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培训成果总结

培训成果总结

时间:2022-08-02 03:36:2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培训成果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培训成果总结

第1篇

深入开展农村沼气大培训、大回访活动,全面摸清农村沼气项目建设家底,巩固建设成果,强化技术培训,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加快建立权责明确、监督有效、建设规范、保障有力的农村能源服务体系和机制,促进我县农村能源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通过开展农村沼气大培训和大回访活动,全年培训基层农村能源管理推广干部20人,培训沼气生产工和后续管理人员100人,以2004年以来中央投资安排的我县农村能源户用沼气和沼气工程项目为重点,兼顾省级投资(如“千万工程”、“811”行动)、地方投资和自建农村能源工程项目,对农村户用沼气、各型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和农村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进行回访,实现项目回访率、农村沼气使用率100%的目标,巩固农村能源建设成果。

二、组织机构

县里成立县农村沼气大培训和大回访活动工作领导小组,王德贵副局长任组长,孙伟主任任副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农村能源办公室,具体负责大培训和大回访活动的组织协调、信息沟通、检查督促和总结反馈等工作。

各乡镇要成立相应的活动领导机构,明确一名分管领导和具体业务干部,负责所属乡镇的大培训和大回访活动的实施工作。

县农村能源办公室具体负责大培训和大回访活动工作的指导、监督、协调和服务工作,加强与各乡镇大培训和大回访领导机构的沟通协调,做好回访技术要求、调查表、调查数据的技术指导、解释和审核。做好基层农村能源推广管理人员、沼气生产工培训人员的组织、选派,切实为组织开展培训和回访做好指导和服务工作。

各乡镇按照各自职责,负责组织本乡镇的大培训和大回访工作,沼气用户使用、安全的培训,做好回访工作的布置、回访人员的安排、调查表的填写和调查数据的汇总上报。

三、活动总体安排及实施步骤

根据省农村沼气大培训和大回访活动要求,我县农村沼气大培训和大回访活动分宣传发动、培训回访、整改总结三个阶段进行。时间从今年1月10日至今年11月20日。实施步骤如下:

1、宣传发动阶段(今年1月10日至今年1月30日)。成立农村沼气大培训和大回访活动领导小组;举行农村沼气大培训和大回访活动动员会,对开展农村沼气大培训和大回访活动活动意义、目的要求等进行广泛宣传;对参加大回访的各乡镇农村能源业务干部进行技术要求和调查技能的上岗培训。

2、培训回访阶段(1月31日至8月20日)。一是组织农村能源管理技术人员、沼气生产工技能提升培训和农村沼气用户安全使用维护培训等形式,开展农村沼气大培训活动。二是各乡镇按照回访要求组织开展回访工作,填写回访调查表,统计调查数据,并汇总上报县农村能源办公室。县农村能源办公室负责全县回访数据的汇总和初审,并上报省农能办。三是县里采取抽查的方式,进行培训回访工作指导、检查和督查,抽查比例为项目乡镇的30%。

3、整改总结阶段(8月21日至11月20日)。一是采取边回访边整改的方式,对回访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维修维护和技术指导;切实保障农村户用沼气池和各型沼气工程效益的有效发挥,巩固农村能源建设成果。二是各乡镇要及时总结开展农村沼气大培训和大回访活动的经验、挖掘典型案例、分析存在问题和整改措施,形成农村沼气大培训和大回访活动工作总结上报县农村能源办公室。三是充分利用此次大培训和大回访活动的成果,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制定推进农村能源服务体系建设的扶持政策和长效措施,努力营造社会广泛参与农村能源生态建设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

四、工作要求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这次大培训和大回访活动,目的是为了解决农村能源队伍建设不适应和沼气使用不够好的问题,也是农村能源管理部门规范履职,加快全县农村能源服务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各乡镇要高度重视,狠抓落实,努力实现提高服务能力,巩固建设成果,把这一惠民工程办好办实,推动全县农村能源建设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第2篇

随着近年来我国政府对水电事业的大力推动,各种新型电力技术不断获得研发与应用。但同时传统老旧的企业人才培养模式却使得企业普遍出现人才短缺的困局。面对这一局面,积极构建科学的现代化企业教育培训体系,不断推动现有技术人员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升级,成为众多水利电力企业所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

二、职工教育培训体系构建流程

对于企业职工培训而言,完整有效的教育培训体系是其培训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前提,否则职工培训工作则必然会陷入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通常而言,完整的企业教育培训体系应当为五个不同环节所构成的循环过程。1)培训需求确定。培训需求的确定其根本目标在于明确企业哪些员工需要开展教育培训,需要开展哪些培训内容。其关键在于,立足企业实际需求,服务于企业长久发展,寻找出企业有待解决的人力资源问题,并对其能否借由培训予以解决展开分析,从而为企业职工培训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2)培训目标确定。培训目标是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开展的指导与依据,只有具备明确的培训目标,才可以对培训的具体内容、对象、时间以及所需的师资、设备、教材等予以确定。一般而言,企业培训的目标客分为知识学习、技能培训、思想教育、企业目标等不同的类别。3)培训方案确定。培训方案是对培训目标的具体化呈现,其包含的培训形式、课程设置、学时安排、教材选用、教师配置、教学手段、考核模式等一系内容都需依照培训目标加以确定。4)实施培训。实施培训是职工培训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主要是对培训前、中、后三个时期的各项教学活动展开协调管理。切实有效的协调管理,不仅有助于受训者能够全身心投入培训工作中,更能缩减培训时间,提升培训效率与质量。5)成果转化。成果的转化是指职工完成培训后,将自身所学到的各种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有效的运用到生产实际的过程。这一过程达成的有效与否,取决去企业是否针对职工培训工作,制定了科学完善的配套制度体系,能够将培训效果同职工绩效考核、薪酬获得、职位升迁等内容进行有机融合。6)培训效果评估。合理有效的培训成果评估不仅是对职工上一阶段培训工作好坏的评价,更是对企业后续培训工作开展的参考和职工今后进一步深化培训的指导。

三、培训体系实施的原则

在构建出完善的培训体系后,如何对其开展切实有效的应用,则是关乎培训目标能否达成的关键所在。在具体的培训实施中,作者认为首先要遵循下述几点原则:1)准确处理企业短期目标与长远目标间的关系。2)充分把握成人培训产学结合紧密的特性。3)培训工作应当由企业自己依据自身实际需求进行把控。4)坚持按需进行,学以致用。5)坚持培训方法的多元化发展。6)坚持全员培训与重点培训相结合。7)坚持培训工作的连续性与持久性。8)注重对培训成果的及时反馈与有效转化。9)构建奖惩结合的激励制度。

四、培训体系高质高效运行的有效措施

1)加强培训理念的宣传。对于水利电业企业而言,职工教育培训体系的构建属于全新的管理改革,必须依靠全体员工的参与实践进行检验。因此,企业必须注重对培训体系构建重要性的宣传工作,让员工从思想上认识到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意义,明白其是一项利己利公的双赢活动,从而使其主动参与其中,在企业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2)合理制定培训目标,因材施教。培训体系的有效实施,离不开科学合理的培训目标。目标制定时,企业必须充分依据自身发展实际,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次制定不同的培训目标。其中宏观目标应当契合企业长久发展需求,以培养满足企业需要的人才种类、比例等位主要内容;微观目标则指员工的个人培训目标,应当在贴合宏观目标的前提下,以利于员工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为方向,充分考量员工个人性格特点与职业专长,为其尽可能提供专属的培训计划,以实现员工个人潜力的最大激发。

3)革新培训模式,注重素质培养。灵活多变、内涵丰富的培训模式能够最大化满足员工的多元化培训需求。在培训中,企业应当贯彻“领导贯学、因地自学、互帮互学、结对带学、换岗轮学、外派专学、取证定学、比武竞学”多法融合的现代化多远教育培训模式,充分运用其灵活多变的特点,讲职工培训教育同职工日常工作有机融合,在达成工作目标的同时,完成培训目标,实现产学间的紧密结合,大幅缩减培训耗时,提示培训效率与质量。

