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团建活动简单总结

团建活动简单总结

时间:2022-10-13 03:39:3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团建活动简单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团建活动简单总结

第1篇

大家下午好!我代表二年组全体教师,把我们上学期的社团活动情况,给大家做以简单汇报。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今天,我主要给大家汇报三个方面的问题,它们是(出示课件)。

一、社团建立的意义。主要有以下两点:

二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生性活泼好动,对新事物好奇心较强,建立社团,孩子们有了更多展示的机会和空间,符合儿童的天性。

二年级学生,属于小学中的低年级段,学生作业负担相对较少。学生在学好文化课的前提下,建立社团有利于发展学生特长,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我给大家汇报的第二个问题是:

二、社团建立的过程:

本学期的第二周时间,教导处的徐主任和尚小霞主任,集中详细地安排了社团的启动工作。在组内,我集中全体教师,对社团的种类、成员的招募以及活动的开展,进行了热烈而详细地商讨。最后形成了以下共识:

结合老师的特长爱好组建社团。

第三周,我在老师申报的基础上,结合组内老师年龄状况。共建立以下社团(出示课件),其中讲故事社团、手工社团、美术社团、电影社团、棋类社团,分别在二(1)、二(2)、二(3)二(6)、二(8)班教室。琴类社团在五楼音乐教室;跳绳社团、篮球社团、毽子社团和轮滑社团在操场活动。

第四周的下午第三节课,各班主任向学生集中时间介绍了年级社团的种类以及活动内容。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爱好、特长进行申报,班主任在均衡各社团人数的基础上,确立了各班社团的名单。

三、社团活动的内容

第五周星期四下午第三节课,各班社团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到各社团辅导老师报到。社团老师根据学生报到情况,及时填写了社团成员“点名册”。请看出示课件,从第六周开始,各社团活动正式开始。

第2篇

引言:高职教育是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展开的说就是培养综合素质高、发展后劲足,具有一定的管理知识、较好的专业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践应用技能的人才。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只是简单的在课堂上系统的传授专业理论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问题,它内含着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后劲”问题,因此在丰富的第二课堂提供职业能力的培养也是必不可少的,而社团正是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团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有效平台,对学生的成长与能力的培养有较强的促进作用。一所高校对社团发展的重视程度,从另一侧面可以反映出对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高职院校受本身条件的限制,在教学和学生素质上与本科院校是存在一定的差距,但这绝对不是不能弥补的,高职院校也培养出过优秀的人才。现在用人单位非常看重的几个素质分别是专业知识与技能、自学能力与可塑性、敬业精神、组织协调能力与执行力。学生是高校培养的终极产品,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学生今后的成长与成才至关重要,也关系到学生发展的后劲问题,并影响到学校今后的生存与发展。而社团给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锻炼平台,这些都是走上工作岗位及今后的职业发展所必须的。

一、高职院校社团建设的现状

(一)重院级社团建设,轻系部社团建设:1、经费方面。院级社团一般隶属学院团委,而学院团委每年有学院下拨的充足的发展资金,这对院级社团的建设与发展至关重要。如果系部有社团,一般隶属团总支学生会,而系部团总支学生会的发展资金本身就少。一个院级社团可供锻炼的机会毕竟有限,不可能满足大多数学生的要求。而系部由于它自身的优势,更加贴近系部的学生,更加有利于学生的锻炼成才。2、指导老师方面。院级社团享受学院更多的优惠政策,可以安排指导老师,有些学校是给指导老师发社团指导费,有些学校是给指导老师折算成课时,还有的学校将社团指导作为今后评职称的一个依据。而系部社团建设不受重视,没有这些资源,一般是团总支书记或辅导员进行象征性的指导,缺乏相关的专业背景。

(二)文体类社团较多,学术类社团较少。在高职院校的社团中,各种球类社团、武术类社团、音乐乐器类社团占有了较大的比重,这对丰富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和课余生活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但高职院校的绝大多数系部的专业设置是特色类专业,学生今后也基本上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这对专业的素养要求很高,而现阶段高职院缺少的就是与所学专业紧密联系的社团。此外,很多高职院校是工科类院校,注重专业教育,而忽视传统优秀文化的教育,缺乏文化底蕴,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后劲不利,而相应的社团则可以弥补此类的不足。

(三)重活动开展,轻规划总结。根据院系要求或社团成员的兴趣爱好积极的开展活动,有依托社团进行相应的比赛,有依托社团进行相应的交流,对完成院系交给的任务和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方面起到了较为积极的作用。但是在活动开展方面,没有一个规划,一般是上面下达了任务就开展,成员提出来了就开展。此外,在开展活动方面缺乏总结提高的意识,办完一个活动就胜利结束,很少有人静下心来思考,哪些方面我们做得比较好可以继续发扬,哪些做得还不够需要在下面的活动中避免。

(四)重学生使用,轻学生培养与社团内部建设。高校的学生管理与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学生的参与,而社团活动的开展基本就是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学生是校园文化的主要参与者、执行者与建设者,而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忽视了对社员尤其是社团干部的引导与培养,他们的成长与成才完全是一种个人行为,取决于个人的天赋与后天的努力,基本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此外,很多社团建立时的设想是好的,但是缺乏指导与培养,多数社团处于自生自灭状态,遇到负责任的社团负责人就能维持下去,遇到不负责任的社团负责人或社团负责人的更替,社团良好的传统和作风很难继续保持和发扬,社团活动就消沉下去,社团慢慢的变成一个空壳。

(五)资金来源渠道单一。高职院校社团的运转基本上靠学院拨款维持,但是这种资金供应是少之又少的,尤其是对精品社团和特色社团来说,也只是杯水车薪,只能维持基本的运转,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发展壮大的问题,更不能体现本校的特色专业的发展成果。

二、高职院校社团努力目标

(一)加强系部社团建设。院级有院团委和院学生会,系部有系团总支和系学生会,完全可以参照以上建制,针对一些大众化的社团,在院社团之下,利用院社团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持,成立系社团分部,满足系部学生日益增长的文体需求和自我成长成才的锻炼需求。此外,将学院的资金和政策支持与系部专业结合起来打造精品社团或特色社团。学生平时学习专业理论知识,而社团提供了理论转变为实践动手能力的平台,有助于学生理解记忆和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缩短了学生进入企业后的适应期,使学生赢在起跑线上。

(二)加强精品社团、特色社团和学术类社团的建设。俗话说,好钢要用在刀刃上,社团的建设资金也就那么多,如果到处撒网,每个社团都建设不好,应根据学院学生和专业情况,着力打造与之相适应的社团。其实在国家鼓励职业生涯规划和大学生创业的今天,完全可以将专业社团按照企业模式进行运转,在系部专业老师的帮助下对外承接相应的业务或参与系部工程的设计,如我院人文艺术系的行运工作室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对外承接相应的设计任务,我院船舶与海洋工程系航模科技协会在专业老师指导下参与船舶工程中心设计。这样,每个社员就提前进入工作角色,根据自己的性格、能力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打造核心竞争力。同时,为了全面锻炼学生的能力,社团负责人及社团内部各部门负责人应轮流担任,为今后大学生创业打下基础。针对工科院校文化底蕴缺乏的现状,学院领导应高度重视起来,学生文化修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今后发展的前景,所以必须团委牵头利用学院社科部老师这一优势资源,加强传统优秀文化和典籍的教育,在成立相应的学术类社团的同时,辅之以选修课作为支撑,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和典籍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世界人民的宝贵财富,能流传下来就有它流传下来的道理,古代人将之作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指南,我们现代人也可以。通过开设论语研讨社、中华经典研读社、读史协会、红学会等社团,再辅之以相应的选修课,通过长期打造和慢慢积淀,逐步提高高职院校的文化内涵。同时针对一些专业课程,成立开展研究型的学术社团,在加深知识理解的同时,拓展了专业知识面。

(三)加强社团工作的规划和社团工作的总结。社团与企业、个人一样也要有长期规划、中期规划和短期规划,没有规划就没有目标,没有目标就没有方向,按照规划办事就不会乱,这对社团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体现一种传承性和连续性,做好规划就知道自己的路将走向何方,而不会向大海中航行的小船被风到处乱吹。将每一阶段要开展的活动提前策划,这样可以尽量使活动达到预定目标,而每一次活动的成功,也就离我们的长期目标越来越近。鼓励社团内部积极开展交流活动,共同参与社团规划与活动的制定,共同参与活动后的分析总结。

(四)加强学生培养和社团内部建设。1、学生能力培养方面。学生能力的提高,除了自己努力之外,与老师的培养与指导是分不开的,学生毕竟是学生,与教师在学识和处事方面还是有较大的差距,社团老师要尽量挖掘学生的潜能,更好的去发展一个人,初步培养他们进入社会后所必须具备的能力,缩短他们进入社会后的适应期,尽快完成从“学习人”到“工作人”的转变,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充分体现社团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积极作用。除了不断提高、培养学生的能力外,针对学生身上存在的缺点,负责社团的老师要及时给学生提出来,帮助学生慢慢克服,“木桶原理”反映,有时候影响成功的就是“木桶”最短的那块木板。细节决定成败,指导老师不能只是对活动进行指导,同时也要承担起树人的角色,尽量使社员们完美起来,增加成功的砝码。2、社团内部建设方面。良好的制度不但能使一个国家走上强大,同样也能使一个社团走上规范与强大。为了让学生提前走上社会,社团的运转应参照企业模式,尽量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使学生尽快找到自己的角色,尽快适应角色,以便使学生在今后能顺利融入到企业中来,减少不必要的过程。此外,老社员的毕业与新社员的加入是避免不了的,如何顺利完成更替,如何不因社员的更替而影响社团良好传统的继承与发扬,这是每一个社团指导老师要思考的问题。3、争取多渠道获得社团活动与发展的资金。除积极争取学校资金外,部分社团还可以通过参与系部工程的设计、校办厂的工作来获得资金,同时各社团要根据自身的情况积极的走向市场,从市场上争取活动与发展的资金。

第3篇

为庆祝中国共青团建团90周年,同时为迎接闽江学院第九届公寓文化节,我系特此举办闽江学院电子系第七届公寓文化节游园活动。

二、活动主题:团在身边,游遍青春

三、活动组织

主办单位:电子系自律会

承办单位:电子系11级电子信息工程(1)班

活动时间:xx年3月25日下午1:30

活动地点:旧田径场

四、活动对象:闽江学院电子系全体学生

五、活动目的:

旨在增强自信,提高宿舍成员自身的综合素质;增进宿舍成员之间团结与交流,弘扬集体主义精神。建设和谐文明的校园,促进和谐的宿舍关系,将积极先进的思想注入到宿舍文化建设中,推动健康的宿舍文化不断向前发展。

六、活动过程:

3月25日闽江学院旧田径场游园活动正式拉开帷幕。清晨,迎着初升的太阳,在班委的组织下,同学们抬着帐篷和活动用的宣传板还有一些活动用的材料。同学们按照事先安排好的,分八个小组进行准备工作。八个小组的成员在八个班委队长的带领下,分头按时按量完成了本组的准备工作。中午十二点半,各组就已经将本组负责的帐篷装饰完毕,分批去吃午饭了。下午一点十分,所有小组成员集结到各自的帐篷前等待前来参加此次活动的同学。下午一点半,班长腊腾升开始组织前来参加活动的同学进行简单的开幕仪式。然后,各参加活动的小队分别到自己感兴趣的游戏帐篷前参与,

游戏赢取积分,活动场面十分热闹,充满欢声笑语。最终,决出了一等奖一队,二等奖两队,三等奖三队,进行了简单的颁奖仪式,并拍集体照留念。

七、活动总结:

总体来说,我们这次游园活动,各个阶段都十分成功,成功的原因我们总结为以下几点:

1、准备比较充分

我们有周全的计划和充分的准备,这就成了本次活动成功的前提。

2、任务分配明确

多方面的积极协助和努力,是活动得以完成的保证。所有团支部干部和一部分团员主动配合工作,使活动更容易进行。

3、各个小组协调有序进行活动

每个小组都按照自己组的游戏规则有序的进行游戏。

总之,通过了本次“团在身边,游遍青春”主题的游园活动,增强了我团支部团员的意识,增强了各个班级的凝聚力,很好地展现了团员良好的青春风貌,给整个学校带来了一股充满激情和活力的青春气息。通过本次活动,我们将更加团结一致、锐意进取,齐心协力,秉承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发扬刻苦耐劳的精神,用我们青春的热情,迎接明天新的挑战!

第4篇

学生社团发展势头迅猛、社团数量、类型不断增多,社团规模多样化趋势明显增强,专业和覆盖面不断扩大,参与人数越来越多,活动内容日趋丰富;学生社团个性化更加突出;学生社团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

同时我们也看到,大学生社团建设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对大学生社团的育人功能认识不全面;社团发展太热,发展不平衡,娱乐性社团偏多;指导帮助不足,管理松懈,缺少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机制;社团经费不足,缺乏可持续发展动力;社团缺少必要的文化底蕴和内涵,品位偏低等。

在对学生社团发展规律认识的基础上,综合整个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大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以及目前学生社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要保持大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方向性和指导性原则

方向性指导性原则就是要坚持对大学生社团正确方向的引导,坚持对社团的专业性与先进性的指导。虽然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积极、健康、向上,主流是好的,但是由于大学生参与社团具有广泛性,活动中体现有随意性,社团成员素质水平不一,因此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一部分学生有可能在政治方向上把握不准确,思想认识不成熟,容易形成狭隘片面的不良观点;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形成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作风。因此,一定要坚持方向性和指导性原则,采取有针对性的有效措施,在社团建设方向上加强指导,具体可以采取如下方式加以监管:学生成立社团组织,须先提出详细书面申请,报学工部门或团委批准;派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指导老师对学生社团活动进行指导;学生社团开展的活动,应做到有计划、有落实、有总结,并将活动情况定时上报至学工部门或团委,以便于管理部门加强监管。

二、自主发展与规范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大学生社团有自发性和不稳定性的特点,作为学生自愿参加的群众组织,组织结构较为松散,具体事务一般都由学生自主管理,成员容易游离与组织文化之外,学生社团的负责人常常从个人及小集体的利益出发,会给社团管理带来困难,不利于社团组织的健康发展。

目前,高校对学生社团的态度大致有几种:控制。校方对社团活动严格控制,不敢放手;放任。学校不大管理社团活动,基本上听之任之,任其“自生自灭”;学校既有指导,又能放手,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对学生社团严格控制、管得太死,将使社团失去主动性和活力,容易使社团产生抵触,对学生社团放任自由、不加约束,可能会导致学生社团方向失控、影响学校的安定团结。因此,学校对学生社团的监管应坚持自主发展与规范管理相统一的原则。如,社团活动的参与者、场地安排、内容选择和形式的确定等由社团自己灵活掌握,涉及到原则的问题则由学校掌控,如社团宗旨不能偏离社会主义育人方向,社团必须在国家法律、校规校纪范围内开展活动,社团经费的使用必须公平、公正、公开等。对学生社团的监管,只有坚持自主发展与规范管理相统一的原则,才能使学生社团健康持续发展下去。当然规范管理,要本着管理监督和服务引导相结合的原则,既保证制度化和规范化,又体现出灵活性和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对不同的社团组织实行分类指导,要在明确定位的基础上做出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使社团以鲜明的特色吸引兴趣相投的大学生参与,加强成员的归属感、荣誉感和自律意识教育,强化集体观念。

三、内容和形式相统一的原则

大学生社团建设应注意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体现育人功能。社团的活动要讲求实效,追求形式的新颖性和多样性是必须的,能体现出青年人的特点,但切忌形式主义,盲目地追求所谓的轰动效应。最大程度的吸引更多大学生参与,并不意味着追求“大”,追求“全”,不能以学生参加人数的多少来衡量社团组织的业绩和举办活动的成功与否,如果单纯以吸引更多人参与为出发点,以形式上排场、热闹、新鲜为目的,就往往会忽视活动的内容、目的、意义,所以应注意虚与实的有效结合,不应片面追求轰动效果,哗众取宠,否则,活动往往就会带有世俗化、娱乐化、简单化的倾向,活动要讲究实效性,只要它在某一方面甚至某一点上有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而没有什么负面效应,就应鼓励支持。

在开展大学生社团文化活动中,紧密联系广大学生思想实际和兴趣,举办一些大家喜闻乐见,趣味性的活动是非常必要的,既可激发大家参与的热情,又能保证活动的成功举办。但也要在提高校园文化活动层次上下功夫,为学生思想教育和成才服务。校园文化的主要功能在于优化育人环境,这就要求学生社团开展文化活动时,注意活动内容的思想性、知识性,要提倡高雅的文化内容,祛除消极庸俗的内容与形式,注重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远离充斥低级趣味的东西。把大学生社团工作纳入学校育人的总轨道,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之中,使之能始终坚持正确的文化发展方向。

四、控制规模和特色高效的原则

高校中,学生社团的数量也不宜过多,有的高校学生人数5000人,15-16个系,全校的学生社团高达120多个。在一个高校有如此数量的社团会产生一个什么结果呢?平均一个学生要参加7-8个社团,学生的大部分时间用于社团活动,正常学习无暇顾及,高校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阵地,学生的主要精力应放在学习上,如此做法实为本末倒置,另外,对于学生而言,应付社团已是疲于奔命,学生管理工作必将受到极大冲击。

目前,大多数高校学生社团数量虽多,但学生社团活动多停留在较低层次的水平上。特色是组织的生命力,学生社团只有在内容,形式上别具一格,独辟蹊径,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人新我精,才能对学生产生凝聚力,在社会上才有影响力,才能形成品牌效应。学校主管部门要引导学生根据地方文化特色、学校特点、专业特色来组建社团、开展特色社团活动,如音乐专业的学生可结合专业特点成立合唱团、乐队,法律专业的学生则可成立律师协会等;也可从社团活动形式上创新,如电子游艺、周末沙龙、咨询活动、社会实践、技术支农、智力支边、对大学生有吸引力,在社会上也颇具影响力。大学生社团不能片面追求形式,只请名人做报告,或只图有社团之名而不开展实际活动。学生社团要经常开展高效健康独具特色的活动,通过活动加强社团之间的讨论和信息交流,这样才能达到服务社会,教育自我的目的。

五、加大投入与开源节流原则

1.学校要加大社团建设资金的投入,把社团建设列入学校整体建设中去,合理调整已有活动场所的使用,或修建必要的学生活动中心,或为学生社团提供一定的必要的办公场所及活动设备,在协助社团争取更多的校外资源的同时,还可以把资金、场所和设备的分配使用与奖励政策结合起来,利用现有条件扶持重点社团,支持优秀社团,奖励精品社团,使有限的资源、获得最大的效益。

2.要创新观念,主动吸纳社会各界的赞助,赞助可以包括现金、实物,也可以是一种荣誉上的赞助,通过赞助来提升活动的知名度和活动的质量。学生社团也可以利用自身的知识优势,专业优势组织开展面向社会的各种服务,通过为社会实行各种无偿和有偿服务,获得社会各界的支持,进而得到社会资助,社团得到社会资助,易于提升社团的知名度,能够吸引更多企业,社会团体前来合作,解决社团经费问题,为社团发展创造生命力。

第5篇

关键词:学生社团;专业型社团;途径探索

作者简介:文习成(1988-),男,江苏兴化人,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团委书记,助教;韩键(1981-),男,江苏南京人,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党委副书记,讲师。(江苏 南京 210095)

基金项目:本文系南京农业大学学生教育与管理研究课题(项目编号:X20120108)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2-0223-03

高校学生社团是大学生基于共同的兴趣和爱好,自发、自愿并经学校职能部门批准组成的群众性组织。[1]高校学生社团作为高校学生群体的一种特殊组成形式,具有联系广、凝聚力强、理论与实践衔接紧密等特点,因而许多高校纷纷加强了各类学生社团的建设力度。在社团百花齐放的同时,我们发现目前高校社团的种类主要集中在学生文体爱好、科技创新、就业技能等方面,例如南京农业大学的“六感部落”吉他社、大学生艺术团、大学生科协、大学生职业发展协会等,而具有专业特点的社团相对较少。

专业型社团是在大学精神的指引下依托高校特色专业而建立起来的学生组织,具有独特性、优质性、发展性和导向性,是高校校园文化的生力军,能够丰富社团文化内容,提升社团文化品位,打造社团文化品牌,具有鲜明的学校特色。专业型社团开展的科技活动,既能较好地结合专业知识,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感召力与凝聚力,培育学生良好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对社会的感知能力。[2]因此,专业型社团更有利于发挥高校社团作用,促进学生专业学习和技能提升,彰显校园文化特色。目前,其建设和发展有待进一步的挖掘与探索。

