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假日经济

假日经济

时间:2022-02-01 05:14:1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假日经济,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假日经济

第1篇

关键词:假日经济;商机;经济分析;透视

一、我国假日经济的发展状况

根据2008 年最新的《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我国在“国庆和春节”七个假期实行了“黄金周”制度,即:将每个假期的休息时间由以前的三天经调休后调整为七天。在“元旦、清明、端午、五一、中秋”这五个假期实行了“小黄金周”制度,调休后调整为三天。这样一来,有更多的老百姓有相对更加集中的时间出行旅游、购物、消费、休闲娱乐。商务部新闻办公室2010年的《“十一”黄金周消费品市场总体情况及特点分析》也充分显示了假日经济对经济的拉动作用:2010年十一期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9%左右,客流量比平日增加2.45 倍,家电、汽车、建材等商品成为节日期间的消费热点;各地餐饮企业特别是大饭店、餐饮名店经营火爆,销售普遍增长;客流相对集中,大型商场和超市成为销售“主渠道”。我国消费市场在假日期间出现火爆现象,商品销售总额激增,一些行业如旅游业、饭店业、电影业甚至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

二、我国假日经济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在“假日经济”带来的假日消费中,旅游业是整个假日消费的中坚力量,它主要包括旅游景点、交通运输业、宾馆酒店等与旅游行业相关的设施和服务部门。但是,假日旅游的产业化水平较低,有限的资源没有进行合理安排和利用,仍以观光为主,旅游产品消费结构有待改善,各地旅游企业和部门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还亟待提高,旅游企业“低、小、散、弱”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消费者消费的不成熟,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消费意识不成熟,存在盲从心理。二是消费者对自己的权利与义务缺乏正确的认识,权益保护意识还不成熟。许多时候,在假日出游期间消费者因为旅行社的原因没有享受到应有的旅游服务,或者商家利用节假日进行促销、让利时发生了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

其次政府部门对“假日经济”的宏观调控和积极引导的不到位。例如公共交通等与大家息息相关的公共设施和部门没有因为商家营业时间的延长而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长假期突出暴露了供需双方信息不畅的问题,旅游者需要的旅游路线、景区接待、订票订房等,都欠缺准确、及时、实用的信息渠道。

最后,农村消费额仅占全国总消费额的40%左右。假日消费,特别是旅游,主要针对的是工薪阶层,以高中档收入的家庭为主。对于潜在的庞大的农村消费市场,假期对之作用却很小。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月度报告》2010年1 月的报告我们可以得出,我国在实行长假之后,农村居民的出游率基本上没有超过50%,和城镇居民的出游率相比,仅为城镇出游率的一半。在这样相对较低的出游率下,长假对农村居民的影响相对于对城镇居民的影响来说就非常之低。

三、“假日经济”的发展途径

1、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假日旅游的“龙头作用”

一是要加强旅游业的一体化发展,这需要旅游景点、宾馆、酒店、交通等行业相关部门,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注重互利合作,满足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各方面的需要。二是旅游城市要在提高自身承载力上下功夫。应该开展坚持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改变旅游管理体系中条块分割、职能弱化等弊端,使旅游管理由单一变为综合,由部分转向全局。三是要提高服务质量。各地旅游企业和部门应当努力在企业管理、人员素质上下功夫,从而提高游客的旅游满意度。同时,针对消费者在假日期间的旅游、购物等消费行为存在盲目性和从众性,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假日休闲的指导力度。对于消费者,媒体应当进行广泛的宣传,倡导健康的消费理念,同时为消费者提供丰富而详实的消费指导。而对于商家,应该提供多层次的服务。再者,政府相关部门在帮助消费者维权方面应大力宣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告诉消费者如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避免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等。

(二)发展和改善假日经济的软硬件环境

“假日经济”不尽如人意的硬件环境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消费者的热情。在交通运输方面,应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挖掘现有运输潜力,合理安排运力,增加临时应急措施,让人们“出的去、回的来”,达到假日休闲的目的。在软环境方面,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应该加强营业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增强他们的假日服务意识和其服务知识与技能,使“消费者至上”的经营理念深入到每个员工心中,同时,建立健全服务管理制度,优化服务管理的方式方法,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质量。此外,要建立全国旅游城市及景点的信息网络,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扩大该网络系统的涵盖内容,向假日市场其他消费领域扩展,为消费者提供准确、及时、全面的假日休闲信息服务。

3、将假日消费推广到农村,启动农村消费市场

“假日经济”这条巨龙更应“舞”到农村这片广阔天地中去。企业应调查分析农村市场的需求特点、收入水平、消费观念、消费习惯,并据此组织货源,拉动农村这个广大的消费市场。随着假日经济渗透到农村,还会随之引入许多新的观念和思想,为扩大农村市场奠定基础。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的深入调整,尤其是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三农”问题的深入解决,农民的可支配收入将有所增加,配合消费理念上的变革,农民群体有望会成为假日经济的新生力量,进而为假日经济的发展带来更为广阔的群众基础。做好农民增收和以人为本的大文章,提升广大农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热情,也是“黄金周”所要面临的课题。

纵观我国假日经济自身的发展状况和特点,我们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假日经济”将会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成为市场繁荣的持久动力,推动我国的经济结构,特别是消费结构的日趋合理,从而真正成为大家的经济,最终实现假日经济”的全面升级!

参考文献:

1、厉以宁.西方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68- 480.

2、王旭.节日消费与商机[J].商业研究,2003,(9).102- 108.

3、步迎德.给假日经济支点招[J].特区展望,2002,(7)007- 011.

4、国家旅游局政策法规司“黄金周”期间国内旅游调查情况汇总[R].调研参考,2005,(10):76.

第2篇

【关键词】 假日经济 酒店 假日营销 消费

一、假日经济催生酒店假日营销

假日经济是在国家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政策作用下发展起来的。它是指人们利用节假日集中购物、集中旅游等消费行为等带动供给、市场和经济发展的一种综合性强、牵涉面广的可持续发展的系统经济模式。

假日经济的出现刺激了我国长期疲软的消费市场。随着假日经济概念的出现,假日营销也相应被提出,顾名思义,假日营销就是指在节假日期间,利用消费者的假日消费心理,综合运用广告、公演、现场售卖等营销手段,进行的产品、品牌的推介活动,旨在提高产品的销售力,提升品牌形象。酒店作为旅游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假日经济催生酒店假日营销。

二、武汉酒店假日营销存在的问题

1、酒店假日营销中存在追求短期销售目标问题

武汉很多酒店追求的是短期的销售额,而不是长远的销售目标。没有几个酒店在年初即拥有完整的假日营销规划。他们不熟悉旅游产品策略、旅游价格策略、旅游销售渠道策略、旅游产品促销策略之间微妙而又复杂的关系,不太根据消费者需求心理去选择适合的推广对策、促销载体。这种营销的短视行为归根结底是由于酒店管理人员缺乏对市场的调查,更多的是抄袭照搬别人的模式,劳民伤财,却达不到促销的真正目的。

2、酒店在“差异化”竞争中很难控制成本,同质化竞争严重

酒店实施“差异化”竞争,在突出自身特色上下功夫,确立自身产品或者服务在市场中有自己独特的定位,在竞争中突出自己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占有市场份额。然而,因“差异化”方案所带来的成本控制,却成为企业扩大规模后能否提升效益的关键。据业内人士称,尽管酒店为了争夺假日营销市场份额活动层出不穷,且营业额不断攀升,但是利润却越来越少。例如节假日酒店客房促销活动,入住率明显上升,但酒店收益并不大,因此,在酒店形成“差异化”竞争中,由于无法解决成本控制问题,一些酒店只能放弃“特色”,从而陷入同质化竞争。

3、恶性价格竞争循环

据统计武汉目前五星级酒店达到13家,这些酒店星级上去了,房价仍维持“四星级”原状。业内人士表示由于武汉的市场就那么大,武汉酒店数量的增加,酒店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仅以中南为半径,只要不堵车,15分钟可以抵达至少6家五星级或准五星级酒店:保利白玫瑰大酒店、洪广大酒店、楚天粤海、威斯汀以及楚雄国际大酒店、最佳西方五月花等。因此,为了抢占客源,许多酒店只能把降价作为主要竞争手段,推出打折和优惠服务业务,周而复始形成一种价格竞争的恶性循环。

4、人员安排不够合理,服务质量下降

由于假日经济的时间集中性和人员流动大,出现客人扎堆旅游、消费,酒店人手不够,人员安排不够合理导致员工的工作量过大。员工在超负荷运转的情况下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处于疲惫的状态,对客服务质量和处理问题的效率得不到保障。且武汉还有相当一部分酒店没有有效贯彻三倍工资的制度,只是在淡季给予补休,无法调动员工积极性,顾客投诉增多。在节假日期间,为应付人员短缺问题,酒店会聘请其他部门的员工或大专院校的学生前来兼职,由于缺乏培训和对业务不够熟悉,也容易影响服务的整体质量,导致客源流失。

三、武汉酒店假日营销的可行性建议

要做好酒店假日营销工作,总体来说必须抓好市场这个中心,酒店必须关注市场,以市场为导向,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前提下,适当的运用价格、产品、促销等策略来开展营销工作。对此提出对武汉酒店假日营销的一些建议,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

1、制定长期的营销策略计划

(1)提前做好市场客源预测。营销人员应该细分和研究去年同期节假日每天客房出租情况,如:每日出租房间数,散客房间数,以及来自协议的散客比例、来自订房中心的散客比例等,从而将以往的数据与今年节假日预订情况进行比较。根据客源市场构成不同,进行产品整合,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组合。

(2)加强酒店与各旅游部门的合作。酒店与其他旅游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也是保证假日经济持续繁荣的一个重要基础。就酒店业而言,应多加强与旅行社,酒店和其他旅游部门的合作,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有机整体。具体包括以下几点:与同行酒店及时互通信息,相互核对酒店房态,做到互送客源;与各大网络订房中心随时联络,及时通告酒店房态;与每天预定的客人进行核对,确认客人是否到来、抵达人数、抵达时间等;与媒体电台定时联络。然后根据预测情况,通过分析市场发展变化趋势和旅游者消费心理,细分市场,制定适合本酒店的中长期规划,深入挖掘消费潜力,不断推出一系列有新鲜创意、有经济效益的营销策略,开发新渠道,增加酒店收益。

2、进行差异化市场定位,突出酒店自身特色

酒店应将视线从市场的供给方移向需求方,从与竞争对手的盲目比超竞争转向为顾客提供价值的飞跃。通过对本酒店的主要顾客群体和顾客消费心理分析,这样既能缩小竞争范围,控制酒店成本,又能让酒店集中资金开发出具有特色又对客户有吸引力的产品。针对宾客的不同需要,武汉酒店可重点开发的组合产品方式有以下几种。

(1)公务客人组合产品。针对公务客人的特殊服务,为公务客人提供优惠:如免费在客房供应一篮水果,免费提供欢迎饮料,免费使用康乐中心的设施和器材,免费参加酒吧,歌舞娱乐活动。

(2)会议组合产品。会议组合产品包括使用会议厅,会议休息时间供应点心咖啡,会议期间工作餐,按每人一个包价优惠提供。

(3)婚礼组合产品。这类产品主要针对当地居民市场,结合婚礼消费的形式,适应消费的心理,强调喜庆的气氛,吸引消费。酒店可通过与专业婚庆机构合作的方式提供一站式服务。

(4)周末组合产品。周末组合产品可吸引客人在一周工作之余,来休息和娱乐一下,因而需策划组织一些娱乐体育活动:如举办周末晚会、周末杂技演出等等,将娱乐性活动加上饭店的食宿服务组合成价格便宜的包价产品。

3、建立行业协会,制定价格标准

价格策略是酒店重要的营销策略之一,酒店既不能单纯强调创利而忽视市场和竞争形势,又不能为追求市场份额而陷入价格战。

为此,酒店可以建立行业协会,制定一个统一的价格标准。然后酒店在这个标准内以成本为基础,按照假日为各个细分市场制定灵活的、层次不同的价格以最终达到营销目的。行业协会应保证酒店都能在规定的价格范围进行有序竞争,对违反价格规定的酒店,行业协会应当给予相应的制裁。协会可以让会员预先缴纳价格保证金,由行业协会保管,当酒店出现恶意的价格竞争行为时,协会立刻扣罚该酒店,并开除协会,协会成员单位不许同其协作。

