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01 14:53:4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卫校护理专业,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采取小组合作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主动参与意识
通过此种教学方法,学生都认为上课前大家都在进行认真准备,怕完不成组长分配的工作任务,会影响整个小组的成绩;讲授内容时,学生都在认真听讲,说话、玩手机、思想开小差等现象都消失了。所以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和健康个性的养成和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社会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是在人的活动中,尤其是在人和人之间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成员之间合作的机会,增加课堂上学生之间合作、互助的频度和强度,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社会化程度的提高。
2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增强教学效果
中职卫校护理专业的病理学教学,从最初的68学时逐渐减少为32学时,面临课时少、内容多,知识点分散、难学、难记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使学生能较为系统的掌握病理学的内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教学尝试,将教材内容重新整合,便于学生理解掌握,从而增强了教学效果。比如,在上“肿瘤”这一章时,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组织、优化,并在长期的教学中实践发现,将肿瘤概论与各系统的肿瘤的内容整合,让学生建构框架,只有建构了框架,复杂的知识才能条理化。让学生建构学习“肿瘤”的框架,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引导的作用,教师引导学生先了解肿瘤的概念、特性及异型性等,然后过渡到各系统的肿瘤,重点讲授肿瘤的病理变化及临床联系。从前的教学总是先讲授总论中的肿瘤概论的基本病理过程,再按照系统讲授各系统的肿瘤,学生感觉好像前后联系不很紧密,有学后忘前的感觉,而且在讲授的内容上还存在重复的问题。为此我们在课程改革时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优化组合,实行教学内容的整合,打破章节界限,把肿瘤概论的学习作为基础,各系统的肿瘤内容的学习就是肿瘤概论的内容的复习和应用。运用感性和具体的体验,帮助学生更容易建构知识的框架,这种方法增强了教学效果,提高了授课质量。
3加强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以往应用传统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教学死板,采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可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如在利用多媒体讲授病理学引入新知识的过程中,可以利用课件以大量视听信息来冲击学生的思维兴奋点,加上虚拟现实技术和病理学图谱相结合,将静态的、抽象的病理学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可以对关键的细节部分做放大、慢动作处理,这样都有利于学生对病理学知识获得更加生动直观的认识,使课堂教学能够给学生更多的信息,把教学时间主要集中于对重点问题的分析,不再是以照本宣科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明显地改变了课程教学的状况,从而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但在利用多媒体授课时,也会出现弊端,如学生只听不记、缺乏强化记忆,多媒体课件集图、文、声、动画、视频于一体,鲜活、形象、直观,给学生强烈的感官刺激,易激发学生兴趣,但过多、过强的动画和视频刺激,易分散学生注意力,忽略了动画视频所表达的知识内容[1]。总之,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地广泛应用,已经成为当今教育领域的发展主流,我们应当不断地学习、运用、总结,采用多媒体课件优化教学过程,同时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查找一些疑难问题,既能增强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和感染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便于理解和记忆。
4合理设计病理学课程内容,强化病理学与专业课程的对接
病理学属于形态学科,它着重从形态学的角度阐述疾病的特点及发生发展规律,揭示疾病发生的本质和规律,其形象直观性和真实具体性在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2]。病理学是主干医学基础课程,它研究疾病的原因、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以及在疾病过程中机体的功能、代谢、形态结构的改变、病理临床联系,从而阐明疾病的本质,为认识和掌握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防治疾病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因此,病理学是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必要基础。为此,我们对病理学课程教学内容做了相应的调整,淡化了学科意识,增加了病例讨论及实践内容,把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紧密联系起来,强化了病理学与专业课程的对接。
总之,在中职护理专业的病理学教学过程中,病理学的教学应通过各种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利用信息能力、自我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等来提高教学效果,这样才能培养出适用于医学发展和社会需要的优秀医学人才。
本文作者:林瑛工作单位:新疆库尔勒巴州卫生学校
【关键词】护理专业 医学统计学 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
在中等卫校护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改革中,首先是在预防医学课程中增加“社区护理”的内容,后来预防医学改为了社区护理学。社区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必修课程,而医学统计学是社区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学统计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感到难学,因它既不像普通基础课,是初中课程的延伸,又不像医学基础课和临床课,内容具体、直观。医学统计学涉及大量的数学公式和繁杂的计算过程,概念新奇,内容抽象,逻辑性强,对学生而言是陌生的,让人觉得“跳跌性”较大[1]。学生看书难以理解,听课亦无法跟上老师的思路。针对医学统计学教学的特点及有限的课时数,笔者对医学统计学的教学进行了以下探索和尝试。
1 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现状
1.1 学生学习情况
由于医学统计学相对其他医学课程更为抽象,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较扎实的数学知识;而中等卫校护理专业的学生,绝大多数是初中毕业且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他们的数学基本功较薄弱,因而增加了教学的难度。虽然社区护理学(医学统计学)是必修课,但由于其内容比临床医学课枯燥,不象临床医学紧密结合病人,所以学生的重视不够,再加上课时数不足,导致学生对医学统计学内容掌握较差。
1.2 教学现状
1.2.1 教学内容欠合理 目前医学统计学教学中,统计公式的选择和计算步骤与技巧是课堂教学内容的重点,导致学生把主要的精力放在统计计算上,部分学生在学习中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背公式和算法,而实践应用的统计学教学(如统计设计、统计分析方法选择、正确作出统计结论等)所用的时间相对较少。
1.2.2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先进 教师在教学中,一般采用课堂讲授,课后练习,期末考试的方式,未能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考试以基本概念、统计推断方法的步骤及统计计算为主的闭卷考试方式进行,主要测试学生记忆力和运算能力,忽视了实际应用能力的测试。
课堂教学手段以板书为主,实验主要采用电子计算器进行统计学计算。运用电子计算器进行统计计算要求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数学算法的掌握比较准确,一旦计算过程中的某一步骤出现问题,则整个结果错误,这样学生不能将注意力放在统计方法的选择及分析结果评价等方面,从而影响了学习质量。
2 优化教学过程
针对上述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教学现状,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我们进行了改革并采取以下有效的方法开展教学。
2.1 构建思维体系,让思路更清晰 医学统计学中统计指标和分析方法有多种,在教学中对统计资料数据分析正确选择统计分析方法至关重要。统计分析方法的选择取决于研究目的、科研设计类型和资料类型。下面对社区护理学中的医学统计学内容所对应的基本统计分析方法进行简单概括。见图1。
图1 基本统计分析方法概括
在统计分析方法选择时可按下列思维途径进行,见图2。
要分析的资料属于哪种类型?(是计量资料还是计数资料)
分析目的是描述性的?还是组间差异比较?
是两个独立样本?还是配对设计?
根据分析目的和资料类型选择统计分析方法
根据统计结果得出统计结论
图2 统计分析方法选择思路图
2.2 分析实例,紧密联系实际 医学统计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尽量做到简单易懂、突出重点、结合实例、注重实践。在资料的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教学中,增加实例教学,在分析讨论实例中使学生加强理解和应用。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统计描述水平;给出实例培养学生统计推断方法的选择,这样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 改进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课堂教学中采用“问题引导教学法”,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同时把讲授法和讨论法相结合,有利于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记忆。如学习率和构成比时,先给出实例,让学生发现其不同点,然后进行概念的讲解,最后举出有代表性的统计学中误用两概念的例子,让学生集体讨论,使概念学习与其运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
在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和利用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是每一位预防医学工作者所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2]。运用多媒体手段和统计软件进行教学,可以使统计图、表的教学变得简单、直观、形象;可以开阔知识面,增加信息量;可以减少在课堂上处理大量数据的时间;可以使传统教学难以讲清的内容简单化,教师可以把授课重点转向统计结果实际意义的讲解。
2.4 有针对性的课堂及课后练习 在医学统计学的课堂教学中,留有一定的空余时间给学生思考,速度不宜太快。课堂上经常性的提问和适量的课后练习是非常重要的[3]。经常性的提问让学生在听课时跟上教师的思路,适量的课后练习可以巩固学习内容和培养学生独立运用统计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练习可以是书本后的,也可以是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例子,如学习成绩评估、生理测量指标如脉搏等,让统计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这样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护理专业“医学统计学”的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专业特点,有的放矢,注重与实践相结合,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启发他们的思维;作为教师,勇于开展教学实践,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出符合时代和岗位要求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哲. 对卫校不同专业统计学教学的体会[J]. 卫生职业教育,2002,20(12):44.
