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

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

时间:2022-03-03 22:03:11

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

第1篇

十四五时期,是XXX县在全面脱贫、顺利实现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之后,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科学编制和实施好十四五规划,事关我县未来长远发展。为确保圆满完成编制任务,根据国家、省、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有关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编制十四五规划,必须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四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实现现代化的各项目标要求,聚焦发展差距和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困难、问题,谋篇布局、排兵布阵,系统推动我县经济社会全面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研究编制十四五规划,要切实做到三个坚持。一是要坚持规划衔接。进一步厘清发展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和空间规划之间的关系。既要坚持下位规划服从上位规划、下级规划服务上级规划,也要注重与十三五规划的承接,更要建立形成定位准确、边界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XXX县规划体系。二是要坚持目标导向。要围绕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实现目标,要对标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在我县落地,认真谋划未来五年本县目标和任务;要根据各行业发展基础、发展阶段、发展的内外环境和条件、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等,抓住关键、重点谋划,找出路、定措施。三是要坚持质量统筹。要充分发挥各级各部门的力量,把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研究深、研究透,高质量完成各项专项规划编制;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引进智囊团队支持,汇聚民智、协调利益、形成共识,高质量编制综合发展规划。

二、主要工作

全县十四五规划工作主要包括重点问题调研,以及编制发展规划和专项规划。

(一)开展前期研究。

各行业主管部门要结合我县发展实际,聚焦我县十四五发展的全局性问题和我县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和重点工作,形成各大课题调研成果,为编制好十四五规划打下基础。

(二)编制发展规划。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是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宏观性、指导性规划,是编制专项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以及制定有关政策的重要依据,是其他各类规划的总遵循。在前期重大问题研究的基础上,从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入手,明确十四五期间发展的主体主线、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工程项目、重大政策、重大改革举措等。

(三)编制专项规划。

专项规划是发展规划在特定领域的细化和支撑,是指导特定领域发展、布局重大工程项目、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聚焦事关我县全局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编制一批县级十四五重点专项规划。但是市场机制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领域,要少编制或不编制规划,减少不必要的政府干预。

三、进度安排

全县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总体上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前期重大问题研究和《基本思路》起草阶段(2019年9月2020年3月)。一是各牵头单位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前期重大问题和重点课题研究(具体见附件),在2020年3月底前形成有针对性的调研报告。二是在总结各项调研的基础上,充分听取各方意见,提出我县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进行修改完善后,报县委县政府审定。

第二阶段:发展规划《纲要》编写阶段(2020年4月2020年9月)。按照县委批准的基本思路,集合XXX县实际编写规划纲要,明确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基本原则、发展目标、重点任务、政策措施等。

第三阶段:发展规划《纲要》修改完善和定稿阶段。(2020年10月2020年12月)。规划编写后,采取多种方式听取各镇、各部门、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各方面意见,并对《纲要》草案进行专家论证。报县委县政府审定后,提交县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做好十四五规划研究编制工作,成立县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发展改革局,负责规划编制组织协调工作。

(二)有序开展编制。

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由县政府组织编制,县发展改革局具体承办;专项规划由县发展改革局提出编制清单,经报县政府批准同意后,县级有关部门负责编制,编写完成后报县发展改革局备案;未列入专项规划编制清单的,由各部门自行编写。

第2篇

根据国家和省的工作部署,市政府决定全面启动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以下简称“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具体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年)》,认真分析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市发展的影响,准确把握市情和发展阶段特征,立足科学发展,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强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着重解决关系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明确“十二五”时期工作的指导方针、主要任务、发展重点和保障措施,使“十二五”规划成为指导全市未来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

二、编制原则

(一)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各有关单位要转变规划编制理念,注重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问题,把“十二五”规划编制成为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在加快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加快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重视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坚持可持续发展,注意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相适应,人与自然相和谐。

(二)落实《**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年)》的目标任务。要围绕《**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年)》提出的奋斗目标和要求,研究提出我市“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生态、人文等方面的发展指标,并建立相应的发展指标评价体系。

(三)注重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加快推进我市经济发展由外延粗放式增长向内涵效益型发展的转变。经济发展要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继续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经济发展道路。

(四)注重区域协调发展。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作为“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主动融入珠三角一体化,继续推动组团集约发展,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理顺区域协调机制,优化资源配置。

(五)注重发展与改革的紧密结合。研究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既满足当前发展的需要,又为长期发展创造条件。研究进一步创新政府管理体制,深化经济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

(六)充分考虑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当前,我市有限的城市发展空间面临着较大的资源环境约束,经济容量、环境容量、人口容量等极限规模必将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产生影响。“十二五”期间我市在经济总量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与布局,充分保障资源与环境的承载力,加强人口发展规划,促进经济、社会、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三、规划期限

规划基准年为20**年(部分规划所需的数据可能需要在20**年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科学预测),规划期为20**年至20**年,同时展望到20**年。

四、主要任务和分工

(一)加强前期重大课题研究。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充分吸收20**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一系列重大决策和研究成果,重点加强对“十二五”时期发展环境、思路目标、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城乡统筹、科教文化、体制改革、人民生活和资源环境等重大课题开展前瞻研究,理清长远发展思路。重大前期课题由市发展和改革局组织相关部门确定,以公开招标、直接委托、内部研究等形式开展研究。

(二)编制规划纲要。规划纲要应突出**特色,明确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发展战略目标、战略任务、战略布局,产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重大建设工程和重点项目布局,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政策、措施等。规划纲要由市发展和改革局会同市直有关部门负责起草。

(三)编制专项规划。根据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特点,以及“十二五”总体规划架构要求,组织编制重点产业、特定领域的专项发展规划,使之成为指导该领域发展、决定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安排政府投资的依据。专项规划领域由市发展和改革局会同市直有关部门确定,市直有关部门负责起草。专项规划方案待征求部门意见后另行印发。

(四)编制镇级规划。中心镇及规模较大的镇区同时编制镇级“十二五”规划,强化空间布局和约束功能,突出公共服务、环境保护、土地整理和基础设施等重点内容,以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镇级总体规划由当地政府负责编制。

五、进度安排

规划编制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和前期研究阶段):20**年6月至10月底。向市政府汇报编制“十二五”规划工作安排,对规划编制工作进行动员和部署;研究确定重大前期课题,通过公开招标、直接委托、内部研究等形式开展研究工作;研究确定编制专项规划领域,开始收集各领域重大建设项目;做好“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的分析评估工作。

第二阶段(基本思路研究阶段):20**年10月至20**年2月底。研究确定全市“十二五”总体规划基本思路;组织召开部门、镇区及企业家座谈会,征求对规划基本思路的意见和建议;组织专家对基本思路进行论证,出具论证报告;听取市人大财经委和市政协专门委员会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吸纳各方面意见和建议,修改完善后报市政府。

第三阶段(规划框架研究阶段):20**年3月至7月底。根据国家和省“十二五”总体规划基本思路,起草形成全市“十二五”总体规划规划基本框架;完成各专项规划的研究起草工作,做好相应的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广泛开展咨询论证、加强各方面的协调和衔接等工作。

第四阶段(规划修改完善阶段):20**年8月至20**年1月底。认真起草全市“十二五”总体规规划草案;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对规划草案的意见和建议,组织专家开展咨询论证工作;吸纳各方面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对规划草案进行修改完善后,报市政府审定,提交市人大审议。镇级“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进度由当地政府自行安排,原则上要与全市“十二五”总体规划的编制进度基本一致或略有超前。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研究,理清思路。全面深入分析国内外发展环境,准确把握我市所处发展阶段和前进方向,深入研究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形成发展思路,在此基础上开展“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加强对重大建设项目的研究和论证,研究确定一批关系全局、意义深远、带动作用强、政府组织实施的重大项目,尽早启动前期研究及论证工作。重大建设项目必须经过可行性研究论证方可列入“十二五”规划。

(二)突出重点,增强针对性。科学界定规划编制领域,规划重点要突出政府履行公共职责的基础设施、重要资源、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领域。对一般的竞争性领域,规划内容主要是规范市场秩序,制定政策导向,促进形成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

(三)发扬民主,提高社会参与度。加强调查研究,增强规划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集思广益,提高规划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建立健全社会公示和社会听证机制,进一步健全规划咨询制度,聘请专家学者组成专家咨询委员会,对“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进行咨询论证和指导。

(四)协调联动,形成合力。完善规划体系,总体规划纲要、专项规划等要相互协调衔接,保证规划思路的统一和规划实施的可行性。加强与国家、省及周边城市各级各类规划的协调衔接,充分体现国家及省对我市的规划要求,争取我市的发展项目尤其是重大项目建设获得国家及省的大力支持。做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城市空间规划的衔接,突出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理念,把发展规划的思路和措施落到实处。

七、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市政府成立以**常务副市长为组长的**市“十二五”规划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十二五”规划编制的组织领导工作。

第3篇

一、分析形势,科学谋篇

规划是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是确定经济社会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的纲领性文件,是政府履行宏观调控、经济调节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科学编制和实施好“十三五”规划,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提前实现,关系到全面深化改革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更关系到我县转型赶超发展的实现,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做好“十三五”规划编制,我们要认真分析形势,科学谋篇布局,切实“把握好四个方面”。

(一)把握好国家战略构想和重大决策部署。当前,世界经济增长格局、国际产业分工、全球投资贸易规则、能源资源版图、地缘政治环境等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如何在世情变化中占据主动,趋利避害,对我国发展既是重要机遇,也是重大挑战。以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发展做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战略谋划。党的十报告提出了“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作出了“三期并存”的战略判断、“四化同步”的路径设计和“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总体部署。特别是把握时代要求,顺应人民新期待,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对全面深化改革、推进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是制订“十三五”规划的根本遵循。

(二)把握好规划编制的时代背景。“十三五”规划是中央作出全面深化改革决定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科学编制“十三五”规划,要准确把握规划编制的时代背景。首先,经济增速开始明显放缓。“十三五”规划与此前制订的五年规划存在着明显不同。过去的五年规划虽然在发展思路上也有调整,但基本上是延续经济高增长的发展思路,推动经济增长的套路没有变。但是,在“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不可能再维持两位数以上高速增长,将长期保持中低速增长,且国家不会出台大规模的刺激政策,将成为一种新常态,这种新常态将会给“十三五”规划编制带来完全不同的宏观背景。其次,深化改革将释放更多的活力。2014年被誉为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改革已经成为当前发展的最大红利。中央、省相继出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意见,并明显加大工作督查力度,确保改革措施落到实处。其三,对政府的考核机制将发生改变。逐步弱化对经济增速的评价考核,强化对结构优化、民生改善、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等的综合评价考核,将作为各级政府领导班子调整和干部选拔任用、奖励惩戒的重要依据。其四,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的目标将会上升。为与政府考核机制的变化相适应,环境与生态保护、社会发展等领域目标的重要性将会增强。我们准确把握宏观形势,顺应形势发展,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确定的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工作部署才不会偏离实际。

(三)把握好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从有利条件来看,我县拥有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县、西部大开发县、省委省政府加快地区发、省长州长联系扶贫等众多加快发展机遇。我县建有省级工业集中区,形成了金属冶炼、陶瓷、电力、农副产口加工、新材料等五大工业支柱。“十二五”期间,县委、县政府坚持工业强县战略,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建成或正在建设,这将为我县在“十三五”期间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从不利因素来看,我县经济总量小、产业层次低、投入不足,三次产业结构不优,解决这些问题是一个长期艰辛的过程,需要超前谋划、逐年推进,需要在编制“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全面系统的思路目标举措,如不妥善解决,发展将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所以各相关部门要认真总结反思“十二五”规划编制的经验和教训,对宏观形势和县情开展客观的、有前瞻性的分析研判,确保我们制定的工作目标既要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引领性,但又不能过高,要通过努力可以实现。

