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机械手实训总结

机械手实训总结

时间:2022-06-28 20:29:40

机械手实训总结

第1篇

【关键词】综合训练;重点;机械手;一体化教学

近几年来,我院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为社会培养了大批高技能人才。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能否根据国家标准化培训要求和学生特点,设计出适合的训练课题,并采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教学,是影响培训成效的重要因素。

基于PLC的机电气一体化平台应用是我院电气自动化安装与维修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我经过几年摸索,将该平台模拟成物流仓库自动分拣系统,作为高技能人才培训中的综合训练课题。

在该综合训练课题的教学中,本人对其中部分内容采用了一体化教学的方式进行,现在一并介绍给大家。

一、综合训练课题介绍

1.分拣系统组成:输送带、输送带电机、位置传感器、颜色传感器、电感传感器、料块。

2.控制要求:按下启动按钮,系统启动,若料仓中有料,则推料汽缸(YV1)动作,将料推入输送带,推料汽缸回位,变频器开始运行,驱动电机高速、正转。当料块经过电感传感器时,进行判断:若料块有铁芯,则电机反转,输送带反向运行,将料块运离输送带;若料块无铁芯,则输送带继续前行。当料块经过颜色传感器时,发出信号,使变频器减速运行,直到料块运行到机械手位置(被位置传感器SQ7检测到),变频器停止运行,输送带停止,此时料块正好位于机械手下方,延时1秒后,机械手下降,夹起料块,上升,旋转至左边,机械手行走电机动作,驱动皮带,机械手向正方向运行,旋转编码器发出脉冲信号,当高速计数器接收到足够脉冲,PLC发出指令,直流电机停止运行,机械手下降,放松,将料块放进仓库,机械手旋转回右边,直流电机反转,机械手往回走,到达原点传感器时,电机停转,机械手到位,准备下一次动作。

此次动作,可以理解为在物流系统中的一次简单的分拣操作,料仓出来的货物,经过传感器的的识别,合格的货物,经过输送带送到指定位置,然后由机械手转移到指定的仓库中去。

二、教学重点

学生在独立单元设备的应用方面能够较好掌握,但在各个部件组成综合系统的训练中,尤其在各个部件的相衔接的处理上有可能出现问题,如:

1.机械手准确抓取物料。物料到达不同位置时的信号变化要准确,就要求传感器的位置安装要特别注意,近了,太敏感不行,远了,检测不到,因此要不断的配合程序进行调整。

2.机械手到仓库的定位。机械手多走一点,少走一点,都会造成物料放不到仓库,因此准确定位非常关键。这不仅要在程序中设置好脉冲数,还要考虑皮带轮的松紧程度以及机械上各方面因素等等。

3.为了避免机械手在电机的带动下,冲出轨道,在编写程序中,要注意将原点(SQ2)、限位点(SQ7)串入PLC的输出线圈(直流电机)回路上;在上电后,要先观察PLC能否接收到此2个传感器的信号,确保他们的限位功能正常动作。

三、抓住重点,实施教学

这个课题训练是否成功的关键,就在于通过解决好本例中的重点,培养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本人在此采用一体化教学的手段进行教学,下面以“机械手是否能准确抓取物料”这一教学重点为例,介绍如何实施教学:

1.布置任务

在传送带、机械手等单个部件教学训练完成的基础上,布置一个训练任务,内容是:物料在皮带上运输,到达位置后由机械手抓起。同时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3至4名学生,设1位组长。学生分组动手完成任务。

2.发现问题

由组长安排,组员分工,分别进行程序设计,硬件接线,然后通电试车。在调试的过程中,各组都会发现一些原来没有想到的问题,如:机械手下抓时接触不到料块,机械手下抓时与料块发生碰撞,机械手下抓料块有时成功有时不成功等。

3.解决问题

汇总好学生提出的问题,要求各组对前面汇总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学生首先分组讨论,通过课本、网络等查找资料,分析工作原理:机械手运行到原点位置后,停止,此时下降气缸动作,平行夹应该正好位于输送带正上方,但是事实情况是平行夹不一定正处于输送带上方。进一步分析出产生问题的可能原因:

(1)程序中有关指令和脉冲数设置有误;

(2)原点传感器(SQ2)与机械手不配合,当SQ2动作时,机械手没有处于正常停止位置。接着由组长进行分工,各人分别负责查找资料,检查指令、硬件调试检查等工作,针对原因找出解决办法。

再经过交流讨论、查找资料、观察调试,学生得到结论:

(1)经过观察,机械手运行至SQ2时,PLC输出点断开,直流电机停机,因此可以判断PLC动作正常,程序无误。

(2)SQ2的安装位置对机械手的停止位置影响最大,甚至其灵敏度也会造成影响,因此调整SQ2的位置就可以调整机械手的停止位置。学生最后确定,在程序指令正确的情况下,SQ2的安装位置是造成机械手不能正确抓物的主要原因。

4.实践验证

各组学生有的上网查找办法,有的相互探讨,有的直接进行调试。经过反复摸索,学生总结出调试办法:将24v电源直接接入电机,让电机运行到原点,手动控制下降气缸,让气缸下降,观察平行夹与输送带的相对位置,如果有偏差则稍微松开SQ2的固定螺丝,轻微调整SQ2的位置,直到平行夹正好位于输送带的正上方。

5.反馈提示

经过以上分组学习讨论,大部分学生能成功完成训练任务,但有个别小组学生存在本次运行正常,下次通电运行失败的情况。学生经反复讨论、调试都没解决,只好向老师求助。本人提示学生:不要局限在机械手、传感器等部件,还应关注其他参与运行的部件。最后学生经认真对比排查发现,是因为带动机械手行走的齿形皮带松动,导致机械手活动间隙大,定位时准时不准。此问题通过锁紧皮带螺丝就解决了。

6.总结评价

最后由老师进行理论和技能方面的总结,并对学生表现进行评价。

在以上的学习过程中,本人为学生提供咨询并适时讲授一些理论知识,关注每个学生的表现,掌控整个教学进程。

实践表明,通过如此学习学生们都能掌握如何使机械手正确抓取物料。同理,其他教学重点也可通过一体化教学来完成。

四、该综合训练课题实施一体化教学取得的成效

1.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同时又加深了对各部件的了解应用,也大大提高了此平台利用率。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适应未来生产岗位的要求。

3.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热情和能力。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参与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热情。

第2篇

(一)新体制下旧管理制度,不能适应现代施工要求

许多企业在完成转制后,虽然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但在机械设备管理上重视甚少,或者说客观上只重视了机械设备管理中的“机械设备”这一硬件,而忽视了“管理”这一关键的组成部分。对于公路工程施工中的机械设备管理而言,由于没有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导致公司和工程指挥部之间在机械管理上没有统一的调度安排,形成了机械设备管理的真空地带。

(二)机械设备利用率低下,只考虑使用,忽视机械效益

企业各施工部门的机械管理各自为政,供需失调,无法进行统一的调配,施工机械设备不能按工程的需要进行协调合作和统筹安排使用,因而机械设备难以全面和配套地投入到工程之中。由于公路建设阶段性强,往往工程忙时机械短缺,而在非施工时期,大量施工机械被闲置,造成资产积压浪费,投资效益低下。在非施工时期的期间内,项目部解散,又会出现设备管理、维修的真空。

(三)机械设备档案分散、混乱

有些公路施工企业设备档案管理基本上属于真空,或者还是在以往经济体制下,没有设立机械档案设备管理及制度。个别部门或基层甚至没有设备管理人员,或只是其他负责人兼职而已,从而造成设备无人管理或管理力量不足,造成了资产的不明流失。

二、公路工程建设机械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措施

(一)完善管理体制,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目前,大多数公路施工企业内部机械使用与管理部门最主要问题是在工资分配方面灵活性很不够,对职工缺乏有效的激励手段,必须转变观念,进行彻底的改革,推行一套灵活多变的管理制度。对此,最有效的实现方式应是进行月度单机核算时,及时把机械的消耗、利润与个人利益挂钩,督促机械操作手进一步增强责任心、加强机械的保养,降低维修费用。这样的单机核算才会起到应有的作用,而不只是形式上的算账,同时也能真正实现对机械使用环节的控制管理。同时,全面地反映其工作业绩必须建立和完善各项考核制度,定出切实可行的考核内容,定期考核,考核结果与其工资收入挂钩,奖罚分明,必然会达到理想的效果。

(二)引进机械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管理信息化

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借助于微机进行机械管理和建立信息系统已是大势所趋。机械设备管理信息系统是实现机械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机械设备运作过程中发生的大量复杂的数据进行整理,转换成规范化、系统化的信息,如进行数据处理输出管理报表,提供管理决策、进行合理有效的作业调度管理等。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处理,可以为强化机务管理提供有力手段,这种新兴的机械管理模式必将替代传统的管理方式。因此,机务管理部门必须大力推行以微机管理取代人工管理,实现机务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化和规范化,这是通向机务管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三)加强机械成本管理,提升效益

一是实行定额管理。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统计分析、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各项定额,为推进机械科学管理和实行经济核算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严格总成大件、油料、工具等材料的领取、更换审批手续,做到能修不换,能换部件不换总成,千方百计堵塞漏洞,做好增收节支工作。三是实施规范化作业。安全操作规程和机械使用保养说明书下发机手,通过定期检查督促机手做好例行保养。对修理作业要完善各种修理标准,严格按《筑路机械保修规程》进行保修作业,技术部门制定详细的保养计划并予以实施,保证机械的完好率,减少停机损失。四是实行机械成本的动态控制管理。即注重施工过程中的中间考核,不要等年终才去考核成本管理的效果,此时对成本管理中的不足而造成的损失已无法弥补。