[关键词]中职卫校;护理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措施
根据当前市场人才需求情况看,中职护理专业学生依旧是护理人才的主要来源,影响了国内医疗护理水平的提升。为了保证每年向社会输送大量合格的护理从业人员,中职卫校必须要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而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不仅要培养自己的理论知识,还要掌握足够的实践技能,全面引导学生参与护理专业知识学习。中职卫校护理专业培养“双师型”教师则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一、聘请人才,搞好队伍建设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在蓬勃发展,而医疗行业的服务水平也得到了人们的高度关注。护理作为医疗过程中的重要部分,对医院的工作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关系着社会医疗建设的发展状况。在人们对医疗服务水平给予高要求的今天,医院对于护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在增多,这就要求中职卫校能定期定量向社会输送护理人才。而教师是护理教学的引导者,其必须要从理论、实践两大方面完善自己的教学模式。当前,中职卫校教师多数为理论知识的研究者,对于实际护理技能没有足够的经验,这显然满足不了学生对临床护理技能的学习。中职卫校需积极聘请临床护理人才到学校参与教学,不仅实现了教学与临床的有效结合,还能让教师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学校上级主管部门和各单位之间要互相协调,让临床工作者成为中等卫生学校教师队伍中的生力军,培养更多的“双师型”教师。
二、改变观念,重视教师作用
为了满足现代化医疗事业发展的需要,医院应该搞好自身的医疗服务工作,这些都需要借助于专业人才作用的发挥。国内职业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中等职业教育在培养技能型人才中的作用得到社会认可,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人数也在不断增多。但中职卫校在增加学生数量的同时也要保证质量,这样才能满足社会人才的需求。学校应积极转变教学观念,重视职教师资队伍建设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教育部门在指导中职教师工作时强调了“双师型”教师这一新概念,除了对教师的资格、职责等给予严格要求外,也关注了教师在理论知识、职业技能等方面的水平,培养综合性教师是不可缺少的。
中职学校现有的教师队伍里,大部分来自于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和护理专业的毕业生,这些教师多数研究仅限于理论知识,参与临床护理工作的人数较少。伴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师会对临床上的新理论、新技术难以充分了解掌握,在教学过程中往往给学生造成误导作用,影响了他们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同时,由于学校招生人数不断增多而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给教师的临床实践学习未留有足够的空间。大部分中等卫生学校的专业教师的教学任务量大,这是造成教学内容和临床实际情况不合的主要因素,学生毕业之后走上护理岗位会觉得学无所用。若教师无法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护理人才,那么其教学工作则是失败的。中职卫校必须全面转变思想观念,认识“双师型”教师对职业教育的积极作用,不断栽培“双师型”教师,更好地服务于现代化教育发展。
三、基地建设,完善实训教学
从现实运用情况看,护理专业知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最关键的并非局限于理论知识学习,而是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技能,用理论指导临床护理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学生不仅要参与课堂学习,还要通过参加各种实训来增强自己的动手能力,这样才能让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提升。作为学校,应不断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训平台,在掌握理论知识后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在校期间的实践操作练习均在实验室完成,教师同样也应增强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模拟演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的专业学习。从这些情况看,实训基地的建设对教学质量的改善有促进作用,让“双师型”教师能够更好地开展技能教学的必备条件。另外,只有校方为教师提供了足够的教学条件,才能发挥出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作用,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学到操作技能。
四、主动学习,参与技能训练
教师是护理专业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教师自身知识水平、专业技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培养“双师型”教师,学习应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技能培训,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收获专业技能。尽管中等卫生学校的专业课教师也曾到临床工作或进修,但因工作时间持续不长,教师所掌握的技能有限,给后期的课堂教学工作带来诸多阻碍。此外,临床技能学习的持续性不强,导致教师对于临床上采用的新理论、新技术难以及时了解,教学时也往往会无从下手。顾及到“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需要,学校应定期安排教师到医院进行临床学习,对护理专业中运用到的新知识、新技术全面了解,以更好地发展中等卫生职业教育。专业课教师的教学过程要采取边临床边教学的方法,从而满足各专业知识的教学需求,把护理专业的每个知识都能紧密联系起来。对于教学条件有限的中职卫校,校领导需顾及专业课教师每年利用寒暑假到当地条件较好的大型综合医院进行临床工作。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不仅提高专业课教师的临床实践技能,也能充实自己的教学内容,通过结合亲身经历向学生讲述临床护理内容,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深动有趣。
五、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国家对于护理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多。为了保证护理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教师在校工作期间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结合自身的临床实践经验对学生开展教学活动。此外,“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也需要借助于学校的力量,引导教师从多个方面改善自己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李继坪,宋锦平,成翼娟.临床护理教学情况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3):159-160.
[2]梁晓坤,李峥.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分工与合作[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7):529-531.
中国加入WTO后,伴随着医学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护理人才的跨国交流日趋频繁,护理人力资源的竞争将进一步国际化,这对我国护理从业人员的数量、结构以及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要培养合格的护理专业人才,提高护理专业教学质量,必须从问题的出发点――护理专业课程设置入手。
一、美国的护理教育
1910年由美国Flexne总结欧洲和美国办学经验,提出建立以基础课、临床专业课、临床实习三阶段组成以学科为中心的护理专业课程体系。这一课程体系能充分体现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体现现代医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方便教学实施与管理。但是它的缺点也明显:基础教学和临床教学相互独立、忽视人文、社会科学教育、不利于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目前,美国护理教育已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改进了这一课程体系。多数护理学院的课程设置既包括传统的学科课程,还包括保持健康、家庭护理、康复护理、经济学等内容。而且美国各护理院校均设置有讨论课和辅导活动课,实习课(包括生产实习)安排在每门课程开设的同时进行,始终贯穿在课程学习中。如美国南卡罗来那州鲍伯琼斯大学,学生从二年级起,每周两个半天必须去医院实习,四年级的最后九周全天在各医院内实习。
二、国内护理课程设置研究状况
目前国内对于护理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多集中于高等护理课程方面,而较少有研究者关注卫校的中级护理课程设置。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关于中等护理教育课程设置原则的研究,胡卫珍提出了根据社会对劳动者的需要、经济技术发展的需要、本地经济发展现状的需要和学校办学的实际需要来调整课程的设置的策略;田贞尚等则从理论的思辨的层面对课程设置改革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朱秀丽在系统的分析了美国护理课程设置的相关情况,提出我国护理专业课程设置要走多样化的发展道路;改进教学方法,改灌输式学习为合作式学习;优化师资队伍,加强课程设置的评价等。濮丽萍等也从荷兰的社区护理教育模式中吸取了经验,为我国中等职业护理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路。
1998年黄金莲提出应该开设康复护理课程,2001年张红兵、单伟颖认为应增设社区护理课程,2007年赵艳、赵玲提出护理课程体系应注重人文教育,2008年文旭东认为中等护理专业应该开设姑息护理课程等,这些研究关注的是课程设置的某个具体的方面。
刘静慰提出传统的护理转向以小组责任制为形式,以护理程序为核心,给患者提供以身心、社会、文化等需要的最佳护理为基础的系统化整体护理模式。钟继海、模玉泉、潘立珍提出了中专护理教育,他们认为护理教育会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而趋向于整体化,即生物、心理、社会新医学模式的建立。李靖提出未来我国的护理教育会逐步扩大人才培养规模,提出社区护理人才的培养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国际化进程也将得到推进。
三、中美护理教育比较
1.护理课程设置的理念
美国护理课程的哲学概念、职业观念和职业特征非常明确,强调人权、个性和隐私;纽约大学护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比较重视社会系统中专业护士的终末行为,对教师提出的任务旨在对学生素质、能力和价值观的培养,除此之外,他们也成立许多护理团体、组织,经常召开工作研讨会,每个学院组成专门的课程设置委员会,进行两年一次的课程评价,院系之间也可以相互选修课程。借鉴其经验,濮阳市卫校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强调科学文化素养、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职业素质、操作技能、服务意识等在护理工作中同样是必不可缺的素质,卫校护理课程设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特征应明显。
2.开设课程门数的比较
美国纽约大学的护理本科专业共4个学年分8学期完成,总共开设31门课;而我国的濮阳卫校的护理专业共3年分6个学期,总共开设了32门课。文化课的学习主要集中在前四个学期,后两个学期主要是实习。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和讲座等几个模块。
3.开设课程门类的比较
根据美国纽约大学护理专业开设的课程不难看出,在纽约大学四年的课程计划中,护理专业的学生从大三才开始学习护理课程,学生需要修满128学分,其中文科课程44学分、科学及相关课程20学分、护理和医学课程64学分。其课程中人文社会课程开设比例大,重视人文素质的培养,提出缺乏人文和社会科学基础的学生在医学生活中往往会丧失智力挑战的能力和应答这种挑战的能力,而濮阳卫校在人文课程设置方面有所欠缺。
4.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较
在美国纽约大学的护理专业课程设置中,实践课时占的比例很大,且种类繁多,可以让学生接触各个方面护理实践,比如从儿童到成人、从健全人到精神病人、从个人到社区等。卫校的实践课程只设置了几门临床护理课程和社区保健课程,比较单一,不能够让学生全方位地接触护理实践。纽约大学的实习课安排在与每门课程开设同时进行,始终贯穿整个课程学习,学生从二年级起,每周必须去医院实习两个半天,毕业前的最后九周全天在各医院内实习。濮阳卫校的学生见习集中安排在第二学年1~2周,生产实习安排在第三学年,实习与学校教育对立这是我国护理专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5.教学方法的比较
美国纽约大学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学逐渐由以课堂和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合作式学习。他们认为,教育的重点应当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自学的能力、评论知识和护理文化的能力,因此,他们也越来越重视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把批判性思维能力与解决问题并列为思维的两大基本技能。在中国,我们长期以来的教学实践大多数是灌输式的教学,这也是近几年来一直被人们批判的诟病,卫校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在教学方法上也逃脱不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同时,护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为了尽快让学生接受知识与临床见习,就应该尽快完成护理专业基础课程,加强社会实践性教学。这也有益于稳定专业思想。
