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科室感染管理工作

科室感染管理工作

时间:2022-08-09 06:44:3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科室感染管理工作,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科室感染管理工作

第1篇

【关键词】 医院感染管理;影响因素;干预措施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672-01

感染管理作为医院内部重点管理工作内容,其实施状况直接反映医院整体的管理水平,并影响到医院工作效率[1]。相关报道显示,我国医院发生感染的比例大致为8.0%,这些感染的治疗成本达150亿人民币,且每一例受到感染的患者都会因感染而导致住院时间平均延长14d左右,既加大了医疗卫生事业投入,也为患者造成了实质伤害与经济、精神负担[2]。医院感染已成为影响病人安全、医疗质量和增加医疗费用的重要因素,也是高新技术开展的主要障碍之一,近年来,现代诊疗技术迅猛发展,对医院感染进行控制与管理,开始受到医院管理者重视,成为医院发展重点考虑与解决的事项[3]。本文以提高感染管理的水平为目的,对感染管理的影响因素、干预措施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 医院感染管理主要影响因素

我院本次调查研究工作发现,感染管理中存在着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的形式化、医护人员感染控制意识缺乏、感染管理人员安排不当、管理费用与设备投入不足等问题。造成感染管理此种现状的原因如下:

1.1 管理制度滞后 目前,我院医院感染三级管理网络的管理效能滞后,部分人员尚未真正认识到感染管理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无法针对医院三级感染管理网络做出系统全面的工作规划与人员培养计划等方案,致使此项工作的制度无法与时俱进。同时,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有制度、措施,但执行力度不够,未能细化奖惩标准,不能使每项、逐条切实可行。

1.2 资金设备匮乏 医院没有明确和落实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证病人安全应有的责任,一味追求诊疗技术的发展,忽视感染预防措施的同步实施,认为该项工作“只花钱,不挣钱”,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投入不足,医院在侵入性诊疗器械的消毒灭菌、医务人员手卫生等基础性工作方面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同时感染管理需要开展大量感染监测工作,这些都需要各项设施设备提供坚实支撑,同样也需要足够的资金为设备的购置与管理提供支撑。但是,我院在开展感染管理工作时,面临着资金匮乏,设施、设备陈旧、重点科室分区不合理等均不符合感染管理要求,我院目前尚无微生物室,细菌培养及微生物采样监测均需送县医院或疾控中心,使临床工作中出现标本送检不及时、监测不精准等问题,这就造成了感染管理落后的现象。

1.3 人员素质不足 医院感染管理专业人员的知识和技术水平需要提高,医务人员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意识需要增强,医院的工作人员因分工不同而有不同的工作重点,但如何让每名医务人员均意识到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已成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医护人员在开展诊疗工作时,未能牢固树立感染控制观念,未能熟练掌握清洁、消毒灭菌与隔离、无菌操作规范、医疗废物管理等工作,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存在安全隐患。

2 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干预措施

2.1 优化感染管理制度 全院重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有效发挥医院感染三级管理网络的作用,让每名医务人员均参与到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来,以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具体如下:①建立感染管理责任制,明确医院感染管理委员组成及职责、感染管理科职责、临床科室感染管理小组成员及职责、医务人员在感染管理中应履行的职责,感染管理委员会主任及感染管理科科长与临床科室感染管理小组长签订感染管理责任书,科室感染管理小组长与科室人员再签订医务人员感染管理责任书。②认真执行院科两级日常检查制度,临床科室感染管理小组成员在日常工作中兼作为其科室医院感染控制人员,对该科室感染控制展开不定期抽查,以强化各科室内所有医护成员的意识。

2.2 加大资金设备投入 针对感染管理工作,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将做好以下工作:①建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开展,其用途如下:购置新设备成立微生物室、管理、更新、检修现有设备,培养专业人员,同时,还用于进行现代化信息化的感染管理建设,致力于应对预防、监督工作要求,提高感染控制效率。②根据预防医院感染和卫生学要求,对本院新建的建筑设计、重点科室建设的基本标准、基本设施和工作流程进行审查并提出意见。

2.3 提升工作人员素质 ①有效发挥医院感染三级管理网络的作用,让每名医护人员均参加到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来,提高医护人员感染控制的认知程度,重点提高医护人员合理使用抗菌药理念,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消毒隔离、标准预防意识,以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②医院感染管理考核奖惩制度由感染管理科拟定,感染管理委员会讨论通过,最后以医院红头文件下发相关科室对照实施。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制度,采取多种形式的检查及考核工作,定期通过医院质量管理小组进行全院大检查,感染管理科进行不定期抽查或重点检查,与护理部或(和)护士长进行联合检查等,对不执行规定者加以惩罚,并建立监督与检举制度,对不良行为实施控制。

3 小 结

医院感染管理管理水平滞后,是新时期各基层医院普遍面临的问题,这一问题使医院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严重威胁患者安全。而制度、人员、资金、设备是造成管理水平滞后的主要原因,因此,医院管理者应当立足于这几点原因,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对感染管理工作加以调控,以提高感染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陈洪艳.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8):159-160.

第2篇

【关键词】血液中心;机采室:医院感染;管理

医院感染管理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针对诊疗活动中存在的医院感染、医源性感染及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的预防、诊断和控制活动[1],机采室作为血液中心的成分采集科室,承担着机器采集血小板的重任,机采血小板是用血细胞分离机将献血者血液中的血小板提取出来其余成分回输给献血者的一种采血方法,是对人体的侵入性操作技术,并且采集时间长,体外循环血容量大,存在医院感染的风险,所以,为保证献血员和工作人员的安全以及血液产品质量,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中心及科室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血液中心采取了如下措施对机采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进行管理:

1领导重视,建立和健全三级管理组织

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中心成立了医院感染管理领导小组(中心主任任组长,业务付主任任付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中心内消毒隔离、医疗废物处理等具体事务)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科室主任、小组长和质量监督管理员组成)三级管理组织,建立和健全了中心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及考核指标,并认真督导执行、落实。明确了各级各类人员的院感职责,强化了科室医务人员医院感意识和责任意识,深刻认识到医院感染预防、职业安全防护措施在采血工作中的重要性。

