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2 22:04:3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教师礼仪规范,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礼仪则是文明的象征。教师礼仪代表着职业形象、学校形象、教师个人形象。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作用,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教师礼仪的规范在教育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规范教师礼仪是树立良好教师形象的具体呈现。
一、做仪表得体的教师
一个人的魅力、气质、涵养往往从他的姿态中就能表现出来,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尤其要注意在教育教学场合的行为举止,做到自然、大方、朴素、得体、不弄虚作假。课堂是教师的主战场,更是教师礼仪呈现和育人的第一线。教师的仪表对形成学生良好的“第一印象”有重要作用。处于青春期的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都很强,孩子们第一眼看见老师会特别注意老师的仪表、装束、言谈、举止。一个教师的仪容可观、言谈举止庄重文雅,不仅受学生尊重和增进师生情感,还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对教育教学工作也大有益处。
二、做具有良好人格魅力的教师
“教师礼仪”是教师人格魅力和师德形象的展示,是教书育人的重要载体。教师的高尚人格不仅反映在内在的精神境界上,而且还体现在外在的言谈举止上,举止文雅、穿着朴素、仪态端庄、作风正派的教师会给学生一种示范作用、熏陶作用。反之,不注意个人的仪表风度,行为不检等形象欠佳的教师,通常会成为学生私下议论的对象,从而使教师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大打折扣。因此,教师要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人格魅力,就必须具备必要的礼仪
修养。
三、做学生形象塑造的代言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师是学生模仿的道德实体,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论是否带有德育的故意,实际上都是德育的无声影片,也许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会对孩子的一生都产生影响。教师的自身形象能直接影响学生形象的塑造。教师在施教的同时,学生通过对教师形象的观察和模仿,形成对自己形象的定位。在学生的思维意识中,教师是最值得尊敬和学习的人,这也是为什么孩子只听老师话的原因。
教师礼仪还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教育效果的好坏。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办法仍然是“言传身教”。如果教师不仅口说并且能真正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必能留给学生良好的师者形象,获得学生的尊重。这样学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便于教师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提高工作效率和教育成绩。未成年孩子对教师的选择倾向性很强,一般而言,当他们喜欢某位教师时,便喜欢学这门课;当他们讨厌某位教师时,就会讨厌这门课。因此,教师礼仪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也有重要作用。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problems in pedagogical students' teacher etiquette through questionare investgation and proposes some countermeasures.
关键词: 师范生;教师礼仪;问题;对策
Key words: pedagogical students;teacher's etiquette;problems;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1-0256-02
1 师范院校开设教师礼仪的原因
“师者人之模也,无德者无以为师”,长期以来,我们对教师职业道德强调的多,对教师的行为规范强调的少。我们有的教师在课堂上从来没有对学生微笑过;有的教师对学生挖苦、训斥体罚或变相体罚,造成学生身心都受到伤害。
教师是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用灵魂塑造灵魂,以人格来培养人格。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贯穿整个教育过程,而且是影响学生一辈子。教师的礼仪如何,不仅影响教育效果,而且还影响整个社会文明的效果。师范院校是培养未来教师的摇篮,海南省师范类院校有3所,笔者发放调查问卷240份,收回问卷236份。在进行问卷调查过程中,只有35.2%的师范学生认为本校开设了教师礼仪课程,还有高达64.8%的师范学生认为本校没有开设教师礼仪课程,说明目前我们的师范类院校还没有意识到教师礼仪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所以,我们师范院校应该开设教师礼仪这门课程。
2 师范院校教师礼仪存在的问题
2.1 师范院校不重视这门课程的开设 在调查中,我们的师范院校的课程中,有大部分的师范院校没有开设这门课程;即使开设这门课程的,也都是以选修课的方式开设,说明我们的师范院校对这门课程,甚至是对教师礼仪形象是不重视的。
2.2 教师自身不重视教师礼仪规范 我们对教师的教师礼仪方面进行问卷中发现如表2和表3中情况。
我们有些授课教师对于教师礼仪规范不重视,在日常和工作中的穿着打扮、仪容礼仪、仪表礼仪、仪态礼仪、言谈礼仪以及交往礼仪都不太注意自身的职业形象,不注重自身职业的特殊性,导致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被学生所效仿。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认为,教育者对被教育者的作用首先是教师品格的熏陶、行为的教育,然后才是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教师礼仪的榜样力量对各年龄、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
2.3 师范院校学生对教师礼仪知识的渴望 在问卷中,有90.7%的师范学生认为有必要开设教师礼仪课程,说明我们的师范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师职业礼仪教育的渴望。在对毕业的学生的跟踪调查和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时,很多人表示,“非常遗憾在大学的师范生活中,没有一门课程告诉他们做一个教师应该有什么样的仪容仪表;该穿怎样的衣服才符合教师的要求;在面对领导、同事、家长和学生的时候,我应该要注意什么,哪些该说,哪些不该说;在工作中遇到的种种礼仪问题,常常会困惑着他们,感觉在教师礼仪方面有所缺失”。
3 师范院校教师礼仪对策分析
3.1 师范院校要开设教师礼仪的必修课 教师礼仪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开设的对象是师范院校的师范类学生,鉴于该门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建议在大一时以必修课的形式开设,有些院校在大三或大四开设才开设此门课程,笔者认为,教师礼仪是一个持续学习的过程,大一时系统学习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大二和大三就能在实际中运用,在日常行为中形成规范,日复一日,就和自身的素养结合起来。
3.2 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师礼仪不仅使一门理论系统学习的课程,而且还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方法上,除了传统的讲授法,更应该加大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操作演练法和情景模拟法的课时,让学生边学习理论边实际操作边感悟升华,这样的教学不仅生动有趣,而且还能寓教于乐。
3.3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营造学习教师礼仪氛围 教师礼仪是一个潜移默化的熏陶和知识内化的过程。除了开设教师礼仪课程外,师范院校还要营造学习礼仪的氛围,主要体现在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方面,比如可以开展一系列的礼仪讲座、开展礼仪知识和行为规范竞赛、开展礼仪站位比赛、发放相关礼仪知识的图片和文字材料,使学生时时受到启迪和熏陶,促进学生自我修养、自我教育意识和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万爱莲.师范院校开设教师礼仪课程的必要性和途径[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1,7.
[2]南志国.关于师范生礼仪问题及礼仪教育思考[J].大学生时代,2006,11.
关键词:教师 礼仪素养 提升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礼仪在现代社会中已成为人们沟通思想、交流感情的重要形式。 而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内在素质上应当具有渊博的学识,外在形象上应当有成为讲究礼仪的典范,具有端庄优雅的举止、儒雅的风度、礼貌博学的谈吐、大方得体的着装和整洁的仪容仪表。因此,良好的礼仪修养是教师必不可少的基本素养之一,而教师礼仪素养的提升则显得尤其重要。
一、目前教师队伍中礼仪素质现状
教师是学生理想人格的塑造者,是传统道德的弘扬者,是社会道德的倡导者,也是未来道德的启迪者。教师礼仪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中必须遵守的礼仪规范,教师适当的形象设计、优雅的举止、潇洒的风度,是影响其教学活动和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但在现实生活中,教师队伍的礼仪素质仍存在着不尽人意的现象。
1.职业道德与职业操守的缺失。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不仅担负着教书的职责、还担负着育人的职责,在品行上应当为人师表,起到表率和楷模作用。但有的教师职业道德出现动摇或解体,敬业精神和工作热情不够,把教师的职业仅作为谋生的手段,“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毁人不倦”,对待学生态度漠然,还有的教师满足于原有的知识结构,不思进取,课堂讲授内容和效果完全脱离当今现实的学生的实际状况。
2.职业形象与职业素养缺失。教师的礼仪应当“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然而,有的教师不注重教师的礼仪规范,或不修边幅,肮脏邋遢;或浓妆艳抹,过分性感,过于艳丽,过分奢华;或语言粗鲁,粗话脏话连篇,甚至辱骂学生;或举止不文明,上课吸烟、接打手机,嚼口香糖等。这些举动与教师的职业形象相距甚远。
二、提升教师礼仪素养的意义所在
教师不仅是传授知识的源泉,也是传承文明的力量。教师的礼仪素养履行着教育的职能,教师礼仪直接决定教育效果的好与坏、强与弱。
1.塑造教师的职业形象
