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28 09:50:3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综合实践课教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综合实践活动课十分重视过程,让学生真正去参与、体验,因而学生获得了真实的感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实践性,学生只有在体验和实践中才能理解学习的过程、学习的价值,才能养成探索、追求真理的精神,才能使学习成为人的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别强调小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直接体验,鼓励小学生通过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等直接的实践活动进行自主性学习。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为小学生的发展提供一种开放的发展空间和机会。也提供了实践的机会,小学生会发现他们在书本中难以发现的无数生动的事件,经历学科课程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难以遭遇的无数现实情境,获得书本上几乎不能获得的真实体验、经验和感悟。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小学生不是“我思故我在”,而是“我实践故我在”。在这里,教师都是参与者,不能包办代替学生的自主活动。
这种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经验,注重学生的人格,从多方面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强调通过研究学习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形成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同时培养学生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对社会事物和现象的观察、判断能力。同时也强调激发学生对社会生活的兴趣,关心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形成健康进取的生活态度。
一、联系生活、亲历亲为
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让学生亲身经历,动手去做,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获得实际的真实感受。比如我在讲三年级《有趣的叶子》时,就让学生利用双休日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自己去采集各种植物叶子进行感性认识,再通过采访、调查、发现问题、积极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并通过各种方式搜集资料、筛选材料、最后得出结论。使他们有一种成功的自豪感。这种内心的感受是学生形成认识,转化行为能力的原动力。也是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健康发展的基础。在课程的指定领域中,研究学习突出让学生亲自参与科学探究的活动,体验科学活动的艰辛与愉悦。着重让学生通过与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直接接触,更多更深刻的去了解和体悟科学,把科学知识加以融合并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同时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使学生满怀兴趣而又比较便利地投入到各种实践活动中。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提供具体的现实情境,让学生走出课堂,置身于广阔的大自然和丰富的社会生活中。通过亲身经历,实际操作与活动来获得丰实的经验。在具体的活动方式下,尽量采用参观、实验、调查等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探索创新,自主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重视学生的观点和行为,鼓励学生自主选择,独立创新。学生可以按照课程的一般目标,根据自身的条件和需要,自主设定具体活动的目标。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观看的水平选定活动内容和方式。他们有权利参与决定学什么和怎样学,从而对自己的学习和发展负起责任来。以研究性学习为例,我在让学生研究子课题之前,让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课题,从研究任务的确定,到研究内容的落实和研究方法的采用,都可由学生自己规划和设计。教师只需适度引导和组织,注重让学生自己活动、自主学习。教师是学生的合作伙伴,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是居高临下的发号施令者。所以更必须关注学生的主体意识,把每个学生都当做具有自己的独特经验和情感态度的人,与学生建立起一种真诚、平等、相互信任的关系。为学生主动发展提供一种宽松、融洽的心理氛围,并且教师对学生和指导也要安排适宜。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想学什么,而不是规定要求他们必须学什么,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活动方式,发现自己所学内容的用处,所做事情意义。而不是要求学生按统一的方式接受他们无法感受、不能理解的东西,当学生在活动中遇到困难,教师可给予适当的帮助,但不能急于求成,包办代替。而是要更多的鼓励和支持他们依靠自己的能力去解决问题,使他们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和学习的意义,从而推动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有新的进步。
三、勇于探索
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索与创新。课程内容通常以主题的形式呈现出来。学生的学习活动围绕某一主题或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来开展。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给出现成的答案,而是为学生的探索和发展提供机会与帮助。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来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学习活动本身的兴趣。在《有趣的叶子》中,让他们对“叶子为什么有不同的颜色?”这一子课题进行探索,这种内在的兴趣是学生持续学习的源泉。学生在探索发现的过程中,为了获得答案,会努力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从而使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因此探索和发展的过程是内容与方法交织的过程。是把知识学习与人格养成融为一体的过程。通过这样的多种方式的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诱发探究动机。而在对学生的探究发现进行评价时,还要注重探究学习的过程和结果,看着知识技能的综合应用和各种方法的掌握。而非知识量的多少。
综合实践活动所重视的不是问题解决的结果,而是学生探究课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及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活生生的体验,这已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一线教师的共识。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探究过程中,我总是让学生遵循“亲历实践、深度探究”的原则,倡导亲身体验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持续、深入地探究,防止浅尝辄止。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目的在于活动学生个体的成长,而不是定量的结果。在开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时,使活动过程成为“收割庄稼”的过程而不是走过场的过程,从而使小学生获得对生活的真切感受和亲历体验。只有真正重过程,才能提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效。
【关 键 词】综合实践活动;更新观念;资源;贴近学生生活;情境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2-0165-02
综合实践活动与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有所不同。综合实践活动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空间和学习过程,学生是这个学习过程的主体。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尝试者、探索者、合作者、体验者。在综合实践活动整个过程中教师只能起到引领指导作用,这给我们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带来了更深刻的思考:
一、教师要更新观念、准确定位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既独立又兼有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学科。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教育思想再不能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只向学生讲授单一的应试知识,而要求教师要具备多学科的知识和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更新观念,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以适应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的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课所传授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学科知识,也是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必须去思考的问题,也是要给自已准确定位的问题。虽然新课标对教师的定位是多样的,但最终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要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并参与其中。如,给学生选择一个感兴趣的课题,让学生亲自去调查、去实践、去探究。教师在课题活动中只能充当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的事做起。如,通过“垃圾问题小思考”、“生活中的安全标志”等活动,让学生对他们生活的环境有进一步或更深的了解,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综合实践活动是在各学科知识综合的基础上展开的,同时各学科知识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延伸、拓展与创新。这就要求我们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不仅要掌握多学科的知识,并且要具备对各学科知识的整合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的要求。
