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13 12:19:0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三字经幼儿学朗读,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蒙学教材《三字经》从产生之后不但对我国古代教育教学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远及海外,直到今天,其中所蕴涵的教育理念仍然对我们的教学和教材编写具有借鉴指导价值。
《三字经》教学方法教材影响《三字经》,是一本综合性的蒙学读物,世传为南宋王应麟(1223-1296)撰。其内容集知识传授、道德教化和方法指导为一体,被看成古代教学理念的典范教材。《三字经》产生之后,被历代沿用,其中除了朝代更迭适应时展略有增加之外,其主体内容不变。《三字经》还传到海外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如日本江户末期至明治初年,日本《三字经》仿制本的大量涌现,如《本朝三字经》《皇朝三字经》《日本三字经》《皇国三字经》《女三字经》等。自明代开始,《三字经》还经过澳门等地流传到了欧洲。迄今,已有英、法、俄、拉丁文等多种外文版本,如“裨治文的英译本(1835年)、儒莲的法译本(1864年)、翟理斯的英译本(1873年)、左托立的拉丁文译本(1879年)、艾泰尔的英译本(1892年)、翟理斯的第二次英译本(1900年)”。《三字经》中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对后世的教育教学及蒙学读物的编写具有深远的影响,即使对今天的启蒙教学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随着国内外“读经”活动的日趋升温,全国各地以复兴国学为宗旨的蒙学馆纷纷开展起来了。2002年,北京市建立第一家国学启蒙馆安定门蒙学馆,至今先后出现了北京的一耽学堂、厚望斋国学启蒙馆,上海的孟母堂、养正学堂,江苏的菊斋私塾,南昌的博文国学启蒙馆,九江的晓波国学启蒙馆,郑州的先锋国学启蒙馆,等等。在这些民间国学启蒙教育机构中,在儿童初学阶段均采用了《三字经》一书作为阅读材料。另外,国学启蒙教育也开始进入了幼儿园和小学课堂,如山东东湖小学、莱西市的中小学等也在校园内开展了国学启蒙教育,在国学启蒙教育的入门阶段的教学中,也都采用了《三字经》作教材,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此外,河北的退休老人彭飞先生成立了文昌祠义塾免费教读《三字经》并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在教授过程中,孩子们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书中的故事对儿童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的行为举止变得更加友善更加礼貌,使家庭和人际关系更加和谐。彭飞老先生还在2003年暑期《三字经》学习开班讲话中说:“《三字经》是最好的启蒙教材。”“它的基本内容、基本思想是仁义忠孝,做人常理,重视知识,鼓励求学。真正是正心育德的好教材。《三字经》还是中国历史纲目和经典大全,儿童记住这些,对以后的学习,无论是中学大学,都大有用处。而且《三字经》顺口押韵,琅琅上口,非常适合儿童诵读。”“我给孩子们开《三字经》课,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真正是帮助家长们对儿童进行正确的启蒙教育。”
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就非常强调朗读背诵,他认为人类原始的教育方法,只有一个,就是背诵。《三字经》考虑到了儿童的这种学习心理特点的,三字一句,音韵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便于儿童记忆,文字浅显而又押韵的语句类似于歌谣,适合儿童诵读,容易使儿童产生朗读背诵的兴趣,所以成了流传久远的经典。我们今天在探索识字教学的道路上,也应当集中力量致力于识字教材的编写。《三字经》中的内容并非空洞说教,其每一个部分都是与当时生活密切相关的,儿童读后能够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兴趣就能够保持。这也是我们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三字经》的韵语教学形式,对当今识字教学改革有很大的启示。如辽宁省丹东市东港实验小学姜兆臣校长经过十几年的实验与探索,创造总结出的韵语识字教学,就是近几年比较典型的研究成果。相关教育专家评价其是“重素质、轻负担、快速高效”的识字方法,“遵循了汉字、汉语的规律,遵循了儿童学习汉字、汉语的规律,体现了现代教学思想,发展了我国传统的识字教学方法。”
《三字经》在流传使用过程中,对明清蒙学识字教材的编写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如郑州大学郭宝华教授于2000年编写的《字经》就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全书四字一句,句句押韵,内容按天文、地理、历史、文化等50个门类有序编排,通篇没有一个重复的字。共1000句4000字,其中包括3500个常用字和经作者精心挑选的500个不太常用的字,给儿童汉字识读带来了极大便利。另外,在新课标指导下的三套识字教材(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中,人教版对古代韵语形式的借鉴是最明显的,在识字部分就采用了读古诗识字的方法。人教版教材还有一部分识字内容直接采用了《三字经》的编写形式:三个一句,每句最后一个字押韵,内容体现现代生活,我们称之为新三字经。如一年级下册在教学“懂、貌、父、母、教、认、错、事、改、愿、碗、筷、扫、夸”等字时,采用的文本是:“小朋友,正年少,尊长辈,懂礼貌。父母教,认真听,做错事,即改正。长辈错,要提醒,态度好,心意诚。家务事,要承担,洗碗筷,扫庭院。家爱我,我爱家,好孩子,人人夸。”这也是借鉴《三字经》编写方法的经典范例。
近年来,我校结合地方实际,根据学生需求,努力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教学改革新思路,注重学生的特长培养及全面和谐成长。博兴县为汉代孝子董永的故乡,我们在师生中提倡和践行“敬老、孝亲、齐家、爱国”的道德理念以传承董永“孝文化”,同时挖掘和形成有地方特色的实践教学课程,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素质教育培养模式,先后荣获店子镇级泥塑、剪纸特色学校称号、县级德育十佳学校、市级规范化学校、市级教学示范校、博兴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先进单位、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实验基地、博兴县首批泥塑剪纸特色学校等荣誉称号。下一步,我校也将在借鉴传统蒙学教育精华方面下功夫,采取校内校外结合的方式将“读经”活动开展起来,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共建和谐家庭、和谐校园、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熊承涤.中国古代学校教材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199-200.
[2]彭飞.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启蒙教育―2003年暑期《三字经》学习班开班讲话.2003-7-20.
[3]田本娜.韵语识字发展了我国传统的识字教学.辽宁教育,1998,(04):24.
【关键词】国学经典教学幼儿社会交往教学中的幼儿社会交往能力
一、 课题研究的内涵解读
2014年,我园申报的《有利于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发展的国学经典教学活动研究》课题立项为张家港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历经二年,我园在园内推广国学经典教学活动,对课题研究的已有经验进行了归纳,对课题研究的实践发展进行了远景部署。
1. 课题研究的前期调查。作为苏州市第七批农村儿童文化园、张家港市语言文字先进学校,为传承中华经典文化,弘扬优秀文化传统,我园一直把国学经典引入课堂,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国学经典活动,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环境上的体现:我园以“五名工程”为导向,利用各区、各角创设了名诗欣赏廊、名画创作角、名著阅读墙、名曲感受厅等环境,选择了适宜的国学经典内容,营造了温馨的阅读氛围;在班级环境中创设了语言读书角、好书共赏区等,给幼儿参与阅读、学习诵读提供了有利条件。课程上的体现:我园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体验特色,弟子规、三字经、古诗等成为语言教学活动中的一大亮点。另外,我园承担的苏州市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生态环境策略研究”重在发展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现已到中期研究阶段。
2. 课题研究的前景展望。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努力以育灵童教学资源为前提,汲取有利于幼儿参与社会交往的浅显易懂、富有童趣、便于幼儿熟记和认读的三字经、古诗、弟子规等,采用专题活动、教学活动、区角活动等内容,借助游戏、表演、欣赏、诵读、体验等活动形式,帮助幼儿感知交往礼仪并学以致用,获取理论到实践、实践到情感的提升,推进幼儿对自我、社会、自然之间的整体认识和体验,谋求幼儿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
二、 课题研究的环境营造
1. 环境创设的空间是开放的。我园创设的国学经典教学环境布置的空间位置是开放的,在走廊或通道中随处可见一首首朗朗上口的古诗词、三字经等图文结合的版面,敞开式的场所便于幼儿三二成群驻足观看或朗读。
2. 环境创设的内容是灵活的。呈现的国学经典教学环境并不是长期固定不变的,那种单一的创设手段,影响幼儿参与社会交往能力的积极性和能动性。逼真形象、富有诗意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让幼儿在情感满足的同时提升各项能力。如我园实行每月一主题,一月是关于走礼仪线的学习和体验,下月是游戏交往的三字经体验馆。做到每月一重点,渗透幼儿的各个环节。
3. 环境创设的形式是自主的。体现幼儿是环境创设中的参与者角色,在形式的选择上更加考虑“我怎样启发、引导支持幼儿参与,幼儿怎样参与,我能最大可能地提供什么样的条件”等因素,有目的、有计划遵循幼儿年龄特点组织幼儿参与设计、参与收集,融入“弟子规”“三字经”“古诗词”等教学内容,有朗诵类、节奏类、表演类等。
4. 环境创设的材料是丰富的。避免提供成品类的、定型类的、变化单一材料,可随时根据活动的需要而有所更新或替代,激发幼儿实践的兴趣。如在《池上》古诗教学活动中,为让幼儿体验同伴间合作乐趣,老师用废旧材料制成了小船和竹竿,三人一组边念边表演,其乐浓浓。
三、 课题研究的主题内容
1. 基础性活动的构建。我园的基础性活动创设了学习活动、生活活动、游戏活动和实践活动四种课程类型,这四种课程类型注重幼儿多种经验的感知与获得、多种能力的发展与提升,同时在基础课程实施过程中体现国学经典教学特色。
