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时间:2022-03-06 22:24:10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第1篇

设计理念:

我主要以情趣激发为基础,以朗读训练为主线,通过生生互动,师生合作,体验探究,抓住重点词品读,体会文章的寓意。我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以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引导学生自由阅读,自由表达,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读准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坐井观天”字面的意思和它其中的深意,引导学生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片面地理解,不要做目光短浅、自以为是的人。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片面地理解,不要做目光短浅、自以为是的人。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懂得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目光短浅、自以为是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青蛙和小鸟的头饰。

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师:有只可爱的青蛙听说我们班的同学非常聪明,想考考我们,大家想不想被一只青蛙考到?

2.师:那我们就一起努力吧!不然要被青蛙看笑话的。

3.屏幕显示:让学生认出苹果上的字。

师:这每一个可爱的苹果都有一个自己的名字,看看你们能不能叫出它们的名字。

4.看谁认得准词语。

5.师:青蛙说我们班的学生真了不起,非常想和大家见面,你们瞧,它来了!(屏幕动画显示)

6.师:同学们看看这只青蛙坐在哪儿啊?它在干什么呢?

那我们用四个字概括就是——坐井观天,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老师范读,对学生提出以下要求:

①标出自然段。

②想一想文中写了青蛙和小鸟的几次对话。

③认真听一听你读的不好的地方,并做上记号。

2.老师检查学生完成的情况。

3.让学生把自己读的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

4.师:有谁愿意给我们读第一自然段?

5.大屏幕显示青蛙和小鸟的位置,让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井沿的意思。

(设计意图:用很直观的动画图片就让学生理解了井沿的意思,学生一看就知道什么是井沿,并不需要老师很费力地给学生讲解。)

6.师:文中其它的内容讲的是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如果谁读的好,我就让他戴着它们的漂亮的头饰上来读好不好?

(设计意图:学生最喜欢挑战性的东西,老师这样一激励他们心里都会痒痒,心想一定要努力,戴上青蛙和小鸟头饰上去读书该多么自豪啊!)

三、品读课文,理解文意。

1.第一次对话。

①学生两人一组自由读,一人读青蛙说的话,一人读小鸟说的话。

②学生展示读。

③读的好的戴着头饰读。

④师:小鸟说它飞了“一百多里”说明了什么?

小鸟说它飞了很远的地方,青蛙相信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的第二次对话。

2.第二次对话。

①学生两人一组自由读,老师巡视听谁读的最好。

②读的好的同学戴头饰读。

③师:青蛙认为天多大?小鸟认为呢?

④学生自由回答师板书:

青蛙

井口那么大

小鸟

无边无际

⑤屏幕显示无边无际的天,小鸟在无边无际的蓝天上翱翔,飞过了草原,飞过了海洋,飞过了沙漠,可见天是多么的大。

(设计意图:学生对无边无际这个词语有点陌生,通过动画的画面展示出来,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

3.第三次对话。

①男女生比赛读,男生读青蛙部分,女生读小鸟部分。

②它们都以为自己是对的,你认为它们谁对谁错呢?

③学生自由讨论。

④学生代表发言。

⑤师:等我们做完了试验再来看看谁对谁错吧!

四、小小试验,揭示题意。

1.让学生把作业本卷起来看天花板。

(设计意图:我想通过这个小实验让学生自己弄明白青蛙和小鸟说的谁对谁错,从而弄懂题意,突破难点。)

2.学生自由说自己看到的天花板有多大。

3.师:天花板实际上只有你们看到的那么大吗?

因为有东西挡住了我们的视线,所以看到的才不全面。

4.提示:小鸟看到的多,见识就多;青蛙看到的少,见识也就少。

5.师:你愿意做一只井底之蛙吗?为什么呢?

(设计意图:这一个小小的问题把学生的情感体验抓住了,让他们的情感一下子得到了升华。在他们思考为什么不愿意当一只井底之蛙时,本文的难点也正在迎刃而解。)

6.学生自由回答。

7.师:你认为坐井观天是指有些人怎么样?

8.学生自己说出意思。

五、拓展延伸。

1.屏幕动画展示青蛙听了小鸟的话跳出了井口。

2.学生思考,口头填空。

青蛙听了小鸟的话,真的跳出了井口。这下它惊呆了,它看到(

),心想:(

)。

3.学生自由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说说青蛙跳出了井口会怎么样,如果让二年级的学生自由说,他们可能不知道怎么说。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完形填空学生做起来会顺利得多,同时也尊重了学生的个性。)

六、巩固练习与写字。

1.我会填。

青蛙坐在____,小鸟在____。

青蛙说天不过____。

小鸟说天____,大得很哪!

2.用“一……就……”说话。

①看动画例子。

②学生自由说。

第2篇

教学设计 文章作者:hebin7766 文章加入时间:2005年7月20日14:50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一、一做——游戏导入,分散难点 1、喜欢和朋友做游戏吗?(喜欢)看看老师给大家带来的新朋友是谁?(师在黑板上贴“青蛙”和“小鸟”图) 2、我们怎么和它们做游戏呢?请大家拿出桌上的纸,像老师一样卷成圆筒状,然后透过圆孔看黑板,说说你现在看到的和刚才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刚才,青蛙和小鸟我都能看到,现在我只能看到小鸟了) (刚才,青蛙和小鸟我都能看到,现在我只能看到青蛙了) (刚才,我能看到整块黑板,现在我看到的黑板只有纸筒口那么大了) 3、你看,我们的朋友青蛙张大着嘴,谁对呢?(小鸟) 3、青蛙明明错了,却听不进小鸟的话,还自以为是。如果你这时刚好路过这口井,你肯定有话想对青蛙说。说什么,小组内准备一下,好吗?交流。(青蛙,小鸟说的是对的,你别再自以为是了。虽然你说的是实话,可你还是弄错了。你知道你错在哪儿吗?你就错在不该坐井观天。高高的井壁挡住了你的视线,你看到的天当然很小了。你别再做井底之蛙了 ,你跳出井去看看天吧,你一定会看到天是无边无际的。) 4、小结:看来,一个人的认识的形成确实与他所处的环境有直接的关系。青蛙如果不是天天坐在井里,怎么会误以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呢?小鸟整天飞行在天上,对天的认识和了解当然就胜过了目光短浅、见识少的井底之蛙了。(板书:目光短浅、见识少) 5、今天我们学习了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故事,我国的成语故事可多呢。你能把课前搜集的其他成语故事的题目说给大家听吗? 6、要知道成语故事的内容,老师建议大家读一读《成语故事》这本书。其实,要开阔自己的眼界,获得更多的知识,除了看书外,还可以请教大人、上网查询等等。现在是一个信息社会,我们可不能做井底之蛙,我们要做一个像小鸟一样见多识广的人。(板书:要开阔眼界,做见多识广的人。) 7、齐读板书:我们不要坐井观天,要开阔眼界,做见多识广的人。(这就是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四、写一写——发散思维,培养创新 把青蛙跳出井口后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想写出来。 文章出处: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第3篇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政府对农村学校的投入,农村学校的教学条件得到了大力改善,多媒体也逐渐搬上了农村学校教育的舞台,语文教师运用多媒体对文字、图象、声音以及动画、影视等的综合处理,达到了声、图、文并茂的情景教学效果,在学生当中起到了传统模式所不能起到的重要作用,让学生兴趣盎然、直观形象的进行训练,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一、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有利于激发农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会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学生主动学习最有力的因素。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给传统单一乏味的语文教学模式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师运用教育技术表现手段多样化的特点,创设特定的意境,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的探索欲望强烈了,兴趣被激活了,学习便成了一种轻松愉快、主动求索的过程,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变“让我学”为“我要学”。比如我在上《坐井观天》一课时,先让学生初读了课文,同时我设计出制作精美、趣味盎然的多媒体课件:一只青蛙坐在深井里,正抬头望着井口大的天空,忽然一只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声形并茂的动态画面,加上教师生动形象的配音,把学生带进了课文的情景当中,学生兴趣浓厚,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

二、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农村学生通过多媒体展示的画面能展开丰富联想,能领悟内容,发展思维。多媒体所具有的形象、直观的特点,不仅为学生感知、理解教学内容提供了帮助,更为激发其创新思维提供了平台。比如学习《雷雨》一课,雷雨来临之前,多媒体展示出乌云压了下来的景象,就会使学生想像出雷雨来临前的压抑心情等。

三、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有利于突出教学的重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时难免会遇到一些抽象的问题,这些问题既可能是该课的重点,也可能是教学中的难点。有时在讲解疑难问题时,为了让学生明白,老师会滔滔不绝地向学生讲了半天,学生反而如坠云里雾里,找不着北,使学习成为负担。此时若借助多媒体,将抽象的文字化为直观、形象、具体的视听资料,学生反而能较快地抓住问题的关键,经过分析归纳,轻松地突破重难点。如教学有关《黄山奇石》、《乌鸦喝水》《看图编故事》等类型课时,课前我拍摄一些相关图片,在学习过程引导学生观察,鼓励他们大胆地说,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也发展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不仅可以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强烈动机,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启迪学生较为丰富的创造性思维,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精心的组合安排,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第4篇

