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27 23:02:2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国际教育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论文摘要】双语教学对于我国高校教育改革起着推动促进作用,全面提高了学生英语水平,双语教学对于我国高校教育改革起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随着经济知识和科技、经济全球一体化时代的到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和与对外贸易沟通交流的日益频繁,我国的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已势在必行。我国的高等学院教育面临着新挑战,也就是我国高等学院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必须要有应对国际竞争的能力,我国已成为WTO成员之一,大学生必须能在一体化的全球经济环境中有坚稳的立足之地。寻找有效的双语教学成为高等院校教育的当务之急。
笔者以吉林化工学院的英德双语教学为出发点,以外语语言的属性和语言习得理论为依据,探讨了化工学院实施英德双语教学的必要性。提高大学生对于参与国际交流所必须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仍是当前我国高等院校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面对目前国际新形势、新要求,国家教育部又提出了在我国高等院校的基础和专业课中推广实施双语教学的新计划。这表明双语教学对于我国高校的教育改革有着重大的影响,它对促进我国高等院校的教育与国际接轨,培养国际化的现代科技人才有着重要的作用。双语教学已成为我国高等院校教育改革的新趋势。
一、双语教学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
吉林化工学院是一所本科大学,大部分学生在一年级就有较好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这一点为双语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实施双语教学,引进发达国家最优秀的原文教材,采用国际上最新的优秀教学模式、教学思想体系,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国际化的教育大环境,使大学生有机会直接接受具有国际化先进水平的科学教育,使大学生吸收世界先进的科技、文化知识,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素质,造就现代化新型人才。
实施双语教学,能使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直接体验和感受发达国家最新的优秀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使高校教师对发达国家的先进教育获得更真实、更具体的体会和理解,同时还为我国高等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了解国际教育发展新水平新动态的良好机会,促使我国高校教育工作者跟随和适应国际教育的新变化,促进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国际化。
二、双语教学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近几年来,“科教兴国”的领导决策和全民意识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从事高校教育改革的源动力。在高等教育改革中,高等教育对中、西方教育进行对照研究,寻找出我国高校教育与世界发达国家在高等教育中的差距。便于我国高等教育博采众长,学习和借鉴世界先进国家的优秀高等教育思想、先进教育经验和教育方法手段等。双语教学的开展无疑将会对我国高等学院教育产生积极的影响。
选择适当教材内容、教学思想以及教学方式等的重大变化,使学生真正能受到国外最新的优秀教育的影响,我国高校的整个教学工作就必须有一个大的改革,即对高校传统的教育理念进行新的审视和提炼,对我国的教育体系和教学模式作出新的思考定位,并对我国的高等学院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进行相应的改革。实施双语教学的结果会对我国高等学院教育以往的教育模式产生重大影响,促使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加快我国高校教育与国际接轨的步伐。
三、双语教学为提高学生的基础和专业外语能力创造了条件
双语教学为提高大学生科技英语水平的实际应用能力创造必要的条件,在外语课中学外语使大学生掌握的外语有很大的局限性。高校培养出来的大学生都应具备从事科研、技术等工作研究能力,这就要求大学生要有足够的专业、科技英语水平。
高校尽可能实施双语教学,高校只有尽可能多地在基础、专业课程中实施双语教学才能使大学生的英语水平得到一个全面的提升,使大学生不仅在外语的听、说、读、写各个方面得到足够训练,而且更使大学生在基础学科及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双语教学为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它对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于我国的高等教育现代化及国际化有着直接的影响。双语教学是社会发展的势在必行之举。双语教学尽可能帮助学生在精通英语的同时更好地了解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的能力,有跨文化意识,将自己的知识带出国门。吉林化工学院开展双语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同时双语教学为学生创造了更多、更全面、更具体的学习和应用外语的环境和条件,改变我国大学生英语的被动局面、促使大学生外语交流和应用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颖,岳娟娟.推进双语教学拓展国际视野[J].中国高等教育,2005(23):32-33.
关键词: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差异比较;人才招聘窗体顶端1.国内外注会胜任能力指南体系的比较
IFAC即国际会计师联合会,成立于1957年,是一个国家组织为其成员的国际性学术组织,宗旨是以统一的标准发展和提高世界范围的会计专业,促进国际范围内的会计协调。他具有以下的任务:决定国际会计师大会的主办国;保持与参加国际会计师大会的各国的联系;促进国际的地区机构的发展和信息的交流;参考和吸收各国提出的意见,扩大国际会计职业协调委员会的业务,并为改进业务提供咨询。在1997年5月8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正式成为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的成员。因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情况的限制,我国的会计制度的起步较晚,故而各项方针政策的制定,基本参考于国际上已经成熟的法规体系。在其后的比较中也可看出,IFAC指南和中国指南,存在一脉相承的关系。
1.1制定背景
IFAC指南的出台,一方面是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另一方面,国际上连续发生了多起重大财务舞弊案件,严重打击了公众对于注册会计师及其背后事务所的信心。为了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胜任能力,重新树立公众的信心,IFAC开展了对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的研究,最终出台了8个国际教育准则与已经的5个国际教育指南和3个国际教育论文一起,初步形成了针对注册会计师的相对完整的胜任能力指南体系。
而中国指南的制定,先是进行了广泛的文献研究,组织组织翻译了IFAC,亚太,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际行业组织的注册快事胜任能力的文献,研究报告等。接着明确胜任能力的相关工作的总体思路,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指南的起草进行反复的研究。最后还征求意见稿,最终形成了目前的《指南》体系。在我国指南的制定过程中,是遵循“指南制定要以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的国际教育准则为基础,借鉴各国经验,结合中国实际,实现与国际教育准则趋同”的思路进行的。
1.2组成部分
IFAC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指南体系有三部分组成:国际教育准则(IES)、国际教育指南(IEG)和国际教育研究报告(IEP)。IES是整个体系的主体部分,他的选择标准是以得到国际范围的认可、接受和应用为标准,所以是我国参考的重点。IEG为国际教育准则提供解释、举例说明,详细阐述与国际教育准则相关的事项,可以说是IES的延伸和扩展。IEP起提起注意、传递相关知识和信息的作用,主要是推动影响职业会计师教育和发展的相关问题的讨论成果展示。
中国的指南是对IFAC的概括和总结,看似结构完全不同,但是我国先是规范了定义,随后对于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的培养是遵循了国际准则的要求来展开的,可以说我国会计师胜任能力的制定是IFAC指南具体要求的展开。且同时从结构中也表现出,我国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的培养,不仅重视技术操作的应用,同时也重视职业价值观,道德态度的培养,强调了内外素质兼备的终生学习。
1.3细则比较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IFAC的各项规定更倾向于具体内容的表述,要求十分精确明了,而中国指南则倾向于方向的制定,并没有硬性的规定。但大部分细则其实都是对于IFAC指南的归纳和总结。现试举几例:
IES5《实务经历要求》规定了实务经验阶段至少应当3年。带有较强实务会计应用成分的研究生(高于大学在校生水平,例如硕士生)教育经历,可以折合为不超过12个月的实务经验。申请人的实务经历应当在一个督导人的指导下来获得。而中国指南在第五章实务经历中,指出资格前实务经历的期间至少2年,比国际要求少1年,且重点强调事务经历应为申请人提供了有助于其培养胜任能力的职业环境。
