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体育锻炼总结

体育锻炼总结

时间:2022-11-04 10:39:4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体育锻炼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体育锻炼总结

第1篇

一、教材内容: 体育锻炼重在参与

二、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七-九年级教科书第二章,这章节共3学时,本课是第1学时,这一章节内容与其它章节内容有密切的联系,因为运动参与是促进学生增强体能,增进健康,掌握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缓解紧张的学习压力形成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的重要途径,同时它还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故本课又是本章节学习内容的前提和基础,本课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意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学情分析:

他们的生理特点是比较易兴奋,又易抑制,精神不易集中;对于说教过多,抽象性强的知识因其理性思维还不完善而不易接受,也不感兴趣,初中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价值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了解的不全面。本课在此基础上通过问题和直观性动画进行启发学生,通过小团队相互间的合作讨论、探究,使学生由易到难,从浅入深地握全课内容。

四、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理解参加体育锻炼的意义;

2、能力目标:树立自觉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意识;了解自己参与体育活动的状况;

3、 情感目标: 根据实际自觉积极地参加课内外体育活动。

五、教学手段:引导、演示、启发、讲授法、讨论法、自我评价法等

六、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参与体育的意识,学会科学地参加体育活动。论文百事通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各位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在这里给大家上一节体育课,首先我们一起重温一下“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启动仪式(4分钟)插入视频图象。。。。。。为什么要大力提倡参与体育运动,体育锻炼对我们有哪些好处呢?,那么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走进今天的课堂------体育锻炼重在参与

(二)讲授新课

1、首先让我们一起看下面的两个实验,边看请同学们开动脑筋思考,然后谈一谈自己的想法,你认为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想一想?

(1)如果把小兔子、小鸽子从小关起来喂养而不让他们运动,他们长大后会出现怎样的情况了?

(2)“运动剥夺”实验:将20—30岁的健康男子分成两组,要求第一组在实验期内(20天)一直躺着,不许起坐,站立;第2组也做同样的规定,不同的是允许该组每天躺着时可以在专门的器械上锻炼4次。

2、学生分组讨论(3---5分钟)并将讨论结果用笔写在纸条上展示给全班学生观看。。。。。。

3、在学生谈感想的基础上教师加以简要的总结,实验表明:如果没有运动,人的健康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生命就会受到威胁,运动的少,生命力就脆弱。得出生命在于运动。

4、生命在于运动“life depends on sports”。(1)这句体育格言出自(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2)、我国先秦时期《吕氏春秋》—“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3)、古希腊人:如果你想强壮,跑步吧;如果你想健美,跑步吧;如果你想聪明,跑步吧。(游戏)

5、今天我们虽然不能到户外沐浴阳光,我们同样可以体验到运动带给我们的愉悦!(体育欣赏——音乐背景下的体育图片欣赏)请大家边欣赏画面,小组讨论“体育锻炼究竟有什么好处?(讨论时间5分钟)

6、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由教师总结得出参加体育锻炼的好处:。。。。。。古今中外有很多名人对此问题有精辟的见解(展示幻灯片) 既然体育运动有这么多好处,我们就应该主动参与到运动中来,从小养成锻炼的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体育锻炼重在参与,它可以让我们终身受益。

7、学生自测体育参与意识并统计得分情况:。。。。。。,教师点评。。。。。。。

8、学生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积极的有针对性的创设一些实用的体育锻炼方法。

(三)结束部分:

1、教师总结本次的要点部分;

2、师生在音乐的伴奏声(《健康快乐歌》)中边唱边做动作

3、布置作业,宣布下课。 八、板书设计: ①“生命在于运动”;②参加体育锻炼的益处;③体育锻炼重在参与;④了解自我的体育参与情况;⑤创设体育锻炼的方法。

第2篇

在飞速发展的当今时代,青少年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主力军。女性作为人群的弱势群体,更要努力锻炼自己,提高身体素质,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才能使自己在国家的各个行业中成为中流砥柱,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对中学女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研究,了解当代中学女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状况,挖掘中学女生不愿意参与锻炼的原因,了解体育锻炼对中学女生产生的影响,分析长期处于不参与体育锻炼下的中学女生所存在的隐患,进而总结得出消除中学女生不愿意参与体育锻炼的具体措施和方法。通过对女生参与体育锻炼状况的调查分析,使当代中学女生更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使社会更关注这些国家栋梁的健康状况,为中学女生的良好发展提供一个健康的平台。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通过对各中学的女生参与体育锻炼状况的调查,反映当代中学女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而根据状态制定合理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2.研究方法

研究的方法包括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根据数学统计思维得出中学女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大致状况,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研究结果:中学女生不愿意参与体育锻炼。

结合学校实际,对在校女学生发出有效问卷1000份,收回问卷988份。通过对收回的调查问卷的整理和分析以及对于体育锻炼相关资料的查询,了解导致中学女生不愿意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有体育教学内容安排的不合理,内容枯燥单一,女生不能在体育锻炼中获得愉快的体验以及生活学习无规律及网络诱惑太大等。

1.体育教学内容安排的不合理,内容枯燥单一

由于目前人口性别比例发展的不平衡,女生明显比男生少,体育教师为了更好地组织,在上体育课时更多地照顾男生这个大群体,紧张激烈的体育教学内容安排得比较多,这样造成了这一小部分的女生在旁边看男生的表演,有的坐在大树下聊天,有的到处闲逛。没有女生自己喜爱的体育教学内容,让她们成了体育课堂的边缘人。比如铅球项目,其对臂力和耐力要求较高,更是要参训者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和良好的身体素质作为基本条件,女生参与的就特别少。

体育教学内容单一,形式缺乏多样化,这是很多学生对体育不感兴趣很主要的原因,加之适合女生参加的体育项目本身就不多,这就更导致女生不愿意参加体育活动。

2.女生不能在体育锻炼中获得愉快的体验

生命在于运动,人体在生命运动过程中有很多共性,但是也存在着差异。因此,练体强身应该是一门个体性很强的学问。每个人在不同时段,身体客观情况都处在动态变化之中。若练体无章、练体不当,必然会损坏人体的健康。现在的很多中学女生自身无合理的锻炼计划,加上体育场所等条件的限制,能坚持锻炼的人很少。体验快乐与成功是每一项体育活动的目的,体育活动比较累和苦的体育课女生是不愿意参与的。

3.生活学习无规律,网络诱惑太大

根据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42%的人无吃早餐的习惯,54%的人只是偶尔会注重营养膳食,32%的人睡觉无规律,经常上网的人占38%,48%的人每天学习的时间高于六小时,38%的人每天上网两小时以上。

晚睡晚起成为部分学生的一大特色,这样无规律的睡眠习惯直接导致了一天三餐的不规律,吃早餐更是得不到保证。由于有了更自由的选择食物的空间而又缺乏营养知识,在这个时期容易养成偏食、挑食、不吃早餐、喜好零食、快餐等不良习惯。加上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多了,很多学生痴迷网络,经常上网玩游戏、聊天、看电影等,导致每天学习的时间太少,每天锻炼的时间也就更没有了,这是影响部分女生身心健康的主要因素。

三、促进中学女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策略

针对导致中学女生不愿意参与体育锻炼的原因,提出以下几方面建议,以此来预防和消除中学女生不参加体育锻炼的状况。

1.在中学女生中普及体育锻炼的知识

通过学校内的宣传栏、体育锻炼知识讲座和开设体育锻炼选修课等方法,在中学女生中普及体育锻炼的知识,让中学女生对体育锻炼的概念和表现有足够的了解,使其知道参加体育锻炼会对自己的身心健康有哪些好处,从而从源头上使中学女生更加重视自己的健康。

2.激发中学女生自觉加强体育锻炼

引导中学女生制定每周的体育锻炼计划,遵循周计划养成良好的终身体育锻炼习惯;依据自身条件制定符合自己的运动处方。

3.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第3篇

关键词:体育养生 自我指导 养生性体育锻炼

体育养生,是指利用一些运动不剧烈或技巧难度不很大且动作比较舒展的体育项目,来进行经常性的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体育锻炼(以下简称养生性体育锻炼),用以激活与焕发身心的生机与活力,维护老年生态应有的荣盛,实现延缓衰老延年益寿之目的。较之于其它各种形态的养生,体育养生是一种最普遍最大众化的养生。所以,面对我国人口已经进入老龄化及科学发展观统领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现实,认真探讨体育养生的科学方法,使体育养生成为科学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的战略举措,是一个亟待解决的使命性课题。所以,本文特拟用问卷、座谈、访谈、攀谈、侃谈、作品拜谈、健康档案查询以及“家属”侧访等方式,对爱好体育养生已有15年以上经历,且身心健康日益改善和提高的152位高、中龄健康老年朋友,进行较为深入细致的调查访问,从而欣喜地发现了体育养生自我指导的五大心理学方法。