(四)把握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这直接关系到规划的功能和定位,也是区别于“十二五”规划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突出解决好政府越位、缺位、错位问题,要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在“十三五”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对于市场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领域尤其是竞争性领域要少编或不编规划,做到不越位、不错位;凡是事关全局、可能存在市场失灵的领域,应加强政府作为,做到不缺位。全县各相关部门要把“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提到事关政府职能转变的高度,高度重视,认真对待,抓紧启动规划编制各项工作。

二、突出重点,确保质量

参照州“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部署安排,我县制订了《县“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重点明确了加强规划基本思路研究、起草县委关于编制规划纲要的建议、编制总体规划纲要、编制专项规划、推进规划体制机制创新“五大任务”;明确了前期准备、规划基本思路研究、《纲要框架》起草、《纲要》草案的撰写和审议“四个阶段”;并根据国家、省、州发改委提出的研究方向,结合我县实际,提出了30个重大研究课题、21个专项规划、23类重点建设项目。要做好“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必须紧紧抓住规划编制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加强调查研究,强化规划深度,规范编制程序,切实提高编制工作的时效性。做好“十三五”规划编制,我们必须“立足四个重点”。

(一)立足课题调研,做深前期研究。调研是理清发展思路的前提和基础。调查是否深入,研究是否透彻,直接关系到我县“十三五”规划编制的成败。近年来,我县在经济转型升级、统筹城乡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为“十三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当前我县也面临着经济增长下行、资源环境约束、转型发展等多重压力。这些都是“十三五”时期需要着力解决的重大课题,我们必须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深入研究,系统谋划,提出应对措施。按照“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安排,今年是启动年,主要是开展重大课题研究,形成规划编制的基本思路。围绕我县“十三五”规划编制的方向和重点,《县“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提出了30个重大研究课题,有关责任单位要深化对县情的再认识,结合本部门职能抓紧启动课题研究工作,加强研究的深度、广度,为编制一部高质量规划提供基础素材。课题研究要拓宽思路,学会借力,自己搞不懂、研究不透的可以通过聘请专家学者、借助专业机构进行研究。要开门编规划,大力开展建言献策、研讨评估、征求意见等活动,县政府门户网要开辟“十三五”规划编制征求意见专栏,充分借助互联网平台,广开言路,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二)立足项目支撑,做实谋划工作。从县域经济发展格局来看,“十三五”期间我县投资主导型经济发展的格局不可能很快发生改变,投资仍将是我县发展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拉动力量。因此,“十三五”规划除了指标体系、保障体系、主要措施之外,仍要把项目支撑作为全县总体规划和每一个专项规划的支柱和灵魂加以突出。《县“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根据行业分类,提出了23类重大建设项目,各相关责任单位要高度重视,树立起抓项目、谋发展,抓大项目、求大发展的理念,切实谋划一批符合我县实际的好项目、大项目,充实我县“十三五”重大项目库。从项目申报工作机制来看,列入高层面规划的项目才能获得更多、更实惠的政策“眷顾”,各相关部门或项目单位要把准国家投资导向和产业政策,做好政策对接,项目对接,切忌“闭门造车”,要从长远发展角度出发,谋划出高质量、高水平项目,要有充分论证,确保项目申报质量和成功率,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省规划笼子。

(三)立足规划统领,做优总体规划。在研究重大调研课题的基础上,要按照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科学制定战略性、纲领性和综合性的总体规划。一要科学确定总体思路。要紧紧围绕促进经济转型和创新发展模式,在全面分析国内外环境特别是经济运行情况,认真掌握解国家“十三五”期间的宏观经济、政策走向,全面摸清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战略任务、战略布局,确定支柱产业、优势产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提出重大建设工程和重点项目布局,提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政策、工作措施等等。二要合理制定指标体系。能否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能否在新一轮竞争中实现后发赶超,今后五年至关重要,需要我们根据宏观环境的新变化、科学发展的新要求和市场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把握机遇,认真研究我县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增强规划的前瞻性和可行性,提出指标数据时,要进行详细科学地测算,所提的指标要具有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既不能太低,也不能过高。在编制我县“十三五”规划时,要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和全面深化改革目标任务,确定经济、社会各方面指标,加强民生、人文、资源、环境等发展指标研究,重点突出约束性指标。各职能部门尤其是统计、发改等部门要加强沟通衔接,对指标参数要作细致论证和测算,确保指标体系科学、完善。三要推进规划体制改革。探索推进总体规划的“三规合一”或“多规合一”。深入研究编制集经济社会发展、主体功能区建设、土地利用、城镇建设、基础设施、生态建设于一体的总体发展规划,为“一张蓝图干到底”打好基础。

(四)立足细化落实,做精专项规划。专项规划是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进行分工、落实的,要切实增强专项规划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按照“十三五”总体规划需要,《县“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中形成了21个专项规划,这些专项规划的编制由相关责任单位分别牵头完成,各责任单位务必要高度重视,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编制,确保按期保质保量完成。各专项规划要进行衔接论证,邀请权威的专家学者、高层领导为规划“把关、号脉”,努力提高规划编制的质量和水平。一要做好对上衔接。要加强与国家和省、州规划的对接,结合国家要求和我县实际,研究提出一批事关我县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和政策,争取纳入国、省规划;要主动征求基层意见,多考虑乡、村的发展需求,避免出现各级规划中战略导向、指标设置等不衔接现象。二要做好横向衔接。要建立部门与部门、地区与地区、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协调配合机制,加强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与总体规划的衔接,要充分结合、借鉴《县“十二五”规划》、《县城乡统筹发展规划(2011—2020)》、《县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2011-2015年)》、《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及其它专项规划。三要做好对下衔接。特别与市场主体的衔接,要加大规划为市场主体提供信息的力度,注意吸收企业的意见与建议。

三、强化领导,统筹推进

“十三五”规划编制是一项系统工程,时间跨度长、涉及范围广、工作要求高,必须上下齐心、通力合作、加快推进。做好“十三五”规划编制,我们必须切实强化领导,整合力量,统筹推进,努力“做到四个加强”。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为加强我县“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顺利进行,成立了县“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县“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的组织协调与督导。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发改局,负责全县“十三五”规划编制日常工作。同时,各责任单位成立规划编制领导小组,明确一名分管领导、一名联络员,切实加强对规划编制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具体落实。各责任单位主要领导要全面统筹、亲自过问、狠抓落实,及时了解规划编制进展情况,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实际困难和矛盾,加快形成牵头部门统筹协调、参与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确保整个规划编制工作有力有序推进。

(二)加强衔接,协同推进。全县各级各部门要从大局出发,全力支持、参与“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县发改局作为牵头部门,要切实承担起规划编制的协调、组织、督促职责,在与上级部门搞好衔接的同时,要加强对县直各部门、乡镇在政策信息、发展布局上的指导。其它各责任单位要按照《县“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分工要求,找准工作定位,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做好本行业、本领域的编制工作。重点抓好重大研究课题、部门专项规划和重大建设项目的落实,确保规划编制工作有序进行。

(三)加强沟通,集思广益。与以往的五年规划相比,“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难度更大,不可预见的因素更多,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规划编制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坚持科学引领,强化规划深度,规范编制程序,切实提高编制工作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各责任单位要提高“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透明度和社会参与度,有关经济部门上报重要数据时,一定要树立超前意识,把情况摸准,把数字测算得更科学、更充分。各责任单位要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的衔接,尽最大努力将我县重大项目纳入到国家和省里的规划。

第4篇

国家"十一五"规划是我国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是国家规划的重要专项规划,编制好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明确今后5到15年水利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和方向、目标和任务、布局和重点、对策和措施,是*年各级水利部门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任务。去年,我们集中力量编制了全国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思路报告,并已经印发给大家,各流域、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也认真研究了各自流域、区域水利发展规划思路。今天,我们召开本次会议,就是在理清规划思路的基础上,对做好规划编制工作进行具体的研究和部署,明确目标,落实责任,提出具体的工作要求,以推动规划编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准确把握全国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思路

按照国家"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要求,*年,水利部组织研究并提出了《全国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思路报告》。规划思路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充分体现了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精神的过程,规划思路报告广泛地征求了国家有关部门、流域机构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广泛地听取了专家的意见,最后经过部长办公会研究通过。正如在部长办公会上汪恕诚部长指出的那样,规划思路报告研究的是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水利发展和改革的大局。因此,经过部长办公会研究通过的规划思路报告应该是今后编制全国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基础和依据之一。

(一)充分认识"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意义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水利发展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因此,做好新世纪新阶段水利中长期发展规划意义重大。

首先,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水利的需求来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要求水利提供饮水安全、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水环境安全保障。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要求在水利发展中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节约资源的观念、保护环境的观念、人与自然和谐的观念以及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水利在保障公共安全、支撑经济发展、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维系良好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解决"三农"问题、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崛起、实施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等重大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要求水利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与资源、环境的空间均衡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要求水利转变政府管理职能,深化水利改革,强化政府对涉水事务的社会管理,实现科学、民主、依法行政。因此,面对这些新的形势和要求,做好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对水利支撑和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从水利发展所处的阶段及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来看,"十一五"及到2020年,水利将进入全面发展的新阶段,逐步完成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水资源作为影响国家可持续发展全局的重要战略资源,如何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更好地满足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需求,使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是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需要回答的重要问题;另一方面,水利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如何继续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水利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解决饮水安全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能力,是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需要回答的首要问题。因此,做好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对推进水利的可持续发展、提升水利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

第三,从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的定位和作用来讲,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的重要专项规划,是指导今后5年至15年水利发展、确定水利重大工程布局和建设安排、加强涉水事务社会管理和深化水利改革的重要规划依据,是审批、核准重大项目和安排政府投资的重要依据。本届政府十分重视规划在实现国家战略目标、有效配置公共资源、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和履行公共管理职能等方面的作用,把以往的五年计划改为规划,就是进一步强调"十一五"规划的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因此,做好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事关今后水利改革与发展的全局,必须加以高度重视,切实做好规划编制。

(二)深入理解"十一五"水利发展与改革的总体思路

纵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水利发展的需求、水利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十一五"期间的水利发展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自然、资源、资金、生态移民、体制机制等条件制约的不利因素。这一时期,我们既要充分把握住发展的良好机遇,又要尽可能规避风险和克服不利因素,把握好"十一五"期间水利发展与改革的总体思路,促进水利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确定"十一五"水利发展的总体思路,首先要明确指导思想,就是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和体现科学发展观,坚持中央水利工作方针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出发点,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为核心理念,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讲求效益,继续巩固和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对涉水事务的社会管理,深化水利各项改革,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确定"十一五"水利发展的总体思路,还要根据国家发展的形势和要求,明确"十一五"水利发展与改革的基本原则:一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重点解决好与人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水利问题,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供水安全、防洪安全和生态环境用水等方面的需求。二是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则,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妥善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促进水利的可持续发展。三是要坚持以改革促进发展的原则,克服水利发展中的体制,理顺体制,健全法制,改革机制,全面提升水利服务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四是要坚持统筹发展的原则,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统筹考虑不同流域、区域和城乡水利发展的特点和需求,合理确定水利发展的目标、速度、规模、水平。五是要坚持资源节约和保护的原则,继续把水资源的节约、保护、配置放在突出位置,节水为主,治污优先,把建立节水防污型社会作为水利的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六是要坚持突出重点、注重效益的原则,合理确定水利建设规模和投资规模,明确水利发展的重点,坚持扩大能力与巩固提高相结合,提高水利工程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确定"十一五"水利发展的总体思路,更要体现在制定防洪减灾、水资源节约保护和利用、水环境治理、水土保持等重大战略过程中,全面贯彻和树立科学发展观,不断丰富和完善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把人与自然和谐作为破解中国水问题的核心理念。在防洪减灾方面,要给洪水以出路,通过工程和非工程手段,科学安排洪水,尤其要加强对人类自身行为的约束,逐步实现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要以建设节水型社会为根本,通过建立国家水权制度,不断完善节水的体制机制,努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在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治理方面,要充分考虑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承载能力,以恢复和改善水体功能为目标,明确河流的纳污能力,严格管理社会的排污行为,倡导绿色经济;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方面,要充分发挥自然自我修复能力,结合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逐步扭转我国与水相关的生态恶化的趋势。