4)构建现代化多媒体教学体系。在培训体系的构建中,企业应当充分现代网络技术与多媒体技术,构建专属的网络培训信息平台,并在平台上设立学习管理、师生互动、经验交流、最新前沿等不同板块,为学生培训管理工作开展提供帮助的同时,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全方面帮助,并便于学生彼此间开展培训心得的自由交流与对比,从而在企业内部营造良好的“学、帮、比、赶、超”的学习氛围。譬如学习管理系统,能够让培训教室对学员的教学信息进行及时的存储汇总,以便其对学员的学习状态实施动态管理,及时依据学员学习状况,对其培训内容进行调整;经验交流系统则可让学员间开展培训心得的交流体会,通过互帮互助,促进全体培训学员的共同进步。

5)完善奖励机制,激发职工潜力。培训部门可依据汇总的培训数据,定期对全体培训人员进行成果考核评定,并构建相应的奖惩机制,依据职工培训成果鉴定报告,对其进行相应的奖惩,从而充分激发职工学习潜力,促使其积极主动的投入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中,营造良好的竞争氛围,为培训成果的高质、高效提供保障。

6)反馈总结,进一步完善教育培训体系。对每期培训过程中不同学员的培训进度、培训成果展开深入探究,总结进步快学员的优秀学习经验并加以推广普及,对进步慢学员的原因进行分析,以便对培训方案加以改进。同时,培训部门还应对培训中出现的各类教学问题进行全面细致的总结分析,并以为指导依据,对后续培训的开展提供指导,从而形成不断进步,不断优化的良性循环。

五、总结

第3篇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市区教育科研工作会议精神,增强科研工作的实效性,努力探索出一条教学、科研、培训三位一体的新模式,将教育科研寓各项活动之中、各项工作之中,切实发挥教育科研的先导作用,促进广大教师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和成长的职业生活方式。

二、工作目标及措施:

(一)工作目标

1、做好“十一五”课题实施及课阶段性总结工作;

2、进一步深化校本研究工作;

3、培养科研骨干市级1名、区级4名、校级5名;

4、实验教师能独立撰写实验计划、实验报告和教学案例;

5、出一本科研成果集。

(二)工作措施:

1、完善《公滨小学教育科研成果评选奖励办法》,定期组织教育科研成果评选,奖励科研成果。将教师承担科研课题以及科研成果的质量和水平作为教师个人评优、晋级的必备条件。

2、搞好课题管理和科研档案管理,注重对研究过程的管理,科

研小组经常监督检查、指导服务,明确分工,指派专人负责课题管理和科研档案管理。

3、组建科研团队引领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微观研究。

4、启动实施课题研究责任制、课题研究活动制度,增强领导及实验教师的责任感,形成研究习惯。

5、依据“专家引路、骨干带头、全员参加”的培训模式,大力

普及推广现代教育理论,教育科研方法。

6、继续实施校内科研骨干认定制度,实行校、区、市逐级推荐政策。

7、加大我校教育科研宣传力度。及时与上下级传递最新信息。

三、具体安排:

三月:召开教育科研工作会议  宣读修改后的科研奖励办法 

实验教师确定本年度的研究主题,开学初交研究计划,学期末交研究总结   每学期上交两份课题研究方面的教育案例和六篇教学反思   组建科研团队  对教师进行科普知识的培训

四月:实验教师隔周开展一次研讨活动

五月:聘请专家指导讲座

六月:科研骨干教师的评选工作  各级论文的评审申报工作

七月:科研成果评选(课题校本)

第4篇

根据海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厅、林业局、农业局、水务厅联合下发的《关于下达2008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计划(第二批)的通知》(琼发改地区[2009]1073号)文的要求,为提高我市退耕还林地区农民的生产技能水平和经营水平,更好地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根据我市的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培训目标

本着自主自愿的原则,对农民开展科学种养、科技致富方面实用技术培训,让农民在经过短时间内掌握相关的农业生产技术,引导农民向高效就业渠道转移,拓宽退耕还林农民增收渠道。

二、培训对象

退耕还林户为主要的培训对象,同时兼顾其他有需求的农户。

三、培训人数及时间

培训经费总计100万元,培训人数为2550人,分三年实施,平均每人培训经费为400元。第一年计划培训1200人,培训经费为46万元;第二计划培训1000人,培训经费为40万元;第三年计划培训350人,培训经费为14万元。

四、组织实施

本项目的责任单位为儋州市发改局,实施单位为儋州市农业工作委员会。根据我市的实际,儋州市农业工作委员会经审核,同意由儋州市农机学校、儋州市金鹏飞职业培训中心两个单位开展我市的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发展及

第5篇

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本学期的科研工作,将以教育行政工作会议和进修学校教学工作会议有关精神为指针,坚持科研先导工程,以课题研究为主线,以全面落实新课改为中心工作,以校本培训为特色,以学习型团队建设为重点,加强科研研究和管理,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二、工作目标:1.严格教育科研工作细则。继续完善、健全教育科研工作的各项规章管理制度。严格教育科研课题的各项管理工作。2、定期召开科研例会,及时总结经验部署下步工作。3、确定参与课题研究教师的研究专题。4、及时收集、整理、传递科研科普信息,积累好所有的科研材料和档案。5、召开课题研讨交流会。6、继续加强课题研究与教育教学实践的结合。7、开展科研专题培训和讲座。

8、积极开展科研成果评定与推广工作,制定科研奖励制度。

三、主要工作:(一)科研制度建设1、按照以月为主的方式开展科研工作的考核,每月严格制定上交时间,并以课题组为单位上交每月的课题研究案例和反思。2、组织人员课题培训,月上交随笔和教学叙事,组织课题课的听课评课、反思和研讨。3、科研材料分类装订,集中管理,重在体现科研的研究进程。4、对上年度在教育科研方面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

(二)学习团队建设

1、加强学习团队建设,继续以学习小组形式组织教师学习。围绕有效教学的开展进行理论与业务的专题学习,并以学习团队为单位定期组织交流活动。2、以校本培训为特色,提高广大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本学期针对课题研究组织2——3次培训工作,特别是对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认识和能力的培训以及有关新课程标准的再学习和有效教学知识的学习。3、发挥科研骨干教师的优势,做好课题研究的引领工作,并带动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共同研讨,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针对教师科研开展中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并及时总结反馈信息,促进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4、进行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有效性的探索,每次备课前组内有一人事前准备好与全组教师进行经验、成果或信息的交流。学校本学期组织一次专题研讨,初步形成基本备课模式。5、为教师推荐理论学习的材料。购买、下发与课改有关的书籍。开展有效的校本培训。积极创造机会为广大教师的外出学习创造条件,给予支持。6、支持和鼓励教师将科研研究的经验总结到科研成果中来,并向全校教师推广。鼓励教师积极撰写省、市、区的论文和案例。(三)教研实践1、建立学校课题研究课制度,注重发挥团队优势,组织跨学年的研讨活动,提高研究课的质量。做到以问题为牵动,注重课后的评析与反思。2、把校际联动引向深入,本学期继续邀请名师和专家到校授课和讲座,并充分利用校内名师资源,提高广大教师的参与度,把学习与自身提高紧密结合起来。并积极创造条件使教师走出去,加强双向交流活动。3、组织校级科研竞赛课活动,使其成为学校的常规工作,对参加上级各类竞赛活动形成良好的竞争选拔机制。4、认真完成好做为整改委基地学校的各项工作,创造条件参加基地的各项活动。三月份:1、制订学校教科研工作计划。2、组织各子课题组成员的组内科研学习。3、归纳整理科研信息。4、学校领导小组研究科研计划。5、开展“绿洲杯”课程标准再学习测试活动。四月份:

1、组织理论学习和讲座培训。2、开展科研课题专题课活动。3、课题小组开展有效阅读的学习研讨活动。4、上交科研论文和科研成果。五月份:

1、科研自学笔记。2、科研反思纪实。3、以课题小组为单位的有效教学研讨课系列活动。4、“绿洲杯”教师基本功风采大赛。六月份:

1、“绿洲杯”教学设计大赛2、科研优质课汇报3、科研工作总结。4、科研课题总结。5、整理科研工作特色。6、归纳整理科研本学期科研档案。

第6篇

一、培训学员对培训满意度调查结果

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表明:培训学员对本次培训的满意度还是非常高的,在整个调查过程中有99%的学员对培训的项目满足学习需求的程度、研修(培训)资源、研修(培训)方式方法选择、主讲和指导教师水平、用餐和服务质量评价内容表示满意(见表1),表明本次培训的课程安排、培训教师能力、组织形式、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内容安排合理。

二、培训学员访谈总结本次培训的主要成果

在培训中和培训结束后分别组织召开了两次培训学员座谈会,针对培训中和整个培训的各项内容进行座谈和讨论,通过两次座谈会总结了本次培训的主要成果。

(1)10天60课时的培训,按照预定的培训计划,顺利实施了培训,达到了预期的培训目标。所有学员都圆满完成培训任务,全员结业。调查问卷的反馈意见显示全体学员对培训整体效果表示非常满意。

(2)在培训过程中积累了培训视频资源,将逐步形成培训资源库,为学员的后续发展提供长远支持。

(3)收集并整理了所有培训学员的作业,内部整理了学员教案集、说课集和问题集。

(4)在培训过程中,学员与学员之间、学员与培训教师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为以后开展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5)学员在培训中记录下自己的培训感悟,与培训单位建立了深厚友谊。

(6)通过培训课程的学习,学员自编的一套100人的小型团体操、30余个自编小学游戏,可以为今后的培训提供丰富的素材。

(7)学员通过两位日本学校体育学专家的授课,对日本小学学校体育有了一定的了解,开阔了眼界,获得了巨大的收获。

(8)在培训过程中培训主讲教师队伍与培训管理队伍也得到相应的锻炼,对于优秀培训团队的建设和培训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学员对本次培训提出的优点和不足

通过培训后的调查问卷统计分析,调查和总结本次培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为以后的培训提供经验和总结。

1.学员认为项目的优点或给学员留下深刻印象的是:

(1)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的“红歌教师”年丰老师最受爱戴。

(2)国培课程中的实践课教学比例比较多,能够达到培训总课程的50%,是和以往的培训大不相同的地方,是我们学员最喜欢的课程。

(3) 培训中邀请到国外专家授课,也是在其它培训中没有经历过的。

(4)课程设置针对性强,班主任团队工作细致、周到。

(5)接待工作、服务工作使学员感动。

(6)重视体育教师的教学技能和实践运动技能的培训,学到真正的本领。

(7)管理团队认真、负责的态度。

(8)教学与服务团队。

(9)管理团队服务态度与质量。

(10)服务团队周到细致,课程安排针对性强,切中要点。

(11)生活和服务、课程设置。

(12)培训教师队伍阵容强大,每一位教师上课都那么认真、投入、有激情,从他们身上看到了体育教师的品格。

(13)教育科研。

(14)课程设置,培训资源,培训方式,团队管理。

(15)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讲座专家的安排。

(16)班主任刘俊一老师及志愿者们给予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

(17)印象最深刻的是年丰老师,他的激情、精神、教法、口令、3-3-5式的掌声,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18)培训目标的设置,培训主讲和指导教师水平高,班主任及助教的敬业精神,培训课程和活动内容丰富。

(19)能够根据学员需求及时调整培训活动。

2.学员对改进该项目的建议与意见是:

(1)希望进一步加大实践课的教学。

(2)理论课内容需要进一步贴近小学体育教学的实践。

(3)希望培训资源完全共享。

(4)培训时间太短,有点蜻蜓点水。

(5)日程安排不要太紧,要考虑不同年龄层次的人。

(6)适当增加学员的研讨活动。

(7)希望有更多的交流与研讨的时间。

(8)“破冰行动”放在培训之前可能效果显著。

第7篇

关键词:窗口行业;员工;入职培训

中D分类号:D6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0-0000-02

Abstract: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staff induction training in window industry, analysing the various problems of the staff induction training in window industry, and then putting forward several effective corrective measures for numerous window industry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window industry;staff;induction training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时期,对员工的入职培训越来越受到广大企业的重视。尤其是对于窗口行业而言,具备服务性质的窗口行业,对于自身员工的进行入职培训,通过系统的有针对性地培训,让员工迅速适应岗位要求,融入工作的环境,已经成为市场经济背景下窗口行业持续性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窗口行业员工的入职培训的重要意义

窗口行业开展员工入职培训,不仅可以有效地推动窗口行业自身的服务改观和业绩提升,而且对于员工熟悉业务技能以及增强职业化素养都是极为重要的。

(一)有利于窗口行业形成团队竞争力

员工入职培训对于窗口行业的重要意义在于,通过形成团队凝聚力向心力,从而增强企业的总体团队竞争力。窗口行业需要直接面向顾客面向市场,员工的业务技能和服务水准代表着整个窗口行业的形象。窗口行业通过对员工全方位培训业务技能和服务技巧,熟悉工作要求提高工作效率,潜移默化强化合作意识,逐渐把员工纳入窗口行业整体团队的氛围中。入职培训可以端正员工的工作态度,在短时间内激发员工的工作主动性,员工在入职培训中逐渐认同和融入本企业的价值观和言行准则,从而有利于巩固窗口行业团队合作的企业文化。通过入职培训,窗口行业得以有效地强化员工的凝聚力向心力,提升总体团队竞争力,推进服务市场的工作有序高效开展。

(二)有利于员工提升职业化素养

窗口行业对员工开展入职培训可以有效地提升员工的职业化素养。对于接受培训的员工来说,刚刚接触新的工作岗位和工作要求,通过接受有效的入职培训,工作自信心得以提升,能够在短时间内增强工作积极性,以更好的面貌适应岗位的工作要求。窗口行业对员工提供系统性专业性的入职培训,有针对性地培训员工的工作技能和职业化素养,根据岗位和职能的要求开展业务理念和服务技巧的培训,理论知识和实践操练相结合。通过这样的专业化入职培训,员工的职业化素养可以全方位提高,在具体业务中体现为业务能力加强,提升企业整体团队素质的同时,接受培训的员工自身的职业竞争力得到提高,这对于员工的未来职场生涯规划发展具有重要帮助。

二、窗口行业员工的入职培训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时至今日,员工入职培训已经在各类窗口行业开展推广,然而,众多窗口行业的员工入职培训在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尚有不足之处需要加以改进。

(一)职业化素养培训的专业性不足

窗口行业员工的入职培训的目标之一在于提升员工的职业化素养,通过专业的入职培训使员工迅速适应岗位的职业要求。但是在实践中发现,很多窗口行业员工的入职培训的专业性有待提高。管理员工培训的相关部门没有受到真正重视,负责具体培训的人员通常是熟悉业务的主管或者老员工,部分企业配备有内训师,然而往往重具体业务操作轻职业化素养,导致的结果是员工的职业化素养较为缺乏。尽管新员工可能学历比较高,但是在短时间内难以把高学历的知识转化成高素养的职业化水准,这样培训出来的员工在职业言行和工作形象等方面离窗口行业岗位要求有差距。如果不能提高职业化素养培训的专业性,窗口行业员工的入职培训就难以真正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团队竞争力。

(二)培训成果的反馈追踪不到位

在研究中发现,很多窗口行业都有开展员工入职培训,但是往往出现重流程轻效果的现象。对于窗口行业的员工入职培训来说,培训的效果是否进行评估总结,培训之后是否进行反馈追踪,影响到入职培训的成果是否能够落到实处。很多窗口行业员工入职培训在评估环节流于走形式,虽然也花费较大的人力物力投入,却没有对培训的成果采取有效的反馈总结,没有能够形成相对完整的评估反馈体系。窗口行业员工入职培训的效果应该体现在后续的实际工作中,追踪环节能够起到重要作用,但是很多企业并没有真正重视员工入职培训的后续追踪环节,即使设置了问卷等形式也经常流于走过场。反馈总结追踪不到位,窗口行业的员工入职培训很难保证相应的质量。