四、合理设置护理专业课程的建议
1.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加人文课程的比例
护理模式由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向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转变,要求护理人员除了基本的护理专业知识外,还要掌握更多的心理、伦理、法律等人文知识。因此,卫校的护理专业应该增加人际沟通、护理美学与礼仪、护理心理学、护理伦理学、卫生法律法规等社会和人文学科课程,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加强护理专业知识,减少医学基础课程
中专卫校护理专业学生去向是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更多从事的是社区护理工作。根据社区护理人才培养需要,应适当减少医学基础课的课时,根据护理学科的特征,把一些基础课程进行有机融合,删掉一些重复的内容,把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进行有效的结合。
3.调整实验课的比例,灵活安排课间见习
中专卫校设立的护理专业是培养初级实用型护理人才,他们所掌握的根本优势就是专业的护理技能,只有合理增设实验课,才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另外,为了学生更有效的掌握理论知识,灵活安排见习时间,把见习分批次进行,让学生边学习边实践,通过实践更好的理解理论知识。便于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结合。
4.强化人文教育思想,注重隐性课程设置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护理专业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230-01
1.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目前主要采用传统的学科本位三段式课程教学模式,职业教育课程没有完全面向岗位需求。而美国、日本、英国、加拿大、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来看,宽口径、厚基础、重应用己成为国际职业教育的特色,职业课程设置完全面向岗位需要,作出职业分析后方才进行科学设置。德国采取了“双元制”,其课程与工作的匹配程度很高,英国通过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使课程内容与工作要求的结合达到了较高水平。我国推行的国家护士资格考试制度近年来虽见成效,但由于以理论考试为主,缺少实践技能的考评环节,难免会出现理论与临床工作脱节的现象。
2.目前国内中等职业卫生学校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2.1护理教学模式落后,课程设置不合理
当前,中职卫校护理专业采用“三段式”的教学模式,这种相对落后的教学模式导致了基础与临床的分割,理论与实际操作应用脱轨较严重[1]。在这种模式下产生了两种效应:一是理论课程趋于集中,基础知识过于抽象,加大了学生理论学习的难度,形成了学生难学、教师难教,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2];另一方面把学习过程分成了学校和临床两个断层,理论课和实践课间隔时间过长,导致学生在上实践课时无法学以致用,造成理论与实践的分离。
2.2教学体系不完整,缺乏实践教学
中等职业卫校一般都没有自己的附属医院或教学医院,因此专业实践课的教学见习无法开展,专业任课教师与临床医师缺少交流,教学内容与临床工作有脱节现象,教学内容滞后,跟不上临床更新的步伐[3],由于未经过临床见习,学生缺乏临床与病人初步接触的机会,进而影响临床实习效果。
2.3实训场地、仪器设备严重不足
中等职业卫校临床护理教学虽有相应的实验室,但实验场地面积不够,设备过于简陋且数量不足,环境上不能给学生真实工作情境,训练一般使用模拟人,缺乏医患沟通,实验室仅在上课时间开放,学生训练时间严重不足。
2.4师资队伍建设有待提高,指导教师经验缺乏
教学师资队伍包括学校的专业教师及实习医院的临床带教老师。虽然多数专业课教师都取得了相应的“资格证书”,但中职卫校师资力量少,教学任务重,去临床实践的名额有限,大多数专业课教师缺少临床护理工作经历,实践工作经验缺乏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4]。
当学生步入临床实习时,临床带教老师常因医院护理工作量大,常常忙于日常护理工作,忽略了理论讲解和操作示范[5]。此外,大多数医院目前都同时与好多家医科类大学院校签订实习生协议,中职卫校学生相对处于弱势地位,常常是看得多,实际操作少,失去了好多锻炼机会[6]。
3.建设符合中职卫生学校课程体系的对策
3.1构建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护理专业是一门具有特殊执业要求的技术性很强的专业,课程设置应充分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构建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包括与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临床课相配套的实验与示教与模拟实训,护理基本操作强化训练、比赛,与专业相结合的社会实践,临床见习和毕业实习等活动。
3.2 变“学科本位”为“岗位能力本位”,建立模块课程体系
“岗位能力本位”的课程理念,即首先把岗位工作过程解析对应到行动领域,再把行动领域转换成为相应的学习领域,最后按照认知规律的要求,形成一个个的课程模块。每个模块均有各自的教学目标与内容标准,既可以是文化课与专业课的综合,也可以是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的综合,这就淡化了传统的学科分界,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3.3建立护理实验中心,加大开放力度
实践教学条件的改善是实践教学得以顺利实施的基本保证,因此应加大对实验室设备的投入,建立临床实训中心,配备专门的护理操作演示系统,建立模拟病房,培养一批标准化病人,学生在面对真人护理的同时,进一步培养了爱心、耐心、责任心,学会与病人沟通的技巧,提高了与不同病人接触的能力,为他们以后更快更好地融入临床提供了帮助。实验室实行高效的管理制度,本着“宁可用坏,不要放坏”的原则,全天候对学生开放,并派专人管理,配备值班教师现场指导,增加学生操作的机会。
3.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教师水平
由于现代护理学发展很快,护理知识不断更新,专业教师原来的专业知识远远不能满足现有教学的需要,这就需要专业教师在掌握丰富的护理学基础理论的同时,不断拓宽自身的专业知识层次结构,把握当今护理教育的发展趋势及先进技术。
4.结语
中职卫生学校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最终目标,课程体系的改革及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初步总结了当前中职卫校护理课程体系设置的情况,通过对课程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疏理和反思,有针对性的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以期从课程构建的角度来为提高护理教学质量,探索一条新路子。
参考文献:
[1]陈小英.新世纪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师资培训班会议纪要[J].护理杂志,2000,17 (6): 56.
[2]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
[3]罗隆生.浅议护理专业的实践性教学[J].社区医学杂志,2007,5 (4) : 53.
[4]王艳华,陆萍静.高等护理教育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护理教育,2008,14(1):106.
[5]邓卫红,宫叶琴,朱海晶.影响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的原因及对策[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4,25(l):71.
[6].临床护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2004,20(6):477.
关键词:“校企文化融合”;专业文化建设;阶梯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4)09-0070-04
职业院校文化建设对学校可持续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日益凸现。由于职业院校的各个专业都是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行业企业对技能型人才需求而设置的,专业建设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基础,而专业文化则是专业成长与发展的重要土壤,因此职业院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专业文化。寻找有效的专业文化建设途径是职业院校专业建设与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南京卫生学校(以下简称“南京卫校”)在护理专业文化建设中,结合五年制高职学制及学生认知特点,从专业情感、专业情境、专业技能、专业素养等四层面开展研究与实践,寻找学校文化与企业(医院)文化的交融点,初步形成了基于“校企文化融合”的“专业情感融入、专业情境合一、专业技能跟进、专业素养提升”的专业文化建设阶梯模式(以下简称“阶梯模式”)。
一、“校企文化融合”是
职业院校专业文化建设的基础
教育部、人社部出台的教职成[2010]8号文《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指出,要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引进和融合优秀企业文化,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帮助学生顺利实现从学校到企业的跨越。所以,校企文化融合是职业院校文化的重要特征,尤其是职业院校专业文化建设的基础。
作为卫生类职业院校,为医疗卫生事业培养医护人才,医院文化中蕴含的“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以及救死扶伤的高尚医德,应该深深融入卫生类学校的专业文化,尤其是护理专业文化中。研究调查中,67.8%的实习生认为学校的专业文化还未能很好地体现医院文化。所以,融入医院文化,不仅要营造职业氛围浓厚、专业特色鲜明的教学和仿真实训场所,还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渗透医院文化理念,从而为培养学生树立牢固的职业意识,提高学生适应未来工作环境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打下深厚的专业人文基础。
二、基于“校企文化融合”的
专业文化建设阶梯模式实践解析
专业文化是指在特定时期内专业本身所具有的价值观念、知识与能力体系及从事专业教学与研究的全体成员特有的精神风貌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和重要形式,是专业建设的灵魂。《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强调,要全面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建立健全课程衔接体系,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推进专业设置、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衔接,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专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参与者就是专业教师与学生,本课题所研究的“阶梯模式”是结合文化的“物质、行为、制度、精神”等层面内涵,结合职业院校“校企文化融合”的特征,根据学生的专业认知度,从入学开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将学习期间的专业教育教学环境和教育教学活动进行系统整合,阶梯推进,通过专业情感融入的初期体验,专业情境合一的教学安排,促进学生专业技能跟进,进而实现专业素养的整体提升,最终将专业文化内化为自觉的专业追求形成的模式。见图1。
(一)“专业情感融入”是认同专业文化的情感基础
由于初中毕业后入学的五年制学生年龄小,大多数学生升学时的专业选择往往由家长决定,所以入学前对所学专业并不了解。专业教育是增进专业认识、培养专业情感的有效手段之一。南京卫校在新生刚入学时,除了常规的校史介绍外,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专业教育,使学生及早融入专业情感,有助于他们尽快接受专业文化,并能够自觉在专业文化引领下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据学校新生调查统计,69.4%的学生是在入学初的专业教育中建立了对专业的第一印象,35%的学生通过入学初的专业教育,开始喜爱所学专业,并初步培育出对专业的认同感。
1.医院参观。南京鼓楼医院是一所具有120年历史的公立综合性医院,南京卫校前身――金陵大学鼓楼医院高级护士学校就是由该院创办。该院始终秉承“博爱、仁慈、服务大众”的传统与“追求最好的医疗技术与人文关怀,解除病人身心痛苦”的永恒使命。南京明基医院是台资民营综合性医院,该院虽然建院时间不长,但其“追求人类健康照护之真善美”的理念和“热情务本、追求卓越、关怀社会”的价值观,以及在南京卫校设立“明基奖学金”、开办“明基冠名班”的助学行为,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学校组织新生到这些不同性质的医院参观,使他们感受到虽然医院文化不尽相同,但救死扶伤、以人为本的职业道德是一脉相承的。由此,学生很快对未来职业建立起初步的感性认识。
2.校友交流。学校邀请医院临床一线的医护专家开设讲座或座谈会,这些专家一般是学校毕业的杰出校友,目前大多数已成为医院的护理部主任、放射科科长、设备科科长等骨干力量,他们满怀对母校的深情和对职业的热情,来到学校与学弟学妹们交流。讲座或座谈交流帮助新生初步了解专业发展的情况和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认识专业领域内具有代表性的杰出人物,尤其是杰出校友的学习和工作经历激发了他们热爱专业的情感。
(二)“专业情境合一”是渗透专业文化的平台载体
