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职校教师具体工作计划

职校教师具体工作计划

时间:2022-04-03 13:21:0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职校教师具体工作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职校教师具体工作计划

第1篇

一、职校生技能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1 教师业务不精,训练设备数量不足

目前,中职学校的教师大多是大学毕业后直接进入中职学校从事职业教育工作的,他们的技能水平不高,对企业生产过程缺乏了解,更没有企业实际工作的经验,因而训练方法不科学。研究发现,52.5%的学生认为,教师的训练方法是影响他们训练效率的重要因素。实践证明,教师如果不能科学地选择和使用训练方法,会导致师生精力消耗大、学生负担重、训练效果差、训练效率低等问题。有的专业训练设备数量不足,不能满足所有在校生实训课的需求。这两个因素严重影响着技能训练的效率。

2 学生技能训练品质不良

学生训练品质不良主要表现在训练目标不明确、态度不端正,没有良好的训练习惯,对专业训练的内容不感兴趣,自我控制能力差四个方面。

(1)训练目标不明确,训练态度不端正。通过问卷调查发现,67.8%的学生上职业学校的目标是学到一门技能,毕业后能上岗工作,14.8%的学生的目标是继续深造;17.4%的学生的目标并不清楚。调查还发现,89.8%左右的学生表示,愿意为了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而努力训练,10.2%左右的人表示不愿意训练。

(2)学生没有良好的训练习惯。通过问卷调查发现,27.2%的学生上实训课不认真训练,26.3%的学生上课有聊天习惯,69.6%的学生不爱写实训报告,这说明职校学生的训练习惯存在较严重的不足。而有以上行为的学生在进入职校前,已养成了这些不良的习惯,这些不良习惯制约了训练效率的提高。

(3)学生对训练的内容不感兴趣。研究发现,不管是成绩好的学生还是成绩差的学生,他们普遍认为,影响训练效率最重要的因素是兴趣,职高学生入校时表现为学习准备不足,基础较差,入校后,对新专业的技能训练内容没有浓厚的兴趣。缺少训练的积极性,达不到训练目标,原因在于学生对新专业技能训练的兴趣没有被激发起来。通过调查发现,影响训练效率的内在因素排在第一位的是兴趣。

(4)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差。调查发现,60.2%的学生认为,自控能力差是学习效率低的主要原因,42,5%的学生表示“想好好练,但管不住自己”。学生自控水平低下影响了学生技能训练效率的提高。

二、提高职校生技能训练效率的对策

1 建立人才交流机制,通过校企合作,实现双赢

(1)针对教师技能不精的问题,建议职业教育部门与企业建立人才交流机制,建设一流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有计划地组织职业学校的教师经常到生产一线参加顶岗技能工作,积累操作经验,或者招录生产一线的技能人才参加教法培训,学会培训学生,使职业学校的教师掌握新颖的操作技能和教学方法。

(2)针对训练设备不足的现象,建议应该由职业教育管理部门和企业共同协商来解决训练设备不足的问题,训练设备的品牌和型号应该和实际企业的设备一样,所不同的是企业利用设备生产产品,而学校利用设备培养操作设备的人员。一流的师资和充足的训练设备是提高职业学校技能训练效率的重要外部条件。

2 提高学生技能训练品质的有效途径

(1)明确训练目标,端正训练态度。针对学生技能训练目标不明确、技能训练态度不端正的问题,专业教师首先要根据国家专业岗位职业资格要求,结合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制订合理的专业岗位技能目标体系,使学生明确本门课程的技能训练目标及本课程在整个专业目标体系中的地位。同时,在每一次实训课上都要首先使学生明确本次课的具体实训目标及评估检查方法,

(2)培养学生高效工作的好习惯。针对学生没有良好的训练习惯的问题,教师可采用下述科学的训练方法和训练步骤,结合多种多样的实训方式,培养学生上好实训课的习惯。通过示范实训法的观察、模仿,反复训练,使学生养成仔细观察、真实模仿、熟练操作的好习惯,通过引导训练法,收集信息、制定计划、合理决策、实施计划、检验结果、综合评价,培养学生了解完成整体任务的流程、完成实际任务的好习惯;通过小组限时竞赛法的合作与竞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使他们养成高效工作的职业习惯。