在IES7《职业后续教育:终身学习和职业胜任能力后续教育项目》中,提出职业后续教育应当是相关的、可计量的、可验证的且需要经过评估的学习活动和结果。这点完全对应了中国指南第八章第二节的54,55,55条,且我国的对其进行了更相应的完整阐释。算是对IFAC指南的完美借鉴。
中国指南中指出,注册会计师需要的职业技能包括下列五类:①智力技能;②技术和应用技能;③个人技能;④人际和沟通技能;⑤组织和企业管理技能。而这与IFAC指南的要求是完全相同的。
由此可看出,中国指南是在IFAC指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但是对于部分硬性规定,因为发展程度的限制,中国无法达到国际指南的高要求,故而放宽要求,循序渐进,走逐步与国际接轨的道路。
2.对我国注会人才培养的启示
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的培养是个由浅到深且延续其职业生涯一生的过程。具体说来,要做到以下几点:
2.1严格硬性指标的控制
所谓硬性指标,是指对学历,资格证书的审核,学历标志着注册会计师所受到何种的基础训练,而资格证书则是对注册会计师专业能力的肯定。这两点是从根本上影响注册会计师生产能力高低的指标。也是要考虑的第一要素。
2.2对道德素质的考量
如今的社会,信用直接和声誉挂钩,高声誉会更好的为会计师事务所带来更多的业务,而会计师事务所的信用很大一部分取决于注册会计师的道德素质。故而在人才招聘的过程中,要包含对道德素质的考量,一名具有合格胜任能力的注册会计师,应该具备处理业务的独立性,对自己工作的保密性和应有的职业谨慎。而对道德素质这一软性指标的考量,更多的应该在工作中给予定期的考核,他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控制和对工作人员的教育。甚至一家事务所如果具有积极地企业文化和良好的工作环境,会极大地影响会计师的道德素质。
2.3重视后续教育
当一个人从学校毕业并且拿到资格证书后,他其实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胜任能力,但是事务所招聘的人才往往是需要应对特殊的行业领域,这就依赖于人才在岗位上的后续教育。
后续教育既包括进一步的理论培训,也包括实务中的操作实践。会计师事务所应当为注册会计师获得职业继续教育提供适当的机会、资源,并予以规范和指导。应当体现不同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发展目标、所处的职业领域和发展阶段的差异,以及职业环境的变化。而对后续教育成果的检验可以通过末位淘汰制的业绩考核,定期的考试和平时工作的监督来确定。
2.4把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指标化
总的来说,注册会计师的胜任能力是有多项指标综合达成的。详见表1:
这一指标体系参考国际通用标准,符合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指南的要求,遵循系统性,科学性,(上转第71页)污点注册会计师的执业分析
――基于监管部门的公告韩煦摘要:本文以监管部门的公告为依据,对2007年至2011年的注册会计师的处罚公告进行统计,分析污点注册会计师的执业发展情况。研究发现,污点注册会计师的执业方向有五类:1、留任原事务所原职;2、留任原事务所无职;3、离开事务所行业;4、跳槽到其他事务所;5、其他。其中第一类执业方向人数比例最高。
关键词:污点;注册会计师;执业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是目前的执业状况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在:注册会计师的执业环境较差,没有形成良好的市场竞争秩序;与注册会计师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行政干预注册会计师执业问题比较严重;注册会计师人才队伍匮乏;注册会计师机构普遍规模较小,执业范围单一。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承担着法律和道德责任的同时,也冒着风险。随着我国市场的发展,审计业务需要分析环境的越来越复杂,法制不健全的弊端也日益显现,审计师犯错的可能性在提高。另外,由于会计师事务所过度竞争、不注重自身的社会责任、注册会计师自身职业道德水平不高等原因,也导致注册会计师违法的机率加大。一旦注册会计师违反了职业道德或相关的法律法规,受到监管部门的处罚,就会被纳入诚信档案,打上“污点”标记,对其今后的执业发展造成巨大的影响。
一、污点注册会计师的执业方向
本文统计了2007年至2011年证监会网站上关于注册会计师的处罚公告,根据处罚公告中注册会计师名单以及证监会网站上的信息披露,整理出了污点注册会计师受处原因、处罚前后执业单位和职务,以此来对污点注册会计师执业方向进行分析。相关统计描述如下:
表1描述性统计12N12Frequency12Percent受处原因12违反《股票条例》124012251262.5%违反《证券法》124012221255%违反《审计准则》1240122125%执业方向12留任原事务所原职124012221255%留任原事务所无职12401281220%离开事务所行业12401281220%跳槽到其他事务所1240121122.5%其它1240121122.5%12 受处后是否继续
为上市公司审计124012141235%注:同一名污点注会受处原因可能包含一项以上通过样本统计发现,污点注册会计师的执业方向主要有五大类,分别如下:
1.1继续在原会计师事务所从事原有职务
在上述表格中统计的40名污点注册会计师中,有22名人员处罚前后任职相同,比例高达55%。可以看出,很大一部分注册会计师在受到监管部门的处罚后仍然继续留任原有的会计师事务所,职务维持原状。分析原因如下:
1.1.1会计师事务所方面:
污点注册会计师大多是事务所的高级管理人员。审计报告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往往会在会计师事务所担任要职。在留任原职的22名污点注册会计师中,只有两名是事务所的一般审计人员,而其余20名所担任的包括分所所长、部门经理、部门主任、合伙人等高级管理人员的职务。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大多采用有限责任制的形式,股东不参与事务所的经营管理。因此股东必须和管理者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相信管理者的才能。在注册会计师这个行业中,业务的接洽很重视客户关系的建立。污点注册会计师的职位相对较高,在事务所的职龄较长,他们拥有相当大的客户资源,一旦这些注会离开,会带走本所的一部分客户,给事务所造成损失,因此,股东会继续留用他们。在受到行政处罚后,事务所的董事出于企业运营的持续、团队的稳定性等相关方面的考虑,也不会解雇污点注册会计师。
污点注册会计师仍然具有执业资格。从统计的证监会的行政处罚公告来看,污点注册会计师受到的处罚一般是罚款,没有被吊销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能够继续从事相关的审计、咨询等服务,执业内容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
1.1.2污点注册会计师自身方面
位于高职的污点注册会计师一般不会愿意选择到比自己原先职务低的会计师事务所工作,也不会接受比原先薪酬低的职位。所以,他们留在原位更可能产生心理上的安慰和满足。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看,人只有满足受到他人尊重的需要后,才会去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留任原有职位,毕竟“位高权重”,无论从职业现状还是从需要满足上来看,都是有利的。
二、留任原有事务所但无职务
在统计的污点注册会计师中,有8名在原有的事务所有个人信息,但没有具体的职务信息。这些注册会计师很可能只是在事务所挂职,不再从事审计服务。可见,注册会计师受到监管部门的行政处罚,还会受到所在事务所的处罚。
产生这种执业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原有的会计师事务所限制污点注册会计师的发展。注册会计师一旦遭受行政处罚,污点会伴随其一生,不仅会对自身发展产生影响,也会影响其所在的会计师事务,阻碍事务所的壮大。上市公司越来越倾向于与没有污点的会计师事务所合作,以提高其信用和声誉,满足市场准入制度。相关的新闻报道也提到“监管部门有口头通知,要上市公司留意会计师事务所“黑名单”,上市公司与它们有合作的要尽快解除,没合作的以后要绕道走。”为了能够增强可靠性和公众的信服力,上市公司避免与有污点的事务所打交道,更不用说由污点注册会计师担任其审计业务的负责人。会计师事务所对污点注册会计师不委以重任,就会限制污点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发展。可以说,一些污点注册会计师要想寻求比受处罚前更高的职位是不可能的。
在统计的40名注册会计师中,仅有14人继续担任上市公司审计报告的签字会计师。可见,事务所对污点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范围进行了限制。虽然,我国事务所正在努力提供多元化的服务,进行内衍式扩展,但是上市公司的审计业务仍然是事务所收入的主要来源。污点注册会计师不再是上市公司的直接审计师,为事务所创造的价值减少,必然不会受到原有事务所的重用。
三、不在继续从事注册会计师这一行业
在整理证监会网站上的会计师事务所信息时发现,有一些污点注册会计师在原先从事的会计师事务所中找不到相关的姓名和资料,并且也没有数据显示,这些污点注册会计师在其他的事务所中任职。那么这些污点注册会计师很可能是放弃了本行业转而从事其他行业。
注册会计师行业竞争压力加大。如今,取得了注册会计师的职业资格的人员越来越多,事务所的工作对这些新型的会计人才有很大的吸引力。这些新型人才经过事务所的培养,很快能独当一面,成为项目的负责人,替代原有污点注册会计师的职务。并且,这些新人“身家清白”,更容易得到上市公司的青睐。行业竞争压力加大使污点注册会计师需要重新定位。
事务所有时为了给社会公众一个交代,可能不会继续留用污点注册会计师。污点注册会计师不满足于职业发展的停滞不前,或是受不了舆论压力和“污点印记”,很可能会放弃注册会计师相关的工作,从事其他行业。例如一位污点注册会计师就由原先的会计师事务所转入一家股份有限公司担任副总经理和财务总监;上海万隆会计师事务所所在2010年3月22日撤销后,一名污点注册会计师就留任万隆所的母公司――万隆国际咨询集团。在调查的40名污点注册会计师中,有8名在证监会网站上查不到个人信息,这些人很可能不再从事注册会计师相关业务。
四、跳槽到其他的会计师事务所
有些注册会计师是风险偏好型,他们寻求自身的发展以及职业生涯的突破,他们不会安于现状,停滞不前。这些人很可能愿意从底层做起,比如跳槽到小型的或者是刚起步的会计师事务所。这种做法虽然得到的报酬会减少,但是今后有更大提升的空间。