文化建设离不开物质层面,专业文化建设更需要具有专业特色的物化环境。教职成[2010]9号文《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提到的重点任务之一是“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环境,构建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实践教学环境。“专业情境合一”体现在教室与病房合一、实训室与检查室合一、课堂与临床合一,示教室和实验实训中心建筑布局和环境布置营造与医院环境、工作情景相近,实训设施设备先进,与临床一线基本同步,具有浓郁的医院文化氛围和真实的职业氛围,充分体现“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理念。
1.教室文化。教室是教学的主要场所,环境布置应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职业院校的教室文化设计需融入职业文化元素。南京卫校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在教室文化设计中融入了医院文化元素。如在护理专业“明基冠名班”教室张贴南京明基医院的文化理念和医院实景图片,在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万东冠名班”教室张贴北京万东医疗器械公司的企业文化和公司实景图片,使这些冠名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时时感受到医院或企业文化的影响,增强专业学习的动力。此外,在各专业非冠名班教室中注重统一风格的布置,将班级的个性化特色与医院文化相结合。研究调查中,78%的学生认为教室环境设计与专业学习有一定联系,且60%的学生认为在教室布置与未来职业岗位有关的内容更有利于专业学习。
2.实训文化。“学中做、做中学”的实践教学是职业院校的教学特色,职业院校的校内实训场所建设是体现专业建设水平的重要方面,实训场所和实训设备的仿真模拟程度直接关系到实训文化的先进程度。南京卫校在护理实训中心建设中,参照医院病区和专科布局,构建了模拟病房、仿真手术室、仿真ICU抢救室、仿真产房等与医院临床实际相吻合的场所设施,不仅配备了全真的临床设备,还从护士站、病人叫铃、走廊扶手等细节方面营造与医院实景一致的实训环境,使学生通过校内模拟实训加快适应医院临床要求。研究调查显示,80%的学生更愿意在与未来职业岗位环境仿真度高的实训场所进行训练。
3.医院课堂。最先进的专业教学环境是把课堂搬到医院或企业,可以更好地将医院文化或企业文化与学校专业文化融为一体。南京卫校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尝试,在南京明基医院开设了护理专业“医院课堂”,在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开设了医学影像技术“医院课堂”,把专业教学的部分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任务放在医院独特的人文环境中进行,医院的部分设备对学校师生开放,用于“医院课堂”的教学。其中“明基医院课堂”将国际先进并已在台湾成熟运用的“主护护理”的护理模式运用于护理专业教学中,体现了具有浓郁人文特色的医院文化,使护理专业建设更加贴近医院临床和国际先进理念,依托来自于台湾医院独有的人文氛围,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护理人文素质。在对医院(企业)课堂的教学效果调查中,41%的学生认为可增进对医院工作场景的了解,39.2%的学生认为可直接接触临床设备,19.8%的学生认为可了解到专业发展的最新动态。
(三)“专业技能跟进”是领悟专业文化的主体关键
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是职业教育的首要任务,专业技能教学水平直接关系到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专业技能教学不能仅局限于教学生“会做”,而应引导学生在技能学习与训练中不断培养对专业的认同感,进而达到“做优、做精”的水平。“专业技能跟进”是指在专业文化建设中发挥技能训练、技能大赛的作用,使学生在专业技能不断熟练的过程中,逐渐加深对专业文化的领悟和理解。专业技能水平是检验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指标。研究调查表明,43.3%的实习生认为技能水平是对毕业实习最有影响的因素。
1.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是专业文化建设的关键环节。据调查,50.7%的学生通过技能训练加深了对专业文化的理解,35.6%的学生认为学校开展专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应是训练专业技能,42.2%的学生是在开始进行技能操作训练时真正喜爱上所学专业的。南京卫校是江苏省护理技能教学研究基地,在技能教学中强调由点(实验课)线(临床教学见习)面(校内综合实训)体(毕业临床实习)的链接递进过程,通过单项技能行为训练、综合技能训练、临床技能训练三个阶段,注重将技能训练与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职业意识、职业观念相结合。在实训过程中模仿医院护理管理,实施护理部主任、护士长和护理小组的学生自主管理的全天候开放训练模式,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的职业态度、职业理想和职业精神。
2.技能大赛。自从教育部推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制度以来,各级教育部门举办的技能大赛已经成为检验职业教育成果的重要指标,极大地提升了职业院校专业技能教学水平。南京卫校充分借助技能大赛平台,组织开展校级比赛,专业覆盖率和学生参赛率均达100%,在此基础上,选拔优秀者参加省级、国家级大赛。学校从2011年开始连续四年承办全国职业院校中职组护理技能大赛,并承担江苏省代表队的集训任务,由南京卫校选手担任主力的江苏代表队取得了全国大赛四连冠的优异成绩。研究调查中,36.3%的学生非常愿意并积极争取参加技能大赛,55.9%的学生希望能有机会参加技能大赛。大赛的综合性训练进一步促进了学生对专业文化的内化。
(四)“专业素养提升”是内化专业文化的最终目标
专业素养也称为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学生经过在校期间的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后进入医院临床综合性实习环节,不仅是帮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岗位上进行综合锻炼的过程,而且能促进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医院文化,进而内化专业文化,提升自身专业素质,为今后职业生涯树立牢固的职业信念。研究调查中,94%的实习生对所在实习医院的文化有了一定了解,这有助于他们职业素养的提升。
1.临床实习。南京卫校护理专业学生到医院进行临床毕业实习的时间为1年左右,实行“三导师制”,一方面由学校派出专职实习指导教师和班主任在各个实习医院巡视指导、管理;另一方面,由医院为每位实习生配备“一对一”的临床带教教师。学生在医院各科室进行轮转实习,一般两个月后就能独立顶岗值班。学生通过临床护理岗位的实习,不仅很快熟悉了医院临床护理的各项流程和要求,而且在护理病人的过程中,增进了护患交流与沟通,加深了对护理理念的理解,极大地提升了专业素养。研究调查中,51.1%的实习生认为临床实习帮助自己加深了对专业的认识,提高了自身专业综合素养。
笔者设计了中职护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问卷调查表,对安徽淮南市17家医院的护理部主任、护士长及部分科主任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回收调查表汇总进行了统计处理;对中职护理专业实习生的问卷调查由学生科主持,在各实习医院进行,并当场回收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处理。笔者还邀请安徽淮南市17家医院的分管护理院长、护理部主任及部分优秀护士长座谈,征求对中职护理专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意见和建议,并进行了认真分析。
护理岗位调查的内容与分析
为切实了解医疗卫生行业对中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情况,以便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提出中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笔者分别对医疗卫生用人单位(医院)及中职护理专业实习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一)对用人单位中职护理专业岗位需求的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表870份,实际回收852份,其中有效问卷738份,有效回收率为84.83%。调查问卷涉及安徽淮南市17所医院的院领导、护理部主任、部分科主任及护士长。
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及身心素质调查(1)政治素质方面。认为我校毕业生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工作态度、团结协作精神较好的各占97.28%、97.27%、89.29%、87.94%,认为我校毕业生法制观念一般或较差的占21.41%。(2)文化素质方面。认为我校毕业生基础文化知识与语言表达能力较好的各占94.17%、90.92%;对我校毕业生评价较差的方面依次为:计算机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应变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各占31.16%、15.31%、13.55%、6.23%,故应加强对学生人文知识、计算机应用能力、创新与应变能力的培养。(3)业务素质方面。对我校毕业生评价较好的方面依次为:基础护理操作能力、医学基础理论知识、专科护理能力,各占96.83%、95.39%、83.06%。评价较差的方面为:护理文书书写能力、心理护理能力、健康指导与宣教能力、急救护理能力、整体护理能力,各占20.73%、15.58%、13.00%、6.78%、3.93%。(4)身心素质方面。对我校毕业生的身心素质普遍反映良好
中职护理专业教学计划实施情况调查调查表明,认为需要增加理论教学课时的课程依次为:计算机基础、护理心理学、预防医学、医学伦理学,各占42.82%、18.70%、16.12%、15.58%;认为对护理工作有指导作用的传统专业课与医学基础课因理论教学课时比较合理而无需改变课时安排的课程依次为:外科护理学、内科护理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物学、妇产科护理学、五官科护理学;认为与护理职业关系不大、需要减少课时或删除的课程依次为:物理、数学、政治、化学,各占66.53%、56.91%、48.51%、40.24%。认为需要增加实践课时的课程依次为:计算机应用基础、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预防医学、护理心理学、外科护理学、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各占54.47%、40.38%、38.48%、36.99%、34.96%、33.47%、30.89%,因为这些学科的临床应用性与针对性较强,越来越受到临床一线护理人员的重视,而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五官科护理学等传统上比较注重实践的学科则无需改变实践课时。认为政治、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课程应适当减少课时或删除的,各占56.77%、49.42%、48.77%、42.22%,因为这些课程与本专业联系较少。从调查排序可以看出,认为需要增加课时的课程排在前六位的依次为:法律基础、社区护理学、老年护理学、人际沟通、表达能力训练,各占91.12%、84.14%、83.74%、78.18%、74.39%,这些课程多是适应现代护理专业的发展,能体现时代特征的课程。
(二)对中职护理专业实习生的问卷调查
中职护理专业的实习生经过两年的在校学习和近一年的护理临床实习,对护理专业均有了不同程度的了解和体会,并且非常关注自己未来的发展与就业前途,通过对其进行问卷调查,有助于了解学校教学的薄弱环节及需要加强与改进的地方。
本项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表218份,回收218份,回收率为100%。
调查表明,选择在毕业后到二级以下医院就业的占58.26%,选择到社区医院就业的占10.09%,选择到乡镇医院就业的占5.96%,还有选择到外省就业的,占19.72%,说明大多数毕业生能够面对现实,实现就业目的。
在对“中专毕业后的打算”的调查中,选择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占66.05%,选择通过考试升入高职院校继续学习的占25.22%,说明当前在中等卫校中“就业导向”仍是主流。
在对课程设置的调查中,认为护理专业实践教学需要加强的学生占46.79%,认为护理专业理论教学需要加强的学生占23.39%,认为医学基础理论教学需要加强的学生占17.43%。学生希望学校增加有助于提高人际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护理文件书写能力的课程,另外认为增加实习、见习时间,特别是社区见习的时间非常重要,这与对用人单位护理管理人员的调查基本一致。对于教学方法,所有学生均不喜欢传统的授课法,喜欢案例式教学法的学生占38.53%,喜欢角色扮演法的学生占31.65%,喜欢多媒体授课方式的学生占29.82%,说明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
在就业途径方面,选择由学校推荐的学生占48.16%,选择由家长找关系的学生占36.69%。在当初选择护理专业时,大多数学生家长也是看中护理专业能学到一技之长,便于就业,这说明学校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加强职业指导,提高育人质量,提高就业率,为学生就业创造良好的条件。
护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措施
课程体系直接反映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提高人才素质和教育质量的核心。随着医学教育模式由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向现代医学模式转变,护理专业课程设置也要充分体现现代护理学科的发展与现代护理理念,应通过岗位需求调查,提出课程改革措施。
长期以来,在中职护理专业占主导地位的课程设置模式是传统的“三段式”,普通文化课程偏多。因为中职生入学分数偏低,基础知识较差,教师普遍反映难教,学生也反映难学,很难达到教学目的,结果是基础没有打牢,而与实际工作相关的职业能力也没有能够得到很好的训练,导致教育与岗位需要脱节。据调查,考入中职卫校的学生大多是因为分数低、不能升入高中或高职,家长与学生之所以选择护理专业,主要是为了掌握一技之长,为就业奠定基础。在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较差的情况下,中等卫校过度强调普通文化课的教育,不仅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与自卑心理,既不利于学生成长,也有悖于职业教育的规律。因此,笔者认为应适当删除或减少文化课,如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课的时数,增加人文类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课学时,如护理心理学、医学伦理学、法学基础、预防医学、老年护理学、社区护理学、护理概论、人际沟通、护理礼仪、精神病护理学、创业与就业指导、康复护理学等,将预防保健、康复等理念贯穿于护理专业教育的全过程,还要坚持对学生进行品德操行训练、表达能力训练与职业技能训练的“三个不断线”。
