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03 10:02:4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历史教学工作,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初中历史 教学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160106
在初中历史教学工作中,部分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资源等方面,未能与时俱进,对新课改理念领悟不到位,教学成效提升不快,成为制约的瓶颈。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深入分析了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希望能对同行们有所启发。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理念方面。虽然新课改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成为推动初中历史教学的强劲动力,但是仍有部分教师在教学理念上存在偏差,对素质教育的理解不够全面,总是以应试作为教学工作的一切出发点和落脚点,对初中历史教学所承担的培养学生能力和陶冶学生情操方面的任务,重视程度、推进力度不够,从而影响了教学的深入开展。
2.教学模式方面。完成应试目标最为稳妥的方式就是不断加强对知识点的灌输,部分教师仍然以这样的方式组织开展教学工作,学生在历史课堂上缺少互动参与的平台,整个教学设计也没有能够完全着眼于学生的能力素质发展,导致课堂教学仍以灌输为主,学生的参与性低下,对历史理解感悟的深度严重不足。
3.教学手段方面。不少初中历史教师对教学手段的改进不够重视,没有将教育现代化要求与历史教学实际密切结合起来。初中历史教学由于缺乏生动的演示设备,教学信息量相对匮乏,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有效性。
4.资源整合方面。初中历史教学不仅要抓住课堂这一重点,还要善于整合资源,对学生开展全方位的引导和教育,形成对学生的立体化教育格局。部分初中历史教师没有在这一方面下工夫,完全局限课堂教学模式,许多能够为教学所用的素材、资源,未能有效得到运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学效果。
二、紧扣新课改要求,扎实有效开展初中历史教学
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既有着一定的历史原因,也与教师自身对教学钻研不足有关。初中历史教师应当强化教学研究,从思想上与时俱进,在教学实践中勇于探究,以提高自身教学素质为抓手,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切入点,不断增强教学的生动性,扎实推进初中历史教学。
1.从思想理念上反思,真正将新课改理念贯彻落实到位。思想转变是一切工作得以深入开展的原动力。首先,要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作为引领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无论是教学方案设计还是具体教学环节的开展,都要将这一要求落实到位,给予学生参与的平台,将教学重点难点提炼出来,引导学生开展学习研究活动。体现这一要求应当与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以及提高学生思维研究能力等方面密切结合起来。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要广泛汲取教研教改的经验,从他人的成功实践之中汲取精华,站在巨人的肩上提升教学设计的科学性,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从而实现教学成效的提升。
关键词: 初中历史 教学效率 分析研究
在初中历史教学工作中,广大教师要善于抓住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以此为突破口打开历史教学新局面,全面提升教学工作成效。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针对历史学科特点及教学改革形势发展需求,进行了探讨与实践,本具体论述。
一、以浓厚学习氛围为基础促进教学活动开展
初中生在学习活动中只要具备了浓厚的情感这一积极因素,在整个学习活动中将会表现出更大热情和更强活力。对于历史教学而言,教师一定要走出死记硬背知识点的境地,为学生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从而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例如在《甲骨文与青铜器》一课教学中,笔者通过投影向学生出示一些甲骨文字进行猜谜活动,要求学生将这些甲骨文和下面对应的汉字连接起来。学生对甲骨文缺乏研究,但是或多或少有一定印象,这样的小游戏活动一下子就将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他们有的翻阅资料,有的进行认真比对,也有的进行相互讨论,选择最相似或者准确性最高的进行连接,通过课堂导入的这一小环节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从而为接下来的新课教学奠定良好基础。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建立和谐师生关系、进行激励评价等手段让学生感受到历史学习的快乐,在教学中亲切对待学生,使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学习活动的快乐,多进行表扬激励,提高学生的积极情感,这也是增强历史教学成效的良好铺垫,以浓厚氛围保障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二、以生动丰富的信息为抓手促进教学活动开展
历史教学涉及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众多,时间跨度也很长,作为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支撑,信息补充应当发挥积极作用。历史教师要重视从资料中搜集、网络中下载,多渠道为历史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信息,从而保证教学工作游刃自如。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可以通过大量信息加深对教材内容理解,例如在《图说》教学中,教师既可以选取路线图向学生演示,让他们直观增加对所经路线、大体方位的了解,又可以选取影视作品中的资料,展示在途中的艰难险阻。无论是翻雪山还是过草地,影视作品中的震撼场景会使学生从内心产生对战士英勇大无畏精神的赞叹,有效强化思想教育成效。再比如《筑起共和国钢铁长城》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军事栏目专题片中选取一些资料,也可以从国庆阅兵场景中选择一些在课堂上再现,让学生深切感受到我国国防现代化走过的光辉历程,中国人民在提升自身战斗力方面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信息补充使学生在历史学习中走出单纯看教材、听讲课的境况,理解效果更加深刻。
三、以新颖教学模式为动力促进教学活动开展
历史教学不能拘泥于教师讲解、学生听讲这样的单一模式,要想提高教学生动性,教师要在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组织方面下工夫,采取更加新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让自主学习活动的作用体现出来,融知识、能力与情感教育为一体。例如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要通过探究引导让学生系统分析中日发生的时代背景、中日两国军事经济实力对比及这场战争的必然结果之外,还可以结合当前中日纷争,由古至今分析从、直到现在,中日两国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不同时期国力和军事实力对比有什么样的差别,从而对学生进一步强化责任感教育。学生通过对比深刻认识到只有国家强大才有,才能维护,才能更好地发挥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作用。笔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拓展思维分析中日现在发生战争会是怎样的结局,这样的拓展性话题有效拓展了学生思维,对深化教学成效能够发挥有效的推动作用。
四、以难点问题探究为依托促进教学活动开展
在历史教学中,学生经常会出现一些不同的观点或是思维的困惑,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当注重这些方面的启发引领,让学生在难点问题的探究过程中扫清障碍,正确把握学习内容。例如在《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教学中,有学生提出,当前我国工业发展高能耗、低科技含量,环境污染重,依仗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严重落后。这样的观点代表了相当部分学生的思维,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究竟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和阶段产生了疑惑。笔者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维困惑,从两个方面着手对学生进行引导,首先纵向对比,从建国前、建国后,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直到现在,我国工业发展从一穷二白到现在门类齐全,这是一个伟大创举,让学生通过对比认识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其次,笔者引导学生回顾欧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所走过的历程,不同阶段与时间跨度,再和中国进行横向对比。学生在对比中恍然大悟:中国用比西方发达国家更短的时间完成了基础阶段向中等阶段的转变,端正了思想认识,纠正了一些不正确的理念,从而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五、以课外研究活动为拓展促进教学活动开展
历史教学中,许多课外活动资源可以进行有效利用和整合,教师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这些活动资源的作用,在课外进行积极研究。例如在《“”十年内战》教学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走访经历过十年“”的家庭成员,用他们的现身说法给自己描绘出一副真实的“”情景,结合教材中的内容及自己搜集的资料加深对十年“”的感知,从而为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提供帮助。这些方面的拓展活动既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又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让他们更加热爱历史学习。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教学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广大教师要重视教学方面研究,博采众长,立足实际,全面提高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齐振科.谈新课标下初中历史课教学的基本思路[J].群文天地,2012(04).