2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培训

中心和科室定期对科内工作人员(含保洁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包括《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传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办法》《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预案》及中心级文件、程序文件、质量手册、科室工作文件等中的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内容并考核,对新分配、实习、进修人员做好岗前培训,通过培训使全科人员熟练掌握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管理技能,将控制医院感染的各项措施具体落实到科室每个岗位、每个环节、每个人,通过培训使科室每人人时刻提醒自己应严格执行、落实《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中的各项措施,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及消毒隔离措施,严格遵守《医疗废物处理条例》;熟练掌握专业技术操作规程,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做到制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防止因消毒隔离环节质量不到位而引发的医院感染事件发生,进行自身防护知识培训并严格检查考核,以增强职业防护意识,避免职业暴露的发生。

3层层监督管理、持续质量改进

卫生部定期进行督导检查;ISO9000定期进行外部审核;省、市、区卫生监督管理机构定期及不定期检查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落实情况及措施执行情况;中心每年进行内部审核;医院感染管理科及业务科经常进行业务查房,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进行持续监控;中心质量管理科每月进行工艺卫生抽样检查工作人员手指、献血员穿刺部位、采血室空气细菌培养、消毒液浓度测试等检查;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每月进行自查;将检查结果及时向科室反馈并提出合理建议,科室针对存在的薄弱环节根据科室的实际情况提出整改意见和改进措施,使医院感染、医源性感染及相关的危险因素得到了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有效提高了医院感染管理质量,使中心机采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4过程管理和环节管理

机采室是窗口科室,工作涵盖了从接待献血员到献血员献血结束后离开的整个过程,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贯穿始终,作为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有疏漏不仅影响献血员、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而且也影响血液安全。所以在保证献血员安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注重过程管理和环节管理:

4.1机采接待大厅内设置相对独立的空间供献血员填表和进行健康征询,每个空间均放置保密性弃血温馨提示,献血员登记表中的健康征询中列出了输血相关传染病,通过工作人员指导献血者填表向献血者宣传和提供输血传染疾病的相关知识,给献血者提供一个自检不合格主动退出献血或延期献血的机会。

4.2微机查询有阳性献血记录的献血者被淘汰。

4.3依据《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对献血者进行健康征询、健康检查,不合格者被延期或淘汰。

4.4进行快速检测筛查项目指标,依据检测结果指导献血者献血、延期献血或者不参加献血。

4.5告知献血者保密性弃血制度,如献血者献血后认为自己的血液不安全,可打电话告知血液中心,将血液进行保密废弃。若有需进行信息屏蔽的献血者,立即上报业务科。

4.6 机采室初筛检验岗和采血岗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点岗位,针对两个岗位的工作性质,科室制定了与医院感染控制相应的制度、职责和操作规程如《设备、物料管理制度》《安全弃置及销毁所有用过的一次性成分分离管路程序》《机采血小板采集过程中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采血操作规程》《机采血小板操作规程》《消毒与清洁计划》《职业暴露预防措施》等。对关键控制点作出了明确的要求:

4.6.1使用一次性塑料采血袋和机采血小板耗材要由生产商提供符合相关法律的资质、并由质管科抽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4.6.2在采血前要仔细检查血袋有效期,应在有效期内使用,一旦发现采血袋有漏液、渗出、破袋,应禁止使用。确保及时、有效的对不合格品识别并隔离,对机采血小板采集过程中的不合格品进行标识和控制,防止不合格血液制品及各种物料误用。检查所领取各类检测试剂、血小板耗材,如发现包装有破损、渗漏、浑浊、霉变、不在有效期内、保存液浑浊有异物、护针帽脱落、管路有折叠、针头有倒钩、弯曲,应立即用红笔在不合格品上打“”;因耗材质量或献血者血管问题引起血液无法回输,导致不合格血液,在报废血袋上打“”。将不合格品应放入不合格品处,进行隔离。将不合格试剂、血小板耗材报告科室质量监督员、科室负责人;不合格血小板耗材须填写报损记录单,不合格血液单独交接;由科负责人及时向质管科汇报情况,并将不合格品退还器材科。

4.6.3确保安全废弃及销毁医疗废物:使用后的注射器针头放入密封利器盒内,注射器、乙肝表面抗原检测试纸、初筛标本管、血型测试板、转氨酶检测试纸及绵签等装入特殊垃圾袋内并有明显的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损伤性和感染性废物)。将全血袋和机采血小板耗材上的针头热合下来,放入密封利器盒内。使用完毕的机采血小板耗材及棉签装入指定区域暂时储存点的特殊垃圾袋内(注意放置医疗废物时不超过医疗垃圾桶容量的3/4),时间不超过24小时,确保避免复用、污染。

4.6.4工作结束后与后勤保障科工作人员双方交接医疗废物并在一次性医疗废物登记本(含登记时间、医疗废物品种、数量、重量、交接双方签名等)上签字确认。

4.7采血过程:采血人员着整洁、卫生工作服,戴口帽,手指不得带戒指等物、换工作鞋后方可进入采血室。采血人员需用肥皂流水洗手臂指甲,双手在有效消毒液中浸泡三分钟,并用有效消毒液浸泡小毛巾擦拭工作台,洗净后放于工作台上随时擦手。戴手套采血,每采1人用有效消毒液浸泡或消毒毛巾擦手,

4.7.1采血前对献血员的穿刺部位的消毒:用2%碘酒进行两次穿刺部位消毒,直径为10×10cm,待干后用75%酒精脱碘,严格采用无菌操作技术迅速穿刺,针眼处覆盖无菌纱布或止血贴。

4.7.2采血中因耗材原因导致的漏血报警及漏血时立即终止采血,确保献血者安全,做好工作人员自我防护并按要求消毒和处理漏血,及时及向科室质量监督员及负责人汇报、通知器材设备科和厂家工程师进行处理。

4.7.3工作结束后,用有效消毒液擦拭工作台面,有效消毒液拖地板, 初筛检验区域及采血区域用三氧机3小时/天进行照射消毒,将特殊垃圾进行分类包装,交后勤保障科处理,双方签字。做好各项工作记录。

4.8职业暴露预防措施: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预防工作指导原则:对涉及的人员(检验人员、采血护士),易发生环节(抽取初筛血、采集、热合血液人员)、预防措施(1工作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血液的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消毒。2在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飞溅,工作人员应戴口帽。3工作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血液的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4工作人员在进行穿刺等侵袭性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5使用后的针头等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以防刺伤。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等锐器。)、处理方法(1用肥皂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和75%乙醇或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4工作人员所在科室立即将情况报医源感染控制室,医源感染控制室立即会同质管科和疾病控制中心对阳性血液的病毒种类及病毒载量水平进行评估和确定,实施预防性用药方案并给予随访和咨询)、处理依据(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预防工作指导原则)、登记和处理(对整个情况进行登记。内容包括:1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2刺伤的方式、具体部位及损伤程度;3病毒的分类和载量水平4处理方法及处理经过,是否实施预防性用药,定期检测及随访情况等)。