关键词: 护理专业 学习态度 学习行为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社会处处充满竞争、挑战与机遇,这要求中等卫生职业学校重视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实用型卫生技术人才,使其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在新形势下主动适应经济、科技与教育的发展。因此,学生只有通过刻苦学习和钻研,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具备良好的学习与工作能力,才能实现中等卫校学生的培养目标,因此,要求学生要有健康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为此,我对我校部分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学习行为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调查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闽北卫校护理专业学生436人,其中一年级4个班共224人,二年级4个班共212人,全部为女性。
1.2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及整群抽样的方法。参考有关资料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学习态度、学习行为等,调查是在教师指导下以无记名的形式进行的,教师先向学生详细介绍调查的目的和意义,并对各调查项目进行详细解释,要求学生如实回答,当场收回,发放问卷436份,收回436份,有效回收率100%。
2.结果与分析
2.1学习态度。
2.1.1专业认识(见表I)
表I显示,从选择护理专业的动机上看,大部分护生(占64.5%)就是为了拿到卫校文凭,今后更好就业,一年级与二年级基本相似(P>0.05);真正喜欢而选择护理专业的占22.9%;有少部分(占12.6%)学生根本就不是自己的选择,主要是迫于上不了高中面临辍学、流浪社会及家长的压力,不喜欢甚至讨厌护理专业,有个别还是已经走向社会打工或无所事事几年之后重新回到学校就学的。护生的专业选择动机反映了她们对护理专业的认识,应该说,这也是比较符合我国近年来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的。随着高等教育及普通高中的不断扩招,中职校为了生存不断地降低甚至取消录取分数线,学校生源质量逐年滑坡[1],大部分学生成绩在原来中学阶段就属于“中等生”或“差等生”,顺利毕业就是她们最大的愿望了。所以,教师应该积极引导这一群体对护理专业的正确认识,明确学习目的,否则极有可能造成只为应付考试而被动学习,久而久之,很容易产生厌学或学习焦虑心理。
2.1.2学习兴趣(见表II)
表II显示,从学习兴趣上看,喜欢护理专业的占44.7%,一年级(45.1%)与二年级(44.3%)基本相似(P>0.05),不喜欢的学生占23.4%,而有31.9%的学生无所谓,谈不上喜欢或不喜欢。学习兴趣反映出学生对专业学习的情绪和情感体验,由于大部分学生学习动机是“混文凭”,从而在应付上课、考试,再加上生源素质低的因素,她们中学学习的基础就差,对学习本身就已经存在畏惧的心理,部分学生就是为了逃避学习才选择中专的。这样,她们也就很难对学习产生兴趣,有些持无所谓态度,谈不上喜欢,也谈不上不喜欢,有些甚至逐渐产生了讨厌学习的心理。而大部分医学基础课程如解剖、免疫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等课程单调、枯燥,再加上她们理解能力不强,一旦听不懂或很吃力,更容易丧失学习兴趣。
2.1.3行为意向(见表III)
从表III可以看出,83.7%的护生是愿意学好护理专业的,二年级护生愿意学好护理专业知识的比例(86.3%)高于一年级(81.3%),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P
2.2学习行为(见表IV)。
表IV显示,从学习行为上来看,学生真正专心于学业,主动努力学习的比例偏低,平均只达到40.2%,二年级(43.9%)护生努力学习的比例高于一年级(36.6%),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P
3.讨论
学生的学习态度,由认识、情感和行为意向三种心理成分构成。认识成分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或所学课程的一种带有评价意义的认识和理解,它反映着学生对学习价值的认识,是学习态度的基础;情感成分是指学生伴随认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如对学习的喜欢或厌恶等,由于情感本身就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因此,情感成分是态度的核心;行为意向成分是指学生对学习的反应倾向,即行为的准备状态,准备对学习作出某种反应。学习态度能够调节学习行为,影响学习效果,从而制约学习的效率和成绩,良好的学习态度是学习成功的重要因素。调查资料显示,护生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主要表现在虽然有较多的学生愿意学好专业知识,但是她们的动机只是为了取得毕业证,学习兴趣也不够浓厚,无法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在学习行为上表现出大部分是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无法保证学习效果。
4.建议与对策
从学习行为上看,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还有待提高,我们有必要采取措施,端正护生的学习态度,从而激发她们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与学习成绩。
4.1正确认识,明确目的。
对护理专业的正确认识是端正护生学习态度的基础。首先要教育引导学生走出中专学习的认识误区,目前的一些社会现象可能会干扰她们的认识,比如“拉关系”、“走后门”等,能否过上好日子、能否找到好工作,跟“学习好坏、学历高低、能力强弱”没太大关系,主要看家庭背景、社会关系等,甚至有些女生就觉得只要长得漂亮,找个好老公就行了;其次要正确认识护理专业,明确护理工作岗位的崇高责任感,通过各种途径培养护生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进一步巩固其专业思想。以热爱护理工作、“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当一名优秀的护理工作人员为学习目标,为以后能做一名具有“南丁格尔精神”的白衣天使感到自豪和骄傲,使护生从心灵上受到教育,进一步体会到护理工作的神圣、高尚与伟大,坚定自己对护理专业的选择,并对她们今后的护理工作产生巨大的鼓舞和激励。
4.2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认为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强烈情感,从而引导学生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践证明,良好的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最直接最有效的推动力,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就会竭尽全力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调查显示,喜欢护理专业的学生不到一半(占44.7%),这大大影响了她们学习的积极性,并表现在具体的学习行为上,大部分学生(59.8%)没有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就必须想办法培养她们的学习兴趣。除了学生本身的因素影响学习兴趣之外,教师的教学与引导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进行角色转换和重新定位,从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为学生人生的规划者和指导者[2],同时教师应根据现在学生的特点,改革教学方法,运用辩论、讲座、比赛、游戏等容易被接受且有趣的形式,启发和引导护生对专业知识的求知欲,活跃教学氛围;充分利用电视、网络、多媒体等多种手段,激发她们学习护理专业知识的浓厚兴趣;引用感人的真实事例及临床的实际操作来培养她们对护理专业的热爱与信心等,从而提高她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4.3加强学习行为的指导。
调查资料显示,有83.7%的护生愿意学好护理专业,但只有40.2%的同学表现出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说明大部分护生有学好专业知识的愿望,但却难以付诸行动,一方面跟她们的学习动机、兴趣有关,另一方面也说明她们在学习上存在困难。有些同学也试着努力,但是仍听不懂、学不好,从而慢慢失去信心和兴趣,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加强学习行为指导,不仅要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而且要传授学生学习方法、学习策略,并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范梁伟.中等卫生学校生源素质与教学质量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8):35-36.
关键词: 护理专业 双师素质 培养途径与方法
护生肩负着施护助残、救死扶伤的光荣使命,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双师素质”优良的护理专业教师队伍是培养优秀护理专业技术人才的关键。下面我从我校护理专业及任课教师的现况出发,探讨护理教师“双师素质”提高的途径和方法。
1.护理专业任课教师的现况
2011年底我校人事统计:专任教师(包括实验员)本科以上学历,高级讲师33人,讲师37人,助理讲师及以下34人,共104人(见表1)。
通过积极开展“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课题研究,护理专业任课教师(包括护理组及文化组)学历、职称、双证状况有明显改善(见表2)。
2.护理专业任课教师的现况分析
近几年,我校开展“双师素质”教师培养模式研究课题,实施《师资培训规划》等相关措施,使教师们学历、双证获得等方面有很大改善。我校任课教师“双师型”总符合率为53.8%(见表1),临床组与护理组高达85%。按教育部“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不低于30%”的标准,我校师资力量强大,能适应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按教育部“每个专业至少应配备具有相关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2人”的标准,我校护理专业师资也基本达标(见表1)。从护理专业任课教师现况(见表2)分析:第一,学历已经提高。护理专业任课教师学历都在本科以上,但仍有提升空间,需长期激励教师提高学历。高、中级职称比例升高2~3倍,这种职称结构改变有利于教师潜在能力的开发利用,促进“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快速发展。由于高级讲师退休、临床护理人员和青年教师聘请,双证符合率、“双师素质”提高是需坚持长期发展的任务。但护理组教师人数较少,高中级职称极少(见表1),与学校护理专业在校生较多相比,护理专业教师队伍壮大仍为建设重点。
3.讨论与思考
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提高护理专业教师“双师素质”的基本保证。实践证明,管理层人员的管理创新意识决定着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的创新。我校管理人员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破除“重理论、轻实践”的陈旧观念,构建“双师素质”教师管理与评价机制,创新“重专业、重师资”的人力建设模式。学校从“持续发展办校”出发,公开、公正、科学引进人才;专门组织“师资队伍建设”课题研究,解决人才发展障碍。提高认识,制定科学、可行的《“双师素质”教师资格认定和评定制度》;建立优绩优酬、绩效考核等创新评价机制,提高教师“双师素质”内涵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启动“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长效机制,坚持科学实施《师资培训规划》方案,制订年度培养培训计划,提高教师临床实践和学生实训能力。
创新培训培养模式是提高护理教师“双师素质”的有效途径。我校开展“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重视校内外培训相结合、理论和技能培训相结合、“岗前培训”与“以老带新”相结合、培训与竞赛相结合、请进送出培训相结合、基地建设与名望专家相结合等多途径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应用。通常采用安排节假日或减免任课任务培训、提供培训经费、联系培训单位、创建实训基地等有利条件促进培训。运用教学绩效考核制度,对任课教师教学尤其是技能课教学效果进行综合评价,规范护理专业教师的技能教学行为。岗前安排护理专业教师培训,“以老带新”实行“一带一”组合模式。培训现代教育理论技能与护理操作技术,尤其注重护理操作技术的强化训练,要求双师型教师每年到市级以上医疗单位进修学习不得少于两周,且作为年度考核、晋升、评先的重要依据。聘请三甲医院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到校讲学,同时,安排护理专业教师参加医院见习,促进技能教学素养提高;创建培训基地,选用名望专家,充分发挥实地实训、“传帮带”作用。利用护士节、教师节等节日开展护理师生技能竞赛,使教师技能竞赛常态化、规范化;参加省市卫生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护理技能大赛,增加交流机会,提高教师素质水平。
人力资源管理和继续医学教育是教师“双师素质”内涵建设提高急需的营养。所以,抓好人力资源管理,做好科学持续培训,是“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宝典。
参考文献:
随着国际医疗市场对护理人员的需求激增,“护士荒”现象已日益突出地摆在各国医学界面前。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护理应届生求职自荐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与借鉴。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
护理应届生求职自荐信900字1尊敬的院领导:
您好!