(四)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业务水平

为了提高机械化施工管理水平,必须通过各种形式对管理、操作人员开展业务培训。通过联系实际问题及受训者的知识基础,有计划、有步骤地举办各级人员培训班,加大培训力度引入竞争机制,把培养机械管理人才放在重要位置。通过培训,达到更新知识、拓宽视野。

(五)重视职业道德,坚持设备评优工作

第3篇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三农”为宗旨,按照“农机牵头、部门协作、镇处为主、综合治理”的总体要求,强化对农业机械及其驾驶操作人员的安全监督管理,有效预防和减少农业机械事故发生,努力营造农机安全生产良好氛围,为全市农机化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工作目标。通过开展专项整治活动,进一步规范农用农业机械管理,消除农机安全事故隐患,健全农机安全监督长效机制,实现全市农机管理秩序和执法环境的根本好转,确保全市农业机械挂牌率、驾驶员持证率达到90%以上,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整治内容和重点

(一)无证驾驶、证件不全的驾驶员;

(二)无牌、假牌、套牌和挪用号牌,故意遮挡污损或者不按规定安装号牌的车辆;

(三)报废及非法拼改装车辆;

(四)违章载人、超员、超载、超速、超限的车辆;

(五)酒后驾驶,疲劳驾驶的违章违规行为;

(六)未经审验或审验不合格的各种农业机械,特别是手扶农业机械和联合收割机等其它农业机械。

三、方法步骤和措施

本次专项集中整治活动从2012年7月21日开始到2012年11月15日结束,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发动阶段(7月21日至31日)。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宣传栏、明白纸等形式,广泛宣传开展农业机械无牌无证专项整治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并向拥有农业机械的农户发放《致全市农机手的公开信》,大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规定。各镇、处要积极组织村两委对村内的农业机械保有量情况进行一次全面调查摸底,在摸清底子的基础上,制定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方案,召开全镇、处农业机械专项整治活动动员大会,利用宣传车、宣传栏、发放明白纸等形式充分做好宣传发动,使这次活动意义内容家喻户晓,人人明白。

(二)集中整治办证阶段(8月1日至31日)。各镇、处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积极组织辖区内的村庄在市农机监理站指导下集中办理农业机械注册登记和驾驶员培训手续,采取现场收费登记台帐、发牌照等“一条龙”服务方式,尽量减少机手的麻烦。在集中清理阶段办理农机牌、证手续的享受优惠政策。

(三)集中培训、查处阶段(9月1日至10月31日)。

1.对已交齐培训费的机手分期、分批进行集中培训。通过培训达到驾驶员考试标准,提高驾驶人员安全生产意识,掌握田间作业和道路驾驶技能。

2.自9月1日起,对已集中办理牌证手续的镇、村所在地进行路检路查活动,巩固镇、村整治成果。对集中办理手续期间拒不办理牌证的机手进行严肃教育并按相关规定予以处理。

(四)总结验收表彰阶段(11月1日至15日)。对各镇、处专项整治活动开展情况,统一检查验收和全面总结,对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四、组织领导和有关要求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为切实加强本次集中整治活动的领导,市农机局成立专项集中整治活动领导小组,具体指导协调本次集中整治活动。各镇、处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精心策划、周密组织、密切配合,确保各项工作方案落到实处,切实抓出成效。

第4篇

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推广应用的普及,在机械加工、汽车制造、食品生产、药品包装等方面有许多工作都是由生产线来完成的,相关企业急需机电应用型技能人才,要求具备对生产线有较熟练的安装、调试、操作以及维护能力。而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职业院校由于办学经费紧张,大多没有能力购置与企业类同的生产线,学生在校期间,不能建立整套生产过程的概念,为此,本文研制了一套仿真的自动化生产线教学实训装置,解决了学生在校实训过程与企业实际生产情况不相吻合的问题,增强学生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1.实训装置研制

1.1实训系统的总体方案

根据教学需要,机电气一体化自动生产线教学实训装置必须做到一机多能,要将机、电、气、测、控等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满足多门课程的实训需要,要涵盖机械传动、液压与气动技术、传感检测技术、电气控制技术等课程知识。所以本文设计的自动生产线教学实训系统是模拟完成现代化生产装配过程的自动上料、传输、物料检测和自动分拣的一个小型自动生产线系统,本教学实训系统包括五个模块,即由气动元件控制的供料装置和运输装置;由光电传感器、霍尔传感器和颜色传感器组成的检测装置;机械手分拣装置;PLC电气控制系统。生产线的工作过程是:先将物料放入料仓供料机构动作输送机构动作分拣机械手动作将物料分类分拣到相应的料仓。根据以上工作过程设计系统方案如图1所示:

1.2供料装置和运输装置的设计

供料装置和运输装置均采用气动传动机构,其气动回路示意图如图2所示,供料装置由一个垂直储料筒和一直线往复式双动送料气缸6组成,送料气缸动作一次,就将储料筒中的一个物料推到运输装置的运输平台7上;运输装置由无杆汽缸8构成,在活塞上安装有一运输平台7,可在无杆汽缸8的动作下做左右方向的往复直线运动,以运输工件或货物,平台的移动距离有安装在无杆汽缸两端的霍尔传感器控制。

1.3分拣装置的设计

系统中的分拣装置采用由机械传动的机械手实现对物料的搬运和分拣。本装置设计的机械手采用直流电机驱动,由机架底座、转盘、电机齿轮箱、大臂和手抓等组成,其结构如图3所示。

1.4检测装置和控制系统的设计

检测装置的功能主要是判断物料的有无、各气缸运动的行程、机械手行程的位置和物料的颜色等,以便机械手能将不同颜色的物料搬运到不同的物料区域。所以系统中的检测装置主要由光电传感器、霍尔传感器、电感传感器和辨色传感器等构成。控制系统采用西门子S7-200可编程控制器实现,根据生产线的控制信号和被空对象确定PLC控制系统的I/O地址,地址分配表如下:

1.5系统的控制程序设计

在设计本系统的控制程序时首先应清楚本装置的生产动作过程,其动作过程如下:将物料放入料仓供料机构动作输送机构动作分拣机械手动作将物料分类分拣到相应的料仓。根据系统的这个动作流程来考虑设计PLC的控制程序,把供料机构的控制、输送机构的控制和分拣机械手的控制分别作为子程序,这样可以使程序编写层次分明,更有条理,也更简单。所以系统主程序流程图设计如图5所示。机械手动作过程如下:机械手下降机械手抓紧物料机械手上升机械手左转(或右转)机械手下降机械手松开机械手上升到初始位置。所以由于机械手分拣物料的动作过程比较复杂,机械手分拣过程的控制单独设计成一个子程序。其流程图如图6所示。

2.实训装置研制的意义

文章所开发的实训装置结构虽简单,但也是一个完整的小型仿真自动生产线系统,所涵盖的知识内容较多,包括机械传动、气动技术、传感检测技术、PLC控制技术等多门课程,目前已研制完成,并且投入到教学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第5篇

关键词:机械加工;实训;有效课堂

1我国机械加工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方向

对于目前我国职业院校的机械加工专业而言,坚持贯彻集基础知识、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强调了该专业的核心综合能力,对素质实践教育原则更加重视,极大地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1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

为了有效提升职业学院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效果,转变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态度。大部分职业学校都已经对校内一些机械加工类专业的理论教学设置了相应的实训教学[1]。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向学生演示动手和实训来帮助学生在复习理论知识的同时锻炼其实践操作能力,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学会举一反三,提升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

1.2加强培养专业核心和综合能力

对于职业学校的机械加工专业而言,专业核心能力培养是一个贯彻始终的培养过程。对于机械加工专业而言,其专业核心能力指的就是机械加工机床的操作能力。而在进行综合能力训练、课程设计以及实训等模块的时候,还应该适当地人为设置一些故障排查和缺陷分析子任务,以此来针对性地解决一些实际性问题,保证总体方案能够顺利设计实施。

2机械加工专业实训有效课堂的创建措施

2.1提升实训项目的设计水准,适当拓展机械加工专业的实训教学

在目前我国职业学习机械加工专业的实训教学过程,教师不仅需要给予学生充足的引导,还需要借助一系列措施来激发学生对实训教学的兴趣[2]。所以,职业学院教师在教学开始之前需要现结合教材实际内容来研究教材知识点中传达的思想,并通过针对性的干预将一些相对较为落后的技术进行适当的完善,此外教师还需要及时收集相关素材、资料和图片等数据,同时还需要结合相关资料制作出相应的可见,以此来为学生介绍加工技术的先进性,保证整个设计的独创性都能够得到提升,保证机械加工专业实训教学的整体效果都能够得到提升。比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积极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积极采用当下的实训技术,尝试借助自己的力量来生产出所需的工具和物品,在实践过后,学生还可以把自己加工的物品带回,通过这样的方式保证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拉近了学生生活与学习之间的距离,促进了职业学校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之间的统一。比如:教师在进行典型零件加工相关内容的教学时,教师需要首先确定出实训的教学课题是平面、轮廓以及槽加工,在教学开始之前教师需要先总结出上一次的加工工艺和操作步骤。其次,教师可以先出示实训案例,例:由平面、轮廓以及槽组成的几何形状为平面二维图形的零件。该零件毛坯为100×100×20的板材,采用材料为工件材料。各个工序刀具和切削参数选择如表1。将所需数据给予学生,然后引导学生尝试去独立探索,探索结束之后教师再进行详细讲解。通过这样的方式来锻炼实习生自我探索能力。

