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数控技术毕业总结

数控技术毕业总结

时间:2022-03-29 21:22:5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数控技术毕业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数控技术毕业总结

第1篇

【关键词】580103数控技术专业 教学国家标准 实施 反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1-0010-03

尽管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院校数、招生数、毕业生数都已占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长期以来,高等职业学校在专业教学方面一直没有国家统一的标准要求,这使得高等职业学校在实施专业教学中无标准可循,人才培养水平也参差不齐,难以很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在新的形势下,制定专业教学标准显得尤为迫切。为了加强高等职业学校教学基本建设和专业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2012年12月,关于印发部分《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目录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2〕217号),试行了第一批涉及18个大类的410个专业的专业教学标准。

教育部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高等职业学校,在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中,结合本地本校实际情况,认真组织学习并参照执行,争取在教学基本建设、教学条件和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有大幅度提升。教育部希望在专业教学国家标准的试行过程中提出宝贵意见,以便逐步完善。依据2012年12月国家教育部颁布的580103数控技术专业教学国家标准,乐山职业技术学院结合本地实情,开展执行数控技术专业教学国家标准的系列实践,对执行数控技术专业教学国家标准的效果进行评估,对实施各环节反馈信息进行收集、分类、汇总和分析研究,达到既为教育部对该标准的修订提供借鉴又切实提升专业教学基本建设水平,提高专业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 580103数控技术专业教学国家标准内容

专业教学标准是开展专业教学的基本文件,是明确培养目标和规格、组织实施教学、规范教学管理、加强专业建设、开发教材和学习资源的基本依据,是评估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尺,同时也是社会用人单位选用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重要参考。580103数控技术专业教学标准共有以下十部分内容:专业名称、专业代码、招生对象、学制与学历、就业面向、培养目标与规格、职业证书、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教学内容)、专业办学基本条件和教学建议、继续专业学习深造建议等。专业教学标准要求,遵循技术技能人才的成长规律,对接职业标准、职业资格标准,结合生产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合理设置课程、安排教学内容,突破学科化体系框架,构建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强化专业课程的实践性和职业性。专业教学标准还推行基于企业工作岗位实际的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等教学模式,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加强“教、学、做”一体化,促进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二 执行580103数控技术专业教学国家标准的系列实践

1.开展专业调研工作,找准数控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定位

从数控技术专业调研入手,准确把握本地区数控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定位。选择行业内具有一定规模、管理规范、流程相对完整的典型企业进行调查,通过信函调研、电话访谈、网络调查、文案调查、实地访谈、问卷调查、召开专家访谈会与专业指导委员会等调研方式,了解专业发展前景、服务领域、市场需求容量;岗位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岗位能力、岗位发展等。

乐山职业技术学院该专业的调研区域以乐山、眉山两地市场为主,四川其余区域及省外为辅;调研范围涵盖区域内相关行业与企业、人才交流中心、主营公司或产品销售市场,省内同类专业院校、应往届毕业生等;调研对象包括行业专家、行业协会及管理部门相关人员;生产企业负责人、总工程师及部门主管,检测与认证机构相关人员;生产企业的研发人员、车间主任、技术人员、工段长、操作工;用人单位企业负责人、人事主管、运营管理人员等;全省同类院校相关专业同行。通过专业调研工作,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定位找到最充分的依据。

根据调研结果分析,数控专业在调研区域的就业职业领域为数控加工、数控设备管理、质量检验、产品营销等,工作岗位有普通机床操作、机械设备维修、机电设备营销、数控工艺员、数控编程员、车间生产管理、设备管理、品质主管、营销主管等。

2.制定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

依据数控技术专业教学国家标准,结合本地区数控技术专业的实际情况调研,制定乐山职业技术学院580103专业

才培养方案,构建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的580103数控专业课程体系如下:

3.制定专业课程标准,让教学工作有章可循

在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中明确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明确本课程与前导、后续的其他课程的关系,明确课程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等教育目标,明确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明确课程考核评价方案,明确教材选用、教学基本条件、专业教师要求、实训(实验)室设备配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实施建议。特别是在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中,要体现以工作岗位实际为导向的创新教学模式的设计,以项目化的方式体现“教、学、做”一体化的理念,促使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4.对专业核心课程进行项目化课程整体设计、单元设计

在高职教育探索新的课程模式的过程中,融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的项目化课程教学模式脱颖而出,它不仅代表了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更成为高职教育摆脱学科型课程束缚、推广与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最为广泛的一种课程教学模式。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生产一线的高技能人才,但目前学生的动手技能欠缺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既然拥有知识不等于拥有技能,知识是可以传授的,而技能则是必须要训练的。那么,课堂教学环节就应该设计一系列与生产一线实际岗位相关联的工作项目和任务,让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不断训练和提高技能。课程项目化改革的目标是通过让学生完成项目任务的方式,让学生不断提高整体职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问题解决的能力,在提高技能的同时,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相关知识,达到最佳的职业教育效果。另外,项目应是与实际相连的,能将现在和未来的学习联系在一起的载体,项目来源于生产一线的岗位任务,经过教师的设计加工,使其能承载教学功能。各项目中要体现相应的课程内容、要体现与国家职业标准的对接。

以专业核心课程《数控机床操作与编程》为例,项目的设计依据从单一项目到综合项目、体现能力递进,有助于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思路,设计课内完成的项目(A类项目),也要设计让学生课外完成的B类项目,以培养其学

习的迁移能力。课程内容项目化设计如下:

项目名称 子项目名称 任务名称 结构特征 学时 项目类型

典型轴类零件数控车削加工 阶梯轴类零件车削加工 传动轴工艺文件编制 外圆/台阶/端面 4 A类入门项目(课内实施)

传动轴数控程序编写 外圆/台阶/端面 4

传动轴数控车削加工 外圆/台阶/端面 4

曲面轴类零件车削加工 模具心轴数控车削加工 圆弧/外圆/台阶 4 A类主导项目(课内实施)

定位销数控车削加工 圆弧/外槽/外螺纹 4

手柄数控车削加工 圆弧/外槽/外螺纹/台阶 4

螺纹轴数控车削加工 圆弧/外槽/外螺纹/锥度 4

堵头数控车削加工 圆弧/外槽/外螺纹/中心孔 4

轴套类零件车削加工 圆头轴套数控车削加工 孔/锥度/台阶/外螺纹/外槽 4

球头套数控车削加工 孔/圆弧/内螺纹/内槽 4

带轮与手柄配合件数控车削加工 孔/锥度/圆弧/内螺纹/内槽/外螺纹/外槽 4 A类综合项目(课内实施)

典型零件数控

铣削加工 平面凸廓类零件铣削加工 凸模数控铣削加工 平面/侧面 4 A类主导项目(课内实施)

平面型腔类零件铣削加工 凹模数控铣削加工 轮廓/型腔 4

孔盘类零件铣削加工 凸块数控铣削加工 孔/平面/侧面 4

上模座板数控铣削加工 孔/轮廓/型腔 4

典型零件数控加工中心加工 板类零件加工中心加工 凸模固定板数控加工中心加工 孔/轮廓/型腔/平面/侧面 B类项目(课外实施)

合计 60

5.对专业核心课程实施项目化课程教学及考核验收

课程项目化改革的步骤是遵照先设计后实施的指导思想,教师首先对课程进行项目化的整体设计,然后对课程进行项目化的教学单元设计,在准备好充分的素材以及各方面的教学条件成熟时,才可以实施项目化的课程教学。

对实施项目化教学课程的考核验收包含项目化课程实施过程评价、教师项目化课程教学素材检查、项目化课程教学质量学生问卷调查、教师项目化教学课程的实施总结汇报及答辩等几个环节。

6.专业教学保障研究

根据项目化课程设计以及实施过程的反馈,对现有专业师资、设备、教材、学生配合、管理支持等专业教学保障条

件进行研究,通过完善、改进,促进专业教学改革,提高专业教学基本建设水平,促使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有更大的提升。

三 对执行数控技术专业教学国家标准的效果进行评估

为更好地服务于学院的招生、培养、教育教学改革等环节的工作,不断改善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学院全面开展学生就业社会评价反馈调研工作,业已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系统的就业反馈工作体系。数控专业建立就业(用人)单位、学生及其家长、研究机构等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数控专业把毕业生就业率、就业工作开展情况、就业课程开展情况、学生工作实践情况、用人单位反馈情况、毕业生求职案例、突出问题的重点分析等汇总而成的分析报告,为人才培养的创新调整提供依据。