[2]李江宏.浅谈新课标下初中历史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09).
随着教育改革机制的逐步深化,初中历史已经成为该教育阶段的重要内容,本文主要基于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的基础,针对我国当前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思考意见,以抛砖引玉。
关键词:
多元智能理论;初中历史教学;教学应用
理论的最大用处是要给现实指导,如何对理论加以实际应用,需要讲求方法,在教学工作中,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材施教,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在多年教学工作中,笔者发现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不少问题,诸如传统的师生关系、对落后生与优生之间的区别对待、教师自身的教育理论储备等问题,都阻碍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项目概述
1.多元智能理论上世纪80年代,哈佛心理发展专家加德纳率先提出多元智能理论,故此在该领域被称为“多元智能理论之父”。这套理论在对脑部首创的病人上归纳总结而来,他认为人的智能往往是多元的,主要涵盖八种不同形式:语言文字、数理逻辑、视觉空间音乐旋律、身体运动、人际交往、自我认知和自我观察等智能。
2.初中历史教学从整个受教育的过程看,初中教育是衔接初等教育和高中教育的关键,初中相比于小学而言,接收的知识点难度提高,面更加广,而初中教育是高中教学的基础,所以初中教育是连接二者的桥梁,应该受到相应重视。历史是初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能丢开历史,学习历史是为了让学生知道自身的民族使命和历史责任,培养他们从不同角度分析事物(不同的历史观)。此外,历史能作为一项富有趣味的兴趣爱好,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二、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分析
1.师生关系随着教育机制的不断革新及国外教学的影响,师生关系之间的角色转换日益受到广大教育者的重视,就现阶段而言,还有不少教师坚信自己是施教主体,对历史这种纯粹文科性质的文科进行“填鸭式”的教学,主要表现在圈出背诵的重点,重要的年份及大事件,改革的意义之类,课堂上也以书本教材的材料,自己的讲述为主,初中生都处于青春期的萌发阶段,开始怀疑老师的“权威地位”,追求个性,二者相互矛盾之下,恶化师生关系,尽管老师非常努力,但仍然导致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2.落后生与优生的差别对待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有落后生与优生的现实差异存在,面对二者,教育工作者应该平等对之,而不能厚此薄彼。然而在多年教学实践工作中,笔者发现部分教师通常对优生给予丰厚对待,对于落后生则放任自流,这种方式极为不妥,侵害了学生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正如多元智能的理论,也许部分落后生只是在部分智能方面存在差异,或许换个方式会更容易令人接受。
三、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初中历史教学反思
1.多元化教学方式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主要分为八种,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单纯地局限于语言文字智能,在教学中可以考虑结合现代设施,比如多媒体投影仪的使用,这种方式可以将枯燥的文字用图片、声音、视觉等方式更加全面地进行展示,对拥有强烈猎奇心态的初中生而言可以取得理想效果。教学方式的多元化,还可以通过教师对课题与教材的精心准备加以表现,例如在对某篇段落的讲述之前,可以先铺设悬念,让学生主动进行逻辑推理得出结论,再引出课题。在教学形式上,可以转变传统的师生关系,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专利,不妨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通过小组和任务的设定,让学生自主参与,教师只需要起到相应或关键之处的点拨作用,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这样既可以有效激发学习的趣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缓和师生之间的关系,让老师真正做到百分之百为了学生。在对知识点的讲述中,要均衡背诵与理解之间的关系,在理解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记忆年代纪事。
2.充实教学理论就我国的实际情况而言,教学质量良莠不齐,一方面是受到国家经济发展程度的限制,落后地区处在物资、师资力量都远不如发达地区的窘魄境地,另一方面存在部分得过且过的教学工作者,缺乏人民教师的责任意识。笔者对部分教学工作者进行简单的访谈发现,当前尚不知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师大有人在,这也体现了我国当前教育工作者的基本现状,个人认为教育作为育人之根本,同时是社会人才资源储备的主要营地,老师承担了培养人才的重任,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对多元教学等先进理论,要花时间学习,并加以应用,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教育业绩能力。
四、结语
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人与人之间都存在差异,智能的表现形式各不相同,多元智能理论是符合当前初中历史教学现状的重要理论,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教育质量提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理应得到社会大众的相应重视,促进我国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维贵.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提高历史教学的实效性[J].考试周刊,2008(29).
[2]李湘虎.浅谈多元智能理论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教师,2009(11).
[3]李胜江,何根海.多元智能理论与中学历史教学改革[J].池州师专学报,2007(1).
[4]何成刚.关于中学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1(2).
关键词 初中 历史教学 社会责任感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The Importance of Training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Junior History Teaching
XIE Ping
(Pingyuan Renju Middle School, Meizhou, Guangdong 514621)
Abstract History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subject in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ing, learning history is not only able to give students an understanding of what happened in the past, and historical knowledge through learning can improve students' ability to understand things. Training of students in modern society, there is a certain lack of respect from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both from the aspect of the character or the life and values are at a stage of growth and progress. In education, we should fully analyze the phase characteristics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the teaching of subjects in history, by explaining specific knowledge, instilling a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to their community;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of historical responsibility.