学习活动。我们将三字经、古诗、弟子规等融合到课程中去,根据不同年龄幼儿的社会交往发展水平,参照话题计划,实现课题研究与语言、健康、社会、科学、艺术各领域的共融。同时对课程中的话题表内容和部分教学内容进行变更和调整,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关注幼儿个性差异和能力差异,组织有效的、丰富的活动。
生活活动。我园把幼儿的一日生活纳入研究范围,如洗手、吃饭、喝水等环节,让幼儿从生活中体验三字经、弟子规中的诗句含义,并落实到行为中。
游戏活动。我园尝试将国学经典教学内容与幼儿游戏进行整合,在游戏中拓展幼儿的交往能力。如在诗意浓浓的“童学馆”游戏中,幼儿可以扮演一定的角色来体验,体验待客的礼仪之道,倒上一杯茶,礼貌交谈着,透着童趣。
实践活动。我园各年级组每学期都要开展二次以上的实践活动,每次实践活动都会制定相应的幼儿交往能力发展目标和详细的活动方案,有计划、有组织的实施和开展。如有外来客人光临,我们的礼仪小天使们就会出现在各个楼道转角处,指引客人找到所去的功能室。年级组内还会根据计划开展诗词朗诵会,也会提供一些情境表演活动,帮助幼儿在实践中收获更多。
2. 特色活动的构建。发扬我园原有的环境教育优势和特点,设置国学经典特色活动,分成主题活动、社团活动和节日活动三大类型,确保教育目标和尊重幼儿的交往发展特点的有机结合,进一步体现幼儿园对原有教育特色的传承和发展。
主题活动。我园建构了比较完整的主题式学习模式,实行“整合与自主”。每个主题都是从育灵童教材中挖掘,力求以多种形式创造性地开展幼儿社会交往活动,满足幼儿内需,丰富幼儿经验。如在“感恩节”主题活动中,我们鼓励幼儿心怀感恩,念一念感恩的古诗《游子吟》等,说一说如何表达感恩,做一做感恩卡,倡导幼儿怀着感恩的心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社团活动。我园每周五都要开展一次社团活动,以年级组为单位,跨班开展活动,幼儿可以自主选择社团活动,支持幼儿个性特长的拓展。社团活动内容有:“朗诵大会”“童诗社”“经典故事”“诵读体验”等,鼓励幼儿自主地进行交流与表达,共同感受国学魅力,分享友好交往的快乐,促进幼儿素质的和谐发展、综合提高。
节日活动。每学年我们都会继承传统,以幼儿个性、适宜化发展为目标,开展“科技节”“读书节”“毕业典礼”“六一亲子活动”等活动。每一年都会在原有基础上创新,如每年一次的“六一展演”活动主题特色鲜明,有弟子规、三字经、古诗词、现代风等不同风韵的表演,使幼儿拥有自信,成为自主发展的积极主体。
四、 课题研究的教学策略
国学教学中重在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中获得认知,在与同伴的互动学习中学习方法,在参与游戏体验中提升交往能力。
情境体验:教学情境力求真实、融合,我们要给幼儿创设一个“色香味”俱全的场景布置,如教师的着装、教学材料的提供、PPT背景布置等。
角色扮演:角色体验是一种通过让幼儿欣赏一定的角色来获得丰富体验的教学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幼儿领悟了角色的责任。
1幼儿园国学教育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时代转型下的“国学热”催生了幼儿国学教育潮流,但在具体实践中教育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纵观现阶段的幼儿国学教育,我们不难发现其存在一定的误区:
1.1教学活动方式单一
“幼儿园在进行国学启蒙教育时采用的教学形式较为单一,幼儿园采用的最主要方式是诵读法[1]”。首先,一位老师面对多位幼儿,教师朗读示范,幼儿跟读后进行熟背是现在多数幼儿园的教学形式,以强迫幼儿“读经”的形式灌输传统文化知识。其次,教师多采用传统的“奖励”模式来激励幼儿背诵。导致幼儿背诵课文仅仅是为了表现自己并获得奖励,而并非为了获取知识。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幼儿的兴趣,也体现不了幼儿学习国学经典的真实意义。
1.2缺乏国学启蒙环境的熏陶
当前幼儿园的国学环境启蒙大多形式较为复古。根据调查,目前幼儿园进行的环境创设,大多是形式上的创设。大多数幼儿园误以为将国学经典(如《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通篇印在墙面上、将国学经典人物画像挂在墙上,或者在某一区域内摆放古代学习的书桌和古代书本,便是营造了国学环境。这些复古形式的长期使用会使幼儿对国学失去兴趣,产生“抵触”和“视而不见”的现象。
1.3缺乏科学系统的国学教育内容
国学文化包罗万象。首先,当前大部分私立幼儿园对幼儿国学教育的理解都停留在国学经典典籍这个层面上,将国学典籍的教学作为国学教育的重点,且80%以上的幼儿园都单纯地以《弟子规》和《千字文》背诵作为国学教育的主要内容。其次,幼儿园国学教育内容的选择忽视了幼儿年龄阶段特点和身心发展水平,教材也不具备层次性。
2幼儿园国学教育融入人工智能的必要性
时代转型背景下,人工智能与教育领域的深度融合是解决当前幼儿国学教育问题、健康发展的必经之路。当前幼儿园亟须建设国学特色课程、提高国学教师素质、实现高效的因材施教。
人工智能是一门综合的交叉学科,涉及计算机科学、生理学、哲学、心理学、哲学和语言学等多个领域。[9]首先,人工智能的新型教育模式能综合多领域学科知识,打破单一的教学方式,创新当前幼儿国学教育。其次,人工智能可以发挥其智能化、自动化、个性化和协同的特点,为幼儿园区域活动提供智能化、自动化的环境创设材料。此外,人工智能可以根据每一位幼儿的特点采用大数据分析的方式,分析幼儿认知发展程度,在夯实国学教育理论的基础上,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地实施幼儿国学教育,在真正意义上建设并发展幼儿园特色课程。[2]国学教育师资短缺是阻碍国学教育发展的首要因素。教师短缺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对教育影响重大。而人工智能能够独立扮演教师的角色,且储备了大量国学专业知识。人工智能在以教师的角色进入幼儿园师资队伍的同时,对幼儿教师本身提出了新的要求。人工智能背景下的幼儿教师需要具备更广泛的知识范围、更强的综合素质、创新型的思维以及较强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因此,人工智能以其本身的智能化和幼儿教师的专业化能够提高幼儿园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幼儿园国学教育融入人工智能,旨在促进幼儿国学个性化教育。在幼儿园国学教育中引入人工智能,为幼儿活动提供了创新性的玩教具和活动形式。在国学教育中,兼顾幼儿的特殊性,通过分析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身体发育程度、认知水平、思维能力、学习接受程度,为幼儿制定个性化课程。因此,人工智能技术与国学教育融合能兼顾个体的特殊性,能够高效地做到因材施教。
3幼儿园国学教育融入人工智能的路径
幼儿园国学教育融入人工智能是在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同时,借助人工智能科技优势,实现传统幼儿国学教育与人工智能的有机结合,能够增强国学教育的效果。
3.1环境创设
人工智能以其不可匹敌的技术优势,创设全新的学校环境特征[3]。国学环境创设融入人工智能是促进国学教育开展的重要路径。在传统环境静态创设的基础上,安置多媒体一体机来创设动态多变的主题墙,播放国学经典动画、歌曲、故事,展示栩栩如生的动态人物造型,呈现丰富多样的色彩,使幼儿园的墙面设计能够有效地将动态和静态相结合。除了提供动态国学经典文化元素之外,还可以利用人工智能筛选不同年龄段的国学知识展现给幼儿,创设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主题墙。天花板是传统环境创设易忽略的一步。吊饰是悬挂于天花板的装饰,它能够为幼儿园内公共环境增添动感和立体感。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将国学经典文化中的人物形象(孔融、孟子、孔子)、书法作品、传世经典国画、经典国学典籍(《三字经》《千字文》)等投影展示到天花板上。同时,在图书角安置人工智能设备,将传统纸质书籍与有声读物有机结合,打造人工智能读书角。书架旁边则可以布置以国学经典文化为主元素的周边,力图将智能元素与传统文化元素相结合进行环境创设。
3.2人工智能教学系统
人工智能教育系统的融入促进了“有形”教师与“隐形”教师的有效结合,发挥了国学教育的巨大效力。首先,智能多媒体一体机是较为普遍的一种人工智能系统。在组织国学经典教育过程中利用其人工智能计算的个性特点,选择出适合各个年龄阶段儿童的国学经典知识。以小班为例,人工智能设备筛选出适合小班幼儿观看的图片、国学律动、顺口溜、儿童化故事等,并以动态方式展现给幼儿。同时,教师要对多媒体设备进行有效操作、关注幼儿的身心状态。其次,人工智能机器人基本可以代替传统教师进行“教学自动化设计”,减轻教师负担。机器人能为幼儿营造出一种“混合现实”的环境,让幼儿更好地参与到故事表达中,机器人作为活动组织者,替代了教师在活动组织中的主导角色,自行设计活动流程,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学习。此外,远程教学是基于人工智能的教育交流平台。[4]幼儿园建立远程教学,以线上互动的方式,将幼儿国学教育专家与幼儿园的孩子联系起来,实现专家与孩子的线上国学交流和互动,以便对幼儿进行更专业、更科学的国学教育指导。
3.3智能化、自动化的国学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目标,为幼儿提供一定的活动空间和活动材料,幼儿在丰富的环境中进行自主、自由的探索性活动和个性化学习。幼儿国学区域活动的智能化能促进幼儿园学知识的有效获得。
3.3.1智能化材料
人工智能的发展带来智能化的益智玩教具,智能机器人尤为突出。首先,在国学区域活动中投放智能化的玩教具,能够实现区域活动智能化。以国学艺术活动“智能机器人与幼儿园皮影戏剪纸活动的融合”为例。在幼儿美工区进行活动前,人工智能机器人独自操作皮影戏,并展示给幼儿,启发幼儿如何做皮影戏剪纸。随后,机器人可以扮演活动组织者,引导幼儿逐步完成皮影剪纸。其次,国学的益智玩教具还包括国学经典有声读物、国学趣味创意触感玩具书、智能优秀传统人物模型、智能传统习俗文物模型等。这些智能化材料的投入将大大提升区域活动的智能化和自主性。
3.3.2自主化学习
人工智能教学系统或者人工智能机器人以教师身份介入国学区域活动,代替传统教师引领幼儿在区域内自主进行国学知识探索、学习。以国学语文活动《三字经》为例,机器人讲故事、与幼儿进行国学知识交流对话,带领幼儿唱读《三字经》,使幼儿自主理解三字经的含义,并模仿、学习三字经中的优良习惯。当然,幼儿教师并不能完全退出区域活动,教师要选择恰当的介入方式。教师在幼儿开展区域活动中要时常观察幼儿,在他们遇到困难、秩序混乱以及幼儿身心安全受到威胁时,教师要及时介入,保证幼儿的自主化学习顺利开展。
关键词:朗读;语文水平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8-207-02
我于一直注重开始接触“经典诵读”这种教育理念,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这方面的体会。
一、有助于提高儿童的识字能力
