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26 00:59:5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考政治答题技巧,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很多高三文科生多会认为政治简单,但是在做文综试卷时政治的分数总是不高,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大部分同学会将其归类为“马虎”,但是一次可以叫马虎。那出现了两次。三次之后你还会这么想吗?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因为各位同学没有一个好的答题技巧,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考政治答题技巧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高考政治答题技巧总结高考政治答题技巧—选择题
高考政治选择题有两种题型,即:单项选择题与不定项选择题,再做单项选择题时,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这就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读题的认真程度,各位同学在读题是一定要把握注意题中的易混题眼,认真读题。很多同学在看到“错误”“不正确的”这类字眼是很容易会略他们前面的修饰词,或者是将遗漏掉他们中的某个字,所以在读题时一定要认真,仔细。
高考政治不定项选择题每道题有一个或多个答案需要选择,很多同学在做时想要将答案全部选出来,这种思维方式是不对的,在做高考政治不定项选择题时我们不一定要将每一道题的全部选项都回答出来,但是一定要做到不选错误的选项,因为这样即使没有将答案全部选出来,也会得到一部分分数,但是切忌不可以将高考政治不定项选择题当做是单选题去做。
高考政治答题技巧—主观题
高考政治主观题包括填空题、简答题、分析说明题和论述题四种。在高考政治回答这类问题时首先要做的是将题意理解透彻,清楚设问方向与答题要求。在草稿纸或者是脑海中将所涉及的知识点罗列出来,并安排好答题顺序。高考政治填空题没有什么疑问,只需要将书本中的知识点用专业术语回答出来即可,但是其他几类问题则有一部分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回答高考政治简答题、分析说明题和论述题时,有可能涉及到材料阅读,我们应仔细阅读材料,将材料进行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将所对应的知识点在脑海中回忆出来,然后在进行全面具体的回答。在回答图表材料时。要对标题、时间、栏目、内容以及下面的注释进行“全方位”阅读。以保证没有遗漏的知识点。在面对那些开放性小题时要根据理论基础进行具有创意性的回答,切忌不可随意叙述,没有根据。
高考政治另一个得分的关键点在于各位同学答题的规范性,试卷给评卷老师的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各位同学要尽可能的保证自己试卷的整洁,更合理分配答案的书写方式。在遇到可以用专业术语回答的问题时用专业术语进行回答。
二.高考政治九大大题题型大题技巧1“体现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体现型的设问中有“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如何体现”等字眼。
【解题技巧】具体的解题思路是:定点——联系——梳理——作答
一定点:确定考核的知识点是什么;
二联系:联系所给材料与所学知识;
三梳理作答:将材料所给的信息与考核的知识点一一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要点,作答时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结合。
2“反映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反映型”的设问,一般来说所给的材料有文字式的,也有图表式的,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反映了什么问题或现象,二是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变化.
【解题技巧】不管是哪一种设问的情况,材料所提供的信息都是感性的,而答案要求是理性的也就是说感性材料理性化,既把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用教材中所学的知识加以表明。做这类题关键是对材料所给的信息要全面把握,可采用定点法。同上
3“为什么(原因)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一般设问以“为什么说”,“为什么要”等形式呈现
【解题技巧】具体有三种方案:
第一种:从分析其必然性,必要性的角度展开。必然性亦可理解为紧迫性,也就是应客观规律、时代背景而生的产物,是为了解决现状不足的需要,必要性和重要性就是解决此问题的重要现实意义。
第二种:从为什么要、为什么能的角度展开。一定要紧扣题意且联系教材知识来回答,答的越充分越全面越好,同时还要分析能够这么做的条件和社会环境
第三种:从政治、经济或文化、历史或现实,内因与外因等角度展开,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等,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在解答中,一般应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先经济后政治有次序,有条理地展开说明。
4“怎么办(对策)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题的设问一般来讲都是给出了确定的主体,如党、国家、政府、公民、企业、消费者和个人等。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内容。
【解题技巧】解答此类题目时,可采用定点法,同题型一。
凡是经济学中见到如何经营类题时,应想到:
(1)市场:面向市场进行产业、产品结构调整,生产适销对路商品;遵循价值规律,将生产资料与劳动力进行优化合理配置。
(2)科技:贯彻科教兴国战略,运用高新技术;
(3)管理:加强管理,贯彻人才强国战略
(4)素质:提高经营者,劳动者的素质;
(5)效益:努力降低生产成本,增大产出,提高经济效益,走新型工业化之路。
(6)品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与信誉,创立品牌,生产优质无公害商品,冲破国际“绿色壁垒”
(7)竞争力: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将企业做大做强,增强国际竞争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运用政治学知识回答如何做,一般会从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两个角度来回答,但具体的又可以从党、国家机关、公民角度回答:
从国家角度回答时:要注意从履行国家职能和坚持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方面回答
从党的角度回答时:要注意从党的领导方式和党的建设角度回答;
从公民的角度回答时:要注意从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及其关系的处理角度回答。
从哲学角度回答怎样做的问题,一般要侧重于方法论,原理不用过多表述,但一定要结合实际问题来谈,要体现哲学的思想与方法的要求。
5“意义或影响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题的设问一般有“积极影响”“经济意义”“政治意义”“经济政治意义”等
【解题技巧】一般意义类主观题回答的角度和术语可以归纳如下:
一、经济意义
描述国内经济意义
1、(有利于)调动积极性,解放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促进结构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等),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
3、(有利于)落实科学的发展观;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4、(有利于)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缩小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实现小康目标,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5、(有利于)统筹区域发展;促进经济合作交流,实现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经济互补;增强竞争力
6、(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巩固基础地位;产业化经营,促进结构调整,增产增收,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描述对外经济意义
1、(有利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对外贸易,增强国际竞争力;
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吸收引进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实施走出去战略,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周边)环境。
