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21 06:40:2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研究性学习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引言
自主研究性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高中思想政治学生自主研究性学习对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等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当采取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指导方式促进自主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2、自主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指导的必要性
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虽然强调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但是学生自主研究性学习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高中生的思想政治学习是认知活动的一种,是由感性认识不断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高中思想政治课包涵大量的抽象的概括性内容,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完成从教材内容到信念与思想认识的转化,从思想认识到具体行为的转化。在学生自主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应当运用恰当的教学技能与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组织、整合、获取与存储思想政治知识。教师在高中思想政治学生自主研究性学习中发挥主导作用,不但与高中生的认知规律相符,而且适应了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高中生身心逐渐走向成熟,受到身心相对成熟和社会生活经验缺乏矛盾的困扰,内心充满冲突,情感意志起伏多变,心理状态复杂,难以向教师或家长表露内心世界。高中生心理虽然具有相对闭锁性,但是也望被理解,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在学生自主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知识垄断者、长者的身份,作为引导者、协调者和组织者参与到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当中,充分发挥应有的指导作用。
3、学生自主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指导
3.1自主研究性学习选题中的教师指导
选题是高中生思想政治自主研究性学习的首要环节,是整个研究性学习的关键。选择课题的质量直接影响着研究性学习的方向与成效。教师应当在学生的选题过程中进行以下指导。首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把握课题方向。高中生社会阅历较浅,处理问题容易走极端,教师应当根据高中生的身心特点进行必要的指导,引导学生分清事物的主流和支流,透过现象看本质,正确把握课题研究方向。其次,将课题的价值和学生的兴趣相结合。高中思想政治自主性研究性学习中课题选择方式较为灵活,可以采用学生自行确定,学生选择教师提供的课题等方式。无论采取何种课题选择方式,都应当将课题的价值和学生的兴趣有机的统一起来。最后,在具体的选题过程中进行调控指导。研究课题应当源于思想政治教材,切不可完全脱离教材。选题应当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探究能力、知识结构等引导学生选择恰当的课题。选题的题目范围应当始终,不宜过大或过小,选题过大容易导致难以突出重点,选题过小容易导致研究受到资料与内容的局限,难以进行到底。
3.2自主研究性学习实施中的教师指导
高中思想政治学习自主性研究学习不但重视学生的研究成功,而且更加重视学生的研究过程以及学生在课题实施过程中的体验。所以,在课题实施过程中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一般教师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指导学生收集有研究价值的资料。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了解课题研究的各个阶段对资料的需求是各不相同的。选题阶段强调尽可能多的占有资料,实施阶段强调资料的针对性。当课题进入实施阶段之后,教师应当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围绕研究课题搜集资料;应当指导学生提取有价值的资料,对原始的、无序的、零散的大量原始资料进行去粗取精,充分挖掘原始材料中的潜在价值;应当指导学生重视原始资料的科学性,确认原始资料的来源、研究程序是否可靠,判断资料的结论是否能够经得住检验与推敲。总之,在高中思想政治学生自主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不可以撒手不管,应当进行宏观指导,确保研究性学习顺利进行。
3.3自主研究性学习结题中的教师指导
高中思想政治学生自主研究性学习的结题阶段重视全面地回顾与总结。然而,因为高中生的知识储备、科研能力、研究水平等均有所欠缺,所以在结题过程中会出现较多的问题,需要教师进行一定的指导。在结题阶段,教师应当进行以下指导。首先,指导学生提炼总结观点。部分学生面对大量的资料会感到束手无策,这时教师就应当引导学生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筛选、去粗取精,从对材料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其次,指导学生撰写结题报告,总结研究成果。研究成功具有多种多样的表达形式,包括小论文、实验报告、调查报告、多媒体课件等。具体使用何种形式总结研究成果应当根据自主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方法、课题内容进行确定。教师应当指到学生撰写行文规范、事例典型、数据确凿、结论明确的结题报告。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研究性学习;有机结合
《高中研究性学习基础》教程中指出:研究性学习活动是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及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具有开放性、创新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所以研究性学习是师生围绕着解决问题共同完成研究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以及为解决问题相互合作和交流的过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一个独具特色的课程领域。因此,若能把数学课堂教学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相结合(称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借助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平台为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做教与学相结合,把课堂所学知识用于实践,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也为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提供载体,从而提高学生学习两个学科的兴趣和效果,达到“双赢”的目的。
一、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涵义
数学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某些数学问题、其它学科问题或生活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中选择并确定研究性课题,运用类似于数学学科的科学研究方法去获取和应用数学知识,从而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体验、理解、掌握和应用数学学科的研究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发展科研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
二、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特征
1.重过程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已有的知识能力基础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确定研究课题,并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结论的自主学习的过程。在这之中,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猜测、叩问、尝试、发现、验证的过程,经历发现知识、再创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过程,亲身体验到付出努力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在这过程中,学生要学会与他人合作,与社会的接触,培养自己团队精神和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
2.重创新
数学研究性学习是开放性的,它打破了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注重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让学生在掌握课本的知识方法基础上观察身边事物,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设想、探究新知识、创造新方法、开拓新生活的潜在能力。
3.重实践
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学生要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性活动,运用已有的知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再通过求解数学模型去解决实际问题。
三、何如建立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
1.加强课堂渗透,打好理论基础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研究的意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有意识地渗透研究的理念和调查有关的知识。首先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上应该有所改变。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是知识的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教师是指导者、合作者。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自己动手解决问题,还注重同学间的协作能力的培养,为使学生能顺利地完成任务作好铺垫。其次,在教学中要抓住时机,提高学生的研究欲,鼓励研究热情。
2.布置开放性习题,强化研究性学习的意识
过去的数学作业往往只局限于纯粹的作业本形式,而新课改之后的作业形式显然更加丰富了。就如现行的人教A版为例,必修1中第一章复习参考题:如果你在海上航行,请设计一种测量海上两个小岛之间距离的方法。必修3中第二章:设计一个抽样方案,调查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收视率。选修2-3第三章:分别研究数学成绩与物理成绩的关系、数学成绩与语文成绩的关系,你能得到什么结论,等等。这样的具有开放性的课后练习题还有许多,我们应当鼓励学生相互合作交流共同完成。
3.加强校园的研究氛围,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
充分利用校园的教育资源,给学生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校园中有具有不同学历阅历、不同爱好特长的教师、职工,还有图书馆、阅览室、电脑房……教师根据学校的特色,鼓励学生有意识地在校园中发现课题,抓住机会,探求答案。
4.建立合理的评价制度
合理的评价既是对研究工作的肯定和鼓励,也是对后续工作的指导,这对教师和学生都起到促进作用。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1)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态度。它可以通过学生参与过程中的表现来判断:是否积极参加每一次的活动;是否按时完成自己的任务;是否具有独立思考,刻苦钻研;是否提出创设性的建议。
(2)掌握研究手段的能力。学生是否具有科学信息意识和材料的收集、判断能力;是否能够应用信息技术和相关的应用软件;是否对问题具有较强的分析和猜测能力。
(3)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要考察学生在一项研究活动中从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所显示出的探究精神。学生是否具有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去发现、提出、分析、验证、总结的能力;是否具有创新意识,敢于打破常规,创造新方法。
(4)协作、沟通和表达能力。能否与他人很好的合作交流;能否恰好的表述自己的想法,包括口头报告、开题报告、结题报告等。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2003年4月
[2]《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教基〔2001〕6号文
[3]《高中研究性学习基础》,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研究性学习
高中是为英语打好基础的关键时刻,相较于中学生来说,高中教材中的语法更加深奥难懂,更加接近高等院校的学习要求。随着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深入到各大高中,原本最难攻克的科目变成了最有趣的学科,为学生们的英语学习增添了一份乐趣。
1研究性学习与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好处
新课标颁布以来,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不断的在高中教学中蔓延开来,很多学科的老师们都在试着运用研究性学习方法进行教学,例如生物、政治、数学等学科,包括在教学上本来就难度较大的英语学科,也都在使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在这样的方式下,学生们有了一种新颖放松的学习氛围,让学习变得更加轻松更加简单。
2.1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以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获得的各种课题或项目设计、作品的设计与制作等为基本的学习载体;以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学习到的科学研究方法、获得的丰富且多方面的体验和获得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基本内容;以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主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开展研究为基本的教学形式的课程。
2.2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好处
研究性学习的提出,对于高中英语教学是一个突破性的成长,它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学习教学活动,恰巧与传统的死板教学方式相悖,但是却也吸取了传统教学方式中的优点,加以灵活运用。那么,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研究性教学有什么好处呢?