二、合理利用当地资源,精选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统一的教材,没有现成的经验,而且综合实践活动涉及多学科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学校资源,引导学生提出课题,合理制定活动方案;要求教师既要有对活动的内容、过程精心设计,又要组织协调好学生的活动过程,组织指导学生参与活动,协调好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
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内容的选择要依据学生年龄特征和生活经历。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应根据学生实际和当地资源状况选择不同的活动内容。给低年级学生选一些趣味性强、知识性浅显的话题进行活动,如“小秋收”、“制作琥珀”等。这些都是学生可以通过动手、动脑进行操作的,并从中获得乐趣和思考。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可选一些难度较高有一定探究性、思考和创造性能力的活动,如“配制盆花营养土”、“汽车与社会进步”等。通过这些活动让他们从中有所思考、感悟或超越。
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活动内容,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和严谨的学习态度,最终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综合实践活动课内容的选择不能只依赖教材,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选取与学生活息息相关、贴近学生生活的材料,尽量把综合实践课上成学生的生活课、实践课。这就要求教师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课题,通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和严谨的态度,让学生主动参与、交流与合作,通过活动达到多种学习活动的统一。注重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与情感教育的相互结合,通过活动使学生获取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兴趣。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要源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贴近学生生活,以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作为活动课课题。在实施过程中,应做到课题和学生生活的紧密联系。如:“让环保走进我们的生活”、“校园环境的调查”、“人类的灾难――洪水、海啸、地震”等。通过活动学生很容易从中感悟环境与环保的重要性,更能体会到保护环境势在必行。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交流、探究与合作。通过活动积累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教师要合理安排、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理念上已超越了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范围上,综合实践活动课已不仅仅局限于室内、课堂,已向课外多领域、地域延伸。因而,综合实践活动又是一种向学生生活领域延伸的综合性课程,是以教材为纲、取材广泛的开放性课程。
四、创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活动情境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各种有利于学生实践、体验、合作的情境。把活动内容与活动情境结合起来,让学生亲身体验活动过程,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如通过让学生“腌咸蛋”、“钉纽扣”等活动,体验动手劳作,体会母亲的辛劳等。教学情境创设不仅有助于学生在不自觉中达到认知、情感、兴趣的统一,而且可以帮助学生直接体验劳作者的心酸与喜悦,成功与失败。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通过“涂一涂”、“画一画”、“做一做”、“猜一猜”、“讲一讲”等活动形式,把抽象的知识与生动有趣的活动内容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富有情趣的活动情境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和思维方式等情况来设计。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模式
何谓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呢?我认为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就是让我们的学生可以在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提出和解决问题、主动获取数学知识进而获取数学经验的一门活动。这种活动方式是对传统教学的一种挑战,同时也给我们的数学教师提出了一门全新的研究课题。如何采取有效的教学模式进行小学数学综合活动课教学,也逐步成为各方讨论的热点问题。通过多年的实践研究,我认为可以采用如下几种教学模式来提高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有效性。
一、合作教学模式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意识。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合作教学模式在各科教学中开展得如火如荼,并且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成效。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我也经常采取合作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深受学生的欢迎。
案例:在执教《我们去春游》这节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时候,我先把学生分为若干个合作学习小组,让他们通过小组合作首先制订我班的春游计划。制订春游计划的时候需要考虑到全班的人数、旅游地点的门票、乘车的费用等。任务布置下去之后,同学们配合的非常好,在我的引导之下,各个小组在组内还进行了有效的分工,有调查员、有记录员、有统计员、有统筹员等。各个小组完成自己的旅游计划之后,再在全班进行交流,大家讨论出一个最佳的春游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需要运用到很多数学知识,他们在具体的实践中对所学数学知识进行了一次很好的运用。
合作教学模式不是让学生自由进行,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也需要适时进行指导,不能完全的放之任之,这样可以避免部分小组在合作学习中遇到问题无法解决影响合作学习的进程,也可以避免部分合作学习小组有偷懒的可能。
二、游戏教学模式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讨厌死板的课堂教学模式,更喜欢游戏教学模式。这一点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已经得到了很好的证明。《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首要目标,而游戏教学模式正好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这一要求。
案例:在执教《游戏的公平性》一课的时候,我就采用了游戏教学模式。我事先准备了一个帆布袋子,在袋子里装了6个白球和3个黄球。这一切同学们都是不知道的。游戏开始之前我宣布游戏规则:每组有两名同学参加,男女生各一名。每人可以摸3次。最初把两个人摸出的球做一个总计,如果摸出的球是黄球居多,那么则判女生赢;如果摸出的球是黄球居多,那么则判男生赢。对于这个游戏,同学们的参与积极性非常高,但是每次的游戏结果都是女生赢,男生们显得非常气馁。最后男生都大呼不公平,认为袋子里一定存在猫腻。于是我打开袋子,倒出球,男生大呼老师偏心,表示只有在白球和黄球相等的情况下游戏才公平。就这样,同学们在轻松的游戏氛围中掌握了相关的知识。
目前,游戏教学模式在很多学科中都发挥出了其有效的教学作用,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也在游戏教学模式下得到了有效的激发。
三、情境教学模式
情境教学模式是李吉林老师所提出的一种现代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一种特定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学习相关的学科知识。对于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来说,情境教学模式同样适用。
案例:在执教综合实践活动课《超市购物》的时候,我事先要求学生从家里带来很多日常用品,比如肥皂、草纸、洗衣粉、杯子等,然后把教室布置成一个模拟的超市。任务布置下去之后,同学们表现得非常积极。当我走进教室的时候,教室里已经完全变成了另一番模样:课桌都被推到了教室的一边,桌子上摆满了很多琳琅满目的商品,并且每一个商品上都标有价格,仿佛真的走进一个小型超市一般。看到这一切,我对同学们的表现大加赞赏。活动正式开始之前,我让几名同学扮演营业员,其他同学扮演顾客。然后给大家每人发几张卡片,让他们在卡片上填上人民币的币值(当然这一切都是虚拟的)。一切准备就绪之后,活动正式开始,同学们自由购物,买了很多自己喜欢的物品。在买卖的过程中他们在不停计算自己手中的货币能买多少东西,应该给营业员多少钱,营业员应该找自己多少钱等。为了刺激学生的活动参与积极性,我还特地搞了一次优惠活动:德芙巧克力现在搞促销,现有两种优惠方式:(1)每包巧克力19.2元,买两包可以送一包;(2)买一包可以折扣6元现金。请问您会选择哪种购买方式?这一优惠活动把整个综合实践活动推向了,很多同学都在快速计算着,选择适合自己的购买方式。整个活动过程中同学们表现得非常开心,通过相关的实践活动,同学们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
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我模拟超市给同学们创设了一个生活情境,让同学们在这个特定的情境中进行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对于这样的教学方式同学们在内心深处很能接受,整个活动开展的非常顺利。
结语:除此上述几种教学模式之外,我们在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还可以运用动手操作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差异教学模式、分层教学模式等。由于篇幅有限,在此就不一一赘述。希望本文可以给更多的一线教师以启发,不断探究有效的教学模式,促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走得更好、更远!
