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1 05:48:3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幼师个人毕业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职业学校;幼师;班主任
中图分类号:G658.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9-008-01
自1999年大学扩招以来,每年毕业生人数递增,就业形势严峻。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专技人才成为社会的新宠,为广大学子提供新出路的职业教育蓬勃发展。职业教育受捧的同时,也给其管理的“灵魂人物”――班主任,在工作上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作为一名职业学校幼师专业的班主任,下面将工作上的心得体会作如下总结,以期和广大同仁分享、交流。
一、稳定生源,防止学生流失
计算学生流失量是班主任工作考核的组成部分之一,学生的稳定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也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幼师专业学生来源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各学校的初中应届毕业生,这部分学生有的因为成绩不理想,有的因为家庭原因,而选择读幼儿师范专业,女生占绝大多数。该部分学生最容易出现流失是在寒暑假之后的新学期,之前利用假期时间打暑假工,赚了一点小钱就自满自足,觉得没有知识,就初中毕业出来也能赚钱,不顾家人劝说,放弃了自己最后的学习机会,甚至还带动班级其他同学,造成了学生的连带流失。作为班主任,应该及时的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多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要让学生明白低级打工和高级打工的区别,告诉学生有一技之长才是社会生存的长久之道,不要因为眼前的一点蝇头小利就放弃了自己的美好人生,而错过了在学校学习知识的最后时光。
幼师专业生源另一部分是往届生, 这部分学生辍学之后和社会有过短暂接触,明白生活的艰辛和挣钱的不容易,重返校园选择了幼儿师范专业。但相较于应届生,这部分学生社会气息浓厚,集体意识淡薄,自由散漫,不能快速适应学校规律的生活,加上文化基础差和专业课高强度的学习,产生抵触情绪,有的就打起了退堂鼓,这就是学生流失的另一因素。面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应该及时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告诉学生做任何事情都不是轻轻松松的,要想取得成绩,必须经过刻苦努力,而且重在坚持。
二、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工作的核心。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管理班级。首先,全面深入了解学生,从思想上加强班级管理。利用各种时间,全面深入了解学生。尤其注意特别调皮的和过于文静的这两类学生,通过个别谈心,小组内谈心的方式,对学生的性格,学习习惯,思想动态进行认真的了解。通过谈心的这种方式,对班级凝聚力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有更多的学生愿意主动的加入到服务班级的队伍中来,这也为我班主任工作的开展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师生的共同协作下,班级扣分情况有了明显好转。
其次,合理利用班会课时间,将班会做为学生德育教育和学习教育的主阵地。一方面,积极开展各种主题的班会活动,比如:《感恩的心》、《学习雷锋精神》、《我爱我校》等主题的班会活动,班会形式多样化,动静结合,师生共同参与,充分把我们幼师专业学生的特长也融入进去,在生动、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中,学生们的组织协调能力得到了充分锻炼。另一方面,注重班级文化建设,耐心指导学生,对班级的黑板报的创办和展画布置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使我所带的班在综合评比中从最开始进学校的默默无闻到后来也出现在了光荣榜上,能够得到第一名的光荣,这对学生们在自信心上是很大的鼓舞。
再次,与任课老师及时沟通,充分配合任课老师的工作,发挥好纽带作用。我每周都会主动找任课老师沟通,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学生的技能课,还实行定期抽查的方式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督促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我告诉学生,“不要求你们做到最好,但至少每周都要有进步。”给她们提出了指定近期计划和学期计划的建议,有效的解决了之前部分学生觉得迷茫,无事可做的问题。
另外,合理利用校讯通平台,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幼师专业的学生大多为留守儿童,父母远在外地打工,为了让家长及时的了解学生在学校的情况,我会定期用校讯通把学生近期的基本情况发送给家长,在得到家长反馈信息后,对不同的学生实行不同的关注。加强幼师职业道德教育和就业指导
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幼师专业学生就业方向明确,根据学生学习的阶段性特点,从进校起,作为幼师班主任应教育学生,时刻以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第一,热爱幼儿教育事业。幼儿教育质量的提高,关系到国家兴旺,民族素质的提高,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要有为工作倾注满腔的热情和爱的精神。第二,要关心和爱护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在校期间,每位准老师必须学好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使自己具备扎实的教育和文化科学知识。只有了解掌握幼儿教育的基础知识,了解幼儿教育发展动向和最新研究成果,才能掌握幼儿教育规律,理解幼儿阶段性成长的特点,提高工作的目的性、计划性和工作效率,这样也有助于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同时,珍惜每个实践机会,在实践过程中,学会怎样和幼儿相处:对待幼儿态度温和、宽容、不偏爱、尊重幼儿的人格,保护幼儿的合法权益,做幼儿的老师,也做幼儿的朋友,明白爱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第三,认真学习专业课,职业技能专业化。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过硬的专业基本功非常重要。幼儿教师必须具有养育、习育、化育中的种种问题的专业化技能。这些教学技能,均体现在幼儿艺术、社会、语言、科学、健康等五大领域的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幼儿教育知识,关注教育形式的变化,研究教育实践,才能使得自己的教育观念不断更新。
作为幼师班主任,还要密切关注幼师就业信息,统计每年幼师毕业生就业去向。请优秀毕业生回校作报告,向在校幼师介绍就业经验,比如在面试的时候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在找工作时,如何制作个人简历,个人作品集的展示等等。
参考文献:
[1] 黄人颂.学前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3)第1版.
[2] 程少波,梁冬妮.略论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改革[J].学前教育研究,1994(6)
声乐课是幼师的一门基础课,但由于幼师课程设置多,声乐课时少,幼师学生多等原因,教学过程以集体训练为主。作为音乐教师就要充分利用教学方式和方法,营造和谐快乐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兴趣,通过集体训练让学生获得声乐理论知识,并掌握歌唱技巧,能科学自然、充满信心地歌唱,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得到提高。
1 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
在幼师的声乐集体课中,练声是全体学生齐唱的。这种训练形式与一对一的训练相比缺乏针对性。对于幼师学生,她们初中毕业,来自不同的地区,因为缺乏系统正规的嗓音训练,方音过重,节奏、乐感不是很好,没有真正接触过声乐的学习,但这种集体发声训练是不可多得的训练方式。首先,可以克服学生的心理障碍。由于从未接受过声乐技巧的训练,大多数的学生对大声歌唱没有信心,不知该如何出声,感到难以启齿,而全体一起练声,可以将自己的声音淹没在大家的声音当中,随着大家的发声试着出声,到敢于唱出来,是集体歌唱的环境给了她们勇气。其次,集体练声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练声过程中,可以采用集体练习和个人训练相结合的方法。
2 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新课程标准提倡音乐课的全部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参与放到重要位置。声乐集体课为学生展现自我提供了一个平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既可以面向全体,又能够关注到每一个人。
1)教师通过讲解歌曲的曲式结构,分析歌曲的风格特点,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主题及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给予学生发表个人意见的机会,讲对歌曲的理解,说明对歌曲的处理想法,这同时也促使学生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力求准确把握歌曲的特点。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又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演唱的对比,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竞争意识。有比较才能有鉴定,也只有通过比较才会对自己在歌曲中存在的毛病和问题看得更清楚,更直接。
3)让学生参与演唱的评议活动。每学完一首新歌,都让学生到台前为大家演唱,而唱后的评论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又一个重要环节。说得准确说明听得对,会听才能唱得好。学生既是演唱者又是评论员,这里面既包含着技能的掌握,也有对声乐理论的理解。
3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当学生掌握一定的歌唱技巧、具备了一定的歌唱能力时,教师应充分利用声乐集体课形式,采用丰富多彩的表演形式,使学生从不同的侧面了解感受音乐的美和魅力所在,以提高其音乐的综合素质。将多种表演形式运用于声乐集体课中,也是帮助学生提高素质的有效方法。例如,学生每学期回课两次,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强调学生的参与性。消除学生“回课就是检查”的消极心理,开展独唱或重唱、对唱等舞台表演方式或结伴回课。通过这样的活动,既锻炼了她们的胆量,又给她们创设了一个直观面试自我的机会,使学生具有一定成就感。
4 注重学生表现能力的培养
运用音乐本身特有的价值开发学生的潜能,用音乐中蕴涵的美和丰富的情感启发学生,使他们懂得没有感情地去唱,只能叫做唱歌,不能称之为歌唱。要感动别人,首先自己要受感动,正如罗曼·罗兰所讲的“要播撒阳光到别人的心中,首先自己心中要有阳光”,明白用“心”歌唱的含义。
1)唱好歌曲的开始。每首歌的第一句是全曲的基础,同时也是演唱者唱好全曲的第一步,因此,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掌握好句首的演唱技巧,准确地、仔细认真地、投入地开始歌曲的演唱。
2)表现好歌曲的。歌曲的是全曲的核心,的表现也应是歌者重点注意的地方。歌曲的风格不同,展现的手法也各不相同,有些歌曲是用高低音对比的手法,将凸显出来的,这样才能使歌曲的乐句间内在的联系更紧密,唱出情绪的变化与发展,表现出歌曲的层次,同时达到突出主题的效果。歌曲的表现得好,整个歌曲才会精彩。
3)注重结束句的完整。有了好的开始,还应有完整的结束,歌曲的结束句表现得不好,便会产生前功尽弃的效果,尤其是以作为结束的歌曲,一定要将高音唱得很有把握,才能演唱全曲
4)运用好肢体语言。有了好声音,还要练习运用好肢体语言,因为歌唱是全身的一种运动,不仅要投入,还要感染到周围的听众,唱歌时状态要积极,只有有感情地投入和运用适当的肢体语言,才能淋漓尽致地表达好每一首歌曲。
幼师成绩评价专业能力核心为了寻找科学、合理的幼师专业理论课成绩评价模式,激发幼师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师生的专业能力,笔者立足本校的教学评价实践,对中职幼师专业理论课程的成绩评价进行了一些改革和探索。
一、传统幼师专业理论课成绩评定的现状与弊端
中职学校学生素质较差,传统的学业评价方式,不利于他们专业能力的提高,甚至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加剧他们的厌学程度。
笔者在近年的教学评价中尝试进行了考试考核方式的改革,从期末考试、平时成绩、出勤纪律三方面来评价学生的成绩,后来又增加了实践考核内容,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基本上能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出评价,但却暴露了很多问题:
1.关注学业分数,忽略知识结构
对学生的评价多停留在学业分数层面,忽视了专业知识的理解和领会,考试内容也过分依附于教材。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命题,助长了很多学生的惰性。
2.重视理论学习,忽视能力培养
专业能力是幼师生应具备的核心能力,然而在实际的培养和评价中,对理论知识的培养和评价比较重视全面,对实践能力的评价比较笼统,造成学生重理论,轻能力训练的现象。
3.评价的内容、方式相对单一
考核评价内容仍拘泥于书本,考试的题型死板不灵活,虽有过程评价,但也只限于作业笔记、课堂纪律等,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力的提高。