1 兴趣驱动法

自古道:兴之所致,金石为开。心理学指出:“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对于人从事实践活动,获得知识,发展能力是一种强大的动力”。兴趣驱动法,就是体育养生者凭着体育兴趣内蕴的那种强大动力,来开展养生性的体育锻炼。兴趣有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之分。养生性体育锻炼的直接兴趣,则是由体育项目本身的运动形式和过程直接引发的,它不要你费什么力气。而养生性体育锻炼的间接兴趣,则是一种由体育项目能取得很好的锻炼结果所诱发的,所以,要培养出养生性体育锻炼的间接兴趣,在操作上要讲究这么两种程序上的心理艺术:①锻炼结果的“超前知晓”艺术。就是在未搞某种体育项目锻炼之前,就已经彻底知道了该项目长期锻炼以后的良好功效。其途径有三:一是认真从相关的书面资料中知晓。二是主动去聆听专家学者的有关讲解而知晓。三是从与已经搞过该项体育锻炼并从中获得好处的人们的攀谈中而知晓。②锻炼活动的“趁热打铁”艺术。当从前面的三大途径中获得“结果”的信息以后,就马上持续性践行该体育项目的锻炼。这样,只要注意在开始起步阶段的“坚持性”就行了。这是因为:“不管是对客体的还是对主体本身的兴趣,总是伴随着快乐、欣喜和满意的情感体验”。而且,这种总是伴之以快乐、欣喜和满意的情感体验越是往后延伸,就越是容易驱动兴趣的自动升级,即从初始阶段的“有趣”,升级到中级阶段的废寝忘食的“乐趣”,最后再升华到高级阶段的矢志不移、终生不舍的“志趣”,从而就形成了一条自动化了的良性递进的兴趣履带。这,就是兴趣的奇特魅力之所在。

2意志攀登法

任何一项体育锻炼,要想真正取到其养生的功效,就必须做到两点:一是务必使每次的锻炼,在循序渐进的前提下,去努力达到一定的运动量。否则,就收效甚微或没有一点收效,就难以达到应有的锻炼目的。而要达到一定的运动量,并不一定从最初的第一次就可以做得到,而是要经过若干次的努力方可做到。这种从第一次的“做不到”,到经过若干次努力以后的“才做到”之间,就是“体育锻炼高原现象”。而克服这种“高原现象”,使之不复存在,实质上就是意志的攀登。二是务必使次与次之间那种应有的锻炼功效加以链接,化为“功效链”,真正成为体育养生资源。而使得所有的次与次之间的锻炼功效,形成有机的功效链,实质上也是意志的攀登。使以上两点落到实处的具体做法是“五个坚持”:①坚持充分认识到体育养生的功效,就是体育锻炼的到位,以及锻炼功效的有机链接,和多种锻炼功效的有机合成,从而养成意志攀登的良好心理定势。②除暴风骤雨冰天雪地等恶劣天气和特殊情况之外,原则上坚持天天进行体育锻炼,持之以恒,决不一曝十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③坚持每次的锻炼活动,决不丢弃必要的各种环节,做到不省略,不跳跃,不颠倒,使之循序渐进,环环入扣,形成运动链条。④坚持在每次锻炼之后,及时地淋浴洗换,以确保体育锻炼保健与淋浴洗换保健两者有机结合。⑤坚持对体育养生的经验天天总结自省,不断兴益除害,兴利除弊,改进提高。

3 情感簇拥法

情感簇拥法,就是对自己养生性体育锻炼的方方面面,加以认真而细腻的体验,油然地产生出许许多多正面积极的情感,让体育锻炼活动始终在情感的推动和维系下持续地开展下去。它是养生性体育持续运行的剂和催化剂。其基本的要领就是“四个多多体验”:①对每次体育锻炼活动在时间把握上的合理性和各个环节衔接上的有机性加以多多体验,油然地产生出一种纵向形成性的愉悦情感,使每次体育锻炼活动浸泡在自我陶醉的情感氛围中。②对在体育锻炼活动中每次的动作改进和创新或身体造型的改进和创新加以多多体验,油然地产生出一种发展性的喜悦情感,使经常的体育锻炼活动维系在自信有为的情感彩带上。③对体育锻炼进程中所取得的各种收获,诸如减肥达标的收获,肺活量明显扩大的收获,气管炎烟消云散的收获,失眠不再的收获,耐受力显著增加的收获,免疫力大大提高的收获,等等,从而油然地产生出体育锻炼大有裨益大有奔头的兴高采烈的情感,使整个体育锻炼活动沉浸在慰籍的情感海洋中。④对在体育锻炼活动中以及在体育比赛活动中所结识的那些工农商学兵党政工青妇各方面朋友所带来的许多友谊加以多多体验,油然地产生出一种因体育交往面扩大而增加了“附加值”即扩大了人缘的高兴情感,从而使得养生性体育锻炼置于“喜出望外”的情感背景之中。这样一来,就充分地调动了情感的动力功能和维系功能,使养生体育锻炼始终在积极情感的簇拥下持续着,发展着。

4 从众攻坚法

就是自己主动地到新的或难度较大的养生性体育锻炼项目的人群中去,跟着他们学和练,以便尽快掌握这些项目的锻炼技巧,从而开辟多项目的养生性体育锻炼渠道。其实质是积极借助众多的外力,扩大体育养生的功效,加速体育养生的进程。从众攻坚,目的是“攻坚”,关键在“从众”。因此必须掌握三项从众的心理艺术:①主动向对方打招呼,主动作自我简介,并随即说明自己“拜各位为师”的来意。从而使对方对你产生“相识”时“随和谦恭”的成见效应,为“乐意接纳你”奠定心理基础。②相机和对方攀谈,在攀谈中认同对方的非原则性价值体系,比方说“你穿这种红色的衣服真好看”等。这样,很快就拉近了彼此的心理距离,很快就从“相识”到了“相知”。③经常向对方问寒问暖,想对方之所想,帮对方之所需。这样,彼此的心理很快就由“相知”到了“相融”。三项从众心理艺术所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①众人拾柴火焰高。攻坚中,由于有众多人的“示范性”影响,就足以促使自己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许许多多养生性体育锻炼的新知识新技巧,从而既使自己增加了多项体育运动项目的驾驭能力,充实了体育养生的本领,又为自己往后的体育养生积累了资本。②据一项权威的“交友研究”称:人的朋友越多,其乐观度就越高,幸福指数也就越高。由于随着自己在从众攻坚中结识了许许多多新的良师益友,那么,自己的乐观度和幸福指数也就随之提高。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5 风险规避法

体育养生,就其实质而言,它是一个以“平安”为前提,以“保健”为目的的养生性体育锻炼过程。所以,必须要有高度的风险规避意识,其主要的规避方式有四:①宗旨式规避。首先,科学地确立养生性体育锻炼的适宜宗旨。本文集受访者之大成,其养生性体育锻炼的宗旨是“适可锻炼,有益健康”。紧接着,牢记宗旨,让宗旨成为养生性体育锻炼的最高行动准则。②绸缪式规避。就是在实际的养生性体育锻炼进行之前,就缜密地加以防备。例如,要在比较阴沉的天气里到野外去体育育锻炼,就务必将雨具和加穿的衣服随身带,以免因万一突变的风雨,侵袭正在运动着的热气腾腾的身子而感冒;要搞较长时间的体育锻炼,就务必随身带好饮用水,以免体内缺乏及时的水分补充;要去进行登山锻炼,就要穿上“护膝”,以免膝盖受损,等等。③忌讳式规避。就是明明知到这样去体育锻炼,将会产生不好的后果,因此就绝对不去。通常有这么些忌讳:一是忌讳半夜三更的打着手电筒到山上去锻炼,以免既摔伤身体,又吸入植物在夜间吸收大量氧气的同时而排放出大量有害于人体的二氧化氮。二是忌讳“五顶”,即忌讳顶着大风、顶着大雨、顶着大雾、顶着酷暑烈日、顶着严寒冰天到室外进行体育锻炼,以免恶劣天气侵害身体。三是忌讳急于求成,以免造成难以估量的严重后果。四是忌讳随心所欲,不按规律,无序锻炼,以免“自讨苦吃”。五是忌讳无果而终,以免丧失锻炼的信心。④道德式规避。就是在比赛训练和正式比赛中,树立良好的体育道德风范,以免恶语伤人,拳脚相加,为自己的体育养生史上留下遗憾。

以上五大心理学方法(注:从1-5,以下分别简称法1、法2、法3、法4、法5),都是广大体育养生爱好者在体育养生自我指导的过程中,亲自探索和创新的产物。所以,不仅使用概率大,而且使用效果好,其详情诚如下面三个统计表:

6 总结

最后,值得引起高度重视的是:(1)上述五法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方法体系。所以,综合运用的效果,要远远优于单独运用的效果。(2)这五大方法所构成的完整的方法体系,从其更深层的实质上来看,就是一套全方位宽领域的体育养生自我支持的心理机制。(3)无论是作为一个完整的心理学方法体系,还是作为一套完善的心理机制,都既具有很高的科学性,很强的学术性和操作性,很佳的实效性,都又具有很好的启发性,很强的效法性和推广性,很佳的传承性。

参考文献:

[1]辞海(教育•心理分册)[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1):116.