关键词:绘画;席;榻;坐具;简约风格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1-0014-04

一、明代以前坐具的发展

起源:

木文化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传承脉络之一,可上溯至河姆渡带榫卯的干栏式木构建筑(如图1);七千余年前出现的聚落文明的曙光是木文化开始的见证。丰富的汉代木胎漆器的及唐代佛光寺木结构建筑的存世,都体现了木作文化的悠久历史和辉煌成就。坐具作为木作家具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其实际历史应远早于现存实物证据。尽管尚无宋以前的坐具实物存世①,我们可以从壁画、石刻、砖刻和绘画等中寻找素材,追溯坐具的演变历程。

(1)商、周

公元前一千多年商、周人的生活方式,对现代人来说已是难以清晰地想象其状况。而就人类放置身体的坐姿而言,无外乎四种,可分为箕踞、蹲踞、跪坐和高坐。苏莹辉先生曾就殷商时期的石雕人像进行考察,归纳出殷人的居处方式为坐式、蹲式与跪坐式,在结合商周文字加以分析之后,他推论商人已有跪坐的习惯,面对主人、敬奉鬼神,享用饭食或宴飨宾客等,均在跪坐中进行[1,2]。傅斯年在对殷墟和殷人起居方式考据后推断,早期蹲踞与箕踞的习惯似乎较跪坐更为流行,蹲踞与箕踞不只是所谓夷人的习惯,且可能是夏人的习惯[2]。跪坐原本仅为商贵族的起居法,而后经沿袭成了一种供奉祖先,祭祀神天以及招待宾客的礼节,直到商朝人周化以后又加以发扬光大,发展成所谓“礼的系统”。周朝礼仪所载,无论婚礼、祭礼、丧礼、朝觐及庶民的生活情况皆是在席上行跪坐礼[2]。故席地而坐与礼的形成是相互存在的关系。

及至春秋战国时期,依孔子所言,周礼衰微,虽然贵族之家仍不少奉行古礼,但知礼守礼的人毕竟少了。战争促使社会秩序重建,诸子争鸣,百家兴起,文化与思想起了重大的变化,席的使用与装饰已不受以前身份地位的限制了。席地而坐的时代,早已有高出地面以供睡眠用的床,其记载可数见于《诗经》等,而其萌芽已在商之前[2]。床起初只作为卧具使用,战国时期出现了高起的坐具,宽广如床,可容多人共坐,依当时习俗,需脱履登床跪坐。此种高起坐具。战国及东汉以前较少见,东汉以后,渐渐普遍,狭长的床被称为“榻”,成为床式坐具[2,3]。

(2)秦汉至魏晋

秦汉厚葬之风盛行,墓葬中保留的画像砖和画像石生动地再现了秦汉市井生活,为秦汉家具提供了可靠的原始资料。席是西汉时期的主要坐具,不管是宴饮的士大夫、讲学的尊者还是书生、乐工、市井小民,均席地而坐。在成都出土的汉画像砖《宴饮图》中(如图2),宾主跽坐(正坐)于席上,面前有俎案,上放置食物。

汉末经学衰微,礼教不行,又使得传统席地而坐为主的文化起了重大的改变,且渐渐衰微了。及至东汉,开始出现铺设有席子而略高于地面的四方坐具――榻(如图3)。王勃《滕王阁序》中所云“徐孺下陈蕃之榻”,陈蕃为东汉名士;“蕃在郡不接宾客,唯稚来特设一榻,去则悬之”(《后汉书・徐稚传》),文中所提之榻即为徐孺坐具。坐榻的产生经历了漫长的时间,是人们坐的方式的一次重大改变,开辟了坐具的新风尚。不过从保存丰富的汉代画像砖石中可以看出,汉代市井民众的起居方式仍主要是席地而坐或席地跪坐,大多数人习惯以跪坐的方式交谈、书写、饮食和劳作,只有贵族,部分文人雅士才使用低矮的坐榻。

(3)南北朝

南北朝时期,随着原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和佛教的兴盛传播,中原开始移风易俗,其中就包括坐的方式的改变。传统的席地或坐矮榻上的跪姿坐法被打破,在北魏的统治阶级上层中率先出现了垂足坐姿[4]。

来自西域的可折叠、便携“胡床”此时已经传入民间②,带来了最早的高型坐具[5]。由于佛教的盛行,佛教壁画中的跏趺高坐形式(如图4,5)对此时的坐的方式带来很大的冲击,原来视为不合礼仪的踞坐开始逐渐能被接受[2,6-8](崔咏雪,1994;姚志国,1999;陈祖建,2004;佚大鹏,2012)。敦煌莫高窟十六国至隋代洞窟的壁画和雕塑作品中出现的家具主要是各种坐具,包含两类:一类是传统的坐具, 有席和榻;另一类是新出现的高足坐具,如胡床、交足折叠凳和类似椅子形状的高足坐具;这显示出社会习俗的逐渐变化, 也宣告中国古代家具的开创性发展[5]。在各种绘画和佛教壁画中,坐榻变得丰富,高度抬升,高于汉时矮榻,并从汉晋时作为室内坐卧的主要家具的地位,退居成主要供睡眠的卧具。尽管当时的高坐坐具已具备了椅子的形状,但因其时没有椅、凳的称谓,人们还习惯称之为“胡床”。

(4)隋唐及五代

但垂足而坐的椅子真正影响市井生活,还是到了唐代才逐渐开始的。除了继续受佛教文化、绘画的影响外,由于唐代开放、自由、自信的社会精神,以及穿胡服、听胡乐、坐胡椅、看胡文的贵族时尚和追新求异心理,仿照胡人垂足高坐的方式逐渐在贵族中流行,出现盘腿而坐与垂足而坐的坐姿并存,并影响和促使市井间盘腿而坐的风俗逐转转为垂足而坐。这在唐代绘画中都得到了具体反映[9,10]。在画家阎立本绘制的《步撵图》图中,唐太宗李世民是盘腿坐在人抬的步撵上(如图6)。唐代画家张宣的《捣练图》宋摹本中,画正中有一女子垂足坐在方形四足凳上,而在她旁边的两个女子,一个蹲在地上另一个席坐在一块地毯上,这也正是垂足而坐和席地而坐的共存的表现(如图7)。周的《宫乐图》刻画了大型高腿方桌和与之配套的鼓腿膨牙圆角方杌,桌旁女子尽皆垂足高坐,举止优雅闲适,可见其早已习惯了垂足而坐的姿势(如图8)。

唐代手工业极其发达,政治稳定和经济繁荣带来文化艺术的辉煌,这是一个崇尚华丽、高贵之风的时代。椅子等的造型也和唐代的其他艺术门类一样,追求风韵饱满,有优美圆润的曲线,显得浑然厚重,装饰华丽,显示着盛世灿烂的色彩。唐代是垂足坐的里程碑,但同时床榻作为有身份地位者的象征,仍在同时使用[10],并延续至五代时期(如图9)。

五代时期的家具高型和矮型依旧并存,南唐顾闳中所绘《韩熙载夜宴图》(如图9)显示了这一时期新旧风尚的更替[9]。画中乐工、宾客多垂足坐于椅凳之上,姿态悠闲,唯有韩熙载盘腿端坐于榻上,而后改至四足靠背椅上时依然采用盘腿端坐之姿势;而红衣者(新科状元)似乎已不习惯此种坐法,在后来的观舞一幕中改坐了靠背椅。在新一代贵族中,盘腿而坐的风俗习惯已被遗忘,矮足家具亦已趋湮没。

五代时椅子的样式不多,但结构上已经具备了基本特征,主要有靠背椅、四出头靠背扶手椅、圈椅[9,11],这个时期的家具一改唐代家具的厚重为轻简,更唐代家具的浑圆为秀直。五代家具是唐家具的改进与发展,更是宋代家具简练、质朴新风的前奏。这种新风格一直影响着宋、元、明数百年间椅子的造型和审美理念。

(5)宋元

宋代是中国家具空前发展的时期,也是家具空前普及的时期。宋代的椅子继承和发展了五代的简洁和秀气,简约、工整、文雅、清秀是宋代家具的主体造型和装饰风格。宋代彻底结束了席地坐和席榻坐的生活方式,基本完成了起居方式的转变[2]。在宋代绘画作品中,士大夫、文人雅集时均高椅(或凳)垂足而坐,书桌、高椅(凳)是写诗作画时使用的重要家具(如图10, 11)。这个时期主要的坐具有凳(粗木小凳、方凳、长凳、圆凳)、墩、椅等。宋代的椅子在品种上除了靠背椅外,已经出现了带舒适围的圈椅和轻便灵活的交椅,以及稳定庄重的扶手椅[10];椅子的形制发展已经相当成熟。高型家具的使用在民间完全普及,市井居家均设有高型桌椅, 这点从当时的绘画中亦可见一斑。如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的市井酒肆, 皆已采用了方桌、条凳等高型家具的组合(如图12)。在南宋《蕉荫击球图》中,出现了一种特殊的交椅(如图13),带椅圈,等级高于其它椅子;在士绅、大家贵族和有名望的人家才有资格置配,供主人和贵客使用[12]。这种交椅因其可折叠的特点, 极适合游牧民族的生活需要,传入中原后, 在上层社会中颇受赏识[12],富户人家不但在居室中摆放, 而且出行时也多携带(如图14)。