4.评价操作不科学不规范
如理论考试内容不确定,哪些是应考内容,应掌握到什么程度,全是老师说了算,老师对教材的处理缺乏统一的考核标准。实践考试内容比较随意,不能全面测试学生的水平,评分不能客观公正又效率低下,难以抉择。
二、以能力为核心,改革幼师教育理论课程成绩评价的探索
(一)以专业能力为核心制定幼师教育理论课程考核标准
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评价体系是培养幼师生的内在要求,依据幼师生应具备的能力和素养,我们把幼师生应具备的能力分为三大类十种能力。三大类能力包括专业理论知识理解应用能力、专业技能、教育实践能力。十种能力包括:书写能力、交流沟通的能力、弹唱能力、儿童舞创编能力、绘画和手工制作能力、教育设计能力、环境创设能力、教育评价和反思能力、课堂教学能力、拓展能力。在十大能力的基础上,依据教育理论学科特点、学生的特点制定了具体的课程目标和考核标准,包括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实践能力、态度情感等方面。
(二)开展以能力为核心的课堂学习评价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进行学生学业评价的平台。在评价中我们坚持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为目标。
1.关注课堂学习活动评价
幼儿教育理论课内容抽象枯燥,为了激发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我们设计了激励性的课堂学习考核评分表,从学习效果、学习态度、出勤情况、课堂纪律、课堂提问、小组合作等方面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表现自己,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以课堂学习评价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表现评价,找到个人不足,促进自身发展,成为学习的主体和课堂学习评价的主体。
2.加强课堂实践能力评价
实践活动不仅是幼师专业课的学习方式,而且对理论课学习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教育理论课的学习中,通过上台讲练、案例分析、知识竞赛、热点辩论、模拟教学等课堂实践活动,可以让每位同学都有参与教学活动与评价自己的机会。教师对学生的课堂实践表现作出反馈,既有口头的评价,又有激励性的加分,鼓励了学生的学习情绪,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和动手动脑能力。对学生的实践表现和成果、能力的评价,也弥补了理论课学业评价内容过于单一,结构不合理的缺陷,从而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
(三)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形成以能力为核心的成绩评价结构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围绕学生专业能力的发展,对教育理论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在作业形式、作业内容、考试方式、考试内容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
1.尝试作业形式的改革与实践,突出理解和运用能力的培养和考核。除了常规性作业,我们还把知识竞赛、案例分析报告、资料收集、制作手抄报、社会调查、见习和实习也纳入平时作业考核。
2.在考试中采取灵活多变的题型,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培养考核。不断压缩减少传统的试题形式,增加辨析、材料分析、教育小论文和心理小论文写作、幼儿教学活动片段设计、教学活动模拟等内容和形式,有效地促发了学生探索新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能力和专业能力。
(四)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根据幼儿教育理论学科教学要求和中职幼师学生特点,将学生整个学业成绩分为:课前提问、课堂学习表现、课后作业、实践活动表现和成果、期末考试。
1.课前提问占5%:每次课前由四名同学回忆总结上节内容,通过课前提问考核学生对旧课的掌握程度。
2.课堂学习表现占20%:老师和科代表根据课堂学习评价表记录学生课堂学习表现情况,进行加分和扣分。
3.实践活动表现和成果等占25%: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组织各种实践活动,考核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效果并计入期末总成绩。
4.课后作业占10%:规定每个学生必须完成一章一次的课后作业,教师认真、及时批改作业并根据完成情况给出相应成绩。
5.期末考试占40%。
在评价中,把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阶段性评价与毕业总评相结合,书面考试与实践考核相结合,学生个人、小组、教师评价相结合,鼓励引导学生重视平时的课堂学习、作业完成,积极参加实践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克服了传统的单一评价手段的弊端,挖掘了学生自身的学习潜力,促进了学生理解、运用能力的提高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梁小梅.中职学生学业评价的探究\[J\].考试与评价,2012,(02).
关键词: 职高幼师 舞蹈教学 创新 实践
相对于高职院校和幼儿师范专科学校来说,职高幼师的舞蹈教学无论从生源素质还是教学的条件都存在着明显的差距。那么,如何在舞蹈教学中扬长避短,找出一条属于职高幼师专业的舞蹈教学道路,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有必要立足于当前学校的基本情况,对幼师舞蹈教学进行创新。那么,如何才能实现职高幼师舞蹈的创新,并且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呢?我认为至少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一、建立以兴趣为先导的课堂教学模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多数幼师生对于舞蹈这门艺术课还是比较陌生的。因此,幼师舞蹈教学的第一步应该是培养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
首先,教师应该注意收集我国各民族民族舞蹈的音响资料,然后有计划地播放给学生观看。在学生观看的同时,教师适时进行讲解和示范。通过这样的氛围营造,让学生沉浸在舞蹈的美的世界中,从而喜欢舞蹈,并产生浓厚的兴趣。
其次,应该多组织学生观看现场的文艺演出,尤其是文艺节目中的舞蹈节目。教师要多组织学生去观看基层或县里组织的文艺演出。同时,由于每年都会有毕业班学生的汇报演出,因此这也成为低年级学生直接观看舞蹈演出的良好机会,应充分利用好这样的机会。通过观看舞蹈演出,组织学生对舞蹈节目的构思、主题思想、动作设计、意境创设、现场感受,以及灯光、背景、音乐、服装、道具等进行讨论,提高学生对舞蹈的审美感受和鉴赏能力。
最后,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上台表演的机会,享受成功的喜悦。同时,要适时安排低年级的学生和高年级的学生一起表演,体会团队合作的精神,以及参与节目所带来的成就感。在每年的毕业班的汇报演出中,我都会安排低年级的学生与毕业班的学生一起表演节目,大大增强她们学习舞蹈的兴趣。
二、强调整体教学效果,淡化技术难度
舞蹈是一门艺术,舞蹈教学也有其自身的规律。对于处在16―18岁的幼师生来说,他们在入校之前,大多未受到过系统规范的舞蹈基本功训练,其自身的软开度、力度未得到开发,乐感及节奏感也较差,这些都给舞蹈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意志,增强她们的自信心,训练的动作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形体动作和舞姿动态要有机结合。除了这些基础训练以外,更为重要的是在教学中注重整体的教学效果,尽量避免在小的细节上过分纠缠,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同时,还要淡化舞蹈的技术难度。在具体的教学中,将训练内容简单化,以利于学生掌握。通常我会通过拍手、拍腿、拍肩来变换简单的手上动作,然后改变音乐节奏,由慢至快的节奏让动作也随之加快,而难度也随之增大。这样,由浅入深的教授过程,很容易为学生接受。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跟上音乐的节奏做出相应的动作,整齐而富有美感,从而充分体会舞蹈的魅力。
为了强调整体教学效果,淡化技术难度,我除了进行必要的基础训练外,还根据学生的特点,将全班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再为每个小组编排一个节目,经过示范教授之后,由基础较好的学生带领让她们反复练习。若有汇报演出或其他表演任务,通过公开选拔,将表现最好的小组选出来,参加演出。这样,大大激发了她们的团队意识,学习舞蹈的热情非常高,经常会看到学生利用休息的时间在舞蹈房练习的身影。与此同时,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也会反馈到我那里。我在利用课堂或辅导的时间将技术要领一一传授给学生,她们通常也会很快掌握,并愉快地接受。
职高幼师专业学生的生源素质,以及舞蹈教学的特殊性,决定了我们在舞蹈技术的传授上有诸多的限制,同时也促使我们对于舞蹈教学的技术学习要建立全新的观念,即重视整体的教学效果,淡化技术难度。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关于舞蹈的风格韵律、情感等内涵的东西是教师很难用语言向学生解释清楚的。利用多媒体,可以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准确地表达教学内容,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知,激发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和记忆。同时,多媒体有重复再现的功能优势,为学生提供了模仿动作和对照练习的有利条件。
通过多媒体教学,学生能身临其境地感受舞蹈艺术的魅力,多重感官的刺激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过程。例如,在教授傣族舞蹈的时候,除了进行舞蹈内容的展示外,还可以播放有关云南傣族人民的生活介绍,以及云南特有的自然风貌,让学生在美的世界里充分体验舞蹈的生活之美、自然之美。我国的民间舞蹈丰富多彩,藏、蒙、维三大民族舞蹈乃是舞蹈教学的首选内容。因此,利用多媒体教学,既可以教授学生舞蹈的基本内容,又可以将相关的背景内容融入其中,可谓相得益彰,效果明显。
不仅如此,多媒体教学的好处还在于可以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摩相关舞蹈种类,拓宽学生的视野,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舞蹈的专题讲座,如“中国民间舞蹈作品赏析”、“外国舞蹈作品赏析”等。同时,结合多媒体也可以进行舞蹈艺术的分析讨论会,让学生充分享受自主学习的乐趣,增强对舞蹈艺术的领悟力,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舞蹈教学的效率。多媒体在舞蹈教学中的作用会越来越大,对于提升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都有很大的帮助,值得每一位舞蹈教师认真研究,并在实践中灵活运用。
四、建立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
良好的考核方式会大大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舞蹈的积极性,尤其对于这些学习能力和自控能力相对较弱的职高生来说,好的考核方式无疑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因此,在制定考核方式的时候,应该摒除一次考试定结果的传统方式。在制定考核方案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舞蹈教学的实际,以及幼师生就业的实际,综合加以考量,制定切实有效的考核方式。
我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会准备一个成绩记录册,准确地记下每个学生的出勤状况及课堂表现,对于课堂表现一般分为A、B、C、D四个等次,其中A级为优秀,B级为良好,C级为合格,D级为不及格。平时的成绩占总分的20%。另外,学生参加比赛或文艺演出都可以作为加分因素记入平时成绩里。这样一来,学生旷课的少了,课堂表现也活跃了,参加比赛或演出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整个舞蹈教学的氛围有了很大的改观。每次学完一段组合后都会给一段音乐分组或个人创编,然后记录成绩,该项成绩占总成绩的30%。每学期都会有6、7次这样的考核,大大促进了课堂专业内容的学习,学生的舞蹈表演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通过这些教学手段,学生对于占总分数50%的期末考试就比较有把握和信心了,学生总体的成绩都有大幅提高。总之,在舞蹈教学中充分重视艺术实践的考核,分解考核的难度,种种举措大大增强了舞蹈教学的效果,为幼师生的舞蹈能力的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以上四个方面都是我在日常的舞蹈教学中总结、归纳的方法与手段。通过这样的创新教学,大大提高了幼师生的舞蹈技能,在她们今后的工作中也显示了很强的舞蹈能力,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当然,在舞蹈的教学中,还应增强创新意识,更新教学观念,改变过去的单纯以知识为本位的观念,注重知识的迁移乃至运用能力,着重提高技能的培养,强调舞蹈教学的艺术属性与社会属性,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在遵循教学原则的基础上,潜心研究并改进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建立以学生中心的教学模式,从而完成对舞蹈教学的转变,达到创新的效果。在具体的舞蹈教学实践中还要始终坚持开放性原则和启发性原则,最终与学生一起构建充满生机的舞蹈学习氛围。这样,职高幼师专业舞蹈教学的创新才能真正地得到实现。
参考文献:
[1]闫惠琴.幼师专业舞蹈教学的实践探索.甘肃教育,2010,6,(B).