2、(有利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等。
二、政治意义
对国家的政治意义
国内有关活动
1、(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对人民负责);
2、(有利于)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建设法治政府),转变政府职能。
3、(有利于)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的长治久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高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
对外交往活动
1、对我国的意义:(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国际形象;
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国家安全;进一步对外开放,促进国际合作,维护国家利益。
2、对地区,世界的意义:(有利于)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
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维护共同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对党的政治意义
(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基础);保持党的先进性,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三、思想文化意义
(有利于)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思想保证,;发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国民素质,以德治国。
6“认识(评价)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题通常是材料先给出一个重大的社会现象,然后要求用所学的知识谈谈对这一现象的认识,常见设问有“如何认识”,“如何看待”“谈谈对某一现象的看法”“分析(评析)某一现象”等等
【解题技巧】此类题可按照“判断表态”——“阐述道理”——“明确做法”的解题思路来作答,也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解题思路来作答
“是什么”——即题目说(做)的是一件小事,或题目观点是对还是错
“为什么”——即说(做)这件事的依据、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不做这件事的危害性
依据——是说(做)这件事的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理论依据;
重要性——是说(做)这件事的作用、意义、目的、目标等;
必要性——是说(做)这件事当前存在的客观实际,即非做不可的原因;
可能性——是说(做)这件事存在哪些主客观条件,使做这件事成为可能
危害性——是做或不做这件事将会导致怎样的消极后果。
“怎么办”——即党、国家、公民、企业、消费者、个人等准备怎样做这件事,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解决问题。
回答时先原理,后结合材料要全面,辩证要站在自身的角度、态度要鲜明。
7“启示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题的设问,一般是以某些典型的事件,事例为背景,要求谈谈该事例、事件的经济学、哲学、或政治学的启示,其形式一般是“这给了我们哪些启示”或“这件事对你有什么启发”等,重点是考查考生能否从提供的材料中悟出道理,强调回答问题要有针对性。
【解题技巧】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一般应从两方面考虑:一是材料说明的道理,二是要求我们应该怎么办。一般情况下,偏重于回答“怎么办”,答题时格式应为“原理+材料说明的道理或者是原理+应该怎么办”。
答案一般写明原理或知识点,做到观点材料的结合即可,不必详细展开去分析。
8“依据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题主要是分析党和政府解决某问题的措施的经济学、哲学、或政治学依据。一般来说其设问主要有:第一,确定某知识范围,要求分析或说明材料对应的某方面的理论依据;第二,未确定某范围,要求从不同角度分析其理论依据。
【解题技巧】答案构成:(1)未限定某观点,则应从不同角度分析,选择主要的几个观点,每一个观点都按照“原理、方法论+分析”模式作答,注意简明扼要。
(2)若限定了角度,则依据这一观点包含的辩证思维层次进行分析。按照“观点+题中的做法或言论是如何抓住或符合(违背)这一观点的+意义”模式作答。
9“图表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图表式论述题的图表一般由“表题、图表(图表的形式常见的有表格式、坐标式、饼状式、柱状式、曲线式)、注释”三部分组成。设问通常是由2~3个小问组成。常见的设问方式有:
1、表一、表二分别(或共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表一、表二有何内在联系;
3、请你谈谈对表格所反映现象的认识,或问如何解决材料中的问题。
【解题技巧】审题要先审设问,后审材料(图表),这样可以增强材料的目的性。
审设问要注意:
1、宏观把握设问之间的关系。
设问之间的关系:一种是并列关系,各小题围绕中心相对独立;一种是递进关系,层层深入,其基本顺序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2、微观具体分析设问要求。
第一问:一般问的是图表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这时要特别注意看清题目问的是图表“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还是“共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答案不仅要写出图表反映的表面现象(即将图表语言转换成文字语言,实现有定量到定性的转换),还应指出这一现象所包含的深层次信息,和隐藏的信息及本质性问题。
第二问:一般问的是表1和表2有何联系,这些联系主要包括四种情况:
(1)原因和结果的关系(2)一分为二的关系(3)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4)前后相继的关系 。其中又以(1)(2)较为常见。
第三问:一般要求结合图表、文字谈认识。一般做认识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是:“是什么”“为什么”“有何意义和后果”“怎么办”。在答题时要注意将材料和教材原理结合起来,避免材料和原理“两张皮”
审图表要注意:
1、读图表的标题。
图表的标题反映了图表的主题或中心。
2、读表格内的项目和数据等内容,这是答案的主要来源。
关键是能从对比中发现问题,发现变化,发现差距,纵向对比用来说明变化(如有个较大的增长或减少),横向比较来说明两者的差距。
3、读表注(备注)。
关键词: 高考政治复习 规范答题能力 专业术语 答题策略
在近年我国高考中,学生答题不规范现象越来越暴露出来,其根本原因是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太差,规范化答题已成为现在教学和学生普遍关注并应及时解决的大问题。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规范答题的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方面来分析。
一、在高考复习中,学生答题不规范的表现
首先,专业术语运用的不规范,表述模棱两可,甚至完全错误。比如“人民民主”非要写成“公民民主”,“经济效益的提高”非要写成“利润的提高”,这一类错误是识记不清导致的。其次,不使用专业术语来答题,随意改编,如课本上是“国家职能”,偏偏写成“国家做事”,这是记忆不准确造成的。再次,所答非所问,这是属于审题失误,一个方向性的错误,危害最重。如题目明明要求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来作答”,结果答案却是从政治常识方面解答,答案也非常正确,但就是不得分。最后,答题表述不清,没有条理,不简洁。会答但写不对;答对了几条,却没有答全;虽然答全了,但洋洋洒洒一大堆,没有找准采分点。这一部分丢分的学生最多。究其原因,表象上是学生答题技巧太差,文字表达能力不过关,归根结底,是学生的主要知识结构搭建得不好,很多遗露点,而教师陈旧的教学方法和学生被动学习是其更深一层的原因。
二、在高考复习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规范化答题的要求
教师在平日的考试中就要让学生熟记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专业术语,使用政治学科的专业术语进行答题。如哲学常识中的一切从实际出发,量变、质变,实践,等等;经济常识中的通货膨胀、价值规律、剩余价值等;政治常识中的国家职能、共和制、依法治国和和平外交五项基本原则等。学生在使用专业术语时,一定要做到准确、科学和严谨,不能把“人民民主”写成“公民民主”,一定要做到一字不落。另外,在阐述问题时,还要注意语言文字的逻辑性、完整性和条理性,一方面要做到语言精练准确,另一方面要注意答全考查点,最好能分条来列举答案,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的答案接近参考答案。