宋代家具艺术较前世相比有了极大发展,彻底摆脱了唐代那种富丽的风格,更注重家具的功能,显得风味洗练。宋代家具在整体造型上是简洁秀美、温文尔雅,别具一格。宋家具以矩形体家具居多,这种造型风格与当时的审美观念、哲学思想有着直接的联系。由于宋代文化艺术的极大发展,书法、绘画艺术达到了一个顶峰。在书法绘画的影响下,加之理学思想的极大推广,当时以文人为代表的社会精英,他们渴望一种内涵静观的人生价值。这种价值观反映在工艺审美上,表现为统一的审美,那就是简洁优美、朴实无华。此时的家具除了使用功能之外,许多还被当时的文人作为室内陈设之物[13]。对于宋代家具的评价,一般认为,没有宋代家具的繁荣和发展,就不会出现完美的、精湛的明式家具[12]。换言之,对于明式家具来说,则是在宋代家具发展的基础上的扬长避短,去粗存精和进一步高度提炼。

蒙古族入主中原后,元代家具因袭的仍是宋代传统,但也有新的发展。在蒙古族聚集的地区,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惯便融入了家具的创造,使得轻便、易搬移的家具被广泛制造和使用。 赤峰元宝山元墓壁画中,男主人公坐于交椅上,一旁女主人使用的则是圆凳(如图15)。而对于汉族人,依照元刘贯道《消夏图》所绘(如图16),木榻、屏风、高桌、榻几和盆架等等,与宋代家具几乎一脉相承。

元代虽然不足百年,却给两宋文化带来很大的冲击,手工艺在这个大气候下尤为兴盛。元代家具形式以豪放简洁为特征。因蒙古族崇尚武力,反映在家具造型上,表现为形体厚重、古朴敦实具有雄伟、豪放、华美的艺术风格,带有北方家具的特点。同时,家具多用曲线,给人以浑圆曲折之势,造型饱满富足,生动奔放。

二、明代坐具

明朝新的政治体系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特别是永乐一朝开创了明朝的强盛历程。随着永乐皇帝的迁都,大批的民间工匠得到宫廷重用,工匠间的相互竞争,又促进了江南家具制作水平的提高[10]。明中期以来,江南一带经济繁荣,物质文化丰富,涌现出了一大批文人雅士。他们追求天然、高逸、雅致的生活品味与意境,对于每日读书吟诗作赋、绘画所用书斋中的家具、陈设也有着同样的观念与追求[13]。以苏州为代表的江南,富商巨贾争相修建私家园林。因为室内陈设的需要,家具种类渐趋丰富,制作技艺精益求精,对家具的风格开始有了明确的取向,逐渐建立了简约、古朴的审美理念,开始推崇素雅、高古的艺术风格。于是,在经历了隋唐、五代、宋元近千年的发展历程之后,到了明朝,坐具――以椅子为代表,终于到达了其制作的巅峰,形成了独有的明式简约风格。

明代家具造型严谨简洁,用材决无冗赘,设计语言精简到了极致;比例精巧,线条硬柔相济。明代家具在“线”上表现出非同一般的品味,多少可以看作是宋代家具设计元素的继承。而注重线的运用,与中国书法绘画把线条的优劣作为衡量绘画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也存在一定的关系[13]。明代家具比较注重框架结构的架式形体,用朴素与流畅的线条来塑造形体,因此呈现出来的造型便有了简洁和刚柔并济的特点。

明代家具在历史上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当时文人的参与和创造性的贡献[13]。文人在家具设计上的直接参与和间接指导不仅表现为对制作工艺上的精益求精,更重要的是在理论上有了系统的总结,除了书画和相关文学作品外,还产生了《天工开物》此类工艺百科全书,并藉此推崇以古为雅、以朴实为雅的审美观,追求简洁的设计,重视木材自然的纹理和色泽美,反对繁雕缛饰。“明式家具”经过设计师和工匠几百年的努力,逐渐形成了“结构装饰”的特点[11],表现为家具的部件虽有装饰之属性,却同时能起到支撑重量、使家具坚固的结构作用;虽属于结构,却又收到了装饰美化家具的效果,这一特点也正是“明式家具”最为出众之处。

坐在明式椅子上,我们能够感受到坚硬木料制作的椅子所带来的意外的温和与体贴。椅子座面承托臀部和大腿,s型靠背护着腰身,扶手支撑上体,连双脚也有脚踏衬垫。明式椅子既遵循着力学原理,同时还力求塑造人坐在椅子上时的美好形象和自信、自尊的意境,椅子成了完善人的品性和提升人格品位的重要载体[10]。明式椅子追求的是功能上的舒适和大雅精巧的气度,从某种程度上契合了北欧现代家具设计中的简约主义和人文功能主义[14],而这应该也是明式椅子能够推崇至今,并对西方现代家具设计产生启迪的原因。

注释:

①宋代椅子现存实物稀少,可见墓葬中发掘冥器等。

②有研究表明,胡床是东汉末年经由北方少数民族传入中原地区的,但东汉及魏晋时期使用者不多,并未传入民间。

参考文献:

[1]苏莹辉.“从文字图像谈古人的跪坐姿态”[M].台湾《东吴大学中国艺术史集刊》第13卷抽印本,16页,1984.

[2]崔咏雪.中国家具史―坐具篇.台北:明文书局,10-50页,1994.

[3]龙彬.论我国古代坐具型式的演进[J].室内设计,1997年04期.

[4]杨泓.敦煌莫高窟与中国古代家具史研究――公元五至六世纪中国家具的演变(摘要) [J].敦煌研究,1988.

[5]杨之水.家具发展史中的若干细节的考证――以唐、五代、两宋为中心[J].《故宫学刊》第二辑,紫禁城出版社,2005.

[6]姚志国.中国古代家具与人生礼仪[J].中原文物,1999.

[7]陈祖建.中国古代家具审美思想成因的研究[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2004.

[8]佚大鹏.我国古代家具与佛教文化的渊源[J].中国民族报,2012.

[9]马俊波,韩竞.从唐五代绘画看中国传统坐具的演变.艺术生活,2006.

[10]何晓道.江南明清椅子[M].江苏美术出版社,2012.

[11]周浩明, 蒋正清.从椅子的演变看中国古代家具设计发展的影响因素[J].江南大学学报,2002.

[12]胡德生.古代的椅和凳[J].故宫博物院院刊,1996.

[13]王骞.古代家具的发展在传统绘画上的体现[D].中国美术学院硕士论文,2012.

[14]方海撰文.周浩明译.西方现代家具设计中的中国风(下)[J].室内设计与装修,1997.

第5篇

傣族地区处于云贵高原的西端,高黎贡山、怒山、 哀牢山等形成天然屏障,澜沧江、怒江、元江蜿蜒宽阔 ,湍流不息。在这山水之间,散布着许多峡谷平坝(小 平原),是傣族人民居住的地方。在这美丽的平坝里, 河流纵横、土地肥沃,生长着许多热带、亚热带作物和 珍贵药材。稻谷生产是傣族的主要传统作物,西双版纳 和德宏素有“滇南谷仓”的美誉。

傣族历史悠久。在汉代,傣族先民称为“滇越”, 魏晋称为“濮”、“越”、“僚”、唐宋称为“金齿” 、“银齿”、“白衣”,清代多称“摆夷”,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后,根据傣族人民的意愿,正式定名为傣族 。

语言是一种文化现象,傣语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 壮傣语支。在不同的傣族地区使用着不同形式的四种文 字,即傣仂文、傣那文、傣绷文和傣端文。这四种傣文 都从印度字母脱化而来,但字母形体已发生了较大变化 ,属于中南半岛系统的梵文变体。长期以来,聪明智慧 的傣家人用这些文字,记载着傣族深渊的文化和历史。

傣族有“旱傣”、“水傣”、“花腰傣”之分,不 同的装饰代表着其支系的服饰文化。尤其是新平“花腰 傣”服饰和金平清代傣族服饰很有文化价值。

欢乐的泼水节

泼水节是傣族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阳历四月十三 至十五日)。傣语叫做“楞贺尚罕”,即“六月新年” 或“傣历新年”。实际上泼水节就是傣历的元旦,因为 傣文历法,新的一年是从六月开始计算的。

关于泼水节的来历,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很 早以前,一个无恶不作的魔王霸占了美丽富饶的西双版 纳,并抢来七位美丽的姑娘做他的妻子。姑娘们满怀仇 恨,合计着如何杀死魔王。一天夜里,年纪最小的姑娘 侬香用最好的酒肉,把魔王灌得酩酊大醉,使他吐露自 己致命的弱点。原来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魔王,就怕 用他的头发勒住自己的脖子,机警的小姑娘小心翼翼地 拔下魔王一根红头发,勒住他的脖子。果然,魔王的头 就掉了下来,变成一团火球,滚到哪里,邪火就蔓延到 哪里。竹楼被烧毁,庄稼被烧焦。为了扑灭邪火,小姑 娘揪住了魔王的头,其他六位姑娘轮流不停地向上面泼 水,终于在傣历的六月把邪火扑灭了。乡亲们开始了安 居乐业的生活。从此,便有了逢年泼水的习俗。现在, 泼水的习俗实际上已成为人们相互祝福的一种形式。在 傣族人看来,水是圣洁、美好、光明的象徵。世界上有 了水,万物才能生长,水是生命之神。