当您亲手打开这份自荐信,将是对我过去四年的检阅,当您最终合上它,也许又将决定我人生新的旅程。感谢您在百忙中抽空翻阅我的自荐信,自信的我不会让您失望。
我叫程莉莎,是一名即将于20__年6月毕业于长沙医学院护理本科专业的毕业生,借此择业之迹,怀着一颗赤诚的心和对事业的执着追求,真诚地推荐自己。
我学习的是护理专业。在校期间,我学习并掌握了医学基础理论及护理专业知识,还学习了有关美学、针灸推拿、大学生心理与成才等知识,同时我的综合素质也得到很大提高,曾任学生会宣传部任副部长,负责学校各项活动的宣传及组织工作,具有一定组织基础和创新处事能力。我始终以丰富充实自我为目标,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向导,努力使自己向复合型人才方向发展。在课余时间,努力学习计算机知识,熟悉Word,Excel等办公软件,熟练使用网络,能够快速地在网上查找资料,顺利通过了国家英语四级,全国医护英语护理专业水平二级,全国计算机二级考试等。
作为医学生,我在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乐观向上,不畏难繁,有信心、有责任感,工作态度严谨。希望在未来的日子可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作到更好。
四年的大学生活使一位专注好学的年轻人增加了技能知识和成熟,在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一年的实习经历,使我在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对护理实践也有了一定的掌握,在老师的细心教导和自己自学的基础上,我可以规范熟练的进行各项基础护理操作及专科护理操作,可以正确的执行医嘱,执行“三查七对”,并做好病人出入院评估护理和健康宣教,能做好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工作。认真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在抢救工作中,一丝不苟,有条不紊,得到了老师和患者的一致好评。总之我会始终以“爱心,细心,耐心”为基本,始终做到“眼勤,手勤,脚勤,嘴勤”,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全心全意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看到自己所付出的辛苦与汗水换来患者的康复与微笑,是我内心最欣慰最高兴的事。
当然,我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如实践经验不足、社会阅历较浅,但我仍然很有自信,时间是锻炼与检验人最好的武器,勤奋才是真实的内涵。对于未来的工作,我相信我能够很快适应工作环境,熟悉业务,并且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做好本职工作。我想我会成为一名好护士,让贵院满意!让患者满意!
最后祝贵院事业蒸蒸日上!再次感谢您的审阅!期待您得反馈!
此致
敬礼!
护理应届生求职自荐信900字2大家好!我叫,今年22岁,毕业于海南卫校。我应征贵医院护士一职,在此之前,我已有过半年多的实习经验。
在实习过程中,本人严格遵守医院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实习护士职责,以马列主义为指导,严格要求自己,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关心病人,不迟到,不早退,踏实工作,努力做到护理工作规范化,技能服务优质化,基础护理灵活化,爱心活动经常化,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做到理论学习有计划,有重点,护理工作有措施,有记录,实习期间,始终以"爱心,细心,耐心"为基本,努力做到"眼勤,手勤,脚勤,嘴勤",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全心全意为患都提供优质服务,树立了良好的医德医风.
在各科室的实习工作中,本人严格遵守科室制度,按时参加护理查房,熟悉病人病情,能正确回答带教老师提问,规范熟练进行各项基础护理操作及专科护理操作,正确执行医嘱,严格执行三查七对,能规范书写各类护理文书,及时完成交接班记录,并做好病人出入院评估护理和健康宣教,能做好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工作,认真执行无菌操作规程,能做好术前准备指导,并完成术中,术后护理及观察,在工作中,发现问题能认真分析,及时解决,能熟练进行内,外,妇儿及重症监护等各项护理操作,对各科室的急,危,老,重患者,能迅速熟悉病情并做出应对,在抢救工作中,一丝不苟,有条不紊,得到了患者的信赖和好评,同时,本人积极参加各类病例讨论和学术讲座,不断丰富自己的业务知识,通过学习,对整体护理技术与病房管理知识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通过半年多的护理工作实习,在带教老师的悉心指导与耐心带教下,认真学习贯彻__大精神,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其法律法规,并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医疗事故护理条例培训,多次参加护理人员学习,通过学习使我意识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法律制度日益完善,人民群众法制观念不断增强,依法办事、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现代护理质量观念是全方位、全过程的让病人满意,这是人们对医疗护理服务提出更高、更新的需求,因而丰富法律知识,增强安全保护意识,并且可以使护理人员懂法、用法、依法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理论水平与实践水平有了一定提高,
护理应届生求职自荐信900字3我叫__,毕业于__x卫校,专业学习照顾护士。非常荣幸有机会向您展示我的简历中的自我介绍。
虽则我的学习成就不是非常好,但我却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了很多.起首是我端正了学习立场.在我考进卫校时,本来想解放一下本身的,但是很快我就知道了,卫校的学习是更需要起劲当真的.看到周围的同学们拼命的学习,起头了卫校的学习旅程,觉得本身落后了。卫校的学习不象初中那样是填鸭式的,而是教员把课讲完,然后本身去看,去理解。这个时候自习能力和自制能力是很重要的。长期自习以来我知道了要想学好只埋头苦学是不行的,要学会”方法”,做事情的方法.昔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来这里的目的就是要学会”渔”,做什么都勤于思考,碰到不懂的地方能勤于请教.在学习时,以”独立思考”作为本身的座右铭,时刻不忘警戒.在学习知识最近时间里,我更与教员建立了浓厚的师生情谊.教员们的谆谆教导,使我体会了学习的乐趣.我与身旁许多同学,也建立了良好的学习关系,互帮互助,克服难关.
学习照顾护士单有理论是不行的,还要有良好的照顾护士技术。一是在上实践课的时候我城市争取时机多操作几次,加上卫校本来就少学生可给学生用的空间可不少。二是我可以再趁放学时间多练习一下。
在卫校的第三年是我们到医院实习的时间,基本上一年都是呆在医院里学习。再这里我熟练我的照顾护士操作技术,把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路,在带教教员的指导下用我全副的耐烦和关爱之心照顾护士病人,使病人得到良好的赐顾帮衬,早日康复。到医院实习认识到许多也是学习照顾护士的同学,也就增加了与其他同学交流和向其学习的时机,锻炼了本身的交际能力,学到别人的长处,认清本身的短处.以是我喜欢实习。虽则有时会感到累些,但乐此不彼.
我个人认为本身最大的缺点就是喜欢一心两用甚最多用.急功近利,喜欢一口气学许多东西,但是贪多嚼不烂,即使最后都能学会,也已经弄得本身很疲劳.如今想想,如许其实并不好,正所谓,贵在精而不在广.如果我一段时期内专注于一种学问,不求博但求精,相信一定能更深刻的理解并掌握这门知识.自从我发现本身有这个缺点和需要解答的题目后,我常常警戒本身,步入社会后也不能一心两用.
通过三年的卫校生活,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了照顾护士操作技术.思想变成熟了许多,性格更坚毅了.认识了许多同学和教员,建立起友情,并在与他们的交往中提升了自身素质,认清了自身的一些短处并尽力改正。
护理应届生求职自荐信900字4尊敬的医院领导:
您好!当您亲手打开这份自荐信,将是对我过去三年的检阅,当您最终合上它,也许又将决定我人生新的旅程。感谢您在百忙中抽空翻阅我的自荐信,自信的我不会让您失望。我叫付__,毕业于__市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借此择业之迹,怀着一颗赤诚的心和对事业的执着追求,真诚的推荐自己。
医学是一门神圣的科学。它的价值在于换就人的生命。在校的理论学习和一年的临床实践我养成了严谨的学习态度,慎密的思维方法和坚韧的性格。对待病人我有一颗关怀的心。我热爱护理事业,三年护理学的熏陶圆了我的护理梦,让我的羽翼更加丰富。此外,一直以来的勤工俭学也让我有机会和社会上形形的人相处,也学会忍耐和服务至上以及微笑和宽容待人的原则。在工作中,也遇到过很多的问题,这些经历让我学会了冷静分析处理问题。大学期间,我主动参与校园活动,担任英语俱乐部编辑部部长,组织多次活动,这让我学会了做人,学会了如何与人共事,培养了吃苦耐劳,关心集体和乐于奉献的思想。
在贵医院的实习生活中,我把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中,既巩固了理论知识又加强了基本技能,并积累了临床经验,整体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通过实习培养了我敏锐的观察力、正确的判断力、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严谨、踏实的工作态度并以细心、爱心、耐心、责任心对待每一位患者,能够适应整体护理和人性化服务的发展需要,因此我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
在生活中,我把自己锻炼成一名吃苦耐劳的人,工作热度主动,脚踏实地,勤奋诚实,能独立工作,独立思考,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是我能充分发挥潜能的跳台。过去并不代表未来,勤奋才是真实的内涵。对于不断完善自己,做好本职工作。如果有幸加盟贵单位,我坚信在我的不懈努力下,一定会为贵单位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殷切期盼能够在您的领导下为这一事业添砖加瓦,并在工作中不断学习、进步!