4、促销方式灵活多样

以往促销一直把“打折”作为主要手段。其实,仔细分析了顾客在节假日的消费心理就会发现,折扣不是客人最大的心理需求。比如发放“优惠券”,赠送菜品酒水、鲜花书籍、假日特色产品或是一些有中国特色的假日纪念品。这些促销方式比传统的打折促销更能给顾客留下深刻印象,对于酒店来说既可以降低成本,又可以提升酒店的文化品位。此外,有些酒店还推出“酒店VIP”俱乐部计划,向酒店长住客和高端消费客户发放会员卡,给予会员假日期间的优惠服务,通过会员来酒店的频繁消费来提高和稳定酒店的整体收入,在当地商界提高影响及知名度,这样既保证了客源的巩固和扩充,又能提高酒店的总体收入。所以,在经常实施打折促销的酒店市场中,酒店不妨换个思路,以差异化策略来制定有针对性的促销方案。

5、增加员工满意度,提高服务质量

(1)注重内部营销,加强员工培训。节假日是酒店的旺季,所有的酒店人力和设施设备都有可能超负荷运转,因此酒店必须提前进行设施设备的检查,根据预测情况合理安排人手。这在平时可以交叉训练员工,培养多面手,也可以从旅游职业学校预约一些学生兼职,准备好充足的人手。人员推销对酒店员工的素质要求较高,酒店应在假日来临前组织员工集体培训,

(2)建立与假日工作绩效密切相连的报酬体系。节假日期间是员工最忙的时候,在别人休假时还必须坚守自己的岗位。因此,酒店员工都希望他们的的辛勤工作得到充分肯定,她们在为酒店创造收入时,酒店也应给予员工回报。建立一种和假日工作绩效密切相连的报酬体系,如销售提成制,顾客表扬,优秀员工制等,都可以给员工工作带来积极性。员工的工作责任感和满意度增强了才能更好地为顾客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6、假日营销成果的总结

假日结束后,随着各地酒店的入住率回落,酒店经营暂时出现相对冷清的局面,此时酒店业的当务之急便是对黄金周期间进行一个总结,探寻自己在假日“黄金周”里的所得与所失,为今后的工作做一个借鉴,从而更好地促进酒店业的良性发展。具体来说酒店假日营销总结主要包含两个方面。

(1)要做好假日营销的数据库建设。假日营销中数倍于平时的新顾客,给客户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但也给企业提供了平时无法接触的客户资源。这些客户资源,一方面,为企业今后的市场定位、市场细分提供依据,进一步区分客户价值。另一方面,可以从客户的使用经验中归纳对于产品和服务改进的建议,提升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另外,还可以在寻求与客户的长期沟通上找到切入点,将老客户变成忠实客户,新客户变成老客户。

(2)对假日营销成果的总结。对酒店假日营销成果的总结既包括对此次营销方案的优势及给酒店带来的回报,也包括此次营销的不足及酒店采取的措施。假日后一番好的评估总结能够使酒店总结成功之处,正视失误和缺陷,为今后开展工作做好引导,规避风险,从容应对。

总的来说,假日营销是酒店整个营销规划的一部分,而不是短期售卖活动,从酒店的内部和外部综合考虑,适当地运用假日营销策略,为酒店业适应新市场、新商机的变化,巩固假日期间酒店的客源,才能立足于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并维持长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柳:对中国假日经济的理性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1.[2] 方相望:假日经济营销方案研究[J].中国国情国力,2010(4).

第3篇

[关键词] 假日经济 区划 分时制

假日经济区划分时制就是以当地行政区域的气候为依据,根据最佳气候选择黄金周时期,避免全国在统一时间、统一放假带来的旅游、消费的供需矛盾,从而达到对假日经济分时、分流的目的,促进假日经济可持续发展。假日经济的主体和关键是“五一”、“十一”、“春节”3 个黄金周。2006年“十一”黄金周是第18个旅游黄金周,我国实施的18个黄金周共取得旅游收入6267亿元人民币,出游近14亿人次。实践证明,黄金周假日制度在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同时,黄金周结构性供需矛盾引起了的交通、旅游生态、安全管理等诸多外部性问题。假日经济区划分时制兼顾了黄金周长假的特性,不但可以有效地对黄金周旅游客流量进行分流,而且从气候上、人文环境上更适合居民旅游与消费,更有利于调动消费者的假日经济消费欲望。对假日经济实行区划分时制是解决当前假日经济矛盾,实现假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条有效解决途径。

一、建立假日经济区划分时制的必要性

假日经济区划分时制可有效缓解黄金周交通压力,降低安全隐患。全国统一的假日经济黄金周制度致使全国上亿人的人口大流动,带来了严重的交通拥挤问题,如高速公路堵车,机场、车站人满为患,而且还增加了许多不安全的因素。据广东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统计,2006年仅10月1日至10月6日这六天里,广东全省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714宗,死亡132人,受伤901人。而这一数字已经是比去年同期大大地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而这一下降幅度的出现,得益于广东全省节日期间出动6万人次警力查处交通违法行为这一行动。假日经济区划分时制可以使大量旅客分时,分流,缓解目前的黄金周制度的交通、安全压力。

现今的假日经济模式导致旅游接待困难,基础设施跟不上,不利于旅游资源的合理配置。黄金周膨胀式的客流量使各旅游景点接待产生了较大的困难,使旅游服务质量全面下降。即使在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蜂拥而来的庞大出游人群使旅游相关产业各方面普遍感到措手不及,一些原本就很薄弱的基础设施、服务设施更加不堪重负。面对春节、“五一”、国庆等长假期间几千万人次的旅客量,各地旅行社出现了客满为患的局面。一些旅游行社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不顾自己的接待能力,来者不拒,强行组团,其结果是导致服务质量急剧下降。这种情况下,必须加大对其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才能吸引住消费者。但是节假日之后的旅游市场突然间一片萧条,加大服务设施建设又将面临消费淡季闲置带来的损失,“旺季太旺、淡季太淡”的旅游模式,不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过多的旅游客流使生态环境压力增大,不利于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假日旅游井喷式的消费使许多著名的景区严重超载,对旅游生态破坏严重。特别越是世界遗产、国宝级景点超载越严重,这必然加速资源的损耗、设施和环境的破坏,损害了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另外,过度拥挤的人群、环境的污染、疾病的流行和基础设施供给的短时间集中性的冲击给旅游目的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降低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对当地生态造成了消极的影响。

导致经济发展短期急剧膨胀,需求大于供给,出现假日经济规模负效应。“假日经济等于涨价经济”,据有关部门统计,今年国庆期间国内旅游热线价格普遍上涨三成,一些地方涨幅更高,个别城市还有价格成倍增长的现象。一些商家在经济利益驱使下,片面追求眼前利益,经营出现短期行为,成为制约假日经济整体繁荣的瓶颈。有的商家趁机抬高价格、以次充优,还有不少行业服务质量下降,更有一些旅游线路“高价格、差服务”,使得原来准备出游的人望而却步,严重的挫伤了消费者消费的积极性,不利于假日经济的发展。

由于黄金周客流量过于集中,消费者不能得到效用最大化,致使部分消费者放弃消费。因为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超过一定限度而增加的游客会降低每一个游客的旅游享受,处处人满为患使游客不能达到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的目的,致使部分消费者放弃消费。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某网站合作实施的调查(3021人参与)结果显示,一提到黄金周,73.6%的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旅游景点人满为患”,50.6%的人会马上想到“火车票、飞机票成了抢手货”,49.4%的人对黄金周的印象是“可算是能放个长假了”。调查发现,56.7%的人“哪儿都没去,在家歇着”,只有10.4%的人选择了“去外地旅游度假”。同时有61.2%的人认为“黄金周早该改革了”。

可见,黄金周制度曾是提升我国旅游的一项重要措施,其产生的效果也非常明显,但是,从旅游消费与欲望来看,其假日经济还有很大潜力可挖,但现在的假日经济黄金周制度在某种程度上说制约了旅游潜力的进一步发掘。

二、假日经济区划分时制的建立

假日经济区划分时制建立的关键就是利用我国地域广阔、气候差异大的特点,根据各行政区域最佳气候选择黄金周。当然,这还要考虑到当地人文、风俗等多种社会、经济条件,要从全国范围内分时间段、分层次地将黄金周时间错开,从而达到对黄金周区划分时的目的。下表是对2006年度我国29个城市,“十一”黄金周期间平均温度的统计分析。从表中可以看出,全国“十一”黄金周期间,平均温度可分三个区间,其中,25℃左右为一个区间、15℃左右为一个区间、10℃左右为一个区间。很显然,15℃-20℃这个温度占了大多数,说明“十一”黄金周对全国多数区域是适用的;25℃这个区间可适当将时间推后或不变;但是平均温度10℃这个区间,大约有9个地区是不适合出游的,而且这些地区如太原、乌鲁木齐、西宁等城市最低温度都已达到-4℃左右,已属于初冬季节,不适合出游。这些区域的黄金周要将时间提前到九月才更适合出游,如还须考虑国庆节,可以将其提前到九月底至十月初,这样既实现了区划分时制,又兼顾了国庆节。

表 2006年“十一”国庆黄金周国内城市气候平均温度

资料来源:华风气象影视信息集团

同样,黄金周的“五一”长假,对海南来说已经很热了,但对新疆来说,还不是适合出游的季节,这里多数的旅游景点积雪还没有完全融化,青草也只是刚刚长出新芽,这个季节对新疆的旅游业发展促进并不大。建立区划分时制后,新疆的“五一”黄金周可延长至“六一”,这时正是新疆春暖花开的季节,特别是和“六一”儿童节相结合起来,更多的家庭会带着孩子一起出游,无形中又创造了更多的旅游机会,这将对新疆的旅游业产生更大的影响。

在做好假日经济黄金周分流的基础上,我们还需从启动传统节日,弘扬传统文化等方面入手,对我国的清明、端午、中秋、元宵和重阳节等传统节日放假,进一步扩大假日经济市场。我们可以采取将传统节日的周末调减一天到传统节日的方式,使全体国民能真正过上自己民族的节日。另一方面,我国目前的春节假期制度还不尽合理,每年的春节假期都是以农历正月初一为正式放假。可能考虑到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认为春节假期主要是过年、拜年,而将这一时间的消费习性所忽略。其实,春节是我国最大的一次全民集体消费节日。春节前的消费是主要消费时间,但是这段时间反而是我们的黄金周还没有启动,大家消费只好集中在过年前的几天里,导致我们的商场等消费场所爆满。如果我们能将春节黄金周延长至春节前几天,我想我国的消费将进一步上一个台阶,这对经济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松涛:61%受调查者认为黄金周早该改革[EB/OL].

[3]王凤科:假日经济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旅游经济.2006,15(3)

第4篇

特约撰搞:朱丽叶 高 辉 刘 超 蒋廉雄

盛宴下的消费迷雾

朱丽叶 高 辉

假短暂的消费狂潮后,呈现给公众的是一份亮丽的业绩报表――假日期间的消费出现爆炸式的增长,但是当我们把注意力放在这些令人欣喜的统计数据上时,却只看到了假日经济的表面战果。在拉动需求的表象背后,更深层面的是长假打破了原有的消费规律和消费需求,它转移消费时空,改变消费版图,促进消费结构升级,诱发消费行为转变。不仅如此,借助市场的无形之手,长假深层次地改变了社会资源配置和资源流向,使资源在不同的地区间,不同产业间,不同企业间重新分配。对于鏖战其中的商家,既意味着机会更意味着挑战。

一、谁的盛宴:消费转移与结构升级

长假制度是在通货紧缩、有效需求不足的背景下出笼的,其目的是为了刺激消费、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而历年长假期间消费爆炸式的增长似乎都在印证着长假对经济增长的显著贡献。但是透过盛宴下的消费迷雾,把这些消费数据放在更大的时空加以解读的时候,我们发现长假不仅仅带来短期的消费释放,更深的层面是长假打破了原有的消费规律和消费需求。

1.带来消费时空转移。众多学者的研究表明,虽然长假在短期内刺激消费的作用显著,但是从对全年和整个国民消费总量的影响来分析,长假对消费的拉动作用是有限的。长假主要改变了人们消费上的时间分配,使长假以外的消费集中在长假中来实现了。长假期间的消费热潮,往往伴随着长假过后的销售冷清。其次,长假使跨地域的消费和流动性消费成为可能,从而使消费地域发生转移,改变了消费的空间分布。一方面长假造就了旅游景区和中心城市的消费繁荣,但是另一方面一些城市和地区的消费却呈现出不升反降的局面。

2.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消费活动的产生有三个必要条件――消费动机、支付能力和闲暇时间。假期制度调整以前,对闲暇时间有较高要求的休闲类消费需求受到压制,实行长假后,休闲类消费需求被充分释放,旅游业得到空前的发展,并带动了汽车、数码电子类等产品的消费。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一定程度上成为经济增长的引擎,但更大程度上是改变了人们的消费偏好,在现有收入约束条件下,人们消费内容和品种发生变化,消费在产业间发生转移,直接推动了消费结构的升级。

那么假日经济,究竟是谁的盛宴?