泼水节来临,傣家人便忙着杀猪,杀鸡、酿酒,还 要做许多“毫诺索”(年糕)以及用糯米做成的多种粑 粑,在节日里食用。

泼水节历时三日。第一天,划龙舟、放高升、文艺 表演;第二天泼水;第三天,男女青年在一块进行丢包 和物资交流。

泼水节一般在风光旖旎的澜沧江畔举行。当晨曦映 红“黎明之城”的时候,各族群众便穿着盛装,从四面 八方汇聚这里。一声号令,一支支高升腾空而起,直穿 云宵,一艘艘龙舟箭一般,直冲对岸。此时,千万只金 竹“(上竹下必)”一起吹奏,(钅芒)锣、象脚鼓一 齐敲响,澜沧江两岸顿时变成欢乐的海洋。

当泼水刚开始时,彬彬有礼的傣家姑娘一边说着祝 福的话语,一边用竹叶、树枝蘸着盆里的水向对方洒过 去。“水花放,傣家狂”,到了高潮,人们用铜钵、脸 盆,甚至水桶盛水,在大街小巷,嬉戏追逐,只觉得, 迎面的水,背后的水,尽情地泼来,一个个从头到脚全 身湿透,但人们兴高采烈,到处充满欢声笑语。一段水 的洗礼过后,人们便围成圆圈,在(钅芒)锣和象脚鼓 的伴奏下,不分民族,不分年龄,不分职业,翩翩起舞 。激动时,人们还爆发出“水、水、水”的欢呼声。有 的男子边跳边饮酒,如醉如痴,通宵达旦。

“丢包”最富浪漫色彩,往往是傣族未婚青年的专 场游戏。“包”是象征爱情的信物,由傣族姑娘用花布 精心制作,内装棉籽,包的四角缀有五彩花穗。丢包时 ,在绿草如茵的草坪上男女各站一排,先由傣族姑娘将 包掷给小伙子,小伙子再掷给姑娘,并借此传递感情。 如此,花包飞来飞去,最后感情交流到一定程度,双方 悄悄退出丢包场,找一个幽静的地方依肩私语去了。

改革开放的春风,给泼水节注入了新的活力。每年 泼水节期间,都有成千上万的国内外游客来此观光。当 地政府也利用这一优势,举办物资交流会。

奇特的婚礼

每年的七月十五至十月十五期间,正值农忙季节, 傣族青年一般不谈恋爱,也不办喜事。这一古老的传统 习俗一直保留至今。

农忙季节一过,就会在幽静凉爽的竹楼上,绿树成 荫的地头边,热闹欢乐的丢包场上……看到男女青年谈 情说爱的身影。

傣族青年常用歌声来表示自己的爱慕之情,一问一 答,羞涩而不俗套,十分委婉、纯朴、巧妙。

男女青年相爱,定情之后,便由男方父母请媒人去 女方家里提亲,只要两相情愿,父母一般是不会阻挠的 。定婚之后,选择良辰吉日,举行婚礼。

傣族婚礼,古老简朴,按照当地风俗,婚礼必须在 女方家竹楼上举行。“拴线”仪式是傣族婚礼的主要内 容。宽敞的竹楼堂屋摆着一张婚礼桌,桌面上覆盖着芭 蕉叶,上面放着芭蕉叶做成的帽子,下面放着雌雄鸡各 一只。桌上还放有红布、白布、芭蕉叶盒子等。主婚人 坐在婚礼桌上首,亲友们靠近主婚人围桌而坐。新郎新 娘跪在主婚人对面,准备接受“拴线”仪式的洗礼。

主婚人致完贺词,新郎新娘从桌上抓一坨糯米饭, 蘸上酒,掸向四周。之后,举手作揖,以示对祖先的怀 念和祭典。接着,主婚人从桌上拿起一根较长的白线( 有的地方是红线)从左至右,绕过新郎新娘的肩,把线 的两端搭在桌子上。然后,又用较短的白线,分别拴在 新婚夫妻的手腕上。表示他们的灵魂和心已经拴在一起 ,相亲相爱,永不分离。同时,在坐的老人也纷纷拿起 白线,重复地将线拴在新人的手腕上。并祝福他们婚后 幸福。生出儿子会犁田、盖房;生出姑娘会织布、插秧 ……

拴线后,桌子上的一只鸡献给念祝辞的老人,另一 只让年轻小伙子拿去分享,预祝他们早日找到钟情的姑 娘。

在竹楼的另一端,主人摆设丰盛的佳肴,招待前来 贺礼的宾客。新郎新娘举杯向来宾们殷勤地敬酒。此时 ,客人往往提出各种问题,让新郎新娘当场作答。幽默 的问答,有时引起哄堂大笑,气氛异常热烈。

婚宴中,还要请“赞哈”(歌手)来唱歌。“赞哈 ”有男有女,大都是口齿灵俐,通晓本民族文化,善于 表达感情的人。当“赞哈”唱到精彩之处,人们不时爆 发出“噢!噢!噢!”的欢呼声,将婚礼推向高潮。

筵席场合,既是对新婚夫妇的祝贺嬉戏,又是来宾 中那些未婚男女谈情说爱的良机。在筵席桌旁,青年们 总是和自己的心上人坐在一起,互相把酒谈心。一对新 人的结合,另一对新人又在悄悄地孕育之中。来年的这 时,不知有多少青年结合为伴侣。

漫话竹楼

傣族人住竹楼已有1 4 0 0 多年的历史。竹楼是傣 族人民因地制宜,创造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民居。顾名思 义,竹楼是以竹子为主要建筑材料。西双版纳是有名的 竹乡,大龙竹、金竹、凤尾竹、毛竹多达数十种,都是 筑楼的天然材料。

传统竹楼,全部用竹子和茅草筑成。竹楼为干栏式 建筑,以粗竹或木头为柱椿,分上下两层。下层四周无 遮栏,专用于饲养牲畜家禽,堆放柴禾和杂物。上层由 竖柱支撑,与地面距离约5 公尺左右。铺设竹板,极富 弹性。楼室四周围有竹篱,有的竹篱编成各种花纹并涂 上桐油。房顶呈四斜面形,用草排覆盖而成。一道竹篱 将上层分成两半,内间是家人就寝的卧室,卧室是严禁 外人入内的。外间较宽敞,设堂屋和火塘,既是接待客 人的场所,又是生火煮饭取暖的伙房。楼室门外有一走 廊,一侧搭着登楼木梯,一侧搭着露天阳台,摆放着装 水的坛罐器皿。

傣家人的习惯进屋都要脱掉鞋子,光脚踩在竹席上 ,天长日久竹席就变成亮锃锃的。当人们步上木梯,坐 在金黄色的篾席上,喝着主人送来的茶水或米酒,眺望 着窗外绿茵茵的油棕、椰子和香蕉树,听着鸟儿的歌声 ,真是别有一番情趣。

傣族喜欢独家独院,当孩子成人娶亲,便有新的院 落出现。谁家建造新竹楼,全寨子的人都会来帮忙,送 草排,赠青竹,来帮工。因此建房速度相当快,一幢楼 一两天即可竣工。新楼落成,男女老幼前往祝贺。傣族 人民喜爱的“赞哈”,更是以自己的歌声,祝福主人迁 入新居后的美满生活。

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竹楼也在演变进化。不少竹 楼已不是全竹结构了。有的用木板作墙铺地,有的用砖 块砌墙,有的屋顶已不用茅草而用油毡,青瓦或铁皮铺 成。楼下不再饲养畜禽,只供堆放杂物。室内的陈设, 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彩电、录音机、音响等家用电器, 已习以为常。

傣家井

傣族村寨的水井,上面都建有保护井水不受外界灰 尘污染的井罩,千姿百态,精巧美观,极富民族文化特 点,成为傣族村寨一景。

景洪县曼勐寨子里有一座既与佛塔相似,又不全像 佛塔的精美井罩。这眼傣家井的井台是一块平整的水泥 地,井筒用青砖砌成,井台和井筒接合处是一道防止井 外污水倒流入井的井栏,井栏上还放着用竹子做成的公 用打水工具--水瓢。更为别致的是,这眼井的上面, 建有两只并列的大象作底,上置一座彩绘佛塔,当地人 称这种造型的井罩为大象井。轻风徐来,塔尖上的风铃 叮当作响,悦耳动听。在井罩外壁上还镶嵌着一面面反 射着阳光的小圆镜,这是建井时全寨子每户人家献出来 的,这不仅起美化水井外观的作用,还象征井里的水, 象明镜那样干净;傣家人的心灵,象明镜那般纯洁;也 为那头戴鲜花,身着彩裙的姑娘舀水时,顺便看看自己 漂亮的身影。

面面小圆镜,在阳光的反射下,犹如点点碎金。婀 娜多姿的傣族姑娘,姗姗来到井边,从井栏上拿起长柄 竹筒,把清亮的井水舀进铁皮桶里,然后重新挑起扁担 ,悠悠然地消逝在通向竹楼的小径深处。