最后祝贵院事业蒸蒸日上!再次感谢您的审阅!
此致
敬上!
自荐人:
护理应届生求职自荐信900字5尊敬的贵院领导:
您好!
首先,衷心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惠阅我的个人简历,为一位满腔热情的大学生开启一扇希望之门!
我叫__X,是来自____学院医学护理系20__届的一名应届毕业生。在即将走出大学校园的我,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对贵院的无限向往,特向贵院呈上我的自荐书。
我很平凡,但不甘于平庸,我乐观自信、上进心强、爱好广泛、为人和善,能够很好的处理人际关系,并且有很强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三年的刻苦努力学习和锻炼,使我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不屈不挠的性格。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也特别注重在认真学习好专业课的同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拓展知识视野,完善知识结构,积极参加各项集体活动,得到了上级领导、老师及同学们的高度好评。从而,使自己各方面的综合素质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和完善。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坚信只有多层次、全方位发展,并熟练掌握专业知识的人才,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用人单位的需求。
我在遂宁市中心医院实习期间,跟随各科室老师的带领,认真学习,严格要求自己,理论联系实际,出色地完成了各科室应完成的任务。在此期间,得到了患者的信赖及带教老师的高度好评。同时深刻地体到会“爱心、细心、耐心和责任心”对患者的重要性,现在我对各科室的工作都有了一定经验,并从中学到了不少知识。
今年5月我已参加全国卫生执业护士资格证考试并且已通过,6月底领取了毕业证。普通的院校,普通的我却拥有一颗不甘于平凡的心。面对新的人生选择和挑战,我充满信心。我要在新的起点,新的层次,以新的姿态展现新的风貌,书写新的记录,创造新的成绩。
尽管在众多应聘者中,我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但我仍然很自信,因为我拥有不懈奋斗的精神、踏实肯干的作风和吃苦耐劳的品质。小草欣沃,得益于沃土;幼鹏展翅,尚需海阔天空。给我一个机会,还您一份满意,殷切希望我能与贵院达成协议,为贵院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如蒙您的栽培,不胜荣幸,我将尽终竭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证明您的眼光。
最后,真诚地感谢贵院领导能阅读完我的自荐信!祝贵院宏图事业蒸蒸日上!恭候您的佳音!
关键词:卫生职校;中高职衔接;三二分段;自主招生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2-0019-02
收稿日期:2015-01-16
作者简介:潘仁东(1975-),男,广东省连州卫生学校讲师,副校长。研究方向:卫生职业教育。(广东 清远/513400)
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解决本省经济社会发展高技能人才紧缺问题,构建与现代产业体系相适应的有广东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山区培养更多用得上、留得住的卫生技术人才,连州卫生学校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招生委员会《关于印发广东省高职院校对口中职学校自主招生三二分段转段考核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粤教高[2012]1号)及《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3年高等职业院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通知》(粤教考函〔2013〕4号)的文件精神,从2013年开始和清远职业技术学院校对接,开展对口“中高职对接三二分段、自主招生”,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试点工作,在工作中通过研究和实践获得一些体会,具体情况如下:
一、了解卫生职业院校中高职衔接政策出台的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成功实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转移。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使各行各业对人才的知识结构和人才类型的要求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但由于长期以来我国的普通高等教育办学模式单一,致使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短缺成了当前经济建设中的突出矛盾。为了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解决人才结构失衡的矛盾,党和政府提出了“加强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成人教育的衔接与沟通,建立人才成长‘立交桥’。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进入高等学校尤其是高等职业学校继续学习的比例,适当增加高等职业教育专科毕业生接受本科教育的比例”等。这些举措,让中等职业教育冲破了终结性教育的历史,我国在一定意义上构建了初、中、高级相结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同时,伴随着用人单位门槛的提高,甚至在个别地区,卫生行政部门明文规定医院不招收中职护士。还有中职免学费以后,生源质量的下降,这些因素致使卫生类中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越来越弱。因此,教育部门高屋建瓴、解放思想,建设卫生职业教育人才成长的“立交桥”是完全符合科学发展,非常有必要的。
中高职学制结构和衔接模式,主要有两大类型。其一为独立性结构类型,即中职和高职各自根据自己的学制年限进行教育,高职院校主要通过升学考试择优招收中职和普高毕业生。其二为一体化结构类型,即中职与高职统筹安排和整体设计课程体系所形成的一种学制结构及衔接模式,如五年一贯制、中高职连读和专本沟通等,这种衔接模式既可在校内完成全部学程,也可在校际间分阶段完成学程。连州卫校开展的中高职衔接属于第一种独立性结构类型,即“中高职对接三二分段、自主招生”,中职三年加高职二年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二、中高职衔接遇到的困惑和存在的困难
中高职的衔接发展,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中一个重要改革方向。遇到的困惑主要有中高职的衔接专业设置少,招生计划数不够。目前广东省仅有护理、药剂和中医康复技术等几个专业实行“三二分段对口自主招生”,其他专业的学生没有办法进入全日制高等院校深造学习。广东省实行中高职衔接招生的高等院校少,招生计划数不够。每年分配到几间试点卫校的“三二分段对口自主招生”的招生指标每间卫校仅有50人,而每年报读各间中职卫校的学生有上千人,各间卫校每年想参加“三二分段对口自主招生”的学生至少也有七、八百人,远远超过了按招生计划数三倍进行选拔的人数。遇到的困难主要是课程体系的衔接脱节。中高职衔接的核心是课程体系的衔接,但在目前,从国家到地方均未对如何构建贯通的课程体系提出明确的要求,理论和实践中也尚未能解决好中高职课程衔接的问题。中职毕业生因为不能100%升入高职院校学习,所以中职学校必须按照普通中职生来培养,以确保学生毕业后如果不能升学也能就业,这样就使得中高职衔接的课程存在重复设置,浪费时间的现象。另外,据高职院校反馈信息,用人单位对二年制的专科学历存在质疑,这些毕业生不太受企业欢迎。
笔者建议广东省还是要建立一体化结构类型的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即中职与高职统筹安排和整体设计课程体系所形成的一种学制结构及衔接模式,如五年一贯制、中高职连读等。让中职和高职形成一体连通,中高职院校间有分有合,各施其职,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实用型的高技能人才。
三、加强中高职课程衔接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
中高职课程衔接的设置合理与否,直接决定中高职衔接的成败。开展中高职课程衔接理论与实践研究,在于构建出中高职课程衔接的框架和提出职业教育课程教学大纲和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开发的依据、原则,并通过对课程教学大纲和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研究,形成新的职业教育课程观,丰富职业教育的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具有理论上的创新性。开展中高职课程衔接理论与实践研究,在于能促使中高等职业教育健康有效发展,特别是指导中高等职业学校科学地进行课程开发,构建出合理的课程体系,减少两类学校衔接中的教学消耗,确保教学效益和培养目标的落实。只要在课程衔接理论研究和实施研究上多下功夫,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中高职衔接的人才成长“立交桥”方可建设成功。
中高职课程衔接理论研究包括中高职课程目标的研究,中高职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确定原则的研究,中高职课程评价方案的研究,中高职课程衔接框架的构建等。中高职课程衔接实施研究包括中高职贯通的文化课课程教学大纲的研制和教材开发,中高职部分典型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研制和部分专业课教学大纲的研制及教材开发。
四、连州卫校近几年开展“中高职对接三二分段、自主招生”工作的实践情况
1.领导重视,从组织上确保“中高职对接三二分段、自主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学校成立由校领导、招生办、教务科、学生科组成的“中高职对接三二分段、自主招生”领导小组,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
2.研究政策,充分调动学生报读的积极性。由于“中高职对接三二分段、自主招生”是一个新鲜事物,很多学生和家长都不熟悉,学生想报读又不清楚如何报读。我校招生办不断研究政策、耐心细致地向学生解答,做好宣传工作,让学生了解到“中高职三二分段”招生的要求,使有意向报读又符合条件的学生顺利报读。目前,连州卫校的中职学生升入高职院的主要方式有:(1)中考升学时报读与“三二分段”对接专业,入学后先获得相关技能资格证书和凭中职阶段的部分专业课程理论成绩选拔,再参加高职院组织的操作技能考核,然后根据成绩在全年级的排名,从高到低按招生计划录取;(2)同专业的应、往届生凭相关技能资格证书,参加高职院校的自主招生考试,需参加理论和操作技能考试才能进入高职院校学习。两种方式的入学方式不一样,但都属于“中高职对接三二分段”,入学后学籍和学费、管理、学历、学习方式等方面是完全相同。
3.分工明确,确保招生工作顺利开展。学校成立由校领导、招生办、教务科、学生科组成的“中高职对接三二分段、自主招生”领导小组,职责明确,各部门分工合作,积极动员及组织学生报读。根据招生章程相关规定,考生通过转段选拔及考核录取,考核科目包括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二个科目,其中专业理论采用认定方式进行,根据本校提供的5门与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段相对接的中职学段专业课程成绩和加分分数为基础认定专业理论成绩,根据报读学生的人数按照从高分到低分进行排名,选取招生计划的3倍人员进行公示,公示结束再确定是否可以参加专业技能考核。成绩计算按专业理论成绩占40%的比例计入总分;专业技能考核采取专业技能实操方式进行,占60%的比例计入总分。清远职业技术学院根据考生总分排名按照招生计划确定拟录名单进行公示。
4.近两年的“中高职对接三二分段自主招生”招生人数。本校2013年组织护理专业学生75人参加中高职对接自主招生三二分段转段选拔考核,正式录取40人,2014年9月已入读清远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组织护理专业学生75人,药剂专业学生30人参加转段选拔考核,现拟录取护理专业49人,药剂专业25人。
路漫漫兮其修远,相信在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在各所卫生职业院校的共同努力下,建设中高职衔接人才成长“立交桥”的步伐一定会越来越稳健,卫生职业教育的大树一定会越来越枝繁叶茂,明天一定会更好。
参考文献:
[1]全,黄惠霞,陈小茜,彭会.广东省卫生职业教育调查报告[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0(1).