(三)岗位技能的培训针对性欠缺

纵观很多窗口行业员工入职培训,对岗位和分工的培训针对性有所欠缺,培训的形式大多以简单讲授为主,培训的内容往往是介绍工作岗位的基本要求和制度流程,形式容易雷同,针对性不强。窗口行业员工入职培训更应该着重在服务技能和工作技巧进行具体培训,然而从很多企业入职培训的结果来看,缺乏有效技能掌握和操作性演练,仅止于泛泛介绍之后就进入工作岗位,培训欠缺针对性,决定了培训深度不够。很多窗口行业的入职培训目标往往停留在要求新员工完成所处岗位的基本职责,较少关注对新员工的主动性的激励,在技能的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方面,新员工很难通过入职培训灵活掌握,从而影响到窗口行业员工入职培训的实际效果。

三、窗口行业员工入职培训的改进措施

由于在实践中窗口行业员工的入职培训存在上述问题,因此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以求取得更为显著的培训效果。

(一)加强培训的系统化专业化

系统化专业化的入职培训,对于窗口行业员工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直接影响到进入工作岗位后的职业化素养。窗口行业的培训负责部门应该从认识上加以重视,围绕提升员工职业化素养和业务技能的目标,制定系统化的培训计划,细化具体可操作的各阶段步骤方案。窗口行业员工的入职培训师资应该走向专业化,可以采取内部培训师和外聘专业培训师相结合。师资团队组成来源于企业内部培训师和外部专业培训机构的专业人员和专家,能够提供专业化的入职培训,引导员工树立端正的职业道德和工作态度,提升工作的执行力和主动性积极性,在职业化素养方面开展专业化培训,从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全方位增强。通过系统化专业化的入职培训,提升窗口行业的团队职业化素养和竞争力。

(二)完善培训成果的评估反馈

在窗口行业员工的入职培训的部署流程中,培训成果的评估反馈和追踪总结是重要的环节。内部培训师和外聘专业培训师相结合的培训过程中,应该进行各阶段的细化到个人的培训记录。入职培训的负责部门建立评估培训成果的体系,完善评估考评的健全制度,通^调查问卷或者测试问卷等多种形式,开辟员工接受培训成效的反馈途径,对新员工在入职培训过程中各环节成效的量化为数据,逐步建成人力资源的数据库以备参考。在内部培训师和外聘专业培训师的讲授培训结束之后,对员工在实践工作岗位上的适应情况进行追踪,推导出规律性的现象,从中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存在的不足之处,结合数据库进行分析,升华成更新的有效改进方案,为下一轮培训的推陈出新打下基础。

(三)切实提升培训内容的岗位针对性

由于窗口行业员工的入职培训具备服务性质的鲜明特点,根据岗位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入职培训尤为重要。窗口行业员工的形象代表单位的形象,职业化的形象培训必不可少。应该以标准化的要求培训员工在上岗着装方面的学习,整洁合体干练是上岗职业装的要求,同时,员工在工作岗位上的仪表仪态是否端庄,反映出基本的职业素养,对员工在举手投足站姿坐姿手势等方面的培训,可采取实际操作的方式演练加以内化定型。针对窗口行业的特点,服务水平和沟通技巧是入职培训的重要内容,增强和客户沟通的基本方法,有针对性地借助情景模拟、分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培训员工逐渐掌握应对在工作岗位中各类情况灵活处理的技巧,实现员工职业化素养的全方位提升。

第8篇

[关键词]推动;QC小组活动;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TG3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9-0076-02

质量管理小组(QC小组)是企业员工参与全面质量管理,特别是质量改进活动的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通过QC小组活动的开展,能够体现现代管理“以人为本”的理念,调动全员参与质量改进的积极性、创造性,使企业提高质量、降低成本、获得效益。通过小组成员的共同学习与切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予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从而有助于塑造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企业文化。

我国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理论,QC小组作为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的有效方式,获得了广泛认可和推广。我企业自引进QC小组活动以来,着力于QC小组活动的推动,近年QC小组活动在企业得到较好的发展,每年的成果数、成果率、员工参与率都在较高的水平。近十年我企业参加QC小组活动人数累积达5000多人次,取得成果500多个,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2800多万元。我企业成果推荐参加省市、全国优秀QC小组成果发表都取得了较好的名次和成绩。我企业着力于从以下几方面推动QC小组活动,提高员工参与QC小组活动的热情。

一、制度保障

建立建全QC小组活动的规章制度是推动该活动的有力保障。“制度管人,流程管事”,我企业在《QC小组活动管理办法》中对QC小组活动的组建、人员职责、小组登记、活动教育、过程管理、成果评审、表彰奖励等内容都进行了规范。避免了因人员变动、组织机构变化或领导变动等对QC小组活动开展的影响。同时我企业在每年的质量管理目标责任书中,将QC小组活动情况纳入企业的绩效考核指标中,要求各单位对活动开展指标进行分解落实,保证活动的持续性和组织性。

二、领导重视

企业领导对QC小组活动思想上要重视,行动上要支持。企业领导对QC小组活动积极支持,热情高一点,QC小组活动的积极性就会高一些;企业领导对QC小组活动态度冷漠一点,QC小组活动的积极性就低一些。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QC小组活动的顺利开展,企业各级领导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注重对质量管理知识的学习,他们要掌握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并且积极参加QC小组的一些活动,才能对QC小组活动的过程进行检查指导和督促,并能充分调动小组成员的积极性。每年我企业对各单位组织的QC小组知识培训,首先是要求企业各级领导应参加,特别是中层管理人员和一线管理人员必须参加培训。其次,企业领导亲自担任QC小组组长,或作为小组成员、技术顾问参与小组活动,这样能为小组活动取得预期效果提供重要的保证。我企业下属QC小组活动开展得好的单位,单位职工仅一、二百人,每年会取得二、三十个QC成果,该单位负责人每年会参与2-3个课题,亲自任组长,对小组提出改进思路。领导的参与,是以具体的行动让职工感受到领导抓质量工作的决心,会在职工中产生深远的影响,激励和鼓舞职工去深入学习研究,自发地、主动地开展QC小组活动。再次,领导积极参与QC小组成果的评审。每年由集团领导和技术顾问成立专门的评审委员会,对年度QC小组成果进行现场评审、发表评审。不仅让员工深切体验领导对活动的关心,对小组的支持,同时领导在评审过程中对小组的肯定和建议对员工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有积极意义。

三、组织结构

为了更好地组织企业内部各单位开展好QC小组活动,我企业集团内部由质量部门统一负责全集团QC小组活动的组织协调。各单位将质量管理部门确定为QC小组活动的具体组织部门,负责单位QC小组活动的立项、过程管理、评审奖励等组织协调。同时各质量管理部门确定了QC小组活动兼职管理员,具体负责本单位QC小组活动的管理、综合协调、业务指导等工作。各单位内部车间、相关部门也确定了QC小组活动兼职管理员,主要负责本车间、部门活动的开展、指导和协调。集团――各单位――各车间、部门从组织结构上系统地保障了QC小组活动信息的上传下达,各小组遇到的具体问题能及时有效的得到指导和协调解决,提高了活动效果。

四、培训教育

全面质量管理始于教育,终于教育,质量教育是QC小组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基础。QC小组运用的是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若没有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培训是很难将QC小组解决问题所涉及的管理技术,与职工所掌握的专业技术很好的结合。管理技术和专业技术是推动QC小组活动顺利开展的两个车轮,尤其是管理技术是被实践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职工掌握了这些方法、程序、统计工具可以提高职工解决问题的能力,在QC小组活动过程中少走弯路,提高成果率,增强自信心。

培训要发挥骨干的带着作用。首先在职工中选拔一批骨干参加培训,再由骨干带动广大职工参加培训,熟悉QC小组活动程序、方法、工具。其次,选拔一批职工参加相关协会组织的QC小组骨干培训,或者是挑选优秀的质量管理人员参加全国QC小组活动诊断师考评班等。再次,在各小组内部不断地结合课题进行及时性的培训,将小组培训课时也纳入小组评审考核指标之一。

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进行质量教育,才能使全体员工树立质量意识、问题意识、改进意识、参与意识,提高全体员工结合本岗位工作参与QC小组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QC小组活动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成为QC小组活动不断深化发展的不竭的动力源泉。

