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13 22:54:3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会议纪要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会议纪要督办工作流程。会议纪要是一种记载会议基本内容、情况、精神的纪实性公文,会议纪要中的内容对企事业单位的管理重点、要点具有指导意义。现阶段,我国企事业单位在做工作部署安排时,通常会将具体工作安排和工作目标记录在会议纪要中,安排工作部署通常通过工作纪要,所以各企事业单位部门对会议纪要的监督力度在不断加大[1]。会议纪要监督工作其工作目的就是对企事业单位会议纪实施监督、督办工作,以确保会议纪要中的工作内容能够很好的完成。会议纪要督办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①工作人员,一般会议纪要督办工作人员是由企事业单位领导和管理人员组成的,企事业单位发文部门会将会议纪要公布在公告栏上,相关会议纪要督办工作者详细阅读后,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能;②工作,工作人员通过对会议纪要进行系统分析后,总结出下一阶段企事业单位工作的重点,编撰成正式公文在公告栏上;③督办工作,工作人员应认真总结有关会议纪要的落实情况,找出工作问题,具有针对性的实施督办工作;④监督工作,企事业单位其他工作人员应联合监督会议纪要督办工作的情况。
2 基于Web的会议纪要督办系统
2.1 系统功能设计
通过上述对会议纪要督办工作流程进行分析可知,不同会议纪要内容,其督办工作性质不同。所以要想建立完善的会议纪要督办制度,必须提高其网络会议纪要督办系统的功能性,根据不同工作职能,制定不同种类的功能模块。常用的功能模块有状态监控模块、办理反馈模块、综合查询模块、摘录发放模块等四大类。lunwen. 1KEJI AN. COMlunwen. 1KEJI AN. COM提供写作论文和发表服务,欢迎您的光临其具体功能如下:①状态监控模块,通过网络监控系统,实时对会议纪要总结状态、办公状态、催办情况进行监测,以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正问题;②办理反馈模块,将会议纪要办理情况详细的记录在网络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上,一般会议纪要督办工作人员随时查询;③综合查询模块,根据不同督办工作属性、纪要标题、信息搜索结果建立不同类型的查询模块;④摘录发放模块,将会议纪要的重要信息记录在网络中,分发给相应的待办人员[2]。
2.2 系统建设的原则
系统要力求最大限度的满足工作的需要,充分考虑各业务层次、各管理环节数据处理的实用性,把满足用户和管理者作为第一要素进行考虑。用户接口和操作界面设计尽可能考虑人体结构特性及视觉特性,界面力求美观大方,操作力求简便实用,以安全稳定、经济实用、注重未来发展为设计原则[4]。
2.3 基于Web会议纪要督办系统存在的应用问题
因为会议纪要督办工作是一个各工作连接非常紧密的工作,工作人员在会议纪要督办工作中,会制定自己的工作任务,每个人的工作职能和工作任务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自动工作业务活动和督办工作业务活动是工作流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与电脑共同工作的自动化协调、控制和通讯,在信息化的业务过程上,通过在网络上运行软件,使所有命令的执行都处于受控状态[3]。通常情况下,会议纪要督办工作以OA系统为办公主体,因为OA系统的应用性能非常好,能够将复杂的会议纪要分类储存、编辑。因为企事业单位开设的会议很多,会议涉及到的工作人员非常复杂,会议讨论的相关议题种类也非常丰富,这些特殊条件,使会议纪要督办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很大,引发工作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会议纪要督办工作缺少及时性,会议纪要记录经常会复印两份,一份给会议主持领导,一份给会议纪要督办人员,但是会议结束后,工作人员要先对会议纪要进行整理,所以会议纪要通常不会及时的交给会议主持领导和会议纪要督办人员;②会议纪要内容的不统一性,会议纪要发放时,要针对发放对象进行内容处理,重新排版打印之后传送给发放对象,不同发放对象接到的会议纪要内容不同;③会议纪要督办工作的不安全性,会议纪要通过网络进行传输,虽然可以增加信息的传输速度,但却降低了会议纪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④会议纪要督办工作的重复性,因为网络信息传送方式便捷,所以企事业单位在开展会议纪要督办工作时,经常会重复性的监察、复制会议纪要内容,这种督办工作形式会让会议纪要督办系统变得繁琐复杂,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
3 改善会议纪要督办系统的合理性建议
通过上文对网络会议纪要督办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可知,完善会议纪要督办工作的信息化管理是推动会lunwen. 1KEJI AN. COMlunwen. 1KEJI AN. COM提供写作论文和发表服务,欢迎您的光临议纪要督办工作顺利开展的主要助力。目前企事业单位的网络会议纪要督办系统仍存在很多问题,急需改善,其具体改善措施如下:①建立安全的网络环境,在会议纪要工作中引入计算机监测,计算机可以通过录音系统,对会议内容进行实时记录,会议结束后,即可编撰出本次会议纪要;②及时更新网络会议督办的应用程序,使其应用程序和实际办公流程相符;③建立完善的统计查询机制,以方便会议纪要督办人员随时查询会议纪要记录。
4 结语
通过对会议纪要督办系统开发以及两年多运行的分析,其作用是明显的。基于Web的会议纪要督办系统不仅增强了会议纪要督办工作的透明度,还提高了会议纪要督办工作效率[5]。
参考文献
.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13(5):104-116.