(1)区别于传统教学,简单灵活
传统的英语教学很简单,背单词、写句子、练语法。在研究性学习提出后,这三项主要学习方法不再像传统教学那样死板,它不再局限于学生进行纯粹的书本知识的吸收,而是通过让学生们参加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和获得各种能力,其中也包括英语的对话、语法的运用等。学生通过自主开展活动,选择课题来进行研究,以问题为载体,以研究为方法,主动的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不管是在能力上还是在知识上都有了提高;
(2) 它讲究知识的联系和运用,不只是死记硬背
死记硬背是高中时期我们在英语学习最常用的方式,有很多同学每天抱着一本牛津词典一个单词一个单词的背诵,然后忘记接着再背,周而复始,时间全部浪费在背单词上。而现在,研究性学习强调的是边学习边实践,和一般的兴趣小组或者突破型训练不同,英语是一门综合型学科,恰好符合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它会将各个方面的知识融会贯通,所以学生们在研究性学习中学到的不仅仅是英语,还有通过英语学到的很多其他知识,它们之间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2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几点提议
研究性学习的本质在于,让学生亲历知识产生与形成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独立运用其脑力劳动;追求“知识”发现、“方法”习得与“态度”形成的有机结合与高度统一。这是研究性学习的本质所在,也是研究性学习所要达到和追求的教育目标。对于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所做的探讨,对高中英语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笔者积累多年的英语学习经验,提出了以下两点开展研究性学习比较好的办法,希望对高中英语的教学有一些帮助。
(1)课题与生活接近,适合学生们探寻
高中英语教材中,有很多课题可以运用研究性学习方法来进行教授,例如在高中人教版英语教材里第二单元,English around the world中,老师可以提出The differences between other countries.让同学们围绕不同国家的英语习惯来做一个课题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学生们每个人可以选择一个国家,收集这个国家一些独特的英文口语技巧,来进行研究和反馈,不仅学习了课本上要求的知识,也更加补充了课本之外的一些知识,在与同学的反馈报告之中,将所学内容融会贯通进去,加强记忆,使自己学的内容更容易吸收;
(2)建立小组式研究性学习,与任务型学习相结合
任务型学习的本质与研究性学习有些相像之处,在于都有一个目的,围绕这个目的来做一些实践,然后进行反馈。任务型学习以完成学习任务为主,而研究性学习以完成研究课题为主,两者在深层上是想通的。将完成一次研究性课题作为一个任务教学。老师可以按照学号或者座位顺序来进行分组,每一个小组领一个研究课题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反馈,在此过程中通过组员的合作和搭配,经过老师的指导以后,将课题牢记于心并且运用自如,达到学能所用的目的。高二英语教材第12单元,Fact and Fantasy中,课本上给同学提出了许多问题。例如:What is the highest mountain on the earth and how high is it?或者是What is the deepest point in the ocean and where is it?老师可以根据教材上提出的问题,让每一组自由选择想要完成的研究课题,然后做一个简单的记录,下一节课的请每一组同学按照他们所分配的职能进行反馈,例如如果选择第一个问题,那么按三个人一组算,一人可以负责收集全国排名前十的山峰,并且做一下简单的介绍,一人可以负责介绍最高山峰所在地的地理位置,而最后一个可以做一个当地气候和风俗的介绍,这样三个人各司其职,每个人都参与其中,对课题内容映像深刻,活学活用将所学内容带入到课题研究中,加强了自己学科知识的练习和巩固,内容轻松有趣,效果也可想而知。
4结束语
总而言之,研究性学习对于高中英语教学来说是十分有帮助的,老师在这种教学方法之下,不仅帮助同学们用更轻松的办法学会了书本知识,更加为他们补充了课外知识,可谓是两全其美。
参考文献
[1]黄颖泉.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3).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模式 探讨 地理
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当前课程改革中的一大亮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规定研究性学习活动有15个必修学分。关于研究性学习的定义,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中给出的定义是:“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因此,研究性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方式,又是一种学习观。作为学习观,研究性学习是建立在现代学习理论基础上的科学学习观,它反对被动地接受、继承、记忆知识,主张学生主动地理解、应用、探索、创新知识,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指在研究性学习情境中,学习者以问题解决为主要的内容,以发展研究能力和创造能力为主要目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
不论是作为一种学习观念还是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具有自主性、问题性、探究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的明显特点。研究性学习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给学生更多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渠道,使他们在自主学习和探索中获得新的学习体验。
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极强、涉及面极广的科学,各种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有机组合形成复杂系统,是兼有自然科学性质与社会科学性质的综合性学科,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等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研究性学习所涉及的有关生活、环境、产业发展等课题,都与地理学科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因此,从地理学领域来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具有学科方面的优势。
一、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内涵
对于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含义,目前还没有比较明确和准确的界定,有人认为只要是在地理课上进行的,或是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属于地理科学范畴的研究性学习就是地理研究性学习,例如,“地理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模拟地理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地理信息,应用地理知识和技能分析其因果联系,并提出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与建议”,此类概括没能体现出地理研究性学习课题来源广泛的特性。还有人认为“地理研究性学习是广泛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资源,采用探究的程序和研究方法,发挥地理学的专长,以人地关系的协调共生为准绳,通过体现地理科学的哲学、科学、应用和教育价值,以达到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创新和实践能力目的的研究性学习”,此类概括又过于宽泛,没有突出地理科学研究的思维和方法。
地理学是研究人与生存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科学,从学科的特点看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其思维方式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研究立意注重于“人地关系”,研究角度上偏重于“空间结构”,因果分析上注重“综合性”集成,同时还需运用“前瞻性”思维来预测某种地理事物与现象的发展前景。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及研究性学习的一般特性,笔者认为:地理研究性学习是在地理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与地理环境相关的专题进行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主动应用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分析事件的因果联系,并使获取、分析、运用地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的学习方式或学习活动。
二、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内容的选择
1.地理研究性学习内容选择的原则。地理研究性学习内容的选择,一是要遵循乡土性原则,为了方便学生对所选题目开展有针对性的探索,学生必须对所选题目的背景知识及关联资料有一定的了解,在选题时宜根据当地的实际来进行,这样不仅有利于资料的收集和进行实地的考察,而且所探索的问题也有一定的社会价值;二是要遵循实践性原则,《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地理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间接经验的同时,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为学生提供学习直接经验的途径,让学生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三是要遵循探究性原则,教师可以根据课堂上学习的地理知识,引导学生用地理思维去观察身边的事物,并由此发现值得去探索和研究的问题,鼓励学生通过主动参与调查、研究、分析身边地理现象的规律,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2.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内容的选择。地理学科的内容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内容的选择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