[2]田娟.高职幼师专业舞蹈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辽宁高职学报,2007.9,(12).
关键词:幼师专业;键盘技能;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6-0164-02
一、研究背景
中等职业学校幼师专业的键盘技能课,不同于高等学校专门培养钢琴、电子钢琴、手风琴、脚踏风琴专业的教师,也不是培养走向演出团、演出舞台的演奏家,而是让幼师专业的学生通过键盘乐器学习音乐、理解音乐,掌握键盘乐器的基本演奏方法和技能,从而培养学生在幼教工作中键盘乐器的实际运用能力,使演奏技能在边弹边唱、即兴伴奏、移调以及相互配合等综合应用能力方面体现出来。就目前很多中职学校的键盘技能课教学而言,由于受到诸如师资少、学生多、课时少、练琴时间少、教学场地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很多幼师专业的学生键盘技能较差,毕业生远远达不到用人单位的需求,显然这样的教学模式偏离了幼师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目标。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行职业教育,注重学前教育,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推进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继续教育改革发展。由此可见,学前教育在儿童个体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笔者所在的济宁教育学院原名山东金乡师范学校,是一所长期以培养幼儿教师为主的学校,至今已有60多年的办学历史,2010年被山东省教育厅确立为全省仅有的招收幼儿师范生的八所院校之一,济宁市唯一一所具有招收中等幼师资格的学校。本文以济宁教育学院三年制幼师专业键盘技能课为例,通过访谈法、统计法等了解幼师专业键盘技能课教学的现状,分析当前中职学校幼师专业键盘技能课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并提出通过导生制来解决目前教学存在的问题,以期对幼师专业学生技能的提高有所裨益。
二、济宁教育学院幼师专业键盘技能课教学现状
自2010年被山东省教育厅重新确立具有招收幼师专业资格的学校以来,学院每年招生计划爆满,2013年毕业学生达到了567人。我们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本院2011级一班为例,对键盘技能课教学现状进行分析。
1.师生比例情况。2011级一班实际在校学生63人,每学年从事键盘技能课教学的专业教师仅有1人。由此可见专业教师少,学生多,键盘技能课师生比例严重失调,教师给予学生的指导也就大打折扣。
2.器材配备及教学场地情况。本院键盘器材配备方面,钢琴实际数量45架。按照2011级一班63人全员按时上课的情况下,显然不能做到“人手一琴”,器材配备不足。由于乐器技能实际训练因素影响,学生在练习钢琴时,需要“一屋一人一琴”,教学场地应提供45间小教室,但学院实际“一屋一琴”的小教室仅有16间,其他钢琴只能根据教室面积,摆放4架、7架或者更多,教学场地受限。毋庸置疑,学生在练习键盘时,音乐水平受到了影响。
3.课程设置情况。“课程设置即教学计划,是课程总体规划。它依据一定的培养目标选择课程内容,确定学科门类及活动,确定教学时数,编排学年及学期顺序,形成合理的课程体系。”[1]“每一种课程定义都隐含着某种哲学假设和价值取向,隐含着某种意识形态以及对教育的某种信念,从而标明了这种课程最关注哪些方面。”[2]幼儿师范教育既要关注社会的需求,也要考虑学生自身的发展,当然学科的设置也很重要。在设置课程时,要同时考虑这三个因素。例如,我校2011级一班在校三年课程设置中,“键盘”课教学计划有三年连贯的教学安排,按照每学年每周开设三节,教学计划中的课时是比较理想的状态,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旧课程的复习、新内容的讲授会占据约一半的课堂时间,仅有的课堂练习时间分配到每个学生那里,也就没有多少了,显然,现实的状态很难满足学生的练习时间要求。
4.课堂教学情况。传统键盘技能课的教学模式是以练习法为主,讲授法和演示法为辅,具体教学过程一般分以下阶段:每堂课开始时,教师先带领学生复习学过的内容,学生弹奏上节课布置的任务,接着教师按照教学计划讲授新的教学内容。首先,边讲边弹,通过板书或者多媒体进行键盘演示,并强调指法与技巧,在此过程中询问学生有无疑问;然后,整体示范,对曲目从开始到结束连贯地弹奏几遍,让学生进行整体感知;最后,让学生自己练习,老师在教室来回指导,对有疑问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学生课堂练习时间直至本堂课结束。
三、存在问题
从以上教学现状四个方面的情况可以看出,目前幼师专业键盘技能课存在着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学生专业技能得不到充分的练习与提高。一是由于现有的音乐器材数量不足、开设键盘课程的课时较少,每个学生不能得到当堂练习的机会,对学习者来说,起不到“趁热打铁”的作用;二是教师在课堂上来回指导的过程中,部分好学好问的学生能够得到及时的指导,但另外一些因对专业不感兴趣而不愿意提问或者因性格内向而不好意思提问的学生,得不到教师的指导。因此,这两方面导致的最直接后果就是学生的键盘技能得不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显而易见,势必会影响幼师学生的专业整体素质,进而影响学生的就业,更进一步的说,不利于学龄前儿童的个体发展。
2.器材人为损坏程度大,维修费用高。如果是上课时间,有任课教师监督,那么学生的自觉性较大,一般不会存在人为损坏音乐器材的可能。但还有一部分练习时间是任课教师不在的情况,这种情况下,有部分素质较低的学生缺乏自律意识,或轻或重的会对音乐器材造成损坏。众所周知,无论是钢琴、电子钢琴还是手风琴、脚踏风琴,每件器材造价都很昂贵,对于学校财务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如果器材使用缺乏监督,器材损坏程度较高,肯定会给器材的维护维修带来更大的支出。根据近几年本院45架钢琴的维修费用来看,每年都在6000元左右。
3.教师指导和学生练习的时间出现矛盾。上课时间是任课教师必在的工作时间,学生在任课教师的课堂内遇到的疑惑能够得到及时解决,然而仅仅依靠课堂时间进行键盘练习,对学生技能的提高来说,肯定是不够的,因此需要学生自己合理利用业余时间加强键盘技能的训练。但是任课教师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还需要从事科研、培训等其他工作,显然,教师不可能拿出所有的业余时间对学生进行一一指导。由于教师的业余时间和每位学生的自习时间是不一致的,这样,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练习在时间上就出现了矛盾。
四、解决对策
针对以上幼师专业键盘技能课教学存在的现状以及导致的一系列问题,在有限的师资、教学器材、教学场地等客观条件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导生制教学模式。导生制又叫贝尔―兰卡斯特制,曾在英国和美国流行过近十年,为英、美两国普及初等教育做出过重大贡献。它的组织形式是教师上课时先选择一些年龄较大或较优秀的学生进行教学,然后,由这些学生做“导生”,每个人负责把自己刚学的内容教给一组学生。导生不但负责教学,而且还负责检查和考试,是教师的助手。有了导生的帮助,教师教学的工作量大大减轻,能够教授更多的学生。导生本身也在指导同学的过程中获得锻炼,这对他们的心理和能力发展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3]具体步骤如下。
1.选拔教学导生,根据学生总体数量进行分组。导生制教学模式是从遴选导生开始的,导生素质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导生制教学模式的效果。选出优秀的导生是导生制教学模式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根据键盘技能课程的特点,遴选导生可以采取以下标准:导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有较强的责任心,有较强的奉献精神,有高于多数同学的乐理知识和键盘技能,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沟通的能力。2011级一班共有学生63人,按照“自愿申请、公平公正、优胜劣汰”的选聘原则,本班选出6名导生,学生分成6组,每名导生负责本组8至9名学生。
2.对教学导生进行专门重点培训和管理。教师根据授课的内容,对选出的导生进行小班授课和单独辅导。因为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导生与各组学生之间的接触要比教师多,从某种意义上说,导生就是本组学生的直接知识传递者,所以,教师对导生的培训要足够重视。另外,因为导生的工作量也很大,并且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所以除了对导生进行知识辅导外,教师还要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并要密切关注他们的心理变化。
3.导生上岗,教师进行全程跟踪并指导。遴选导生的时候,要引入竞争机制,优胜劣汰,竞争上岗。导生只是教师用来更好地辅导学生的助手,也可以称之为“教学秘书”,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仍然是本教学知识点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活动开始前,要对导生分配具体教学任务,解析任务;教学活动进行中,要加强对导生的引导、协调和监督;教学活动结束后,要组织导生开会,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总结。
4.以教学内容儿歌《两只老虎》为例。第一课时:教师先用25分钟的时间,采用讲授法和演示法对全体学生进行授课讲解,然后剩余20分钟对教学导生进行重点培训。在对导生的培训过程中,可以采取“子任务教学法”,把教学任务尽量细化,以便让导生更细致地去指导本组其他同学。在儿歌《两只老虎》的讲授过程中,教师可以这样分解:第一,右手旋律弹奏,边弹边唱旋律,注意乐句之间指法的正确运用;第二,根据旋律标记左手的和声功能和节奏,注意弹唱并用,保证和声功能和节奏编配的动听和完整;第三,弹奏左手柱式和弦伴奏唱旋律部分;第四,双手合奏边弹边唱。第二课时:按照2011级一班分组情况和钢琴数量,上半课时,每组3~4名学生先进行键盘指法训练,练习过程中,导生对每一位学生进行实时跟踪指导。同样,下半课时,其他同学进行上机训练。课余时间,按照分组教师可以把琴房钥匙交于导生管理,在学生课余时间练习的过程中,导生对本组学生的键盘练习进行指导。练习完毕,导生要对钢琴等音乐器材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避免了无人监督带来的器材损坏问题。第三课时:进行考核评价。在儿歌《两只老虎》的学习过程中,经过全体学生一起学习、教师培训导生、导生监督指导其他学生,一首儿童歌曲同学们能熟练地进行弹唱,但能否使歌唱的音色和钢琴伴奏相互配合、相互协调,也就是能否自如地并带有表演性质的进行自弹自唱,这要通过考核来进行评价,考核即是表演,表演即是考核。可以采取自弹自唱、我弹他唱、一组弹另一组唱等多种合作参与的方式进行。经过考核,接受能力快、弹得好的同学可以进行下一教学计划的预习,相反,接受能力慢、弹得不好的同学,教师或者教学导生可以对其进一步重点指导。最后达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
五、结语
键盘技能课在幼师专业各种技能课中占有很大的份量,目前很多幼儿园面试选拔幼儿教师的第一技能就是键盘。因此,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在教学中引入导生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键盘技能课出现的问题,从而提高幼师专业学生的整体技能水平,为学前教育事业培养更加优秀的幼儿教师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148.