(3)建立信心,激发兴趣。针对学生对技能训练的内容不感兴趣的问题。教师首先要认识到,学生的兴趣程度决定训练效率的高低。其次,教师要善于针对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方面激发学生的训练兴趣。例如,有的学生对技能训练有畏难情绪,造成对技能训练不感兴趣,教师要从简单的操作人手,耐心地给予指导和鼓励,让学生尝试到成功的喜悦,以排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建立信心,产生兴趣。

3 采用科学的阶段训练法

(1)认知阶段采用示范训练法。在认知阶段,学生要认知所要学习的技能。学生在学习某项实际操作技能前,教师先要让他们了解操作的全过程,了解操作要求、操作的工具、工作方法和方式,以及操作过程如何自检、如何防止出错、如何注意安全,等等。这一阶段是技能训练的初始阶段,学生还不知道如何操作,适合采用示范训练法,示范训练法指在技能训练过程中,教师向学生进行正确的示范,学生在观看教师示范的同时模仿教师而进行训练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要做到明确目的、正确示范、合理分解、及时反馈和训练适度。

第一,明确训练的目的和要求。学生只有明确了训练的目的,才能形成完成训练目标的内部动因,更加自觉地、认真地对待训练。研究表明,训练前的目标教育对于学生掌握特定的职业技能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教师在讲解训练目标时,一定要与职业培养目标相结合,促使学生结合自己的职业理想形成主动的进取意识,

第二,教师准确地讲解和示范。教师准确地讲解和示范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动作的视觉形象,它是学生正确掌握职业技能的重要基础,教师通过准确讲解,可以使学生理解正确的训练方法,同时,教师通过示范动作可以使学生获得关于训练方法和实际动作的清晰表象,形成可以模仿的样板。在此基础上,学生按照教师的讲解和示范进行训练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对职业技能动作进行合理的局部分解。对职业技能动作进行合理的局部分解是学生掌握复杂职业技能的重要前提。从技能形成的阶段来看,学生对技能的掌握是从局部动作开始的,最后通过联系形成完整的动作体系。在这个过程中,动作之间互相干扰的现象及多余的动作会逐渐减少甚至消失。

第四,获得及时有效的反馈,获得及时有效的反馈有利于学生对自己的动作技能进行正确的评价。在职业技能形成的过程中。如果能够获得及时有效的反馈,学生掌握技能的速度就会加快,及时有效的反馈,有利于学生正确评价自己的动作技能,知道自己的动作是否符合要求,从而使正确的动作得到强化,错误的动作得到纠正。心理学测试表明,正确动作的发生次数要三倍以上于错误动作的发生次数,才能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要使学生能够获得及时有效的反馈,教师的指导必须及时、有针对性,评价必须详细、到位。

第五,合理分配训练的次数和时间。合理分配训练的次数和时间有利于提高训练效果,增强技能掌握的保持性。学生职业技能的形成和保持,需要有足够的练习次数或练习时间。在技能形成的不同阶段,学生需要反复练习。研究结果表明,训练过程中有间歇的分散训练比没有间歇的集中训练效果要好,因此,要提高训练效果,必须合理分配训练的次数和时间,使训练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在制定技能训练计划时,必须考虑训练方式的多样化。训练的形式主要包括现场观摩、分组比赛、角色模拟、案例讨论、个别辅导等,指导教师可以根据职业技能的特点、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出有效的训练方式,以增加学生的兴趣,提高训练效率。

(2)联系阶段采用引导训练法。在联系阶段。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完整的操作技能,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大量练习,学生就可以把各个子技能连接起来形成大的技能连锁。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操作技能依赖视觉减弱,子技能之间干扰减少,多余操作减少,发现错误的能力增强。这一阶段,教师所要做的就是正确引导学习者将局部、分散的知识结构汇总成某一专业领域内连贯、程序化的工作任务。这一阶段适合采用引导训练法。引导训练法是一种能力本位的训练法,用以培养学生了解完成任务的全部流程,提高学生完成整体任务的能力。引导训练法的训练过程分为六个训练环节,也可称“六步法”。