(三)全面把握"十一五"水利发展与改革的目标体系

与以往水利发展五年计划相比,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思路突破了以往单一的水利发展目标体系,而改为水利发展和水利改革与管理并重的双重目标体系。在水利发展目标方面,提出了防洪减灾、饮水安全、城乡供水、节水、农村水利发展、水资源保护和生态治理、水利现代化等宏观目标。在水利改革与管理目标方面,提出了以洪水风险管理为主要任务的洪水管理目标,以建立国家水权制度、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为主要任务的水资源管理目标,以建立河流排污总量控制制度为主要任务的水资源保护目标,以健全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保护监管体系为主要任务的水土保持管理目标,以建立经济手段为主的长效节水机制为主要任务的节水型社会建设目标,以及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水利投融资体制、水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水价体制等水利改革目标。双重的规划目标体系与国家对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的双重定位是一致的。一方面规划要成为政府审批重大水利建设项目的依据,因此我们需要建立水利发展目标体系以确定重大水利建设项目的布局和安排;另一方面规划要成为政府对涉水事务实施社会管理的依据,因此我们需要建立水利改革与管理的目标体系以确定政府在哪些领域需要改革,需要加强政府对涉水事务的社会管理。实践证明,建国五十多年来,水利在发展上取得了长足进展,尤其在"九五"和"十五"期间,仅依据国家投资计划,就可以形成约6000亿元的新增水利基础设施固定资产。但是,我们还要看到水利发展的历史欠帐还很多,水利建设的任务仍然任重道远。同时我们更要看到水资源作为全社会的基础性资源和经济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在管理上差距更大。因此,在规划思路中强调双重目标体系,就是要更好地在"十一五"期间贯彻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实践部党组治水新思路,促进水利事业的全面发展。

(四)重点抓住水利发展与改革的主要任务和内容

"十一五"规划思路重点提出了九项水利发展任务、四项社会管理制度、四项改革措施。这些在思路报告中均有充分地论述,我在此简要地点一下,使大家更清楚我们在"十一五"期间主要开展哪些工作。

在水利发展总体布局和主要任务方面,一是把保障饮水安全作为水利建设的首要任务;二是加快实施以治淮为重点的大江大河治理,重点加强大江大河蓄滞洪区建设;三是加强南水北调等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大节水和治污力度;四是加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水库建设,水库建设中要充分重视移民和生态问题;五是加强以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为主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六是加强城市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七是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治理;八是加快水土保持和生态治理,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九是加快水文及水利信息化建设。

在强化涉水事务的社会管理方面,一是建立洪水管理制度,开展洪水风险分析评价,建立国家洪水影响评价制度,完善蓄滞洪区管理制度,提高蓄滞洪区管理运用调度能力。二是建立以水权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抓紧制定国家主要江河水量分配方案,实现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建立水权转让制度,培育水市场,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三是建立以水功能区管理为基础的水资源保护制度,完善水功能区管理制度,确定水体纳污能力和纳污总量。四是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建立以经济手段为主的市场节水机制。

在水利改革主要任务方面,一是推进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流域和区域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进行流域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探索。二是推进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完善以公共财政为主的水利投资体制,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建立稳定的水利投入保障机制。三是推进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建设管理的"四制",加快水管单位体制改革,推进水价改革,加快农村水利改革。四是推进水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水利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监管制度,探索准公益性水利国有资产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完善水利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体制。

规划思路报告中提出的这九项水利发展、四项社会管理、四项水利改革的任务,应该是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中的重点,各个流域和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一定要结合本流域和本地区的实际,在规划编制工作中把这十七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突出重点,精心编制好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

全国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思路为下一步规划编制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阶段,要进一步深化流域、区域、专项水利改革与发展的思路,理清今后水利发展的脉络,科学确定水利发展和改革目标任务、布局重点、政策措施及重大建设项目安排,把规划思路的主要内容具体体现到规划编制中,形成一套完整的"十一五"规划成果体系。为此,要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找准问题。一方面,要认真做好水利发展"十五"计划执行情况总结及现状评价,对照水利发展"十五"计划,对全国、流域、省区和专项水利发展目标完成情况和达到的现状水平进行统计和分析,全面总结和评价水利发展"十五"计划执行情况,产生的效益和取得的经验等。另一方面,要认真做好"十一五"及到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发展的需求分析。要结合各地实际,统筹分析人口增长、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城镇化进程、保障粮食安全、东中西区域发展战略、生态与环境等对水利发展的需求,并且要达到量化的要求。在水利发展现状评价和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找准水利发展现状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之间的主要差距和问题,作为"十一五"水利发展和改革的主攻方向。

第二,量化目标。水利改革与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长期性任务,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水利发展目标。在规划思路提出的目标体系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分析和论证"十一五"及到2020年水利发展和改革目标的合理性。要以*年水利统计数据为基准,预测到*年底水利发展主要目标指标的完成情况;根据水利发展现状指标和需求分析,合理确定"十一五"发展量化指标体系及测算方法,统筹考虑需要与可能,科学确定"十一五"及到2020年水利发展与改革的目标。要科学分析量化的目标指标,引用的数据资料来源要可靠,预测方法要科学,对成果要进行合理性分析。要统筹确定各项目标指标的发展水平,既要考虑长远发展,也要切合发展实际。

第三,优化水利发展规划布局和重点水利建设安排。制定水利发展规划布局和重点水利建设安排是水利发展五年规划的重要内容。规划布局要从巩固和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出发,突出重要流域、重要区域、重点领域和事关水利发展全局的重大工程。重点水利建设安排要统筹考虑近期与长远、重点与一般、需求与可能,在水利发展"十五"计划完成情况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在建规模、发展需求、前期工作深度、工程效益和投资能力等各方面情况,合理确定"十一五"期间水利建设规模。按照轻重缓急,做好重点水利项目建设安排,根据各类项目的特点和国家有关投资政策,做好建设项目分年投资测算和投资来源分析,以合理确定"十一五"水利投资需求和投资政策。

第四,细化水利改革与管理的主要任务和对策措施。要把强化水利社会管理、深化水利改革作为规划编制的重要内容,结合各地水利发展的实际,将水利改革与管理的各项主要任务具体化,使之具备实际可操作性。水利改革与管理措施要有的放矢,每一项措施都要确定改革与管理的思路、目标、内容、步骤和实施效果,不能仅停留于口号或思路。全国、流域、省区、专项规划要分别反映水利改革与管理的重点,不要面面俱到,上下雷同。各地要善于从近几年水利发展和改革的实践中,提炼和总结好的经验,积极探索水利改革与管理的有效对策措施。

第五,认真研究制定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制定规划的主要目的是指导水利发展,"三分规划,七分实施",好的规划方案最终要落实到实施中,而规划思路的体现、规划目标的实现、规划任务的完成都需要一套完整有效的对策和措施来保证。因此,要根据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结合水利工作的实际,从投资保障、政策保障、法律保障、科技保障、人才保障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提高保障措施的可操作性,切忌面面俱到,做表面文章。每一项措施都要具体可行,以保证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的目标任务能够落到实处。

第六,把握好规划编制的深度和质量。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为保证规划编制的深度和质量,要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在突出规划的宏观性、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上下功夫。要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从总体和长远考虑水利发展的方向、目标和任务,提出既有现实性、又有预见性的水利发展和改革规划。二是在规划思路和方案创新上下功夫。"十一五"水利改革与发展面临一系列新的形势和要求,因此,在规划编制中,要善于吸纳国内外先进的治水思路和理念,善于学习和借鉴相关行业发展的好经验,善于采用先进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和解决规划中的实际问题,在规划思路和规划方案上努力创新。三是在相关规划协调和衔接上下功夫。要把握好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工作的协调和衔接,采取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方式,做好全国、流域、区域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的协调和衔接。要合理确定水利"十一五"专项规划体系,加强部内相关规划之间的协调。要做好与发展改革、建设、国土、环保、农业、林业等相关部门的规划衔接,做好与相关部门联合编制规划工作。四是在规划成果体系上下功夫。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成果体系主要包括全国、流域、区域、省区、专项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报告,重点项目数据库,规划思路报告,专题研究报告等。要加强规划成果的管理,按照统一的技术要求,抓紧完成工作,并根据国家总体规划的要求,整合重点区域规划和专项规划。

三、统筹协调,认真处理好规划编制中的几个关系

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涉及的内容、领域、部门十分广泛。为切实做好规划编制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考虑,综合协调,认真处理好规划编制中的几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水利发展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关系。水利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中,一方面,水利发展的目标、速度、规模、水平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不断提升水利基础设施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强化政府对涉水事务的社会管理,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要统筹考虑各地区、各行业对水利发展的需求,根据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对调整区域经济产业布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等提出对策建议。要加强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衔接,争取把水利发展规划的重点任务和领域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同时,也要按照总体规划的目标、任务和重点,完善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作为总体规划的深化和延伸。

二是处理好加强水利建设与强化涉水事务管理的关系。与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的需求相比,我国水利基础设施还相对薄弱。大江大河还需加快治理,蓄滞洪区仍是防洪中的主要薄弱环节,中小流域防洪能力还比较低;水资源短缺问题远未解决,还有400座城市存在缺水问题,50%以上省份处于资源短缺的状况,提高城乡供水能力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因此,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仍是"十一五"乃至2020年水利发展的重要任务。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九五"、"十五"以来,各级政府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投入近6000亿元,水利基础设施的能力大幅度提升,但是我国水资源短缺的严峻形势并没有好转,水环境恶化的趋势并没有遏制,归根结底,是水资源管理的体制、机制还没有完全理顺。因此,随着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巩固和加强,政府对涉水事务管理的任务越来越迫切,如何规范人类活动,防止对水与生态环境的侵害,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成为涉水事务管理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在"十一五"及今后的水利发展中,不断变革和完善水利管理制度。通过加强水利建设和强化涉水事务管理的双重措施,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促进水利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处理好水利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当前,移民和生态问题已成为水利发展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在规划编制中,要妥善处理好水利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生态建设的根本和切入点,水是生态与环境改善的必要条件。要把保护生态环境、维护河流健康生命作为水利发展的重要目标和任务。要加强对水资源短缺地区、水环境恶化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治理。在确定重点水利建设项目安排时,要高度重视移民安置和生态保护,对移民人口多、征地面积大的项目要慎重决策,项目投资测算要打足移民安置投资。高度重视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把保护生态环境、维护河流健康生命作为规划的重要理念,新建水利工程要认真做好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尽量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对在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区域内新建水利项目要慎重决策,广泛征求有关方面意见。同时,也要防止人类活动侵害水环境,造成水土流失、地下水超采以及新的生态环境问题。