参考文献:
[1]徐晓华.对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几点认识[J].西北成人教育
学报, 2009(5).
[2]蔡翠珠.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科学探微[J].科技资讯,2008(2).
[3]周明.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对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一
所谓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
本学期的教学我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强调知识的联系和综合运用,注重过程,强调开放,重视师生互动。注意做到以下几方面:
1,基于学生。基于学生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经验来设计,实施相关课程活动,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并以此为基础实现对传统学科知识结构与逻辑体系的超越,建构一个更贴近学生真实学习世界的全新课程领域。
2,回归生活世界。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那些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事件,现象来设计课程内容。
3,立足实践。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20xx年北京奥运会热点等我都纳入自己的教学中。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实践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实践并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作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营造实践情境,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学生能够面对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主动地去探索,发现,体验,重演,交往,亲历亲为,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从中培养实践能力。
4,着眼创新。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与目标最本质的体现。与学科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它不受学科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的限制,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设计方案,自己收集资料,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可以充分发挥出来。因此我在在教学中着眼创新,以培养今天的学生适应明天的社会生活为己任,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积极探索,主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思考,有所创新,具备初步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具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所谓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
本学期的教学我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强调知识的联系和综合运用,注重过程,强调开放,重视师生互动.注意做到以下几方面:
1,基于学生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经验来设计,实施相关课程活动,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并以此为基础实现对传统学科知识结构与逻辑体系的超越,建构一个更贴近学生真实学习世界的全新课程领域.
2, 回归生活世界.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那些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事件,现象来设计课程内容.
3,立足实践.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 2008年北京奥运会热点等我都纳入自己的教学中.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实践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实践并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作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营造实践情境,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学生能够面对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主动地去探索,发现,体验,重演,交往,亲历亲为,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从中培养实践能力.
4,着眼创新.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与目标最本质的体现.与学科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它不受学科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的限制,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设计方案,自己收集资料,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可以充分发挥出来.因此我在在教学中着眼创新,以培养今天的学生适应明天的社会生活为己任,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积极探索,主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思考,有所创新,具备初步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具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论文关键词】临床检验诊断学 教学改革 实验诊断 优化医学课程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性大学临床检验学课程教学新模式。方法:调研郑州大学各医学院系医学检验课程教学现状,提出临床检验课程新的教学改革模式。结果:老教学模式各院系重复设置检验课程,教学设备和实验室均没有最大程度发挥作用。新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教学平台、统一排课、统一使用实验室和教学工具,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教学资源的作用。结论: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合校后的综合大学应尽快整合医学检验专业教学资源,统一安排和管理医学检验课程。本研究通过小规模的教学改革运行,提出了进一步深化医学检验教学改革的建议。
1 前言
实验医学在现代医学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与医院的医疗、科研和教学水平密切相关[1]。实验诊断学是医学诊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学生重要的桥梁课之一,涉及基础课知识又直接与临床课程相关,也被比喻为医学生步入临床医学殿堂的阶梯。因此,搞好实验诊断课的教学对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医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2,3]。