整理会议记录,注意"去粗留精",把握侧重点。会议纪要应该抓住会议的中心议题,侧重表达大家已经取得一致的或基本一致的意见。
(一)围绕会议研究的中心议题"取精"。抓住了会议研究和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抓住了写会议纪要的"纲"。会议讨论中可能附带牵涉到其他一些问题,如果没有实质性内容,就应避而不谈或者谈而从简。有时会议的中心议题不十分明确,或一个会议同时讨论多个议题,且难分主次。遇到这种情况,应把难分主次的几个问题视为一个中心议题中的几个子议题,放在基本同等的位置上,分题归纳整理,写成"一、关于xxx问题"、"二、关于xxx问题"等。
(二)围绕与会人员取得的一致意见"取精"。与会人员在讨论中心议题时,往往看法不完全一致,或者很不一致。遇到这种情况,起草人员应该对各种意见认真研究,归纳整理出完全一致或基本一致的意见。对少数人提出的意见,如果没有被会议否定,或者说符合会议的宗旨,也应该采纳。如果有些意见分歧较大,没有能够统一认识,就不应写入纪要中去。当然,有些带学术性、研究性的会议所形成的纪要,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观点,也可以写上去,但应写明是多数人的看法还是少数人的看法。
(三)围绕会议主持人的总结性讲话"取精"。一般在会议结束时,主持人会进行总结性讲话,对需决定的事项进行“拍板”,这是写入会议纪要的最好材料,也是最需要抓住的"纲"。
表达决定的事项,注意"滴水不漏",把握相关点。表述议定事项最重要的是注意“三性”,把住相关点。
(一)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防止产生歧义。要注意用语准确,讲究文法,避免在文字上产生歧义。对敏感问题表达不准,就很容易引起歧议,甚至造成新的矛盾。
(二)注意重要决定的依据性,防止互相矛盾。有的会议决定与相关的政策或规定存在某种矛盾。只要不是正面"碰撞",起草人员就应该在查找有关依据、研究有关类似问题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注意文字处理上的技巧,以尽量避免矛盾。
(三)注意付诸实施的可行性,防止影响操作。会议纪要表述议定事项须注意可行性,务必切合实际,力求具体、明白。
写作的方法和体式,注意"从实际出发",把握基本点。
会议纪要的标题最基本的形式:一是会议名称与文种的组合,如"全县计划生育工作会议纪要";二是召集会议单位名称、会议内容与文种三者的组合,如"县委讨论xx镇''''3·10工程''''会议纪要";三是有的固定形式的会议,如党委会、政府办公会等,也可以直接用会议的次数与文种的组合,如"第十次县委会议纪要"。
(一)专 题 会
专题会由主任主持,相关人员参加,办公室负责召集和记录。
1、会期
主任根据工作需要召开。
2、议题
中心建设和各类专题会议。
3、会议指定专人记录,决定事项应编发会议纪要。纪要一般在两天内拟出,由主任签发,发放相关人员和相关部门。
(二)中心事务会
中心事务会由主任主持,中心领导,中心属各部门正副职,财务、人事各相关人员参加,办公室负责会议的召集和记录。
1、会期
中心事务会一般每月召开一次。
2、议题
(1)传达上级有关文件会议精神
(2)安排落实有关文件精神、方案。
(3)下发中心属文件。
(4)宣布人事任免决定。
(5)公布先进个人、先进集体名单。
(6)进行工作安排。
(7)宣布、下发制定的规章制度。
(8)听取工作汇报,工作总结,工作计划。
(9)通报督导考核结果。
(10)对工作进行讲评。
3、准备
会议出席人员、会议议程由办公室负责通知、拟定。除中心领导由会议记录人员统一签到外,其他与会人员由本人签到。
4、记录
5、会议由办公室文秘负责记录。
(三)党政联席会
党政联席会由书记、副书记、主任、副主任、办公室主任、副主任、工会主席、共青团书记和相关负责人参加,主任主持,办公室负责会议的召集和记录。
1、会期
党政联席会一般每季召开一次。
2、议题
(1)审定规章制度。
(2)听取相关工作汇报。
(3)审定工作总结。
(4)研究工作计划。
(5)纪要
办公室文秘负责会议记录,编发会议纪要,规章制度,工作总结、工作计划,两天内正式成文,由主任签发,下发上报。
(四)主任办公会
主任办公会议由主任、副主任,办公室主任、副主任参加,主任主持,主任或办公室负责召集。
1、会期
主任办公会一般每月召开一次。
2、议题
(1)主任办公会议题由主任或副主任提出,主任确定。
(2)传达局及上级的决定、通知等有关文件。
(3)研究制订上级决定、通知的落实方案。
(4)研究审定中心发文件。
(5)审定财务预决算和专项经费安排。
(6)通报工作情况,布置工作任务。
(7)研究单位人事任免。
(8)研究确定先进集体、先进个人。
(9)其它需要研究的事项。
3、会议确定专人记录,决定事项应编发会议纪要,会议纪要一般在两天内拟出,由主任签发。
(五)职工大会
职工大会由主任或副主任主持,全中心在编上岗正式职工、公益岗职工参加。办公室、工会负责会议的召集、安排和记录。
1、会期
职工大会一般一年召开一次,特殊情况临时召集。
2、议题
(1)年度总结表彰大会。
(2)市园林局对单位的年度考评。
(3)新到任中心领导的任命。
(4)新工会主席的选举。
关键词:办公自动化 会议管理 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1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5)12-0000-00
会议,是一个组织机构建立内外联系,促进信息纵横向沟通,贯彻方针政策,明确职责,解决、沟通经营管理活动中各种问题的必要手段[1]。随着网络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会议的形式也逐步变得丰富多样起来,如网络会议、视频会议等等,这使得相隔甚远的人们之间拥有更直观的交流环境[2]。高校作为多部门合作的机构,很多事务和决策需要通过会议进行协调,而作为组织与协调全校性党政工作会议的主责部门,高校办公室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对各层级会议做到会前有安排、会中有记录、会后有总结等。
随着高校自动化办公理念的深入人心,将会议管理工作纳入到办公自动化系统中,深入研究办公自动化中会议部署组织工作,通过统一接口与工作流管理环境进行交互[3],实现网上会议申请、会议通知、会议室管理以及会议纪要管理等工作,并要求可以根据公文处理子系统中的领导批示生成相关的会议议题,对会议决定的重大决议能够转到督查子系统中进行督办[4]。从而切实提高会议组织、协调、管理和服务能力,有助于会议结果的执行,提升会议召开的效率,成为当前高校办公自动化系统中亟需扩展开发的重要一步。
1会议管理现存问题
1.1会前准备不充分,协调部署多困难
在传统的会议管理工作中,在开会前要明确会议目标、时间、预约会议室,进行议题审核,确定会场管理人员和参加人员等都需要不断的当面或电话沟通协调和确认,一旦有变动需及时请示主要领导,并提前知会相关部门主管和与会人员,同时做好配套服务工作,加重
了工作人员的会前协调负担。会议召开前,会务人员要将会议的议题和内容编辑好,并根据参会人员的数量印制相应的会议材料,导致庞大的资料复印、装订和分发工作,不但极大降低了会前准备阶段的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对会议的保密带来了不可预见的风险。