第三方评价体系对于数控专业了解毕业生就业市场的需求动态,改革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专业结构,促使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及促进学院的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第三方评价还保证了“就业教育”“就业服务与管理”与“人才培养”进行有效沟通与衔接,形成源头抓起、终端反馈的回路,真正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吻合。

1.采集在校教师与学生的双向反馈

期末,用教师评学和学生评教的方式了解教与学的效果。其中,对以工作岗位实际为导向的创新教学模式——项目化课程改革的评价,要通过《教学质量学生问卷调查表》和学生写的项目完成总结,来分析学生的能力提升情况。

2.采集用人单位对专业毕业生的反馈

通过《用人单位反馈毕业生质量调查表》以及实习手册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写的实习鉴定,了解用人单位对我院本专业毕业生的专业能力的总体评价,从而明确专业教学需改善的地方。

3.引进第三方教育数据咨询和质量评估机构的评估

麦可思是专业的得到政府、学术界、商业机构和社会公众共同认可的,具有良好公信力的中国第三方教育数据咨询和质量评估机构。麦可思对学院应届毕业生半年后跟踪调研,有助于我们了解数控技术专业毕业半年后的基本去向、就业数量、就业质量;毕业生对就业现状、母校的满意度;毕业半年后基本工作能力和核心知识在工作中的重要度;毕业生对课程设置的有效性评价,学业成绩对就业的影响,毕业生对教学改进的反馈等来自社会的信息反馈,客观、全面地评价实施效果。

四 对实施各环节反馈信息进行收集、分类、汇总和分析、研究

收集实施数控技术专业教学国家标准各环节反馈信息,对反馈信息进行分类、汇总,并开展分析、研究,建议数控技术专业教学国家标准可以在以下方面逐步完善:(1)就业面向:增加“数控设备管理(调试、维护、维修)”;(2)知识要求:增加“材料热处理知识”;(3)技能要求:增加“能阅读本专业相关的外文书刊、资料”;(4)素质要求:增加“安全生产、环境保护意识、职业道德”;(5)选修课程:增加“数控线切割加工技术及应用、数控宏程序编程、模具设计与制造、液压与气动、现代制造企业质量管理、机电产品营销、生产管理”等;(6)教材:增加“优先选用近三年出版的国家级高职高专规划教材或专业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

五 结束语

对580103数控技术专业教学国家标准的实施研究,有利于收集、反馈实施情况、提出意见与建议,达到让数控技术专业教学国家标准逐步完善的目的,为教育部对该标准的修订提供借鉴,也能促进专业教学改革,提升专业教学的基本建设水平,切实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3]马雪峰.数控编程实用技术[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刘育锋、尹存涛主编.部分国家职教教学内容改革新动向及对我国职教课程改革新启示[J].职教论坛,2008(2)

第2篇

(扬州市职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江苏 扬州 225009)

摘要:高职教育的教学偏重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对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需求、教学对象的个体差异、教学的方式方法等方面重视不足,这些直接制约着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自我提高”。通过对数控技术专业人才的职业能力分析,探求人才培养策略,在教师与学生之间搭建起良好的“教”与“学”的平台,可在确保学生完成基本知识和技能学习的同时,为学生的自我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职业教育;数控技术;能力结构;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6-0067-03

职业教育不是简单地传授书本上的学习内容的过程,而是发展设计能力和职业行动能力的过程。这里的“行动”是指“完整的工作行动”,它是劳动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笔者拟主要探讨职业教育中数控技术应用专门人才培养的能力结构,以为培养具备良好职业行动能力的人才提供理论依据。

笔者通过访谈形式获得相关信息,并对相关信息进行筛选后获得数控技术应用专门人才应具备的能力结构。访谈对象包括扬州职业大学数控技术专业往届毕业生、数控技术专业在校高年级学生(均达到数控中级以上职业资格水平),访谈内容围绕访谈提纲展开:(1)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哪些环节相对比较困难?(2)结合自己的学习和工作,谈谈哪些能力更为重要?(3)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是什么?所获得的相关信息不拘泥于以上内容。具体访谈过程采用集体访谈的形式,不仅可以听取个人意见,还可实现访谈者之间的相互激发。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人才的职业能力结构

通过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笔者归纳出数控技术专业学生应注重并具备的以下几种能力。

读图与识图能力 读图与识图是数控技术专业学生解决具体工程问题时重要的准备环节之一,只有具备良好的空间知觉能力和三维表达能力,才能在工程图形与实体对象之间进行灵活的思维转换。而无论是从事数控编程与加工工作还是进行设备维修维护,该种能力都是必不可缺的。受访者谈到:“针对个人而言,的确有的人空间想象能力相对较差,但这种能力在后期的课程设计及工作中完全可以被加强。”由此可知,在实施具体教学环节的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通过现代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相关的课程设计中应进一步加强与深化学生的制图水平,训练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工艺分析与编程能力 受访者尤其是已具备一定工作经历的毕业生一致认为,数控加工工艺分析能力与编程能力同等重要。在校学习期间,学生普遍注重数控编程的学习,而弱化工艺分析过程。而工程实践证明,工艺分析与设计是数控加工程序编制等工作的前提,在对工件进行数控加工前,必须先进行工艺设计。因此,在数控编程教学环节中,应注重工程观念的养成,以来源于生产实际的典型零件为载体,引导学生在合理设计数控加工工艺的基础上完成数控编程及产品的加工。

数控设备维护维修能力 制造业领域数控设备的广泛应用,对数控技术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高职院校毕业生不仅要“知工艺、会编程、精操作”,还应该具备数控设备的维护维修能力。因此,应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内容,将其划分为机械、电气两大组成部分进行教学,应使学生掌握数控设备的装配、调试、维护维修等内容,并通过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实施加强学生数控设备维护维修能力的训练。

系统归纳与总结知识的能力 受访者谈到“学习工作中会遇到的困难”时表示,很多问题、困难所涉及的内容往往是以前学过的比较零散的知识点的结合体,而在处理这些问题时往往表现得“捉襟见肘”,明明自己学过,但却不知道如何应用。这是由机械领域学科的特点决定的,各学科之间关系紧密,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知识是不能指导实践的。而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是解决工程具体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手段之一。

自主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大学时期是个人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时期,是大学生成为知识型社会一员的必经阶段。在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需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及实用技能,用以增强个人的综合竞争力。当今社会,知识更新的速度大大加快,在机械制造领域,旧知识、旧方法、传统工艺不断地被新知识、新方法及现代工艺所取代。因此,在高职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应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夯实理论基础,加强实践积累 随着知识的更新、技术的发展,社会进步和劳动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传统精细分工的简单岗位工作正在被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综合任务所取代。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在综合能力和个性特征等方面的整体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对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教育而言,必须将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发展作为一个整体看待。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不仅应满足毕业生初次就业中的几个特定岗位的技能要求,同时还应为毕业生将来的岗位迁移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学习领域的课程中,应以夯实理论基础为前提构建课程体系。学生不再像学科课程那样按照知识系统性学习知识、练习技能,而是通过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学习内容载体”,从工作任务的整体性出发,学习知识、完成工作任务,从而获得对综合职业能力形成过程极为重要的“工作过程知识”和“背景意识”,实现学习的迁移性。针对数控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及岗位迁移情况,课程教学应注重加强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积累。如数控加工工艺、电工电子技术、数控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等学科知识的学习,应贯穿于整个教学体系中。同时要求教师在数控教学中不断关注数控发展新方法、新工艺、新技术,积极参与生产实践及科学研究,从实践中了解数控理论知识在实际加工中的具体体现与运用,将实践操作知识融入理论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掌握知识的实践运用,为学生在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之间搭起良好的桥梁,使毕业生不但可以在初次就业中表现得优势突出,在后期的岗位迁移中同样可以信心十足。

开发一体化课程,促进学生在认知能力发展的同时建立职业认同感 传统课程与教材主要呈现和传授显性知识,由于抽象的显性知识缺乏与工作的直接联系,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程度十分有限。工学结合的一体化课程可采用适合学生特点、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组织教学,让学生以个体或小组合作的方式围绕明确的学习目标,通过完成一系列的综合性学习任务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提高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行动”不再是简单的重复性操作,而是为达到学习目标而进行的有意识的行为。学生通过主动、全面和合作式的学习,达到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统一。要按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开发专业课程,如将数控铣(加工中心)、数控车及数控机床装调维修等职业技能训练融入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实现专业教学与职业技能训练的良好对接。在学习实训中,既可达到强化学生实践技能水平的目的,也可提高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兴趣和主动性,同时使学生在一体化课程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职业认同感,在形成职业认同感的过程中发展职业行动能力。