一些会计师事务所愿意聘用污点注册会计师。一些小型的或者是刚起步的会计师事务所由于发展初期的不稳定性、发展规模和从业经验的限制,不能接手一些较大项目的审计和咨询业务。他们迫切的需要那些在大型会计师事务所任职过的、或者从事过大型企业审计、咨询等相关业务的、有经验的注册会计师来建设自己的事务所。但是,这些小型的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薪酬福利很可能无法吸引到优秀的注册会计师人才,他们可能会转而寻求污点注册会计师来帮助事务所的建立和发展。例如统计发现,一名受到处罚的注册会计师,就从岳华会计师事务所跳槽到万隆上海所,按照2008年的事务所排名情况来看,万隆上海所排名远位于岳华所之后。
五、其他
关键词:农村教师;条件性知识;教育理论;教育研究
一、条件性知识的界定
(一)教育科学知识。既包括教育科学基础知识,也包括国内外教育教学改革动态的知识。
(二)心理科学的知识。包括普通心理学中关于认知、情感、意志和个性的基础知识;发展心理学中关于学生认知与品德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等。
(三)学科教学法知识。包括学科性质、目标和教学原则;教材、教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问题的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本学科教学的基础,掌握学科教学所特有的方法,熟悉学科教材,具有学科教学的基本技能。
(四)教育科学研究知识。包括教育科学研究的过程、特点和类型,科研课题的选择、计划的编制、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方法的选择运用、成果的表达等。
二、农村教师条件性知识缺失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农村教师在职前教育中接受的条件性知识课程不足
1.课程设置理念落后,课程内容陈旧。一直以来,教育类课程重视传统经典的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对于现代的新信息新理论的介绍却浅尝辄止。教师教育的基础学科课程设置仍然是老三门体系:普通教育学、普通心理学、学科教育论(教学法)。这些学科有的理论很经典,确实具有继承的价值;但学科也缺少前沿的信息,与现代社会的需要有一定距离,难以应用于教育实践,这导致教师在职前学习中条件性知识的不足。
2.本体性知识课程与条件性知识课程比例失衡。有专家说:教师教育的特殊性就在于教师不一定有高深的学科水平,不一定是学科专业的专家,但必须是教育和教学的专家,他的学科知识只需具有严谨性、基础性和系统性的就可以。在我国教师教育的传统课程里,通识课程、本体性课程和条件性课程,在结构上一直是重本体性课程,轻条件性课程。
(二)农村教师的在职学习渠道不畅,教育理论知识欠缺
1.农村教师入职起点低,条件性知识先天欠缺
目前,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较低,农村教师构成主要有:第一种是普通师范毕业生,通过在职学习,这一教师群体中大部分学历已经达标,但是知识更新与现代教育的要求仍有差距;第二种是农村代课教师,这些代课教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师范专业教育,仅凭借经验开展工作,教师教育观念陈旧、方法落后,难以适应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第三种是近年来毕业的一批具有较高学历的新教师,他们的教学经验有待积累。我国目前正在实施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的知识和能力与之相适应,但是目前我国农村教师不仅本体性知识和教学能力不高,条件性知识也不能完全满足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2.工作任务繁重
由于农村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他们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日常教学工作中,没有太多的时间接受培训和自主学习,有的农村教师在工作之余还要回家干农活。这样的工作和生活压力让农村教师无暇去学习,影响自身素质提高,最终影响农村教育的质量。
3.培训的内容缺乏针对性,形式单一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新课程改革,这需要向教师传授新的教育理念,帮助其更新知识结构,了解课程改革前沿信息。然而,在对农村教师的培训中,由于部分培训教师虽然具备一定的教育理论功底,但是对中小学教学现状与发展、新课程改革等缺乏必要的了解,致使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和一线的基础教育改革需求脱节;在培训方法上,仅用传统的理论灌输和知识讲解,方法单一,缺乏生动性,难以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教育科研理论素质不高
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由于缺乏教育科研的理论知识,对学科前沿知识、动态了解甚少;另一方面,也缺乏从事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因此能参与教育科研的教师仍是少数。而能创造性地应用教育理论解决教育实际问题,并把教育教学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方面,形成科研成果发表的更是少数。
三、重构农村教师的条件性知识体系的思考
(一)开展继续教育,帮助农村教师掌握系统的教育科学理论
在传统师范性教育中,进行条件性知识教育是“老三样”课程,即: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法。这样的课程内容陈旧,学科的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相距较远,学习效果欠佳。因此,在农村教师的继续教育中,条件性知识的内容就不能再仅仅局限于“老三样”课程,而要让他们掌握系统的教育科学理论。教育心理基础理论、现代教育思想、现代课程理论、现代教学理论、教育评价与测量、教育科研方法、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等。这些内容学习可以使他们全面完整地理解教育这门科学的内涵,从而充实其条件性知识体系。
(二)通过在职学习实现农村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谢维和教授指出“目前中小学教师的具体教学经验、技能和知识方面是适当的,甚至是比较丰富的,它们能够根据自己的经验处理教学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并且具有娴熟的教学技巧等等。它们与当前整个国家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的要求以及素质教育的要求之间的差距,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数量方面的问题,或者个别的不足,而是一个思想观念的更新和整体知识结构的重新优化问题。……中小学教师的培训模式就应该是一种转型式的,更加注重教育思想和观念的更新,而不过分强调具体的知识、技能或者是那些技术性的因素。” 因此,通过农村教师在职学习,使传统的教育观念能够被全新的教育理念代替是更主要的。要帮助农村教师形成哪些现代教育理念呢?
我国著名的教育理论专家顾明远和孟繁华在他们主编的《国际教育新理念》一书中,将现代教育理念分三个层次,即宏观教育理念、一般教育理念和教与学的理念。宏观教育理念部分: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它是其他层次教育理念的基础。一般教育理念:合作教育、创新教育、创业教育、环境教育、全民教育等教育理念,较好地体现当今时代的特点,这些教育理念对于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具有借鉴意义。有关教与学的理念是更为具体、更具可操作性的教育理念:如发展性教学理论、掌握学习理论、学科基本结构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等,这些理论对指导广大中小学教师开展日常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这是一个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使教师既从宏观上了解新的教育理念,又可以在实际工作中实施这些新的理念。
(三)积极参与教育科研活动,发展教育理论
1.帮助农村教师掌握教育研究的方法
教育研究从研究课题确立到研究素材获取、整理、分析和综合,再到教育科学研究成果表述都要借助于一定的教育研究方法。农村教师虽然也有强烈的参与教育科研活动的愿望,但由于他们身处经济文化等条件相对落后地区,缺乏基本的教育研究的方法,加之接触到的教改前沿信息少,课题项目申请的成功率极低。因此,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农村教师提高教育科研理论,掌握教育研究的方法。
2.参与课题研究,提升科研理论水平
中小学教师处于教学第一线,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随时都可能有新的课题出现在教师面前,因此教师拥有丰富的科研素材,这是教师比教育专家更了解教学实际,更容易产生教育问题的有利条件。但是,由于农村教师对教育的“问题意识”不强,科研理论水平有限,常常对出现在眼前的教育问题无动于衷。因此,农村教师要通过参与教育科学研究的全过程中,来提升其科研理论水平。
首先,学会选择教育研究课题:主要有在教育教学现实中寻找科研课题、在教育理论研讨中寻找科研课题、在教育实践经验中寻找科研课题、在检索查新中寻找科研课题和在合作中寻找科研课题;其次,了解获取研究素材方法:主要有文献法、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和经验法等;再次,掌握研究素材的整理、分析和综合方法,主要有归类法、归纳法、演绎法、分析法、综合法、数据统计法等等;最后,完成教研成果表述:教研成果表述形式多种多样,表述形式本身各有自己的特点和要求,主要是专著、译著、论文、研究报告、工具书、电脑软件或其他;其中,基本的表述形式是专著、论文和研究报告等。
参考文献:
[1]王艳玲.近20年来教师知识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全球教育展望.2007,(2):39-43.