我们先从识字教学谈起。识字教学是我国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小学阶段。儿童的语文知识以及其他一切知识的学习,都是以识字为前提和基础的。而识字的本质之一,就是学习并掌握一种阅读工具,以便学习者能够领会、理解各种书面材料的意义,具备涉猎各种知识的能力。现在,我国小学的识字教学是先学6周的拼音,再随文识字。但是大家知道,古人识字是不用拼音的,但比现代人更擅长作诗赋辞。这是为什么呢?在我国,识字教学的研究和实践由来已久,从传统的蒙童识字到现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传统启蒙教育给我们留下了一大笔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古人仅用一年左右时间,通过熟背《弟子规》、《三字经》和《千字文》,能识2000多汉字,基本过了汉字关,而现在小学6年才能识字2540个。我们现代人6年的识字量,古人只需一年。2004年上半年,我的孩子王虹予4周岁,妹妹的孩子黄奕哲2周岁,他们同时开始“经典诵读”。用的课本分别是《老子》(5000字)、《论语》(15000字)。采用的方法是“无为而学”。一是在他们玩的时候放光碟给他们听,一是在晚上睡前大人念给他们听,没有料到一周后他们能够背诵一些段落,这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之后我们采用“指读”的学习方法,就是在跟光碟或大人读的过程中,孩子指着文字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每天的时间不超过20分钟。现在,王虹予能将《弟子规》(1080字)完整地背下来;《老子》40章,一次能连背20章,分2次将背完。黄奕哲也能跟着光碟将《论语》全部背下来。到现在他们俩都背诵过《弟子规》、《笠翁对韵》、《老子》、《唐诗》、《宋词》、《大学》和《中庸》。虽然每天用不到20分钟时间进行“经典诵读”,但一周下来最少400字最多700字的文章孩子即能轻松背诵,“无为”变成了“有为”。仔细分析《三字经》、《弟子规》、《唐诗》、《宋词》、《大学》《中庸》和《论语》,我们可以发现它们有几个主要特点:第一是生字集中出现;第二是字与字连在一起,组成有意义的词、短语或句子,也就是把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呈现;第三是以韵文形式编辑,文句整齐、押韵、节奏分明,读起来朗朗上口。这种把生字集中起来传授,同时把识字与阅读融合在一起的方法,明显有助于识字效率的提高和书面语学习的全面开展。现在王虹予上二年级,黄奕哲上一年级。在上小学前王虹予由于不喜欢上幼儿园几乎是在家里,除了每天进行20分钟的“经典诵读”,其余都是她玩的时间,黄奕哲也只上过一年的幼儿园。
二、有助于提高儿童的智力
通过这些年来的“经典诵读”,提高了他们的记忆力、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注意力和思维能力,这使他们在学校的学习很轻松。我是二年级的语文老师同时也是我孩子王虹予的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她每篇课文读一到三遍就会背了,练习或考试中的阅读理解和小作文,她都能出色的完成。我想这与她一直坚持的每天20分钟的“经典诵读”是分不开的。黄奕哲语文、数学成绩都很拔尖,我们并不唯分数论,但对取得分数高的学生也一定给予表扬。“经典诵读”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功效,这是与儿童的生理发展特征分不开的。生理学研究表明,13岁之前是记忆力发展的时期,错过了这一时期,学习同样的内容要多花6至7倍的功夫。所以有人称之为最经济的方法―――就是要在13岁之前(小学阶段)用最好的方法(诵读)读最好的书(经典)。2007年上学期我校小学部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利用每天的课前5分钟,每周二的语文课活动课进行“经典诵读”活动。二年级读的是《笠翁对韵》。我教学的方法也很简单:以各种形式让他们读,然后以各种形式进行比赛。由于《笠翁对韵》本身是传统的启蒙教本,朗朗上口,又是全班同学一起读,学习氛围更好,学生读和比赛的兴致都非常的高,有很多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会背了。当我教到“练习八”中的对联时,他们都能很快地接受,甚至有个别同学能说出一、两句押韵的话。我想这仅仅是个开始,只要坚持下去,“经典诵读”对学生在记忆力、语言能力、注意力和思维能力等方面的提高会在我的语文教学中逐步体现出来。通过短文,我希望与各位同行交流这方面的经验,探讨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思路。
三、抓住关键词语进行朗读训练
如小学语文课本《司马光》中的“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边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指导朗读训练的过程如下:(1)同学们看图。你是从哪里看出这一口水缸在的?读的时候,要突出哪个字? (大)(2)这个句子还写了这口大水缸怎么样?你认为哪个字很重要?为什么? (满。水缸大,装的水又满,小朋友掉下去才有危险)那么,读的时候要突出哪个字? (3)练习朗读,注意把“大”和“满”读得重一点。学生懂得了怎么抓住句子的关键词语,并在训练中渗透学法指导。
四、借助提示语进行朗读训练
提醒学生注意并揣摩描写人物语言的提示语,可以帮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如小学语文课本第五册《你们想错了》写到士兵与的对话。一个士兵作出种种丑态后对“威吓地吼道”,而面对威吓,却是“淡淡地说”。读的话,可以这样指导:(1)这里的“淡淡”是什么意思?淡淡地说了什么话,读一读。(2)面对敌人的威吓和吼叫,他为什么只是“淡淡地说”? (3)的这些话是“淡淡地说”的,该怎么读?这样有意识地经常选择课文中一些典型句段进行朗读训练,使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就能逐渐形成能力。
关键词:国学 幼儿教育 特色模式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c)-0206-01
在我国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发展历史中,留下了许许多多璀璨的文化明珠,光芒灿烂、流传千古。我们把这些影响了一代代中国人的传统文化精髓称为国学瑰宝。之前一段时间随着西学渐进,国学的影响有所削弱,但现在国人对传统文化重新开始重视起来,觉得国学应该从儿童抓起,从幼儿教育抓起。学习是每一个儿童的本能,幼儿时期是人一生中机械记忆能力、学习能力与模仿能力最强的时期,也是一个人一生中基本素质养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在这个时间段内有着扫描机一般的记忆,如饥似渴地吸收着身边一切知识,增强自己的技能。在这个学习的最佳时期,有目的地强化国学教育,能对儿童起到熏陶文化素养、开发智力技能、培养良好品质的作用。
我国国学内容博大精深,种类繁多,能够跨越千年流传至今的都是中国文化的精华所在,在我们国学特色的幼儿教育中,我们把国学一部分适宜儿童阶段学习的选取出来,与现代幼儿教育相结合,成为有特色的幼儿教育模式。在我们国学特色的幼儿教育模式里包括以下内容。
1 读国学―― 诵读经典篇目
幼儿的大脑几乎是白纸一张,初始教育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教学内容安排由浅入深,形象生动。这个我国古代儿童的启蒙教育里就专门编制了适宜幼儿教育的教材―― 《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弟子规》等,这些文章简单易懂、短小明快、朗朗上口,文中的故事经典又易懂,配上与文中典故相符的童趣插图,适宜儿童直观形象为主的思维模式,方便儿童理解、记忆与吟诵。而高声朗读,有利于促进幼儿大脑发育、增强儿童记忆力的训练和口头表达能力的提升。
2 演国学―― 歌舞民族神韵
幼儿性格活泼好动,兴趣浓厚却注意力不集中,持久性不长。因此,在幼儿教育中都穿插很多活动:如武术、音乐、跳舞、表演等内容。我们国学特色的幼儿教育也是如此。我国璀璨的传统文化中,包含了民族特色的乐器声乐、富丽堂皇的王宫歌舞、长袖广舞的古代服装与锣鼓铿锵的传统戏剧等。在我们国学特色幼儿教育中我们截取其中的精粹部分,例如,让男孩们学习威风凛凛的武术、敲打喧天的锣鼓唢呐,女孩子练习飞天歌舞与古筝、琵琶、二胡的弹奏等等,这些特色活动都可以让孩子在游戏与歌舞中培养个人兴趣爱好,得到民族艺术熏陶,也使我国的传统艺术得以传承。
3 绘国学―― 领略国画精髓
中国画在世界绘画历史长廊中拥有重要的地位,自成一派极有特色。写实派的工笔画与写意派的泼墨画,都与西方画派截然不同,蔚成一家。尤其是山水画、水墨画更是一绝,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很多中国名画中诗情画意给人留下许多精彩的故事与无限的想象空间。在幼儿教育阶段,可以让儿童学会欣赏中国画的独特风味和构图模式,了解中国画的种类与历朝历代著名画家的有趣故事。如,在《戴嵩画牛》的故事中,小小牧童就能根据常识指出了知名画家的牛尾巴画错了,名画家也虚心接受知错就改。这些故事都对幼儿很有吸引力。同时我们国学幼儿教育课中也让孩子们提笔沾色,临摹名画,随意发挥。
4 书国学―― 侍候笔墨纸砚
讲到国学,不能不提我国的书法。我国的书法是世界独一无二的艺术瑰宝,分门别类源远流长。历史上涌现了很多的书法大家,他们练习书法的故事生动有趣,他们留下的墨宝至今令人倾慕。就算是打印机与电脑结合能制造各种各样的字体的今天,能够写一手好字的人仍然会受到人们的敬仰。在我们国学特色的幼儿教育中,可以通过展示毛笔、墨条、宣纸与砚台―― 这些古代的文房四宝,让孩子们了解我国古代与近代读书人的写字方法。课堂上,我们也不要求孩子们练习什么隶书、篆书、楷书、行书、草书,也不要刻意临摹柳体、颜体、王体、欧阳体,只要他们拿着毛笔蘸着墨汁,在描红薄上,勾勒出横撇竖捺弯钩,就足够他们亲身体验我国书法艺术的魅力。
5 行国学―― 养成传统礼仪
在浩瀚如海的国学典籍中,蕴含着我国传统伦理道德与价值观念。我们在我们国学特色幼儿教育模式中,选择一些初始的、简单的来指导儿童的日常行为,从而形成幼儿礼仪规范,让他们学会基本的为人处世之道,做一个文明懂事的孩子。例如《弟子规》就是一部讲基本处世礼仪的儿童教材,一开始就提到“父母呼,应勿缓”,孩子们就知道,亲人、师生、朋友之间相互见面要打招呼,学会了国人处世的最基本礼仪;书中还提到“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孩子们学会了养成尊重长辈的良好习惯,在日常走路、交往时,要让长辈先走,让师长先坐,在吃饭的时候不要抢食、独食。同样三字经中的经典故事“孔融让梨”让孩子们学会相互照顾,相互谦让,“曾子杀猪”的故事让孩子们知道人要言而有信,一言九鼎,才能在世上堂堂正正立足。幼儿礼仪的养成不是靠棍棒与说教,而是潜移默化的结果,运用国学指导幼儿的文明礼仪行为规范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除此之外,我们可以在幼儿教育环境设计上布置上我国的琴棋书画,凸显浓厚的民族特色,虽然许多国学内容要等孩子们长大后才能理解,但是“幼儿不解歌吟事,种粒冬埋春复苏”,等到他们慢慢长大,他们会对幼儿时期学到的国学知识有越来越深刻的理解,慢慢地领略到国学熏陶,国学的味道会从他们的生活中点点滴滴渗透出韵味来。
总而言之,将国学经典带入幼儿教育中,把国学经典与玩,与学习结合起来,能有助于开启幼儿的语言智慧、培养幼儿良好的预感,能够使幼儿们在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的同时,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我们国学特色的幼儿教育,会为儿童的未来人生增添一抹浓厚的中国文化色彩,让他们成为我国优秀文化的传承者与传播者。
参考文献
[1] 陈海鹰.本土文化教育要从娃娃抓起[J].华人时刊(中外教育),2011(4):45.