一、高校学生社团现状分析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学生社团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到社团中来,并将其作为第二课堂的首选。高校社团日益成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3]成为学生进行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适应社会竞争的重要平台。社团管理日益趋向专业化、制度化,大大激发了社团活动的开展,使社团成为高校学生展示自我才华、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舞台。[4]

为了解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现状,我们主要针对南京农业大学学生进行了相关调查。在南京农业大学卫岗校区的14个学院中随机发出调查问卷20份/学院,共计280份,收回有效问卷274份,有效率97.86%,样本情况如下表1所示。

据统计,大多数学生愿意在大学期间参与社团活动,47%的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社团,26%的学生表示会优先考虑公益性社团,调查还发现20%的学生希望加入专业型社团,在社团活动中补充一定的专业知识(图1)。专业型社团作为高校大学生社团联合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其鲜明的与专业相结合的学术研究特色而备受关注。[5]在社团建设过程中,正确引导专业型社团的快速建设与健康发展,对于丰富学生专业素养、提高专业理论水平,更好地培养“大德育,大工程”背景下的综合性应用型人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6]

二、加强专业型社团建设的重要意义

1.激发主体意识,实现主体发展

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专业兴趣的形成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先决条件。[7]但往往由于对本专业缺乏了解、对专业就业前景迷茫等原因,大学生普遍存在专业兴趣缺失的现状。[8]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将专业兴趣的培养与大学生社团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和自身主体意识,引导他们正确认识所学专业,在潜移默化中端正学习态度、净化学风,达到实现主体自我发展的目的。调查发现47%的学生愿意加入与兴趣相关的社团,如若将专业教育与兴趣培养整合到学生社团中,可极大调动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

2.拓展高校课堂,巩固专业知识

高校社团作为第二课堂,对学生的教育具有重要作用,而专业型社团更是将学生的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有机地融合起来。和高中教育不同,大学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实践性。教师除了授课外还承担相应科研工作,因此,教师在课外与学生的交流较少。专业型社团是一个师生交流学习的平台,专业指导教师与学生沟通并指导社团活动,为学生提供课外辅导的机会;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专业知识,并在社团活动中得以运用与实践。

3.营造良好氛围,促进教育教学活动和谐开展

高校学生社团独立地开展各项活动,从而达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目的,这与高校教育目的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因而高校应当鼓励和支持专业型社团的发展。从教育者的角度来看,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使学生能够自觉学习、轻松学习,避免枯燥的灌输式学习;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学习、实践专业知识,在娱乐的同时提高了对专业的认识和兴趣,从而达到一种和谐的校园学习氛围,真正实现高校教育的“以人为本”。

三、专业型社团发展的优势分析

专业型社团是新形势下有效凝聚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是在传统社团的基础上充分联系自身的专业,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实践经验创立的特殊社团。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例,农学院的农村发展协会,园艺学院的园艺协会、茶艺协会、本草协会,外语学院的英语角、日语协会等都属于专业型社团。其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推动学风建设、提升学生专业技能、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突出学校活动品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明确学生社团的发展目标

随着社会分工的逐渐加强,高校学习的专业化趋势越来越突出。高校学生社团应不断深化其实践环节,将专业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将社团建设成为培养兴趣、引导需求的阵地,使大学生学到更多专业的知识,强化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的热情。[9-10]专业型社团在强化社团成员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增强了专业的实践技能,将学生的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进行有机的融合,明确了学生社团的发展目标。

2.规范学生社团的管理

参与专业型社团的大部分学生都来自于相关专业,这就避免了社团成员杂而散的问题,便于管理。专业型社团可以邀请相关专业的教师指导,加大了对学生社团的监督力度,拓宽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视野,这都有利于学生社团的机制化管理。

3.彰显大学精神的育人功效

专业型社团文化能有效结合学生的特点与发展实际,通过品牌活动引导学生在发展认识基础上逐渐积淀深层心理结构和信念,对他们行为模式的规范、价值的选择以及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发展都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专业型社团充分发挥专业的优势以及品牌活动的灵活性与新颖性,激发社团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将人生观、价值观与大学精神相结合,使其自觉按照组织文化的价值体系探索自身的价值实现,其最终目的是提高大学教育与人才培养的科学性与实效性,彰显大学精神的育人功效。

四、专业型社团发展存在的不足

调查显示3%的学生表示只加入专业型社团,52%的学生会优先考虑专业型社团,42%的学生无所谓社团是否与专业结合,3%的学生表示不考虑专业型社团(图2)。48%的学生表示希望在专业型社团内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33%的学生希望在社团内能实践课堂学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9%的学生希望利用社团内较多的专业资源,10%的学生出于其他原因加入了专业型社团(图3)。这表明专业型社团的发展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吸引了大部分的学生群体,但专业型社团发展还很不成熟,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1.专业辅导不显著,社团缺乏核心竞争力

专业型社团通常是立足某个专业,由专业相同或相近的学生组成。学生参与专业社团旨在拓展学习视野、巩固专业知识、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但由于专业社团自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进而出现专业辅导效果不显著、专业性不突出等问题。[11]与非专业社团相比,专业型社团不仅要求指导教师具备较强的专业素养,而且要求指导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由于指导教师的教学和科研任务较重,高校对社团指导教师缺乏相应的奖励机制,造成指导教师对社团辅导积极性不高。专业型社团对活动器材和活动场地存在特殊的要求,因而所需的经费比非专业社团更多,但各高校一般根据社团的规模划拨经费,而专业型社团往往由于规模小而造成经费不足。调查显示,34%的学生认为社团缺乏专业知识和指导,专业性不突出(图4),使得专业型社团的发展基础薄弱、核心竞争力不足,进而制约了高校专业型社团的发展。

2.专业型社团活动形式单一、缺乏活动载体,社团创新力不足

社团的发展需要社团活动的支持,而社团活动的效果与活动载体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非专业社团通常以兴趣爱好为活动载体,通过大家共同的兴趣爱好吸引广大会员的参与,从而提高社团活动的深度和广度。而专业型社团的活动具有自身的特殊性,社团活动与专业课、专业实习紧密联系,社团活动通常是一些专业讲座或专业技能的培训,使得专业型社团的活动变成了专业课内容的简单重复,活动形式单一且缺少能吸引会员的活动载体,从而使社团活动显得乏味,很难激发会员的创新能力。[12]31%的学生认为专业型社团活动形式单一、缺乏良好的活动载体(图4)。讲座和技能培训等的简单堆砌,制约了专业型社团的发展。

3.专业型社团发展良莠不齐,综合实力薄弱

高校专业社团的活动通常紧紧围绕专业展开,缺少多样性和趣味性,出现了良莠不齐的现状。社团活动能吸引广大学生参与的专业型社团发展较快,如南京农业大学的园艺协会,品牌活动为插花比赛、植物讲解大赛等,近几年通过举办社团的品牌活动发展迅速,社团规模从2010年的40人扩大到现在的400余人。而其他一些专业型社团由于社团活动通常为专业讲座或培训,缺少娱乐性和趣味性,使得会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不足,导致社团凝聚力薄弱。24%的学生认为专业型社团发展良莠不齐,专业型社团的规模及社会影响差距明显。此外,高校每年都会根据社团活动的数量和规模对校内社团进行定级和评优,而专业型社团的活动内容紧紧围绕专业展开,活动数量和规模受到极大的制约,从而使专业型社团在发展竞争中处于劣势。

五、专业型社团建设途径探索

1.加强指导和引领,全面推动专业型社团的发展

高校应加大力度支持专业型社团的建设与发展,为专业型社团提供必要的活动场所和器材,制定专业型社团管理条例、财务制度、奖惩机制等,全面推动专业型社团的发展。此外,还可以采取先进事迹展示、组织社团之间的管理经验交流会等措施来促进不同社团的共同发展。另外,经常组织专业型社团发展现状研讨会,针对各专业型社团在运行、管理、发展过程中的种种问题,分析并提出相关解决措施,为各专业型社团的发展提供研讨平台。与此同时,定期组织专业型社团的巡礼展示,打造社团的专业化、品牌化,鼓励和引导社团的正向发展,彰显社团文化的育人功效。

2.依据专业类别,合理设置和新建专业型社团

专业建设是高校教学的基础工作,对高校的改革与发展意义深远。学科专业规定了人才培养的目标、知识结构和实现方式等,是高校人才培养的载体。因此,专业建设的水平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可持续健康发展,专业型社团亦可作为专业建设的试验基地,一些好的专业建设的思想可以首先在专业型社团中运行,以检验其适当与否;在专业型社团建设过程中,发现并解决问题可以为专业建设提供新的思想和弥补专业建设的不足。不同的专业具有不同的特点以及学习内容,因此,依据专业类别合理设置学生社团,有助于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增长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素养,增强专业技能。

3.加强专业指导和管理,实现社团可持续发展

为加强指导教师对专业型社团的指导,高校可以为指导教师提供适当的奖励,并将指导教师对专业社团的指导纳入年工作量中,以激发指导教师的工作热情。另外,社团发展与社团负责人的素质能力有很大的关系。只有选拔出合适的社团负责人,才能冲破社团发展滞缓的阻碍,凝结社团的力量,不断创新和实践,使社团不断向前发展。每年社团换届之时,新老社团骨干的更换,使得社团运行存在一段磨合期,过长的磨合期影响社团的发展,[13]所以除了选拔优秀的社团负责人外,还要做好换届交接工作。

4.以专业为载体,打造品牌活动,提升专业型社团综合实力

专业型社团作为大学生交流专业知识、研讨专业课题的学术型学生组织,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科研优势,以专业为载体,根据社团自身特点,多组织举办一些形式新颖的社团活动,筛选出适合本社团的活动。专业特色的社团活动应按照项目化管理运行,运行较好的特色活动应当传承保留下来,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总结与创新,打造成社团的品牌活动。社团依据品牌活动吸引广大学生参与,学生参与度的提高,又会促进社团的创新与发展,如此良性循环,使得社团的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六、结语

专业型社团是新形势下有效凝聚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更加明确了学生社团的发展目标,管理也更加趋于规范,对于创立品牌效应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专业型社团尽管存在着专业性不突出、活动形式单一、缺乏活动载体、发展良莠不齐等缺陷,但相对于普通社团,其在激发学生专业兴趣、培养应用能力与创新精神等方面有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初步探索了专业型社团的建设途径,以期能有助于推进高校社团发展的系统化、专业化和品牌化,扩大社团影响力,增强高校社团文化育人的功效。

参考文献:

[1]顾华宁,张欣,李莉.当前高校社团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6(4):112-114.

[2]覃茜,袁菁芸.高校社团推动大学生创业的探析与思考[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1,2(2):24-26.