创新课程体系,加强学生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训练 自主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尤其针对数控技术而言,知识更新速度更快,新技术、新方法层出不穷。因此,对我们的毕业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对课程的建设与开发,按照一定层次设计学习任务与学习情境,使学生无法简单地按照常规规则及过程完成任务,需要学习拓展知识,并综合运用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和积累的工作经验。同时要进行考核方式的变革。传统的考核方式按学生所应掌握的知识点或应具备的基本技能进行考核,此种考核方式下的学生通过死记硬背即可取得高分,但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并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要改革考核方式,将学生的考核成绩评定贯穿于课程的整个学习过程中,按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及新知识的获取情况进行综合测评,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过程考核,以此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另外,可拓展“产学研结合”的办学之路,邀请企业的技术人员到学校进行新技术、新工艺应用情况及科技动态的讲座,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可以项目为纽带进行产学研合作,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大大得到加强。

学校教育与岗位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 要创新和丰富“专业对接企业、团队对接项目、学生对接岗位”的校企合作“三对接”人才培养模式;核心课程可推行“课堂工场化与工场课堂化”的双化教学改革。在课程体系构建中,按“识岗、贴岗、顶岗”三个层次设置课程。“识岗”,主要是增强学生对专业面向岗位的感性认识,完成岗位生产基本原理和技术规律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贴岗”,是指该层次的课程内容要贴近企业生产岗位的职业要求,培养专业素质和能力;“顶岗”,即在真实的工作岗位上完成实际的工作任务,培养综合能力,完成从学生到生产或管理人员的角色转变。另外,针对毕业设计环节,应直接选择企业的任务作为学生的毕业实践课题,这样既可解决面向生产的实际问题,又可使教师和学生都得到实际锻炼,以生产带动教学,更新教学内容。学生在校内学习、企业实习的过程中,通过对技术工作的任务、过程和环境所进行的整体化感悟和反思,可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的统一,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

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应兼顾学生职业的可持续发展,紧扣“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以素质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实用型高技能制造业人才”的目标,培养服务于机电产品制造,汽车制造、装备制造等行业,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的需要,具备良好的岗位迁移能力,满足企业“敢用、能用、留用”三用型需求的应用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德)费利克斯·劳耐尔,赵志群,吉利.职业能力与职业能力测评[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31.

[2]王进,胡克祖.数控车工能力结构及培养策略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11(7):125-126.

[3]黄晖.浅谈高职数控加工实践与理论教学衔接[J].中国科技信息,2011(8):177-178.

[4]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4.

第3篇

[关键词]数控机床 加工技术 发展 优势

《数控加工技术》在高职学校教学课程中是目前比较重要的一个学科,同时他也是高职专科学校机械设备专业的主要教学课程,这门课程对学生当前的就业形势非常有实际效果,众多企业和电力部门都比较倾向于这门学科的毕业生,因此在就业上数控技术的毕业生相对来说是比较占优势的。通过对数控机床技术的研究,很多学者发现机床数控化能够提升和加速工业加工技术的基础和根本保证。国内装备工业高端化进程,对中高端数控机床的需求量也在持续上涨。过去一年中,机床数控率升到36%。机床数控化是提升工业加工技术的基础。国内装备工业高端化进程,对中高端数控机床的需求量也在持续上涨。

什么是数控技术?简单一点来说就是通过数字来控制和操控某项指令的技术,简称数控,是指利用数字化的代码构成的程序对控制对象的工作过程实现自动控制的一种方法。我们通常说的数控系统其实就是通过数字控制技术形成的自动控制这样的系统为数控系统。所以现在我们可以知道了什么是数控机床,那么顾名思义他就是在机床上安装了数控系统的设备,便于对机床的控制,我们把这样的机床叫做数控机床。

职业高中《数控加工技术》课程教学内容是比较新的教学内容,其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和更新也是非常快的,但是我们在教学中学生学习的方式是根深蒂固的,传统的学习方式也是一直影响着我们,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创新,教学模式的构建都影响着教学效果,所以,我们在进行该课程教学之前一定要了解数控技术的优点和其发展进程,这样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完成教学内容和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

一、当前数控机床技术具有的优点

1.灵活性比较强。对于CNC(数控机床技术)系统,因其具有较大的修改和变更空间,我们在改变控制能力的时候只需要调整控制程序即可,这样就能够达到我们想要的控制效果,因此我们说数控机床技术能够灵活地完成我们的工作任务,其具有良好的灵活性。

2.准确性和可靠性高。我们把预定的程序一次性添加到我们的应用存储器中,通过软件的整合,同时又有硬件设备的强大功能性,我们就可以设定我们想要的工作结果,这里只要我们的程序指令没有问题,我们的操作结果就是准确的和可靠的,从而避免出现故障和错误率。

3.易于实现多功能复杂程序控制。

4.具有自诊断功能。我们在输入既定的程序以后,在设备工作的过程中,如果一旦出现错误指令,系统会自动提示和自我调整,从而起到自我诊断功能。

二、数控技工技术的发展

1952年美国帕森斯和麻省理工学院共同合作,研制出了第一台三坐标直线插补连续控制的立式数控铣床。从此数控机床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变革。

1.机床加工的尺度特征向极端方向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微电子技术的进入,我们的数控技术的加工精密度也发生了前所有的变化,出现了更为高水平的重要指标。这种精度的体现已经从原来的尺度上来比较了,而是从形状精度和表面的粗糙程度来比较的,这种体现更多的体现在微结构的加工技术方面。这样我们就可以总结出这样的结论,机床加工的精准度已经在二方面有了更大的变化:一方面,我们体现再物件的形状尺度向精准方向发展;另一方面,是整体形状向我们想要的大尺寸方向进攻,取得了良好的研究成果和应用价值。

当今的科技发展的速度是非常快的,我们工业生产在科技创新的带动和驱动下,大量需要精准和带有微结构的加工零件是必需在数控机床技术下才能够完成的,因此新的加工要求就是精密机床设备的研发和应用。我们知道现在微结构零件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应用的非常广泛和有更高的利用价值。所以我们说微结构的出现将把数控机床技术引领到一个新的工业领域。与此同时,新的研发的光学技术的加入,使微加工技术更能够准确无误。比如纳米压印复制工艺技术就得到了非常好的发展应用。

2.机床设备向智能制造要求发展方向努力

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使技术更新达到日新月异,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是一个较大的发展空间,这就要求机床的数控技术必须符合智能化制造技术的要求。目前从国际和国内的职能制造技术的发展情况来分析,其主要标准是要求必须具备各种配置的高可高性能,这是作为智能制造加工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也就是说机床性能在更高环境的标准必须体现出其更大的要求标准。这样才能完成更加精准的部件加工。以前的智能制造系统能够工作72小时,随着技术的变革,现在智能制造系统在连续工作的性能上能够达到可以连续720小时运行,这种长时间的不间断的工作大大提高了效率,因此,能够长时间不间断高可靠性运行的机床设备成为另外一个发展趋势。随着我们生活的需要和科技术的发展,数控技术的发展会越来越好,越来越先进,越来越能适应我们人类的生活需要,比如多功能复合化趋势、可重构趋势、低能耗环保趋势等。

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分不开的,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教育能够更好把先进的技术带给学生们同时又能研发出需要的技术标准。我们在探讨数控机床的技术革新问题上有了重大的突破,实现了数控技术的实践应用性能,这一点十分重要。因此也会对数控技术的研发起到人才的推动作用,相信在今后的电子时代,数控技术会发挥它的重要价值和社会影响力。

参考文献:

[1]陶晓.数控机床的电气维修技术及发展趋势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2).