四是处理好重点建设项目中续建和新建的关系。据统计测算,"十五"期间全国累计完成水利基建投资规模约在3500亿元左右,而到"十五"期末预计结转续建项目规模为2500~3000亿元左右。因此,"十一五"期间水利建设要以续建项目为主,适度考虑重点新开项目。从投资需求来看,考虑目前在建规模和适度的新开工规模,今后几年每年需中央和地方投资约600~700亿元。从投资形势来看,1998年以来,中央水利基建投资主要依赖于国债资金,而随着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近两年国债投资呈快速递减趋势,水利投资规模因此也呈递减的趋势,今年中央水利投资减少62亿元。中央水利投资的减少,再加上地方配套资金不落实,一些重点在建项目投资强度不足,影响了工程建设进度,致使"十五"期间结转投资规模偏大。因此,在确定"十一五"水利建设项目安排上,要把重点放在续建项目上,对续建项目实行分类管理,确保重点建设项目,对一般性项目,抓紧收尾和清理。要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不能把摊子铺得太大,要根据轻重缓急,合理控制建设规模。

四、落实责任,切实加强对规划编制工作的组织和指导

*年,是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关键一年。按照全国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工作的总体安排,今年要完成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明年初完成规划成果的审查报批,规划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各有关单位要继续把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体现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推进水利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落实工作责任和组织保障,切实抓紧抓好。

按照我部印发的《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指导意见》明确的规划组织分工意见,部规划计划司负责归口管理全国规划编制工作,并会同水规总院、综合事业局、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组成规划编制工作组,具体负责组织指导全国规划编制工作。有关专项规划由部有关司局参与具体的组织指导工作。各流域机构按照各自的管理职责,会同流域内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好本流域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要组织做好本省区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

第5篇

难度源自新变化。参照2014年11月,国家发改委的《关于“十三五”市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改革创新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谢永明坦言:“这次规划更强调科学性、合理性、前瞻性与战略性。过去主要是制作一个项目册子出来,而现在是要落实到空间上去。另一方面,过去的规划还脱不掉五年计划的影子,而现在更像是一个实际意义上的规划。”

按照国家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2020年是一个标志性的时间节点,用国家发改委秘书长李朴民的话说,十三五规划“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从国家宏观发展落地到沿江城市铜陵来说,一座正在奋力转型的皖江城市将怎样实现2020年的战略目标,则是铜陵市的规划“元老”谢永明在十三五规划编制中要不断思索的命题。

转变:思路与挑战交织

在本刊记者踏足铜陵采访的4月,铜陵市十三五规划发展基本思路(征求意见稿)已经完成。谢永明介绍说:“按计划5月至8月启动规划纲要的编制工作,10月份提交铜陵市委全会讨论,并在年底最终修改完成;预计到2016年1月,经市人大审议通过后公开实施。”铜陵的工作节奏,与全国的其他省市基本同步。

从十一五、十二五到十三五,与前两次相比,十三五要求在规划理念、内容和方法上有诸多转变。专家认为,十三五规划将体现新的领导集体对未来发展的一些重要思路和战略,地方政府在编制十三五规划中要避免产生路径依赖,尤其要注意的是,不能再采用此前十一五、十二五规划的思路。

谢永明身在规划编制的第一线,对新变化的感受也最直接。“这一次更加强调主体功能区定位,以及政府对空间的管控能力。”谢永明告诉《决策》,十三五规划并非发改委单个部门所能完成,“它更加专业化了,必须借助外脑共同思考谋划。规划还要求展望到2030年,结合当下政府只争朝夕的工作干劲,这就需要我们转变观念转变思路。”

转变思路,对地方政府而言是一大挑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表示,十三五对地方官员而言会发生重要转变,以前更多要考虑GDP的增长,但现在中央的考核导向主要是强调质量效益,强调健康可持续。不鼓励攀比竞赛和过高的增长,更大的压力来自提高效益提高质量,重点是改革、转型和创新。这些方面以前地方政府不太熟悉。

对地方政府来说,怎样按照国家发改委的《指导意见》编制出一份高质量的发展规划,谢永明坦言“没有经验”。对比铜陵市十三五基本思路征求意见稿与十二五纲要中的“发展原则”发现,四条表述已全部更换。十二五规划中的四条发展原则分别为:坚持加快发展、坚持转型发展、坚持创新发展、坚持和谐发展;十三五基本思路征求意见稿的表述改为:坚持转变方式可持续发展、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发展、坚持改善民生共享发展。

可以说,这种转变是基于铜陵在谋划下一个五年甚至更长远的发展时,对发展形势的深度思考。

从铜陵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来看,面临几大制约性因素。首先是在经济增长的支撑力上,铜陵的第一产业发展仍然是传统农业为主,工业的内部结构和产品结构不优,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其次是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压力大,铜陵作为资源型工业城市的环保历史欠账较多,而未来发展对生态保护与环境硬约束的要求更高。第三是资源要素制约,铜陵市的土地空间受限,矿产资源枯竭,人口老龄化排在安徽省前列。第四个方面是创新能力不足,人才短缺。

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来看,“投资发展的重点从‘促增长’转向了‘调结构’,投资从‘增长’导向转向了‘发展’导向。衡量投资是否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逐步从单纯的增量增速指标转向了复杂多变的结构效率指标。十三五规划正是投资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期。”铜陵市发改委投资科相关人员分析说。

挑战总是与机遇并存。谢永明告诉《决策》:“从区域大背景来看,铜陵的基础条件是非常好的。”2014年,铜陵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居安徽省第一位。根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指标测算,铜陵已经率先达到小康水平,并将在十三五时期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率先迈向基本现代化。

十三五时期还是区域经济格局发生重构的关键期,依托长江经济带战略,铜陵蕴含新的多层面机遇。铜陵在港口、水路、铁路、公路上已经形成立体交通运输体系。2015年内,宁安城际铁路与合福高铁在铜陵交汇,港口建设与航道疏通正赶上国家新一轮基础建设投资的高潮。“这些都将为铜陵十三五时期的发展,夯实基础设施。”谢永明说。

可以预见的是,铜陵将在机遇与挑战交织的局面下,迈入十三五规划。从铜陵扩展到整个皖江城市带来说,作为安徽经济崛起最重要的“脊梁”,同样如此。而铜陵将如何在十三五规划中“解题”,则具有典型意义。

支撑:新产业动能释放

“传统产能过剩以及告别过去的粗放式发展,进而实现城市转型,将是十三五时期诸多城市的发展状态。对像铜陵这样因矿设市的地区来说,矿产资源日渐枯竭、发展路径依赖性强、创新能力不足,转型更显紧迫。”谢永明告诉《决策》。

具体到安徽省内来看,在四座因矿设市的城市中,主要矿产资源为煤矿、铁矿与铜矿。因矿兴市的城市具有较为相似的发展路径,将淮南、淮北、马鞍山与铜陵这四座城市的经济发展总量、增速对比发现,淮南2014年生产总值为780亿元,首次出现负增长;淮北生产总值为750亿元,增长9%;马鞍山生产总值为1320亿元,增长9.5%;铜陵生产总值为715亿元,增长10%。除去马鞍山因行政区划调整增加了含山、和县,淮南、淮北、铜陵目前都是只带一县,铜陵在经济总量上并未出现明显差距,而增速在这四座城市中领先。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城市转型的出路之一。比较2014年淮南、淮北、马鞍山、铜陵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也能看出铜陵在转型过程中相对较好的状态。2014年,淮南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为76.6亿元,负增长3.3%;淮北为404.7亿元,增长20.2%;马鞍山为543.6亿元,增长18.6%;铜陵为583.5亿元,增长22.2%。四座城市中,铜陵产值最高、增速最快。

“十三五是铜陵的加速转型期,围绕资源的产业结构还没有根本扭转,还需要继续做大量调整。铜陵在加快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型产业,但是新产业的占比难以在短时期内颠覆原有的产业结构,所以说铜陵的转型任务艰巨,需要过程也需要时间。”谢永明分析说。

依据铜陵市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征求意见稿),铜陵的下一个目标是五年内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200亿元,年均增长9%左右。另据了解,目前安徽省十三五规划的GDP增幅初定8.5%左右,参照铜陵过去几年的增长速度,9%的增速为主动下调目标,在保持较快发展速度的同时,为转型调整留有空间。

煤炭、钢铁的产能过剩与矿产资源日渐枯竭,让“靠山吃山,靠矿吃矿”的矿城慢慢失去靠山。摆在这些城市面前的难题是,下一步动力如何衔接?这也成为铜陵谋划十三五时期发展的重点内容。

2015年3月,安徽省经信委“2014年安徽省十大高成长性产业发展报告”,明确重点发展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十大高成长性产业。为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加快转型步伐,铜陵市正着力在新能源汽车与新材料上做大文章。

依托铜产业链,高附加值的铜基新材料及其他铜加工产品产值,已占到铜陵市铜产业产值40%以上。在2014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排行榜上,安徽有两家民企入选,其一便是处于铜基新材料产业链中的铜陵精达铜材集团。

“借助电容电机发展基础,铜陵下一步正谋划新能源汽车。正在洽谈合作的有几家企业,如比亚迪。”谢永明告诉《决策》,“铜陵在超级电容领域有较好的基础,但铜陵不搞新能源汽车整车,专攻汽车发动机项目。”十三五时期,新能源汽车发展提速已成全社会共识,腾讯、阿里巴巴、百度等互联网巨头纷纷宣布“造车”,铜陵恰好紧跟步伐。

从铜陵申报安徽省“十三五”规划重大项目增补表中,记者做了一项统计发现,工业类17个重大项目中,铜基新材料、汽车、电子、电池、电脑、半导体照明等项目占8个,占比重为47%;化工类项目4个,建材、制造类2个,循环经济类3个。预计总投资320亿元的铜陵铜基新材料区域特色高技术产业基地项目,目标是在十三五期间铜基新材料产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预计总投资50亿的锂离子电池配套产业基地,目标在十三五期间为5万辆电动大巴、100万辆电动机混动轿车、300万辆电动摩托车提供电动力配套。预计投资50亿元的长城电脑产业园,目标生产500万台电脑类产品。

从这个重大项目申报表中可见,铜陵的产业转型正在朝推进高成长性产业方向努力,在未来5年内,新的产业支撑力将不断累积。

转型:复合型目标牵引

“未来五年铜陵不会发展大的石化项目,铜陵的化工项目正在朝绿色精细化工转变。”谢永明每介绍一类项目或产业之前,都会强调一遍“将生态保护做在前面,要考虑绿色环保。”

谈到思路转变时,铜官山区副区长王伟栋也表示,“掠夺资源式发展的思路要改变”。

如果说官员生态观念的提升,是铜陵转型思路呈现的一个窗口的话,重视现代服务业,将是铜陵十三五时期复合型转型的路径之一。

服务业是铜陵经济发展的短板。根据2014年铜陵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来看,2014年铜陵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7.5%,低于安徽省8.8%的水平;在三次产业结构的比重上,铜陵市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是71.6:26.6,安徽省则是53.7:34.8。由此可见,铜陵市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低于安徽省平均水平8.2个百分点。2014年,铜陵市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66.3%,远高于三产服务业。统计数据还显示,2013年,铜陵市规模以上服务企业营业收入户均规模为4070万元,仅相当于安徽省平均水平的52.9%。这与铜陵市68%的工业化率、76%的城镇化率相比皆不匹配。

另据铜陵市委统战部、铜陵市统计局关于铜陵市十三五现代服务业的研究报告,截至2013年12月,铜陵市规模以上服务企业有93家,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49家,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10家,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占6家。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较低的传统服务业依然占据主导地位,而新兴和现代服务业比重偏低;以高附加值、技术知识密集型为主的专业技术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这两个行业营业收入占铜陵市的比重分别只有3.8%和1.2%。