三、在高考复习中,教师要对学生答题规范化进行策略上的指导
1.要想规范答题,学生首先要建立全面的学科知识框架。
这个框架要包含政治学科所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先存好货。要想构建如此庞大的知识框架,教师一定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其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行构建知识框架,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所学知识灵活掌握,在解答题的时候才会如是提取答题点。
2.引导学生建立以学科思维能力为核心的能力结构,从而提高学生答题的针对性、逻辑性和条理性。
在高考复习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和交流,在讨论中提高自身的学科思维能力,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学会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经验教训,并对答题中出现的不规范化的问题及时点拨,等等。
3.教给学生规范化答题的方法和技巧。
首先,审清题。一定要审清题,一字一句地读题,提取一切有效信息,挖掘隐含条件,确保答题的大方向不错。审题时,一定要排除其中的干扰信息和迷惑条件。题中问什么,你就答什么,切忌答非所问,否则费事不讨好。还要教会学生分析命题者的意图,考查的是哪个知识点。排除思维定势,千万不要跟着以前旧的经验走,不因见过同样的材料就掉以轻心。
时间过得真快,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来临,目前摆在各位文科考生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强针对性训练,熟悉教材高频考点和高考题型,减轻自己的心理压力,轻松应对。下面以江西省高考为列,让我们一起揭开高考文科综合试卷的神秘之处,以便更好地从容面对高考,考出学生自己的最佳水平。
提示一:注意高考试卷结构
从试卷结构和分值来看,文科综合试卷通常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由35个小题组成且均为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计140分。第Ⅱ卷为综合题,由6道必做综合题和地理、历史选做题(各选做一道题),共8道大题,共计160分。根据考查需要,在每道综合题内部多设计为简答题(文字题)。全卷共300分,考试时间共150分钟。从题量来看,基本是地理科目为11个单项选择题,即1—11题;政治科目12个单项选择题,即12—23题;历史科目12个单项选择题,即24—35题。地理、政治、历史科目均设制了两道必答综合题,同时地理还设制了三道选做题,做其中一题;历史设制了四道选做题,做其中一题。从考试的知识面看,试题突出考查了考生对三门学科知识掌握的程度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把握、解决问题的能力。从题量方面看,试题多涉及面广,时间紧,任务重。
应对高考策略:练习考试化,考试高考化。平常练习和考试一定要把握时间尺度,平时要注意典型错题的收集整理,要注意总结平时的模拟考试演练,熟悉题型、题量,掌握时间分配,学会答题技巧,理清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探求解题的途径和规律,强化思维训练。
提示二:注意高考高频考点和主干知识
2012年的高考文综考试大纲和考试命题仍然坚持以能力立意为指导思想,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悉事物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从考试内容方面来看,考试的核心内容就是要体现学科的科学体系,注重各学科的主干知识和高频考点;从能力方面来看,考查知识的再现能力及对新材料、新情境的处理能力;从综合方面来看,考查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应用知识的能力、临场的心理素质。
应对高考策略:熟悉各科主干知识和高频考点。因此,在高考文综二轮复习阶段必须按要求掌握各科主干知识和高频考点,并能运用知识,将考试内容系统化、网络化,通过分析、比较、归纳、推理、判断,达到灵活解题的目标。
提示三:高考文科综合试题的命题趋势
综观近几年来的文科综合高考试题,有如下的命题趋势:
1.从命题情境来看,试题多从现实材料入手,创造新的命题情境,洋溢着浓厚的时代气息。
2.从命题的立意看,突出能力立意,注重知识的综合应用。试题不拘泥于具体的知识点,而是内容、方法和原理广泛串联起来,突出了对解决问题思路的宏观整体认识和把握。
3.从命题趋势看:A.试题稳定性高,结构、题型、难易度比例、题量都比较稳定;充分联系生活和生产,更加注意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坚决抛弃死记硬背,对一些历史事件、地理事物重在理解其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和过程。B.试题信息图表数据化,不仅是地理科、历史科,政治科近年来图表数据所占的比例也在逐年增大。C.时代感强,紧扣时代脉搏,不回避热点焦点,但也不过分追求热点焦点,试题关注人类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回顾近3年高考,这一趋势愈显突出。
高考应对策略:知识能力准备好,答题方法准备好,心理状态调整好,相信自己。
提示四:高考文综考场答题技巧
答题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思维过程。当你进入考场拿到试题后,要注意以下几点:
1.先不要急于解答,要将整个试卷先大致看一遍,先用一二分钟大体看一下试卷有哪几个大题目、若干小题目,共有几张试卷,通观全卷,做到心中有数。要了解全卷的试题类型,大体有哪些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从而恰当、合理地把握答题的时间。
2.开始答题时,要认真仔细地领会每一道大、小题目的要求,比较有把握才开始下笔。审题要做到:一不看错题;二不遗漏题;三要看全题;四要审准题。
3.答题前要明确考题问的是什么、要求是什么、给的条件有哪些,在心中打好腹稿,安排好答题要点的先后顺序。
4.要根据各种题型,有针对性地回答。如读图填充题要求简明、扼要;简答题和综合题则要求内容充实、要点精确。
5.答题要先易后难。刚一进入考场,在开始答卷的前几分钟,心情多数是比较紧张的。这样,思维、记忆都难以达到最佳状态。如再遇上难题,心情就更易慌乱。因此,做题时先要从容易的入手,当你做过几道有把握的试题后,心情就会自然地稳定下来,这时再做较难的试题,思维也活跃多了,增加了自信心,以后的考试也就顺利得多了。
[关键词]政治高考复习题型审题解题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10064
在高考政治复习中,学生要针对自己在平时复习中暴露出来的弱点和不足,及时进行查漏补缺。政治教师要牢记“学生的弱点就是高考命题的兴奋点”。
一、复习教学中引导学生熟悉题型
1.选择题要“三读”
(1)读题干,把握出题者的意图
学生做选择题时首先应读题干,从题干中找出答案的选择方向、范围等。教师应引领学生读清、读懂题干,认真仔细、一字一句地读,不漏掉任何信息,掌握题干的中心思想。
(2)读题肢,进行鉴别筛选
学生通过读题干领会了题意后,要对每一个题肢进行详细的阅读,理解每一个题肢的含义,尤其是对于看上去相似的题肢进行认真的对比,找出细微的差别。针对每一个题肢进行逐一判断与鉴别,本身就错误的题肢可直接排除掉。
(3)读题干与题肢间存在的联系,确定正确的选项
充分运用思维,调动大脑中的有效信息,将题干与题肢进行一一对照,根据题干给出的范围分别对题肢进行分析与鉴别。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对题肢的正确与否进行有效的判定,将本身错误的题肢直接排除;②找出与题干有关系的题肢,排除本身正确但与题干无关的题肢;③分析与题干相符的题肢。
2.做到“两排除”――先排错,再排乱
先排错是指将本身错误的选项先进行排除,将干扰项减到最少,从而利于选择;再排乱即排除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目规定的选项。
二、复习教学中引导学生规范答题
1.主观题要做到审好题
主观题主要包括材料和设问两部分,因此要求学生在审题的过程中从这两方面入手。主观题中的材料包含题目的大部分信息,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应找准关键词句,将材料读通、读懂、读透,掌握题目的中心思想,捕捉有效信息。而随后的审设问则是审题的关键环节。从设问中可看出答题的方向与答题的知识角度。将设问弄明白才会回答得更加全面、准确。
2.主观题要做到慎答题
学生在对材料与设问进行有效的分析后就要回归教材了,将试题所涉及的问题在教材中找到相应的知识点,将材料与知识进行有效整合,迅速整理、归纳,并有条理地将各知识点写出来。在答题中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根据不同类型的试题选择不同的答题方式。
(1)答案基本框架:基本理论+结合材料分析。
(2)答题基本程序:一读――二找――三定――四答。
(3)答题基本要求:先重要后次要、答案段落化、段落要点化、要点条理化、表述专业化,做到字体工整,布局合理,涂卡规范,思路清晰。
三、复习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技巧
1.做到“三看”
(1)看图表。有些试题中附有图表及说明,且图表有表格形式、饼状图和柱状图几个类型,由标题、时间、项目、数据及标注等构成。学生在看图表时一定要仔细,将图表看全面,这样才能进行有效的答题。