一些寨子的傣家井,水井的井台,井栏,井筒建筑 大体上跟曼勐寨那眼差不多,均为青砖,水泥筑成。但 井罩的建筑风格却各具特色。有的是飞龙作底,上置一 座独立的佛塔;有的是孔雀作底,上置同样大小的三座 佛塔,有的是大象作底,上置一座大塔和四座小塔。每 座井罩外壁上,大都同样镶嵌着耀人眼目的小圆镜。有 的还雕绘着各种细腻的图案。

傣家人对水格外虔诚,对水井建筑格外重视。水井 一般都坐落在绿荫丛中或大青树下,环境清洁优美。还 把每眼井建成的那一日定作“祭井日”,每到祭井日这 一天,寨子里的男女都来到井边,共同把井里的淤泥淘 尽,把周围的环境收拾得干干净净,将井罩彩绘一新。

僧·寺·塔

傣族笃信小乘佛教,小乘佛教源于古印度。公元前 三世纪经斯里兰卡、泰国、缅甸,传入西双版纳,至今 约有1 0 0 0 多年的历史。当小乘佛教刚传入傣族地区 ,由于傣族群众信仰原始宗教,曾对佛教进行过抵制。 但它得到权势者的支持,并在傣族地区建立了大批佛寺 ,逐渐在傣族人民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占了主导地 位。历史上傣族文化都荟萃于佛寺,仅古老的贝叶经书 在西双版纳佛寺中就有8 4 0 0 0 多卷。许多和尚精通 傣文经典、天文历法、医药卫生,被当地群众尊为最有 学问的人。百姓有疑难往往去寺庙请教和尚。佛寺的吸 引力还在于宽松的戒律,剃光头而不烧戒,还俗后可以 结婚。在傣族人的传统观念中,认为男人一生非得过一 段脱离家庭的宗教生活,成为受过教化的人,才有资格 结婚娶妻。

根据傣族的宗教习俗,男孩一到七八岁就要削发为 僧,开始过宗教生活。妇女虽然不入寺为僧,但也都是 虔诚的信徒。送孩子入寺为僧是件大事,合家欢乐,举 行隆重的入寺仪式。孩子一旦踏入佛门,便吃往在寺庙 ,每天诵经习文,学习各种功课,不参加社会劳动,靠 群众斋僧生活。功课完毕,便可上街访友探亲,但不在 外过夜。根据自愿,二三年后还俗。

西双版纳地区现有佛寺1 2 0 多处,这些佛寺在建 筑风格上类似竹楼,层层叠叠,涂红抹彩,势若欲飞。 佛寺一般都有三个组成部分:一是大殿,是香客咏经、 拜佛的地方,正中的台上供有一尊涂金佛像,称为“帕 召”,即佛主。二是僧侣住处和学习的地方;三是藏经 房,藏有很多佛教经典和其它书籍。寺内悬挂着匹匹长 达丈余的傣锦,上面绣着猎人王子,大象孔雀等。图案 简洁得体,色彩华丽高雅,体现了献佛者的虔诚。每座 佛寺都各自有和尚住守,少则十几人,多则几十人。讲 学传经,烧香点灯,迎送前来朝佛的客人。

由于宗教的缘故,傣族人民还特别喜欢塔。诸如白 塔、水塔(塔井)、葫芦塔、笋塔等。更为有趣的是少 数傣族群众纹身图案也是塔的造型。塔作为一种宗教建 筑,在西双版纳随处可见。但最为雄伟壮观的首推曼飞 龙笋塔。

笋塔坐落于允景洪南部7 0 公里一个叫曼飞龙的傣 族村寨的后山上。傣语叫“塔糯”,译成汉语就是“笋 塔”的意思。此塔始建于傣历5 6 5 年(公元1 2 0 4 年),距今已有7 0 0 多年的历史。

笋塔,由一座母塔,八座子塔组成,像九根破土而 出的春笋,塔身洁白,塔尖金黄,塔的周围遍植胶树和 修竹。远远望去,犹是万绿丛中一点金,景色颇为绚丽 。

笋塔基呈多瓣梅花状,周长4 2 . 6 米。母塔雄伟 秀丽,通高达1 6 . 2 9 米;子塔小巧玲珑,通高8 . 3 米。每座子塔下都有一座佛龛,佛龛上有众多浮雕佛 像,龛内供着一金佛。龛檐上有一只腾空欲飞的彩塑凤 凰。母塔尖端装有铜制“天笛”,子塔顶上挂有铜制铃 铛。微风吹来,天笛悠扬,铜铃叮咚,悦耳动听,成为 西双版纳的旅游胜地。

傣族服装展示

W插花~

这种类型的很少见,一般不穿这个.可能在盛大的节日宴会上才有.

W插花~

这种是最常见的水傣裙,泼水节看见穿的人多一点.

第6篇

【关键词】试油 高凝油 井下加热 测试

试油测试对于石油生产工作尤为重要,只有保证试油测试正常进行,才能提高石油生产效率以及生产质量。高凝油是一种较为特殊的原油,具有较大的凝固强度以及较高的凝固点,在抽汲高凝油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上提遇卡以及下放遇阻等不良状况。本文研究了井下加热技术在高凝油井试油测试中的运用,并对该工艺的改进措施进行了探讨,旨在改善高凝油的抽汲现状以及测试现状。

1 关于井下加热工艺的分析

该工艺需要以下几个部分作为支撑,才能实现正常工作:保温电缆、控制柜、测温器、电缆保护器、伴热电缆以及测试管柱。井下加热装置的组成部分包括发热元件、加热终端、电源导线、绝缘层以及金属铠装。当井下加热装置正常工作时,加热终端能够将装置底部封闭;发热元件工作的能源来自电源导线,绝缘层可以预防电器元件与液体相互接触;而铠装则可以起到保护作用,避免绝缘层遭到破坏。加热装置工作时的正常功率在35kW至55kW之间,耐温极限为110℃,工作恒温在60℃至70℃之间。井下加热工艺的工作原理如下:对井下试油工具进行改造,油管外壁为敷设伴热电缆的部位,敷设电缆时,应将专用卡子作为捆扎的工具。敷设完成之后,采用井口法兰或者是悬挂器将电缆引至电源;将电源接通后,装置便可以对环空液体进行加热,从而保证井筒温度处于高凝油的凝固温度以上,使高凝油始终处于流动状态,避免其出现凝固现象。

2 在对高凝油井进行试油测试时运用井下加热工艺的优势分析

2.1 能够保证高凝油的正常抽汲以及测试

采用配套电缆对出口管线进行加热后,能够使其温度大于50℃,从而有效避免了因原油凝固造成的堵塞现象,有利于正常开展抽汲工作;同时因为抽汲工作得以正常开展,计量工作也不会受到影响。如采用常规方法测试高凝油,则可能因为管柱遇卡等问题,导致测试工作无法正常开展,采用电缆加热原油后,能够能够保证测试的正常化。2.2 可以自动调控井筒温度以及加热速度

将测温器安装于十米深的井下,不仅能够对伴热电缆工作的情况进行实时观测,也能够将井筒温度以及加热速度显示出来;最重要的是通过井下加热装置,还能够对电缆温度进行设置,从而可以根据井下情况对电缆开启状态进行自动调控,使井筒的温度保持不变。由于放置电缆的位置为油管外壁,需要加热油套以及对井筒热散失进行补偿之后,才能建立起恒温场。为了使电缆的发热量实现最优化,则可以通过调控控制柜当中的电压对其加热速度进行自动调节。

3 井下加热技术在高凝油井试油测试中的运用分析

3.1 出口管线、测温器以及加热保护装置的改进分析

在计量原油时,通常将油管与方罐直接连在一起,但是在对高凝油进行抽汲时,常会出现管线堵塞现象,这样的状况不仅会增加作业量,同时也会对计量的准确性造成影响。对此,将条形加热器安装于抽汲出口,便可以使管线不再出现堵塞状况。一般而言,加热终端的封头厚度在30毫米左右,宽度在60毫米左右,铠装无法对其进行有效保护。对此,可以在封头上安装专门的保护装置,以免端头遭到破坏。测温器的主要功能在于对加热装置运行工况进行监控,在运用测温器时,要保证探测点处于最佳测量位置。

3.2 封隔装置的改进分析

在进行常规试油的过程中,封隔装置一般为旋转坐封式,在管柱表面缠绕加热电缆;当管柱发生旋转时,则管柱遇卡以及加热装置被折断的现象就容易发生。因此,笔者认为,应当采用上提下放以及支撑式井底坐封来取代常规封隔装置。支撑坐封还可以有效解决测试器瞬间降落于井内,而出现的不良冲击问题;有效避免了管柱下沉以及支撑面出现破碎的不良状况,从而保证了测试器能够获取准确测试资料。此外,另一种常用的封隔装置为PT封隔器。由以下部件组成了PT 封隔器,即中心管路、总成卡瓦、旁通元件以及密封元件。在对高凝油进行测试的过程中,封隔装置的坐封形式由中心管路当中的换位装置所决定;所以为了转变封隔装置的坐封形式,使之成为上提下放式形式,则应改进其换位槽。在抽汲高凝油时,需要将管柱上提到较高的高度,才能完成加热,因此在上提封隔装置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中途坐封现象,为了避免出现以上不良状况,则应对其换位轨道进行改进,使其长度在1000毫米以上,从而保证密封测试高凝油以及避免胶筒遭到破坏。