【关键词】价值取向;价值;人才质量标准;开放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1009―8097(2009)11―0092―03
在教育的发展历程中,总存在着人们对价值的追寻和选择。这似乎是教育发展的一个必要前提,并渗透到教育的各个领域,决定着各时期教育的发展方向。我们暂且可将其称为教育自身所具备的一种“先天性”特征。对此,滋生于教育系统内的电大开放教育也概莫能外。对一种教育进行理性的价值判断,并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是促成一种教育顺利发展的首要条件,也是电大开放教育试点成功与否的“关键”。教育目标的确定,教学模式的建构,专业的设置,教学计划的安排以及课堂教学的设计等等,均需一种价值取向的“引导”。这种“引导”应该是理性的,符合当前人们对教育价值所持的一种共同倾向。作为一种价值取向,我们无法简单的判断其对与错,它对教育发展的“引导”只有适合与否的问题。因此,对教育价值取向的选择、确定是每一种教育自身所无法回避的现实。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形态,电大开放教育从其肇始就决定了与其他高等教育形态的明显差异。但我们认为这种差异应体现在具体的人才质量标准的指标体系上,对其价值取向而言,在教育与社会联系日益紧密的时代背景下,它与现存高等教育的其他形态并无本质上的区别。
一 何谓价值及价值取向
作为教育领域内专有名词的价值是教育哲学研究的基本范畴之一,也是教育哲学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其实,在教育哲学里,关于价值的研究与解释,更多是借助于哲学中的既有成果。我们将哲学中的价值赋予其教育学上的意义,使之适合于解释具体的教育现象和问题,进而揭示出某些具有普遍意义的关于教育的本质认识。对一般意义上的价值而言,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学科的学者似乎总有侑于自身的不同见解。这些在各学科发展中曾经存在的价值的具体概念,组成了一个复杂而又丰富的观念体系,左右着各个时期人们的社会生活。正是基于这种原由,我们有必要客观地探讨价值及其取向。
价值是一个广泛的概念,这个概念既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又附着在各学科的发展上。它不是固定不变的,其涵义会在不同场合、不同学科、不同时期产生不同的变化。一般认为,“价值”起码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日常生活中人们使用的价值概念,如某人的建议是可取的、这个人是好人等。二是指经济学、社会学、伦理学、美学、教育学等社会科学中广泛使用的价值概念,如经济学中的“价值”涵义,是指凝集在商品中一般的的无差别的社会劳动,“表示物的对人有用或使人愉快等等的属性”。……三是哲学意义上的一般价值概念,即从各门具体学科抽象出价值的本质特征而形成人们对价值最普遍的认识,或通过研究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现象而形成的理论体系。[1]尽管价值的涵义有多种的解释,人们对此的看法也不尽一致。但多数人倾向于赞同马克思对价值的阐述,他指出:“‘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2]如果对马克思的话进行解读,我们似可将价值进行如下表述:所谓价值,是指作为主体的人的需要和作为需要对象的客体属性之间的一种特定的关系。
在理解一般意义价值的基础上,我们辨明价值取向的涵义。所谓价值取向,是指作为主体的人依据自身的需要对价值进行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在这里,主体、自身需要、价值以及倾向是涵义所要表达的“关键”。综合起来,关于开放教育人才质量标准的价值取向,我们似可用以下的话语进行解释:从事开放教育活动的主体(开放教育人才质量标准的制定者)根据现实及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进行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
二 三个层面的价值取向
在开放教育人才质量标准的价值取向上,我们主要从以下三个层面进行分析与选择:一是开放教育的整体目的;二是个体发展的具体内容;三是教育内容的价值追求。从宏观、中观到微观的三个层面,构成层次分明的价值取向体系,指明开放教育人才质量标准的制定方向。
1 注重个体,兼顾社会的价值取向
电大开放教育属于教育的范畴,其本质特性可归纳为如下几点:1、对学生没有任何限制,开放各种机会和资源,对学生没有任何特权;2、管理上具有满足各类学生各种需要的无限适应性;3、应用多种媒体进行教学;4、充分重视和满足学生的各种学习需求。[3]尽管在教学理念、方式、方法上,电大开放教育独具特色,且与其他类别的教育有较大的差异,但仍不失其教育的本质特性。其终极目标指向人的培养,是一种具有强烈社会色彩的培养人的活动。对于所要达成的教育目标,电大开放教育自身有一种内在的诉求,这种诉求与开放教育的本质、涵义、教学模式等相衔接,自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人才质量标准实质是开放教育目的的具体化与规格化,它的建立与完善必须符合教育目的的总体规定。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目的统领并限定人才质量标准相关内容的范畴,从较为宏观的层面对人才质量标准加以“指导”。
在开放教育的目的结构和职能上,可进行两方面的划分,一种是对人的身心素质发展的影响;另一种是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等的影响。前者体现了开放教育的个体价值,后者则体现了开放教育的社会价值。在教育的发展历程中,关于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追求与选择,总是纠缠于各时期的教育活动中,并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而不断演化延续至今。作为终身教育的一种重要实现途径――开放教育,在教育目标的确定上,依然不能回避对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明确。如何从社会发展及个体发展中来确定社会与个体二者的价值,我们似可从教育发展历史的追溯上来窥其端倪。“社会本位论”和“个体本位论”是教育目标价值取向选择上两种最为典型的观点。所谓社会本位论,即主张教育目的要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个体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他的发展必要服从社会需要,所以教育的目的就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准则的的公民,使受教育者社会化,保证社会生活的稳定与延续。在“社会本位论”者看来,社会价值高于个体价值,个体的存在与发展依赖并从属于社会,评价教育的价值只能以其对社会的效益来衡量。所谓“个体本位论”,即主张提出教育目的应当从受教育者的本性出发,而不是从社会出发,教育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人,充分发展受教育者的个性,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体价值。在“个体本位论”者看来,个体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社会只有在有助于个体发展时才有价值,评价教育的价值也应当为其对个体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来衡量。[4]两种观点会在不同时期占据主导地位,这与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紧密相关。从漫长的教育发展历程看,“社会本位论”占据了近现代以前的大部分时期,主张个体应依附于社会的发展,以社会为个体发展的导向。近代以来,随着民主、自由、平等的理念深入人心,以人为本的思想影响到教育的各个领域。体现在教育目的的确定上,倡导发挥个体的主体性,健全个体的人格,以此作为教育的中心。而开放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决定着其人才质量标准应更多考虑到个体发展的因素。在开放教育中坚持注重个体发展的价值取向,即意味着在人才质量标准的指标体系中,要把个性的发展、人格的完善等与个体直接相关的因素置于核心地位,按照个体发展的要求制定各个指标的具体内容。但教育是一种广义上的社会活动,承担着将个体培养成社会人的重要任务。并且培养公民是一切教育目标的基础,是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重要的是培养一代认同、积极参与并具有实践能力的公民。[5]因此,注重个体,兼顾社会的价值取向理应成为开放教育人才质量标准的选择。
2 知识、能力并重,和谐发展的价值取向
教育目的确定了培养对象的质的规定性,但其最终要落实到培养对象――受教育者――的发展上。对受教育者而言,社会与个体价值的体现都要通过其自身的发展来实现,这种发展包括了知识、能力、素养等方面,每一方面的发展都系之于受教育者个体。如何才能使个体更好地实现教育目的的社会价值或个体价值?或者通过知识的传授,或者通过能力的培养,又或者通过二者的结合。每一种可能的选择都决定着我们对开放教育人才质量标准所持的一种价值取向的抉择。这些会最终决定人才培养的规格。
对个体在某种方面认识的差异,导致了人们在教育中对人才培养“重点”的倾向。知识传授的价值取向,人们往往坚持以知识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教学设计、课程编排上重视学科知识的逻辑关系,强调对学科知识的强行记忆和掌握,能力的提高与否则无关紧要;能力培养的价值取向,人们更加注重个体综合能力与素质的提高,教育的任务在于对学生的能力进行特殊的训练和培养。完全把两种价值取向割裂开,在教育活动的实践中片面坚持某一种价值取向,都可能造成个体发展上的缺失。显然,这种较为偏执的主张无助于促进个体的和谐发展。在近代教育史上,曾经存在与之类似的事例。在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上,由于认识的差异,形成了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两种派别。他们各执一端,看不到二者在个体发展的相互影响和作用。从开放教育的现状看,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是电大办学的宗旨,也是电大开放教育所要实现的目标。虽在以往的教育中,民国初年就提出了“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建国后,我国学习前苏联的教育,又确立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目标。但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教育的发展轨迹出现了偏差,一味注重学生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其综合能力的培养。随着知识化、信息化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以培养个体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逐渐成为当前教育的主流。立足传统教育,新的教育理想开始“破茧重生”。在初步现代化的进程中,我国教育理想开始向追求全面发展的方向转变:转向全体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强调学生的自由发展,注重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独立型人格的培养。[6]这种转向,或者说趋势,深刻地影响着当下的教育。开放教育是否要与之相适应?如何适应?开放教育强调学生的自主化学习,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希望能为其以后的终身学习提供较为有力的保障,这些特点符合了当前国际教育思潮的发展趋势。开放教育要培养具有鲜明主体性、综合素质均衡发展的合格公民,知识与能力的争议在当代终身教育、全民教育、全纳教育等思潮的影响下,已经失去了其既有的意义。基于对传统教育的重新审视与反思,开放教育更应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展望未来人才的培养。
(三)人文与科学并举的价值取向