1.2会中调控较混乱,讨论交流多分歧
采用传统会议模式,除了会议的主办部门,其他参会人员往往要到会议现场领取到会议材料,才能大致了解会议的主要内容,这样常常造成会议目标不明确,却想要参会人员在缺乏会前准备的情况下,就相关议题积极讨论、集思广益并提出有效决策意见,未免太强人所难。在这种情况下,很可能出现议题不明确,或虽有议题,但在会议的讨论中产生不可预见
的分歧,随意“跑题”,以致会议预定目标在不断拖延的会议时长、一堆废话和道理中无法达成,不但浪费了参会人员处理事务的时间,也使精心准备的会议成为一种无用的形式主义。
1.3会后监管缺保障,决议成果难落实
会议管理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执行的力度,如果有了决议却不执行,就是所说的弊端“决而不行,行而无果”,所以会议管理的重中之重就是对于执行状况的管理[5]。对于高校来说,决策会议每年审议的事项不低于上百项,筹备会议的材料和会议记录文件全部以纸质形式存放,领导层和各部门均无法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读取和便捷的共享,更谈不上为日常的办公决策提供有力支持。另外在会议中决议事项的执行情况,往往必须安排相关人员进行追踪管理,并适时提醒相关主管部门领导,这在一定程度上无疑增加了会后的工作量,并且在管理的准确性和实效性上也会打一定的折扣。
2会议管理子系统结构概述及流程分析
随着会议管理工作需求的不断更新,使用面的不断拓宽,在办公自动化系统中增加会议管理子模块,从而实现对会议申请、会议通知、议题征集、会议室管理等一系列流程的自动化,实现会议的预约、审批和通知等,消除管理协调困难,实现会议资源的高效利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2.1 会议管理子系统功能结构
本系统功能模块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会议管理系统功能模块结构图
具体而言, 该会议管理信息系统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会议申请:申请人新建会议申请单,填写会议时间、联系人、会议名称、主办单位、主持人、参会人员,选择会议室、会议主要内容以及上传相关附件,并提交给有审批权限的部门或人员进行审核确认。
(2)会议通知:会议一旦批准,系统能够通过界面待办事项及时通知需参会人员按时参加会议并提前了解会议相关信息。
(3)议题征集:对领导预上会议题进行汇总上报,经由校领导审核确认最终上会议题及列会人员。
(4)会议纪要:会议结束后,会议纪要起草人根据具体的会议需要起草相关的会议纪要。
(5)周会表:学校学期内每周的校级会议汇总表。
(6)会议室信息:可以根据高校现有会议室情况,创建会议室的基本信息资料,输入会议室名称、容纳人数、功能、建成时间、详细位置、内部设备说明等信息。作为系统管理人员还可以根据实际变化,修改和删除会议室信息,查看会议室使用情况。
2.2 会议管理系统流程
会议管理子系统主要用于制订、审批会议计划和落实会议安排、预定会议资源、发送会议通知、形成和会议纪要。因此整个会议管理流程应主要完成从会议申请筹划、举办实施到纪要归档全过程的管理。由此可见会议管理子系统大致经过如下流程如图2。
图2 会议管理子系统总流程图
从以上流程图不难看出在会议管理子系统的功能应用中,会议申请管理和会议纪要管理是其中核心部分,也是会议从申请――审批――通知参会人员――会议召开――纪要形成、和归档这整个会议管理流程流转中的关键步骤。我们在这里着重讨论下这两块功能模块的操作流程。
会议申请管理主要经过了如下流程:①主办部门填写“会议申请单”进行会议申请;②系统内会议信息管理人员进行相关信息核实,如信息有误则发回主办部门重新填写,无误则形成一周会议安排汇总表;③资源管理人员根据汇总表进行会议室、设备等资源审核,如有冲突,则需根据会议级别和申请时间进行协调更改,无误则继续下一步;④校办主任对会议信息进行审核,发送对应分管校领导;⑤分管校领导进行审批确认;⑥反馈申请结果给主办部门。详见图3会议申请流程图。
图3 会议申请流程图
会议纪要管理主要经过了如下流程:①纪要人员根据会议内容起草会议纪要初稿;②具有对应审核权限的领导审核会议纪要;③会议纪要;④会议纪要归档。详见图4会议纪要管理流程图。
图4 会议纪要管理流程图
3系统功能设计与实现
根据系统的功能需求和运转流程分析,会议管理子系统主要包括了六大功能模块,其为会议申请模块、会议通知模块、议题征集模块、会议纪要模块、周会表模块以及会议室信息管理模块,如图5所示。
图5 会议管理子系统功能模块界面
3.1会议申请模块
会议申请功能模块主要对于高校各类校级会议的网上申请,其功能主要包括起草会议申请、会议室使用情况查询、周/月已安排会议查询、会议审批、近期会议汇总等功能(图6)。
图6 会议申请模块界面
3.2会议通知模块
会议通知模块主要用于在会前及时让参会人员了解会议的相关信息,并及时提醒相关人员参会,其功能主要包括会议信息填写、通知参会人员、记录通知阅读情况(图7)。
图7 会议通知模块界面
3.3议题征集模块
议题征集模块主要用于对召开会议的议题进行征集汇总,其功能主要包括会议时间和类型预告、列席会议人员确定、领导上会议题征集等(图8)。
图8 议题征集模块界面
3.4会议纪要模块
会议纪要模块主要用于,其功能主要包括会议纪要草稿拟定、领导审批、有关部门分发、承办部门反馈等(图9)。
图9 会议纪要模块界面
3.5 周会表模块
周会表模块主要用于对学期内每周学校层面会议记录,并提前告知下周会议详情,其功能主要包括学期内各周会议时间、地点、主题及参会人员查询,下周会议详情告知(图10)。
图10 周会表模块界面
3.6 会议室信息模块
会议室信息模块主要用于对学校内部各类会议室进行网上统一管理,其功能主要包括会议室添加、删除、维护等(图11)。
图11 会议室信息模块界面
4结语
随着会议管理子系统在高校内部的推广应用,不仅方便会议申请人员随时掌握会议所需会议室、设备、人员等资源状况,有效避免因为信息不对称产生的误会,更有效地解决了传统会议举办过程中繁杂低效、安全性差、开展困难等缺点,实现了会议管理的规范化、网络化与一体化,大大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和办会效率,为领导及参会人员及时了解会议进展情况以及落实情况提供有效技术支撑与数据支持。而如何能够在实际运用中对会议管理子系统应用的深度与广度进行进一步的扩展与完善,使其能够与其他子系统相应功能进行衔接,成为我们下一步对系统功能扩展研究必须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冯玲.对企业建立会议管理制度的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11,07:46-47.
[2]闫成文.一种网络环境下的办公自动化(OA)系统开发[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校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2(22):37-39.
[3]郎艳丽,刘婷,林闯.人事档案管理系统及其时间Petri网工作流模型[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1,37(18):153-156,167.