第4篇

(一)高中体育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学生身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学生能否长期地进行体育锻炼,而高中体育教学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维持身体性能的稳定,还可以提高学生身体的综合素质,保证学生健康向上地成长。

(二)高中体育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高中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不是为了教给学生锻炼身体的方法和手段,而是为了帮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从而保证学生坚持体育锻炼,最终养成终身的体育意识。

(三)保证学生锻炼的科学性

当前许多人认为只要每天坚持锻炼,就一定会对身体产生好处。这种观念是完全错误的,只有科学的运动习惯才能保证身体健康的成长。高中的体育教学可以教会学生正确的运动方式,从而保证学生安全地进行体育锻炼。

(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而高中体育教学课可以很好地通过日常的体育运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帮助学生提高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五)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动力进行体育锻炼

当人们进行一项难以坚持的任务时,动机是促使人类进行这种任务的唯一条件,而高中的体育教学可以很好地保证学生每周至少进行一次体育锻炼,长此以往会使学生对体育锻炼产生需求,最终保证学生形成积极的体育运动动机。

二、当前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一)高中学生的体育锻炼意志力不强

意志力是指学生参加学生体育锻炼的动力,可以有效地解决学生在体育锻炼中遇到的挫折和困难,帮助学生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而当前我国大部分高中生的体育意志力不强,在日常生活中很少进行体育锻炼,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认识程度不深,很难长期坚持体育锻炼。

(二)高中学生处在青春期,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活动中

高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身体上的成熟导致了异性之间的差别很大。在很多体育活动中,学生由于怕在异性面前出丑而拒绝进行体育锻炼,很多女性学生害怕吃苦,甚至不喜欢男教师的教导。

(三)高中学生缺乏时间进行体育锻炼

由于高考的存在,高中学生在高中学习中存在着很大的学习压力,家长和教师对文化课的看重程度远远大于体育课,这导致学生在高中学习中忽略体育锻炼,部分学校一味地注重文化成绩,减少甚至取消体育课,学生很少有体育锻炼的机会,参加锻炼的实践也不多,从而严重影响了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

三、帮助学生形成终身的体育意识的策略

(一)经常对学生进行体育知识的教育

目前大部分高中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认识程度不够,锻炼的方法也不够科学,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经常向学生讲解有关体育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保证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和科学性。

(二)体育教学要符合学生的兴趣

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直接决定了学生能否坚持进行体育锻炼,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高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对外表很看重,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着重突出体育的健美性,从而鼓励学生进行体育锻炼。

(三)经常组织体育比赛

高中学生的好胜心比较强,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经常组织体育比赛,学生为了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一定会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教师还可以通过体育比赛向学生们展示正确的体育精神,保证学生对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第5篇

[关键词]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终身体育

[DOI]10.13939/ki.zgsc.2017.12.072

1 研究目的

沈阳工业大学体育课程已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由竞技体育向终身体育过渡,尽量满足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条件,实现课内外一体化,学生的锻炼能在必要的时间段内得到满足,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兴趣选择项目,使锻炼的有效时间大大提高,同时也为我校体育竞赛与训练提供了选拔人才的机会。本文通过调查研究我校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兴趣与动机,摸索出了一系列措施,为在高校普及课外体育活动提供参考。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沈阳工业大学辽阳校区大学一二年级在校学生,随机抽取学生400名。

2.2 研究方法

2.2.1 问卷法

2016年3―5月给我校自动化学院及商贸学院一、二年级学生400名发放问卷。对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兴趣与动机进行了调查,收回问卷379份,有效问卷363份,有效率90.2%。

2.2.2 调查访问法

2016年3―5月针对我校课外体育锻炼的指导体育教和院舍管学生工作的院长进行访问。

2.2.3 文献资料法

查阅我校图书馆有关课外体育锻炼的著作及文章,从理论上对本课题进行了可行性研究。

2.2.4 数理分析法

运用数据处理软件对调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 测试结果的研究与分析

3.1 沈阳工业大学辽阳校区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情况调查

调查数据表明:除去体育课上锻炼科目外,每周参与课外体育锻炼在3次以上的占13.5%,说明学生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人数较少。还有50%的人没有达到学校要求,然后对这部分的学生(168人)进行调查,总结出不锻炼的原因。

从以上的调查问卷中发现:

(1)学生大部分都是注意课外体育锻炼的,热爱对抗性和娱乐性较强的运动,每个人都有一项专长,甚至有的同学到校园外参加诸如健身俱乐部的锻炼,对于这样的学生,锻炼欲望较强,希望得到水平高的体育教师指导。

(2)还有一部分学生也愿意锻炼,但缺乏专业教师的指导,没有计划性,盲目锻炼不科学,一段时间之内看不到锻炼的成效,觉得锻炼意义不大,导致积极性不高。

(3)导致锻炼缺乏的原因有:场地器材少,缺少专业教师的指导。34.9%的学生缺乏锻炼的原因是想继续学业,或家庭条件差,课余时间去打工没时间锻炼,还有一部分学生属于不能吃苦,闲暇时间都用于上网、谈恋爱、逛街等。

而对于以上状况,学校应该着手于解决场地器材问题,让专业教师从心理、身体上进行有效的指导,让学生了解体育、喜爱体育,做到终身体育的目标。

3.2 学生选项课的排名

由于男女性别的差别,从表中可以看出,男生偏向于对抗性强、运动性大的项目。女生则喜欢偏重于塑身、运动量适中的项目。

3.3 我校体育教师情况

从以上体育项目可以看出,教师的体育特长有:足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排球、散打、网球、瑜伽、健美操、武术、游泳等。有的是身兼两项。

4 结论与建议

(1)首先根据学生兴趣爱好,自由选择内容进行相对稳定的活动方式。为此,我校确定了体育选项课的内容。让学生根据自己意愿去选课,这样能满足大部分学生的体育爱好。

(2)在我校的教学改革和教材编写中,要兼顾到学生活动的兴趣趋向与健身健美和娱乐性以及发展自我的特点,编写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教材内容。

(3)学校各院之间可以定期举行多样的比赛,以促进学生的锻炼欲望。

(4)大学生课外锻炼的兴趣和动机富有明显的社会性,更倾向于服务将来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要让学生们懂得终身体育是将来职业志向和抱负的前提条件。

(5)加强课外锻炼的组织工作,各院及体育部门要齐抓共管,加强组织及辅导工作。在早操课外锻炼中起到核心作用,特别是高年级的课外锻炼的管理工作。

(6)要完成学生体质达标工作,需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才能实现。

(7)学校应积极创造体育锻炼条件,改善运动场地和器材设备和自身条件,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锻炼环境,以激发学生的锻炼欲望和兴趣,使其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第6篇

关键词:茶叶销售团队;企业员工;体育锻炼;现状与建议

茶叶生产销售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影响我国综合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茶叶销售团队来说,员工是其发展的根本动力,员工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企业发展的实际效果,具有高素质员工的企业在有了强大员工基础支持的时候,能够更加快速地取得合理的发展。在员工具有的素质中,除了道德素质、思想素质、价值观念等内容之外,身体素质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强健的身体是员工进行高效工作的根本,身体作为革命的本钱,一旦身体出了问题,即使具有再科学的价值观或者再高的思想道德素质,也无法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1]。因此,茶叶销售团队越来越重视自身企业员工身体素质的培养。而体育锻炼作为一个加强员工身体素质的主要途径,加强员工的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强员工的体魄,为员工的工作与生活提供了一个强健的机体支持。但是在现实情况中,我国各大企业员工的体育锻炼情况却并不是很乐观,对此企业必须要掌握员工体育锻炼的实际特点,采取合理措施引导员工进行更有效的体育锻炼[2]。本文就是关于我国茶叶销售团队员工体育锻炼情况的调查分析。