Key words junior; history teaching; social responsibility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滑坡。很多的社会道德问题层出不穷,特别是最近饱受争议的“扶不扶”的问题,更是考验着我们的社会道德底线,不断曝出的社会公德事件,也在拷问着整个社会的每一个公民。这不仅给我们的社会带来影响,同时,作为教育工作者,这些不良社会现象的出现,也为我们的教育工作敲响了警钟。
初中生正是身体和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的学生,人身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因此,做好对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培养他们在生活中树立社会责任感,成为我们初中教师的重要责任。历史教学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方面有着一定的优势,通过源远流长的社会历史,唤起学生对历史的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同时,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眼光思考历史和现实问题。树立对民族与国家的历史使命感与责任感,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学会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1 初中历史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是非常重要的,从具体的社会责任感培养方面来讲,其重要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能够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认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通过对学生的历史教学,从中加强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育,这对于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认知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责任认知是责任行为产生的心理前提和价值基础,从初中学生现在发展的具体情况来看,社会责任感的认知能力强弱,直接关系着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强度。对于学生的成长而言,掌握丰富的文化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有一个健全的人格。所以,把历史知识教学和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教学工作联合起来发展,能够更好地实现对学生正确认知能力的培养。
(2)能够激励学生形成社会责任意志。在初中教学工作中,我们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我们的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感,形成正确的社会责任认知。在这个基础上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形成社会责任意志。
历史教学是对我们国家过去发展史的介绍,这其中既包括了我们国家在发展中遭遇到的挫折,也包括了我们的前辈在争取民族独立、国家发展道路上的不懈努力。通过对这些历史知识的教学,能够对学生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让他们在学习中树立正确的责任认识的同时,也能够激发起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从小就树立起为国家建设而努力的社会责任意识,这样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3)能够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行为能力。通过历史教学中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还能够更好地实现对学生社会行为能力的培养。当前我们的社会中,学生的社会行为能力的实现,对于我们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育对学生的培养,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在培养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的同时,提高他们在社会发展中的社会行为能力。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对于学生的培养,目标是提高他们为社会发展的贡献能力,让他们在教育中成才,未来能够投入到国家的建设中来。所以,我们在初中教学中融入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能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身上肩负的社会责任,提高他们的行动能力,在未来的国家建设中,能够更多地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2 初中历史教学中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策略
2.1 多载体激发学生社会责任情感
教学载体,主要是指在教学工作中教师用来教学工作的辅助工具。过去,我们教师的辅助教学工具主要是教材、习题等等。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的辅助教学工具也不断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多载体的教学手段的呈现,就成为历史教学和社会责任感教学工作的重要方面。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在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结合多样化的教学载体来实现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具体到教学工作中,需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载体实现对历史教学工作的开展。例如,当前大多数的中学都配备了一些多媒体教学设备,这些教学设备能够运用在教学中,辅助具体的文字教学,为学生提供一些视频和图像文件进行教学,能够配合教学工作的开展,达到对学生社会责任感教学的目的。
2.2 通过多种渠道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行为
对于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多种行为能力,就是要做到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社会行为的责任意识。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通过主动的学习,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责任感,主动学习如何在生活中更好地承担起社会责任。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他们在学习中的兴趣。历史教学涉及到的更多的是人文知识,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知识理解能力,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让他们在生活中自由发挥,自主学习。
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探究性的活动来给学生创造一些具体的机会,来实现对学生社会责任行为的培养。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要体现“知、情、意、行”的协调统一,其中付诸行动是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归宿。面对社会责任采取正确的价值选择和社会行为,意味着社会责任感的最终养成。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具体的志愿活动,比如在一些重大的历史纪念日(如五四青年节、党的生日),历史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向市民宣传纪念日的由来等。社会实践则主要指学生走出校园进行参观、走访、调查等社会性活动,如到当地博物馆、纪念馆调查参观。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低效化
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低效化现象分析
1.采用传统方式教学
尽管我国的教学体制不断改革和完善,新课改对于初中历史教学已经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但是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很多学校课堂教学过程中仍旧采用过去单一的教学方式,很多的学生学习热情不高,感觉历史知识学习毫无意义,学习主动性大幅度降低,很多学生片面地认为历史课就是休息的时间,对于该教育的意义完全忽略。
2.部分老师观念错误
很多学校的历史老师专业知识水平不够,对自身的要求比较低,教学工作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没有树立正确的观点和思想,将历史教学单纯地当做一种知识转移过程,忽略了学生思想和结构知识体系的建立,导致教学效果非常不好。
3.师生之间缺少互动
经过科学的调查研究发现,很多的历史教学课堂上,老师在讲台上口若悬河地讲解,学生大都比较盲目,机械性地接受老师灌输的知识点,完全不动脑思考,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完全占据主导型的角色,学生的主体性完全没有体现,师生之间没有沟通,造成很多知识点学生不理解,老师无法及时接收学生的反馈,不能够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导致教学效率非常低。
二、初中历史课堂低效化现象的解决对策
1.结合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初中历史教材中所讲解的内容和历史事件距离现今时间比较久远,和现代学生之间有着难以逾越的距离,如果仅仅是通过单一枯燥的讲解方法难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课堂上可以结合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例如,学校可以配备设备设施,老师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教室进行历史授课,播放历史事件相关资料视频,不同历史时刻的重要画面,一些历史知识比赛视频,融入新鲜的历史教学知识,运用鲜明个性表达方式,使学生对历史知识形成强烈的好奇心,比如,在初中生学习这节重要历史课程的时候,老师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收集相关的历史资料,然后将相关的历史事件纪录图片和视频通过多媒体教学向学生展示,让学生充分了解时期当时我国的状况和世界的总体环境。另外,要对学生进行适时的点拨,提醒学生注重教学要求中的重要知识点,让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整体梳理,引导学生了解历史事件发生背后的推动因素,将不同国家的格局发展与世界发展相联系,形成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提高初中生的综合历史学习能力。