礼仪是彰显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文化背景的窗口,它可以帮助教师塑造整体的职业形象。人与人之间的第一印象尤为重要,心理学家称之为“首轮效应”,作为教师,“初次亮相”能让学生对良好的职业形象先入为主,顿生好感,并对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仅如此,教师礼仪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威信,举止文雅、衣着得体、仪态万方、作风正派的教师,容易在学生之中形成威信。反之,不注意职业形象的教师,往往成为学生背后议论的对象,也使教师的威信受损。
2.协调教师的人际关系
礼仪的沟通功能便于实现良好的人际关系,礼仪的调节功能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人们在交往过程中遵守礼仪规范,或以促进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友好合作的新型关系,缓解不必要的情感对立与障碍。一句温馨的问候、相遇时友善的目光、得体的举止和文雅的谈吐,都会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建立彼此的好感与信任,营造愉悦和睦的氛围,让人顿时有了幸福感和快乐感。
3.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教师的礼仪素养会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教师礼仪的示范性、审美性和综合性特点决定了其根本价值是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学生通过对教师形象的观察和模仿,形成对自己形象的定位。
三、提升教师礼仪素养的途径
1、提高思想认识,强化教师礼仪素养。
教师的礼仪素养不仅关乎自身的自尊与自律,还关乎国家的兴旺与民族的文明程度,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思想上重视,才能在行为中贯彻实施,将教师的礼仪规范渗透到教学过程中。
2. 注重礼仪细节,展现教师气质风范
教养体现于细节,细节展示素质,细节决定成败,教师的礼仪素养渗透到教学和每一个环节。教师礼仪的好与坏,对学生的价值标准、审美标准的形成,有着重要的示范与影响作用。
在现代人的意识里“优雅”是一种气质,是人随意自然的表露,是一种从骨子里渗透出来的魅力。教师应该成为一个优雅的人。要成为一个优雅的教师,必须于教师的仪容、仪表、仪态等细节处展现教师独特的气质与风度。
2.1、简洁稳重的仪容。一个人的容貌及面部的化妆和修饰,是对个人形象的爱护,也是对他人的尊重,拥有简洁稳重仪容的人,容易使人产生好感。作为教师,化妆要遵守常规性的模式、规则与方法,符合教师身份特征,体现教师健康的体形、优美的仪容以及充满活力的精神面貌。
2.2、端庄美观的仪表。莎士比亚曾说过:“服装往往可以表现人格。”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教师的服装表露了他的情感,体现着他的智慧,透露其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教师的服饰对自己有重要的装饰作用,对学生也起着潜移默化的榜样和示范作用。教师通过其清新整洁典雅的着装打扮,体现良好的职业形象。所以教师的着装要朴素端庄,大方得体,符合服饰礼仪的“TPO”原则。
2.3.文明得体的语言。教师与学生沟通与交流的重要方式就是语言。因此教师的语言表达应遵守文明规范,要用美的语言去感染学生。首先,表达准确生动。其次,语气亲切柔和。再次,语言文明礼貌。
3. 营造礼仪环境,协调教师人际关系
教师应当以适当和规范的职业形象,给学生树立榜样,净化校园风气。师生交往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良好的个人品德和礼仪修养。儿童教育家孙敬修说过:“教师要热爱学生,应把学生看成自己的儿女手足,对他们的关心、热爱和责任感还应超过自己的儿女,有了这种感情,才能把每一个学生培育好。”教师应当热爱学生,讲究爱的艺术;尊重学生,不以师长自居;交换角色,设身处地体谅学生;宽严结合,把握教育的分寸。
总之,作为教师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礼仪素养,才能适应社会和时代的潮流,才能给受教育者以表率的作用,才能弹奏出和谐的校园旋律,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新型教师。
参考文献
[1]张秉福,关于加强教师礼仪教育问题的思考
《中国成人教育》,2006(10)
[2],韦晓军,浅论高职教师礼仪素质的提升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12)
[3],《现代教师素养导论》电子书
关键词 礼仪教育 高职院校 问题对策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Education of Etiquette Culture
Abstract Etiquette culture has long history, etiquette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quality education. Higher Colleges etiquette education is conducive to enhancing the quality of vocational students civilization, help to improve the vocational students to comply with social norms awareness, help vocational students to create a good personal image, enhance their self-confidence, improve social competitiveness .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of Higher Education in etiquette and manners from the popularity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novation and etiquett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of qualified teachers in other aspects of the proposal.
Key words etiquette education; vocational colleg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1 礼仪文化浅析
世界上任何国家和名族都有自己的礼,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礼仪文化源远流长,礼的产生、发展对名族精神和社会作用有着重要的文化意义。礼仪文化不仅仅是看得见的摸得着的习俗礼仪和民俗习惯的传承,而是礼仪文化的传承,是对个人礼仪认识和礼仪品质的培养。
礼,本意谓敬神,后引申为敬意的通称。指人与人相互尊重。仪,“仪,度也”。本意谓法度、准则、典范,后引申为礼节、仪式。指人与人相互尊重的外在形式,包括人的仪态、仪表、风度、气质等。在中国的不同历史时期,礼仪都被赋予了不同的历史含义。古代汉语中,“礼”有三层意思,第一是指奴隶时代和封建时代的等级制度,以及相应的礼节仪式;第二是对别人的尊敬和礼貌;第三个意思是指互相之间礼物的馈赠。归结起来是指人们进行社会交往的过程中自主形成的关于做人的道德和行为准则。在现代,礼仪的含义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礼仪的主要功能是为了促进人际之间的交往,因此,现代礼仪的内涵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礼仪已经成为了人际交往和沟通中,约定俗成的律己敬人的一套行为规范和准则。
礼仪指主客体交往中,主体对客体表示尊敬、亲善、友好的行为规范,以及在交际中用一定约定俗成的方式表现律己敬人的过程,是一种非法律的社会规范,涵盖道德规范、宗教规范、习俗以及公共生活准则等。个人在礼仪意识的支配下,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规范自己的礼仪行为,形成良好的、自律的礼仪习惯。经过长期反复的陶冶、磨练,通过礼仪修养,培养礼仪品质,即“敬人谦已”的礼仪文化为核心的传承,因为究其礼仪本质,是一种文化,也就是一定意义上的礼仪文化。
2 高职开展礼仪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礼仪教育是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实现全面素质教育的保障和条件。“立于礼”、“行于礼”、“让于礼”教育就是人们要以礼为本、以礼为准则、以礼为标榜。礼仪教育可使学生逐步形成文明礼仪的好习惯,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促进学生人格的自我完善及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融入社会的能力和解决矛盾的能力,促进学生的社会化,提高心理承受力,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礼仪教育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要求大学生不仅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同时还应该具备良好的人格和优秀的品质。因此,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是大学生走出校园、步入社会,成为有用之才的有力保障。
(3)有助于提高遵守社会行为规范意识,共同建设和谐校园。“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通过学习礼仪,学生可以熟悉社会行为规则,敬畏规则,成为尊规守纪的践行者。“礼之用,和为贵”。礼仪文化教育能使学生敬重他人,尊重自己,在校园形成尊重、友好的人际关系氛围,营造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良好局面。通过礼仪教育,大学生提高了遵守社会行为规范意识,为以后走向社会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4)有助于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提升个人自信心, 提高社会竞争力。礼仪对个人形象有一定的规范和要求,学生按要求打造个人形象、服饰,符合现代审美要求,也符合社会审美要求。礼仪教育通过思想道德熏陶、修身养性锻炼使学生在尊敬他人的同时,也赢得他人的尊重,提高了自我认知,个人自信心得以提升。礼仪规范也是社会上人际关系的准则,学生在校掌握规范,能比较早的熟悉社会规则,提高社会竞争力。
3 高职礼仪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礼仪文化教育的目的,是实现人和人的相互尊重,进而达到人人关系的和谐,这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高职礼仪教育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2)无统一的大学生礼仪规范,学院礼仪教育参差不齐。教育主管部门没有像中小学一样,颁布全国大学生文明礼仪规范,标准的缺失导致各院校礼仪教育各自为政。高职学院比较重视专业技术课程,比较多强调掌握专业技术,对人文素质教育重视不够,礼仪课程有的进入了课堂,有的还没有。进入课堂的有的作为选修课,或讲座。礼仪文化教育仍然处于非主流地位。担任礼仪课程教学的教师兼职教学的比较多。
(3)内容讲授重仪轻礼。在内容重点上,很多教师偏侧重于仪的讲授,热衷于各种技巧,而对礼的强调很不够。这样培养训练出来的学生,就会像影视作品表现的有些职业白领的形象一样,姿态优雅得体,笑容职业,眼神空洞。在笔者看来,礼所蕴含的“敬”是礼仪的魂,是发自内心的尊敬,只有打心眼里尊敬他人,才能表现出真实的,有生命力的仪。
(4)教育重讲轻用。应该说教师在课堂的准备都比较充分,能够采用比如情境模拟、案例教学、角色扮演等教学手法,提高教学质量。但受困于各种条件限制,教师在课堂和实际学习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以致用方面着墨不多。毕竟开设礼仪课的目的是掌握礼仪知识,克服不良习惯,尊重他人,提升自己。
4 加强高职礼仪文化教育的对策