近几年,为了创办世界一流大学,国内许多知名大学和医学院校之间进行了合并。合并后的综合性大学所可能据有的优势是优化资源配置,减少浪费,培养受教育者的全面素质,增强国内高校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但是,不可否认,大学合并后,如何重组相同或相近的教学课程,避免教学资源的浪费,发挥合校后的综合优势,是合校后的综合大学面临的重要教学改革任务。
本研究针对郑州大学临床检验诊断学课程设置的现状进行调研,探讨了重组教学资源、集中临床检验系诊断学实验设备及相关经费,建立一个高效率、高质量和节约性统一的临床检验诊断学课程教学模式的可能性。
2 方法
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落脚点,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4,5]。课程体系的构成和组合包含了课程的层次和类别,学科的门类和系列,并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确定主要课程与各课程的比重和序列,组合成一个有内在联系的整体结构[6]。对郑州大学各个医学院系(包括临床医学系、医学检验系、公共卫生学院、药学院、护理学院)每年不同专业设置的与临床检验诊断学有关课程(1525学时)设置进行调查,召开部分代教老师和医学生座谈会,分析医学检验专业教学现状。在进行医学检验系本科学生、成教部医学生以及部分护理学院学生统一排课的基础上,提出医学检验课程的教学改革模式,成立郑州大学临床医学检验实验教学研究中心,配置相关医学检验课程教学设备,搭建医学检验专业学平台。
3 结果
3.1 临床检验实验诊断课教学现状
3.1.1 医学检验系教学的师资力量
郑州大学医学检验专业为全国硕士授权点,师资力量雄厚,主要由郑州大学五个附属医院的检验科工作人员组成。医学检验系医学检验课程均为医学检验专业人员承担。 以第一附属医院临床检验科为例,近几年随着学科建设的重视,引进了不少博士等高级人员。但在某些程度上,这些资源没有合理利用,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
3.1.2 其它医学院系医学检验课的师资力量
其它医学院系医学检验课多为非实验检验专业人员承担,主要靠内科临床医生或临时聘用人员进行实验检验理论课和实验课教学,师资力量无法保证。在教学评估和要求提高医学生教学质量的形势下,这种教学模式不能满足提高医学生专业教学水平的要求。
3.1.3 医学检验课面临的问题
教学调查结果显示郑州大学医学院系每年不同专业共设置临床检验诊断学课程1525学时,其中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班理论35学时、实验课45学时(学生317人),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理论课68学时、实验课44学时(学生148人);医学检验专业理论课357学时,实验课326学时(学生37人);预防医学专业理论课32学时、实验课40学时(学生120人);口腔医学专业理论课30学时、实验课45学时(学生80人);麻醉学专业理论课30学时、实验课45学时(学生37人);医学影像学专业理论课35学时、实验课45学时(学生40人);护理学院检验专科理论课132学时、实验课216学时(学生60人)。仅医学检验系全年两个学期均有医学检验课,其他院系均为半年课程。
随着学校实质性合并的深入,各医学院系得到了较大发展,专业设置增多,招生规模扩大。但合校初期学校未给各医学院系(专业)学生提供后期医学检验课的公共教学平台,各院系只能对医学检验课程的安排上各自为战。不可避免地造成课程重复设置,教学所用实验设备重复购买,实验室重复开设,教师总需求人数增加,教学资源严重浪费,且教学水平参差不齐,试剂和实验设备的重复购买加重了学校的教学负担。
3.2 教学改革取得的阶段成果
3.2.1 对医学检验系实验室进行扩建和改造
根据教学需要,郑州大学建立了临床医学检验实验研究中心,扩大了医学检验系各个实验室(临床免疫学、临床生物化学、临床血液学、临床微生物学、临床基础检验学)的面积,设置了3个实验准备室(微生物和免疫学、临床基础检验和血液细胞学、生物化学)。
3.2.2 统一排课的教学模式
利用医学检验系实验教学的优势,进行了新的教学模式,实施小规模医学检验系本科和成教部学生以及部分护理学院学生的统一排课,统一使用医学检验实验研究中心的实验室和教学工具,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校有关医学检验教学资源充分发挥了作用。
4 讨论
医学院校合并到综合性大学后都面临着如何将医学课程重组和适应新的教学体系的问题。国内整体水平较高的医学院校大多实施统一化管理,形成了规模化、统一化的实验室教学管理模式,实验课教学达到了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合校后,公共课程的教学改革更有必要,能更大程度地节省教学资源和发挥综合大学的教学优势,提高教学质量。
实验诊断学教学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将已学过的医学基础理论、实验方法、技能,逐渐与诊断疾病进行联系,使实验诊断学成为基础与临床之间的桥梁[7,8]。本研究主要探讨如何整合医学系、检验系、预防医学系、药学系、影像专业、麻醉专业等专业学生的实验诊断课资源,改变老的教学模式,统筹安排不同专业的实验课,提高实验诊断的开出数和开出率,提高实验室的使用率,杜绝教学资源的浪费,提高实验诊断教学的质量。本研究通过调查综合大学医学检验课程的设置情况,提出了进行进一步教学改革的建议,总结出了综合大学医学检验课程教学的新模式。这不仅对综合大学优化教学资源有益,也有利于医学院校各院系公共课程的优化组合,提高医学教学质量。
本研究通过小规模的教学改革运行,提出了进一步深化医学检验教学改革的建议,主要包括充分利用综合大学的综合教学实力成立统一的检验教学平台,根据各个医学院系检验教学的需要,由学校教务处统一制定教学计划,统一安排教室、教师和教学实验设备,由检验教学实力最强的医学检验系负责课程的具体实施。详细建议包括下面几个方面。
充分发挥已经建成的临床医学实验检验中心的作用,实现实验课的合理安排,统一使用医学检验实验研究中心的实验室和教学工具。
调整课程设置、统一安排教师和教室:一方面,有利于教学内容的合理、统一安排;另一方面,合理利用了教师资源,不同专业教师集体备课、相互协调、取长补短,既可以促进教师的共同提高,又可以减少教师教学安排的不合理现象,减少了教师的闲置。
解决仪器设备分散的问题:实现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合理利用、统一管理,最大程度地利用现有的设备资源。
整合和吸纳其他专业的优秀实验教学人员:实验诊断是检验系的宗旨和根本。如果检验系老师满足不了教学的要求,则建议以检验系为主,整合和吸纳其他专业的优秀实验教学人员,共同参与,协同完成教学。
改革授课内容:培养学生不仅会看检验结果,还要懂得对检验结果进行全面地分析,这就需要授课时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检验原理,特别是那些对临床密切相关的检验项目。另外,实验诊断课程实践内容偏少,学生缺乏对实验整体过程的了解。调整以后的实验教学,将会根据各个专业的特点,适当增加实验项目,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进一步加强实验室的管理和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的检验教学各项规章制度,建立一套合理的良性运转机制,使实验诊断实验室步入有序运作的轨道。
通过进行检验专业课教学改革与探讨,对实验教学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即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又检验了理论授课的效果,为今后的检验专业教学改革提出了具体内容和方向,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本研究的深入开展,将会给检验专业课程建设带来新的发展方向,有利于提高检验课程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丁,陈伟.从实验医学的发展谈实验诊断学教学改革[J].重庆医学,2006,35(9):856-857.
[2] 吴建民.关于实验诊断学教学改革的建议[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06,5(5):463-464.
[3] 刘丹丹,袁宏,孟秀香.浅谈实验诊断学实验课的教学改革[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6,28(2):158-159.
[4] 孙根年.课程体系优化的系统观和方法观[J].高等教育研究,2OO1,22(2):86.
[5] 蒋显勇,徐克前.医学检验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检验医学教育,2006,13(3):1-3.
[6] 达建,马艳,陆桂平,等.整体优化医学课程体系的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163-165.