(1)与高中地理教材理论有关的内容。高中地理教材中实践性较强的内容可以考虑作为地理研究性学习的题目,如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可以引发“当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与住宅小区楼距的关系”问题,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可以引发“气候与当地农耕制度的形成”问题,工业区位的选择可以引发“影响某厂、矿布局的因素分析”,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可以引发“某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河流的综合开发可以引发“某河流水的污染及治理”等。这些问题都可以结合当地的实践情况,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并辅以查阅资料等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将教材理论引延成地理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学生对课堂教学知识的理解,强化感性认识,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此外,学生通过主动探究某些知识的原理和规律,可以培养学生对复杂现象进行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
(2)与生活环境有关的内容。新一轮的地理课程改革强调要“关注身边的地理知识”,“用身边的地理知识”。因此,学生在选择地理研究性课题时,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如“学校周围的噪声污染与治理建议”、“家乡交通方式的变化”、“某类农作物地域性分布的成因分析”、“使用一次性餐具对环境影响的调查”、“某城市气候热岛问题考察”,“某类农产品市场需求信息与种植的关系调查”等。通过对身边的地理问题进行探索,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身边与地理学科有关的问题,并让学生亲自走访调查、动手实验等亲身实践来获得对社会的直接感受,同时还可以使学生了解地理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尝试着与他人交往和合作。
三、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的要求
1.地理研究性学习的目标要细化。地理研究性学习目标的细化,能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可达成性。例如,“某河流的环境污染及治理”专题,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时,要引导学生通过实地调查了解如下内容:河流污染物种类、污染源;水样送检所需要的化学实验条件及方法;当地居民及有关部门对河流水污染的态度;河流水质与居民的健康关系;河流两岸的绿化情况,存在的问题;可借鉴的治理措施。
2.地理研究性学习的要求要明确。作为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指导者,教师在活动开始之前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如主动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在活动中体验、感悟研究性学习的乐趣和方法;在调查、测量、访问、实验时要踏实、严谨,力求获取准确的信息;同项目组(以5人为宜)的成员既要有明确的分工,又要有密切的合作;利用多种媒体(书刊、网络、影像等)查阅相关信息时,要学会加工整理信息;研究结论要有新意、要有自己的观点,避免抄袭。
3.地理研究性学习的选题不宜太大或太空。地理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提出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在其课程目标中提出让学生“学会独立或合作进行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此外,研究性学习本身也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联系,但有些学生在选题内容上涉及面大而全,选题后却无法进入实践、体验环节,最终只能通过查阅资料,整理加工信息,这样极易出现抄袭他人成果的现象。例如,《关于环境污染的研究》课题,选题的出发点很好,有现实意义,但由于环境污染的问题很多,实施起来难度比较大。因此,在选题上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拟定,尽可能做到要小而专,如上述题目可改为《某河流水污染问题的研究》。
四、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方法
根据高中阶段学生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结合地理学研究的思维和方法,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可采用下列方法:
1.实验观察法,此类方法主要用于自然地理方面,需要借助有关的实验、分析有关数据,来寻找答案。如水和沙的热容量、石灰岩的溶蚀、水的污染、大气环境的污染、土壤的肥力、天气的各种现象等需要通过实验获取数据来解释其成因等。
2.野外考察法,这是地理研究的一种常用方法,无论自然地理学的研究还是经济地理学研究,都比较常用。一般分为室内准备、野外实地考察和总结研究三个阶段,常用于对旅游资源、土地资源、地质地貌、水文、区域规划等方面的研究。
3.资料信息整理法,利用书刊、报刊、网络等手段搜集各类文献资料、地图和统计图表,然后进行整理、分析、研究,从而得出结论。
4.技术经济论证法,常用在生产布局和村、镇、城市规划中,先将布局和规划中技术上的可能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结合起来,对各种方案进行对比论证,然后选择最佳区位和方案的一种研究方法。
五、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模式
《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提出研究性学习的一般过程是:问题创设阶段实践和体验阶段表达和交流阶段。笔者认为,在问题创设阶段,既可以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也可以由教师提供参考问题,关键是要组织人员对拟研究的问题进行审核,以避免问题过于宽泛和缺乏实践环节。当研究问题及指导教师拟定后,教师在地理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要起组织者、指导者、学习者、管理者的作用。表达和交流阶段是地理研究性学习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要提供时间、场地给学生,表达的形式除了撰写调查报告、搞展板、出墙报外,最好能安排口头报告会,这样不仅能使学生通过交流、研讨与其他同学分享成果,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辩证思维。
本文通过对海南十六所中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情况的调研,结合研究性学习的一般过程,拟定了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模式(见图1)。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与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周积云,吴忠喜.探索.体验.成长[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6.5-13.
[3]袁维新.论研究性学习活动方式的特征[J].浙江教育科学,2001,(2).
[4]吴永军.关于研究性学习若干问题的再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2,(10).
[5]全疆发.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教改实践[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1,(6):26-27.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研究性学习;概念;课题;方法
一、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含义
数学研究性学习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在基础性、拓展性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的和现实的问题的一种有意义的主动学习,是以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探索实践和相互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的学习研究活动.它能营造一个使学生勇于探索争论和相互学习鼓励的良好氛围,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数学研究性学习更加关注学习过程.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材料不仅仅是教师自己提供的,而且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思考、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概括出问题,甚至可以通过日常生活情景提出数学问题,进而提炼成研究性学习的材料.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问题的研究者和解决者,是主角,而教师则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给予帮助,起着组织和引导的作用.
