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软件公司实习报告

软件公司实习报告

时间:2022-03-15 12:01:0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软件公司实习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软件公司实习报告

第1篇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生产实习;教学组织

教育部高教司2006年一项调查显示[1],自2002年以来,高校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初次就业率连年下滑,成为大学生就业市场上一大热点,受到社会各方面的普遍关注。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出现困难,其原因是由于计算机人才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针对性不够明确,导致供需结构性失衡[2]。具体表现为:高等教育在计算机专业传统的教育理论型、研究型人才培养上有较大的优势,但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存在层次单一、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状况,使得现在大多数毕业生理论有余,岗位技能相对不足。许多毕业生甚至需要较长的培训才能胜任工作。

生产实习作为高校计算机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多数高校目前采用的教学形式为组织学生在校内机房编写小程序,或到实习单位参观,使学生了解本专业领域科技发展水平和实际软件开发过程,或联系实训基地直接由企业指导培养。尽管各高校对生产实习十分重视,并想办法改革实习模式,但目前高校生产实习仍然面临着诸如实习单位难找、实习经费短缺、实习效果不理想等困难,教学质量不容乐观[3]。

经过近几年生产实习教学的经验和教训,我们提出了一种校内进行的计算机专业生产实习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实习基地选在校内机房,实习任务由指导教师根据理论教学及社会需要的专业应用技术制定,实习指导由学校多名专业教师负责,实习内容为组织学生参与企业已结题项目或教师在研项目的

开发。按照这种模式组织生产实习教学,既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又能节省实习成本,同时还保证了实践教学的质量。

1现状

目前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生产实习主要有三种形式。

(1) 企业参观。计算机专业生产实习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能直接参与到计算机及相关企业的生产环节中,但是目前计算机企业多属于民营、外资或合资企业,企业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一般情况下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另外,参观形式对于计算机专业实习效果并不理想,因为计算机产业多为高科技产业,从表面上看软件公司内部和学校计算机实验室相同,学生参观根本看不到实际软件开发过程,更不可能参与到企业软件开发工作中。毕竟大部分企业或公司都不想因为学生实践而降低自己的工作效率。另一个影响实习单位接纳学生生产实习积极性的原因就是实习经费不足,学校对实习经费的投入远远滞后于企业收费增长的速度。

(2) 校企联合。目前,有些企业和高校联合成立专业化的实训基地,严格按照生产实习的本质要求,从看、学、做三个环节组织教学,为高校解决生产实习问题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这些实习基地依托大企业,面向高等院校,能很好的解决学生到生产一线参

作者简介:路莹(1970-),女,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网络及多媒体应用;唐晓君(1972-),女,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李晓红(1978-),女,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文件安全、智能控制。

观学习的问题,另有专门培训老师指导,保证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项目开发,体验项目开发的全过程。这种实习基地既有浓厚的现代企业氛围,又具有一定的教育培训经验,是连接企业和学校的纽带,这种实习形式可以促进学生从专业知识向专业技能的转化。但是,这种校企合作共同建设实训基地的形式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而且需要学生在实习时支付一定的费用,从学生角度考虑,承担费用有一定的难度。由于这种实习形式风险大、成本高,因此大多数高校没有采用。

(3) 校内组织进行。面临实习企业难寻、培训实习成本太高的难题,有些高校选择校内进行生产实习的方式。这种方式大多以指导教师布置实习任务,学生按照要求完成,并以报告形式上交结束实习。实习过程从教学组织、教学设计和验收环节等考查,与普通课程设计相类似,学生虽然拿到相应的学分,也锻炼了基本技能,但由于缺乏企业氛围,学生不能很好的建立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映射。而且,一旦教学管理不当,很容易出现抄袭现象,生产实习教学质量很难保证。

本文针对计算机专业生产实习的现状,经多年的探索和改进,实行了一种基于校内组织进行的新生产实习模式,主要从教学组织,教学管理、教学设计以及实习验收几个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和实践,这种实习方式可以依据实习的要求,从实际应用考虑制定实习方案,针对性强、组织合理,教学效果明显。

2生产实习模式实践

2.1实习流程

经过几届学生的实习实践,新的校内生产实习模式取得了较好的实习效果。其实习流程如下:

(1) 实习要求及安排部署;

(2) 实习任务讲解;

(3) 分组实践;

(4) 中期检查;

(5) 实习答辩、总结。

2.2具体措施

从教学组织,教学管理,教学设计,及实习验收几个方面进行具体要求及安排。

(1) 教学组织。生产实习之初,由指导教师布置了多个在研/结题的教师科研项目或某企业已完成项目,组织形式采用集中式管理,即在生产实习过程中,

学生统一在专业机房集中实习,安排多个指导教师,每天都有教师值班答疑。集中进行生产实习既方便学生讨论、交流、答疑,又方便指导教师充分地把握实习情况,并给予具体指导。

(2) 教学管理。每天八小时工作制,晚上可以加班加点,专心设计项目。开发阶段,完全模拟软件企业的开发流程,并要求学生采取自愿原则组成小组共同完成一个中小型项目的设计。每组3人,每个小组安排组长(项目负责人或称项目经理)一人,组长的职责是:组织成员进行项目调研、模块划分与任务分工、接口的确定、进度的监督与协调、集成测试等。