一、“课前列队”提高教学时间利用率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长期被动地等待学生来劳技室上课,很容易造成课无法上的局面。更为严重的是有时课堂像“茶馆”:学生有吃东西的,有喝水的,有谈天说地的,有手舞足蹈的,有上厕所的,接二连三迟到的,五花八门。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在管理学生上,无法与班主任相比,一味责怪学生是没有用的。我校规定学生到功能室上课要“课前列队”,经过实践,课堂纪律显著好转。做法是:课前列队,让学生领会马上要进入课堂,课堂教学是要完成学习任务的,需要保持安静;特别是对自控能力差、易在课堂讲话和做小动作的学生要提出明确要求,提前进行心理暗示,再进一步辅以课堂关注、提醒。课堂是一个学秩序、讲纪律的地方,教师不能有丝毫的放任自流、自然成材的思想。我们老师必须是“治乱”“管乱”的能手,大胆实践,细心观察与操作,把“课前列队”想好、做好、改进好,为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奠定基础。
二、借用多媒体手段提高学生接受率
多媒体手段直观新颖,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各种教具、投影、电影、录像、录音等媒体,集光、形、色于一体,直观形象,新颖生动,能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上综合实践活动汇报课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学生作品,这样可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使学生当观众的局面彻底改变。
三、运用课堂教学技巧提高学生发动率
1. 学生当“老师”
让学生当“老师”,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特别是在人文社科的探究活动中,学生能从当“老师”的过程中学到一般教学方式学不到的知识。如我在《探究中国茶文化》活动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等自愿组成七个小组:茶史、茶品种、泡茶、品茶、茶与名人、茶保健、“功夫茶”表演小组,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各小组开展相关活动后,写出活动报告,派代表汇报成果。他们制作精美的课件,准备充分的实物来说明问题,作大胆、幽默的讲解。这样调动了学生的一切潜能,使学生从各方面都得到锻炼。
2. 学生议、教师导
“学生议、教师导”就是让学生自由讨论,教师也参加议论,及时了解情况,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对重点处、疑难处进行讲解。如在《明日之星――小小发明家》活动中,我设有“问题高手”栏目,让学生投稿。学生觉得生活中有哪些物品需要改进,归纳后把问题带到课堂上,引导学生“议”,拿出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学生议、教师导”,让学生在梦想中设计,在现实中制作,在比赛中锻练和提高。近年来我校在省、市举办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了较好的成绩。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思想品德;意义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6-0148-01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传统教学在设计教学结构的时候,没有从学生心理学角度、从学生的兴趣、爱好、需求、情感等方面来考虑,没有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的热情、学习的兴趣、学习的气氛等角度来考虑,因此学生在上课时只是被动的听,没有真正参与进来,严重的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课集中体现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追求,它着眼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关注着教师的教育自主和教育实践的创造与发展,促进了学校评价体制的变革和校园文化的重建。它是具有独立形态的综合性课程和着眼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的发展性课程及经验课程。我们知道思想品德课程包含经济、政治、哲学等极其实用的丰富知识。例如,通过经济方面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和判断经济的发展和变化,掌握经济规律;通过政治的学习,我们能够了解我国的政治时局和国际间的政治关系;通过哲学的学习,我们可以学会用哲学方面的观点看待和分析问题。而且经济、政治、哲学这些内容都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它的学习对于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有直接的、重要的影响。由此可见思想品德的学习非常重要。
思想品德课在传统教育这样大环境下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是很难做到的,要改变这种现状,我们不妨用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来上思想品德课,这样我们将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在思想品德课上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是非常有意义的:意义就在于让学生在学习思想品德课的过程中去探究生活并形成热爱生活的态度。具体地说就是对学生五个方面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一、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我们知道“创新来源于问题的产生”,“没有问题也就没有发明创造”。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主要是一种“传承”教育、“灌输”教育,这种教育严重抑制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强化,并随着接受教育时间的延长,这种意识越来越淡化,直至成为毫无问题可言、循规蹈矩的毫无“生气”可言的人。
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以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基本学习方式”的新型课程。这一课程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按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要研究的问题。组织学生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通过调查、了解、收集资料等方式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通过交流展示各自的研究成果。当派生出新的问题时便进入新的问题研究阶段,其流程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展示交流、产生新的问题。因此课程一开始就把目标定位在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上,这种生成性的活动课程,极有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二)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学生的直接体验,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种实践活动中去。鼓励学生在“做”、“考察”、“实验”、“设计”、“制作”等一系列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去理解和感悟生活。从而在获得“程序性的知识”的过程中,在探究与创造的过程中,体验动手实践的快乐,自觉地强化这一能力。
(三)对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当今社会是信息的社会。信息即是财富。人们需要掌握大量的、准确的信息来随时调整自己的工作思路,确定自己新的工作目标。而以往的学科教学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承,采用的是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学生无需寻找自己需要的资料与信息。久而久之,学生收集信息、利用信息的意识日趋淡漠。反之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为了完成某一课题,常需要利用多种手段、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并根据需要处理信息,恰当地利用信息,完成自己的课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自然会得以逐步提高和强化。
(四)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因为小组合作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常常使用的、行之有效的组织形式之一,所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在当今社会显得尤为重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恰恰充分重视对学生合作意识、合作能力的培养。。学生们为了完成一个小课题,常常需要在一起进行研究与实践,在与同伴分工合作的过程中,他们将逐步懂得合作的重要,并因此主动学习、掌握与人沟通、交流、合作的技巧。
关键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相结合;教学改革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政治课)是对高职学生进行德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是保证高职生成为德才兼备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课程。然而,由于高职院校主要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的高级技能型人才为目标,高职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因此,学生对政治课学习兴趣不大,导致课堂上出现 “到堂率”低、“抬头率”低、“参与率”更低等现象,教学效果很不理想,政治课传统的教学方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政治课教学更具有实效性?笔者认为,如果能将政治课教学与专业相结合,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有效提高政治课的教学效果。
高职政治课教学与专业相结合,就是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结合高职生的专业特点和各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内容的取舍、重点难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等方面体现出专业特色,使学生的学习更有趣,教学效果更好的一种教学方式。实现与专业相结合的高职政治课教学改革,我们可以从多角度、多层面去探索。本文结合我院政治课教学改革的实践,从教学理念、教师意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教学手段、考核办法等七个方面入手,探索与专业相结合的高职政治课教学改革。
