选、装货等,工作效率不高;双汇物流的技术与管理缺乏标准,信息化程度低,特别是周转库内的工作多数依靠人工经验,具有较大盲目性。

作为一家4A级物流公司,双汇物流是双汇集团的基础,其承担着双汇集团所有的物流工作。因此,双汇物流需要拥有急速物流运作体系作为企业的支撑。所以双汇物流的仓储中心在双汇集团作业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双汇集团对客户做出的“一日产、两日检、三日送,五日达”的承诺,对双汇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二、双汇仓储中心不合理现象分析

双汇物流周转库前出入库通道长约230米。工人总是要拖着液压车上的货物,在出入库通道上来回走动很长的距离,光是在通道上运输就要占近一个小时。这一问题大大降低了出入库的效率。同时,由于出入库通道宽只有7米,而托盘的宽为1米,当人员、车辆的移动过多时,会造成通道的堵塞,降低作业效率。双R物流按照货物种类对仓库内部进行了简单的货位分区,并使用摘果式人工拣选方式。但随着订单量和单个订单货物种类越来越多,出货量越来越大,此方式分拣效率低、出错率高的弊端逐渐凸显。双汇物流在装货时普遍采用人工码货,由于车厢内部空间的狭小,只有一到两名工人参与装货。需要4小时的时间装货,在一辆车的整个作业流程中占很大比重。

三、双汇仓储中心优化方案设计

当一辆货车进入仓储中心时,我们需要根据它的所有订单所包含的品种及其数量,搜索出当前空闲的停车位中,最适合这一辆车的停车位,以使这些订单的所有的入库(或出库)作业在出入库通道上行驶的总路程最短。考虑到在实际操作中,一辆车的订单数据可能较多,在车辆进入仓储中心时再录入会降低效率。经调研得知,双汇物流的ERP系统中已有所有订单信息。因此本程序采用文件输入输出的方式,可直接读取从ERP中导出的订单数据。使用穷举算法模拟该车辆停放在每一个空闲车位时的作业情况,并计算出相应的总路程,找出最小值后,以其对应的停车位作为最优解。首先我们使用随机数生成了停车位状态的数据。数据状态比较杂乱无序,由此可见,随机数在很大程度上反应了企业现实停车位选择的情况。之后我们生成了15辆车及其订单数据,对优化前后的停车位选择进行了模拟。假设这十五辆车依次进入仓储中心,根据数据计算得出,这一批次15辆货车所有货物的平均移动距离降低了26.87%。

(一)基于PCBEIQ分析的分拣策略的设计

通过对订单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以P出货占60.8%,共3800托盘,即箱;剩下的都以C出货,占39.2%,总计196000箱;以P出货的订单,可采用PP(叉车搬运)。

依据EQ分析,得知各订单订货量差别较大,规划时可将订单分类,少数而量大的订单可作重点管理,相关拣货设备的使用亦可分级。根据EN分析,看出各订单品项数差别相对较大,制定分拣策略时,可考虑分级分拣。品项数量分布趋于两极化,应结合ABC分类分析。规划时可将产品分类以划分储区。A类货品应列为重点处理对象,在储位方面应结合IK分析做决定,如果其出货频率也相应较高的话,就应选固定储位,否则可考虑弹性储位;A类商品出货频率较高,故采用固定储位。A类产品出库量大,应采用以托盘为单位的连续作业和大量搬运,使用叉车搬运最为有效,保管时可在靠近出入库处直接堆放;B类产品库存期比A类商品长,需加强日常管理,先进先出,C类商品库存量较少,但B,C两类商品分拣难度较A类商品大一些,出货量较少,出货品种增多,采用传送带播种式分拣能显著提高分拣效率。

(二)分拣策略的设计

我们决定对现有九个仓库统一进行分区,分为PP模式分拣区,CC模式分拣区,传送带播种式分拣区,根据出货量的大小,各分拣区的数量比例为5∶2∶2。

PP模式分拣区,单品种整托盘出货,不需要分拣,仓库只需要叉车搬运,满足先进先出原则。CC模式分拣区,此模式分拣区针对上文以C出货中A类产品,出货量大,但是不满一托盘,本区分拣压力较小,叉车搬运结合人工简单分拣。传送带播种式分拣区,这里针对以C出货中的B.C类产品,由于出货种类多,出货量大,因此分拣压力较大,传统的摘果式分拣效率太低,不能满足需求,且与订单越来越小,种类越来越多的趋势不相适应,故我们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对原有仓库进行升级改造,采用播种式分拣。

主传送带的走向与原巷道的走向相同,辅传送带垂直于主传送带。设计传送带的宽度为r=0.5m,设主传送带的高度为2.5m,辅传送带高度为0.75m,主辅传送带之间设置螺旋上升的传送带连接。形成5个出货口。相比于方案一,方案二虽然储货面积减少了15.1%,但是单次作业平均行驶路程下降了60%。同时,考虑到周转库的自身功能定位,周转功能应当更被看重。所以应当采用双行道线路设计。多对多模式,即,在传送带首端多名工人拣货,每位工人只负责一块区域内的几个品种,包括所有订单对这几个品种的需求;在传送带末端多名工人复核集货,每位工人只负责一个订单,包括这一订单的所有品种。电子显示标签设于辅传送带末端,面向货位,每个货位设置一个。

(三)优化前后数据对比与分析

通过Flexsim仿真实验模拟,我们得出以下数据:我们将优化前后模型分别运行10800s(3h).得出如下对比:A、三小时内输出的满载托盘总数提高了23.4%;B、平均每托盘满载所需处理时间减少了23.3%;由AB综合得出,X库的分拣效率提高了23.35%;三小时内X库工人搬运量增长了22.62%工人搬运总量优化前后增长了22.62%;空闲率增加了60.53%情况下,搬运总量不减反增;三小时内X库单位时间处理订单数增长了23.42%;优化后叉车使用时长减少了91%,叉车数减少了15辆。

四、设计新型概念车,变革装货方式

首先,设计新型运输货架。货架由钢柱组成,可伸缩调节高度,可组合分割。货架下层摆放托盘,上层堆放散货。能够适应多品类货物的集并运输其次,拓宽原有月台,并在月台上安装液压导轨。当需要装货时,在车厢内也铺设可拆卸液压导轨,并使勺榈脊煜嗔接。在一辆货车驶达双汇物流仓储中心之前,提前数小时开始处理其订单。订单上的货物出库后全部运送到指定月台,按一定规则组装。车辆到达后,通过液压导轨将整个的货物移动到车厢内。

五、总结

本论文研究和设计的优化方案对双汇物流既有现实意义又有长远意义。一方面,基于双汇物流现有业务量,可以大幅提高周转效率,控制成本。另一方面,根据高层提出趋势分析,双汇物流的订单将越来越细化,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该企业会越来越细化物流运作的各个流程,所以本方案对公司的未来发展极具参考价值。本方案的研究成果不仅对双汇物流问题改进有重大影响,同时对国内其他类似企业的物流问题优化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指导老师:韦道菊)

参考文献:

[1]吴灼亮,武佩剑.基于Flexsim的自动分拣系统设计实验教学研究[J].物流技术,2011(09)

[2]李倩.基于Flexsim的自动分拣系统仿真与优化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06)

[3]纪寿文,曹新磊,吴兴华.基于Flexsim的仓库系统仿真优化研究[J].物流技术,2009(10)

[4]徐林华.基于Flexsim的仓储物流系统仿真与优化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

[5]胡波.基于电子标签的烟草物流分拣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工业大学,2012

[6]段春辉,赵景波,李梦婷.仓储电子标签辅助拣货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微型机与应用,2011(11)

第2篇

    课程的教学设计

    《物流管理课程设计》设置在《物流管理》课程之后,是与《物流管理》课程配套的一门独立的必修课程,课时集中安排2~3周(物流管理专业是3周,其他专业为2周,一周1学分)。教学目的: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物流管理课程基本知识与相关技能,提高学生物流系统分析和设计能力,提高物流管理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教学任务:以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的最新案例集为基础,对某一指定类型的物流企业围绕某一主题展开可行的方案设计;教学要求:设计方案符合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的基本要求与方式。具体要求为:方案的设计内容科学、全面、可行(方案的针对性、方案的有效性、方案的覆盖面、方案的综合性);方案的设计方法(设计方法的科学性、设计方法的复杂性);方案的表现能力规范化;具有创新性与应用前景。方案设计以小组形式进行,每组5人,这既和大赛的要求一致,也是做实际物流方案设计时团队的大概人数,大赛案例的主体都是实际的物流企业,学生既可以参观类似企业,也可以就关心的问题咨询企业,这样学生的学习过程就像是真的在为一个企业设计物流方案一样,增强教学效果。物流管理的课程设计安排在一个学期的最后几周,课程设计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案例分析报告阶段,安排在正式课程设计之前的两个月,讲清楚课程设计的要求与内容,把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案例集中的每个案例均进行分析,写出分析报告,在此基础上,撰写并提交整个案例集的分析报告,这是方案设计的重要基础。