2.教学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情感,提高责任心
历史教育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是对历史过往的讲述,在历史知识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历史老师要充分对历史书上的教材内容进行分析,写出详细的教育教学计划,对每节课程准备完整的教案,使学生通过历史教材的学习了解历史基本的发展进程、重要事件和转折点,在每一历史课堂教学中达到教学目标,在把握历史知识点的基础上,将不同的知识点形成完整的历史脉络,建立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课堂教学过程中尽可能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带动学生的整体情绪,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将教学工作当做一种艺术行为,融入自己的情感,提高工作热情,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
3.提高老师素养,建立创新型师生关系
历史老师在课堂中起到主导的地位,学生相对比较散漫,老师抓不住学生的思维,造成师生之间代沟比较深,教学效果比较差,为了改变这种现状,顺应时展的需求,达到新课改的教学目标,学校必须聘用具有专业知识水平的历史老师,加大历史老师的选拔力度,进行工作安排的时候考虑时间的合理性,同时让老师在课堂上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适当地和学生进行沟通,多多让学生表达想法,鼓励学生积极地进行表达,课堂上有问题及时地提出,共同分析加以解决,给学生正确的回馈,让学生减轻学习的压力。比如,学习有名的历史的时候,老师就可以提出假设性的提问,让学生考虑如果林则徐没有进行禁烟举动,以后的侵略战争是否还会发生,中国还会不会受到侵略。让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踊跃发言,了解发生的根本原因。在良好的师生关系状态下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总而言之,教育界相关人士必须深刻分析造成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低效化的原因,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贯彻新课改教学要求,加大力度培养创新型教师队伍,运用现代化的新型手法,教学过程中建立创新型师生关系,老师与学生共同努力,使我国初中历史教育水平迈入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历史 教学现状 措施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3.200
初中历史教师除日常的教学工作之外,更应该从初中历史教学现状中发现问题,进而研究出行之有效的改进措施,以此来升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初中历史教学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有利于促进学生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通过对学生思想与情感教育来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初中历史在宏观视角下为学生展现了人类的发展进程史,有利于促进学生个体的成长与发展,实现个体的人生价值和寻找人生意义,并且在素质教育的倡导下,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得到大范围的认可和重视,初中历史有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能力,为学生的成长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在新课程改革的热潮下,初中历史教师也纷纷响应,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实现突破与创新,这无疑有利于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但是,在已取得的傲人成果面前,初中历史教师更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一鼓作气,继续突破初中历史教学的弊病,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效率,真正实现初中历史教学质的飞跃。
一、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分析
(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低
初中历史知识面广、有趣生动,却在学生中遭受冷落,学生普遍将初中历史视为记忆性的课程,在日常的学习活动中,学生更偏向于语数外,或者思维性较强的物理、化学。不少学生在历史课堂上仅仅对一些趣味性强的历史故事感兴趣,简单地认为历史学习看看书,抽时间背一背、记一记即可,由此可以看出,学生认为初中历史没什么可学的。更有甚者,学生在历史课堂做其他学科的作业,而历史作业却存在抄袭、应付的现象。这一系列现状表明,学生尚未真正认识到初中历史的重要性,对初中历史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不足。
(二)陈旧的教学方法制约学生的自主学习
教学活动一方面与学生有直接的关系,另一方面也与教师有着紧密的关系。初中历史教学令人堪忧的现状,也与教师有直接的联系,教师的教学直接影响甚至制约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少初中历史教师由于自身的专业素养较低,教育理念落后,导致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性,教学方法陈旧,阻碍了初中历史教学改革的步伐。教学模式死板单一,必然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以灌输式为主的教学,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代替学生的思考,压制学生思维的发散;还有教师缺乏教学热情,为教学而教学,不善于主动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也消减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学科设置不科学,教学资源^少
初中历史一直以来被不少教师和学生视为“副科”,在学科设置上,我们可以发现初中历史课的课时量较少,而且在一些学校,不少历史课被用来上语文、数学或者英语等其他课程,尤其是在临近考试时,历史课被占用率极高。这反映出不科学的学科设置,导致初中历史课时量紧张。而教学资源较少,也是影响初中历史教学的因素之一,一方面,不少学校的历史教师队伍建设不完善,师资力量较弱,一部分历史教师并非历史专业毕业,而是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另一方面,教科书和练习册既是仅有的教学资源。有限的教学资源不利于教师教学,更不能为学生学习助力。初中历史在学科设置上处于弱势,教学资源也较贫乏,制约着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不利于初中历史教学的长足发展。
二、针对初中历史教学现状的改善措施
(一)转变学生的错误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初中历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净化学生的心灵具有积极作用。在思想层面,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学科,纠正原有的错误观念,帮助学生较好地学习历史。比如,教师发现学生在历史课堂上做其他科的作业,不宜马上批评,而应该温和地提醒,在课后找学生了解情况,看学生是否是对历史缺乏学习兴趣,还是其他原因,再引导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帮助其改正。要想增强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热情,教师不妨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使得学生逐渐喜欢上历史。比如,教师在课前几分钟讲历史趣味性的小故事,或者让学生来分享,以此循序渐进,引导学生积极学习。
(二)实现创新教学,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
一堂初中历史课的好坏主要是看学生表现,因此,在新课程理念倡导下,教师应该实践创新教学,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展示自我的平台。教师的创新教学离不开对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研究,再结合教学实际做一些改善,使之满足于教学活动的需要。教师应该主动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和专业水平,优化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充分的保障。比如讲人教版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时,先观看老兵回忆抗日情景的视频,让学生注意力集中,在情感上得到感染。接着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最后,总结归纳,作几点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认真观看,积极发言,能够感受到学生较好地融入了课堂教学之中,学生的思维也得到训练。
(三)联系相关学科,整合教学资源
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密切,教师应该主动整合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形成教学合力,促进初中历史提高其教学有效性。同样是在上《中华民族的》时,笔者联系初中地理知识,通过地图来分析战争局势等。其实,不难发现初中历史与各个学科都有一定的联系,因此,教师应该主动运用各学科的教学资源,为初中历史所用,这样既能够弥补初中历史教学资源的不足,提高教学效果,又能够让学生学以致用,深化学习,实现对学生的综合培养。
何为自学?简单地说就是自己为了掌握某一方面知识而进行的学习活动,这种学习活动具有独立性,但自学不是绝对的自学,自学也需要教师的引导。本文探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历史知识的能力,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为达到初中历史教学大纲的教学目的而进行自学历史知识,通过自学活动,从而获得学习历史的方法,形成自学的能力。本文就是针对这一现象,从自学的定义,学生自学历史知识的可行性、必要性以及学生未来发展进步的需要来说明为什么要培养学生自学历史知识的能力。并从备课的改变、课堂结构的改变、学习方法的改变和学习评价的改变这几个方面论述如何培养学生自学历史知识的能力。
一、为什么要培养学生自学历史的能力
