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科学学习计划

科学学习计划

时间:2022-10-23 12:41:5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科学学习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科学学习计划

第1篇

关键词:学习计划;调整心态;课前预习

一、做到先计划后学习

日常学习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它是一个不断由浅入深、逐步深入的复杂而漫长的过程。日常学习需要制订正确的计划,只有这样,学习才可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学生才可以改善盲目学习的缺点,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二、学生要先预习后听讲

课前预习是学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些学生觉得,既然教师上课要讲这些内容,为什么课前要浪费时间预习呢?有些甚至认为,反正没学过的内容也不懂,预习就是画蛇添足嘛!这些看法并不是偶然的,这是根深蒂固的想法,很容易造成学生学习成绩下降。首先,预习可以使学生打有准备的仗,使他们清楚自己的强项和盲点分别在哪儿;其次,预习能使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起来,融会贯通,巩固旧知识的同时更加利于获取新的知识;再次,经常预习能摆脱听课中习惯存在的盲目性;最后,经常预习能使学生听课加倍专心,不易走神,从而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除此以外,预习的科目主要是接受有一定困难的基础学科,还要注意预习时间的调配比例要得当。

三、考试需要良好的心态来应对

考试时的心态对于应对考试的考生十分重要,相同水平的学生,不一样的心态常常会有不一样的结果。良好的心态和昂扬的斗志可以促进大脑思维,提升自身水平。如果心态不乐观又夹杂着一些紧张焦虑的情绪,临场发挥就会大打折扣,所以,考前心态十分重要。

四、学习要先独立思考后再问别人

要想学好知识需要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思考能使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更加清晰而透彻,使学到的知识更加扎实,还能使大脑更灵活,思维更敏捷。学问需要学与问,如果不经常思考,往往会造成一些平时似乎很懂的学生,考试以后的成绩却不是很理想。

五、要想灵活思维需要打好基础

在日常的学习中,一定要先打好基础,需要学生把书本上的基本知识,如,概念、定理以及公式牢牢记在脑子里。如果概念没有把握准确,强制记忆即便很用功也是徒劳的。因此,每当有一个新概念出现的时候,一定要弄明白它的内涵和外延,活学活用。

当然,打好基础的同时,还需要学生灵活思维。这其中需要教师不断引导,把课上的知识用自己的方式传达给学生,是他们能灵活发挥、运用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第2篇

学习数学对于自身数学基础的要求很高,因为数学是极其严密的一门自然科学学科。它的思想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连续性,如果之前的知识点没有掌握牢靠,那么越之往后学习,知识网络越加复杂,而所需要联系的基础知识越加繁多,因此经常在知识有漏洞后,数学的学习便更加陷入困境。数学基础没有打好的人,在今后的学习中往往都会觉得比其它人困难。因此,很多数学不是很好的同学常责怪自已没有学习数学的天赋和头脑,其实不是因为没有这个天赋,而是因为小的时候的基础断层造成的。

在了解了数学成绩不理想的原由后,我们可能会想:难道说就要从头再来吗?这当然太不现实了,数学这门学科的知识是相当丰富的,我们从小学、中学到大学考研,一直都会有数学学科的开设。

我认为,就目前数学还不是很理想并准备通过高考的同学而言,最关键的倒不是一定上课去跟着老师的节奏听课,因为由于毕竟自已的基础没有其它的同学扎实,而老师教学的一个原则就是“在保证大多数的同学能够听懂的情况下,跟着自已的教学进度一直走”,所以对于基础相对不怎么好的同学而言,不容易跟上老师计划的步调,有些甚至可能出现一节数学课下来茫然一片的感觉。

建议数学暂时不是很理想的同学可以选择先同自已的任课老师或是班主任老师多加强沟通,要用科学地面对当前的学习现状。毕竟老师是不会让自已的学生吃亏的。可以和老师们谈谈自已目前的学习状况,让老师明白你的基础水平,给你提出你的知识漏洞。努力使老师和你在学习上能有一定的默契度。而作为同学本身则应当重视自已的学习态度,平时应敢于和勇于提出自已不懂的问题(可以私下里请教老师,只要你是向上的,老师不会吝惜他的时间的)。而同时要给自己设定一个属于自己的学习节奏,因为在跟不上大家的步子的时候最好的办法不是硬着去攀大队伍的步子,而是跟据自已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个属于自己的学习计划。计划要合理,适合自己,但也不会进度太慢(可以找成绩好的同学或者好友以及父母和老师参详一下)。跟着但这样做是要把和老师沟通作为前提的。(不然老师会觉得你上课不听课~呵呵,并且如果不说明原因,有的老师可能会不理解你的做法,他们或许你的做法有点冒险,只要你理由明确在理,那么其实这也很正确的做法)

学好数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素质是“勤”。学习数学免不了的是计算和练习,这些就是基本功的一个重要方面。一般数学不理想的同学,对于平时的课后练习都不是很重视或是觉得头痛,不喜欢做习题。然而在考试中,数学对他们的要求不单是正确,同时也有问题解决的熟练度。所以平时的练习对于知识的即时巩固以及熟练度的提高都很有帮助。因此,在以后的学习中一定要花更多的时间在注意习题的练习上。

最后,谨祝你学习进步,开心愉快

第3篇

学好初一却是整个初中三年中最重要的。从小学进入初中,同学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环境。老师的教学方式变了,学习的知识更深入了。

这时我们就应该在学习方面丝毫不放松,更努力地学习。并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初一的时候,首先要搞好学习。比如说一下几点:

1.要有学习目标把不足的地方尽量改正。

2.培养良好的习惯,不能迟到,不能过度放松自己,当然也不能太过了劳累。

3.上课一定要认真听课,把老师说过的内容记住。

4.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并做好作业不留空题,不抄别人的,自己思考自己想。

初二,是个转折点。如果初一的基础打得好,初二就会比较轻松一些。

在初二,要为初三的中考打好基础。

1. 在初二,不仅要学习掌握初二的知识,还要多复习初一的知识,以免学会这个忘记那个,而不是把所有的复习工作丢到初三。

2. 在初二,要多找找易错的题目,不会的题目,从而加深记忆,这样就不会再错了。

3. 在初二,不懂就问,而不是不懂装懂,不然以后永远都不会。

在初三的时候,不能因为学习压力大,而过度紧张,过量的学习。

应该放松下来,乐观的对待中考,劳逸结合。

1. 全方面的复习三年所学的东西,并烈一个复习计划表,每天该干什么,该学什么,不能漫无目的地学。

2. 集中精力学习,初三年级,重点抓好自己的学习,尽可能多地掌握各学科的文化知识,为圆满完成初中学业打下良好基础。

3. 克服消极心理,保持乐观的心态,培养积极的学习动机,保持学习内容的新鲜感,学会挖掘所学内容的新意,寻找科学学习方法,轻松应考。

4. 上课跟着老师的复习方式学。每天放学后,想一想:今天学了什么,学了哪些东西,老师教给我的东西,我是否都记住了?然后把自己觉的重要的东西记录下来,有事没事就拿出来翻一翻,背一背。