[2] 许玉蓉.幼儿园实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J].东方青年・教师,2012(4):47.
关键词:幼儿;识字能力;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4-0196-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4.125
汉字不仅是传播文化与知识的载体,还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因此,识字就成为了幼儿的一项重要任务。有人认为,幼儿年龄太小,不适合识字。其实不然,科学研究发现,在幼儿3岁的时候他们的自然记忆力就会处于一个顶峰。在这一阶段,幼儿认识汉字就和认识身边的物品一样简单、自然。在幼儿4-5岁时,我们就可以教他们认识一些简单的汉字了。但是,受年龄影响,幼儿的有意识记忆比较薄弱,他们可能学得很快,同时忘得也很快,很难掌握大量的汉字。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实施识字教学,让学前幼儿的识字更有效呢?笔者对此进行了一些探讨与总结。
一、为幼儿创设识字情境,培养他们的自主识字能力
对于幼儿来说,让他们对汉语产生兴趣,比让他们多记住几个汉字更为重要。有了兴趣,幼儿才会产生主动识字的愿望,没有了兴趣的参与,即使有家长或教师的重压,幼儿的识字效率还是非常低的。在学前的幼儿看来,汉字就是一些生硬的符号和线条,有着奇奇怪怪的形状和各种各样的读音。如果教师采取传统的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是很难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的。怎样才能使幼儿对汉字产生不一样的体会,将这些符号和线条记在自己的脑海中呢?结合幼儿的心理发育情况与实际学习能力,我在教学中主要是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
(一)让幼儿在宽松、愉悦的空间内识字
据心理学研究得出,在熟悉的环境中,90%以上的幼儿能够对语言文字产生自然认读的倾向。在我们的幼儿园中,有很多幼儿熟悉且能够将其有效利用起来的识字素材与环境。在走向教室的路上有各种摘自《三字经》《劝学》等古文的句子;洗手间里有“小心地滑”的标识;幼儿上楼梯时就会看到“上楼梯,脚步轻,排好队,靠右行”;每个班里都有“手工坊”“阅读海洋”“科学天地”之类的区域。这些区域都用大字标识出来。另外,教师也用卡通画和彩纸使其突出展示到幼儿面前,将幼儿的生活用品和小柜子都写上他们的名字以及将每周都要会的一首小诗写在黑板上。
除此之外,在来幼儿园的路上,幼儿还会看到很多商店的标牌以及街道的名称。教师可以指导家长将这些字教给孩子认一认,看得多了他们就能慢慢地记住。幼儿识字的空间是非常广阔的,教师和家长要努力为他们创设一个宽松、愉悦的识字环境,激发幼儿的识字兴趣,以无意记忆提高他们的识字能力。
(二)展现幼儿的识字成果
幼儿都有很强的表现心理,当他们认识了很多的汉字后,就会想要将自己的识字成果展示给其他人看。为了满足幼儿爱表现的心理,我经常会通过活动来为他们创造展示的机会,有时还会邀请家长来参加。每周我们都会组织一次“识字卡片大比拼”,优胜者会得到小小的奖励,学期末还会安排朗读和背诵比赛,由家长和孩子一起来参加。这样做不仅能够让幼儿开心、快乐地展现自己,也有效地促进了幼儿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提高了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通过活动,幼儿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对于识字,他们的兴趣更为浓厚了。
二、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幼儿的识字充满了快乐
对于幼儿的识字,新课程标准对我们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以幼儿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教学的主要材料,将幼儿的生活经验与识字充分地结合起来,以识字方法的传授为主,引导幼儿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以形象、直观的教学方式呈现到幼儿面前,为幼儿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因此,教师在指导幼儿识字时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形象化的识字方法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每个汉字的存在都是有着特殊的意义的,它们来自古老历史的传承,蕴含着文化的精髓,同时也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让人无论何时都回味无穷。象形字是汉字最大的一个特点。有人将汉字比作一幅图,这种说法非常贴切,汉字以简短的线条与方方正正的轮廓表达着无穷的含义,和图画没有什么区别的。结合汉字的这种特点,我经常为幼儿播放一些与汉字有关的动画片。这样,不仅幼儿学得开心,教师也教得省力,且教学效果也是教师单纯讲述的数倍。
如进行“上”“下”这两个字的学习时,我就利用多媒体为幼儿制作了一则动画,并以一个升旗的小故事作为识字背景。我将“上”“下”两字的一横变作一根木棍,并告诉幼儿:这是一个栏杆。然后将一竖和一点变作一面旗子。随着我的鼠标滑动,“旗子”竖在了“栏杆”上面。幼儿就能不由自主地喊出“上”这个字来。当“旗子”挂在了“栏杆”的下面,幼儿就读出了“下”。这样,幼儿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到了识字教学中来。而且,这种直观、生动的教学方式有效激发了幼儿的识字欲望。
(二)将识字与朗读结合起来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的阅读开始越早,阅读时思维过程越复杂,阅读时对智力发展就越有益。7岁前学会阅读,就会练就很重要的一种技能,边读边思考边领会。”由此可见,识字和阅读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二者能够有效结合起来,共同作用于幼儿的语言系统,使幼儿的语言运用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当幼儿对阅读活动感兴趣的时候,他们的识字兴趣就会随之增加。同时,当他们的识字能力得到提高,就会想要通过更多的阅读来认识世界。我们可以为幼儿选择一些与朗读相关的游戏,利用朗读游戏来提高幼儿在认读汉字方面的能力。儿歌就是幼儿阅读的一种有效形式。儿歌具有浅析易懂的特点,读起来朗朗上口,不仅充满了童趣,还能使幼儿通过儿歌学习到一些科学知识与生活常识。幼儿对儿歌的喜爱是非常浓烈的,在他们的背诵过程中就会对儿歌里的字产生深刻的印象,逐渐地就会记住这些字。
总之,教师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与认知水平实施识字教学,将激发幼儿的识字兴趣放在教学的首位,明确识字教学的目标,对识字教学的外延进行扩展,拓宽幼儿的视野,使他们乐于学习、敢于创新。
参考文献:
关键词:感恩教育;势在必行;主阵地;节日活动;家园配合
一、幼儿园感恩教育势在必行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良好的情感是在童年时期形成的,如果童年蹉跎,失去的将无法弥补。”幼儿园正是一个人处在童年的时期,是受启蒙教育的重要场所之一,幼儿期也是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的最佳时期。
学会“感恩”,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当今社会孩子成为了每个家庭的中心,孩子的全面发展成了家长们关心的焦点。但在实际生活中,很多家长往往仅从孩子的身高、体重,以及学点知识来衡量孩子的发育是否良好,却忽视了孩子的心理上的健康。作为幼儿教师,我们不仅要给孩子传授各种知识和学习的方法,教会他们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关心他们的健康成长。我们还应该把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当成自己光荣的使命和职责,要通过我们辛勤的劳动,使孩子们都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培养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二、处处感恩,遍地开花
教师是孩子的第二任父母,是孩子眼中无所不知的圣人。教师的言行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应该时刻关心幼儿,为人师表。对于幼儿表现出的关爱行为,应该不吝惜地说声“谢谢”……幼儿天模仿,当我们对幼儿时时关爱,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时,会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说不定哪天他们也会有类似的行为。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幼儿意识到,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值得感谢的人,无形中就培养了他们的感恩意识。
1.日常教学为主阵
在感恩教学活动中,如诗歌《谢谢您》、《自己来》等,再如歌曲《给爷爷奶奶敲敲背捶捶腿》、《不再麻烦好妈妈》、《小乌鸦爱妈妈》等教学内容,对幼儿进行春风化雨般的引导,唤醒幼儿心灵深处的感恩的善根,使幼儿在故事中受到熏陶,心灵得到净化,促使幼儿感恩心理的形成。另外,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渗透。从幼儿身边的小事抓起,让宝宝从身边的一言一行、一点一滴中潜移默化地学会知恩、感恩。作为教师应善于观察幼儿,紧抓教育契机,随机进行教育。如老师为宝宝擦洗桌椅、打扫洗手间,让宝宝观察体会老师弯腰弓背不停劳作的辛苦,控制自己、改变自己的不良行为,化为帮助和感激的积极行为。我自编自创了《感恩教育教学内容》、《学礼仪三字歌》两本书,成为孩子们学习感恩的最好教材。
2.古典诗文传承文明
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童年,为使小朋友们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长河中接受熏陶,让宝宝背诵经典诗文,孩子从感情朗读、韵味背诵到唱古诗和翩翩起舞,如古诗《游子吟》、《悯农》、《三字经》等,在幼儿古诗文朗诵比赛中,宝宝感知体谅他人,学习感恩。让我们看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礼、知礼、懂礼,在孩子身上代代传承的可喜景况。收集一些与感恩有关的传统故事,如《羊羔跪乳》《乌鸦反哺》《孔融让梨》《吃水不忘挖井人》等短小精美和富有人生哲理的寓言故事、童话事故或名人名家的感恩故事等,加以讲解或让孩子们进行讨论,让孩子们明白感恩的道理。
3.以节日活动为契机