(2)看注文。图表中的注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主观题中图表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注文能够对解题起到提示的作用,帮助学生答题。
(3)看设问。出题者通过设问来对学生进行测试,每一个设问都具有一定的指向性,在回答时也具有一定的限制性。学生应分别读懂各个设问,找出各问题之间存在的关系,便于答题时组织有效的答案。
2.做到“三到”
(1)由数字到术语。这一要求主要是针对图表型主观题,这类题型主要是通过数字对某种经济现象进行有效的反映,而在答题时则需要将数字转化为政治术语。
(2)由现象到本质。图表上的数字反映的只是现象,而由数字转化为术语的这一过程体现的就是由现象到本质。
(3)由理论到实践。政治试题考查的是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在实际中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释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与创新能力。
农村中学 高三政治 复课效率
高考是一场选拔性考试,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对考生提出了较高的能力要求。因此,要提高复习的效率,必须结合学生实际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方法。
一、调节心理,树立自信心
参加过高考的人都知道,高三这学年,学生心理压力极大,思想也容易波动。某些学生平时考试考好了,就会得意忘形;考砸了,自暴自弃,厌学。这时就需要教师积极引导,确保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心态。积极健康的心态是提高复习效率的重要保证,也是高考成功的关键。
其实考上大学,特别是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这是每个同学的理想,也为自己找到了实现人生价值的新支点。同学有压力这是很正常的事。但不能把压力当成包袱,背负起过重的负担,到头来把自己也压垮了;而积极的心态则是把压力化为动力,树立充分的自信。教师在复课过程要引导学生转变观念,不要太在意每次模拟考试的分数,即使考不好,也能坦然面对。失败是成功之母,面对失败、挫折,关键是要冷静分析,吸取教训,始终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对自己高考成功满怀信心,踏踏实实进行复习。
二、研读考纲和说明,提高复习的针对性
《考试大纲》《考试说明》,明确规定了高考的性质、内容和能力要求、试卷的结构和考查的知识范围等,指明了高考命题的方向。因此,《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就是复课的指南针,在复习过程中教师需要仔细研读,分析,了解考纲的变化情况,用考纲指导自己的教学。
考纲中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是: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复课过程中结合考点,指导学生提高四种能力水平。在农村普通中,学生这些能力比较欠缺,尤其要精选习题,训练培养。说明中的题型示例还为大家研究高考试题提供了一些蛛丝马迹。我们老师在复课过程中,必须全面、认真、深入地研究当年的高考试题,和考试说明中的题型示例进行比较、分析,把握命题的特点和规律。还要对照新旧大纲,确定必考点和新增考点,重点抓住必考点,倍加重视新增考点。我们做好了这些工作,才能提高复课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减少复课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三、夯实基础,把好基础关
政治学科包括了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和时政,考点非常多,但重中之重是把握最主要的概念和最基本的原理。这就要求教师在复课中帮助学生把握,做到精准识记概念、结论,吃透原理,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主干知识网,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把书变薄,提高复习效率。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看,无论是材料新颖的选择题,还是关注现实生活的富有创意的主观题,稍加分析,其答案绝大部分就在教材中,就在大家所学过的基础知识中。丢分的原因,尤其是选择题的失分,往往是基本概念不清、基础知识不扎实、基本技能不熟练造成的。结合这几年的教学实际,在农村普通中学,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主动性。因此,在复课中,要加强检查,督促学生识记基本观点、原理,并加强理解。唯有不断加强识记,增加看教材的次数,才能构建起自己的知识体系,才能在考试中信手拈来,灵活运用,以不变应万变。
四、精选试题,提高解题技巧
通过做题能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对概念、原理的理解;通过做题能发展思维,将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达到此目的,多做题是必要的,但并非做题越多收益越大。现在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的复习资料,但是良莠不齐。因此要精选资料、习题。特别是要重视以往的高考题。高考题命题更为规范、科学,设问严密,答案简洁。在复课过程,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做题,提高自己的审题、分析、解题及书写能力。
选好试题,一定要让学生亲自动手,避免眼高手低,把题完整地解下来。然后结合参考答案,对照自己的答案反思、体会:命题的意图?题目设计的巧妙何在?此题的关键何在?题目有何规律?是否可推广成一类题型?这个问题改变设问角度,还会变成什么样的题目?这样做一道题,才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复习效率也会大大提高。因此,教师不能采取题海战术,应精选规范、科学的习题,帮助学生掌握答题方法,提高解题技巧,发展思维能力,尤其是要提高多角度多层次辩证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规范答卷,保持卷面整洁
首先,要“知己”——这是提高政治复习实效性的重要前提。
1、自己掌握了什么?
要了解自己对政治学科的学习兴趣,对有关知识的理解和感悟。这就需要我们客观而认真地分析自己的学习状况,特别要仔细分析自己对政治高考考试内容和知识要点的把握情况。如对有关基本知识点的记忆程度,对政治学和经济学有关术语和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分析,对教材知识体系和结构的把握,对各类高考试题解答方法的掌握,对国内外重大事件的感悟和剖析能力等。
2、自己有什么心得?
要经常总结自己学习政治的体会和感受,有意识地考察自己的政治敏感度和对政治现象和社会热点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并注意发掘自己在政治学科方面的学习潜能,使自己对政治学科的学习状况有一个较为全面和客观的认识,以采取恰当而有效的复习方法。
3、自己还欠缺什么?
明白自己在政治学科学习方面还欠缺什么,需要什么,如何弥补,并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和策略。如第一阶段(9月—12月),先对考试基本原理和知识点进行必要的记忆,着重对基础知识的把握;第二阶段(1月—3月),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加强考试所涉各类题型解答方法的训练和时事热点的专题分析,侧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第三阶段(3月—5月),增加训练量,尤其是各种模拟试题的练习,一方面积累些迎战的经验,另一方面作好临战的心理准备。
知彼
其次,要“知彼”——这是提高政治复习实效性的关键所在。“彼”是指对方,在政治复习中,这里的“彼”主要是指:
1、你知道高考的目标吗?
政治高考的考试性质、考试目标、考试的范围比例、难易度比例、考试方法、试题的题型、考试的内容和要求等。如,政治科高考根据选拔性考试和中学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的要求,努力体现思想政治课特点,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考查学生初步运用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包括:识记和理解一年来国内外重大时事;理解教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观点;对试题提供的实例和情境具有一定的判断、分析能力和质疑能力,并能联系实际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或方案等;能运用教材有关知识,分析试题提供的材料,获取和处理相关的信息,用以说明其中所包含的有关知识和观点;对教材的有关知识具有一定的综合、评价能力。即能按照试题的要求,从规定的角度把教材的有关知识加以综合,进行论述,并能运用学习教材后形成的价值标准,对有关的内容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这既是政治高考的考试目标,也是我们政治复习的努力方向和所追求的境界。
2、你知道高考的热点吗?