实习期间安排中期检查环节,指导教师按照实习最初制定任务要求及日程安排检查实习进展,针对学生开发过程、开发进度、开发难题及开发组织等给予监督与指导,一旦发现偏差,及时纠正,将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实习中期检查结果以文档形式留存,作为成绩考核的一部分计入总成绩。

此外,实习期间要求各小组及时进行项目总结。每天规定一个时间,将同组学生集中起来,针对当天完成的任务进行总结,交流自己的想法,集体讨论问题,这样就能够做到日日有收获、天天有提高,从而锻炼自己的实战水平和组织经验,小组项目小结结果以日志的形式记录,开发结束后整理写入实习报告

(3) 教学设计。采用项目驱动、案例教学作为主要实习方法,题目实用性强,一般安排指导教师的横向或纵向科研项目,或使用某企业已完成的项目案例。这样,学生在校内即可进行客户调研和需求分析,同时也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为将来的职业奠定基础。具体实施如下:

实习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答疑式讲座,使学生深化对软件工程基本原理,以及数据库等相关理论的认识,了解企业软件项目开发的基本流程、开发规范和开发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第二阶段是案例分析,针对生产实习题目,提取几个有针对性的案例进行分析讲解,使学生了解软件生产的基本过程、方法及开发技术;第三阶段是实际操作,让学生自己动手综合运用指导老师前面所讲到的知识,完成一个中小型项目的开发任务。

因为有相关理论课的教学基础,实习第一阶段以答疑的形式进行。实习第二阶段,指导老师针对软件公司的风格,选取几种主流开发技术案例进行讲解指导(C#,Java等)。安排一名指导教师负责一个案例讲解(对应一种开发技术),便于学生理解项目思想和相互沟通,指导教师也可以重点对某一技术开发过程进行答疑。讲解结束,将案例源程序存放在服务器上,供学生编程参考。实习第三阶段,学生自选主流开发技术,并按照企业的开发规范进行开发。

(4) 实习验收。实习最终成果包括软件和文档以及用户操作手册。考核是检验实习水平的主要手段,科学、合理的实习考核对于促进实习教学质量,全面把握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考核也是一个较难把握的环节,既要考核学生的独立编程能力,也要考查其团队协作精神,同时还要考察其组织能力、表达能力、文档编写能力、纪律性等内容。为了客观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实际效果,我们实行分阶段考核,各阶段成绩综合在一起构成最终实习成绩。最终实习成绩由平时表现、中期检查、实习答辩和实习报告四部分组成。其中,平时表现占总成绩10%,中期检查占总成绩10%,实习答辩占总成绩40%,实习报告占总成绩40%,汇总后总成绩以等级表示。

中期检点是考察其开发进度,内容包括调研程度、开发平台及环境的选取是否合理、需求分析是否充分,开发进度安排是否合理、是否有延迟等。

答辩重点考察软件功能、实现的难易程度、技术含量,界面友好性等,对具有创新性的作品适当加分。答辩流程为组长汇报软件的设计思想、主要技术、任务分工等情况,并演示软件,指导教师提问各位成员所设计的模块。老师根据项目完成效果确定这个组的等级,按照工作量大小再确定组内各成员的等级。

实习报告以小组为单位上交,重点考察其规范程度,文档是否齐全,书写是否认真等。

2.3实践检验

经过实践证明,采用上述方法组织、设计和管理,实习效果明显提高。尤其采用阶段性考核,以现场答辩形式验收实习成果,能够检查学生的真实技能,以及算法的复杂性、程序的规范性等方面。通过中期检查和对学生平时表现的评定,既能考察项目的完成情况,也能考察各位学生在实习期间的领悟能力、工作主动性、团队合作情况等综合素质。学生实习报告内容是对实习系统化的记录过程,能反应其文档编写能力,并训练学生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网站规划等思维。

3结语

提高高校实践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学生就业力,是每位高等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计算机专业生产实习作为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应该积极采取举措保证实习教学的质量。当然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方式可以说是目前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在实习经费严重不足、不能实现校企联合的情况下,寻求教学上的改革非常必要,本文提出了一种校内进行的计算机专业生产实习的新模式。在该实习模式下学生不仅能树立责任意识、团队意识、资源意识、效率意识、竞争意识;同时团队精神以及实际动手能力、协同工作能力也能得到很大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建臣. 高等院校计算机学科实践教学的探索与改革[J]. 现代企业教育,2006(24):17-18.

[2] 陈幼明,王立群. 计算机专业毕业实习模式研究[J]. 计算机教育,2007(12):26-28.

[3] 王春枝,熊才权,欧阳勇. 计算机专业生产实习模式的探索和研究[J]. 计算机教育,2007(11):84-86.