[2]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
[3]赵鑫,林茜.导生制教学模式在摄录编实验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120-124.
关键词: 幼师生 新教师 职业素养
带着憧憬,带着梦想,又一届幼师生即将离开学校走上工作岗位,开始新的人生路程。她们通过实习对幼儿园已有基本的了解,对教师的职业特点有初步的认识,对幼儿园工作的流程、一日常规的细则与操作也进行了尝试,每个人都很想在新岗位上干出一番成绩,但从校门走进园门,离开了指导老师开始独当一面,心里难免会有些忐忑,有的是踌躇满志、跃跃欲试,有的则顾虑重重、压力沉重。那么幼师生应怎样顺利度过职业生涯初期,尽快适应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好更快地提升业务水平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培养职业情感,练就个人魅力
幼儿教师是启蒙教师,热爱幼儿是幼儿教师最重要的思想素质,是建立在正确的教育观基础上的深厚情感。帮助幼师生形成对未来职业的有效认知,树立起热爱幼儿、热爱幼儿教育事业,甘愿为幼儿教育事业奉献一生的信念是幼师教育的立足之本。我们针对学生特点,把握恰当时机,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由班主任给学生宣讲幼师教育的特点和特色,让优秀毕业生讲述工作的感受和体会,请幼教专家描绘幼儿教育的发展和前景,组织幼师生学习优秀幼儿教师的先进事迹,召开不同类型的座谈活动等,营造一种良好的职业道德氛围,使学生了解幼儿教师的工作性质和职业特点,提高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素质,感受幼儿教师的工作热情和职业自豪感,从而坚定爱岗敬业、厚德爱生的情感。
幼儿教育的对象是孩子,他们模仿性强,可塑性大,好奇心重,求知欲强。因此幼儿教师不论是在外部仪表还是内在心灵方面,都要时时处处做孩子的表率。只有幼师生努力学习,丰富科学知识和技能,更新知识结构和内容,扩大知识领域和范围,才能适应新时期对教师的要求,满足孩子对事物的渴望。教师丰富的知识源自于阅读,幼儿教师不阅读专业书籍无以成长和发展。我们指导学生读教育经典,提升教育素养;读教育报刊,了解幼教前辈的最新研究动态;读人文书籍,拓展学识视野。学生徜徉在书海中,浸润在书香中,与大师对话,与社会对话,与自然对话,在阅读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情感的释放、思绪的飞扬、心灵的徜徉,从而练就独特的个人魅力,成就良好的教师形象,为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会观察幼儿,形成有效互动
教育幼儿是一门科学,只有了解幼儿,才能教好幼儿,而观察是了解幼儿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每日承担着大量教育教学任务的教师,学会观察也是加快自身专业成长最直接、最便捷的方式。由于幼儿自身控制能力差,情绪易外露,其内心活动,身体状况常通过表情、动作或简短语言表现出来。幼儿的一个小动作,一刹那的活动,能反映其真实的内心活动。观察能力强的教师更易理解把握幼儿心理,更有利于教育教学活动的指导。观察力是幼儿教师洞察幼儿内心世界和个性特征、发挥教育机智、因材施教的先决条件。新教师首先要知道观察什么,如何观察,在观察时要有重点,注意细节,将看、听、问三方面结合起来,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了解孩子的真实能力水平,掌握第一手资料,并留下记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观察经验,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
孩子的行为表明了一种需求,孩子的兴趣点和关注点是教育活动的起点,《纲要》中提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观察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教师是良好师幼互动交往机会的提供者,要增加师幼互动的机会,把自主学习、自主思维的权利还给孩子,在师幼互动过程中允许幼儿出错,并以此作为教育契机,对孩子发出的信息及时反馈,形成有效互动,平时更多地关注他们兴趣和情感的需要,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做幼儿的大朋友,让幼儿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注和关怀,在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的基础上,以更自然贴切和更生动的方式进行指导,提高对幼儿行为的领悟能力、对自身行为的反省能力,促进幼儿自主发展,优化师幼互动效果。
三、掌握管理方法,提高应变能力
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具体实现依赖于教师采用多种途径去落实完成。教师在职业活动中不仅以自身的技能技巧充当媒体直接作用于幼儿,扮演着能工巧匠的角色,而且承担着领导者、指导者、管理者、促进者、营造者、护理者、研究者、同伴等多重角色。幼儿教育的对象是身心尚未成熟的幼儿,幼儿在一日生活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意外事件,需要教师及时发现,果断处理,教师的管理能力和应变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新教师在走上工作岗位之际,感到最难的就是班级的常规管理。当班级管理不善时,活动显得混乱无序,教师疲惫不堪,幼儿兴奋难抑。所以掌握班级管理的方法和窍门,提高应变能力也是幼儿教师重要的任务。
四、勤于交流沟通,赢得家长信任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信息交流,彼此相互理解,达到协调默契的过程。家园之间互相沟通,关系和谐,是协调各种教育因素、形成教育合力的重要保证。教师面对各种不同家长,不仅要有较好的组织能力,更要有调节、理解和沟通的能力。教师与幼儿家长之间的沟通能力是教师重要的基本功,新教师要赢得家长的信任必须掌握沟通的技巧。
新教师接受新班后要想办法了解家长,根据家长的职业、文化水平、教育观念和方法、个性等,确定自己的工作方法和策略。工作初期可以每天重点观察一两个孩子,到离园时重点与这一两个孩子的家长去沟通,在与家长沟通时,应真诚地、发自内心地关心孩子的成长,把孩子的表现适时准确地传递给家长,可以给家长一些专业的提示、解决问题的办法,显示自身的专业度。这样可以让家长信任你。对不同的家长采取不同的方法,利用多种形式与家长沟通,可利用家长接送孩子的时间短暂交谈,或采取家访、家园联系手册、写简信、便条等与家长沟通,使家长了解幼儿园,理解教师的意图和方法,仔细聆听家长的想法和意见。只要教师本着爱护、关心孩子的目的,注意沟通的技巧,同时用实际行动来改变家长的态度,就能够以真诚换取家长的信任,以微笑打消家长的顾虑,以过硬的职业素养赢得家长的尊重。家长工作是一门艺术,新教师要以爱心、耐心构筑心与心的桥梁,推动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促使自身专业化的发展。
五、虚心学习求教,经常反思总结
教育是一种行为、一种日复一日的坚持,教师职业是必须进行终身自我教育的职业。幼师生走上工作岗位之际,要清楚地认识到自身发展的优势和不足,制定自我管理计划,寻找发展的立足点,确立发展的方向和领域,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新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观摩学习和经验交流,新教师要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取长补短,逐步提高;经常到其他幼儿园观摩学习,丰富经验;还要通过继续教育提高自身素质。只有准确把握幼儿心理发展动向和发育成长的特点、规律,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每个同行都是一面镜子,能照出自己的不足,每个同行都是一种推力,会促使自己进步。
职前教育是基础,新教师的成长发展还需在工作实践中不断体验、感知和积累。新教师要时时以“名师”为奋斗目标,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身水平,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尝试、主动争取机会,尽快地适应教育教学工作,迈好初为人师的第一步,将入职最初的惶恐变为淡定、稚嫩转化为成熟、紧张变为幸福,将自己的一腔热诚投入到工作中去,把自己的一片爱心奉献给幼儿,真诚地为每一个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服务,在幼教这个神圣的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朱家雄,张亚军.给幼儿教师的建议.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6.