在资源的重新配置和消费版图的重新划分中,长假为文化娱乐业、旅游休闲业、服务业等与消费结构升级密切相关的产业开拓了广阔的市场空间,而对某些基础产业和传统制造业带来了更为严峻的挑战。此外,消费在短期的集中释放、骤涨骤跌和跨地域转移,对企业的市场反应能力、资源调配能力和营销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表面上这场璀璨夺目的盛宴是由商家主导,实际上却是受到消费者需求的牵制,与平日相比,人们的消费内容与行为方式都发生了改变。

二、谁在狂欢:消费让位于快乐性

喜庆是节日的主题,而长假总是与节日不可分割,在商家的推动下,一年中的三个长假更是变成了消费的狂欢。层出不穷的营销宣传和促销活动,让消费者在商家精心营造的热烈氛围中,开始了狂欢的消费。与平常消费不同,对消费者来说,这种假日消费更是在购买一种快乐、一种体验和一种氛围,在消费过程中享受快乐,品味消费的乐趣。在这种特殊的氛围和心境下,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降低,平日里精打细算的消费者也可能变得出手大方,而且消费常伴有冲动性和非理性购买特征。

对商家来说,通过现场销售气氛的营造让消费者获得快乐的体验对拉动销售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经过历年多个长假之后,消费者逐渐出现审美疲劳,而商家销售手法的单一和雷同.更加剧了这种现象.长假拉动消费的边际效应正在递减,长假市场更需要商家开展个性化营销和特色化营销。另一方面,虽然在长假期间的购买中.生活必需品仍占相当分量,但是这些商品多属计划性购买类型,消费者的购买是冲着促销优惠而来。真正愉悦消费者心情、拉动企业销售增长的是包含节日特色的产品和服务,这类产品和服务不仅要体现生活的品位和品质,更要有节日的文化内涵、民俗积淀。目前的现状是,企业和商家都在生活必需品的红海市场上酣战搏杀,而节日特色消费的蓝海市场远没有做大,供应不足,消费者可选择余地小,同时缺少应有的文化内涵和节日特色。在消费让位于快乐性的假日市场,消费的快乐性还有待商家去挖掘、放大,而作为参与的一方主体,企业在享受消费狂欢的盛宴时,也要能真正狂欢起来。

在快乐性消费的主旋律下,长假制造的宽松和闲暇使人们的消费内容和行为方式发生了改变。休闲度假类消费需求被激活,逐渐成为长假消费的主要内容,同时这些消费活动中,以群体性消费为主要特征,并带有集体购买和决策的特点。长假充足的闲暇时间让家人、同学、朋友间的相聚以及集体活动成为可能,中国人礼尚往来的传统和注重人际关系的构建,造就了情感交流的巨大假日消费市场,这其中人情消费、送礼消费亦是不可缺少的乐章。

年年岁岁都相似,年年岁岁又不同。伴随着人们度假观念的转变,度假消费趋势正在发生迁移,度假选择开始趋于成熟和理性。过去,全民旅游是长假消费的集中写照,人们在拥向热门景区时,带来景点、交通、食宿的供求失衡,以及服务质量下降等一系列问题。现在人们长假休闲方式日趋多元化,除了旅游观光,文化节、音乐会、体育健身等活动成为市民度假消费的新宠。旅游的选择和方式方法也在悄然改变,以放松休闲为主题的短途旅行和自助游受到青睐,野营、探险、城郊远足、自驾车游等个性化出游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三、该如何把握的盛宴:旅游经济向休闲经济的嬗变

随着消费结构的升级,目前长假市场正从旅游经济形态走向休闲经济形态,有专家甚至称2006年为中国的休闲元年。休闲经济的到来,休闲度假方式的多元化,使假日市场中各行业围着旅游一个轮子转的现象得到改观,消费从旅游业向文化、体育及娱乐业等相关产业延伸.形成一个新兴的休闲产业集群。那么,对于市场沉浮的企业和商家,长假消费究竟是一场该怎样把握的盛宴?笔者围绕休闲经济的特点及长假的消费规律和需求,简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培育休闲文化。文化是休闲的灵魂,新兴休闲产业的培育必须以文化作为灵魂。通过倡导积极的休闲文化和生活方式,做大这个产业,并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和空间。由于目前我国休闲经济仍处于成长初期,人们休闲观念不够成熟,休闲文化尚处于较低层次,还需要企业积极引导和培育。

2.还原节日本身的文化内涵。与

长假相关的节日背后都蕴含深刻的人文背景或包含丰厚的民俗积淀,企业在产品和服务的打造和创新上,不仅要追踪消费结构升级的发展趋势,也要体现节日本身的文化内涵和意义。

3.注重特色消费和个性化消费。节假日以快乐性消费为主导的行为模式,使个性化消费需求和特色消费需求高涨。企业不仅要以特色营销和个性化营销应对这些需求,更要在产品和服务的设计上体现特色化和个性化。

4.升级营销和管理能力。长假使消费在短期的集中释放,加剧了企业完成全年业绩对长假销售的依赖,导致竞争更为惨烈,并且,即使是长假期间的销售,也往往更依赖于假期的头几天,这无疑中增加了商家营销的难度,对商家营销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消费的骤涨骤跌,跨地域转移,对企业的市场反应能力、资源调配能力、整体部署和作战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变革经营思路和策略。对于旅游及相关产业来说,人们休闲方式的多元化和出游选择的多样化既带来新的市场机会,也需要对原有经营思路和策略进行变革。旅游资源的开发、产品和服务的内容及设计等都需要围绕这一转变,有更为多元化视角和更加开阔的思路。

开启假日淘金的蓝海之门

刘 超

七年之痒

每年黄金周前后,纵览各类媒体,有关假日经济的种种非议与诟病,俨然轮回般地成为众人心头一个如鲠在喉却欲语还休的话题。今天,即便还有学者对“假日+经济”这一颇有些中国特色的话语搭配嗤之以鼻,但不争的事实是,节庆消费、假日休闲的生活理念正是发酵于黄金周效应的催化而日久弥深。

毫无疑问,假日经济的创意母体来自假日节庆对消费者需求的有效促进与拉动。“集中消费、全民旅游、商家主导”,似乎已成为假日经济的“淘金铁律”。客观地说,此一现象与规律非中国独有,可谓全球皆然。以日本为例,尽管日本人素来享有“只知工作,不知生活的‘工蜂’”,的盛名,但长期以来,在日本同样早就形成了5月黄金周,8月中旬暑假大连休,12月圣诞节、新年民族大移动等三大假日经济季节。

追忆黄金周走过的8个年轮,本身无疑便是一次最蔚为壮观的全民性的消费体验和最具互动功能的消费者教育。在又一个国庆、中秋接踵而至的金秋十月,当迷失人文关怀情愫的“快餐式消费”再次如约而至的时候,试问众位,您是否激情依然?今天的消费者,正从感性的蒙昧状态逐步踏上理性的归途,成为假日促销的“麦田守望者”。这种冲动性消费与理性消费日益融合的趋势,无疑对商家的需求管理提出了日益严峻的挑战。

当假日促销日益成为一条商业铁律的时候,对于假日财富一如往昔般痴狂的众多商家而言,就必须跳出红海的地平线而仰视蓝天。以美国为例,感恩节次日的“黑色星期五”对于各大小商家的重要性无需赘言。这一天通常是假日季节最繁忙的一天,甚至可以占到零售商一年销售额的四分之一左右,而这一天过后,零售商的财务报表就会因假日期间销售额猛增而由红变黑,摆脱赤字。但即便如此,短短两天凭借低价促销取得的销售业绩,并不能改变美国零售业根深蒂固的疲软趋势。可以预见,未来商家可持续发展的假日淘金之匙,将是基于生活方式变迁的消费者价值创新,而不是那个形同零和博弈式的“需求漏斗”。

恰如婚姻情感之旅中的一朵浪花.假日经济的七年之痒,或许是消费者与商家激情燃烧后情感休眠的冰河期,抑或是下一次情感升华前的尘封与积淀。如同购房政策、购车政策对于消费需求的指引一般,中国消费环境中重要的一环来自于消费政策“那只看不见的手”。在带薪休假和休闲经济呼之欲出的今天,我们业已隐约看到了假日经济这艘巨轮将由红海驶向蓝海的前兆。

蓝海之门

事实上,今日假日经济的种种乱象,本身便影射了一个逻辑的发展过程。这里既有消费水平及其衍生需求层级演变的历史印迹,也有消费者价值观物异时移的时代影像。随着中国中产阶级群体规模的日益壮大,休闲经济的门槛已是触手可及。从这个层面来看,假日经济恍若曙光来临前的浮光掠影。而伴随休养生息这一假日本原的回归.传统“先生产,后生活(消费)”的价值理念,必然在“享受生命”、“享受生活”等物质主义价值观的映衬下日渐斑驳,寻常百姓精神层面的消费诉求将真正得以从物质需求的藩篱中释放出来,从这个角度而言,未来的行业边界重组将找到基本的理论根基与内核。

可以说,假日与休闲俨然一对如影随形的孪生兄弟,但从市场开发与应用的层面来看,假日只不过是休闲这个时空隧道中一段有限的时间涟漪,假日淘金的蓝海必须立基于休闲的视角。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著名未来学家格雷厄姆・莫利托在《全球经济将出现五大浪潮》一文中所讲的,到2015年,人类将走过信息时代的高峰期而进入休闲时代,首先在美国,休闲经济将占GNP的50%以上。或许真如华盛顿地区公共策略预测部主席莫利特所说,休闲、娱乐活动及旅游业将成为下一个经济大潮,并席卷世界各地。

休闲产业是指与人的休闲生活、休闲行为、休闲需求(物质的与精神的)密切相关的产业领域,特别是以旅游业、娱乐业。服务业为龙头形成的经济形态和产业系统,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休闲产业一般涉及国家公园、博物馆、体育(运动项目、设施、设备、维修等)、影视、交通、旅行社、导游、纪念品、餐饮业、社区服务以及由此连带的产业群。近年,我国部分学者业已从休闲学的视角对假日经济的实质及其未来走向进行了重新阐释,但从竞争战略创新的角度却鲜见有启示的解读。

从消费者决策的角度而言,假日的本质内容首在于时间资源的合理分配,其次才是货币资本效用的最大化分割,或许,“2天购物+3天旅游+2天休息=7天长假”,“6000元的假日消费预算;1台心仪已久正在促销的笔记本电脑;(5天翘首企盼的港澳购物游”,便是对上述消费者心理决策过程最简洁、最直观的公式化表达。基于这样一种思维模式的考量,则假日中各不同行业类别间的商家都互为潜在的替代者,他们争夺的都是消费者在这个短暂的消费周期中可支配的时间份额与货币份额。

跨越行业边界,只是开启蓝海之门的第一步,而要完成从商品属性向消费者需求的惊险一跳,价值创新正是那攻陷消费者心智的最重的一块筹码。某种程度而言,假日也好,休闲也罢,它们提供的都是一种个性体验。因此,假日淘金的蓝海就在于利用行业边界重组的契机,通过休闲给人们带来许多新的生活态度、观点和活动,人们将购买虚无缥缈的感觉而不是具象的商品或服务,那些提供独特价值体验的企业将尤为繁荣兴旺。

在这里,体验可以理解为一种行业功能叠加后的价值附加,它既可以

是购物过程中植入娱乐元素后的行动体验,也可以是浓缩在购物旅途中饱含亲情互动的关系体验,以及娱乐、旅游珠联璧合后遁世般的娱憩体验.探亲访友与踏青寻游相得益彰时的情感体验……而终极体验则来自集众多功能为一体的甜蜜地带。(见图1)

香港,素以时尚的国际大都市形象而成为内地访客购物游的天堂,迪士尼乐园落成后引发的家庭游热潮,更是为香港零售业的点石成金附着了新的魔法。

目前来看,“休闲街”将是各商家将假日蓝海战略付诸实践的主要途径。所谓“休闲街”,是在聚集了餐饮娱乐、艺术画廊、服装修饰、化装美容、旅游信息等相关行业,并形成吃、住、行、玩、购物的一条龙服务后,对景观、文化、商业等价值创新元素的立体整合,各行业功能和价值元素在融合互动中将达到共荣。

位于东莞的华南MALL是亚洲最大的商业购物中心。国庆黄金周,华南MALL以其鲜明的娱乐动感特色,两公里长的水道和众多的大型机动娱乐设备,吸引了近10万名游客前往游玩,成为国庆黄金周一道独特的风景。7天长假期间,华南MALL到处都围满了游客,过山车、极速风暴、九霄惊魂等较为刺激好玩的机动游戏前更是排满等待的游客。为加大对客流的吸引,华南MALL更是特别推出“黄金大汇演”,组织卡通明星嘉年华巡游活动,同时还推出适合一家老少游玩的“太空充气城堡”,让家长和孩子在游戏中体验快乐。在超人气的休闲氛围感召下,商家假日淘金的隐性目标找到了和谐的载体。

竞争对手之间不是争夺市场份额,而是争夺“生死”、“存亡”。一些企业的兴盛,必然伴随着另一些企业的破产:兴盛的是你,还是我?破产的是你,还是我?这种迫切的危机感,会敦促我们从新的角度重新思考竞争。跨越红海的羁绊,将把假日淘金未来的航标引向蔚蓝色的云际。

假日营销?营销假日!