Exploration for Productive Practice Teaching of Major in Computer

LU Ying, TANG Xiao-jun, LI Xiao-hong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ali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Dalian 116034, China)

第2篇

关键词:实践教学;工程管理;经济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088-02

工程管理专业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其毕业生受到了社会的普遍欢迎。工程管理专业要求学生掌握土木工程技术、项目管理、工程经济等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培养具有铁路、交通土木工程项目决策和项目实施管理基本素质和能力的复合型高级工程管理人才。但学生实际掌握知识水平与企业存在一定差距,毕业生实施工程项目决策和项目实施管理能力不高。究其原因在于多数高校还是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很多学生对实践教学的学习态度很不认真,对于教学质量学生很难说出具体学习内容,学校实践教学没有什么效果,导致学生毕业后不能把学校所学知识很快地融入到企业实践的操作当中。

如何提升工管专业实践教学质量,是当前高校面临的很重要的现实现象。

一、对于高校公管专业实践教学质量提升原因之分析

1.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首先,实践性教学内容比例偏低。国内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内容偏少。工程管理专业国内外大学教育在实践环节上差距较大,国外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课时一般情况都是占总课时的50%左右。在我国,以石家庄市铁道大学为例,学生的毕业合格分数总分是150分,实践教学在其中满分是35分,是总课时的23%,可见实践教学在我国高校教学中的比例严重失衡。其次,导致实践教学质量偏低的原因一方面是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对于实践教学中的参与率低,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实践教学中系统、开放、动态的设计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学校没有对实践教学出具相关鼓励政策,对于实践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的积极性调动不足。

2.现场实习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工程管理专业的现场实习是提升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学生在实践中可以全面了解工程管理的相关知识。但是,这种实践模式困难重重,很多现场实习根本达不到实践教学所要求的质量。原因在于:①多数企业并不欢迎学生现场实习。首先,学生在实践期间给企业带来的效益有限。学生初到企业,任何工作都要经过企业培训才可以上岗工作,而且在学生刚刚熟悉一点儿环境的情况下就随着实践结束而离开了。其次,现场实习场地有诸多安全隐患。工管行业的企业都是在野外进行作业工作,存在着不确定因素并且有些工作危险性很大,这些行业特点决定了企业组织管理的难度和风险性。②学生自己实习的效果良莠不齐。为了使学生可以全面的把所学知识和企业实际联系起来,增强自己的实践工作能力,很多高校都把学生自主选择单位现场实习安排为本学科的最后一学年的第二个学期,并且在此期间要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和实习报告。这样学生可以全面的把所学知识和企业实际联系起来,增强自己的实践工作能力。但最终大多数学生不会认真进行实习,甚至根本就没有到企业去实习,只有少数学生能够在这个实践环节得到很好的锻炼。

3.实验室软件在实践训练中的产生的效果不太乐观。在高校工管专业的实践教学中实验室软件实训是很重要的环节。在一些课程的学习中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建筑材料试验、建筑工程估价课程设计、公路工程预算和报价课程设计、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等都要在实验室利用各种软件进行学习,石家庄铁道大学工程管理专业的实验室软件实训效果还差很远。原因是软件价格很高,学校投入经费不足,软件不能及时更新,导致所学知识与企业现实情况脱节;实验室实训时间不够学生把软件学通、学透,大多数学生勉强完成操作。

4.实践教学中的考核项目不完善,反映不出学生的实力水平。衡量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为考核,高校教师往往会依据学生的实践学习中的实结和报告以及实习出勤情况等等评定学生成绩,通过实践考核来实现。然而这样的考核方式的弊端是容易出现造假和抄袭现象。

二、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提升的方案

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主要包括实验室实训、现场实习和大作业等,对于实践教学质量改进方案有以下建议:

1.实践教学分段实施、灵活安排。实验室实训采取每门课程结束后集中1~2周进行实训。课程实训后可以安排在老师讲授理论课的过程中进行,这样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紧密相接,起到的教学效果更好。

大作业的实践环节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指导老师跟随指导。在建筑工程估价大作业中,实践教学教师可以根据课程设置,选择理论课程讲授和题量适中的工程案例,边理论边实践。

2.与提供实习场地企业建立为合作关系。石家庄铁道大学积极的与中国铁路工程公司、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多个协议实习场地进行合作,这样可以和主要合作用人企业建立固定的实习基地,既节省了使用经费又对学生实施有效管理达到良好的效果。学校要在实习基地长期派驻老师监督、指导、管理学生实习,学生的情况第一时间就能掌握;学生有老师的监管更加认真实习。派往实习基地的老师定期更换,被派驻期间,学校给予老师一定的补助,以提升积极性。

3.校企合作保证实验室软件实训的质量。首先,校企合作使学校可以获得软件公司提供的免费软件更新,解决了实验室的实训知识和企业实际操作相脱节的问题。如:石家庄铁道大学就是通过和软件公司的合作,获得了很多最新的软件服务。在与天津铁三院2003年的合作中,协议达成为单位提供免费的20套铁路预算软件来用于《铁路工程预算》相关课程教学;另外由广联达公司提供的房屋建筑工程概预算软件运用到大作业和《建筑工程估价》中等等,对方承诺给予相关软件并且会及时更新。其次,可以从更深的层次上开展为“校办工厂”。例如:企业可以把软件开发的部分工作转移到学校,学校为企业提供相应的条件,学生积极参与到整个过程中来,学生的积极性、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学生既能掌握最新的前沿知识,又能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效果事半功倍。