第4篇

《数控技术》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对数控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编程方法有一定的认识,为以后从事数控机床加工技术工作及开拓新的技术领域打下必要的基础。该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需要信息量大,且实践性强。同时由于该课程在整个机械类课程体系中一般在最后一学期讲解,相应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致使学生毕业后接触到数控加工时感觉很吃力。我校《数控技术》课程的教学采用先纯理论教学,后实训教学的方法。讲解理论时基本上使用静止的图片解释复杂的电气组成和机械组成的时空关系,而学生对机床的电气元件和机械零件理解不深,没有感性认识,所以理解就很困难。例如在讲述机床的电气控制工作原理时,其复杂内部控制以及在工作状态下的控制关系是非常抽象的,单凭教师的口述,根本无法连贯地将元件及系统运动情况展现,而现有的数控电气实训设备也由于师资力量的薄弱而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学生对结构、工作原理的理解还是存在很大的问题,对于想象能力较差的学生根本无法提高其学习的兴趣,给教师的教学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所以,如何提高《数控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已成为我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的一个重点。

2《数控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几项措施

2.1合企业需求和职业学校学生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我校作为一所职业学校,学生来源广泛,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有差距,这给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数控技术》课程目前采用的教材一般先对电气和机械部分讲解,理论知识强调过多,到后面的电器控制回路和机械系统控制分析时,感觉联系不大;同时学生基础较差,对高深理论知识的理解也很有限。我校数控专业学生大多数毕业后进入一些从事机械加工和电子产品生产的公司,而目前的《数控技术》教学数控技术理论部分的知识内容和实践知识部分分开在不同的学期进行教学,学生学完理论知识不能及时的付诸实践,等到另外一学期上实训时,理论的内容基本上都遗忘了,两者严重脱节。因此,结合生产实际,应将理论和实训操作部分放在同一学期内建议分前十周后十周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学习的连贯性。

2.2过程中多媒体课件的广泛使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多媒体以其全面生动的声、像、图、文等综合课程信息颠覆传统的干巴巴的文字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同时,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教学中应制作大量易于学生学习和理解的电器和机械控制系统课程动画素材,运用多样的教学载体,从挂图、教具到实物、动画;从板书到多媒体课件;努力营造真实的教学环境以追求最好的教学效果。

2.3强实训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程实训教学的目标是通过加强实训环节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训方法和实训技能,能熟练地运用电器基本回路和机械系统组合满足实际需要的数控加工系统以及编制数控程序和进行加工操作。同时加强实训教学,能加深学生对一些基本理论的理解。在理论讲解过程中穿插实训教学环节,使学生更容易更直观地理解复杂、难懂的结构和原理,同时在理解的基础上可以引导进行改进设计,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我校现有的机械加工设备和电气实训设备为我们的实训教学提供了有力保证。比如介绍机床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时,由于内部具有复杂的结构,学生仅仅通过看图和教师的讲授往往不易看懂、弄明白,可以在课堂讲授过程中穿行机床结构拆装实训,变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形象的了解各类零件工作的实质。同时数控技术应紧跟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计算机设备及软件进行仿真加工,对复杂零件利用计算机仿真软件进行自动编程,通过相应的数据传送通道将其输入到数控机床内,进行自动加工。

2.4建立试题库,学习评价,考核标准多样化

通常在机械类专业及其它相关学科专业的班级开设《数控技术》课程,工作量由几位老师承担,考试一般是各任课教师各自出题,难免具有片面性,且题目保密性差,因此各班成绩也无可比性,教学效果不明显。考试的目的是通过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向互动过程,通过考试学生、教师以及教学管理人员可以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改进课程教学,提高教育质量。通常实行教考分离是比较有效的措施。因此建立试题库并使用试题库进行考试是非常必要的。建立试题库既能为课程教学改革服务,使的考试科学化、规范化,减轻教师的工作强度,又有利于监控教学质量,是加强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考教分离同时还必须注重平时学习成绩考核,利用理论成绩、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实训并重的学习评价考核方式。例如对学生平时课堂参与状况、回答问题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特别是实践教学中的能力表现等情况进行全面考核,记入成绩。

3总结

第5篇

关键词:数控技术;专业建设;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工作过程

一、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和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要求,在认真学习和研究国内外先进高职教育理念的基础上,确定了山东英才学院(以下简称“学校”)数控技术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即以制造业企业对高素质应用型数控人才的需求为依据;以岗位适应能力为中心,以职业技能培养为重点,突出高职教育的特色;以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为核心,构建有机结合、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充分利用现有的校内、外资源,发挥本校的优势,将数控技术专业建设成为办学定位准确、培养方案科学、办学条件完备、特色鲜明、产学研结合紧密、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能力强、作用大的骨干专业。

通过深入到本地区机械制造业企业一线的调研、分析和对往届毕业生的跟踪回访,我们得到了高职院校数控技术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岗位为:数控加工工艺设计与程序编制;数控设备的操作、安装、调试、维护和保养;CAD/CAM软件应用。在结合了学校具体情况的基础上,我们将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勇于开拓创新的科学态度;掌握现代数控技术人员所必须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实际工作能力突出,能在生产一线从事数控编程、操作、维修、生产组织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建设的具体内容

建设的重点应放在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以及实验实训基地、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

1.构建基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由于高等职业教育具有明显的职业导向性,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与企业保持紧密的联系,不断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因此,基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学校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而校企合作则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

通过校企合作,学校才能了解数控技术的应用状况,了解企业对数控人才职业技能的需求,从而为专业建设提供正确的思路;还可以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同时也为学生的专业实习、实践以及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校在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构建基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主要采取了以下两方面的措施。

(1)充分发挥企业专家的作用。

成立了由行业、企业专家和高层管理人员参与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本专业的建设方向、人才培养目标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指导;并对专业教学计划、主干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安排进行审核;指导实践性教学与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并协助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岗位的安排。

另外,根据需要,聘用企业理论知识宽、实践能力强的高级技术人才为学校的兼职教师,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优越的师资条件。

(2)建立稳固的校外实习基地。

实践性教学,特别是与专业核心课程相关的实践性教学,必须要给学生创造实际生产的环境。因此,需要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有计划地组织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认识实习、顶岗实习以及毕业实习。借助企业优势,在拓展了教学空间的同时,也让学生接受到了企业“真刀真枪”的实战训练,巩固了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了学生的操作技能和适应岗位的能力。

2.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学校数控技术专业建设的核心部分,其设计和开发的科学性、合理性是决定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因素之一。在确定了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我们遵循“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原则,以核心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 首先,确定学校数控技术专业的核心职业岗位为:数控机床操作工和数控加工工艺员;然后,根据岗位的实际工作过程,提取典型工作任务(项目),例如数控加工工艺员的典型工作任务有:分析零件图纸、获取加工信息、确定加工方案、制定工艺文件;最后,通过分析完成这些任务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合理选择教学内容,进行课程的优化和整合以及教学计划的修订,从而逐步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在课程体系设计和开发的过程中,我们重点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

(1)课程的优化和整合。

课程的优化和整合应从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入手,强化技能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充分体现职业岗位的需求和先进性原则。其中,理论教学坚持“必需、够用”的原则,突出与操作技能相关的必备专业知识,注重实用性;实训教学方面,充分利用校内机械实训中心,加大实训量,保证实践性教学学时不少于总学时的50%,并贯穿全部教学过程的始终。在课程整合的过程中,重点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相互渗透,合理安排教学顺序,增强实践教学的时效性和教学效果。

(2)精品课程建设。

精品课程的建设具有引领本专业课程建设的指导作用,是提高课程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学校的数控技术本专业已经有“机械制图”、“电工学”、“机械设计基础”、“大学物理”、“工程力学”、“工程数学”、“数控机床与编程技术”七门课程通过了校级精品课验收。争取在今后几年内,专业所属的课程多数可以达到校级精品课的标准,对于已有的校级精品课程,也将分阶段、分层次地按照省级精品课程标准建设。

(3)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重点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融合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如任务驱动法、讲授法、现场示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类比法、分组教学、“一帮一”教学等。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更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另外,我们也组织教师不断充实和完善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习题库、实训指导书以及拓展学习资料等教学资源,并建立了精品课程网页,将优质课程资源在校园网上实现共享。使课程的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充分整合,学生随时随地都能进行学习和测试,将课堂延伸到学生生活的每个角落,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

(4)教材建设。

教材的选用和编写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优先选用适合本专业的、基于工作工程的高职高专优秀教材的同时,积极组织教师、企业专家和技术人员编写具有学校特色的教材。目前,已经正式出版并应用于教学的有《机械工程实训教程》、《机械设计基础》、《传感器检测技术实验教程》、《大学物理实验》、《AutoCAD工程制图教程》等教材,以及《数控实训指导书》等校本教材。还有部分“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型教材正在积极编写中。

3.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还积极开发一些设备先进、管理先进、技术先进、环境良好的企业作为校外实习基地,如青岛海信集团、山东力诺集团等。技能性较强的部分课程的学习及学生的顶岗实习任务都可在合作企业内进行,确保“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