蒋廉雄

假日营销疲劳

假日是企业销售的黄金时节。例如在美国,感恩节和圣诞节两个重要假日前后的销售占了年度销售额的三分之一左右,成为企业年度销售的两大重头戏。国内也莫不如此,黄金周的出现改变了企业和商家销售收入的流八方式,假日成为决定年度销售业绩的关键时期。假日营销强化了消费者将假日作为重要的购买期、突击消费、集中消费以及高水平消费的消费方式。

在营销管理上,由于假日营销对销售的贡献,假日越来越被作为寄予实现销售突破的机会。业内的共同默契使假日营销实际上正变得越来越像促销的代名词,通过价格折扣、广告、事件营销、清理存货等营销策略企业制造了短暂的销售旺季。虽然获得了可观的销售效果,但利润降低的压力甚至赢利的风险问题随之而来,使企业为应付假日营销在营销预算、投入和组织上陷于困顿。对于消费者,消费拥挤现象及其导致的服务质量下降伴随着黄金周的到来几乎同时出现,同时假日促销让消费者养成了假日购买的特定消费定势:在假日的消费黄金时间去淘价廉物美的商品,非到假日难有购买的冲动。

假日在中国占了全年时间的几乎三分之一,频次过于密集的假日营销正在变得没有新鲜感而沦为老套陈腐。假日营销演变为一场营销者之间的零和游戏和消费者的体验麻痹,营销疲劳正在逼近假日营销。

营销假日:为消费者创造生活方式

在假日营销的模式下,假日似乎被认为是营销者的狂欢节,所以把假日看成是企业的盛宴也就成理所当然之事了。但是,为了规避假日营销疲劳的发生,现在是必须思考从假日营销转向营销假日模式的时候了。

问题解决的中心是,假日将不再是营销者的而是消费者的狂欢节。营销者的角色将从假日的狂欢者变成假日的创造者和劳动者,营销者的任务是通过价值创造设计,精心构建平台,让消费者加入到假日的狂欢平台上。从企业的价值创造目标来看,营销者营销假日的使命就是为消费者创造新的生活方式,让消费者获得不同于工作日以及超出自我预期的假期新生活。营销假日为消费者创造生活方式,远非只是为消费者创造新的购买和消费体验。为消费者创造生活方式的核心任务是改变消费者对假日的历经方式,包括时间、空间历经方式和金钱的消费方式。

让我们看一个消费者的案例:L女士是中国城市典型的中产家庭消费者,三口之家,先生平时工作繁忙,小孩上初三为中考备战,处于中国学生普遍性的压力期。国庆期间,L女士和先生有7天假期,但小孩只在前3天有假期。L女士计划省内旅游2天,小孩上学后的4天假期逛街1次,此外再没有其他预期计划。但L女士为怎样度过假期感到困顿,熟悉的几个省内景点在以往的假期都已经游玩过,新的旅游去所又不知悉,像平时那样去市区的购物中心逛街也觉得了无新意,还有其他时间也不知怎样安排,心想到时可能就是在家看电视作罢。

针对L女士的假日消费疲劳,营销假日模式可为其创造新的假日生活方式:

1.L女士家庭属于某个核心家庭类型的某个细分市场,这种家庭是消费旺盛单位。某家市区的大型购物中心发展其为会员,除了购物折扣外,按期给刘女士提供全市的而不仅是购物中心的假日消费指南,并且告知不同假日的不同主题和形式的促销活动,让L女士形成预期和需求。

2.某家旅游公司在年前就让L女士加入了品牌社区,对全年的假日家庭旅游,为L小姐做出了年度性的意向计划。国庆节前,旅游公司主动向刘小姐确认计划执行或是否需要调整景点,为L女士履行计划或提供可替代性的选择。

3.某家消费品公司了解到假日城市有一定规模的留守人士,针对留守人士的心理特点在小区进行了其年度计划的主题互动活动,将L女士从电视机前拉到互动现场,让L女士购买原来没有列入采购计划的产品。

假日作为营销计划的轴线

在假日营销模式下,企业执行的是从内而外的营销战略决策,即为实现自身的销售目标(先内)制订针对吸引消费者{后外)的各种促销方案。在价值创造的营销时代,企业取得成功必须实施由外而内的战略决策过程。在营销假日的模式下,企业从为消费者创造新的生活方式(先外)考虑,再制订其营销计划(后内)。因此企业需要从由内到外变为由外到内的营销计划重置。除了这一基本的取向掉转外,还有具体的两个理由促使企业从假日营销转向营销假日:

1.假日在年度时间中占据了相当的长度和营销资源。自1999年以来,中国的法定假日假期长达114天,加上非法定的传统或现代假日,假期几乎占据了一个年度的1/3。假日不但诱发了旅游、休闲、购物、娱乐的消费,但其所占的时间长度大,占据了企业大部分的营销预算及其他相关资源。

2.假日在公司实现年度营销目标中具有决定性权重。对于生产消费产

品的公司,假日销售在公司年度销售额中占据了相当的份额.而且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及其假日支出的增长,这个份额还将增长。

在假日营销的模式下.假日作为特殊性营销的几个日子,为此做出几个专门但是独立的促销计划。当转向营销假日的模式时,假日在公司营销计划的状态是,假日不是营销计划中的几个特殊性日子,而是公司年度营销计划的轴线,组织公司的年度营销计划,实现年度营销战略目标。

从“为假日做营销计划”到“基于假日做营销计划”

当前,企业普遍重视假日营销,并体现出“为假日做营销计划”的特点。可以看一个企业的例子:

春节是某企业冲击销量的重要时期。为了保证春节销售计划的实现,在两三个月之前公司就制定周密的计划和安排,包括产品组合计划、促销方案甚至广告,同时与零售卖场一起,从营业目标、促销计划、商品库存、人力安排、配套活动等方面做好部署和安排。营销计划的直接任务是确保与春节销售有关的各个环节万无一失。

若转向营销假日的模式,假日作为营销计划的轴线,企业从“为假日做营销计划”将转变为“基于假日做营销计划”。再看下面的例子:

春节、国庆、五一是某企业战略中的产品上市环节,每年该公司重要的新产品均会在三个假期来临前的两个星期上市,新产品的上市带来公司销量的巨大增加。为了保证新产品的顺利上市,公司在年度计划中就制定了研发、消费者测试、渠道策略、广告策略规划。在节前的一个月,同时还做好了广告投放、促销的计划和安排。同时与零售卖场一起,从营业目标、促销计划、商品库存、人力安排、配套活动等方面做好部署和安排。

不要以为这是文字游戏。两个模式的区别有天壤之别:

1.在营销假日模式下,企业的年度战略计划是根据年度中的系列假日形成的市场周期而安排的。而假日营销确是假日促销围绕某个假日而设计,企业年度战略计划与假日及其市场周期无关。

2.有些新品的研究计划较长,新产品的发展计划是跨不同类型假日的,公司更需要根据假日周期进行通盘考虑研究。

3.年度的各假日促销策略是根据年度战略目标、公司年度计划及其假日的市场周期进行统筹安排而不是各假日单独计划的,这实际上是根据市场的假日周期进行整合营销。

第5篇

[关键词] 假日经济 消费 传统文化

从2008年1月1日起,全国将实行新的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施行了7年的“五一黄金周”长假即将结束,取而代之的是1天的休假和3天的中国传统假日――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整体来说,全年的假日增加了一天,但同时又出台了一系列员工带薪休假的政策,也就是说从2008年开始,我国假日模式将产生很多的变化,随之原来形成的假日经济也会带来很多亮点,给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增长的活力。

一、我国节假日调整的原因

1.假日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假日经济是随着“黄金周”同时出现的字眼,1999年,为了拉动内需,调动人们的消费积极性,把人们从传统的“紧缺型”消费观念中拉出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鼓励消费。银行的利息一降再降,消费品的价格也降低到了最低点,受到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市场出现了消费者持币待购的现象,就在此时,“黄金周”政策给了广大民众充足的节假日时间去消费休闲,主要带动了旅游、休闲、娱乐等行业的发展。

(1)从供给的角度来说,假日经济的季节弹性大,对资源的需求不稳定。“黄金周”持续7天,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可谓是一年当中不可多得的长假了。于是,人们扎堆儿出游、购物,人山人海的现象让商家和旅游服务行业措手不及。不过,经过几年的摸索,商家和旅游、休闲等服务行业逐渐学会了以充足的服务储备迎接长假的到来。虽然商品和劳动力这样的资源可以采取节假分离和弹性工作时间的方法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但我们还是会发现,有些休闲设施全年大部分时间处于闲置状态,同时,集中长线出游和探亲给交通带来很大的压力。许多商品服务的价格在长假期间纷纷打折促销,也有许多会随波上涨。

(2)从需求的角度来讲,假日经济的需求弹性较大,导致节假日质量的下降。从人们需求出发,除了受自身收入水平的限制,人们大多数在收入水平提高之后,对假日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人们不愿意去花钱买罪受,去旅游景点和商业区挤来挤去,于是长假成了“麻将周”或者是“吃喝周”,出现了一系列的假日病,极大地影响了节假日的效果。质量的下降使人们对长假少了很多期待,多了许多无奈,有人会说,还不如少放几天呢。

2.假日经济对整体经济发展的作用

假日经济是一年中刺激全国经济发展的重头戏,“黄金周”给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除了作为假日经济的支柱旅游业外,商业、餐饮业、娱乐业、体育产业、交通运输业、影视业、展览业、广告业等也有了较大的发展。政治经济学认为: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这四个环节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可分割。但是中国人向来就是重积累,轻消费,这主要是与我国多年的紧缺经济和较低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而今天,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恩格尔系数逐渐降低,对低档品和基本的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减少,相反,用于高档品和文化生活的支出不断增加。从简单的旅游、休闲、娱乐,到人们对精神生活的更高要求,假日经济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在提高着人们消费的层次和水平。

二、假日经济未来发展的新增长点

五一假日由原来的3天缩短为1天,在假日中增加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各放假一天。这样一来,原来每年的3个长假变成了2个,多出了三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假日,如果借上周六周日,就会出现许多3天的小长假,整体假日比原来增加了1天。这样,与假日经济紧密联系的各部门都在为明年的假日经济发展调整着安排。所谓:假日经济、商机无限,这次的调整将会对假日经济未来的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

1.科学发展假日经济,促进经济全面、持续、健康发展

这次国家对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修改,充分体现了国家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科学的发展宏观调控体系。近几年,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首先,从消费的习惯上可以看出,人们已经从紧缺型的攒钱消费,逐渐变成了超前消费、过度消费。增加的三个小假期均匀的分布在每年的年初、年中和年尾,拉长了假日经济作用的时间,从而引导人们调整消费行为,适时适当消费,调整消费结构,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其次,持续发展的假日经济,给政府增大财政投入兴建公共设施和文化体育设施提供了依据。假期增多,均匀分布,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消费水平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我国明年举办奥运会,兴建的场馆可以供大众节假日使用;国家歌剧院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欣赏水平;休闲娱乐场所的建立也使得人们的假日变得更充实、更有意义。最后,节假日的调整使得与假日相关的行业及时转变经营策略,转变经营模式,比如一些旅行社现在就筹划一些短程的旅行、生态旅行、文化旅行等,抢占2008年的假日旅游市场。假日经济的持续发展将成为期未来重要的增长点。