在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人文和科学在教育的知识层面上有着此消彼长、相互渗透的复杂关系。近代以前,人文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中心地位,科学教育则处于其“边缘”。自工业革命在英国兴起后,以数学、物理、生物等为代表的自然科学迅速崛起,其有关的科学知识也呈现出一种“爆炸”的发展态势。为了彻底结束过去教育体系中被排斥和压抑的状态,摆脱尴尬的“边缘”地位,科学知识开始逐渐进入教育领域,与人文知识争夺在其中的“话语权”。以斯宾塞为代表,他旗帜鲜明地指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致的答案就是科学。这是从所有各方面得出的结论。为了直接保全自己或是维护生命和健康,最重要的知识是科学。为了那个叫做谋生的间接保全自己,有最大价值的知识是科学。为了正当地完成父母的职责,正确指导的是科学。为了解释过去和现在国家生活,使每个公民能合理地调节他的行为所必需的不可缺的钥匙是科学。同样,为了各种艺术完美创作和最高欣赏所需要的准备也是科学。而为了智慧、道德、宗教训练的目的,最有效的学习还是科学。”[7]自此,教育总是在科学与人文的“犹豫不决”中“徘徊前行”。
正如教育的内容来自对人类文化的选择和继承一样,开放教育在教育内容上与普通教育没有本质的区别,关于人文和科学的纷争在开放教育的探索过程中仍然存在。从素质培养的角度看,人文和科学分别决定着个体所要养成的两种素质,即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它们均为个体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人文和科学的价值取向对确立开放教育人才质量标准有着异乎寻常的重要意义。在此,我们应该思考这样的问题:何谓人文?何谓科学?二者的关系在确定开放教育人才质量标准的过程中应如何阐述?对于二者,我们的倾向是什么?关于人文和科学,我们在此不做具体的解释。一般意义上的人文包括了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而科学则是指对各种自然现象的追寻与探索。经过提炼、加工,与之相对的人文知识和科学知识成为了人类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而又相互融合的人文与科学知识,在教育的过程中,渗透、浸洇着每一个受教育者的个体,进而影响着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着他们的人格、品行与精神等。从人类文化的构成上看,人文与科学有着均等的地位。而在彼此的发展上,它们相生相成、相伴而行。对此作出正确的抉择,需要我们正视人文和科学这种关系的客观存在,在开放教育人才质量标准的价值取向的选择上,坚持知识与能力并重,人文与科学并举。
参考文献
[1] 王坤庆.现代教育哲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121-122.
[2] 马克思.评阿•瓦格纳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A].马克思恩格斯全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19:406.
[3] 陈丽,李芒.论“开放教育”和“远程教育”的本质及其关系[J].中国电化教育,2001,(2):49.
[4] 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 104.
[5] 叶谰.中国教育学科2003年度发展报告[R].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49.
关键词:应用型;财经专业;理论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0-0216-02
近年来,随着本科院校的增加以及扩招等因素的影响,本科生教育的供给大为提高。另一方面,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加使得高校对课程的应用性更加重视。这种背景下,上述院校的财经专业应用型建设逐渐成为这些专业演进的主要方向之一。应用型财经专业建设过程中,理论教学的作用与定位,是一个普遍受到关注的问题。
一、应用型财经专业理论教学的必要性
(一)理论教学的设置是应用型财经专业的培养任务所决定的
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该分类法将人的教育经历分为7级。其中,本科教育被分在第5级。第5级教育经历分为A、B两类,A类是理论型本科教育,教学目的为构建受教者的科学研究基础;B类是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目的为形成和发展受教者的实际工作技能。有鉴于此,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经济学课程的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技能。
显然,应用性教学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技能。不过,这并不意味着理论教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毫无用处。相反,理论教学在此过程中的作用与影响更加扩大。理论教学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介绍专业理论,而是成为指导其他应用型专业课程的原则和基础。
(二)理论教学是应用型财经专业与其他类型院校财经专业的主要区别
在学生培养方面,高职高专院校的应用性课程比重较大,理论课程居于次要位置。这种课程设置使得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角色转换时间短,可以迅速发挥自己的作用。不过,由于理论课程比重小,学生的专业基础较弱,知识的自我更新速度较慢。而且,高职高专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具有很强的行业针对性,这使得学生就业时的沉淀成本较高。在应用型本科院校里,理论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形成财经专业知识更新能力以及对各种问题的经济学专业视角。因此,在课程内容上,理论教学在应用型财经专业中的比重更大。
此外,就理论教学本身来说,应用型财经专业与研究型财经专业之间也存在差异。一般来说,研究型财经专业侧重培养学生的学术素养和研究能力。因此,在理论教学方面,研究型财经专业注重理论的演进与理论的验证。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优势主要在于行为的封闭性、逻辑性和严密性。与之相对照的是,应用型财经专业所需要的理论教学,注重的是学生执行能力的培养。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理论教学更强调理论的开放性和灵活性。
(三)理论教学是应用型财经类专业未来的发展基础
目前的应用型财经专业大多由升级前的专科院校相应专业发展而成。今后,应用型财经专业设置硕士点,向研究型财经专业转变是发展趋势之一。理论教学为未来应用型财经专业的转型与升级起到了两个方面的推进作用。一方面,理论教学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为今后的研究生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学生的专业理论素养的提高也有利于学生的进一步深造,可以增加学生的发展方向。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经济学理论教学特点
(一)培养专业思维模式是应用型财经专业理论教学的根本任务
应用型财经专业培养的目标,是财经行业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因此,理论教学应以专业思维模式的培养为根本任务和目的,而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根据这一要求,理论教学应让学生掌握对各种经济现象的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次的分析方法,具备对经济问题进行专业化分析的基本能力,熟悉专业术语的运用,以区别于没有受过经济学理论训练过的人们。最终,学生经过理论教学的熏陶,对经济现象做出的分析结果应该是经济学专业视角下的本质性结论。因此,应用型财经专业中,理论教学应该培养学生从专业的视角对分析对象去粗取精、透过现象看本质。
(二)财经理论体系的熟悉是应用型财经专业理论教学的基本要求
财经理论是应用型财经专业学生的基础所在。只有扎实基础,才能使学生在毕业后具有强劲的发展后劲。作为本科教育,必须使得学生具有深厚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因此,在课程设置中,财经理论课程的比重不能过低。这些理论课程,逻辑性、严密性较强,因此,教师在讲授时的引导作用非常重要。此外,为了保证学生对经济学理论的理解和熟悉,必须加强数学、外语、计算机等公共课程的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财经理论教学的顺利进行,为学生熟悉整个财经理论体系提供坚实保障。
(三)学生理论应用能力的形成是应用型财经专业理论教学的最终目的
对应用型财经专业学生实施理论教学,最终目的是为拓宽学生的就业口径、增强其在市场中的适应能力。应用型财经专业种类繁多,涉及面广,如果没有理论教学,那么各专业学生在今后的职业选择和人生规划中必然没有充裕的空间,从而造成单一和僵化。即便实施了理论教学,如果学生没有形成理论应用能力,那么学生的发展空间同样狭窄。因此,经济学理论教学在应用型财经专业中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形成理论应用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保持自己专业优势的前提下增强发展后劲,从而扩大自己的发展空间。
三、应用型财经专业理论教学设计
就教学设计来说,应用型财经专业的理论教学设计既要符合教学设计的一般规律与理论,又要遵循应用型财经专业的经济学理论教学特点,做到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与协调。概括来说,经济学理论教学设计应以理论应用为目的,在“手段-目的”为主要特征的泰勒模式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
(一)在教学内容上,要注重对热点话题、身边案例的专业分析
经济学理论教学目的的实现,首先体现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要传授基本的经济学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根据经济运行的发展情况,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分析经济热点问题,这样可以为学生提供理论应用的具体思路。同时,在选择分析案例时,还要注意学生日常生活中案例的比重。通过对身边案例的分析,可以拓宽学生思路,培养学生对时刻以专业视角思考问题的习惯。
除了教学内容结构上的调整,在进行经济学理论教学时,还应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对经济学新理论、新方法的探讨应成为课堂教学的基本组成部分。教师在课堂上介绍经济学方面的新观点、新方法,引导学生对此进行讨论,并启发学生运用新理论和新方法对经济问题进行分析。这样做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能激发学生对新理论、新方法的求知欲。
(二)强调过程教学,改进考核方式
单一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不但不能向学生有效传授经济学理论,还会因为其枯燥无味使学生对理论知识产生厌倦。因此,教学方法必须多样化。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此外,还需要对考核方式进行改进。一般来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什么样的考核方式,学生就会运用最能适应该种考核模式的学习方法。在学生看来,只有如此才能在考核中获得优异的表现。这实际上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博弈。传统的考核方式主要是在课程结束时进行闭卷考试。这种考核方式可以有效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程度,但对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考查效果较低。而且,学生可以通过考前突击复习方式应付这种考核模式,忽视了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从而造成高分低能等后果。因此,有必要对上述考核方式进行改进。首先,在题型的设计上,减少单纯的理论问答题,增加理论应用题。其次,在考核形式上,避免一站式考核形式,采取多样化考核形式,将考核体现在课后作业、课堂讨论以及课程论文当中。