二、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择
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主要是指对某些数学问题的深入探讨,或者从数学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活动和合作活动.研究性学习课题应以所学的数学知识为基础,并且密切结合生活和生产实际.新高中数学新教材将按《新大纲》的要求编入以下课题,供参考选用,当然教学时也可由师生自拟课题.提倡教师和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新高中数学新教材研究性学习参考课题有六个:数列在分期付款中的应用,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线性规划的实际应用,多面体欧拉定理的发现,杨辉三角,定积分在经济生活中的应用. 其教学目标是:(1)学会提出问题和明确探究方向;(2)体验数学活动的过程;(3)培养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4)以研究报告或小论文等形式反映研究成果,学会交流.
三、高中数学开放题与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的开展需要有合适的载体,即使是学生提出的问题也要加以整理归类.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载体应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创造潜能的发挥.实践证明,数学开放题用于研究性学习是合适的.
数学开放题的常见题型,按命题要素的发散倾向分为条件开放型、方法开放型、结论开放型、综合开放型;按解题目标的操作模式分为规律探索型、量化设计型、分类讨论型、数学建模型、问题探求型、情景研究型;按信息过程的训练价值分为信息迁移型、知识巩固型、知识发散型;按问题答案的结构类型分为有限可列型、有限混沌型、无限离散型、无限连续型.
数学开放题型体现数学研究的思想方法,解答过程是探究的过程,数学开放题体现数学问题的形成过程,体现解答对象的实际状态,数学开放题有利于为学生个别探索和准确认识自己提供时空,便于因材施教,可以用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成功感,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美感.因此数学开放题用于学生研究性学习应是十分有意义的.
四、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中开放题的编制方法
无论是改造陈题,还是自创新题,编制数学开放题都要围绕使用开放题的目的进行,开放题应当随着使用目的和对象的变化而改变,应作为常规问题的补充,在研究型课程中适合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开放题应具备起点低、入口宽、可拓展性强的特点.数学开放题的编制方法:
1.以一定的知识结构为依托,从知识网络的交汇点寻找编制问题的切入点.能力是以知识为基础的,但掌握知识并不一定具备能力,以一定的知识为背景,编制出开放题,面对实际问题情景,学生可以分析问题情景,根据自己的理解构造具体的数学问题,然后尝试求解形成的数学问题并完成解答.
2.以某一数学定理或公设为依据,编制开放题.数学中的定理或公设是数学学习的重要依据,中学生的学习特别是研究性学习常常是已有的定理并不需要学生掌握,或者是学生暂时还不知道,因此我们可以设计适当的问题情景,让学生进行探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一般规律,体验研究的乐趣.
3.从封闭题出发引申出开放题.我们平时所用习题多是具有完备的条件和确定的答案,把它称之为封闭题,在原有封闭性问题基础上,使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发散开去,能够启发学生有独创性的理解,就有可能形成开放题.在研究性学习中首先呈现给学生封闭题,解答完之后,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如探究更一般的结论,探究更多的情形,或探究该结论成立的其他条件等.
4.为体现或重现某一数学研究方法编制开放题.数学家的研究方法蕴含深刻的数学思想,在数学研究性学习中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家的某些研究,做小科学家,点燃埋藏在学生心灵深处的智慧火种,以此为着眼点编制开放题,其教育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5.以实际问题为背景,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编制开放题.在实际问题中,条件往往不能完全确定,即条件的不确定性是自然形成的或是实际需要,其不确定性是合理的.如包装的外形、花圃的图案、工程的图纸这些是需要设计的,而由于考虑的角度不同,设计者的知识背景、价值判断不同,得出的方案也会不同.
总之,“研究性学习”仍属于初创、实验阶段,还存在许多方面的问题,同时也给我们广大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让我们共同走进“研究性学习”吧!
【参考文献】
[1]李建平.普通高中如何实施研究性学习.中国教育报,2001-05-31.
【关键词】高中数学 研究性学习 自主合作
高中数学教学的每个环节中都大量存在着可以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素材,研究性学习贯穿在高中数学教学的始终,以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研究。
实施研究性学习既要把数学研究性学习作为学校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科学有效实施,并实现数学的本质特点和它在促进学生的发展中的特殊作用,又要把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纳入学校校本科程范畴,开发和充分利用学校课程资源,确保研究性学习活动顺利进行,并突现数学的科学品质。本文介绍一下研究性学习的科学设置过程。
一、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一)总体目标
1、着眼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深化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与主体能力,形成求真务实、积极探索的学习形式和勇于质疑、善于思辩、尝试批判的创造性思维品质.2、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体验数学活动的过程,学会数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学会沟通、合作与表达交流,培养学生数学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应用能力.
(二)分阶段目标:
目标原则:根据高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课程进展状况,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应具有明显的实践性、基础性、反复性和递进性。
1、第一阶段,以“阅读材料”、“课外作业”、“研究性学习课题”及部分教学内容的招展与延伸为载体,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确定研究专题的方法,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和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探究意识和查阅文献资料技能、数据统计与分析方法、沟通表达技巧等。
2、第二阶段,以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实施课题研究”和“撰写研究报告”为载体,学习数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体验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过程,重点培养资料搜集与处理能力、预见、构思与策划能力、多角度思考问题并提出个性化观点的能力及分工协作的团队精神。
3、第三阶段,以“阶段汇报”、“解题答辩”、“成果展示”为载体,继续学习有关研究方法,重点培养学生资料佐证和提炼观点的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清晰自如、条理清楚的表达能力、综合思辩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等。
4、第四阶段,以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高考热点问题为专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二、数学研究性学习课程设置
(一)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
1、实践性原则。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应当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且新颖有趣的实践与应用机会,最大程度地让学生在实践与应用活动中获取各种知识,发展各种技能。
2、指导性原则。发挥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的组织、指导作用,坚持“教师指导在前,学生实践在后,监控评价全程”的原则,避免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的盲目性、随意性和危险性,提高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成功率并从中获得自信和动力。
3、过程性原则。注意实践体验,注重全员参与,关注研究性学习中的过程感受与情感发展。
(二)课程计划
三、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组织实施
(一)准备阶段
1、请区教研室专家指导实施工作。
2、成立组织机构.成立以年级主任为组长,各备课组长和该学科任课教师为成员的实施课程的课题组,并以各学科备课组为单位,成立研究性学习活动指导小组。
3、做好请示、协调和物质准备,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提供各种方便。
4、宣传动员:对学生及家长召开宣传、动员会议,宣传课程的意义与价值,争取家长支持,激发学生兴趣。
5、指导学生组建“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小组。
(二)实施阶段
1、指导小组有教师相互协作,分工负责,管理教学时空,安排辅导与研究指导等。2、内容、方法与策略见《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四、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管理