第4篇

    一、学习方法不当的表现

    (-)学习无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计划是实现学习目标的保证。但有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毫无计划,整天忙于被动应付作业和考试,缺乏主动的安排。因此,看什么、做什么、学什么都心中无数。他们总是考虑“老师要我做什么”而不是“我要做什么”。

    (二)不会科学利用时间

    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有的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自己的学习、生活安排得从从容容。而有的学生虽然忙忙碌碌,经常加班加点,但忙不到点子上,实际效果不佳。有的学生不善于挤时间,他们经常抱怨:“每天上课、回家、吃饭、做作业、睡觉,哪还有多余的时间供自己安排?”还有的学生平时松松垮垮,临到考试手忙脚乱。这些现象都是不会科学利用时间的反映。

    (三)不求甚解,死记硬背

    死记硬背指不加思索地重复,多次重复直到大脑中留下印象为止。它不需要理解,不讲究记忆方法和技巧,是最低形式的学习。它常常使记忆内容相互混淆,而且不能长久记忆,当学习内容没有条理,或学生不愿意花时间去分析学习内容的条理和意义时,学生往往会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依赖这种方法的学生会说:“谢天谢地,考试总算结束了。现在我可以把那些东西忘得一干二净了。”

    (四)不能形成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是知识体系在学生头脑中的内化反映,也就是指知识经过学生输入、加工、储存过程而在头脑中形成的有序的组织状态。构建一定的知识结构在学习中是很重要的。如果没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再多的知识也只能成为一盘散沙,无法发挥出它们应有的功效。有的学生单元测验成绩很好,可一到综合考试就不行了,其原因也往往在于他们没有掌握知识间的联系,没有形成相应的知识结构。这种学生对所学内容与学科之间,对各章节之间不及时总结归纳整理,致使知识基本上处于“游离状态”。这种零散的知识很容易遗忘,也很容易张冠李戴。

    二、学习方法不当的成因

    为什么有的学生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呢?这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当然,一个人的智力水平会对方法的形成有影响,智力水平高的学生更容易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但在现在的中小学中,学生的智力水平差异都不太大,因此,它对方法形成的影响是有限的,学习方法不当的原因主要还是在一些非智力因素上,如认识水平、动机水平、意志状况等。

    以上原因分析是从学生个体出发的,是造成学习方法不当的内因。除此之外,还有来自教师、家长(微博)。同学等各方面的外因都对学习方法的形成产生影响,也都是造成学习方法不当的可能原因。

    (一)对学习方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不少学生在方法上听其自然,看不到科学学习方法的作用和意义,没有尝到正确方法所带来的甜头,以为磨刀误了砍柴工,因而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认真研究和掌握先进的学习方法。

    (二)对学习特点认识不足

    前面讲到学习方法具有适应性,其中一个方面就是要适应各阶段、各学科的学习特点。这就需要学生对目前的学习有明确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才能形成科学的方法。

    较大的变化——初中的课程内容相对简单,进入高中以后,所学知识更加抽象、深入;初中生的学习对老师依赖性大,老师指导也很具体,而高中生的学习则有更多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如果学生看不到这些变化,就有可能造成方法的不适应。

    外语学习的特点——学习一门语言,需要多听、多说、多读、多写、多记,而记外语单词又是一种机械记忆,这就和其他科目形成了区别。学习数学的方法就不适应于外语学习。

    (三)对自身的状况和条件认识不足

    学习方法除了要适应学习特点外,还要适应个体特征。

    学习状况——有的学生因为成绩不太好而妄自菲薄、过于谦单,认为自己一无所长、无可救药。也有的学生因为学习良好而目中无人、自以为是,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这些不客观的认识会使学生在运用学习方法的时候发生失误。如自以为是的学生在制订学习目标时往往会好高骛远、不切实际。

    个性特征——每个人的能力、气质、性格、身体状况、生物周期等都有不同,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更没有两个相同的个性。属于“百灵鸟型”的,可多利用白天;属于“猫头鹰型”的,可多利用晚上。

    (四)学习动机缺乏

    动机缺乏的学生没有学习动力,缺乏学习热情,把学习看成是一件苦差事,在学习中没有目标,得过且过,其学习行为完全是一种被动的应付。表现在方法上,必然会死记硬背、投机取巧、没有计划。一个丧失学习动机的学生,必然丧失深究学习方法的兴趣。因此,那些在学习中无精打采、大叫“没劲”的学生,十有八九方法不当。

    (五)意志薄弱

    掌握和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时,需要一定的自制力。特别是纠正一些不良的、已经形成习惯的学习方法,更需要毅力和恒心。有的学生有掌握科学方法的愿望,但在运用过程中因意志薄弱而半途而废,造成有目标无结果,有计划无行动。在学习上跟着感觉走,自然要省力得多,但学习效果也会糟糕得多。因此,学生在运用科学学习方法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家长或同学多鼓励、多督促、多提醒,依靠外界力量的支持来克服意志的薄弱状态。

第5篇

[关键词] 学习模式;中专会计;复式记账;教学实践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23. 072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23- 0122- 02

中专会计基础是财会专业的基础课程,而复式记账又是会计基础的重要内容,涉及复式记账的原理、账户结构、会计分录、登记账户、试算平衡等内容。对于刚入校门的中专学生来说,由于缺乏感性认识,容易出现理解上的偏差,因此,学好该内容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如何适应学生,并使每一个学生完全掌握复式记账法的有关知识,以利于今后的学习呢?本文认为,把掌握学习模式应用于复式记账法的教学实践,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1 设计单元掌握学习计划

设计掌握学习计划的目的,在于使教师教学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尽可能周到地考虑如何帮助学生达到单元教学目标,主动而有效地控制教学。

1.1 设计好单元教学目标,制定掌握的标准

为了识别学生是否达到掌握学习的水平,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合理清晰地明确教学目标,从而确立教与学的方向和检测标准。

根据布卢姆分类原理,将复式记账法教学目标在掌握水平上分为知识、领会、运用3个层次。各层含义及要求是:

知识:(1)复式记账定义与特点;(2)借贷记账法定义;(3)会计分录含义及种类。

这是低层次的要求。

领会:(1)复式记账的科学性;(2)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原理。

这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运用:(1)运用借贷记账法编制会计分录;(2)运用借贷记账法的步骤。

这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以上各层教学目标是由简单到复杂逐层递增,后一类目标是建立在已达到的前一步目标的基础上,前一类低层次目标应积极向后一类高层次目标发展。