4.师资队伍建设

拥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才能将专业建设的成果真正地应用到实际教学中。为此,学校需要建设多项措施来加强教师队伍,并已逐步形成了一支以专业教师为主,专兼结合的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以满足专业建设的需要。

第6篇

南通理工学院是一所刚从民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升格为普通本科高校。现阶段,机会与挑战并存。我校致力于建立一所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目前还处在一个过渡期。如何真正实现从专科型向应用技术型本科的转变,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和师资队伍的建设,如何在本科教育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这些都是我校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1]。我校自2014年升格为本科以来,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各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改观,但是本专科在教学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我作为一名数控教师,希望通过分析本专科数控技术定位上的差异并提出教学对策,探讨如何实现数控技术在教学上的转变,这对我院发展具有现实意义。现代制造业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经济发展,甚至是国家的战略地位,而数控技术是现代制造业的重要基础。国家装备制造企业是数控机床应用大户,这些企业近年来效益较好,业务较多,需要大量的数控技术人才。这些人才应该具备数控加工工艺、编程的能力,还要能熟练操作数控机床,同时能够掌握数控机床的维护维修相关知识。我校地处长三角,周边模具制造业相当发达,水平处于全国前列,数控人才在模具制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这方面人才在长三角依然非常缺乏[2]。所以,当前市场对数控专业的技术人才的需求量依然比较大。对于应用技术型高校,应该以技术能力培养为核心、以专业为导向、以市场为需求,培养高技术人才。

1数控技术在专科与应用技术型本科定位上的差异

1.1功能定位不同

专科教育主要“以就业为导向”,掌握实际的工作技能,学习相对简单的操作技术,并在未来从事不需要高技术含量和系统化知识的技能、操作型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适应性;应用技术型本科教育不仅仅重视专业技能的培养,也更重视学术理论的传授。本科教育学习的专业知识更加系统,并在未来从事一些具有较高专业性的工作。这两者的定位不仅仅是职业和学术的不同,还要根据为岗位层级和社会不同的职业类型对人才的能力特征需求的差别来决定。

1.2学生层次不同

作为专科教育,大多数专科生基础比较薄弱,甚至一部分学生是注册入学的,在大学入学总分上大大低于本科生。有很多专科学生认为自己是高考的失败者,容易自暴自弃,存在只需要混个文凭的想法,从而排斥学习。同时,因为基础差,所以比较难以听懂老师所传授的理论知识;另外听不懂,反过来又加重了学生的自卑心理;与此同时,单纯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又是一个枯燥乏味的过程;这样就形成恶性循环,往往收不到应有的效果。相反,本科生在入学时基础较扎实、学习的主动性强,他们具备学习理论知识的主动性。

1.3数控技术人才需求的层次结构差异

数控技术人才可分为蓝领层、灰领层和金领层三个层次,各个层次的标准与要求也都有所差异。目前,“蓝领层”主要是培养操作各种类型的数控系统人才;“灰领层”人才要掌握蓝领层的技术外,还要能够掌握手工编程和自动编程;“金领层”人才要会操作机床还要掌握编程技术,且要掌握机电一体化维修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对数控实验台反复装拆、调试,让学生分析、排除故障[3]。随着高职院校对数控技术人员培养力度的增大,基本达到蓝领层的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金领层出现了越来越大的人才缺口。与高职数控专业相比,应用型本科数控技术的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则更加侧重于金领层次的人才培养。这就要求数控技术人才具有较扎实的专业基础、学生理论知识广、实践能力强。

2教学思考

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如何通过教学对象的转变来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向和教学方法,对于数控教师来说,是个紧迫的问题。解决这样的问题,也是我们从高职高专类院校向应用技术型本科转变的关键。

2.1优选教材,落实本科数控教学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教学工具———教材,我们知道教材再好,也不可能完全适合每一个学校,每一个班级,每一个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总会发现教材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们首先应该注意的是教材的观点是否与时俱进,教材内容及其编排是否适合我校学生,如何不合适,我们采取哪些必要的措施来解决。对于我校来说也可以尝试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自行编写教材,这样避免了学生因教材的难度及要求的提高而无所适从,也更能顺应社会发展,使掌握更新更全面的知识。渐渐走出专科型教学的模式,适应应用技术型本科要求,从而在教材上实现数控技术教学由专科型向本科型的转变。

2.2教学模式的转变

我校目标是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强化“学用结合,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必须加强日常教学规范,采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步走的教学模式,在理论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的备好课,强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教师教学潜力,课后做好辅导答疑等工作。在实践教学中,主要以运用中小型数控设备操作和仿真软件练习来巩固、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同时还要有必要的实验课程,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还要经过一定时间的实习,在实践中锻炼自己。这样做改善了本科院校重理论轻实践、专科重实践轻理论的现象,教师也可以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教学中,学生学练结合,融会贯通,能够很好的理解理论知识、掌握操作技能。从而打破教师和学生的界限,因为教师就在学生中间、就在学生身边这种方式可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忱、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边学边练边积极总结,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4]。总的来说这样有两点好处:一是突破了传统数控实验室建设思路,学生熟练掌握数控技术,能够满足社会需求。二是实验室的建设主要以实训设备为主,建成后应用性强,培养效果好,适用于应用技术型本科的数控专业建设。

2.3教师自身要求的改变

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高低,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评定:一是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技巧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二是对各知识点讲解得透彻程度。为了提高教学水平,我们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相应的专门训练。但是对于我校数控教师,大都担任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对数控技术理论和教学理论了解甚少,没有时间钻研,导致教员自身没有与时俱进,教学效果肯定会受影响。同时,教师原来所面对的教学对象是专科层次,教学要求也相对低些,现在,对象是本科生,培养的目标提高了,以往的教师队伍更不能解决现有的问题,所以我们必须思考应对策略。作为本科院校的教师,按部就班地完成每学期的教学任务已经是基本要求了,我们应该具有全面而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及较强的课堂教学组织能力,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新的学习理念,培养学生获取终身学习能力[1]。

2.4“双师型”是应用技术型本科教育的关键因素

对于应用技术型本科教育的高校教师,特别是数控技术方面的教师,单纯的理论知识不足以满足应用技术型本科的定位,掌握一定的专业实践技能已是必然要求。这就需要我们具有双重素质,既是讲师,又是工程师,是理论型与实践型相结合的人才。只有我们自身素质提高了,成为一专多能的“双师型”教师,才能培养出一专多能的学生,才能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才能满足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的定位[5]。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数控技术教师队伍的现状是:理论教师绝大部分毕业于工科院校机械类专业,数控加工与编程的理论知识相对薄弱,也缺乏数控机床实际操作能力;实训教师操作技能过硬,但是不了解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不能很好地进行教学。作为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的教师,不仅要学习书本知识,还要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有计划、有重点地到企业参与生产实践,在科研及生产中学习锻炼,把自己锻炼成“双师型”教师。同时,作为学校的教学主管部门应对教师拟定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和计划,安排一些教师到教育部定点培训基地参加培训,从而提高应用技术型本科教育理论水平和教育技能水平,培养双师型教师。为了提升数控技术专业,我们应该走“产、学、研”并举的道路,产业、学校、科研结构相互配合,发挥各自优势。各部门组建核心科研团队,积极投身到科研中去,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总结学习,将知识应用到生产和科研上来。

3结语

第7篇

【关键词】数控机床;故障诊断;教学方法

我国在故障诊断技术方面起步较晚,1979年才初步接触设备诊断技术,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国内对装备的故障诊断技术,尤其是板级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有了较大的进展。经过二十多年的研究与发展,我国的故障诊断技术己广泛应用于军工、化工、工业制造等领域,如数控机床、汽车行业及发电厂等。

一、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行业人才结构

1.蓝领层

数控操作工:精通机械加工和数控加工工艺知识,熟练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和手工编程,了解自动编程和数控机床的简单维护维修。其岗位适合中职学校组织培养。此类人员市场需求量大,适合作为车间的数控机床操作技工。但由于其知识较单一,其工资待遇不会太高。

2.灰领层

(1)数控编程员:掌握数控加工工艺知识和数控机床的操作,掌握复杂模具的设计和制造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三维CAD/CAM软件,熟练掌握数控手工和自动编程技术。其岗位适合高职、本科学校组织培养,适合作为工厂设计处和工艺处的数控编程员。此类人员需求量大,尤其在模具行业非常受欢迎,待遇也较高。