五、适度激励

企业员工以极大的热情参与QC小组活动,并取得成果,如何将这一奋发向上的热情得以保持,并能再次选择课题持续地活动下去,同时吸引更多的职工参与QC小组活动。企业在推动QC小组活动过程中常用的激励方式有:荣誉激励:对取得成果的QC小组,特别是对评选出的企业优秀QC小组,省、市级优秀QC小组,国家级优秀QC小组授予荣誉称号,发给荣誉证书,给予表彰;小组每个成员都将为获得这一荣誉而感到自豪,同时也会为维护这一荣誉而努力。物质激励:包括奖品、奖金、旅游等,我企业对QC小组成果取得的经济效益,同时会按经济效益10-20%不等的比例对小组进行额外奖励;对获得省市、国家优秀QC小组称号的小组,分别给予奖金,激励小组不断提高,鼓励小组成员在更高的平台展示风采。关怀与支持激励:主要是指企业领导对活动的重视、关心和支持。培训激励:对职工进行QC知识的培训,选派QC小组骨干参加上级举办的培训班,选派优秀的代表参加各级QC小组成果发表会。组织激励:指运用组织责任及权利对开展活动的优秀者进行提拔和让其承担更大的责任,对于优秀的QC管理者,将他们的成果作为评优、职称、晋级的评定依据。

六、过程管理

加强QC小组过程管理是推动QC小组活动重要环节,QC小组活动兼职管理员每月须对本单位小组活动进度进行了解,对小组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协调。我企业还重点抓过程管理中的课题立项和成果总结环节,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选题难和成果总结难是我企业各单位QC小组活动中面临的共同难题。选题方面主要对小组进行几方面的指导:一是小组除针对上级方针、目标在本岗位、工序落实的关键点,现场或小组本身存在的问题方面自选课题。二是单位职能部门每年初可收集本单位生产、质量、管理、安全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或亟待改进的环节,形成一批课题,以文件的形式进行公示,形成内部QC小组课题“招投标”的方式进行选题。扩大小组课题范围、增强课题水平的同时增加了持挑战性。三是单位领导可以直接下达一批指令性课题作为重点攻关项目,由于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一线员工共同组成小组进行攻关。,小组成立并选择课题后,主管部门应对课题进行立项调研,确保课题的科学性、经济性、可实施性、推广性等。

成果总结时小组存在资料零散,数据不充分,逻辑性差等问题。我企业每成立一个小组会分发统一的活动记录本,用于记录活动全过程,包括会议记录、调查资料、对比资料、数据收集等。改进前后的现场,活动过程必要时形成图片、影相资料保存。成果报告的撰写由小组成员专人负责,该组员应该对整个活动过程熟悉,对QC小组流程熟悉,有一定的文字功底。力求报告总结文字精炼,条理、程序清楚,逻辑性强,尽量用图表、数据表述,少用阐述性文字。

参考文献

[1] 万洪生,南晓靖,燕新平.适应市场经济形势,积极开展QC小组活动――山西焦化集团有限公司[J].化工质量.2000(01).

[2] 刘世平.浅谈市场经济下的QC小组活动[J].化工质量.2003(01).

第9篇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操作路径

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学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热情越来越高,期盼通过课题研究来找到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新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但是,笔者在多年的教研和科研管理工作中发现,很多中小学教师做课题研究受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影响,走入了经典而又繁琐的道路。因此,笔者从中小学教师的实际需要出发,对做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及操作路径进行了实践探索,将繁琐的课题研究简化为“六步法”:选课题――报课题――说课题――做课题――写课题――评课题,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了具有指导性和实用性的课题研究技术路径。

1 选课题――课题选择

中小学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对于中小学教师而言,问题即课题,没有问题也就没有课题,没有问题也就无须研究。因此,中小学教师应该从教育教学问题中选题。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会遇到很多问题,中小学教师可以从中选择一个亟待解决的典型问题作为课题进行研究。比如,一位初中语文教师在学生作文的批改上花费了很大精力,但收效甚微。她经过深入反思认识到,原来在作文批改中将学生当成被动的教育对象,没有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因此,她以作文批改为突破口,确立了《初中学生作文互批互改模式研究》这一课题。她改变了以前作文由教师批改的惯例,教给学生批改作文的基本方法,让学生们按照老师的要求在小组内互批互改,然后老师再分好、中、差对全班作文进行简单批改,并选出三类有代表性的作文在全班进行点评。她的研究取得了较好效果,教师的工作量减轻了,学生的作文兴趣和写作水平也提高了。

2 报课题――申报立项

选好题之后,就要填写课题申请书,向上级科研部门或学校教科室申报立项。课题申请书应根据填写说明逐项填写。其中,以“课题论证”部分的撰写最为重要。它要求研究者从“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状况;研究的基本内容、重点和难点;研究的方法、途径、措施”等方面来阐述,语言要精炼清晰、简明扼要。在阐述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状况时,不应是对已有文献的罗列,而应是对以往研究的优点、不足和贡献进行辨证的分析与评论,而且引述的文献应有所选择,最好是选择学术研究有影响力的近5-10年的同类研究成果。

3 说课题――课题开题

课题申报立项之后,就进入了开题阶段。本阶段的核心工作是研究者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课题研究方案是课题研究的总体谋划,既可以保证明确的研究方向,又可以保证研究的有序进行,同时还利于课题的论证、评价和管理。由此可见,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研究者必须认真撰写。

课题研究方案,一般应回答:“为什么研究-研究什么-如何研究-研究的结果”等几个问题。研究方案的文字表述可以不拘一格,但主要内容可归结为课题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步骤、预期成果和研究保障等七个方面。其中,“课题依据”回答“为什么研究”的问题;“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回答“研究什么”的问题;“研究方法”、“研究步骤”和“研究保障”回答“如何研究”的问题;“预期成果”回答“研究结果”的问题。

课题研究方案设计好之后,即可召开开题会,课题组作开题报告,介绍实施方案,听取专家、同行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理清研究思路,调整研究方案,修改开题报告。

4 做课题――课题实施

课题实施是进行具体操作阶段,即把研究方案付诸于实践。中小学教师的课题研究主要是理论指导下的行动研究,目的是改善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因此,我们倡导边研究、边总结、边辐射、边推广的滚动式发展的实施策略,可将课题实施阶段以学期为单位划分为几个小的研究阶段。每个阶段结束时都应总结和交流阶段研究成果,如发现有价值的成果就及时推广。在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中,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4.1 切实开展研究人员培训。培训内容和方法应丰富多样。如,课题主持人对课题进行具体分析,让所有研究人员明确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等;学习课题有关的教育理论;邀请专家进行科研方法培训;参加课题下达单位的培训活动等。

4.2 扎实开展研究活动。中小学教师做课题研究应与教育教学工作融为一体,可通过课堂观摩、课外实践、教研活动、课题研讨会、阶段总结会等形式来提高研究效果,切忌将课题研究与教育教学工作搞成两张皮。此外,在课题实施中期还应做好中期总结。中期总结的主要任务是分析所收集到的研究资料、总结前期研究经验和初步成果、再次修改调整研究方案、听取各方意见,然后撰写中期报告。中期报告应包括课题情况介绍、工作进展情况、已经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后续研究思路和打算等内容。

4.3 认真做好研究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所谓研究资料是指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信息,这些信息能为分析和解释研究结果提供依据。研究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应贯穿研究的全过程。课题组要把所有课题活动的过程记录下来,还应把所有与课题有关的过程性资料收集起来,然后进行归类整理。如结合课题研究开展一次了课例研讨活动,就应将本次活动的方案、教师的教学设计、同行的评议、专家的点评等收集起来。研究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四类:(1)课题申报立项资料(课题研究方案、课题立项申请书、课题立项的审批文件);(2)课题研究的过程材料(实施计划、阶段小结、阶段性成果、研究工作的原始资料等);(3)课题结题资料(课题研究报告、工作报告、调查报告、 结题评审申请书和结题评审意见等);(4)课题成果资料(发表刊物、获奖证书等文字材料和软盘、声像、图表、模型、器具、实物等非文字成果等)。