铜官山区作为铜陵市主城区,占据了服务业的大头。2013年底铜官山区规模以上服务业47家,占全市比重为50.5%。因此,铜官山区在十三五期间的重要任务之一,便是发展服务业,扩大规模并提升品质。“铜官山区有一个重要的抓手是‘争创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王伟栋介绍说。此项改革试点的目标是突出发展生产业和生活业,为资源型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探路。

如何将改革试点落地在具体的空间上?铜官山区进一步将目标任务分解为三大空间布局与五大主导产业,分别是“城市中心现代商贸区+环天井湖金融商务服务中心+滨江物流服务中心”;五大主导产业是“现代金融业+现代物流业+文化创意业+科技服务业+现代商贸业”。

按照铜陵市十三五规划的基本思路,到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要提高到30%以上。按服务业区域分布情况来看,实现这一目标的一半以上任务落在铜官山区头上。包括养老服务业、铜文化创意产业等在内,铜官山区在铜陵现代服务业短板提升上,起着领头羊作用。王伟栋坦言:“随着投资增长回落,目前外部环境的投资意愿不是很强,招商引资也不如以前活跃,对于政府来说,一要在提高企业服务意识上下功夫,二要善于利用新思维,比如互联网+。”采访中了解到,铜陵滨江物流园正在洽谈一款物流分拣系统的快递APP,它能完成快递与物流之间的匹配。同时,建设智能云仓。另一方面,铜陵的产品主要为投资性工业产品,这在电商产业疯长时期并不占优势,“结合铜官山实际,可以发展快递分拣物流中心。生搬硬套的就不是优势。”王伟栋说。

第6篇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推进“科教立本、果畜富民、旅游兴眉、工业强县”四大战略,加快建设和谐昌盛新眉县的重要时期。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是关系我县长远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对于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扎实做好规划编制前期准备工作,深入分析“十二五”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理清发展思路,为编制专项规划和规划纲要打好基础,根据中央、省、市关于“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总体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现就开展“十二五”规划重大课题研究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准确把握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以推动我县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实现率先跨越发展为目标,突出导向性、宏观性、政策性和针对性,深入研究“十二五”时期事关眉县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课题,形成一批有深度、有影响、高水平、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为“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二、工作原则

(一)密切关注形势变化。关注当前国内外发展环境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深刻变化,研究分析国家宏观政策及《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颁布实施对我县发展带来的重要影响,分析判断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面临的环境,提出我县中长期发展战略。

(二)突出产业转型升级。针对未来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提出我县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思路对策,特别是立足我县现有产业结构现状,研究提出资源深度转化、延伸产业链和提升价值链的目标、路径和举措。

(三)体现全面科学发展。以转变发展方式、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方向,以结构调整、统筹发展、空间布局、节能减排、民生保障为重点,研究提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对策举措。

(四)坚持改革创新引领。关注体制机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提出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思路,如资源配置改革、财政体制改革、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等,突出创新能力建设这一核心,健全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创新型社会建设。

(五)注重区域功能布局。关中-天水经济区是国家功能区规划的重点发展区域。要紧密结合国家和省上的功能区布局规划,突出眉县区域发展功能,使眉县的发展与国家及省、市的区位功能定位相协调、相一致,研究提出相应的战略措施。

三、课题内容

对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重大课题进行研究,是在规划编制前期工作中充分用好社会智力资源、凝聚社会智慧的有效途径,有利于提高规划编制工作的社会参与度,有利于增强规划本身的科学性,也有利于形成全社会共谋眉县未来发展的合力和氛围,对编制“十二五”规划具有重要意义。为切实做好重大课题研究工作,根据“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和我县未来发展的形势和任务,围绕思路目标、基础设施、产业结构、改革开放、资源环境、社会民生等领域,提出了重大研究课题35项,由各相关部门依据各自职能开展调查研究。(具体课题名称、研究重点及承担单位安排表附后)

四、相关要求

(一)紧紧围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需要,突出事关全局发展问题,突出战略发展问题,突出宏观性、政策性方面问题,从中长期发展战略的高度,找准问题,理清思路,并提出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政策措施。

(二)课题研究要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调查研究和资料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切实提高成果的真实性、科学性、前瞻性和实用性。

(三)课题研究成果要结合眉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能直接为制定“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思路、起草“十二五”规划《纲要》服务。

(四)课题研究及各专项规划由承担单位负责完成,也可委托或与具有相应研究水平的科研院所等机构共同完成。

(五)课题完成后,根据省、市安排和县“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一部署编制各专项规划。

五、工作安排

(一)成立机构

成立以县委书记为顾问,县长为组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为常务副组长,县委常委、副县长为副组长,县级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发展计划局,县发展计划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规划编制工作的总体指导与综合协调。各承担任务单位根据分工开展工作。

(二)组织实施

各部门组建规划编制工作机构,具体负责本行业、本单位“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同时组建由本行业、本系统学者、专家、业务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的“十二五”规划及重大课题专家审查组,各项研究成果及专项规划均须经专家审查组审查通过。

(三)经费保障

由县财政列支规划编制专项经费,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开展。

(四)工作内容和时间要求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年月15日前,各单位要组建研究班子,提出具体研究方案和详细研究大纲,经本单位专家审查组讨论后,报县“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衔接。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年月30日前,各单位依据研究大纲,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初稿,并在一定范围内开展讨论,征求各级领导、有关部门和群众的意见,对研究报告进行修改完善,在此基础上,提交本单位专家审查组进行初审。

第三阶段,上报阶段。承担单位根据讨论和征求意见情况,结合专家审查组审查意见,对研究报告再修改再完善,经县政府分管领导审定后,于年月5日前将研究成果以正式文件(含电子版)报县“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7篇

同志们:

按照会议的安排,由我传达市政府“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精神和部署我县“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

一、市人民政府“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会议精神

11月4日,市人民政府召开了全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会议贯彻落实了全国、自治区“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会议精神,并全面部署了全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市政府刘长林副市长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会上,市发改委刘雄主任传达了全国、自治区会议精神,部署了全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署。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进一步强调“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意义。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是我市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建设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和中国沿海经济发展新一极的重要时期。科学编制和组织实施“十二五”规划,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加快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意义。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大举措;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是推动全市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建设国际区域合作新高地和中国沿海经济发展新一极的有效途径。

(二)准确把握规划编制工作的总体要求。

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自治区党委九届六次、七次全会精神,以及市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为总揽,以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以及在全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为主线,以加快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目标,认真开展基础调查和前期研究,深入分析国内外发展形势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充分凝聚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加紧编制全市“十二五”总体规划和各专项规划。

(三)强调规划编制工作的原则和工作要求(略)

二、马山县“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总体安排

我县在去年底完成“十一五”规划实施中期评估后,今年初在结合“十一五”中期评估的情况下就开始着手考虑“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今年3月底,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对做好总体规划、相关专项规划和县区规划的编制工作做了总体部署,按照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部署,我县“十二五”规划编制具体安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自治区党委九届六次、七次全会精神,以及市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围绕把马山建设成为市新兴工业基地、广西特色生态农产品基地和文化旅游美食城(‘两基一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认真开展基础调查,深入分析国内外发展形势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充分凝聚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智慧,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进一步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以实现我县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和谐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宏伟发展目标奠定坚实基础为目标,研究制定“十二五”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

(二)编制原则

1、立足实际与面向未来相结合。编制我县“十二五”规划要以马山县经济社会的发展现状和城乡建设的实际需要为基础,结合市提出在全区率先实现跨越式发展、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以及我县建设“两基一城”发展目标,制定既符合实际又高瞻远瞩,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的发展规划。

2、实践总结与调查研究相结合。“十二五”规划编制既要做到深入总结“十一五”规划实施经验,充分吸收成熟理念,承前启后,又要以调查研究为基石,进一步深入乡镇、深入企业,采取多种方式及时了解企业、基层情况,并多方面、多渠道听取社会各界对规划编制的意见和建议,全面了解社会各界的发展需求,扎实有效地开展规划编制工作。

3、统筹兼顾与重点发展相结合。规划编制要总揽全局、科学筹划、协调发展、兼顾各方,既要全面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发展、区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对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又要按照实际情况确定重点发展的方向和领域,做到全面发展、重点突破。

4、宏观规划与微观可操作性相结合。“十二五”规划既要有宏观的、总体的发展规划,在规划内容、政策措施方面又要具体合理,增强规划可操作性,同时进一步明确规划实施责任主体,树立规划的权威性,保障规划的顺利实施。

5、政府主导与 社会参与相结合。“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要在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规划编制的透明度和社会参与度,使规划充分集中全县人民群众的智慧,更贴近群众、贴近基层、贴近实际,体现规划编制的科学性、民主性与合理性。

(三)工作内容和要求

为了扎实完成我县“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将重点开展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开展规划工作调研。重点要认真学习研究国家发改委、自治区发改委和市发改委有关“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有关指示精神,探讨规划编制工作的创新,研究我县“十二五”规划的主要内容、规划主线、发展目标、建设重点等。

第二,开展规划前期重大发展问题研究。安排对关系我县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和重大项目进行专题研究论证,凝聚社会智慧,理清发展思路,加强科学规划,为规划编制工作提供充分的支撑和指导,是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关键环节。总体规划前期研究由县发改局统筹安排。

第三,精心编制总体规划总体规划编制是“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核心。要在充分开展调查研究和深入开展重大问题研究的基础上,首先认真开展规划基本思路研究,准确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基本思路,确定规划主线、发展目标及重点任务等,然后以基本思路研究报告为提纲,进一步完善规划内容,科学制定战略性、纲领性和综合性的总体规划,即:《马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简称《纲要》)。各乡镇政府按照《纲要》确定的发展目标和建设任务,组织编制各自的总体规划。

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的时间安排为:

第一阶段,动员准备阶段。10月底进行全县“十二五”规划工作动员,开始组织规划编制。

第二阶段,规划编制阶段。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编制步骤:11月前完成提出“十二五”规划纲要思路;1—7月起草全县“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基本框架草案,并充分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9—10月修改完成“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报县委、政府审核;各乡镇规划纲要编制步骤:11月前提出规划思路;5月底前将规划纲要初稿交县发改局平衡;7月底前将规划纲要交县发改局衔接;重点专项规划编制步骤:5月底提交初稿,在7月底将正稿给县发改局进行衔接。

第三阶段,规划报审阶段。10月—12月完成《马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修改工作,经县委、县政府审定后,底提交县人民代表大会审议。

第四,编制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发展专项规划。

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为纲领和依据,围绕“十二五”总体发展目标要求,编制全县重点领域(行业)建设发展的专项规划,主要包括21个专项规划:城乡建设规划(—2015年)、农业发展规划、工业发展规划、林业发展规划、畜牧水产发展规划、旅游发展规划、信息化发展规划、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交通发展规划、水利建设规划、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招商引资发展规划、教育发展规划、人才发展和社会保障发展规划、文化体育事业发展规划、人口和计划生育发展规划、卫生事业发展规划、马山县“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民政事业发展规划、青少年事业发展规划。主要由对应领域和行业的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人员开展编制工作。

专项规划编制的时间要求为:11月底前交基本思路,5月底提交规划初稿,在全县“十二五”总体规划获县人大审议通过后,以其为依据进行衔接,修改后于20xx年5月前上报“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后报县政府审定。