5体会

血液中心按照卫生部规范的要求,通过建立和健全机采室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的医院感染控制意识,加强对医院感染的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坚持以管理为手段、监测为基础、控制为目标,促进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和可持续发展[2],我中心制定医院感染控制措施、以及自上而下、由外向内、层层有效的监管,使得机采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成效显著,未发生过医院感染病例,也说明了制度健全,管理有效、措施得力。所以认真做好机采室科内感染的预防与控制,能够有效地保证献血员、工作人员的安全和血液安全。同血液安全一样,医院感染管理是采供血机构业务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和永恒主题,必须常抓不懈,各部门各环节共同努力,才能确保献血员安全和血液产品质量【3】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M]. 2006 ,7,6第一章总则第二条

第3篇

在院领导的亲自领导下,认真抓好日常工作,定期、不定期对各科的院内感染控制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对全院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统计,。由于工作层层落实,保证了我院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并贯彻落实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是搞好医院感染的基础和重要保证。制定一整套科学实用的管理制度来规范医院有关人员的行为。加强制度的建设和学习,并认真贯彻执行,对于提高防范意识、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病率极为重要。因此,院感管理委员会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完善了供应室管理制度。院感科定期检查制度落实情况,充分发挥制度的约束作用,使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

三、加强了供应室器械的消毒管理工作

坚持初洗与精洗分开;坚持未灭菌与已灭菌物品分开。在压力蒸汽灭菌时,坚持在包外使用指示胶带、包内使用指示卡进行自我监测,保证了消毒灭菌质量。

四、继续抓好临床各科室消毒隔离、感染监控工作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办法》等,院领导加强了对各临床科室的消毒隔离、感染监控工作。每星期检查一次,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特别是口腔科、五官科等科室,除对复使用的物品严格按要求消毒外,增加了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使用率,大大降低了院内感染的可能性。在全年的消毒液更换及器械浸泡检查中,器械浸泡及消毒液的配制、更换时间均符合要求。

五、管好一次性用品,保证病员的医疗安全及防止社会污染

在今年的一次性用品购进中,院领导更加强了这方面的管理工作,严格查证、检查质量。对购进的一次性用品进行检查、登记,把好一次性用品、消毒药械购进关口,严防不合格产品进入我院。在本年度中,我院购进的一次性用品无一样不合格产品。加强了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贮存管理,按要求离地离墙存放。院感科每季度对库房及各科室存放的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检查一次,护理人员在使用前严格查对,以防将过期、失效等的一次性用品给病人使用。由于严格把关,无一例病人使用不合格的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对使用过的一次性用品,各科一直坚持毁形、消毒并记录。因此,我院的一次性空针、输液器等的毁形、消毒率达100%。

六、加强院感知识培训,提高全院职工控制院内感染意识

结合本院实际,院领导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专题讲座和学术交流,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消毒、安全知识培训等,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增强大家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意识。提高我院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水平。发放有关院内感染诊断方面的资料,提高大家对医院感染诊断水平。在全年的院内感染控制工作中,由于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及各科室的积极配合,工作开展比较顺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相信,在新的一年里,只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虚心学习,我们将把院内感染控制工作做得更好。

第4篇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一医院院内感染管理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疗质量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为确保医疗安全和提高医疗质量,参照省卫生厅二甲医院院感工作评审标准,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

一、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加强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每日收集传染病报告卡进行网络直报,搞好结核病转诊管理:

1、随时签收传染病疫报告卡,并在签收的同时审卡填报内容,保证内容完整;

2、每日查阅检验科、放射科阳性结果登记本,发现漏报及时通知相关科室补报。

3、认真做好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的疫情管理和报告的检查工作,配合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搞好疫情调查工作。

二、做好院内感染监测:

1、控制感染率:强调院内感染控制的重要性,加强对各科室院感质控人员的基础培训。

2、每月对重点科室进行环境卫生学等五项监测,其余科室不定期检查自测情况。

3、根据《消毒供应中心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规范》和《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对器械的清洗、消毒和保养工作进行监督检测。

三、医院感染知识培训纳入本年度工作重点。采取请专家及院内讲座形式进行全员培训,试卷考核,提高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防范意识。落实岗前培训,培训内容涉及:

1、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2、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知识;

3、对护理人员主要培训内容为消毒隔离知识、医院内感染的预防控制及医疗垃圾的分类收集;

4、医护人员手卫生消毒、保洁人员的工作要求、消毒灭菌的基本常识、清洁程序及个人防护措施等。

四、做好医疗废物的管理与监督工作:

定期督查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等制度,杜绝泄漏事件。每月查阅医疗废物交接登记本、暂存地及消毒登记本,发现漏项及时填补。

五、对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每半年监测一次照射强度。

六、完善医院感染与预防控制的相关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二健全医院感染管理责任制,规范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完善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并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认真督导规章制度落实情况。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保证医疗安全。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体系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前提。

1进一步完善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制度,至少每半年一次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问题,遇到问题随时召开专题会议,充分发挥委员会的领导和决策能力。院内感染工作计划。3进一步完善医院感染管理科多部门合作机制积极开展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与医务科、护理部、检验科、药剂科、设备科,等相关科室积极配合,相互协调,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

2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加强管理及时监控各类感染环节,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率。监督检查本科医师合理用药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落实消毒隔离和标准预防各项措施,保障医疗安全。

二严格监测和监督工作

1医院感染的监测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实行有效的医院感染监测。要求临床医师熟练掌握其诊断标准,医院感染管理科每月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及时反馈给科室。每季度向院长、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做书面汇报,向全院医务人员反馈,特殊情况及时报告和反馈。

2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每月进行消毒、灭菌、环境卫生学监测,对临床科室使用中的消毒液、医务人员的手、物体表面、室内空气、内镜室、牙钻、高压灭菌锅进行定期和不定期随机抽样监测。院内感染工作计划。

3开展医院致病菌和耐药率监测,定期向各临床科室反馈,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高医院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水平。

三加强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

1对于骨科大手术的管理,采取院感科专职人员监督手术过程各环节,找出存在的问题,促进改正。要求全院医务人员严格执行各项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严格消毒隔离制度,强化无菌操作意识。