第6篇

一、全面提升旅游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我国旅游业要通过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旅游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要在更高层次推进“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旅游发展战略,全面创新、突出特色、产业联动、强化品牌。着力坚持“五个结合”,实现旅游业新一轮的快速发展。一是把发展旅游业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旅游业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特点,在“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上,把市场和产业做得更加充分,整体推进,带动交通运输、城市建设、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文体娱乐等相关产业加快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二是把发展旅游业同扩大对外开放结合起来。通过扩大旅游,大规模带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快速增长,有效地集聚人气、财气、名气,吸引更多的外商到我区投资兴业,带动我区经济快速发展。三是把发展旅游业同解决社会就业结合起来。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容量大、经济效益好、社会功能强,是城乡就业的吸纳器和改善民生的助推器,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要通过大力发展旅游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为自治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助推加力。四是把旅游业与建设文化大区结合起来。加快旅游创意文化的发展,用历史文化传说、民间神话故事、现代传媒手段把旅游产品包装起来,使之更加丰富多彩。积极培育旅游文化骨干企业,整合文化旅游资源,重点打造名胜旅游品牌,扩大优势品牌的影响力。五是把发展旅游业与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促进自然文化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永续利用,形成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生态旅游可以发展成为替代产业,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发展成主导产业,成为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重要途径,使资源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进一步提高乡村旅游发展水平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候,我们应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为广大农牧民增收致富开辟新的途径,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坚持把促进就业作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目标,加大就业指导和培训力度。尤其在我区现有农家乐、牧家乐典型示范户的基础上,扩大区域范围,带动更多的农牧民开展农家牧家游,使更多的农牧民脱贫致富。旅游局应该加大对农家牧家游的支持力度,一方面要认真进行调研,进一步完善发展农家游、牧家游、林家游的指导意见;另一方面要在资金安排、人员培训上进行扶持,使我区农、牧、林家游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发展乡村旅游会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对一个地区的社会系统各个部门都会产生促进作用,在物质上、精神上都会带来可观的效应。如乡村旅游可以使与之有关的食品、日用品、旅游商品、工艺品等乡镇企业得到发展;可以促进商品交换、商业繁荣、市场活跃;可以促进交通事业的发展,使闭塞的乡村对外开放,经济活跃;可以刺激当地农业的发展,特别是为旅游服务的农副产品、土特产品等将会得到较大的发展;改善乡村的生活环境,有利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人口素质的提高。

三、加大旅游宣传活动,不断巩固和拓展客源市场

节假日到来之前,要与新闻媒体互动积极推出假日专题,介绍旅游资信,采撷各地风情,加大宣传力度,助威造市,唤起消费者假日消费的热情。假日经济热潮的出现,与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是分不开的。假日期间,新闻媒体要及时报道各地假日消费的运转情况。公布各地信息,引导消费者合理流动,避免“黄金周”井喷现象的再次上演。当下时代是网络时代――互联网也应发挥其积极作用。各大网站要纷纷推出假日资讯,还可有专门的"旅游信息网"。在网上,可以了解到各种假日信息,做出合理的假日安排。出游前 ,上网查询已成为不少年轻人追求的时尚。假日后,应该请专家学者及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为下一个消费的来临做准备,想新点子、找对策。

四、强化旅游市场治理整顿,规范旅游市场秩序

严格贯彻落实《旅游服务质量提升纲要》,深入开展旅游服务质量提升活动,深化“品质旅游”活动,积极营造和谐的旅游氛围。加强黄金周、旅游旺季旅游联合执法检查,重拳打击黑社、黑车、黑导和欺客宰客行为。积极发挥旅游协会的作用,加强行业自律,引导行业健康发展。加大各媒体监督力度,鼓励各类媒体开展旅游服务质量采访调查活动,对旅游企业违规行为实时曝光。加大旅游安全检查力度,严防各类旅游事故特别是旅游车辆事故的发生。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开展平安旅游活动,着力打造最安全的旅游目的地。

五、打造我区旅游民族品牌

在刚刚结束的第五届中国(芜湖) 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上,我区参展的皮囊壶系列、蒙古刀系列、皮雕画系列、金属丝编工艺品系列、民族服饰系列、皮毛动物系列和皮革制品系列都以独特的传统工艺和丰富的草原文化内涵的产品受到了大会和公众的赞赏,皮囊壶系列旅游商品被评为金奖。这反映出我区独具地域优势的旅游商品特色鲜明,草原文化气息浓郁,对游客有较大的吸引力。

旅游购物是旅游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精美、称心、物化为旅游景点的旅游商品,不仅可以使游客完成愉悦的旅游过程,增加旅游的总体收入,还对旅游资源起到延伸宣传的作用;同时,旅游商品各环节的工作,解决了部分人员的就业问题,缓解了社会的就业压力。

随着旅游经济市场化的加快,近几年我区旅游商品有了较快的发展,从设计、生产、销售和游客的认知度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突出表现在设计能力的增强与设计思路的开阔,民族文化内涵物化到旅游商品的意识加强,旅游商品的数量、品种增多等方面。我区的旅游购物收入逐年增长,皮囊壶、刀具等有特色的旅游商品,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应从源头上抓起,把社会上设计能人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注重挖掘民族文化内涵与创新紧密结合,把我区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物化到旅游商品的制作当中,只有挖掘设计出特色文化产品,才有可能树立我区旅游商品的品牌。旅游商品的开发既要高档次,又要注重大众化,必须注重旅游商品的特殊性,找好市场切入点,把握好旅游商品的特性。要根据市场价位决定生产成本,而不能依据成本决定价格,这样才能适应游客的基本要求。

六、严格执行带薪休假、强制休假、大小休假日等举措

针对假日消费节假日红红火火,节后“门前冷落鞍马稀”的特点,应该把眼光放的更宽更远一点,借助假日经济的东风,促使休闲产业的兴起。有些人认为假日经济是有限的,但人们的休闲娱乐的需求是无限的。从近年来的实践看,休假制度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目前已经实行年休假制度的仅是机关、事业单位和一部分团体、企业,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团体以及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没有实行年休假;在已经实行年休假制度的单位,由于工作繁忙等原因,许多职工实际上多年享受不到年休假待遇;职工因单位工作需要未能享受年休假的,也没有得到相应的经济补偿。建议成立由政府人事部门、劳动保障、工会、旅游局等部门组成督查办。对于单位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又不依照条例规定给予年休假工资报酬的,责令限期改正;对逾期不改正的,除责令该单位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外,单位还应当按照年休假工资报酬的数额向职工加付赔偿金;对拒不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赔偿金的,属于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所在单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以及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属于其他单位的,由劳动保障部门、人事部门或者职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七、发展假日经济,提高居民收入是根本

制约假日经济增长的因素中首推当前城乡居民的较低的收入水平。没有强劲的购买力支撑,假日经济只能是昙花一现,终将成为空中楼阁,难以真正进入平常百姓的生活空间。要唤起他们极大的消费热情,背后必须有较高的收入水平作后盾。因此,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成为假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最基本的条件。

我国居民的收入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居民消费还主要处在满足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求的水平上。没有居民较高收入的支撑,很难实现消费结构的升级,生存型消费就不可能转向发展型消费和享受型消费。只有在逐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基础上,假日经济才能稳步增长,步入良性的发展轨道。

第7篇

[关键词] 卷烟 假日经济 销售结构

近年来,“假日经济” 成为经济界的一个热门话题。节日市场的火爆非同寻常,“假日经济”已真真切切地走到我们面前。“假日经济”现象的出现,对繁荣劳动力市场、活跃供给、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将产生重要作用。而假日消费的出现,不仅会使人们的消费观念产生重大改变,消费结构和消费档次也将发生明显的变化。作为商家的烟草企业,如何满足市场需求,适应人们不断转变的消费观念,扩大销售、调整结构、引导消费,已成为烟草企业做大做强,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所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假日经济”的内涵

现在媒体谈论的假日经济的概念尚没有十分清楚的界定。“假日经济”也称“节假日经济、节假日消费经济”,它是“以精神消费为基础的经济”,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是人类社会精神文明进步的一种体现,它不是泡沫经济,其增长模式符合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而进行创新不断满足人们的精神消费欲望是其灵魂。尽管假日经济的理论还在探索之中,但是假日经济在孕育着无限商机已成为全世界的共识,对其本质的认识也趋于相同,即假日经济从本质上讲是对节假日突击消费现象的概括与反映,是最终满足顾客的需求(尤其是精神方面的需求)的经济。因此,笔者认为:“假日经济”是由于假日的出现和延长而产生的一种消费热点现象。“假日经济”是消费经济的一个范畴。它具有三个鲜明特点:(1)期限性很强;(2)感性消费特征很明显;(3)顾客需求驱动。在我国目前它有两层涵义:一是指节日是消费的旺季,是扩大消费的最佳时期;二是指我国节假日已达115天(含双休日),节假日消费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居于重要地位。

二、“假日经济”的消费特点

“假日经济”作为一种新理念、新现象,已成为我国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目前假日消费现状分析,它有五个特点:

1.从消费范围上看,具有独特的城市地域性

地域性的特点决定了“假日经济”是城市独有的消费经济现象,这是与城市居民的消费观念、经济实力、消费环境与消费水平相适应的。而农村暂不具备产生这种消费现象的条件。

2.从消费主体上看,具有广泛的群体参与性

假日的延长,使得人们有更充足的休闲时间来放松自己。为了营造一种节日气氛,人们纷纷走出自己的家门,或外出旅游,或会聚公共场所购物、休闲。正是这种群众积极参与的热情导致了群体消费热潮。

3.从消费周期上看,具有明显的短期集中性

假日消费热潮,随着节假日的出现而日增,随着节假日的结束而日减,表明了人们习惯于节假日集中消费。

4.从消费水平上看,具有普遍的大众消费性

这是由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当前的消费现状所决定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人们在解决了基本的吃穿住问题后,有了向更高消费水平迈进的倾向。平日里群众消费一般比较节制,节日期间在外消费,为营造一种节日气氛和单个群体消费档次,怎么也得花上一笔。这种观念一经出现,就会愈来愈趋于强烈。

5.从消费结构上看,具有一定的享受性消费

人们的消费结构已开始由最原始的基本生存转化为享受消费。随着收入的增加,假期的延长,人们在考虑下一代的同时,也为自己创造了消费机会。人们有能力也愿意在餐饮、旅游、娱乐等服务消费上增加支出,改变过去较为单一的消费结构。

三、“假日经济”对卷烟销售的影响

假日经济现象的出现及其具有的消费特点必将对卷烟销售市场产生影响。笔者以河南新乡市卷烟市场为例,进行了深入调查,并收集整理了一手资料。

1.对销量的影响

基于“假日经济”的城市地域性等消费特点,以豫北某市城区分公司为例,选取2006年与2007年两年间春节、“五一”、“十一”三大假日前30天的卷烟销售数据,与相应年度平均日销售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分析情况见表1。

(注:计量单位为箱)

从卷烟销售量来看,2006年春节、“五一”、“十一”节日期间平均日销量分别为全年日均销量的141.05%、104.33%、107.82%,2007年三大节日期间的平均日销量分别为全年日均销量的122.02%、102.45%、103.48%。数据显示,三大节日期间的平均日销量均大于年平均日销量,尤其是春节前30天的销量,远远高于年平均销售水平。

2.对结构的影响

仍然以豫北某市城区分公司2006年与2007年两年间春节、“五一”、“十一”三大假日前30天的卷烟销售数据为依据进行分析,见表2。

(注:计量单位为箱)

表中数据显示,假日期间高档次卷烟平均日销量比重明显高于年日均销量水平,尤其是春节期间,80元以上的中高档次卷烟比重明显增高。但根据表中数据,“五一”期间卷烟销售对销售结构的提升却不明显。这主要是由于每年四月份有一个“保证销量同比不下降”的任务指标,使得五一前阶段的工作重点放在了增量上,而影响了结构的提升。但是这并不影响对“假日经济”有利于提升卷烟销售结构的判断,即假日期间卷烟销售结构走高,高档次卷烟占总量的比重上升,低档次卷烟占总量的比重趋于下降。

由此可见,假日经济对卷烟销售及结构调整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由于卷烟零售环节与批发环节相比销售有一定的滞后性,以及业务经营的规范程度、专卖市场的净化程度等因素,使得商业批发环节在假日期间的销售,与全年平均水平相比的销售不是一味呈现销量扩大结构提升,但便于扩量上档的趋势总是存在的。怎么去利用假日经济现象促使卷烟扩量上档还需要我们在具体工作中继续努力。