1、初中学生自学历史的可行性。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中指出,初中历史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中国史和世界史基础知识的学习,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认识人类社会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对于中国史和世界史的基础知识及其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等,初中学生是完全能够通过自己阅读历史课文而掌握和了解,教师不必要在这方面花太多时间。对于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人类社会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初中学生也可以在掌握了中国史和世界史的基础知识之后,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主要依靠学生自己的思考和钻研,学生也是可以了解和认识的。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训学生自学历史是可行的。
2、培养初中学生自学历史的能力体现了义务教育法和历史教育大纲的要求。国家义务教育法在教育教学方面指出,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可见,国家义务教育法要求教育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在初中历史教育学中培养学生自学历史知识的能力是符合国家义务教育法的规定的。
3、培养学生自学历史的能力是学生未来发展和进步的需要。学生在初中通过教师在历史教学中的培养而获得自学历史知识的能力,不但能为学生在高一级学校学习历史打好基础,也为学生将来学习其他知识作好自学能力上的准备。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知识是无限的,而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学生将来进入社会参加工作,仅仅依靠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往往不足以满足工作上的需要。
二、如何培养学生自学历史的能力
1、改变常规的备课内容,着重备学生自学。在我们日常历史教学工作中,备课的内容一般主要是备教材、备学生、备目标、备过程、备教法等。这些备课的内容主要是围绕教师在历史课堂中怎样教,而对学生在历史课堂中怎么学关注不够,甚至没有考虑学生在课堂中的自学活动,认为只要教师能够把历史课本知识对学生讲透讲明,学生能听懂听明白就可以。为了培养学生自学历史知识的能力,我们必须改变常规的备课,使得备课不再是对教材内容的简单的诠释、对教学过程的简单的安排、对教学方法的简单的展示,而应该是要求教师备课应从学生主体学习地位上下功夫,应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下功夫,不再把备教师的教作为备课的主要内容,而是把教师作为历史课堂的配角,备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自学,以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
2、改变课堂结构,让学生真正成为历史课堂的主人。在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完成讲授新课的任务和实现教学目标,往往是依靠满堂讲,主要的课堂活动都是教师的活动,学生在课堂中只是被动地听和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学生很少有动手和动脑的机会,完全成了课堂的听课者,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不能体现。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课堂结构,让学生真正成为历史课堂的主人。
3、改变学习方法,把研究性学习和自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以讲解式教学来传授历史知识,教师往往把历史教学理解为讲解历史事件、人物、概念和现象等,学生获得历史知识的学习往往是接受性学习,也就仅是上课认真听,缺少思考,把学习历史理解为背诵历史。学生此种以听为主的接受性学习是由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所决定的,这种模式对学生自学能力培养不足,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必须在历史课堂中创造条件,让学生通过质疑、探索、钻研和思考而获得历史知识,而不是通过听教师讲解和背诵来获得历史知识。
4、改变评价标准,既重视学习结果,也重视学习过程。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关注更多的是教师教和学生背,只要学生在答题时给出的答案与课本和教师的相同就是对的、好的,其他的则是错的,教师往往只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而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不够。其实,在当今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情况下,教师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因为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更能体现学生素质的发展。所以,对于学生学习的评价,我们不应仅仅评价他给出的答案是对是错,还需要对学生学习过程、获取知识的过程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素质进行评价。只要我们在日常的历史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真正成为历史课堂的主人,并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改变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我们就完全能够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历史的能力。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历史;教学研究
当前历史教学改革已经迈入了全新的阶段,广大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实现了培养学生素质和达成教学目标的高度融合,历史教学成效得到了明显的提升,每一位教师在这场改革的浩大工程中都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笔者多年从事初中历史教学,将新课程改革理念与教学工作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本文将做简要论述。
一、改进教学流程以实现科学性目标
传统的历史教学都是以教师讲解、学生听讲这样的单一模式为主,虽然知识点教学的目标得到了圆满实现,但是学生的能力发展却没有实现同步提高。针对教学工作中面临的这些问题,笔者设置了科学性的目标,对教学的流程进行全面分析,重点改造师生互动环节,让历史教学的流程更加科学高效。笔者在历史教学流程中设置了四段式教学,第一阶段是揭示本节课历史教学的目标任务,让学生在学习中做明白人,知道本节课要达成哪些目标、完成哪些任务,做到心中有一本明白帐,从而为接下来的学习指明正确的方向。第二阶段主要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教师结合教学重点难点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地开展思考,深入进行研究,获取学习成果。无论是学生独立的思考还是相互的研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小组模式中都得到了充分的提高。第三阶段是学习成果汇报交流,让每一个小组乃至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成果展示出来并且进行提炼筛选,达到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效果。第四阶段是对教学成果进行总结提炼以及开展当堂检测,对教学工作进行全面的分析评价,通过这样的科学流程实现了教学的精练高效。
二、改进教学手段以实现形象性目标
形象性是指教学工作中各种信息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展示出来,让学生掌握和理解更加全面透彻。教学形象性的提高需要和教学手段的改进结合起来,将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运用到历史教学中,对教学信息进行拓展,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就能够产生非常直观的印象,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也更加深刻,提高了教学生动性。例如在《的》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带领学生回顾的真实场景,例如遍布危险的沼泽,空气稀薄、温度低下的雪山等等。前有的围追堵截,后有追兵紧盯不放,还面临着严酷的自然条件,视频演示的情境再次浮现在学生面前,以这些信息化手段让历史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形象。许多教师的教学实践充分证明,在历史教学中运用信息化手段,能够极大地提升教学形象性,对历史教学工作的开展发挥了非常重要的支撑功能,因此广大教师一定要重视这一方面的研究。
三、改进教学内容以实现思想性目标
以史为鉴,在历史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让学生得到更加正确的引领,这是初中历史教学一项重要的目标任务。历史教师在教学内容安排时,立足教材是根本,而要补充和教材相关联的一些资料信息强化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在这一方面历史教学有着广阔的拓展空间,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巧妙设计和有效组织。在《外交事业的发展和国防建设成就》教学中,针对国防建设成就这一方面内容,笔者补通过视频演示的方式,充了大量的信息,展示在学生面前的有辽宁号航空母舰劈波斩浪开展军事训练的场景,有一枚枚新型导弹在阅兵式上缓缓经过天安门的场景。除了视频资料之外,笔者还向学生出示了一组图表数据,对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成就进行了深情的回顾。在这样的演示中,学生不仅看到的是我国尖端的现代化武器装备,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中国军事实力显著增强,受欺侮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让学生在思想教育中得到了升华。强化历史教学中的思想教育,一定要和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选择生活化的内容强化对学生的思想引导,这对历史教学成效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圆满实现了教学三维目标。
四、改进教学载体以实现立体型目标