在各类企业中,所指的公文一般为商务公文,主要分为:介绍报告、请示、会议纪要、工作计划要点、公司及产品介绍、信函、讲话稿、可行性报告、工作总结、市场调查报告、说明等。
所谓公文,是公务文书的简称,它是国家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为处理公务而按规定格式制作的书面材料。公文的种类主要包括:命令、议案、决定、公告、通告、通报、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
(来源:文章屋网 )
一、加强议题审查,严把程序关口
议题审查是办事机构的一项基本职责。《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组织条例》(下称《组织条例》)第17条规定了办事机构对提交检委会讨论的案件或事项材料是否符合要求进行审核。虽然议题审查属于受理环节的程序性审查范畴,但作为一种前置程序,既能够滤除不属于或不需要检委会讨论的案件或事项,使检委会能够集中精力审议重大议题,又能够确保提交的议题达到主题明确、内容清楚、材料齐备的要求。
一般来说,办事机构可从以下方面加强对议题材料的审查:
一是审查议题内容是否符合检委会的议事范围。高检院《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议事和工作规则》(下称《议事和工作规则》)第3条详细规定了检委会审议议题的范围,办事机构应严格按照范围要求审查议题,认为不属于议题范围的,要及时向检察长报告。
二是审查议题的提请及审批程序是否符合规定。承办部门提请检委会审议事项或案件,应当实行“三级审批制”,即承办人提出办理意见,承办部门负责人签署明确意见,分管检察长审核。办事机构受理审查认为议题符合议事范围及报批程序的,应当填写《安排检委会会议申请表》,报检察长决定是否提请检委会审议。如议题系检委会委员提出的,也应报检察长同意方可提请。
三是审查议题材料是否符合议题标准。办事机构应当严格执行高检院《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议题标准(试行)》(下称《议题标准》),认真审核承办部门提交的议题材料,并根据议题的具体类型审查是否符合相应的议题报告格式和主要内容、附件及议题制作要求等技术性规范。对于不符合标准的议题要及时向承办部门提出修改补充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还要加强与承办部门、承办人的沟通,加强引导和帮助,共同做好议题准备等基础性工作。
二、规范文书制作,确保议事质量
检察文书是实现检察职能的重要工具,也是检验检察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尺。检委会在审议决定案件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工作文书,大致可分为表格式和叙述式两大类,其中:检委会决定事项通知书和检委会决定事项执行情况反馈表属于表格式文书,一般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即可;议题报告和会议纪要则属于叙述式文书,不仅其格式与要素必须符合既定的形式要件,而且需要精心制作确保其实体质量。办事机构是起草检委会工作文书的责任主体之一,规范制作检委会工作文书,应当作为办事机构规范化建设中的工作重点。
一是突出案件类议题报告的针对性。案件类议题报告,实践中也称为提请检委会讨论案件报告,是由承办人根据高检院议题标准要求,围绕提请检委会讨论案件的请示问题,客观全面反映相关事实证据、背景情况和审查意见等内容而制作的请示性报告,经承办部门负责人审核、分管检察长签署意见,供检委会委员审案议案所用。议题报告是检委会据以审议案件的基础,办事机构负有审核的重要职责。由于检委会议事决策的非亲历性特征,使检委会委员对议题报告的依赖性较大。但实践中,议题报告直接照搬照抄案件审结报告的现象较为普遍,换个标题、加个封面,“案件审结报告”就变身为“议题报告”,既使议题报告篇幅冗长,也使议题报告重点不明,严重影响检委会决策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当前议题报告首先要强调突出重点,案件审结报告是议题报告的重要基础但不是全部。议题报告要紧紧围绕请示问题展开阐述,可以借鉴案件审结报告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取舍和重组。与议题有关的事实要全面客观表述,无关的内容则可删减;对其他犯罪情节、案件背景等情况也不需要面面俱到,只要叙述与请示问题有关的内容即可。值得指出的是,根据高检院《议题标准》规定,提请检委会审议的案件,应当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或者符合规定的条件,议题材料齐备。检委会审议案件时大多讨论法律适用问题,一般不讨论事实证据认定问题。基于承办人、承办部门对案件事实、证据认定负责的原则,对于检委会讨论不涉及认定事实争议的案件,证据部分表述可概括简写甚至省略;对于检委会讨论认定事实争议如抗诉事实认定错误、下级院请示事实认定疑难的案件,则也要紧紧围绕争议焦点开展事实、证据的分析论证。需要补充的是,为使检委会委员能够全面客观了解掌握案件事实全貌,可以在会前将案件审结报告作为附件通过办案内网或书面形式,与议题报告一并发给委员审阅,供决策时参考。
二是增强检委会会议纪要的说理性。检委会会议纪要[4]是由办事机构负责制作的用于记载和传达检委会会议情况及议定事项的工作文书。过去实践中检察机关对检委会决定事项文书普遍使用“检委会决定”,在高检院下发《议题标准》后,统一以“检委会会议纪要”取代“检委会决定”。检委会决定是“一案一决定”,即会议审议几个议题,就有相应的几份决定文书。而检委会会议纪要则是“一会一纪要”,即一份会议纪要记载本次会议上所有议题的审议决定事项。从高检院《议题标准》对会议纪要的制作要求来看,无论是文件类议题还是案件类议题,涵盖的内容均非常全面。但目前实践中大多数检委会会议纪要制作中都存在“只写结论性意见和决定,不写决定依据或理由”的倾向,而承办部门或下级检察院根据检委会决定事项制作法律文书时,往往无法直接引用或说明检委会决定的理由和依据,且将检委会一次会议讨论的不同案件和不同事项综合在一起的会议纪要,也不宜在办案过程中随案移送。我们认为,这种“条目化、捆绑式”相对简单的文书制作方法,既不符合高检院《议题标准》的规范要求,也不具备法律文书的功能作用,更不能适应执法办案需要。为此,首先,建议分类撰写会议纪要。根据所决定的案件、事项是否而分别制作会议纪要,凡需要全院或下级检察院统一遵照执行的执法办案规范性文件,应当公开会议纪要;凡需要诉讼阶段保密的在办案件,则可以单独制作会议纪要并随案移送。其次,增强会议纪要的法律属性。会议纪要表述案件决定事项的,应当突出办案法律文书的基本特征和制作重点,具备办案文书的基本内容和要素,如包括简要案情、诉讼经过及会议决定理由等。再次,强化会议纪要的说理性。会议纪要要在明确检委会审查意见的基础上,针对争议焦点重点阐明相关事实、法律、法理依据,便于承办部门或者下级检察院能够全面准确理解和执行检委会决定。