【关键词】 幼师;专业课教学;理论联系实际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00-01
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推动着职业教育不断地进行改革与创新。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以技能型人才培养为重点,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思想已逐渐成为大家的共识。一名称职的幼儿园教师,应该学会读懂孩子。要读懂孩子,就必须会观察孩子,懂得他们的言谈举止和面部表情,了解他们情绪变化中蕴含的需要。这些应该是幼儿园教师的基本功,是最重要的“技能技巧”。本文结合幼师实际,针对专业课教学中认识到的问题思考了加强幼师专业课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意义与策略。
一、幼师专业理论课教学的问题和加强幼师专业课理论联系实际的意义
第一,长期以来,中职幼师专业理论课多强调学科体系,这对打牢学生的专业和理论基础,无疑是有相当作用的。但是,这种教学方法,理论性的内容趋于偏多偏深,加上学生远离职业环境,对幼教专业内容缺乏感性认识,只学理论时不只感觉枯燥乏味,而且笼统难懂。这不只使知能脱节,而且情感也得不到增进,降低了教学效果。因此幼师教育教学也应该参与新课改进程,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文化课、理论课教学是我们的“短板”,所以更应该按新课改理念倡导的价值要求理论课教学和实践相结合。
第二,近年来,幼师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的问题突出。问题表现为学生厌学,理论学习无兴趣,没有树立学生教育信念、教育专业意识。通过对幼师在读生和毕业生的访谈调查发现,学生认为“学前无专业”,“什么都学实际什么都没学会”,“理论学完了和没学一样,没用。”诸如此类言语不绝于耳,为什么呢?一是现在教学对象在知识水平、思维层次、学习能力上与以往学生相比发生了明显变化;二是教学中没有根据变化调整,同时理论教学和实践联系不紧。由此,需加强专业课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教学时效。
第三,加强幼师专业课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学是保证学前教育专业坚持精英化培养的必要手段。幼师生是幼儿教师的后备力量,幼师生的培养质量关系我们的后代,民族的未来人才素质。从幼师教学内容的理论和技能教学两方面讲,技能培养是个人谋生的重要工具,也是幼儿教育活动开展的手段。因此,幼师专业该坚持走精英化培养人才的路子。这治本还在于我们的专业课教学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二、加强幼师专业课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路与策略
(一)教学目标要体现发展性。
幼儿卫生学、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是幼师的专业理论课。其实,它既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又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其教学目的应该是:一方面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保育、教育理论,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保育教育实践能力和兢兢业业不时追求进取的精神。这一目的决定了专业理论的教学既要向同学传授保育教育知识,又必需培养同学“保”“教”的能力,协商学生实现由学向教、由学生向教师的转变。因此,应依据幼儿园教师岗位的需求,制定出同学培养目标体系,包括情感目标、社会目标、能力目标,同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采用多种形式组织同学分层次、分板块进行技能达标,并在课堂教学中分层推进,在实习、见习中强化。
(二)教学模式要体现自主性。
自主性”强调教学过程必需引发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通过自主考虑,使其认知结构实现重组与更新,让学生实施自主操作,使其应用能力得到训练与加强。幼师理论课可以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确定任务――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进行质量控制与检测――评估反馈整个任务过程。在这个模式中,学生可以根据岗位和自身的需要选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进度、学习资源和学习方法,并评价自身的学习效果,从而增强同学适应幼儿园的实际工作环境和解决综合问题能力。
(三)教学内容要体现应用性。
这就要求专业课老师具备灵活驾驭教材的能力,要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精选教学内容应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特点,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符合幼儿园实际需要和贴近学生的实际,要本着“按纲、因材、够用”的原则,挖掘教材内涵,以能力规范为主线,有针对性地进行删减、组合,以使学生们在自己喜欢的实践过程中掌握理论,淡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界线,强调理论内容与实践应用的融合。强化与幼教工作实际的接轨,逐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无缝对接,从而一定程度上把教学内容进行技能化改造。理论课中的局部教学内容由教师边讲边做,学生边学边练,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交融,教师与学生互动。“教学内容实践化”,有利于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掌握教学内容,学会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深化对理论的理解,甚至在课本理论的基础上有所升华。另外,参加职业资格考证是把专业的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技能的有效途径。
(四)教学方法要体现操作性。
有位学者曾经说过,“学生越差,对老师的要求越高”。因此,教师更要在教法上下功夫,正确处理好教材内容和学生认识水平的矛盾。“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使学生在原有知识水平上一步一步地有所发展。与其十分不懂,倒不如先来三分懂。即要实施有效教学。“操作性”教学方法的使用更能引发学生的操作行为。外显知识通过操作内化为思维能力,内隐知识通过操作外化为实践能力,教学问题通过操作可创生出多种方案:动手操作、分析案例、现场观摩、模拟练习、实习作业。
(五)学生考核要体现开放性。
对幼师专业学生的考核应实行综合测评的方法,依照培养目标和幼教岗位对学生完成“幼教工作”任务的能力要求,设计考试项目。对学生进行考核时尽量防止死记硬背的弊端,减少用考卷进行考试的次数,采取动笔、动手、动口相结合的考试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如可采取总结报告、口头答辩、作品展示、小品扮演、案例分析、现场模拟等形式。可由学生自评、互评、师评、园评相结合,构成同学最终效果。
在全社会越来越急需复合型人才、高素质专业型人才的大趋势下,实践性教学也相应地越来越成为中职幼师课程改革中的重要内容,成为培养同学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关键。而在幼师理论课的教学中则更为凸显。我们应以培养同学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提高育人效益为旨归,勇于改革,大胆探索,致力于构建完善的幼师理论课实践教学新的运行机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关键词:键盘 分层 教学法
分析目前幼师学生生源,大多是来自普通学校的初中毕业生,年龄在15至18岁之间,早已经过了学习键盘弹奏的最佳年龄,有很多孩子在没有接触幼师的学习之前根本不知道钢琴是什么样子。因此,根据几年的实践教学笔者对这一课程的学习进行了总结分段,将整个键盘课的学习分为四个阶段,即兴趣培养(入门学习阶段)―基础巩固(基础教学阶段)―以学定教(分层教学阶段)―目标达成(引导提升阶段)。本文将阐述第三阶段的教学。
以学定教,从字面意思看可以理解为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决定教师的教学。这个概念里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师的教学。
首先,我们教师面向的学生在校经过一到一年半的学习之后,大部分学生掌握了与学习弹唱相关的基本乐理知识以及有了一定的对常见节奏节拍的简易幼儿歌曲歌谱的识谱能力。但由于他们对键盘弹唱课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理解能力,甚至是个人性格迥异等主观原因的存在,因而打下的学习基础也各不相同。依照这一基础状况,可以将学生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基础知识扎实,接受能力较强,每个学期基本提前完成教师教学计划中的相关学习任务的学生。
第二类是没有领悟透彻键盘弹唱的学习方法,也就是对这一门课程还没有完全入门但又对弹唱幼儿歌曲表现出有一定学习兴趣、学习进度慢的学生。
第三类学生是极少数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方法不正确,或是对学习幼师专业不感兴趣等诸多原因导致的跟不上教师教学进度的差生。
另外,无论是哪一种教学形式,都是要围绕“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核心,以教师的教为重心”,在学生的“学”里面,除了要具体分析学生本身,还要深入理解现有教材。我们现在的教材大多比较偏重于键盘的弹奏技巧的训练,从而忽略了对未来做为幼儿教师的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要更好的实施“以学定教”,改变传统的依照教材顺序按部就班的教学是基础也是前提。
教师做好学生情况调查,通过深入了解现有教材内容恰当的确定教学目标,合理确定教学起点是落实下一步“定教”教学的前提条件。根据以上的对“以学”的分析,接下来具体来实施教师的“定教”。
对第一类有了一定的键盘弹唱学习基础的学生,由于他们的学习目的明确,在教学中应有一定的侧重点,有针对性的理论教学。可以适当引导这一部分学生多读音乐书籍,看音乐剧视频,多听节奏旋律鲜明容易接受的钢琴曲,提高音乐素养,在此基础上多多练习弹唱有一定难度的钢琴曲并鼓励学生在弹奏熟练的基础上加上自己对音乐的情感理解,丰富演奏时的感染力。
对第二类学生,教师在选材时应尽量选择旋律优美,学生感兴趣的幼儿歌曲进行教学。对这一部分学生还要适当的删减没有实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适当的调节教学进程。与此同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找出练习弹唱时的错误和不足之处,在教师的示范指导下循序渐进的提高弹唱幼儿歌曲的能力。
对于极少部分的后进生,教师应端正教学态度,对这一部分学生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教学实践中都要始终对他们不抛弃不放弃。要特别关注他们的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针对个人的学习进度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通过不同方式方法引导他们对键盘弹唱的学习兴趣并逐步达到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目的。
接下来要谈的是在“以学定教”的基础上进行“分层达标”教学。
对于幼师专业学生的键盘课而言,所谓“分层达标”就是从好、中、差三类学生已经掌握的弹唱能力的实际出发,分别确定不同的学习任务和目标,进行不同层次的分组指导教学,并定期进行难易程度不同的考核,从而达到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都得到肯定和充分发挥。
注:分层不固定,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可做相应的上调或下调。
在几年的教学课堂中,笔者经常鼓励学生:端正的学习态度,优秀的品质和好的学习成绩同样重要。而这种分层达标的教学模式,其优点在于:
1.教学内容不是按照现有课本按部就班,而是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
2.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喜欢学,愿意学。
3.有利于转变教师的传统教育观念,“分层达标”有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更有成效的德育教育,使学生素质得到提高。
关键词:农村学前教育 发展困境路径
我国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率低、发展滞后,与当今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1]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为广大农村和低收入家庭幼儿提供基本均等的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2] 是学前教育普及的难点和重点,也是促进基础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为更深入了解现阶段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困境,进而提出更具针对性路径,以期促进学前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
一、近十年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回顾
数据显示:2003-2013年,园所(数)从11.6万所增长到29.8万所,增长近1.7倍;园所教职工从70.9万人,增长282.7万人,增长近4倍;2008年以来,校舍面积从1.07亿平方米,增长到2.02亿平方米,增幅近2倍;财政投入大幅增加,使学前教育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人才结构得到显著改善,按学历划分,以高中、中专毕业为主转变为主要以专科、本科毕业生为主园长、专任教师结构;按职称划分,小学高级及中学高级职称教师人才的大幅度出现。大量的专业教师人才投入到学前教育事业中,是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取得长足较快发展的关键动力。
二、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1.我国农村学前教育资金来源
义务教育阶段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管理,财政未将农村幼儿教育纳入国家投资体系。[3]低重心投入,导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缓慢。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存在的问题是对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总量不足且分配不均。在地方收入持续收窄、支出负担过重的情况下,经费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在相当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农村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2.我国农村幼儿园的师资队伍
通过文献研究,结合学者的研究发现,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师资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师资不足、队伍流失严重。黄胜梅在关于幼儿教师流失的现状调查中显示,2006-2010年平均流失率为15.56%,在2007 达19.98%,年龄主要分布在25岁以下。[4]另据问卷显示,大多流失以幼师以外执业为主。
第二,数量不足、专业化水平偏低。人才的缺乏则是制约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主要反映出农村幼儿园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也表明现有教师学前教育专业化程度较低。[5]教育部2013年公布资料显示,在全国32.72名农村园长和专任教师中,学历是高中及以下毕业的有15.05万人,占总数的46%;专科及以上毕业的占54%。