1调查对象与方法

1.1调查的对象

本文调查的对象是位于我国某一线城市的某个茶叶销售团队,该茶叶销售团队一共有员工187人,年龄21-67岁,其中男性员工120人,女性员工67人。

1.2调查的方法

本次研究调查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分别是:1.2.1问卷调查法针对该茶叶销售团队员工体育锻炼行为参与的情况,比如参加体育锻炼的行为情况、意识情况等,对其进行问卷调查,一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7份,回收率93.5%。在回收的问卷中,男性员工120人,女性员工67人。1.2.2走访调查法针对该茶叶销售团队员工体育锻炼情况的现状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向当地的体育管理部门、生产企业职能部门以及该茶叶销售团队的员工进行走访调查。1.2.3文献资料搜集法根据本次调查研究的内容与目的,在维普数据库、国家图书馆博士论文文库中查阅、检索了相关文献资料二十余篇,并借鉴了其中一些有效的研究方法与内容。1.2.4数理统计与对比分析法将搜集到的该茶叶销售团队员工参加体育锻炼的问卷调查数据与资料进行数理统计,对比和分析其在性别间存在的差异。

2茶叶销售团队员工体育锻炼的现状

2.1茶叶销售团队员工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情况分析

2.1.1体育锻炼价值取向体育锻炼价值指的是人们在体育方面具有的某种态度、主张、倾向以及信念,与人的教育水平、社会地位、社会历史条件等因素相关[3]。通过调查该茶叶销售团队员工的体育锻炼价值取向发现,该企业男性员工与女性员工在体育锻炼价值取向上基本上相一致,根据所占比例从高到低员工的体育锻炼价值取向依次为增进健康、休闲娱乐、调节情绪、追求时尚、提高刺激、加强竞争、运动能力、人际关系、改善形象、防病治病。这表明对于该茶叶销售团队员工来说,其认为参与体育锻炼最重要的是可以增强人的的身心健康。2.1.2体育锻炼动机水平据调查资料显示,虽然该茶叶销售团队的员工对于体育锻炼比较关注,但是其实际参与度却有着很大的差异,这反映了茶叶销售团队员工所持的参与体育锻炼活动的态度与其参与体育锻炼的实际行为之间有着一定的背离。比如,通过调查该茶叶销售团队员工实际的体育锻炼动机发现,多数员工都因为以下几个原因无法保持实际参与体育锻炼的行为与其所持的体育锻炼价值取向相一致,分别是:没时间、身体好不用锻炼、没兴趣、怕讥笑、工作太累、没有理由、企业没有设施、没有钱等。这表明一个问题,建立与形成体育行为并不是单纯由人对体育的认识来决定的,同时社会各方面因素也会对其产生影响[4]。

2.2茶叶销售团队员工参加体育锻炼的行为情况

2.2.1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在这187例有效问卷中,其显示,每周参加一到两次体育锻炼的人数有75人,排名第一;每周偶尔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有63人,排名第二;每周参加三次及三次以上体育锻炼的员工有36人,排名第三。这表明茶叶销售团队的员工在不同程度上均参加了体育锻炼。2.2.2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与时间段据调查数据显示,在参加体育锻炼的员工中,有79人的活动时间在15min-到30min之内,位列第一;有61人的活动时间在31min-60min之内,位列第二;活动时间超过60min的员工仅有16人,参与人数较少。同时,员工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段集中在晚上或者双休日,尤其是男性员工,选择在晚上进行体育锻炼的有69人,这说明茶叶销售团队员工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与其工作时间有关。2.2.3参加体育锻炼的内容根据茶叶销售团队员工最感兴趣的体育活动调查内容显示,男性员工主要是篮球、乒乓球、足球与羽毛球,说明男性员工选择的体育锻炼项目具有一定的娱乐性、休闲性与竞争性,主要是为了缓解工作压力、调节情绪以及放松身心。女性员工更加青睐于旅游、身心放松、游泳与乒乓球等,主要是为了愉悦心理与锻炼身体。同时,在选择参加体育锻炼形式的时候,多数员工都是选择与朋友一起进行体育锻炼,其次是选择个人锻炼的方式和与家人锻炼的方式。2.2.4体育锻炼的消费结构根据对茶叶销售团队员工每月体育锻炼的消费金额与内容的调查统计结果显示,男女员工在体育消费结构上有两种趋势,一种是花最少的钱获得最大效率,从而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另一种则愿意在体育器材、体育旅游、场馆租借等方面进行健康资本投入,从而达到身心愉悦、健身强体的目的。对于女性员工来说,其在消费观念上表现出了非常明显的女性心理特点,在注重体育锻炼给精神带来体验的同时还十分注重自身的外表形象,比如在进行体育锻炼的时候首先购买的物品是服装鞋袜,其次才是与体育相关的比赛或杂质书报等[5]。

3茶叶销售团队员工体育锻炼调查分析的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茶叶销售团队员工对于体育锻炼的意义比较重视,并且有着较强的参与体育锻炼的意愿。同时,茶叶销售团队的管理者也意识到员工进行体育锻炼的众多好处,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还能够增强员工机体免疫力[6]。茶叶销售团队有着非常严格的管理制度,员工的工作强度与压力都较大,引起了员工在身心上出现一定程度的不适感。同时,茶叶销售团队一般都远离市区,使得员工的闲暇时间十分有限,参与体育锻炼的时候较少。所以即使员工明白进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但常常还是会因为一些客观原因无法进行充分的体育锻炼。

3.2建议

政府要重视茶叶销售团队员工的体育锻炼情况,掌握其实际锻炼情况,营造发展茶叶销售团队体育的环境,包括政策环境、人文环境以及锻炼环境等,将政府的推动作用与监督功能充分发挥出来,积极举办各种体育文化交流活动或体育比赛,激发茶叶销售团队员工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7]。同时,茶叶销售团队也要坚持人文观念与体育产出观念,重视员工的身体健康情况,在企业内积极宣传各类健身活动,并且还可以结合茶叶销售团队的特色,举办各类体育活动[8]。茶叶销售团队员工自身也要加强体育锻炼观念,将体育锻炼当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掌握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积极参加企业组织的各类体育项目活动。

4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虽然我国茶叶销售团队员工参加体育锻炼的意愿比较强烈,但是从整体上看来,其体育锻炼的力度还不够,对此政府、茶叶销售团队以及员工自身都要付出努力,通过这三个方面的努力,使茶叶销售团队可以创建一个员工积极主动进行体育锻炼的活泼氛围,不断增强员工的身体素质,实现员工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瑞元.新世纪我国油脂工业的发展和当前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在中国粮油学会油脂专业分会第11届年会上的发言[J].中国油脂,2001(6):4-8.

[2]戴春平.当代大学生生活社会化实现的保障———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下企业锻炼模式的构建[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9-11.

[3]张巧耘,王建锋,张恒东等.某大型电子企业健康促进综合干预策略及效果评估[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12(3):177-181.

[4]吉文林,胡新岗,黄银云等.基于企业视角的校企合作调研分析与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1):51-55.

[5]朱爱芳.旅游管理专业“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以江苏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2(11):235-236.

[6]姚磊,田雨普,谭明义.村落社区中不同程度参与体育锻炼的农民群体特征分析———安徽省小岗村、小井庄和落儿岭3村实证调查[J].体育科学,2010(5):15-24.

[7]林妙霞,李泽楷,陈燕铭等.广州市某企业人群亚健康状态流行病学调查[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9(S1):36-37+50.