第一,收集信息。学生通过广泛地收集信息,抓住由教师或书本材料提供的核心问题的本质,从而为下一步做好充分的准备,学生可以将收集到的信息以书面的形式简短概括,或以个人或以小组的形式准备对核心问题进行回答,在这一教学环节结束时,教师将每人准备的答案集中起来并以适当的方式加以展示,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和交流。明确问题的本质,即“做什么”。

第二,制订计划。在这一环节里,需要解决“怎么做’的问题,即制订工作计划,包括具体工作的日程安排。通常让学生以书面的形式拟订工作计划,教师以适当的方式给予指导。

第三,合理决策。这一环节中,教师通常采用与学生谈话的方式,就所拟订的计划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否可行,以及所选择的工具是否合适等问题交换意见,最终做出比较合理的决策。

第四,实施计划。这是关键环节,学生完成工件制作或其他委托任务。这个阶段也包括工作与检验的相互交替,不断反馈,调整进度和修订方案。

第五,检验结果。在实施阶段终了时,将产品(活动结果)同要求进行比较,检查其结果与计划相符合的程度,这时,学生可以自检、互检,也可以由教师检验。

第六,综合评价,包括对前五个步骤的评价,对活动结果的评价及对学生的行为、工作态度,责任心等方面的评价。可以先由学生自评或分组评价,然后再由教师对学生的活动结果及过程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让学生感受到成长的乐趣。

引导训练法实际上是一种由教师来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究的训练法。多采用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实际任务的训练方式。这种方法既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自动化阶段采用小组限时竞赛法。在自动化阶段,学生熟练地掌握了完整的操作技能,各子技能已经达到协调,并达到高度自动化,教师的角色不再是理论的传授者,讲解者。而是学生操作能力的观察者、协调者,这一阶段适合采用小组限时竞赛法,小组限时竞赛法是教师先精选训练项目并制订好评分标准、训练计划、评分表。在小组间展开的一种自动比赛、交叉评分的一种训练方法,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小组限时竞赛法的训练过程也分为六个环节,

第一,赛前准备。比赛前,教师要准备好比赛试题,制订好具体的评分标准、训练计划、评分表等,学生依照教师的训练计划划分成两个小组。

第二,明确目标。教师发放比赛题目,参赛小组的学生要明确比赛项目,准备训练器材。评分小组也要熟悉比赛,还要熟悉评分标准。

第三,制定计划。参赛小组的学生要根据比赛题目,协商完成比赛的具体计划,制订具体分工及操作方案。评价小组根据比赛题目及评分标准,协商评价计划,制订具体的评价方案。

第四,展开竞赛。比赛开始,各竞赛小组的学生开始落实操作方案,各评价小组开始实施评价方案。对参赛小组来说。比赛的过程是一个熟练操作的过程,对评价小组来说,它又是一个观摩学习的过程。

第五,检验结果。各竞赛小组的学生展示操作结果,各评价小组进行最终评价。

第2篇

关键词:商贸专业;商务礼仪教育;设计

在当前中职院校教育教学中,商贸专业属于十分重要的一门专业,在培养商贸专业人才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有效进行商贸专业教学也就十分必要。在商贸专业教学中,为能够使整体教学得到较好效果,应当对各个方面教学进行有效设计及应用,而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商务礼仪教育。所以,商贸专业教师应当对商务礼仪教育进行合理设计及应用,从而保证得到更加理想的效果,对学生进行更好的培养。

一、商务礼仪教育在商贸专业教学中的必要性

对于商贸工作人员而言,其专业形象在商务交往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属于关键影响因素,而个人形象的构成因素主要包括衣着打扮以及言行举止等相关内容。在商务礼仪教育中,其内容主要就是对服饰礼仪、仪容仪态礼仪以及商业礼仪与商业会议礼仪等内容进行介绍,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将基本人际交往法则掌握,使其以尊重为本的思想意识能够得以增强,使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能够得以有效提升,以形成较良好个人形象。而对于商贸工作人员而言,良好个人形象可代表企业形象,能够为商贸人员更好进行商务往来提供较好基础保障。在商贸专业教学过程中,为能够使学生在今后更好适应商务活动,在实际专业教学中便应当接受相关商务礼仪知识,特别是应当对其礼仪意识进行培养,从而使其修养及素质得以有效提升,所以在商贸专业教学中开展商务礼仪教育也就十分必要,这对提升教学效果及学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职商贸专业教学中商务礼仪教育设计