2.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对于职业学校而言,主要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出一批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3]。因此,身为职业学校的教师,一定要在理论教学过程中融入一定的实践性内容,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另外,机械加工专业教师在实训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构建出一个完善的理论实践结合一体化教学的体系。比如: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先把所有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然后每一个小组负责特定的不同项目,最后教师在将不同小组之间的任务进行随机调换。但教师需要保证的是,小组之间的调换并不是一种机械的调换过程,在此之前教师需要将实训项目内容详细地解释给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改善理论教学的现状,激发学生的积极性[4]。另外,教师还需要完成的是尽可能地减少理论教学并增加一部分实践类的内容和集体探讨类的项目。此外,在进行实训的时候,不仅教师需要要求学生尽可能地发挥出自身的优势,教师还需要为学生设置出一系列的需要经过独立思考探索的内容,设置好内容之后,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参与到实践中,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另外,在实训教学结束之后,教师还需要带领学生独立总结实践过程中的操作技巧,以此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5]。比如:教师在进行典型零件加工实训教学的时候,教师在教学开始之前需要先引导实习生充分复习平面、轮廓以及槽加工刀具的特点,其次教师在进行加工方法的指令教学,在完成理论教学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强化知识。之后教师学生就能够在实训操作过程中提升自身实践能力,保证实训教学的教学效果得到提升。

2.3适当调整加工实训教学措施,更新教学内容

另外,我国职业学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的时候,还需要与当下社会对技术类人才的实际需求相结合,以此来制定出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科学的教学方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实际的教学状况来进行实训课程的设置。通过保证实训课时量的同时进一步完善机械加工的实训大纲,实现传统教学模式中理论教学体系的调整,促进考核评价模式的最终建立。另外,教师还需要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内容的创新和改革,不仅要辅助学生进行现代化科技内容的学习,还需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使得学生的实践技能能够得到提升。另外,机械加工专业的教师还需要积极创新针对学生的考核和评价,可以将考核的内容分为:实训记录、表现评价、实训纪律、实训总结报告、理论知识运用以及操作能力等多个层面,以一种多样化的方式来保证整个评价过程足够真实[6]。这样也可以让教师的教学内容更加有针对性,促进了加工实训教学质量的显著提升。比如:教师在进行毛坯尺寸长×宽×高为100×100×28m的材料Ht200零件实训教学时,在分析该零件的数控铣削加工工艺,编写加工程序及主要步骤为分析零件图工艺———确定装夹方案———加工顺序确定———切削用量选择。首先是分析零件图工艺,由于该零件是由平面和外轮廓组成的,而外轮廓表面粗糙度要求为Ra6.3,由此可知采用铣粗一精铣方案。其次,就是确定装夹方案。在确定装夹方案的时候需要结合零件特点,来进行上表面加工,用平口虎钳对外轮廓进行定位。然后,下一环节就是确定加工顺序,这一环节一定要按照“基面先行先粗后精”的原则来进行加工顺序确定,也就是粗外轮廓铣削———精外轮廓铣削。最后就是切削用量的选择。保证铣削外轮廓时留0.5M0M的精加余量,剩余的一次走完粗铣。在确定主轴转速的时候,可以先查确削用量手册,硬质合金铣刀加工铸铁时的速度为45~90m/min,然后结合铣刀直径和公式来计算出主轴转速并将其填入工序卡片中。

2.4积极打造双师机械加工实训教师团队

对于我国的职业类学院的教育质量来讲,保证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而职业学校想要创建双师队伍首先需要保证的就是双师队伍教师的专业度和个人素质。所以,职业学校想要保证机械加工实训教学的整体效果,就一定要积极培养出一支专业素养较高的双师教师团队,同时学校还需要针对传统实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教师问题进行及时的改善,加强对学生个能技能的考察,以此来提升机械加工专业实训教师的个人技术水平,保证教师实践水平能够得到提升,有效推动实训教学工作的展开。

2.5创建一种全新的合作教育模式

经过了教育改革之后,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当下社会的人才需求。同时也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职业学校教师开始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尤其是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已经逐渐成为当下职业学校教师广泛应用的教学模式。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能够将企业和学校进行有效融合,是一种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的教学模式,提升了职业学校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效果。职业学校在实行校企合作教学的时候,可以结合一些本区域内的企业来创建出学生的实训基地,基地创建好之后学校就可以将学生送到实训基地,通过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生产过程来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在此过程中,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能够得到显著的提升,学生也能在参与生产的过程中养成一定的经验,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基础。

2.6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最后,职业学校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一切教学行为都要以学生为主来开展[7]。保证以学生的个人利益为准。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合理调整教学,尝试通过教学来培养学生的主导意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结合当下我国职业院校的机械加工专业实训教学展开了研究,通过分析机械加工专业实训教学的现状为创建机械加工专业的高校实训课堂提出了针对性措施,希望能够促进我国机械加工专业实训教学质量的提升,紧跟社会发展脚步,培养出更多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谷东伟,李奇涵,崔高健,等.基于案例教学/研发过程的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探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0,39(07):212.

[2]日孜完古丽,陈宏.“普通机械加工与操作”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0(12):166-167.

第6篇

关键词 基层;农机培训;存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9-0293-02

随着国家农机购置补贴等支农惠农政策的广泛实施,农业机械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农业机械的拥有量也逐年递增,但由于种种因素制约,多数购机农民并不了解农业机械原理及维护保养常识。但实际生产过程却要求农业人员既要掌握先进、高效的农机操作水平,加速现代化进程,促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社会安定,又要降低劳动强度和事故隐患。因此,安全高效使用农机就成为一个难题。

1 风平镇农业机械化现状

风平镇位于云南省德宏州芒市坝东南部,全镇辖12个村委会,99个自然村,19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9 535人,其中农业人口66 298人,劳动力人口46 628人。耕地面积119 618 hm2,其中水田89 473 hm2。一直以来,风平镇都是农机新机具、新技术推广运用工作试点。截至2015年11月30日,全镇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4.44万kW,农机拥有总量10 511台(在册数4 164台),其中:大型拖拉机1 034台(在册969台)、手扶拖拉机8 544台(在册2 890台),各型收割机305台,小型微耕机在册88台,田园管理机械72台,插秧机465台,马铃薯种植、收获机械3台套;各种配套机引农机具7 498台,饲草料及农作物秸秆加工转化机2 418台,农副产品加工机械623台,农用排灌机械2 966台,林业机械134台,推土机27台,开沟机31台,年末各型拖拉机驾驶员在册数2 968人,农机专业合作社4个。全镇农机从业人员达10 044人,农业机械化值达到11 604.64万元。

2 当前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政府的重视与扶持

一是基层农机化培训基础设施越来越少。20世纪70―80年资建设的大部分农机化教室、培训场地在机构合并中被政府另做他用。目前,我国农机培训机构多设立在市一级,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方式落后、教学设备老旧、教学厂地不足,成为农机化培训发展的重要阻碍。二是农机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部门协调不畅。相比之下,农机管理机构在管理与制度方面比较健全,农机校管理与制度方面不完善,也缺乏相对健全的管理体系架构,导致农机培训相关工作上下不协调,严重制约和影响了基层农技化培训的开展。

2.2 农机手整体素养偏低,安全、科技意识淡薄

由于农村的农机操作手大部分受教育水平较低,对法律、法规、安全等相关知识技能接受较慢,且心理素质较差。许多人认为现代化的农业机具操作简单,而且大都在农田作业,作业环境不复杂,没必要花太多时间去培训学习。同时由于农机培训学员大多来自农村,有的离市培训学校路程较远,往往都是报名后,到学习时嫌路途遥远或交通不便就放弃了。这样既耽搁生产又减少收入,只有通过认真学习掌握操作技术,才能熟练操作和使用农业机械,机具才能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只有通过标准化、专业化的农机操作,才可以大幅提升劳动效率,提高综合效益。

2.3 培训师资力量不足,再教育匮乏

随着农机机械化、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农机技术得到了快速提升与发展,然而,农机培训学校的师资力量却很薄弱,呈现出专业技能跟不上、动手能力较差、对新型农机设备掌握不足的局面,无法与现代农机培训发展相适应。此外,这种局面无法适应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环境,缺乏发展后劲,远远跟不上技术更新的步伐,严重制约了基层农机培训的顺利开展。此外,在农机培训资金投入方面十分匮乏,致使农机培训基础设施老旧程度严重,长时间不更新换代农机设备,无法满足培训需求,很难达到培训效果。加之乡镇一级根本没有具备培训资格的教练员,每办一期培训,都需要相关单位先组织再请市培训站的教练员来指导办学,耽误了宝贵时间,更给农民带来不便。

3 发展对策

3.1 加大重视力度及政策扶持

建议各级政府不断健全对农机培训工作的管理与指导机制,建立协调统一的推广与管理机构,制定并出台规范制度,将基层农技培训工作标准化、规范化,明确其必要性与重要性。此外,建议各级政府加大对农机培训工作的政策支持、资金支持,在政策上积极设立并落实各项农机惠民政策;在财政方面,积极向财政部门争取,将基层农机培训所需资金费用真正纳入到政府财政预算当中,设立农机培训专项资金,发展为农服务公益事业;通过宣传科普教育等多种途径让农民科学掌握农机知识,加快农业机械推广应用步伐,这样农机事业才会更好地向前发展。

3.2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机培训队伍

农机培训不仅仅是直接面向农业、农村、农民的知识的传授,同时也是一项专业性强、知识更新速度快的工作,而且必须深入到农村工作的第一线,这就需要建设一支优良作风的培训队伍。这支队伍需要具备吃苦耐劳、精诚团结、顾全大局、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的优良品质。此外,这支队伍中的人员还应当是农机技术能手,精通多方面的技术、业务知识,熟练掌握各种农机机械的操作方法,可以快速为农户解决各方面疑难问题,切实做好农机培训与服务工作,为推进农机现代化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3.3 因地制宜,丰富培训方式