(三)在教学课程上,注重跨课程内容的融合与交叉
应用型财经专业的经济学理论教学,主要是为了扩大学生今后的就业口径。因此,不同课程内容之间的交叉应该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一大特色。一方面,不同经济学理论课之间进行交叉。不同经济学理论课程的侧重点不同,在内容上实现交叉融合后,学生可以更全面地理解这些理论,这提高了学生理解经济学理论的高度和广度。另一方面,理论课与实践课之间进行交叉。这种融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形成实际工作能力。目前,市场上用人单位急功近利特征比较明显。对于招聘进来的毕业生,用人单位往往要求他们能够立即应付和处理实际问题,并且尽快为单位创造收益。从课本到实际,很多问题及其处理办法都会存在差异,而且,实际中存在的问题一般都不是单纯某一领域的片面问题,往往涉及学科较广。在这种背景下,已经在学校接受过跨课程融合教育的学生显然具有较大优势。
总之,加强和改进应用型财经专业经济学理论教学,既有利于专业自身的发展,又有利于学生今后就业空间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樊琴.论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专业理论课教学[J].职教探索与研究,2007,(4):35-36.
[2] 李锋.应用型本科院校艺术设计理论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考试周刊,2009,(35):25-27.
[3] 林钟鑫,欧志华.理论创新与应用型经管类人才的培养[J].西江教育论丛,2006,(4):34-38.
[4] 吴立军,王瑞金.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力学改革与实践[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8,20(6):133-135.
关键词:校企合作;产学研;问题;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8-0205-02
一、前言
校企产学研合作通常是指以企业为技术需求方,与以高等学校为技术供给方之间的合作,其实质是促进技术创新所需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以产学研的形式加快科技成果的商品化和产业化,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已成为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高校作为产学研合作的主体,要增强综合实力,必须加快适应国际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不断深化和发展产学研工作。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的校企产学研合作还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校企产学研合作的开展。因此,本文通过对校企产学研合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解决校企产学研合作问题的对策,以期为校企产学研合作更好地开展提供理论依据。
二、我国校企产学研合作存在的问题
1.校企产学研合作的驱动机制不完善。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学研合作的校企双方必然要考虑双方的利益。企业希望高校能提供周期短、见效快的项目。而对高校而言,由于条块分割和部门保护主义以及经费和条件的限制,大多数项目还只是处于基础研究阶段,真正能产业化的不多。这就使得企业在接受这些成果时要承担很大的风险,没有积极性。②产学研合作对一些企业和高校教师缺乏吸引力。对企业吸引力大的是那些相对风险小、上马快,而且容易得到地方政府和金融系统的支持和资金容易到位的项目。而高校科研教师的职称评定往往以主持项目的级别、完成项目的多少、获奖和的级别以及数量等指标作为评价标准,产学研合作的好坏对职称评定的影响不大,这就使得广大科研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写论文和争取纵向科研项目上,而忽视了产学研合作。同时,一些企业还没有真正意识到科技进步的重要性,着眼点还没有完全放在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增强竞争力上。至于在合作过程中,高校与企业在项目评价、资金投入、市场前景和信守合同等方面的分歧和矛盾,使双方利益难以保障,合作难以顺利进行。
2.校企产学研合作的约束机制不健全。①企业缺乏信誉,不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高校科研教师在完成企业委托的科研项目后,有的企业不按照合同的约定支付给高校教师所有的科研经费,而是扣留一部分,将扣留的部分科研经费用于企业其他用途,使高校在经济上和名誉上受到损失,同时也影响了广大科研教师产学研合作的积极性。②知识产权保护在制度和管理体制方面还不够完善。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有些企业不遵守技术交易的行为准则,高校的知识产权得不到应有的保护,而且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对一些违法违规行为又很难进行约束和处罚,这直接影响了高校合作的积极性,使得高校很多教师有了好的项目却不敢与企业合作,从而导致校企产学研合作不能顺利地开展。
3.校企产学研合作的调控机制不灵活。政府部门对政绩的追求,使各级领导对更容易出GDP的固定投资感兴趣,政府对固定投资的过分重视,使其忽视了企业科研创新所带来的长远利益。从目前来看,政府缺少科研立项、科研融资、科技成果评价与鉴定以及科技成果转让等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机制,使人们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了前期立项与投入上,而对于后期成果的转让却没有相应调控,最终导致我国科研成果转化率过低的局面,没有真正发挥科研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4.校企产学研合作的资金不充足。目前尚无用于支持产学研合作的专项拨款,缺乏稳定的产学研合作资金来源。科技成果转化投入大、风险高。一项科技成果要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都要经过实验室研究、中试和产业化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目前,财政科技经费投入不足,缺乏稳定的产学研合作资金支持,增大了校企产学研合作的难度。二是中间环节及成果转化经费缺乏支持。中间环节投入大、风险高、成功率低,因此很少有企业愿意在这个环节投入资金,而各项研究计划经费中也未将中间试验经费包括在内,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校研究出的新技术、新成果难以实现转化,从而影响产学研合作的开展。
5.产学研合作双方的信息沟通不畅。我国产学研合作的中介机构仍不健全,无法承担起沟通供需双方信息的任务。科技供求沟通不到位,科技与生产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许多有价值的科技成果被束之高阁;信息掌握不足使高校的定位不够清晰,与企业的合作层次偏低。项目合作双方间则缺乏有效地沟通。企业认为,一些项目所涉及的技术领域较窄,可选的高校就那么几家,较为熟悉,无需花人力、物力去了解,再加上它们眼中的高校,诚信度较高,不必去做详细的资格审核;高校也认为,在项目未形成之前,根本无法进行事先的考察,也就缺乏对企业的充分了解,这就导致产学研合作不能得到很好地开展。
三、对策及建议
1.健全制度建设,促进产学研合作开展。制度保障是产学研合作开展的基础,没有健全的制度,产学研合作就无从开展,从当前情况来看,一方面要改革对科研院校的科研活动的评价与考核机制,将科研人员的主要力量投入到科技成果的可转化上来,加强科研活动与社会企业需求的对接,从而提高我国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另一方面,要减少对过于依赖固定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等短期行为的重视,制定相关制度,促使企业转变市场竞争手段,改变单纯依靠扩大市场占有率以及低价竞争的策略,转而以科技创新为主,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同时要加强《知识产权法》的执法力度。
2.充分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营造良好的产学研政策环境。①健全法律法规。针对当前国内有关产学研合作法律的相对分散性和可操作性不强的问题,建议在对现有相关法规政策梳理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产学研结合促进法》,对产学研合作的形式、各方的法律地位和权利义务以及优惠政策等做出明确规定。然后,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法规,从而为产学研合作的有效开展打造一个法律定位清晰、政策扶持到位、监督管理严格、市场平等竞争的良好法律环境。②建立多层次的资金体系和融资系统。
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应从每年的科技经费中拨出一部分资金作为产学研合作专项资金,用于解决因资金不足而导致产学研合作无法很好开展的局面。同时,还要把高校的成果转化经费与企业成果试制生产费结合起来建立“共同基金”,实行利益分享,风险共担,以避免科技成果转化因部门利益而受到阻碍。③完善财税政策。对产学研项目实行贴息贷款、税收减免、财政补贴;对关键性技术领域的研究开发、风险投资等建立特殊的税制;同时对于技术服务类的合同项目可以尝试在经济发达地区优先进行减免税的试点。
3.构建产学研合作的信息平台。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通讯系统和计算机技术手段,构建面向全社会的产学研联合信息网,进行信息的收集和,并建立产学研合作项目的咨询评价系统,为产学研合作各方提供合作项目的技术性、先进性、科学性、经济性和价格参考资料,也为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相互了解提供共享平台。最终,在政府的支持下形成一个集咨询、检索、申请、评估、审批、交易、招聘、投融资、交流等功能为一体的官方权威产学研联合服务平台。目前由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开发的“中国技术供需在线”就是一个很好的沟通政府、高校和企业三方的平台,它的建成将会为我国的校企产学研合作提供很好的保障。
4.积极发挥企业的主体地位,增强企业的合作意识与诚信意识。我国整体的工业化水平和科技水平较低,长期以来,企业作为产学研合作的运行主体,一直没有充分发挥其主体地位,其主要原因是对高校和科研机构存在一定的不信任,只重视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为此,企业要改变以往淡薄的科技意识,积极与高校、科研机构互通信息,诚信合作;有眼光的企业家可以搜寻一些科研幼苗或实验室胚胎,利用自己的资金、基础设施、工程技术、人力与高校共同孵化,使其逐步完善成为有竞争力的产业。
5.开拓国际产学研合作的新渠道,提高高校国际竞争力。首先,采用政策引导等措施,大胆实践新做法,开拓国际合作的新渠道。高校要积极联合国内外的科研力量,积极争取参与到国际性大科学项目中,加强同国外境外公司级学术机构的研究与开发合作,以配合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在开放办学的实践中,提升高校的办学水平;其次,加强高校与跨国公司研发部门的合作研究鼓励建立战略技术联盟,掌握最新的产业动态,为我国高等院校的发展增加知识存量,实现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孙静,徐文苓.我国高校产学研相结合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5):91-92.