3.3 运用实例分析

笔者将以某一预探井作为分析实例,从而更好的阐述井下加热工艺具有的优势。该预探井当中含有大量高凝油,在取液以及试油的过程中,遇到了管路堵塞等不良问题,不能获得准确的测试资料,产能也相对较低,因此在该预探井当中开展了电加热抽汲求产以及井下加热测试。加热器在探井当中下放的深度为850米,抽汲排液的时间为3天。为了获得原油液性资料与其储层产能情况,则进行了伴热抽汲,抽汲的次数为6次,抽汲的深度为2300米,平均每天的原油产量为3.26立方米,对抽汲的原油进行试验后,发现其凝固点较高,即45℃;此外采用加热技术之后,抽汲以及试验过程中的返排率将近100%。运用井下加热方面的工艺,不仅能够使作业效率得到有效提高,而且也能够带来良好经济效益。在该探井没有采用井下加热工艺之前,在求产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到的设备包括地面罐、电热杆以及抽油机,设备的总投资约为200万元。在实践中发现,一旦出现开采价值不高或产能低的情况,以上设备将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从而造成投资浪费。将井下加热工艺运用于该探井之后,获得的液性资料与产能资料均与实际情况相配合;该工艺设备的总投资约为20万元,同时没有开采产能较低的探井,节省了人力成本,因此与常规工艺相比,加热工艺能够节省大量资金。

4 结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发现井下加热技术具有很多优势。对此,为了保证抽汲工作的顺利进行,则应井下加热方面的技术为首选工艺;通过对井筒进行加热,从而避免高凝油出现凝固现象,使原油能够被顺利抽汲以及可以正常进行试油测试。

参考文献

[1] 李雪彬,许江文,胡广军,叶运清.射孔压裂联作工艺在克拉玛依油田低渗试油层的应用[J].油气井测试,2010,26(13):741-742

[2] 郑辉,苏存元,米红学,刘世昌,朱昌盛.压力分配阀在中途钻柱测试中的应用[J].油气井测试,2010,23(12):197-198

[3] 张召莲,苏娅,吴祖景.电加热工艺在稠油试油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10,15(16):270-271

第7篇

北岩峰,山体犹如一座罗汉大佛像,坐北朝南,端坐神坛。陵园按“佛”型山体因山就势兴建,占地面积400亩。陵园于1987年始建,同年10月建成并开放参观游览。1997年10月,由邓小平题字的“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碑”落成剪彩。陵园整体建筑包括陵园门庭、纪念堂、碑林、雕像园、纪念碑五大部分。

陵园门庭:这是陵园的主大门!人们来到这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横式牌坊园标“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烫金大字为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老红军宋任穷同志题写。进门后,经过花坛园庭,顺山而上的宽阔平台台阶分为两组,第一组49级,象征1949年新中国成立。第二组60级,寓意陵园是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六十周年的1987年建成。陵园后山东侧筑有小型公路,以备年老体弱者和残疾人登山观瞻之用。陵园的绿化配制主要是采用柏树、桂花、杜鹃、翠竹为主配以山体自生的松、杉、山樱花等。主大门前栽种的大树是日本冷杉,为国家一级保护树种。台阶两侧林廊和雕塑园配制的是香柏、黄杨。全园四季绿树常青,素花点缀,显得庄重而肃穆。

纪念堂:登上宽阔的台阶即进入纪念堂。纪念堂大门上方烫金横幅“井冈山根据地革命先烈永垂不朽”是彭真委员长1987年视察井冈山时为陵园题写的。纪念堂设有瞻仰大厅、陈列室、吊唁大厅、忠魂堂。

瞻仰大厅正面汉白玉墙面的“死难烈士万岁”六个大字是1946年为革命烈士题写的。正面玻璃柜存放的是井冈山革命烈士的名册。大厅内放置的花圈、花篮,有党和国家领导人来井冈山时向烈士们敬献的,有社会团体及旅游观光团敬献而留下来作为纪念的。

瞻仰大厅左侧陈列室展览的人物是建国后去世的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领导人的挂像。目前有51位。他们当中有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主要领导人、、彭德环、;有军队中的一大批将帅;如元帅、、、。大将谭政、粟裕、黄克城。上将陈伯钧、赖传珠、杨得志、朱良材。中将杨梅生、毕占云、张国华、谭家述。少将龙开富等;有建国后调离军队,到党政部门担任领导的。目前有13位,他们是何长工、贺敏学、贺子珍、陈正人、彭儒、曾志等。

右侧陈列室陈列的是建国前牺牲的革命先烈,他们都是在井冈山斗争时的老红军、老干部。这组烈士挂像目前有54位。其中有的烈士的照片是本人的历史照片,有的是根据他们的亲属和战友的回忆画下来的。还有的烈士无法征集到照片,这里就用党旗和青松代替。

瞻仰大厅后为吊唁大厅。吊唁大厅四周墙面嵌刻的是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壮烈牺牲的烈士英名录。这是当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包括七个县市范围的烈士名录,共有15744位。对在井冈山斗争中还有许多为革命而牺牲没有留下姓名的革命烈士,陈列时就在这里为他们立了一块无名碑,以示对无名先烈的深切怀念。

从吊唁大厅后侧上楼为忠魂堂。忠魂堂是为安放老红军灵柩而设的。目前己安放五位老红军的骨灰,他们是张令彬、何长工、温玉成、贺敏学、陈云中。每年的清明节,他们的亲属、好友就会到这里来吊唁他们。

碑林:首先我们看到的“井冈山碑林”五个烫金大字,是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原名誉主席、原山东省委书记舒同题写的。他是江西东乡人,也是一位老红军。1998年去世。他的字体作为一种汉字字形己输入电脑,全球通用。

井冈山碑林(下称“碑林”)为江西省建筑设计院设计,采用江南园林建筑风格,分为碑廊、碑亭、碑墙三种碑刻陈列形式,因山就势,高低错落,配以亭、台、楼、阁相结合的整体建筑造型。

碑林分两期工程建成。第一期1989年建成。第二期1992年建成。两期碑林都是由黄河碑林、石家庄、苏州碑刻研究室几家碑刻单位支援,并代聘名家高手前来雕刻的,碑林的碑石全部用的是江西玉山县的罗纹石。此种碑石材质细腻、光滑、耐磨,属碑石中的上等石料。

碑林一共陈列有138块精湛的书法碑刻,主要有三部分内容:一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上井冈山视察时的题词;二为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老红军的题词;三为全国著名书法家、画家、作家和知名人士热心赞颂井冈山的题词。他们以不同的形式,从各个方面热情讴歌了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光辉历史和英雄业绩与壮丽河山相互辉映的独特的风景名胜。全廊寓革命传统教育于书法艺术之中,是集建筑艺术、书法艺术和雕刻艺术于一体的现代人文景观。她给人们启迪思想,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奋发向上。

雕塑园:井冈山雕塑园(下称雕塑园)座落于陵园东侧山头,于1987年10月兴建。她是全国第一座以革命历史人物群像为题材的雕塑园。雕塑园园标为全国政协副主席、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老红军肖克上将题写。园内塑造了十九尊井冈山斗争时期中共井冈山前委、红四军军委,湘赣边界特委的主要领导和著名人士、、、、谭震林、陈正人、张子清、王尔琢、宛希先、李灿、何挺颖、王佐、袁文才、蔡协民、伍若兰、何长工、、滕代远、贺子珍等人的光辉形象。这19尊雕像分别由全国著名雕塑家刘开渠、叶毓山、程允贤、潘鹤、曹春生等以青铜、汉白玉、花岗岩为材料创作塑造,集南北雕塑艺术之精华,再现了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一代先驱的英雄气概和战将风采,具有历史观瞻和雕塑艺术的双重价值,是难得观瞻到的雕塑珍品。

纪念碑: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碑(以下称纪念碑)位于“佛”型山体脸部,陵园的最上方。于1993年筹建,1997年建成并对外开放。纪念碑造型为全国著名雕塑家程允贤、王中设计。

纪念碑由基座、碑座和主碑三部分组成。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一楼的休息室、会客室和二楼的展厅组成基座部分,全部采用本市长坪乡生产的花岗岩砌成。

主碑是用镀钛的不锈钢制作的。它高达27米,意含1927年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主碑的造型是突出“山”的形状。它有着儿层含义:远看像一团火焰,寓意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近视如林立的钢枪,寓意“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主碑的基座部分,采用“将军红”大理石砌成,高9.7米,表示1997年纪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七十周年建成。碑座的碑名“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碑”是邓小平同志1984年在北京亲笔为纪念井冈山革命烈士题写的。碑座上三组反映井冈山斗争的汉白玉浮雕,为中央美术学院曹春生教授设计。