(2)数控机床维护、维修人员:掌握数控机床的机械结构和机电联调,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与编程,熟悉各种数控系统的特点、软硬件结构、PLC和参数设置,精通数控机床的机械和电气的调试和维修。其岗位适合高职学校组织培养,适合作为工厂设备处工程技术人员。目前非常缺乏,其待遇也较高。

3.金领层

数控通才:具备并精通数控操作技工、数控编程员和数控维护、维修人员所需掌握的综合知识,并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知识面很广。能自行完成数控系统的选型、数控机床电气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和维修,能独立完成机床的数控化改造,是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抢手人才,其待遇很高。其岗位适合本科、高职学校组织培养。

对于这三类人才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大学及职校机电一体化或数控技术应用等专业的毕业生,他们具有不同程度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动手能力,最大的缺陷就是学校难以提供的工艺经验;另一个来源就是从企业现有员工中挑选人员参加不同层次的数控技术中、短期培训。这些人员一般具有企业所需的工艺背景及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他们知识面较窄,特别是对计算机应用技术和计算机数控系统不太了解。[3]

因此,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的教学应围绕怎样使学生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进行。

二、当前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的教学现状

(一)学校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数控技术在近几年的广泛应用,引起了数控人才的大量需求,同时造成数控师资、特别是同时具备相当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数控师资队伍严重不足。[2]

有些学校从社会上引进了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用来充实教师队伍。但是,由于有关规定的限制,这些人被排除在外。因此一些学校只有聘用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作为学校的兼职老师,按劳付酬。[5]

(二)实训设备种类多,且与教材不配套

由于数控机床有多种系列,如法那科系列、西门子系列、三菱、华中系列、广州数控系列等,其控制系统及故障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当前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的相关高职、高专类教材中讲解的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的典型案例主要针对市场上的一些主流数控机床,使得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并不是十分的配套,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本专业的教学质量。

三、如何开展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专业课程教学

(一)师资队伍的建设

1.学校从机电一体化及数控技术相关的专业中录用本科生或硕士生,他们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可是他们缺乏实践经验,为此学校可将青年教师有计划地送到企业去挂职锻炼,将实战培训的重点放在工艺知识、故障诊断和故障排除等方面。

2.学校从数控设备多的企业招聘有丰富的现场经验、组织能力强的故障诊断技术人员,这样的人才在数控技术实训中能很快把握实训要点。

(二)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实训中心的建设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实训中心应从基础理论教育到实验、实践环节建立一套完整的实验、实习体制。为满足教学需要一般应建立以下几种实验室。

1.数控原理实验室

包括数控原理、数控机床电气控制、主轴系统、伺服系统、机床检测与调试技术等基础实验。

2.与教材配套的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综合实验室

本实验室应可以完成数控系统的功能、结构、安装、参数设置以及调试等多项实验,其应用范围包括:

(1)教师讲授数控原理、调试维修以及参数设置的平台;

(2)学生验证教学内容和基本原理的对象;

(3)学生调试、参数设置、故障诊断、维修等实训实习项目的配套设备。

(三)改革教学方法

第8篇

关键词 法兰盘钻孔;极坐标编程;绝对编程;相对编程

中图分类号:TG6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01-0071-01

本课题起源于装配制造业法兰盘工艺设计与数控技术,通过此次毕业设计,可以初步掌握对中等复杂零件进行数控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学会查阅有关资料,能合理编制数控加工过程卡片、数控加工工序卡片、数控加工刀具卡片、数控编程等工艺文件,能合理的确定加工工序的定位与夹紧方案。

图1

法兰盘主要用于管子连接(如图1),我校在进行产学结合的过程中,联系了一批加工法兰盘的生产任务。我们购买了废旧圆盘料,在数控车床车削毛坯,在FANUC数控加工中心上进行钻孔,加工的产品精度高,质量好,满足用户需求。

图2

下面主要介绍一下法兰盘上的钻孔加工(图2)。该法兰盘外径188,上面有8个直径为18的通孔,均布,分度圆直径为158。若采用普通钻床进行加工,需要首先进行划线、样冲冲定位眼,然后在钻床上进行加工。工人需不停的将钻头移动到合适位置,费事费力。加工后容易出现8-18孔不在一个分度圆上的问题,造成工人在安装的过程中,管子不同心,螺栓连接不牢固,有的甚至给工程留下安全隐患。

我校在进行产学结合的过程中,用FANUC数控加工中心进行法兰盘的钻孔,经过在加工中心上的一次对刀,即可完成多个零件的加工,不需要进行钻孔划线处理,不需人工移动摇臂寻找孔的位置,方便快捷。

经过查阅资料,我们在加工孔的编程过程中,采用极坐标进行编程,简单方便,下面介绍一下极坐标的编程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用途广泛。

图3 法兰盘图纸

我们采用极坐标进行编程,极坐标指令格式如下:

G16 X__ Y__;开始极坐标指令(极坐标方式)

X值为极径、Y值为极角。

G15;取消极坐标指令(取消极坐标方式)

我们刚开始采用G90指令进行绝对编程,后来经过老师们的切磋探讨,将程序进行改进,采用G91指令更加简单,参考程序如下。

在实际的加工过程中,我们将三爪卡盘安装在加工中心工作台上,经过一次对刀,可以完成批量的法兰盘加工,而且加工的产品同轴度高,经过用户的压力试验、耐压试验,产品质量满足使用要求,得到了用户的好评。

认识到数控技术的应用不但给传统制造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是制造业成为工业化的象征,而且随着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它对国际民生的一些重要行业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为这些行业所需装备的数字化已是现展的大趋势。

参考文献

[1]许小明,王硕桂,干方建.钻深可变式深孔加工固定循环的定义与编译实现[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10(01).

第9篇

在十余年的数控技术教学实践中,作者以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为契机,在传授数控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逐步摸索出一套适合学生能力发展的数控技术实践性教学模式。

1.1实践性教学方法的提出

《数控技术》是比较偏重实践性的课程,特别是一些相关的程序、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听起来比较枯燥,学生兴趣不是很高。在教学中加强课程与专业的联系、课程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开展实践性教学改革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和手段。笔者认为,运用现代教学理论,积极探索实践性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应用性学科教学质量,是《数控技术》教学改革的一种有效尝试。

12实践性教学的指导思想

“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学习、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这是开展实践性教学模式研究的指导思想。

1.3实践性教学三法

授课过程中,除了讲解、提问和答疑等常用的方法外,笔者结合《数控技术》课程本身的特点,探索并完善了以案例式教学法、探讨式教学法和现场式教学法为代表的实践性教学三法。

1.3.1案例式教学法

案例式教学法主要是通过列举实例,提高学生临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对一些特殊情境进行思考的一种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像一个真正的老师那样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用综合的观点来审视教育现象,案例答案的不确定性增强了学生面对教学实践中的不可预期性问题的应对策略和能力。通过各种各样的案例演示,学生不仅接触到各种社会现象,而且这些针对性的演练对于学生毕业后走上社会,在经济的大舞台上施展才华无疑具有很强的使用价值。

本文介绍在《数控技术》授课过程中,案例教学法的一个典型应用。如图1所示的切削零件,通过示例,介绍数控编程的基本方法。用螺纹切削复合循环G76指令编程,加工螺纹为M60×2,工件尺寸见图,其中括弧内尺寸根据标准得到。

%2451

N1T0101(换一号刀,确定其坐标系)

N2G00X100Z100(到程序起点或换刀点位置)

N3M03S400(主轴以400r/min正转)

N4G00X90Z4(到简单循环起点位置)

N5G80X61.125Z-30I-0.94F80(加工锥螺纹外表面)

N6G00X100Z100M05(到程序起点或换刀点位置)

N7T0202(换二号刀,确定其坐标系)

N8M03S300(主轴以300r/min正转)

N9G00X90Z4(到螺纹循环起点位置)

N10G76C2R-3E2A60X58.15Z-24I-0.94K1.299U0.1V0.1Q0.4F2

N11G00X100Z100(返回程序起点位置或换刀点位置)

N12M05(主轴停)

N13M30(主程序结束并复位)

2.3.2探讨式教学法

探讨式教学法的实质,首先就在于它不仅是“教”或“学”的过程,而且是一种全体参与的过程。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参与到你的整个教学中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其次,教学的本质是一种师生交往、交流、互动、对话的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老师作为一种知识资源出现在学生面前,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而不是教材的代言人。所以教师应该学会在适当的时候设计适当的问题,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教学效果。