4.建立严格的实践考核体系。考核体系越是严格,学生和老师就越重视,实践的教学质量就越能够得到保障。下面从三种主要模式分别分析:①实验室实习。由指导老师根据提交的报告和实际指导实训时学生的学习状况综合评定成绩。另外,学生如果在与企业合作软件开发的过程中有良好表现,指导教师在评定成绩时给予加分。学校给予表扬和鼓励,作为优秀毕业生的评选指标之一。②现场实习。学校统一组织现场实习,其成绩考核由派驻现场的指导老师和企业相关负责人共同为学生评定实习成绩;学生自主选择实习单位进行的现场实习,规定学生在实习期间定时向指导老师汇报实习情况及所学知识,每天记录实习日记。指导老师也应该积极和学生实习单位进行联系,对学生情况及时了解。③大作业。大作业的考核成绩是以学生提交的作业和实习过程中回答问题的态度是不是很认真等表现来综合评定的。

综上所述,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升是现阶段工程管理中的至关重要的工作内容,要从形式主义走向现实主义,从实践中吸取经验,培养满足社会的新型工程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第3篇

国际贸易模拟课程是针对外经贸应用型人才培养开设的一门实验课,与其他国际贸易专业课程相比,国际贸易模拟课程具有以下的特点:首先,该课程以外贸软件平台为依托。在教学过程中一般基于一定的模拟软件和计算机及网络技术进行国际贸易环境的模拟。学生可以在其中扮演出口商、进口商、出口地银行、进口地银行、工厂等角色。从2000年开始,国内市场逐渐涌现出各种外贸模拟实训软件与平台,如对外经贸大学与南京世格软件公司合作开发的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等[1]。其次,该课程在国际贸易课程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在先导专业课程中学习到的知识,在国际贸易模拟课程当中将得到系统地调动,起到“承上”的作用。同时,学生在该门课程中得到的操作能力的提升,对于其走出校园、进入社会和企业开展实际经贸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起到“启下”的作用。第三,该课程教学难度相对较大。该门课程是对所有先导专业课程的融会贯通和综合运用。由于各门专业课程分散在各个学期,随着时间的流逝,部分知识已经被遗忘。或者由于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掌握程度不同,造成专业知识掌握水平参差不齐。对于部分专业基础不够扎实的学生来说,由于专业知识受限,因而在贸易中经常体验到挫败感,久而久之,对贸易模拟的兴趣会大打折扣。因此,如何在保证贸易进度的同时,兼顾专业基础知识较差的学生,这大大提升了课程的教学难度。

2.国际贸易模拟课程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场所局限于实验室

外贸软件平台以互联网、局域网为基础,一般只能在实验室的环境下进行操作。从时间方面考虑,一次课90分钟的时间非常有限。能够完成的贸易业务流程并不多,往往是当学生还在积极地、充满兴趣地进行贸易的时候,下课铃就响了,贸易流程只能戛然而止。从空间上看,学生进行虚拟贸易的场所被限定在实验室范围内,减少了在课外和业余时间、宿舍进行贸易的可能性。

(2)考核方式及评分标准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

目前,对贸易模拟课程成绩的评定主要采用软件系统自带的评分结果,结合实习报告给出综合成绩。而这种相对简单的考核及评分方法却有着内在的缺陷。例如:某学生在模拟前期经常缺课,但为了通过考试,只要集中若干天的时间,多做几笔贸易流程,可能做的只是最简单的FOB,T/T的贸易流程,系统也会给出相应的分数。因此,合理设置贸易模拟课程的最终考核方式以及评分标准,对于该门课程的正常进行,以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重要。

(3)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外贸软件平台对于国际贸易模拟课程的教学肯定是不可或缺的要素。但如果单纯依赖于外贸软件平台,过于单一的教学方法,学生一部分的专业能力将未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如:在贸易磋商环节,在软件平台中贸易各方是通过E-mail的方式来完成询盘-发盘-还盘-接受的过程。由于系统对邮件的内容不会进行评分,所以部分同学直接发送一封空的邮件,或用中文来书写邮件,系统也默认完成了该笔业务流程。因而,没能很好地反映出学生外贸函电的写作能力。

3.国际贸易模拟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

(1)将角色扮演延伸到课堂外

贸易模拟不必局限于课堂上,可以通过局域网技术将软件平台覆盖至学生宿舍、图书馆等范围,突破实践和空间的局限,让贸易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的业余课外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在生活中继续体验贸易所带来的乐趣。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贸易模拟竞赛活动,进一步提升学生对该课程的积极性。

(2)设置科学规范的评分标准

要想使模拟课程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合理的考核体系也是必不可少的[2]。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价学生的实训效果:第一,单证缮制能力(单据制作的准确性、完整性、合理性);第二,公司盈利能力(公司是盈利还是亏损);第三,外贸函电写作及外贸口语表达能力(外贸函电写作是否熟练、外贸口语是否流利);第四,外销能力(对外宣传和社会性信息的公布);第五,商务谈判能力(贸易磋商环节必备的能力);第六,综合业务能力(交易商品的种类、采用的贸易方式、结算方式、交易对象的变换情况等)。