四、思考与启示

假日经济现象为拓展卷烟大市场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面对这一绝好的市场机遇,烟草部门必须迅速适应形势发展,牢牢抓住假日新商机,奋力开拓市场,创造假日新卖点,全面扩大卷烟销售,提升销售结构,提高经营效益。

1.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假日卷烟销售工作

充分认识到搞好假日卷烟销售是促进行业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从现实情况看,抓住了假日集中消费大市场,就等于抓住了卷烟销售工作重点,就能赢得卷烟销售工作的主动权。因此,要把假日销售列为卷烟销售工作的重点,并作为考核和检验卷烟销售部门工作成绩的重要依据。每年的春节、“五一”和“十一”等重要节假日,都要下达具体的销售指标,落实责任,重奖重罚。通过实行激励约束机制,促使各级、各单位对假日销售做到“年初有计划、节前细安排,节中紧运作,节后严考核”,确保每一个节假日卷烟销售成效显著。

2.细分市场,抓住假日卷烟消费主力军

目前,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使中国老百性的视野扩大了,改变了过去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出现了所谓“阶层消费时代”。主要代表是刚从高校毕业涉及社会的“新生代”阶层,成为“质量消费”和“超前消费”的开放型消费者;外企专业人士、个体工商业主等“高收入阶层”则是消费先行队伍,他们都是“假日经济”的消费主流,也是假日卷烟消费的主力。这部分消费者具有消费高、品味高、求新追奇的特点。因此,假日卷烟销售就必须把握市场脉搏,适应高消费的需求,增加精品名优烟投放量,增加有特色卷烟投放量,增加一、二、三类卷烟投放量,引导消费、满足需求。

3.改进营销方式,提高服务质量

要在高标准、高水平搞好城网建设,实行全面访销、全面配送、全面受控、访销分离、专销结合的基础上,依托大宾馆、大商场、大娱乐场所和旅游景点的名优烟销售点,开展高频度、高强度、新颖灵活的促销活动,如评吸活动、有奖销售、走访宣传、重点推荐等,提高产品信誉和知名度。要通过“挨家挨店”的网点送货和“走街串户”的专卖管理,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叫响“走遍村村户户,服务千万商户”这一口号,树立“让顾客满意就是我们最大的追求”这一经营理念。用节假日的热闹气氛和有效的促销手段吸引和刺激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和购买冲动,扩大市场份额。

4.加强专卖管理,加大打击力度

节假日是卷烟销售最集中的时期,也是制售假冒伪劣卷烟和个体私批大户活动最猖獗的时候。为此,要加强专卖市场管理工作,打私打假工作与查处无标烟、取缔无证经营相结合,使私批大户受到重创和有效打击,提高市场净化率、持证经营率和合法渠道进货率。要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恪尽职守,扎实工作,加强监控,特别是对大商场、大宾馆、大娱乐场所等重点地区;私批大户、大销量商户等重点人员;傍晚、早晨、夜间等重点时间的监控管理,使假日卷烟销售真正达到增量升档,稳价控市的目的。

5.调整库存结构、保证假日供应

为了繁荣假日市场,保证假日市场货源充足。要按照大、名、特、优、新的原则,积极组织适销对路的有效货源,以满足不同档次消费者对卷烟的需求。要注重保持合理的库存结构,减少资金占用,降低费用,提高“双效”(效率和效益)。

总之,“假日经济”现象的出现和随着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对卷烟销售增量上档工作的作用不可低估,要紧紧抓住这一商机,向内使劲、深挖潜力,让“假日经济”现象在卷烟销售工作中结出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第8篇

杨白劳当初可能怎么也不会想到,他过年时为喜儿扯的那二尺红头绳,用今天的话来说,是应该叫做“假日经济”的。

为刺激消费、拉动内需,不知哪位“有关专家”突发灵感,一下子憋出这么个新名词来。那些爱凑热闹的记者们紧跟着一炒,“假日经济”迅速成为继“知识经济”、“眼球经济”以及“新经济”之后的又一个热得发烫的流行词。 由于“假日经济”函盖了旅游、娱乐、购物、餐饮等消费行为,所以,“假日经济”也是千禧年的一个时尚代名词。每逢假日,人们最流行的问候语便是:“准备到哪里去‘假日经济’?”

假日,一个多么美好的词汇,它常常是和阳光,沙滩联系在一起的,让人会浮想联翩到《罗马假日》式的浪漫、《悠长假期》式的温馨……然而,当“假日”成为“经济”,假日所特有的内涵――比如浪漫、轻松、悠闲、舒适、安详、宁静、温馨,便可能会被“经济”给异化为春运期间的“民工潮”,这包括排队的麻烦、塞车的烦恼、拥挤的紧张、上气不接下气的疲惫、上呼吸道感染的痛苦――当“假日”成为“经济”,假日的意义便可能会被“经济”给扭曲――商店变成了彩票发售站、饭店变成了菜市场、鸽子广场变成了停车场、海滨泳场变成了澡堂子、名胜风景区变成了了垃圾站……享受也因此而沦为受罪,所以我想说:“假日经济”饶了我吧!

所谓“假日经济”,只不过是人们的消费时间发生了变化,而人们的“经济”(可支配收入)是相对固定的,每月就那么几个钱,如果集中在假日消费之后,平时就得精打细算了――我在“五一”黄金周买了一匹空调,那么,在“十一”黄金周我就不可能再买一匹空调了,怎么能靠一个名词来判断消费、拉动内需呢?

倒是有些商家搭乘"假日经济"的快车疯狂地涨价,甚至连公共厕所的收费标准也会上浮20%。你可能不服气,但那位收费的老太太则理直气壮:“‘假日经济’嘛!”我想,“假日经济”就像当年的“红茶菌热”、“君子兰热”、“呼啦圈热”一样,是一种虚脱的时尚,疯狂而又无意义。

与“假日经济”理论一脉相承的是,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还提出一个“后小康”概念,即:“今天有一套两居室或三居室,家里有冰箱彩电叫小康,5年以后家里有小汽车叫小康,再过5年,就得有第二套住宅才叫小康了。”我不知道厉教授现在有几套住宅,也不知道厉教授究竟是算“小康”、“后小康”还是“后后小康”,但据我所知,中国的土地资源是十分有限的,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现在农民申请盖房子,也是有政策严格控制的,你再有钱,政府也不会给你批那么多块宅基地。如果真的兴起“第二套住宅”,房子往哪儿盖?厉教授指出:“比如,海南这个地方就很适宜招纳全国的人去购置第二套住宅,不要那么豪华,就是用来度假的。这样一来,整个经济就变了,消费也发生变化了。基于这一点,我觉得,有必要将观光旅游提升到休闲度假这一层面,如果能够把旅游景点建成休闲度假区,对经济的作用就不一样了,这比单纯搞旅游更可以增加经济收入。现在一年的假日不少,而且带薪假日也在鼓励之中,放暑假的时候大批的人到外地休闲度假去,住两个月,在那购物休闲,你看当地经济起不起变化?单纯搞旅游不会有休闲度假的乘数效应大。所以第二套住宅的概念,很大程度是基于休闲度假所产生的需求……”但问题是,即使厉教授慷慨地借给我100万,让我到博鳌买一套“第二套住宅”,我也不可能“元旦”去博鳌,“五一”去博鳌,“国庆节”还去博鳌呀!我还想去哈尔滨或者吐鲁番呢!是不是应该向厉教授再借上几百万,购买“第三套住宅”、“第四套住宅”呢?

当那些哗众取宠的有关专家无限风光地坐在镁光灯闪烁的各种“论坛”上鼓吹“假日经济”、夸大居民消费能力的时候,可能忘了中国目前尚有那么多下岗职工,他们的“假日”一放就是好几年,可是拿什么去“经济”呀?因此,我建议那些“有关专家”倒不妨出个主意,让咱们的下岗职工少一些“假日”、多一些“经济”。

从“假日经济”到“第二套住宅”,充分暴露出经济学界当前存在的一种不良倾向,即:“”式的思维,“娱乐圈”式的作秀。我们对中国的前途充满信心,我们对未来的生活也充满希望,但是作为经济学家,正确的态度还是应该多调查、多读书、多思考,然后以自己的理性和建设性表示“谨慎的乐观”。我们的国家现在不需要盲目的乐观,――事实上,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常常是超越经济学家们的想象力的。在十分薄弱的理论基础上制造“假日经济”、“第二套住宅”之类的新概念来促进“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不但无聊,而且显得十分矫情。

我们的经济学家现在似乎越来越像明星了,他们整天无限风光地出现在全国各地的各种“论坛”上、“演讲”上、“嘉宾席”上,热衷于制造一些哗众取宠的“经济绯闻”。与此同时,我们的财经记者现在也越来越像娱记了,在“两会”期间,在人民大会堂的台阶上,他们像追星族一样把著名的经济学家团团包围起来: 请问您对这次降息怎么看?――这么简单的问题,还用拿在这儿问吗?请问您对中国加入WTO怎么看?――这么大的问题,一时半会儿说得清吗?

“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常青”,我们千万别把“假日经济”当回事儿,无论是假日还是非假日,自由自在过好每一天,就足够了。

第9篇

关键词:节日经济 消费 企业对策

节日经济是指人们利用节假日集中消费、集中购物的行为,带动供给、带动市场、带动经济发展的一种系统经济模式。有些人说,节日经济是商家的节日,也是他们发财的好日子。但反观2012年的国庆黄金周:据广州市节日办统计,2012年国庆节广州百货业营业收入基本保持平稳,部分有跌幅,12家主要零售企业黄金周实现销售额9.12亿元,同比下降8.86%。为什么这么多商家在应该发财的日子却没赚到大钱呢?

当然,在这其中是有很多因素造成的。如我们认为,消费数据增速继续放缓的主要原因还是宏观经济下滑抑制了消费者的购买力;其次,2012年十一黄金周轿车免收高速公路过路费,人民群众更多的选择出行计划进而放弃了购物。但笔者还认为商家如何利用节日经济的契机,制定出适当的营销策略来扩大企业的营业额和知名度,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 节日经济的特征

1995年我国实行双休日制度,1999年国家将春节、“五一”、“十一”的休息时间延长为7天,于是产生了 “黄金周”的概念。2008年,国务院又取消五一长假,而将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列入法定假期,全国的法定节假日总数增加一天,共115天,约占全年的1/3的时间。节日经济这种以消费促发展的模式也显得越来越重要。由于节日经济的实质就是消费经济,其特点主要表现为如以下几个方面。

1.集中的消费地域。我们看到节日消费主要集中出现在城市,而旅游方面的节日消费则比较集中在各大名胜风景区。这是因为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很多,而其中最主要的还是人们的收入水平面,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购买力。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一般比农村的高,也就是购买力比较强,而且消费意识也较强烈, 所以就出现了上述情况。

2. 集中的消费时间。由于节假日的时间是集中的,所以节日消费的时间也是集中的。消费者会在节日里集中消费平常有消费能力而没有时间进行的消费行为,如去卖场买各种应节的物质产品、或选择心仪的休闲娱乐活动以放松平时工作的紧张情绪,如中秋节消费者对月饼的需求、国庆黄金周的旅游热等等。

3.从众的消费行为。中国人比较重视节日,根据“心理账户”的理论,逢年过节,很多消费者都会有过节费的“额外收入”,这些钱很多会直接流入顾客的“消费账户”,即使没奖金或福利,顾客也会因为节日的缘故而为自己的消费账户“充值”,这时候,顾客特别舍得花钱。不少人为了有过节的气氛,会把平时节约出来的钱集中在节假日消费掉,大批量的购买平常认为奢侈的物品或参加休闲娱乐活动、旅游。如节日里经常出现商场爆满、抢购商品,各大景点被挤得水泄不通,这就是从众心理所导致的非理性消费现象。

4.非理性的商家。对商家来说,节日经济会带来巨大利润,这给一些商家造成“平时不烧香,节日博一博”的投机心理。如旅游经营者面对滚滚财源,不惜让景区超负荷动作,使得人文景观得不到保护;餐饮业的涨价、妄顾服务质量、饭菜质量,更是影响了顾客的消费质量;各商家不惜血本让利促销,使黄金周期间营业额骤增,但可能节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营业额持续低迷、得不偿失。

二、企业对策

节日经济给企业带来了很好的商机,企业怎样才能抓住机会,结合节日经济的特点制定出对策,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同时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呢?