正面组浮雕的主题为“荟萃井冈”,展示井冈山红军于1928年4月名扬天下的“朱毛会师”和同年12月的红四军与红五军会师的情形以及、、、等领导人的英姿气概。

东面组浮雕主题为“红色割据”。展示在井冈山斗争开创的“工农武装割据”的内容,即开展土地革命、军队建设、党的建设,政权建设的生动场面。

第8篇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2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24―0070―01

教学效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教学的预设。没有精心的预设,也就没有流畅而精彩的课堂。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活动,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教师在课前必须对教学目的、任务和过程有一个清晰的、理性的思考和安排。预设是实现教学最优化的前提。没有预设的课堂肯定是散漫、杂乱和无序的。只有事先预设好教学目标和教学流程,做到对教材“入乎其内”,才能在教学中“出乎其外”,取得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

当然,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生成的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但是课堂也不能完全是师生的即兴创造。可以说,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

一、课堂教学预设:以有效的备课保障有效的生成课堂

关注教师的“教”到关注学生的“学”,这一课堂教学评价视角的转变直接给教师的教学行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仅就教师的一系列教学基本工作而言,备课作为教学活动的准备及预设阶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和保证。因此,备课应做到以下几点。

1.强调教学目标的全面性。目标对课堂具有引领作用,是一堂课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因此,在制订教学目标时,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考虑,以更好地实现课程的总体目标。在此基础上,还应照顾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情况制定分层次教学目标,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发展要求。

2.突出教学资源的开发。首先是教材资源。新教材给教师更大的创造空间,给学生更大的探索空间。如,一位教师备古诗《赠汪伦》一课时,搜集了以往学过的李白的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抓住两者的联系与区别,设计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其次是生活资源。最后是网络资源。一位教师备《海底世界》一课时,在搜集到的众多海底生物、课件中精选了一部分,使得从未见过大海的学生有了身临其境之感。

3.注重教学问题的生成。好的问题能带动一堂课,好的问题需要设计,也需要生成。在备课中考虑的问题生成,主要还是预设性,需要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学习活动,预测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能会产生什么问题。

二、课堂教学的生成:从直线型的、单一型转化为非直线型的、弹性化的

新课标强调课堂是一个不断生成的教学,它更多地关注课堂生成的新情景、新内容、新方法、新过程,更多关注学生在课堂中个性化的生命活动。它不仅要看教师“教”得怎样,更要看学生“学”得怎样,甚至要从学生如何“学”这个基点来看教师是怎样教的?

第9篇

本学期我们学校为了青年教师迅速成长,组织了一次“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活动。上周我校六位教育前辈做了六节示范课,无论是教师的课前备课、课上对知识点的讲授、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对课堂各方面的把握等都让自己佩服敬畏他们的同时,也从中汲取能量,查缺补漏,让自己的课堂教学更完

1、我觉得,听课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因为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听课并不是简单的听老师的教学内容而是教学意图、教学设计,在听课的过程中更要认真观察并做适当记录。听课不仅要听,还要看,捕捉授课者和听课者每一个动作、语言和表情,记下每一个教学环节和方法。在听课之后更要及时积极的思考,准确客观的评价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劣,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取长补短。

在听课过程中,这些老师的教学生动,学生求知强烈。杨文娟老师讲的是《坐井观天》一课,在起初老师用绘图的形式让学生清楚井的样子,同时让学生贴“青蛙”、“小鸟”来体会哪里是井沿和井底,这个过程直接让学生参与并快速地理解了井的构造,对以后的讲解起到很好的铺垫。李春杰老师讲的是数学《梯形的认识》让学生看题目说一说自己本节课想学的内容,这种开放式的提问,用学生的语言把教学目标变为学习目标,导课让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好奇,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其他的老师也从学生需要、课堂需要让学生爱学、乐学、好学,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积极兴趣高涨。一堂课内几乎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操练和交际活动。这也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听了这么多堂课,我觉得要上好一堂课,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2、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富老师的示范课,学生预习,课上以小组汇报的形式从生字、近反义词、示意图、课文中心思想等方面让学生板演,老师也不是完全的防守,而是根据课堂需要适时地引导或提问。富老师在课堂上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导,课堂教学要努力达到主体与主导的和谐统一。竭力回避那种老师讲、学生听、满堂灌的陈旧讲课方式,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努力唤醒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启发他们独立思考的自觉,从而点燃他们对所学的兴趣,激发出由衷的热情。

3、必须要有一定的驾驭课堂的能力。

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很讲究方法了。在我听的这么多课中,但凡是成功的课堂,上课内容皆丰富、现实,教师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面,更重要的是这些老师都有充足的精神,让学生一进课堂便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这样,授课就自然事半功倍。

通过听课,使我开阔了眼界,同时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使我更加明确了今后教育、教学的方向、方法,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任重而道远,应不断学习、提高以完善自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更上一层楼。

第10篇

整合社区资源、创优质社区教育

—记肥西县山南镇小井庄社区教育学校风采展示

社区教育学校是一项提高社区群众的综合文化素质,提升人民生活福旨的惠民工程,深受老百姓的欢迎。山南镇于2017年3月成立了社区教育中心,小井庄社区教育学校也随即成立。山南镇小井庄是个富有历史使命的地方,它是中国包产到户发源地,小井人本着“敢为天下先”的开拓精神,开创了中国历史的先河,中国包产到户纪念馆就坐落在小井庄的中心。先后有万里、张宝顺、车俊等省市领导亲自到小井庄检查指导工作。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中央负责同志会议上也提到包产到户,肯定了小井庄的包产到户。小井庄有着如此历史机遇,受到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成为山南镇对外宣传的有力窗口。小井庄社区教育学校紧紧抓住这一有利条件,积极打造小井庄这一品牌,使小井庄这一品牌成为山南镇社区教育中心的主阵地,并多次承办了山南镇社区教育中心的专项活动,小井庄社区教育学校为山南镇社区教育中心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山南镇小井庄以“改革发祥地,生态农业区,旅游观光点,小康文明村”的发展思路进行规划和建设,根据功能分为旅游、居住,生态农业三大类,划为六大功能区:小井庄纪念馆核心区、小康住宅区、生态农业区、精品绿化区、商业服务区、基本农田保护区,使纪念馆成为肥西旅游格局的重要景点,打造成为红色旅游基地和建设现状,整个小井庄在旅游、休闲、教育、实践等多方面初具规模。小井庄社区教育学校积极利用这一有利资源,长期开展活动,将中国包产到户纪念馆、小井庄社区舞蹈队,山南镇文化综合服务站和小井村党员活动室等场地有机结合起来,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教育活动,受到当地老百姓的欢迎。每当夜幕降临,小井庄文化广场就热闹起来,小井庄舞蹈队带来的广场舞深受人们的喜爱,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锻炼了身体。小井庄舞蹈队是一支有着50人规模的专业队伍,由专人负责舞蹈教学,多次参加各级比赛,并都取得好成绩(其中在香港参加舞动全球,荣获三等奖),获合肥市优秀社区教育团队。山南镇也是打造小井庄这一品牌优势,每年都在小井庄文化广场举办的农根文化艺术节,深受老百姓的喜爱。艺术节通过举办一些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即宣传了党的惠民政策,又教育了人民群众,提升了群众的综合能力。每年9月份在小井庄文化广场举办的青年歌手大奖赛更是为宣传山南,打造小井庄这一品牌,起到了积极作用。小井庄包产到户纪念馆更是小井庄社区教育学校的核心,纪念馆每年接待参观达到5万人次,也是省内很多高校和单位的教育基地(合肥工业大学、合肥学院、安徽科技大学、合肥社科院和包河区政府等单位的教育基地),更是肥西县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小井庄社区教育学校开展了农村妇女再就业培训,他们通过家政和月嫂这两项技能培训,解决了农村妇女再就业问题,提高了群众的收入,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山南镇综合文化站更是人们闲暇时节的好去处,小井庄社区教育学校积极和镇综合文化站合作,开展读书阅读,业余舞蹈和关爱留守儿童等活动,提升社区教育的品牌。2017年6月29日和30日,央视记者来到山南镇小井庄实地拍摄农村文化生活,加大了对小井庄的宣传,2018年9月22日在小井庄文化广场举办“话改革、庆丰收”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更是为社区教育学校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宣传平台。

整合教育资源,创优质社区教育。小井庄社区教育学校以美好乡村建设规划,突出“生态旅游名村”的发展定位,以美在村庄、幸福生活、文明乡风为原则,发挥特色文化,倡导和谐乡风。我们将积极依托小井庄这一品牌,结合山南镇的实际情况,为山南镇的社区教育美好明天而努力奋斗。

第11篇

晋华宫矿位于大同市西12.5公里处,与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仅一河之隔。

“煤矿井下探秘游”充分利用与云冈石窟隔河相望的地理优势,利用井下开采完的边角工作面设计开发,集知识性、趣味性、探险性于一体。主要景区在300米的地下,呈现在游客眼前的是距今1.4亿年之久的侏罗纪煤系。

因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晋华宫矿井下探秘游“只此一家,别无分店”。

晋华宫矿的刘珂书记介绍:“现在采煤为了迅速见效益基本上一见就采,越采越远,采完后就造成塌陷。我们现在的生产工作面就要先下到300米深的井下,再乘1个多小时的电车,爬上150米的斜井,还要走2000米以上的盘区巷道和1700多米的生产工作面巷道才能到达生产工作面,工人劳动强度可想而知。但井下旅游工作面靠近井口,位置好又稳定。2000年时我们便决意留下它搞工业旅游。现在游客只需下到井底再乘坐十几分钟的电车就可到达。像这样得天独厚的条件在别的煤矿都没有,因此其他同行们参观的时候都摇头叹息根本没法效仿,客观条件差太多了!”