(3)分阶段、渐进式的教学模式

为了解决由于先导课程掌握水平参差不齐所带来的问题,可以尝试分阶段、渐进式的贸易模拟方式。第一阶段:教师带学生完成一笔贸易。一方面,帮助学生熟悉软件平台;另一方面,帮助后进学生巩固贸易专业知识。第二阶段:学生单独贸易。即由学生同时扮演多种角色,与自己账户下的各角色进行贸易。第三阶段:学生相互间展开自由贸易。

(4)组织商务谈判等外贸模拟活动

针对外贸实习软件平台较难体现的一些能力,如:外贸口语表达能力、商务谈判能力、外贸争端解决能力等,可以通过其他外贸模拟活动的开展来帮助学生得到这方面的锻炼。例如:在贸易磋商阶段,组织学生集中进行几次分组商务谈判活动。

(5)实地参观及邀请企业人员到学校讲学

第4篇

一、“六结合”实践教学模式构建

(一)与ERP沙盘相结合的模拟实验 为了提升传统的教学形式,可以构建ERP实验室,这在实验形式上是一种创新,其精髓就是角色扮演和问题探究。目前企业与高校开始接受ERP等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财务软件在企业的财务工作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因此在校内建立ERP实验室,将企业搬进课堂,模拟ERP系统环境,让学生在校内就能模拟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使学生体验企业经营管理中CEO、财务、生产、销售、供应等关键岗位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尤其是培养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合作与创新的意识,在享受取得成果的同时,较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专业及相关知识的积极性,大大缩短了知识与实践的距离。ERP沙盘模拟使学生在实验时着眼于企业整体,而不仅仅局限于财务室,从企业整体上增强学生对会计工作的理解。在进行ERP综合实验时,可按照如下要求进行:在实验室要设置不同的部门,对不同部门设置不同的人员,实验室教师尽量用真实的案例进行实践,并让学生在部门内部和部门之间进行轮换,以便学生对不同角色进行体验。ERP模拟实验打破了传统会计实验操作顺序,通过不同文件、票据在不同部门不同工作人员之间的传递,使学生以部门业务为导线在不同部门进行模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因而更好地提高了学习效果。另外学生在部门内部和部门之间的轮换使其对不同角色所承担的工作内容能更好地体验,对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也能清晰理解,对企业的经营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使学生能很好地利用财务知识为企业决策提供信息。

(二)与会计信息化课程相结合的模拟实验 对于刚开始接触会计信息化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基本的专业核心课程,具备了一定的会计基础知识,但对于会计信息化这种形式还是比较陌生的,因此在实验时可以实行边学边练,讲练结合,通过实践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告别枯燥的理论学习,强化实践教学效果。在这个阶段可以采用讲授、演示、实验、逆向思维教学、讲练结合等多种教学形式进行实践教学。“逆向思维教学法”是指在会计信息化教学中,通过提出在会计软件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如报表不平衡,带领学生分析不平衡原因,对操作过程可能出现问题的地方逐一分析和检查,直至找到原因并加以解决。这种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软件操作中常见问题的理解,使其正确操作软件,加强对会计专业知识的理解,明显减少学生软件操作出错率。讲练结合这种教学法只适合在实验室中进行,教师在讲解完理论知识,演示操作后,学生直接进行上机练习,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快速掌握课程知识点。

(三)与行业岗位相结合的全真模拟实训 目前,我国高校对会计专业的模拟实验仅局限于财务会计,而会计工作不仅仅是账务处理,还涉及到很多其他工作如财务管理、审计、税收等。基于此,可提出与行业岗位相结合的模拟,让学生通过不同岗位,不同角色体验财务、会计、审计、税务相关工作。在本层次实习时,可以针对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企事业单位的会计相关工作进行模拟操作,针对不同类型企事业单位都要设计一套不同的实验,在实验时可以由学生分别担任不同岗位,如:出纳、会计、主管等,之后再进行岗位轮换,使学生对该类型企业的会计工作有更好的了解和掌握。

(四)与手工会计相结合的会计信息化模拟实训 会计学和财务管理专业实验主要分会计业务模拟和财务业务模拟两条线,每条线又分单元模拟、阶段模拟和综合模拟三个阶段。学生的会计、财务基本业务动手能力在校内实验室得到强化训练,加深学生对会计信息化的理解,合理地将手工核算方式运用到会计信息化实训中来,将会计实践模拟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在进行单元实验后在期末安排综合实验,综合实验时可以聘请一位有实践经验的社会兼职会计主管给学生进行培训,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与管理相结合的财务管理模拟实践 该层次重点在财务分析方面,如何利用会计软件进行财务分析是学生需要掌握的。此阶段的实践教学可以引进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互动式教学方法,它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实践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案例的讲解,学生间的案例讨论和教师与学生的案例分析更好地让学生掌握会计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财务问题的能力。案例讨论可以使学生通过相互辩论、相互探讨的方式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加强学生对综合业务知识的理解,提高专业技能。案例分析是案例教学的重点,教师通过提供给学生一份背景资料,提出一些财务问题,一般这类问题都是比较典型的问题,学生根据会计的理论知识经过案例讨论后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做出决策,老师据此进行点评,提供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方法。案例分析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六)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第六层使学生对会计的感受更加真切,更能增强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社会实践有多种形式,可以通过学校联系企事业单位安排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如到学校的实习基地实践,也可以到用人单位实习。实习后可以通过学生提交的实习报告、调查报告等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这种方式可将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增强学生对会计工作的感性认识。(1)社会调查。社会调查可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可以采取多种调查形式让学生了解当前社会经济改革和经济建设方面的情况,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企业管理、机构设置和制度建设等情况,了解会计工作的组织、人员配备与素质、会计核算与管理以及存在的问题等,为毕业论文提供写作素材。(2)实习基地实践。会计类专业校外的实习一直是各个高校的薄弱环节,企业由于担心财务信息等商业机密的泄露而不愿意学生到企业实习,但如果仅仅让学生在校内实习却不能达到很好的实习效果,对此,学校可联系有资质的会计事务所让学生去兼职或实习。