三是提升汇报案件的质量。目前,检委会审议议题的主要方式还是看材料、听汇报。因此,除了要确保议题报告的制作质量外,承办人的汇报方式和汇报质量也非常重要。实践中,承办人在会上往往照本宣科通读一遍议题报告,由于议题报告已在会前分送检委会委员审阅,上会再宣读一遍,尤其是对一些案情疑难复杂且议题报告篇幅较长的案件,既占用会议较长时间又无必要,汇报效果也不佳。为此,我们建议采用书面报告与口头汇报相结合的方式。检委会委员会前侧重于审查议题报告,会上侧重于听取承办人口头汇报案件。具体而言,承办人在会前准备一份汇报提纲,列明汇报的重点,并预测检委会委员可能提问的相关问题。开会时,先由承办人汇报请示问题、基本案情、争议焦点,以及承办人的意见或观点,力求做到叙述事实到位、列举证据到位、论述分歧到位、阐明观点到位、分析法理到位。之后,可由检委会委员针对案件提问或质询、承办人答辩,这样有助于检委会委员深入了解掌握案件情况和议题内容,为检委会科学、高效地作出决策奠定基础。
三、强化督办落实,维护检委会权威
根据高检院《议事和工作规则》规定,办事机构还承担着督办落实检委会决定的职责。检委会审议议题作出决定后,先由办事机构起草检委会会议纪要和检委会决定事项通知书,其中会议纪要报检察长或者受委托主持会议的副检察长审批,并印发各委员及报备上一级办事机构。检委会决定事项通知书则以本院名义印发本院承办部门和有关下级检察院。检委会作出的决定具有法律效力,承办部门和有关的下级人民检察院应当执行。为保证检委会决定得到及时全面正确地执行,切实维护检委会的权威,办事机构应当对决定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督办。
一是实行检委会决定事项执行情况二次反馈机制。办事机构应向本院承办部门一并送达检委会决定事项通知书和检委会决定事项执行反馈表(下称反馈表)。承办部门在决定事项执行完毕后五日内填写反馈表,连同反映执行情况的相关材料(包括印发的相关文件原件或者诉讼、工作文书复印件等)送办事机构。如果议题所涉事项或者案件系由下级检察院具体承办的,下级检察院有关部门应将执行情况层报上级检察院议题提请部门,再由议题提请部门填写反馈表送办事机构。这就是决定事项执行情况的第一次反馈,其中不或撤销案件、不支持抗诉、不提请抗诉等案件,一般只需一次反馈即可。而对于提起公诉、提出抗诉、支持抗诉、提请抗诉等案件,办事机构应根据不同类型案件的办理期限,适时向承办部门或督促其向相关办案单位了解案件的进展阶段。当案件有了最终处理结果后,承办部门应再次填写反馈表,连同反映案件最终处理结果的相关材料送办事机构。设置执行检委会决定情况二次反馈机制,不仅保证了检委会决定得到及时正确地贯彻执行,也通过全面了解案件的最终处理结果,进一步检验和提高检委会决策的科学性。
公文写作的要求很高,尤其是要求起草者具有工作实践的基础,懂得工作中许多微妙的关节,而在具体起草中要求较好的文字语言工夫。公文语言总的要求是庄重、平实、概括。公文语言功夫的核心是选词。选词一要根据所反映的客观实际需要,二要符合明晰、 确切、简练的标准,三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 为避免上下文重复而选择不同的词语,注意文中所涉及对象和阅读对象。多用书面语和文书用语,少用形象和描绘性词语和口语,不用方言土语,十分规范。
课程目标:
? 了解公文写作的重要性
? 掌握基本的公文写作要点及规范
? 熟练掌握常用企业公文写作方法
课程形式:讲授、讨论、演练等
课程对象:基层员工、中层管理人员
课程时间: 6小时
课程内容:
第一部分:概述
? 公文写作的概念与作用
? 公文写作的种类和特点
? 公文写作的基本原理
? 行政公文与一般事务性公文的理解及误区
第一部分:公文写作过程
? 公文写作的一般步骤
? 公文写作的主题与材料
? 公文写作的结构和语言
? 学习行政公文写作的意义与方法
第三部分:请示、报告以及批复
? 什么情况下用请示?报告?批复?(讲授)
? 如何写请示、报告、批示(练习,改错)
? 请示、报告的分类(讲授)
? 写作规范模式(见三类模式表格)
第四部分:计划和总结
? 了解计划的多种“变体”和时间限定(讲授)
? 熟悉计划和总结的写法(练习,改错)
第五部分:通报、通告及通知
? 辨析这几类常见公文,结合受训单位性质确定讲授重点。(讲授)? 熟悉通知的几种类型和写法(练习,改错)
第六部分:会议纪要
? 学会在会议记录的基础上写作会议纪要。(讲授)
? 了解会议纪要的成文格式。
第七部分:命令、决定、意见、公告、函
? 学会熟悉以上公文写作规范
第八部分:公文处理
? 基本程序:收文和发文
1.上海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申报
(1)收集和整理相关材料,监督各项事宜进度,共9个工程中心申报。组织校外专家函评,确定4个工程中心进入答辩阶段。
(2)参与组织6月12日、10月10日2020年上海工程研究中心申报研讨会,负责会务情况、联系专家及参会人员、会场情况、会议纪要、会议通讯稿等。最终申报2个工程中心,提交相关申报材料。(3)对接科委网站,关注函评及答辩安全情况。
2.上海绿色氟代制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启动暨揭牌仪式
(1)组织会议各项事宜进度,联系校外专家。(2)安排布置会议室,投影、席卡、会务、视频、证书、合影等(3)撰写会议纪要及新闻报道。
3.高峰高原学科
(1)收集和整理相关材料,监督各项事宜进度。(2)组织4月16日高峰高原学科建设总结及下一级段布置会议,负责会务情况、联系专家及参会人员、会场情况、会议纪要、会议通讯稿等。(3)根据教委意见,负责监督高峰高原学科材料及结题事宜。(4)负责监督经费使用情况
4.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建设方案
(1)整理学科办2020年度高水平预算及项目申报情况,报送相关材料。(2)监督经费使用情况。
5.博士点建设
(1)撰写学科发展规划、学科评估方案及简况表内容。(2)收集、整理、报送材料;整理学科评议组专家信息。(3)撰写并修改柯校长汇报答辩PPT。(4)统计各省博士点公示情况,包括新增博士单位,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点、材料与化工博士点申报情况。
6.学科评估工作
(1)收集整理教育部通知文件,报送学科评估联系人情况。(2)组织召开学科评估工作部署会议,向相关学院及部门下发需撰写材料文件。(3)跟进学科评估其他事宜
7.十四五规划
(1)填写十三五指标表格及十四五指标表格,并报送学校(2)撰写十四五总规划学科内容,撰写专项规划(3)跟进十四五规划其他事宜
8.三大学科群建设
(1)撰写学科建设推进情况表。(2)撰写关于报送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建设情况。(3)撰写三大学科群建设实施方案。(4)撰写三大学科群涉及学科情况统计表。
9.学科办预算
(1)暑假期间整理学科办2020年度预算,包含协同创新平台、工程中心、2011、智库、文科工程、博士点建设、硕士点建设、部门业务费等,并将预算登入系统.(2)负责各个学科项目、学位点2020年预算入库工作。
10.其他重要工作
(1)准备及提交市本级新购50万元以上大型仪器设备论证材料,包含评议表、询价单、论证报告、排序表、现有仪器情况、行文等材料。
(2)负责整理研究生部高校分类评价指标,撰写任务分配表和自评报告。
(3)撰写及修改功能材料研究院建设方案。