四开展目标性监测:

1。留置导尿管相关的泌尿系感染发病率。

2。不同感染风险指数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

五加强落实执行<手卫生规范>制订并落实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加强手卫生的宣传、教育、培训活动,增强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掌握手卫生知识,保证洗手与手消毒效果。

六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

1按照<职业病防治法>及其配套的规章和标准,制订医务人员的卫生防护制度,明确主管部门及其职责,并落实到位。结合本院职业暴露的性质特点,制订具体措施,提供针对性的、必要的防护用品,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2加强全院职工的职业暴露知识的培训,对高危科室及部门的医护人员每年提供健康体检,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做好自我防护。当出现职业暴露时,严格遵循职业暴露处理原则,按要求进行报告、登记、评估、预防性治疗和定期随访。

第5篇

【摘要】目的:了解和掌握医院感染的现状,是提高临床医师的医院感染诊断水平,减少漏报率。方法采取回顾性两查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的所有住院病人进行医院感染发病率和漏报率的调查。结果:调查住院患者9703人次,医院感染发病率为0.7%、漏报率为10 %。结论:我院医院感染监控及管理工作,目的明确,措施得力,工作落实到位,效果明显。

【关键词】医院感染;数据分析;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R19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6-0429-01

我院是一所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建立有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网络组织, 医院感染委员会定期召开委员会会议以及例会, 对感染管理工作进行审定和考评。对于科室感染监控小组根据科室具体情况, 制定相应的感染控制措施并组织实施[1] 。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得到全体医务人员的重视。医院感染病例漏报是影响到医院感染的监测和控制工作,严重影响到医疗护理质量的评价和医疗安全工作,因而必须加以高度重视。根据医院实际情况,把降低医院感染漏报率作为开展监测工作的重点之一来抓,采取回顾性调查与定期和不定期查房和查病历的前瞻性方法进行监测,经过2年的时间的查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将方法和体会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收集方法

1.1 资料收集:由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对2009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所有出院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调查科室有外科、妇产科、儿科。

1.2 判断标准:患者住院期间发生了已明确诊断的医院感染,其出院期间病历到达病案室后,科室未填报医院感染报告卡被视为医院感染病例漏报。

1.3 诊断依据:根据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作为诊断依据。

2 结果:

2.1 医院感染发病率与漏报率

表1 医院感染发病率与漏报率

表1:

从上表看出,我院医院感染发病率基本持平,在低于国家颁布标准之下。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率呈下降趋势。

2.2 几个科室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医院感染在各科室均有发生,均为散发,无爆发流行情况,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内科系统感染较高的科室有儿科,外科系统感染较高的科室为妇产科。

2.3 由于医院加强对手术病人的各个环节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两年内均无手术切口感染。但须高度紧惕,常抓不懈。

3 讨论

3.1 对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的认识,有一些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缺乏认识,对内源性感染属于医院感染的认识不够,对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中临床诊断与病原学诊断的含义理解不到位,对医院感染诊断中涉及的某些感染认为是必然的并发症,部分医师将工作重点集中在对病人的诊断与治疗上,不重视填报医院感染病例上报卡,个别医师怕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尽量在病历中不提及医院感染或回避对医院感染过程的详细记录。还存在有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多了影响科室的医疗护理工作质量。就我院的实际工作,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采取一些措施。

3.1.1 争取院领导和主管部门的重视与支持,医院领导重视是我们做好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的关键,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定期向领导汇报工作情况,对在工作中所存在的困难及时向领导反映,取得有关部门的支持。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分别由院长、主管医疗的副院长担任,由医务科、医院感染管理科、护理部、后勤科、各科室主任及护士长等多职人组成。

3.1.2 抓好医院感染在职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全院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的重要性的认识,医院内加强对全院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的宣教力度,采取形式多样的教育方式,举办医院感染知识学术讲座,抓好上岗前的培训等,通过多种形式给医务人员讲解相关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和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知识,使医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从而提高对医院感染病例的诊断能力。

3.1.3 加大医院感染监测与预防控制力度,医院感染及发病率反映了该院医院感染现况,医院感染病例发生时,由主管医师填报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后送医院感染管理科,院感科检查病例报告情况和漏报情况。为了降低漏报使医院感染发病率具有真实性,专职人员对医院感染病例统一进行登记,月底进行统计汇总,计算感染率、漏报率,并对漏报病例月底报质控科进行考核。

3.1.4 落实岗位责任制加强管理力度。在监测中对新发现的漏报后及时加以解决,实行岗位责任制对漏报指标纳入医院质量管理中,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通过不断地总结经验,持续改进工作方法,医院的感染发病率监测工作基本上形成了制度化、常规化,为医院制定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措施提供可靠的依据。

第6篇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人员;强化管理;院内感染;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183(2013)11-0050-01

医院内感染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的感染或者是在医院感染出院后发生的感染[1]。医院感染对患者会造成二度损伤,让患者的病情加重,治疗效果受到影响,延长了患者住院的诗句,增加了经济负担。手术室作为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科室,环境是比较特殊的,因此手术室是感染的高发科室。手术室感染会受到手术工作质量的影响,因此通过加强手术室管理工作能够帮助降低和控制医院感染出血的几率[2]。此次我院对手术室护理工作者进行了强化管理,对医院感染起到了很好的控制作用,现进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1年至2012年我院手术室接收128例手术患者,对其进行随机分组,每组64例,观察组和对照组,这些患者的年龄、性别、手术部位均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1.2 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医院感染的诊断均采用全国感染监控中规定的诊断标准,诊断依据可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等指标综合分析[3]。

1.3 护理方法: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管理措施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强化护理管理措施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具体方案如下:

首先要建立预防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制度,成立由麻醉科主任、护士长为主导的质量控制管理小组,将责任落实到个人,督促护士严格执行手术室的各项管理工作制度,将情况纳入个人的考核指标;其次,对手术室工作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通过定期学习医院感染控制和消毒灭菌方面的新进展和新标准,掌握好最新的临床资讯,加强对医院感染的敏感性;第三,加强手术室空气消毒,对流动人员进行严格管理,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标识明显,对无关的人员或着装不规范的人员不准进入手术室,进入手术室的工作人员要穿戴消毒合格的衣裤、拖鞋、口罩和帽子[4];第四,做好手术室器械的检查、清洗、消毒和管理工作,定期检查无菌物品,发现破损或培养后有细菌生长则停止应用,对手术器械要充分清洗,然后严格按照程序进行消毒灭菌,并做好相关的记录[5];最后,医务人员要保证手卫生清洁,参加手术的医护人员要按照规定要求进行正确洗手,减少手上携带病原微生物。