1.产品策略。随着人们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产品的质量和对需求的满足程度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节假日里,人们会更愿意花钱进行享受型的消费,因此企业应把握住节日的主题,提供更多与节日相关的产品,并同时在产品的服务或促销方面进行创新,才能获得消费者的肯定,并激发起他们的潜在需求。如迪卡侬运动专业超市(广州店),在春节即将来临之际对滑雪服饰和用品做促销,激起了消费者去北方玩雪的欲望,也满足了他们防寒的需求。

2.价格策略。在节日商家容易出现两种极端现象,一种是许多商家在节日都会推行疯狂的降价、打折等营销策略来带动客流,结果销售额上去了,但到头来却是赔本的买卖;另一种则特别容易发生在旅游行业中,节日旅游景点人满为患,旅游景点的设施和服务跟不上,于是许多商家坐地起价,引起游客怨声载道,严重损害了企业的声誉,影响其长远发展。因而企业在制定价格时要注意成本因素,事前要进行成本核算,根据产品整体的概念,现在各企业的核心产品差异性不大,而顾客更看重的是产品的附加价值,即购买有形产品时所获得的全部附加服务和利益,包括质量保证、免费送货、提供信贷、安装、售后服务等。所以企业应尽可能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并把这些附加值融入产品价格,同时努力降低企业生产费用、材料费用、流通费用等成本的支出。而旅游业界,要事先做好接待大批游客的准备,如设施的完备状况、景点的最大容客量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并通过各种传播媒体,及时向外界报告景区及交通状况。一般来说当商品供不应求的时候,价格上涨,顾客是可以理解的,但不能出现天价现象,这样就有宰客嫌疑。

3.促销策略。促销有不同的对象,因而企业进行的促销活动要有针对性,也就是既要有对中间商、零售商进行促销,又要有对供应商、推销人员,甚至还要有对最终的消费者进行促销,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促销方式,通过对销售渠道成员的促销带动对消费者的促销。针对消费者的促销,企业应根据不同节日的主要消费人群和研究他们的消费偏好、消费心理制定促销活动的策略,如情人节的消费群主要是年青人,而重阳节的消费群主要是老年人等等,推出符合节日主题的各项新产品、新服务,才能使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产生强烈的购买欲望。如淘宝商城利用“光棍节要”的活动,把“双十一”变成了“网购狂欢节”。

4.渠道策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为电子商务和销售渠道提供了很好的平台,网络营销成为了未来的必然趋势。节假日企业为了避开客流高峰,可利用网络营销渠道便捷地为顾客提供销售服务,通过提供网上订货、网上结算、物流配送等服务;另外,网络销售的渠道减少了流通环节,降低了流通费用,使产品更具有价格优势。这样,消费者可以在节假日实现不出门即可获得所需的产品和服务,这不愧是一种很好的节日营销方式。

5.关系营销策略。所谓关系营销,就是把营销活动看成是一个企业与政府机构、供应商、分销商、消费者、竞争者及其他公众发生互动作用的过程,其核心是建立和发展与这些公众的良好关系。笔者以企业与消费者的关系建立为例进行说明:发展节日经济,企业还应考虑长远发展,建立与顾客的长远关系,使稳定的客流保持到节日过后。留住一个老顾客的成本是发展一个新顾客的五分之一,所以企业应借节日的消费,建立企业与顾客的关系,发展顾客并留住顾客,以良好的口碑使老顾客不断发展新顾客,使企业的有可持续性的发展。

如广百集团旗下的新大新公司在这方面的做法值得借鉴,他们提出“立体营销”的模式,即充分利用各时令节日的特点和重大事件开展专题促销活动;针对传统节日,如中秋节、妇女节、母亲节等,进行文化、情感促销、结合中度让利促销促进节日消费;培育新兴节日消费亮点,对爸爸节(8月8日)、光棍节(11月11日)、感恩节(11月26日)等新兴的节日进行宣传、推广;在节日比较少的月份,组织如旅游文化节、会员月、女士周等,打造营销亮点;组织品牌员工优惠专场和员工优惠消费券派送活动。这些做法一方面使节假日的范围扩大了,使消费者时时保持着消费热情;另一方面节日的设置更符合消费者的现实生活,具有亲民性。

随着人们经济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再加上我国法定节日制度的出台,假期闲暇时间的增加,无疑会增强人们的购买欲望,促进消费需求的增加,带动市场供给,促进企业的发展。但企业要懂得利用这个商机,制定出迎合消费者需求的营销对策,才能真正从节日经济中获利,并建立起自己的知名度。

参考文献:

[1]刘永芳.消费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刘菲.对假日经济的再认识[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

[3]牟水元.假日经济商机无限[J].农民致富之友,2002.

第10篇

退岗后稍有余暇,读了一点经济学方面的专著,同时关心起经济学家对当前一些经济问题发表的意见和看法,才深深感到,在复杂的、眼花缭乱的经济现象面前,经济学家一般都比较冷静、理性,虽然他们说的不一定都很正确,但其中常不乏真知灼见,至少,提供了我们另一种思考角度。这对于常常处于可贵的“发热”状态中的(经济)记者,是何等的重要。

试举两例。一例是有关去年《财富》论坛的报道。记得当时媒体倾注的热情,或许可用“盛况空前”才能予以概括。然而,一些保持独立思考的经济学家,“温度”就没那么高。例如,对中国大陆的五家企业(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石化、中化和中粮)跻身500强,就表示过不以为然的态度。他们以经济学家的眼光、思维观照这一曾让许多国人引以为荣的“八榜”,认为:

一、所谓的500强不是公司(企业)强弱的标志,而只是一种大小的标志。500强中一直充斥着不少亏损大户。500强只是500大而已。

二、就中国五家企业进入500强而言,没有值得骄傲的理由。因为这五家企业,基本上是国有大企业,是计划经济条件下逐步形成的,是在国家种种政策保护下形成的,具有很强的国家垄断色彩或一度具有很强的国家垄断色彩。有的还有种种问题。

三、从竞争力角度看,我们同人家不可同日而语。按照标准,我们的规模达到了,但我们的竞争能力很弱。对中国企业来说,真正应该关注的不是人家的规模,而是人家的竞争力。我们一定不能追求大,而要把竞争力、把盈利能力、把赚钱能力放在首位。

四、500强(或500大)固然令人羡慕,但它们中的绝大多数是经历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发展,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拼杀出来的,而不是靠政府“拔苗助长”,靠“拉郎配”拼凑出来的;即使在未来几年内中国有企业真正靠自己的实力杀入500强,那也并不表明我们的综合国力就可以与发达国家平起平坐了,像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它的经济基础的坚实首先有赖于广大中小企业的稳固发展,在此基础上,才会真正自然而然地通过竞争产生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强势企业。这个过程将会相当漫长,少说也要二三十年,多说的话,可能就要半个世纪以上了。所以,与其坐在那里仰视羡慕那些500强,不如扎扎实实地“起来行”呢!

这样的分析、评论,让我们对事物的评价趋向合理、全面,你能说没有道理?

再有一例是今年元旦、春节前夕各报有关“假日经济”或“假日消费”的报道。那热情,大有发现了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那样的激动。冷静的经济学家们又出来说话了。其中一个观点是,目前在我国提出“假日经济”的概念还为时尚早。因为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中,消费收入函数比例几乎是一个定值。从宏观上说,社会总收入和社会总消费是按比例增减的,具体的商业手段可能在一定时期一定区域内刺激部分居民的消费,但无非是把预期利润从一个商家转到另一个商家,把彼时彼地的消费者吸引到此时此地。同样,“假日消费”是社会总消费的一部分,是社会总收入的总函数,如果居民的收入不增加,“假日消费”不会变成有“拉动作用”的消费增量。我国目前属于中低收入国家,大多数家庭都在量入而出,多几天假日确实增加了消费的机会,但消费品多为中低档次,目前中国市场的主要控制因素仍是价值,是收入。

经济学家虽用经济学语言表述其观点,但意思还是十分清楚的。事实也印证了这个观点不无道理。以新春期间上海市场为例:据上海市商委一项统计,1月5日至8日(初一至初四)春节期间四天,全市97家大型商业企业,平均每天的销售额是1.48亿元;再看元旦市场,从去年12月31日至今年1月2日三天,全市75家大型商业企业平均每天销售额是1.54亿元。统计数字让人颇费思量:春节市场何以不及元旦市场?

按照业内行家的说法,假日消费主要由三大块构成:即时消费、延时消费和休闲消费。为迎接新千年的到来,人们购物热情高涨,各大商家又纷纷打折消费,形成一个购物热潮。由于春节与元旦相距时间较短,延时消费就大大下降。也就是说,假日消费只是消费者将昨天、明天或下周下个月的消费集中在几天进行,是消费时间区域的移动变化,并没有激发新的需求。居民收入、商品市场就像一块大蛋糕,假日消费多了,平时就相应少了,假日购物的增量,不会全部成为市场增量。又按一般规律,即时消费呈小额、不断的特征,而正时消费具有高额、不易消耗的特征,两者对照就不难发现春节市场不及元旦市场的原因了。因为春节市场占主导地位的依然是即时消费。由此观之,所谓的“假日经济”或“假日消费”,其中包括了不少虚假现象,在认识上必须加以细化。至于在节假日如何做好包括商品的品种、质量以及开发新的消费资源等的消费服务(因为服务对消费的拉动作用也已为市场所证明),那是另一个话题了。

第11篇

【关键词】黄金周 带薪休假 旅游市场

1 对新旧休假制度的解读:从“黄金周”到“带薪休假”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中国公众开始适应并懂得如何协调忙碌的工作与休闲的生活。休假制度日益成为全国公众关心的话题。20世纪90年代,中国先开始实施每隔周日放假的制度,不久后又修订为每周六、周日都放假的制度。1999年国务院通过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宣布,从1999年国庆节起,每年的春节、“五一”节和国庆节都放假三天。虽然法定的三个公众假期是三天,但在实施中一直是通过上移下借两个周末的形式,来形成每年长达三个七天的全国性放长假,而每个长假掀起的旅游消费热也逐渐成为中国经济生活的新亮点,被人们称为“黄金周”。

“黄金周”的实施在经过几年以后,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于是,在广泛征求各界意见和社情民意的基础上,修改后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以及新出台的《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经国务院通过并均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办法》规定,从明年起,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从之前的10天增加到11天。从2008年起,五一劳动节从放假3天减为1天,新增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各放假1天,春节放假3天不变,但调整为从农历除夕开始计假。新年(元旦)仍放假1天,国庆节仍放假3天。根据《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职工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条例》指出,年休假在1个年度内可以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段安排,一般不跨年度安排。单位因生产、工作特点确有必要跨年度安排职工年休假的,可以跨一个年度安排。此次国家法定节假日制度调整方案的拟订体现了以下原则:一是法定休假日天数要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二是法定节假日安排要有利于弘扬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三是节假日制度安排要尽量减少对经济社会运行影响和冲击;四是休假制度安排要体现社会公平,让全体公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五是法定节假日调整和带薪休假制度安排要充分考虑到国民旅游需求。

2回顾“黄金周”的假日经济

2.1“黄金周”假日旅游市场特征

2.1.1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火爆增长,居民旅游需求持续旺盛2007年春节黄金周期间,全国共接待游客9220万人次,同比增长17.7%;实现旅游收入438亿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19.0%。从人均旅游花费来看,2007年春节黄金周期间,游客人均花费达到475元,较2006年同期增长1.1%,虽然增速较上年有所下降,但游客人均花费仍创出历史新高。这些都充分表明目前中国居民仍然保持旺盛的旅游需求。

2.1.2休闲度假旅游快速增长

以汽车为主要交通工具的城市周边出游方式大幅度增长。自驾车出游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出游方式。2007年春节黄金周期间,在通往各大景区的公路上,来自各地的私家车络绎不绝。城市周边景区(点)、各类旅游度假区、开放性景区(点)以及非景区(点)的游客显著增加,非著名景区(点)游客大幅度增长。以休闲度假为主体的城市周边住宿设施的出租率高于市内客房出租率。全国假日办、国家统计局2006年的“十一”黄金周统计报告显示,假期里人们出游的目的地更加分散了,长线旅游、旅行社组团的接待量有所下降,传统的观光游正在向休闲游转变,有70%的城市居民选择了农村旅游,形成了7000万人次的农村旅游市场。

2.1.3假日旅游的经济影响明显

据统计,2000年春节,国内旅游人数超过2000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一成;全国旅游花费约16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六分之一。2001年春节“黄金周”旅游接待继续增长。共接待旅游者449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98亿元。2006年春节,全国共接待游客783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68亿元。从一个个“黄金周”不断攀升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在政府部门、旅游企业和消费时尚的引导下,国内旅游市场规模在迅速扩张,巨大的旅游消费有力地拓展了相关行业的市场。