(四)职责分工及工作保障

1、成立领导小组。成立马山县“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领导、协调和组织推进我县“十二五”经济社会总体规划纲要、专项规划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政府分管副县长担任,副组长由县政府办分管副主任和县发改局局长担任,成员由县经贸局、教育局、科技局、民政局、财政局、劳动人事和社会保障局、国土资源局、规划建设局、林业局、交通局、水利局、农业局、水产畜牧兽医局、文化和体育局、卫生局、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审计局、环保局、广电局、统计局、旅游局、扶贫办、招商局、各乡镇人民政府等单位主要领导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规划编制的日常协调工作。

2、编写小组。由县发改局负责组建“十二五”县级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小组,成员从县发改局有关股室以及县经贸局、规划建设局、农业局、林业局、水产畜牧兽医局等部门或单位抽调。

各乡镇、各有关部门按县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编制的要求,要分别成立规划编写小组。

3、给予经费保障。县级“十二五”总体规划和各专项规划编制经费纳入当年财政预算,各乡镇规划工作所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保障规划经费落实到位。

三、“十二五”规划编制的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有关部门和各乡镇政府要高度重视,领导挂帅,专人(部门)负责,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并为规划编制工作提供充分的人员、经费、设备等保障。

(二)加强衔接,协同推进。各部门要加强衔接和协调,形成下级规划服从和落实上级规划,同级规划各有分工、各有侧重、衔接协调的关系,使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的规划、城镇规划、土地利用规划融为一体。同时加强配合,认真协助责任单位开展相关规划编制工作。

第8篇

一、前期重大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前期重大课题研究是向州委、州政府提交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基本思路的重要前提。《州“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中确定了我州6个前期重大课题研究,其中,州“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和发展战略研究、州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研究由州政府研究室负责牵头研究;州“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发展目标研究、州“十二五”期间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和重点产业发展研究由州发改委负责牵头研究;州“十二五”期间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由州委政策研究室负责牵头研究;州“十二五”期间新型工业化发展研究由州经委负责牵头研究。截止目前,6个前期重大课题研究已经形成征求意见稿,正在进行广泛征求意见阶段,预计在4月中下旬能够形成最终研究成果。

二、州“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起草情况

州“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由州“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起草。为了能够提出富有前瞻性、战略性和实用性的发展思路,“十二五”规划办在深入学习领会国家和省“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部署和要求的基础上,广泛收集了各县(市)、州“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需要纳入州“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的内容,并进行归纳提炼,使基本思路既立足于我州的实际,同时又符合国家和省的战略取向和目标要求。目前,基本思路已形成初稿,正在进行修改完善,将在近期内提请纲要起草领导小组讨论修改形成征求意见稿后,在全州范围内广泛征求各方意见。预计4月下旬按照各方反馈意见对征求意见稿进行认真修改完善,力争形成送审稿。

三、重点专项规划推进情况

根据省人民政府的规划部署和我州“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重点,我州确定编制24个重点专项规划。各重点专项规划负责单位都高度重视规划编制工作,目前专项规划编制工作顺利进展,具体情况如下:

(一)12个部门已经编制形成初稿

州体育局负责编制的《州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州广播电视局负责编制的《州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州安监局负责编制的《州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州文化局负责编制的《州文化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州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负责编制的《州人口发展与计划生育“十二五”规划》、州移民局负责编制的《州移民开发“十二五”规划》、州水利局负责编制的《州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州农业局负责编制的《州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州旅游局负责编制的《州文化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州发改委负责编制的《州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云南电网公司供电局负责编制的《州电网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州劳动保障局负责编制的《州就业和社会保障及人力资源开发“十二五”规划》共12个重点专项规划目前已经完成规划初稿,正进行征求意见和修改完善之中。

(二)12个部门已完成前期研究并着手进行编制

州卫生局负责编制的《州卫生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州地震局负责编制的《州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州建设局负责编制的《州城镇发展“十二五”规划》、人民银行州中心支行负责编制的《州金融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州交通局负责编制的《州“十二五”交通发展规划》、州教育局负责编制的《州“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州商务局负责编制的《州商贸物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州扶贫办负责编制的《州扶贫开发“十二五”规划》、州林业局负责编制的《州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州环保局负责编制的《州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州经委负责编制的《州工业和信息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州科技局负责编制的《州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目前完成了前期研究并着手启动编制工作。

四、各县(市)“十二五”规划编制情况

按照工作部署,各县(市)“十二五”规划编制要重视对上和周边规划的衔接,确保与全州同步完成规划编制各项工作。截止目前,各县(市)推进工作情况如下:

(一)市

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于12月开始启动,1月18日召开了规划编制工作动员会议,3月23日召开了规划编制工作培训会。规划纲要委托省政府研究室编制,目前已基本完成前期调研工作,计划4月15日前拿出规划纲要初稿。对“十一五”的评估和28个重点工作也已全面推进,预计可以和纲要同步推进。

(二)县

县在全州动员部署会召开后,于1月5日召开了专题培训和部署会议。共安排6个前期重大课题和23个重点专项规划。规划办从县级部门抽调骨干组成了“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和纲要起草班子。目前,前期课题研究和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在全力推进中,“十二五”规划的基本思路已经形成初稿,在进行修改完善之中,规划纲要的起草工作已经开始展开。

(三)县

县“十二五”规划编制确定了6个重点研究课题和26个专项规划,目前重点研究课题已经形成初稿,待修改完善后可形成研究成果,26个重点专项规划中,有2个已经完成,6个形成了初稿,其余18个完成了规划提纲。“十二五”规划纲要委托省经济研究院编制,正在抓紧推进中,近期内可形成纲要初稿。

(四)县

县“十二五”规划工作于12月上旬启动,成立了领导小组和编制工作小组,抽调了专门工作人员开展规划编制工作。目前,6个重点研究课题中的4个已经形成了初稿,正在进行征求意见和修改完善,另外2个课题完成了广泛调研工作,形成了初步提纲和框架。确定的22个重点专项规划中,有17个专项规划在开展前期调研和研究的基础之上,形成了各专项规划提纲框架,部分已经形成初稿,有5个规划正在开展前期研究工作。前期研究和基本思路起草工作在抓紧推进中。超级秘书网

(五)县

县工作已经全面推进,“十二五”规划纲要已经委托省政研室编制,现已经完成初稿,前期课题研究基本完成,重点专项规划正在全力推进,部分专项规划完成初稿。

(六)县

县“十二五”规划纲要委托省经济研究院负责编制,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初步完成了规划基本思路和纲要初稿,在进一步修改完善之中,全县确定的18个重点研究课题已经完成,初步形成了研究成果,19个专项规划已经全部完成初稿,并且开展了乡镇规划纲要的编制工作,部分乡镇的规划纲要初稿已经形成,预计4月中旬可全部完成乡镇规划纲要初稿。

(七)县

县“十二五”规划于11月底全面启动,目前已经完成了前期重大课题研究工作,各部门负责编制的专项规划相关工作已经启动,“十二五”规划的基本思路已经形成初稿,正在进行征求意见和修改完善阶段,规划纲要委托省经济研究院编制,现在正进行基础调研等工作,预计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在6月底可基本完成。

(八)县

县于9月制定了《元谋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方案》,并开始启动规划相关工作。目前,全县确定的30个重大课题研究已经完成,20个重点专项规划已经全面启动,交通、能源、农业和农村经济、广播电视、绿色产业畜牧业的专项规划已经形成初稿,其余15个专项规划正抓紧推进,规划纲要已经形成初稿,正在进行征求意见和修改完善。

(九)县

县“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于1月开始研究,5月全面启动了规划各项工作。目前,在开展前期研究的基础之上已经形成了《县“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初稿)》,正进行征求意见和修改完善之中,28个重点专项规划中除空间规划、参与滇中城市经济圈建设规划正在筹备启动外,其余专项规划2月底已完成初稿,并抓紧修改完善之中。

第9篇

规划编制过程中,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顺利实现,着重把握五个方面的导向:一是突出体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程中迈出更大步伐的新要求。充分衔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深入分析支撑条件,实事求是确定目标任务,依托战略平台,明确战略举措,在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征程上迈出更大步伐,努力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较快发展。二是突出体现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总体部署和市委对全市改革工作的具体安排,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规划的一条主线贯穿始终,细化改革路线图和时间表,落实好、完成好各项改革任务。三是突出体现经济提质增效的要求。在优化产业结构、壮大主导产业、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提出切实管用的新思路和硬举措,加快推动我市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四是突出体现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统筹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施一批重大民生工程,显著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水平,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五是突出体现以项目为支撑的要求。重点谋划一批转方式、调结构、管长远,有利于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大项目,争取将全局性、战略性、基础性的重大项目纳入国家和省“十三五”规划。

二、主要任务

(一)编制总体规划。全市“十三五”总体规划是指《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是编制全市各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制定各项经济政策和年度计划的主要依据。“十三五”总体规划的规划期为五年。总体规划由市发展改革委组织编制,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后,2016年初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后公布。

(二)编制专项规划。专项规划是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定领域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指导该领域发展并决定该领域重大项目投资的依据。各区县、各部门要针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重点区域,研究提出确需编制的专项规划。“十三五”专项规划规划期原则上到2020年,可根据需要展望到2025年或者2030年。初步安排重点专项规划15项(见附件1),由市发展改革委单独或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报市政府审定后印发。一般专项规划,由市有关部门提出并负责编制,与市发展改革委进行充分衔接,报市政府同意后,由规划编制部门或市发展改革委自行印发。请市各相关部门于11月底前将需要编制的一般专项规划编制计划报送市发展改革委。各专项规划原则上2015年底前完成,2016年6月底前印发。

(三)编制区县规划。各区县规划由各区县政府组织编制。适当控制规划数量,不强求上下对应、以规划落实规划。规划编制进度以及规划中的跨地区重大基础设施和重要资源开发项目、重要规划目标和指标设置等要与上一级规划进行有效衔接。

三、工作步骤

第一阶段,从现在开始到2015年3月,规划基本思路起草阶段。开展规划前期重大课题研究,起草规划基本思路。初稿形成后,召开专家咨询会,听取各方面意见,修改完善形成最终规划基本思路,向市委、市政府汇报,并报省发展改革委。2014年11月底前,将我市争取纳入国家和省“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的重点事项报省发展改革委。

第二阶段,2015年4月至10月,规划《纲要》框架形成阶段。从2015年初到市委关于编制“十三五”规划的《建议》出台前,围绕重点问题进行调研,研究提出规划的重要指标、重大工程和项目、重大举措及政策导向等,组织开展规划《纲要》的研究起草,形成规划《纲要》框架。同时,开展市重点专项规划编制工作。

第三阶段,2015年10月至2016年2月,规划《纲要》(草案)起草阶段。根据市委《建议》,组织起草规划《纲要》(草案),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并按程序做好与省发展改革委和各区县衔接、开展专家咨询论证、市政府常务会议和市委常委会议审议、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审议等工作。

四、工作要求

(一)必须注重改革创新。要按照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要求,与时俱进,锐意改革,满足各方面对规划的新期待。在规划性质和功能定位、编制方法和程序、规划内容和表现形式等各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使“十三五”规划更加适应时代要求,更加符合发展规律,更加反映人民意愿。

(二)认真做好前期研究。要全面总结“十二五”时期的发展经验,深入分析市内外环境变化,准确把握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前进方向,深入研究、充分论证本地区、本领域“十三五”时期发展的基本思路、指导原则、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初步安排重大研究课题18项(见附件2),各课题承担单位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认真开展调查研究,于2014年12月底前将研究成果报送市发展改革委。各区县、各有关部门要从实际出发,提出关系未来发展的重大前期研究课题,抓紧启动研究工作。