5 写课题――成果总结

课题成果总结就是把课题研究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用文字完整地表述出来,是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反映课题研究的成效。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成果一般有研究论文、研究报告、经验总结、教育案例、教育叙事等。其中,研究报告和论文的撰写有比较统一的格式要求。

课题研究报告也称课题结题报告,它是结题工作的核心。为了保证课题成果的质量,在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时,撰写者必须注意科学性、创造性、规范性和可读性,应对原始材料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尽量用事实和数据说话。研究报告应包括研究背景、研究设计、主要措施、主要成果、主要问题等内容,重点应放在介绍研究成果方面,详细介绍取得了哪些成果,这些成果是如何取得的,现阶段达到什么程度,还有什么问题需要继续解决等。

研究论文的撰写可按以下四个步骤进行:(1)选择主题。中小学教师应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基础、写作能力和积累的资料或实际工作经验,选择有价值而又力所能及的主题,尤其应当从一些小问题入手,还应给论文取一个好的题目,因为“题好一半文”;(2)草拟提纲。要认真构思论文的层次顺序,然后草拟好写作提纲;(3)完成初稿。初稿应根据提前准备的材料和写作提纲来撰写,可以一气呵成,也可以化整为零分题撰写;(4)修改定稿。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对初稿的修改主要应检查题目是否简洁醒目,材料与主题是否统一,各部分的表述是否鲜明有力等。研究论文要求结构严谨,层次清楚,逻辑严密,文字精简,篇幅一般控制在5000字以内。

此外,研究成果形成后,还应根据成果的内容、形式、质量水平,及时进行宣传和推广,质量较高的研究报告、论文应争取在有关杂志上发表;有较高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的专著,要根据出版的条件和要求,争取出版发行;声像或器具等非文字成果,要争取评奖和投入教育教学中使用,从而使研究成果能够发挥更大效益,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6 评课题――结题评审

课题的结题评审,主要是专家组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鉴定。中小学课题结题评审常用的形式有通讯评审和会议评审。专家组将从课题的选题意义、研究设计、研究过程、研究方法、研究成果、课题研究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等方面进行鉴定。若是通讯评审,课题组须提供课题研究的过程材料和研究成果材料等,尤其是要提供翔实的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这是成果鉴定的最重要的依据。若是会议评审,那么课题组就直接向专家组汇报本课题的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并现场展示研究的过程资料和研究成果。

总之,经过“选课题――报课题――说课题――做课题――写课题――评课题”等六个环节,较好地简化了课题研究流程,为中小学教师做课题研究提供了简便可行的操作模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实用性。当然,我们总结的课题研究“六步法”,仍处在不断的实践与探索中,需要广大中小学教师去思考、去研究、去完善。

参考文献

[1]李哉平.教师课题研究技术线路探索[J].基础教育,2010,5.

第10篇

一、明确把握微型课题研究与校本教研的关系

校本教研是指为了改进学校教育教学,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实际出发,主要依托学校自身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微型课题研究强调以校为本,立足课堂,围绕学科,关注的是教学中有现实意义的问题。从校本教研和微型课题研究的内涵不难看出,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共通之处。一是研究的对象相同,都是立足于学校实际,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具体问题。二是研究的主体基本相同,都是以学校教师为研究主体。三是从研究定位看,都侧重于应用研究、行动研究和自主研究。可见,微型课题研究与校本教研是相辅相成的一种教研形式。把微型课题研究融入到校本教研中,有利于微型课题研究与校本教研优势互补,有利于减负增效,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有助于教师专业发展。

二、依托微型课题研究,逐步提高校本教研实效性

微型课题研究融入校本教研中,就是把研究植根于课堂,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在探索和实践中,我们摸索出了“明确一个中心、遵循两个原则、实施三条策略”的研究基本思路,丰富了校本教研内涵,发挥了校本教研的重要作用。

1.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校本教研中,我们强调教师要树立三种意识:学习意识、反思意识和问题意识。在常态课教学中,要通过课堂观察,察觉问题、记录问题、科学地整理问题。这样,才能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并提炼成微型课题,在校本教研中与同伴合作探索解决问题的对策,增强教师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优化教与学的方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遵循教研主题科研化,科研过程教研化和坚持研、学、训、教有机结合的原则。

(1)遵循教研主题科研化,科研过程教研化原则。

我们提倡教师把教研与科研相结合,用教科研的视角从多角度寻找要研究的问题,确定研究主题,搭建多种平台,进行深入研究。一是以微型课题研究为主题的校本教研。就是根据年级学科组或个人遇到的教学实际问题,进行思考,确定适合自己的研究主题,并在校本教研中解决问题时,有针对性地学习教育理论,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自我反思、探究。二是以细化分解学校主课题为方向的校本教研。就是将学校的主打课题细化分解为若干子课题,让各个学科小组认领子课题进行研究。如北辰区实验小学围绕学校主课题“小学生适合教育模式研究”设立9项子课题,分别进行校本课程开发与利用的研究、分层教学的实践研究以及学分制评价体系的研究。这样,不仅使学校主课题研究更具有方向性和目标性,还使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得到不同层次的提高。

(2)坚持研、学、训、教有机结合的原则。

一是把研究与学习相结合。在校本教研中,各学科组结合研究主题查阅文献,寻找理论支撑,用理论指导实践。做到在研究中学习思考,在学习思考中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二是把研究与培训相结合。第一,加强对实验学校明确操作路径的培训;第二,深入实验学校加强选题指导和课题论证与设计指导的培训;第三,在实验校开展微型课题专题培训;第四,利用QQ群进行系列科研知识培训;第五,聘请专家进行专题培训。通过多种方式的培训,使教师能够运用教科研方法开展微型课题研究。三是把研究与教学相结合。通过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在教学实践中验证策略的可行性,从而有效地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同时,教师通过研究记录个人的教学经历,便于日后进行总结、提升。四是把研究、学习、培训、教学融为一体。以教学为中心,围绕提高教学质量和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开展研究、学习和培训。通过把研、学、训、教有机结合,教师带着问题思考研究,精心备课、上课,捕捉教学研究中成功的做法与经验。

3.实施区域推动,学校整体实施、学科组具体落实和寻求各种形式的智力支撑策略。

(1)实施区域推动策略。

由区教科室有组织、有计划地整体布置工作流程,把微型课题研究与校本教研有机结合。

一是申报实验学校。2011年至2012年,北辰区教科室确定首批实验学校7所,在经过2个学期研究的基础上,为了扩大实验学校参与范围,调动教师参与研究的积极性,2013年在全区范围内进行了自愿申报实验学校,实验学校由原来的7所发展到30所,占学校总数的47.6%。

二是培训实验学校。区教科室每学期在开学第二周,对实验学校进行《北辰区“十二五”教育科研微型课题实施、管理及规程》和阶段工作流程解读培训。各实验学校按教科室制定校本教研整体实施计划、各学科组按学校整体实施计划制定学科组计划,并落实到校本教研中。

三是由自上而下变自下而上形成课题指南。为了给实验学校教师提供选题参考,我们本着解决学校自身的实际问题、学科教研组或教师个人的实际问题,面向实验学校,从课前准备、课堂实施、课后总结拟研究的问题并形成研究课题,进行征集、汇总,编制成微型课题指南。

四是区教科室牵头与实验学校开展微型课题研究。区教科室为了引领基层学校教师在校本教研中开展好微型课题研究,与北仓小学等3所小学共同开展了“小学教师有效教学反思的行动研究”。在校本教研中,我们加强教学反思、突出教案研究,以“同课异构”为主题,开展听课、评课、研讨交流;聘请特级教师做引领课。同时,我们按计划有序开展主题交流,撰写教学反思,收集整理研究资料。这样,不仅辅助实验学校督促检查,还指导实验学校规范了过程管理。

五是区教科室定期评选研究成果和组织成果交流。按照区教科室总体工作要求,每学期末对各实验学校备案的微型课题进行研究成果征集、评选。同时,评选优秀组织奖,定期组织成果交流活动。