关键词:高考阅卷心得;高考复习策略【中图分类号】G630一、 试题考察意图
连续三年的高考地理阅卷,不仅仅是艰辛的付出,更是一次次的经验积累。我今年批阅的是42题旅游地理的题目。本题紧扣课标和考纲的要求进行设计,知识方面主要涉及到了旅游地理中的旅游资源及旅游开发,能力方面的考察紧扣考纲要求的四项能力。尤其突出考察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以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注重了基础知识和原理的理解性考察。试题稳中求变,力求创新。不回避热点,以新成立的三沙市为材料设置情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问题。题目看似简单,但考生得分情况并不理想。二、 高考阅卷中发现的问题第一:不在规定的区域答题。
高考做为我们人生中一次最重要的考试,本应谨慎对待。但在阅卷过程中,发现许多同学并不按照规定区域答题。42题的位置答的是43题或44题的答案,更有甚者,答的是历史或政治题的答案。同时阅卷中发现的不应该出现的问题还有书写不规范,字迹潦草。有些字体太小,有些笔画潦草,阅卷时根本无法看清楚,从而影响到考生的得分。
第二:表述不准确、错字、别字、漏字现象严重。
由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停留于机械的记忆,对其内涵外延理解不透彻、不深入、不准确,从而造成表述不准确。再加上没有良好的答题习惯,导致高考时失分严重。例如该题第一个问题要求说明三沙市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即答出有岛礁或珊瑚礁、热带海洋风光。但许多考生把岛礁写成鸟礁、珊瑚礁三个字写成虫字旁。而岛礁或珊瑚礁在题目材料中已经出现。有些考生则写成了澳大利亚的大堡礁或者暗礁。该题第二个问题要求说明当前旅游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例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或防止海洋污染。有些考生则答成了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保护旅游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等。不注意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还有把限制游客数量写成限制旅客数量、注意游客人身安全写成人生安全、人民安全或交通安全等。
第三:审题能力差,答题出现方向性错误。
许多考生审题时不仔细、不准确,对题目要求的理解不够深入。有些考生甚至不审题,不管题目问什么只答自己知道什么。从而导致答非所问。例该题第一个问题是要求说明三沙市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即说明三沙市与其他城市相比有什么独特的旅游资源,是针对旅游资源本身来设问的。而许多考生则是从旅游地理的主干知识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方面进行回答。包括了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高、市场距离近、基础实施完善等。从而导致了方向性的错误。该题第二个问题要求说明三沙市当前旅游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结合课本知识可以答出注意旅游安全,主要包括地形、气象气候、交通等因素对旅游安全的影响。但结合三沙市的地理位置-热带海滨城市,其在旅游开发中尤其应注意气象气候因素台风及其可引发的海啸对旅游的影响。三、几点主要体会
第一:加强相关模块主干知识的归纳整合。
虽然高考重在考察学生能力,但脱离开知识去谈能力,能力也只能是无源之水。尤其对于地理选考题,由于为三选一,因此平常教学过程中教师难以明确要求学生必须选做哪一个题,这就导致教师和学生在基础知识复习和习题训练过程中对选考题重视程度不够。对该模块内的主干知识没有做到系统的掌握,一些相关的细节知识也未涉及到。因此教师和学生应结合实际情况,探寻一条选学模块的处理方式,使学生在某一模块知识上的知识有系统的掌握。
第二:结合热点复习。
社会热点与焦点问题是文终高考地理试题的主旋律,在复习备考中应该给予充分的关注和高度的重视。从地理角度出发,从中找出相关的地理考点素材,运用地理知识、原理和规律,分析、判断和评价现实的地理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把死的知识变成活生生的知识,并在分析过程中巩固地理知识,提高知识的迁移和应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1B-
0088-01
主观题是高考政治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丢分比较多的题型。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指导学生,帮助其提高主观题得分率呢?笔者认为,教师应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一、汇总知识,归类整理
政治主观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有较强的综合性和灵活性。要答好政治主观题,学生首先要具备扎实的知识基础,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答题。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对在高中三年中所学的知识进行汇总和归类整理,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教材中课或单元的安排,进行纵向的块状归纳。如必修一《经济生活》的第一单元第一课“生活与消费”是一“块”,其知识点归纳起来,有商品(含义、必备条件、基本属性)、货币(产生、本质、职能)、通货膨胀(实质、表现、影响)、通货紧缩(实质、表现、影响)。以此类推,一课一课地进行总结、整理,形成“知识块”,并以课文结构为线将“知识块”串起来。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按知识分类进行横向的整合。如“政治意义”可分为“对国家的政治意义”和“对党的政治意义”两种,“对国家的政治意义”又分为“国内意义”和“国际意义”两种。“国内意义”主要包括三点:(1)利于实现最广大的人民的根本利益,巩固国家政权,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2)利于依法治国,转变政府职能。(3)利于为国家建设创造良好环境,构建和谐社会,提高综合国力。“国际意义”主要包括两点:(1)利于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维护国家安全,促进国际合作。(2)利于经济全球化,利于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
学生通过上述两种方式对在高中阶段所学的政治知识进行梳理,基本上能够形成一个完整而清晰的知识体系,这对于解答政治主观题是十分有利的。
二、认真审题,抓住要点
在近年的高考中,学生因审题跑偏、看错题而使主观题丢分的情况时有发生。有的学生在审题时一目十行,像看小说一样,不细读,甚至还加入了自己的主观臆想,用“估计”来代替准确信息,结果当然就丢分了。所以,笔者在平时的练习中,要求学生朗读题目,提炼关键词,然后仔细推敲句子的准确含义。笔者把每一道新的题目都当作概念、定理,引导学生进行研究,即使题目简单,也这样进行,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题习惯。
有的学生审题完毕后,抓不住题目的要点,这也是学生在政治主观题上丢分的重要原因。学生之所以抓不住要点,主要是因为学生的脑中没有形成清晰的宏观知识体系,读完题后未能迅速找到相关的知识点。如题目要求用唯物论的知识,学生却误用了辩证法的知识;题目考查的是政治常识,学生却用经济常识作答。为此,笔者除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基础和构建知识体系外,还专门组织审题专项练习,教会学生如何抓住题目的要点。
三、总结规律,理清思路
教师应通过组织练习,引导学生总结规律,理清答题的思路和掌握答题的步骤。平时,笔者很少运用“题海战术”,每一种题型的训练只要达到一定的练习量即可,关键在于使学生在做练习的过程中掌握解题的技巧。笔者引导学生按以下四个步骤解主观题:(1)读题;(2)抓住要点;(3)联系所有相关知识点;(4)组织语言。