1.4统计学方法:选用SAS 8.2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讨论

手术室是医院工作的重要部门,其也是对患者进行急救和外科手术的产所,手术室护理也是手术室工作的重要组成,能够有效的增强手术室质量,降低感染几率,手术室环境和普通病房不同,各类患者均在此进行手术,很容易出现交叉感染,所以手术室护理管理非常重要,关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效果。手术室工作会因为下面的一些因素而导致患者感染,第一,手术操作不规范导致患者感染;第二,麻醉过程导致院内感染;第三,手术室空气不洁净,导致院内感染。这些因素都是感染出现的主要因素,空气常常是被忽视的因素,空气存在流动性,手术患者频繁更换,因此人员、药物、器械的病菌感染率很高[6]。

根据本文叙述,手术室作为医院的重点科室,又是医院感染多发的科室,需要加强手术室管理工作,通过规范化手术流程,加强医务人员素样,促进医院手术室工作质量的提升,减少手术室感染事件出现的几率。

参考文献

[1] 韦学花,粘丽,董丽君,等. 强化控制医院感染意识减少医院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02,12(8):606.

[2] 尹珍爱,冯立. 手术室院内感染原因分析及对策[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1):123-125.

[3] 刘振声,金大鹏. 院内感染管理学[M]. 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0:15-18.

[4] 巴志强,季惠斌,赵丽清,等. 整体环境动态监控手术部的交叉感染[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1):67-70.

[5] 陈红竹. 儿科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J]. 中国医学指南,2009,10(10):33-34.

第7篇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333

医院感染也称之为医源性感染,隔离、灭菌及消毒是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基本措施。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及人们自我保健意识的提高,医院感染也越来越引起社会及院方的重视。预防控制医院感染中的绝大部分工作由护士承担,为此其在预防医院感染工作中的作用非常关键[1]。近些年来,我院护理部与院感办在工作中密切配合,通过有效强化预防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一切规范化管理,严格执行查对、消毒制度,加强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管理。全部护理人员均能做到职责分明,正确洗手,严格实施无菌技术操作,抗菌药物应用合理。对重点环节及重点科室进行加强监测,医院感染率显著降低。护理人员是医院预防控制感染工作的主力军,应严格执行医院制定的各项预防控制感染规章制度,并提高自我防护意识,以降低医院感染率。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护理人员在预防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肩负的重要作用

强化对重要环节及重点科室的监测:重点环节包括认真严格执行《医院感染预防及控制》中的各项规章制度。对消毒供应室、内镜、产房及手术室等重点科室做好隔离、消毒工作,以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降低感染率。

合理科学地使用各种抗菌药物:护理人员应准确掌握每种药物的配伍禁忌、不良反应、给药途径、常用剂量及药理作用等知识。为患者注射药物时需严格遵照主治医生嘱咐,务必做好“七对三查”,掌握药物用药间隔时间、剂量、有效浓度及性能。给药前遵照主治医生嘱咐及时进行采样并送去药敏试验,为合理选择抗生素提供依据。同时在给药前,给药中及给药后均严格一一核对,患者用药中与用药后严密观察其对药物反应及病情变化。

严格贯彻落实无菌技术操作:做到无菌物品必须单人单用,无菌操作前与操作后务必进行规范化洗手消毒。认真、严格地执行隔离,无菌操作,灭菌及消毒各项环节。

责权分明,落实到位:将预防医院感染每项方案具体落实到各个班次及每一个护理操作环节,责权分明。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最大程度上预防医院感染发生。

有效的护理管理方法

规范化管理:护理部应密切与院感染办,不定期或定期的对重点部门及重点科室进行督查、考核工作。这有利于护理工作的不断改进,确保各项感染预防及控制方案落到实处。

对护理人员强化预防医院感染知识培训:通过网上学习及座谈等各种形式,加强护理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和医院感染控制的相关知识[2]。如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标本的采集及运送;重点环节及重点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对灭菌、消毒的药械的强度监测;隔离、灭菌、消毒及清洁等措施的进展在医院感染预防及控制中的重要性。

护士掌握并执行正确洗手方法,做好自身感染防护及控制。在工作中,护理人员的手要经常间接或直接地接触患者或污染物品,很容易导致医院感染。因此掌握并执行正确的洗手方法是防止医院感染的关键,护理人员应养成手消毒的良好习惯。一旦感觉有自身感染的危险,应及时采取有效防范手段,在护理工作中应戴上防护面罩、手套、帽子及口罩等,必要时穿上隔离衣。

加强护理人员素质管理工作:在预防及控制医院感染中护理人员有主力军的作用,无论是隔离,还是灭菌、消毒等预防医院感染的技术都离不开护士。因此,在任何护理或治疗工作中都应严格执行隔离,灭菌及消毒,这也是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保障[3]。

结果

通过严格执行查对、消毒制度,加强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管理等措施,全部护理人员均能做到职责分明,正确洗手,严格实施无菌技术操作,抗菌药物应用合理,对重点环节及重点科室进行加强监测等,医院感染率显著降低。

讨论

预防医院感染是有效呵护患者生命安全,提高临床疾病治愈率,减少医疗纠纷的关键环节[4]。护理人员是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主要执行者,预防医院感染工作贯穿于护理工作中每一个环节。为此,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应尽可能提高预防医院感染知识。严格认真执行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完善每项操作防护措施。只有每位护理人员掌握了扎实的医院感染知识,人人都有责任感,预防医院感染工作才有可能取得有效成果,医院安全与护理质量也才有可能得以保障和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花兰.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监护中的作用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20(2):204-206.

2 马新梅,姚桂莲.基层医院感染管理存在的薄弱环节及对策建议[J].中国实用医药,2008,3(13):208-210.