二、“六结合”会计信息化模拟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

(一)因人施教设计会计信息化模拟教学模式 按照学生学习的基础和对会计信息化知识的认知程度,可从低到高、从简到繁、从易到难设计出会计信息化模拟系统六个环节。

(二)与ERP沙盘相结合应用于会计信息化的思想先进 在众多高校中,ERP沙盘模拟实验主要用于管理类专业学生,会计类专业学生使用较少,使用会计信息化软件进行ERP沙盘模拟核算更为少见,所以本实践教学模式中将ERP沙盘模拟与会计信息化模拟相结合的思想在高校中也是先进的。

(三)模拟实验中引入“逆向思维法” 这种方法是在实验中出现问题后,反向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对问题进行理解,加深对解决问题方法的掌握,有效减少软件操作出错率。

(四)与社会对会计信息化人才需求零距离对接 与行业岗位相结合的全真模拟实训仿真实际行业和实际岗位业务,将学生代入实际工作角色,更与社会需求接轨。

(五)使会计信息化模拟更加系统 原会计信息化模拟系统和手工会计分离,而且侧重于会计核算,只是培养初级操作能力,项目改革实现与手工会计相结合的会计信息化模拟实训和与管理相结合的财务管理模拟实践,使会计信息化模拟和手工会计系统形成一体,更加侧重于管理分析,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增强学生管理意识和能力。

三、“六结合”会计信息化模拟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

(一)提高对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的认识 作为一门应用性强的学科,会计人才不仅要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还要有很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这样才能满足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因此要让高校领导提高对会计实践教学的认识,只有认识上重视了,才能重视实践教学,才能使学校加大对会计学专业的投入,才能更好地开展实践教学,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二)加大实践教学的建设力度 为了更好地开展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会计信息化实践能力,学校应加大在实验室建设方面的投资力度,在学校规划内,对设备的更新换代,应满足相应财务软件的硬件需求,给学生创建一个更好的会计信息化实验平台。(1)硬件设施。由ERP手工实训室、ERP机房、以及ERP沙盘演练室等组成实验环境。ERP手工实训室主要进行单项手工模拟,如原始会计凭证的填制、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等。ERP机房和校园网连接,集上网、设计、演示、开发等功能于一体;安装相关财务软件,并配备各种常用办公、编程、网络等多媒体教学软件及相应的硬件设施,承担ERP软件的实践性教学。ERP沙盘演练室用于企业经营模拟演练,ERP沙盘模拟实验室拥有服务器、教师机、学生机、投影仪等设备和ERP沙盘(物理和电子沙盘)。(2)软件设施。一些财务软件公司会针对学校的教学提供一些财务软件的教学版,这些软件是免费的,并定期会对教学软件更新,在软件更新时公司会派业务员就软件安装以及软件使用方面对教师进行简单的培训,这样就节省了学校在教学软件方面的投入。当然仅仅使用免费的教学软件是不够的,学校可以根据教学情况购买一些会计实践教学方面的软件以提高学生在会计信息化方面的实践能力,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学校也才能提供满足社会需求的会计信息化人才。

(三)将实践教学纳入教学考核体系 教学不纳入到考核体系,就不能加强学生对实践教学的认识,不能很好地督促学生学习情况,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能很好的反馈,因此为了更好地提高学习效果,提高学生会计信息化实践能力,有必要将实践教学纳入教学考核体系。

[本文系渤海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课题“与社会需要接轨的‘五结合’会计信息化模拟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刘雪晶:《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年第4期。

第5篇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改革

一、引言

当前,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计算机的使用逐渐普及,企业信息化日益受到重视,将计算机与财务会计有机融合的会计电算化事业得到了飞速发展,社会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需求一直处于上升态势。在这种背景下,高校对于会计电算化课程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研究,尤其是实践教学的研究日益深入。但目前,很多大专院校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落后等问题,极大地影响了会计电算化课程的人才培养效果。如何推进教学内容合理化,教学模式科学化,实践教学体系完善化、系统化,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以山东女子学院会计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为例,结合笔者十余年来从事本门课程教学的经验,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当前高职高专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等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