第7篇

摘 要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南村中学初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基本情况、影响因素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南村中学初中学生体育兴趣浓厚,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多为迫于体育中考升学压力,强身健体、舒缓学习压力、健美等方面。2.中学生选择参加的课外体育锻炼活动的运动项目各异,除了广东省体育中考考试项目耐力跑(男:1000米、女800米),立定跳远、三级蛙跳、跳绳、投掷实心球、推铅球外,篮球和足球是男生偏好的项目,羽毛球和乒乓球则是女生偏好的项目。接近一半的学生每周锻炼时间都能在3次上,其余学生在2次以下。大多数学生每次锻炼时间都不超过半小时。3.影响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最主要因素是学生个人兴趣爱好与生活环境。兴趣爱好,是内因直接制约着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参加,而生活环境则是制约其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外因。有环境和条件却不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是学生的观念、态度问题,有兴趣爱好却没有场地开展则是学校及社会对学校体育的重视问题。4.提高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教育学生明确体育锻炼的目的,更新观念,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发挥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课外体育指导;扩大体育场地,改善体育设施,为中学生参加课外活动提供可靠的保障;提倡素质教育,增加学生课外活动时间,积极开展各运动项目的比赛,提高中学生体育锻炼兴趣。

关键词 中学生 体育锻炼 因素 措施

一、前言

国务院颁布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明确指出:要“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包括体育课)”,争取实现学校每天参加课外活动的人数达到学生总数的80%。1995年国务院颁布了《全民建设计划纲要》,指出:全民健身计划以全国人民为实施对象,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青少年和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昌盛,要发动全社会关心他们的体质和健康。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继续搞好升学考试体育的试点,不断总结完善,逐步推开。盲校、聋校、弱智学校要重视开展学生的体育活动。要积极创造条件,切实解决学校体育师资、经费、场地设施等问题。2008年北京奥运会来临之际,我国还启动了“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这是党和国家关心和重视学生身体健康而对学校提出的具体措施和要求。全民建设计划与阳光工程,促进了学校体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也得到了广泛的重视。据此,研究者对南村中学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影响因素等进行调查分析,旨在为提高学生体质,促进中学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理论借鉴和决策参考。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广州市番禺区南村中学初中600名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课外参加体育锻炼的相关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以“课外体育锻炼”为关键词检索,在中国知网上查阅了大量相关文献。并对重要文献进行分析、整理,了解当前研究的现状,为本文的研究开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2.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是本研究的主要方法,通过文献资料法与专家咨询,设计了《南村中学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问卷》,问卷设计遵循了社会学和有关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问卷经过结构确定、题目编制、问卷试测、问卷质量分析、问卷修订等几个步骤,问卷于2012年11月南村中学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收回问卷579份,回收率为96.5%,剔除无效问卷36份,有效问卷为543份,有效率为90.5%(表1),问卷的信度与效度基本上符合社会调查的要求。

3.访谈法

对广州市南村中学的相关领导和老师进行了中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活动的现状、对体育的需求、体育组织形式以及实施课余体育锻炼的发展规划和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访问调查。

4.数理统计与逻辑分析法

将问卷调查和收集的资料进行归类和数理统计。运用SPSS 15.0对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处理,并将信息进行归类,从各种抽象的事实中揭示出事物本质的特征,对其原因进行深入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对南村中学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现状的分析

1.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分析

动机是直接推动和维持人们进行活动的内部原因和动力,是激励人们去达到某一目的的主观原因。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是推动和维持进行锻炼的心理动因,是决定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效果的重要因素①。因此,只有充分了解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和目的,才能更有效地引导和发展学生的正确动机,这对提高学生的锻炼效果,促进学校的课外体育工作的广泛开展具有重要意义。调查表明: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多集中在中考升学压力、锻炼身体、舒缓学习压力、磨练意志、健身健美等方面(见表2)。

2.参与课外体育锻炼喜爱程度的调查分析

表3给出了南村中学不同人群多体育的喜爱程度情况。结果表明:78.1%的男生对体育持“喜欢”或“很喜欢”的态度;女生中26.9%的人喜欢体育,34.8%的女生对体育持一般喜欢态度,22.5%的女生不喜欢体育,15.7%的女生甚至讨厌体育。总体看来,53.0%的学生对体育持“喜欢”态度,23.8%的人群“一般喜欢”。由此可见,大多数中学生都比较喜欢体育锻炼。性别是影响不同人群对体育喜爱的重要因素,男生喜欢体育的程度远高于女生。由于青春期女生性格比较内敛,多数女生对体育的喜欢也只是停留在态度上,真正付诸行动参与到体育锻炼中的较少。

3.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场所、内容、时间统计分析

表4给出了初中学生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频数情况,结果表明:43.1%同学每周参加体育锻炼在3次以上,41.8%的学生每周只参加1-2次锻炼,14.4%的学生几乎不参加体育锻炼。由此可见,南村中学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较高。

表5给出了初中学生每次参加体育锻炼的持续时间,结果表明:66.7%的学生每次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不足半小时,22.8%的学生每次参加体育锻炼时间在0.5-1小时之间,6.4%的学生每次参加锻炼在1-2小时之间,极少数学生每次参加体育锻炼高于2小时。由此可见,南村中学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持续时间不长。这可能与其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多为迫于体育中考升学压力,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喜欢体育有关。

表6给出了初中学生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项目(内容)情况,结果表明:大多数男生经常参加的项目依次为:田径类项目、跳绳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大球项目(篮球、足球、排球)和小球项目(羽毛球、乒乓球);而女生经常参加的项目依次为:田径类项目、民传项目、小球项目。其中田径项目主要集中在耐力跑和跳远;民传则以跳绳为主,大球主要以篮球和足球为主,小球则是羽毛球和乒乓球。研究者认为,绝大多数学生都参加田径项目进行锻炼,是与广东省体育中考考试项目设置有关。2013年,广东省体育中考考试项目主要为必考项:耐力跑(男:1000米、女800米),选考项:立定跳远、三级蛙跳、跳绳、投掷实心球、推铅球等。此外,篮球和足球是男生偏好的项目,羽毛球和乒乓球则是女生偏好的项目。

(二)影响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因素

表7给出了南村中学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影响因素统计情况。“个人兴趣爱好”、“学校场馆不够、设施差”、“器材欠缺,质量差,不便于进行体育锻炼”“运动水平低,没有擅长的项目”等是影响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由此可知,影响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最主要因素是学生个人兴趣爱好与生活环境,兴趣爱好,是内因直接制约着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参加,而生活环境则是制约其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外因。有环境和条件却不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是学生的观念、态度问题,有兴趣爱好却没有场地开展则是学校及社会对学校体育的重视问题。

四、提高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途径和应对措施

(一)提高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途径分析

表8给出了学生对提高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途径的看法。结果表明:“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运动的兴趣,增强学生体育素养;加中学校体育场馆资金投入,增加体育场馆设施;宣传‘健康第一’的理念,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是提高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最有效的途径;“积极维护并改善学校体育场馆以及其它体育锻炼场地;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运动技能”;“提倡素质教育,减少学生负担,增加学生课外活动时间;积极开展各运动项目的比赛,提高学生体育锻炼兴趣”等是提高中学生课外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途径。

(二)提高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应对措施

1.教育学生明确体育锻炼的目的,更新观念,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

了解体育锻炼的价值,提高对体育的认识,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明确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更新体育锻炼的观念,逐步掌握科学的锻炼身体的方法,这样会激发学生锻炼的主动性,自觉地进行锻炼,养成锻炼的习惯②。为此,我们要从低年级开始,宣传“健康第一”的理念,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增强学生体育素养。帮助学生形成体育锻炼的意识,并逐步转化为行动,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2.发挥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课外体育指导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的组织者和实践者,其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调动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激发和培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发挥体育课堂教学的科学指导作用。要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培养学生体育运动兴趣,提高运动技能,需从低年级开始将体育教学课内外相结合,重视课外体育指导,发挥学生课外锻炼的独特效果,使学生在提高体育素养的同时,掌握现代化体育理论和方法,建立全面发展的观念,更好地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终身成为体育运动的实践者。

3.扩大体育场地,改善体育设施,为中学生参加课外活动提供可靠的保障

近几年来,随着学校招生规模的逐渐扩大,学生人数的日益增多,而学校的场地没有扩大,设施没有增加,直接影响到学生体育活动的开展。因此,加大学校体育场馆资金投入,增加体育场馆设施,积极维护并改善学校体育场馆以及其它体育锻炼场地,创造有利于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环境和条件,改变目前体育场地紧张,体育设施缺乏的局面,以满足广大中学生课外参加体育锻炼的需要。

4.提倡素质教育,增加学生课外活动时间,积极开展各运动项目的比赛,提高中学生体育锻炼兴趣

提倡并加强素质教育的实施,增加学生课余活动时间,并积极组织开展学生喜爱的娱乐活动和比赛,充分利用场地调动学生的课外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这些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与竞争的意识,提高学生课余锻炼积极性,而且更有利于学校的管理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丰富学生业余文化活动,促进了校园文明建设。

五、结论

(一)南村中学初中学生体育兴趣浓厚,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多为迫于体育中考升学压力,强身健体、舒缓学习压力、健美等方面。

(二)中学生选择参加的课外体育锻炼活动的运动项目各异,除了广东省体育中考考试项目耐力跑(男:1000米、女800米),立定跳远、三级蛙跳、跳绳、投掷实心球、推铅球外,篮球和足球是男生偏好的项目,羽毛球和乒乓球则是女生偏好的项目。接近一半的学生每周锻炼时间都能在3次上,其余学生在2次以下。大多数学生每次锻炼时间都不超过半小时。

(三)影响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最主要因素是学生个人兴趣爱好与生活环境。兴趣爱好,是内因直接制约着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参加,而生活环境则是制约其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外因。有环境和条件却不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是学生的观念、态度问题,有兴趣爱好却没有场地开展则是学校及社会对学校体育的重视问题。

(四)提高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教育学生明确体育锻炼的目的,更新观念,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发挥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课外体育指导;扩大体育场地,改善体育设施,为中学生参加课外活动提供可靠的保障;提倡素质教育,增加学生课外活动时间,积极开展各运动项目的比赛,提高中学生体育锻炼兴趣。

注释:

①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编.体育产业现状趋势与对策[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114.