一、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前任教育部长周济曾说:“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就是要牢牢抓住以人为本,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人为本”是一切教育都应贯彻的理念,也是高职政治课教学必须贯彻的核心理念,是实现与专业结合的政治课教学改革的前提。在高职政治课教学中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求一切教学活动的展开要以学生为本,立足于弘扬学生的主体性,聚焦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无论是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还是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过程的组织、考核办法的改革都要以人为本,从而实现高职生的全面的、协调的和可持续的发展。这是与专业相结合的高职政治课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职政治课教学走向科学化和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二、树立为专业服务的意识
在高职政治课教学中,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要由教师来组织,教师发挥着主导作用。要实现政治课与专业相结合的教学改革,首先需要政治课教师树立政治课教学为专业服务的意识,这是实现政治课与专业相结合教学改革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政治课教师还要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做到以下几点:(1)主动与所任教专业及其系的教辅人员交流沟通,了解专业设置的基本情况,专业课程的大致内容、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以及专业实践的实施计划等。(2)参与专业教研室的教研活动、翻阅专业课程教材、与专业课教师之间相互听课评课等。(3)关注或参与所任教专业学生的社团、专业活动以及班会等,积极与各专业学生沟通联系,了解各专业学生的特征特点及生活和思想状况。(4)密切关注社会新闻,特别是与自身所任教专业相关的行业新闻与动态,形成一种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警觉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并将其积淀为教学素材。通过这些方式,政治课教师了解了各专业以及各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掌握了更贴近学生、贴近专业、贴近实际的材料素材,为实现政治课教学与专业结合做好准备。
三、依据专业需求,优化教学内容
由于高职政治课的课时较少,要实现政治课教学与专业相结合,政治课教师要按“必需、够用”的原则,将教材重点内容提出来,结合高职教育教学特点和学生专业需求加以综合和提炼,形成系统的、有针对性的专题,实现专题教学。专题教学模式能够打破统编教材的章节体系,依据专业需求和学生兴趣,围绕教学要点,提炼和确立专题课堂教学内容,并以此为中心对教材内容进行精心组织和重新编排,这为提高政治课课堂教学实效奠定良好基础。我院社科部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围绕学生专业需求,重新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将教学内容分为 “适应高职新生活”、“扬起理想的风帆”、“做坚定的爱国者”、“创造有价值的人生”、“树立文明新形象”、“培养良好职业道德”、“做知法用法的合格公民”、“做守法的职业人”八个专题,每个专题分别由在该专题涉及领域里学有专长的教师负责实施,改变过去由一位主讲教师包揽整个教学过程的情况,使学生受到不同学术背景和思维方式的训练和熏陶。在专题教学的基础上,任课教师还可以根据所授课学生的专业要求、学生岗位需求,对教学内容做适当选择和修改,以便更有效地实现政治课教学与专业相结合。
四、围绕专业特点,改进教学方法
“大学教育的试金石不是讲授伟大真理,而是用什么高明的方法来讲授伟大的真理”。与专业相结合的高职政治课教学改革,要求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学习的纯灌输式教学方法,围绕专业特点,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要求来设计教学方法。启发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情感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等几种教学法,能给学生提供多角度、多层面思考问题的机会,激发和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政治课堂教学在热情讨论的氛围中达到良好的效果,这是实现与专业结合的政治课教学改革应综合运用的方法。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培养良好职业道德”专题中,笔者提出问题“从职业道德视角看‘范跑跑’的行为”让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和掌握所学专业相关行业应遵守的职业道德;在“做知法用法的合格公民”专题中,笔者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相关行业的政策法规采用“模拟法庭”这一角色扮演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模拟法院审理案件的情景进行案例处理,由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如法官、书记员、原告、被告、律师等。由于学生身临其境,在“模拟法庭”中积极进行辩论、思考,使该课教学取得良好效果。学生在“模拟法庭”中不但掌握相关行业的政策法规,还提高了自身的综合能力。
在以上所述教学方法的运用中,政治课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1)应针对不同的专业特点,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出发,尽量选用贴近学生实际、学生生活、学生所学专业的教学素材教学。如所设置的案例、讨论的中心问题、角色扮演的主题等。(2)教学方法的运用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专业的学生、不同的教学环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或综合运用几种教学方法,做到多种教学方法的互动、联动和交替使用,这样才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3)无论采取何种教学法,学生都应是课堂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而教师则是教学过程的主导,起着组织、引导作用。
五、以专业为中心,强化实践教学
重视教学的实践性,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是高职政治课应遵循的一个教学原则。实现与专业相结合的政治课教学改革,要求政治课教师以专业为中心,将实践教学纳入教学计划。围绕高职生的认知特点,结合理论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实践项目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走出课堂,投身社会实践,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学,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设计和组织实践教学时,政治课教师应结合学生所学专业,以合理项目为主题,将实践教学分为校内教学实践和校外教学实践,组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如校内教学实践活动可以包括:组织学生开展交流讨论、辩论、演讲、听报告、写论文、看影片等。校外实践教学可以包括:参观、考察、社会调查等认知性实践活动,也包括生产劳动、志愿者服务、“三下乡”、“四进社区”等生产性、服务性和创造性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接触社会、观察社会、了解社会的复杂性和真实性。
转贴于 六、依托现代科技,丰富教学手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巨大动力。如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对于高职生来说,学习兴趣和专业兴趣密切联系,如果政治课教学能依据专业特点,依托现代科技,有针对性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大大增强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笔者认为,在高职政治课教学中,可以综合运用以下几种教学手段:(1)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具有直观、生动、具体、形象、信息量大等优点,以多种元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得到刺激,激发他们学习抽象理论的热情,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增加政治课的教学效果。(2)依托校园网平台开办网络教学。把教学大纲、教案、课件、参考文献、教学视频等教学资料挂到网上,通过网络布置、提交作业,开设在线答疑等,实现网上适时交互教学。(3)可以通过校园BBS、学生论坛、教学博客、E-mail、QQ群等网络手段,进行师生间广泛的思想情感交流,让师生在情感的交流中达到德育的目的。
七、结合专业实际,改革考核方式
结合学生专业实际改革成绩考核方式,建立理论道德认知与实际表现相结合,知行统一、科学有效的学生成绩考核体系对学生至关重要,是实现与专业相结合的高职政治课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笔者认为,政治课成绩的考核应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进行综合考核。理论层面的考核采用课堂表现、课后作业、课堂开卷考试、小论文、课堂讨论等形式,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考核学生的理性认识能力。实践层面的考核可分为两部分:一是由政治课教师设计和组织的与政治课教学相关的社会实践,重在考查学生是否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在当中发挥了什么作用,学到了什么东西,这部分考查由政治课教师负责。二是学生参加的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如实训、实习等,重在考查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等。这部分实践考核要广泛听取辅导员、实训实习指导教师的意见,努力做到结合专业实际进行政治课成绩考核。这两个层面相互补充、相互贯通,体现了政治课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高职政治课教学与专业相结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政治课教学实效性的一种有效方式。在与专业相结合的高职政治课教学改革过程中,在贯彻“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前提下,政治课教师必须树立“政治课教学为专业服务”的意识,依据学生专业特点和专业需求,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丰富教学手段、改革考核方式,只有这样才能走出一条与专业相结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特色之路。
参考文献
[1]文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学生专业有机结合的建议与对策[J].科教导刊,2009(7).