《数控技术》这门课知识点多,相辅相成,完成一个项目需要较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在编程学习阶段,可以把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共同完成。实践的结果表明,在互相讨论又各有其责的学习氛围中,对知识的提高与巩固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例如,在讲授绝对坐标编程和增量坐标编程两种编程方法之前,通过学生讨论,预测出其不同的用法,在这个预测和探讨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对两种编程方法的不同有了初步认识。此时讲授起来,学生易于接受,学习的积极性也高。

方法一:用绝对坐标编程

N001G92X0Y18LF

N002G90G02X18Y0R18

F100S300M03LF

N003G03X68Y0R25LF

N004G02X88Y20R-20M02LF

方法二:用增量坐标编程

N001G91G02X18Y-18R18

F100S300M03LF

N002G03X50Y0R25LF

N003G02X20Y20R-20M02LF

2.3.3现场式教学法

因数控技术本身的特点,要求我们必须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大现场式教学力度,突出技术的应用性,并要强调教学内容的可操作性。

对于机床操作教学,应尽可能地让学生多摸、多动机床,尤其是手动(JOG、ING)工作方式,对于缺乏实际经验的学生来说,其效果是显而易见的,而且便于控制手动的安全性。

数控编程是数控机床学习的重点,在了解数控手工编程指令的基础上,可由教师指导学生装夹工作,指明欲加工的内容和将要使用的刀具,用单步运行的方式逐段运行程序,边运靠边讲解,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应解决的几个问题

3.1学生学习观念的转变

首先,学生应转变被动的学习观念,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增强主体意识和自我建构意识,主动参与教学、积极思考、大胆探究。其次,要加强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学生之间应建立良好的学习合作关系,沟通交流,共同探究。

3.2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教师本人要具备科学研究和创新的基本能力,而且教师必须站在知识的前沿,用自身的创新成果不断丰富和补充教学内容。教师还应提高教学的专业化程度,组织好研究性课程。

3.3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

实践性教学的形式与内容是开放的,因此优质的网络教学资源是实施研究性教学的重要保障。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应保证内容丰富、开放和动态,以提供研究性教学需要的资料和信息。教学网站中应当构建一个开放、互动的教学平台,并创建各种虚拟的研究环境,为学生参与和自主开展课题研究创造条件。

3.4数控仿真实践教学

由于数控设备投资较大,并且操作过程具有较大的危险性,通过引入数控仿真教学,使学生在机房能够模拟数控机床加工工件,并且基本上与实践加工现场相似,这既能节约数控实践教学的成本,又满足了大量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需求。具体教学过程:运用CAXA、SolidEdge、MASTERCAM等三维软件进行零件建模,并自动生成刀具轨迹和NC代码(或者根据图纸手工编程)后在南京宇航、VNUC仿真软件上进行仿真加工,以验证程序是否正确,同时又能熟悉机床操作面板各个按键的作用;此仿真实践教学过程既体现先进制造技术内涵,又充分培养学生设计、分析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4结束语

作者主要从事数控技术等课程的教学,并主持相关科研活动。多年来,通过实践总结,摸索出实践性教学模式在数控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实践性的教学模式,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的学习内容,创设教学情境,提供必要的学习材料,让课堂充满研讨、探究、思考的气氛。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享受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的体验感受和乐趣。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大胆创新等综合能力。2004年,作者获新疆大学《数控技术》讲课比赛一等奖,《数控技术》课被评为新疆大学精品课程,并于2006年申报自治区精品课程,这是实践性教学模式在数控教学领域成功的一个例子。

【摘要】数控技术是机械学科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课程。本文初步探讨了实践性教学模式在《数控技术》课程中的应用。旨在引导学生运用加工工艺、程序的编制等理论知识,实际操作和运用数控机床,构建数控技术课程的教学、生产、操作实践相结合的新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已在施教过程中得以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数控技术程序编制实践性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赵庆聪,张键,陈元凤.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实践性教学方法研究[J].科技信息,2007,(35):224.

第10篇

关键词:数控技术 教学模式 改革与实施

数控车工的传统教学模式是把数控编程、数控加工工艺等理论课和数控操作实训课分开,因两类课程的进度不同步,达不到理论指导实践目的,出现重复传授知识点并浪费课时,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偏离的问题。对此,必须实行教学改革,才能使之适应生产,使企业接受毕业生。 本文从传统的教学模式出发,对当前形势下数控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做了探讨,重点对我校数控车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进行了阐述。

1.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1.1.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缺乏有机结合

传统教学模式,理论教学在教室进行,实践教学在实训室,沿袭的方法往往是先理论后实践。亦或有一两次改革,先实践后理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别在两个不同的空间和时间完成。课程体系的设置还未完全实现“使学生职业能力掌握与顶岗实习两个阶段的相一致”的要求。

1.2.教学管理与教学评价的“一刀切”

传统教育在教学管理形式上采用的是班级授课制,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及教材、教法上以班级为中心,在教学的评价与反馈上,通常是以学生的卷面分数为标准,强化了考试成绩的反馈作用,却难以实现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正确评价,忽视了学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同时易使教师产生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造成实际教学效果较差。

2.新教学模式的实施

在一体化教学中,参考国家职业资格考核要求以及学生的从业能力需要,将互相关联的几个方面单项课程以课题的形式设计成教学单元,形成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一体化教学内容。即课前结合相关知识与企业需求确定实训课题,制定出本单元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以及德育目标;数控编程仿真、数车实操和相关数控工艺知识融为一体,采用分组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方式代替单一的灌输;项目完成后指导各小组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总结,让学生能够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真正有所收获。

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学生有充分的学习自由度,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体化教学中,无论是课题准备还是教学过程,都采用面向对象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一体化教学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很大的灵活性。 数控专业一体化教学的实施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2.1.教学模式的一体化

一体化的教学环境建设是一体化教学的物质基础。这里的教学环境包括了教学场地设置的建设和机床设备的投入,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教学需要投入的经费很多,学校可以采用“仿真”加实际加工操作训练的方式进行数控实习,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具体的实施方式是将数控编程的理论课在数控生产实习中进行,先针对课题进行工艺分析、讲解编程指令,再进行相关课题的模拟仿真,对仿真合格、工艺合理的学生进行数控加工的操作技能训练;考虑到具体情况,对一个班的学生可分层次教学,在仿真没有通过的情况下,不能进入下一实训阶段,这样既保证了在有限投入的条件下教学的可实施性又兼顾了教育的普遍性与个体的差异性。

一体化教学,最好将理论教室和操作训练的场地设置在一起,真正做到学习场所既可以讲授理论知识,又可以进行技能操作训练。从教学条件上为一体化教学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理论与实践交替进行提供保障,满足教学要求。

2.2.课程设置的模块化

根据数控专业学生就业后岗位技能的要求和实际情况,课程设置思路和步骤为: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归纳课程内容整合重构和教学计划制定课程模块内容制定任务驱动化教学设计课程建设动态反馈循环提升。对数控车工专业分为以下四个课程模块。

2.2.1.公共基础课模块。主要进行全面素质教育、思想品德教育、人文社会教育,并为专业课和今后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2.2.专业基础课模块。主要学习与职业岗位群对应的大专业领域通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理想。

2.2.3.专业主干课程模块。主要学习数控技术应用专业4个方向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宽厚的专业岗位技能基础。

2.2.4.岗位技能专项课程模块。主要学习针对数控专业岗位的主要技能知识。教学的最终结果是学生掌握了就业岗位的技能和知识。

3.数控专业主干课程的综合化

组织骨干教师并邀请企业专家,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标准要求,编写以项目驱动、典型案例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实用性较强的《零件的数控车削加工》“一体化”配套教材;建立具有数控车削加工特点的课程网站,能为学生课外学习、教师教学资源共享、师生课外交流沟通提供网络平台。

配套数控车削加工仿真与编程软件,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生产性实训基地。一方面,使学生更快的掌握数控车床编程方法及操作要领;另一方面,为实现产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实现自我造血功能提供保障。

4.教师队伍的双师化

根据教育部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要求,不难看出师资队伍建设要求是比较高的,但却又是必须的。从目前中职院校数控技术专业师资队伍现状来看,师资总量偏紧且结构不理想,“双师型”教师培养时间长且比较困难,这是急待解决的一个瓶颈问题。

数控技术专业师资队伍结构总体上是高要求的。构建教学团队可以采用根据自身条件以培养为主、引进为辅的手段,有重点、有计划地进行建设,要做到在用人问题上不拘一格,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人,以良好的环境吸引人,实现人才培养方式上的创新。