8月18日是云冈旅游节,借着这个节日的东风以及晋华宫矿建矿50周年的契机,矿上举办了一场名为“矿庆搭台,旅游唱戏”的活动。让来自海内外的游客们都了解这块处于300米深地下深闺的“黑美人”是如何神秘闪耀。同时也举办了“首批国家矿山公园建设名录”的揭牌仪式,已经注册登记的晋华旅游公司晋华国际旅行社的剪彩仪式。

矿区制作的95米长、近9米高,反映晋华宫优美传说、晋华宫人奋斗史的大型浮雕也一并进行揭幕展出。

“不仅如此,我们还把原矿招待所进行了改造,叫‘云冈客栈’”,刘珂书记掩饰不住的兴奋:“传说当年康熙皇帝到云冈微服私访曾在这里入住,我们说‘住一天云冈客栈,当一天康熙皇帝’。客栈即将交工,可预订房间的已有好几家旅行社了。”

“8月底山西省科协还将为我们挂上‘山西省科普教育基地’的牌子,让晋华宫真正成为集知识、趣味、探险、科学于一体的工业旅游地。”

而关于煤炭博物馆的规划与建设一直是考虑的重点。许多领导和专家都认为势在必行。刘珂书记说,不做则已,要做就往大了做!做得更新、更高、更有品质!做成“中国煤都博物馆”,不仅让游客真实直观地观看采煤,还要在理论上细致了解,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也保住大同煤都的霸主地位。

来自300米地下的精神洗礼

游客们在井下参观完毕后,对人生都有了新的理解和感悟,他们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有精神上的洗礼与升华。

晋华宫人说:“下矿井,体验煤矿工人艰辛;观煤都,了解煤炭开采过程。”正是晋华宫矿旅游的精神内涵。

刘珂书记说,晋华宫矿建矿50年了,开采条件愈来愈难,工人们每天仅仅下井走到工作面就需要两个多小时,又爬斜井又钻巷道还得走近两公里,已经很累了,更别说还有井下的各种作业。每天井上井下一个来回就得几个小时。他们的艰辛是很多人无法想像的。

第12篇

实习期间努力将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向实践方面转化,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习期间能够遵守工作纪律,不迟到、早退,认真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得到领导的一致好评。此次实习,在整个实习过程中,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所学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运用中的专业知识的匮乏,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对一些工作感到无从下手,茫然不知所措,这让我感到非常的难过。在学校总以为自己学的不错,一旦接触到实际,才发现自己知道的是多么少,这时才真正领悟到“学无止境”的含义。

1 企业简介

中平能化集团梨园矿地处汝州市西南35公里的寄料镇境内,东南距平顶山市100公里,北边13公里处有宁洛高速公路,17公里处有洛(阳)界(首)公路和焦枝铁路,庙(下)洪(庄杨)公路从矿区通过。

平煤集团梨园矿前身是平顶山市梨园矿务局,始建于1947年10月,是平顶山市属国有煤炭企业,曾是河南省地方煤矿的一面旗帜。进入九十年代后期,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企业经营陷入困境,濒临破产。2003年8月25日梨园矿务局被平顶山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宣告破产,2004年8月21日平煤集团通过拍卖会公开竞价,以5000万元整体收购原梨园矿务局。平煤集团公司于当天宣布临时成立平煤集团梨园矿务局。2004年10月28日,成立平煤集团梨园矿。

梨园矿现有梨园、庇山、暴雨山三块井田,总面积15.9平方公里,止2008年4月底,剩余工业储量9202万吨,可采储量4629万吨。全矿现有职工4845人,另外有外来工3400人,离退休职工2000人,家属4000多人。矿下辖三个生产矿井。此外,还有水泥厂、机械厂、鑫源公司、居源建材公司等多种经营单位,职工医院后勤辅助单位。

梨园矿加盟集团公司后,在平煤集团公司党政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处室的大力支持下,新的领导班子充分依靠集团公司资金、人才、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结合梨园矿实际,理清发展思路,确立了“抓班子、建队伍,保安全、保稳定”的工作方针和“一年打基础,二年求发展,三年上台阶”的工作目标,积极开展企业重建工作。

近5年来,通过基础投入,建章立制,理念渗透,环境治理,使矿区从井下到地面逐步走向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轨道,矿区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通过组建完善机关科室,调整充实基层班子,达到了抓班子、带队伍的目的;通过加大安全投入,逐步改造和完善了双回路供电系统,安全监测系统、通风防尘系统、提升运输系统,取消了非正规采煤法,改变了采区、巷道支护形式,变采面摩擦支柱为单体液压支柱,变巷道木支护为工字钢、锚喷支护,夯实了安全生产基础,增强了矿井的抗灾防灾能力;通过三级医疗救护基地和矿山救护中队的建立,提高了矿井的救灾能力;通过老井挖潜、新井建设,引进新技术,推广新工艺,强力推行采掘机械化,使原煤产量大幅提高;通过建章立制,不断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按照集团公司“四加强,五统一,一追究”的要求,把矿属各井的销售、供应、计划、财务、劳动用工等集中矿上统一管理,逐步规范了企业经营管理;通过学习型企业文化的创建、OPM精细化管理的推行,激发了广大职工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三级培训基地的建立,强力推进职工安全技能培训,使职工安全生产意识日益增强,操作技能明显提高;通过“两堂(塘)一舍”改造,地面环境的整治,矿区的绿化、美化,使职工的生活环境得以改善,矿区面貌焕然一新。

加盟平煤集团公司近5年来,梨园矿的原煤日产量由原来不足1000吨达到目前的4200吨,创历史最好水平;年产量由40万吨达到目前的150万吨,实现了历史性跨跃;在岗职工人均年收入由6700元增加到现在的29000元。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6.1亿元,上交税金5600万元。近5年来,梨园矿多次被平煤集团公司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先进单位”、“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007年被命名为平顶山市文明单位。

宁庄井是梨园矿的一个基建井,位于汝州市陵头乡宁庄村,2005年12月26日正式开工建设。它坐落在美丽的庀山脚下,建设项目系中平能化集团重点建设项目,由中平能化集团设计院设计,中平能化集团建筑安装公司建设安装。梨园矿宁庄井核准建设规模45万吨,服务年限50年,井田含煤面积8平方公里,地质储量7210万吨,主采二1、二2、-8、四7等煤层,矿井采用立井开拓。宁庄井是梨园矿首次使用综采和综掘机械化的矿井,实现了梨园矿由炮采矿井向机械化矿井的转变,于2009年底正式投产。

他们的企业战略:建五优矿井,筑和谐梨园;企业精神:不怕困难,想事干事,争创一流;企业作风:雷厉风行,务求实效;企业愿景:建设“安全文明 富裕 和谐”新梨园;管理理念:科学规范,严密精细;安全理念:生命至上 安全为天;营销理念:诚实守信,服务一流;质量管理:质量第一,表里如一;人才理念:立足本职,岗位成才;成本理念:节约点滴,防微杜漏。

2 实习情况概述

2.1 安全教育培训

安全教育按照计划早上8:30,由矿区的安通科主任给我上安全教育课,这也是在矿区的所有的人都必须上的一门课。现在国家对安全教育特别重视,任何人进入矿区的第一步就是进行安全教育,他给我们讲了一些血的历史教训,都是没有按照安全规定而引起的。这些血的教训真的要好好领会,杜绝再出现这样的不好的例子。

我们的注意事项:

1、未经过安全技术知识教育培训者,不熟悉井下安全通道又无专业人带领者,不准下井。

2、下井时应穿好戴好劳动保护用品,备好个人照明用具,严禁酒后下井。3、进入坑道后,须沿人行道走,注意前后来车,发现有车辆来往时,要选择较宽的地方背靠坑壁站好避车。

4、不得触摸机电设备和线路,凡有电机车架线的巷道,不得肩扛任何金属物件,以免触电。

5、不得在竖井井底车场,变压器房附近休息;不得用矿帽垫坐。

6、不得进入禁止通行的巷道,不得擅自打开或进入封闭和危险区,不准进入通风不良的地方。

7、不得在井下抛弃各种杂物,严禁向天井内抛弃任何物件,严禁在进下大小便,维护井下卫生。

8、进入坑道、天井、采场必须先观察顶板的松石。注意爆破警戒红旗,严禁进入警戒区域。

9、乘罐笼下井时,必须按照讯号指示,排队乘罐,不要拥挤。

10、进入坑道后,要听从指导老师和矿山技术人员的指挥和安排,不得单独行动,不得吵闹或高声叫喊,不得随意敲击井下铁管、矿车或其它设施。

11、罐笼中途运行中由于停电或设备故障中途停罐时,不得惊慌,不得擅自出入罐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