如2012年重庆的政治高考试题中的一道题:“材料一:1878年中国正式发行第一套邮票,主图为蟠龙,被称为大龙邮票,具有重要的收藏和欣赏等价值,在今年的一次拍卖会上,一枚面值5分银(相当于1.5625克银)的大龙邮票,成交价格高达17920元。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常识,判断‘大龙邮票的收藏和欣赏等价值是其价格的基础’这一观点的正误,并说明理由。”拿到题目之后,第一步就是仔细地读题,然后理出其中的要点是“收藏价值”和“价格”,与此相关的知识为商品的基本属性,涉及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区别,以及供求关系。鉴赏和收藏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这不是价格的基础,并且龙票发行少,以致供不应求,所以题中观点是错误的。在答题时,将上述两个理由讲清楚即可。
四、语言流畅,结构清晰
组织语言进行答题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答题时,若表述不清,结构混乱,缺乏条理性和逻辑性,是很容易失分的。笔者非常重视对学生的书面语言组织进行训练。在课堂教学中,笔者会经常精选一些问题,要求学生将答案写出然后再念出来。这样做,能帮助学生克服在书面表达中出现语句不通、使用“半截子话”以及使用方言等弊病,促使学生使用标准的专业术语,使解主观题时的语言表达更规范。
在政治高考主观题中,主要包括材料分析题、辨析题与简答题。因为政治主观题答案可塑性比较大,和有标准答案的选择题不同,使得一些考生出现望而却步的情况,还有一些考生将试卷填满,却得分很低。其根本原因是考生并未正确掌握主观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一、分析设问方式和题型设计
1.设问方式
整体而言,政治主观题设问方式主要分为以下几种:a.问题主要体现了什么,是怎样体现的;b.问题的意义,像经济意义、政治意义等,有什么影响;c.应该怎样认识问题;d.试题所述情况的具体反映等。
2.题型设计
对近几年政治高考主观题进行分析发现,政治题型设计方面主要分为五种:a.时代感比较强;b.情境材料非常新;c.试题答案多元化;d.知识跨度比较大;e.命题形式多样化。这些主观题主要对考生整体把握知识程度、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与解决的能力进行考查。
二、解答主观题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1.由于主观题有其自身特点,像事件具体性、材料热点性等,通常有些考生很难掌握这些特点,找不出问题关键。有的无限发挥,有的主观想象,有的答非所问,有的照搬书本,还有的套话、大话及空话连篇,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2.在对主观题进行解答时,首先要确保观点正确,其次知识要恰当地运用,最后要准确地表达语言文字。所以,在答题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逻辑问题严密性,大处着眼,细处落笔,不能信马由缰,提笔就答。
3.在解答主观题时,必须走好关键几步:a.一定要读完、读通以及读懂试题材料,找出试题设问角度及考查内容;b.答题前要先进行思维谋篇布局;c.通过准确、简洁的语言对主观题进行解答,不能泛读材料忙作答,有口无心想当然,结果导致文不对题,词不达意。
4.规范化学科解题语言的运用是解答主观题的重要标准。历届高考生解答主观题所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就是口语化。然而依照评分规则,出现不规范的答题用语也是会被扣分的。
5.在对主观题进行解答时,一定要注意灵活运用、有机结合。所谓灵活运用,是通过对所学知识进行灵活运用,对材料中所隐藏的热点问题进行分析与解答。所谓有机结合,就是有效结合试题材料与所学知识。若考生死记所学知识,缺乏灵活运用,照搬课本,这样不仅缺乏主观看法,同时又得不出准确结论,还会让阅卷老师认为是理论脱离实际。
三、主观题解题技巧
1.审读设问,细阅材料
由于主观题设题顺序通常是首先提供情境材料,然后提出材料中的问题。也许由于受其他科目的影响,所以考生通常喜欢顺序看题。未带问题看材料,使得考生阅完问题后,还要重新读材料,造成时间的浪费。若抛开问题看材料,那么考生头脑中就会产生不同于题设问题的结果,对正确判断题设问题造成直接性影响。
2.明确范围,分层答题
通常主观题在对知识范围进行运用上,大致分为不明确指出与明确指出。其中,明确指出是直接指出试题所需要运用的知识。而不明确指出就是间接指出试题所需要运用的知识。不明确指出通常在解题时存在一定难度。所以考生在最初答题时,一定要将几个层次划分清楚,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做。此为主观题常用的设问方式。有时这些层次被单独提出,有时被同时提出,所以,考生必须认真审题,对问题进行区别性对待,将解答明确、行文简练以及满足设问要求作为答题根本准则,做到认真答题。
3.精心组织,重视逻辑
对所需答题层次及知识范围予以明确后,依照所学知识,对材料进行精心组织,将与题设有关的、考生熟悉的事物联系起来,对试题材料中的问题因素进行具体分析,通过逻辑性思维对其发展趋势进行推导。在行文中一般通过分述、概述以及总述的答题方式,因为只有这样逻辑严密、抽丝剥茧地回答问题,主观题才有可能得高分。
4.紧扣教材,抓交叉点
在进行主观题审题过程中,考生必须紧扣教材知识。政治主观题需要考生通过教材知识对其时政热点进行解答。主要变现形式是,给考生一个时政热点材料,再通过“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做”等方式提出问题,而所提出的问题答案通常都隐藏于教材中。在明确材料关键词句与热点问题后,考生通过对照教材知识,将其热点有效对应于教材知识点,从而找出两者交叉点,以此作答。这样能够有效避免考生出现文不对题、答非所问的情况。在备考复习中,考生一定要将对课本知识的熟练掌握视为备考复习的关键,因为主观题答案生互动,形成的知识结构图如下。
矛盾分析法(微观落实)
矛盾分析法(中观把握)
矛盾分析法(宏观把握)
然后对学生在自我复习中发现的而且尚未解决的疑难知识,做适时的引导、点播和化解。为此,教师必须在课前对学生的学案进行批阅,对疑难问题加以整理,从学生角度出发,明白学生为什么无法理解这些知识点。属于个别问题的,则个别解决。有些问题是带有普遍性的,则需要教师在课堂复习中重点讲解。讲解的时候尽可能贴近学生实际,通过生活化例子、典型例题讲解等,让学生能够接受,真正理解。在复习《矛盾分析法》时,学生通过预习,提出了两个疑难问题:1.如何理解矛盾的对立统一及其关系?2.为什么说矛盾的对立统一推动了事物的发展?为了帮助学生有效突破这两个疑难问题,笔者专门制作了PPT,花了一节课进行讲解。首先通过运用生活中的例子讲清知识点。例如为了讲清楚为什么矛盾的对立统一推动了事物的发展,笔者举了一个例子:水+水=水,水+盐=盐水。然后告诉学生不同的事物在一起才能产生新的事物,并引用了马克思的名言:“假如没有小偷,锁会达到今天这样完善吗?假如没有假钞,钞票会制造得这样精美吗?”通过课堂举例的形式可以让学生很好地解开心中的疑惑。最后通过讲解典型例题来帮助学生进一步突破难点。
三、 限时训练,有效提升高考所需四种能力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问题,有些知识感觉已经讲得非常清楚了,学生也都弄明白了,但是题目变化了又会做错。所以知识理解了不等于能运用,实际运用水平如何,这在很大程度上要通过训练来落实。为此笔者专门设计了高考仿真限时训练,每节课精选一至两道高考主观题。在选编试题时,要突出重难点,保证课堂训练练在“疑难处”。训练时不是简单地做题目、报答案、对答案,而是给学生限定时间,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规定的题量,训练学生的解题速度,锻炼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完成题目后,要求学生和教师一起分析题目,组织答案。教师的讲评要“透”,一要让学生明白答案的每一要点组成及生成,借助于幻灯片呈现整个解题过程;二要注意举一反三,注重答题方法的总结、解题思路的归纳。然后让学生对照答案自己批改或相互批改,并留给学生适当的时间回味、思考、整理、内化。在复习《矛盾分析法》时,笔者觉得学生对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完整把握还有一定困难,尤其是“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和“矛盾特殊性的第三个方面的表现: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和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各有其特殊性”这两个知识点。针对这个难点笔者专门设计了一个题目,结果真如笔者所料,10分的题目大部分学生只拿到4分。计时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一种紧张感,然后通过学生之间的自评和互评,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优缺点,总结经验教训,相互学习和借鉴,共同进步。
四、依托热点初尝编题,有效发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水平