    第二阶段为方案设计阶段,在第一阶段案例分析报告的基础上,按物流设计大赛方式的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自己选择某一主题进行方案设计,最后二天进行答辩,评委组由指导教师与各组组长构成。每组同学在规定的时间内汇报物流设计方案,评委组依据全国物流设计大赛的评分标准对台上同学的案例打分及质疑,这会帮助答辩的同学思考和发现问题,也有助于作为听众的同学了解物流方案设计的重点,进而发现自己方案的不足,更有助于他们之间的相互学习。内容设计。参照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所提供的设计内容,结合本校学生的培养方案与特色进行。以第三届为例(不只局限这些),我们物流方案设计主题选择为:服务网点布局、选址战略及路由优化设计;市场竞争策略及运作方案设计;系统运作控制与流程优化设计(如运作效率、运作标准化流程、运作环节等);应急与风险控制系统设计;物流技术应用与装备集成优化设计;物流增值服务项目设计;服务营销与质量管理体系设计;物流绩效评估体系设计;物流管理理念创新等。教法设计。本课程属于实践性教学性质,整个课程设计阶段以教师指导、辅导与小组研讨并重,遵循在学中干,在干中学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切身体验物流方案设计的全过程。首先,讲解物流方案设计的目的、要求、基本规范与形式,且把前几届全国物流设计大赛获奖作品提供给学生供参考;其次,指导学生撰写总案例集分析报告,把各小案例中的问题与解决思路、方法进行汇总与梳理,从中提炼出方案主题与核心内容;再次,指导学生如何收集与补充大赛案例中缺少的数据与资料,同时还组织学生参观相应的企业,增加一些感性认识;对于某些定量分析方法的学习与应用联系相关老师做专门指导。

    教学实践

    经验。物流方案设计的基础是案例集的总分析报告。在平时的相关课程中,一般都是内容单一、篇幅短的小案例分析,学生从未接触到百页左右的围绕该企业的案例集,如何把一个个小案例分析串联、集成为一个总案例分析报告,对于学生来讲尚属首次。为此,让学生把各案例中企业各方面的背景、问题、解决思路、方法和措施等进行“合并同类项”,再从经营战略、业务运作、管理与技术手段、所需环境与条件等方面进行分层撰写,形成较系统的总分析报告。物流方案设计中,学生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一个个解决方案的堆砌,系统性差,方案不能前后呼应甚至矛盾,缺乏一个空出的主题与明显的逻辑主线。为此,让学生单独把各式各样章节的摘要写出来,并把每个章节之间的逻辑关系用框图画出来,这样学生就很容易发现哪些章节是重复的或不需要的、哪此内容是缺少的或不足的,经过几轮反复练习,使学生基本做到主题相对明确、逻辑较一致的物流解决方案。由于物流管理课程设计的时间有限,对物流解决方案的要求是作出一定的调整,主要是对案例的覆盖面从80%下降到40%,使学生较易抓住关键,提炼企业面临的本质性的独特问题,然后对症下药,量身定做出物流解决方案。

    为了实践性教学训练与竞赛相结合,学校每年举办一届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与物流管理课程设计并行,时间适当拖后一些,一般在10~12月之间),以参加课程设计的学生为主,再动员有兴趣的学生参加,增加物流大赛的规模与影响力,具体由学校物流协会承办,最后对做得较好的组由学校团委、经济管理学院、教务处联合颁奖。我们把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方式引入到物流管理课程设计中来,把物流教学实践性训练与竞赛相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前三届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中,每届均有1~2个队进入复赛、两届有均有一队进入决赛,第三届一个队获得二等奖。根据教育质量专业评估机构“麦可斯”咨询机构的测评,我校物流管理本科专业学生半年后的就业率几乎为100%。这些成绩的取得,与把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方式引入到物流管理课程设计中来,提高学生实践性教学质量不无关系。教训。由于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程设计的,存在一个小组内成员的参与程度与贡献大小不好评判、干多干少都一样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会助长个别组员的消极行为,降低了小组合作的有效性;第二个问题是由于全国性大赛是两年举办一次,对于第二年的课程设计存在抄袭上一年优秀作品过多的现象,这些问题的解决尚处在探索中。

    小结

    物流方案设计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也是一门新开设的课程,需要不断地总结,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本文总结了教授该门课程的整体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实践以及经验和教训,指出了教学与活动中的一些问题与可能的解决办法,为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第3篇

Abstract: In 2010~2013 years, the occupation college(higher vocational group)“North”cup“modern logistics storage and distribution operations, optimize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tournament, has been successfully held three sessions, in spite of the facilities and equipment as well as“match point”and so on have changed year by year, but the line is always the“core business link storage”and“the logistics enterprises”. In 2014, the tournament will be the integration of logistics the third party logistics enterprise as backgrou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supply chain, require participants to complete optimization, integration and processing complete logistics business process. This new trend based on, to show some new“match point”and analyzes.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logistics; skills competition; analysis of match

1 问题的提出

严格意义上的全国职业院校(高职组)物流技能大赛起始于2010年,即“中诺思”杯“现代物流储存与配送作业优化设计和实施”赛项,至今已成功举行了三届。该赛项以物流企业的核心环节――储存与配送作业为背景,在强化物流管理控制和物流成本控制的前提下,要求选手进行方案的设计与实施。不容置疑,几年来该赛项引领了高职物流教学和课程改革,规范并逐步建立了物流职业教学标准,每年也都吸引了全国超过60余所高职院校参加在天津交通职业学院举行的总决赛。

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1月28日,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官方网站上公布的“关于公布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拟设赛项的通知”中看到,教育部拟采用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全国物流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联合申报的“一体化物流方案设计与实施”(以下简称“申报书”)作为全国高职物流技能大赛赛项。

在认真研究了方方面面大量信息的基础上,不难发现,2014年全国高职物流技能大赛,无论是在组织形式上还是在基于的背景上,都会有较大变革,即该赛项将完全模拟真实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一体化物流运作,从供应链角度要求选手完成完整物流业务流程的优化、整合和处理。本文将基于这一新走向,力求提炼出若干新“赛点”并进行剖析。

2 典型比较

众所周知,以往历届全国职业院校物流(高职组)“中诺思”杯“现代物流储存与配送作业优化设计和实施”比赛,尽管每年都有一定变化,但依然具有明显的沿革性,即主线始终是“储”和“配”这一物流企业的核心业务环节。

作者曾在《中国市场》杂志第10期上发表的题为“全国现代物流大赛(高职组)有关焦点问题之辨析”一文中,进行了概括与比较,现引用如下,详见表1。

在从表1中,从多个维度,将历年大赛进行了较深入的比较和解读,可以明显看出以往大赛变化情况。

下面,作者将基于上述“申报书”中所给出的信息,对2014年拟定赛项“一体化物流方案设计与实施”和以往赛项进行分析,对其中的主要区别和变化进行预测,详见表2。

从以上分析,认为本年度的拟定赛项,从知识点、技能点以及选手构成等诸多方面,并没有革命性变化,但是更加贴近第三方物流企业真实完整业务过程,这表现在:一方面,弱化了传统比赛中微观层面上基本技能和操作,另一方面,却在宏观层面上强化了以物流系统为核心,从物流功能的一体化,到对生产企业、销售企业、物流企业直至消费者的整个供应链内部和外部进行整体化和系统化。总之,这些变化对各高职院校备赛以及教学都将是一个极大挑战。

3 赛点提炼与剖析

根据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有关通知精神,2014年高职物流技能大赛正式赛项规程将于2014年3月30日前在大赛官网(chinaskills.org)予以公布,现仅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全国物流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联合申报的“一体化物流方案设计与实施”申报书中所给出的大量信息,进行前瞻性剖析。

3.1 赛点提炼

2014年大赛按上述“申报书”中要求,参赛队员可根据比赛提供的信息,结合给定的竞赛要素,制定一体化物流作业方案,方案内容包括人员分工方案、运输调度方案、场站作业方案、运输应急预案、仓储出入库及流通加工作业方案、贵重物品安全追踪方案、成本预算方案等部分,并进行实施。

通过以上分析,同时结合大多数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现状,预测本年度大赛主要有如下三大“赛点”:即运输调度方案及场站作业方案、各业务流程相关联的单据流转和仓储主管和运输主管的协调等。其中,“运输调度方案”的设计,相对于高职选手来讲难度较大,所以以下主要对该“赛点”进行一定剖析。

3.2 赛点剖析

在往届高职物流技能大赛诸多“赛点”中,曾明确要求选手利用节约里程法进行配送线路优化。也许是考虑到大多数高职院校选手理论水平普遍不高,因此,不仅条件给的比较充分、比较特殊,而且也较低。

2014年大赛,同样也涉及到了运输(配送)优化问题。按照“申报书”运输调度方案及场站作业方案设计中要求,“根据客户需求、送货时间、客户优先权等级,制定运输任务安排表,并明确贵重货品及特殊商品运输管理制度与要求、说明操作流程与实施步骤、应急情况处理流程。查安排表是否合理、流程操作与应急处理方案是否正确”。根据这些要求以及“申报书”给出的“案例样题”来分析,选手在设计方案时,预计大赛给出的条件信息量会更大、要求考虑的因素会更多、数学模型会更复杂。

因此,在备赛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运输(配送)由于方法的不同,其运输过程也不尽相同。由于影响运输(配送)的因素很多,如车流量的变化、道路状况、客户的分布状况和配送中心的选址、道路交通网、车辆定额载重量以及车辆运行限制等。

那么在“运输调度方案”设计中,就要整合影响运输(配送)的各种因素,适时适当地利用现有的运输工具和道路状况,及时、安全、方便、经济地将客户所需的商品准确地送达客户手中,选择不同的线路设计方法,最终达到节省时间、运距和降低配送运输成本的目的。

建议在备赛中,可以进一步将这类运输优化问题分为:

(1)“一对一”配送的最短路线问题

即是在由一个供应点到一个客户的运输(配送)模式中,要求选择最短的配送路线,实现高效率的配送,达到快速、经济配送的经营目的,解决这种模式的优化设计问题预计采用“标号法”即可解决。

(2)“一对多”配送的路线优化问题

即由一个供应点往多个客户货物接收点的配送。这种运输(配送)模式要求,同一条线路上所有客户的需求量总和不大于一辆车的额定载重量。其基本思路是:在汽车载重能力允许的前提下,每辆汽车在配送路线上经过的客户个数越多,里程节约量越大,配送线路越合理。解决这种模式的优化设计问题可以采用节约里程法。