农机培训应根据农民具体需求因地制宜开展服务。一是风平镇剩余妇女劳动力较多,但由于受各方面条件制约,农村妇女基本上不会主动报名参加农机培训,这就要求通过公益性或阳光工程培训出一批优秀的“三八”插秧机农机操作能手,并以此来带动广大农民妇女积极参与到农业机械化的事业中。二是结合生产实际,利用生产间隙,根据学员文化特点、机械情况等进行多样化教学。可以利用推广现场会,农机年审现场进行农机操作培训。这样既不耽误生产,又能较好的达到教学目的,扩大教学面[1-2]。三是增加基层农机培训教练员数量,充分发挥基层农机组的作用。

3.4 加大监管力度,确保生源充足

农机手作为农机培训的对象,其人员数量的多少将直接决定农机培训的意义所在,如果无法保障足够数量的人员参加培训,那么农机培训的意义也将无从谈起。就目前现状而言,尚未参加过农机培训的农机手还很多,他们通常文化水平偏低、年龄偏大、法制意识相对薄弱,容易发生农机操作事故。因此,建议加强监管力度,督促他们定期分批进行培训,以确保生源充足,切实实现培训的目的。

3.4.1 加大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可以说法律法规是进行农机监管的重要基础和依据,应当从法律法规层面对农机培训加以规范,让农机手深刻认识到参加培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杜绝无证驾驶、违规操作的行为,改变传统错误观念,确保农业生产顺利进行。

3.4.2 扩大农机安全执法队伍规模,加强执法巡查力度[3]。目前,农机安全执法人数存在严重不足问题。农用机械保有量不断增加,而农机安全执法队伍规模却不扩大,严重影响执法工作的展开。因此,建议增加农机安全执法人员数量,加大巡查力度,严查无证驾驶行为,迫使违规人员参加农机培训及考试,切实提升农机手的整体综合素养。

3.4.3 提升服务态度、提高服务意识。归根结底,农机培训是一项为农民提供服务的工作,应当站在农民的角度思考问题,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采取灵活方式进行培训。比如可以在农闲的时候采用集中培训方式,不仅效率高,受众面也广,或者在生产季节深入田间地头进行实地培训,效果明显,可以让农机手实战练习。同时,应当听取农民的想法,根据他们想学习的东西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帮助他们解决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问题。

3.5 加强配合协作,拓宽培训范围

农机管理中农机科技培训、技术推广,以及安全管理三者是密不可分的整体,通过培训可以将新机型、机具以及技术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掌握,实现更好的推广与应用;通过向农机手培训安全法律法规,提高农机手的安全意识,从而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因此,应当充分将农机培训、推广与安全管理相结合,充分发挥农机科技培训的价值。此外,应当借助农机补贴政策的推行,加强对农机手培训及资质的要求。即在推广新机具及办理购机手续时,要求农机手必须持有驾驶证才能驾驶操作。同时,充分发挥农机监理的作用,加强巡查力度,严查无证驾驶操作行为,督促农机手参加农机科技培训[4-5]。

4 结语

发展农业机械化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农机技术培训工作将直接影响农业经济的发展,将贯穿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始终。发展农机培训是一项循序渐进的系统工程,并非一朝一夕就能促成的,其目的在于逐步研究农机培训的规律,最终实现农机培训的制度化、正规化、科学化,造就大批农村实用型人才,为农村经济发展增动力、添后劲。

5 参考文献

[1] 童纪氚,罗永范.浅谈如何搞好公益性农机培训工作[J].中国农机化,2007(1):91-92.

[2] 朱丽萍.农机培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J].当代农村,2008(9):78-79.

[3] 郭万春.关于在农机驾驶员培训中“模块”式教学法的探讨[J].农机使用与维修,2004(1):12.

第7篇

同志们:

首先,我代表省农业机械管理局,向2013年市暨市阳光工程农机培训如期开班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辛勤工作的暨市农机系统干部职工及广大农机手表示诚挚的慰问!

随着购机补贴政策的实施,购机农民日益增多,机具数量大幅增加,与机具的快速增长相比,农民机手的培训工作相对滞后,相当多的新购机农民缺乏系统技能的培训,基本的操作使用和维修保养知识匮乏,致使每年发生大量安全事故以及产品质量和作业质量纠纷,每年因操作者技能和新技术应用欠缺而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严重,农民购买新型农业机械后,不会用、用不好的问题日益突出,农民群众渴望获取农机化操作使用和维修保养知识培训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省农机局高度重视购机农民的培训工作,多次要求采取措施,加大培训力度。从2009年起,根据部、省阳光工程培训有关文件精神,按照“政府推动、学校主办、部门监管、农民受益”的原则,省农机局组织各地进一步加强领导、广泛宣传、规范操作、严格监管,扎实开展阳光工程农机培训工作。阳光工程农机培训是一项新的培训制度,是在中央和各级财政补贴的基础上,对农机驾驶操作和维修人员开展的一项培训。这项制度的建立,体现了国家及省对农机培训工作的高度重视。两年来,全省各地共举办培训班238期,免费培训农机手16750多人次,圆满完成了阳光工程农机培训示范任务,实现了让机手、让领导、让社会“三满意”的效果。

是中部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近年来,市农机化事业一直保持着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管理服务水平和法治化水平不断提高;以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插秧机为代表的大中型及高性能农业机械稳步增长;全市三麦生产基本实现了机械化,水稻生产机械化取得了重大进展,秸秆机械化还田、机插秧技术推广、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农机安全生产等工作均处于全省领先水平。特别是农机教育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在市农机管理部门的科学谋划和精心部署下,各级农机教育培训机构以加强农机从业人员的素质教育和业务培训为重点,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和科普宣传,大力加强农机教育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该项工作已连续多年进入全省先进行列。在2010年全省目标责任制考核中,市农机教育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取得了全省第一的好成绩。在同年举行的全省第三届农机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中,市代表队荣获团体第三名的好成绩,代表市参赛的陆华同志夺得大赛第一名,并被授予“省五一劳动奖章”。在今年7月举办的全省拖拉机驾驶培训教学成果展示评比活动中,代表市参赛的张亚军赢得了全体评委和观摩人员的一致好评,夺得了展示评比一等奖。2009、2010年,市共举办阳光工程农机培训班19期,累计培训农机驾驶操作与维修人员1600余人,约占全省总培训人数1/10,列全省第一。市在阳光工程农机培训中,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精心组织,合理安排培训内容,把培训班办到乡镇、村组,方便了农机手,深受机手欢迎,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以上这些骄人成绩的取得,既得益于市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社会各界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更得益于广大农机教育培训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在此,请允许我代表省农机局再次向长期奋战在农机人才培训工作一线的农机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表示崇高的敬意!对关心和支持农机化事业发展的各有关部门和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

2013年全省阳光工程农机培训任务为11200人,其中市承担培训任务1200人。为切实做好该项工作,更大范围、更快地提高农机驾驶操作和维修人员的实际技能,保证农民“买得起、用得好、出效益”。在这里,我想强调几点:一是明确培训对象。阳光工程农机培训要以购置使用农业机械的农民为主要培训对象,重点培训农机大户、农机服务组织、农机专业合作社以及设施农业设备驾驶操作有关人员和从事农机修理工作的人员。二是落实培训任务。今年,省局与各阳光工程农机培训机构都签订了责任状,我们要按照《责任状》的要求认真开展工作。三是确定培训内容。要结合本地农机化工作实际,重点培训农业机械安全操作技能、农业机械使用维护保养技术、农业机械田间作业技术规范、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等专业技能,同时开展职业道德、农业机械化相关法律法规、农业机械基础知识、农机化经营管理知识等相关知识培训。四是完善培训形式。要立足服务农业、农村、农民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需求,大胆探索农机培训新形式和新方法。注重加强现场操作技能的训练与指导,提高培训效果。五是做好四个结合。按照阳光工程的指导思想,培训中要注重与农机化重点推广技术、购机补贴政策、农机驾驶员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提高培训实际成效。六是抓好培训宣传。要认真总结阳光工程农机工作的好经验和好做法,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网络和悬挂横幅、印发明白纸等形式,加大对阳光工程农机培训实施的宣传报道力度,为阳光工程农机培训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对于参加此次培训的机手朋友,我希望大家要珍惜这难得的机会,认真学习,以积极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参加这次学习培训。一是要遵守纪律,按照培训班的统一要求安排好学习和生活,注意安全。二是要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做好笔记,消化各位专家和授课老师讲授的知识。三是要把所学的知识积极运用到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去,保证自己购买的农机“买得起、用得好、有效益”。

最后祝培训班取得圆满成功。

第8篇

一、抓好农机监理与安全生产工作

一是创新安全生产监管机制,增强农机安全监管能力。按照区域和农机保有量,在全市设立了6个农机监理中队。各中队负责做好辖区内的3—4个镇的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实施网格化监管,建立了安全生产监管的长效机制,有效地促进了农机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开展。为充分调动各中队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农机监理站与每个监理中队签订了《农机安全生产责任书》,同时制定了对各中队的考核、奖励办法,实行中队的考核同辖区内的“三率”挂钩,调动中队工作的积极性。

二是完善村级农机服务组织,提高为民服务水平。在全市选聘1000名具备一定的农机专业知识和组织协调能力的村级农机安全协管员,协助镇做好拖拉机挂牌、年检和驾驶员办证等业务工作。村级协管员充分利用早晚的时间,对全村机主登门服务,使机主不出村,就能办理年检、挂牌等有关手续,深受农机手欢迎。