1.2 再设计出有效的“反馈—矫正”计划

为了了解学生对上述内容的掌握情况,教师可根据“三级目标”设计出一份“三级测验题”,检测学生是否达到掌握水平。充分利用形成性测验所提供的反馈信息,提供可供选择的教学材料以及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使学生有再次学习的机会并帮助他们矫正学习中的差错。必须强调的是:矫正的方法不同于最初的课堂教学的方法,矫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由教师个别辅导、做练习、学生进行讨论或相互帮助等。如果一种方法对解决一个特定的学习问题效果不佳,便鼓励学生试用另一种方法,并且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给予矫正,以切实提高学习质量。

2 为掌握而教

由于事先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因而为掌握而教基本上是将预订计划实施的工作。教师在课程开始前应使学生充分了解掌握学习策略的基本思想和具体程序,讲明掌握学习旨在帮助绝大多数学生达到规定的掌握标准。这对于大多数学生树立能够学好的信心以及形成学习动机是至关重要的。

2.1 了解并改变学生的认知准备状态,使之具备学习新课程的必需条件

认知准备状态是指学生在已完成并掌握已学过的知识的基础上,对接受新课程的准备程度,同时也是教师教授新课并使学生掌握的重要条件。

在讲到“会计分录”这一内容时,必须使学生掌握会计科目、账户等内容,因为会计分录是建立在对会计科目、账户、借贷记账法的基础上的。所以,在讲授会计科目、账户、借贷记账法等内容时,应强调掌握这些知识的重要性,指出该知识是学习会计分录的基础,引导学员认真学习并力求掌握其内容,为学习后面的内容准备良好的认知状态;否则,前面内容没有掌握,就会影响对后面所学内容的正确理解,问题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后积重难返,影响后面的学习,甚至影响整门课的掌握。

2.2 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建立良好情感准备状态

就中专学生而言,由于他们首次接受到会计知识,对会计原理缺乏感性认识,因此,学生对能否学好心中无底,有畏难情绪,学习信心不足,这是教师实施教学的不利条件。教师首先要做的是传授该门课程的学习方法,帮助学员树立自信心,着重指出只要掌握科学学习方法,每个学生都会学好该门课程。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多启发诱导,提出相对简易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多给予鼓励,少批评指责,在每次作业批改后,对于做得较好的学员给与“优”“良”等成绩,最后,对学习较差、作业不太认真的学员采取帮助鞭策的方针,使他们克服困难,消除自卑心理,激发其学习潜能。

3 对掌握学习效果的反馈、评价、矫正

反馈方法一般由每一个学习任务结束时的形成性评价测验构成。形成性评价测验不同于传统的总结性测验,它不是用来给分数、分等级,而是要了解学生是否掌握所学内容,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形成性评价测验有如下作用:对教师而言,可使教师获得比较系统的信息资料,了解每个学生在某一章节达到何种目标,未达到目标及原因,发现学生共同的学习难点,提出教师改进教学及教学补救措施;对学生来讲,由4个方面的好处:诊断学习上的问题,强化学习效果,调整学习活动,获得来自教师、学生或其他方面的矫正学习信息。

第6篇

关键词:成就动机;个性特征;咸阳地区

一、研究综述

1.成就动机的概念。成就动机在心理学中的研究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了,作为个体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心理研究者认为,个体都具有成就动机,但强度却存在着很多不同之处,成就动机的概念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心理学家张春兴教授在个人的研究中,给成就动机赋予了三种定义:(1)指每个人都有追求上进以达成内心期望的动力;(2)指完成生活中的任务时,每个人都有追求完美的心理倾向;(3)指个体在生活中遇到挫折、逆境时,所具有的克服困难,努力走出生活中的低谷,实现自己内心早已定下的目标的决心。

心理学界对于成就动机定义的争论直持续不断,现在应用最为广泛的是:成就动机是个体对自己认为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所付出努力的心理动力,并且希望可以取得完美结果的内心期待。成就动机表现出了一个人的事业心和上进心,是激励自我趋向完美、奋发图强、追求卓越、渴望成功的心理。在行为上的表现是,成就动机是使个体努力完成自己认为可以体现自我人生价值与自己人生目标的动力。每个人都渴望走向人生巅峰,成为人生赢家,而成就动机就是个体实现这些愿望的动力来源。

2.成就动机的结构。成就动机有两种结构,即多维度、多成分。心理学家认为个体通常拥有两类成就动机,即渴望取得成功的动机和内心逃避失败的动机。1974年,阿特金森详细的说明个体的成就动机是一种希望取得成功但同时又担心自己会失败的矛盾。在认知心理学出现和发展壮大以后,成就动机的理论得到了很大的丰富,研究成果也不断涌现。认知心理学与以往的心理学不同,是从研究个体出发,通过考察个体内心的期望,以此考察个体的成就动机。心理学家普遍认为,个体的内心通常会有两种期望,一种是希望能获得更多经验知识,一种是希望可以在他人面前充分展示自我,获得他人赞许的期望。希望获得更多经验以及知识的个体,会努力钻研,刻苦学习,不断完善自身,不断从生活中汲取养分,培养自身能力。

3.成就动机与学生成绩的相关分析。在学校学习过程中,每个班都会有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差的学生。成就动机作为推动个体努力实现自身目标,取得学习任务成功的动力,与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息息相关。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会经常遇到挫折和挑战,成就动机是学生调节内心失落与骄傲的关键,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胜不骄、败不馁”。在遇到难题时,努力钻研;在取得好成绩时,稳住心态不骄傲。

二、研究目的

了解咸阳地区高三学生的成就动机水平,了解它与学生学业成绩的关系,以便教师制订适宜的教学计划。

三、研究对象

在陕西省咸阳地区的第五中学和彩虹中学随机选取高三学生514名。其中男生256人,女生258人。

四、研究方法

1.研究假设。根据已有的研究结果和本研究的目的,提出以下假设:(1)咸阳地区高三学生的成就水平与学业成绩呈显著正相关。(2)咸阳地区高三学生的成就水平比高一、高二学生的成就水平高。

2.研究工具。《成就动机测量表》由挪威心理学家T.Gjesme和R.Nygard于1970年编制,经叶仁敏教授和Hagtvet改进修订而成。量表的分半信度为r=0.77,效度为r=0.58。按照成就动机有正向与负向的两种预期结果的理论,此量表包括两个有区别的分量表:一个是测定与获取成功有关的动机Ms,涉及正向评价情境、结果的期望;另一个是测定与防止失败相联系的动机Mf,涉及负向评价情境、结果的期望。

五、研究过程

1.问卷调查。在高考前一个月内,从咸阳市的中学抽取300名学生参与问卷调查,时间选在学生的大课间,用时20分钟。

2.随机调查。随机收集学生最近一次的考试成绩,事先不告知学生收集成绩有何用处,只与所在班的班主任沟通,确保成绩的代表性。将被试进行分组,共分为三组,分别是成绩优良组、成绩一般组和成绩较差组。