第三,待遇薪酬低,社会保障差。据资料显示,有64.11%的农村幼师收入在1000元以下,收入超过2000元的仅占调查人数的4.49%,从业人员动力不足;大部分农村幼师属编制外,其劳动强度与个人收入、社会保障等切身利益不成正比例关系,导致农村学前教育机构管不好、留不住优秀的学前教育人才。
第四,专业教育机会少,继续发展不足。据教育部最新数据显示:已有职业培训针对入职前的入园培训及后续的教学专业培训,培训以集训为主,缺乏明确的培训管理体制及评价体系。松散的培训体系加上农村幼儿园对培训的不重视,农村幼师近半数无规划培训上岗,对幼儿园和个人职业发展形成较大阻碍。
三、我国学前教育发展路径探究
为扭转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困局,谋划农村学前教育长远发展,转变观念、充分尊重农村幼儿的受教育权,转变政府职能,合理配置学前教育资源,[6]为我国农村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1.合理规划布局,减少恶性竞争。
在乡(镇)至少建设一所标准化中心幼儿园,满足乡(镇)居民以及周边村民子女的入园需求,[7]以此为依托,发挥其示范及辐射作用,弥补当前农村学前教育资源及管理不足;把公益资源和学前教育相链接,在比较偏远、贫困、适龄幼儿较少的乡村设立幼儿及其家长活动室,开展幼儿园教师或自愿者定期定点志愿的幼教活动。
2.建立以政府为主的财政分担机制,优先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合理配置教育教学资源,把资源向农村倾斜,缩小区域和城乡差距。农村学前教育普及是保障弱势地区幼儿受教育权利、推动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8]明确教育投入比重,设立专项基金;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民间资本进入学前教育事业,保障农村适龄儿童能够“有学上”的同时能够“上好学”。
3.建立健全相关政策,实现农村幼教办学规范化。
当前学前教育作坊化,教育功能削弱,逐步退化为留守儿童看护所。政府正视农村民办幼儿园存在的现实,明确方向和重点、健全相关政策和法规,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学前教育发展机制;一定程度和一定性质的市场化是公共资源使用效率和公平配置的保证,[9]当地政府应探寻政府和市场结合办学政策,倒逼幼教办学规范化、体系化;
4.实行“统筹管理、共建结合”的农村学前教育管理体制
利用基础资源,实行“统筹管理、共建结合”的管理模式,构建“以乡镇中心园为核心,村小附属园为主体,民办园为补充”的学前教育网络。[10]首先,建立省级统筹管理体制,制定省级政府规划管理纲要,提升管理规格,加强实行力度;其次,采取“省县共建”,设立专项资金,保障基本工资和福利,将社会资源向农村和偏远地区倾斜;第三,县级政府制定具体办法,在办学主体的多元化、学前教育难以形成明晰的体制性现状下,[11]确保省级规划能够在基层落地,惠及更广大适龄儿童。
5.优化农村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幼教队伍是发展的根源,特别是高素质的幼教人才是推动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优化农村学前幼教队伍,首先,应该执行严格幼师准入机制,坚持“持证上岗”,清除不符合要求、不具备资格的人员;其次,引导“有知识、懂理论、强技能、有特长”[12]幼教从业人员投入到农村幼教事业中,并采取倾斜策略,使其“来得了、干得好、留得住”;第三,采取多元评价和晋升体制,创新培训机制,建立省级培训网络,把提升职业能力与自身发展相结合。
四、结语
我国的学前教育事业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也应该看到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本文通过文献总结和实践调研等研究方法,分析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困境,并从政府规划、财政保障、管理机制、队伍建设方面提出相关探究路径,以期促进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取得更大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占兰. 农村学前教育是未来十年发展的重点―《规划纲要》确定普及学前教育的重点与难点[J]. 学前教育研究, 2010(12):3-6.
[2] 蔡迎旗.冯晓霞.论我国幼儿教育政策的公平取向及其实现.教育与经济,2004,(2)
[3] 陈桔红.我国幼儿教育的财政投入问题研究[D].四川:西南交通大学,2011.
[4] 黄梅胜.农村幼儿教师流失的现状、原因及对策―以安徽省淮南市为例[J].滁州学院学报,2012,(04):77-78.
[5] 程志龙, 程志宏. 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状况研究[J]. 中国青年研究, 2014(4):74-77.
[6] 罗英智.李卓.当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问题及其应对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0,(10).
[7] 刘晓红.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中的问题、困难及其发展路向[J]. 学前教育研究, 2012(3):30-33.
[8] 夏婧.庞丽娟.李琳.国际农村学前教育普及与发展的经验及启示[J]. 教育学报, 2014, 10(6):80-85.
[9] 王东. 普惠性学前教育:内涵与政策意蕴[J]. 教育科学, 2014年4月, 30(2):26-31.
[10] 罗英智.雷宁. 农村学前教育集团化发展和管理模式探析 --以辽宁省三个县为例[J]. 现代教育管理, 2014(11):77-81.
【关键词】 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中高职衔接;问题;对策
近几年,“学前教育”专业异常火爆,这是在终身教育理念普及之下教育改革的成效,这也使得中高职衔接成为我国当前职业教育领域中所探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由于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还没有完成协调发展的步伐,二者在学前教育方面缺乏沟通,因而造成诸方面的不匹配:比如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等方面,最终形成脱节、断层或重复的现象。要想培养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就应该重视中高职教学的衔接问题,了解其形成原因,对症下药。
一、学前教育专业中高职实践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
从一些相关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学前教育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主要有三种模式:一种是分段式,一种是下延式,还有一种是提升式。分段式,通常被说成“3+3”,是中、高职联合办学的学习模式,以专业对口为前提,实行一所或者多所的高职院校与中职学校的联合办学。学生在中职学校学习满三年时进行考核,考核通过的学生就有机会就读高职院校的相同专业,并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下延式是指,高职院校越过中职学校,直接对新毕业的初中生进行招生,学制为五年制。提升式针对的是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这些学校以高等职业教育的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严格实施高等职业教育,学制三年。三种学前教育中高职衔接模式中,分段式和下延式较为普遍,但是无论哪一种模式,在实践教学衔接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
1、实践教学衔接受到忽视
“实践性”是幼儿教育工作的一大特殊之处,由于学前教育专业毕业之后要在幼儿园与小朋友们接触,因此幼儿教育工作者必须拥有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无论是中职还是高职,都应重视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能力在实践中慢慢得到提升,从而促进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质量,为学校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学前教育教师提供保证。同时,还应该注重实践教学的衔接,让中职学生与高职学生的实践具有层次性。但是目前我国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却不够理想,实践教学衔接问题更是受到忽视。
2、实践教学衔接不畅通
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实践教学体系尚未建立。近几年,实践教学在中、高职虽有发展,但尚未形成体系,而且我国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与高职也存在重复和脱节现象,中职主要包括军训、社会实践、见习、 教育实习和顶岗实习等,而高职则包括军训、幼儿园见习、毕业论文、顶岗实习等。可见,这样的实践没有形成系统化。
二是实践教学教材没有形成一体化。在缺乏统一实践教材的情况下,我国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教材都是以自己的教学实际和教师的教学经验为依据来编写,是典型的校本教材。由于各个学校情况不一,有的院校甚至实践教材的实训大纲和实践指导书都没有,在实践教学中仅凭借着想象完成实训、实习,使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训考核评价的客观性受到影响。
三是存在“倒挂”现象。“倒挂”现象在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中并不少见,主要原因是高职学校的办学条件低于中职学校。由于一些中职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管理经验丰富,因而在学前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出优秀的学生。但是一些高职学校,是近几年才申报学前教育专业,在设备投入、师资力量、实训场地都存在不足,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上无法与上述的中职院校抗衡。
二、重视中高职实践教学衔接,实现科学发展
1、提升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课程的内涵
学前教育的专业技能课程是彰显中高职培养特色的关键,因此,中高职院校应该以科学发展为指导,实现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改革与创新。上面提到了中高职不同的衔接模式,无论哪一种模式,都应该建立一个课程体系,实现教育理论课程、技能课程的科学性。比如针对五年一贯制(即下延式)的学前教育专业,其课程体系虽然没有建立,但多数研究者已经默认了几个版本:一种是公共课程、专业教育课程、技能教育课程和社会实践,另一种是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文化基础课及教育实践课。这两种课程体系的设计都关注到了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技术,侧重于幼儿教师的专业技能培养。
研究表明,幼儿教师的培养必须有以下三个层面:基本教育技能、一般教育技能和综合教育技能。基本教育技能是教师实施教育活动行为的基本要素,幼儿教师与小学、中学、大学教师都应该具备,具体包含了课堂导入、活动引导、设疑提问、知识讲解、衔接过渡、归纳总结、课堂评价、多媒体使用等等。一般教育技能是幼儿教师与其他教师的区别,体现为特有的技能,包括舞蹈、唱歌、绘画、弹琴、讲故事、观察和护理幼儿等等。而综合教育技能则是能够对上述基本技能协调运用的能力,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的桥梁。三个层面的内容表明看似独立,实质却是相互渗透,它们全面地揭示了幼儿教师职业技能的行为结构,只要将三个层面的培养做到位,就能够提升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课程的内涵,突出学前教育专业的特色。
2、实现学前教育技能课程和实践课程的统一
有一项调查表明:幼儿园的园长们在挑选幼儿教师时,除了关注到幼师本身的谈吐之外,还会关注到幼师毕业学校对于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特别是在专业理论课程和艺术技能的学习方面。可见,园长们渴求的是个人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幼师。要想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中高职院校应当关注到实践技能课程的重要性,适当调整专业理论课程与实践技能课程的比例,形成“实践性特色训练”,实现专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创新。为此,建议理论课程与教学实践的比例应该各占 50%,这种最佳的比例不仅能够帮助学前专业的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还能提升素质,促进实践能力的发展,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
(1)从校内训练中提升学生的实践水平。要加强基础性训练。基础性训练可以算是常规课程,每一位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都必须要扎扎实实做好基础训练,训练内容涵盖了音乐、说话、绘画、舞蹈等几大方面。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自觉训练,学校还应该建立起相应的考核机制,发挥教师的监督作用,使这种训练带有强制性,从而帮助学前专业的学生养成良好的训练习惯。
重视模拟训练。模拟训练的形式不受限制,可以有教学小竞赛、课前5分钟小表演、教学试讲等等。形式多样的模拟训练可以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因此模拟课往往会受到学生的喜爱,这是模拟课特有的魅力。但是这一类的训练必须由任课教师进行主导,并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积极的参加,使得课堂的互动率提高。
课外活动。课外活动可以定期开展,形式也不受限制,比如专业汇报演出、年级擂台赛等等,可以由学生自己组织,也可以由老师指导。
以上三种形式的校内训练可以搭配在一起,贯穿于整个在校学习阶段,形成整体性的综合实践学习,培养学生主动训练、自觉参与、逐步提高的良好习惯与能力,同时也能让学生因自己所学专业与众不同而感到骄傲。
(2)从校外训练中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一是利用好校外实训基地。为了提高学生深入一线幼儿园的机会,亲自感受一线教学的专业需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在双休日或其他课外时间进行援教活动。这样学生可以在就业压力之下树立起强烈的专业意识,发奋学习。
二是利用好寒暑假的实践机会。学校可以在新生入学之后的第二个学期开始,要求学生利用寒暑假在家乡的幼儿园开展假期实践活动,返校时每位学生都应交一份实践报告,对自己的假期实践进行总结和反思。
三是制订与时俱进的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方案,提高教育实践的效果。
总之,学前教育专业中高职实践教学衔接问题的解决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工作,需要政府、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支持,来为社会培养出更出色的专业人才。未来的学前教育专业中高职实践教学衔接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发展:一是政府支持,改革招生考试制度;建立合理的管理体制和高效的运行机制;统一制订专业课程标准。二是学校创新,不仅要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有清晰定位;还应加大中高职院校的合作力度,携手开发,优化课程结构,重视师资建设,完善教师管理制度,使学校自己形成品牌。三是社会关注,我国幼儿园教师人才的输入离不开中、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社会应该关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素质培养和就业情况,监督中高职院校的管理和运营,使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在衔接得当的环境下得到均衡发展,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幼师人才。
【参考文献】
[1] 秦铭. 中高职衔接背景下《学前卫生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6.