三是投入移动式农业机械安全技术检测设备,对拖拉机安全技术状态实施机械检测,主要对拖拉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安全性、可靠性以及噪声、污染排放等状况进行检测,为农机管理提供公正的、科学的数据,改变以往靠“眼看、耳闻、手摸”的传统的人工检测方式,提高了拖拉机的安全技术状态。抽调骨干力量组成的农机年检小组携带检测设备深入村镇,对参加年检的农业机械的安全技术性能,逐台进行检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拖拉机的技术状态,消除了事故隐患。同时实施服务中心下移,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简化有关手续,推行现场办公,促进了农机年检工作。3月在金口镇村举行了“2011年农业机械年检现场会”,仅一个村去参加年检的拖拉机就达150余台,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

2011年,全市新办理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挂牌1960台,年检1.82万台,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挂牌率和年检率均达到91%,驾驶员持证率达到92%,年内没发生重特大农机安全事故,全市农机重特大安全事故率始终控制在0.4‰以内。由一名党委副书记具体靠上抓本系统内部安全管理,年内没有发生一起安全事故。

二、加强农机培训机构规范化建设,抓好农机技术培训工作

一是加强学校的规范化建设。2011年根据农业部制定的《全国县级农业机械化学校章程》,对农机化学校的教学、后勤、物资设备管理等制订了实施细则,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实现了“人定岗,岗定责”,使农机化学校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顺利进展。规划建设了拖拉机驾驶员场地驾驶培训专用教练场,指定了道路驾驶培训行车线路,确保了农机培训的安全。加强驾驶员档案管理,驾驶员一入校就建立完整的档案,培训完成后签培训记录。

二是注重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继续再教育,更新教师知识结构。2011年3月参加了农业部在河南洛阳组织的农机化教师培训班,参加培训人员获得农业部颁发的农机维修技师资格证书。9月份参加了市农机局培训处组织的农机化教师教学观摩交流比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三是加大新型农民(农机)科技培训力度,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贡献。新型农民农机培训是新型农民培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机培训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新型农民农机培训紧密结合农机合作社、农机维修从业人员和农机大户,对他们加以培训和引导,为广大农村培养了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型农民农机队伍。促进农机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带领农民共同致富。

四是改变培训模式采取灵活的方式,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方便群众,积极送教下乡。在拖拉机驾驶员培训和新型农民培训过程中,市农机化学校积极结合农村和农民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做到点面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方式,根据各乡镇的机具数量和实际情况,积极送教下乡。发放相关资料,深入到田间地头,采取重点讲解、现场提问、互相讨论、手动操作等多种形式对农民进行培训,激发了学员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了授课效率和质量,受到广大农民一致好评。

2011年培训拖拉机驾驶员1211人,农机专业技能培训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406人,新型农机人才培训385人,举办短训班20期,短训人数达6000人次,所有培训合格率均达到100%。

三、扎实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全市农机化水平大幅度提高

购机补贴工作事关农民切身利益,是政府“支农、惠农”政策的具体体现,同时工作量大,政策性强,程序要求严格,党委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并制定了详细的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工作实施方案,力争把购机补贴工作抓好,落实好。不断扩大农业机械补贴的类型和范围,使玉米收获机械、保护性耕作机械、深松机械、畜牧机械、设施农业机械和小型农业机械都享受到了补贴。今年市争取并落实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150万元,其中国家级补贴资金850万元,市级补贴资金300万元。补贴各类农机具2996台。农机具中凡属国家规定实行牌证管理的,全部办理了相关手续。所有补贴机具按要求进行了编码登记。并为每位享受补贴的农民建立了信息齐全的购机补贴档案。

结合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加大了自走式玉米收获机械、保护性耕作机械和深松机械等机械的推广力度,抓好机具的选型、购机和用机工作,年内共推广新型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械81台,保护性耕作机械51台。

通过购机补贴政策的拉动,有力地促进了玉米、花生和薯类机械化收获技术的推广,2011年,全市的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发展到860台,玉米联合机收率达到85%,花生机收率达到66%,薯类机收率达到50%。

四、围绕农民增收,周密组织跨区作业

今年“三夏”“三秋”前期,市农机部门先后4次组织专门人员到河南、安徽、江苏、临沂、枣庄、淄博等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充分做好信息考察和各项准备工作。“三夏”期间,组织1055台小麦联合收割机,奔赴河南、安徽、江苏、等省内外12个作业地点开展了小麦机收跨区作业,完成跨区机收作业面积80万亩,实现农民增收3500万元;“三秋”期间,组织375台玉米联合收获机开展玉米机收跨区作业,完成作业面积12万亩,实现作业收入600万元。同时,及时根据进度需要,引进河南、江苏、安徽、枣庄等地的机械到本地作业,加快了我市“三夏”“三秋”农业生产进度。

五、抓好农机合作服务组织规范化建设,扎实落实农机安居工程项目专项补助资金

2011年抓好农机合作服务组织规范化建设,新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15个,全市农机合作社达到90个。

根据市2011年农机化推进工程项目指南要求,市农业机械管理局、财政局组织指导对浩硕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善舵农机专业合作社承担的“2011年市农机安居工程项目”进行建设和验收,均达到项目建设标准。

浩硕农机专业合作社安居工程项目占地3.01亩,建筑面积373平方米,总投资32.2万元;善舵农机专业合作社安居工程项目占地8.24亩,建筑面积415平方米,总投资27.93万元。

六、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实现突破

2011年,是我市实施保护性耕作项目的第5年,在各级农机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市农机培训站、保护性耕作专家组的直接帮助指导下,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市关于做好保护性耕作项目实施工作的要求和指示精神,从农业和农机化实际出发,严格按照项目实施方案和合同的规定,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科学实施,做了大量认真细致的工作,确保了项目实施工作的顺利开展,圆满完成了项目年度工作任务。按照《市2011年度保护性耕作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本着巩固成果、扩大示范的原则,市在2010年项目实施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推广应用力度,扩大示范面积,提高示范效果,增强辐射带动作用。2011年重点建设了2个市保护性耕作续建区和1个国家级保护性耕作示范区。主要位于刘家庄、灵山、段泊岚三个镇,2011年国家级项目示范区新增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2万亩,使全市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达到11万亩。项目示范区内重点试验、示范、推广小麦玉米一年两作免耕播种、秸秆还田覆盖、深松、病虫草害防治等保护性耕作技术和机具,达到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七、精心组织农机深松整地作业

今年,市首次实施土地深松作业补贴,积极争取资金320万元,用于补贴土地深松作业,农机购置补贴深松机63台,在移风店、刘家庄、段泊岚、灵山、华山、七级、普东等7个镇建立项目示范区。各项目镇认真落实《市2011年农机深松整地作业实施方案》,切实把深松作业当作农机化的重要任务来抓,精心组织,严格程序,加强监督检查。加强组织协调,切实做到机具组织到位、技术指导到位、人员培训到位、地块落实到位、服务保障到位。发挥农机合作社的主力军作用,做好拖拉机和深松机的统一调配,推行连片作业,整镇整村推进,组织好土地深松的跨区作业和合同作业,努力扩大作业面积。搞好试验示范,积极推进土地深松作业示范镇、示范村建设,分别在经济作物地块、主要粮食作物地块、保护性耕作示范区、冬闲地块开展试验示范,不断改进完善作业模式和技术规范,形成成熟经验,推进深松整地工作在面上展开。严格程序,协调农机作业服务组织与农户签订作业合同,明确作业地块及面积、作业时间、质量要求、补贴金额,搞好公示,加强监督检查,保证作业质量,强化资金监管,确保专款专用。11月下旬开始,市农业机械管理局组成7个检查验收小组,由党委成员带队到项目镇检查验收,全市完成9.5万亩农机深松整地作业。

八、周密部署,科学安排,确保“三夏”“三秋”农业生产顺利进行

围绕“三夏”“三秋”农机生产,对涉及农机工作的组织领导、机械检修、技术培训、技术推广、作业组织、跨区作业、安全生产等都做了周密部署和科学安排。“三夏”“三秋”期间,成立了党委书记、局长任组长的农机生产指挥小组,下设机械调度组、农机三包维修服务组、农机安全生产组、后勤保障组4个服务组,明确职责,统一协调,全面服务。“三夏”“三秋”生产前,依托农机校、农机推广站和全市170余处农机维修网点,组织200名农机专业技术人员,分组分片,举办各类农机技术培训班,使机手熟练掌握联合收获机械、耕播机械的检修、安装、调试和维护、使用技术,确保人、机状态良好,农机作业生产顺利进行。

第9篇

《中国农业信息杂志》2014年第六期

1农业机械化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阿荣旗农机人凭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兢兢业业的工作,机械化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阿荣旗总人口32万人,土地面积31.4万公顷,农机具拥有量134512台(套),拖拉机驾驶员23400人,其它机具操作人员1763人,农机专业合作社130家。随着各项先进适用的农牧业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不断的应用到农牧业生产中,农机各部门相互配合,齐心协力,各项工作取得优异成绩,我们的农机推广、培训、安全监理等工作多次受到国家、自治区、市农机主管部门表彰和奖励。我旗农机人虽然凭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兢兢业业的工作,但还是有偏远山区的农民法律意识不强,安全观念淡薄,认为自己只在田间作业不上道路行驶,不愿参加技术培训,不懂农机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不懂违章载人,人货混载的危害性,导致无驾驶执照,无牌无证行驶,给农机安全生产埋下隐患。