[2]郭红岩.产学研结合的问题及对策[J].黄石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8(3):55-57.
[3]陈秀珊.产学研合作的高校内部障碍分析及政策建议[J].肇庆学院学报,2011,32(4):73-76.
[4]张秋月.我国产学研合作的现存问题及对策[J].金属世界,2012,(1):52-54,62.
[5]李恒.产学研结合创新的立法研究[J].科技与法律,2010,(1):26-30.
[6]沈静波.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5):3-4,21.
毕业,意思是学生在学校或训练班修业期满,达到规定要求,结束在本校学习的课程。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22年最新毕业演讲稿开头,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2022年最新毕业演讲稿开头1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心心念叨着毕业,就能结束这苦了三年的高中生涯,能够在这无边的学习压力下解脱开来,而这一天,真的来了。高中三年,吃尽了苦的三年。学习两个字重重的压在了我们这些高中学子的身上。从高一到高三,不知道被家长念叨了多少回,不知道被老师又重复了多少次。很多次都被繁多的作业弄的想要放弃,但想了想还是坚持了下来,毕竟这只是一时的困难,人生路上还有那么的挫折,还有许多未知而美好的风景在等着我去寻访,怎么会被眼前这一块小石头给绊倒。
高一的时候,刚进高中,对很多事情都感到陌生,那段时间有些孤僻,不知道该做些什么,整天就在发呆走神,上课也好,下课也好,思绪总是在神游天际。就像是没有了目标一样,做什么都提不起兴趣。作业完成差,背书也背不下来,英语单词也没记几个,就莫名其妙的颓废了一样。
好在老师看出了我的不对劲,和我好好的详谈了一番,我才有所改变,当然最大的改变是因为认识了很多的朋友。因为有了朋友,所以我开始变的开朗起来,因为有了朋友,我不再是独行的一个人,和他们交谈,让我重新对学习有了兴趣,对生活有了兴趣。很感谢他们,陪伴了我三年的时间,这期间的苦与乐都有他们的身影,给我支持,给我希望。
高二文理分科的时候,我和几个朋友们分开了,因为重新分班的缘故,我们几个人竟是各自被分了一个班,一时间让我很不适应。但我很快就振作起来,毕竟我不再是高一那个孤僻的我了,在高二,我认识了新的朋友,而和老朋友们的关系也没有因此而断开联系,我们互相介绍着新认识的朋友,让这个温馨的小集体长大了几分。
高三是最累的一年,几乎时时刻刻都处在紧绷的状态。晚上熬夜已经成为了日常,每天睡眠时间6个小时,让我有些厌学,甚至一度有了不想读书,而是外出打工的想法,但好在朋友们都劝解了我,和他们的一番交谈,让我渐渐放弃了这个想法,而是咬紧牙关继续苦读,如今高中终于是结束了,我们,也要各自奔赴前方了。
诸多不舍,都在高考结束庆祝会上的快乐里隐藏着,没有人说不开心的话,尽管知道离别就在眼前,但这份朋友之间珍贵的情谊,不会因为我们去了各自的大学,去了不同的城市而断开。
感谢有你们。
2022年最新毕业演讲稿开头2尊敬的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上午好!
时光如白驹过隙,稍纵即逝,一晃大学四年的生活已接近了尾声,回想这几年来,有过欢乐,有过痛苦,自己在生活的磨练中也逐渐走向成熟。怀着梦想和激情走进大学的校门,开始一段新的人生旅程。转眼离别的时候就要到了,真希望时间慢些走,让我再多点时间好好享受下大学里的生活,友谊。大学的生活真好,回忆起来诸多欢声笑语和辛酸苦辣。
时间过的真快,不经意间大学三年就即将结束。回首这三年的校园生涯和社会实践生活,有太多的回忆。在这三年里我不断的挑战自我、充实自己,为实现人生的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个时候我们不能再像从前,就像大一那样充满幻想,像大二那样满是茫然,虽然我们还在塔中,但慢慢走向真实社会的我们此时需要为自己的未来发展做出规划:从大方面来说,我们需要明晰自己将来想要成为怎样的人,从事怎样的工作,即为自己的人生确定一个方向。有了方向,接下来就要思考在通往人生方向的道路上我们具体该怎么走,三年前,我们满怀梦想,背负期望,聚首三亚学院。三年后的今天,即将在不久的将来,奔赴各地开创属于自己崭新的明天。三年是的时光,听起来似乎那么漫长,现在我已经大三了,其实他是那么短暂。
回首往事,感慨万千。有人说,丰富多彩的大学校园是一个熔炉,燃烧出每个人与众不同的精彩人生。我们经历的一的纯真年代,走过大二的轻舞飞扬,现在我即将告别大三的紧张与忙绿。在过去的日子里我们曾为考试,过级,考证紧张过;我们在书本知识与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无论是风雨球场,还是书海馆,小路旁,还是教室,宿舍,食堂,都曾有过我们的欢笑与泪水
还记得刚踏入这所大学校园,对一切都充满新奇。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加入社团,尽情地体验这种渴望已久的生活,充满着活力。带着这份激情与活力我度过了大学三年。大学自由的生活方式和高中填鸭式的生活方式有着很大的区别,大多数的时间都需要自己去安排,这也需要自己用一段时间去适应。大学三年里,我合理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并且注重自己各方面的发展。
在学习上通过努力,我顺利通过了全国普通话等级考试,并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二级甲等证书;课余,我还通过书刊网络等媒介涉猎各方面的知识,不断扩充知识面。
在生活上,我最大的特点是诚实守信,热心待人,勇于挑战自我,有着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派作风。我喜欢真诚、友好地对待每个人,微笑着度过生活的每一天。因为我相信付出了多少就会得到多少,人是感情动物,人与人的相处是相互的。三年来我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踊跃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并在实践中学到了一些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并主动帮助身边有困难的同学。
至于缺点方面嘛,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我明显感觉到自己在社会经验方面的缺乏,在处事方面考虑得就不够周全,书本上的知识也不能很自如地运用到实践中去。虽然经过锻炼,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在将来的工作中一定要继续努力,尽快缩短适应期。
在未来大四的一年里,就要开始着手开学后找实习单位,最晚年底前去实习。然后到明年4月份前回学校准备论文和答辩。然后马上开始找正式的工作。
第一步计划是:最好能找到实习时就找好将来可以回去干的正规工作单位,这样一来论文答辩结束后就可以和单位签劳动合同开始工作了。不能等毕业证书到手后再找工作。其实我还有一个计划那就是游山玩水,要完成的心愿是“对得起自己”。听很多工作后的学长们说,工作后,整天除了工作,就是吃饭、睡觉。根本没有时间出去纵情山水。如果第一步计划划顺利实现,四处走走将是我下一步计划。
最后我想在学校里四处拍点东西,拍下离别的岁月,留下点纪念。六月的天空最潮湿,六月的眼睛也最湿润。任凭你再坚强,在火车汽笛长鸣飞机划过天际的的一刹那,都会忍不住流泪。也许,有人一辈子就感性这么一次,记录下这唯一的一次场景,给每个人都留份回忆,岂不美哉!