(一)“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组在年级“研究性学习”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负责课程的开发、组织实施、监控评价与行动研究总结等;各备课小组主要负责课程的规划设计、研究指导与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评价.各小组定期开会协商,保持密切联系与沟通。
(二)年级各备课组按课题组要求,具体负责各阶段课程的实施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组织、指导和管理。
(三)按照预先设计的实施方案、评价方案、课程监控量表评价量表等组织课程实施,并随时研究解决实施中的问题.每一阶段实施结束,进行相应的总结,提出下一阶段目标任务和实施步骤,并根据实践中提出的问题修改原有方案和量表。
(四)课程实施随时注意积累相关资料,分阶段调查学生感受和进展情况,分析相关数据,为下一步行动提供更科学的依据.同时注意建立数学研究性活动课题库,汇总、展示相关成果。
五、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在研究性学习课程中,对教师的正确评价有利于激发教师在课程开发与实施方面进行积极、主动、创造性的工作。评价工作在学校领导小组的指导下,由科教部和数学教研室共同完成。通过教师所指导学生的研究成果质量,所指导学生的问卷反馈及其在课程实施中所发辉的作用而定.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评定:指导者的热情,学术水平与研究能力,提供研究方法的能力,指导课题设计的能力,组织课题研究活动的能力,课程开发实施及相关研究成果等.评价结果量化后纳入教师年级考核,并对优秀者给予奖励。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误区;对策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型的体现素质教育思想和要求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大亮点,应该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始终。在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结合本学科教学特点,通过引入研究性学习方式,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这一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作用,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效? 这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新课题。结合教学实践,笔者就教学过程中开展高中政治研究性学习易产生的误区和应采取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一、教学中具体实施方式
1.课堂探究活动,即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讨论和交流,而后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化、条理化的结论,最后进行验证反馈。这是把研究性学习引入课堂教学最常用的一种形式。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的本质是学习,但这种学习是在伴随着“研究”并在“研究”中实现的,而研究的前提是有问题。因此,把研究性学习方式引入课堂教学,必然要求师生要有问题意识。教师要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此活动形式的实施具体操作应包含以下几个环节(以学习“必修1--商品的概念”为例来加以说明)。
首先,创设问题情境。在学习“商品”概念时,我逐步向学生抛出以下四个问题:问题(1)水、空气、阳光是不是商品?问题(2)农民生产的粮食是不是商品?封建社会时,农民把一部分粮食当作地租交给地主,这部分粮食是不是商品?如果把一部分粮食赠送他人呢?问题(3)某皮鞋厂生产的一批皮鞋,当它们放在仓库中时,是不是商品?当它们被运到批发市场供零售商买卖时,是不是商品?当它们被零售商放在店面上出售时,是不是商品?问题(4)一个同学在教师节时买了一束花送给老师,在这整个过程中这束花是不是商品?
其次,展开探究活动。即让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辩论、角色扮演、交流等活动,主动去开展探究、寻找答案。通过这些活动形式,学生将得到“如何去获得知识”的体验,学生的各项技能和综合素质将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和提高。
第三,形成系统结论。即在学生展开探究活动基础上,引导学生对上述结论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化、条理化的结论。如,上述问题(1)的结论是:商品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就不能成为商品。问题(2)的结论是:判断劳动产品是不是商品,在于它是不是用于交换,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一定是商品;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一定不是商品。问题(3)的结论是:“用于交换”的含义是指“生产的目的是用于交换”,因此无论是放在仓库还是放在柜台上,只要生产皮鞋的目的是用于交换而不是自己使用时,它们都是商品。生产目的也可能与实际用途不一致,如果生产目的是用于交换,但生产出来以后却用于自己使用,也就不是商品了。问题(4)的结论是:商品和非商品的身份是可以转化的,商品一旦离开了流通领域,成为消费品或待消费的物品,也就不是商品了。
第四,验证结论,反馈信息。即进一步用上述结论去解决问题,实现理论的第二次飞跃,验证和巩固所获知识,反馈探究效果。具体做法是:引导学生举一些其他的例子,让另外一些同学来回答或判断,验证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掌握程度,反馈学习效果。
2.相关专题研究
专题研究一般是就一个教学单元或与若干教学内容有关的某一特定主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选择课题,开展研究。学生一般以小组形式开展合作研究。其实施的流程是:选择课题——制定方案——研究过程——撰写报告——成果评价与展示。专题研究不仅对于丰富提高学生的学科知识,增强综合素质和能力,而且对于培养学生主动求索、勇于面对困难的精神和团结合作意识大有补益。
二、高中政治课开展研究性学习易产生的误区
1.用传统的教学观念来指导研究性学习。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教学观念支配下,为提高学校知名度和教学质量,不少政治教师只能通过填鸭式、注入式、题海式等办法来培训学生的应试能力,去争取考分的优胜、升学率的优胜。在这种传统观念束缚下,高中政治课教学活动局限于课堂的狭小范围内,课题的制定多为教师闭门造车,因此很难适应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实际特点,压抑了高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扼杀了学生个性,在这种观念下指导下的研究性学习只是形式而已。
2.用传统的不平等的师生关系去对待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自主学习,或探索性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内容的确定者、组织者和实践者。因此师生之间应是一种互帮互学的“学习共同体”。然而长期以来沿袭的传统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在教学中不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指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还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而且是绝对权威,总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千方百计地按照自己的思路“格式化”学生,造成教与学脱节。教师对学生是知识的灌输者,这种教师代替学生主体地位的局面严重阻碍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影响着高中政治课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3.把政治学科课程与研究性学习的关系对立起来去搞研究性学习。所谓课程是课业及其进程。以高中政治知识为主导的研究性学习课程是高中政治必要的延伸和拓展,现行的高中政治教材的知识体系科学严谨,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能力,具有相对稳定性。它从静态的角度使学生通过学习获得比较扎实而又系统的知识,但与此同时,这种单一的学科课程会使学生与实际生活相隔离。
在实际的高中政治课教学中,我们往往受高中会考、高考的牵制,只重视课本学科知识的传授,忽视了从动态角度引发学生追踪时代的步伐,培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忽视了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知识的形成和感受创造的喜悦。研究性学习课程恰恰立足于现实生活的生动变化和发展。因此,能否正确看待研究性学习和高中政治课程的关系将直接影响高中政治课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正常开展。
4.用轻过程重结果的教学评价体系评价研究性学习效果。学习评价是高中政治课研究性学习活动的重要环节,但由于高中政治研究性学习课程具有很强的开放性,不少家长、教师担心可能会影响教学质量,他们只重视政治学习的卷面成绩和短期结果评价,不重视学习过程评价,甚至担心或怀疑政治研究性学习过程学生是否真地在开展社会调查,查阅资料。殊不知,高中学生学习上已有很强的自主性、主动性,而且对社会现象问题有较强的鉴别、分析能力。应该鼓励支持他们深入实践,引导他们进行探究学习。即使有时不一定能获得多大的研究成果,但参与高中政治课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感受到创新营造的过程,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三、高中政治课开展研究性学习应采取的对策