(2)学校整体实施、学科组具体落实策略。

一是学校整体实施策略。实验学校根据区教科室的部署,一是由实验学校负责向本校征集年级学科组或个人在课前准备、课堂实施、课后总结要研究的问题,形成研究课题;二是各实验学校负责分类汇总;三是各实验学校把分类汇总征集的课题上报区教科室;四是各实验学校根据区教科室下发的课题指南选定课题或根据个人需要自定课题,组织本校教师申报微型课题,并上报区教科室备案;五是强化学校组织管理,包括组织申报、立项、论证、过程管理(包括填写研究手册)和组织专家鉴定组进行鉴定;六是根据区教科室要求上报参评研究成果。

二是学科组具体落实策略。以学科组为基本单位,按照“选择课题围绕课题选择材料(文献学习)设计研究方案制定研究计划开展行动研究反思研究成果改进研究方案再进行行动研究总结研究成果”的操作路径开展校本教研活动,逐步形成研究、学习、培训、教学融为一体的校本教研。

(3)寻求各种形式的智力支撑策略。

为发挥各种形式的智力支撑作用,区教科室为实验学校提供理论书籍、典型案例,组织现场科研交流、聘请专家进行专题培训和网络培训等。通过多种方式让教师学习先进的教科研理论,接触更多的典型案例,吸收借鉴成功的经验,运用科研方法,结合教学进行实践。如北辰区华辰学校一位英语教师研究的微型课题“小学英语教学中借助简笔画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研究”,依据心理学相关理论,按照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大体要经过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三个阶段。在词汇教学、对话教学、故事教学中,借助简笔画为抽象的语言材料提供了具体表象,使之产生联想,促进了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参评的“小学英语简笔画情境教学法”在北辰区优秀教法学法评选中获二等奖,并做了区级展示课。

三、实践取得的效果

1.教师自觉地进入研究状态。

以往在访谈、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大部分教师不愿意参与课题研究。因为工作太忙,没有时间研究。即使参加课题研究,解决的不是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问题或困惑,而是学校的宏观问题。在开展“依托微型课题研究,提高校本教研实效性的行动研究”过程中,区教科室下发了“北辰区教师微型课题研究调查问卷”,对30所实验学校的862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教师认为需要和愿意参加微型课题研究,参加微型课题研究,有利于提高教育科研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在参与研究过程中,态度认真,教师对这样的教研形式有较好评价。因为这样的校本教研,有利于促进教师成长,使教师自觉地进入研究状态,而且教师参与研究的积极性得到激发。

2.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在常态课教学中,贯穿了“问题―主题―课题”的研究思路,在实践中遵循教育规律,不断探索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使教师做到边教、边研、边思,逐步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实现了研究为教学服务。如,通过开展“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读写结合的实践研究”“高中物理教学学生自主学习、分组合作具体策略的研究”等微型课题研究,将微型课题研究指向课堂教学,并将研究成果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改进了课堂教学,优化了教与学的方法,使师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发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1.教师发现问题、生成主题、提炼成课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一些教师虽然能提出问题,确定研究主题,提炼成课题,但对课题名称的表述和控制大小方面的能力有待加强。

2.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有待加强。

教师在校本教研中虽然能结合微型课题认真学习相关的理论,但运用相关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还不够灵活有效,需要加强理论支撑的指导。

3.科研方法的运用还不到位。

教师虽然通过学习、培训掌握了一些科研方法,但针对研究的课题,在选择适合的科研方法上还把握不好。需要加强科研方法运用的指导。

4.成果表述上还不规范。

第11篇

校长培训学及其特点

根据以上分析,本文将校长培训学定义为以成人学习理论和校长成长规律为基础,以校长培训活动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探索校长培训规律的学科。这个定义明确了校长培训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几个核心问题:1.对象体系。校长培训学以校长培训活动为研究对象。什么是校长培训?从研究文献来看,鲜有人对此下过明确的定义。笔者认为,它是针对校长的职业要求和角色定位,从知识、能力、情意等方面对即将担任或正在担任校长职务的职业人员进行的培养和训练。因此,校长培训活动应包括培训主体、培训客体、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评价、培训文化等一系列问题,且这些问题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结构。2.方法体系。校长培训学的研究方法应该是多元和综合的方法体系。在学科建立的初期,必须要走一个自下而上的研究路径,即通过文献分析、经验总结、访谈研讨等探寻长期培训实践中形成的规律,并对之进行理论的概括与提炼;与此同时,还需要沿着自上而下的路径,站在认识论、方法论、知识论的角度,对学科的概念体系和逻辑结构进行深入的反思、推演,以建构系统的校长培训学知识体系。3.知识体系。校长培训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必须要有自己不同于其它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并有以这些概念与原理为话语单元的知识体系。因此,在学科建设的过程中,以校长培训学特有的话语单元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知识体系,是学科得以真正建立的标志,也是当前这门学科建设的核心问题。4.理论基础。校长培训学是建立在广泛的理论基础之上的一门全新的学科。在众多理论中,成人学习理论和校长生涯发展研究成果是重要的理论基础。有效的校长培训一定要符合校长作为成人的学习特点与规律,要符合校长职业生涯发展的阶段特征,要符合适应校长职业标准的知识、能力与情意要求。当前的校长培训学具有如下三个基本的特点:一是应然性。校长培训学是建立在广泛的校长培训实践基础之上的一门全新的学科,它有自己独立的研究对象,形成了大量总结校长培训经验、指导校长培训实践的研究成果,以校长培训某个领域为研究方向的硕士、博士研究论文在不断涌现,并且其研究者队伍也在日益壮大。但是以校长培训学为重点的研究还不多,其学科体系还没有完全形成,同时也没有形成有规模的校长培训学的专业研究队伍和相应的专业期刊等学术交流平台。因此,校长培训学仅具备了形成的条件,还没有达到完整建立的阶段。换言之,它还不是一门实然学科,而是一门应然学科[3]21。二是应用性。虽然校长培训学还处在一种应然学科的阶段,但其研究直接指向校长培训实践的目标将永远不会改变。因此,无论在这门学科发展的哪个阶段,它始终都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其目标始终都将指向推动校长的专业化发展。三是元研究性。这是对当前的校长培训研究而言的。校长培训学的研究不是简单的校长培训研究,而应该首先是对现有校长培训研究成果的研究,并在研究的基础上,对校长培训实践进行更深层的研究,进而逐步形成校长培训学自身的理论框架和知识体系。

校长培训学的基本逻辑

如果把校长培训学比喻成一棵大树,那么这棵大树的成长应该遵循着系统论的思想,其树根是学科的理论基础,学科的产生与发展都以此为起点;树干是在树根充分吸收环境养分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学科基本原理,它将对本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进行系统的建构;树冠则是在树干的基础上生长出来的枝杈,主要由理论分支和实践分支两个部分构成。这棵大树体现出这样四个方面的特征[9]:一是整体性,学科的研究方向都是紧密围绕其独特的研究对象———校长培训活动展开的,并且各个研究方向之间都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二是有序性,即从理论基础到分支学科,都是一个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三是联系性,学科的成长与发展会不断受临近学科的影响;四是动态性,即学科的发展不是一个闭环结构,而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现有的研究领域需要有一个逐步成熟的过程,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还会随着培训实践的发展和临近学科的发展而产生许多新的研究方向或分支学科。(一)理论———树根基础校长培训学的产生,从理论上来讲,有两大理论基础,其一是成人教育理论和成人学习理论,其二是校长学。美国学者Sharan.B.Merriam(2001)指出:“自从20世纪20年代成人教育学作为一个实践性的专业建立起来以后,成人如何学习这一核心问题就一直为这个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实践工作者所关注。但是80多年过去了,我们仍然没有形成统一的答案、理论和模型来解释我们所知道的关于成人学习的所有问题,比如成人学习者的特征、学习发生的各种不同场景和学习本身的过程等。我们现在所拥有的是一幅包含了成人学习知识基础的各种理论、模型、原则和解释的拼图。”[10]但尽管如此,它们依然为校长培训学的研究奠定了必要的理论基础。因为这些在成人教育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的理论成果,如成人教育学关于成人学习者的五个重要假设,自我导向学习、质变学习理论、非正式和偶发学习等一些重要的成人学习理论对成人学习的本质与规律的把握,都会对理解和深入研究作为成人的校长的学习特点与教育规律产生积极而有益的影响。而校长学则重在研究校长的职位特征、校长的角色及其行为、校长的成长阶段及其特征,以及校长在推动学校变革中的作用与地位。无疑,这是开展校长培训工作的重要依据,也是校长培训学建立与发展的直接依据。(二)概念———树干体系建立在成人教育理论、成人学习理论和校长学这两大根系之上的校长培训学这棵大树,其树干应该是校长培训学原理。它是在成人教育理论和成人学习理论的基础上,依据校长学的研究成果,围绕校长培训问题的研究而建立起来的学科方向,其作用在于建构校长培训学的概念体系,并全面阐释校长培训学的学科结构。基于这样的总目标,该学科方向将重点探讨并阐明校长培训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同时讨论梳理校长培训的研究历史,以及站在培训视角应该建立的校长观、培训观等。(三)研究———树冠领域1.基础研究。包括这样一些研究方向:校长培训哲学,主要从本体论和认识论等方面探讨校长培训,特别对培训观进行深入思考;校长培训心理学,主要探讨校长培训过程中,培训者、被培训者的心理特点以及二者的相互关系,揭示影响校长培训的一些深层心理活动;校长培训文化学,主要探讨校长培训文化的结构因素,以及培训文化的建设路径等。2.实践研究。包括这样一些研究方向:校长培训课程论,主要探讨校长培训课程的开发、实施、评价与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校长培训模式论,主要探讨适应社会经济与科技发展要求的培训模式等方面的问题;校长培训评估论,主要探讨培训评估的标准、过程与方法等问题;校长培训管理学,主要探讨校长培训中的制度建设与管理规律等问题。