网上审计,即在审计机关所在地点和被审计单位之间建立起可靠的网络连接,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管理、对外投资、财务收支等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和分析,在对被审计单位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及业务管理等相关信息系统进行测评和高效率的数据采集与分析的基础上,实现对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进行适时、远程检查监督,做到动态审计与静态审计、事中审计与事后审计相结合,为被审计单位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及时提供审计监督服务,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保值增值。
一、审前调查全面了解企业信息情况明确审计目标
网上审计依赖于被审计单位的信息化水平,其信息化水平越高,实施网上审计的效果就越好。SDJC及大部分下属单位财务系统采用ORACLE软件,业务系统有收入结算系统、资金管理系统等。与SDJC联网后,可以采集并浏览这些数据,通过非现场审计完成一部分审计工作。
对一个集团公司来说,全面掌握它的信息并不容易。不管是财务数据,还是业务数据,它只是众多信息中的一部分。审计组在审前调查中采取多种渠道大量获取各种信息,一是从国际互联网和企业内部网上获取与SDJC有关的重大事项,了解企业对外展示资料和披露情况,为审计提供有益的参考;二是获取企业基本信息的手册,了解各下属企业的股份组成从而明确企业性质,为审计事项的定性等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三是获取三年财政部报表软件及基本财务数据,全面了解掌握企业基本情况;四是通过审计署法规软件等查阅并综合被审计单位所适用的行业政策、法规;五是查阅被审计单位基础资料、党组会议纪要、董事会会议纪要、总经理会议纪要等,与相关人员座谈。我们认为,在今后的审计工作中,可以在审前调查中抽出一周时间来进行上述工作,这是现场审计需解决的内容。
取得上述资料后,由审计组组长和各审计小组负责人统一查阅,从中分析出有价值的线索,再将资料拷贝给每个审计人员,并在审计组内结合有关财经法规进行必要的讲解,使大家都能很快熟悉有关资料,在审计中就能随时关注这些线索,如对外投资过大和委托理财等问题线索就是通过此方法分析而得。
二、确定审计实施方案明确现场和非现场审计内容
网上审计对我们来说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应如何操作还在探索之中。这就要求我们要有一个科学的、具体的、可行的审计实施方案。网上审计的审计方案应该与常规审计不同,应该突出网上审计的特点。审计方案中除了应明确审计目的、审计风险、重要性水平、审计方法、人员安排、分工以外,还应合理分配现场审计和非现场审计的任务,明确现场审计和非现场审计的内容、时间安排、目的等。
我们认为,现场审计和非现场审计是网上审计密不可分的两个部分,在审计和审前调查阶段都需要确定。比如,在审前调查阶段,现场审计需要完成的是搜集内部控制资料、进行内部控制测试、取得被审计单位承诺、查阅被审计单位会议纪要、取得会计报表及辅助资料等,非现场审计需要完成的是对电子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建立基础性中间表和分析性中间表并进行总体分析和类别分析、进行初步个体分析等。在审计阶段,现场审计需要完成的是对数据分析报告的线索进行核实并完善个体分析、完成观察座谈盘点等必须现场完成的任务、核实原始凭证等并进行审计取证、完成审计报告等,非现场审计需要完成的是结合审前调查和现场审计情况完善数据分析并加强进一步总结等。非现场审计中可以结合电话询问和网上信件等方法进行事实核实。
在组织安排上,可以考虑建立分别适应现场审计和非现场审计的组织管理。一是审前调查分现场审计和非现场审计,分电子数据组和综合信息组,电子数据组由计算机业务人员和若干审计业务人员组成;综合信息组以审计业务人员为主。各组人员具体组成由审计组长会议讨论决定。现场审计时,电子数据组负责电子数据变化情况了解和相关数据调整等;综合信息组负责了解企业制度、会议纪要、会计报表资料等。非现场审计时,电子数据组负责数据检查,保证从网上审计软件生成审计必需的总体分析和类别分析图形;综合信息组负责对图形进行总体分析和类别分析,提出分析结论和问题线索;二是审计时分现场审计和非现场审计,分电子数据组和延伸调查组。电子数据组由计算机业务人员和若干审计业务人员组成;延伸调查组以审计业务人员为主。各组人员具体组成由审计组长会议讨论决定。资料整理组负责针对延伸结果和个体分析模型修改软件有关情况,并针对软件适时情况及时向延伸调查组沟通;延伸调查组负责对具体问题线索进行核实取证,并针对延伸情况进行个体分析。
此外,非现场审计要保证审计地点和审计时间,审计地点可安排在联网审计室,审计时间安排和审计管理视同现场审计,并与现场审计一样给与相应的后勤经费保证。各小组方案和各人的审计计划、审计数据需求说明书、审计数据说明书、数据分析报告和延伸建议书作为重要附件,共同形成审计实施方案。
三、充分利用审计结果,实现审计档案数字化
审计档案作为审计活动的真实记录,直接记载和反映了审计工作的全过程,既具有重要的鉴证作用,又是衡量审计工作质量的重要依据。我们积极推进网上审计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工作,适应网上审计的现状,加强电子档案管理。从单纯的保管档案,转向开发利用审计档案,不断总结档案利用工作的成功经验,以业务流程文件资料为载体,设计档案流程图,使审计档案发挥了价值。
纳入电子档案管理的电子文档包括:审计方案(含审计实施方案)、审计报告、工作底稿、审计日记、被审计单位与财务管理有关的电子数据等。在网上审计现场结束时,我们注意完善和规范与财务管理有关的电子数据、电子工作底稿等电子文档,以适应电子档案的要求。
四、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几个方面
网上审计,即在审计机关所在地点和被审计单位之间建立起可靠的网络连接,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管理、对外投资、财务收支等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和分析,在对被审计单位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及业务管理等相关信息系统进行测评和高效率的数据采集与分析的基础上,实现对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进行适时、远程检查监督,做到动态审计与静态审计、事中审计与事后审计相结合,为被审计单位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及时提供了审计监督服务、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保值增值。