笔者以为,礼仪教育很重要,是提高高职生人文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为此,特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普及礼仪文化教育,营造校园礼仪氛围。高职院校要充分认识礼仪文化教育在提高大学生文明素养,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作用,应全面普及礼仪文化教育,让礼仪教育全面进入课堂。同时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社团活动、礼仪比赛等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礼仪教育活动,寓教于乐,展示当代大学生的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利用新媒体、校报、广播、宣传橱窗等媒介宣传先进典型,针砭不文明、失礼的不良行为,形成校园知礼、尚礼的好风气;通过聚焦合力,营造健康、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在礼仪修养过程中,学生既能自律,也能借助环境的力量“它律”,多维度接受礼仪文化教育,提高学生文明修养内化进度,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常规养成;礼仪习惯;感情教育
一、幼儿园生活礼仪教育的内涵
幼儿园礼仪教育是指幼儿园老师在园内对幼儿进行教育时,有目的的培养幼儿日常生活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品质习惯,让幼儿能够遵守简单的、日常的行为规范。幼儿园礼仪教育使一种礼仪习惯的常规养成,是科学的教育方法,笔者认为幼儿园礼仪教育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通过幼儿园礼仪教育能够使幼儿具有良好的行为礼仪习惯,有助于幼儿适应未来的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提升幼儿的综合性素质。
第二,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是未来担负祖国建设的主人翁,从这一角度来看幼儿园生活礼仪的教育也是时代的需要。
二、幼儿园生活礼仪教育存在的问题
第一,幼儿园生活礼仪教育观念和实践相背离。幼儿园生活礼仪教育是由幼儿园管理者来制定的,幼儿园管理者虽然均认识到了幼儿园生活礼仪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但是作为实施者的幼儿园教师却对生活礼仪教育不了解,不能够在实践上做到和理论上的一致。此外,幼儿园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由于园内孩子较多,照顾不过来也就不能完成生活礼仪的教育。
第二,教师对幼儿耐心不足,缺乏感情教育。幼儿有自身的特点,年龄较小,较易产生问题,所以一个幼儿教师只有真心喜爱孩子,喜爱 自己的职业,才能够胜任幼儿教师的工作。幼儿教师尤其要和孩子建立感情联系,只有幼儿依赖老师,老师才能够顺利的实行生活礼仪教育。
第三,教师素质对幼儿生活礼仪教育影响巨大。幼儿教师对幼儿进行生活礼仪教育时,常常从自己理解的生活内容进行教育,这就导致幼儿生活礼仪教育质量的好坏直接与教师个人素质息息相关。此外,幼儿教师的继续培训机会较少,也导致了幼儿生活礼仪教育质量得不到提高。
三、幼儿园生活礼仪教育的对策
第一,优化幼儿教师教育观念,提高幼儿生活礼仪教育质量。一是要树立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考虑到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具有自身的个性,生活礼仪教育要尊重个体的差异和独特性。二是要激发幼儿教师和幼儿之间的感情,使教师和幼儿双方能够心灵上建立联系。只有教师对幼儿具有积极的感情,才能够在教育幼儿生活礼仪时具有极大的爱心和耐心,帮助幼儿学习和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三是教师在进行幼儿生活礼仪教育时要注意尺度,不能够过于强调细节,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幼儿生活礼仪的养成,让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四是要注意对幼儿生活礼仪的常规养成,可以通过常规教育方法,养成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提高幼儿生活礼仪教育质量。
第二,提升幼儿教师的个人素质,规范生活礼仪教育的内容。幼儿教师是生活礼仪教育的执行者,故其必须具备生活礼仪教的素养。一是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加强对幼儿教师的培训,可采用多种方式来提升幼儿教师的生活礼仪素质;二是幼儿园要组织好教师对纲领性文件的学习,以此为此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幼儿生活礼仪教育的内容;三是幼儿园的管理者和教师要根据幼儿实际生活需要,争取把幼儿生活礼仪教育形成课堂环节,进行系统、规范的教育。
第三,幼儿园要努力营造良好的环境,为生活礼仪教育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是社会和家庭要帮助幼儿园要创造良好的园外环境,俗话说父母是最好的教师,幼儿在幼儿园的时间是有限的,于是良好的园外环境十分重要,社会和家庭要创造良好的礼仪帮助巩固幼儿园内的家庭礼仪教育。二是幼儿园要营造美好的园内环境,一是要把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布置好,在布置幼儿园布置环境时,有机的融合礼仪教育,将礼仪图册、标语等内容融入到幼儿生活环境中;二是创建良好的幼儿园人文环境,只有融洽和谐的利益氛围才能使幼儿体会到利益,通过家长、教师之间的礼仪互动,能够让幼儿在成长中体会到友好的氛围,从而规范了自己的言谈举止。
第四,幼涸敖淌σ创新教学方法,一是可以通过榜样示范的方法来教育幼儿,幼儿都有模仿的习惯,教师在幼儿心目中作为权威者也会被幼儿模仿,所以教师要规范自身言行来引导幼儿;二是通过同伴互助的方式来协助教师的教育。教师可以采取同伴监督和教育的方式来巩固幼儿所学的生活礼仪行为知识,来辅助教师的生活礼仪教育。三是启发引导幼儿学习生活礼仪,可以通过儿歌、故事等方式让幼儿在快乐氛围中学习生活礼仪;四是通过正面强化和行为训练的方式来强化幼儿的生活礼仪教育,通过不断的行为训练方式来增强幼儿对生活礼仪的记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结语
良好的生活习惯会受益终身,幼儿园的生活礼仪教育能够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本文认为可以从优化幼儿教师教育观念、提升幼儿教师的个人素质、营造良好的环境和创新教学方法四个方面来提高幼儿园生活礼仪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人民教育出社2013.
[关键词]师范生 礼仪问题 礼仪教育 思考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礼仪文化源远流长,素有“礼仪之帮”美称。“礼”,字典上的解释是:由一定社会的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形成的,大家共同遵守的礼节。
“仪”是指人的容貌、举止。在人际交往中,凡是把人内心待人接物的尊敬之情,通过美好的仪表、仪式表达出来就是礼仪。所以礼仪指的就是人类社会交往中应有的礼节和仪式的总称,具体表现为礼貌、礼节、仪表和仪式等。
一、师范生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1.加强礼仪教育有利于提高师范生的道德素质
礼仪与道德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德”诚于中,“礼”形于外,“德”、“礼”互相依托,相辅相成。在人的行为规范中,礼仪是最起码的、基础性的规范。礼仪作为一种基础性的行为规范,可以引导人们加强道德修养。在“仁、义、礼、智、信”这些基本的道德规范中,礼是很重要的范畴。人们对礼仪的学习和运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接受熏陶和教育,提高道德是非鉴别力,陶冶道德情操,培养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和道德自律精神的道德社会化过程。因此加强师范生礼仪教育,培养健康向上的道德情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有利于提高道德自觉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有利于培养完善独立的人格和全面发展的优良个性,从而提高师范生的道德素质。
2.加强师范生礼仪教育有利于塑造未来教师的良好职业形象
师范生未来的工作岗位主要是教师,教师的职业劳动是传播、创造人类文化、文明和先进思想。教师的职业特点是以人格来培养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近年来不少用人单位反映,一些师范类毕业生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成问题,但“德商”较低,有些学生连起码的人际交往礼仪都不懂。这种“受教育没教养、有知识没文化”的现象,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因此师范生在校期间接受系统的礼仪教育,不仅可以提高个人内在的文化修养、道德品质和思想境界,而且有利于培养优雅的气质和优美的仪表风度,有利于提高师范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这些对塑造师范生具备未来教师的良好职业形象都是极为有益的。
3.加强师范生礼仪教育有利于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在现代社会,虽然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综合国力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但在评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时,通常是从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人们的言行举止、文明习惯所体现的公民素质与精神面貌入手的。礼仪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社会风貌、道德水准、文明程度、文化特色、公民素质等方面的重要标志。礼仪广泛地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各个领域,通过社会公认的反映社会道德的具体行为规范,约束和规范无视社会道德的行为,从而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社会环境,弘扬民族的优秀传统。
二、师范生礼仪缺失的突出表现
当前师范院校中,学生礼仪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人际交往的基本礼仪
首先,师生间存在礼仪缺失。俗话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然而在“知书达礼”之人集中的师范院校,师生间连最基本的礼节也逐渐消失。一些学生在校外甚至在校内遇见老师,总是视而不见或绕道回避,连打招呼、问好这些基本礼仪也很难见到。据了解, 一些传统的课堂礼节已逐渐“淡”出课堂。眼下一些学校,“起立问好”成了稀奇事。偶尔有同学课上看见老师喊“起立”时,很多学生竟大感意外,常常要过上十几秒钟,才稀稀拉拉地站起来,很不“情愿”地问老师一声好。学生在课堂上起立向老师问好,其用意不只是提醒同学开始上课,也体现了学生对老师教书育人的应有尊重。
师生间的礼仪不仅是上课前的行礼问好,更重要的是课堂上的相互尊重。现在大学课堂纪律远不及中小学,有的学生在课堂上睡觉、看报纸、看小说、接打手机、发短信、听耳机,有时学生相互间讲话,嘈杂声很大,特别是合班上课,杂音几乎淹盖教师的讲课声音。这些现象都说明学生对教师的基本礼仪的漠视程度已令人吃惊。