在高考政治试题解答中,学生要正确解答高考政治试题,涉及知识、能力、方法多个方面。因此,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是政治课教学活动重要的环节和任务,应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立足平时的指导和训练。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指导学生提高解答高考政治试题的能力谈几点体会。
一、注重基础知识积累。
政治试题背景,每年千变万化,但仔细分析后就不难发现,政治试题具有十分明显的“基础性”特点。高考命题的第一根据是教材基础知识。因此,应把该复习的基础知识全面过一遍,尽可能不遗漏,在此基础上,整合知识,建立知识系统,形成知识网络,使零碎的知识互相联系,更加系统化、网络化。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高考指导一定要全面,在此基础上提出重点,才能使学生有深入的理解。要用好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和教材,一是注意考试大纲、考试说明中关于考试内容的规定和要求;认真学习考试大纲、考试说明中的例证性试题,领会高考试题的命题特点,思考其解答的思路与方法;重视使用考试大纲中的样卷,研究样卷有助于缓解高考的紧张压力,消除学生对高考试题的神秘感。二是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要尽量做到准确――表述准确;全面――理解透彻;灵活――知识内化为解题思想,根据设问变通表达;顺畅――理顺关系,把握逻辑。高考政治试题特别是主观性试题往往不只是考查某一个知识点,而是把政治学科内的知识点整合起来,放在一个知识块或知识链中去考查,体现学科内综合。除此之外,在教学和复习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及时把各个模块内的相关知识加以整合,把握其内在联系;另一方面,要注意各个模块之间的知识联系,引导学生从哲学角度去思考经济现象、政治现象和文化现象,从政治学角度去思考经济现象、文化现象等。另外,还要把握教材与热点之间的联系,把时政热点问题回归到教材的知识网络中去,用教材知识分析说明,便于学生理解,从而形成发散性思维。这些都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基础性工程。
二、关注热点问题。
高考是为国家选拔人才的考试,所以它既要体现国家意志,又要符合国家素质教育的改革方向。对于考生来说,既要灵活掌握所学基础知识,又要关心时政,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对国际国内重大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环保等热点问题,要熟悉掌握其时代背景、发展过程、引发的事件和导致的后果。高考政治试题的特点不是单纯考时政,而是从问题出发通过特定材料和情境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侧面设计系列问题,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学科内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对热点问题,除了善于积累、学会筛选外,还要注重剖析。所谓剖析,就是对热点进行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分析。具体来说就是:首先,我们应弄清热点问题的背景,即热点问题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这是剖析热点的前提。其次,要寻找热点问题与教材相关联的基础知识点,这是剖析热点的理论支撑。最后,要根据热点材料和教材相关知识的结合,选择切入点,精心设计问题,运用基础知识,多角度、多层面对热点问题进行分析。
三、模拟训练,掌握方法。
学科知识与能力很大程度上要通过解题体现出来。在复习过程中,要加强模拟训练,以训练学生的解题思路、方法、答题规范和速度。特别要加强政治主观性试题的答题技巧和方法的训练。答案要点不仅要全面,而且要精练;理论知识的表述不仅要准确,而且还要联系背景进行分析,努力使答案层次分明、符合逻辑,富有针对性。为了让学生在复习中强化训练,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解题能力,教师要精选一些高质量试题、试卷,让学生限时解答、临场演练。逼真的模拟氛围有助于学生深刻领悟相关试题的知识价值、思维价值,及时总结解题的经验教训,提高解题能力。在做好以上知识和热点问题准备后,还要进行答题方法的指导,并组织学生有针对性地做一些练习题,熟练地掌握解题技巧。
高考政治试题解题实质是一个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加工过程,也是一个信息提取、信息加工、信息输出的思维过程。其中信息提取、信息加工是一个分析问题的过程,是反复运用既分析又综合的科学思维方法理解试题的过程,也是全面获取和解读试题信息并积极调动和运用知识进行思考的过程。在信息提取、信息加工方面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仔细分析设问主要是明确设问的角度、要求、规定等,把握阅读材料的方向。二是要理解材料涉及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现象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分清各层次的含义,分析各层次之间的内在联系,提炼中心主题。并带着设问的指向,发现、发掘材料提供的显性和隐性的有效信息,形成对信息的综合性解读。三是积极调动和运用知识,将试题中的“有效信息”同所学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准确运用相关知识和有关信息认识和说明问题,确立论点论据,为完整、准确地组织答案打下基础。
总之,指导学生提高高考政治试题解题能力,要辩证地处理好知识复习、热点剖析和方法指导的关系,注重平时积累,加强针对性,提高时效性,从而提高解答高考政治试题的能力。
(作者单位:贵州省道真自治县道真中学)
关键词:高考 高三复习 历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4-0158-02
高三后期复习阶段是根据历史教学目标,科学分析、把握高考历史命题趋向,并采取针对性措施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答题能力的阶段。它是学生在前期复习的基础上,对历史知识进行全面梳理、系统掌握,对历史知识点进行宏观把握与升华的阶段,在学生备战高考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高考与历史教学、学生与教师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所以高中历史后期复习方法也应呈现动态状态。但是,目前地理历史教学中,部分历史教师在高三后期复习方面仍在采用“本本主义”、“一刀切”的做法,复习方法毫无变化,出现了学生学习效率不高、学习成绩难以提高的现象。
笔者认为上述想象的根源在于部分教师还未真正的地转变教学观念,忽视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求地区历史教师要不断地对教学进行总结、反思与学习,探究出科学、全面并且行之有效的复习策略和方法,在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之下,把握考试的“宗”,适应考试的“变”,将“讲”、“练”与教材结合,指导学生夯实基础知识,构建知识框架,提高学生挖掘信息、分析问题与解答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更加自信的迎接高考。对此,笔者将从如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1 夯实基础,构建知识框架体系
高三后期复习阶段,历史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还要帮助他们将孤立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处理好基础知识与能力、知识点与知识体系之间的关系。我在指导高三后期复习中发现,对于学生所反映的学习时间投入与学习产出不成正比的问题,除受学习效率制约以外,还存在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学生将复习集中于重点与难点上,忽视了对次重要知识点的掌握;二是,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仅是有“点”、有“线”,而无“面”、无“体”,不善于根据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规律构建学科知识体系。因此,我在高三后期复习中要求学生要能及时弥补自己知识薄弱的环节,并能从多个角度系统的、完整的把握基础知识。