第8篇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中心感染管理,保障医疗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遵照阿城区卫健局关于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及东台人民医院感染爆发事件两次学习会议精神要求。现将我院感染管理工作自评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

社区中心感染管理实行业务院长领导下,组建社区中心感染管理委员会,院感管理小组,三级网络管理,保证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完善管理制度并贯彻落实

制定了社区中心管理各种规章制度(如医院感染控制制度、消毒药械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制度、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置流程、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及处置流程、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检查标准等)并要求相关人员认真学习贯彻执行 以提高防范意识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病率。院感科不定期下科室督促检查制度落实情况,多年来医院未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流行事件。

三:加强对重点科室的感染管理工作

供应室采用高压灭菌,坚持在无菌包外使用指示胶带,无菌包内使用指示卡进行自我监测和日常监测 保证了消毒灭菌质量,有效的控制社区中心感染发生。

四; 抓好临床各科室消毒隔离监控工作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工作,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设立手术室,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及工作流程清洁消毒流程,治疗处理患者坚持一人一针一用一废弃原则,患者出院后床单元终末消毒处理。治疗室无菌物品与一次性物品分开放置,无菌物品开启后记录开启时间。每日空气消毒机消毒空气。

五:有完善的检测制度

定期对各科室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监测。对使用中消毒剂(碘伏)定期监测

六:医疗废物管理

感染管理科制定了医疗废物处理流程。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分别放置。设立医疗废物回收登记本双签名并有记录可查。

七:认真开展自查自纠

通过自查我们还存在诸多问题

1、医务人员对院内感染知识与控制意识浅薄。

2、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差消毒灭菌观念有待加强。

3、感染控制细节做的不够。

4、手术室、供应室、口腔科布局不合理不符合功能流程洁污分开医患分开的要求。

针对我社区中心存在问题逐一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

1、健全完善制度加强管理力度

2、明确职责 责任到人

3、制定社区中心感染管理培训计划,加强培训,提高医务人员思想意识

4、大力倡导洗手 使用速干手消毒剂并使用符合要求干手设施。

5、病房被褥床单枕套清洗登记制度。

由于我社区条件有限,还存在很多不足,感染科一定吸取这两次爆发事件教训,引以为戒、举一反三、警钟长鸣。我们相信在上级领导的重视下对于发现问题积极整改,提高医院防范医院感染责任意识和能力水平,不断总结经验虚心学习确保医疗护理安全发展。

第9篇

 

关键词: 护理管理  控制  医院感染

    1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提高护理管理水平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是降低医院感染的重要途径。做好预防医院感染工作,主要取决于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1]。消毒灭菌隔离制度是护理管理中的中心内容,也是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最重要的手段。能否防止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和扩散往往取决于消毒灭菌工作的落实。因此,加强护理人员的消毒隔离意识,提高职业道德观念,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是避免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在护理工作中应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操作制度,供应室的物品消毒灭菌管理制度,清洁卫生制度,感染管理报告制度等主要的规章制度,以及对高危科室的监测制度,这样才能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保证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  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意识

    2.1 加强护士素质教育  医院感染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护理行为的结果好坏与其职业道德、责任心有密切的联系。护士在独立执行护理操作时,是否严格遵照无菌操作规程,所有的操作处置是否符合要求都关系到是否会发生医院感染,所以,加强护士素质管理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因素[2]。

    2.2 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与考核  对新分配的护士、进修护士、实习护士进行感染知识岗前培训,并进行考核,合格者才能上岗。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医疗垃圾的分类处置等知识。教育护士提倡“慎独”精神,自觉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及制度。通过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增强感染管理意识。使全体护士认识到医院感染与己有责,医院感染是护理质量管理的组成部分,认真对待工作中每一个环节和每一项操作,每做一项护理操作都要自觉遵守医院消毒隔离及有关制度,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3  提高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

    护理人员在进行手术、注射、针刺、清洗器械等操作时,极易被锐器刺伤,有被感染的危险,我们不断对护理人员灌输标准预防理念,要求处置血液和血液污染的器械时应戴手套或采用不直接接触的操作技术,有伤口的手不接触患者的体液;对于从事有可能被患者体液、血液溅入眼部及口腔黏膜内的操作者,应强调戴口罩及防护面罩。一旦被锐器损伤应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填写《医务人员血液、体液(锐器伤与粘膜)暴露登记表》,报医院感染管理科。感染管理科对其暴露的级别和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进行评估和确定并进行防治。

    4  重视监测和监控管理

    医院感染的监测可准确查明和及早预防感染的发生。护理部协同医院感染科一道通过定期与不定期的随时抽查和每月的大检查,及时发现消毒隔离措施执行中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例如:护士操作中不洗手或洗手方法不正确、用过的一次性物品及各类管道处理没按要求执行、消毒液浓度不够等情况,及时提出有效的整改措施。科室每季做好空气、工作人员的手、物体表面的细菌培养监测,上报院感科。院感科每季度对使用中的消毒剂进行监测,每6个月对紫外线使用过程中的强度进行监测,并把监测结果反馈到各科室。护理部根据院感科反馈的各种监测结果及统计数据,对不达标的科室要求写出细菌超标原因及整改措施上交到护理部,并要求重新消毒灭菌监测。

    总之,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贯穿于整个护理工作的全过程,消毒灭菌、无菌操作、标准预防,是保障医院正常医疗护理活动的基础。做好护理管理工作,可以有效地促进《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消毒技术规范》的落实,对预防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 考 文 献

第10篇

医院感染管理科进修总结

时光犹如奔腾的长江,一路走来,时快时慢,但一刻不曾停下脚步。转眼间,三个月的进修生活不觉已结束了。三个月,对于漫长的人生来说,犹如白驹过隙,但是对于我来说,足以带我走进感控的世界,见识了感控的真面貌。

学校学习五年,呼吸科工作十一年,我早已习惯了以一名医生的角度看问题,习惯了每天上午查房,习惯了下夜班到中午才走,习惯了熬夜和加班写病历,阴差阳错,我接触了医院感染管理,知道了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性,一个医院的每个科室、每个角落都可能存在感染风险,尤其是手术室、ICU、产科、新生儿科、血液透析中心、消毒供应中心、内镜中心,包括所有手术科室,都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医院感染的防控,既需要热性、耐心、责任心,同时更需要更加专业的知识和技术,接触感控半年多时间,工作中遇到很多困惑,对各种感控规范的理解深度有限,规范的要求与临床实际工作中有这样或者那样矛盾的地方,规范要求不够具体的地方到底应该如何操作,我们自己的很多具体措施是否符合规范的要求,诸如此类的困惑很多,平时大多是自己对照相关条文学习,以及在微信、SIFIC论坛提问交流,常常感到能力不够,所以,当知道有进修机会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