②张俊英.影响大学生课外参加体育锻炼因素的调查与分析[J].山东体育科技.2002.3(第24卷第1期).

参考文献:

[1] 刘珊珊.女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分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26(6):34-36.

[2] 裴立新.试论制定体育产业政策的基本思路和内容[J].体育文史.1997.17(4):10.

[3] 张俊英.影响中学生课外参加体育锻炼因素的调查与分析[J].山东体育科技.2002.24(1):15-19.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N].人民日报.2001.3.18:第2版.

[5] 丁冬升,孙会山.中学生体育锻炼状况的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004.23(2):34-36.

[6] 周蔷.对影响高校女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因素的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4.20(1):77-79.

[7] 商厚姝.中学生身体健康状况的模糊综合评判[J].中国学校卫生.2004.25(3):35-37.

[8] 王培菊.影响中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心理因素分析[J].湖北体育科技.2001.20(4):50-53.

[9] 吴美玉.影响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因素及对策[J].青海中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9(4):21-23.

[10] 王华倬,刘玫瑾,于秀.我国中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3):23-26.

[11] 郑慧芳.影响女中学生体育意识及行为因素的研究[J].社科纵横.2005.2(第20卷第1期).

第8篇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培养学生具有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使所有中学体育教师需要共同探讨的一个问题。那么,如何在体育的教学过程中,培养中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呢?

一、什么是终身体育锻炼?

所谓终身体育锻炼,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的总和。体育运动是保持人体机能、增强体质、使体能处于最佳状态的有效手段。《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所以体育教学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为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服务,使他们在青少年时期起打下良好的终身体育锻炼的基础。

二、培养中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策略

1、提高学生对终身体育锻炼的认识

体育运动是保持人体机能、体能处于最佳状态的有效手段,在人的一生中都必须选择不同的身体锻炼的形式和内容,以增强体质,延缓生命衰老,人的健康状况不是一成不变的,体质的强与弱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不进行锻炼,强的会变成弱,经常有规律地锻炼,弱的可以变强。只有经常进行体育锻炼,才能长久地拥有健康的身体。学生在学校,学习是主要任务,也是每天的主要活动,成绩的好坏与大脑的工作效率有密切的关系,事实证明体育运动可以使大脑保持清醒,工作、学习效率得以提高。体育活动能使人产生成功感和愉快的体验。体育活动对于个人的自信,自尊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可以明显降低紧张与焦虑情绪。体育与个性发展也有密切的关系,体育运动可以对良好的个性的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现代运动心理学表明,焦虑和紧张的心理状态会随着身体运动的加强而逐渐降低强度,激烈的情绪状态往往在体能的消耗中会逐渐减弱,最后平静下来。

2、重视体育教师能力的培养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在学生中起着良好的表率作用。所以,体育教师应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乐于奉献的精神。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在积累总结教学经验的同时,努力修正和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不但要教会学生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有针对性地教给学生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要以不同的教学方法去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增强学生的体育能力和体育意识,以自己良好的言行去影响更多的受教育者自觉地加入全民健身终身体育的行列之。

作为教师,首先要转变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面向全体学生,要有终身体育教学思想。过去不少体育教师把教学的任务都局限在传授运动技术与锻炼学生体质上随着学校体育改革的深入发展,要求体育教师要转变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树立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基础的思想,把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向学生传授"三基"锻炼学生的体质与学生终身体育打基础有机地联系和结合起来。

作为教师要做学生的榜样,以自己丰富的知识、熟练的运动技术、技能、严谨的治学态度,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同时要广泛宣传终身体育的深远意义。在教学方法上要勇于创新,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与措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教会学生掌握科学的自我锻炼方法和独立参与体育锻炼的能力。所以体育教师能力的培养和自我提高,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3、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

体育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采用的教学活动方式和手段的总称。在体育教学中,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有很多。如:发现法、探究法、范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自主学习教学法等。但随着现代化多媒体教学的渗透,多媒体也引进到体育教学的课堂,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也随着教学教育现展而紧跟时代不断推陈出新,它的科技含量不断增加。如:教师可把预先录制好的师范动作利用多媒体平台进行讲评,分析容易出现的错误动作,甚至可以用录像的方法把学生练习的动作录下来进行讲评。这样,体育教学方法的合理交叉使用结合,呈现出多样性。又如:现代多媒体的体育教学方法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它是用光、声、音像等多种手段取代传统的言传身教的教学方法,作为体育科目,特别在室内课、理论课上,教师可将更多最近发生的体育事情直观搬上讲台。如奥运知识、各项赛事等体育信息、知识及时传播给学生,充分体现现代技术教学的应用,发挥其整体功能。因此,丰富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培养、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所采取的手段,使学生为被动锻炼变为主动锻炼,从而获取更多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使他们喜欢体育,乐于体育。

4、培养学生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

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养成与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习惯和能力。

1)加强思想教育,明确锻炼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教育和培养,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体育的功能,体验到体育的魅力,意识到终身体育锻炼的意义和作用。

运用科学合理的手段,启发学生的想象力,不失时机地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树立终身体育观念,培养学生持续性的体育自学能力。

第9篇

一、提高教师自身水平,做到外树榜样,内练素质。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首先必须能胜任体育教学工作。上好一节课容易,但要上好每一节课,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地提高自己,需要不断地更新知识,钻研教材教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勇于吃苦耐劳,不怕苦累,不怕太阳晒,不怕风吹和寒冷。工作认真负责,准备活动和学生一起做,示范认真规范,练习时积极参与到同学们当中。作为教师,必须是一位正直公平的人,随时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言传身教,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先做到,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激励学生,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身正为范,要端正思想,从适应社会的需要,培养人才素质出发,树立以育人为目标的现代教育观念,人才观,树立学校体育为健身、益智、育德、促美的观点,这一点很重要。同时要树立威信,还应具有一定的亲和力。这样学生才会接近你,接受你,喜欢你。

二、场地鲜明,引导和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上课前,教师要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游戏场地,引导学生上课的兴趣,感染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趣味。因为学生的好胜心强,当看到全新的场地时,就会产生新鲜感,思维会更加活跃,会不断地猜测运动的趣味性,流露出向往上课的急切心情。因此课前教师设计、选择场地是上好一节体育课不可忽视的环节。

三、打破常规,树立新意。

在常规教学中,体育课一般分为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这种三段式的教学给学生负上了枷锁。对于少年儿童来说,他们的性格决定了好玩和对任何新生事物的好奇心,不喜欢墨守成规。面对教师填鸭式的教学程序,学生们不会感到轻松、快乐,而且会厌恶体育课,反感体育锻炼。怎样才能改变这种恶性循环的局面呢?