[2] 黄芳.《学前英语》中高职衔接的教学与实践[J].内江科技,2015.07.
[3] 董晖.学前教育专业(双语幼教方向)中高职课程衔接问题的探讨[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04.
[4] 郑莹莹.中高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初探[J].考试周刊,2014.66.
[5] 李新生.学前教育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J].现代教育,2014.08.
[6] 梁俊.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中高职衔接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1.
关键词:数学游戏;设计能力;幼师学生;PPCP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11-0137-04
数学游戏活动设计能力
是幼师学生最重要的数学素养
(一)游戏是幼儿主要的学习活动
学习和游戏是儿童生活的两大主题 心理学家鲁宾斯坦认为,游戏是一种经过思考的活动,是儿童对周围现实态度的一种表现。他提出游戏是解决儿童日益增长的新需要和儿童本身有限能力之间的矛盾的一种活动。学习和游戏是儿童生活的两大主题,游戏是认识兴趣和情感兴趣之间的一个缓冲地带。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它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愉快、轻松的环境。学习离不开游戏,教师将教学内容带上一些游戏色彩,会使课堂教学活泼有趣,调动起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游戏活动是儿童智力发展的保证 在儿童教育中,游戏活动是儿童智力发展的保证。其作用正如理查德·费曼所言“我一生中最得意的是什么?是孩童时代的那些小实验和充满孩子气的智力游戏。”儿童通过游戏接受外部信息,在客体与观念之间形成独特的联系。操作过程中,通过物体之间的相似与不足使类与概念得到发展。而游戏情境中发生的问题,也同时激发起儿童的思维积极性,从而找出更多解决问题的办法。其中,智力游戏能使幼儿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并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发展。
(二)幼师学生的数学素养
幼儿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只是一些浅显且与日常生活联系较紧密的知识。因此,可以说幼儿教师并不需要多么高深的数学知识,幼师学生也就顺理成章地不需要学习更高深的数学知识。从所能收集到的各幼儿师专及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方案来看,均没有再开设高等数学课程,如绵阳师范学院、成都学院、首都师范大学、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也就是说,专、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其数学知识结构仅停留在高中数学的层次上。但几乎这些资料都表明,大家对幼儿游戏是重视的,《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或《学前游戏论》这类课程就列在很多学校的课程计划中。
数学素养一般表现在数学知识的积累、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数学思维品质等几方面。作为数学的基本功,幼儿教师数学概念的理解能力、解题能力、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专科或者本科段的幼师学生,高考时所关注的焦点完全在于解题训练,对于数学游戏、趣味数学问题研究几乎是空白。因此,他们在组织幼儿数学活动时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活动设计能力等方面的数学素养均需提高,其中又以幼儿数学游戏活动设计能力最为重要。会设计,也就会表达,就能组织。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在各种游戏活动中,蕴含着各种数学信息,幼儿参加游戏,不仅愉快地进行着各种活动,学习着各种游戏技能,同时也感受着其中的数学信息,积累了丰富的数学感性经验。例如,积木游戏可使幼儿对平面和立体图形有所认识,可培养幼儿学习按顺序、有条理地做各种事情;超市游戏(或商店游戏)使幼儿学习了将各种物品分类摆放,学习记数、认识钱币和数的运算等。但是,这些数学游戏活动需要精心设计才能达到培养目标,有一定的数学素养才能做得更好。
幼师学生数学游戏活动设计能力现状
我校承办幼儿教师国培任务时,组织了国培班学员及我校幼师学生的数学游戏活动设计比赛,分教师组和学生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一)发放通知情况
国培班学员中我们发出通知150份,收回数学游戏活动设计作品88份;学生组我们向两个三年级班和两个二年级班共246人发出通知,收回数学游戏活动设计作品98份。
(二)统计分析
重点从独创性、游戏体验、避免小学化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结果见表1。
(三)结论
1.收回作品数较少在意料之外。说明幼儿园教师和在校学生对于数学游戏活动设计的认识总体不够。自从幼儿园教育活动按五大板块划分,将数学活动归入科学教育这一块后,感觉总体对数学的要求有所降低,因为多数时候大家不再称其为数学活动,改称为科学活动,也许这是造成大家认识不够,不能积极参与的原因。
2.独创作品在收到的作品中占比不高。
3.数学游戏活动设计缺乏应有的游戏体验。如,一个学生的作品,目的是认识图形,游戏名称是《与几何宝宝交朋友》:
问题导入,引出三角形、圆形、正方形。
把几何卡片发给幼儿,确保每个幼儿手中一个。首先,引导幼儿认真观察自己手中的图形特征;其次,引导幼儿与其左右两边幼儿手中的图形比较,看看有什么不同;再次,请三个拿有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的幼儿起来说说他们观察的结果。
教师总结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的特点。
教师让幼儿认真找找教室里面的物体哪些是三角形、圆形、正方形,教师再次强化这三个图形的特征。
教师播放多媒体,中国的天安门(正方形),美国的白宫(圆形),埃及的金字塔(三角形)图片。
点评:没有说明用什么问题导入,活动过程设计平淡,幼儿参与度不高,没有引起幼儿产生游戏体验的元素。特别是不清楚教师要强化这三个图形的哪些特征,或许表达不当就有可能用小学数学里的定义来给幼儿讲,像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认识图形课,小学化倾向明显。
4.在避免教学活动小学化方面,教师组的成绩与学生组相比,并没有多大优势。其中在校三年级学生情况略好于国培学员,主要是因为有些国培学员曾经是小学教师转岗而来。
总体情况是,在校三年级学生比二年级情况要好。这也说明,可以通过一定的训练和实践来提升幼儿教师的数学游戏活动设计能力。
提升幼师学生数学游戏活动设计能力之PPCP模式
(一)PPCP模式的基本结构
在职幼儿教师的数学游戏设计能力需要教师自己有计划地通过阅读、实践、反思等过程逐渐提高。在校学生数学游戏设计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就需要学校从教学活动中好好组织、计划和安排。经过我们的实践和探索,我们总结出了通过计划、体验和学习、创编、实践和反思这四个步骤提升幼师学生数学游戏活动设计能力,简称四步法(又称PPCP模式)。
计划 重视数学游戏设计能力的培养,将数学游戏设计与组织游戏活动作为一门重要课程。我们在《学前游戏论》、《幼儿园科学活动指导》等课程教学中对学生提出要求,安排了数学游戏专题训练,让学生多进行一些数学游戏活动设计方面的学习和作业练习。
体验和学习 其一,让幼师学生多玩玩游戏(包括电脑游戏,但要注意游戏不仅只有电脑游戏),通过玩游戏获得游戏的情感体验,通过参与才能真正体验到什么游戏是让人喜欢的,让人愉悦的;其二,教师帮助搜寻一些有创造性、趣味性的游戏,学生自己也通过网络或书籍搜寻一些游戏来学习研究,数学阅读是获得数学知识和数学经验的主要途径,因此,幼师学生应在自己的课外阅读中加强数学素养方面的积累,如手指游戏——小白兔,就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素材;其三,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将这种训练按专题进行,如算术游戏专题,手指游戏专题,火柴棒游戏专题,积木游戏专题,森林游戏专题,超市游戏专题等;其四,讨论和交流,交流的目的在于相互学习,相互学习才能改进和提高。
创编 试编游戏。通过学习,可以把学习中积累的素材直接或者经过改编用于教学活动,但可能在不同的教学任务中并不能找到设计好的数学游戏活动,这就需要教师开动脑筋自己创编(即设计)。一般而言,创编一个活动可按下面步骤进行:(1)分析任务和确定目标,主要分析游戏活动在为教学活动服务时是为了锻炼口算能力,还是为了锻炼操作能力,或者是为了锻炼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等。(2)确定游戏形式,根据不同的任务要求,设计不同形式的游戏。数学游戏设计与其他游戏一样有多种形式,如个人游戏、小组合作游戏、亲子活动游戏、主题活动游戏、幼儿角色游戏、电脑游戏等。电脑游戏设计需要较高的程序设计能力,因此一般情况下,不推崇每一位幼儿教师都会,网络提供了相对丰富的幼儿数学游戏,可以关注并搜索适合幼儿的数学游戏,并介绍给家长,让家长陪孩子一起玩。(3)引入提升幼儿兴趣和游戏心理体验的元素,幼儿数学游戏区别于其他游戏活动的主要特征,就是每一个数学游戏都应有相应的数学元素。当然,一个游戏里也不尽只有数学元素,而应该是多种元素的综合运用,才能显得生动有趣,卡通人物和卡通动物,美丽的图案,丰富的故事情境(场景),优美的语言,动听的音乐,新颖的玩具,旧玩具的新玩法,这些均是游戏活动非常重要的元素。如前面的认识图形,经过训练后,学生对作品进行了修改,游戏名称改为《图形宝宝找妈妈》,增加的元素有:在场地上画出可分别容纳5到10名幼儿的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椭圆形和长方形。注意场地上画图时再画一个同心虚线圆,每个小图形保持与虚线圆相切,这样每个小图形与中间大圆的距离相等,小朋友站在场地中央圆形区内。每个小朋友分别扮演着不同的图形宝宝。将不同的图形做成头饰戴在头上,再手持与头饰一样的图形。教师:你们都是不同的图形宝宝,你们知道自己的图形妈妈是什么形状吗?你们能找到自己的图形妈妈吗?请小朋友听到口令后,帮自己手中的图形宝宝找妈妈,看谁找得又对又快。幼儿四散地去找场上的图形妈妈,最后两名找到的小朋友,就让他说出每一个图形妈妈的名称并数出图形妈妈里面的小朋友人数,看谁数得对(这里事先设计成每个组里人数不一样,这样不同图形妈妈里的小朋友人数也会不一样)。最有可能是对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在比较中出现错误,会有跑错位置的小朋友。变换游戏方式1:小朋友自由交换图形卡片,教师强调交换时的礼貌,游戏继续进行。变换游戏方式2:站在不同图形妈妈里的小朋友排好队用蛙跳方式跳进中心大圆里,每人只能跳8步,不能跳入者先站在大圆外,最后看哪些小朋友没有跳入大圆里,问他们为什么没有跳入?可能的回答有:“力气不够”、“我个子矮我要多跳一步才跳得进去”等回答,考虑到这些情况,教师要注意给小朋友讲解蛙跳的动作注意事项,并鼓励小朋友平时锻炼身体。变换游戏方式3:将方式2中的蛙跳改成单脚跳,规定每人只能跳6步,继续玩……点评:这种修改,教学内容将不再是简单的认识图形,还有数数、记数、体育活动的加入,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协调性同时得到了训练。如能再加上自编的儿歌,教师注意采用童话般的语言,以及通过语言营造场景气氛,将给幼儿带来学习和运动的乐趣。(4)完善作品,将前面三步思考的内容进行整理,形成作品,同时注意修改和完善。