一体化教学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快速增长。以真实零件加工的数控编程与实践操作,项目驱动教学,“做中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将企业质量标准引入课程考核机制中,有利于学生树立产品质量意识、效率意识及安全文明使用设备及维护意识,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实现生产和管理与企业要求的零距离。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转为“以学生为中心”,学习方式转为“以行为为导向”。学生逐渐承担越来越多的对自己学习负责和自我管理的责任,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转变。教师的任务也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等中心工作转向如设计和策划学习过程、设计和提供学习资源等一些辅的工作。

在今后的数控专业教学实践中,应根据我国的国情及市场对数控技术人才的需求状况,再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努力寻求适合国情的,具有我校特色的教学理论和实施方案,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来优化我们的教学方案。

参考文献:

第11篇

《数控编程与操作》和《数控加工基础》教学工作总结

一年即将过去,这即将过去的一年是国家发展的关键一年,也是职业教育中的关键一年,在这一年中本人担任了数控专业《数控编程与操作》和《数控加工基础》这两门专业主干课。回首望去,这一年的教学工作有进步之处也有不足之处。结合自身的教学情况,对一年的教学工作进行一下总结。

《数控编程与操作》和《数控加工基础》课程是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结合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结合也是本人教学的工作重点。

在理论知识方面,应充分了解学生的现状,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重点,先有学习兴趣,后续的教学也会进展的更为顺利。从数控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切入点,着重介绍数控技术应用在现代制造业中的重要性。另外进入中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存在着基础知识薄弱、整体学习素质较低的情况,在备课过程中,教师不光对课程知识进行全面的备课,还应对课程知识涉及的其它知识进行充分的准备,以便让学生能充分了解和掌握。

《数控编程与操作》和《数控加工基础》课程理论知识性强,学习知识专业性向,较为枯燥,教师应在课程教学上创新,不光使用板书的方式进行教学,还应在其它硬件和软件上进行准备。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通过播放录制的实际加工视频来对授课的理论知识进行诠释,也可以通过加工的实物展示,来具体讲解理论知识中涉及到的内容,加工的实物就是理论知识学习的结果,结果的展示也是对理论知识教学的诠释。在加工实物的展示过程中,应贯穿理论知识,将理论知识在实物中进行讲解,使学生能更加容易理解,也会使得课堂教学丰富多彩,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

针对《数控编程与操作》和《数控加工基础》课程中的重点、难点,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工作,可采用理论知识加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在操作现场进行授课。在实操现场,对本节课程的重点,进行实际操作,以教师先进行演示,在演示过程中,穿插讲解理论知识涉及到的关键点,并与学生进行交流,询问学生是否掌握,未掌握的应进行再次演示。然后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在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应将涉及的理论知识进行再次讲解,教师边讲解,学生边操作,因学生在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过程中存在不易直接理解的情况,教师应注意学生操作的正确性,应及时做好再次详细讲解的准备。在指导实操完成后,应召集学生进行总结、讨论,自己进行分析,然后让学生再次进行一次独立操作,独立操作中应提醒学生按照理论知识的要求进行,完成后对再按照理论知识内容进行检查,最后进行总结、讨论。通过这样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比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能更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操作积极性,对理论知识的内容和实际的运用掌握的更加深刻。

在教学过程中,对《数控编程与操作》和《数控加工基础》课程涉及到的其它拓展知识,也应放入到教学工作中来,因学生多为初中毕业生,对课程涉及到的数学、物理、计算机等内容掌握都不够牢固,在这方面教师备课也要有所关注,对本课程涉及到的其它知识,应在教学过程中,讲透彻讲明白,如在数控设备运行原理上,涉及机械能、电能、电气工作等物理及电工学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都涉及正确操作数控设备和日常数控设备维护的工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讲解各种能量转换、电机正反转的原理,使学生能充分了解数控设备的运行原理和工作过程,对后续学生正确操作和维护也有着巨大的帮助。

定期对一段的教学成果检验也是工作重点,有些课程中的重点、难点内容相连,若在章节结束后进行检验,使得学生掌握难度大,这时应及时进行分段检验,在章节结束后再次进行全面检验,这样学生对分段的内容已掌握,通过全面的章节检验使学生更加容易掌握全部内容。

数控专业的教学工作任重道远,通过不断的授课创新,才能让学生充分掌握相关知识。

第12篇

一、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在以行为主义为理论基础的刺激控制教学模式下存在两种性质实训课堂,分别为:机房实训课和机床实训课。机房实训课主要目的是仿真模拟,这个课堂主要采用讲解法、讨论法、案例法等方法在CAD/CAM中心机房实施探究式教学;而机床实训课则在校内的数控加工实训中心真实地加工出零件,并逐步达到精度要求,这个课堂主要采用讲授法、演示法、现场操作法等教学方法。这两个性质的课堂从而也实现了整个项目加工实训的“六步”。在教学过程中,这些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体现了“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理念,形成了“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力图将教师技能原型传授给学生,形成他们头脑中的心智技能。在教学手段上,强调多媒体,网络资源与传统教学手段的恰当运用。一些抽象、枯燥难理解的加工工艺和走刀轨迹,如果在课堂上直接讲授,学生将很难理解,而借助多媒体手段则能使抽象的教学过程变得形象、直观、生动。借助网络平台能增加课堂的信息量,拓宽学生,的视野,大大提高课堂的效率和质量。

二、教学单元设计

教学前先把每班学生按照每组4~5人和成绩优劣合理搭配分组,以便于学生学习、讨论。由专职教师(或企业兼职教师)、2~3名实验指导教师针对某一个实训项目采用六步教学法来组织和实施教学。资讯:教师下发项目任务书,讲解项目任务所需理论知识点、项目中的疑点和难点、关键点;计划: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组内讨论零件的加工工艺方案,教师巡回指导;决策:学生根据讨论的结果填写相应的工艺、刀具卡片,并编写好数控加工程序;实施:学生运用仿真软件开始仿真加工,没有语法错误后再到真实机床当中输入程序,在单段校验程序后,再自动循环加工,进行首件试切;检查:首件试切好以后,进行工件检测,并进行工艺总结与改进,改进程序,缩短时间,检查改进加工后工件精度及表面粗糙度;评估:通过个人自评和小组之间的互评与教师评价,得到学生此项目单项得分,并现场展示出做得比较好的零部件作品。

三、课程资源建设与利用情况

1.教材选用本课程教材选用了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朱岱力主编的《数控加工实训教程》。该教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突出一个“用”字,但本教材仍然是作为一个参考书,以便于学生自学。除了自选教材外,教学团队及校企合作专家合作编写了校企合作校本教材《数控加工实训技术项目化教程》,教学内容及进程基本上与此教材同步。2.教辅材料本课程除了教材外还建设了丰富且精良的教辅材料,包括:多媒体课件、教案讲义、职业标准、课程标准、任务书、引导文、评价表、案例库、项目库、试题库、试卷库、视频库、实训图纸、技能竞赛图纸、企业实际生产零部件图纸等。3.网络资源本门课程作为学院精品课程已建成精品课程网站,除此以外教师还提供信息,鼓励学生经常上其他专业数控加工网站汲取营养,开阔眼界,扩展思维。4.校内实训基地目前本专业已建成与数控技术相关的多个实训室和实训中心,如表3所示。完善的校内实训基地确保了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为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提供了保障。(五)校外实训基地根据数控专业培养计划及相关核心课程教学需要,我院与深圳富士康、鸿超准、奇瑞汽车、惠州华通、樟树金虎等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机制,为课程的教学创建了产、学、研平台。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可完成职业素质培养、生产实习、毕业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比较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网的形成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

四、课程改革

1.拟在数控加工中心新建数控模拟与加工专业机房一个,这样就没有了课时的限制,仿真模拟加工好了的话就可立即上真实机床加工,缩短了准备时间,提高教学效率。2.拟在数控加工中心再购买多台数控设备,改变现在的平均6~7人一台机床设备的现状,达到3~4人一台机床设备,从而提高学生的平均操作时间,提高教学效果。3.拟再聘用、引进企业高级技术人才,参与课程的教学与改革。4.拟再培训与进修现任教师。虽然我院数控技术专业专任教师皆来自于生产一线,且都有本科以上学历,皆为双师型教师,但在新技术、新工艺尤其是机床改造上仍然有许多不足。《数控加工实训技术》这门课程实现了课程设计岗位化,教学内容职业化,教学方法与手段多样化、灵活化,教学单元程序化,教学资源丰富化,教学评价过程化、多元化。

作者:陈弛文 何友成 王见华 单位: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