2022年最新毕业演讲稿开头3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各位同学:
大家晚上好,今晚,很荣幸由我站在这里代表各位毕业生发表毕业感言!
首先,我代表全体毕业生感谢母校对我们这些年来的培养和教育,感谢各位老师这些年来的关心和教诲,同时,也感谢家人对我们的支持和照顾,感谢身边所有的朋友带给我们的快乐和帮助!
穿越记忆的尘埃,我们还曾是那个天真懵懂的少年,于五年前,怀着同样的梦想,从西面八方相聚到流仓河畔,从此,生命的史册里,有了我们相识的这一页,在这短暂而又漫长的五年里,镌刻有我们太多的故事,一起走过的艺术楼,一起逛过的图书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洒满过我们银铃般的笑声,我们曾一起聊天一起打闹一起奔跑,当然,还有些莫名奇妙的争吵,这一幕幕的记忆,构成了我们青春时代最美丽的旋律,记录着我们快乐和忧伤的同时,也见证了我们的情深意重,从第一紧张的军训到今天面对前途和未来的选择,不觉中我们已经走过了五个春夏秋冬,艺术楼的。68步台阶,我们就这样匆匆的走过,大学的时光,将在这六月的尘埃里落下帷幕,虽然。我们彼此拥有太多的不舍和惦念!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这是我们无法更改的事实!何况,聚不是开始!散也不一定代表结束!从今以后,我们将踏上人生的征程,作为毕节学院的学生,我们无比骄傲!作为毕节学院艺术系的学生!我们更加自豪!不管以后我们身处何方!都将竭尽所能为母校争光,不负老师谆谆的教导,同学深深的鼓励;自己狂妄的誓言!
亲爱的朋友,莫在红尘落泪,莫于梦中惆怅!把酒黄昏后;醉卧云水间!扬起你们人生的风帆吧!去开创自己想要的未来!去实现你们人生的理想!去继承一个新时代的丰碑!
最后,祝各位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各位学弟学妹学业有成!祝今晚的演出圆满成功!毕节学院的明天更加灿烂辉煌!
2022年最新毕业演讲稿开头4同学们:
你们好!
再过一个多月,我们就要离开母校,此时,我炽热的心跳得更加剧烈。不知怎么回事,在写这篇发言稿时,小小的笔在我手中变得有千斤重,压得我手发软,我不想,我不想把沉淀已久的这份感情暴露在纸上,可是,我还是提起了笔。
回顾六年前,我们怀着对知识的渴求,对校园生活的美好向往,踏进了这神圣的殿堂。在这里,我们认识了6年在一起学习生活的伙伴,认识了可亲可敬的老师,认识了高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这里是我们的天地,这里是我们的知识乐园,这里是我们第二个家。每天,我们学知识,做游戏,快乐得就像一个小天使。在这里,有我们爱的母校、同学、老师。
6年过去了,如今的我们,不再是个无知的小孩,我们是新世纪的花朵,越长越大;我们是新世纪的栋梁,我们愿意将一切才华贡献给祖国。
6年的友情,是我视为最珍贵的东西。如今大家就要分离,那朝夕共处的日子不长了,我们又怎能舍得呢?6年来,诸如你帮我,我帮你的例子数不胜数,这些都将永远留在我心中。这样团结的集体,我永远不想离开。
我爱朝夕共处的同学,更爱可亲可敬的老师。6年来,您勤勤恳恳,让我们懂得要学会奉献而不是享受生活。您像一根蜡烛,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燃烧自己,照亮他人。为了我们的成长,您无怨无悔!
此时此刻,代表毕业班同学,我想说:“母校,我们爱你!同学,我们爱你!老师,我们爱您!”
2022年最新毕业演讲稿开头5同学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届学生毕业典礼,这是回顾大学生活,展望美好未来的重要时刻。在此,我代表学校党委和学校领导向你们圆满完成学业,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向培养你们的老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学们,你们在校期间积极地关心学校的建设与发展,以主人翁的姿态为学校的建设献计献策,为学校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近年来,在党委领导下,学校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改革措施,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着的成绩,学校的办学水平进一步提高,办学实力进一步增强。这一切无不凝聚着每一位老师和同学的心血和汗水。
大学四年间,同学们亲身体会并见证了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以教学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深入人心,“以艺术学科为主体,人文、工科相融合”的学科发展观得到认真落实,“科学精神,人文素养,艺术创新,技术能力”的办学理念日益深化。学校招生规模稳定,学科结构优化,教学条件改善,办学实力进一步提高。
四年间,同学们亲身见证了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的改革变化、学术成就、知名度的提升和社会影响力的增强。在申报硕士学位授予单位、长清新校区建设、艺术创作成就、国际交流与合作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历史性的重要突破。20--年,在第十届全国美展中,我校喜获2银8铜5优的优异成绩;20--年5月,我校成功加入欧洲设计艺术院校联盟,为我校的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搭建了重要平台;20--年12月,我校主办“全国视觉传达设计教育论坛”和“首届‘设计之星’全国大学生优秀平面设计作品展”,向全国高校展示了学校的办学实力;20--年初,我校申报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取得成功,实现了学校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重要突破;20--年6月,我校承办山东(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的会徽设计、吉祥物设计、孔子像范本设计、动漫专题片制作等诸多项目,为我省文化产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20--年秋季,我校主体迁入长清校区;20--年9月,主办中国(济南)当代国际摄影双年展暨首届世界大学生摄影艺术展,在海内外取得良好反响。20--年,我校强化教学建设,目前正以积极的姿态迎接国家教育部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同时,学校更加注重内涵发展,将在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上实现新的提升。
同学们,回顾过去,备感欣慰;展望未来,任重道远。大学的学习生活,为你们实现理想、成就事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近几年,我校毕业生的设计作品充分反映了学校的教学成果,毕业生勇于创新,每年的毕业设计作品展都呈现出全新的面貌。20--届毕业生更加富有创新精神,具备较强的创作能力,相当一部分作品达到了较高水平。我校毕业生的设计作品既具有创意水准,又具有较强的应用性,能突出反映我校的办学思路和定位。今年,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提出建立“教学实践型”大学,就是要进一步科学发展、明确办学特色。
同学们,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合作与竞争同在的时代,也是一个设计师成就事业的时代。希望同学们顺应时代要求,变革就业观念,立志自主创业,给自己一片更广阔的天地,在搏击风浪中锻炼成长,实现自我价值。希望你们敢于创业、勇于创新,为明天,为母校,为这个设计艺术的时代而不懈努力!
同学们,设计以人为本、设计为生活服务,是设计艺术的最终目的,同时也是设计艺术教育与实践所倡导的重要理念。希望你们尽快成长为具有国际视野、立足学术前沿的设计师,()脚踏实地,自强不息,不断塑造和完善自己的人格,学习国内外先进的设计思想,为创新生活方式,提升艺术品位,服务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我们相信:今天同学们以工艺美院为荣耀,明天工艺美院将因同学们而自豪!
希望同学们毕业后像历届校友一样,经常关心母校、支持母校,为母校的建设和发展献计献策。如果大家在工作中遇到困难,也希望你们能够继续向母校的老师咨询、求教,他们将尽心尽力地帮助你们。当你们的事业有所成就时,也请不要忘记告诉你们的母校和老师,我们将一起分享你们成功的喜讯!母校将永远支持你们,惦念你们,母校永远是同学们温暖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