1.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摆正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高中学生在身心发展状况、知识能力基础、社会生活经验等方面已达到了一定水平,在政治学习过程中已经能用书本理论作指导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我们政治教师必须打破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大胆引入和渗透研究性学习,增强教学针对性,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我们必须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不平等关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不断引导、培养学生在实践学习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用所学政治理论去分析热点问题的能力,要给学生留出自主学习的思想空间。
2.政治教师要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指导能力。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索性、实践性,实施过程要依赖许多信息资源,并要在一种动态、开放、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以积累一定的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高中政治教师作为政治课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完善知识结构,开阔自己的视野。尤其是要注意涉猎一些科学、艺术、法律等诸多领域的知识,及时了解社会动态,从而真正成为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和指导者。
3.要确立恰当的课题。高中政治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政治学科、学习热点、社会实践中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从而确定恰当的研究课题。引导学生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兴趣原则。二是实事求是原则,即要求课题难度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识水平。三是可行性原则,即要求课题要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相联系,与社会实践相联系,增强政治研究性学习的实效性。
4.要摆正课堂理论学习与课外实践活动的位置。政治学科课程与研究性学习课程是相互依托的关系,在教学中必须正确处理研究性学习和政治学科课程的关系,使学生做到在学中用,在用中学,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关键词:高中英语;英语教学;研究性学习
一、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的内涵
研究性学习的内涵,从广义上讲泛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它是一种学习的理念、策略和方法,适用于所有学科的学习。从狭义上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在教学中以问题为主体,创造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让学生自己收集、分析处理信息从而体验和感受知识的过程,而且对能够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同时,研究性学习还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中英语研究性教学的内涵是在英语教学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式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发挥大胆的想象与联想。例如,教师提问学生“轻松”怎么用英语表达,学生通过联想,可想到snap/easy/a piece of cake,既帮助学生对近义单词进行了归纳整理,又锻炼了学生的联想能力。
二、高中英语研究性的具体方法
1.学会灵活思考。在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并不是给学生提供教材,来让学生进行理解、记忆,而是给学生一个需要学习、探讨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用某个情境对话或某个笑话引申出来,让学生大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联系自己的生活和实际猜测出教师所提的问题,进而猜测出某句话或某个单词的意思和用法,从而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加深印象。
2.多与外界接触,将学习联系到实际。在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中,问题多来自学生生活的现实世界,内容涉及面很广泛,能让学生对校园外的环境和知识有更强的探索性。学生通过多种途径研究所要学的英语内容,最后研究的结果形态各异,打破了原来教学的封闭状态,让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持续活跃状态,增强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中,要想激发和养成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必须要让学生对英语学习树立起信心,养成学习英语的良好习惯,并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精神。高中英语课文内容题材非常丰富,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兴趣,从培养学生兴趣出发,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自主从中选题,然后去查阅资料,进行分析、探究、整理,最后得出结论。教师在班里展示他们的成果,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乐趣,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主的学习。
4.激发学生探究意识。在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传达信息的能力。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和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等技能。所以,教师要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例如,在高一教材Unit7中,师生可以共同探讨,应该提出哪些问题。确定任务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分工合作,先收集信息,并进行筛选,再用英语写出研究性报告。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意识不仅得到加强,而且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加强自主学习的能力。
5.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养成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的习惯。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提前预习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学生提前预习的结果,在课堂上有着明显的体现,所以教师要更加注重学生提前预习,要指导学生有效地做好提前预习。教师要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乐于探究的意识,让学生由“不愿意”变“愿意”,使学生主观意识上愿意去学。这样,学生才能主动地参与教学课程当中,探究并讨论所要研究的问题,逐渐养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研究性学习课堂学习的特点
研究性学了具有开放性、探索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之外,还具有独特的特色。
1.探索性。课堂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地方,其实所有的知识内容无需都在课堂上解决。教师在课堂上的责任是选好确定的题目,并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不同话题的讨论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探索精神。
2.合作性。在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中,英语的学习需要一定的语境。在研究型课堂中,教师需要模拟现实生活中真实的交流场景,这对学生语言技能水平的提高,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而且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感能力,使学生发挥所长、拓展思维、各尽其能,还可以使在课堂上胆怯的学生大胆地表达,增强他们的胆量,而且对以后的发展有所帮助。
3.延展性。研究性学习是基于课堂学习的基础之上,对所学的课题进行拓展、补充说明,使学生把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扩宽学生的知识面,在实际生活中得到一个升华。
四、高中英语研究的三性原则
1.以学生为主体。在研究性教学中,英语研究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在整个英语教学中,尤其是记忆性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课程设计和实施都应该把学生当成主体,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意识,让学生的积极性有所提高,从传统的“让我学”变成“我要学”。
2.伦理和实践充分结合。在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中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要在实践中应用所得的理论知识。即通过理论指导实践,再由实践证明理论,将所学的英语知识充分应用到实际生活交流中,达到综合应用英语的目的。