(3)“多对多”配送的路线优化问题

多对多配送是指由多个供应配送点往多个客户货物接收点的配送,当配送路线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圈时,可以用破圈法操作。

第4篇

关键词:运输方案优化;运输模型;复合单位运价;位势原理;多基地

中图分类号:F252.14 文献标识码:A

1 问题的提出

当前,物流费用一直在企业运营费用中占据较大比例,其优化将为企业减少大量成本。为在日益激化的市场竞争中谋求可持续发展,企业也越来越重视物流运输方案的规划和设计,尤其在医药企业中,药品运输方案的优化产生的效益非常显著。本研究在对振东集团下属医药公司进行深入调研后,为其提供优化的运输方案。

对于振东集团旗下的每个制药公司而言,由于自身地理位置以及药品销售地区配送中心所处地域的不同,其对应的单位运价是不同的;但必须考虑的是,由于不同制药公司的生产规模大小不一,在订单下达后,规模小的公司就必然有较长的生产提前期,这就务必会产生相对较高的单位存储费用(在这里,存储费应是一个复合值,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它应包括因存储而产生的货架、盘点、仓管费用以及机会成本等)。

为了使设计的物流运输方案更好地适应实际情况,在这里把单位运价和单位存储费用合并成一项作为单位药品从产后到抵达销售区配送中心的总费用,并以此作为复合单位运价,这样将使得成本最低的方案优化设计更合理。目前,研究较为复杂的问题类型一般最多考虑3、4个属性,多数研究都是针对考虑1、2个属性的问题展开[1]。本文着重考虑运输费用这一属性,且假设运输过程中车型、单位耗油、司机人工费等方面是均等的。

2 模型构建及方案设计

4 结束语

本文研究了药品多基地生产模式下,以订单导向的销售运输方案的设计和优化。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研究中结合了地理信息,特别是实际企业中存在的单位存储综合费用,进而在运输方案设计中采用了单位复合运价数据模拟,这将比单纯使用运价更为合理。然而,在影响运输成本的诸多要素中,本研究并未一一进行参数设置纳入到优化模型中,运输中应急问题的影响也未涉及,这些将在后续的研究中进一步深入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孙丽君,胡祥培,王征. 车辆路径规划问题及其求解方法研究进展[J]. 系统工程,2006,24(11):31.

[2] 韩伯棠. 管理运筹学[M]. 3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27-128.

[3] Dror M, Laporte G, Trudeau P. Vehicle routing with split deliveries[J]. Discrete Applied Mathematics, 1994,50(3):15.

第5篇

关键词:用地分析;总图运输;设计模式;生产物流

Abstract: this paper in combination with an iron &steel enterprise planning design example, summed up a set of engineering site analysis, two direction as the forerunner, take the two basic points for the control points, closely regarding logistics center for the assembly drawing transportation scheme design patterns, for efficient form large steel joint enterprise new construction, expansion project of the assembly drawing transportation design scheme, which is significant.

Keywords: land analysis; The assembly drawing transportation; Design mode; Production logistics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随着我国钢铁消费量的剧增和国家产业结构的深入调整,钢企在规模、数量上不断迅速发展壮大的同时,产业结构也得到持续不断优化、升级换代,并逐渐进入到从规模到产量均总体出现过剩的局面,项目数逐渐减少和设计公司不断壮大的矛盾日渐突出,市场竞争日渐加剧。于是,各钢铁行业的工程设计公司纷纷将眼光盯在海外发展中国家的钢铁市场。在新的市场形势、管理理念、资源条件下,各工程设计公司顺应历史的潮流,迎接市场的挑战,积极缩短设计周期,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重复劳动,从而降低工程设计成本。而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就是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设计模式,从而实现快速设计。海外工程的高阶段咨询,是受国际钢铁市场、钢铁公司的不同管理理念、厂址内外设计条件影响最大的阶段,可变性、突变性较大。咨询阶段研究整体物流的优化,首当其冲的是总图方案。如何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设计模式,快速稳定总图方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我们当务之急。

1 总图布置的形式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1.1总图布置的形式

总图布置形式主要是指钢铁联合企业内各主体功能单元根据各单元工艺流程需要摆放在一起,在满足工艺生产和物料运输需要等条件下形成的一个固有的总平面布置形式。具体分为两大类,(1)根据主体功能单元的位置关系形成的总图布置形式有:人字形布置、斜角成组布置、串联式布置等。(2)按物料流经全厂的流程、形态不同形成的总图布置形式有:“L”形、“U”形、“I”(直线)形等布置形式,这是目前讨论最多以物料流程形态来命名的总图布置型式。“物料流程”主要是指:从原燃料入厂起到成品出厂止,大宗物料、半成品、成品在车间之间、工序之间、生产线之间的物料储存、转化、包装、运输的全过程。

1.2总图布置形式的主要影响因素

海外项目的工程建设咨询阶段,通常不具有独立的厂址选择阶段。但在业主指定建设场地上研究总图方案时,仍需研究国内项目厂址选择阶段、总图布置方案设计阶段需要考虑的诸多影响因素对总图方案的影响。

1)总体布局(规划)阶段考虑的主要因素

符合当地相关城市规划,适应外部物料运输条件,重视卫生防护距离,注意当地风向和朝向,考虑项目施工期及投产后协作条件和当地人力资源条件,合理确定有关配套项目用地(如:循环经济用地等),留有远期发展条件,避免拆迁或影响现有重要设施,统一规划场地开拓工程的各项技术措施,适当考虑施工设施配套用地等。

2)总图布置方案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

总图布置方案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在总体布局(规划)的基础上,在有关规范、规定的要求指导下,根据工厂规模、生产工艺流程、物料流向、厂内外运输、厂区地形地质、建筑朝向以及预留发展等要求,全面地、因地制宜地规划工厂所有功能设施及其场地上建构筑物、运输线路等。在符合工厂当地的操作习惯、风俗习惯、管理模式条件下,经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择优推荐。

综上所述,在海外项目咨询阶段总图布置方案需要考虑如此众多的因素,如何在这些因素中提出本项目优先考虑的、最重要的设计因素?形成设计模式,从而迅速稳定总图布置形式。

2 总图方案的设计模式研究

总图方案的设计原理:首先要明确项目的规模以及是否分期建设,其次是分析该项目涉及的相关设施或功能单元的主辅作用,辅助作业活动服务于主要作业活动,避免主要作业活动受到干扰和延迟。再次是分析所有相关设施单位的相互关系和相互紧密程度,如何相互作用,是否有定性或定量的关系。然后是确定所有设施单元的空间需求(主要考虑用地需求)。总图方案设计是一个随着时间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也是一个战略规划的过程。随着技术进步和新方法的不断涌现,总图方案规划的方法也在不断改变。

基于多年总图设计经验和上述设计原理,提出如下设计模式:首先对项目厂址和项目设施的场地进行分析,再通过掌握项目的两个基本方向,控制项目的两个基本点,以研究大宗物流短捷、顺直、连续为中心,从而形成一个稳定的总图布置方案。

(1)厂址及其项目设施的用地分析

在项目规模确定的条件下,首先就要分析项目配套相关设施,厂址的用地是否满足项目规模的需要,其用地的长宽方向是否满足项目中主体工艺生产车间布置的基本需要。其次是考虑构成该项目的各主体设施的用地需求,并按物料流程合理分配单元用地面积,再其次则需要考虑项目分期建设,力求首期布置集中、物流短捷,预留用地相对集中以适应市场和技术发展的扩建需求。

(2)掌握两个基本方向

钢铁联合企业或工程项目必然有物料流、能源介质流、信息流、人流等进、出工厂,但对运营成本影响最大的是物料的运输。该处的两个基本方向即指“大宗物料进厂的方向”和“大宗物料出厂的方向”。解决好了大宗物料进出厂顺直、短捷的问题,也就解决了方案设计的主要问题之一。特别是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它的巨大运输量、运输方式的频繁转换对钢铁企业运营成本的控制显得特别重要。对钢铁企业大宗物料进出厂区的方向、运输方式等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有利于减少基建投资或建成后的运营成本。

(3)控制两个基本点

任何一个工程项目,必然有其主要生产设施、次要生产设施、配套公辅设施。其中主要生产设施是影响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是项目总图方案设计的重点。控制住重点,其它设施的布置也就水到渠成、迎刃而解。钢铁联合企业的总图布置方案设计,影响最大的关键控制点就是炼铁工程、炼钢连铸工程的总图方案及二者之间的铁水运输方案。解决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总图布置形式,并在其前后布置烧结工程、焦化工程、原料场工程、轧钢车间等,形成该联合企业总图布置形式。

(4)以大宗物流短捷、顺直、连续为方案规划的研究中心

物流短捷、顺直、连续,是总图方案设计追求的目标,也是一个企业不断优化物流的目标。它对于减少企业的运输设备种类和数量、降低企业的运输成本和经营成本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大型钢铁联合企业,物流量大,运输设备多,运输方式在物料运输过程中不断变化。因此,总图运输规划就必然要以物流研究为中心,使企业达到物流短捷、顺直、连续的目标,并在项目不断改造升级的过程中具有不断优化的条件,才能不断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不断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 案例分析

3.1项目简述

某海外钢厂建设规模:22.50×106t/a,分二期4步建设。一期年产钢坯7.50×106t/a,一期+1年产钢坯11.25×106t/a;二期建成7.5×106t/a,二期+1建成11.25×106t/a。预留远期不锈钢约1500×103t/a用地。总体规模约24.00×106t/a。

厂址东临东海,南靠规划热电厂,西与轻工业区隔路相望,北为石化工业区。厂区用地南北宽约3.6 km~4.64km,东西长约2.67km~4.93km,总占地面积约21.43km2(包括生活区和行政区用地面积2.33 km2),工厂生产设施实际用地约19.1 km2。