其次,同学之间以及学生对管理人员之间也存在礼仪缺失。有的学生见面常常以脏话代替打招呼。有的学生经常未经别人同意就擅自拿别人的东西,少数学生甚至直接偷别人的财物,男生中有偷盗现象,女生中也大有人在。每当同学之间发生矛盾时,有责任的一方不能主动承认错误,双方缺乏谦让,致使矛盾激化,有的甚至上升为刑事案件。在日常管理中,我们经常发现有的学生总是强烈要求别人尊重自己,但却不知道学会尊重别人,很难与别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另外,也有少数学生与父母之间缺乏基本的礼仪。例如有些家长远道为子女送钱送物,作为子女本应感恩,然而有的学生却对父母冷言相对,弄得父母很尴尬。有的学生平时很少和父母通信、通电话,只要通电话就是要钱。更有甚者骗父母的钱用于其他方面消费。
2.荣耻不分
一些师范生荣耻不分、美丑不分,把一些不文明、粗俗、陈腐的东西当做“新潮”、“潇洒”。例如有些学生把无视校规、校纪,行为不羁,看成是有“个性”;把结拜兄弟看成是够哥门意气。学生中讲脏话,抽烟酗酒,剪奇异发型,染黄发,穿拖鞋进教室,公共场合勾肩搭背,网上欺骗等现象在许多学生学习生活中已经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
三、师范生礼仪缺失的主要原因
1.家庭方面的原因
从古到今,中国家庭教育对子女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现实社会中的家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一些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日常生活起居,忽视或根本不进行礼仪方面的引导和教育。有些孩子由于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形成孤僻性格而不善于人际交往,不善于人际交往又往往与不懂礼节礼貌有关,这些学生进入高校后出现礼仪缺失也是必然的。
2.学校方面的原因
2.1德育忽视礼仪教育
长期以来高校忽视礼仪教育,重“知”轻“行”。在具体的德育实施的过程中,往往是在概括性的道德发展境界方面的要求多,而行为养成强调的少;空泛的大道理讲得多,而操作的技能、技巧讲得少;道德的知识传授多,而扎扎实实的行为训练得少。因此,尽管多数学生知识性的社会道德规范知道较多,但不知道应该如何把社会普遍提倡的道德规范,具体地转化为个人的道德行为,缺乏良好的行为和自觉的道德约束能力,造成基础文明方面的问题十分突出。
2.2 教师的自身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孔子曾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3]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成长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首先,有些教师缺乏责任心。现在高校里的师生关系差不多是一种“职业关系”了,一些教师只是单纯地完成其教学任务,讲完课后就走人。这种只教书,不育人,缺乏责任心的现象导致师生间的感情疏远,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日趋下降,学生从内心上不尊重教师,直接表现对教师礼仪方面的缺失。
其次,少数教师缺乏爱心。教师缺乏爱心主要表现在一些教师不能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中,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为学生排扰解难。有些教师对成绩较差的学生常常讽刺、挖苦和打击,对待犯错误的学生,缺乏心理疏导,动辄用处分、开除学籍吓唬学生。教师缺乏爱心,缺乏以人为本的理念,造成师生间心理和感情上的疏远,礼仪方面的缺失也就难免不发生。
再次,个别教师自身仪表不整,精神怠倦。教师的仪表对学生的礼仪教育也具有示范性,一个气质文雅、衣着整洁的教师走向讲台,会给学生以赏心悦目的感觉,而一个衣冠不整,形秽龌龊、精神怠倦的教师则会给学生留下思想萎靡、意志颓废的印象。有些教师忙于家务或第二职业,常常造成精神萎靡不振,不仅影响课堂效果,可以说对学生也是一种折磨,这些教师不可能得到学生的敬佩和尊重,礼仪上的缺失也就理所当然。
四、加强师范生礼仪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正确处理好礼仪的内在要求和外在表现形式这一矛盾
礼仪本身是一种既有内在道德要求,又有外在表现形式的行为规范。礼仪的内在要求是指人们在交往的过程中,要互相尊重、诚恳和善、谦恭和有分寸。礼仪的外在表现形式是指礼仪的内在要求在人们的语言、行为、仪表等方面的具体表现。正确处理好礼仪的内在要求和外在表现形式这一矛盾,应做到以下几点。
1.1 确定内在美德的决定性地位
没有内在的文化修养、道德品质、精神气质和思想境界等,外在的形式就失去了根基。如果对礼仪的理解仅仅停留在“金玉其外”的表层是远远不够的,为此,学校应将礼仪教育与思想道德修养相结合,坚持标本兼治,这是解决礼仪缺失的首要问题。
1.1.1把礼仪教育与公民道德建设结合起来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公民道德建设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在这二十个字的公民道德建设方针中,已经把礼仪教育的内容融入了公民道德建设这一系统工程。因此,我们应长期坚持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培养学生“明礼”这一道德规范,有利于提高师范生的礼仪修养。
1.1.2 把礼仪教育与职业观教育结合起来
所谓职业观,就是人们对于职业意义、职业要求、职业规范的观点和看法。现代礼仪中的道德观观念,体现了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的统一。特别是在职业礼仪规范中,蕴含着对职业的认识和从事本职业的要求。师范生未来的职业是教师,教师职业的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要求,体现了对职业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要求。
1.1.3把礼仪教育与人生观教育结合起来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确立科学的人生观是师范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核心问题。在礼仪规范中,蕴含了许多与人生观紧密相连的思想内容,如为人民服务意识,说的就是人生的目的和意义问题,反映了一个人活着就要为社会、为他人做贡献的人生观。
1.1.4把礼仪教育与纪律观教育结合起来
纪律观教育是任何一个人学习和工作的重要条件,也是师范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礼仪是以“自律”为特征的,但“自律”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通过“他律”逐步获得的,或者说是从“他律”发展而来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就是这个道理。
1.1.5把礼仪教育与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结合起来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一些负面因素的影响,少数师范生存在不明是非、不知荣辱、不辨善恶、不分美丑的现象。因此,如何引导师范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升道德情操,构筑抵御不良风气的思想道德防线,是我们面临的紧迫课题。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了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明确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为当代大学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判断行为得失,确定价值取向,做出道德选择,提供了基本规范。
1.2 在强调内在美德的决定性地位的同时,不能否定外在形式的重要作用
对学生的礼仪教育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也是很不够的,礼仪和人的其他知识、能力一样,需要通过一定的学习和训练才能得到。如日本航空公司的空中小姐,仅微笑这一项就要训练长达半年之久,直到笑得亲切、自然、文雅才能获得登机服务得资格。当前师范院校对学生应加强礼仪知识的学习和礼仪行为的训练,如开设“礼仪修养”选修课,让学生经过礼仪规则、礼仪态势和语言的学习、训练,习得高雅的礼节、礼仪,养成礼仪周全的交往风度,表现出谦恭礼让、动静有节的大家风范。学生在经过系统的礼仪教育和训练,无论是内在素质上,还是外在行为方式上,都与缺少这种训练的人有着明显的不同。
1.3 要以师范生礼仪行为养成为核心,强调知行的统一
礼仪对个人行为的基本要求是:举止不出格,谈吐不失礼,交往不失态。因此师范院校要把学生礼仪行为的养成贯穿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全过程,体现在日常行为的各方面。日常行为习惯既是学生基础文明、基础道德水平的体现,又是学校加强对学生基础文明,基础道德教育的有效手段。我们应把礼仪教育作为学生德育的重要内容,当前要根据新时期的特点,制订包括礼仪内容在内的师范生日常行为规范,并加强监督和反馈,让学生做到知行统一。
2.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礼仪对人们行为的规范作用,一靠人们的自觉来维持;二是靠社会舆论来监督。在礼仪修养过程中,环境的“他律”作用非常显著,因此,发展健康的舆论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于引导师范生规范自身行为,克服不良的行为习惯,逐步提高他们的自我约束和自我克制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学校可以针对学生中存在的失礼言行及一些不文明的社会现象,召开讨论会、演讲会、辩论会,举办专题讲座,或通过校园网络等形式,让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接受教育,,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加强礼仪修养,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3.强化教师的身教作用
在礼仪教育过程中,教师的身教也非常重要,教师应应通过自身的行动做榜样,去影响、带动、教育学生。
3.1强化教师的职业道德
教师的礼仪必须以教师职业道德的自觉自律为基础。一个对教师职业充满敬意和热爱之情的人,同时具有献身教育的价值观,教书育人、以身立教的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才能把职业道德修养看成是自身的需要,才能以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等道德规范约束自己,并严格规范自身言行,使自身素质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当前,有些教师教学工作缺少责任心,对学生粗暴、冷漠,恰恰说明教师的职业道德的滑坡,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广大教师为人师表的道德觉悟入手。
3.2 注重个人仪表
一个气质高雅、仪表整洁的教师对学生的礼仪教育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教师的穿着、发式应根据自己的职业、性别、年龄、体型的具体情况做到合体、和谐、合度、整洁而又显示个性。男教师应尽量讲究朴素大方,体现潇洒的风度,女教师应尽量讲究淡雅、和谐、自然,体现高雅的情调。教师只有把言教和身教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在礼仪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
[1]李树青,薛德合.礼仪与教师职业道德德价值实现.[J].《道德与文明》2002.1.51~55.