2农机培训采取的措施

2.1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开展农机培训工作我们阿荣旗的农机培训工作,多年来在党和国家优惠政策的支持下,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在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做了大量工作,每年都为农民举办多次多起农机各类培训班,如拖拉机驾驶员、机防手、农村经纪人、农机修理工、农机专业合作社等。为了方便群众我们有时将学习班办到乡镇、村屯和农户的炕头上,在培训过程中,我们不仅讲农机安全法规、机械常识、还聘请有关专家讲土地流转知识、务工常识、艾滋病防治、法律法规等,以及新机具的安全操作、修理,拖拉机故障分析等。

2.2建立高素质的农机推广队伍我们的农机推广机构是受自治区农机化局认定的,我们的推广机构属于公共服务机构履行公益性职责,是国家推广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承担公共所需的关键性技术的推广和示范等公益性职责,为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提供无偿农业技术服务。我们推广站公益性地位明确,有培训教室、仪器设备、示范样机、交通工具、运行机制完善。建立推广人员知识更新长效机制。我们农机推广员农闲时是教员,培训各类农机技术骨干和拖拉机驾驶员,农忙时就是农机推广员,辛勤工作在备春耕、抗旱、春播、秋收的第一线,我们推广员首先掌握机具操作、保养、维修、机械性能等,我们动手能力强,理论不脱离实际,能高质量的完成农机培训和推广任务。

2.3发挥农机培训的作用我旗农机化程度发展较快,由于机械化能有效提高劳动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解放大批农业生产劳动力,农民为了发家致富也知道玉米、土豆等作物,投入少、产出高,但是由于秋收时太费工费时,听说有玉米收获机械,土豆收获机械,但不知道效果如何,还不懂技术,通过我们大量的宣传教育,使农民知道购机国家给补贴,参加技术培训不花钱(阳光工程,雨露计划优惠政策扶持),我旗在,旗委旗政府的关怀下,在各农机厂家的支持下,旗农机主管局和农机培训推广部门十分重视农机培训推广工作,每年春季都开机具展示会,将真实的多种机型数据展示给农民,将机具的性能特点介绍给农民,秋季到田间地头召开农机收获机具现场会,我们单位自己购买推广样机,由我们教师(也是农机推广员)亲自驾驶,在各村、屯的田间里,随时解答农民提出的各种问题,让农民从现实中了解农用机械的真实性,还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个使用的交流农机运用技术场所,促使他们学习农机技术的热情得到进一步发挥,把农机培训同农机科研开发、推广项目相结合,对学员进行现场演示,试验示范,技能实习,把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充分地融合起来,提高其理论水平和技能能力,进一步加快农机科技成果的转化,从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这样让农民心理有了底。在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社带动下,几年来我旗,玉米收获机械,谷物联合收获机械等保有量大量猛增,这样就出现了劳动力剩余问题,在农机事业快速发展,农民发家致富奔小康思想下,农民不满足一家几十亩土地的收入。他们有的将自己的土地流转给别人,有的联合其他有机户,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承包更多的土地,有的人外出务工,有的给有机户打工(因为自己有技术,有能力),这样提高了农业机械利用率和作业效率,降低作业成本,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高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整体水平。

3结束语

总之我们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认真做好农机培训工作,充分发挥农机培训主力军的作用,为实现农业机械化提供重要保障。

作者:李启林单位: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阿荣旗农机中心

第10篇

1.1教学方法传统单一

传统教学是先由教师把非常系统的知识讲完,让学生进行知识储备,然后再应用某些知识点进行练习训练。“计算机工程制图”授课一般是先课堂授课,黑板板书加上一些PPT课件和教学模型展示,布置作业,而后是AutoCAD授课与上机练习,最后是零部件测绘实训。并且未能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方法。这样教学的弊端是学生在毫无目的地被动接收,学习没有积极性,学习效果往往不够理想。

1.2课程实践性不够强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培养的是具有高素质的技能型复合人才。但当前多数学校制图课程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而且理论与实践教学不能有效结合,使在校学习的内容与生产企业的实际工作过程脱轨严重,没有很好地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因此很难培养出学生真正的职业技能。

2.课程建设思路

通过对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和企业实际生产调研,结合国家级精品课程评估指标,课题组明确了建设《计算机工程制图》精品课程的思路。按照“实用为主、必须和够用为度”的原则重组与企业人才需求相适合的课程体系和内容;根据课程内容体系,建设与之相适应的教材、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强化教师培训与再教育,建设一支教学观念新、教学水平高、教学手段先进、职称结构合理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坚持走工学结合的道路,开展校企交流与合作,建设一流的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进而完善教学设施;完善学生专业基本技能、职业综合技能、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满足学生未来就业岗位需要。

3.课程建设内容与成果

3.1教学内容

课题组认真研究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遵循国家制图员职业资格考试的标准要求,进行了岗位需求调查,并且经过大量的企业调研,发现机械设计与制造、化工等工科类专业学生就业主要从事制图、产品检验与研发、机床操作、技术改造、设备管理与维修等职业岗位。2000年以前,我校的《机械制图》和计算机绘图《AutoCAD软件》课程分别单独设置,计算机绘图课程安排在学习完工程制图课后开设,总学时144学时,其中实践学时16学时,占总学时11%,课程内容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与严谨性。2000年后合并为《机械制图及AutoCAD》,对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进行了更改,适当降低了画法几何、机械制图部分内容的难度要求,开始注重生产实际需求,高度重视读、画工程图样能力的培养,总学时调整为124个学时,实践学时24,占总学时19%。2003年,我们将“机械制图”和AutoCAD软件课程整合,编写完成了面向21世纪规划教材《计算机工程制图》、《计算机工程制图实训教程》,获我校教学成果二等奖。2006年我们以我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示范专业为契机,对课程进行了重新设计,探索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将《机械制图》、《计算机绘图》、《零部件测绘》有机整合,并注重“实用为主、必须和够用为度”,教学内容强化了实践教学,制定了新的教学大纲,总学时变为128学时,实践学时62,占总学时49%。2009年,我们编写出版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计算机工程制图与测绘》和《计算机工程制图与测绘实训教程》,内容选取力求与工作岗位的需求紧密相连,比如实训项目———减速器全套图纸测绘的主要学习任务就包括螺纹画法、轴类零件画法、箱体类零件画法、装配图画法、计算机绘图、公差知识及测绘方面知识的使用等,该教学内容的工作对象包括机械零部件、设计方案、要绘制的工程图样和三维造型等,运用CAD/CAM软件、绘图工具及仪器、测绘用工量具等各类工具。教材的使用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2教学方法和手段

3.2.1教学模式设计把课程学习内容联系企业生产实际,提出各种任务,进行任务驱动式教学。将学生置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比如利用常用的减速器模型,提出减速器的某个零件属于哪一类零件,如何表达绘制该类零件图,零件图上哪些尺寸是重要尺寸,哪些表面有表面粗糙度的要求,零件图有何用处等任务。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优化了教学过程,从而提高了课程质量和效率。课程实践教学充分利用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邀请工厂技术人员现场指导。由企业教师有针对性地安排与课程相关的任务并指导学生,使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让学生在生产实境中体验图纸表达的内容,深切体验到知识的实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读识图能力和绘图能力,也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及适应社会的能力。工学结合应该是课内结合与顶岗实习等相结合,课内结合应为最终的顶岗实习做好准备。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实践锻炼,在企业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真实工作环境下的测绘、计算机绘图及其它任务,强化学生专业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同时结合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及进程,开展了创新设计大赛、计算机绘图竞赛,参加《计算机工程制图》课程网站开发的建设等实践性环节,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3.2.2根据不同内容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1)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等)讲授制图基本知识部分(体上的点线面、基本体与组合体),大量运用模型演示与动画模拟,对学生进行空间想象思维训练。同时讲解计算机绘图(CAD)的基本操作和绘图命令,使抽象的理论变得直观、形象,容易理解。(2)按工作过程导向讲授机件表达、零件图和装配图,对学生进行机械制图基础训练。打破章节界限,采用幻灯片、模型、零部件实物展示台和台虎钳等真实零部件进行教学,并利用多媒体课件加以操作演示,同时讲解计算机绘图(CAD)的零件图、装配图、标注等内容。模拟了生产工作过程,也提高了直观性与趣味性。(3)测绘实训教学。针对具有工程意义的减速器、台虎钳、齿轮泵等做零部件测绘、手工绘制草图能力训练,再利用计算机软件把全套工程图样绘制出来,而后总结撰写测绘实训报告。这样提高了学生动手和构图的能力,同时也强化了计算机绘制工程图样的能力。3.2.3采用多种现代教学技术手段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和网络教学,可增加大学生获取知识的信息量。在理论和实训教学中,课程组教师制作了集图片、动画、flash和声音为一体的《计算机工程制图》教学课件,建立三维模型、虚拟项目等仿真教学环境,全部教学过程采用多媒体授课方式,并结合其它方式。多样的信息承载形式,丰富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了教学效果。依托校园网,建设精品课程网站,将《计算机工程制图》课程的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课程教学视频、三维模型、实训项目、练习题库等相关资料全部上网,实现开放式教学。丰富的网络资源可以满足本课程学生自主学习和上网学习的需要。

3.3教师队伍

我校极为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采用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的办法,大大提高了师资队伍素质。制订师资培养计划,鼓励青年教师参加理论进修和企业顶岗学习,每年完成不少于一个月到企业单位顶岗,以提高生产实践经验,增强职业能力。同时对企业兼职教师进行师德培训,支持其参加高等教育学和高等教育心理学的课程学习,以增强其执教能力。经过几年的培养,教师队伍中全部具有多种职业资格证书,专任教师全部是“双师型”教师,在企业中担任技术服务。部分教师为河南省成人制图学会成员,教师教学理论及实践水平大幅提高,教学观念新颖、教学水平较高、教学手段先进。已经形成一支老、中、青结合的较为理想的教学队伍,且各自所学专业形成交叉,知识结构很合理。组成了不同知识层次和年龄的教学梯队;教学队伍中从事课堂教学的教师6人(其中3人兼带实验),专职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4人;校外兼职教师4名,均系工学结合单位的生产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参与了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的制定,负责本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实现了教学过程的开放性。