校长培训学的建设路线

1.自下而上的路线这是一个归纳式的路线,主要从我国多年来校长培训的实践经验和校长培训研究的成果进行分析归纳,以探索校长培训的基本规律。按照这个建设路线,我们曾将已有的校长培训研究概括为三个阶段:一是校长培训规律的研究阶段;二是校长培训专业化的研究;三是校长培训学的建立与研究。这些研究为校长培训学的研究奠定了重要的实践与理性基础,形成了基本的研究框架。在这个路线上,笔者认为应该主要抓好这样几个方面的研究:一是培训实践经验的总结提炼。校长培训学的学科建设是实践先于学科的过程,因此,首先必须要从实践中汲取学科建设的养分,使学科能够深深植根于校长培训实践的土壤之中。二是培训研究成果的系统梳理。多年来校长培训研究的成果,是学科建设的重要理论基础。因此,在学科建设中,需要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的元研究,使之构成校长培训学学科的基本理性框架,并在这个框架基础上进行深入的理论提升,以形成学科的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三是相近学科研究发展的经验借鉴。借鉴相近学科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成果,如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学、行为科学等,对上述两类成果进行系统梳理与提炼,使其形成具有校长培训学特点的概念体系与理论体系。在这个路线上,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以理性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学科理论体系。因此,自下而上的研究路线起步于实践问题,指向于理论建设,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2.自上而下的路线这是进行学科建设的演绎式路线,可以从概念体系与理论体系的建构,走向对培训实践的诠释与指导。这样的建设路线可以使得学科建设从一开始就有一个基本规范,并能在一定的逻辑中发展。这个路线同样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体系建构。即从学科建设的基本逻辑入手,建立符合学科要求的概念与理论体系。比如,本文建构的学科结构体系就是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超越实践应用而建构的一个校长培训学的理想体系。笔者希望在前期对实践问题研究的基础上,换位于全面的学科体系建构,其中包括概念体系、方法体系和理论体系的建构,并在这样一个逻辑框架的基础上,重新审视校长培训的实践,使之走一个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以形成一个更加符合学科规范的研究体系,进而推动学科更好地为校长培训实践服务,并尽快从应然走向实然。二是模型建构。即在学科体系的框架内,建立众多指向实践的理论模型,如课程建设模型、培训模式建构模型、培训评价模型、培训者胜任模型等,使校长培训学能直接为培训实践提供有益的理论指导。自上而下的学科建设路线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有助于学科建设更加规范,更加符合逻辑要求。对于校长培训学这样一门全新的、正在形成中的学科而言,走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单一研究路线,都可能会使学科建设偏离科学轨道。因为单纯的自下而上建设路线可能会使学科郁于具体实践,而陷入产生诸多工作“处方”的状况;而单纯的自上而下建设路线,则会使学科建设脱离实践,成为空洞的理论建构。因此,在校长培训学学科建设中,应更加倾向于两个建设路线的有机结合。

作者:汤丰林 单位:北京教育学院教师培训办公室

第12篇

作者从业务员一路走来,深知学习的重要与迫切。接触过无数个业务员,他们的学习管理确实很欠缺,没有思路,没有行动,没有成长,结果就是做了若干年的业务员后,泯然众人矣,在社会上,多一个不少,少一个不多。作者希望通过自己对业务员学习管理的观点与看法,希望对各位营销同仁有所借鉴。

1、学习思路-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制度

在知名的企业公司里面工作,其有一套规范的培训学习制度,比如周培训例会,月度读书报告会,月度交流会议,外派学习等等,这些培训例会制度是公司为了促使员工成长而设立的。我曾清楚地记得,在某一次公司读书报告会上,我将自己对公司发展的想法与思路演讲出来后,得到了公司总经理的认可,我的成长也加快了很多。所以,这些制度需要我们加以利用,我知道许多同事对这些制度嗤之以鼻,认为是任务,不得不做,强迫自己去做,效果将大打折扣。

企业有企业的学习制度,其实自己也要有自己的学习制度,你对自己的学习提高是如何要求的,你就应该制定相应的学习制度。首先你要明白自己的目标是什么,然后根据自己的目标来制定自己的学习规划。比如,你刚入职一家企业,前一个月的目标肯定是了解企业与产品知识,这一个月中,除了公司组织的新入职员工培训与新员工见面会。你应该制定属于自己的规章制度,每天花一个小时来看企业介绍与产品知识介绍,每天公车上读公司产品介绍等。如果你新到某一个市场,你需要自己规划,花三个月时间了解市场,比如与商交流,与老员工交流,与零售客户交流等。通过学习公司过往的资料与数据的消化,得出自己对该市场的操作看法。

作为一名业务员,我觉得有几个方面是必须学习的,比如营销能力、统筹规划能力、团队管理等几个方面,这些是业务员成长提升必备的能力。想提高这些能力,你就必须制定自己的学习制度,比如在某一段时间内,参加培训,购买书籍,与行业精英交流等等。

2、学习行动-步步为营,强迫执行

每一次规划的时候,雄心壮志,每一次落实的时候,虎头蛇尾。这个是现在业务员普遍存在的弊病,谈起规划的时候,夸夸其谈,口若悬河,但真正落实的时候,总是推三推四,执行难到位。

其实这些学习行动执行起来,没有什么窍门与捷径,只能靠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前行。作者在自我学习提升规划落实的时候,也曾经经历了一番“痛苦折磨”。每周工作汇报,我都是要求自己星期一必须撰写完毕,将上一周的工作进行总结,取得了什么成绩,有什么经验累积下来,下一周要做什么事情,工作如何安排,人员如何安排,这些细小的工作不起眼,但是执行起来,天长日久,你就可以形成自己的营销规划思维,创造出自己的理论体系。在现在的营销培训市场上,很多讲师的营销理论,比如“SPIN销售法“,”摧龙六式“,”顾问式销售“等,都是从平时点滴工作经验中国总结而来。

目前,业务员自我学习提升的渠道主要有:公司培训,经验交流,自我总结,优秀案例经验分享等等。其实作者认为,业务员长期在外,团队培训交流的机会较少,利用网络书籍的学习方式则比较现实,要求自己长期关注中国营销传播网全球品牌网等知名营销网站,每个月定期阅读销售与市场等杂志,每个月写两篇文章发表出来等等。

3、学习成果-总结提炼,大胆展示

业务员通过自身的学习管理获得的学习成果,作者认为应该大胆展示出来,大胆与行业精英进行碰撞交流。一方面可以在碰撞交流中获得启发与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可以提升自己在企业行业的知名度,为更高的平台打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