[3]匡泉,马明.从大学生素质拓展浅析高校社团建设改革[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5):140.

[4]周恩远.按专业设置优化高校社团结构的理论思考与工作构架[J].当代教育论坛,2011,(13):108-112.

[5]张晓斌.高校专业性学生社团发展的新探索[J].西安工业大学思政部(社会科学版),2009,8(6):666-668.

[6]牛凤燕,万云芳.高校专业性社团对专业技能培养的反辅作用[J].文教资料,2007,(33):184-185.

[7]李多友.浅谈高职院校学生专业兴趣培养方法[J].陶瓷研究与职业教育,2005,3(1):12-13.

[8]傅海燕,吴安湘,陈少杰.大学生专业兴趣激发途径探讨[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28(10):55-57.

[9]赵建斌.高校社团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作用浅析[J].科技信息,2010,(26):466.

[10]曾真.新时期高校社团发展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1,(31):187-283.

[11]曹其,尹飞鸿.大学生专业社团运行模式与质量保障机制的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72-73.

[12]曾琳.高校学生社团管理的创新研究[J].中国职工教育,2012,

第6篇

我们互相交流,互相成长,降低了摄影的门槛。同时,摄影协会同学校的各种学生社团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及联系,参与并协助举办了多次校级摄影相关工作中。在学校组织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摄影协会更是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义务的承担学校活动比赛的摄影工作。举办摄影展活动,提高社团的品味,丰富了学校的社团文化,获得了来自各方的好评。

我们简简单单,轻轻松松,始终坚持不变的宗旨,发现美丽,捕捉精彩…

摄影活动:

1.采风活动:

摄影协会采风活动,在老成员的带领下,到观山湖公园和石林公园开展了采风活动。活动过程中,老成员全程为大家进行了热心的技术和艺术指导,会员们创作热情非常高。采风过程新老成员得到更多相互认识和了解。采风回来后,协会又组织了会员作品交流。摄影协会是一个比较活跃的群众团体,大家聚集到一起相互交流,大家不以资历和学历、不以金钱、不以器材来衡量摄影,共同崇尚纯真的艺术追求,在老成员的鼓励和指导下,会员们都有相当程度的长进。提高了大家的摄影水平。

2.社团文化交流活动:

通过本届学生社团文化节,为我们以后开展学生社团活动提供了宝贵经验。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规范学生社团活动的申报、审批手续,完善学生社团指导教师制度;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社团活动的宣传力度,争取学院各级组织的广泛支持,号召广大学生共同参与,扩大活动影响面,不断巩固活动成果;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学院社团联合会对各院级和系级学生社团的指导、监督、管理、协调和服务工作力度,并加强与各级学生会组织的联系,形成定期交流、共同协作、资源共享的良好局面;我们要重点扶持开展活动效果好、组织形式规范的学生社团,大力发展人文科研类社团,突出专业特色和职教特色,逐步形成具有我院特色的学生社团文化品牌,切实发挥校园文化活动在育人方面的积极作用。本届社团文化节圆满地完成了预期的计划活动,丰富了广大学生的业余生活文化,促进了学生社团健康发展,为促进学生成长和校园文化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3.校园迎新杯篮球赛:

校园迎新杯篮球赛于?开赛。本次比赛是给大一的新同学塑造一个活跃的生活氛围,举办“迎新杯”篮球赛,目的是以比赛为载体来增强班级内部以及班级之间同学的联系,系这个大家庭更加融洽、温馨也体现了各班的团结精神,在比赛中每个同学都可以尽力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展现自我。从中可以看出同学们高涨的热情,在频繁的比赛和紧张的学习当中,各篮球运动员表现了惊人的意志以及团队精神,能赛出水平,赛出风格,赛出成绩。为了促进校园教育教学工作的持续、健康、和谐发展锦上添花,摄影社团参加拍摄工作。

第7篇

在社团组织中,由于参与的自由性,吸引了有共同志向和爱好的学生,打破了年级的界限,同时,学生参与社团工作又能够锻炼他们的技能。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0学生个人社团工作总结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2020学生个人社团工作总结一随着学期渐近尾声,我们社团的活动也将告一段落。一个学期以来,我们随着社团一起成长,我们以自己的热情积极投入到社团的各项活动中来,为社团的建设尽着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这个学期社团的工作重心主要放在社团骨干成员的培养和各项活动的展开上,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内部事宜

1、培养协会的骨干成员并从中选定了下一届领导班子

2、裁减了部分无视社团纪律的会员

3、初步完成新旧领导班子的交替工作

二、日常活动

1、9月份,积极响应学校建立个性化社团的号召,配合学校完成科研入社团的工作;

2、1——11月份,在本校操场举行梅苑首届轮滑友谊赛。

3、12月总结本学期社团工作。

以上是本社团在这学期的各项主要活动。

会员们在活动前努力做好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在活动中各尽其职,不怨苦,不怨劳,始终把社团荣誉放在最前端,积极投入到社团活动中来,为社团活动能顺利有序地展开贡献了自己的热情!

几次活动开展下来,我们有收获也有不足,有经验也有后思。

三、经验总结

1、活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前期的准备,活动中的应变,会员的热情和分工的明确与否;

2、活动的影响力大与否,离不开活动的质量但也缺少不了宣传的得力与否;

3、有天时,有地利,也不能缺人和。

每次活动能顺利展开与否离不开人的因素,怎样分配好工作怎样调动会员活动的积极性是社团建设的重中之重;

4、集思广益,一个篱笆三个桩。

各项活动的展开应充分汲取各家思想,社团是大家的,好的决议是大家的智慧成果;

5、加强纪律意识。

一个好的团体离不开纪律的约束,社团要前进要发展离不开纪律,那是社团赖以生存的基本准则;

6、严把招聘关。

可以说会员的素质决定了社团以后的发展前景,在社团的会员的招聘上应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为社团挑选好的人才,使社团能健康积极向上发展!

社团的成长也是我们的成长,社团的兴荣也是我们的兴荣!我们在社团的建设中锻炼和培养着自己的能力!在以后的社团建设中我们将继续秉承着“一荣俱荣”的思想,发扬我们社团良好的作风,以传统活动为基础,在活动中不断创新,不断提高,不断完善,创造有自我特色自我风格的新兴活动,打造我们的品牌活动,打造我们的个性社团,打造我们的个性学校!

我们坚信,通过我们的不断努力,社团在今后的路将越来越宽广,我们的社团将更加完美,我们要树立自己的品牌!

2020学生个人社团工作总结二这学期本社团开展了读动物小说的阅读活动,一个学期下来,我们精读了《狼王梦》、《时代广场的蟋蟀》、《夏洛的网》、《木偶奇遇记》四本书。每个孩子从不同程度上感受到了课外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较好地落实了“享受阅读,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的活动目的。为了更好得将这一活动开展下去,让孩子们更多得从课外阅读中受益,在实践中不断得总结经验,现将本学期活动做一简单小结:

一、课内阅读更高效:

1、每节课用4分钟自由读书。

2、再用1分钟写自己的读后感。

3、再用1分钟来分享读书的PPT。

4、布置任务回家拓展阅读并做好读书笔记

二、课内阅读共分享:

充分发挥了集体的力量。每个学生从家里至少拿一本自己喜闻乐见的图书到学校来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换。

三、课内阅读便交流:

1、生生共读。

在课室里同读一本书,每周有4分钟,较为完整的时间静静地阅读,做好读书笔记。时间上的延续能促使学生不紧不慢地读,能将知识衔接上,融会贯通。每周在结课时的读书心得交流又能将学生的所得串联起来,思想得到碰撞,生成系统性的知识。

2、表演课本剧、情境剧。

为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我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搞活动,他们自己策划、编导故事情节,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也锻炼了自己的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活动形式以阅读教材为载体,寓教育性、知识性、娱乐性于一体,有一定的创新意识。活动主题都能体现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如学了《狼王梦》之后,学生用自己生动形象的表演充分体现了他们对于紫岚爱子心切却又教子无方那种沉痛而无奈心情的体悟。

3、布置实践性作业,锻炼实践能力。

创造条件引导学生接触生活,接触社会,在社会大环境中得到锻炼。课堂只是一个引子,在课堂上读书的时间毕竟是零碎而有限的。我通过向学生推荐动物小说,诱发他们对于这类书籍的兴趣,进而在课下去阅读同一个作家不同的书,以及不同作家同一题材的书。更重要的是,小动物是学生忠实的伙伴,他们热爱动物,引导他们去现实生活中观察动物,并练习说话写话,这对学生来说将不再是件难事。

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会逐步学会自学,审美、想象、思维、表达等各方面能力也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变“要我读”为“我要读”,让孩子们切实感受到阅读是人生中的一大乐事。

2020学生个人社团工作总结三学期即将接近尾声,学生们最爱的周四社团课也即将结束。回顾每周四的快乐读书时光,觉得如此美好而充实。现将本学期社团活动的开展做以下总结:

五年级阅读社团本着快乐读书,读书快乐的宗旨,在社团课开始前就制定了合理有效的读书计划。第一周为学生搜集了许多关于读书的格言、名人读书的小故事,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自第二周开始,就让学生带《伊索寓言》前来阅读。同时要求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书边学会做批注,做读书笔记。从书中积累大量的优美词语和精美句子,学习作家的表达方法,以用于自己的习作中。我们还将《伊索寓言》与《中华成语故事》的精选视频播放给孩子们看,在东西方文学的对比中,学会为人处世的道理,陶冶情操,提高到道德修养。期中考试过后,安排学生阅读古典名著《水浒传》,品读人物形象,感受人物魅力。在学生自读,老师讲解,共同探讨的基础上,社团还安排了《水浒传》的视频,将文字与影响对照阅读,学生能够跨越时代,更加形象深刻地感悟理解古典文学的美妙。最后两周,学生集中撰写读书笔记,总结一学期来社团活动的收获。看着他们饶有兴趣、津津有味地品味着书中的美味佳肴,尽情翱翔在知识海洋中,体验着知识带给他们的乐趣,我们认为阅读社团是有意义有价值的。

当然在实施合理有效的读书计划中也存有许多不足之处:

一、有的学生还没有从心底里意识到读书的重要与快乐,在读书时难免分心。

二、在学生读书过程中,作为指导老师,在为学生讲解读书方法这一部分做得还不够。

三、个别学生读后感写得不真切,篇幅太短。

一学期的努力,虽没有硕果累累,可我还是要肯定地说,阅读社团的学生在书香文海的遨游中是有收获的。希望他们一如既往地喜爱读书,并把读书当成一生中的习惯和乐趣。

2020学生个人社团工作总结四时光匆匆,转眼之间,一学期又过去了。在这一学期的工作中,社团部承办或协办了一系列的活动。现将社团部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社团纳新