实践和反思 一般通过开展幼儿数学游戏活动设计比赛及组织幼儿数学游戏活动两种方式进行。比赛可激发创编热情,将自己的作品用于幼儿数学游戏教学活动中,是创编游戏的最终目的。同时,也是检验游戏设计能力和游戏组织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践,检验幼儿是否有高涨的参与积极性,检验幼儿完成任务的情况,记录下哪一个环节组织得不好,然后再回过来对整个设计进行修改,并在下次使用时加以纠正。
(二)注意事项
克服小学化倾向 幼儿教育小学化在幼儿教学活动中是非常普遍的现象。特别是专业幼儿教师紧缺的地区,一些小学教师转岗到幼儿园,一些非专业大学生及初、高中毕业生被聘请到幼儿园,她们在组织幼儿活动时小学化倾向较为严重,很容易把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活动直接移植到幼儿数学活动中。最好在专题训练中让学生从专业的角度克服这种现象。
适合幼儿年龄特征 新、奇、好玩、能玩,才是幼儿的游戏。其中,能玩,是指要照顾到幼儿的心理和能力的发展特征,难度过大幼儿玩不了,也没有意思。这是数学游戏别值得注意的地方。网上偶然发现一个幼儿卡片数字游戏,提出的问题里居然是用1,2,0,5这四个数字排出一个最大的四位数,排出一个最小的四位数,可排出多少个不相同的三位数?可排出多少个不相同的四位数?试问,多大年龄的幼儿学习过三位数和四位数?
应有独创性,不简单重复模仿 设计出来的游戏活动创意不是简单的重复或者模仿。如全球读经教材网开发的《手指游戏》,就非常具有独创性。这是一种一边念诵儿歌或者韵律,一边协调双手动作变化的游戏。玩手指游戏的时候,我们手做动作、口念儿歌、眼做协调,全身的能动系统只做一件事情,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感觉统合能力、节奏感和韵律感同时得到了训练。但许多教师组织学生算术练习时,都会简单重复用卡片游戏这种方式,并堂而皇之冠以“游戏”之名。
应有游戏性体验 儿童在游戏中的游戏性体验是游戏不可或缺的重要心理成分,它是儿童在游戏活动中产生的对于游戏活动本身的主观感受或心理体验。游戏性体验正是游戏的魅力所在,是游戏给予儿童的礼物,正是因为这种体验儿童才会喜欢游戏。
注意操作活动是游戏的一种主要形式 通过游戏培养幼儿的操作能力是游戏活动的目的之一。因此,在设计幼儿数学游戏时,一定要时刻注意何时该由幼儿自己操作,何时该教师加以干预。但这里所指的干预,不是对幼儿的活动横加制止,而是适时介入,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引导,从而加强数学活动中的师幼互动,促进幼儿的数学学习,以帮助幼儿完成游戏任务。
参考文献:
[1]王立棣,巩贤花.婴幼儿益智游戏培养方案[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2]唐越桥,马岷兴.中学数学创新实验[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6.
[3]赵一仑.幼儿园教师数学素质的现状调查[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
[4]李东林.从马斯洛高峰体验理论探讨儿童游戏[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S1).
[5]石爱琴.数学活动中增强师幼互动有效性的方法[J].学前教育研究,2012(7).
关键词:中职;幼教;美术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5-009-01
一、加强幼教美术教育之意义
加强美术教育的意义在于,它不仅旨在通过美术的感染力陶冶情操、提升思想,还使得美术受教育者在美术的技巧、能力以及领悟上得到开发,锻炼抽象思维与审美意识。而对于美术教育对于中职幼教专业特定的学生来说,除了以上概括而抽象的意义,其加强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以下具体的两个方面。
一方面,对于幼教专业学生本身而言,加强美术教育,是其将来成为一名幼教的内在要求。这种内在要求最突出地体现在对幼教专业学生将来从事幼教职业的能力要求。加强幼教美术教育,能够充足幼教学生的美术理论知识、美术绘画技巧和手工实践能力。在理论课上,让学生充分掌握关于美术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幼儿教育知识,不仅学习美术理论,还要学习教育理论。在实践课上,通过绘画、手工、设计等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美术技能。因为幼教这一专业将来要面对的是一群理解能力有限的幼儿,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幼教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也相应的较为特殊。所以幼教专业学生不仅要有广博的美术理论素养,还应具备较为全面的幼儿教育知识及良好的专业技能。
另一方面,对于幼儿园的美术教育而言,加强幼教美术教育也是较为迫切的。毕加索曾说“每一个儿童都是艺术家”,艺术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而美术教育又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幼儿的天性是其总是通过感官来体会、通过感性来思维,他们总是凭借事物的形状、颜色、动作等外表来人是事物,所以对于美术幼儿往往十分敏锐,这就成为了他们能够接受美术教育的基础。美术贴近幼儿的思维,并能有效的促进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开发,提高其对美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因此必须做好幼儿园的美术教育。而做好幼儿园的美术教育,其源头就在于加强幼教的美术教育。
二、中职幼教美术教学存在问题与对策
如上所述,加强幼教美术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当前中职院校在幼教专业的美术教学方面却存在着一些问题。在这个事实上,对于当前美术教育存在着什么样的问题,应该采取怎样的对策予以解决,是加强美术教育所必须研究的课题。笔者通过对当前部分中职院校幼教专业在美术课程的设置、学生整体情况、课堂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调查,并借鉴其他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目前中职幼教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概括,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课程规划不合理,对当前的实际情况没有针对性。当前许多中职院校专业在课程规划和设置上不甚合理,主要表现在课程设置没有针对当前的幼教专业的实际情况。不同于普通高中,中职院校招生的起点低,通常录取的都是未考入高中的初中毕业生,因而中职学生的文化课基础较为薄弱。但是当前中职美术教育的课程设置并没有体现这种特点和差别。中职美术课程通常适用国家教育部统一制定的教学规则并使用统一规划的教材,教材的编者将中职教育与普通高中相平行,编出的教材往往专业性强,也过分重视美术知识技能学习,而忽略了欣赏教学、理论教学,缺少针对幼儿美术教育的理念和方法等内容,难以适应中职幼教学生的需求,也无法做到同幼儿园顺利接轨。
因此,应当调整教材编写,优化课程设计,使得当前中职幼教美术教育既能适应学生的学习能力,又能够提高幼教的职业能力和整体素质。除了在美术技巧的教学上,更应加入针对幼儿的美术教育方法。对幼教来说,如何根据幼儿身心成长规律和个人发展水平的特点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从而促进幼儿在美术上的学习,比教师自身的专业技能来说更为重要。
2、学生整体素质较低,缺乏美术基础和兴趣。前文已经谈到,中职院校招生起点本就较低,录取的学生相对来说质量也较差,而当前许多中职院校为了学校的发展,为了能招到学生,对所招学生的素质并不做考量,其在中考成绩如何都可以,甚至未参加考试的毕业生只要报名该校也能够录取。因而,当前中职院校学生整体素质偏低,对学习也缺乏兴趣。其在初中学习阶段,美术这种 “偏门”课程自然游离于主流之外,因而美术基础很差。然而尽管基础不高,通常学生对形象思维与动手实践较为感兴趣,所以中职幼教美术教学应力求激发学生对于美术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在之前的学习阶段所丧失的信心在美术课程中得以弥补,同时磨练意志和耐心。在幼教美术教学中,把握学生兴趣点,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特定的美术教学氛围,使学生对美术学习产生好奇,从而逐步加深教学。
3、美术课堂教学缺乏创新。传统的幼教美术教育比较死板,往往重视专业而忽视职业。对于幼教而言,其对于美术的专业性要求并不在首位。然而中职院校的美术教育理念却注重技法的训练,认为“画得好就教得好”,在幼儿美术教师的培养这一点上本末倒置。这种传统理念不重视美术素养的熏陶和师幼间的互动性,忽视了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因而培养出来的幼教难以符合幼儿教育的真正需求。
因此,创新美术课堂教学,首当其冲的是革新当前的幼教美术教育理念,重视幼教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的培养。其次,也可以引进新颖的信息化教学、合作化互动学习,注重改变教师角色定位,致力于建立“学生主动参与型”课堂等等。
三、总结
中职幼教专业的学生,将来大多从事的是幼儿教师这个行业。幼儿受到怎样的美术教育,至关重要的是中专学校幼儿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学能力。当前的中职幼教美术教育要加强,就必须从各个存在的问题入手,逐一寻找对策予以解决,如此才能更好的改进和加强中职幼教美术教育,推动幼教教育和幼儿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白 淼.中等幼师美术教育的问题与对策[D].四川师范大学.2009
[2] 沈海莉.浅谈幼师美术教育的创新与思考[J].才智.2014(3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