3.统计分析。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处理。

五、结论与建议

1.结论。咸阳市高三学生追求成功的动机与学生的学习策略有正性联系,从而影响到学生学业的成绩,也就是成就动机高的学生,学习成绩也会相对较高。咸阳市高三学生回避失败的动机与学习成绩并无显著相关。

2.建议。高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保持较高的成就动机,而且要注意学习中的策略,正确制定学习计划。保持较高的成就动机,会是身体内驱力得到加强,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更好的应对学习生活。

基金项目:本文系咸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大学生创新项目“咸阳地区高三学生成就动机水平的测量与分析”(项目编号:2013041)成果之一。

第7篇

关键词:高一新生心理 衔接

很多初中数学学得较好的学生,进入高中后数学成绩却不理想,这对他们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再加上不了解高中数学的学习特点,学不得法,从而对学好数学失去信心,进而导致整体成绩下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高一数学教师必须认真研究应对措施,缓解高一新生学习数学的心理压力,提高学习积极性,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

一、研究初高中数学学习特点变化,以帮助高一新生主动调控数学学习心理状况

1.数学语言更抽象。高中数学语言与初中有明显区别,初中数学主要以形象、通俗语言方式表达;而高一数学一开始就触及抽象集合符号语言、逻辑运算语言、函数语言等。高一年级学生思维梯度不够,以至集合、映射、函数等概念难以理解,觉得离生活很远。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多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降低思维难度,循序渐进培养训练他们,通过形象、通俗文字语言与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之间转化,提升学生语言“悟”性。

2.思维方法更理性。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阶段,老师常将各种数学问题建立统一思维模式,确定固定思维套路,由此形成初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习惯于机械、模式化思维方式。而高中数学在思维方式上产生了很大变化,数学语言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从而导致数学成绩滑落,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

3.知识内容整体数量增加。高中比初中数学知识量多,但消化吸收时间却减少很多,这就使一些学习被动的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这要求我们平时要经常进行心理辅导,提出学习要求并及时检查督促。

二、区别正常学习心理状态与不良的学习状态

1.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态度,让他们体会“要我学”与“我要学”的区别。初中生学习依赖性很强,而高中生因教师教学方法改变,原来能依赖的没有了。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要求他们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做作业的习惯,引导学生养成进行单元小结和及时纠错的习惯。

2.正确区别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经过中考后,高一新生有的思想开始松懈,认为到最后一年认真学习就可以了,而高中数学难度却更大,加上高考题目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具有很强的选拔性,想等到高三最后再发奋学习几个月,是绝对不现实的。针对学生这一错误认识,在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帮助学生定好高中三年的学习计划:高一打好基础,高二顺利度过,高三取得好成绩。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三、优化学习方法,科学引领数学学习

高中生不仅要想学,还必须清楚如何学,要讲究科学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才能提高数学学习成绩。下面就如何学好高中数学谈几点认识。

1.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学习习惯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系统小结等几方面。

2.要循序渐进,防止急躁。因为高一学生年龄较小,很多学生容易急躁。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巩固旧知识、发现和积累新知的过程,决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

3.要注意数学学科的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高中数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运算、逻辑思维、空间想象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数学问题能力。其中运算能力的培养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只一味做题不总结思考也不行。学生只有通过足量的做题训练,才能培养出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进行一题多解训练,以优化学生运算策略;并通过变式训练,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8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创新

一、引言

在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下,初中物理教学存在一些不足,导致教学效果普遍不高。新课改背景下要求初中物理教学模式和方法都要创新。如何实现初中物理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成为当前教育部门首要考虑的问题。本文针对传统初中物理教学模式的不足提出一些解决措施,希望可以为初中物理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提供参考依据。

二、当前初中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应试教育大背景下,初中教师在物理教学中缺乏缺乏创新能力,一味的追求升学率。物理学科是一门科学学科,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物理学科的性质,只是单纯地将物理理论知识和物理公式灌输给学生,学生在没有理解的情况下死记硬背,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只能死搬硬套,不能活学活用。物理学科是一门需要动手操作实践的学科,大部分老师为了赶进度,省略掉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有些物理公式是通过实验推倒出来的,老师直接告诉学生公式,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会让学生觉得学习物理是一件枯燥的事情,从而大大降低课堂效率。初中物理教学中还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这样会导致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仅仅停留在理论知识层面,对物理知识难以深入的理解以及熟练的掌握,这对初中物理教学的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三、初中物理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创新的必要性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是创新的出发点,也是解决问题的基础。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新,改变以前死气沉沉的课堂氛围,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气氛活跃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堂模式创新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提高。教师应该大力发扬初中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改变以前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只有在自主学习的模式下,初中生的创造力以及想象力才有可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才能形成初中生自主学习的良好思维模式。因此,改变旧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对初中生以后的学习有重要的影响。初中物理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势在必行。

四、创新教学模式

1、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学生的学习计划,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初中生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具备自控能力,所以,要充分发挥初中生的自主能动性。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应该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俗话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会有学习的动力,学生的创新与想象能力才能更好的发挥。2、发展探究式教学教师的观念必须发生转变,不能一味的告诉学生最终结果,不能只让学生机械式的记忆,这样学生队伍里的学习只会停留在表面,不利于学生以后的发展。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可以把探究式教学作为中鼎,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进来。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老师起到辅助作用,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疑问。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3、因材施教每个学生的基础能力、学习能力、接受能力是不同的,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所以,物理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从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出发。不能只考虑到好学生,也不能只考虑到查学生,要综合考虑。因材施教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也有新的涵义,不仅对学生因材施教,还要针对新教材“因材施教”,教师的课程设计要符合新课改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学模式的创新。所以,因材施教有两个涵义了,只有两方面都做到位了,课堂效率才会提高。

五、创新教学方法

1、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物理实验一门科学学科,在应试教育大背景下,物理教师要避免太过于目的化,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不仅仅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还要考虑到今后的生活。因此,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大胆的把课堂交给学生,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的动手能力与思考能力相结合,在操作中思考,在思考中操作。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可以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从而也会激发学生学习而立的兴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学习,不断改进。2、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我国目前信息技术发展的还是很不错的,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些不能通过物理实验产生的物理现象。比如,大多数学生会感觉物理中的光线是很抽象的,因为我们肉眼观察不到,所以无法想象光线究竟是怎么养的,这时,我们就可以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出来,学生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可以加深对物理光线的认识。多媒体信息的使用大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和课堂效率。3、开展相关物理活动,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开展多种有趣的物理课外活动,比如教师给出课题让学生自由结组,让学生通过调查、写论文、辩论会等形式展示出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可以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和想象能力。这样,学生在实践中不仅学习了物理知识还好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只有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时,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才会被充分调动起来。