这次纳新采取学院所有协会一起纳新的方式,以达到壮大声势的效果。这次纳新为“七彩虹纳新”,每个协会选择彩虹中的一种颜色,作为自己协会的颜色,纳新时穿该协会颜色的服装。

这次纳新计划比较新颖,但是由于纳新时间比较迟,有的协会所招收的新成员不是很多。所以下次要选择好纳新时间,以能争取到更多新的会员。

二、科学院“活力社团,和谐校园”社团活动月

以此为主题,开展了各种个样的活动:

(1)“活力社团,和谐校园”社团活动月开幕舞会

这个活动是由DIY协会、菜堂演绎吧、会三个协会承办,由于是第一次的多个协会合作举行活动,在活动举办前期由于沟通不良导致舞会没能达到预期效果。这使得各个协会会长意识到了协会之间沟通的重要性。

(2)“笔墨传情庆盛会”书法比赛

书法比赛既作为社团活动月的活动同时也属于学院“第十五届科技文化艺术节”的活动之一。此次活动是由学院书法学会承办,社团部协办。书法比赛参赛人数众多,因此也评选出了许多优秀的书法及钢笔作品。书法比赛的_结束既扩大了学院书法协会的影响,也为社团部更好的协助协会举办活动提供了更多的经验借鉴。

(3)“唇枪舌战话成才”新生辩论大赛

新生辩论赛既作为社团活动月的活动同时也属于学院“第十五届科技文化艺术节”的活动之一。此次活动是由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演讲协会以及07教育技术承办,社团部协办。

①青年志愿者协会负责现场的布置;

②演讲协会负责参赛选手的赛前培训以及邀请评委;

③07教育技术负责选手的抽签,比赛结果的公布,材料的整理等;

④社团部协助活动进行。

比赛共有6场,由于参赛选手对于比赛规则还不是很清楚,而且情绪激动,比赛现场有出现混乱的情况。下次举办类似活动时会记得赛前多跟选手说明相关比赛细则。比赛的第一场出现评为为偶数个,给评委公布最后结果产生一些困扰,这个失误也在后面几场得到解决。另外一个是关于比赛的计时问题,由初期的人工计时改为后来的电脑计时,使比赛更公正,公平。

(4)“创新成才,立志明天”创业即兴演说

此次活动由商务协会承办,目的是让更多有共同兴趣要创业的人一个交流的平台。

(5)“活力社团,和谐校园”学院社团成果展

即也是学院“第十五届科技文化艺术节”成果展。此次展出作品众多,有摄影作品、剪纸作品、手抄报、书法作品、社团成果展、海报作品等,既同学了解学院近期的活动成果,也加深了对学院各个社团的了解,并且还可丰富同学们的生活。

这次活动主要是与办公室合办。活动前由社团部对成果展所需物品列清单,由办公室负责采买。最后与办公室一起布置展会现场,而各个展区所要展出的作品由各个承办单位来负责。这次展出各个部门配合的很好,使得成果展获得_成功。

三、教职工文艺汇演

这次教职工文艺汇演,社团部主要负责演员化妆间的安排及看管。由于社团部人手不足,所以在看管划转间存在不足,但是我们都努力克服了,确保了演员的演出。下次会在人手方面做更好的安排,比如安排协会会员帮忙。

综上,在这一学期,社团部的工作已颇有起色,逐渐走上正轨。希望在接下来的工作中,社团部的工作能得到老师、同学更多的指导与帮助,使我们能够把工作做得更好,更有进步。

2020学生个人社团工作总结五时间过得真快,去年的这个时候我还在这个讲台上做为大学生风采就业协会新一届会长做就职演说,今天我在这做工作总结,仿佛是昨天和今天,依然还清晰的记得这一年时间里我们在协会里做的每个活动,协会成员的每一个笑脸。在这短暂的时间里我们由稚嫩变得更成熟更懂事,在遇到紧急事情时也不会像以前那样慌乱紧张,总之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学到了许多、我们成长了;协会就是咱们在学校的一个家,在遇到困难时大家相互鼓励相互支持,在这一年时间里充满了很多的欢声笑语;协会在这一年时间里也取得了很好的发展,在学校的影响力进一步加大,授人以渔助人自助的宗旨得到发扬。尽管我们还依然怀念过去,还有许多不舍,但我们在这里看到了大二理事会成员充满了_及大一新成员的朝气蓬勃,他们对待每个活动、每件事都非常认真负责。所以我坚信咱们风采就业协会会越来越好!

现在由我代表第四届理事会,就第景德镇陶瓷学院大学生风采就业协会在20__—20__年的工作做以下总结:

我们这一年的工作是在招生就业工作处、校团委的指导下,围绕授人以鱼助人自助宗旨开展的;工作内容主要分为内部建设和对外活动。

在内部建设方面我们做的主要工作有纳新、社庆、内部制度完善、内部活动等。

纳新是我们这届理事会做的第一个活动,纳新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协会未来的发展,面对这个任务我们提前策划、提前准备、在大家努力下报名人数达到两百余人并经过两轮的面试筛选出比较优秀的新成员。

为了加强协会内部成员间的交流,在这一年我们协会的内部活动有,三宝游、篮球羽毛球比赛、部门联谊、辩论赛等;其中在辩论赛活动中大一新成员是这个活动的主角,大家会为了辩题中的某个问题而聚在一起反复讨论,在这活动中他们学到了知识也获得了更多的友谊。对外活动主要有就业宣传服务周及模拟招聘大赛,就业宣传服务周为在校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信息、增强在校生的就业能力。模拟招聘大赛是我们在继承前一届模拟招聘大赛的基础上创新活动形式举办的一个品牌活动,整个活动从初赛到决赛历时一个多月,260人报名参赛,经过激烈的竞争,最终只有十名选手进入决赛;景德镇电视台对这活动进行了报道,这个活动也得到了校领导及广大师生的认可。

第8篇

【关键词】高中学生社团 新课程 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1.169

社团是学生自主学习组织,为了共同的兴趣和追求,他们一起探索、学习;社团是学校课程的综合平台,研究性学习、选修课、社会实践活动等课程都可以借助学生社团整合起来;学生社团还是学生个性成长的载体,选择性、多样化的活动为学生提高实践能力、促进个性的发展提供了舞台。

一、高中学生社团的特点

1.开放性。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陈旧的教学观念被打破,学生的学习方式开始改变,视野逐渐开阔、思维变得灵活,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学生高中时代已不是过去那种自我封闭的时代,增强交流、开展研究性学习,积极寻求与社会接轨的途径。社团具有开放性的特征,其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不仅面向学生开放,而且积极的面向社会开放。

2.多样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当前的信息爆炸时代,当前高中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拓宽,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也变得广泛。因此,以兴趣、爱好为基础组建的学生社团,具有多种类别。社团类别的多样性正是高中学生勇于接受新事物、思维活跃、积极进取的表现。

3.自主性。自主性是高中学生社团的最大特点。对高中生而言,参加或者不参加社团,参加后什么时候退出,学校并没有进行相关的干预,社团自身也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和程序制约,因此学生参与或者退出社团是完全自主的。自主性是高中学生强烈的期待和呼唤。

4.松散性。高中学生社团组织结构较为松散。其加入手续简单、退出自由,对学生没有强制的约束力,加入或者退出完全由学生自己说了算。再加上高中学生兴趣爱好变化快,基于兴趣、爱好等宗旨而形成的学生团体,人员流动就比较大。社团种类繁多,组成形式多样,人数、规模大小不一,活动空间比较随意。这就造成高中学生社团组成形式、成员及活动主题等都容易发生变动,也使得社团内部容易分化,甚至产生矛盾。但也正是这种松散性,也使得社团内部易形成轻松、平等、畅所欲言的相处气氛。

5.群众性。高中学生社团活动作为校园生活的一部分,具有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社团成员不受班级、年级、寝室、性别、民族的限制,最直接的满足了高中学生兴趣爱好的需要、精神愉悦的需要、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因此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也使得社团在高中生中深受喜爱。

二、高中学生社团在学校文化中的积极作用

1.丰富了学校文化的内容。多种多样的学生社团属于丰都中学校园新君子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校园文化内容的极大丰富正是通过学生社团日趋多样化的类别和涵盖广泛的活动内容得以体现。就其类型而言,丰都中学学生社团活动中不仅包括书面知识,也包括生活技能。不但有道德品质等精神方面的内容,还有具体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的建设的内容,更有能体现学生兴趣爱好等价值观的内容。正是这些种类繁多,涵盖面广的社团起到了丰富学校文化建设的巨大作用。

2.推动了学校优良学风的建设。由于学生社团的活动中更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兴趣爱好,多样化、社会化的活动更易于被学生认可与接受。学生们在组织和参与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的过程中增加了求知欲,培养了钻研精神,强化了团队意识。所以,社团在学校的学风建设中对学生养成优良学习习惯、实现自我内化教育、营造浓厚学习氛围等方面都起到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3.促进了学校功能的有效实现。从教学层面来说,社团通过多姿多彩的活动,为在校学生提品类繁多的课余生活锻炼,有利于学生们更好的完善知识结构、拓宽视野,在交流与实践中相互切磋进步、取长补短,这种教育方式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和完善。就学校育人的目的而言,学校的品德教育也通过社团活动这一载体让学生们获得了更新颖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大大提升了品德教育简单枯燥的说教效果,育人效果显著。

4.实现了学校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正是因为学生社团的组成具有特殊性,趣味相投的成员以实现彼此共同意愿开展活动,在活动中逐渐形成了被所有社团成员所共同遵守的价值观念、行为标准、道德考量和规章制度,并一届一届的新老传承,不断延续与发展。所以说,学生社团的生命力便是创造、传承和发展校园文化的活力。

三、积极推动社团活动课程化

1.重视社团活动课程的管理。高中学生社团是不同班级、年级有着同一兴趣、爱好的同学聚集在一起而发起的。用课程的方式来“管理”社团,能够保证社团活动得以有效开展。这就要求学校每周至少需要拿出一节课,一般是某一个学习日的下午第三节课后(不同学校做法可以不一样),这一段时间固定为社团活动时间并写进课程表,这也要求各学科教师不能再像过去一样,随便进教室占用这段时间进行学科考试或课业练习,社团的领导部门也要做好考勤、督促和检查工作。社团活动课程化重在强调社团活动开展的计划性和有序性,作为课程的社团活动应不同于传统的学科课程,需要老师进行专门的指导。