一、审前调查全面了解企业信息情况,明确审计目标
网上审计依赖于被审计单位的信息化水平,其信息化水平越高,实施网上审计的效果就越好。SDJC及大部分下属单位财务系统采用ORACLE软件,业务系统有收入结算系统、资金管理系统等,与SDJC联网后,可以采集并浏览这些数据,通过非现场审计完成一部分审计工作。
对一个集团公司来说,全面掌握它的信息并不容易。不管是财务数据,还是业务数据,它只是众多信息中的一部分。审计组在审前调查中采取多种渠道大量获取各种信息,一是从国际互联网和企业内部网上获取与SDJC有关的重大事项,了解企业对外展示资料和披露情况,为审计提供有益的参考;二是获取企业基本信息的手册,了解各下属企业的股份组成从而明确企业性质,为审计事项的定性等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三是获取三年财政部报表软件及基本财务数据,全面了解掌握企业基本情况;四是通过审计署法规软件等查阅并综合被审计单位所适用的行业政策、法规;五是查阅被审计单位基础资料、党组会议纪要、董事会会议纪要、总经理会议纪要等,与相关人员座谈。我们认为,在今后的审计工作中,可以在审前调查中抽出一周时间来进行上述工作,这是现场审计需解决的内容。
取得上述资料后,由审计组组长和各审计小组负责人统一查阅,从中分析出有价值的线索,再将资料拷贝给每个审计人员,并在审计组内结合有关财经法规进行必要的讲解,使大家都能很快熟悉有关资料,在审计中就能随时关注这些线索,如对外投资过大和委托理财等问题线索就是通过此方法分析而得到。
二、确定审计实施方案,明确现场和非现场审计内容
网上审计对我们来说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应如何操作还在探索之中。这就要求我们要有一个科学的、具体的、可行的审计实施方案。网上审计的审计方案应该与常规审计不同,应该突出网上审计的特点。审计方案中除了应明确审计目的、审计风险、重要性水平、审计方法、人员安排、分工以外,还应合理分配现场审计和非现场审计的任务,明确现场审计和非现场审计的内容、时间安排、目的等,
我们认为,现场审计和非现场审计是网上审计密不可分的两个部分,在审计和审前调查阶段都需要确定,比如,在审前调查阶段,现场审计需要完成的是搜集内部控制资料、进行内部控制测试、取得被审计单位承诺、查阅被审计单位会议纪要、取得会计报表及辅助资料等,非现场审计需要完成的是对电子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建立基础性中间表和分析性中间表并进行总体分析和类别分析、进行初步个体分析等。在审计阶段,现场审计需要完成的是对数据分析报告的线索进行核实并完善个体分析,完成观察、座谈、盘点等必须现场完成的任务,核实原始凭证并进行审计取证,完成审计报告等,非现场审计需要完成的是结合审前调查和现场审计情况完善数据分析并加强进一步总结等。非现场审计中可以结合电话询问和网上信件等方法进行事实核实。
在组织安排上,可以考虑建立分别适应现场审计和非现场审计的组织管理。一是,审前调查分现场审计和非现场审计,分电子数据组和综合信息组,电子数据组由计算机业务人员和若干审计业务人员组成;综合信息组以审计业务人员为主。各组人员具体组成由审计组长会议讨论决定。现场审计时,电子数据组负责电子数据变化情况了解和相关数据调整等:综合信息组负责了解企业制度、会议纪要、会计报表资料等,非现场审计时,电子数据组负责数据检查,保证从网上审计软件生成审计必需的总体分析和类别分析图形;综合信息组负责对图形进行总体分析和类别分析,提出分析结论和问题线索,二是,审计时分现场审计和非现场审计,分电子数据组和延伸调查组。电子数据组由计算机业务人员和若干审计业务人员组成;延伸调查组以审计业务人员为主。各组人员具体组成由审计组长会议讨论决定。资料整理组负责针对延伸结果和个体分析模型修改软件有关情况,并针对软件适时情况及时向延伸调查组沟通;延伸调查组负责对具体问题线索进行核实取证,并针对延伸情况进行个体分析。
此外,:非现场审计要保证审计地点和审计时间,审计地点可安排在联网审计室,审计时间安排和审计管理视同现场审计,并与现场审计一样给与相应的后勤经费保证。各小组方案和各人的审计计划、审计数据需求说明书、审计中间表数据说明书、数据分析报告和延伸建议书作为重要附件,共同形成审计实施方案。
三、充分利用审计结果,实现审计档案数字化
审计档案作为审计活动的真实记录,直接记载和反映了审计工作的全过程,既具有重要的鉴证作用,又是衡量审计工作质量的重要依据。我们积极推进网上审计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工作,适应网上审计的现状,加强电子档案管理。从单纯的保管档案,转向开发利用审计档案,不断总结档案利用工作的成功经验,以业务流程文件资料为载体,设计档案流程图,使审计档案发挥价值。
纳入电子档案管理的电子文档包括:审计方案(含审计实施方案)、审计报告、工作底稿、审计日记、被审计单位与财务管理有关的电子数据等,在网上审计现场结束时,我们注意完善和规范与财务管理有关的电子数据、电子工作底稿等电子文档,以适应电子档案的要求。
四、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几个方面
网上审计是审计方式创新的结果,有待于在实践中进一步的探索和总结项目组织管理的经验。今后需要在以下几方面继续进行探索:
1. 目的: 为规范会议管理,提高会议质量,特制定此办法;
2. 适用范围:公司全体成员;
3. 会议原则:树立简明、高效之会风。
3.1布置工作讲标准(工作事项责任人完成时间进度检查);
3.2检查工作问过程(完成过程汇报总结与检讨);
3.3汇报工作讲结果(总结与结论评价与调整);
3.4请示工作讲方案(存在问题点与建议);
3.5回忆工作讲感受(成绩与借鉴检讨).
4.参会原则:
4.1专题会议内容所涉及的部门,至少有一名负责人到会;
4.2资源性问题会议及对公司重要政策的调整必须有总监及以上人员参会;
4.3对公司的政策性宣导会议需公司中层以上干部参与;
4.4会议采取签到制;
4.5总裁可视会议重要性决定是否例席,如需总裁出席会议,需提前与总裁秘书约定。
5.职责:
5.1主持人:会前资料准备与会议召集;会中对会议效果的推进与会议进程控制;会后资料发放范围确定与共享,并对落实事务予以跟踪,直至关闭;对会务负领导责任;
5.2组织与会务:受主持人领导,负责会议前、中、后期的协助工作;具体负责会议准备(会场、人员)、签到整理并对参会情况予以通报、会议纪要整理与发放等;
5.3参会人员:会前准备;会中积极参与;会后就会议精神向下
作宣导,对落实事项向下作布署;
5.4稽核与跟进:检查各项会议执行情况;对会议决议与精神的贯彻予以稽核;对会中布置任务的完成与问题的关闭进行检查与稽核;并对稽核结果及时予以通报。
6. 分类:会议按层级与范围分公司、部门两级,两级会议按性质再细分为例会、专题会、紧急会议,部门不设专题会。
6.1例会:
6.1.1定义:有固定的召开频率,内容涉及公司经营、管理、服务领域;
6.1.2公司与部门的例会统一交由目录管理员(总裁办秘书)列入公司《例会名录》进行管理。《例会名录》的不定期调整由总裁办组织商榷并及时公布;
6.1.3已列入《例会名录》部门例会,部门对其调整与取缔拥有建议权,以联络单方式说明理由,由总裁办核准后,由目录管理员统一调整后公布;部门新增的例会,请知会目录管理员统一调整后及时公布;会务主持人员按《例会名录》要求如期召集会议.