在三个月的学习过程中,我初步学习了一个现代化的大型医院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的很多先进经验。首先是科室人员配置合理,我进修的医院感染管理科共有16名专职人员,每个人都有具体分工,其中部分工作每个季度轮替,有专人负责手术科室、ICU、内镜中心、消毒供应中心、血液透析中心,以及省妇幼保健院、二院的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有专人负责传染病管理上报,环境卫生学采样、接种、检测由部分人员合作完成,既使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专长,又能让每个人熟悉全院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都能独当一面。其次是科室有良好的学习氛围,科室每周三下午是固定的业务学习时间,科室所有人参与,每次由一个人讲一个专题知识,包括最新的指南、规范,具体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例如东台市人民医院血透中心丙肝医院感染爆发事件和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新生儿医院感染爆发事件相继曝光出来以后,科室进行了血透室、新生儿室医院感染防控知识专题讲座,对以上两所医院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并且在官微上对相应重点科室的感染防控知识进行宣传,既增强了科室对相关科室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的熟悉程度,也增强了全院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的重视程度。另外每周三下午还有一场英语沙龙,由科室人员轮流主持,对目前国外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介绍。通过这些活动,科室里面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第三,通过进修,我不仅仅学到医院感染的相关专业知识技能,更深刻地了解到医院感染防控不能仅靠感染管理科的有限人员,而是要通过各种手段让医院的每个人都了解医院感染防控知识技能,做到全员培训、人人参与,这样才能有效地降低医院感染事件。

医院感染防控事关重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对健康的更高要求,医院感染控制也将受到更多关注。我决心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学习,按照医院感染防控相关规范要求,降低医院感染率,避免出现医院感染爆发,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第11篇

关键词:医院感染护理;工作管理预防

医院感染随着医院的诞生而产生,并随着医学的发展而日益严峻,由于侵入性操作、器官移植、化疗、介入术和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加之老年人、婴幼儿及慢性疾病患者的增加,使得医院感染问题日益突出,且呈现增多趋势。医院感染不仅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也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因为医院感染已成为影响医疗水平、工作效率、降低医院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所以必须依法严格管理,采取预防医学措施,控制相关医院因素的影响来保证医患的安全和社会人群的健康。

1加强教育培训提高预防医院感染管理意识

1.1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与考核 护理部及感染科组织护士学习医院感染管理的概念、消毒、灭菌、隔离知识与进展及在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中的应用;消毒、灭菌药械的合理使用与浓度检测。重点科室的医院管理。医院感染的监测。侵入性操作相关医院感染的预防。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医院感染管理。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合理给药与毒副反应。

1.2发挥医院感染控制委员会的作用 每周有重点的抽查消毒隔离中的某项内容。每季度按消毒隔离考核标准逐条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研究,及时纠正,追踪检查,充分发挥质控职能。教育护士提倡"慎独"精神,自觉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及制度。

1.3加强素质教育,护士在独立执行护理操作时,是否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所有的操作处置是否符合要求都关系着是否会发生医院感染,所以,加强护士素质教育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因素。

2建立健全护理管理监控网络控制医院感染

2.1建立医院感染管理体系 为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各级医院都必须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医院感染管理科,医教科、护理部、临床相关科室、辅助科室、后勤部门等科室的主要负责人和抗感染药物临床专家等组成,在院长或业务副院长的指导下开展工作,从而将医院感染管理纳入医院管理工作,有效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我院在开展医院感染管理的工作中,十分重视组织机构的建设,成立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感染管理科、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三级网络组织结构。其中感染管理委员会成员中包括主管护理院长、护理部主任和各科主任、护士长。感染管理科有专职监控医生、护士2名,每个临床科室都设立了1~2 名责任心强,专业素质高,有一定管理水平的护理人员担任兼职监控员。从病房的建设、制度的制定、措施的落实到环境的监控各个环节都有护理人员的参与,形成了完整的护理人员医院感染监控管理链,从而保证了医院感染控制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1]。

2.2建立完善护理管理制度: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健全必须依照国家有关卫生行政部门的法律、法规实施。与医院感染管理有关的制度有:清洁卫生制度、消毒灭菌制度、隔离制度、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各重点科室(如手术室、供应室、导管室、监护室等)的感染管理制度、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制度以及感染管理报告制度等。

2.3制定消毒隔离考核标准 护理部和感染科一道分别制订了重点科室和病房消毒隔离考核标准。从工作人员自身到病区环境、医疗物品、患者用品、空气微生物监测及消毒等方面,均制定了考核标准,定期考核,量化打分,与绩效挂钩,并及时反馈整改,持续质量改进,使消毒隔离工作逐步完善。

3落实护理管理措施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关键

3.1严格无菌技术的管理 护理技术操作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护理部将各项护理操作规程、护士行为规范下发各科室,并经常下科室指导督促检查。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消毒。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须注明时间,超过24h不得使用。

3.2加强重点环节的控制,确保预防医院感染各项措施落实 对重点科室重点部位如手术室、供应室、ICU病房,根据各专科消毒隔离管理规范要求,从布局、洁、污流程提出合理化建议,使无菌区、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分布合理。严把消毒灭菌关,加强诊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各环节的监督管理,确保灭菌物品合格率100%。

3.3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 医疗废物含有大量的致病微生物,不仅污染环境而且传播疾病。护士每天接触大量的医疗废物,如各种污染的针头、纱布、管路等,这些医疗废物是传播艾滋病、乙肝病毒、丙肝病毒的重要途径。为此,我院制订了严格的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将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损伤性废物置于防渗耐刺的利器盒中,盛装医疗废物的专用桶贴有警示标识,废弃物装满容器的3/4时扎口密封,贴上标签,运送到指定的医疗废弃物暂时储存点,各科室设有专用登记本,每日对医疗废物处理情况进行登记,并签名,落实到人。

3.4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根据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菌素;向患者及家属宣传过度使用抗生素的危害。只有医生、护士、患者同时意识到滥用抗菌药物的危害,工作中密切配合,合理使用抗菌素,才能降低医院感染。

3.5重视监测和监控管理 医院感染的监测可准确查明和及早预防感染的发生。护理部要协同医院感染办一道通过定期与不定期的随时抽查和每月的大检查,及时发现消毒隔离措施执行中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例如:护士操作中不洗手或洗手方法不正确、用后一次性物品及各类管道处理没按要求执行、消毒液浓度不够等情况,及时提出有效的整改措施。科室每月做好对空气、工作人员的手、物体表面的细菌培养监测,上报感染办。感染办每季度对使用中的消毒剂进行监测,每6个月对紫外线使用过程中的强度进行监测,并把监测结果反馈到各科室。护理部根据感染办反馈的各种监测结果及统计数据,对不达标的科室要求写出细菌超标原因及整改措施上交到护理部,并要求重新消毒灭菌监测[2]。总之,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贯穿于整个护理工作的全过程,因此,加强护士素质管理,加强医疗用具管理,加强消毒隔离,无菌操作的管理,严格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消毒技术规范》等各项制度,对预防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起到非常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医院感染;护理管理