关键词:“活教育”理论幼儿礼仪教育
师德为先课题研究环境创设家园共育
陈鹤琴先生在他的“活教育”目的论中,明确而全面地提出了教育目的,即要教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我园以“仁和”命名,仁者,爱人也。和者,仁爱、和谐、诚信。“仁和”是我国传统礼仪文化的精髓,体现了中华民族关爱、礼让、和谐的传统美德。因此,我们提出了“让礼仪润泽每一个孩子的心灵”的教育目标,并从主题活动、环境创设、教育教学、家园共育等方面,全方位地开展了一些工作。让文明礼仪的种子,播撒在每一个孩子的心田。
一、教师礼仪,师德为先,为幼儿的礼仪教育铸基
陈鹤琴认为:“教师的一言一语、一举一动,无形之中都会深刻地影响儿童。”他要求教师的言行举止符合社会的行为规范,体现教育者的风貌,成为教育儿童的模范。可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为孩子、为社会树立良好的榜样,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幼儿礼仪教育应从教师礼仪素养的有效提升开始。在开展幼儿礼仪教育的准备阶段,我们首先以“教师礼仪”为切入点,组织教师学习了《教师礼仪》读本、“教师礼仪操”,撰写了读后感,引导教师在仪表仪态仪容、言谈举止等方面形成比较共性和规范的认识。教师礼仪,德育为先,我们又组织教师进行了“慧言慧行结慧果”师德小故事的分享会、《教师的20项修炼》《师德读本》读书交流会、“我们需要的礼仪”“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大讨论等活动,这一系列“塑心工程”帮助教师深入理解了教师礼仪的真正内涵,不仅陶冶了教师的个人情操,更提升了全园教师的礼仪文化素养。
二、创设环境,积极暗示,为幼儿教育礼仪润色
陈老先生提出了“凡是可以给幼儿刺激的,都是他们的环境”“我们不得不为幼儿创造优良的环境”等具有远见和独创性的教育思想。我们也深刻认识到环境中潜在的教育因素,让每一寸空间都“说话”,每一处环境都“育人”,让环境为我园的幼儿礼仪教育润色。
1.四季亭柱,蕴含真礼仪
我园创设有倡导人们互帮互助的《七色花》花亭,有提倡做人温良恭谦的《甘伯伯去游河》船亭,有宣扬舍己救人的《雪孩子》屋亭,还有鼓励与同伴友好合作的《想吃苹果的鼠小弟》树亭与风车相映成趣,长颈鹿的长脖子与云梯试比高,这些环境设施富有礼仪文化的内涵,营造了仁和育人的氛围。
2.特色礼仪墙,播撒正能量
可爱的长颈鹿照片墙以献爱心的方式让孩子们体验人间的美好,并以“爱善诚勤俭美”六字折射出仁和幼儿园文化内涵,希望每一个孩子通过仁和的礼仪熏陶成为一名能关爱、懂礼让、会交往的谦谦小君子。
3.绘本故事廊,自觉行规范
挖掘绘本元素,例如,设置《狐狸妈妈的葡萄》《猴子捞月》《小动物找家》故事长廊,表达了让爱伴随自己健康成长的寓意,有礼仪的规范和提示,给孩子们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让孩子在美好的环境中不知不觉主动地学礼仪、知礼仪、行礼仪。
三、课题研究,精彩纷呈,为幼儿教育礼仪导航
陈鹤琴先生提出的“活教育”方法论基本原则是:“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主张打破班级、时间、空间、教材的界限,提倡“共同研究学习”。我们成立了幼儿礼仪教育课题组,围绕课题实施计划的制定、课题过程资料内容及呈现方式的设计、相关理论的学习、课题实施问题的探讨等进行研讨活动。我们通过课题实施前的“幼儿礼仪教育状况调查与分析”,确定了各年级组幼儿礼仪教育的研究切入点:通过相关的理论学习、讨论反思以及实践运用,强化了教师的理论基础;我们尝试进行了幼儿礼仪教育内容和阶段评价方式的研发,并通过家园互评来检验其操作性和适宜性:我们还通过对幼儿礼仪行为表现的观察分析,以及幼儿发展情况的阶段评价,反思课题实施内容和方法上的合理性,从而不断调整课题实施的方向和策略:最后,我们对本学期幼儿礼仪教育课题实施脉络,从教学活动、日常指导、环境创设、资源利用等方面,进行了幼儿礼仪教育特色课程的梳理和展示,不仅丰富了我园的园本课程内容,同时也让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完善、实施,让他们园本课程的意识和能力获得了提升。
四、家园共育,有效延伸,为幼儿教育礼仪加油
陈鹤琴老先生指出:“幼稚园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须两方面共同合作、同步协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我园充分利用家长资源,积极探索家长工作的新形式、新内容,搭建多途径家园共育平台。
1.建立“家长助教”制度,鼓励家长、社区居民来我园与孩子们共同学习、游戏,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礼仪教育观,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同步。
2.各班通过家长会、网络平台交流等方式宣传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并开展“文明小天使”“文明家庭”的评比,家园合作,形成一种文明礼仪氛围,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真正成为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幼儿。
3.进一步丰富了《家教简报》内容,增设了礼仪家教版块,除了向家长宣传我园礼仪特色、礼仪教育方面的内容,如八礼四仪等,还鼓励家长提供幼儿在幼儿园外的礼仪行为的照片和言行,提高家园的互动效果,使之更加具有学习、指导、交流、展示、娱乐等多种作用,争取家长的支持和帮助。
一、礼仪修养是一个人具有教养的基础
古人说:“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礼仪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体现社会风貌、道德水准、文明程度、公民素质的重要标志。礼仪修养是我们个人呈给社会的一张名片,一个人的所有成就,都是从学礼开始的。从幼儿时期开始修习礼仪,有助于增强自信、提升个人魅力指数,为将来走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1. 幼儿礼仪教育的重点内容
礼仪是人内在的文化、艺术、道德、思想素质的外在表现形式。凡是把人内心待人接物的尊敬之意,以令人愉快的方式通过美好的仪表形式、规范的言谈举止表达出来,就是礼仪。
幼儿礼仪是指幼儿在与周围人交往活动中表现出的和谐、文明的态度、行为或品格。它包括礼仪意识、礼貌用语、仪表仪容、形体姿态、礼仪道德、行为规范六个方面。
我园从幼儿的仪容仪表、文明语言、行为规范进行礼仪的重点培养,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使之成为健康、活泼、自信、乐观、善交往、富挑战的快乐儿童。
2. 幼儿礼仪与教养的关系
礼仪是外显的、表面的,是一个人的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而教养是发自内心的,是由环境、教育、经历等结合成的内在
素质。
礼仪是教养的基础,教养是礼仪内化后的行为表现。一个简单的礼仪行为可能微不足道,却足以反映出一个人是否具有教养。教养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幼儿通过持续的学礼仪、用礼仪、内化礼仪行为,在这个量变的习得过程中逐步提升道德水平和精神境界,养成的优良品质和习惯,将有礼貌的外在行为转化为发自内心的有教养的行为。我们既需要内在道德品质的美好与完善,也需要外在行为举止的礼貌与得体。
二、礼仪教育在幼儿园的多维度实施
在幼儿园实施礼仪教育,要善于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要善于抓住教育时机,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要善于寻求礼仪教育的有效方法。结合幼儿善模仿、乐表现的特点,我们从幼儿园、家庭、环境、方法四方面入手,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环境渗透方法有效整合,家长检查配合,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
1.树立良好教师形象发挥镜子作用
(1)加强礼仪培训。
教师的礼仪履行着教育职能。如果没有一个好的老师,礼仪教育也只会成为一种形式与口号。在幼儿园里,幼儿对教师有着高度崇拜心理,他对教师的各种行为表现都认真地模仿和学习,可以说教师是幼儿的镜子,幼儿是教师的影子。因此,我们在开展幼儿礼仪教育活动之前,首先要对教师进行充电和高要求。
(2)严格礼仪要求。
要求教师仪表端庄,仪态大方。如教师接待家长和幼儿时,面带微笑并主动问好;全体教师坚持使用普通话,注重文明用语,礼貌对待幼儿,尊重幼儿的人格;工作中轻声细语,举止优雅,形成一个具有良好修养的教师群体,树立良好的礼仪榜样,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精神氛围。
2. 环境育人,情境渗透,帮助幼儿学习礼仪
(1)创设文明礼仪展示栏。
幼儿园的展示栏作为宣传展示窗口,具有传递教育理念、促进家园沟通的作用。将幼儿礼仪教育活动的最新动向展示在栏中,鼓励家长参与交流和互动,使家长获得科学的教育理念,了解班级课程进度及幼儿礼仪活动开展的情况,让家长成为班级课程的支持者、参与者与合作者,协助教师有效推动幼儿礼仪行为养成。
(2)利用有效空间,规范礼仪行为。
幼儿园环境的创造,不仅凸现了幼儿园的个性和品位,还是幼儿园文化的重要载体,会对幼儿的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价值引导。要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利用环境明确评价标准,提供榜样示范,提出礼仪要求,宣传礼仪文化,同时还引导和鼓励家长、幼儿参与礼仪活动。如:在各楼层的长廊上张贴或垂吊礼仪明星评选标准、文明礼仪儿歌、名言、规则等,以用具体化、情景化的图文形式暗示、提醒孩子们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在孩子们每天必经的楼道上,挖掘家庭教育资源,用画笔、影像、文字记录孩子在家中的礼仪行为、感恩故事、善言善语,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礼仪的力量。真正做到有效利用空间,让每一个墙面说话。
(3)创设班级礼仪专区。
幼儿园的礼仪文化不仅在环境中体现,同时也渗透在班级的环境中。班级礼仪专区的创设,可起到树立榜样,鼓励幼儿向同伴学习,推动幼儿园礼仪文化建设的作用。礼仪专区中呈现各个班级在整个礼仪教学及主题活动过程的痕迹,它是教师、幼儿、家长共同学习和成长的见证。随着礼仪教学的不断深入,班级的环境也需随时更新和丰富,教师需要及时地抓住这个“隐性课程”的资源,为幼儿提供充分表现、观察和学习的机会与空间,例如,利用 “母亲节”“学雷锋”等节日契机,开展感恩系列活动,将成果展示在墙面上,给孩子行为上的暗示,让孩子学会感激、学会互助、学会礼让他人;在各活动区张贴活动规则;以儿歌、图画的表现手法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学到良好的行为。
(4)营造礼仪活动氛围。
将礼仪教育渗透在各学科教学中。在平时的教学活动时,注重将礼仪教育渗透在各学科中,使幼儿时刻受到良好行为习惯的熏陶,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平衡地发展。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也是他们最喜欢的活动。对于难以理解社会道德观念的幼儿来说,教师应设计幼儿容易参与、趣味性浓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受到启发和教育,使幼儿在看中学、在动中习。