[2]张华.高职院校与专业相结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广西教育,2009(11).
[3]邹瑄.增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时空,2009(6).
[4]王玉本.以人为本,改革与创新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J].文教资料,2009(15).
关键词:教学方法 关系 趋势
一、处理好传统教学与改革创新的关系
1,对传统教学方法不应一概否定
一提到改革教学方法,有少数教师就认为是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决裂。事实上,这是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方法一般包括理论教育法、实践锻炼法、榜样教育法等,这些都是在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不应该轻易丢弃。
理论教育法也叫理论灌输法或理论学习法,向大学生灌输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神圣职责,应该让学生掌握的就要使其掌握,应该让学生了解的就要让其了解,不能借口改革教学方法而忽视理论的灌输,否则会偏离教育的最终目的。教师把思想科学地灌输到大学生的头脑中去,使他们掌握理论的知识,就更能够提高他们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感性。
2,改革教学方法不应一味求新求奇
改革本身并不是目的。进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目的是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从而增强该课的实效性。因此,教学方法改革是否收到成效不是看教学方法种类的多少,也不是看教学手段运用的先进与否。若一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层出不穷,多媒体放映更是让人眼花缭乱,教师语言幽默,其表演才能也充分发挥,这样的一堂课肯定是笑声不断,学生也觉得有趣、好玩,只是,教师万语千言,却离题万里,我们能认为这是一堂优秀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吗?同样,更不能把教师“发明”的教学方法种类的多寡作为衡量其教学效果优劣的标准,否则,我们的改革只会误入歧途。
二、处理好学生主体性与执教者的关系
在高校思想理论课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双向互动的,学生不仅仅是接受教育、接受知识的客体,同时也是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的主体。因此,高校思想理论课教学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就必须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营造师生之间的民主、平等、友善、合作的课堂氛围。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对教师教学是非常有利的。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只有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各自的主体精神和主体作用,才能使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使教、学的主体共同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中如果没有学生主动的感知、思维,单凭教师的灌输,学生的认识无法实现;如果只有学生主动的感知、思维,而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认识同样无法实现。因此,高校思想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与发展的实践活动过程中。必须坚持学生的主体性,因为它是促进学生学习发展的外部条件。
三、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的关系
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是将理论内化,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的的重要途径。但如果控制不好,也起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如果在活动前没有充分准备、精心组织,在活动中没有专人负责、加强引导,在活动后没有总结提高、理论升华,则根本达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实践中,一些学校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环节办成了仅仅是外出旅游、玩耍的活动,而学生在此过程中受不到任何的思想教育。
不管是进行哪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教师一定要起到组织者、管理者和指导者的作用。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也要帮助学生把握方向并协助学生解决实践过程中的具体困难。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思想化为行动,思想政治理论才能真正为学生所信服,崇高的理想也才能内化为坚定的信念。
四、把握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与发展的趋势
1,综合化趋势
当前,高校思想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与发展趋向于综合化,在现代科学技术日益趋于综合化发展的趋势下,课程内容也呈现出综合化趋势,如课程内容借鉴了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政治学、哲学、社会学等社会科学知识。思想理论课教学方法借鉴了许多管理学上的方法理论,尤其是“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由于知识经济的崛起、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学生的思想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不少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心理压力较大,产生了心理障碍,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也影响了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这一状况势必要求高校思想理论课教学方法除了采用一般的教学方法外,还要借鉴心理学上的一些方法理论,尤其是心理咨询方法在当前高校思想理论课教学中居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2,现代化趋势
高校思想理论课教学方法的现代化趋势,主要体现在教学手段的日趋现代化上。高校思想理论课如果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则可以突破时空限制,提供教学所需的各种背景资料。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选择,提高了学习的辨别能力和主动性。教师不再是学生学习生活中唯一的信息源,而是信息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辅助者。高校思想理论课教学如果采用以学生为中心,以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为目标的现代化教学方法。则会把枯燥单一的学习变为轻松活泼的学习,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英语 阅读教学 策略
随着新课改进程的持续深入,现阶段的高中英语教学应该改变传统教学中注重词汇和语法教学的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认知水平和实际应用,综合安排教学计划,倡导集体验、参与、交流、合作、实践为一体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一、 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现状
目前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处于由传统程式化教学向创新教学模式过渡阶段,在传统教学模式和新课标教学体系的双重作用下,教学成效并不理想,而且还表现出许多问题。现阶段的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依然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许多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强调以词汇和语法教学为主,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理解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及创造力受到限制,无法实现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另外,在新课程标准下,许多教师在组织英语阅读课教学活动中,过分注重教学形式的创新,忽视了教学活动的实效性,就阅读讲阅读,极力淡化词汇和语法教学,这种矫枉过正的教学思想使得学生在进行阅读课的学习时只能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面对生僻的词汇和难以理解的长句缺乏正确的理解,不具备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此外,一些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习惯性地将背诵能力和练习能力作为最终教学目标,通过大量重复背诵和课外练习提高学习效果,强调词汇记忆和习题讲解,缺少阅读策略的科学指导,使得学生渐渐失去学习兴趣。
二、 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策略分析