3.4教学条件

《计算机工程制图》是我校机电、化工、建筑等工科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学校对该门课程的建设、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为保证该课程教学的顺利实施,已建设了良好的校内教学与实践环境。为保证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强化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学校加强了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河南中轴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焦作三岛输送机械有限公司、厦工机械(焦作)有限公司、焦作科瑞森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焦作市迈克冶金机械有限公司等5家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可以满足学生企业认知实训、课程实训和生产性实习等实践教学的需要。

4.课程建设成效

《计算机工程制图》精品课程建设符合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很好地实现了工学结合与一体化教学。课程组全体教师经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清华大学著名教授王先逵在听取了《计算机工程制图》的教学汇报后,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这门课程的改革力度较大,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走在了工程制图课程改革的前列,是一项有积极意义的尝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程的教学质量。近5年,在《计算机工程制图》课程教学团队的教师每学期期中教学检查中,学生的评价结果均为优秀、良好水平,平均得分97.75分,并多人次获得“受学生欢迎的教师”称号,均评为优秀,同行专家及我校督导组听课评价较高。根据对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近5届毕业生回访调查,毕业生认为《计算机工程制图》课程对自己的读画工程图、计算机绘图、协作能力等多项能力帮助很大,课程教学体系使自己学习了生产技能、团队意识,为尽快适应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近5年,通过对近20余家用人单位的问卷调查,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制图水平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毕业生的制图功底较为扎实,识图能力很强,进入角色较快,适应能力强,基本达到了毕业能直接上岗的要求。目前有约60%的毕业生从事与设计、维修和测绘等相关工作,满意率达到95%以上。

5.课程建设完善思路

第11篇

(一)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推广先进适用农机具,掀起了新一轮“农机热潮”。

*年省财政和中央财政安排海南省农机购置补贴资金470万元,其中中央购机补贴专项资金300万元。据初步统计,享受购机补贴的机手1351人(户),补贴机具共计1434台(套),其中补贴大中型拖拉机145台,联合收割机176台,大中型配套耕作机具137台(套),小型耕作机具(手扶拖拉机)976台(套)。

今年的购机补贴工作圆满完成,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反响。主要工作措施是:

一是抓住机遇,多渠道争取资金,为海南省农机化发展提供资金保障。积极向中央和省财政争取资金,今年中央和省财政共安排海南省农机项目专项经费500万元,其中今年中央财政安排海南省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资金300万元,用于海南省6个产粮大县(市)农民购机补贴;省财政农机专项资金200万元,其中补贴专项资金170万元用于12个市县农民和农机服务组织购买联合收割机购机补贴。这次农机购置补贴的比例和额度都是海南省历史上力度最大的一次,充分体现了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对农机化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在购机补贴政策的激励和引导下,海南省农村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购买使用农机热潮。

二是认真做好购机补贴政策宣传贯彻和实施工作。制定的《海南省*年度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资金使用方案》报经农业部、财政部批准实施后,省农机局立即在琼海市组织召开农机购置补贴工作暨农机作业现场演示会,部署*年农机购置补贴实施工作,并邀请新闻单位参加会议,对海南省的农机购置补贴工作进行宣传报道。同时在“中国农机化信息网”和“海南省农机化网”上海南省“*度农业机械购机补贴目录”,公布海南省补贴机具范围和补贴额度。各市县农机部门注重抓好镇、村两级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的发动工作,通过农机大户的典型带动,带动了一大片农机手购机,很快在农村中掀起了购买使用先进适用农机的热潮。

三是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做好补贴资金的使用管理和购机补贴信息档案管理工作。(1)会同省财政厅制定了《海南省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实施细则》,对补贴对象、补贴机型、补贴额度及办理补贴申报程序等事项都作了明确规定。(2)严格控制农业机械售价,避免供货方借补贴之机故意提高补贴机具售价,损害农民的利益,确保农民真正享受购机补贴政策带来的实惠。(3)严格按照有关文件规定做好购机补贴申请、张榜公示、签订购机补贴协议、机具编号和档案信息统计等工作。(4)做好机具供应和补贴结算工作,确保农民及时顺利买到机械,供货方及时拿到补贴资金。

四是做好机手培训、售后服务和质量跟踪调查工作。举办联合收割机和大中型拖拉机使用技术培训班,进一步提高机手的技术水平。认真做好补贴机具质量跟踪调查工作,省和市县农机部门设立补贴农机产品质量投诉站,公布投诉电话,并安排专人负责质量投诉工作,其中省级质量跟踪信息员5人。到目前海南省补贴机具中没有发生集中的质量投诉案件。

(二)加强安全监督管理力度,确保农机安全生产

1.完善农机牌证管理制度,规范农机牌证核发程序标准。严格执行《道路交通安全法》以及农业部两个规定,各级农机监理部门的检验员和考试员严格把关,对不上目录或技术参数超标的机车不予入户,对不参加考试或考试不合格的机车不予发证。*4月,按照省公安厅、省农业厅《关于低速载货汽车和三轮汽车依法交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管理的通知》的规定部署农用车移交工作,指导各市县农机监理站向各公安车管所移交农用车档案。同时,根据省财政厅、发展厅《关于拖拉机等农业机械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有关问题的通知》,从4月1日起降低了农业机械号牌费、证件费和考试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2.加强农机安全检查,维护农机作业秩序。组织各市县农机监理部门深入到县以下乡村道路和其他农机作业现场开展田检路查,采取“重点路段,重点时段,重点监督”等安全防范措施,有力维护了农机作业秩序。

(三)打造跨区作业品牌,机收水平进一步提高,效益显著

各级农机管理部门认真贯彻农业部《关于做好*年农机跨区作业工作的通知》精神,严格执行农业部《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省、市县各级农机部门积极配合,加强对跨区作业中介服务组织和机收作业服务队的管理,抓好机收信息,组织签订作业合同,抓好作业证发放管理、作业调度协调、后勤保障及外来机手的接待服务等工作,确保了今年早、晚造跨区作业的顺利进行。三亚市农机管理办公室设立跨区机收接待服务站,向机收作业服务队提供联系收割作业、维修、油料供应、谷子搬运晾晒等一条龙服务。文昌市农机服务中心、万宁农机总站发挥农机作业服务协会的中介服务组织作用,组织机手组队到三亚、乐东、琼海进行跨区做作业,充分发挥收割机的作用,做好收割合同签订、作业调度和后勤服务保障工作,受到机手欢迎。据统计,今年全省投入机收作业的联合收割机820多台,机收面积约85万亩,机收作业总收入约3000万元,纯收入约1500万元。

(四)农机教育培训丰富多彩,农机管理干部和农机手素质进一步提高

1.农机技术培训。以农业生产机械化关健技术经营服务技能和安全生产知识为主要培训内容,先后在海口举办联合收割机和大中型拖拉机使用技术培训班4期,邀请广联珠江、东方红、上海纽荷兰等厂家派技术人员对机手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有拖拉机和收割机的正确使用和保养维护等,共培训收割机操作手200人,拖拉机驾驶员260人。举办了多期农机监理业务知识培训、农机师资培训、农机补贴专项档案信息管理培训班,提高了农机化系统人员的素质。抓好农机学校资格审查、整顿工作。对海南省现有的拖拉机驾驶培训机构重新进行资格审查,通过整顿,全省19所农机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很大改善,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

(五)充分发挥农机主力军作用,积极投入抗灾救灾、灾后生产工作

今年,海南省先后遭遇特别严重的旱灾及特大台风“达维”,损失惨重。省农业厅专门下发文件,对抗灾救灾工作做了具体部署,并组织工作组下到灾区指导抗灾工作。各级农机部门积极按照省及当地政府的统一部署,建立农机抗灾服务队,派出技术人员,组织农业机械抽水抗旱、排涝,对耕力缺乏的乡村还组织农机作业服务队进村开展机耕作业服务。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农机系统共投入抗旱救灾农业机械7.2万台套,投入农机人员6万多人次,维修抗旱机具9千多台套,抗旱抽水灌溉面积250多万亩次,充分发挥了抗灾救灾主力军作用。

二、“十五”期间农机化发展主要成效

(一)农机化综合实力大幅增强,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机化水平成倍提高,农民投资农业机械的热情空前高涨

预计,至*年末(“十五”末年),全省农机原值达到23.5亿元,比“九五”末年*年(下同)增长63.08%;总动力达到310万千瓦,增长33.12%;拖拉机达到4.8万台,增长45.02%;农用排灌动力机械达到47万千瓦,增长57.93%;配套农具达到2.6万部,增长128.07%;水稻联合收割机达到768台,增长185.50%。农机经营总收入达到12亿元,增长58.73%。全省完成机耕面积157千公顷,增长57.80%,机耕水平达到36.57%,比2000年提高13.6个百分点;机收水稻面积59.3千公顷,增长310%。

主要工作措施及经验:

1.精心组织“兴机富民”行动计划,在全省部署开展机械化示范村建设实施工作,树立农机化示范样板。建设机械化示范村是实施“兴机富民”计划、推进海南省农业机械化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农机的民心工程和形象工程。*年共扶持建设海口、儋州、乐东、昌江、万宁等十个机械化示范村,建设重点是推广适用农机具、发展农机专业户、建立农机作业服务队、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提高农机化水平,农机示范村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示范村的综合农机化水平普遍在80%以上,为当地农机化发展起了很好的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