3.发挥学生的个性。在学完“At the Tailor’s Shop”一课之后,很多学生都有不同的观点,有的结合自身经历痛斥以貌取人的现象;有的坚持现代社会要注重个人形象,也有强调经济状况是个人能力的体现,讨论气氛非常活跃。教师在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注意写作的特点,进行讨论分,析出学生文章结构,使学生更加明确文中的人物形象。
一、综合实践课程领域建设的依据
综合实践课程是基础教育的必修课。《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学校是综合实践课程开发的主体。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国家设置,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的课程领域。因此,国家没有具体的综合实践课程教材,只是对综合实践课程做出了纲领性的指导,地方和学校要根据《纲要》所设定的基本框架和原则进行规划和开发具有学校特色和地方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内容和活动方案。
二、综合实践课程领域规划
根据本校多元化校本课程开发的整体规划,依据《纲要》的基本要求,“综合实践课程”被确定为多元化校本课程体系“四大课程领域”之一。
结合当地社区资源与社会实际,以及本校基础与特色,在《纲要》原则规定的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了因地、因时、因校的调整与扩展,开发与创新,拟将综合实践课程具体划分为: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实践,劳动与技能,传统与信息等四门特色课程。
“研究性学习”作为特色课程之一,成为本校多元化校本课程体系构建的重要内容。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课程并非狭义的某一门学科,更多的是强调它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构建和对学生人格的培养作用,要体现它的综合性教育因素。
为此,本校以数学学科作为“研究性学习”特色课程开发的主体科目,以数学教研组为开发团队实施开发研究,并申报立项有何祥齐老师主持的省级科研课题《高中数学教学与研究性学习整合的研究》,为研究性学习特色课程的建设形成探究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三、“研究性学习”的课程内涵
1.研究性学习不是教学层面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而是课程层面的一种具有独立形态的课程。从课程论视域看,课程涵盖课程设计、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四大范畴,研究性学习作为课程也不例外,因此,课程属性是研究性学习课程的首要而基本的属性。
当前,在我国基础性教育阶段的学校课程体系中,还没有将“研究性学习”上升为专设的国家课程,而是散见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因而在实际学校课程管理中仍然处于一种可有可无、有形无实的境地。无疑,这就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要务之一。
2.“研究性学习”特色课程是综合实践领域课程的基础,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根本保障。研究性学习全面倡导探究式学习方式,而所有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实施过程之中都必须始终贯穿这一学习方式。
其次,“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课程内容都可以成为“研究性学习”探究的基本内容。所以,其他领域课程的实施离不开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也脱离不了其他领域课程而独立存在。
四、“研究性学习”特色课程开发实践
如何将“研究性学习”建构成一门真正的课程,而不再是随意被搁置的,甚至被认为是影响升学率的形式化教学。以数学教学为目标科目,结合课题研究,得出以下实践结论。
1.研究性学习与高中数学是既有交集又相互独立的两种不同的课程形式,并非包含关系。首先,研究性学习并不是数学教学的一种方法,而应该是在研究性学习课程中实施数学教学,获取数学知识。
其次,对于数学知识学习仅仅是研究性学习课程所需要涉及的部分内容,研究性学习的课程内容涵盖自然学科、人文学科、社会学科诸多方面,并不以某一特定的知识为课程内容。
2.数学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应该由学校统一规划在研究性学习课程中,让各学科研究性学习形成“综合实践领域课程”这一整体。
本校在每学期开始由各学科确定研究性学习课题,报学校教研室,由教研室根据学校研究性学习课程计划统一安排时间、课时、教师、教学场所等,形成学校统一的研究性学习课程表,从而使研究性学习在学校课程体系中成为一门能够独立实施的课程。
3.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教学必须严格实施程序,凸显课程特色,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必须按照以下三个程序进行:第一,准备阶段。选题、分组、进行小组分工、设计研究方案,即撰写开题报告。第二,执行阶段。通过资料收集、访谈、实验、观测等获取研究资料。
第三,总结阶段。整理资料、分析结果、撰写研究报告。研究性学习课程必须凸显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建构”这一课程的特色。
让学生亲历知识产生与形成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独立思维与创造;强化对“知识”发现、“方法”习得与“态度”形成的有机结合与高度统一。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而不是成果,关注学生个性的完善与发展而不是知识的简单积累。
总之,研究性学习课程在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仍处于一种被边缘化的境地,要使其真正成为一门强化素质教育,能为学生个性发展保驾护航的课程,还需从更多方面努力,更需要一线教师全力践行。
一、研究性学习与物理知识的关联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所学知识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不同的研究课题,用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如有立题报告、开题报告、答辩过程、结题报告、论文等步骤),让学生学会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的表达和领导、组织、管理、协作的能力。由于此项活动是学生感兴趣的、自愿的,所以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素质与能力,从而构建一种终身学习的能力。
而物理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不但需要学生亲自动脑、动手做实验,从实验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更需要学生能灵活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和对生活中的物理问题学会用物理知识进行解决,这就需要学生有学习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在这一点上恰与研究性学习的宗旨相吻合。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如果以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就会对知识掌握牢固,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而且物理与生活联系较为紧密和广泛,学生经常接触和应用,这样就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所以在高中物理学习中融入研究性学习,将更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当然,在高中物理学习中要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物理知识的能力,就要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进行一定的改革,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
二、在物理教学实施研究性学习需注意以下几点
1、要注意提出课题
研究性学习首先要求学生选择课题,而课题的提出至关重要,因为一个课题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实施过程的难易程度和成败关键。而现在学生还不太会选题,容易出现课题过大或太偏的情况,如有的学生提出“生活中有关力现象的研究”,这种题目太笼统,生活中有关力的现象很多,没法研究,还有学生提出“关于黑洞现象对人类生活影响研究”,这种题目当前科学界都还处于理论阶段,查资料很难,学生自己更没法研究,不能深入实施。所以教师在这一个阶段应给予学生积极的指导,帮助学生选择课题,或给学生提供一些参考课题,在指导学生选择课题时应从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物理基础和学校、家庭的条件出发进行选题,这样才容易实施。具体来说可从物理规律上进行选题,如:“研究影响滑摩擦力的因素”、“各种液体的折射率”研究、“液压千斤顶的原理”研究、“不同水的电阻率测定”研究等;也可以从物理实验上进行选题,如:对“超重与失重实验的改进”研究、用注射器对气体实验定律的研究等;还可以从社会热点和生活中物理现象等方面进行选题,如“氟里昂对大气的影响”研究、“温室效应”的研究、“菜刀上的力学知识”研究……研究课题。
2、要注意研究方法的指导
学生提出课题后,教师应按照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设计出表格,比如立题报告书、开题报告书、答辩记录表、访谈表、实验记录表、结题报告书、结题答辩表等一系列表格,要求学生对表格内容进行仔细认真的思考后再进行填写,让学生在头脑中有清晰的研究思路。作为教师还应对学生所选择的课题引导他们进行认真的分析,如对课题选择的背景、研究课题的方法、涉及的物理知识、实施的方法与步骤等等。找出存在的问题,对研究方案进行论证与探讨,制定出比较切实可行的方案。
3、要注意强化实施过程的指导
由于学生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教师应对学生进行认真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这一阶段做不好就得不出满意的结论,学生就得不到完整的锻炼,比如我带的一个小组对超重和失重演示实验进行改进,想把原来用手拉物体加速(减速)运动改为用电动机带动,这就需要控制电动机的转速及正反转,以及功率的大小计算,这时教师就应指导学生查阅哪些资料、弄清楚原理,知道需运用哪些知识来解决问题。还有比如对弹簧劲度系数的研究,教师可指导学生应学习哪些知识,然后让他们绕制不同的弹簧来研究劲度系数与哪些因素有关。