3. 家园共育,有效沟通,礼仪教育连贯化
父母是孩子在生活中模仿的主要对象,幼儿园在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时,如果家庭没有以同样的礼仪规范来要求幼儿,两者之间就会出现教育断层。这不仅会对幼儿园的教育造成冲击,还会使幼儿在礼仪教育中出现时好时坏的反复现象。另外,幼儿在家庭中的时间要多于在幼儿园的时间,由于父母与幼儿的亲情关系的影响,他们往往对来自家庭中的教育因素的影响接受得更快一些,更多一些。所以要培养幼儿的礼仪,必须要有家庭教育的配合,使礼仪教育连贯起来,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因此我们与家长需保持经常性的联系,时刻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活动与表现,掌握幼儿在家庭中变化的情况,以便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同时我们还要经常向家长介绍幼儿在园内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宣传幼儿园的教育主张,促使家长能够按照幼儿园的要求在家庭中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这样,幼儿园与家庭之间,就架起了一座“礼仪教育”的桥梁,为孩子提供一个文明礼貌的生活环境,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持续性,从而确保礼仪教育在持续稳定中收到良好的
效果。
4. 讲究方法,让幼儿喜闻乐见
(1)童谣配游戏。
童谣语言明快、生动,朗朗上口,易于背诵,对于孩子有着挡不住的诱惑。朗朗上口的童谣配上适当的体态动作,让幼儿在游戏童谣中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产生情感共鸣,在行为习惯教育方面具有现实操作性,是幼儿园礼仪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典型示范不断促进。
榜样示范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包括教师示范、家长示范和幼儿之间示范。榜样是无声的力量,是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典范,是行为规范化的模式。榜样是活的教材,具有生动、形象、具体的特点,对幼儿具有更大的说服力、更强的感染力。幼儿的一个心理特点就是模仿,他们可塑性强,给他们树立什么榜样尤为重要。如:在关爱帮助他人方面,多给孩子树立身边的榜样,挖掘每个孩子身上的优点,及时树立典型,孩子们都有争强好胜心理,就会不由自主地以他们为标准要求自己,养成关爱他人的习惯。榜样还有矫正作用,它像一面镜子,可以使幼儿经常对照检查,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另外,教师和家长的榜样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在孩子们的眼里,教师是完美无缺的榜樱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这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3)以大带小情感体验。
情景演练能让幼儿获得并强化第一情感体验,复习、运用和内化所学的礼仪教育内容,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幼儿园的礼仪教育中,情境体验法通常融进情境再现和情境表演。如:我园创设多个公共混龄游戏区,用大带小的游戏形式,鼓励不同年龄儿童在相互交往中通过交流、互助、示范、模仿、学习等方式,自主地进行各种认知活动,积累经验,在真实的情境体验中,幼儿学习与人交往的正确态度和技能,学会关心、分享、轮流合作等社会行为,形成积极健康的个性,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孩子们在互相关爱中,真正感受到帮助别人和接受别人帮助的快乐,这样的礼仪活动贴近幼儿生活,很快获得了幼儿的情感共鸣,促进了幼儿良好礼仪行为的达成。
(4)标记提示潜移默化。
标记是为了规范幼儿的行为,让幼儿在共同生活中遵守一定的规范,不影响和干扰他人;提示图是为了帮助幼儿获得某些能力和技能。如:游戏区角的玩具柜和玩具筐都贴上图形或编号等对应的整理标签,让幼儿懂得物归原处,从而规范幼儿礼仪整理习惯;生活区张贴洗手、穿脱衣裤、整理书包柜等步骤图,为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提供暗示性环境。幼儿一旦在幼儿园生活中形成了看标记和提示做事情的习惯,他们就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在社会生活中自觉规范行为,并寻找便捷的生活方法。
(5)行为训练反复强化。
人的行为是学习得来的,不良的行为可以通过行为训练来纠正。良好的行为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在不断的重复和学习中形成的。幼儿的礼仪,需要经过多次的“反馈――矫正”,才能收到一定的效果,让幼儿参与到教育中来是最好的方法,如让幼儿互相评议,使每个幼儿在评议过程中认识是非、对错、美丑。
1采用游戏方式将礼仪渗入幼儿日常
教师采取游戏的方式将礼仪元素设置在其中,向幼儿宣传怎样达成礼仪目标的步骤。游戏之前,教师与幼儿一起回忆上次活动的相关细节,通过对细节的回顾与讨论,加深幼儿对礼仪的认识并有意识地运用在自己的生活之中。教师通过丰富游戏活动材料与活动形式引导幼儿进行礼仪的学习,将一些日常礼貌用语以卡通文字或者图片张贴在教室与其它幼儿需要使用的场合,促使幼儿不自觉地使用这些礼貌用语,在教室中增加人与人之间交往对的图示并配上文字,为幼儿提供文字类的行为引导方式。游戏中的幼儿是最为容易接受其他事物的,期间幼儿也会感到轻松、快乐。教室可以带领幼儿进行相关动画片的角色扮演,将礼仪元素与礼仪规范设置在角色扮演中,让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扮演时下幼儿最为喜爱且具有礼仪示范的动画片人物,促使幼儿在扮演过程中了解各角色之间的交往方式,并逐渐通过角色代入来理解社会交往中的基本礼仪规范,学会一些基本的社交礼仪。使得幼儿掌握接待客人、请求别人帮助、与人交谈的基本礼仪技能。幼儿由于年纪较小,从小家中娇惯,在生活中,容易因为各种原因产生摩擦,同时,幼儿又有着忘性大、不记仇的特点,教师在遇到幼儿冲突的时候,不要立即表态及参与,有意识地进行引导,让幼儿学会自己与同学进行沟通与协商,在实践中找到和谐相处的诀窍,从而掌握与人相处解决矛盾的礼仪。
2选择辅助手段,合理利用期待
幼儿年纪较小,对外人的语言与行为方式会很敏感并作出一定反应,因此,教师与家长在进行幼儿礼仪训练的时候可以适当使用一些辅助手段,例如:点头认可,给予微笑,向幼儿竖大拇指并说“你真棒”。处在一种亲密关系时,幼儿会感觉到安全感,教师或家长可以通过肢体的触摸来强化与增加幼儿的安全感,使其心情愉悦,增加礼仪教育时的依从性,当幼儿进餐时,针对表现好的幼儿,教师可以抚摸其头来进行非语言的鼓励,使得幼儿的良好礼仪习惯保持下去,也促使其他幼儿向“榜样”学习。调查研究表明,无论成人还是幼儿,面对物质奖励都会产生愉悦满足的反应,当幼儿的行为或语言符合礼仪规范的时候,教师可以给予小红花与红苹果来进行奖励,并将这种奖励进行长期的规范化。幼儿很容易满足,不需要多具有金钱价值的东西,只需要一张小纸片与一颗小糖果便可以提升幼儿的幸福感,在这种情绪状态下,幼儿的依从性与学习性会发挥最大。在家中,家长可以通过幼儿的礼仪情况表现,给予拥抱、亲吻以及语言奖励,假期还可以带幼儿去游乐园玩,通过幼儿家庭与学校的共同作用,将礼仪行为贯穿在幼儿的整个生活中,使幼儿行为在自然发展中变得具有礼仪性。当幼儿的礼仪言行发生的时候,立即对幼儿的行为给予一定期待,帮助幼儿感知自己言行的正确,加强幼儿对自己行为的认可性与记忆效果,并将这一种行为变成一种反应模式,潜移默化地让引导人做出期待的时候,幼儿可以反射性地展现出礼仪行为。
3结束语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当代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的特殊结构导致孩子在家里被溺爱,容易变得以自我为中心,养成很多坏习惯,本文通过从创造良好的礼仪环境、采用游戏方式将礼仪渗入幼儿日常、选择辅助手段合理利用期待来进行塑造幼儿礼仪的生活环境、培养幼儿礼仪行为规范、训练幼儿在期待中的礼仪行为反应来强化幼儿礼仪教育,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作者:蔡菊红
关键词:中职学校 礼仪教育 重要性 途径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4.069
在现代社会,礼仪修养几乎成为一个人和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根本。孔夫子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一个人要讲文明,知礼仪,才知道怎样做人,才能在这个社会上立足。知书达礼,待人以礼,应当是当代学生的一个基本素养。但是我校的中职生,大部分在初中时是老师眼中的问题学生,学习差,品质低,无力考取大学,无奈才到职业中专学习一技之长的。这些学生的礼仪观念淡薄,思想品德滑坡,常做出许多不文明的行为。笔者认为,在中职学校开展礼仪教育势在必行,这对他们毕业后的求职、就业、人际交往,以及促进社会和谐可以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 中职生的礼仪现状
我校部分学生礼仪现状表现在:纪律方面,不尊重师长,课堂纪律差,上课时间吃东西、说话、玩手机、睡觉,更有甚者上课旁若无人地接听电话,甚至自由出入教室。与同学交往方面,不相礼让,没有宽容心,时有蓄意闹事等状况。言行方面,随口脏话、粗话,随意丢弃垃圾,不遵守公共秩序,缺乏基本的礼仪修养。仪表方面,受社会风气影响很大,着装暴露,趿拉着拖鞋出入教室,与校园环境不和谐。中职生缺乏教养问题,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整体素质。所以,中职学校应看到礼仪教育的紧迫感,开设礼仪课还为时不晚,让学生了解各类型的礼仪规范并在日常生活中严格履行,使之成为习惯。
2 中职学校开展礼仪教育对学生和社会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2.1 开展礼仪教育,有利于强化文明行为,提高道德修养