2.注重社团活动课程的实施。社团活动课程化,意味着要把社团活动作为一门课程来看待,这就需要有长远和具体的活动计划。随着社团活动的不断展开,新的活动目标也要不断生成,新的活动主题不断生成,学生在这个活动的过程中,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因此,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规划和周密设计不是限制其生成性,而是为了使其生成性发挥得更具有方向感、更富有成效。

第9篇

【关键词】团日活动;基层;创新

团日活动是共青团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团组织引领思想、服务成长的重要载体,其角色定位的重要性决定了我们必须不断创新以建立符合时代特色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活动机制,增强活动的实效性。“90后”的青年团员在思想、行为和心理上都表现出鲜明的时代色彩和个性特征,传统的理念和方法已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需求。因此,团日活动必须紧扣时代脉搏,牢牢把握新时代青年的特征,除了活动主题要与时俱进外,还要积极创新团日活动的方式,提升团日活动的质量,才能真正带领团员青年在活动中受教育、作贡献、长才干。

一、高校基层团日活动开展的传统机制

高校基层团支部团日活动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较好的传统与特色,为教育青年、提升素质搭建了平台,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以上级团组织文件精神为指导,策划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

传统的团日活动是由各团支部根据上级团组织下发的相关文件精神为指导,围绕确定的主题开展团日活动,青年团员能够紧紧围绕文件精神,寻找活动切入点,开展相关活动。团支部按照上级组织的指导,以学习会、专业竞赛、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等为载体,把主题教育融入形式多样的活动中。

2.以图文海报为手段,扩大活动的宣传效应

传统的团日活动大多通过宣传单、海报、横幅等方式进行活动宣传,部分团日活动既有前期的宣传也有后期成果的展示,体现了广大青年团员活跃的思维与创作力,起到了一定的宣传效果,对支部外的其他青年也有一定的辐射效应,彼此影响,相互学习。

3.以书面总结材料为依据,开展评比考察

传统的团日活动多采取书面总结材料评比的形式,各支部活动结束后,递交图文并茂的书面总结材料,由上级团组织详细了解活动详情,进行考察评比。总结评比活动以支部自我总结与上级团组织规范引导相结合,团员青年们从活动中总结成果与经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上级组织则给予宏观的规范引导,倡导健康向上的活动内容。

二、高校基层团日活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团日活动在引导青年、组织青年、服务青年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我们也发现基层团日活动在开展中存在一些问题,使得团日活动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1.团日活动的设计形式单调,内容缺乏新意

许多团日活动很难找到青年兴趣与活动主题的契合点。 “90后”大学生自我意识较强,相对集体观念较弱,再加上陈旧单调的活动形式、不断重复的活动内容,他们对团日活动会本能地排斥。所以,团日活动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即使参与了也达不到预期的教育目的,于是出现了 “走过场”,使团日活动失去意义。

2.部分团组织对团日活动的开展指导和监督不够

有些团组织往往只提供团日活动的主题和进行简单的形式引导后,任由各支部独立开展活动,缺乏充分的引导和现场实时评估。这使得低年级团支部,特别是新生团支部对团日活动开展的意义认识不够,以致于团日活动等同于普通班级活动;而高年级学生则忙于学业或找工作的压力,对于集体活动缺乏参与热情,致使总有一部分团员积极性不高,参与性不强,团日活动的效果欠佳。

3.团日活动缺乏科学的评价机制,形式比较单一

在团日活动评选中以书面材料为主,缺乏动态跟踪,很难反映组织策划、参与实际情况、产生影响等综合评价。对参与者评价的缺失和对活动评价的不全面,必然影响评他人对活动的正确认识,从而影响活动的层次和参与活动的动力。

三、高校基层团日活动开展的创新机制

陆昊书记指出: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仅靠常规的方式而没有创新是不够的,需要对团的工作的组织行为方式,甚至团的建设理论的不断创新。针对新时期团建工作的特点和团日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当前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高校团日活动机制已迫在眉睫。

1.动员全体积极参与,增强团日活动的活力

团日活动是集体性的活动,但通常以团干部为主体组织开展活动,其他同学的能力培养必然受到限制。基层团组织的团日活动可以实行团小组轮流负责制,让每位团员都有机会成为组织者发挥聪明才智,创新活动的形式与内容,使团日活动更具有吸引力,突破以往形式单调、内容重复的怪圈。一个优秀的团日活动,从策划、筹备到具体实施和撰写总结,倾注了组织者的努力。团员青年可以通过策划组织团日活动锻炼组织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执行能力与应对能力,使他们在活动中成长。团小组运作模式能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对磨合集体,促进团队成员融洽相处,营造良好集体氛围有显著效果。

2.充分运用网络新媒体,深化团日活动的效果

互联网的发展深刻地改变了青年行为交流的方式,共青团组织要大胆探索和创新团组织建设的有效方法,充分运用新媒体引导和服务青年。首先,利用网络优势,打造“网上团日”。各基层团组织可开辟多个理论专栏开展网上理论学习类的团日活动,包括老师进行理论教育、舆论引导的版块;学生间进行倡议分享、实践交流的互动版块,真正将枯燥的理论学习生动化与生活化。网络团日活动还有利于广泛开展调研工作,如调研大学生思想动态,特别是针对重大事件、热点问题更能及时准确了解学生的反应。此外,网络团日活动的最大优势是不受空间距离的限制,对于分散各地的学生无论是处于假期中还是参加出国交流项目等情况,网络团日能真正实现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其次,拓宽团日宣传的网络展示平台。利用网络展示团日活动成果除了能在网站上设置“活动简介”、“活动掠影”等版块,还可以加入音频、视频等使团日活动的展示更加形象生动,且网络空间储存量大、方便快捷,更易被青年人接受; 以往团日活动的宣传大多通过海报、横幅等形式,而今利用网络媒体的优势,可以通过声音、视频、Flash作品等方法形成多媒体互动来表达宣传理念,辐射更广,效果更佳。

3.完善评比交流机制,提高团日活动的质量

第10篇

1宝山区科技社团的现实图景

宝山区有不少小学、初中和高中都有科技活动的社团,也不乏成效显著的典型。我们和少工委连续两年合作开展了“十佳明星社团”的评比活动。涌现了吴淞中学的“生物环境社团”、上大附中的“机器人社团”、高境三中的“车模社团”、虎林路小学的“现代都市小农夫社团”、祁连中心校的“创造发明社团”等一批有特色、有成果的科技社团。他们在科技特长生的培养与校园创新文化的建设等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我们可以用以下两大线索大体勾勒出科技社团活动在区域内的实施状况的现实图景。

1.1 制度化提供保障,常规化延续活力

科技社团活动在当前的学校中普遍存在,且覆盖率较高,几乎区域内每个学校或多或少都有科技类的社团。我们发现,凡是发展得比较好的社团,均有保障性制度的支持和规范。不少学校明确将社团活动纳入到学校课程框架之中并给予制度保证的。做到定时(每周固定课时安排)、定内容(有计划、进度的安排、活动内容的编排)、定地点(各活动室、实验室或活动基地)。其次是经常性的活动是科技社团始终保持生命活力便得以良性发展的添加剂。

在中小学生科技社团中,30%左右有自己独立的社团章程或管理条例,70%社团有类似的管理规范,尽管有的章程内容不完善,但已经具备了内部管理和开展活动总体框架的依据。不少科技社团明确规定了社团内部分工,定期举行会议,讨论活动安排,社团运作井然有序。

因为有制度保障,所以相应的条件也更容易得以落实,为科技社团的活动正常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学校能根据教师的特长安排科技社团指导教师和活动场地,大多数学生满意社团指导老师,认真负责及科技专业水平高的教师让学生感到科技社团活动有兴趣与收获。

如:行知中学新建了智能机器人实验室,在此基础上学生自发组建了“智能机器人”社团,指导老师是荣获第24届英特尔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科技辅导员的杨荣老师。他引领设计的一系列由浅入深的贴近生活的自主探究活动项目(小保安、人流计数器、噪声监控器、声光控楼道灯、小小消防员等),为社团活动营造了一个自主实践、探究及创新的良好环境,深受学生追捧与喜爱。

生命在于运动,一个组织的生命活力则在于有吸引力的活动。

通河高级中学现有学生科技社团是动漫社、机器人制作社、车模社、OM社、无线电测向社、学校科技社团的活动与周五的拓展性课相结合,现每周又增加了一次活动时间,科教处会定期抽查活动和记录,与社团指导教师共同商议制定丰富多彩,具有个性特色的活动内容,同学们纷纷表示这样社团活动能满足科技兴趣与爱好、拓展科技教育的领域。

1.2 主体化聚焦愿景,特色化彰显个性

社团活动经常可以保持团队的活力,但如果漫无目标,随意地为活动而活动,也必然会因为没有一个聚焦的目标,形成共同愿景,凝聚整个社团的力量和智慧,使活动左右成果。所以,科技社团活动突出一个活动主题,目标明确,是获取成果的重要前提。

成功的学校大都以科技特色品牌项目建设为抓手与突破口。以科技社团为载体,扎根本校实际,发挥各自条件与资源优势,铸造和培育科技特色项目,许多学校开设的科技社团活动都深深地打上了学校特色项目的烙印,有效地推进了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开展。

如:虎林路小学“现代都市小农夫”社团活动,选择从蔬菜的认识、蔬菜的种植、生长环境观察等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小事”着手,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开展蔬菜种植小实验、小课题研究,培养出了一大批爱科学、善思考、会动手、勤探究的“现代都市小农夫”。其中07届的季嘉玲同学在第22届创新大赛中获得了二等奖;08届吴心怡同学荣获上海市第五届“科技启明星奖”银奖。

高境三中根据学校的特色发展目标,开发了《模型设计与制作》、《车模竞技训练方略》、《车辆模型运动技术与研究》等校本课程。成立了“车模”社团,从学习与制作到设计组装、从调校与试驾到维护配合。在十三届全国青少年车辆模型总决赛中,学校社团成员代表上海一队,上海高境队在深圳取得了三对三足球项目团体冠军和MINI-Z项目冠、亚军等奖牌。

再如:吴淞中学的“生物与环境”社团。在社团活动中实施研究型课程。引导学生自己观察生活,发现问题,再通过实践或实验,将问题转化为一个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2科技社团活动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在看到部分学校科技探究型社团建设成绩的同时,我们更看到了发展的不平衡和潜在的问题,尤其是愈演愈烈的应试教育和教学的功利化趋向,是不少学校将科技教育边缘化。