六、结语

综上所述,物理教学是一门科学学科,不仅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是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一门学科。提高教学质量与课堂效率是当前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改变旧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物理教学改革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任务,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改革措施,希望可以为教育改革事业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窦红平关于初中物理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6

[2]常血娇初中物理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方式分析[J]好家长2016

第9篇

教学对象:来自社会上各个行业的从业人员是成人教育的主要教学对象,他们具有一定的社会阅历和工作经验,具有较强的学习愿望,但是由于没有受过专业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培训,导致他们基础知识薄弱,通常都承受着较大的学习压力。教学形式:成人教育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成人群体对知识有不同的教学形式。例如,学校培训、函授教育等。教学目标:从整体层面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推动学生朝着社会发展的方向和需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这是成人教育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为给在职人员在业余时间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成人教育的教学过程一般比较短,使他们在短期内就能完成学习任务。教学内容:从成人教育对象和教学目标方面可以看出,成人教育的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操作性,理论知识的传授也都是为将来的应用服务。

2成人教育中计算机教学策略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时代,计算机技术渗入到各个领域,掌握计算机知识并熟练应用成为每个现代人一定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但是成人教育中计算机教学面临着教学模式单一、教学过程组织混乱、考核评价方式不合理、学员之间存在差异性的问题,针对成人教育中计算机教学的现状,笔者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2.1因材施教,变革教学内容

成人教育的教学对象具有特殊性,在实际的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应该因材施教。对于那些已经掌握了一部分或者全部计算机知识的学生主动提出免听的课程,教师可以针对这些学生制订更高的计算机学习计划,指导学生将已经学到的计算机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工作中;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应该细心、耐心地指导,鼓励他们加强基础操作的练习,勤于沟通、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会这门课程的自信心。另外,计算机教学内容应增加一些实践性的环节,让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且计算机教学内容还应该具备一定的前瞻性,更新教学内容,淘汰落后陈旧的知识,提升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2.2加强学习方法指导

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计算机课程的前提条件。因此,教师应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地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另外,教师应该加强对学习方法的指导,指导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知识的过程中手脑并用,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渗透一定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挖掘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3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指导者,师资力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成人教育的教师应该是与学生团结协作的专业人员。因此,成人教育应在培训机构专业教师队伍的基础上聘请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从事计算机教学工作,这些专业技术人员工作经验丰富,能很好地开展计算机应用教学,弥补专业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的空白。

2.4完善评价体系

评价是计算机教学的重要环节,它贯穿于整个计算机教学过程。因此,必须制定科学、人性化的评价体系,并不断完善。计算机教学的评价体系应该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评价范围不能只停留在理论知识层面,还应考察应用能力和基本技能,整个评价体系的制定应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为根本。

3结语

第10篇

[关键词]自主学习;科研创新;知识改变命运;提升幸福感;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2 — 0123 — 02

大学生需要知识改变命运,提升幸福感,就必须在实践中学会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和科研创新是大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必备的能力,是终生学习的前提基础。高校是大学生自主学习、科学研究及提升幸福感的聚居地。高校教育的基本目标在于培养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和自主学习与科研能力全面发展,以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高校教师主宰课堂、学生围绕教师的讲、问、练被动接受传统教育模式已成为过去,大学生的学习已不是传统意义上填鸭式的“教师教、学生学”,而是将个体自主学习与科研创新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实践证明: 通过运用科学方法加强个体自主学习、提高科研创新能力,能用知识改变命运,陶冶情操,成就未来,提升幸福感,以成为当今大学生的普遍共识。

一、当今大学生自主学习与科研创新的现状、特点

自主学习就是在个体内在动力推动下,在总体学习目标宏观调控和导师的指导下,根据个体条件自由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监控对学习科研过程、学习计划、学习效果、进行总结评价与调整,是个体主动学习探究创造性的脑力劳动。针对当今大学生自主学习过程、学习状态、学习目标、科研创新等问题,2012年,我们项目组获得《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省级立项,围绕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相关问题对于大学生群体进行问卷调查。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部分大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时间安排、学习计划、学习目标、内容选择、自我调节、意志控制方面较合理,占被调查人数55%以上。学生干部大多数学习目的性、计划性较强,学习兴趣浓厚、并且在实践中取得较好成绩。为了在同学中能够长期保持较好的榜样形象,各方面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学生工作的服务质量,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自主学习与科研创新能力得到充分发展。这部分学生干部占被调查学生人数11%。而在自主学习中,严重缺乏学习主动性、自控力差、随心所欲、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占被调查人数的7%。还有部分大学生学习动力不强,对自主学习、主动性、计划性、时间利用率都不尽如意,只是满足“学习任务”考试及格,并且“学习任务”仅局限于必修课的学习,占被调查人数27%。这部分大学生学习动力不强。

我们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在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着仅局限完成学业这一特点占相当一部分。研究中发现:1.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学习不用功,自主学习意识不强,对科研实践训练不感兴趣,主动性、创造性发挥不够,他们认为科研是毕业以后的事情或与自己较远的事情,目前暂不具备研究能力,科研无从抓起。这部分学生学习时间的利用率和主观能动性发挥是有较大潜力的。2.在自主学习、拓展学习、研究性学习、和科研创新几项调查中,调查结果不尽人意,所占的比例较低,仅仅局限在满足现状和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也有个别学生较有远见,认为自主学习、科学研究是现代社会必不可缺少的,条件允许应在导师指导下,积极努力跟进,进行实践训练。3.部分学生自主学习停留在死记硬背上,没有毅力与勤奋,而是懒散习惯,不能独立思考刻苦钻研。4.个别学生学习动力存在问题,学习目标模糊,热衷上网,游戏、打牌、微博、聊天、吃喝、将大部分时间用在互联网和恋爱上。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方法有待于改进。5.多数大学生积极上进认为“自主学习、科研需要再努力、并且希望通过个体再努力促使自主学习和科研创新能力全面发展。以上种种现状说明大学生在自主学习,提高科研水平与自主创新能力呈现多样性的特点。

二、知识改变命运与提升大学生幸福感的研究

在全球知识经济日新月异、综合国力激烈竞争的今天,科学是关键,教育是基础,人才是核心。人才资源是提高综合国力的重要资源,人才的创新教育是大学的兴盛之基、发展之本。大学期间,如何促进自主学习与科研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让知识来改变命运以提升大学生幸福感?这一重大命题摆在大学生的面前。

1. 学生时代个体需要构建清晰明确的学习目标。

首先,能积极主动把握自主学习研究主动权。要虚心、要自信、有主见、有理智的学习,这就需要从实际出发。在大学的各个阶段需要制定不同的适应大学阶段性学习的目标。这个目标就是个体期望自己通过努力完成什么样的任务,达到什么样的标准?包含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大学生应规划好每学期的奋斗目标,分学期分阶段的去完成一个又一个目标。只有目标的正确引导,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前进有方向,实现目标,才能提升幸福感。