【中国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293-01

护理管理工作包含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其中,医院感染管理则是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而且护理工作与医院感染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因此,医院感染的规范化管理,不仅是为了减少医源性感染,同时也给医务人员提供安全防护,护理管理应将预防医院感染纳入日常管理工作中。现将在护理管理实践中有关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作一探讨。

1、护理环节致医院感染的原因

1.1缺乏相应的医院感染知识:在检查中发现由于工作繁忙,处置不同患者时不进行手消毒。手是最易污染也是最易被忽视的,若不及时消毒,细菌极易带到医疗器械和患者身上,造成医院感染。同时,对医院的清洁工具如:拖把、抹布是否专用与消毒,这些极易忽略的问题也常由于行为不规范导致医院感染。且护理者对医院感染的相关知识,在个人防护、消毒隔离上应付了事,不认真执行,这些也是导致医院感染的途径。

1.2对环境、物品的清洁消毒工作流于形式:患者数量的增加,加大了医护人员劳动强度,随之放松了自我防护、控制感染的意识。如空气的消毒记录与执行情况不符;消毒器的滤过网不定期清洗;一人一套一刷一消毒的基础护理工作淡化等,这些基础护理不到位很容易就滋生细菌,造成医院感染。且护理人员每日处理各种各样的感染性体液和分泌物,处于被病原菌感染的危险中,因此加强自身防护尤为重要。

1.3工作不认真、缺乏责任心:对无菌物品的有效期、破损情况检查不仔细;使用中消毒剂的浓度不监测;器械灭菌消毒方法不当;无菌物存放不当,不认真执行无菌操作都会造成医院感染。

1.4 医疗用具消毒不规范:如呼吸机管路、氧气湿化瓶、雾化吸入器、体温计、止血带等用具消毒时间的长短,消毒液浓度的高低,都会影响消毒效果。使用率高的血压计袖带、听诊器、冰袋等无有效的消毒处理措施,都会成为交叉感染的传播途径。

1.5 医疗垃圾处理不当:感染性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混放,袋口封闭不严,存放位置不妥,存放时间过长且不及时清理,特殊感染的垃圾不特殊注明等不能正确处理垃圾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都是造成医院感染的潜在因素。

1.6 对护士实习生的相关防感染培训不重视:护理工作的繁忙让护士长及带教老师对护士实习生只局限于肌肉注射、静脉输液、导尿、灌肠等操作上,忽略了感染知识、防护知识的教育,使护士实习生对医院感染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在实习过程中往往又成为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

2、医院加强护理管理措施

2.1健全制度,提高护理管理水平:近年来,医院感染管理发展较快,尤其是消毒灭菌的方法和要求更新很快。依据《消毒技术规范》要求,及时修订和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如:医院消毒灭菌管理制度,消毒液使用登记及监测制度,规范了按标准预防制定的隔离措施;制定和规范―次性医疗用品的使用、保管和回收制度;规范了医疗垃圾的分类、回收管理等。医院可以通过护士长例会进行布置落实,使医院的各项消毒灭菌、隔离措施有章可循。

2.2护理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护理人员缺乏医院感染知识,缺乏自身防护知识或工作操作不当,是造成医院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不断加强院内感染知识的培训,是抓好院内感染管理的重要环节。医院护理部应将医院感染有关知识和要求作为在职护士和新职工以及进修实习护士上岗前的主要培训内容。监察护理人员在独立执行护理操作时,是否严格遵照无菌操作规程,所有的操作处置是否符合要求都关系到是否会发生医院感染,所以,加强护士素质管理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因素。

2.3加大教育力度,提高认识水平:科室护理管理者是落实消毒隔离制度,减少科室感染的关键人。作为科室管理者,对医院感染管理的投入会提高医疗成本、降低医疗收入利润的想法使他们在护理工作中对手套、洗手液、消毒剂等用品的消耗感觉很浪费。所以加强护士长的感染管理培训,从根本上杜绝这种错误观念。护士长在做好表率的同时应带领全科护士、卫生员认证学习消毒隔离知识,严格各项操作技术规范,加强对制度实施情况的监控。作为管理者还应为制度的实施及工作人员的自身防护提供便利条件。

2.4重点控制,定期督查:对重点科室、重点部位如手术室、供应室、ICU病房,根据各专科消毒隔离管理规范要求,从布局、洁、污流程提出合理化建议,使无菌区、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分布合理。严把消毒灭菌关,加强诊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各环节的监督管理,确保灭菌物品合格率100%。实行定期检查、监测制度,通过定期的检查和监测,找出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及时改进工作,并督促各项制度的执行。

2.5考核量化管理: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制定统一的考核标准。每月医院护理部及感染科一起进行定期不定期的随时抽查和每月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反馈,对不合格的科室要求写出细菌超标的原因及整改措施,并给与处罚。

3、护理人员在控制医院感染的护理管理办法

3.1进行严格无菌技术操作管理:护理人员无菌技术操作水平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作为医院护士长应对护理人员实行人手一册的有关医院感染护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及行为规范,实行定期督察。告诫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在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后必须进行规范的洗手和消毒,对消毒物品每日一换,教育护理人员“谨慎”精神,自觉遵守各项操作流程。

3.2确保医疗用品的消毒灭菌质量:医疗器械的正确处理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保证高危险性的物品消毒灭菌质量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点,护理人员是消毒灭菌的操作者,必须掌握各种医疗用品的正确清洗、消毒、灭菌方法,严格按照消毒流程进行消毒灭菌。进行每月定期或不定期的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记录,确保消毒灭菌质量。

3.3对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使用不当或滥用抗菌药物与医院感染的发生时密切相关的,所以护理人员应正确并及时执行医嘱,根据患者病情提醒医生及时停用抗菌药物,告知患者及患者家属滥用抗生素的危害。在护理工作中要与医生密切配合,合理使用抗生素,这样才能降低医院的感染率。

3.4做好护理五到位:一是洗手到位;二是清洁到位;三是消毒与监测到位;四是隔离到位;五是防护到位。坚持以上五到位可以大大减少细菌对医院感染的途径。