通过对本区域内123所中小学校的科技教育情况调查、科技辅导员例会活动的反馈、学校科技社团问卷调查表、实地访谈等形式的了解,发现学校对科技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科教师资缺乏,学校的科技社团活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理念和操作的问题,现择要就以下两点作分析如下:

2.1 学校科技社团活动管理乏力

在全面实施“二期课改”的大背景下,“以学生发展为本”核心理念深入人心。但往往学校学科分数“指挥棒”的压力与科技社团活动的持续性、成效延迟性,成为困扰学校科技社团活动的突出矛盾。学校对科技社团管理的乏力主要体现在管理制度、自主参与、评价考核等三方面。

2.1.1 管理制度执行不严

学校设立社团管理制度、社团活动章程,但落实与执行情况一般,还有存在比较松散与无序的状况,部分学生反映:当学校遇到期中、期末考试阶段社团活动就会停止;也会有较多的人为意志左右社团的事务,令管理制度流于形式,形同虚设。

2.1.2 自主参与程度不够

科技类社团所占比例还不是很高,不能满足学生对科技项目的兴趣选择,同时区域内的科技社团发展不平衡,有的学校开设类目众多,有的学校却寥寥可数。在科技社团活动内容的安排上,学生选择上大部分听从老师的安排,自主性不强。

2.1.3 评价考核不足

学校缺乏对科技社团工作的评价机制。对学生科技社团的监督不够,科技社团的工作是否正常、活动效果是否满足、经费使用是否合理、负责人是否尽职等情况,缺乏了解、反馈与激励。

2.2 学生科技社团活动方式单一

由于科技社团活动没有现成的教案、活动方案,有的教师也不是专职的科技教师。有的仅仅依靠教师个体的自发研究,出于主观原因或客观条件的限制,往往对科技社团的活动形式做简单化的处理,常常采用某种单一的活动方式,缺乏情景的设置、兴趣的导引、问题的发现、探究的深入。造成学生科技特长和潜力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主要的活动方式。

2.2.1 以动手制作为主

某些科技社团活动常常选取现成的科技项目竞赛材料,如:OM中的直线小车、机械奥运中的短跑机器人等,注重应赛化的训练与制作的展评,而忽视社团成员间的交往合作与问题意识的培养。

2.2.2 以参观宣传为主

有的科技社团能组织学生到社区、街道、区域内的科普场馆进行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学习、或找寻资料,制作小报、进行垃圾分类、保护环境等的宣传。注重走出校园、走向社会的形式,而忽视学生真正的身心投入与反思探究。

2.2.3 以虚拟研究为主

尤其存在于部分初高中的科技社团活动中,但教师或许认为学生不会选题,或认为花很多的时间不值得,常常是教师绞尽脑汁想出研究主题,然后控制学生的活动与流程,最终指向预设好的定论。注重教师作用的过度发挥,而忽视学生自主研究和创新精神的孕育。

3优化科技社团活动开展的可行性对策

学校科技社团活动的成效如何,有助于吸引全体师生自觉全身投身于科技活动之中,从而取得在价值观念和制度建设以及整个校园环境氛围上的支持。提升办学特色、推进区域科技教育内涵发展。为此应从区域+学校两头齐抓共管。

3.1 区域创造条件,整合资源,整体性推进

科技社团活动作为学校课堂教学之外的重要科技活动形式。光靠建立一些评比指标,查阅一下活动记录是不够的,区域要思考的是如何调动全区各校的积极性,提供有效的指引与帮助,创造更好的机会与平台,消除发展不均衡,让丰富多彩的科技社团活动能使学生有所收获,教师有所成就,学校有所发展。

3.1.1 创建联合体

综观学校科技社团活动的设置主要以科技项目为主。常见的有创造发明社团、空模社团等。可以将十几所学校的科技教师联合起来,在专家的引领下,在社团活动的载体下共同探讨活动内容、方式、手段等问题,既优势互补、又促进提高。解决教师单打独斗,科技专业欠缺、活动手段单一的不足,也可以从学校特点出发找寻自己突破口,形成壮大特色。

如:我区成立了 “中小学无土栽培创新联合体”。就“无土栽培”这一主题从方法、取材、形式等全方位进行创新活动探究。有的选取草本植物、有的从观叶观花植物入手、更有的尝试从松树等木本植物进行探究。还有的学校从无土栽培的方法:水培、雾(气)培 、基质栽培等着手比较研究。在社团活动中用观察、记录、实验、调查等多种形式丰富活动内涵。其中、宝林三小的无土栽培活动“没有土壤一样种出绿色家园”刊登在今年的《动手做报》上。目前,区域内“气象科普联合体”、“OM联合体”都在逐步形成。

3.1.2 优化科普资源

科技社团活动不仅要利用好学校的有效资源与智力支持,还要改变囿于学校范围的封闭学习空间,开辟利于探究的科普实践基地。而宝山区的科技资源相对薄弱,能依赖的大学资源也仅有上海大学一所,因而区域要要积极寻求社会各方的支持、创造条件建立基地,并对全区各校开放共享,解决科技社团活动普及与持续发展的问题。

如:区域开展科技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行动:集聚本区域有关科普场所、科研院所、中小学等科教资源。教育局计划投资建设科技活动场所17家,已建成宝山实验小学机器人活动室等12家,合计投入898万元。区域内的学校都可以就近到这些场所进行活动研究,很好地解决了科技社团活动无法满足学生多种课题研究资源的需求。

3.1.3 建立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库

区域应关注的是各校各社团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解决科技社团重应赛、轻实践体验的功利思想。完善“宝山青少年科学研究院”的选拔机制。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面向全体,让热爱科技的学生脱颖而出。开展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金点子+金手指”活动,发挥专家导师团的作用,积极探索出一条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育之路。

3.2完善社团管理,探索策略,个性化实施

学生对社团活动的参与和满意度可以激发其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与持续力。关注社团活动管理与学校文化的关系研究,应该进入学校管理者的视野。当然,它的探索与实践必将带领学校全方位、深层次观念的转变。

3.2.1 引入科技社团的制度及评估督导机制

我们不难发现,学校能采取正确的政策导引、宽松的环境哺育、有效的机制激励,并在一定的组织内从机制上保证运行的顺利开展的,学生对社团的热爱与参与及认可度就高,学生在社团中获得的成果也多。因而要加强相关的社团制度建设,包括活动管理、组织建设、评价督导等。

学校要把教师和学生看成是社团文化建设的主人,调动积极性、主动性,营建其生存和发展环境,进而促进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并在参与建设中感受良好的熏陶和教育。

3.2.2 加强学校科技社团活动的实效性策略的探索

很多学生都对科技社团给予了很大的期望,但科技社团活动仅停留在对某个项目的简单重复,缺少创造性,造成对学生所需能力的培养不足。因而学校应有科技社团活动的目标、内容等方面的整体架构。应有富有挑战性的活动设计、多样的选择方式、开放性的活动结果吸引学生的主动参与,同欢同乐。

如:吴淞中学的社团课程化体系:从规范化、信息化、多元化、持续化四个方面逐步推进社团的课程化建设,将学校的社团课程与拓展型和研究型课程紧密结合,使之成为开展拓展型和研究性课程的重要载体。又如:宝山实验小学设计的《挑战广告纸》活动,在社团中以个人挑战、团体擂台、自主创造的形式,开展纸火箭升空、变形的纸片、跳动的纸蛇等多种科学原理的动手探索,让广告纸玩出花样、玩出新意。吴淞中学社团课程化探索是学校的亮点。科技社团与研究型课程的结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实验小学的活动内容遵循小学生的天性,让同学们在玩中学科学,使社团活动趣味盎然,值得借鉴与学习。

3.2.3 加强学校科技社团的交往互动与个性化发展

科技社团具有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特点,学校要加强科技社团内交往与互动,各科技社团间的交流与学习,充分发挥社团成员的主观能动性,走出学校,走向社会。既要关心国家大事、社会热点,也要处处关心生活小事、新生问题,放手让学生基于兴趣与经验去发现问题,以考察、实验、设计、想象、讨论等形式去体验分析解决问题,形成学校、个人独特视角的研究领域,让学生在科技社团活动中感受快乐、享受收获。

参考文献:

[1] 戴冰.略论社团建设与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J].台州师专学报,2001(5).

[2] 共青团上海市委学校部.上海市中学生社团发展报告[J].上海教育科研,2002(7): 22-25.

[3] 于伟,韩丽颖. 中美高校学生社团文化建设若干问题比较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2(10).

[4] 吴传东.浅谈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J].溆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

第11篇

Abstract: After entering higher schools, the first problem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graduates is the cultivation of professional interests. Therefore, schools and teachers should give full play the role of vocational schools’ professional guidance from the beginning to let students understand their professional and love their professions, and then forming good style of study and spirit. This article expounds construction of professional culture from disciplines, culture, ethics and teaching innovation and other aspects.