首先,解决“计划”的束缚。在课程标准要求的范围内,教师可以自由地、随机地选择适合学生的授课内容,用简单、富有乐趣的内容吸引学生,注重简单的技巧练习,培养学生的协调性,灵活性。

其次,教师要用和风细雨般的说教,悦耳动听的优美的音乐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全面了解体育锻炼的普遍性和“快乐体育”的内涵。例如:在做准备活动时,让学生和教师一起做一些简单的韵律操,在欢快的旋律中翩翩起舞,这样既起身了热身的目的,又不使学生感到厌倦。

再次,打破体育课的常规。上课时,不必过分强调队伍的整齐,只要学生能够听到教师的讲话,在教师视野之内即可。教师要和学生融为一体,成为学生体育锻炼的伙伴,平等和谐地一起去参加锻炼。

最后,教师要像导演一样,富有创造力地将枯燥无味的授课内容设计成趣味无穷的情景游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感受体育活动的灵活性、多样性。例如:进行队列训练时,老师可以设计一个“迷宫”,利用要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分组闯关。

四、科学锻炼,注意安全。

伴随体育运动是不可避免的意外伤害。因此,科学锻炼是非常重要的。在进行体育课的授课时,还应该将体育卫生保健知识贯穿其中,让学生在锻炼身体的过程中对自己在所了解。明确参与体育锻炼时,学会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有目标的参加体育锻炼,明确过量的运动会带来伤害,合理的运动会使用权自己更加强健。让学生建立一个科学锻炼的理念,抵御对体育运动的恐惧感,有利于“终身体育”的发展。

五、有始有终,注重“放松活动”。

教师应注重授课结束后的放松活动。放松活动做的充分,不但可以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快乐体育”的乐趣,教师在选择放松活动的内容时,应将那些学生易学又乐于接受的游戏或韵律操教给学生们,让一节课在快乐中开始在轻松中结束。

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手段也在不断地更新。多媒体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给体育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教学环境。比如,在蹲踞式跳远的教学中,教师也采用多媒体进行理论讲解,通过幻灯片、动画片等,使学生在理论上有了一个初步的和完整的技术动作的要概念,对场地、助跑、踏跳、腾空和落地的角度等都有一个直观我了解,再通过起跳角度直接影响蹲踞式跳远的远近和最后用力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七、课后及时总结和回顾。

第10篇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终身体育;渗透策略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6-0221-02

前言

所谓终身体育是指终身能坚持不懈的参与到体育锻炼中,终身体育意识是终身体育的基础。终身体育意识的强弱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终身体育锻炼的思想。良好的终身体育意识不仅让学生快乐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还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在日后的生活中多多参加体育活动。

一、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终身体育思想的重要性

1.终身体育思想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坚实的基础。体育活动与其他活动有着明显的区别,既可以对学生的身体机能进行调节,还有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推动学生向着德智体美的方向发展。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大学阶段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大学阶段的学生都处于快速成长期。所以,高校要重视体育教学,将终身体育思想渗透到其中,确保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2.终身体育思想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高校体育教学的目的不再是简单的教授体育锻炼技能,而是要将终身体育思想渗透到每位学生心中,增强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让学生重新认识体育锻炼。当学生的脑海中有了终身体育思想之后,他们会约束自身,规划好自身的时间,定期参加体育锻炼活动,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现阶段,大部分高校开始改革体育教学,具体改革体现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上。从教学内容上来分析,高校要尽可能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体育项目,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形成终身体育思想。

3.终身体育思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往往是通过一系列的体育活动来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当每位学生能亲自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时,他们的思维得到了锻炼,变得更加活跃,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所以,高校体育教师要组织学生参与到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中,让每位学生发挥自身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终身体育能力。

二、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终身体育思想中存在的不足

1.一些大学生较为懒散,体育意志力薄弱。所谓体育意志力指的是在参与体育活动过程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意识以及主观能动性。从范畴上来讲,体育意志力被划分为心理学范畴。体育意志力既可以让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中表现出足够的勇气,还帮助学生克服很多困难。从相关的调查数据了解到,现阶段,我国高校学生的体育意志力较为薄弱,他们没有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并且也不愿意主动参与到体育活动中,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甚至有部分大学生成天忙于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他们无心去锻炼身体,参与体育活动,这样一来,这部分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越来越低,导致他们开始厌恶体育活动。

2.体育课程较少,学生缺乏良好的体育锻炼指导。对于很多高校而言,还是将侧重点放在了文化课的讲解,每个星期只安排一节体育课,这种重视文化课,轻视体育课的理念,导致学生无法获得良好的体育锻炼指导。长此发展下去,很多学生也不愿意上体育课,在上体育课时,他们经常会逃课,或者假装生病。再加上体育课的成绩几乎都能及格,学生在体育课上并不发挥自身的主动性,而是懒洋洋的完成老师所安排的动作。另外,部分高校的体育场地并不完善,如足球场地等,尽管有部分想要在课余时间开展体育活动,但是场地的缺乏导致这些学生放弃了体育锻炼的想法。总而言之,这些因素都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无法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三、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终身体育思想的策略

1.从学生认知规律出发,选择合适的体育教材。一般情况下,高中体育教学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理论课程;另一方面,实践课程。要想顺利的开展理论课程,那么高校体育教师要选择合适的体育教材。所以,高校体育教师要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明确体育活动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将体育教材中的体育锻炼方法都一一传授给学生。同时,还要将体育比赛的规则,如:篮球比赛规则、足球比赛规则、乒乓球比赛规则等。当然,还要传授给学生预防各类运动损伤和处理各类运动损伤的技巧。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体育教师在选择体育教材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性别、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男女学生间的生理差异,照顾到每位学生,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

2.巧用体育竞赛,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众所周知,兴趣在学生学习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谓兴趣指的是人们对某一事物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倾向。然而体育兴趣指的是人们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倾向。兴趣这一心理倾向会促使学生将参与的热情转换为经常性的参与体育活动,从而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高校大学生的心理日趋成熟,他们自身已经具浠本的体育能力,也掌握了一小部分的体育技能。

3.活动开放式教学,增强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开放式教学旨在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拉近教师与学生间的距离,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高校体育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不断提升学生的加工能力与信息转化能力。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落实开放式教学时,教师既要从思想上相信学生,又要从实践上相信学生,相信学生可以自主完成本节课体育课,并且学生可以高效完成体育活动。在处理教师与学生这两者的关系时,教师要听从学生的意见,将学生看作是朋友。在教师平定学生的成绩时,要充分考虑到每位学生间的差异性,比如:在评定学生的成绩时,教师既要分析该学生的最终成绩,还要分析该学生在每节课的表现以及所取得的进步。一般高校体育教师可以运用模糊量化考核方法,将考核等级分为优等、良好、合格、不合格这四个等级,科学的评定每位学生,调动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开放式教学格外重视学生的创造性,便于学生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的制定中。通过将体育课堂还给学生,学生能自主的选择体育活动,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比如:当老师要讲解《体育锻炼的方法》这一单元时,教师不要着急给学生一一讲解体育锻炼的方法,如:重复锻炼法、间歇锻炼法、连续锻炼法、循环锻炼法、交换锻炼法和负重锻炼法,而是要将本节体育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总结体育锻炼的方法。体育理论知识的讲解要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起来,通过实践活动来总结出相关的理论知识。为了能够让学生熟练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教师要运用开放式教学,发挥每位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主动探索知识。

4.多与学生沟通,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中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作为一名高校体育教师,其任务不再是简单的教授知识,而是要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帮助学生解决他们在学习中、生活中的问题,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另外,高校体育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选择合适的体育内容,注重每位学生的身体情况等,保证体育内容的适宜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体育教师要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作为最终的教学目标。然而通过分析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我们会发现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问题。鉴于此,体育教师要运用有效的方法来活跃体育课堂的氛围,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激发出来,构建高效的体育课堂,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参考文献:

[1]方军.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习惯[J].商,2014,9,(11):281.

[2]黄祖文.终身体育视角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路径探索[J].才智,2016,(12)9:81.

第11篇

【关键词】小康社会;社会体育;城乡差异;有效措施

作为世界国土面积排名第三的国家,我国的幅员辽阔,国土面积较大,农业发展潜力较大,再加上人口众多,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0%左右,因此,农民问题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基本问题。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也逐渐的提高,人们的物质需求在得到满足的同时,精神需求也不断地增多,然而,由于经济水平、地域差异等原因,城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城乡发展的不平衡,致使农民受到严重的损失,制约了小康社会的发展,因此,政府需要采取合理的政策,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

一、社会体育城乡差异性的具体表现

(一)体育锻炼需求程度不同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断地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尤其是城镇居民的受益最大,基本上已经全部达到小康水平。而与此同时,农村的发展则较为滞后,农民的生活水平远远低于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由于经济水平的差异,体育没有能够大面积地进入到农民的生活之中,再加上许多农民思想落后,认为体育锻炼是城里人的事,与农民无关,部分人把日常劳动当做体育锻炼,而少数人居然认为求神拜佛就能保佑家宅安宁,身体健康。

(二)体育锻炼人口比例不同

根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城镇体育人口比例较多,而农村达到体育人口标准的只有占很低的比重,参加体育锻炼活动的农民较少,而城市体育人口在持续增长,农村体育人口却刚刚萌芽,因此,城乡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有着巨大的差异。