主要生产设施:原料场工程,烧结工程,炼焦工程,石灰焙烧工程,高炉工程,炼钢连铸工程,系列轧钢工程。次要功能单元有:燃煤发电厂,中央水厂,制氧厂,中央机修厂,中央仓库,煤气柜工程,能源中心,耐火材料车间,循环经济用地,预留设施(钢铁研究中心,不锈钢生产线用地)等。

3.2工程用地分析

1)钢铁厂总体用地分析

根据有关资料测算,考虑长宽的有效利用,初步确定长约4.7km,宽约3.7km,长:宽约为1.27:1,接近于钢铁基地的理想用地长宽的比值(长宽比在1.4:1和1.6:1之间为宜)。从综合性的钢铁联合项目的用地指标分析,当该海外项目完成后,其吨钢用地指标为:0.8m2/吨钢(24.00×106t/a的规模),指标刚好满足《钢铁企业总图运输设计规范》(GB50603-2010)中规定的下限值,指标十分先进。如果扣除耐火材料厂、海边建厂仓储设施用地偏大等因素,其吨钢用地指标更优秀。用地情况详见图1。

图1项目用地情况

2)各主体设施工程用地分析

(1)原料场用地面积约2.5km2。考虑到海上运输受海洋极端气候的影响,适当扩大了该功能单元的用地面积。再综合考虑采取其它适当的设计措施增加物料贮存量,物料贮存天数适当增加是合理的。

(2)根据规划规模需要,配置6台大型烧结机,烧结厂用地面积约0.98 km2。具体设计时通过采取设备大型化和其它设计措施如联合布置等,占地会比这更紧凑,总面积会约小于该数值。

(3)根据规划钢铁联合企业规模需要,焦化厂配置7m大型焦炉,每两座焦炉为一组共六个组合,经济合理,在不考虑精化工设施用地的情况下,占地约1.4 km2。

(4)高炉工程共有高炉6座,每座高炉用地按0.25 km2,共1.5 km2,用地较大。但如将高炉煤气柜、铸铁机、倒罐间等包含在内则是合理的。

(5)炼钢连铸工程,除去预留不锈钢生产线用地外,常规情况下应至少建设3座炼钢连铸车间才有利于生产组织。但本项目最终决定建设两座炼钢连铸车间完成该企业的生产任务。规模决定用地,一二期总面积约1.54 km2。就该吨钢用地指标来分析,是十分先进的。

(6)轧钢工程。原则上轧钢车间和炼钢连铸车间联合布置,在宽度上只要炼钢连铸车间能布置下去,轧钢就应该能布置下去。但对于本项目,因连铸车间后面配的轧线太多,该区域受制约因素的应该是轧钢区域的有效布置。方案估算轧钢区域用地宽度方向与炼钢连铸车间宽度一致,长度方向以最长热轧或厚板车间做为控制指标。轧钢工程用地一二期各约1.4 km2。

通过参考同类型项目或经验估算,各主要设施用地面积和长宽如下表(除注明外均含一、二期):

表1主要单元用地信息表

单元名称

项目 原料场

工程 烧结工程 炼焦工程 高炉工程 炼钢连铸工程 轧钢区域

面积(km2) 2.5 0.98 1.4 1.5 1.54 1.4

长×宽(km) 2.5×1.0 1.4×0.7 1.4×1.0 1.25×1.2 2.2×0.7 1.27×1.1

吨钢用地面积(m2) 0.11 0.044 0.062 0.067 0.069

备注 一期用地

其它辅助设施就根据主体设施的布置情况,合理调整总图布置和用地情况,以适应总体布置需要。

3.3抓住两个基本方向

1)物料进厂的方向

该海外项目的各种运入物料有洗精煤、动力煤、喷吹煤、无烟煤、块矿、石灰石、铁矿粉、球团、废钢及辅料等。运入物料(干量)总量约:67.61×106t/a。运输量最大的是煤和铁矿粉。详见表2。

表2 物料运入量表(单位:106t/a)

物料名称 洗精煤 动力煤 喷吹煤/无烟煤 块矿 石灰石 铁矿粉 球团 废钢及辅料

一期 6.115 2.780 1.893 2.834 3.290 12.636 1.454 2.811

二期 12.239 5.500 3.790 5.671 6.589 25.288 2.911 5.622

从图1分析可知,该海外项目的大宗原燃料采用水路运输方式进厂。根据航道和码头设计需要,原料从码头南部进厂,基本贮存在原料场,该综合原料场越靠近码头越好。因原料场靠近码头布置,与原料场关系密切的烧结、焦化、炼铁等设施就应该靠近原料场布置,缩短物料运输距离。该种布置型式以原燃料的吨钢货物周转量(运输量与运输距离的积)最小为目标。

2)物料出厂的方向

该海外项目的各种运出物料有钢材、水渣、钢渣等。运出物料(干量)总量约:30.00×106t/a。运输量最大的是各种钢材。运输量详见表3、4。

表3一期物料运出量表(单位:106t/a)

物料名称 高线盘卷 棒材 小方坯/大棒 2030mm冷轧 2250mm热轧卷 3800mm中板 合计

一期+1 1.78 0.78 0.35 2.05 3.10 1.80 9.86

表4二期+1新增物料运出量表(单位:106t/a)

物料名称 1800mm冷轧 1550mm冷轧 1880mm热轧卷 1450mm冷轧 1580mm热轧卷 5000mm中板 型钢 合计

二期+1 1.70 1.45 1.25 0.70 2.90 2.00 1.14 11.14

从图1上分析,该海外项目的大宗运出物料是采用的水路运输出厂。为缩短运输距离,减少二次搬运,减少吨钢运输成本。轧钢区域用地尽量靠近码头北部平行或垂直海边布置为最佳。

3.4控制两个基本点

原料场工程、烧结工程、焦化工程等,在满足原燃料进厂短捷条件下,主要是围绕高炉工程考虑总图布置的。氧气厂、废钢堆场、轧钢工程等,主要是围绕炼钢连铸工程考虑总图布置的。其它公共辅助设施(如中央仓库、中央水处理厂等)也基本上围绕这两个主体设施考虑适当的总图位置。炼铁工程、炼钢连铸工程的总图布置形式和相互关系决定了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总图布置型式。

1)铁水运输方式选择

炼钢连铸工程、炼铁工程之间的铁水运输方式目前大致共有三大类五种运输方式。如下表。

表5铁水运输方式比较

运输方式 铁路运输方式 公路运输方式 过跨车+吊车运输方式

名称 鱼雷罐或铁水罐铁路运输方式 铁路“一罐制” 常规铁水罐汽车运输铁水的方式 汽车“一罐制” 由炼钢车间的受料跨延长至炼铁区接受铁水 在炼钢和炼铁之间布置一重跨车间作为处理铁水的过渡跨

说明 技术成熟可靠,常规生产运输型式。 技术可靠,有首钢曹妃甸钢厂、鞍凌钢先例。需要总结实际生产经验。 有成功的经验 实际生产经验较少 适用于两个高炉对应于一座炼钢车间的布置型式。 需要总结实际生产经验。

结论 适合各种规模的钢铁企业。 适合各种规模的钢铁企业。 适合中、小型规模的钢铁企业 适合中、小型规模的钢铁企业 适合场地受限、规模确定的钢铁企业 适合场地狭长、规模适中的钢铁联合企业(高炉数量不宜太多)

从该海外钢铁项目的规模和设备大型化的实际情况结合上表分析,它的铁水只能采用铁路运输。

2)炼铁区总图布置

炼铁区的总图布置,需要控制高炉本体、矿焦槽的位置,以物流运输距离最短为原则。稳定了这两个位置,原料、成品的运输方向就基本确定了。其它设施如热风炉、鼓风机站、净循环水处理设施、浊循环水处理系统、除尘系统、煤气清洗系统等就围绕高炉出铁场根据生产、运输、消防的需要紧凑布置就行了。

该海外项目,铁水采用铁路运输,考虑半岛式总图布置。高炉共有6座,中心距按较小的距离350m考虑,两个相距最远的高炉中心距就是1.75km,这种布置型式铁水运输距离总体上是不合理的。将高炉分成两组沿铁路线两侧布置,铁水小站考虑共用,对应两个或三个炼钢车间,铁水运输距离总体上偏长,这种布置也是不合理的。如果考虑铁水小站分建,再结合烧结、焦化、原料场的位置统一考虑高炉区的总图布置型式,两组高炉对应两个炼钢连铸车间,中间设铁水联络线。该总图方案设想应是十分合理的。

3)炼钢区总图布置

炼钢工程原料进厂的物料主要有铁水、废钢、块矿、铁合金等,出去的物料有连铸坯、钢渣、除尘灰等。废钢需要尽量靠近炼钢连铸工程布置,减少废钢运输距离。炼钢连铸工程必须紧靠高炉工程布置,确保铁水运输距离最短,减少铁水的温降。高炉工程的位置就决定了炼钢连铸工程的位置,原料场的位置决定了散装料仓的方位。鉴于该海外项目炼钢连铸工程产能太大,炼钢水处理和连铸水处理以分建为宜。以炼钢连铸车间为中线,一侧紧靠轧钢车间(确保热装热送),另侧主要考虑其公辅设施布置。

铁水进炼钢车间常用的只有两种方式:平行进炼钢车间方式和垂直进炼钢车间方式,这两种方式都是可行的。这两种进车间的方式就决定了该铁、钢之间的总图布置型式是“L形”或“I形”。再结合原料场、烧结、焦化、轧钢等设施布置情况,就确定了该钢铁联合企业全厂的大宗物流总体布置型式是“L形”或“U形”。如图2和图3所示:

图2“U” 形布置

图3“L” 形布置

3.5以物流研究为中心,以大宗物流短捷、顺畅、连续为目标

大宗物料的物流分析,主要是指:铁前物流分析、铁钢物流分析、钢后物流分析三部分。

1)铁前物流分析比较

通过上面对该海外项目的方案设计,我们基本可以确定它的总图布置型式是 “L形”或“U形”,如图2、图3所示。这两个总图布置型式,其铁前原料场工程、焦化工程、烧结工程、石灰焙烧工程等的总图布置型式基本可以调整到一致。那么,铁前大宗物料的周转量也就基本一致。

2)铁钢物流分析比较

铁钢物流主要比较的是炼铁工程和炼钢工程之间的铁水运输距离。如图3,“L形”总图布置型式的两期铁水运输距离是一致的,以靠炼钢连铸车间最近的高炉中心计算最铁水运输距离约1.3km。如图2,“U形”总图布置形式的两期铁水运输距离是不一致的,以靠炼钢连铸车间最近的高炉中心计算最近铁水运输距离,一期约为1.3km,二期约为2.7km。由此比较,“U形”总图布置型式的铁水运输距离大于“L形”总图布置形式的铁水运输距离。

3)钢后物流分析比较

“L形”总图布置型式,轧钢主要平行码头布置,其成品到码头的运输集中到厂址的北侧,运输线路集中,随着规模的扩大,运输距离越远。初步测算,一期靠码头最近的热轧成品运输距离约0.8km,二期靠码头最近的热轧成品运输距离约1.8km。

“U型”总图布置型式,轧钢系统布置垂直码头,有效利用轧线的长度缩短成品到码头的运输距离,同时,随着规模的扩大,成品的运送距离基本变化不大,而且有多条运输通道通往成品码头。一期热轧成品距离码头距离最近约0.6km,二期热轧成品距离码头距离最近约0.9km。同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满足成品从轧钢成品仓库直接装运上船,不用进行二次搬运。如此,“U型”总图布置型式的成品运输优于“L形”总图布置型式的成品运输。

4)关注顾客的特殊需要

当地经济开发区为该工程项目提供多项优惠条件(如成品外卖出境的例行海关检查可以到轧钢成品仓库进行),这就为成品直接从轧钢厂成品库装运上船,减少第二次搬运创造了条件,提供了便利。考虑到海洋极端气候、销售策略和市场行情等对钢厂生产的影响,其轧钢成品库可以通过增大储量,各车间长度可以做到1.5km~1.8km。如此,只有“U形”总图布置方案满足上述需求。

4 结论

一个产品型企业的总图方案设计,通过采用以上设计模式进行设计,必定能做出几个符合厂址现状条件的总平面布置形式。再综合考虑其它因素通过方案优化、技术经济比较,从而能够迅速稳定总图。对加快项目的进度、缩短设计周期、节省项目的人力资源会产生重大影响。

参考文献

《设施规划》,(美)汤普金斯(Tompkins.j.)等著;伊俊敏,袁海波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9。

《钢铁厂总图运输设计手册》,中国冶金建设协会组织编写。

第6篇

[关键词]仓储与配送 物流 标准化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7-0146-01

一、仓储与配送方案设计的重要性

1、设备和物流信息系统的选择

一个新型的现代物流配送中心应根据配送企业物品的状况,选择不同的标准化的设备进行配送,并进行各种储存及配送方案的设计。以物流设备标准为依托,可使用标准化托盘、标准化货架及叉车设备。如果企业从事的是医药、烟草等行业,选择自动化立体仓库是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的首选设备,自动化立体仓库不但能提高仓储空间的利用率,还能使货物在仓库内按照设置完成全自动的储存,各环节与生产物流各环节进行有效的连接。对于配送的物品种类繁多,体积无规律性且尺寸很难统一的大型连锁超市,作为现代物流配送中心其可以选择现代物流技术电子标签辅助(PTL)拣选系统。该系统借助电子标签设备的灯光及提示铃和数字显示引导拣货人员进行拣选货物,通过PTL系统与SuperWMS有机地连接,形成了一体化的自动拣选线。目前仓储配送中心更是普遍采用更具实用性和先进性的全自动化拣选设备。与传统的纸张拣选单方式相比,电子标签拣选系统实现了无纸化作业,不需要打印出库单、分拣单等纸张单据,降低了仓储成本的同时也增强了企业的竞争优势。

2、仓储与配送中心区域分布设计

根据配送中心的作用流程,可规划出各个流程作业相应的功能区域,主要的功能区域包括收货区(就地堆垛及上架)、存储区、拣货区(电子标签自动拣选)、补货区、验货区、月台码放区、退货区、叉车充电区和办公区等。其中,拣货区根据食品和非食产品作业电子标签设计分为食品线和非食品线两条,根据货量确定食品线和非食线来设定每条线的分段数量,拣选人员扫描周转箱上的条形码,待提示灯亮起后按照提示的数字进行第一段的拣选,当第一段的拣选完成后出现AAA三个A时,说明第二段还会有货物需要拣选,下一段拣货员会继续扫条形码拣选货物,当最后拣选段出现CCC三个C时,说明设定的货物已经拣选完成,这时拣选员可以把周转箱推到有动力的输送线上,通过光电感应自动向前移动接受检验。这两条分拣线设为高频分拣线,也就是出库量多的商品。相对于出库量少的叫低频分拣线,采用半自动分拣方式。如果是多层仓库,可将所拣的货物放入周转箱推到传送带通过升降机降到一层进行检验。检验人员扫描周转箱上的条形码,待电脑出现拣选货物的名称和数量后,检验员便可开始对周转箱里的货物进行核对,看是否数量相符。拣选准确后打印封条(封上有店铺编号的封条)。我们选用人工进行检验,主要是因为每个物品的供货商所供的单件产品的重量有很大的误差,这就是我们无法通过高速秤完成自动检验的原因。

3、仓储入库、在库和出库管理的标准化

办理入库手续需向仓库管理员递交入库单,管理员根据入库单进行货物清点,登记入库物品的数量,并检验物品的质量,待数量、规格、品种、价格准确无误后在入库单上签字(或在入库登记簿上共同签字确认)。物品进库需根据入库凭证,现场交接,按所采购物品条款内容、物品质量标准,对物品进行检查验收,并做好入库登记。物品入库后,要按照不同的物动量分类及型号、材质、规格、功能,用标准化的托盘进行组托放入货架的相应位置上储存,在储存时注意做好防锈、防潮处理,保证货物的安全。根据库存管理物动量ABC管理法确定货物的储位和就地堆垛规范的垛型标准完成堆垛的操作。进行在库管理方案设计,建立查验进货帐卡,记录进货的各种信息,仓管员要仔细查验物品与进货帐卡是否相符,做到熟悉物品的特性,了解物品的各种属性。标准化的在库作业的操作流程包括在库盘点、盘亏处理、确定盘点频率,可根据物动量管理法适当增加部分货物的盘点次数来制定标准化的设计方案以及在库的标准化管理。

二、物流设备托盘的标准化

提高物流整体效率,首先物流设备的标准化是运输物流、商贸物流发展的未来趋势,物流设备托盘主要是由木制、塑料制、金属制,它是物流最基本的集中单元和搬运器具,广泛运用于生产、运输、仓储、配送流通等环节。在20世纪现代物流业中托盘是与集装箱并举的两大关键性创新,一个国家托盘的拥有总量是衡量其物流现代化的标志之一,与美国、日本、韩国等数据相比,我国目前各类托盘的拥有总量也已经超过了9亿个。但是托盘的标准化率才是物流现代化的关键标志,目前,我国标准托盘的占比仅为23%左右,循环共用率更是低至2%,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我国目前推出的标准化托盘长1200毫米,宽1000毫米。而使用标准化托盘可提高装卸效率,实现托盘共用和带版运输,大幅度提升商贸流通的作业效率。以12米5的厢式货柜为例,纯人工卸货需要3―4个小时,使用托盘共用体系之后卸货时间缩短为20―30分钟,效率提升了90%,在托盘共用体系过程中机械化搬运大大代替了人力,货物的破损率降低了50%。为此,呼吁更多的供应商加入到托盘共用体系中以达到各企业双赢的目的。企业不但要使用标准托盘,还要配有衔接货架、叉车等相关的物流设备,托盘循环共用是指同一使用标准托盘实行托盘作用一盘化,托盘随同货物一起流转,中途不更换托盘,始终保持托盘货物单元状态并在终点进行回收,回收来的托盘经检验适当维修后再进入商品流通环节进行循环使用。实现物流机械化、自动化的时候,首先必须把货物整理成为一个规格化、标准化的集装单元,形成单元化物流体系,托盘标准化起到了一个关键性的作用。在供应链各个环节中,只有使用统一规格的托盘,才能够使供应链运行协调通畅,降低运行成本,提高运行效率。

三、配送服务是有效联结供应商、制造商、批发商和零售商的重要手段

配送服务一方面以物品的实体流动为传导,打破了供应商、制造商、批发商和零售商之间的间隔,有效地推动商品从生产到消费全过程的顺利流动;另一方面,配送服务也通过自身特有的系统设施以及标准化的设备托盘的共用来提高经营能力,降低成本,提高作业效率,不断应对市场变化,创造超越企业的供应价值。合理的配送服务方式不仅能够提高物品的周转率,而且能够从利益上驱动企业发展,特别是采用一些新的、先进的配送方式(如共同配送,使用标准化设备)提高装卸速度有效地降低整个供应链的成本。仓储与配送现已形成多元化和系列化的仓储与配送管理,随着物流信息技术、自动化立体库、电子标签自动拣选等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仓储与配送管理标准化方案设计及标准化设备使用,特别是托盘的标准化使用和共用托盘的实现,有效提高了运输、装卸的速度,降低了物流成本,减少了更多野蛮装卸的可能,使物流配送中心在合理的设备使用和仓储方案设计中形成一个机械化、自动化的现代物流仓储与配送物流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第7篇