1.商务礼仪教育目标设计

在商务礼仪教育整体设计过程中,教育目标设计属于基础内容,在对教育目标进行合理设计的基础上,才能够对教育进行较好指导,保证得到更好效果。在实际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当依据相关人才培养方案,对商务礼仪课程所对应主要岗位技能及素质培养相关要求进行分析,从而对课程目标进行合理设计,具体而言,可将目标确定为以下内容:使学生能够熟悉常见商务活动策划及组织的常规程序,使其对不同商务活动总相关礼仪规范加以掌握,并且能够熟练运用,对各种商务活动进行合理组织策划;逐渐形成在正式场合运用合理表情及体态表达尊敬他人的良好行为习惯;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及书面表达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形成良好团队合作意识;对学生组织策划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及应变能力进行锻炼与培养。

2.商务礼仪教育内容合理设计

在商务礼仪教育设计过程中,在对教育目标合理设计之后,还应当注意对教育内容进行合理设计。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应当注意遵循相关原则,即课程内容应以工作过程及职业活动作为导向,在此基础上对课程顺序及课程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在深入分析商务活动的基础上,将商务礼仪课程所涉及主要岗位中的各个方面业务工作作为依据,对不同岗位任务在职业能力方面的要求进行积极分析,从而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设计与选择,在此基础上使完善合理的课程体系得以形成,具体而言包括五大模块内容,分别为职业形象礼仪、商务会议礼仪以及商务办公礼仪与商务仪式礼仪,还包括商务宴请礼仪,在此基础上也能够从各个方面对学生商务礼仪进行较好培养,有利于其商务礼仪素养的有效提升。

3.商务礼仪教育教学方法设计

在商务礼仪教育整体设计过程中,教育教学方法设计属于核心内容,同时也是关键内容,在提升商务礼仪教育效果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及意义。在商务礼仪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任务书形式向学生布置相关任务,并且提供相关资料,在学生执行任务过程中进行咨询、引导及评估。学生在接受任务之后,需要制定相关工作计划,然后实施计划,对任务完成结果进行自查评估。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要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及评估,将实际学习过程分解成为具体工作任务,设计项目教学方案,不但能够使学生较好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还能够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够进行较好培养,这对学生今后发展十分有利。

三、结语

在当前中职院校商贸专业教育过程中,商务礼仪教育属于重要内容,而未能够較好进行商务礼仪教育,应当对其进行合理设计,从而保证得到更好效果。作为商贸专业教师,应当认识到商务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并且应从各个方面入手对商务礼仪教育进行合理设计,从而保证更好培养学生商务礼仪素养,促进其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吉婷.浅谈商务礼仪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2015,(20):450.

第3篇

[关键词]职业院校教师;信息素养意义: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9)13―0058―02

一 职业院校教师具备信息素养的意义

1 职业院校教师具备信息素养是时代的要求

信息素养在当今一个技术发达、知识大爆炸、信息资源日益丰富的社会中是一项日益重要的一种素质。每天,我们从广播、电影、电视、报刊、杂志、图书、internet广告中接触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文本、图片、声音、动画、影视等等。而这些信息很多是未经过过滤以本来的姿态到达我们面前的,如果我们不具备有效地利用信息的能力,这些信息就不能很好地为我们服务,甚至有可能带来更多负面的影响。在信息社会中,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管理、运用,通过网络与学生家长或监护人交流,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

2 职业院校教师具备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的需要

培养终身学习者是教育的中心任务。职业院校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的学生,不仅要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更要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而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的要素,也是终身学习的基础。具有一定信息素养人,才有可能将学习延伸到正规的课堂教学环境之外,才能在离开学校之后,在工作、生活中,在各种复杂的环境中进行独立的研究,提升自身的各种能力。