2.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落实购机补贴政策,抓好农机大户典型带动,组织跨区作业,以经济效益激励农民购机热情,大力推广先进适用农机具。

3.农机“三项工程”成效显著,海南省农机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1)实施“铁牛”工程,因地制宜推广小型耕作机械,因势利导发展大中型拖拉机。为适应海南省山区和丘陵地带农业生产需要,在五指山、陵水、白沙、东方、琼中等山区县,引导农民大力发展桂花牌、丹霞牌等各种先进适用小型耕作机械,在沿海市县及大田洋区域,鼓励农民发展大中型拖拉机和先进适用配套耕作机具,卖耕牛买“铁牛”,以“铁牛”替代耕牛作业,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同时,为适应海南省农业结构调整后发展香蕉和甘蔗生产的需要,农机部门大力引进纽荷兰854、东方红-185等性能优良的大马力拖拉机,进行示范推广,取得积极的效果。“十五”期间,全省小型耕作机械新增约3万台,大中型拖拉机新增900多台。

(2)推动水稻机动插秧机的示范推广工作,大力发展水稻生产全过程机械化。水稻生产栽植机械化是海南省水稻生产机械化的薄弱环节,制约了海南省水稻全程机械化的发展。“十五”期间,在海口、三亚、万宁、澄迈、昌江、临高等6个市县开展水稻高速插秧机试点工作,机动水稻插秧示范取得很好的效果,每亩增产50公斤左右,很受群众的欢迎。

(3)采取农机化技术推进实施“沃土”工程。大力推广应用稻草粉碎还田机、埋草旋耕机等秸杆还田机具,实行稻草和作物秸杆粉碎还田,减少稻草焚烧,培肥地力,保护环境和农业资源;组织农业机械配合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搞好基本农田整治,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促进农业增产增收,推进实施“沃土”工程。

(二)加强农机法规建设,广泛宣传农机促进法,营造农机化发展良好氛围

加强农机法规建设,积极拟定农机行业规章。抓好《农机监理条例》和《农机事故处理办法》的立项申报工作。先后以农业厅名义颂布实施了《关于农用拖拉机、农用运输车鉴定、推广及使用管理的若干规定的通知》,《农业机械事故处理办法》。

广泛宣传农机促进法,营造农机化发展良好氛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机促进法》正式颁布实施后,各市县农机部门迅速行动,纷纷制定工作方案,出动宣传车、张挂横额、贴标语、组织宣讲,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宣传媒体和举办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大张旗鼓做好宣传工作,扩大社会影响。这期间,不少市县还结合农机开展冬种生产作业和抗旱救灾通过电视进行了农机化专题报导,扩大农机的社会影响。

(三)打造跨区作业品牌,发挥农机抗灾救灾主力军作用,农机社会化服务向规范有序方向发展

1.打造跨区作业品牌,有序开展水稻跨区机收活动。各级农机部门严格执行农业部《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省、市县各级农机部门积极配合,加强对跨区作业中介服务组织和机收作业服务队的管理,抓好机收信息,组织签订作业合同,抓好作业证发放管理、作业调度协调、后勤保障及外来机手的接待服务等工作,确保了每年跨区作业的顺利进行。

2.充分发挥农机主力军作用,积极投入抗灾救灾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十五”期间,全省农机系统共投入抗灾救灾农业机械累计达275万千瓦/40万台套,累计投入农机人员29万多人次,维修抗旱机具3.6万多台套,消耗救灾柴油36万多吨,抗旱抽水灌溉面积620万亩次,排涝面积350万亩,充分发挥了抗旱救灾主力军作用。

三、*年农机化工作思路和工作要点

(一)*年海南省农机化工作的总思路是

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任务,大力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全面贯彻实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落实扶持农机化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购机补贴力度,积极推广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健全农机服务体系,强化农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范农机安全监理,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努力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年农机化发展目标

全省农机总动力达335.99万千瓦;拖拉机保有量达5.32万台,配套农具达3.67万部,联合收割机达1100台;机耕面积达175千公顷,机播面积达31公顷,机收面积达65千公顷;农机经营总收入达13.03亿元。

(三)*年工作要点

1.以贯彻《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为契机,努力推动农机化工作走上法制化轨道。(1)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继续加强对《道路交通安全法》、《行政许可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以及农业部42号令、43号令等的学习宣传。(2)加紧做好《海南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的修订、补充,力争早日提交省人大并通过省人大常委会的审议。(3)对涉及农机管理部门行政许可项目的执行情况开展检查与调研,进一步规范完善行政许可事项。(4)举办一期农机管理人员行政执法培训班,提高依法兴机、依法管机、依法治机的能力。

2.加大购机补贴力度,调动农民投资农机化积极性,加强项目管理。

3.加强农机服务农业生产的组织协调,努力提高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1)抓好春耕、冬种、机收和抗灾救灾等农机化生产工作。(2)做大跨区机收这一品牌项目,扩大作业范围和服务领域。9月将召开跨区机收经验交流会,进一步推进这项工作的开展。

4.建立新型农机化服务体系,健全服务网络。(1)指导好乡镇农机站建设。加强农机市场管理。积极培育和扶持各级、各类农机协会、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制定相关的扶持政策,引导发展。(2)加强信息服务。在海南省农业机械化信息网页上为农民、农机户和农机服务组织提供快捷、及时、准确的服务。建立省、市、县三级农机使用者协会,形成比较完整的服务网络。

5.加强技术推广与培训,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1)大力推广应用农机新技术,新机具。计划全年新增新型水稻联合收割机400台。(2)继续开展农机大户培训,组织好农机科技入户工作。

6.加强拖拉机驾驶培训管理,依法办理行政许可。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农业部41号令的规定,切实加强对拖拉机培训市场的管理,提高培训质量。加强拖拉机驾驶培训学校许可证的年审工作,并依法推进拖拉机驾校的规范化管理,对理论教员和教练员实行持证上岗制度。配合省物价部门开展拖拉机培训收费标准调研,下达新的收费标准。

第12篇

关键词:农机;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8-0144-1

1 我国现阶段农机发展存在的问题

1.1 关于扩大财政对农机化补贴问题

近几年来,中央和省对农业和农村的补贴范围逐步扩大,补贴资金数量逐步提高。对农业和农村稳定,农民生活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这其中对农机的补贴尤其明显,农机化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与此同时,硬件和软件不协调的问题也显现出来。先进的机械面对的是没有经过培训的低素质操作手,先进机械的作用没能充分发挥作用。因此,对农机手的技术培训问题需要尽快解决。因此,建立农机技术培训补贴制度势在必行。为此,建议在稳定农机具购置补贴制度的基础上,国家应建立对农机手技术培训补贴制度。将各级农业机械化学校纳入财政预算系统,保证其基本人员经费,然后按其对农机手培训的数量,核定业务经费。对来参加农机技术培训并考试合格的农机手发放一定补助,鼓励其参加技能培训,从而提高农机人员技术操作水平。这样通过几年的努力,农机化系统人与机械配套的问题可以基本解决。

1.2 关于农机维修体系建设与提高问题

农机维修服务是农机服务业的重要内容,是确保农机使用寿命和使用效率的重要一环。长期以来,农机手重购买与使用,轻维修和保养的问题非常突出。十几万二十几万购买的大型农业机械,维修时仍然采用自己维修的方式进行,哪里坏了修哪儿,保养根本谈不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3点:农机手的维修保养意识不强;维修网点普遍水平不高,维修人员素质较低,维修设备缺乏,维修质量难以保证;行业管理和行业促进政策缺乏,维修服务总是小打小闹,难以做大做强。针对以上问题,建议出台行业促进政策,学习汽车的保养和保修制度,建立生产企业机械保修和保养制度,主要是鼓励农机生产骨干企业建立“拖拉机4S店”将农机维修和保养服务承担起来,从而将该行业做起来。其次是提高农机手的机械维修保养意识,帮助其学习维修和保养常识,解决重购买使用,轻维修保养的问题。三是帮助现有农机维修网点上档次、上水平。

1.3 关于农业机械装备结构不合理问题

我国现阶段农机状况是小型农机具居多,大中型农机具较少;主机多,配套农机具少;中低档农机多,高性能农机具少;种植类农机具多;水产养殖与农产加工类农机具少,传统大农业生产农机具多,适合现代都市农业的农机具少。致使农机作业范围狭窄,其整体功能的发挥受到限制,机械多以小型为主,对农业增产增效的促进作用明显减弱,配套机具发展较少,农机具利用率不高,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再就是区域发展不够协调。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购买机械的能力强,但以发展经济作物为主,出现有机无处用的局面,经济欠发达地区以粮油种植为主,适宜于机械耕作,由于收入偏低,少有家庭能够买得起机械而出现有耕无机。

2 农业机械化的建议

2.1 加强农业机械化新技术试验、示范工作

结合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选择有一定基础、区域经济明显的区、乡镇进行重点示范和扶持,提高农业机械装备和机械化水平。市、区农机技术推广机构应当以试验示范基地为依托,为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无偿提供公益性农业机械技术的推广、培训等服务。通过加强农业机械化示范基地建设,充分发挥项目示范作用。

2.2 坚持因地制宜、经济有效、保障安全、保护环境的发展原则

根据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选择切合实际的农机化发展形式和途径。要以提高效益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让农民从农机化过程中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要保证农机产品质量,保障农机生产安全。大力推广节能环保的农机化技术和设备,保护生态环境。

2.3 加强队伍建设

进一步强化农机推广机构的细则、办法,推进农机推广机构标准化、规范化,特别是要强化乡镇农机推广机构,使其成为独立的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