除了利用日常教学主阵地外,结合传统节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如每年重阳节带宝宝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去干休所慰问老干部,孩子在与老人游戏中体会快乐,更可贵的是培养了孩子敬老爱老的行为。119消防日,小朋友去消防队,看消防叔叔进行消防演练,同时为消防队员送节目,感受消防队员工作的辛苦。地球日带领孩子上街捡拾垃圾,争当“环保小卫士”。母亲节通过让孩子制作贺卡、向妈妈说一句甜甜的祝福,帮助父母洗脚等一系列活动,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感恩的种子。周五下午组织互帮互助活动,大班孩子帮小班弟弟妹妹系鞋带、穿衣服、讲故事、唱歌等。寒暑假,制作“我的行为最棒表”发放给孩子,鼓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体验父母辛苦。
三、幼儿园和家庭密切配合,感恩教育无处不在
幼儿园的教育毕竟是有限的。幼儿大部分时间生活在自己的家中,如果他们整天看到的是自己的父母对待老人冷漠,自私,他能从小就会关心别人,感激别人吗?现在的家庭往往重智力投资而忽视了对幼儿感恩品德的培养。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幼儿在家庭中所受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俗话说孩子的言行是父母的镜子。作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首先应当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和表率。父母对老人的关心、照顾、尊重、孝顺,家人之间的民主平等,这些充满温情的家庭氛围对培养孩子的爱心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有意无意中,家人的一言一行,孩子们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孩子不由自主的跟着学,变为自己的处事行动。
密切家园联系,使家庭成为幼儿感恩教育的沃土。幼儿园时刻提醒,家长们在家里适时对宝宝感恩教育,自然创设很轻松的“感恩”教育氛围。感恩培养不是刻意的,是自然的过程。真正的教育是融合在生活之中,不着痕迹。如“妈妈,我能帮您洗衣服了”,”妈妈,我给你洗脚“这是电视广告中的广告词。简洁感人的广告让人记忆深刻,让孩子模仿、闲聊、游戏。同时这也是家中巧妙的感恩教育生活体现。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实施感恩教育,就是要让孩子知恩于心,感恩于行,能用实际行动来报答父母,回报师长,报效祖国,回馈社会。要知恩图报,又要施恩不图报。幼儿园从小事做起,引导孩子将感恩之行落实在日常行为之中,惠及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让幼儿主动地把自己当成家庭、学校、社会的主人,积极承担责任,为社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2.小班化教育背景下农村教师素质的问题与思考陈飞
3.珍视传统语文精华打造新课程高效课堂——改小学毕业语文试卷的感受张元国
4.优秀教师是这样炼成的刘沛华
5.善读书常反思勤写作——撬起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支点程国胜
6.论作文指导中教师的调控功能周玲
7.放飞——教育的终极目标涂如豹
8.语文课堂恰似一首歌王爱春
9.阅读教学预设的四大误区唐敏
10.读书,让我和孩子们共入童话世界周源,许东
11.让阅读走进灵魂深处——我与学生的共读之旅施筱芸
12.以读导学落实主体促进学生自主发展谢琴
13.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张宏英
14.小学时代(教师) 怎样在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个性张春侠
15.让阅读教学与练笔和谐相生刘万松
16.课外阅读推荐指导的实效性探索方文照
17.促进说话能力发展的三部曲钟国琴
18.激发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质量范雪飞
19.三年级作文教学的"引"与"导"黄宵玲
20.走出课堂学作文何道庆
21.常态作文课《桔子》的课堂实录与反思石庆兰
22.习作修改五法罗仁涛
23.低年级识字教学三种有效举措毛会
24.换一种方式让学生爱上识字俞瑾
25.优化课堂教学引导自主探究郁辉
26.引领自主质疑培养探究意识蔡国财
27.对探究式教学的几点思考——《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应用》的教学反思陶红强
28.让语文学习走进生活祖秀娟
29.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周志洋
30.注重学法指导提高探究效率林晟
31.也谈过程性目标的落实——两节《质数与合数》教学对比的思考黄辉琳
32.有效的课堂评价评出学生的自信倪浴丹
33.从"五需要"入手评价一堂好课曲江薇
34.优化小学数学课堂即时评价的策略单国华
35.让作业评价成为点击学生心灵的鼠标蒋丽卿
36.意料之外也别样精彩——小学数学课堂中动态生成问题的处理程倬华
37.培养小学生篮球兴趣的实践与探索刘奇
38.新课程背景下的艺术特色创建的思考与实践蒋明
39.构建教学生态发掘学习潜能——以科学生态观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林文权
40.抓好『窗报文化提高儿童综合素养小学时代(教师) 吉红萍
41.针对小学生认知特点提升数学感知能力叶婷
42.从有效教学到有效学习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倪银萍
43.走出误区让情境创设成为学生发展的内在需要蔡东昶
44.对学校文化建设的几点看法朱樟清
45.留痕处处皆智慧——集体备课教案使用例谈叶为燕
46.以生为本,走在备课的路上邵敏
47.谈教师对公开课的本位追求孔巧英
48.二百米比赛的缺席张爱景
49.让感恩扎根于学生心灵——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感恩教育刘清清
50.桌上的那个水杯梁娟
51.我的习惯『三字经魏华
52.多方设疑——课堂因你而精彩——《螳螂捕蝉》一课教学谈陆华山
53.想像——解读文本的重要手段陈瑛
54.关于数学知识必须"螺旋上升"式编排的思考史荣和
55.打造灵动课堂收获无限精彩袁红菊
56.把握起点感悟算理鲁承良
57.听后就问学会倾听刘成权,彭瑶
58.小学生数感培养举隅涂长顺
59.小学时代(教师)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陈元东
60.词义教学琐谈杨慧芸
61.优化数学练习设计的策略蒋志方
62.增加课堂练习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孙如勤
63.浅析定语从句的翻译王亚秋
64.提升英语教学效果可从『五趣入手钱华芳
65.浅议小学英语单词的教学倪建秀
66.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提问艺术尹淑敏
67.农村英语课教学要把握『三点吴开霞
68.英语课堂良好倾听习惯的培养吴锡花hHTTp://
69.美术文化学习使美术教育回归生活的理论探索赵艳侠
70.多途径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顾胜花
71.对思想品德课的简单探讨宋永芳,何霞
72.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浅析吴玉
73.充分发挥实物教具在低年级数学课堂中的作用王鹏
74.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许建美
75.虚实相生留白处皆成妙境蒋华伟,顾尧根
76.数学课堂创新能力培养四环节张士剑
77.数学课堂合作交流的四步骤付士红
78.谈小学数学中的创新教育小学时代(教师) 王涛
79.以人为本,关注生命的成长——浅谈和谐课堂中学生的需求问题邱玲
80.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周源
81.语文课中怎样合作学习才有效封亚娟
82."体验"使数学课堂更灵动宋建芝
83.追寻美丽的语文课堂李军
1.天空是蓝色的吗——浅谈美术教育中保护儿童想像力之重要性陆炀
2.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初探叶建伟
3.资源利用激活教材——『品德与社会教学实践与思考魏玉平
4.谈小学语文教师的合作需求吉根华
5.课堂,学生出错的地方王国东
6.让语文阅读教学情意浓浓马晓红
7.让朗读成为语文课堂的靓丽风景——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范秀丽
8.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严晓卓
9.趣味识字之初探彭艳丹
10.识字教学趣当先行付梅霞
11.浅谈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尚敏
12.口语交际"以诚待人"怎么一个"说"字了得王雅静
13.一年级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几个细节王成勋
14.在操作中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俞苏军
15.语文课堂教学重在"实"陈述
16.巧于补拙精于练笔解自忠
17.让天使说自己的话——小学作文教学中让学生说真话的两大根本理由徐雪明
18.绘画作文:孩子快乐成长的游戏崔赢丹
19.扎根生活秀出作文的精彩万秋
20.春意,就这样在作文课上荡漾万发荣
21.让积极的情感成为师生互动的催化剂陈丽
22.谁说孩子的习作不可以虚构张菊娣
23.如何在作文教学中教会学生观察金云如
24.挖掘乡土风情撰写特色习作马如虎
25.对于作文教学的几点建议王小平
26.读写教学中学生想像能力的训练周国艳
27.小学时代(教师) 培养兴趣从平时做起刘志荣
28.巧用"怪"问题激活新思维余桂兰
29.引导两岁幼儿主动参与学习韦晶
30.数学学习兴趣培养三字法康贺军
31.如何写出不伤害学生的评语强亚兵
32.课改呼唤智慧的教育朱永利
一、课题的提出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源远流长,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着很多哲理。学一点古典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古典诗词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对一个人人格的熏陶,习惯的养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让孩子从小诵读古典诗词,不仅能促进孩子口语的发展,增强孩子的记忆力,创造力,发展孩子的想象力,更能陶冶情操,促进孩子人格的健全发展。