[2]关于印发广东省高职院校对口中职学校自主招生三二分段转段考核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粤教高[2012]1号).
[3]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3年高等职业院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通知(粤教考函〔2013〕4号).
[4]刘荣秀.中高职衔接的现状调查与政策评析――以广东省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0(16).
1.1一般资料
1.1.1美国麻醉护理教育内容的描述
美国弗吉尼亚联邦大学的麻醉护理教育项目分为三类:硕士项目、临床型博士学位项目和联合项目。联合项目以硕士层次为主,但学生可选修博士课程。所有培训项目均为职后教育,即申请项目的学生必须为弗吉尼亚认证的注册护士,并具备一定的临床工作经验。教育课程以麻醉护理专业课程为主,辅以麻醉基础课程和科学研究,临床实践贯穿了整个培训周期。
1.1.2中国麻醉护理教育内容的描述
中国徐州医学院现有的麻醉护理相关教育以“护理学———麻醉护士专科方向”的形式出现,历经中专、大专和本科三个层次,为职前教育,即学生尚未获得中国法律认证的注册护士资格,也没有临床工作经验。教学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历时2.5年的普通护理学教育,第二阶段为历时1.5年的麻醉专业课程教学阶段,最后一年为临床实习阶段。
1.2方法
采用教育家贝雷迪提出的教育比较四步法对中美课程进行描述、解释、并置和比较。描述:包括中美两国麻醉护理教育的教育类型、教育层次、学生准入要求和培训课程;解释:归纳中美两国麻醉护理教育在以上4个方面的内容和特点;并置:对两国麻醉护理教育内容进行分析,形成比较概念,提取比较要素并以表格形式呈现;比较:对上述三步形成的所有内容进行全面比较,得出结论。
2结果
2.1中美两国麻醉护理教育的比较
以麻醉护理的教育类型、教育层次、学生准入要求和培训课程内容4个维度作为框架,对中美两国现有麻醉护理教育形式进行比较。
2.2教育类型和教育层次比较
美国的麻醉护理培训在1933年前由当地医疗机构承担,为非学位教育。随后,经国家出台相关学位文件,麻醉护理开始向学位教育变革,培训机构也由当地医疗机构向大学转移,直到1998年美国麻醉护理教育最终确定硕士学位教育是其最低教育标准。在美国发展麻醉护理教育的过程中,其教育类型一直都为职后教育,教育层次自1998年开始提升为硕士及以上层次。中国的相关教育主要以“护理学———麻醉护士专科方向”的形式出现在极少数医学院校,在1993年徐州医学院率先与南京六合卫校联合开办三年制中专层次的麻醉与急救护理专业;此后又与福建闽北卫校合作开办大专层次教育;直到2004年徐州医学院开设本科教育层次的“护理学———麻醉护士专科方向”,除了学院派的麻醉护理教育形式外,各地医院也开始自发组织小规模的麻醉科护士的岗位培训,但形式各异,缺乏统一的系统,在此不做详细比较。由此可见,中国的麻醉护理教育发展史并不长,具有一定规模的麻醉护理教育均属于职前教育,教育层次经历了中专-大专-本科的提升过程。
2.3学生准入要求比较
美国弗吉尼亚联邦大学的硕士学位麻醉护理教育项目每年仅招收24~36位学生,解读项目的培养目标发现,其以培养能在临床为患者提供专业麻醉护理服务、制订完善的麻醉护理计划的实践型护理专家为目标,因此,对学生的准入要求比较严格,从教育背景、工作经验、学习能力、知识基础等多方面对申请参加培训项目的学生做了相关规定。可见,美国的麻醉护理教育属于精英教育,要求学生具备高水平的综合能力。中国的麻醉护理教育以学院派的职前教育为主,是在通科护理教育的基础上加入麻醉护理特色,对于学生的准入没有设定特殊要求。申请参加麻醉护理教育的学生只需要具备相应教育学历,并通过国家组织的适用于所有专业学生的统一招生考试即可。
2.4培训课程内容比较
美国弗吉尼亚联邦大学的硕士学位麻醉护理教育项目的课程可分为三类:麻醉护理的高级医学课程、麻醉护理的专业课程和麻醉护理的研究课程。其中,麻醉护理专业课程占据了重要地位。从麻醉护理教育的课程设置可以看出,美国采用的是模块式教学模式,即根据学生的能力及水平,将一门课程分为多个层次分段教学,如麻醉护理的原则和实践分为了五个层次,即Ⅰ~Ⅵ。这是一种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培养个体,使其具备优秀的职业素质。其次,弗吉尼亚联邦大学的麻醉护理教育为硕士以上层次的学位教育,因此,对于学生的科研能力具有一定要求,在课程中专门开设了研究方法的课程,以此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思维方式。此外,由于麻醉护理教育的专业实践性强,临床实习也为麻醉护理专业教育的重中之重,划分了6个阶段进行(即临床实习Ⅰ~Ⅵ),时间占据整个培训周期的50%,约12~18个月。中国的麻醉护理教育以通科护理教育课程为主要部分,即基础医学课程和护理专业课程,麻醉护理专业课程仅占据全部课程比重的15%左右。研究方法类课程没有在专业课程设置中另行开设。徐州医学院的“护理学———麻醉专科护士方向”分为三个阶段,第三阶段为历时1年的临床实习,其中半年为内外科实习,半年为麻醉科实习,临床实习时间在整个教学周期中仅占据10%。
3讨论
3.1形成系统的课程是培养麻醉护理人才的前提
美国麻醉护理学会已有全国统一的指南对麻醉护理教育应该涉及的课程领域、培训周期、理论/实践课时的比例等做出了明确规定,保证了麻醉护理教育的统一化和系统化。我国职后麻醉护理培训仅在各地医院内部小规模开展,缺乏统一标准,在培训周期、课程领域等方面存在百家争鸣的现象。因此,我国的护理界学者应尽快开展麻醉护理职后教育的相关研究,运用科学方法形成系统的麻醉护理课程,推动我国麻醉护理职后教育规范化,以促进我国麻醉护理教育的发展,同时为我国出台相关政策文件提供依据。
3.2职后教育是中国麻醉护理教育的发展趋势
首先,麻醉护理工作本身的复杂性和技术性,以及麻醉患者围麻期意识状态的特殊性(非清醒或半清醒状态),都对麻醉护士的素质、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因此,接受没有任何临床工作经验的学生参加麻醉护理教育并不合适,可能导致他们进入麻醉科工作上手慢,无法快速胜任高强度和高难度的麻醉护理工作,这将对围麻期患者护理安全存在一定隐患。其次,中国目前的麻醉护理教育形式,即“护理学———麻醉专科护士方向”是在普通护理教育的基础上增加部分麻醉护理相关课程,使得学生早期、初步地接触麻醉护理的概念。在课程设置中,应该处于核心地位的麻醉护理专业课程仅占据课程比重的小部分,培养的学生在实际进入临床麻醉科后,还需要进一步接受岗位的继续教育,才能完全胜任麻醉护理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导致教育成本效率不高。最后,麻醉护理教育走职后教育路线是国际发展大趋势,在经济全球化、科技大发展的当今社会,中国应紧跟国际麻醉护理发展潮流,向职后教育转型。职后教育的发展将从两方面进行。
3.2.1以核心能力模型为指导培养麻醉护理人才
“以能力为本位”是近些年国内外职业教育所提倡的方式,这种以职业能力为培训立足点的教育能够针对性的培养具有专业工作能力的护理人员。麻醉护理作为一门临床专科性强、能力要求高的专业,采用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模式,能够更好地适应临床对于麻醉护理专业人才的需求。蒋莉莉、胡嘉乐等对麻醉护士的工作范畴和核心能力做了系统研究,这对开设以能力为本位的麻醉护理课程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未来接受此类职后专业教育的学生将被授予相关证书,并能从事临床麻醉护理工作。
3.2.2麻醉护理教育走专业学位道路是未来展望
美国的麻醉护理教育经由非学位职后教育向学位教育发展,截至1998年全部转型为学位教育,并以硕士学位为最低教育标准。它的发展轨迹可为我国所借鉴,我们应以能力为本位的职后教育为起点培养麻醉护理人才,首先发展非学位教育,随着麻醉护理教育发展逐渐成熟,可在能力为本位的教育课程基础上增加科研类课程,使之逐渐达到研究生教育水平,发展麻醉护理的学位教育。这一方面可为临床优秀护理人才提供深造机会,开拓护理人才发展道路,在中国特色社会背景下稳中求速,既保证了临床麻醉护理质量,又加快了麻醉护理专业发展;另一方面,可推动护理学科下属二级学科的发展,为护理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提供发展借鉴和依据。
4小结
中美两所学校麻醉护理教育在教育类型、教育层次、学生准入标准和培训课程内容等方面存在差异。美国麻醉护理为职后教育,硕士学位教育是其最低教育标准,参加培训项目的准入学生均具备一定的教育背景,并且是在临床相关科室工作过一定年限的注册护士,教育内容以麻醉护理专业课程为主。我国以“护理学———麻醉专科护士方向”的形式开展职前教育,教育层次历经中专-大专-本科的过程,学校对于接受麻醉护理教育的学生没有特殊的准入标准;教育内容以普通护理教育课程为主。经过中美比较,我们对中国麻醉护理教育提出以下建议:
(1)形成系统的麻醉护理教育课程;
(2)职后教育是未来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