(三)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理念。要充分体现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等重大战略平台的建设要求,把城镇建设、土地利用、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规划的内容充实到总体规划中去,为推动“三规合一”“多规合一”打好基础。

(四)切实改进规划编制方法。坚持开门编规划、民主编规划,发挥科研机构、专家和网民等方方面面的作用,充分体现民意,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和社会的认可度。要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突出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大项目。要根据规划的性质和作用,提出一些有约束力、能检查、可评估的指标,增强可操作性。

(五)高度重视重大项目谋划工作。要紧紧围绕国家投资导向和重大战略,围绕国家新近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围绕我市重大战略平台,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研究提出一批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基础性的“十三五”重大项目。要注意借助行业研究机构,提高项目谋划质量,明确项目建设规模、主要建设内容、建设年限、总投资等,达到一定深度要求。

第10篇

做好“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和市委“三篇文章”为统领, 全面打造我县三大基地、培育三个产业。坚持从实际出发,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坚持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不断提高规划编制透明度和社会公众参与度;坚持统筹兼顾,加强各级各类规划衔接协调;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要体现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体现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深化环保与节能减排工作要求;体现新型城镇化、新型社会、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要求;体现改善民生、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十三五”时期工作的指导方针、主要任务、发展重点和保障措施,使其成为指导“十三五”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

(一)坚持改革创新原则。立足经济发展实情,抓住全面深化改革历史机遇,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在规划性质和功能定位、规划编制方法和程序、规划内容和表现形式等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使“十三五”规划更加顺应时代要求、更加符合发展规律、更加反映人民意愿。

(二)准确把握政府与市场关系原则。紧紧围绕县委重大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凡是市场机制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领域,少编或不编规划,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主要针对关系发展全局且存在市场失灵的重要领域编制规划,明确战略意图、重点任务、重大布局和重大政策。

(三)科学设定规划目标、指标原则。发展目标的制定既要提气鼓劲、考虑需要,更要实事求是、考虑可能,要准确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制定差别化的发展目标,切实把各项目标、指标的确定建立在深入分析支撑条件的基础上。

(四)强化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原则。坚持统筹兼顾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扩大视野,把全县发展放在国际国内大环境中统筹考虑,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找准产业发展方向,明确产业发展定位。

(五)增强规划可操作性原则。加强部门分工合作,增强规划在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上的统领作用;加强规划之间的衔接,防止简单照搬照抄,避免“上下一般粗”,总体规划要发挥引领作用,专项规划要准确把握行业的发展重点与方向;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充分考虑规划编制对象的特定属性和实际情况,在规划内容中切实体现重点项目和政策措施,保障规划的有效实施。

(六)坚持开放、民主编制规划原则。各方智慧是编制好规划的源头活水,集思广益是规划编制成功的关键,在程序上要进一步完善民主参与机制;规划编制部门要广泛开展联合调研活动,切忌闭门造车、各自为政;充分借助互联网等现代信息平台广开言路,问政、问需、问计于民,使规划编制过程真正成为汇聚民智、协调利益、形成共识的过程。

(七)坚持规划的程序化、法制化原则。各乡镇、各部门在编制和审批规划时,要严格按照国家、自治区、市和全县规定的程序进行,严格遵循规划编制各个环节的要求,以程序化、法制化来保证“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有序推进。

(八)坚持远近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着眼长远与立足当前相结合,合理摆布规划期限,既要以五年规划为主,衔接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目标,又要抓好当前已经明确的重点工作,还要考虑更长时期的远景发展。

“十三五”规划编制体系由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组成。

(一)总体规划。即《__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是指导全县“十三五”期间发展的战略性、综合性和纲领性文件,也是战略重点选择、重大项目安排、相关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对__县“十三五”其他各类规划具有指导作用。

(二)专项规划。专项规划是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定领域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总体规划在特定领域的延伸和细化,是引导投资和重大项目实施的主要依据。专项规划要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特别是要提出一批重大工程、重点发展项目及发展目标。

(一)全县“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安排

我县规划编制工作总体上与区、市同步进行,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重大问题研究和基本思路形成阶段(截至2015年4月底)。主要开展规划重大问题研究和基本思路起草工作。一是做好“十二五”总体规划执行情况分析评估工作。二是组织乡镇、县直有关部门开展重大问题和规划思路的研究,起草形成《__县“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三是按照《__县“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要求,就重点领域、重点区域的有关问题进一步听取县直有关部门和乡镇的意见。四是启动乡镇规划和专项规划编制工作。

第二阶段:《规划纲要(草案)》基本框架形成阶段(2015年5月—2015年7月)。主要形成《规划纲要(草案)》的基本框架。一是继续深化重大问题研究,明确目标要求、基本原则、政策取向、战略重点等,形成《规划纲要(草案)》基本框架。二是组织各乡镇、县直有关部门研究提出纳入全县“十三五”规划的重要指标、重大工程和项目、重大的改革和政策举措。三是继续开展乡镇规划和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

第三阶段:《纲要(草案)》起草完善阶段(2015年7月—2016年2月)。根据县委建议,完成规划《纲要(草案)》的起草、征求意见、修改完善、汇报、提交审议等工作。一是组织起草县“十三五”总体规划《纲要(草案)》。二是广泛征求各乡镇、县直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三是邀请发展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进行咨询论证,根据各方意见修改完善《规划纲要(草案)》。四是做好与区、市规划的衔接工作。五是将县“十三五”总体规划《纲要(草案)》进行完善后,报县党政联席会议审定后,提交县人大常委会审议。

(二)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安排

专项规划分重点专

项规划和一般专项规划两类。重点专项规划由发改局会同县直有关部门确定,报县人民政府审定,各有关部门具体负责编制,(重点专项规划清单见附件2)。编制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一是2015年4月底前,县直部门提出需编制的重点专项规划并开展前期研究。二是2015年5月到2015年7月份,相关单位完成各重点专项规划初稿。县“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就重点专项规划初稿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将重要内容纳入到县“十三五”规划纲要中。三是2015年7月份到2015年年底,各重点专项规划牵头部门广泛征求各乡镇、县直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等方面意见后,形成送审稿,并做好与县“十三五”规划《纲要》的衔接,按程序报县政府审定。

一般专项规划(含部门规划)由县直有关部门根据市相关部门的要求及工作需要提出,并由各部门自行组织编制和,报县发改局备案。编制工作进度应与全县“十三五”规划同步进行。

(三)乡镇规划编制工作安排

各乡镇“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可以参照本方案,结合实际作出安排。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全县“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发改局,负责规划编制的组织协调和日常工作。以县发改局为主,每个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指派1名副职领导和1名工作人员,负责规划编制工作(4月15日前各单位将指派人员姓名及联系方式报发改局办公室,联系人:田盛 联系电话:18347402662)。各乡镇也要尽快成立相应工作机构,明确责任分工,抓好“十三五”规划工作,做到上下联动、左右协调、形成合力。

(二)提高创新能力。做好“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要按照政府与市场的新定位,锐意改革、大胆创新,积极适应形势变化,顺应各方面对规划的新期待。要从规划的性质和功能定位、规划编制方法和程序、规划的内容和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创新,用改革创新的方法去解决发展中的问题。要在新理念、新路径、新政策、新举措上下工夫,使“十三五”规划更加适应时代要求,更加符合发展规律,更加反映人民意愿。

第11篇

为了做好××县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以下称《规划》)研究和编制工作,特制订如下工作方案。

一、编制《规划》的重要意义

“十二五”时期是实现国务院确定的“到2020年,全国安全生产状况实现根本性好转”目标的关键时期。“十一五”期间,全县安全生产总体水平有所提高,安全生产状况持续改善,为“十二五”

时期安全生产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但当前全县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伤亡事故总量偏大,安全生产基础依然薄弱、安全科技创新、应急救援等支撑体系尚不健全。“十二五”时期又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做好这个阶段的安全发展战略、安全发展思路、安全发展目标及安全发展重点,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对促进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推动国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思路和编制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安全发展、科学发展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标本兼治,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执法、治理和宣传教育行动,全面加强法制体制机制、保障能力和安全监管队伍建设,全面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强化责任制落实,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本质安全水平和事故应对能力,推动安全保障型社会建设,促进安全生产状况根本好转。

(二)总体目标

到2015年,规范的安全生产法治秩序基本形成,安全监管与执法能力明显提高,安全生产法规标准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应急救援体系、培训体系和宣传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有效落实,生产安全事故和职业病得到有效防范。全县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比2010年下降38.28%以上,控制在0.32以内。工矿商贸从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比2010年下降20.85%上,控制在6.01以内。煤矿百万吨死亡率比2010年下降62.64%以上,控制在1以内。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比2010年下降19.50%以上,控制在4.3以内。到2015年,新发尘肺病病例年均增长率、重大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及硫化氢、一氧化碳、氯气、磷化氢等主要急性职业中毒事故控制在省、地的控制指标内,主要慢性职业中毒得到有效控制。

(三)基本思路

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坚持安全发展,提高本质安全水平,加强安全生产监督和管理,增强事故预防与应对能力,加快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进程作为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主线,立足于全县安全生产领域发展实际,坚持以科技兴安、安全兴纳、强化监管、协调发展为前提,全面分析新型工业化发展对安全生产的新问题和新挑战,认真研究实现全县安全生产稳定好转和到20根本好转等战略目标对安全发展和安全生产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着力解决关系安全与发展的关键问题,着力加快推进安全基层基础“双基”建设工作,研究提出“十二五”期间全县安全生产领域发展的方针、总体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使之成为指导全县安全生产未来五年安全发展的行动纲领。

(四)编制原则

坚持安全发展。坚持从全县实际出发,遵循自然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科学分析新型工业化发展格局对安全生产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进一步理清安全生产领域的发展思路,创新安全发展模式,抓住重点,突出难点,探索安全管理有效途径和方法,在安全发展前提下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工作重点是防范人员伤亡事故发生、着力完善应急体系建设,工作重心逐步向职业危害防治工作转移。既不要带血的gdp,更不能以牺牲人的健康为代价来发展。

坚持统筹兼顾。注重安全生产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筹,实现安全发展与社会和谐的有机统一,按照绿色发展、安全发展的要求,实现安全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为全县实现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坚持开拓创新。着力实施科技兴安战略,按照科技兴安、科技兴纳、科技创新的要求,实现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相结合,努力推进安全科技“产学研”机制建设,加快安全技术支撑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三项建设”,着力推行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为安全管理、安全监管、事故应对和应急救援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

坚持注重实效。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编制坚持做到深入总结“十一五”规划实施的经验和不足,承前启后。以调查研究为基础,进一步深入基层、深入企业,采取多种方式了解企业和基层情况,多方面、多渠道听取社会各界对安全生产规划编制的意见和建议,全面了解社会各界的安全发展需求,扎实有效地开展安全生产规划编制工作。

三、规划体系总体架构

××县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分三个层次:一是全县安全生产总体规划;二是重点行业领域专项规划(如煤矿安全生产专项规划);三是各乡镇安全生产规划。

全县安全生产总体规划为指导性规划,深度达到纲要要求,主要作用用于阐述县委、县政府和国家、省、地的战略意图,主要内容是提出全县安全生产的总体思路、总体目标、基本任务、战略重点、政策导向等。是贯彻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国家、省、地安全生产规划精神,指导全县安全生产工作的行动纲领。

专项规划和乡镇规划主要以煤矿、道路交通和重点区域特点进行涉及安全生产领域的关键问题、重要环节、重点工作为编制对象编制规划,是总体规划的细化和落实。

四、组织领导

(一)领导小组

成立“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领导、协调和组织推进“十二五”安全生产专项规划以及重大问题研究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县人民政府县长)