中国艺术研究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主任田青说:“我们现在的社会,就像一个拼命奔跑的人,为了物质进步踉踉跄跄,慌不择路。一边跑,一边丢东西,等跑到终点,才发现爷爷奶奶塞到自己贴身口袋里的祖传宝贝都丢了。忘了自己是中国人”。现代社会中,吃着洋快餐,却不知道孔子、屈原为何许人;说着流利的外语,却看不懂简单的文言文者屡见不鲜。我们并非反对学习英语,但是,却不能淡忘和忽略我们的传统文化!传承民族文化有多种渠道,最重要最直接的渠道莫过于诵读千古经典古诗文。通过诵读经典诗词,在孩子纯洁的心灵上打下鲜明的文化烙印,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所以,在幼儿园开展古诗词诵读的教学,我们认为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年来,课题组以教工幼儿园小、中、大各一个班的幼儿为主要研究对象,围绕“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激发幼儿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这一中心,采用行动研究法、调查法、观察法及案例分析法等,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和推进研究工作。
三、研究的主要措施
(一)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创设情境唤起幼儿对古诗词的兴趣
《纲要》指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每个幼儿提供学习与表现的机会”。大诗人陆游也曾经对自己的儿子说“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因此,我们认为环境创设对幼儿的影响可以称得上“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我们园的门厅墙面上,精心绘制的就是古典文化的壁画;园内设有“古诗长廊”,并定期更换内容;参与研究的三个班级都有自己专门的诗词墙面创设:小班设有“每周一诗”,中班是“古诗天地”,大班则布置了“我爱古诗”主题墙。各班在区角中投放《跟我读古诗》、幼儿版《唐诗三百首》等图书和音像资料,供幼儿随时观看和交流,学习;同时,在晨间活动、接送时间和午餐前后,播放古诗词磁带、碟片、民乐,让孩子通过聆听和一起朗读古诗,时时沉浸在优美的诗海中。
(二)营造和谐温暖、充满鼓励的精神氛围,激发幼儿大胆主动诵读
《纲要》提出:“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要“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等等。诵读活动中,我们的教师始终给予孩子真诚的关爱和鼓励,让幼儿觉得学习古诗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让他们喜欢和老师一起诵读、欣赏、阅读、表演等;当幼儿有了哪怕是很细微的进步时,教师都能及时肯定,并为他喝彩,同时创设机会让幼儿大胆表现……这种信任和支持使孩子兴趣盎然,自信心增强。
(三)探索有效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首先,借助图片音乐或课件等电化手段让幼儿明了诗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为了避免幼儿在诵读过程中出现枯燥、诵读疲劳等,我们借助多种手段,一幅图片、一段音乐、一个有趣的课件……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再现古诗所表现的内容,激发幼儿的诵读兴趣,感受诗词意境。如在诵读《春晓》一诗时,我们就通过多媒体播放画面和音乐,让幼儿感受诗人笔下的啼鸟、风声、雨声、花落组合的那种美,在这种富有诗意的优美情境下,幼儿就容易激起诵读的欲望。在学习《望庐山瀑布》时,先放映庐山的风景片,当幼儿被美丽景色陶醉时,教师娓娓读出诗句,让幼儿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其次,利用灵活多样的诵读方式,让幼儿在反复诵读中形成良好氛围。
幼儿本是乐于念诵乐于反复的,尤其是团体的朗诵,抑扬顿挫,琅琅书声,更是一种愉快的事。反复多次,即能背诵,会背诵时,更是乐此不疲。为了让幼儿形成乐于诵读的好习惯,我们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今天我当小老师”,让幼儿当小老师带领其他孩子诵读;“读诗幸运52”,让幼儿进行背诵比赛;还有组与组之间的接龙比赛;接力读、快读、慢读……多种多样的诵读形式使幼儿把诵读当作了一件乐事,从而形成了良好的习惯。
再者,多领域的渗透也让古诗词的诵读更加丰富有趣。经典古诗文一般富有音韵美和意境美,可读、可唱、可画、还可表演。在语言活动中,幼儿可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与表现古诗文;在绘画活动中,幼儿通过想象和创造来表现对古诗文意境的理解;在音乐活动中,老师适当巧妙地溶入一些古诗文内容来进行歌唱与表演活动等。把古诗词变成孩子们喜欢的唱古诗、画古诗、演古诗、跳古诗等,既增强了幼儿对古诗文的理解和记忆,又提高了孩子们学习古诗文的兴趣,让孩子们更快乐主动地学习古诗文。
(四)多种途径完成古诗词诵读
集体教学:我们安排了每周1~2次专门的集体教学活动。根据制定的内容开展教学,具体有古诗欣赏、诵读、表演等。小班以欣赏诵读,激发兴趣为主,中大班则加深难度拓展范围。每一次活动,教师都认真分析教材,精心设计。如春暖花开季节,大班教师安排《咏柳》古诗,带幼儿散步来到江滨的柳树下,引导幼儿观察:那细长的叶子嫩绿的发出亮丽的光彩,不就像“碧玉”吗?柔顺的枝条倒垂而下,不就像轻柔的绿色丝带吗?……欣赏和形象解释方法让幼儿愉悦的感受了诗歌凝练和拟人的语言和作者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日常生活:古典文学作品具有音韵优美的特点,有美感的复述和朗诵必不可少,因此我们在一日生活各环节如晨间活动、午餐后、午休起床甚至散步途中、上下楼梯时和排队等候等时间都适当的引导幼儿诵读,幼儿也学会了在休息或游戏的时间自发的诵读古诗词,对在集体活动中学过作品进行复习巩固,加深感受、理解、记忆。幼儿园内常常能听见书声朗朗,也形成了一个很好学习的氛围。
游戏活动: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把古典文学教育自然的融入到游戏中,让古典文化快乐的滋润孩子的心田。
1.表演游戏。
在小班幼儿学习古诗《咏鹅》教学活动中,提供头饰等道具,让幼儿扮成一只只曲项向天歌的大白鹅浮跟着白鹅妈妈玩游戏,在快乐、有趣的游戏中学会咏诵了古诗,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2.智力游戏。
智力游戏是幼儿园教学中经常使用一种有效的游戏形式,在经典古诗文教学中,我们设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智力游戏。如:“猜谜语”“拼图”“诗画匹配”等智力游戏,极大地调动孩子学习积极性,取得较好教学效果。
3.竞赛游戏。
孩子们的竞赛意识很强,并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合作意识。我们常常开展一些个人或小组的竞赛,比一比,看谁诵读的古诗文多。看谁反应快,看哪一组配合默契。如“古诗接龙”“古诗幸运52”“我是古诗大王”等。这些活动既锻炼了孩子的听说能力,又提高了孩子的反应能力,培养了孩子合作、竞争意识及集体荣誉感,为孩子创设了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的语言环境”。
家园共建:《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有各自的优势,且都是对方所不能替代的。只有家园合作,充分利用已有的教育资源,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的作用。为了让家长“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开展古诗词诵读活动之前,我们召开了家长会,让家长了解活动的任务和目标,取得家长的支持,同时也给家长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要求,以便家长更好的配合。在古诗词诵读过程中,家长和幼儿一起朗读和背诵古诗词,和孩子比赛,一起查找相关资料等等。许多家长买了《唐诗三百首》《精选古诗词》等书籍,和孩子们一起阅读,一起朗诵。有些家长还特意来询问我们在家里如何对孩子进行阅读训练,如何才能激发孩子的朗读兴趣等等。这份认真、这份专注,让我们感到欣慰。
四、研究成效
(一)课题研究使我园的办园环境和活动教学带来了崭新的变化
经过一年的课题研究,我园的园内外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环境,当你置身于幼儿园中,就会被一种浓浓的古诗文化所包围,孩子们身临其中,也是得益匪浅。现在,由于我们的成功实践带动了整个幼儿园的古典文化教学氛围,我园已经将经典古诗词延伸至经典古诗文的诵读作为我园的园本教研内容,使之成为办园特色。我们相信,未来我们的经典文化诵读将会更科学更有效的开展下去。
(二)课题研究使幼儿的综合素养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通过问卷调查,家长们普遍感到孩子们咏诵经典古诗后学习态度、兴趣、记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呈现了明显的上升趋势,都认为对幼儿进行经典古诗文咏诵教学是有成效的,它使孩子们的综合素养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一年多的古诗文研究教师们积累了十几多例成功的教育案例,也发现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知识面、能力、行为习惯等方面进步明显。在诵读活动中,幼儿充分体会到了参与学习的兴趣和成功的喜悦,原来有点内向的孩子变得活泼大胆了,原来有几个口齿不清的孩子也能连贯地讲述了……古诗让每个孩子充满自信,同时,幼儿的记忆力、注意力及理解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口语表达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三)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的素质提高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和幼儿一起诵读经典古诗词,教师的角色也由单纯的教师变成“学习者”,背诵古诗词的兴趣和热情非常高涨。教学相长是难得的提升自己的机会,一年多来,教师们积累了大量的经典诗文,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文化修养;在教学古诗词的诵读中,为了更好的促进幼儿主动的学习,教师就会更深入地体悟古诗词经典的内容,在和古诗词的直接对话中,促进了对文学的兴趣和爱好,陶冶了情操,升华了气质。另外,教师们通过课题研究,教育创新意识得到了加强,教科研意识和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使教师更好地学会观察幼儿、研究幼儿,以幼儿为本的教育观念得到了更好的落实。
五、反思
一年多的研究已经告一段落,我们总结经验,充分反思,准备继续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以期形成更为完善的科学理论体系和教学模式,推进幼儿园古诗词教学的可持续性发展。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取得了喜人的回报,也产生了一些反思:
1.经典古诗文诵读是一项系统工程,作为尝试,我们仅仅在幼儿园开展了古诗词(主要还是古诗)的诵读,而且只在个别班级。幼儿学习的潜力和空间是很大的,如何进一步拓展活动内容,尝试将《三字经》《弟子规》甚至《论语》等经典文章也引入我们的诵读课程中,把经典古诗文的诵读作为我们的园本课程,在全园系统、深入开展呢?