其次,导师要充分发挥“教”与 “学”的结合,提高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学习”不是自由学习,不会因为提倡自主学习而忽略指导老师的主导作用,在自主学习中导师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环境,培养自主学习习惯,指导自主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导师的正确引导,使大学生真正成为自主学习过程中的计划、执行、组织者,成为主宰自主学习主宰命运的主人。只有当个体自主学习与科研成为自觉主动行为时其学习效率是最佳的,最终在实践中改变大学生个体命运,提升幸福感。

最后,将自主学习过程转变成探索研究过程。探索研究过程可代替枯燥的死记硬背的过程,这是自主学习科研创新、全面发展的必然趋势。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为了自己将来有更多、更大的机遇,从学生时代起加强自主学习和科学研究,为自己的将来创造一片天地。自主探究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发挥想象、创新思维、展示个体的平台。一旦个体研究进入角色,其感知、记忆、思维、想象力等智力活动和情感、意志、动机、兴趣等非智力活动都能保持在最佳状态,并通过学习研究相关参考资料,进行独立思考,进行论证,加深理解,深刻体会,完成某一个正确认识,并在反复认识中逐步明确目标,最终获得自己科研成果。此时才真正体会学习科研收获成果的幸福感。

2.学生时代个体需要构建一系列的创新理念

构建一系列创新理念包含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和创新精神。大学生个体善于提问、敢于质疑,这种大胆质疑问题意识可以激发个体勇于探索、和追求真理的科研创新精神。

首先,激发大学生个体充满渴望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种无形的巨大推动力,是引导大学生迈向成功的最佳向导。大学生对自主学习、科学研究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研究欲望在心中犹然升起,对问题保持强烈的追根究底的探索精神,产生研究扩展新知识的认知倾向,并付诸行动全身心地投入到自主学习、科研探究中。使认识倾向逐渐转化为个体内在的知识需求。并能享受到平常所感受不到的一种快乐幸福,那种幸福感能消除烦恼,毫无忧虑的沉浸在茫茫书海幸福求知之中。

其次,注重保护大学生个体的好奇心。好奇心是大学生行为最强烈的动机之一,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使个体学习激情、认知能力、深刻想象、思考能力、研究注意力必然会持久稳定保持自主学习探究的最佳状态。会认为自主学习研究是最好的学习方式,最好的娱乐方式。在学习研究时,并通过实践性深入研究引发灵感,勤奋刻苦,达到举一反三的成效。加强培养大学生个体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经过自主学习研究探索、拨开迷雾质疑,才能有所创新,提升幸福感。

最后,注重保护大学生个体求知欲和创新精神。求知欲是个体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知识和不断探究真理的认知思维。具备强烈的求知欲,就必然表现出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求欲望。在自主学习科研探究中,大学生个体能够提出问题,就说明对这一内容产生了浓厚的求知欲。导师一定要热情、耐心、正确引导,积极鼓励,使个体求知欲进一步滋长,杜绝厌烦搪塞或斥责,以防挫伤大学生研究问题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为个体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提供强大的动力,不仅如此,通过学习研究使学生视野更开阔,掌握更多知识,思想更深入,更有创意,对自己的未来也更有信心和幸福感。

3.学生时代个体需要构建一系列的科学学习方法

大学生成功的关键往往取决于他所掌握知识量的多少,知识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创造人类梦想的财富。成功的自主学习、科学研究需要科学方法。

首先,大学生个体要有多样性的科学探究学习方法。把讨论型、问题型、研究型的学习方法引进课堂,并组建由大学生自主组织、自由组合的小组进行活动。在小组活动中,小组成员之间通过相互交流、讨论甚至激烈辩论、发表个体观点,倾听他人意见,借助他人思维方式来启发自己的思维。个体只有参与其中的讨论和研究过程,才能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发展。同时指导老师在交流研究中充分了解情况,给与适当指导,通过师生交流,拓宽思路,加深理解,共同提高自主学习科研水平和认知能力。

其次,大学生个体多参加与教学内容相联系丰富多彩的活动。参加一些形象图片展示、专题讲座、学术论坛等,在参与多样性的互动活动过程中,要多观察、多倾听、多交流、分享观点、共享资源,掌握自主学习探究问题的技巧。尤其要引导在自我监控方面存在不足、自觉性差、学习目标迷茫个体大学生。改变个体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培养自主学习探究问题的精神,让大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索中都能尝到成功的甜头和乐趣,从而充分激发个体自信心和内在潜能,这是大学生今后社会实践取之不尽的宝贵财富。

最后,大学生个体要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全面提升自主学习探究实效。在自主学习研究中,注意指导老师利用网络多媒体和影像资料等手段备课、上课、和课后检查辅导。准确把握分析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对网络信息进行筛选、整理和提炼,以及在课堂上根据需要穿插介绍背景及知识点,放映视频片断,设计问题、提出问题、再引入专家点评,课后继续通过网络寻找相关信息,让大学生思考和讨论,达到深化自主学习探究的实效。

总之,知识属于勤奋的个体。只有加强自主学习和科学研究,大学生的生命之树才能结满丰硕的果实;只有加强自主学习与科研,才有力量向理想的目标靠近;只有加强自主学习与科研,才会创造崭新的自我,让执着的追求书写无愧的人生。从进入大学就要构建崭新的学习目标、创新理念、科学学习方法的发展策略,挖掘个体巨大的学习潜能、培养科研创新能力、让知识改变命运、提升大学生幸福感。在实践中自觉形成科学研究、富有批判精神的思维意识,从而充分激发大学生的自信心和内在潜能,使自主学习与科研创新能力取得重大的实效。

第11篇

[关键词]数学教学质量评估;数学素养;自组织学习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评估已成为当前数学教育研究的重要问题。近年来,我们对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评估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和深入思考,发现各地的认识与做法各不相同,有的在评估时比较单一地将数学考试成绩等同于数学教学质量,有的在评估中已经开始关注学生是否喜爱数学,有的还明确提出了评估要在确保规范执行课程计划的前提下追求“有价值的分数”。而究竟如何开展质量评估,目前还缺少科学可行的做法。评价学生的目的在于引导、鼓励和促进学生学习,发展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因此,我们期望建构面向学生未来的评估方式,让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评估为促进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服务。

一、让评估的目标与内容

指向学生的基本数学素养

英国学者科克罗夫特(Cockcroft,W. H.)指出,数学素养是指学生个人在生活中有应用数学知识的技能和数学的沟通方式,即能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分析面临的各种问题。分析和观察国际上多种数学测评体系(如“国际数学与科学学习趋势(TIMSS)”和“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日本中小学生数学学力测验”和 “法国全国中小学生诊断测验性数学评价”等),虽然背景和重点各不相同,但在探讨学生学业评估时都有一个共同特点——聚焦于学生的基本数学素养。[1]尤其是可以借鉴PISA问题设计的方式,在评估时力求向学生呈现发生在现实情境中的问题,考查他们对数学知识掌握和理解的程度,以及自觉激活数学能力解决生活问题的可能程度。基于以上认识,我们期望校本化的小学数学教学质量评估能逐步淡化升学需要对考试的影响,淡化不同课程和教材的差异,突出对学生基本数学素养发展的引领作用,突出对数学课程学任务的反馈作用。