6.1.4《例会名录》的定期调整由总裁办每年年未组织一次,并依评估结论作调整,次年年初由总裁办公布当年《例会名录》,并对上年度各部的执行作情况汇报。
6.1.5《例会名录》常设信息点有:会议名称、召开频率与时间、会议内容(主题、议程)、主持人、与会人员、会务等。
6.1.6公司、部门的例会会议纪要或决议必须抄送总裁办备案。
7.专题会:凡因解决公司经营、管理、服务等领域的重要问题或事务,需涉及二个以上部门间(不含的二个)沟通与协调,可由提案人向总裁办秘书申请,由总裁办确认后统一安排与组织。
8.会议要求:
8.1前期准备:
8.1.1除紧急会议外,其它会议至少提前二个工作日由会务将相关资料及开会通知发至各与会人员,以便会前做好思考与信息收集;
8.1.2通知内容:应将会议名称、主持人、具体时间(开起与结束)、地点、与会人员、会议主题与议程(例会名录中已作记录的不再要求,专题会议此信息必不可少)详细告知与会人员。
8.1.3会务应于开会前十分钟准备好会场及开会时的演示资料;各参会人员进入会议室前应准备好相关资料(并携带,避免中途准备资料而干扰会议)。
8.2纪律要求:
8.2.1会议原则上不允许请假,如有特殊情况(紧急任务或销假中)须提前报请会议主持人批准,并授权其职务人参加会议,否则视同缺席;
8.2.2与会人员按时参加会议,不得迟到、早退或缺席,否则分别处以20元/次(迟到、早退)和30元/次(缺席)罚款;
8.2.3会议中,与会人员手机应调至震动;如因接听电话干扰会议,经主持人提出拒不改正的,罚款30元/次。
8.2.4会议中,严禁大声喧哗,统一听从会议主持人安排,发言
不得偏离议题或带有人身攻击;经主持人指出拒不改正的,处50元/次罚款。
8.2.5会议结束后,由会务处理会议场所的整理,并且关闭设施与空调、灯,否则对会务人员处20元/次;
8.2.6会议相关人员(主持人、组织者、与会人员、记录员、会议中落实的工作事务负责人)应按本规定履行职责 ,否则视为怠于履行工作,视情节轻重处50-200元罚款。人怠职责任由授权人承担;未传答造成的怠职责任由传答人承担。
8.2.7会议主持人、稽核与跟踪员、部门负责人对违纪人员可在此规定范围内行使处罚权提报权,经综合管理部复核后作通报,并在当月工资核算中予以引用。
8.3会议组织要求:
8.3.1会议主题、议程、持续时间由会议主持人统一控制,与
会人员应围绕主题按发言和参与讨论,严防偏离主题。
8.3.2会议原则上按既定的时间召开,如遇特殊情况,经会议
主持人决定,由会务提前10分钟将推迟信息及调整后具体的召开时间(或取消信息)通知与会人员。例会不得取消,如延期,需将延期召开理由以联络单方式报备总裁办,以此作为对执行会议的考核依据。
8.3.3会议讲究高效:
8.3.3.1避免悬而不决:属与会人员权责内事务,应当场解决,以会议结果(会议纪要或会议决议)的共享来关闭问题点;权责内无法决策的(如资源问题、权限问题),主持人也应在会议中明确解决思路,并依此落实推进责任人,并拟制完成时间、安排任务的追踪与稽核人,以确保会中的布置事项在会后得到落实。
8.3.3.2避免决而不行:与会人员于会后一个工作日内应将会议精神传达或上报至部门相关人员(主持人对此有特别要求的,依主持人要求),会议主持人应指导会务人员(记录员)于会议结束后2个工作日内将会议决议或会议纪要发至与会人员和相关部门。如涉及工作布置的会议,会后相关人员应按会议中确定的进度如期完成,不事先提出困难并获得会议主持人同意(同时知会稽核、跟进人)、又不如期完成的,视为怠于完成工作。
8.3.3.3承前启后、循序见进:例会中有涉及工作任务分配的,议程中必须设置“上次会议布置事项进度汇报”环节;例会中涉及工作计划的,议程中必须设置“上期计划的达成情况汇报”环节。
9.会议文化(六问):
9.1我们今天的行动准备好了吗?
9.2会议内容事前检讨过了吗?
9.3要发言的意见都准备好了吗?
9.4为了使讨论活跃你准备好了吗?
9.5起点开始,正点结束了吗?
某些会议记录的质量问题是由于“先天不足”的原因造成的,具体表现有:
一、会议记录本内无目录。特别是不填写会议议题时,在利用时就要逐页查阅,不仅效率很低,而且人为地增加了对案卷的磨损,不利于档案的保护和保密。
二、记录不完整。有些会议记录未记载会议日期、地点、主持人、记录人;有些会议记录只记了参加人、发言人的姓而没有记全名;有些会议记录只有参加人、时间和主持人而无会议内容;有些会议记录虽有会议内容却没有记录会议的议题等,使人很难了解会议的全貌。
三、会议记录本没有按工作性质分开。如有的系党总支同系行政共用一个会议记录本(联席会议例外),给保管和利用带来不便。
四、会议记录本不固定。有些单位是两三个记录本交*使用,有的本子只记录了几页就再也不用了;更有甚者,每次开会时临时找几张稿低记录,过后就不知去向了。
五、记录字迹潦草、书写材料不符合归档要求。有的会议记录人经常使用圆珠笔、纯蓝墨水等不耐久字迹材料,而且书写潦草,不利于会议记录的日后查考和归档后的长久保存。
为了提高档案质量,做会议记录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延伸阅读:档案工作基本术语
一、使用固定的会议记录本。记录人员应选用纸质较好的会议记录本,按会议性质分别记录并按照会议的时间顺序规范、完整地做好会议记录。会议记录本前三页应写有目录,包括会议日期、内容摘要、页码、备注等栏目。会议记录人应把每次会议的情况按目录栏中的要求逐项填写清楚,这样不但查找起来一目了然、十分方便,而且有利于档案的保密和保护。
二、按照规范格式做好会议记录。会议记录一般分为两个部分:
延伸阅读:会议纪要与会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