在保证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掌握获取有效信息和正确理解材料的阅读技巧,全面发展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1. 以教材为教学中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高中英语教材中的课文都是教材编写者根据社会发展形势和学生实际需要精挑细选的范文,而且文章体裁多样,知识背景丰富。在开展阅读课教学活动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较为熟悉的课文材料,设计个性化的阅读练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如英语必修一中, Module 2 “My New Teachers”就是很好的阅读练习材料,在课文中已经设计了明确的阅读练习,通过回答课后问题,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
2. 以练习为教学平台,夯实词汇、语法基础
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词汇和语法作为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基础,在阅读课教学中不仅不能舍弃或淡化,而且应有效融入于阅读教学,强化学生对词汇和语法的掌握。在学生进行阅读练习时,教师应该深入讲解阅读材料中的重点词汇和语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材料,提升阅读能力。
3. 以综合能力培养为目标,指导阅读策略
英语阅读课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应用自身掌握的知识解读阅读材料,而积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策略和阅读技巧是提升阅读能力的有效渠道。通过讲解阅读策略中略读、跳读、细读、猜读、概读等主要的阅读环节,教会学生一些必要的阅读技巧如猜词、分解复杂长句、获取有效信息等。比如He picked me up on my way home. 中的“pick up”词组意思较多,根据上下文联系可以确定,此句中的“pick up”是“载我一程”的意思。
4. 以学生为主体,加强课外阅读教学
在阅读课教学中教师应该向学生介绍文化知识丰富的背景材料,不断拓宽学生阅读训练材料的题材和体裁的范围,帮助学生养成英语阅读习惯,鼓励学生对课外资料进行翻译。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注意引导学生掌握不同问题的结构形式,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理解能力。在实际教学中,笔者通过向学生推荐双语小说等课外阅读材料,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在一个学期的实践中,许多学生根据自己对材料的理解对文章和小说进行翻译,并把内容反馈给老师进行阅读,不仅锻炼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有效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
三、 总结
阅读课教学作为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和教学难点,是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开展阅读课教学的过程中,只有积极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不断启发学生的阅读思维,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有效保证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任宏伟.课改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教法探讨与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1(18).
【关键词】初中物理;习题课教学;有效策略
笔者在多年的初中物理习题课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存在物理基础知识差、不能灵活运用,对教师的依赖性强、缺乏独立思考等问题。在此背景下,笔者结合多年的初中物理习题课教学经验,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就初中物理习题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对如何提高初中物理习题课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相应的观点和策略,以期巩固学生的物理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物理综合水平。
一、初中物理习题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基础知识薄弱,无法灵活运用。笔者发现,很多初中学生虽然在物理课堂学习中认真听讲,并对教师讲解的知识要点认真记录,但是他们对物理概念的理解以及物理知识的运用不熟练,物理基础知识掌握不连贯,物理知识结构混乱,在实际解题过程中不能灵活运用,面对问题不知所措。
2.学生依赖性强,怠于独立思考。在当前的初中物理习题课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的这样的教学状况:教师占据课堂主导地位,很多学生把教师当做权威,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十分信任,认为教师讲授的内容是正确的、不变的。学生按照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思路去思考问题,逐渐造成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强,怠于独立思考,遇到新问题,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堂时间有限,中断物理学习。物理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很多物理教师把课堂安排的很紧凑,准备很多知识点,希望能在四十五分钟的时间里,让学生学到更多知识。物理习题课教学结束后,教师给学生安排很多课后作业和练习。虽然很多学生都能够完成课后作业,但是却在完成作业后,将物理抛之脑后不再搭理。
二、提高初中物理习题课教学的有效策略
1.借助学习技巧,夯实学生物理基础。初中物理概念、鬼罗刹、公式都是比较抽象的知识。学生可能对物理基础知识没有正确掌握,这是在习题课教学中经常遇到的情况。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多关注学生的物理知识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加深对概念和物理知识的理解运用,夯实学生的物理基础知识。例如,很多学生对相似的知识容易混淆,比如凸透镜和凹透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图标对比的方法,先在图纸上列出凸透镜和凹透镜要对比的方面,然后分别列出它们的概念、实物形状、实际例子、性质等相似与不同之处。叮嘱学生注意,凸透镜是中间厚两边薄,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是中间薄两边厚,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学生通过亲手绘制图表,可以在图纸上清晰地列出两者的区别与相似点。通过对比加深对两者概念和性质的理解和记忆。
2.巧妙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在初中物理习题课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智力水平和知识水平,巧妙设计物理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独立解题的能力。对于一些重难点知识的问题,学生可能一时想不到解决思路。在教师努力思考过后还没有头绪时,教师要适时引导,提示解题思路,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物理思考能力。
3.成立讨论小组,营造物理学习氛围。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对于提高学生的物理知识运用能力和物理学习意识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可以成立物理讨论小组,让班级中的学生在课堂外也能互相交流学习,营造积极活跃的物理学习氛围,提高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物理知识的能力。例如,由于不同学生的思考方式、学习方法和兴趣爱好存在不同,教师可以将不同特点的学生安排在一个小组,让学生之间进行探索交流,主动表达自己的思路和方法,积极主动地去查找资料或者询问教师,来理解同学的想法和见解,互相启发学习灵感,取长补短,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火花,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物理综合水平。
4.拓展教学空间,加强学生实践应用。“学以致用”是初中物理教学的目标之一,很多教师都比较注重物理课堂教学以及课后作业练习,却忽略了生活中的物理知识。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观察、多实践、多思考,拓展初中物理习题课的教学空间,加强学生实践应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不断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物理实践能力。
三、总结
综上可知,初中物理教师应当针对物理习题课教学中存在的学生物理基础知识薄弱、无法灵活运用,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强、怠于独立思考,物理课堂时间有限、物理学习中断等问题,结合学生实际,借助物理技巧,帮助学生巩固物理基础知识,巧妙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学习,成立讨论小组,营造良好的物理学习氛围。同时,拓展物理习题课教学空间,鼓励学生实践应用。通过多种举措,提升学生的物理综合水平,提高初中物理习题课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马亮.论如何提高高中物理习题课教学的有效性[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6,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