数学素养的内涵丰富。课标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这里的“四基”其实就是学生应获得的基本数学素养,也是小学数学教学质量评估的目标与内容。

课标涵盖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方面。其中,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均是根据数学学科知识划分的,而综合与实践则主要是为了引领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评估时不应笼统地将上述四个方面置于同一维度、同一层面去考查,综合与实践部分课程内容的评估应渗透在其余三个领域的不同层级之中。因此,我们整合四个部分的课程内容,分类设置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三个评估领域。由于学生的基本数学素养往往无法单一、孤立地进行评估,因而在数学学科各评估领域里,测试的问题设计可围绕某个现实生活中的主题,综合考察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等多方面能力。

例1:下图为南极洲地图(见图1)。请你利用地图的比例尺,估算出南极洲的面积。写出你的作法并解释你是如何估算的。(若利用作图能帮助你估算的话,可直接画在地图上。)

这道测试问题呈现了世界地理的现实情景。从基础知识的角度看,考查了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比例尺的应用等知识;从基本技能的角度看,考查了测量、画图、计算与估算等技能;从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角度看,引导学生在自主解决这个实际问题的活动中体验数学实践应用的思想和快乐。一般来说,学生首先会从问题出发思考:解决问题的方向—需要启用哪些方面的数学知识—缺少哪些条件—制定具体方案。接着,会自发实施方案:动手测量—根据比例尺计算—估算结果。在评价结果时,答案是多样的,方法思路正确就给部分分,以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和空间,这样的评估就是要对学生表明数学的各个方面对于解决问题都具有真实的效用。

例2:①你觉得学数学主要是因为 ( )

A.生活中需要数学 B.学数学没有坏处 C.数学是考试科目

②在生活中,你经常会发现有关数学的问题吗?( )

A.没有发现 B.有时发现 C.经常发现

③假设你喜欢阅读报纸,有一天你买了一份报纸,会估计这份报纸头版有多少字吗?你认为你这样做是否正在用数学?

④假设你去食堂吃午饭,发觉今天食堂提供了四种菜,主食可选择米饭、面条或饼。你认为选午餐吃什么的时候,怎样用数学呢?

这道综合测试题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再现学生日常的数学学习和生活,既考查了学生关于估算和排列组合等方面的基本数学素养,又考查了学生自觉联系生活学习实践数学的意识和能力。这样的评估关注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同时也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能较为鲜明地突出数学指向学生未来发展的现实意义。

二、让评估的过程引领学生的自组织学习

“自组织”这一术语源自耗散结构理论和协同学,《系统科学大辞典》界定为系统在演化过程中,在没有外部力量强行驱使的情况下,系统内部各成员协调动作,导致空间、时间或功能上的联合行动出现有序的活的结构。所以,对于自组织而言,组织的主体即组织的客体,自组织因而实际是“自己组织自己”导致组织有序。小威廉姆·E·多尔曾在《后现代课程观》中提出,“如果后现代教育学能够出现,我预测它将以自组织概念为核心”[2]。

在教学质量评估中,当信息的采集、整理和处理,以及对这些信息的综合、表达与输出,无时无刻不与学习主体对信息的价值认识相互关联时,这便为自组织学习提供了充分的可能性。因此,如果教学质量的评估能充分体现多样性和选择性,在评估中让学生成为主体,增强学生的自,扩大学生的自由度,创生一种主体参与、协商交往、分层渐进的评估过程,学生的自组织学习也将成为现实。

1.前期准备

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三个评估领域,每个领域按年段课程标准由低到高设置A、B、C、D、E、F若干评估层级。每个层级相应准备调查问卷和测试题库。(一般学校提供纸质题库,有条件的学校可提供电脑题库)

如统计与概率领域,A层测试可要求达到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目标,由于第二学段目标和内容比较丰富,可由易到难分别设置B、C、D层测试逐级阶梯达标, 从E到F层测试可逐步拓展达到课程标准第三学段目标。

2.实施开放性个人阶段评估(每两月一次)

评估流程如下:学生自由选择领域—选择层级—完成调查问卷和题库随机测试—获得评估结果。

多元智能告诉我们,每个人智能发展的优势领域不同。同样,每个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各数学领域的发展状态也不同,有快慢和优劣之分。让学生在学习进程中根据自身的数学发展结构先选择领域,给予学生自我评估的信心,再根据自身学习水平自选层级,充分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评估结果以言语激励的方式表示学生努力的结果:如满意、基本满意、需要努力、建议家长提供合作、建议教师给予指导帮助等,表达对学生的尊重以及对学生后续发展的期望。

3.为自组织学习提供学习支持

一是设立自修中心,评估优秀的领域可以给学生发放免考免修通行证,为学生赢得更多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二是设立研修中心,为每个领域优势发展的学生建构自组织课程与环境,如利用问题解决式的模块课程引领这部分学生开展数学小课题研究、数学实践论证等活动,真正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方面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是配置学习导师,为每个学生诊断学习问题,提供学习建议,根据评估进程与学生共同商讨决定学科各领域的选修以及学习课时的分配,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

4.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实际实施中,学生的年龄差异、性别差异、地区差异可能会干扰评估的科学性,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如小学阶段,根据男女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差异性,会表现在数学学科各相应领域发展的不均衡。如由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水平发展的差异,同一年龄段男生的图形与几何领域发展一般来说会明显优于女生,因此在评估时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

5.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

对学生的评价:每次评估结束既对学生中各领域均衡优先的学生设置综合发展奖项给予表彰,也为每一评估领域层级高的学生设置单项发展奖项给予鼓励。

对教师的评价:综合各学生不同领域评估结果有利于客观评价教师的数学教学质量,学校或教研团队也能以此诊断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可行的方案,切实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

三、通过评估建构未来数学教学的新模型

面向学生未来的评估方式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出了新的挑战,评估方式的全面转变将引发数学教学的不断改革,并孕育出未来数学教学的新模型。

一是开展个性化的学习生涯规划。对每个学生而言,分层渐进的评估方式可以为学生可持续的多元发展指明方向。学生根据评估结果能全面认识自己在数学各领域的发展水平,从而进行个性化的学习生涯规划;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包括学习内容、学习进度、科目学习的先后顺序等),并可随时调整和改变自己的学习计划,甚至可以选择任课教师或自学。每个阶段的学习活动将会自觉主动、有规划有目标地开展。