3 职业院校教师具备信息素养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要求

国务委员陈至立在多次讲话中指出:要深刻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主要地位及其应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是教育改革的需要。并号召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要紧跟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努力掌握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以提高自身素质,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高等职业(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教高厅2002年5号文件)中提到要大力提高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鼓励和支持教师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模拟教学、多媒体教学、网上教学等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教育部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了新时期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在工程中提到要加快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资源建设和人才培养,全面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系统的应用水平。职业院校作为教育战线的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教育信息化任重道远。

二 培养职业院校教师信息素养的途径

1 加强职业院校现代化教育技术装备,为老师提高信息素养创设物质条件。硬件建设是师生信息素养全面提高的物质保障。职业院校要加强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1)校园网建设:建好学校网站,丰富学校网站网页内容。及时更新网页内容。加快校园网资源建设,特别是教学资源建设、提供更多的网络资源。每个办公室配备计算机,有条件的每个教师配备一台笔记本电脑,至少也可配备移动硬盘或大容量u盘。(2)计算机中心建设:加快学生机房建设,因特网、校园网要接入到学生宿舍、教师家属区。让信息点延伸到学校的每个角落。(3)建立远程教育点。许多高校都开通了远程教育,特别是著名的高校,远程教育比较早,教育资资源比较丰富,职业院校可以与这些高校建立远程教育合作关系,共享教育信息资源。

2 加大在职教师信息技能培训,通过培训提高教师信息技能。著名的摩尔定律说到,每隔18个月,芯片中集成电路包含的晶体管数量就会翻一番。信息技术正如芯片技术发展的一样日新月异。为此教师的信息技能每隔一个阶段就要更新,否则就要被淘汰。为此职业院校要制定教师培训工作计划和政策措施,鼓励支持教师参加培训和进修提高。为最大效率地培训信息技术人才,学校可建立校本培训和校外培训相结合的培训体系。首先应选送下列人员到校外进行专项重点培训:校园网系统管理人员、计算机中心管理人员、计算机教学人员、教育技术中心管理人员。其次,安排本校的计算机老师、计算机中心管理人员、网络管理人员、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人员对全校教师开展讲座、举办计算机应用基础、现代教育技术、网络技术培训班,在全校推广信息知识、共同提高信息技能。

3 在教学中应用计算机等信息工具,在实践中提高信息技能、养成信息观。信息技能作为一项教师的基本技能来要求,并规定到一些具体工作中去。如学会如何使用各种教学软件,要能从教学的需要出发,确定哪些环节的教学、教学内容可以使用计算机来增强教学效果,充分发挥其教学潜力。学会用多媒体教室上课、学会课件制作,并开展课件评比、学会运用网络教学资源、学会在校园网中办公、在校园网中提交教学资料如:教学计划、教学总结、学生成绩、电子教案等。

4 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通过课程整合,提高学科信息素养。将信息技术引入学科教学,不仅能使教学手段变得更加丰富生动,而且会带动学科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可以促进学科教学过程信息交流的多样化,认知方式的多元化,最终实现学科教学目标的多元化。

5 加强信息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信息能力。学校老师之是要加强信息交流、特别是信息技能的交流。学校也要外请信息专家、现代教育技术专家、网络专家到学校进行讲学,或选送代表去参加各种信息学术活动如教育技术学术活动、计算机学术活动、网络技术学术活动等。另一方面开展协作学习,即在校内或兄弟校间组成学习互助组。如成立软件开发研究室、课件开发小组等。小组成员不断学习交流,遇到问题商议解决,取长补短,人人都是学生,人人都是教师,大家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总之,教师是学生的主要信息源和传输者,关系到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意识、信息能力的水平。作为职业院校的领导应该重视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工作、作为老师应自觉地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意识、加强信息素养、提高信息能力,紧跟信息时展的步伐。

参考文献

[1]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2005年11月7日

[2]南国农.信息化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4―10.

[3]冉新义,杨改学.继续教育的信息化及其发展策略[J]继续教育研究,2004,(6)

[4]胡怡芳.职校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多元分析[J].职教论坛,2004,(12).

[5]张丽英.信息化环境下教师的信息素养[J].教育信息化2004,(5).

[6]刘志红,周振军.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结构分析[J].教学与管理,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