例如:我在高三后期复习中,注重指导学生根据历史知识认识角度的不同,从时间、地点、背景、人物、经过等方面来分析等历史事件;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来分析“两级格局”等历史现象;从发生、发展、结束几个方面分析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等历史发展过程,并要求学生从纵向角度,建立知识体系树状图,根据教材目录,将中国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分别分成六个阶段、三个阶段、五个阶段来把握历史知识点的纵向特点,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记忆与理解,提高了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与解题能力。
2 巧练、精炼,提高破题、解题能力
高三后期复习阶段已经逼近高考,复习时间十分有限。为此,在习题教学与讲评中,教师就必须对漫无边际的试题进行精心筛选、整理与设计,要提倡巧练、精炼,通过典型的例题延伸出普遍的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破题、解题能力。我在指导学生进行高三后期复习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启迪性的原则,引导学生通过评讲过的例题,概括出这类试题的解题思维方式与方法,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此外,为提高学生的破题、解题能力,我根据不同类型的试题,从审题技巧、阅读材料方法、挖掘材料信息、规范答题技巧多个方面分析了解答试题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应试能力。
例如:我对最近5年的历史高考试题和习题册中进行了精心筛选,整理出了《高三历史后期冲刺习题册》,根据客观题与主观题解题方法的明显差异,将试题册分成了选择题与非选择题两个部分。针对选择题,我选取了图片题、材料题、热点试题、文献题等题目类型,力图使学生全面了解、掌握历史高考选择题的命题形式,避免学生在考试中因未知而造成恐慌。针对非选择题部分,在评讲时,我详细分析了每一道题的审题技巧、材料阅读技巧与答题思路,将试题的答案落实在教材之中,并要求学习参考答案的答题技巧。
3 回归书本,再现所学知识
纵观多年高考,其实质便是考查学生以不变应万变的能力,“不变”是指历史基础知识不变,囊括在教材之中,“万变”是指高考的出题模式与试题形式不断创新、变化。“不变”是“应万变”的基础,即知识是能力的基础。由此可见,高三后期复习阶段回归教材仍是十分必要的。高考要求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不仅要全、牢、准,还要会用、会通。因此,在高三后期复习阶段,我往往将讲、练、评与教材结合,引导学生找到试题以教材的契合点,帮助他们巩固、补充基础知识,并学会运用知识。
例如:我在评讲2010年高考(北京卷)历史试题第13题时,引导学生将考点定位于必修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这一单元。在学生选择出正确答案之后,我还对本题知识点进行了补充,虽然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的老师是荀子,但荀子并是儒家代表人物。针对这个知识点,我为学生提供了2009年高考(海南)历史试题第12题,对此知识点及时进行了巩固,加深了学生的记忆,为学生更加清晰地理清古代思想文化史这块知识提供了帮助。
4 树立自信,从容应考
高考是学生求学生涯中最重要的一次考试,对学生发展前途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伴随着高考的临近,来自自身、家庭、学校、理想等多方面的压力压得学生几乎喘不过气,如果这种压力不得到缓解,必然会使学生变得焦虑,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影响他们的高考成绩。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我常常通过灵活的课堂形式与富有情趣的课堂情境,营造出轻松、和谐、愉快的班级气氛,并积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采用积极的评价措施,缓解了学生对高考的恐惧心理。
例如:我在课堂之前常通过播放歌曲、讲笑话、播放漫画图片、播放搞笑视频等方式来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有效地缓解了学生复习中的疲惫。面对高考的压力,学生内心必然会有种种情绪。为此,我在班级一角设置了“宣泄箱”,学生可以将自己内心的情绪通过文字记录下来,结合书信的方式投递在箱内。每天中午,我都会定期打开“宣泄箱”,了解、掌握学生的内心情感,再及时与学生进行真诚交流,及时对他们进行心里辅导,使他们能够以平和的心态,自信、从容的迎战高考。
5 结语
高三后期复习阶段是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查漏补缺,对解题技巧进行突破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学生调整考试心理,树立考试信心的关键性阶段与黄金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不断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策略来使学生更好地迎战高考。
参考文献:
[1]张德建.高三生物学专题复习的实践与策略[J].生物学教学,2006,(5).
[2]刘卓会.教会学生站在框架的高度去领悟知识[J].教学园地,2010,(29).
本届学生有着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基础薄弱;二是学习主动性差。
针对以上的实际情况和问题,我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主要做了以下几点:
1、认真研读考纲,明确考点,把握考试方向。认真研究考纲规定考试的性质、内容、形式及试卷结构、考查的知识范围、考试的基本题型及要求;分析考点,明确每个考点的本质,了解考点的内涵和外延,明确复习的方向,提高高考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以教材为本,夯实基础,构建网络。
首先,立足教材,认真梳理知识,狠抓基础知识的掌握。以本为本,坚决、踏实地抓好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经常以提问的方式来考查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回答不好的同学要求必须在限定的时间内去掌握。
其次,要构建知识网络。复习时注重知识体系的构建,重视网络化复习,注重学科内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的联系和综合。网络化复习从纵横两角度双向展开。
3、关注热点,联系实际,提高能力。复习基础知识的同时,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特别是社会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弄清来龙去脉,了解产生的原因,分析如何发展,注意解决对策,并学会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
4、强化训练,精选试题,提高水平。在高考的最后阶段的复习过程中,结合近几年来文综测试反映较好的试题,进行思维过程的训练,熟悉高考文综试题的命题思路,领悟试题的设计立意、设问角度、答案组织等关键环节。通过练习查漏补缺,掌握答题规律、技巧,提高应试能力。每次的习题要经过筛选,练习要练,也要讲评,而且要讲得精,评得透,做到举一反三。
5、加强对学生答题的训练,提高应试水平。在练习的过程中,要注意答题技巧,答题规律的把握,同时要训练学生答题的格式,书写,答主观题要做到术语化、要点化、段落化、序号化,以增加非智力因素得分。
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我也发现了很多自身的不足之处。最重要的是对学生的整体情况把握不明确,三个班每个班都有每个班自己的特点,并且学生素质有所不同,班级氛围各不相同,尽管我在教学过程中已经认识到了这一差别,但是实际操作中做的还是不到位,所以,教学成果还不能尽如人意。
所以,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还要多下功夫加强对个别差生的辅导,相信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我也相信有耕耘总会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