二是建构自组织式课程制度。评估方式转变以后,如何使课程的编制适应学生的多元发展需要是关键问题。因评估而引领的自组织学习必然需要建构相应的自组织式课程制度。在学科内设置基础性科目,规定绝对必修科目和指定必修科目,设置多样化的发展性科目供学生选修等,基础性科目和发展性科目还可分层级设置,从而引导和促进不同学生在不同领域的发展,为每一个学生建构自组织式最佳课程模式。这样不分年级制的课程可向学生提供课程设置手册(包括课程总体介绍、课程设置、各科详情、任课教师、选修必备的前提条件、评估方式和程序等)。[3]

三是改变数学教育教学行为。评估目标与内容的核心指向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的转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关注数学学科各领域知识、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的关联性,加强面向问题的综合应用和实践解决体验。另一方面,教师根据国家课程标准拥有教材的选择权和课程资源的开发权,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评估进程,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提供丰富的学习支持。

总之,随着教学质量评估研究的不断深入,在开展评估活动时,如何关注评估对象的需求,给予评估对象指导,以促进其进步和发展,已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问题。而建构面向学生未来的评估方式,对促进学习主体进行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我们将继续对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评估进行深入不懈的思考、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孔企平.国际数学学习测评:聚焦数学素养的发展[J].全球教育展望.2011(11):78-82

第12篇

在随后的日子里,不少入登门造访,让我们谈教子之方。其实,我们并没有做什么特别辅导,也谈不上教子有方,我们最多只是在营造学习环境、培养良好习惯和因势利导教育方面尽了做父母的责任而已。

我们祖住在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北部山区,农村淳朴的民风和“耕读传家”的祖训,在三代草根农民的身上,打下深深的烙印。不过上代人只是识字而已,到了我们这一代,才有了上学读书,自修函授的机会。我们家安静得很,全家人不打牌,不喝酒,不闲聊,工作之余,都各自看书,读报,学习。不夸张地说,儿子一出生,就嗅到翰墨香,闻听读书声。

孩子小时候,跟着大人住在太平镇小学职工宿舍,生活在校园内。他经常看到的是老师辅导讲课、批改作业,学生出操晨读、秉烛自学,在其幼小的心灵上留下印记,为其养成乐求知、爱钻研的习惯打下基础,这大概就是“昔孟母、择邻处”的道理吧。

想当时,儿子活泼阳光,大家爱逗他玩,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让他回答,常常引人忍俊不禁,他也特得意。一次一位叔叔问他:“1+1等于几?”他想了想说:“1+l等于3”。那位叔叔又说:“错了吧!”他神秘地说:“就是等于3。”有人问他:“怎么算能等于3呢?”他回答说:“爸爸一个人,妈妈一个人,加起来有了我,我们全家三口人。”大家哄堂大笑。事后我们问他:“谁教你这样回答。”他说:“《脑子急转弯》书上这样说。”

可以说,儿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不怕人、不怯场、不服输的性格都是从小与学校教师、学生们接触形成的。他后来之所以能出色完成初、高中学业,顺利考入理想大学都与此有很大关系。

孩童就像一张白纸,在后天发展上要么绘美好的图画,要么涂染败笔。毕竟他们年纪小,不辩事非,对此我们从小就不放弃教育孩子的机会,中西合壁,因材施教。我们对儿子爱而不骄,严而不苛,即注重传统的“忠孝节义”的儒家思想教育和中国固有文化与价值观念的培养,也注重民主的沟通方式和孩子获得共识。比如当年盛行游戏机,儿子也想买,我们认为这对孩子的成长有不利影响,坚持不买,但对该子的合理要求,只要有条件就满足他。当他开始学外语,想买“复读机”、“电子词典”时我们立马答应。孩子在家长面前没有压力,有话敢说,不压抑,不任性;不说慌,无忧无虑,心情舒畅。

孩子入学之初,为避免孩子从小染上边学边玩的不良习惯,我们对孩子严格要求。放学回家,必须先完成家庭作业,再出去玩耍;寒暑假期间要制订每天的学习计划,定时定量做好作业,当天的任务,不可以留到第二天。习惯成自然,儿子从小学到初高中,学习不用逼,任课老师都称赞不已。

俗话说:“小池养不了大鱼。”儿子读完小学,我们把他送到教育资源更好的县城读书。那时孩子才几岁,即是在亲威家里,远离父母,他坚强地度过了孤独、无助和失落期,学会了自已洗衣服,自已上闹钟起床,独自骑单车去上学,自已制订学习计划,主动完成作业等。在入学之初的军训中,为练好站姿,他曾晕倒过三次,一个月过去,他竟瘦去了整整10斤,但他坚持训练到结束。这对于坚定意志、坚强性格,无疑是一次最有效的磨练。

现在人们对加强学前教育,重视智力开发褒贬不一。我们总认为教育孩子应从小着手,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聋哑人邰丽华能成为舞蹈家,智障儿童胡一舟能成为一个音乐指挥天才,都与这两方面教育有关。儿子小时候爱听故事,大人每次开始给他讲故事,都要求他说一说之前听过的故事内容,培养他的复述能力和记忆力。后来儿子自己能看小人画,看完这一本后必须给大人背述,然后再给他买下一本。儿子要吃饼干,问他要几个。他说要一个,就只给一片,说要两个,只给两片,要大的实物,也用二分之一、四分之一等来衡量,使他很小对“数”的概念都有了认识。

儿子小时候喜欢“魔方”、“华容道”。我们有时也积极参与,来个比赛。开始他速度慢,比不过大人,很不服气,终于他胜过大人,争胜心得到满足。后来他还与大人比“中国象棋”、“国际象棋”,比“跳棋、军棋”,比打“乒乓球”,比“驾驶摩托车”,他的思维越来越活跃,性格越来越活泼。看来,教子不能搞功利主义,应该做到“慧心化甘霖,润物细无声”。

儿童刚懂事的时候,正是参与欲最强的时候,对事物充满好奇心,想探个究竟,往往会对一些器具进行“研究”,大多数就是把器具“研究”坏了。此时如果大人训斥甚至打骂,将直接导致孩子以后畏缩畏尾,丧失自信,可能一个天才梦就这样被扼杀了。

我们鼓励儿子对事物的探密。比如一年夏天,儿子看到摇头电扇上控制按纽不停旋转,就用小手去捏,按纽不会停。他拿来一把钳子去制停,结果电扇不会摇头了。当他告诉我们时,并没有挨训。我们干脆让他当助手,折开电扇,讲解一番摇头电扇的工作原理。此后购回任何家用电器,他都会“研究”一番。如今他虽刚走出中学校门,却已经是个熟练的修理工,家里的家用电器出了小故障,他只要在家,就不用找别人。儿子具备这样的能力,应该说与他自小养成的动脑动手习惯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