2.2“黄金周”假日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2.2.1景区超负荷承载,环境破坏严重

浪潮式的客流,使许多旅游地的客流量远远超过旅游地的容量和接待能力,导致景区景点及旅游线路超负荷承载。在某种意义上说,一个旅游者就是一个污染源,游客增多,旅游活动的频繁和分布的过于集中,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和污染的可能性越大。

2.2.2交通、住宿供需矛盾突出

游客都集中在一定时间出游,给运输部门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铁路、民航、公路在黄金周旅客出行和返程时段,供需矛盾突出,是制约黄金周旅游的瓶颈。浪潮式的假日旅游使得饭店宾馆爆满、拥挤。住宿的困难大大影响了游客的旅游质量以及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

2.2.3旅游服务质量下降,游客投诉增多

假日游人骤增,超出旅游业及相关行业的承接能力和管理容量,导致接待标准名不符实,服务质量明显下降,严重影响了行业声誉和旅游地形象。旅游投诉内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交通问题引起的投诉。二是由于行业内部的服务引发的投诉:首先是旅行社自身的服务问题,低价组团造成了行程中旅行社无法兑现合同内容,原订的四星级宾馆变成了三星、甚至更低,卫生间没有热水,自费项目一天比一天增多,景点只过不进等;其次是景区(点)的服务,南方的旅游热点地区比较集中,游客投诉景区存在诱导购物、擅自提高商品价格等现象;导游“甩团扣团”依然存在;再是旅游饭店、餐饮和娱乐场所的服务质量有所降低。

3 新的休假制度:“带薪休假”

3.1新的休假制度的产生和实施的现实条件

一个人要从潜在旅游者变成现实旅游者,须具备两个最基本的客观条件,即一定的收入水平和较多闲暇时间。目前,我国人民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旅游消费能力,旅游意识也日益增强,旅游需求不断增长。

3.1.1工业社会发展创造的相当的物质经济条件

相当的物质经济条件是带薪休假制度产生的根本性条件, 一方面, 人们超越温饱线,物质生活水平达到了一定高度,劳动者在食品等基本花费方面的比例降低,人们的消费结构向发展型享受型转变。另一方面,工业社会迅速发展所创造的社会财富,可以为带薪休假制度的实施提供充分的物质经济条件。既能够承担带薪休假所需要的财力上的支持又能够为带薪休假创造良好的度假旅游条件, 保证公民带薪休假权利的真正实现。

联合国粮农组织根据恩格尔系数提出一个划分贫困与富裕的标准,即恩格尔系数地在59%以上者为绝对贫困,50-59%为勉强度日,40-50%为小康水平,30-40%为富裕,30%以下为最富裕。我国人均GDP在2003年首次突破1000美元, 农村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是45.6%,城市居民家庭的是37.1%。我国城市居民的消费结构普遍已经升级到小康标准,乡镇则普遍正处于从温饱到小康升级的过程中。

3.1.2公众度假旅游需求意识及需求市场的基本形成

旅游活动是带薪休假的主要内容,如果公众没有度假旅游的需求, 带薪休假制度就失去了存在的现实意义。我国的“黄金周”为带薪休假制度的建立完成了培养旅游需求意识和旅游需求市场的前提。一方面,“黄金周”创造了较为充裕的时间条件,使那些本来受时间限制的潜在消费需求成为现实的消费实践,主要表现为中国公众的中远程休闲度假旅游。另一方面,“黄金周”推行所形成的全国性的集中旅游行为,以及这种集体式旅游所造成的氛围,使中国公众的旅游意识迅速形成。一些中国城市居民已经形成定期休假旅游的生活方式,“黄金周”使中国公众的旅游需求由潜在状态上升为现实状态。

3.2新的休假制度的出台及其意义

休假模式的转变,有利于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合理分配和利用时间及其它资源,使我国的休假制度与国际社会休假制度接轨,能够大大降低公民休假福利对社会生产、运转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主要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2.1具有社会进步性,弥补了“黄金周”集中放假制度时间方式上的不足

带薪休假制度的建立是中国从全民集中度假的粗放型模式向全民分散度假的精细化、个性化模式发展和转型的必要支撑之一。由带薪休假而形成的分散休假模式,避免了集中休假的弊端,减少了国家每次因“黄金周”放假而发生的在社会管理上的巨大成本,避免因社会各个方面的暂时停止运转而造成的各种经济损失,避免了因为人群聚集所带来的各种副作用,比如减少传染病交叉感染的几率,减少人口拥挤可能带来的交通事故,减少过量游客给景点带来的环境破坏,等等。促进人们更为自主、更为自由、更为理智成熟的消费方式。

3.2.2使旅游需求资源在时间上的分配趋于合理,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

实施个性化的带薪休假制度,不但可以让旅游者自我选择出行时间,自然地错开旅游高峰,大幅度减少“黄金周”节假日旅游压力,消灭瓶颈效应,使旅游业的供给资源和需求资源在时间上的配置趋于合理。而且可使更多的潜在旅游者实现旅游愿望,产生更为丰富多彩的旅游需求,真正发挥旅游业能够促进内需的作用。带薪休假制度符合旅游行业的运转规律和旅游业的发展规律,它将促进假日经济和旅游产业的再一次提升。

3.2.3有利于旅游服务质量的提高

旅游流季节性分布的高强度,旅游者的大量涌入,使得旅游市场在特定时间段内进入卖方市场,旅游经营者不必以服务为优势便能获得高额利润,这必将导致旅游服务质量低下,损害广大旅游者的利益,危害整个旅游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带薪休假制度的施行,使旅游者有可能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安排旅游活动,旅游者对旅游地的远近、旅游对象、旅游设施设备有较大的选择余地,旅游市场将进入买方市场,旅游经营者必将注重旅游地形象的塑造,注重旅游服务质量的提高和旅游产品的更新换代,如此就会给旅游者以满意的心理体验,进一步刺激人们的旅游需求,促进我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3.3新制度的施行与落实

法律的完善是带薪休假制度得以存在和落实的根本保证,带薪休假制度的福利的实现,必须首先要完善立法方面的不足:一方面,应完善《劳动法》中带薪休假制度的法律条文,主要是补充对带薪休假权利保护方面的内容,规定对权利被侵犯者的救济措施,以及对侵权者的惩罚措施。同时,还可以在相关的行政法规中,制订有关对违反带薪休假制度的单位或个人的制裁措施。法律上的救济制度可以使公众的带薪休假权利得到切实的保障;另一方面,要根据《劳动法》制订带薪休假制度的实施细则。制订实施细则是带薪休假制度得以落实的当务之急,实施细则的法律效力虽然低于《劳动法》条文,但是其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劳动法》是赋予公众抽象的带薪休假权利,实施细则能够使劳动者享有具体的带薪休假权利,没有实施细则,有关带薪休假制度法律条文的运用和实施将成为空中楼阁。

参考文献

[1]周昌军.假日消费特征与消费心理分析[J].发展论坛,2001,(04).

[2]吴苏云.假日经济现象浅析[J].科教文汇(上半月), 2006,(05).

[3]李芳,齐雪青.浅析我国假日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旅游科学,2001,(01).

[4]厉有为.应把集中冲击式假日经济转变为分散均衡式假日经济[J].中国经贸导刊,2003,(09).

[5]任萍.黄金周旅游利弊分析[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07).

[6]何惠.假日旅游经济均衡问题与解决思路分析[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5,(06).

[7]宋莉,陆朋.浅析假日旅游的可持续发展[J].商场现代化,2007,(02).

第12篇

“十一”旅游黄金周工作总结(四)

(六)餐饮红火,客房爆满、游客吃住舒适

据统计,“十一”黄金周七天,银川市旅游饭店出租率均达到了新高,其中银川元亨大酒店、玉皇阁大酒店、大自然宾馆、沙湖宾馆、颐鸿宾馆、长相忆宾馆、宁丰宾馆、隆湖宾馆、富康大酒店、中卫的逸兴大酒店、中卫宾馆、鸿翔大酒店、固原新世纪宾馆的客房出租率都先后达到了100。许多酒店不仅爆满,而且千方百计地腾出办公用房,供游客居住。除银川外,外市、县的住宿也呈火爆趋势,中卫、固原两文秘站版权所有市的住宿率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尤其是中卫市的一些主要星级饭店,在节庆期间住房率先后达到了100以上。从总体上看,各宾馆在“十一”黄金周期间,都能按照十一”黄金周的统一部署,努力做到宾客第一,服务至上,为海内外游客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赢得了海内外游客的广泛赞誉。与住宿相对应的是今年的餐饮业也十分火爆,大小酒店、餐馆纷纷推出“团队套餐”、“家庭套餐”等旅游黄金周特色餐饮“大菜单”,使用餐的客人成倍增加,一个正餐时间里,餐桌多次被使用非常普遍。在宁夏玩得高兴、吃得开心、住的舒适已成为来宁游客的共识。

(七)旅游已成为假日经济中的最佳卖点

由于旅游在假日市场中最具有强大的公众亲和力和市场号召力,“旅游”已成为假日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与旅游联姻,利用旅游业的号召力进行营销和策划,成为今年假日市场中出现的新现象。旅游、商业、文化、体育、交通、信息和各类公共服务业都争相打出“黄金周”服务品牌,出现了全社会关注、全社会参与、全社会保障、全社会受益的良性互动局面。如建设银行推出的“多储蓄,中旅游大奖活动”。银川各房地产商纷纷推出的“十一”黄金周环保绿色概念楼盘,开展有奖销售、假日狂欢及各种社区文化活动,吸引,!了不少市民利用假期到各处看楼,还参加了免费旅游活动。文秘站版权所有同时黄金周期间我区各种土特产品、工艺品出现了热销的局面,剪纸、西夏仿古陶盘、绒布骆驼、枸杞系列产品成了海内外游客争购的抢手货。可以说“十一”黄金周的经济链条,有力地拉动了内需,繁荣了地方经济,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服务业中“龙头”产业的形象,在全区各地更加鲜明地树立起来。

(八)自治区假日旅游协调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全力协作、密切配合,积极做好各项工作

自治区假日旅游协调领导小组充分发挥了指挥中心的作用,各成员单位认真履行职责,普遍制定了“十一”黄金周组织接待和管理方案。自治区假日办和银川市假日办各机构的工作内容翔实、任务分工明确,在旅游统计预报、信息报送、应急安排、旅游市场整治等方面,高质量地完成了工作任务。交通厅海事局在“十一”黄金周前,对我区各水上景点的游船均进行了检测,保证了游客的乘船安全。节日期间共开发客运班车49922个班次,运送旅客101.4万人次。银川铁路分局共开发旅客列车122列,发送旅客9.15万人次,其中增发旅客列车4列。民航宁夏管理局南下西进,积极落实节日期间增开航线、航班事宜,新开了银川至深圳、大连、青岛、沈阳、石家庄的直达航班,至此全国各地与银川直航的城市已达17个。节日期间,河东机场出港航班145班,运送旅客10112人次;进港146班,9548人次。文化厅紧紧抓住“假日经济”的有利时机,以“唱

响主旋律、歌颂新生活”为主题,科学、有效地制定了假日期间的文化娱乐活动计划,体育馆、博物馆、图书馆、青少年宫等公共场所全部对外开放。自治区工商局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市、县工商局发挥工商 行政管理职能,认真做好对黄金周旅游市场的监管。卫生厅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卫生检疫机构加强节日期间景区(点)、公共场所和餐饮业的卫生监管。质量技术监督局对全区各主要旅游景点的游乐设施及宾馆饭店的电器设备进行了检查验收。宁夏日报、宁夏电视台、宁夏广播电台等区内新闻媒体以及中央驻宁新闻单位,派出记者采访报道,“节日旅游大菜单”,及时把旅游信息传送到千家万户。各地、市、县(区)假日旅游协调机构,认真制定“十一”旅游黄金周整体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进一步明确了各有关部门、各单位的职责、工作任务和工作进度。所有任务,都做到了领导责任落实,责任单位落实,工作措施落实,时间进度落实。全区各级假日办认真履行指挥协调职能,狠抓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坚守岗位、辛勤工作,及时协调解决各种急难问题,充分发挥了假日旅游指挥部的职能,保证了假日旅游工作的顺利进行。在黄金周里,自治区假日旅游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做到24小时值班,认真接听和受理游客的每一个投诉电话,做到态度和蔼、严肃认真,得到了广大游客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