副组长:××(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成员:××(县政府法制办副主任)

××(县安监局局长、安委办主任)

××(县煤管局局长)

××(县公安局局长)

××(县环保局局长)

××(县交通局副局长)

××(县海事处处长)

××(县国土局局长)

××(县乡企局局长)

××(县建设局局长)

××(县质监局局长)

××(县农机中心负责人)

××(县教育局局长)

××(县经贸局局长)

××(县林业局局长)

××(县水利局局长)

××(县工商局局长)

××(县旅游局局长)

××(县电力公司经理)

××(县交警大队队长)

××(县运管所所长)

××(县消防大队队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安监局,负责规划编制的日常协调工作,由××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编写小组

成立“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编写小组,承担“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

组长:××(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副组长:××(县安监局局长、安委办主任)

××(县政府法制办副主任)

成员:**(政府办)、**(安监局)、**(安监局)、**(煤管局)、**(公安局)、**(交通局)、**(国土局)、**(乡企局)、**(建设局)、**(质监局)、**(农机中心)、**(公安局交警大队)、**(公安局消防大队)、**(交通局运管所)、**(交通局海事处)、**(教育局)、**(经贸局)、**(林业局)、**(水利局)、**(工商局)、**(旅游局)、**(电力公司)。

由县安监局组织协调编写工作。

五、编制要求、工作安排、时间安排

(一)规划编制要求

一一加强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毕节地区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的衔接,密切关注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制定以及确定的发展方向和重点,《规划》的发展目标和方向要符合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一一科学合理的编制方法。采用先进的编制方法,包括满足未来发展需求的新型工业化所依靠的先进技术,以及实现这些目标所选择的路径,引领安全生产领域科技发展方向、创新轨迹、环境变化、量变与质变等,既有目标又有实现目标的路径选择,使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目标更加清晰,实际与目标结合更加紧密,更加系统,更加具有可操作性。

一一建立规划咨询与论证机制。根据《规划》的特点,多渠道、多形式调查研究和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征求县安委会成员单位、安全生产领域有关专家,科研机构的意见。

(二)工作安排

1、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安监局、煤管局、公安局(含交警大队、消防大队)、交通局(含运管所、海事处)、国土局、质监局、乡企局、建设局、农机中心、教育局、经贸局、林业局、水利局、工商局、旅游局、电力公司等单位和部门,要编制安全生产“十二五”专项规划,作为《××县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的子规划;《××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县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实施细则的通知》(纳府办通〔2009〕164号)中其他县直有关部门要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本部门“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在本部门的“十二五”规划中用专节表述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内容。机改革后,撤销或合并的县直有关部门,其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的编制任务,由职能划入后的部门负责承担。

2、报请县政府将《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列入《××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重点专项或子规划。

3、报请县人民政府、给予编制资金保障,拨出专项资金保障编制工作的顺利完成。

(三)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动员和前期准备阶段。

2010年1月5日前进行“十二五”规划工作动员,下发《××县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开始组织规划编制研讨工作、基层调查调研以及考察学习等活动,1月20日编制初步《规划》(草案)上报地区。

第二阶段,安全生产重大问题(项目、措施)研究阶段。

2010年2月一2010年4月组织开展《规划》的安全生产重大问题(项目、措施)研究,具体安排为:2010年2月确定“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方案及相关课题,并确定第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和措施。2010年4月前完成前期安全生产重大问题(项目、措施)研究工作。

第三阶段,规划编制阶段。

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编制步骤:2010年5月前完成提出“十二五”规划思路,确定基本框架;2010年6—10月起草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草案)。

第四阶段,论证衔接阶段。

2010年1—12月,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国家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进行衔接,组织县安委会成员单位及安全生产领域有关专家进行论证,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2010年12月底前修改完成“十二五”规划(草案)并报县委、县政府和地区安监局审查。

第五阶段,规划报审阶段。

2011年1月一2011年4月,根据县委、县政府和地区安监局审查意见,补充论证、修改和完善《规划(草案)》,报经县委、县政府审定后,2011年6月前。

第12篇

为了做好××县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以下称《规划》)研究和编制工作,特制订如下工作方案。

一、编制《规划》的重要意义

“十二五”时期是实现国务院确定的“到2020年,全国安全生产状况实现根本性好转”目标的关键时期。“十一五”期间,全县安全生产总体水平有所提高,安全生产状况持续改善,为“十二五”

时期安全生产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但当前全县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伤亡事故总量偏大,安全生产基础依然薄弱、安全科技创新、应急救援等支撑体系尚不健全。“十二五”时期又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做好这个阶段的安全发展战略、安全发展思路、安全发展目标及安全发展重点,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对促进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推动国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思路和编制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安全发展、科学发展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标本兼治,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执法、治理和宣传教育行动,全面加强法制体制机制、保障能力和安全监管队伍建设,全面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强化责任制落实,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本质安全水平和事故应对能力,推动安全保障型社会建设,促进安全生产状况根本好转。

(二)总体目标

到2015年,规范的安全生产法治秩序基本形成,安全监管与执法能力明显提高,安全生产法规标准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应急救援体系、培训体系和宣传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有效落实,生产安全事故和职业病得到有效防范。全县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比2010年下降38.28%以上,控制在0.32以内。工矿商贸从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比2010年下降20.85%上,控制在6.01以内。煤矿百万吨死亡率比2010年下降62.64%以上,控制在1以内。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比2010年下降19.50%以上,控制在4.3以内。到2015年,新发尘肺病病例年均增长率、重大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及硫化氢、一氧化碳、氯气、磷化氢等主要急性职业中毒事故控制在省、地的控制指标内,主要慢性职业中毒得到有效控制。

(三)基本思路

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坚持安全发展,提高本质安全水平,加强安全生产监督和管理,增强事故预防与应对能力,加快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进程作为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主线,立足于全县安全生产领域发展实际,坚持以科技兴安、安全兴纳、强化监管、协调发展为前提,全面分析新型工业化发展对安全生产的新问题和新挑战,认真研究实现全县安全生产稳定好转和到20根本好转等战略目标对安全发展和安全生产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着力解决关系安全与发展的关键问题,着力加快推进安全基层基础“双基”建设工作,研究提出“十二五”期间全县安全生产领域发展的方针、总体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使之成为指导全县安全生产未来五年安全发展的行动纲领。

(四)编制原则

坚持安全发展。坚持从全县实际出发,遵循自然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科学分析新型工业化发展格局对安全生产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进一步理清安全生产领域的发展思路,创新安全发展模式,抓住重点,突出难点,探索安全管理有效途径和方法,在安全发展前提下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工作重点是防范人员伤亡事故发生、着力完善应急体系建设,工作重心逐步向职业危害防治工作转移。既不要带血的gdp,更不能以牺牲人的健康为代价来发展。

坚持统筹兼顾。注重安全生产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筹,实现安全发展与社会和谐的有机统一,按照绿色发展、安全发展的要求,实现安全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为全县实现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坚持开拓创新。着力实施科技兴安战略,按照科技兴安、科技兴纳、科技创新的要求,实现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相结合,努力推进安全科技“产学研”机制建设,加快安全技术支撑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三项建设”,着力推行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为安全管理、安全监管、事故应对和应急救援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

坚持注重实效。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编制坚持做到深入总结“十一五”规划实施的经验和不足,承前启后。以调查研究为基础,进一步深入基层、深入企业,采取多种方式了解企业和基层情况,多方面、多渠道听取社会各界对安全生产规划编制的意见和建议,全面了解社会各界的安全发展需求,扎实有效地开展安全生产规划编制工作。

三、规划体系总体架构

××县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分三个层次:一是全县安全生产总体规划;二是重点行业领域专项规划(如煤矿安全生产专项规划);三是各乡镇安全生产规划。

全县安全生产总体规划为指导性规划,深度达到纲要要求,主要作用用于阐述县委、县政府和国家、省、地的战略意图,主要内容是提出全县安全生产的总体思路、总体目标、基本任务、战略重点、政策导向等。是贯彻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国家、省、地安全生产规划精神,指导全县安全生产工作的行动纲领。

专项规划和乡镇规划主要以煤矿、道路交通和重点区域特点进行涉及安全生产领域的关键问题、重要环节、重点工作为编制对象编制规划,是总体规划的细化和落实。

四、组织领导

(一)领导小组

××(县政府法制办副主任)

成员:陈中华(政府办)、何健(安监局)、柏云(安监局)、王家华(煤管局)、张先举(公安局)、张腾(交通局)、左祥(国土局)、丰奎(乡企局)、邓云(建设局)、李隆银(质监局)、林波(农机中心)、张锋(公安局交警大队)、杨学松(公安局消防大队)、郭峰(交通局运管所)、王强(交通局海事处)、朱天奇(教育局)、严文芬(经贸局)、刘兴平(林业局)、贾刚(水利局)、赵杰(工商局)、黎勇(旅游局)、罗文(电力公司)。

由县安监局组织协调编写工作。

五、编制要求、工作安排、时间安排

(一)规划编制要求

一一加强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毕节地区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的衔接,密切关注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制定以及确定的发展方向和重点,《规划》的发展目标和方向要符合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一一科学合理的编制方法。采用先进的编制方法,包括满足未来发展需求的新型工业化所依靠的先进技术,以及实现这些目标所选择的路径,引领安全生产领域科技发展方向、创新轨迹、环境变化、量变与质变等,既有目标又有实现目标的路径选择,使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目标更加清晰,实际与目标结合更加紧密,更加系统,更加具有可操作性。

一一建立规划咨询与论证机制。根据《规划》的特点,多渠道、多形式调查研究和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征求县安委会成员单位、安全生产领域有关专家,科研机构的意见。

(二)工作安排

1、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安监局、煤管局、公安局(含交警大队、消防大队)、交通局(含运管所、海事处)、国土局、质监局、乡企局、建设局、农机中心、教育局、经贸局、林业局、水利局、工商局、旅游局、电力公司等单位和部门,要编制安全生产“十二五”专项规划,作为《××县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的子规划;《××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县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实施细则的通知》(纳府办通〔2009〕164号)中其他县直有关部门要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本部门“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在本部门的“十二五”规划中用专节表述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内容。机改革后,撤销或合并的县直有关部门,其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的编制任务,由职能划入后的部门负责承担。

2、报请县政府将《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列入《××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重点专项或子规划。

3、报请县人民政府、给予编金保障,拨出专项资金保障编制工作的顺利完成。

(三)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动员和前期准备阶段。

2010年1月5日前进行“十二五”规划工作动员,下发《××县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开始组织规划编制研讨工作、基层调查调研以及考察学习等活动,1月20日编制初步《规划》(草案)上报地区。

第二阶段,安全生产重大问题(项目、措施)研究阶段。

2010年2月一2010年4月组织开展《规划》的安全生产重大问题(项目、措施)研究,具体安排为:2010年2月确定“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方案及相关课题,并确定第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和措施。2010年4月前完成前期安全生产重大问题(项目、措施)研究工作。

第三阶段,规划编制阶段。

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编制步骤:2010年5月前完成提出“十二五”规划思路,确定基本框架;2010年6—10月起草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草案)。

第四阶段,论证衔接阶段。

2010年1—12月,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国家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进行衔接,组织县安委会成员单位及安全生产领域有关专家进行论证,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2010年12月底前修改完成“十二五”规划(草案)并报县委、县政府和地区安监局审查。

第五阶段,规划报审阶段。

2011年1月一2011年4月,根据委、县政府和地区安监局审查意见,补充论证、修改和完善《规划(草案)》,报经县委、县政府审定后,2011年6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