(三)体育锻炼目的不同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类的需求是从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逐步发展的过程,所以,体育锻炼的目的是在强身健体的基础上,享受体育带来的快乐。但是,在城市居民开始通过体育进行消遣、娱乐、交往,享受体育的时候,农村居民却因为医疗、保健等原因,有功利性的进行体育锻炼,纵然少数农民开始享受体育锻炼,但是很难融入到日常生活之中。

(四)体育锻炼条件的不同

城市的经济水平高于农村,体育设施相对较多,体育锻炼场所比较固定、安全。许多市民会在公园、体育馆和广场等环境优美的地方进行体育锻炼,而且在参加体育锻炼的时候很多市民会穿着运动服装,跟着舒缓的音乐,有规律的从事体育活动,而农民多在自家庭院、树林或者村委会进行体育锻炼,只通过徒步、徒手等的自练形式,从事简单的体育活动[1]。

二、推动农村社会体育进步的有效措施

(一)统筹城乡发展,转变农民观念

政府应该制定合理地政策,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镇化发展步伐,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促使农民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前提下,主动去追求精神发展。政府可以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用工业化带动农业的发展,确保农民得享社会发展的成果。同时,政府应该推动乡村体育工作的发展,加大宣传力度,促使农民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全面提高农民的体质。

(二)积极开展农村群众体育活动

在制定和实行相关的计划时,政府必须立足于农村的实际情况,采用全面的观点处理农村体育问题。政府可以根据不同乡村的不同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开展丰富多彩的农村群众锻炼活动。例如,对于发展水平基本达到小康水平的乡村,政府可以建立体育协会,大力宣传健身方法,合理地组织体育比赛,为其他乡村提供参考的对象;对于发展水平较低的乡村,政府首先应该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合理地进行宣传教育,使农民具有体育锻炼的意识[2]。

(三)加大资金投入,提供健身场所

政府在宣传教育的时候应该加大对农村的扶持力度,确保农民有锻炼的场所。政府可以借助农村文化活动站,改善文化活动站的条件,适当地增添有用的体育活动器材,确保农民有进行体育锻炼的工具;同时政府可以通过农村大学生、专业军人等,树立体育锻炼的榜样,组织农民有规律、有纪律的进行体育锻炼。

(四)利用乡镇带动农村体育发展

乡镇是城市与农村之间的过渡阶段,是城乡的结合体,因此,政府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乡镇的作用,充分发挥乡镇在农村体育工作中的示范和辐射作用。政府可以通过在乡镇建立体育组织、举办体育比赛等方式,吸引农民的关注,以点带面,培养农民的体育意识,推动农村体育的发展。三、总结在倡导全民健身的背景下,政府应该重视农村体育的发展,让农民享受到发展的成果。政府应该重视农业的地位,加大对农村的扶持力度,加强宣传教育,促使农民树立起正确的体育意识;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全面推进小康社会的进程,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田雨普.我国社会体育的城乡差异及对策[A].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集[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14:3.

[2]雨普.小康社会时期我国社会体育的城乡差异[J].体育科学,2015,04:3~6.

第12篇

烟台市农村居民参与的体育活动内容较为单一,44.97%的农村居民选择慢跑和散步,28.21%的农村居民选择武术,它们由于不受场地限制,而且成本低,便于控制运动量以及强度,成为大众最常见的健身项目。其中武术作为中华文化传统健身项目拥有较多的种类,例如:太极拳、五禽戏、健身气功等等,在锻炼的同时也有利于组成健身小团体,在锻炼的过程中不仅方便大家之间的交流沟通,也有利于邻里之间的感情培养。一些较大的村落还拥有专门组织广场舞的小团队,有10.89%的农村居民选择交谊舞和体操,每天在固定时间地点进行活动,简单易学的动作和热闹的氛围吸引了周边群众的参与,这项运动尤其受到中老年群体的喜爱。篮球是一项大强度的体育项目,不仅能够锻炼人们的身体还能增加团队合作精神,因此这项体育项目被青少年所热衷。只有极少数居民会选择扭秧歌等其他不盛行的体育项目进行锻炼。因此,从调查中可以发现人们参加体育锻炼的体育项目较为单一集中,例如:羽毛球、网球等新兴的体育项目还不被人们所熟知。

2居民参与社会体育活动的态度

烟台市农村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较为积极,48.32%的农村居民十分愿意参加体育运动,仅有5.31%的人认为参加体育运动没有必要,而剩余的46.37%的人们认为参不参加都行。随着烟台市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更加注重精神需求,也更加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体育不仅能够锻炼身体,还有放松身心的作用,要使得社会体育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首先应加强居民中那46.37%中立的人们体育锻炼的意识。在农闲时间里,有体育锻炼行为的村民达到94.6%。其中,每周进行3次以上体育锻炼的占74.3%,虽然运动主要以小强度为主,但烟台市农村居民的健身意识已经有所改善,由此可以看出,随着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农民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农民参与体育锻炼的需求也随之愈来愈强。群众参加体育锻炼已经由早期的政府组织、应付检查演变成自觉的参与行为,人们不再是为了别人而参与体育活动,而是出于对自己身体健康的需求以及放松身心的需要,由被动变为主动。因此,从思想上转变农村居民对体育的态度,培养居民的体育意识,是高效发展农村体育的关键。

3居民参与社会体育的主要目的

据调查,烟台市农村居民参与社会体育的人群里,55.31%的烟台市农村居民的主要目的是增强体质,强健体魄。24.30%的农村居民以娱乐消遣为目的,16.48%的农村居民参与体育锻炼是以缓解压力为目的,3.91%则抱着结交朋友的心态,由此可见心存娱乐消遣放松和缓解压力等想法的人也不在少数,这种转变反映了人们逐步开始认识到体育能够带来的益处不再局限于身体上的健身,同时也有助于人们增进对自己的认识和缓解压力等精神上的作用。在现如今社会高速发展的情况下,人们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多,熬夜、不规律饮食等不良习惯正在慢慢的损坏大家的身体和精神,越来越重的生活工作压力也使更多的人进入到亚健康体质,这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实,社会体育的兴起给了人们重拾健康的希望,人们开始利用闲暇时间锻炼,以确保身体的健康和精神的愉悦。在调查的过程中还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许多身体健康的成年人并没能够很好的坚持锻炼,反而是那些老年人以及有慢性疾病或有肥胖困扰的人是体育锻炼的主力军。主要是因为许多成年人忙于工作,缺少锻炼的时间或者意识。只有等到身体真的出现了问题必须要锻炼的时候才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但从另一方面讲,也正是有了这种被动的原因影响,这些人通过积极参与体育锻炼认识到这样的益处,才能够在成为体育人口之后更好的保持下去。

4居民参与社会体育的主要场所

烟台市农村居民参与社会体育的场所比较集中,48.32%的农村居民选择在公共体育活动场所、马路和街道边进行体育活动,14.25%的人选择自家庭院,22.63%的农村居民选择场院、树林旁、河边、田间、草地进行体育锻炼,另外14.80%的农村居民开始选择体育场馆以及俱乐部进行体育活动。大多数烟台市农村居民选择临近居住地的街道或者空地,以及村里配置的健身路径等免费场所进行锻炼。这不仅体现了农村居民对于体育锻炼投入不足的问题,更是反映了农村配置专业的体育设施场馆的操作困难性。目前我国城市社会体育场馆设施建设仍然很不充分,更加无法为农村进行相应的设施配套,人们仅仅能够依靠现有的免费器材设施进行体育活动,场地设施的单一性限制了烟台市农村社会体育的进一步发展。烟台市农村居民对体育健身设施的需求,逐步由福利型向服务型升级,由此突显出农村社会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对农村体育的发展的重要性。

5居民对社会体育公共服务的需求

烟台市农村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需求逐渐提高,现有的社会体育公共服务已经无法满足农村居民的需求,烟台市农村居民对于体育场地器材设施建设、体育活动的组织开展、体育健身指导以及信息咨询、体育体质监测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烟台市农村居民对于现阶段体育公共服务的开展满意度不足30%,虽然村民普遍反映近年来农村社会体育公共服务较以往有了极大的改善,但仍没能达到预期效果。尤其是体育健身指导以及信息咨询的需求急需满足,过去居民只是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锻炼与强度控制,缺乏锻炼的科学性,甚至存在一定的健身误区,未能达到预期的锻炼效果,阻碍了农村社会体育的发展。很多农村居民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需要专业的健身指导员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的健身计划。通过对于农村居民的需求调查可以发现农村居民对于社会体育的认识程度逐渐加深,摆脱了盲目的健身活动,从而向更高层次进行发展。因此,应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与岗位设置,来满足农村居民的体育锻炼需要,使其能够科学高效的进行体育运动。

6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