教学活动需要一定形式的教学载体,课堂的载体和课外的载体作用都应当充分体现出来。特别是在课外学习载体的建设方面,教师要倾注更多的精力,深入分析研究,将学生的生活因素与教学内容理解充分融合起来。例如在《现代社会生活的新变化》教学之后,笔者组织学生开展社会生活调查,了解自己的家庭近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感悟社会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感悟生活条件越来越幸福。有了这样的实践活动和调查研究作为基础,学生在学习中对现代生活的一些变化也就能够坦然接受。教师带领学生自主地开展研究活动,特别是在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认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根源,以科学的思维去看待问题,对历史教学有着积极的意义。无论是专题研究活动,还是兴趣小组活动,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都会激发出浓厚的兴趣,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积极投入到研究活动之中,有效发挥了课外载体对历史教学的促进和延伸功能,对提高历史教学生动效果具有积极的意义。对教学载体的运用,广大教师还要注重精练高效原则,避免劳而无功和形而上学。综上所述,立足新课改推动高中历史教学工作是每一位教师应尽的责任,对照新课改流程、对教学高中进行重新定位,并拓展理念强化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教学资源等方面的融合,使高中历史教学更加扎实有效地开展。
作者:闾华军 单位:泰兴市第四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罗厚财.高中历史课堂效率提升策略[J].学周刊,2016(05)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改革,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注重历史方面的教育。而对于新时期,社会的不断进步导致学生的思想和意识形态也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的变化,学生接受知识的观念也在不断转变。因此,作为初中历史教师,要不断的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讲授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历史 教育教学 环境 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7-0147-01
众所周知,在短暂的课堂时间内提高教学效率是每一位教师的目标。新时期,对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一套看法,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离不开教师的讲授和讲授方法。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地奋斗提高自身能力,尊重个体差异,创造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育工作着,经过多年的教学,以及参阅大量的文献,笔者对于新时期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率有着深刻的理解,在此表述,供同仁参考指正。
1 创造学习历史的环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随着时代的发展,历史教育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大部分中学都对初中历史教学进行了探索,很多学校与专家提出初中历史教学理念,这些新鲜的教学理念给历史课堂带来空前活跃的气氛,对改变“满堂灌”和“填鸭式”的旧教学模式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对于新时期初中历史的教育,我们教师要创设学习历史环境,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动机是指激励人们活动的内在动因和力量,所以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前提。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在教学中笔者尽量利用各种手段,创设引人人胜的意境.创设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教学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使学生产生参与探究的动机。一味提倡探究式学习,排斥接受式学习,这种做法其实并不科学。它看似以学生为主体,其实忽略了学生是受教育者的客观,忽略了学生需要有一个接受真理,积累知识,增长才能的过程。同时我们还要营造学习历史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和愉快地探求知识的巨大动力,是激发学生灵感的源泉。兴趣不是天生的,是在学校、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是人在学习实践中逐步培养的。因此在目前的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实现苏霍姆林斯基所讲的“和谐教育”,才能让学生在融洽和谐的气氛中。以积极向上的心态,以对历史学习的浓厚兴趣和饱满的学习情绪,主动、积极地从历史知识的海洋中汲取营养,铸造人格,提高素质。所以,教师要让学生以极高的热情,极大的兴趣投身于学习、参与教学。学习环境的构建作用不可小觑,环境的作用不言而喻,环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性格,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切记环境构建的重要性,同时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 紧跟时代节奏,重视新时期初中历史教学
新时期,时代在进步,教育方式也随着改革。传统的初中教育模式,教师的教学目的主要是为了应付中考而进行的家长和学校把对初中生的教育目标更多的定格在了参加中考以及中考成绩上,导致学生的能力丧失了,那种教师单向传输,学生被动的接受,目的只有一个,在如此教条僵化的应试教育下培养出来的初中生,怎么能学好历史呢。这是许多人一直在探讨和研究的问题,新时期教学改革就注意到了这一点,它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改革传统教学中的那种教条的僵化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使现代社会的学校教育成为适合每一人,或者说是具有个性差异性教育,成为真正培养人的教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对人的成长和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教育,是影响人终生的教育。新时期,对于初中历史教学就是搞好初中新教材教学工作的思想保证在教学上,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思想基础,教学质量的优化取决于思想意识与社会发展的同步,如果还是一味地认为学习历史就是为了考试,那就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违背了与时俱进和科学发展的观念。如今,历史新教材的教学要求已不仅仅停留在考试的层次上,,更多地是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联系历史,分析当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发生的某些事件的前因后果的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养成研究性学习方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提高教学历史的意义,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学习才有意义。
3 新时期历史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回想过往的教学方式,真的很汗颜。过往满堂灌,一言堂的教育模式直接扼杀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严重影响了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讨的热情,学生的潜在力量也被教育模式给覆盖了。因此,要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有效转变和新模式的优化,就必须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模式,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潜在的培养和开发,变灌输式为讨论式问题式和探究式教学模式,力求构建现代化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学习,积极探究作用构建现代教育模式,优化新课程教学方法,在短暂的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精讲点拨诱导之外,应留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讨论,教师在讲授时要投入情感,不要只板着严肃的面孔,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积极参与,敢于质疑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课堂教学应变换角色,教师要把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角色转变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共同参与者,应以思维训练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多角度设计问题,注重于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逆向思维能力通过多种思维的训练,才能培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初中历史教学方法优化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必须彻底摆脱传统教学模式,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教学效率。
总而言之,新时期,对于初中历史教学,作为教师我们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营造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的同时,重新省视历史教育,并重视创新思维的培养,从而真正的达到初中历史教育的作用。
一、培养学生对初中历史的学习兴趣,让其了解初中历史核心素养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只有不断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才能有效提升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效率。从核心素养角度来看,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兴趣是学生学好初中历史的基础条件。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动机的先决条件,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教师单方面的教学使得学生们失去了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学生们就感到很枯燥,课堂教学质量就很低。我们对历史的学习主要是背,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们大多情况下都是死记硬背,对知识缺少了解,他们在背的时候不知道思考,所以学习的效率不理想。我们学习历史的目的是让学生们更加了解历史,了解我们祖国的过去,以此来让学生们铭记历史,刻苦学习,报效祖国。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这样的目的并没有达到,所以我们要加强对学生们兴趣的培养。