古往今来,要建立牢固的人际关系,得到别人的尊重,礼仪是最基础的行为规范。与人交往,如果有好的人品和道德修养,办起事来往往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即将步入社会的中职生,要立足于社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建功立业,在学校学习期间必须学礼、知礼、用礼,明白怎样做人,懂得怎样与人交往。通过礼仪教育,让中职生明确言谈、举止和仪表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修养和文明程度,有利于正确引导学生的思想意识,指导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如何按照礼仪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把内在的道德品质和外在的礼仪形式有效地结合起来,成为有较高道德修养的现代中职学生,为将来事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2 开展礼仪教育,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职生将要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在校期间能否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中职学生的成长和就业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在研究了许多成功者的案例之后,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只有15%取决于他的专业技能,另外的85%要依靠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现代社会不缺人才,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人的综合素质,因此,中职学生如能掌握基本礼仪规范及知识,掌握交往技巧,遵循相互尊重、诚信待人、言行文明、平等友爱等原则,就能很快与交往对象建立起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很快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才能开始成功的人生。
2.3 开展礼仪教育,有利于创建和谐校园
在学校大力开展文明礼仪教育,这不仅是教育自身的职责所在,也是建设和谐校园、推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礼仪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校学生养成文明礼貌行为的重要途径。对中职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必将极大地改变学生的精神面貌,也使校园充满和谐与温馨。
3 实施有效途径,将中职生礼仪教育落到实处
3.1 开设礼仪课程,把礼仪教育搬进课堂
开设专门的《中职生礼仪规范教程》课,对中职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基本理论和具体规范的教学,提高学生对礼仪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礼仪、运用礼仪的兴趣。事实上,受过良好礼仪教育的人,无论是内在素质还是外在行为,都与缺少教育的人相差万里。因此,加强礼仪教育首先必须把礼仪教育搬进课堂。
3.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开展各种礼仪活动,逐渐培养礼仪行为习惯
学习礼仪知识,目的还是表现在实践活动中加强礼仪修养,养成讲究礼仪的习惯。如在举办讲座、演讲比赛、礼仪知识竞赛、主题班会等活动中,明确活动中的礼仪规范,提出礼仪要求。对校园内不懂礼、不讲礼的丑陋现象进行披露和教育,对文明行为开展评比活动,以班为单位,评比出“礼仪之星”、“微笑之星”、“文明使者”等荣誉称号,让学生认清美丑。
3.3 为人师表,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习惯,教师自身必须具有良好的文明行为,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言行往往是学生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的一举一动常常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模仿在行动上。所以,教师要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严格规范教师言行,提高教师礼仪素养,以实际行动为学生作出表率。
3.4 注重养成教育,营造校园礼仪环境
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让学生时刻置身于礼仪环境的氛围中,不断规范自身行为,逐渐养成良好的礼仪素养。如在校园内设立礼仪宣传栏和板报,教学楼墙面及楼道设立礼仪标语,教室内张贴礼仪规范制度等,宣传、普及礼仪知识,让学生时刻规范自己的言行。
总之,良好的礼仪素养对个人命运及社会安定团结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它的养成仅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得到家庭和社会的大力配合。在养成过程中,既要学习礼仪知识,充分运用在实际行动中,还要有社会这个大环境营造良好的礼仪氛围,以强化自身的礼仪修养,才能把礼仪文明经久不衰地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中职生礼仪规范教程[M].科学出版社,2007.
[2]金正昆.礼仪金说[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一、幼儿园礼仪教育的内容
中华民族是传统的文明古国,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古代中国注定人文伦理的培养,并规定了严格的道德规范要求所有人遵守。虽然现在我们不需要像古代那样苛刻地要求幼儿,但是进行一定的道德规范教育还是必须的。幼儿时期的儿童一定要培养起重视文明礼仪的观念,摆脱“小少爷”“小公主”脾气,学习一定的礼貌规范,掌握日常礼貌用语,在家中孝敬父母,在学校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学会谦让,与伙伴们和谐相处。
生活礼仪主要包括用餐礼仪、仪容礼仪、公共场所礼仪三方面。用餐礼仪要求幼儿培养节约粮食的习惯,保持桌面、地面等的整洁,不挑食、不抢食、不在喝汤时发出怪声响等;仪容礼仪主要包括保持服装整洁、干净,讲卫生,学会规范的走、站、坐等姿势;公共场所礼仪主要包括了解并遵守公共秩序和交通规则,行走时注意让路,公交车上为老人、孕妇让座等。
学习礼仪主要包括遵守课堂秩序,举手发言,尊重他人意见,观看演出时保持安静、不乱扔垃圾等。
1、从细节入手,开展一日活动,将礼仪教育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2、在幼儿的游戏活动中融入礼仪教育
3、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主题活动,让幼儿在集体活动中掌握文明礼仪
在开展主题活动的同时,适当进行一定的评比、奖励,对表现好的幼儿进行部分物质、精神奖励,激励获奖的幼儿再接再厉,没有获得表扬的儿童继续不断努力,提高礼仪教育的成效。
幼儿的主要时间都是在幼儿园内,另一部分时间则基本上都是与家长在一起的。为了让幼儿礼仪教育更好地进行并保持其持续性,必须让家长配合幼儿园教师的礼仪教育工作。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应该像幼儿教师一样随时教育幼儿,对幼儿的不规范行为及时作出提醒,并促使其改正。同时,家长一定要做好模范榜样作用,一言一行要符合文明礼仪规范,这样可以让幼儿在模仿的家长行为时习得文明礼仪规范。
[关键词]开放式教学商务礼仪高职
[作者简介]罗金凤(1971-),女,广西宜州人,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讲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广西南宁530008)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1-0120-02
开放式教育与封闭式教育相对而言,是一种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学习方式。商务礼仪课程是高职教育中经济类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和操作性极强的课程。目前,该课程的教学,大多停留在教师理论讲授与礼仪示范传授的封闭教学状态,没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更不能使学生快乐参加课堂学习,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够使用开放式教学与评价,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态度与效果,使学生掌握礼仪技巧并在未来职场中做到礼仪规范,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事业上新的台阶。
一、开放式教学的定义
所谓开放式教学,是指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革除各种对学习的限制和障碍,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习活动,让学生快乐学习并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与技能,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二、商务礼仪课程开放式教学的主要方法
实施开放式的商务礼仪课堂课程教学,教师应根据课程性质,创设丰富的学习环境,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并综合应用,引导与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鼓励同学协作完成实操与训练,保证学习效果与质量。
(一)以项目任务为驱动开展教学工作
首先,教师在课前根据教学内容初步确定项目任务;其次,在课堂的开始抛出项目,由学生与老师一起讨论确定项目最终任务;再次,由学生制订项目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程序和各自的分工以及合作的形式;又次,学生按照已确立的工作步骤和程序进行项目实施;最后,由学生自己、其他同学、教师递进式对项目工作成绩进行检查评分。当然,在项目进行中允许学生请教项目工作中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也允许师生共同讨论、评判项目工作中问题的解决正确与否,并强调今后项目的应用性。在日常交往礼仪、会议礼仪、仪式礼仪、接待礼仪、办公礼仪、宴请礼仪、求职礼仪等章节内容均可用项目任务开展教学。如在学习求职礼仪时,教师课前准备好企业招聘启事;在课堂的开始抛出求职项目——求职情景剧表演,同时和学生研讨求职成功的关键因素有哪些,求职礼仪到位是否属于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求职中怎样的礼仪规范才能打动用人单位等,也可以先提出问题,等待表演结束后师生再进行深入研讨;然后,由学生自主报名或推荐扮演角色,商量实施步骤和程序;按照既定目标和计划开始项目表演,表演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做好引导和指导工作,必要时参与其中;表演结束,围绕求职前准备、求职中表现、求职后续工作和招聘单位人员表现等,先由表演的同学进行自评,随后其他同学点评,最后老师进行总结性讲评。
(二)情境模拟开展教学工作