二、调查的组织实施及调查问卷的题目设计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我院刚刚开设过会计电算化课程的2007级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本次调查采用抽样调查方法,以发放问卷的方式认真组织学生填写,进行数据采集,共发放调查问卷600份,回收问卷595份,其中有效问卷593份,有效回收率为98.8%。整个调查问卷共设计有19道题目,15道为选择题,4道为开放式问题。问题设计大致围绕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效果等方面展开,具体情况如表1。

三、调查结果分析

参加本次调查的所有学生均认真完成答卷,并通过对调查实施、数据录入、汇总、分析等多个环节的质量控制,从技术层面保证了调查结果的真实可靠。从问卷的调查结果来看,同学们整体上对我院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实践教学持肯定态度。下面从表1涉及的8个方面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一)学生对课程性质地位的了解情况

问卷显示,99%的学生认为本课程的设置非常重要;98%的学生认为本课程实用性很强或较强;76%的学生认为本课程与其他专业课是相互促进关系。这说明绝大多数学生理解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即会计电算化是一门突出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对课程性质地位的了解可促进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和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

(二)教学模式和方法

从问卷结果看,对目前教学方式非常满意和基本满意的占到了90%,说明目前教学中采用的讲授法、演示法、模拟实验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方法运用合理,基本实现了教学目标。在回答“你认为是否有必要将手工账与电算化账同时进行”这一问题时,有72%的学生选择有必要。而我院的会计电算化教学并没有将手工账与电算化账双轨并行,而是将两部分实践操作分到了不同的课程体系中。此外,在开放式问题“你对本课程的教学方式有何建议”的回答中,很多同学提出了如丰富教学方法、将多媒体授课地点由教室转到机房等切合实际的有建设性的建议。

(三)教学内容

问卷显示,61%的学生认为目前实践操作中使用的用友ERP软件的操作难度一般,34%的学生认为难度较大;76%的学生认为本课程实验课的负担合适;62%的学生认为有必要适当介绍其他常见财务软件。我院的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主要讲授用友ERP-V861的总账和报表模块,从调查结果看,多数同学希望有机会接触更多品牌的财务软件,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和未来实际工作的适应能力。

(四)教学设施情况

对于本课程现有教学设施,有74%的学生选择非常满意或基本满意。在开放式问题“你对本课程的教学设备配备有何建议”的回答中,有同学提出希望增加设备数量,现有设备增加稳定性等建议。从调查结果看,本课程现有的教学设备,如ERP实训室、多媒体设备等基本能满足教学需要,但要加强日常维护。

(五)课时安排

对目前的上机实践时间,有20%的学生认为太少,33%的学生认为较少,44%的学生认为一般,3%的学生认为较长。目前本课程总学时72课时,其中实践36课时,实践课比例占总学时的50%。调查结果显示,部分学生希望延长实践课课时。

(六)教师实践课指导情况

问卷显示,97%的学生认为实践课指导教师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能耐心地讲解,上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能得到及时的解答。

(七)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对实践环节的参与情况

问卷显示,89%的学生表示对本实践课很感兴趣或感兴趣;90%的学生能认真独立地完成本实践课的操作练习;98%的学生完成了本实践课的全部或大部分练习。由此可看出,同学们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态度端正,能按要求完成实践操作并提交实习报告。

(八)对教学效果的评价

问卷显示,95%的学生认为本实践课的收获很大或较大;并且在回答开放式问题“学习本课程的收获”时,列举了多方面收获,如掌握了财务软件的应用、理解了会计电算化的处理流程、提高了自身实践能力、增强了实务操作能力等。说明本课程的教学效果较好,实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四、今后改革的建议

(一)改进培养目标、明确课程定位

就目前各高校情况看,有的院校侧重于财务软件操作技能,有的院校则侧重于会计软件维护与开发。从当前用人单位的需求情况看,笔者认为高职高专的《会计电算化》课程培养目标应定位为:以会计电算化通用财务软件操作能力为基础,以系统管理能力和日常维护能力为主导,具有一定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基础理论,能够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对软件二次开发提出合理建议的会计电算化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结合上述培养目标,会计电算化课程应具有突出实践性、技能操作性、岗位适应性的特征。明确了这一培养目标和课程定位,就对本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实践教学体系等有了更高的要求。

(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1.根据培养目标优化教学内容

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边缘学科,对其教学内容一直没有形成一个完全统一的、普遍认可的共识。一般高职高专院校以通用财务软件的操作为主,有些院校增加了管理信息系统和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系统开发的基本方法和步骤、系统日常维护等内容。结合高职高专本门课程的培养目标,笔者认为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包括以下几方面:(1)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理论,如会计电算化的概念、特点,结构与基本模型等。(2)通用财务软件的操作。这是本课程授课的主体内容,应以总账、报表模块为重点,适当介绍往来、工资、固定资产等模块的功能。(3)系统日常维护主要学习财务软件运行过程中出现异常操作问题的解决方法,以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4)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会计专业尤其是高职高专层次的毕业生很少会从事专业软件设计工作,因此,教学中没有必要偏重编程和实际系统开发,只需对原理有所了解即可。