一般情况下,初中历史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近代史,另一类则是古代史,在学习古代史的过程中,历史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预习一下即将要学的内容,熟悉一下所学的基础知识,并且联想一下自己有没有这个历史阶段的涉猎。教师可以把学生们分成若干个小组,教师上课的时候就可以让每个小组的学生们发言,看看学生们对这个历史阶段的认识,不管对这个历史阶段了解多少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立足核心素养,优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兴仁中学王燕飞上课的气氛就会变得越来越浓厚,学生们的兴趣就会提高,课堂效率就会随着提高。讲到近代史的时候,很大一部分时间是讲我们国家一段屈辱的历史,在这段历史下,我们国家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这个是可以激发学生们内心情感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抒发自己心中的愤怒和对祖国的热爱,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学生们的爱国情怀,这样同时也提高了学生们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二、科学鼓励每个学生,充分发挥初中历史核心素养的作用
把核心素养融入到初中历史教学工作中,能够不断提升教学效率,还能不断完善教学模式。尤其是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片面的夸奖学习好的学生,忽视学习差的学生,教师应该摆正自身态度,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尝试采用科学的方法鼓励每一个学生。因此,教师在面对学生们的错误或者是一次考试成绩很差的试卷时要保证持有鼓励的心态,不是批评学生,而是想办法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并鼓励学生们要有信心学好。初中生还是未成年人,心灵还是很脆弱的,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批评,对学生们的影响是很大的,这会让他们失去学习的信心,甚至对自己的一切失去信心,对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都会影响很大。相反,教师一句鼓励的话语或眼神都可以让他们奋发图强,努力学习。所以说一正一反还是相差很大的,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要坚持鼓励的心态面对学生,这样才能提高学生们的课堂效率,才能让他们有学习历史的动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对待犯错误的学生,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努力学习,不断改正自己的错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全面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面对错误时,学生内心肯定也不好受,这个时候教师更不应该一味地批评学生,批评学生只会让他们失去学习的信心。教师应该找出学生们出错的原因,然后帮助学生找出知识的缺陷,帮助他们填补知识的不足。这样鼓励的方式会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历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三、采用分层教学方法,不断提升初中历史的核心素养成效
由于不同的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所以,初中历史教师应该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方法,这样可以满足大部分学生的历史学习需求。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提前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了解他们对各种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这样教师在讲到这些知识点的时候就可以做出相应改变。教师可以分开了解,就是每学到一个历史阶段的时候进行一次调查。还可以进行总的调查,教师给学生们发一个问卷调查,对学生们进行一个大体的了解,教师把这些知识点进行记录,然后讲课的时候就要做出改变调整。
从根本上来说,大部分学生的智力水平不分高低,造成学生学习成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不同。例如,在学习唐朝文化的过程中,不同学生对唐朝诗人的了解肯定不同,教师在讲的时候就要注意,要根据学生们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来讲,这样学生们才能得到自己最需要的知识,他们在课堂上听课的效率才会高,教师课堂教学的质量就随之提升。还有就是学生们对不同的历史阶段的兴趣可能不同,教师要根据学生们这个特点分开教学,这样之后,学习的效率就会提升很多。
四、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水平
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的讲解为主,教师的讲解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率,单一的教学模式也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很难让学生理解记忆相关的历史事件,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缓解这一问题,让教学变得丰富多彩起来。例如我们可以运用大量的图片、视频等史料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上欣赏到曾经发生过的那些'凉心动魄的事件,也变抽象为具体,加深学生的思维印象,让他们能够多角度、多渠道地理解历史内涵。为了增加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除了要多方面运用现有的资源,也要在教学过程中多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注重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在这方面,我要求学生们多多接触教材以外的书籍,同时也鼓励学生多搜集资料,从不同的渠道获取更多的信息,并要用科学的方法去进行分析、比较和判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还原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并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判在学生进行分析的时候,也是他们学会独立思考的时候,我鼓励他们采用小组合作模式,交流探讨,自主创新,正确地认识并学习历史。
五、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要位置,不断完善初中历史教学模式
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改变学生死记硬背、被动学习历史知识的现状,我们就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设计出能够激发学生探知欲望和好奇心的问题,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自主思考问题,去想象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积极地参加课堂活动,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自然而然会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
关键词:情境教学;初中历史教学;新课标
初中历史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在教学中肩负着传递我国传统文化,塑造学生人文情怀的重任。因此,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不能局限于课本基本知识的记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挖掘历史学科的人文性。本文通过情境教学法在历史学科中的应用进行探索,以期对初中历史教学做出启示。
一、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学科的意义
情境教学法主要是指根据教材内容,借助于声音、语言、图片、模型、多媒体技术等多种形式,创设教学情境,注重学生的主观体验,推进教学的发展。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首先是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新课标规定课堂学习的中心是学生,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学习中,使学生在规定的情境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采用情境教学法,能够推进历史教学的发展。首先,历史学科的教学内容距离学生当前生活相对较远,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对于初中阶段学生而言会有抽象感,情境教学恰好能将书本中静态的、抽象的历史转化为学生可观可感的历史,使学生在学习中切身地去感悟历史,提高学习效率。其次,情境教学法能够使学生参与到历史学习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符合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状态,使课堂内容变得生动活泼,在潜移默化中拉近了学生与历史的距离,使学生衷心热爱历史学习。
除此之外,情境教学法能够促进历史教师的教学转变。新课标对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都进行了重新定位,但教师在教学中的转变需要一定的时间。通过情境教学法的运用,能够促使教师在情境构建中逐渐丰富课堂组织与表现形式,拉近师生间的交流,全面增强教师在多媒体课件制作、语言表达、课堂组织等方面的能力,促进教师转型。
二、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析
1.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
多媒体设备作为重要的教学辅助工具,在新时期已经对课堂教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情境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所带来的声、光、电、影的变化进行场景的构建,实现教学的发展。在情境构建中,教师首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对课堂场景进行包装。在教学中播放的图片,能够使学生在强烈的视觉体验下对那段历史产生心灵的震撼。其次,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进行资源的链接,充分扩展课堂容量,为教学组织提供更为丰富的资源。