关键词: 专业文化建设;建章立制;社团建设;建筑专业入门;项目课程;职业素质

Key words: construction of professional culture;rules and systems;community building;instruction of building professional;project courses; professional quality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1-0249-02

0引言

专业文化是在长期专业发展的实践中积淀和提炼的、符合职业教育规律的、具有专业特征和时代精神的一切精神和物质财富的总和。其核心是该专业师生同化的价值取向、行为准则和共同的作风。专业文化具有强烈的导向性、约束性、规范性和陶冶性,能够形成一种良好的专业教育氛围,能驱使师生为自己的专业成长提供原动力和支持力。专业文化建设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应将专业文化建设渗透到学校的每一个工作环境和工作环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建设。

1 校风校纪的确立是专业文化建设的基础

首先,建章立制,严格管理,规范行为。学校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环境,校风校纪需要师生的共同遵守和屡行。其次,将制度渗透到教学和活动中去,根据学校的行为规范,开发校本教材,穿插在每学期的课程安排中,突出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正确的价值观和质量观、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技能、团结协作和创业能力的培养。这是融入于德育教育和专业文化环境建设内涵之中的职业素质的集中体现,是对职业教育最具体的要求。再次,鼓励先进,广为宣传。学校可在每学期以班级为单位评选出这些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学生加以表扬,而对于违反校纪校规的学生也应告知全体学生。如果只是班级范围宣传,那就达不到教育广大同学的目的,起不到威慑作用,也无法使学生切身体会到制度的严肃性。

2文化氛围的形成是专业文化建设的阵地

首先,充分发挥黑板报、广播站、校报和宣传橱窗的主阵地作用。扩大宣传阵地、宣传设施和宣传内容;其次,改变单调的学习、工作、生活模式,使文体活动生动活泼,使团队工作有声有色,使第二课堂形成风景线。同时,开展各种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专业竞赛活动。使专业文化生活呈现出异彩纷呈、百花齐放、健康向上的繁荣景象;再次,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系列读书活动、教师论坛学术报告、专题讲座等活动,丰富专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目前,国家级、省、市级技能竞赛项目众多,对专业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系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技能竞赛项目,将于下学期开展社团建设,既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又加强了学生对专业的认识。

3职业道德的养成是专业文化建设的目的

职业学校的专业文化建设,可以简单地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承载整个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专业文化环境的塑造;另一个则是渗透在整个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职业素质养成。首先,刚入学时,请专业负责人介绍专业特色、专业教学方案、专业前景、专业优秀毕业生的事迹等来吸引学生关注自己的专业,热爱自己的专业;在第二学期开设专业入门课程,以建筑专业为例,开设“建筑专业入门”,使学生对专业有初步接触。其次,构建专业认知的实践环境。在学校的最初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各种直观感性的手段,来显示各专业技术的发展历史。简单的可以利用各个历史时期的图片,或采用模型等实物,来说明其发展的历史、各个阶段的特征以及发展趋势。在学校的理实一体化的教室和实习车间内,把工艺流程、加工顺序、操作要领、安全规程、注意事项、管理制度等制成图表悬挂在显著位置,以时刻提醒参加学习的学生,使他们深切认识专业的性质及内涵;还可以结合项目课程改革的进程,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小组活动,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他们亲自动手制作一些产品,在火热的创造实践中,去体验、去感受实践的艰辛与创造的快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创业激情。让受教育者如临其境,真正起到环境育人的目的。再次,创建实训基地的同时,其专业文化环境应具有行业或企业的企业精神。这种企业或行业的企业精神,具有代表本地区及周边地区先进的,并与国际接轨的现代企业特点相适应的企业精神。他不仅代表行业的先进科学技术水平,而且也代表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最后,专业文化环境的建设,就其基本的实训基地建设,以及依托于该基础之上的管理制度的层面上来看,又包含学校或企业参与的实训基地建设的全过程,着重于学校实训基地的有关制度、操作规程、安全文明生产要求,以及对实验实习场所采用的先进的管理模式。对于实训基地建设,一方面与供货商要达成协议,让教师和学生参与到机器设备的安装调试和试运行的全过程中,从而提高教师们掌握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水平。激发学生们学习专业技能的热情,为今后的技术技能教育打下一定的基础;另一方面,要主动邀请本地区相关的企业,也参与到实训基地建设中,针对机器设备的安装、调试和试运行的各个环节,特别是与现代企业相适应的环境设计与布置,让他们承担相关的技术指导工作,并且还要根据企业技术的更新改造的情况,定期对教师们进行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培训。这样,可以带动学校的专业文化建设往现代的企业方向健康发展。

4教学创新是专业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以项目课程和校园制度为载体,将职业素质养成融合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之中。这是包含整个教育教学体系之中的德育教育、基础文化教育、专业技能教育。首先,学校在构建专业项目课程体系的过程中,一定要按照职业实践的逻辑顺序,建立适应专业的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学习领域和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群,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同时,积极探索与新的课程体系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改变目标单一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法,构建体现项目课程特性的新型教学关系,逐步形成以行动导向法为主要特点的教学模式,倡导以项目教学法为主导,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等为辅助的各种先进的教学方法,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学习者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同时,还要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技术,提供灵活、快速、便捷、广泛和开放的学习途径,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成效。其次,推行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指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指导思想是将一个相对独立的任务交予学生完成,从项目信息的收集、工作目标设定、工作任务的确立和分解、方案的设计及实施,直至项目工作任务的最后完成与最终的评价,都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在其过程中,教师不再是教学中的主要承担者,而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指导者、监督者和咨询者。教师不是以把掌握的现成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作为追求的目标,而是在其指导下,让学生去寻找得到这个结果的途径,从而,最终得到这个结果。第三学期我系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开设了“识读建筑施工图-抄绘”专业基础课教学,并以项目课程的形式展开,大大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抄绘过程中逐步加强了对施工图的识读,教师对学生的抄绘作品的评分不在是一言堂,而是改由学生互评,通过互相总结来找出问题,共同进步。任务引领,也让学生对专业知识有了纵向的把握。当然,项目课程也可在专业工种和实训练习中进行,以此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专业的感性认识。在此,学习的重点在于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以使受教育者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综合的职业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创造能力。以此养成、提升受教育者的综合职业素质,圆满完成职业课程改革将要实现的“技术技能的学习与岗位应用零距离”的课程改革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志愿服务;常态化机制

志愿服务对社会经济和谐稳定发展有着重要推动作用,党的十以来,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政策,强力推动了志愿服务的蓬勃发展。各地各有关部门把志愿服务与学雷锋活动有机融合,形成了志愿服务的中国特色,促进了志愿服务的制度化、常态化。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党委从专业特点出发,关注民生需求,于2007年成立“为民家电维修服务队”(以下简称“服务队”)。服务队秉承“家电维修,党员先行,服务大众,锻炼自我”的理念,以党员教育、业务学习、技能竞赛、关爱社会等多种形式提升学生服务社会意识、增长动手实践能力,定期前往金华市各大院校、社区、街道、农村开展家电义务维修活动。随着队伍的发展和活动的开展,我们发现学生志愿服务在专业化程度、个人权益保障、活动组织及合作平台等方面的问题都会对直接影响品牌效应的发挥,研究构建一个专业与社会接轨、校内与校外联动、品牌与品质兼顾的志愿服务常态化机制迫在眉睫。

一、高职院校志愿服务常态化的核心价值

(一)对接社会积极推动志愿服务,传播和谐互助正能量

常态化的志愿服务是政府职能部门社会服务功能的有效延伸,对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有重要意义。学生群体通过志愿服务深入实践,服务社会、服务群众,能加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强服务意识和能力,拓展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涵和成效,从而发挥学生党员、专业能手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确保志愿服务规范有序进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结合志愿服务和学生群体的特点创新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培养教育和志愿服务工作,是对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岗位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践,真正做到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技能培养相结合。

(三)促进了学生能力与爱好的有机结合,夯实学生成长发展需要

实践活动是高职学生提升技能的重要平台。构建高职院校志愿服务常态化机制,必须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切入点,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专业技术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高职院校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的志愿活动多数是在党委、团委的领导部署下展开,通过与社团、社区、企业及福利单位等建立活动基地,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或寒暑假安排各类有特色的志愿者活动,具体由院校两级的青年者志愿协会(大队)组织进行,实践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制约了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一)志愿服务组织管理不规范,缺乏有效长效的保障和激励机制

高职院校志愿服务组织的社会参与面狭窄、信息流通不足等给志愿者参与服务增加了难度,一些志愿活动的行政化、形式化也削弱了志愿者的积极性。以“服务队”为例,大部分活动形式简单、内容单一,一些志愿者单纯为了增加服务时长参与进来,没有起到锻炼提升的作用。

(二)志愿者队伍质量不稳定,缺乏专业技能和服务能力的系统培训

高职院校学生对公益活动的参与缺乏自发自觉,且因三年学制、大三顶岗实习等教学环节规划,高年级退社的情况较多,志愿服务队伍人员流动频繁。另外,志愿服务主要面向地方社区、街道、农村地区开展送知识、送技术、送温暖等公益性项目,对志愿者的道德素养和专业技术有较高的要求,学生志愿者中除了少数骨干力量外,大部分缺乏动手实践的经验,急需完善针对服务人员的专业技能、服务意识、交流沟通等方面的培训机制以保障服务品质。

三、高职院校志愿服务常态化机制的具体路径

(一)以专业优势打造一块优质的志愿服务品牌

如今,品牌建设已成为各地区志愿服务工作的重点,一大批服务民生的特色品牌相继形成,极大增强了志愿服务的社会效应,还使各种服务项目长期延续,保证服务品质的同时也提升了志愿服务者的荣誉感。高职院校志愿服务要立足专业特色,积极开展围绕专业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服务活动,澄清服务理念,找准品牌定位,把志愿活动与第二课堂、党团建设有机结合,打造社会普遍关注、学生积极参与的优质服务品牌。“服务队”自品牌创建以来,积极开展“送技术、送温暖、送服务”,以优质服务赢得村民们赞誉,服务品牌口口相传。

(二)以社会需求搭建一个校内外联动的服务平台

志愿服务的目的不仅为了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更是为了与市场接轨,满足社会需要。现有的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较多仅在寒暑期安排一次社会实践任务,服务社会效果不明显。因此,落实常态化的志愿服务需要立足校园、面向社会,整合高职院校党团组织和校企合作基地的优质资源,搭建校内外联动的服务平台。“服务队”近年来坚持开展“三下乡”、周末广场、“啄木鸟”等志愿者系列活动,为市区30多个社区、20多个乡镇设立家电维修站点免费维修破损电器,围绕网站建设、微信使用、电子商务、电脑和用电安全知识等推广新媒体技术服务;积极开展校镇合作,拓展学生实践和德育基地,持续发挥电子信息技术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与金华电视台市民援助中心和8890便民服务平台紧密联系,在金华市百余支志愿服务队中脱颖而出,2016年荣获金华市首届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

(三)以规范机制M建一支稳定的志愿者队伍

健立完善的运作保障机制和科学的考评机制。一是根据服务项目的要求组建和培养人数稳定、功力扎实、友爱互助的志愿者队伍,全面推行志愿者注册制度。二是建立信息化平善过程管理,为考核提供依据,设置专项奖励定期对服务中的先进个人或集体进行表彰,为评奖评优、入党考察等提供依据。三是积极开展专家讲座、技能竞赛、企业顶岗实践等形式的交流活动,根据需要引入必要的礼仪、方言、急救、技能等专项培训课程。四是加强媒体的宣传和成果的总结,团队当中做好精神和经验的传承。“服务队”采用“服务积分卡”记录志愿服务时长、服务内容、考核评价等,认定一至五星级党员志愿者,并在学生奖学金评定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有效形成了“奉献-积分-激励-奉献”的良性循环机制。

参考文献:

[1] 志愿服务走向制度化(学雷锋 见行动) [N],人民日报. 2017-3-8 .

[2] 赵颖.微公益视角下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常态化的思考[J]. 滁州学院学报. 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