4、要注意课题结题的评价体系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实施程序;评价
教育部修订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和甘肃省教育厅颁布的《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明确规定,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全体普通高中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三个部分。而研究性学习,必修学分15分,所占比例最多。在研究性学习开展过程中,实施程序和评价是非常重要的两个环节。
一、实施程序
我校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分三个阶段,按四个步骤进行。
(一)三个阶段
1.进入问题情境阶段
首先,师生共同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通过开设讲座、组织参观等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讨论提出核心问题,在此基础上确定研究范围或研究题目。
2.实践体验阶段
在确定需要研究解决问题以后,学生进入具体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实践、体验,形成一定的观念、态度,掌握一定的方法。
内容包括:学习收集资料的方法;掌握访谈、上网、查阅书刊杂志、问卷等获取资料的方式;建立资料室并根据个人或小组集体设计的研究方案;选择合适的地方进行调查,获取调查结果。
3.表达和交流阶段
学生将取得的收获进行归类整理,总结提炼,形成书面材料,成果的表达方式提倡多样化,即撰写实验报告或采取开辩论会、
研讨会、搞展板、出墙报、编刊物等方式,或通过指导老师主持的
答辩。
(二)四个步骤
1.准备工作
(1)教师培训。开学初,举行指导教师培训会,主要目标是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指导能力的提高。
(2)学生动员。开学初,召开学生大会,明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和价值。
(3)资源准备。包括人力资源、课程资源(图书、资料)、物质资源(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仪器)。
2.选题工作
(1)教师报题。各学科组定主题,每位教师提供1~2个研究课题报学校教科室。
(2)学生选题。学生根据学校公布的指导教师和课题开设目录,选择适合自己的指导教师及研究课题。
(3)确定课题。在学校研究性学习课程领导小组的指导下,由教科室组织各年级组和学科组负责人召开课题评审会,对每个小组的课题进行评审确定。
3.研究实施工作
(1)学校公布确定后的各小组课题及学生选课名单。
(2)各指导教师负责建立课题小组,推荐组长1名,记录员1名,并指导小组制定、填写《永昌一中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报告》。教师制订、填写《研究性学习指导教师工作计划表》,撰写指导
教案。
(3)学生按课题研究方案,自主开展研究活动。学习方式主要是小组合作研究,辅以个人独立研究,个人研究与集体讨论结合。
(4)每个学生准备一个记录本,随时记录研究情况与各方面的收获。此本由学生保管,指导教师定期检查,作为平时评价的重要依据。
4.课题成果展示
(1)总结。在规定的学时内认真完成了研究课题,期末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填写《研究性学习结题总结》,组长主持写出1份该课题的研究成果交指导教师。指导教师整理后报送学校教科室。
(2)展示。每个小组成员依据课题研究的目标和特点,结合自己的特长,选择恰当的成果表述形式,向指导教师提交1份个人成果或总结,指导教师整理后报送学校教科室。表述形式不拘,主要有各种类型的研究论文、调查报告、活动设计方案、实物模型、多媒体软件等。
二、评价
(一)评价内容
1.通过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来判断
如,是否认真参加每一次课题组活动,是否认真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是否做好资料积累和分析处理工作,是否主动提出研究和设想、建议,能否与他人合作、采纳他人意见等。
2.学习和研究方法、技能掌握情况
如查阅和筛选资料,对资料归类和统计分析,使用新技术,对研究结果的表达与交流等。
(二)评价手段、方法
评价贯穿于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对小组的评价与对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我校制订的定量评价标准如下:
1.考勤(20分)。迟到1次扣1分;缺席1次扣3分。由指导教师负责评定。
2.表现(30分)。“表现”主要指小组成员在研究过程中的态度情感、信念毅力、合作分享、交流表达等方面的表现。由指导教师与小组长协商评定。
关键词:音乐课堂;探究性学习;操作过程;课程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038-01
一、音乐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全新课程,它是让学生参与学习的设计,有的放矢地选择、安排自己的课程结构。由学生自主选择研究性课程学习内容,让学生在选择中学习,在活动中发展,在探索中创新。教师是这门课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在这一思想指导下,高中音乐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不再是单纯知识性的灌输,而是综合能力的开发和培养;不再是单纯的技能、技法的工匠式传授,而是思维方法、审美观念和创新意识的引导;不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被动式的学习,而是更加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的自我实现的教育。为实现上述目标,要求高中音乐研究性学习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师的观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上与传统的教育教学有所不同,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营造轻松愉悦的审美情境。高中音乐教学目的,主要不只是以音乐欣赏为途径来教学知识技能,不只是让学生通晓音乐作品创作的背景知识,也不只是要学生熟记所欣赏的音乐作品,而是通过对优秀音乐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对音乐能有深层次的感受和理解。音乐欣赏教学关注的是学生在音乐欣赏中获得了什么,而不是音乐作品表达了什么。根据这一目的要求,音乐研究性学习的第一个过程就是在教学中,教师应使用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甚至教学内容,为学生营造一个集视觉、听觉于一体的审美情境,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2、建立新型平等的师生关系。研究性学习,是从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到实施,以及结论的得出,完全由学生自己来做的,而教师只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这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主,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特点。这就要求在音乐教学中必须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即互相尊重、平等的师生关系。反映在音乐教学中,师生面对同一优秀作品,共同参与活动,获得相同或相似的情感体验,并互相给予对方尊重和欣赏。由于生活经历的不同,艺术修养的差异,每个人对同一艺术对象的理解与表现也会不尽相同,但人们参与艺术活动所获得的愉悦体验这一结果是平等的,都处于一种主体地位。
3、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音乐学科研究性学习,有很多时间是学生们自己进行的。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学生的研究提供了保障。他们可以在活动时间里,带着问题去请教老师,寻求答案;去图书馆查阅资料以及网上查询,获取所需的信息。当然,他们也可以走出校门,到社会上去调查、参观、访问。可以说此阶段是学生们借助校内外各方资源,收集大量的资料和信息,分析各种数据,在纷繁的社会中为自己“音”的研究,去寻求“乐”的答案。
4、分享寻美探知的成功喜悦。当同学们将收集来的资料、调查问卷和各种数据经过整理、分析得出结论,最后形成一份份课题研究报告时,在他们的脸上无不洋溢着喜悦之情。所有参加研究的学生都有深刻的感受,在实践中体验了科学研究的酸甜苦辣,了解了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更大的收获在于通过研究,培养了自己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创新精神和主体意识。当然,这些研究虽然还显得稚嫩,也没有什么惊人的研究成果,甚至称不上科学研究,但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它对于培养创造性的人才无疑有着积极意义的,这也是音乐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所要达到的目的之一。
二、高中音乐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操作过程
1、学生们以自愿为原则,3――6人组成课题小组,审报课题,并确定小组成员分工,设计研究过程。
2、各小组成员对申报的课题进行讨论。教师要指导学生,考虑到自身的能力,课题不宜选的过大,要切合实际,从小处着眼,以小见大。
3、根据小组成员的分工,学生们分别进行资料查阅、问卷调查或采访等各项工作。收集信息,是一项艰苦的工作,需要学生们要协同合作,发挥各自特长,借助各方资源来收集与课题相关的信息。
4、进行阶段性总结。各小组汇报各自研究的进展情况,交流各自的经验和收获。教师要对出现困难和错误的小组给予帮助,及时处理活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是学生将收集来的资料和数据,经过整理、分析最后写出课题报告。
6、进行论文答辩。评审组可请其他各科教师和学生代表组成。在答辩中,学生首先向评审组简要介绍自己课题内容以及采取何种方法取得何种成果,对评审组成员提出的问题给予回答。评审组经过综合评价后,确定各小组成绩。此成绩计入学期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