2.丰富教学中通用财务软件的品牌

很多高校实践教学中,只讲授一种财务软件,这使学生在学习中没有比较,对会计电算化的理解缺乏一个全面的认识,限制了学生在未来实际工作中面对市场上种类众多的会计软件的适应能力。以我院为例,可以将现在使用的用友ERP作为蓝本进行分模块精讲,再选择一至两种其他品牌优秀财务软件(如金蝶、浪潮国强等)安装于机房,并向学生提供实验资料,以作业形式让学生使用该财务软件完成实训,之后再对不同蓝本会计软件的操作进行比较,了解各种财务软件的异同。通过操作不同品牌的软件,让学生发现并掌握其中的规律,看到不同财务软件背后相同的操作流程和设计原理,这将明显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增强学生参加工作后在不同工作环境下的适应能力。

(三)改革教学方法

使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是充分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当前会计电算化教学中既有较为传统的讲授教学法、模拟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比较教学法等,又出现了一些新颖的、认可度高的、应用较为广泛的教学方法,如多媒体演示教学法(MAI)、计算机辅助教学法(CAI)、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过程教学法等。在上述方法的基础上,笔者结合本门课程十余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了设错教学法、基于网络的角色扮演教学法、案例设计教学法等。

1.设错教学法

设错教学法是针对传统的无错化教学法而来。传统教学中,教师在授课时,将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反复强调、极力避免。其实这样的教学方法把学生都培养成了温室里的花朵,对老师具有较强的依赖性,今后实际工作中遇到问题,将缺乏独立分析、解决的能力,与我们强调的能力素质培养目标背道而驰。

具体来说,设错教学法是指:在向学生提供的账套资料中科学设错,让学生通过自己操作发现错误,并在教学中运用逆向思维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问题,找出错误原因,并及时加以解决。例如:教师可在原有案例中将成本核算中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业务去掉,从而造成资产负债表不平,而后引导学生按正常操作顺序的相反方向即“报表初始化账簿处理凭证处理系统初始化”的顺序逆向查找出错误,并指导学生独立解决;还可故意去掉主营业务成本的数量核算,造成已售产品成本结转无法在期末自动转账生成,通过分析错误原因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期末自动结转”这一教学难点。

通过采用设错教学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自主思考的习惯,让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的成功感和快乐感,提高学习兴趣,并且通过出错来防错,借助改错而止错,最终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岗位胜任能力,使本课程实践教学效果最大化。

2.基于网络的角色扮演教学法

基于网络的角色扮演教学法是指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模拟企业实际财务工作,让学生扮演实际工作中某一会计岗位角色,借助局域网络与其他同学共同完成某一账套某月所有会计业务。

具体做法是:将学生分组,每4―5人一组,分别扮演系统管理员、账套主管、总账会计、出纳等岗位角色。在局域网通畅的基础上将一台电脑设为服务器,由系统管理员在服务器上建立账套并设账套主管等操作员,而后每人分别在自己的机器上用各个角色的用户名和密码登陆服务器,并进入指定账套,各司其职,执行每个角色的职能,以小组形式完成整个模拟企业会计实务案例的操作。

通过体验式的教学,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用一种直观的、与实际工作无缝连接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不同岗位在电算化业务中的区别,还能够加深学生对会计电算化整体流程的理解。

3.案例设计教学法

案例设计教学法是在前两种方法的基础上,在学生已经较为熟练地掌握了财务软件操作流程的前提下,将学生分组,在规定的时间内,每组提交一份账套案例资料(包括:企业档案资料、系统初始化材料、日常业务等),并通过上机实验不断修改完善,最后要求学生提交案例设计的纸质打印稿、电子文档、运行案例所产生的会计电算化账套备份数据等。

让学生自己设计案例,有助于学生全面掌握所学的知识点,可将财务会计理论知识与会计电算化操作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还可以使学生深刻了解会计电算化数据之间的关联性,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满足学生职业生涯的成长需要。

(四)构建一套完整的课程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主要途径,传统的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一般只是体现在随堂实验中,未形成体系。笔者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总结出了一套以“课程分项实训――基于网络的角色扮演――案例设计――课程论文――综合模拟实训――职业资格证书”为主线的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体系,见图1。

(五)提高教师实践操作能力

师资力量是影响会计电算化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大多数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师是会计学专业出身,计算机知识相对薄弱,教学中遇到的一些软、硬件问题往往无法独立解决,无法适应ERP系统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选送现有教师去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进修,系统学习计算机科学、系统开发的知识;加强与会计软件公司的合作,积极参加软件培训,主动参加软件开发商组织的各种认证考试,及时更新知识;到企业挂职,参与ERP产品的研发或帮助企业解决在日常维护中出现的问题,提高教师的动手能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计算机时代背景下,社会对会计电算化这一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培养重点应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创新,教学模式、方法、体系的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会计电算化课程将会更加适应时代的需求,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闻一.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J].会计之友,2008(4):74-75.

[2] 郑震,罗述权.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之思考[J].事业财会,2006(6):24-26.

[3] 张雪梅.关于高校会计电算化课程体系设置的思考[J].财会通讯,2005(8):12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