1.1项目的场地环境分析

建筑项目的场地环境是方案设计中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排除建筑场地环境的不利因素,巧妙利用环境的有利因素,是方案设计完善、充分、合理的重要前提,也是设计师的专业设计能力的一个体现。建筑环境的场地分析主要在下面几个方面进行:

1)建筑场地内部环境:此处的内部环境要求涉及到建筑场地内是否有需要保护的植被、文物、建筑等,主要是指建筑场地的用地范围,包含城市规划的红线及退线要求、场地地形高程等。对建筑场地内部环境的充分考虑将直接影响到方案设计与平面图生成的质量。

2)地理环境的分析:建筑场地的地理环境与方案设计过程中的通风采光、日照间距、平面关系、结构形式等设计部分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某项目地理环境的主导风向为北偏西,那么建筑项目设计的主要通风区域应该是西北方向通风,若设计成垂直与主导风向,则在建筑项目的完工后,其通风问题就会成为影响设计质量的主要因素。

3)区位环境分析:为了全面考虑到方案设计的合理性,需要对场地的区位环境进行综合的分析。对场地区位环境的分析应当考虑到建筑场地周边房地建筑的分布情况和城市设施安排以及城市地区规划因素等。

4)建筑场地交通环境:交通是人类进行各种活动重要基础,为了建筑项目于外界的交流,在方案设计过程中合理的组织周边的人流、车流情况,安排好动静分区,根据实际的集散情况与建筑的性质,有针对性进行的合理的总平面图布局,以保证建筑的合理交通要求。

1.2项目功能分析与功能分区

建筑项目的不同往往会有不同的功能要求,其方案设计的平面图生成应当充分考虑到项目的功能并根据其功能和结构进行功能分区。根据使用者在建筑使用过程中的活动情况和各功能区之间的联系以及各区使用的频繁程度,可以对建筑项目先做出初步的功能判断,然后根据做出的初步判断进行图面操作,以形成在建筑设计中常用的气泡图。气泡图是一种对建筑功能关系的简化,是一种通行的使用手段。明确建筑项目的功能性质后,要实现进一步的方案设计与平面图生成,需要根据建筑项目的空间属性以及功能关系,对建筑空间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功能分区的主要目的是对建筑项目的各种空间进行有效的功能设计,使各空间之间合理联系又不会产生互相的干扰,以促进建筑项目使用的人性化和方便性。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先根据建筑空间的主辅、内外等性质进行合理分类,并结合它们的各种功能及其功能联系进行初步的功能分区,完成意识中的大概平面图设计。

1.3项目的交通流线组织

在人流与使用量比较大的公共建筑中,其内部功能多而复杂,为了避免建筑内各部分之间的互相干扰,交通流线组织是一项比较重要的平面图设计手段。比如,在某大型酒店的前台接待区的设计中,如若忽略了水平交通与垂直交通交汇作用下的流线组织,则会导致在酒店建筑使用时,已入住客人常与等候电梯的顾客产生交通流线的互相,影响酒店的使用形象。为了避免交通流线在投入使用时产生的相互干扰,在具体的设计中我们应当注意到对不同性质与功能的交通流线进行合理的区分,针对建筑的功能特点,把项目的交通流线进行合理组织规划,为使用者创造一个方便舒适的交通环境。同时在设计时应当注意要分区设置人流与物流,将流量较大的区域设计在建筑的主要出入口附近,流量较小的区域则要远离其主要出入口,这样就能形成较为合理的交通流行组织,达到方便交通与流通便利的目的。平面图中交通流线的设计应该符合建筑项目功能对其使用程序的要求,尽量缩短交通流线长度与方便性吗,力求流线设计的简洁明快。另外,在建筑平面图设计时必须要考虑到室内外交通流线的相互联系以及城市宏观交通与建筑项目内部交通的合理联系问题。建筑的方案设计与平面图设计中,若没有保证与城市交通的有效联系,该设计无疑是低质量的。

2面向方案设计的建筑平面图的生成

第8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物流;校内实训

DOI:10.16640/ki.37-1222/t.2016.22.189

1 物流实训方案的基础依据

本方案的提出是基于学校新的课程设置方案基础之上的,新计划着重实践教学,明确了本专业就业企业的岗位设置,然后针对每个不同岗位所体现的核心技能要求,最后确定达到这些技能用以支撑的课程,使培养的学生能够胜任国内大中型企业内部的物流岗位,第四学期为满足有职业资格认证要求的学员,开设国家职业资格认证课程,以保证学生的后续发展需求。在第一个学期掌握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后,从第二学期开始每个学期以一个岗位为主,学生专门学习该岗位的相关理论与实训,期末按照新的评价体系进行评定成绩。

第一学期开设专业基础课《物流入门》;第二学期开设《仓储作业实务》针对岗位与技能仓管员:仓储信息化、仓储作业、物流采购、物流设施与设备;第三学期开设配运作业实务,针对岗位与技能业务员:运输作业、配送作业、货运、客户服务、单证员:信息技术、从采购供应到运输配送各项业务中的单证(纸质与电子)、第四学期开设国家物流员取证问答针对岗位与技能:物流员/助理物流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

2 新的实训方案设计

结合我校新建的物流实训基地,从运输模拟实训、仓储配送实训、物流信息技术实训以及室外叉车的操作实训等软件、硬件设备中,提炼出切实可行的实训方案,包括实训项目,实训目标,学生操作步骤,考核要求等项目。

(1)实训训方案设计总体纲要。根据课程设置方案各学期的教学内容,提炼出各个教学模块的实训内容,包括:仓储实训项目、配送实训项目、运输实训项目、流通加工实训项目、不同运输方式下的物流单证实训项目以及室外的叉车操作项目等。其中仓储项目中包括传统出入库的操作、立体仓库的出入库操作、堆码苫垫操作、商品保养和养护、常规的质量检验操作、常用仓库装卸搬运设备操作等;运输实训项目包括:托运受理、运力调度(分单)、始发站取派调度、始发站取派操作/自提自送、集货调度、发运出场/口岸提送、运输途中控制、目的站到货处理/提货调度、目的站货物到达、目的站取派调度等项。

(2)二级实训项目设计。依据总体纲要当中的一级项目,设计出了二级实训操作内容以及对应的课时数。以物流信息技术项目为例:1)条码认知(4课时:条码基础知识、条码符号的编码方法。2)商品条码(4课时):EAN条形码。3)条码的识读(8课时):识读设备的认知、数据采集器、数据采集器的应用。4)条码符号的位置(8课时):商品条码的位置、物流标签的位。5)条码应用系统的组成和流程(4课时):条码应用系统的组成、条码应用系统运作流程。6)条码应用案例(6课时):、条码技术在零售业中的应用、条码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条码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7)条码应用练习(2课时):条码打印和。8)RFID实训(14课时):、RFID基础认知、RFID应答器认知、RFID阅读器认知、RFID应用系统及基础设备认知、RFID在仓储系统中的应用、RFID在物流中的应用、条码与RFID标识技术的对比。

(3)细化到各个项目的内容设计。每一个实训项目中包括本次实训的任务、实训目的及训练要点、实训设备、仪器、工具及资料、实训内容及步骤。下面就以运输实训中的托运受理为例说明:

实训一 托运受理。

实训任务:1)让学生以托运受理人员(或客户服务人员)的身份,接受客户的询价和办理托运;2)在系统中进行订单的录入、修改、生成作业计划等操作;3)根据需要对订单进行查询和跟踪;4)提交实训报告。

实训目的及训练要点。1)熟悉货物托运受理的流程;2)熟悉运输订单的内容,进行订单的录入、修改、并生成作业计划等操作;3)对运单进行查询和跟踪。

实训设备、仪器、工具及资料。

第三方物流软件平台运输管理系统。

实训内容及步骤:

1)让学生以托运受理人员(或客户服务人员)的身份登录运输管理系统,在订单管理系统中,将运输订单中的始发站、到达站、发货人、收货人等信息填写完整,可以对运单进行修改、确认无误以后,提交生成作业计划;2)对订单进行查询和跟踪;3)提交实训操作报告。

3 实训项目实施过程中采取的措施

(1)针对本校的课程设置计划和实训项目的开发,组织专业教师编写了校本教材。包括两个部分,就是某个岗位所必备的基本理论知和实训手册。(2)针对以往实训教学中人数多,课堂不好控制,而且在有效时间内,学生轮流操作效率不高情况,我们采取了分组教学的办法。物流实训教学不同于其他专业,一是流程操作需要配合人数较少,比如出库入库操作,动作物流软件与物流设备结合,一次最佳搭配是三个人,即:信息员、仓管员、操作员。(3)考核与评价。新方案的实施,一改以往以卷面考核的评价方式。考核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平时课堂记载评价,每个老师每个小组每节课都实时的填写实训项目考核表,就贴在实训室内的活动板上,每个学生的操作从实学到熟练整个过程都有记载,都给一个相应的分数,这样更加促进学生操作的积极性。

那么,经过此方案的设计与实施,最重要的是给各种先进的教学方法的实现提供了一个基本平台。比如模拟情境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不再是以课堂为主进行设计,教师在课前设计中更加有了贴合实践的依据。

参考文献:

[1]李建丽,贾春雷,江锦祥.物流成本控制[M].人民交通出版社.