情景模拟要做到根据教学主题正确选择情景模拟的案例、链接材料及与案例相关的理论,设计适宜的实施计划,布置相应的场景,进行得当的角色分配。在实施过程中,学生之间要注意高效研讨、充分交流、默契配合,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要充分发挥潜在的影响力,指导角色行为设计。当然,为保证教学顺利实施,课前要做好教学辅助工具的准备等。如在会议礼仪教学中,在进行会场的布置时,可在教室现场开展情境模拟教学,由学生挪动桌椅,现场布置会场,分为主席台观众席兼具的大会会议、上级检查工作汇报会议和同级和不相隶属单位来访考察学习与交流座谈会议三种。可以事先准备好次序台卡,由学生自主选择提取台卡并扮演相应次序角色进行主席台就座和宾主就座;参与就座的同学可以根据现有知识和3~5分钟的课本学习后商讨如何就座并不断调整座次,直到学生自己确认不再变动座次。这时,教师发挥引导者功能进行讲评,对不能正确按座次排序就座和朝向就座的同学进行点拨指导,对不理解的同学阐明理由,直至学生完全弄懂为止。
(三)有机组合教学内容开展教学工作
“有机”指事物构成的各部分互相关联协调,而具有不可分的统一性。在商务礼仪教学中,有机组合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是指创设一个项目,将相关各礼仪集中构建,使之环环相扣,形成关联协调的关系,并以此开展教学。如在进行日常交往礼仪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参观考察接待项目,融电话礼仪(见面前联络)、称呼礼仪、见面礼仪(握手礼仪、介绍礼仪、递接名片礼仪等)、引导参观礼仪、馈赠礼仪于项目一体,使之密不可分;学生在参加该项活动时可以自主选择主客双方单位角色扮演。在表演过程中,同学之间可以互相提示错误并修正错误,教师可以做适当的引导;表演结束,“宾”“主”双方先自评,然后互评,教师最后进行点评。
(四)以学生为中心自主选择内容与角色参与教学工作
在开放式教学中,教师要从传统角色即理论讲授和示范教学的灌输者转变为教育学意义上的对话者,讲求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平等。教师通过创设项目、环境模拟、营造课程氛围来保护学生在礼仪学习活动中作为对话人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人意愿,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如在进行仪式礼仪教学中,由于仪式礼仪具有按部就班举行性质,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开业、剪彩、庆典等项目内容中自主选取其中一项内容进行项目模拟练习,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具体选择哪一项、哪些同学担当哪个角色参加项目活动则完全由学生自主决定。在尊重学生个人特长和兴趣的前提下,让学生有个性、有创意地表现其掌握的礼仪情况,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发挥。
(五)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实施教学
当今时代,信息技术发达,多媒体技术贯穿人们工作、生活和学习。因此,教师要学会运用多媒体等仪器设备,将有关商务礼仪课程内容的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语言、文字等有机整理,以单独或合成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学生“零距离”地清晰、直观、准确地接近商务活动礼仪,引导学生通过听、说、看、学、做把握教学内容,理解礼仪的规范。如借助视频让学生观看当前最热门的电视节目《非你莫属》中求职成功与失败者的求职经历,观影结束后请同学们从礼仪的角度分别讨论求职者成功、失败的各自原因,并引导借鉴和把握;通过视频将名师请到教室,让同学们观看金正昆教授等的名家讲坛——礼仪讲座,进行远程学习;借助位图展示,让学生把握主席台座次的正确摆放等;借助音像演示,让学生观看仪容、仪态、服饰穿着及配饰展示片,让学生做装束整理、微笑、站姿、姿坐、引导、接递名片等同步练习,教师进行引导与纠正;通过仪式、典礼、会议、公务接待等录像播放,让学生体会礼宾次序、乘车礼仪、迎来送往技巧、交谈和交往语言礼仪,并引导学生有机运用。
(六)激励激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加教学活动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思维活动大致可分为启动阶段、最佳阶段和疲劳阶段。教师在引入新课时,学生正处于思维活动的启动阶段,应安排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礼仪项目,提出礼仪规范系列问题让学生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课程进行中,为确保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教师要学会让学生的思维活动达到最佳状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项目活动并与教师一起探讨解决问题,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对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学生给予平时成绩加分奖励;适当表扬项目工作礼仪规范执行较好的学生;对礼仪规范不足或不正确的学生,特别是因为礼仪不当引起同学的哄笑时,教师要注意维护参加表演的同学,替其解围,进行参与学习活动表扬,避免学生产生不良心理阴影,并由此引发抵触参与心理。当课堂临近结束时,学生的思维活动容易出现疲劳,此时需要教师不断地变换教学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以调节学生的思维活动,促使学生注意力重新集中起来,此时可以以检查同学们学习效果的形式,让学生回顾或复述本次课堂所学内容,对回忆较好的进行表扬,对回答不理想的内容由教师进行复述引导,加强学生学习记忆,提高学习效果,完成预期的课堂学习任务。
三、商务礼仪课程开放式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商务礼仪课程开放式教学实施过程中,由于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并且教学形式多样,因此对教师的能力与素质要求比较高。
(一)加强引导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全方位的开放学习是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因此要求教师具有亲和力,要善于循循善诱,学会引导学生变传统被动学习为现今的主动学习;要求教师创设得当的情境,营造浓郁的课堂氛围,尊重学生的想法和解决问题的办法,注意鼓励学生参与学习;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通过模拟和仿真的情境和角色表演,进行多途径多方式的激思、激趣、激疑、激问,让学生在各种角色扮演过程中做到礼仪规范,表现出色。
(二)注意控制应对变化莫测的局面
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学习环境中,学生被鼓励自由参加活动、自由选择角色扮演角色,自由探索和思考运用相关礼仪解决现实问题,但是这些自由不是无止境的放任,而是有某种程度的限制。就具体情境而言,例如,在组织学生开展办公礼仪项目学习活动中,教师创设的顾客投诉企业情境中,企业客服与来电投诉企业的顾客电话沟通;顾客与企业相关工作人员当面协商解决问题时工作人员的处理方式及态度;企业工作人员与直接上级领导汇报解决顾客问题时上下级之间的语言沟通等。在扮演的过程中,有的时候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会出现有的小组和同学使用办公礼仪不当导致不能有效解决问题,甚至有不良发展趋向,此时教师要注意控制局面,及时中止并引导学生使用正确办公礼仪解决问题。
(三)提高应变能力解决各种突变事件
情景模拟教学时,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难以预料,有时会导致教学过程难以预测,这时,要求教师对突变情况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能够妥善引导和正确处理。如在上述的办公礼仪项目教学中,一位扮演客服接线员的同学在接听顾客投诉电话时态度礼仪不妥,交谈礼仪不正确,处置礼仪不当,引发全班同学接二连三的哄笑,导致该同学情绪波动,此时任课教师及时制止同学哄笑行为,表扬该同学的积极参与,并适时公布凡参加项目角色扮演活动的同学都有加分,只是礼仪运用得当与否决定加分多少的差别,同时鼓励该同学继续完成项目工作。由于应变能力强,通过适当的处置,有效地缓解了该同学的情绪压力,使教学得以继续正常开展。
四、开放式教学取得的育人效果分析
(一)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开放式教学中,由于教师创设的环境贴近现实生活,都具有现实意义,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例如:接待、参观现场模拟,求职情景剧表演,会议会场“领导”就座,汇报会、交流会“宾主”双方就座,顾客电话投诉,客服人员工作礼仪,企业工作人员现场处理危机,企业上下级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剪彩现场模拟,接待礼宾,宴请模拟等。同时由于涉及人物众多,如求职情景剧涉及学生、企业人事部门领导及工作人员、企业用人部门领导和工作人员;办公礼仪现场模拟涉及企业经理、中层领导、普通员工、一线客服人员和顾客;接待涉及事业单位双方领导、中层、普通工作人员;仪式礼仪涉及嘉宾、出席领导、迎宾领导及工作人员、礼仪小姐等;会议礼仪涉及主席台、宾主双方等。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爱好和特点,自由选择角色进行扮演,并充分发挥个人想象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在学习中既找到乐趣又能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倍增。
(二)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开展项目任务学习和模拟现场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每一次活动各个人物都可自行独立思考,独立行动,展现自我,拿出自己认为最好的解决问题的礼仪方式,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处置问题的能力。此外,观看的同学按捺不住,在一旁着急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醒参加表演的同学,从另一侧面也同样提高了运用知识处置问题的能力。
(三)提升了学生学习效果和效率
通过开放式的教学活动,学生置身课堂当中,言行举止得当与否经过自己判断、同学提示和评论、教师更正与点评,在有限的课堂学习中能学到更多的知识,而且记忆更为深刻,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果和效率。
[参考文献]
[1]艾玉姝.专科急救护理仿真情景模拟教学探讨[J].科技信息,2013(10).
[2]罗金凤.高职财经应用写作课程开放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
[3]李文彦,史苏敏.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9(19).
[4]王立梅,张淑云.实施情景模拟教学的基本程序[EB/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