创办方:读经立德陶冶人生
蔡孟曹(深圳梧桐书院的创办者):要让一个人的心灵广大、深远、高明,就要让他在小时候就熟读人类一切有价值的文章,看尽中外名画、风景、建筑和中国历代名家书法这些经典艺术作品以及听尽世界名曲。我们创办私塾的目的,就是启迪学生幼小的心灵,因此所选用的教材都是传统的智慧之书,是千百年来公认的经典,也是最有价值的知识武器,能使得学生修身养性,陶冶情操。
陈静(陕西汉中蒙正学堂馆长):在普通的幼儿园或小学,孩子们学习数学、语文、英语等的时间占到90%甚至以上,而在我们这边数学、语文、英语课的课程最多只占到50%,其余时间都是传统经典的蒙正课,从《弟子规》开始到《三字经》,然后读《大学》、《论语》、《笠翁对韵》、《道德经》一步步读下去。我们最终的目的的是想用中国文化中优秀的精华来影响教育孩子,教育他们怎样处世做人,强调礼仪和孝道,因为在如今的时代,你再有知识,再有才能,如果心性不好,一旦将来进入社会,无论做人还是处事都不会有好的结果。
陈先生(明行堂创办人):当前,中国的教育在知识性方面十分关注,却忽略了内在的道德要求。实际上,德是最根本的,一个人有才而无德,是相当可怕的,没有道德的引领,有才博学的人也会落入歧途。基于这一点,就要让学生熟读熟背经典,比如弟子规中的“长者先,幼者后;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些都是最基本的礼仪道德常识,对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我十分崇尚“先立德,再成才”。
家长:成绩是第一位的,前途重要
王女士(初三学生家长):如今流行一时的“读经热”,我是不敢苟同的。试想,即使我们的孩子满腹经纶,知书达礼,但对高难度的数理化知识却一窍不通,将来就不可能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也不会有自己的一席之位,反而会受到社会的遗弃。再者,孩子的学习时光是最为宝贵的,也是无法复制的,因此我不敢拿孩子的前途“开玩笑”,还会毅然决然地陪伴孩子走好艰辛的求学征程。
李先生(小学四年级家长):我本身是一位国学爱好者,传统的经典教材的确能让孩子受益终身。然而,让孩子脱离九年义务教育的“轨道”,去奔赴“私塾教育”,我还是觉得有些冒险与不妥。无论各地的私塾条件怎样优越,环境多么优雅,但毕竟在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全面性与深度上,都无法与当前的教材相提并论,而且私塾的师资毕竟是薄弱与有限的,不可能与全日制学校抗衡,没有这两点做基本的保障,孩子接受教育就肯定受到影响与制约。
邱女士(高二学生家长):说起当今的教育现状,的确令人堪忧,“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家长受着罪”,这是不争的事实。让孩子免受应试教育之苦,在无负担、无重压的状态下愉悦地享受智慧,的确是家长日思夜盼之事。而目睹当前的教育模式,无疑觉得这是理想化的“镜中月”“水中花”。即使把孩子送入了私塾,也只能说是暂时的“逃避”,因为最终改变孩子命运的还是高考的独木桥,所以无论我们多么殚精竭虑,仍得帮助孩子加压奋进,呐喊加油,让他们赢在了“高考线上”,才是皆大欢喜之事,才能圆了我们最终“望子成龙”的心愿。
杜先生(初一学生家长):自从上了初一起,儿子就表现出倔强、叛逆乃至厌学的不良苗头,看到许多私塾宣传中信誓旦旦的承诺“让问题学生成为绅士少年”,我也一度产生了送孩子去私塾的想法。可实际了解了几家私塾之后,才发现这类私办学堂费用昂贵,一年学费几千到几万不等,闻听消息后,我便立刻打消了自己的念头,与其把大把大把的银子扔向私塾,还不如给孩子请家教、上辅导班,乃至以后拿高学费上名校呢,毕竟目前现学的知识比那些之乎者也更有实用价值。
专家:两者结合切忌偏颇
仲冬梅(海南大学文学院教授):虽然应试教育存在一定的弊端,但读经教育也非十全十美,仅用读经教育来代替学校教育,是走极端的做法,没有必要,也不可取。再者,经典教育仅仅是教育的一部分,而绝非全部,不妨从小学开始,在学校教育中开设国学课,让学生充分诵读经典,以培养孩子的文字能力、阅读能力以及品行道德,但也不能忽视其他方面的综合教育。
赵莹(心理教育咨询师):提起私塾教育,的确也有些成功的个例,比如拥有北大硕士和南开博士学历的袁鸿林将自己的女儿袁小逸留在家中培养,五岁的女儿竟能流利地朗读《新概念英语》,后来袁小逸也成了“小名人”,她的网上自传体作品《私塾女孩袁小逸》结集成书,她的早教经历吸引了不少家长关注的目光。但归根到底,袁小逸是少数中的少数,她的成功与家境环境的熏陶、智力因素的遗传都息息相关的,这种方式并不是适合每一个孩子,也并非每一个孩子都能因此踏上“天才之路”。
沈明革(《家庭教育》杂志社社长):学校教育虽然存在不足,但“私塾教育”的孩子也存在缺陷,比如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包括遭遇挫折,解决人际纠纷的能力,这些过程在“私塾教育”中很难体验。其次,“私塾教育”中还缺少激励的体制,有时竞争的群体会给予孩子更好地激励。而且,同伴交往、处理矛盾等能力还是要通过学校教育这个有利的途径。
熊贤君(深圳大学师范学院教授):仅仅因为信奉一种并未经实践检验的教育理念,就拿孩子的未来做赌注,风险是很大的,结果也会得不偿失。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孩子一生的发展,让孩子更好地适应社会,那么学校教育就是不容取代的。
看来,面对一度兴起的“私塾热”,家长们需要擦亮双眼,不能盲目跟风,而要正确取舍,为孩子的终身发展找到最适宜的道路。
关键词:习惯;阅读兴趣;互动
【中图分类号】G623.2
一、精选丰富的阅读材料,激发儿童阅读兴趣
让孩子感受到读书的快乐,才能更好地激发孩子的兴趣和读书的热情,所以阅读的材料一定要和儿童的生活、儿童趣味密切相关。最初的阅读,一定要是“有我的阅读”。这样的阅读,是对于儿童的呵护,也是对生命的尊重。对于儿童来说,比起背了多少,背了多深更重要的,是他们这样做的时候是否快乐,是否因此更爱自己,更爱这个世界。
我教过一个孩子,他的母亲自己没念多少书,就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她觉得孩子上学了,应该以学习为主,应该看与学习有帮助的书,如日记、作文,名著甚至还有伟人的故事,给孩子买了不少。但孩子自己不愿意读,对文字就是没有兴趣。后来母亲改变了策略,她听我的建议,陪着孩子观察蚂蚁,逛动物园,还特地给孩子买了动植物方面的图书,孩子看到这样的书,眼前一亮,开始了自我阅读。对于儿童来说,只有在好玩、没有负担的阅读中,书和文章里的养料才能被愉快吸收,自然地转化为他所拥有的东西,激起儿童阅读的兴趣和热情。
二、坚持开展“日有所诵”活动 培养儿童阅读兴趣
儿童时期认字少,应该以儿歌、童谣、童诗、三字经等符合儿童心性的,经典的诗性文本,作为孩子的朗读读物。经过一番挑选,我把《日有所诵》(薛瑞萍编)作为我班孩子共读的班级读物,人手一本,43个孩子,同在一间教室,共读一本课外书,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
我利用每天下午第一节课前的半小时作为诵读时间。我的原则是决不批评,只有鼓励和引导。每天读两首,孩子们很喜欢。因为是课本以外的,极大的满足了孩子的求知欲,再加上好玩,多种形式的读,很受孩子们的欢迎。你看,我跟孩子一起来,加上动作做引导。孩子很聪明,时间长了,有的孩子加上的动作更自然,漂亮,让我也情不自禁地跟着学。因为孩子已经融入到其中。我丝毫没有难为情,因为我们班上谁秀谁就是老师,我还时不时地伸上大拇指,孩子们更带劲了。读到好玩的地方我笑了,孩子们也咯咯地笑起来,有时碰上顶针式的童谣还打着节拍读。读熟了,边打节拍边闭上眼睛,那个投入劲,让我看了忍俊不禁。中午的时间经常使我和孩子们非常享受,很舒服。什么作业统统放一边,这个时间就是读书,这是我们班级独有的默契。
有老师说我班上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强,组织能力好,词语丰富。我想这些都得益于每天日不间断地诵读啊!丰富多彩的诵读,日不间断地记诵,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天长日久,积累的是语言,培养的是诗兴,也是定力和静气。
三、关注后进生的读书习惯 提升儿童的阅读兴趣
有的家长说:我的孩子完成课本上的学习任务已经很吃力了,还是少读课外书,集中精力务正业的好。其实这些孩子,更应该让他们多读书。
苏大师在《给教师的建议》里指出: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为什么读书使人聪明呢?一位学者研究出:阅读时用于眼球移动的时间仅占5%,其余95%的时间用于思维。正因为功课对于有些孩子来说很艰难,所以我们更要鼓励他们去读自己喜欢的课外书――这就好比让一个在封闭的屋子里干活干久了的人,到鸟语花香的园子里散散步。否则,他们对于学习的理解将是枯燥和无法忍受的。怎样唤醒思维,使他们蕴藏着的聪明苏醒过来呢? 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们多读有趣的课外书。
开学初,我发动孩子每人带一、两本课外书,每周一、周五各交换一次,一个学期下来,一个孩子能看三、四十本,多好啊!班上的王潇磊,这个孩子数学成绩不理想。上学期每次考试应用题错不少。这学期我发现他对阿凡提的故事很入迷,我从这里入手开始培养他的阅读兴趣,后来我发现他经常课间沉浸在课外书中。再后来,他的应用题出错少了,理解力提升了,思维也开阔了。有些孩子学习不出色,一个学期不到,就发现上课表达能力变强了,会思考了。阅读是能力表达的基石!我借此多多表扬,给孩子建立自信。
四、师生读书互动,保持儿童的阅读兴趣
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和习惯,老师更应该起到带头作用。我经常让孩子看到我手里拿了一本与教学无关的书,让孩子知道老师是个爱书的人。我还经常把孩子们的课外读物拿过来读一读,跟他们交流,孩子们会兴致大增。我发现《卡梅拉》这套书很多孩子都爱不释手。我也经常拿过来读,还跟他们交流其中的情节。孩子们你传我,我传他,在班级中掀起了一场“卡梅拉热”。这套书很值得赏读,极大地吸引了孩子,孩子们百看不厌,其乐融融。
五、提倡亲子阅读,促使阅读兴趣成为阅读习惯
首先,发动家长做个爱书的人。家长会是个好机会。上学期的家长会我做了鼓动和引导,很多家长都深表赞同:不要抱怨没有时间,如果真是为了孩子,肯定能挤出时间来读。从本学期的表现来看,很多孩子进步了,都应该说是因为读书,是因为有了会读书的爸爸妈妈的带动。
其次,在陪孩子去买书时,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他们常常会选择自己读过的书。如:已经借读过了或看过电视。家长会觉得再买同样的书很浪费。于是要孩子另选其他的书。其实孩子们这么做是因为他觉得自己不仅知道内容,也知道书很有趣,所以才会想再读一遍。孩子们就是这样,如果是自己感兴趣的书,反复读几遍都不会感到厌倦的。
最后,家长带着鼓励和赞赏的态度来配合老师督促、检查孩子的诵读。急功近利最大的损失就在于:孩子可能渐渐不喜欢读书了。如果跟孩子一起诵读,更能激发孩子的读书热情。亲子阅读是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关键!