第9篇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 顾客满意度 影响因素

一、顾客满意度与第三方物流

顾客满意是指顾客对其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已被满足的程度的感受。满意度是顾客满足情况的反溃,它是对产品或者服务性能以及产品或者服务本身的评价,是给出的(或者正在给出)一个与消费的满足感有关的快乐水平,包括低于或者超过满足感的水平,是一种心理体验。

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物流服务从本质上说与其他的服务没有区别,但也有自己的特点,就是第三方物流企业为其客户提供的物流服务,同时也是该客户为自己的客户提供的服务。即第三方物流企业为其客户提供物流服务的过程也是为其客户的客户提供物流服务的过程。

由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顾客有直接与间接顾客之分,这决定了第三方物流企业顾客服务包括面对直接顾客(客户企业)的顾客服务和面对间接顾客(客户企业的客户)的顾客服务。特别是由于间接顾客是物流服务的直接接受者,许多时候他们会将第三方物流服务视同其交易伙伴的服务,即他们会将物流服务的评价转移给物流企业的直接顾客,间接顾客是否满意,往往决定着直接顾客是否与物流企业继续合作。

二、影响第三方物流顾客满意度的因素

1、顾客的服务期望因素

顾客的服务期望是指顾客对将会得到何种质量的物流服务的心理预期。顾客的期望是复杂的,不同的顾客期望值各不相同。顾客通常具有一种学习能力,能沟通多种经验,如使用经历、广告、其他使用者的口碑等渠道获得信息,对自身的期望值进行调整。调整之后的期望值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目前的质量,因而对顾客满意产生重要的影响。主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行业服务标准。主要是指目前物流行业的服务标准状况。同类服务。对于第三方企业而言,它不仅要关心顾客已经得到的物流服务的质量,同时还要关注同类物流企业改进服务质量。已有服务。顾客往往通过自己的认知习惯结合以往所获得的服务等信息对现有服务进行比较。物流企业可以通过改变顾客对某一事物的认知习惯,从而改变顾客的期望值。

2、价格因素

价格是物流服务营销组合的关键因素之一。第三方物流企业提出的价格越高,对于顾客企业来说企业成本相对就高。总的来说,一般企业都会希望价格越低越好。但是在考虑价格的时候我们往往不会单纯的认为所支付的费用如何的低,而更多的会考虑支付费用的性价比,或与同行进行比较得出最后的结论,价格是合理还是不合理。因此在对价格进行评估时,主要考虑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提供服务的性价比。主要指的是顾客对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服务的质量和所需价格之间的对比,考虑该服务质量是否值所需的费用。二是与同行业比较定价是否合理。主要指的是第三方物流企业提出的费用与其他同行之间的比较,在服务质量相近的情况下差异是否很大。

3、物流服务水平与能力方面的因素

第三方物流的服务不应限于运输、仓储等业务,还要注重物流体系的整体运作效率与效益,供应链的不断优化是它的核心服务内容。它远远超越了与顾客一般意义上的买卖关系,而是紧密地结合成一体,形成了一种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由此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可以从服务的正确性、可靠性和沟通性等三方面来考察,而物流服务能力也通常可以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服务项目范围、合同履行率、物流方案设计的能力和设施配套性及完备性等四方面来考察。

(1)服务的正确性。是指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服务的正确程度,包括时间准确和数量正确两方面。该影响因素会因为物流服务的内容不同而有差异化,大致可能包含以下内容:库存准确率,发货及时率,交货周期超出率、进出口业务中的报关及时性、订单处理正确率等等。

(2)服务的可靠性。物流服务中所指的可靠性,是指货物送达时间的稳定或可靠程度,亦即指按计划准时送达货物的概率。常用的指标有运输残缺率,仓储残缺率等等。可靠性对于不同运输方式有不同的标准。一般而言,铁路的可靠性较高,而船舶运输的可靠性较低。

(3)服务的沟通性。是指第三方物流企业在服务过程中与企业顾客的沟通情况,它表明了企业的服务导向,包含物流企业对顾客需求和对问题的沟通方面的内容。通常包括了服务人员的友好态度、对需求的理解程度、沟通的渠道和频率、顾客投诉处理及时率、顾客投诉处理得当率等等。

(4)物流服务项目范围。随着国际贸易方式的发展和物流技术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顾客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要求不断提高,要求提供多样化、全方位的服务。第三方物流企业要提供顾客需要的服务项目主要包括:核心服务项目和增值服务项目。核心服务项目也称基本服务项目,即提供信息、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配送等作业服务,是比较成熟的、普遍化的服务项目,带有普遍性,不断创造时间与空间效应。增值服务是根据顾客的需要,为顾客提供超出核心的服务,或者是采用超出核心的服务方法提供的服务。增值服务主要是借助完善的信息系统和网络,通过发挥专业物流管理人才的经验和技能来完成的,依托的是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软件基础。增值服务可以分为两部分:首先是从仓储、运输等核心服务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增值服务。这类增值服务主要是将物流的各项基本功能进行延伸,伴随着物流运作过程实施,从而将物流的各环节有机衔接起来,实现便利、高效的物流运作;其次还有实现一体化物流和供应链集成的增值服务。这类服务通过参与、介入顾客的供应链管理及物流系统来提供服务,能够帮助顾客提高其物流管理水平和控制能力,优化顾客自身的物流系统,加快响应速度,为企业提供制造、销售及决策等方面的支持。

(5)合同履行率。第三方物流又称为合同物流,所谓的合同履行率是指在一个销售周期内对供应合违约率。与履行率是对应概念,履约率越高,则违约率越低,反之亦然。合同履行率越大,说明合同完成得越好,否则就越差。对于第三方物流企业而言,应该尽量使得签定的合同内容具体、条款清楚、手续完备、责任明确,最好保证合同的履行率达到100%。合同履行率越高,就越满足了顾客的需求,必将带来越高的顾客满意。

(6)物流方案设计的能力。精心设计的物流方案能够为企业、顾客创造多种价值,带来更多机会。通常包括了包装和运输方案设计、仓储方案设计、配送方案的设计等等。

(7)设施配套性及完备性。服务设施从根本上决定着企业的服务水平,国际上的大物流公司无不致力于服务设施的建设。在信息及通信方面,由于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大部分的第三方物流公司都在提供网上的信息服务,包括费用查讯,货物跟踪等服务内容。由于竞争的日益激烈,许多第三方物流企业都认识到,既能在不扩大公司规模的前提下提高服务设施的利用效率,又能降低营运成本的有效途径是进行联营,在公路、铁路、航空的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

4、企业形象的认可因素

顾客对企业形象的认可是指企业的整体形象在顾客头脑中的抽象反映,是顾客对企业的总的看法和认同。顾客对企业形象的认可既影响着顾客是否消费该企业产品或服务的决定,同时又可能是顾客在消费该企业产品或服务之后形成的主观印象。顾客对企业价值理念、企业信誉、员工的素质的看法来都可以体现这种认可。

首先,企业价值理念。它是企业的信仰、准则、思路及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如果企业的价值理念包含其社会价值,那么企业的社会价值一定会在企业文化中有所体现,企业文化又会以其无比的凝聚力将企业员工的价值理念统一起来,最终达到企业的社会价值、企业价值、员工价值三者的统一。

其次,信誉。有些顾客只信任本国的企业,而有些顾客坚信国外大企业能够提供优质服务。因此,有时候企业本身的信誉和形象会成为影响顾客满意的主要因素,而公司的内在企业文化常常决定了企业的信誉和形象。企业文化体现了集体荣誉感和集体责任感,能帮助公司树立良好的形象,从而影响顾客选择服务的企业。

再次,员工素质。第三方物流员工尤其是服务人员的素质在销售活动中对顾客满意的影响至关重要。服务技术是指员工在物流过程中对服务知识和操作技术掌握的熟练程度,它包括了服务知识和操作技能两部分。服务知识是指员工具备物流方面的基本知识结构,对运输方式,货物的特殊性及装载要求、最新动态、信息、国际国内关于运输的法律规定、对外贸基本知识等内容比较熟悉。操作技术是指员工能够迅速正确地处理各种单据、熟悉处理英文函电、运费、保险费、杂费等内容。

5、顾客的价值感知因素

顾客对价值的感知是指顾客所能感知到的收益与其在购买服务时所付出的成本进行权衡后而得出总体评价。从广义上考虑,顾客对价值的感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顾客总成本的感知与顾客总价值的感知。其中顾客总成本的感知是指顾客为购买服务时所耗费的时间、精神、体力以及所支付的货币资金等。购买服务的过程是一个产生需求、收集信息、对比评估、形成期望、决定购买、实施购买到消费后的感知的全过程。顾客在此过程中所支付总成本的经历和体验就是顾客对其总成本的感知。顾客总价值的感知是指顾客对购买物流服务时所获得的一组利益。它主要可包括:使用价值、服务价值、知识价值所构成。顾客的感知价值,其核心是价格,但不仅仅是价格。顾客的感知价值还深受顾客价值取向的影响,即处于不同需求层面的顾客的自身价值观念又影响了顾客的价值取向。企业本质上是一个创造价值的组织,企业的目标是追求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只有企业所提供的服务能够为顾客创造价值,企业自身的价值才得以实现。所以企业要在竞争中战胜竞争对手,吸引更多的顾客,就必须向顾客提供比竞争对手具有更大“企业价值”空间的服务。因此企业必须一方面通过降低生产和销售成本,减少顾客购买服务的时间、精神和体力的耗费,从而降低顾客的货币和非货币成本;另一方面通过提高企业、服务、人员及形象的价值从而提高服务的总价值。同时,“企业价值”也反映了顾客消费观的成熟与企业具有了更深远层次的竞争意识;正是这种日趋共识的价值取向构成了企业与顾客之间的“满意价值链”的基础。

三、结论

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必须始终如“逆水行舟”般地视顾客满意度为企业目标的重点,运用各种手段加强服务。另外,只有建立于顾客价值创造基础上的顾客满意才是真正的满意;只有定位于顾客的满意,才能激发企业进一步创造顾客价值的热情。一方面顾客价值的创造既是顾客满意的起点,又是顾客满意的终点;另一方面顾客满意既是顾客价值创造的动因,同时又是顾客价值创造的硕果。

【参考文献】

[1] 丁祝燕: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顾客满意度评价研究[D].湖南:长沙理工大学,2007.