2.利用语言带入情境
情境不仅是指外在的包装,也是一种内在的带入,即让学生能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才能真正将学生带入其中。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语言的优势,对学生进行引导,利用富于感情的语言将学生带入到情境中。历史教学除了要为学生普及基础的历史知识以及文化常识,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人文
情怀。
3.设身处地融入情境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设想等将学生带入情境中。教师要通过一些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从古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例如,在讲解《伐无道,诛暴秦》(人教版七年级)一课时,教师可以在分析了秦朝当时的社会状况后,问学生如果生活在那时的秦
朝会怎么想、怎么做,尽管学生的想法总是会有很多的扩展,如找一个世外桃源生活、统治者以及离开到海外等,教师在学生的情绪达到一定状态后,进一步引出教学内容。
4.让学生参与到情境创建中
在教W中,教师可以适当安排学生进行自主的情景创建。例如,在一些课程教学或者结束一个单元的教学后,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对其中某些片段进行表演,并且自己准备表演中需要的一些道具等。在这个过程中,对于一些较为远的古代历史,学生能够切身去体味。实际上,当前许多综艺节目或者电视节目都会涉及穿越、古装等题材,对学生已经造成了强烈的吸引,学生本身就对古代社会有所期待,因此,借机引导学生体验当时的情境,能够很强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实现教学发展。
整体而言,初中历史教学采用情境教学法,能够极大地吸引学生的关注,促使学生对遥远的历史有所体味,并且在这种体味中形成感悟。情境教学也是对教师教学组织能力的新的要求,能够使教师在教学中逐渐积累教学经验,实现教学的新发展。历史教学不再是枯燥记忆,而是可以用感情去体味内容。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合作学习;应用效果
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教学上对“以人为本”理念的落实。学生自主展开学习,通过自己的分析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效果,初中历史课堂中也在对这一模式进行着有益探索。历史教学具有综合性、多样性、灵活性与发展性等特点,而学生在学习前对历史了解并不多,传统的独立学习模式为历史教学的展开增加了难度,因此师生之间与学生相互之间的交流显得十分必要。
一、影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因素
1.小组安排的合理性
实践经验发现,影响初中历史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有效展开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小组安排的合理性。小组合作学习开展的前提就是对学生进行分组,如果分组不够合理的话,学生的学习效率反而会因此下降。不合理的分组方法包括按照学号分组、按座位分组以及自由分组等。这种情况下,组内成员的水平可能差异不大,因此无法明确自身的职责与任务。当历史教学展开后,学生可能将学习任务当做某一个人的任务,而不参与集体讨论,学习积极性并不高。
2.教学安排的有效性
历史教师在为学生进行分组时应当明确分组教学的原因与意义,分组后应当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与任务。很多教师进行分组教学的原因仅仅是学校有这样的要求,而并没有从自身的教学工作出发,致使教学中出现两种极端化的情景:一是教学工作的展开仍然按照原有的模式进行,导致合作学习的作用被湮没,并不能有效推动初中历史教学的展开;二是盲目地展开合作学习,找不到重点与关键,所有问题都通过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学,合作学习的展开极为死板,课程节奏拖沓,教学任务难以及时完成。
二、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展开的有效途径
1.合理分组,奠定基础
分组的合理性是顺利展开合作学习的基础与前提。分组前教师要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考虑,保证组内学生学习成绩的分层,保证组间能够实现优势互补。同时每组人数不宜过多,避免出现分工问题。人数较少能够保证每个组员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参与感。
分工也是分组工作的一部分,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安排不同的分工。比如,组长负责组织小组内的活动,记录员负责将讨论中提出的观点与看法进行记录,汇报员则需将小组内的讨论结果在班级内进行展示。明确的分工能够保证小组学习的有序展开。分工并不是固定的,而需定期轮换,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能力的机会,保证其发展的均衡性。
2.明确任务,把握关键
合作教学只是教学展开的一种方式。要想真正使这一教学方式发挥作用,教师需明确教学任务,对教学活动的展开进行细致的规划。合作教学不能盲目地展开,一定要有计划,只有重难点问题才需进行小组讨论,一些仅需了解的知识点简单带过即可,以便节省课堂时间。例如,讲解“文明的起源”时,文明的定义以及文明对现代生活与生产的影响都是研究的重点内容,因此可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从生活实际出发找到文明的具体影响。
另外,历史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了解历史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并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应当从实际出发,根据教学目标制订教学计划,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形式将课本内容深化,让学生对知识与知识内在的情感有更为深刻的体会。例如,在讲授“祖国统一历史大潮”时,可让学生探讨对“”“”事件的看法。通过自己的思考与小组的讨论,学生都意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任何分裂祖国的行径都是可耻的。这种形式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还对学生进行了爱国教育,激发了他们的爱国情怀。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现在的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由于成长环境的不同,每个人都形成了鲜明的个性特征,而缺乏合作意识。再加上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青春期,难免会有一定的叛逆情绪。为了保证合作学习的有序展开,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是很重要的。教师在布置教学任务时,可设定对小组的评分标准,鼓励学生发挥所长,为了小组的一致目标而努力,通过这种方式逐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为了营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教师可以在教室内设置魅力展示板,将表现最佳的小组以及组内表现最好、进步最大的学生的照片贴于展示板上,让学生能够自觉、积极地参与到历史学习中。
4.创新形式,多样化教学
对学习形式进行创新是提高课堂吸引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进行多样化教学能够极大地提升历史课堂的学习效率。初中生在对世界充满好奇心的同时也存在着叛逆、注意力缺乏等情况,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例如,在讲解甲骨文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小组查找甲骨文资料,然后进行小组比拼,看哪组认出的甲骨文数量多。再比如,讲述宋元文化时,可让每组分别搜集宋词与元曲,然后通过讨论分析其风格等方面的差异,看哪一组的结果更具代表性。同时对表现好的小组可适当予以奖励。
5.把握课堂节奏,调整教学思路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与思路。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从资料的收集、问题的讨论到结果的展示都基本上由学生自己完成。但如果对学生采取完全放任的态度,很多学生可能会产生懈怠与消极的心理,认为小组学习与自己无关。为了保证课堂效率,教师应当对合作学习予以适当的指导,并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首先,教学任务应当由教师提出,根据任务的情况教师应当指导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工;其次,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对某些疑难问题进行解答,将学生的思路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最后,教师应当对分组学习活动进行监督,保证每一个人都参与到学习中,如果有学生懈怠或者影响到其他人,教师应当及时予以纠正,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
6.评价多元化与科学化
以往的教学评价往往是以最终考试成绩为唯一依据。由于合作学习形式的创新,评价方法也应当随之发生改变,成绩可作为最终评定的一个主要指标,但不是唯一指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要求教师要看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客观的评分,要看到每个人的进步。另外学生还要进行自评与互评。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看到他人的优缺点,有利于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与完善。
由于初中历史课自身的特点以及教学目标的需要,小组合作学习的展开十分必要。但应用这一模式的前提与基础是要进行合理的分组并明确教学的内容与目标。在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生放置于主置,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与评价方式,推动课堂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杨晓宁.论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2.
[2]干 翊.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学周刊,201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