总而言之,兴趣是儿童阅读的精神支柱。丧失了兴趣,就好比断了水源的池塘,怎么可能养出越来越大的鱼呢?老师和家长影响孩子,发动家长督促和检查都是纤绳,有一天,孩子不用提醒,自己能在课外阅读的大海里远航了――那才是我们的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关键词:经典阅读;语文教学;阅读方法;阅读氛围
近些年,人们对经典阅读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给予更多的关注、思考和讨论。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繁重的课业负担,快速的生活节奏以及可供娱乐消遣的媒介层出不穷,学生对经典阅读的兴趣和热情都有所下降。而且经典由于其文化内涵的高度和深度,使人们对其适读性产生了疑虑,这对语文教学中的经典阅读带来一定的挑战。但是,经典作为永恒的价值存在,经典阅读在语文教学乃至人文精神构建中的重要性却是毋庸置疑的。
一、何为经典
《现代汉语词典》对经典的解释是:“指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其别强调了“传统”和“权威性”,是根据长期以来对“经典”的固有认识而下的一个比较保守的定义,在时间上限定得相对较严,但在范围上却未作具体的框定。
我国传统的经典,主要指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著作,分为经、史、子、集四类传统典籍。之后,经典的权威性受到新学的冲击和挑战,却也因此引起了不少有识之士对传统经典的保护和整理,很多学人以“国学”(或“国粹”)来与“新学”(或“西学”)对举,在肯定新学价值的基础上,提出“整理国故”,推动“国学”研究。此后,传统的经典之学,虽多遭打击,但对它的学习研究却一直在进行,斯文不坠。
新世纪以来,随着人们对教育尤其是幼儿教育的重视,社会上掀起一股“国学热”,《论语》、唐诗宋词、《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甚至《道德经》《金刚经》等都受到了热捧,这对童蒙养正教育有一定的推动作用,然而人们对这些传统典籍并未作认真的审视和研究,也没去想过是否符合时代和学子的实际要求。
结合当前中小学教育的实际,经典应指最具文化价值、最具代表性的典范性著作,就语文教育而言,则侧重于典范性的文学作品,它应涵盖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相对而言,人们对古代经典有比较清晰的概念,但对近现代的经典却未必有足够的认识;另一方面,对中国的经典的认识要比对国外经典的了解、重视多一些。
二、经典阅读的意义
在当前教育体制下,青少年阅读量有所减少,阅读品味也在下降,阅读的功利目的性越发突出。学习确实应该有一定的目的,但过于急功近利有碍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而经典作为民族和人类文明的结晶,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经典阅读训练,就是提高整体文化素质的一种重要途径。经典阅读教育,应该是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
朱自清先生在《经典常谈》里说:“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当代学者钱理群先生也认为:“阅读经典,实际上就是一种文明的传递,是和大师进行穿越时空的精神对话,让自己在人生起步时,就占据精神的高地。”
经典阅读的目的不在于获得某种实用性的技能或技巧,也不太可能在短期内改变一个人的生活状况。但是从长远来看,通过经典阅读来寻找生命的意义,占据精神高地,对于个人和民族却有重大意义,是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这也是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无用之用”,他在《读》里从旅游的意义来作喻:“他们从金顶下来,打敦煌回转,胸襟推广了,眼光深远了。虽然还是各做他们的事儿,却有了一种新的精神。这就是所谓无用之用。”
三、如何开展经典阅读
经典由于超越了时代和空间的限制而体现了人类普遍的情感,具有永恒的价值,对于人们精神品质的提升有重大意义。另一方面,文学经典还由于具有精炼、精妙和典范的语言特质,可供人们进行涵泳品味和学习模仿,给人们的写作提供借鉴,这也是经典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那么,语文教学中的经典阅读该如何开展呢?
(一)教师要广泛涉猎经典作品,主动进行研究性阅读
教育界有一种流行的说法,叫“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得有一桶水”。这一桶水不应该是死水,而应该是活水。教师不应该只靠固有的知识储备来进行教学,应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更新知识架构,丰富知识内容,汲取教学养料,以一定的教学智慧与艺术,带领学生走进经典,亲近大师名家。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对教师自身的阅读强调和要求得不多,教师往往也容易忽略日常性的主动阅读,尤其是中小学一线教师,教学任务重,很多还担任班主任工作或其他事务性工作,自身充电的时间被挤压,学校组织的教师再教育往往只是为了完成某种考核任务。而教师不多的闲暇时间常常被家庭生活和物质娱乐消费所占据。真正能主动充电,自觉阅读的教师还不算多。因此可以说,教师本身的主动阅读,再怎么提倡和鼓吹都不为过。
当然,教师的阅读相比起普通读者的阅读,还应更重视研究性和为教学服务。在经典阅读方面,既要在阅读的基础上广泛汲取不同时代对经典的解读意见,更应注意对这些见解进行分析总结,并转化为教学资源,让它们在指导学生进行经典解读上起到方法论上的作用。
(二)注重经典阅读方法指导,养成阅读习惯
要进入和深入经典,并非易事,因此在经典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方法指导。在教学实践中,诵读法是一种比较可行却又比较容易忽视的经典阅读方法。不仅古典诗歌可以诵读,现代小说也一样可以进行诵读教学。经典通常都是语言文字方面的典范,不能架空语言文字这个基本形式来阅读经典,不能脱离文本语言来讲经典。这也是叶圣陶先生曾告诫过的“不要抽出而讲之”。钱理群先生在《与鲁迅相遇》一书中说,他在研究鲁迅的过程中发现:“他的作品的那种韵味,那种浓烈而又千旋万转的情感,里面那些可意会不能言传的东西,都要通过朗读来触动你的心灵。”著名语文教师陈日亮先生以具体的教学实践谈到:“我教《记念刘和珍君》就几乎全用朗读教学的方法……而很少进行语句分析与内容概括。”除了诵读法,陈老师总结的“三以法”,即“以心契心、以文解文、以言传言”的阅读方法,以及著名教育学者孙绍振先生总结的“比较还原法”,这些教育学者的各种阅读方法,都在指导经典阅读方面可资借鉴。而只有掌握了阅读方法,才能慢慢培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
(三)创设环境,营造经典阅读氛围
要让学生亲近经典,养成经典阅读习惯并不容易,尤其是在当今信息爆炸和娱乐成风的环境下,经典因其时间的久远和内容的深度,容易使人产生距离感。故此,创设环境,营造经典阅读氛围就显得特别重要。
1.语文教学要选取原创性、源泉性的作家作品。经典作品之所以流传千古而经久不衰,根本在于其原创性和源泉性。后世的作品大多都汲取了经典的养分,在其根基上蘖生而出,经典是源头、是根基,人们在阅读经典之后,得到启示,获得灵感,找到途径,获得精神和方法支撑。钱理群先生说,《论语》《庄子》、唐诗、《红楼梦》、鲁迅作品是源泉性的经典。当然我们还可以再扩大一点,楚辞,宋词,《儒林外史》,周作人、沈从文、汪曾祺、史铁生等人的作品,另外,国外的经典文学作品,也都属于经典的范畴。通过阅读这些经典,可以以点带面,从课内走向课外,从书本延伸到生活,打通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培养真正的语文素质和语文能力。
2.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如影视、网络、多媒体、图书馆等资源为解读经典所用,但又不能让这些资源喧宾夺主,妨害经典文本阅读这个原初之义。在现代教学手段日益丰富的今天,语文教学无法沉浸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手段中故步自封,而且各种教学资源在辅助经典解读方面确实有其独特的作用,比如很多经典文本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像鲁迅的《阿Q正传》,老舍的《骆驼祥子》,经过改编之后,对于人们理解经典文本很有帮助。但是,这些资源和手段,只是辅助手段,不能代替文本阅读。而且在经典阅读中,需要反思这些资源和手段对经典的反噬。阅读经典,最重要的是进行经典文本阅读,需要师生沉潜下去,品味语言,品鉴意义,品读思想,是要通过语言文字来把握经典内涵。
3.组成学习小组、研究小组,以经典阅读心得报告的形式进行阅读考核,开展研究式学习。经典阅读固然重在个性化阅读,但由于中学生是阅历较少的初级读者,他们无法在经典阅读中深入下去,甚至对某些经典连入门都有困难。这种情况下,经典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责任意识和主导地位就体现出来了。在教师的引领下,提高学生的自主性经典阅读,对经典文本进行合作式研究,通过研究小组合作研读,最终提交独立的研修报告,开展研究心得交流报告会,定期在一定范围内举办教学成果进行展示,一定能收到更明显的效果,对经典的理解也会真正深入人心。
经典阅读不仅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个人和民族精神支撑的根据所在。因此,经典阅读不仅应成为教学行为,更应成为“人生行为,生命行为”。
参考文献:
[1]孙绍振.孙绍振如是解读作品[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
[2]陈日亮.我即语文[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
[3]钱理群.经典阅读与语文教学[M].漓江出版社,2012.
[4]朱自清.经典常谈[M].中华书局,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