[2] 徐明、任喜梅、于君英、韩慧君:服务业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

第10篇

关键词:职业技能;职业素质;课程改革

课程体系构建对于高职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具有现实意义,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构建是实现这些目标的保证。本文按照高职学生的认知、能力培养和素质形成三方面的规律,将这三者优化组合,形成富有高职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教学计划,核心课程体系以职业岗位需要为主线进行改革,侧重职业技能培养和素质养成。

一、基于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的物流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的构建

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的构建,与企业进行合作交流是前提。通过对地区差异、行业特色、专业人才需求层次、职业岗位能力、职业素质等情况的调研,对物流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进行深入分析。通过调研和分析,确定职业岗位,分析其工作任务和能力需求,整合出典型工作任务;以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建设思路为指导,根据学生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递进关系重构行动领域并转换为课程,最后优化整合课程内容,动态调整专业教学方案。

依据目前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结合吉林省物流业发展的要求,本着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及企业的实际需要,确定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的典型工作岗位有仓储员、配送员、货代员、单证员等。根据对典型工作岗位所需要的职业能力以及工作任务的分析,确定专业的核心课程包括《仓储管理》、《配送中心管理》、《国际货运》、《报关与报检》。

二、课程着重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1.物流专业技能培养。物流管理专业针对商贸、服务企业物流作业及物流服务岗位需求,通过对目前与我校合作的10多家企业的现场走访、毕业生问卷调查及网络调研人才需求等方式开展了专业调研分析,结合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报告及企业物流岗位说明书进行认真分析,并与企业人员共同研讨,明确了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技能。

(1)物流专业学习领域:物流方案设计、项目计划与合同签订、采购服务与运作、仓储服务与运作、运输服务与操作、货运运作、报关与报检、配送管理、物流技术及管理信息系统、物流成本管理等。

(2)物流专业专业技能:物流整体规划、采购技能、仓储作业操作及管理技能、运输作业操作及管理技能、运输作业操作及管理技能、货运作业操作技能、报关报检作业操作技能、配送作业操作技能、物流信息系统操作技能等

其中核心技能包括物流整体规划、仓储作业操作与管理、运输作业操作及管理、货运作业操作技能、报关报检作业操作、配送作业操作技能、物流信息系统操作。

2.物流职业素质培养。高职学生素质培养要渗透职业教育内涵的发展作用。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与人共事、学会生存的本领”。职业素质培养应从学生了解所学专业(职业或行业)发展的状况入手,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和认可度,然后再逐步发展到培养其遵循职业行业规范、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服务意识、成本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感。

本课程具体培养的职业素质包括:

(1)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

(3)具有良好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节能、服务意识;

(4)具备从事物流作业操作、管理、服务支持工作所必需、够用的理论知识;

(5)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服务、管理一线技术问题的能力;

(6)具有熟练的物流作业操作、物流管理、物流服务支持技能;

(7)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

(8)具有信息获取能力;

(9)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沟通协调、环境适应、团队合作及独立工作能力。

三、依托物流技能大赛进行课程教学改革

物流技能大赛模式充分体现了当前高职教学中注重专业技能培养的特点,完全可以引入到我们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在仓储和配送管理的课程教学中,我们可以先进行知识要点的分析和讲解,然后引出和知识要点相关的企业案例,利用情景模拟和分组教学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地分析案例中所体现中的储配设计情境,摘取关键信息并进行有效性的分析,按照储配方案中所要求的各个子项目的要求,设计出储配的整体优化方案,然在配合着现代化的物流信息系统,在模拟的储配现场中进行实战型的动手操作演练。通过这种模式,让学生在专业的课程学习中,真正做到学中做,学中练,教学做一体化,着重培养学生专业化的实践技能。

在课程实施中,借鉴技能大赛模式,布置具体工作任务,学生自主分组讨论,衡量方案的经济型和可行性,最后完成储配作业优化方案设计。学生通过制定方案的过程,培养了其综合分析能力和利用现有资源解决问题的能力;然后按照整合好的方案,分角色分步骤完成作业实施环节,其过程提高了学生团队协作和创新意识、严格遵守物流设备操作规程的意识和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忠于职守,诚信待人的职业道德。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物流管理;模块化课程体系

1新常态供给侧改革下物流行业人才需求分析

物流师的职业能力:《物流师国家职业标准》中规定物流师能够独立管理物流项目和物流信息系统;制定物流年度规划,对物流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协调内外物流关系,参与物流服务合同的谈判;承担物流人员的培训等工作能力,需要具有一定的观察、理解、计算、判断、应变、表达、交流、协调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2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

培养目标:物流管理专业培养能适应新常态市场经济发展和国家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现代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仓储与配送、运输管理及供应链管理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熟悉区域物流、国际物流、生产物流及物流营销领域管理与决策方法,具有较强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交流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有良好的生理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以及行为素质,适应生产物流、农产品物流、商贸物流以及第四方物流管理需要的高层次复合应用型人才。能在政府相关部门以及各类物流配送企业、第四方物流企业以及相关生产企业、商贸企业从事物流管理工作。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学、管理学、物流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经济管理、物流管理等方面的素质和能力训练,具有进行物流方案设计、物流活动决策的理论分析和实务操作的基本能力。物流管理本科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的逻辑体系如下:第一,了解物流管理问题研究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以及物流系统设计方法;第二,具有较强的文字和语言表达、人际沟通以及运用物流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在物流领域内的业务对外交往的基本能力。第三,具备高尚的品德以及强大的自制力;第五,熟悉我国物流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及世贸组织的国际公认准则及国际惯例;第五,了解物流及管理的发展动态及新技术对物流管理的影响;掌握经济学等学科的基础知识及其管理方法;第六,能够进行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实践能力。

3物流管理专业岗位群分析

通过对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地区大中型企业物流管理岗位需求的广泛调研,发现物流管理专业的岗位群贯穿于物流决策与方案设计、供应链管理、物流信息流动以及物流职能活动管理,在物质资料的采购供应、物质资料的生产流转以及产成品的流通等各个阶段都有物流管理人员参与,对应的专业能力岗位。

4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及能力结构定位

通过调研分析,结合企业行业的需求,剖析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规格与岗位群对人才的具体要求,将抽象的专业能力具体化为相应的能力要素,优化组合后形成能力模块。物流管理专业归纳出的能力模块设为两大类八个具体方面:一是基础能力模块,包括物流职业素养,物流职业素养是每一个物流从业人员最基本的职业修养,物流系统分析与系统构建能力,供应链架构与优化能力,物流网络规划与运作能力,物流职能活动实施与控制能力,物流信息管理能力;二是实践能力模块,包括物流操作与物流管理实践能力模块和物流规划与设计实践能力模块,这两个模块能够从不同层面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2]。

5物流管理本科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

通过对两个“能力大模块”的分析,确定不同模块的具体能力要素间的关系,构建物流管理专业基于“公共基础+职业能力+岗位能力”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其中,岗位能力模块包括“物流采购能力、仓储管理能力、运输管理能力、配送管理能力、生产物流能力、物流信息能力”等六大子模块。然后,将六个子能力模块分解成对应的教学课程“小模块”,即基本的教学单元,通过“理论与实践”对接的教学体系实现适应市场需求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

6结束语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社会经济发展迅猛,直接拉动了物流量的持续增长;而产业集聚和生产方式的变化又同步派生更多的物流需求。皖江城市带经济发展需要一大批物流人才,培养一支高素质、强能力的高水平物流管理人才队伍已成为当前高校面临的首要任务。皖江城市地区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需要彻底摆脱传统教学方法和以理论教学为主的课程框架,构建完整的、适用的课程模块,以培养地区经济建设所需的应用型物流人才。

[参考文献]

[1]朱中华.论新世纪高校课程改革趋势[J].煤炭高等教育,2002(3):60-61.

第12篇

1物料定制定位

1.1物料定制定位的优点

物料定制定位是入厂物流的基本管理模式,也是为后期取料人员提供方便,以确保上线配料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自己岗位的物料及时配料。定制定位的模式有以下几种好处:①方便库区的规划使得库区的料架和货物的摆放更有层次性。②方便取货人员取货。③利于盘点。④标准化的基本要求。

1.2物料定制定位方法

第一,根据货物的性质进行分类,一般分类原则有如下几种:①根据不同的供应商进行分类。②按照大不压小、重不压轻的原则对货物进行分类。③根据使用不同货型的零部件进行分类。第二,确定高位货架的最大承重能力,根据不同零部件的使用频率及安全库存确定不同的库位,做好相应的标签贴到不同的库位。

2物料的先进先出

定制定位、先进先出、外包装破损、包装与实物相符,都是库区最基本的操作规范和原则。物料的定制定位、先进先出,是反应一个库区最基本的规范要求,也是确保及时准确为生产线进行配料的根本,做入场物流这是必须严格把控的基本也是根本要求。汽车制造业入厂物流属于生产性的仓储,有时候是由不同的人员来进行取货的,主要是按照生产线岗位划分来负责自己区域的物料,甚至于有时候物料的报警都是由这些相应岗位的人员去察觉并及时汇报进行报警的。对于出库时的先进先出批次的管理,笔者个人认为有专门的人员来进行一系列的管理还是比较可靠的。物料的先进先出也是物料的关键作业环节。对于生产性仓储企业虽然运转周期比较短,但是严格把控先进先出是不容忽视的关键工序,也是物流操作过程中比较繁琐的一项工作,由于为了保证上线配料员工的取料时间最短化,所以入货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就需要在定制定位的库位上进行先进先出的批次操作,在没有实现机械化的工厂内这项工作也是必须严格操作,认真负责库区责任制。

二以汽车制造业为例的入厂物流业务流程设计

根据入厂物流的管理模式及物流定制方法,结合汽车制造行业的特点,以最小的成本提供最好的服务为目标,加大入厂物流模式的有效运转,对入厂物流业务流程做设计。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